土壤施肥

2024-10-14

土壤施肥(精选12篇)

土壤施肥 篇1

我国是世界性的人口大国, 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食品健康, 因而, 如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成为现代农业的焦点。肥料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历史悠久, 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提升农作物的品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施肥对改善土壤方面作用也非常大。下面分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肥土壤

施用化肥可极大地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减少地表裸露, 有效地防治或减轻地表的水土流失。同时, 由于施用化肥带来生物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使存留在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及枯枝落叶数量大大增加, 为土壤有机质数量增加和结构更新提供了物质条件, 也为积造有机肥增加了原料。化肥大多易于溶解, 施用后除部分为土壤吸收保蓄外, 作物可以立即吸收。有机肥料, 除少量养分可供作物直接吸收外, 大多数须经微生物分解, 才能被作物利用。有机肥料在分解过程中, 会产生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 能促进土壤中某些难溶性矿质养分溶解, 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此外, 化肥的投入在当季作物收获后, 还有相当数量残留在土壤中, 一般氮肥在土壤中残留量为25%~30%, 磷肥约为70%, 钾肥约为40%, 残留的养分可供下季作物及以后作物利用, 这就是化肥的后效。连续多年合理投肥结果, 肥效叠加, 并使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提高, 养分贮存量增加, 土壤养分肥力提高。

二、改善土壤结构

团粒结构体通常指土壤中近乎球状的小团聚体, 其直径约为0.25~10毫米, 具有水稳定性, 对土壤肥力诸因素具有良好作用, 农林业生产中最理想的团粒粒径为2~3毫米。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和含钙质多的肥料, 除了能增加土壤养分外, 还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长期施肥对作物根际沉积碳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分配影响较大, 根际沉积碳主要增加>2ram的团聚体的形成。减少0.25~0.5毫米团聚体的形成。长期施用化肥使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团聚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它是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因此, 在长期施肥, 特别是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配施, 并有栽培作物条件下, 能够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从而促进了土壤中较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

三、改善土壤的水热状况

一般有机质都有吸水和保水的能力, 腐殖质属亲水胶体, 保水能力更强。腐殖质是棕黑色物质, 能增加吸收日光热能, 有利于提高土温。同时, 腐殖质保水能力强, 比热较大, 导热性小, 土壤温度变化慢, 有利于作物生长。施肥提高能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土壤水势, 降低土壤水容比。因此, 提高了土壤水的有效性和供水能力, 同时施肥改良了土壤质地和结构, 增加了土壤的保水能力。这对旱地土壤水分的保持是有利的。可见, 施肥既增强了旱地土壤的供水能力, 又提高了其保水能力, 使土壤水库的弹性加大, 从而提高了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四、增加生理活性物质

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增加土壤的矿物质营养和腐殖质, 还能产生多种维生素、抗生素、生长素等, 促进根系发育, 刺激作物生长, 增强抗病能力。不同的施肥方式与地上作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联系紧密, 有研究报道作物种类及间作体系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具有明显影响土壤微生物大部分对作物生长发育是有益的, 它们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对作物来讲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条件之一。

五、改变土壤盐碱性

盐碱土的共性是有机质含量低, 土壤理化性状差, 对作物生长有害的阴、阳离子多, 土壤肥力低, 作物不易促苗。以增施复合微生物肥和生物有机肥为主, 给盐碱地增施有机肥料, 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使农作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得到全面营养, 而且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和对酸碱及有害离子的缓冲能力, 降低土壤中盐分与p H值, 减轻盐碱对农作物的为害, 促进土壤熟化。可减轻有害阴、阳离子的毒害, 利于改良土壤, 增加产量。

土壤施肥 篇2

材料和方法

1试验设计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设在山西省寿阳县宗艾村的北坪旱塬上。试验区海拔1130m,多年平均气温7.6℃,≥10℃积温3400℃,无霜期135~140d,年均降雨量501.1mm(年际间变率大),干燥度1.3,属半湿润偏旱区。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定位试验始于1992年春,到历时20a。试验开始时耕层土壤基本状况为:pH值8.3,有机质23.80g/kg,全氮1.05g/kg,全磷0.79g/kg,碱解氮106.4mg/kg,有效磷4.84mg/kg,速效钾100mg/kg,缓效钾1048mg/kg,全钾17.95g/kg。试验采用氮、磷、有机肥3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另设对照和高量有机肥区,共18个处理,小区面积66.7m2,随机排列,无重复。氮肥、磷肥、有机肥以不同水平施用。本研究选用其中的9个处理,具体配施设计如表1所示。

2供试材料

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普通过磷酸钙(含磷14%);有机肥为风干牛粪,有机质90.5~127.3g/kg,全氮3.93~4.97g/kg,全磷(P2O5)1.37~1.46g/kg,全钾14.1~34.3g/kg。供试作物为春玉米,一年一作,管理栽培措施同当地大田生产。秋季结合耕翻将肥料一次性施入,春季播种。1992—供试品种为烟单14号,—供试品种为晋单34号,—20供试品种为强盛31号,密度为4.50万~5.25万株/hm2。年玉米收获后取0~20cm土层土样,风干后过1mm筛,用于土壤各分级形态钾的测定;风干土过0.25mm筛用于土壤全钾的测定。每年测产后取植株样用于钾素测定。1.3测定方法土壤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全氮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磷用0.5mol/LNaHCO3-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植株钾含量用H2SO4+H2O2消煮,火焰光度计测定。水溶性钾按水土比10∶1用蒸馏水提取[20];非特殊吸附钾用0.5mol/L中性醋酸镁溶液提取,为醋酸镁浸提钾与水溶性钾之差;特殊吸附钾用1mol/L中性醋酸铵溶液提取,为醋酸铵浸提钾与醋酸镁浸提钾之差;非交换性钾用1mol/L硝酸溶液煮沸提取,为硝酸消煮钾与醋酸铵浸提钾之差;全钾用1∶8的氢氧化钠熔融;矿物态钾为全钾与硝酸消煮钾之差。以上提取出来的钾均用火焰光度计测定[21]。土壤钾素表观盈亏量(kg/hm2)=钾素投入总量-作物带出土壤钾素总量。

结果与分析

1长期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褐土土壤钾素平衡和产量的影响

单施氮磷化肥和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均较对照增加了作物产量和作物地上部吸钾量(表2)。单施氮磷化肥处理,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地上部吸钾量和作物产量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3P3M0处理达到峰值,而作物产量在N2P2M0处理达到峰值。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较其他处理地上部吸钾量和作物产量都明显提高,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地上部吸钾量和作物产量都呈上升趋势。除单施高量有机肥N0P0M6处理外,其他处理土壤钾素均出现亏损,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钾素亏损明显减小。可见,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补充作物对土壤钾素的吸收,减少土壤钾素的消耗,提高作物产量。

2长期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褐土耕层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依照金继运[10]对土壤存在形态的分类,将土壤钾素形态分为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和特殊吸附钾之和为速效钾,非交换性钾即缓效钾,速效钾、缓效钾和矿物钾之和为全钾。

(1)长期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耕层土壤水溶性钾含量的影响

水溶性钾是土壤溶液中的离子态钾,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但它占土壤全钾的比例最低[22]。从表3可以看出,单施氮磷化肥处理,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水溶性钾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低量氮磷化肥N1P1M0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N2P2M0处理较对照水溶性钾含量均有所增加;较高氮磷施肥N3P3M0和N4P4M0处理水溶性钾含量均低于对照处理。说明适量施用氮磷化肥可以增加土壤水溶性钾含量,但过量施用氮磷肥则会降低其含量,其变化规律与作物产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氮磷化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处理,水溶性钾含量较对照明显增加,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有机肥的施用,可以补充土壤有效性钾素的含量,进而提高水溶性钾含量,促进作物生长对钾素的吸收。较高量单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水溶性钾含量明显提高。总的来看,合理施用氮磷化肥或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水溶性钾含量,特别是较高量有机肥的施用,可以保证作物对水溶性钾含量的吸收。

(2)长期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耕层土壤其他钾素形态的影响

土壤非特殊吸附钾是指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能被钙、镁等离子所交换的钾[10]。对照非特殊吸附钾含量最低(表3),单施氮磷化肥和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非特殊吸附钾含量均比对照处理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幅度在15.4%~710.7%之间。单施氮磷化肥处理无明显规律,其含量大小顺序为N1P1M0>N3P3M0>N4P4M0>N2P2M0。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非特殊吸附钾含量较单施氮磷化肥和对照都明显提高,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特殊吸附钾是指2∶1型黏土矿物楔形位特殊吸附,不能被钙、镁等离子所交换,但却能被铵离子交换或通过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进行的电子传递过程而释放的钾[10]。含量以N1P1M0处理最低,且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特殊性吸附钾含量没有显著的变化规律,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氮磷化肥和对照明显提高,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非交换性钾主要指易风化的含钾矿物(黑云母)晶格内含有的钾和土壤中固钾矿物(如蛭石等2∶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所固定的钾[9]。非交换性钾又称缓效钾,是土壤速效钾的储备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速效钾[1]。表3结果表明,对照的非交换性钾含量最低,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其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N3P3M0处理达到峰值。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的非交换性钾含量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都高于氮磷化肥处理。这主要是因为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减少了非交换性钾向其他形态钾的转化,有机肥的施用量减缓了这种转化。总的来看,非交换性钾含量在488~728mg/kg之间,说明土壤钾素的储备较为稳定。矿物钾是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钾,对植物的有效性很缓慢,是土壤钾的贮藏库,通过风化作用将钾释放出来供作物利用。表3结果表明,矿物钾含量在15.62~18.05g/kg之间,不施有机肥处理含量较低,因为常年没有向土壤施入任何钾素,而作物每年却源源不断地从土壤携出钾,从而促使土壤矿物钾不断释放。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矿物钾含量明显高于氮磷化肥处理,且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作物易吸收的有效性钾,从而减少作物对矿物钾的耗竭。

3长期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耕层土壤不同形态钾素比例的影响

由表4可知,水溶性钾含量在全钾中的比例处于0.05%~0.47%之间,非特殊吸附钾比例在0.08%~0.55%之间,特殊吸附钾比例在0.25%~0.77%之间,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中,这3种形态钾素的比例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单施氮磷化肥处理,水溶性钾在全钾中的比例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他2种形态钾素比例无明显变化规律。高,与水溶性钾变化规律一致。矿物钾比例在94.40%~96.45%之间,对照最高,高量单施有机肥处理最低;单施氮磷化肥处理,矿物钾含量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N2P2M0处理降到谷值;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矿物钾含量呈下降趋势,高量单施有机肥处理N0P0M6矿物钾比例最低,说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地降低矿物钾在全钾中的比例。因为施用有机肥后,进入土壤中的钾素大部分以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形态存在,从而削弱了矿物钾的比例[15]。2.4长期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耕层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由图1可知,全钾的基础值为17.95g/kg,历时20a,变化幅度不大,除配施有机肥处理N3P2M3,N4P2M2和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N0P0M6外,其他处理全钾含量均下降,下降幅度为0.31~1.72g/kg,对照下降幅度最大,主要因为作物长期不断从土壤携出钾而没有任何的补充。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全钾含量增加,除N2P1M1处理外,其余处理全钾含量均高于试验基础值。说明长期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效性钾素,维持作物的吸收,减少土壤钾素的耗竭,提高土壤全钾含量。

结论与讨论

地上部分的作物产量及吸钾量与土壤钾素的平衡存在密切的关系[9,23]。本研究表明,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和与有机肥配施都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和作物地上部吸钾量。单施氮磷化肥处理,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地上部吸钾量和作物产量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氮磷化肥处理地上部吸钾量和作物产量都明显提高,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地上部吸钾量和作物产量都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除单施高量有机肥N0P0M6处理外,其他处理土壤钾素均出现亏损。钾素的支出大于投入,其亏缺部分显然是土壤提供的,即依靠土壤钾素来维持一定的产量,因而农田土壤钾素的收支状况,将反映在土壤钾素肥力水平的消长上[26]。有机肥的施用可以减缓土壤钾素的耗竭。

本研究结果表明,褐土水溶性钾含量在全钾中的比例不超过0.47%,非特殊吸附钾不超过0.55%,特殊吸附钾不超过0.77%,非交换性钾不超过4%,且最高值均出现在单施较高量有机肥处理N0P0M6。矿物钾比例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说明有机肥的施用降低了矿物钾的比例。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增加了耕层土壤各个形态钾素的含量。长期施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可以促进土壤自然钾素的释放[24-25],维持土壤速效钾的平衡,减缓非交换性钾的下降趋势,同时降低矿物钾在全钾中的比例。谢建昌等[26]研究认为,土壤钾素的充分与否是由土壤速效钾含量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及其释放速率共同决定的。长期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可以促进土壤钾素的释放。

土壤质地不同施肥应有差异 篇3

沙土 沙土土壤质地松散、粗粒多,土壤养分含量少,不保水保肥,宜多施土杂肥和有机肥,或进行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适时翻压,以培肥地力,逐年改善土壤结构。在施用化肥时,一次不能多施,多施易流失,要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且要施用淋溶性小的肥料,如铵态氮、钾肥等。施用化肥最好采用沟施或穴施等集中施用的方法。为了改良沙质土壤,还可采用掺土施肥法,既可保全养分,还可改良沙性土壤。有机肥料应深施,如浅施会难于分解或分解较快。沙土宜采用牛粪、猪粪等冷性肥料做基肥,可使土质逐渐变好。

黏土 一般来说,黏土的有机质含量高,保肥性能强,养分不易流失,但通透性能差,施肥后肥效慢,作物生根也难,人们常称这种土壤“发老苗不发小苗”。这种土壤性冷,有机质分解矿化慢,所以应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最好用马粪、羊粪等热性肥料做基肥。施用化肥时,因土地的缓冲能力大,保肥性能强,一次性多施不致于造成烧苗或养分流失。追施化肥时应适当提早,并宜“多吃少餐”,适当减少施用次数。但氮肥不宜过多施用,以免因后期肥效过分发挥,使作物出现贪青晚熟,导致减产。黏土质地黏重,对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强,而且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扩散速度慢。因此,要注意施用化肥的位置,如施磷肥和钾肥应尽量靠近根系,并及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注意及时浇水,以水调肥,提高肥效。

壤土 壤土是农艺性状较好的一种土壤,其通透性、保水保肥能力,以及潜在养分含量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间,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一般可按产量要求和作物的生长期,适时适量施肥。原则上要做到长效肥与短效肥相结合,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大量元素肥料与中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氮、磷、钾肥相结合。

水田、旱地 水田由于有水的移动,会将溶液中的养分带走,使施用的肥料在土壤中难以积累而引起养分缺乏。同时土壤中的水分还能将施用的肥料稀释,因而即使靠近作物根部施肥也不会对作物根系产生伤害。在水田施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肥料,也不用担心氯离子在土壤中的积累。但水田因存在水层,易使土壤缺氧,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会产生一些有机和无机毒物。比如施用的有机肥在嫌气分解条件下会累积有机酸。因此,在水田选用有机肥时,应注意选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否则会产生过多的还原物质。同时由于嫌气细菌的旺盛活动,还会增加水中氧的消耗,进一步加剧土壤缺氧,而导致作物根系遭受伤害。在水田,一些无机物,如氮、硫、铁、锰等会以低价形态,即氮以亚硝酸、铁以亚铁、锰以亚锰和硫以硫化氢存在。因此,在水田施用氮肥时,不宜选用硝酸盐和硫酸钾等类肥料。这是因为前者属于最易溶解和在水中移动最快的养分,除易淋失外,还易形成有毒亚硝酸盐,并引起反硝化作用,造成脱氮损失。而在水田施用铵肥,则因其比较稳定而能充分发挥肥效。

旱地与水田相反,旱地施肥不但不会造成养分的淋失,还能使养分在土壤中逐步积累,很容易造成盐分浓度过高,因此旱地切忌在靠近植株根部位置施肥。同时因为硫酸根与土壤溶液中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反应,能生成难溶性的硫酸钙,不会增加土壤的盐浓度;而氯化钾中的氯离子能与土壤中的硫酸钙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使土壤溶液的盐浓度增加。再者,旱地也不会像在水田那样易于产生反硝化作用。此外,旱地应多种植喜硝态氮的作物。因此,旱地如选用硝酸盐如硝酸铵与以硝酸铵为基础成分的复混肥,就比较适宜。

盐碱土 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碱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碱土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土壤,pH值呈碱性。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作物有害的阴、阳离子多,不易促苗。盐碱土的施肥原则是以施有机肥料和高效复合肥为主,控制低浓度化肥的使用。有机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对土壤中的有害阴、阳离子能起缓冲作用,有利于发根、保苗。高效复合肥无效成分少,残留少,但每次施用量也不能过多,以避免加重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施过化肥后应及时灌水,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浅析土壤培育与科学施肥 篇4

我国地缘辽阔, 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和性质不同。在耕地中土壤的全氮含量约为0.05%~0.25%, 其中东北地区黑土层土壤肥沃, 是我国土壤中平均含氮量的最高的土壤, 约在0.15%~0.25%左右。此外我国南方的水稻田土壤非常肥沃, 水田的含氮量也要高于旱田土壤的含氮量。除了土壤含氮量以外, 磷含量也是检验土壤养分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仅次于氮。我国土壤全磷含量大约在0.02%~0.11%, 其中北方土壤的含磷量要高于南方土壤, 土壤中的磷是以无极状态存在。我国土壤中钾含量大约在1.7%左右, 钾也是以无极状态呈现, 北方土壤的钾含量高于南方, 在总体含量上呈现南低北高的趋势。除了以上3种主要土壤元素外, 有许多微量元素也是检验土壤养分的关键,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主要以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形式存在, 同样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能够为其生长提供水溶液或微量元素交换。

2 土壤培育的重要性

科学施肥是指利用有机肥改善土壤养分的过程。有机肥中各类化学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最全面最丰富, 其中氮、磷、钾、钙、镁、硫最为丰富, 同时又含有钼、铁、锌等微量元素, 并蕴含糖类脂肪等物质, 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形状, 增加土壤的肥力[1]。肥力较好的土壤能够给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增强农作物抵御干旱、寒冷的能力。经过有机肥施作后的土壤蓄水能力增强, 土壤的生产能力提高。有机肥分解的腐殖质能够对土壤中的镉、汞、镍等重金属物质有吸附净化作用, 从而有效避免重金属物质对农作物造成污染, 有效发展生态绿色农业。有机肥的获得途径有很多种, 一般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小麦、玉米、水稻等类似秸秆, 目前还发明了秸秆速腐熟技术, 将有机肥大规模施入农田, 并采用其他针对性的施肥措施, 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

3 科学施肥以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3.1 氮肥

植物生长过程中30%~40%的氮都是从土壤中吸收而来的, 可见氮肥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植物体内的氨基酸, 能够构成最重要的蛋白质成分, 是植物参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的重要元素[2]。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氮元素吸收不足会导致叶片绿色变淡, 发黄, 植物生长缓慢, 植株弱小, 且对害虫的抵抗能力下降。但是氮肥含量过于丰富, 也会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负面影响, 且提高生产投入成本。氮肥施入过多, 植物吸收的氮元素过多, 会导致植物株叶过于旺盛而肥大, 减少干物质积累, 降低农作物产量。因此在施肥时要先测量土壤中的养分, 确定合理的氮肥数量, 做到科学、精准、适量的原则。

3.2 磷肥

植物生长过程中50%~70%的磷都是从土壤中吸收而来的, 磷是组成植物中细胞膜、原生质的重要元素, 也是核酸和核苷酸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缺少磷会造成生长放缓、矮小、株小等问题, 分值减少, 叶片极易脱落、色泽暗淡, 呈现灰绿色, 叶柄出现紫红色, 根系不发达, 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正确使用磷肥能够改善作物产量和品质, 加速农作物幼穗分化、灌浆和籽粒发育, 促进早熟。在施磷肥时要合理调整磷肥与氮肥的比例, 减少浪费。

3.3 钾肥

植物生长过程中40%~60%的钾都是从土壤中吸收而来的, 钾是农作物中酶的活化剂, 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代谢, 一般通过施入有机肥来补充土壤中的钾元素养分。

3.4 微量元素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主要以钼、铁、锌等微量元素为主。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形状, 增加土壤的肥力, 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施入有机肥料, 改善土壤本身条件, 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供应水平调节微量元素含量。

4 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 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越来越多, 因此如何保护现有耕地、提高耕地的产量是当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施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 我国在农业发展中要加大对新型有机肥料的研究和投入, 构建科学施肥推广体系, 解决农户施肥问题。要合理利用现有土壤中的养分, 及时合理补充稀缺养分, 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周汉军.浅析土壤培育与科学施肥[J].吉林农业, 2012 (10) :90.

土壤施肥 篇5

2.1肥料在提升作物产量上的效果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四十多个国家试验示范中获得的几十万个数据统计中得知,化肥增产作用在农作物产量中的占比是40%~60%,最高曾一度达到了67%。全国化肥试验网最终结果显示,若科学合理的.施用化肥,增产效果将十分显著。在施用化肥的829个水稻试验中,产量平均增家40.8%;一千多个小麦试验田平均增产56.6%;六百多个玉米试验增产均值高达46.1%。当前,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的化肥施用量也出现了极大的提高,从解放初1.3万t,提高至4000多万t,而且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化肥使用量最多的国家,合理施用化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产量一直都在持续稳定上升。

2.2科学施肥、改善土壤

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土壤内的营养成分会被大量的吸收和带走。肥料的使用不仅可以满足农作物成长需要,同时还可以弥补土壤丧失的养分,避免土壤肥力枯竭,科学施肥具有改良土壤的功效。无机肥最大的特点是养分单一、含量高、释放快等。可被农作物迅速吸收利用。无机肥料投入可及时供给农作物所需养分,满足农作物在各阶段的生长需要;而有机肥料养分则较为齐全,但是缺陷是有机养分含量低且释放缓慢。有机肥的使用不仅可以补充土壤的养分,还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对土壤缓冲能力实现充分提升,并且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2.3科学施用肥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正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这就对农业提出了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等的要求。肥料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主要物质投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内地位十分关键。要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保农田养分输入、输出平衡。因此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合理施用肥料,科学管理农田养分,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具有积极作用。如果施用肥料不合理,将会严重降低肥料的效益,导致资费浪费,最终获得的农产品品质也会十分的低下,并且对环境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小结

目前我国施肥状况不容忽视,区域施肥不平衡,化肥中营养元素不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现有的施肥方法极易最土壤产生不良的影响,要想根治这一问题,必须要注意科学施肥,通过提升农民自身的科学种植素养,使其懂得化学肥料施用的本质,这样才能保证对施肥效果的充分发挥,降低化肥带给土壤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万福.论长顺县土地资源中科学肥料改良土壤的重要性[J].福建农业,,(5):183.

土壤施肥 篇6

第五讲 果树叶面喷肥技术

叶面喷肥,又称根外追肥,是指果树在年生长发育期内,根据树体不同发育阶段和需要,有针对性的将一种或几种无机(盐类)营养的水溶液,或者市售商品性好的无机或无机有机结合型营养液,经一定倍数的稀释后,喷洒在叶片、枝条及果实上的追肥方法。叶面喷施属于一种临时性的应急补肥措施,作为果树施肥的一种辅助手段。适用于用量小、补肥急或者易被土壤固定失效的各种无机或无机、有机混合型营养液,并适用于果树当年突发性缺素症以及遇到各种自然灾害(如冰雹等)时使用。

1 叶片吸肥原理

经多年的研究证实,各种果树的叶片、枝干和果实三大器官,均具有吸收各种矿质营养的能力,但通过叶片吸收养分的能力和数量,远比枝干和果实的高。因此,又常称根外追肥为叶面喷肥。叶面是如何吸收喷洒其上的肥液?叶面吸肥的原理同根部吸收相类似,当肥液喷到叶面后,其营养成分就从叶片的角质层和气孔进入叶肉内。角质层又分为外角质层、初角质层和次级角质层三个层次,当肥液接触到叶表面时,就先从叶的气孑L和水孑L进入,先经过三个角质层进入细胞壁和细胞膜,再进到叶细胞内。肥液进到细胞后又沿着胞间连丝在组织中转移,一旦当肥液进入叶脉维管束后,便可随着有机物的转运而运移,叶吸收的肥液,部分留在叶片中参与代谢运动,部分运输到生长着的各个器官中去,且主要运送到生长点、幼叶和果实中,参与这些器官中的代谢活动和生长过程。同时还可运送到枝干和根部,供代谢需要。

2 叶面喷施肥料的优点

(1)使所喷施的肥液能直接被果树吸收利用。土壤施肥,常因土壤中较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所施肥料被固定或流失而明显降低肥效,使肥料利用率降低。例如,土壤施用无机氮、磷、钾化肥,其吸收利用率分别依次只有30%、20%-25%和40%左右,而采取叶面喷肥,则不受土壤(固定、流失、蒸发)等影响,因此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尤其是施用量较少或很少的微量元素肥料,叶喷效果明显高于土壤施用的效果。

(2)叶面喷施肥液吸收快。与根部施肥后,其吸收、运转相比,叶部吸收、运转的速度要快得多。一般叶部喷肥后,只需10分钟至数小时即可被叶片吸收。据试验测定,叶喷磷素肥液被吸收运转最快速度仅需数分种,而土施磷肥,一般要在5天以后才能吸收运转到生长点。又如氮肥(尿素),叶喷后只需1-2天即可见效,而土施一般5-7天才显效果。故此认为,叶喷肥液有利于及时补充果树对某种养分的需要。

(3)节省肥料和费用。叶面喷施各种肥液,一般多为0.5%-1.0%(w)的浓度,有时还可与中性农药混喷,因此省肥、省钱、省工。

(4)可以避免各种微量元素肥料施用过多造成中毒危害问题。一般中、微量元素肥料,因果树需求量少或很少,土壤施用量不易掌握,用量过少,效果不佳;用量过多,又会引起中毒而产生肥害。例如,硼、钼等营养元素,树体对它们很敏感,缺少出现相应的缺素症病害,多了又会发生中毒危害现象,而采用叶喷的方法,就易于掌握。

综上所述,叶面喷施虽具多项好处,但毕竟是辅助补肥措施,绝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尤其是需求量较大的氮、磷、钾等肥料,仍然是依靠土壤施用来予以满足。例如,叶喷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效果虽好,但却代替不了土壤施用氮、磷、钾肥料的肥效。

3 叶面喷肥注意要点

(1)喷肥要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是否需要进行叶面喷肥以及喷施何种肥料,并非人为自定,而是要根据果树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需要和表现缺乏(即发生缺素症病害)时,有针对性的采取缺乏什么营养成分,就补充什么营养成分。例如,发现小叶病,应及时补喷锌肥;发生黄叶病(因缺铁引起的),应及时补喷铁肥,对于表现出落花落果严重,坐果率不高的果树,就应在花期喷施硼肥或硼和氮肥的混合液,为了增加果实的钾素营养并提高果实品质,应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等。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常有“锦上添花”的现象发生,例如,基肥和追肥中氮肥施用充足,树体生长正常或稍有偏旺,然而,仍习惯地采取年喷2~3次尿素,如此,实无必要,有可能造成生长偏旺的副作用。

(2)喷肥的重点部位是应是叶的背面。如前面所述,叶面所喷施的肥液主要是通过叶的气孑L进入叶肉细胞内的,而果树叶片的气孑L是在叶的背面,因此,喷肥时应主要或重点喷在叶的背面。

(3)为了省工、省时或增效,采取喷施2种或以上的肥液,或者与农药、生长调节剂进行混喷时,首先要了解待喷物的各自性能以及是否可以混喷?否则,因混喷不当,反而会降低肥效和药效。一般的讲,水溶液呈中性反应的肥料(如尿素),可以与几乎所有的农药混喷。水溶液呈酸性反应的肥料(如硫酸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钾等)应与碱性农药(如波尔多液等)以外的农药混喷。又如硫酸亚铁等易被钙素固定的肥料,也不宜与波尔多液混喷。其次是参与混喷的肥液或农药水液,一定要进行混匀后,再行喷施。

(4)喷施浓度要适宜。

一般的讲,在适宜喷施浓度范围内,高浓度的比低浓度效果好,但浓度过高,会产生肥害,过低则效果不佳,果树种类很多,其耐肥性也不尽相同。初次喷施,尤其是进行2种或以上肥液或肥+药液混喷,最好先进行试喷证明没有肥害的情况后再进行大面积喷施。仅就肥液而言,一般氮、磷、钾大量元素的使用浓度为0.2%-2.0%(w),微量元素肥料使用浓度为0.02%-0.5%(w)。详见表1。一般年喷2-3次,每次间隔7-10天左右为宜。

(5)喷施适宜时间。喷施的当天,最适喷施时间为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中午前后,因为日照强烈,气温高,肥液喷施后很快蒸发变干,致使肥液难以进入叶内,影响肥效。阴天则可全天进行,喷后一天之内遇雨,应改日补喷。

土壤施肥 篇7

1 土壤检测工作措施

1.1 成立组织, 加强培训

专门组织由县推广中心、乡镇农技人员参加的土壤采集工作会议, 布置任务, 安排计划, 制定了统一的操作规程。化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化验仪器设备, 先后派7人参加省土肥总站举办的技术培训班, 学习土壤检测技术。采取站长负责制, 分工协作, 各人负责3~5项检测任务, 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技术方案, 实行定目标、定人员、定任务、定进度的“四定”办法。

1.2 合理布点, 科学取样

项目区耕地面积2.67万hm2, 为使检测结果尽可能真实反映项目区土壤肥力水平, 根据地域和土种的分布多次考察和调查走访, 在1∶10 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进行布点, 取样点确定后, 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进行采样取土。

1.3 精确化验, 认真分析

采集的土样经过规范的处理后, 采取了经典的化验方法检测:有机质采取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 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速效磷采用盐酸-氟化铵提取-钼锑抗比色法, 全氮采用开氏法, p H值采取电位法, 微量元素采取火焰光度法, 有效硫采取磷酸-乙酸浸提法, 有效硼采取H-甲亚胺法, 并作了10%的平行分析, 使化验数据真实可靠。每年的化验从10月开始, 至翌年4月中旬结束, 经过逾6个月不间断的加班加点工作, 为下一步的配方施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化验工作结束后, 按规定及时对化验数据进行整理、归档, 并制成电子表格封存, 对化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得出项目区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丰缺状况, 并根据其分布情况制成了土壤养分分级彩图, 以便农民直观了解土壤养分的含量状况。

2 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2007年郎溪县共采集土壤样品4 000个, 2008年采集土样2 006个, 2009年采样2 004个, 采样覆盖占全县水田面积的90%以上, 代表面积为2.67万hm2, 完成各项养分化验指标21项, 其中有机质、有效磷等必测项目13项, 全磷、全钾等选测项目8项, 获得各类应用数据14.7万个以上。3年化验结果表明:全县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均呈丰富状态, 有效锌含量属中等水平的有凌笪乡、毕桥乡、东夏镇、新发镇、飞里乡, 其余乡镇达丰富水平;交换性钙镁含量缺乏田2007年占3.85%, 2008年占2.59%, 2009年为0。

冲田、圩区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岗丘区高。各乡镇有机质平均含量20 g/kg以上, 为Ⅲ级中等 (姚村乡冲田含量达26.79 g/kg, 达Ⅱ级丰富) 。2007年有机质含量缺乏田块占37.80%, 2008年缺乏田块占36.20%, 2009年缺乏田块占27.59%, 2008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比2007年提高0.04~3.45g/kg, 2009年比2008年提高0.06~2.26 g/kg。

2007年缺磷田占87.2%, 缺钾田占84.75%, 缺硫田占3.2%, 2008年缺磷田占91.3%, 缺钾田占69.5%, 有效硫缺乏田占2.4% (缺硫田主要分布在姚村乡、其余乡镇均为中等至丰富状态) 。2009年缺磷田占85.76%, 缺钾田占89.3%, 有效硫缺乏田占0.005%。2007年全氮缺乏田占26.60%, 2008年占19.70%, 2009年缺氮田占18.27%。2007年缺硼田占98.03%, 2008年占98.15%, 2009年占98.00%。各乡镇土壤养分含量3年化验的平均值见表1。

3 施肥建议

将检测结果转化为成果应用, 提出了一套科学的施肥原则, 制定水稻、小麦、油菜等配方施肥建议卡20.5万份, 制作全县土壤养分分级彩图6套18类, 5种耕地土壤分区施肥图、土壤养分分布图、地力评价图、土地利用图等, 对专家系统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 并将这些结果融汇到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系统中去, 档案的收集、整理完备、清晰。针对3年来的土壤检测结果, 提出各乡镇应从当地生产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 按照“控氮、稳磷、增钾、补微”的方针, 推广应用科学的施肥方法, 大力提倡施用复 (混) 合肥和配方肥。建议农户参照“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协调好氮、磷、钾的用肥比例, 强调水稻注意补锌、硅, 油菜、棉花注重补硼。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合理调配作物布局, 以均衡土壤养分含量, 逐步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目的。

摘要:总结了郎溪县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检测的工作措施, 对该县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施肥建议, 以期为当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检测,措施,建议,安徽郎溪

参考文献

[1]张建玲, 赵宏儒, 马丽萍, 等.固阳县旱地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1) :75-77, 118.

[2]王爱萍.测土配方施肥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267, 270.

[3]李承绪.河北省土壤磷素状况和提高途经[J].华北农学报, 1985 (4) :20-23.

[4]赵广才, 刘利华, 张艳, 等.肥料运筹对超高产小麦群体质量、根系分布、产量和品质的效应[J].华北农学报, 2002 (4) :82-87.

双辽市土壤施肥现状及对策 篇8

1 双辽市土壤肥力现状

由表1可以看出, 双辽市土壤中速效氮含量呈递减趋势, 与1982年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已减少50%以上, 已处于缺少级, 而速效磷含量比1982年变化不大, 且几年来土壤含量一直稳定在适量级。分析其原因, 是由于前些年连续高产, 带走了土壤中大量的速效氮, 而近几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农民投肥数量减少, 土壤中氮的补充不足, 使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降到缺少级。由于磷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 连年积累使0~20 cm土层中的速效磷含量较高, 稳定在适量级, 由于近年来三元素复合肥的施用, 钾肥的用量提高, 土壤中钾素的补充较原来有所增加, 使速效钾的含量达到适量级。因此, 双辽市施肥总的原则是增氮、稳磷、补钾, 配施微肥。

(mg/kg)

2 双辽市施肥存在的问题

2.1 重化肥, 轻农肥

重化肥、轻农肥是目前粮食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化肥之所以不能替代有机肥是因为土壤肥力并不单是为作物提供营养元素, 而是有机质的积累产生了土壤的团粒结构, 协调了土壤中水、肥、气、热诸因子的矛盾, 为作物吸收养分创造了最有利的环境条件。不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对土地只用不养, 进行掠夺式生产, 将导致土壤的有机质下降、理化性状遭到了破坏、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 将会出现新的低产田。

2.2 重氮、磷肥, 轻钾肥和微肥

现代社会, 农民对氮、磷肥的增产作用有所认识, 但对钾肥和微肥的增产作用认识还不足。虽然氮肥和磷肥大量投入, 产量却无显著增加, 就是因为大量投入氮、磷的同时, 忽视了钾肥和微肥的投入, 导致钾肥和微量元素的缺乏, 造成营养元素的比例失调[1,2]。

2.3 施肥方法不科学

有些地块底肥施肥深度不够, 施入的底肥基本与种子同床或隔离层很薄, 导致烧种、烧苗, 个别农户追施氮肥深度不够, 覆土不严, 造成氮素挥发损失, 利用率降低, 钾肥没有按需要量施用。

3 双辽市施肥对策

3.1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养分齐全、肥效持久, 化肥养分单一, 但含量高、见效快, 二者配合使用能取长补短, 提高肥效, 尤其在提倡生产绿色食品的今天更要注重有机肥的投入。20 m3的优质农肥相当于1 t化肥, 有机肥施用量达到15 t/hm2, 可减少化肥用量, 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地力, 提高农作物品质。

3.2 氮、磷、钾、微肥平衡施用

目前, 生产中农民普遍施用复合肥, 认为氮、磷、钾养分齐全。但由于施用水平偏低, 且氮、磷肥在作物生育期间补充施用, 但钾肥却没有补施, 造成钾肥用量偏低, 甚至有个别农户根本不施钾肥、微肥, 造成作物营养比例失调[3,4]。

3.3 科学施用化肥

一是施用铵态氮和尿素时, 必须深施, 底肥结合“三犁”起垄施到垄底18~20 cm, 追肥结合中耕施到10 cm耕层, 覆土达8cm左右, 减少氮素损失, 尿素作物底肥不宜超过100kg/hm2, 否则易出现烧种、烧苗, 降低出苗率7%~18%。二是根据作物、品种特性施肥。比如禾本科和棉花需氮较多, 水稻、马铃薯喜铵态氮, 甜菜则对硝态氮反应好, 豆科需磷多, 而烟草、麻类、薯类需钾较多。三是把握施肥关键时期。作物养分需求的重要时期为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临界期对养分要求绝对数量不多, 但需要程度迫切。多数作物磷临界期都在幼苗期, 如玉米在出苗后1周左右 (三叶期) , 因此实践中施用少量磷肥作种肥常能收到明显效果;氮临界期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 钾临界期如水稻是在分蘖期和幼穗形成期[5,6]。营养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吸收速度和绝对数量均达最大值。如玉米氮最大效率期是在喇叭口到抽雄初期;小麦在拔节到抽雄期;棉花在开花结铃期, 因此在生产中一定要抓住关键时期进行施肥以提高肥效。

3.4 增加投肥数量, 改变投肥方向

双辽市2008年的施肥量是131 314 t, 2009年是116 457t, 2010年投肥数量是160 240 t, 近年来, 由于农民的施肥意识逐步提高, 施肥数量也逐年增多[7]。但农民把投肥重点放在了高产地块, 而中低产田却不舍得投入, 其实高产田的肥力水平较高, 连续大量施用肥料往往不易发挥其作用, 增产作用不大;而中低产田肥力低, 增产潜力大, 如能增加施肥量, 收效会很明显, 现在1 t化肥的产量已由最初的5.8 t上升到14.8 t, 同样, 1 kg化肥投入到中低产田比高产地多增产4~5 kg, 肥效提高50%。

摘要:阐述双辽市土壤肥力状况, 分析其在施肥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提高肥效的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肥力,施肥,吉林双辽

参考文献

[1]陈丽华.配合多种农业措施做好春季施肥工作[J].吉林农业, 2012 (4) :71.

[2]高建萍, 关林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 2012 (4) :23.

[3]高山明, 张培凤.凉城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成效显著[J].现代农业, 2012 (4) :36.

[4]王鲜英.马铃薯需肥特性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 2012 (4) :44.

[5]改进施肥方法提高化肥利用率[J].棉花科学, 2012 (2) :49.

[6]王飞, 王斌, 秦方锦, 等.不同水稻品种施肥效应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 2012 (3) :280-282.

门源县土壤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9

关键词:土壤施肥,存在问题,对策,青海门源

通过门源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 对门源县浩门镇、西滩乡、北山乡、泉口镇等乡镇部分农户的土壤进行测土化验, 分别对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钾、有机质及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 得出门源县田地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及微量元素不平衡。同时, 经过对这几个乡镇农民的施肥情况进行询问, 并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 调查当前门源县农民的文化程度、施肥技术水平、施肥方法、施肥量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对肥料性能与用量的了解程度, 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了解程度, 施肥投入量与作物产出比值等情况。根据门源县土壤肥力的现状和当地农民对土壤的实际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土壤施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文化程度低, 农业技术知识欠缺, 缺乏必要的培训

通过调查发现, 82%的农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 12%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 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4%。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过县、乡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举办的关于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 缺乏对化肥的性能及氮磷钾等成分对土壤作用的深入了解;其施肥方法主要来自有经验的其他农民的传授、自己在农业生产中的摸索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介绍的部分施肥方法, 掌握的比较片面, 不够完善。总之, 门源县农民文化程度低、农业技术知识欠缺、农业生产水平低, 是制约他们掌握科学的土壤施肥、影响农作物产量、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2 施肥盲目性大, 施肥结构不合理, 肥料利用率低

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多数农民只重视氮、磷、钾常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而忽视钙、镁、锌、硼等微量元素的施用;在施肥中对土壤养分估计不足, 施肥不合理, 使有些养分使用过多造成浪费, 甚至造成作物中毒, 而另一些养分又明显不足。同时, 由于偏施氮肥, 磷、钾肥的施用量明显不足, 氮、磷、钾施用比例失调。这与农民施肥的盲目性、习惯性有关, 他们长期少施或不施磷肥、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而造成土壤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不平衡。虽然肥料的投入量明显增加, 但是肥料对农产品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有时还会出现作物倒伏等影响增产的现象。这些都是因为农民不清楚自己土地的土壤肥力状况, 不知道施用多少肥料才是最佳的施肥量, 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施肥方法才是最科学的施肥方法。于是出现施肥方法不科学、施肥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最后导致虽然化肥施入量明显增加, 但是农产品增产效果不明显, 甚至出现施肥越多、农产品产量反而降低、农产品品质差的现象。另外, 调查还发现, 只有极少数农民了解或知道正在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还没有真正在全县广泛推行开来。

1.3 有机肥储存量少, 不注重利用

调查发现, 农民把有机肥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还是持肯定态度。但是, 通过对有机质化验数据结果分析, 门源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施用有机肥的量仍然远远不足。究其原因, 一是有机肥储存量过少, 不注重有机肥的收集、加工和利用;二是农民对有机肥的理解仅考虑“农家粪”, 很少理解秸秆、沼液等形式的有机肥, 造成这些有机肥的利用率过低, 从而影响了有机肥的来源渠道。农田面积大的农民把不多的农家粪施用在菜园子里或施用在就近的田地里, 或者施用在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上, 而道路交通不便、产量低的地块则很少施用有机肥, 只是施用单一的化肥, 尤其是尿素施用量过多。由于过量尿素中的缩二脲等有毒物质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及蚯蚓等有益生物逐渐减少, 影响肥料的转化利用, 长年累月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 作物的产量逐年较低, 还进一步加速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流失, 最终使土壤板结, 丧失耕种价值。此外, 在农村大部分的秸秆被焚烧, 直接或间接还田的很少, 污染现象严峻且秸秆的利用率很低。

1.4 施肥不合理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通过问卷调查, 多数农民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不合理的施肥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从而使施肥引起的环境污染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过量施用化肥, 或者偏施某一种化肥;不重视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合理搭配;或者将田地里的排水沟直接引入流水中, 均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对土壤、水体、大气的环境污染。

2 对策

2.1 加强农民农业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其农业技术水平

根据门源县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低下、农业技术缺乏的现状, 应不断加强对农民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进行不定期地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现场会、农业科技下乡、农业先进技术观摩等方式的培训。通过培训, 让农民深入了解农业科技方面的详细知识, 包括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农作物田间管理、肥料种类与数量的选择、施肥方法以及气候条件等众多因素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促进农民对当地农作物科学种植方面知识的掌握, 从而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综合水平[1,2]。并不断在全县范围内培养一批既懂先进农业种植技术, 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农业技术带头人, 让这部分人在农作物种植和农作物经营管理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2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 努力提高农民土壤施肥的主动性和准确性

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 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前提下, 合理选定作物目标产量, 决定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施用量和相应的施肥方法[3,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可以进一步节约肥料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缓解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对于我国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门源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以来, 其经济效益显著, 意义深远。因此, 要借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门源县的实施, 进一步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宣传力度和实施力度, 让更多的农户了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益处, 自觉接受这一项目在全县范围内的大面积实施, 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有利的条件。

2.3 不断扩大有机肥的来源, 促进有机肥合理利用

有机肥中除含有氮、磷、钾和各种中微量元素以外, 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因此具有增加土壤养分、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的作用, 特别是腐殖质这一类亲水胶体, 保水能力更强;并具有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土壤、保护土壤肥力的作用, 可弥补单施无机肥所造成的养分单一、易被土壤固定和易流失的缺点, 无机肥和有机肥合理搭配, 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因此, 要加大有机肥的投入力度, 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有机肥不足的问题。一是广辟来源, 努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把秸秆直接还田或通过草食动物过腹还田, 以提高秸秆还田的利用率和有效率。秸秆直接还田和通过草食动物过腹还田不仅解决了因焚烧秸秆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而且可显著增加牧业和农业两方面的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加强农村沼气两用暖棚的建设, 不仅为农户提供了大量清洁的能源, 其产生的沼液、沼渣经发酵是优质的有机肥, 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牧剩余产品和副产品的无害化生产, 也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因此, 要结合“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开发扶贫项目, 加大门源县农村道路、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门源县农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对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的宣传, 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的自觉性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正确施肥, 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在农业技术宣传上的不到位。要通过多种渠道, 采用各种手段, 加强对农民农技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使他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 提高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田地、肥料等农需产品的利用率。要注重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 加强对农民科学施肥的指导, 让农民真正做到科学施肥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开云.呈贡县耕地土壤施肥现状及对策措施[J].云南农业, 2008 (9) :33-34.

[2]王先刚, 陆家环, 王仕玥, 等.金沙县土壤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3) :283, 286.

[3]姚永定.果园土壤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业, 2004 (5) :28.

秀山县蔬菜土壤肥力及施肥建议 篇10

1 秀山县蔬菜种植情况

近年来, 在秀山县委、 政府和县农委的领导下, 按照“稳面积、调结构、创品牌、拓市场”的发展思路。围绕“一高二带” (即 (1) 城郊10km范围内的设施蔬菜产业带, 含乌杨、中和、平凯、官庄、清溪等乡镇; (2) 距县城30km内的露地蔬菜产业带, 含龙池、石耶、梅江、溶溪、洪安、隘口、雅江等乡镇; (3) 平阳盖、川河盖、太阳山等蔬菜高山产业区) 产业发展布局, 通过采取科技带动、典型示范等有效措施, 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 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全县蔬菜现种植面积达1.6万hm2, 产量27.6万t。 蔬菜品种涵盖莴笋、萝卜、白菜、甘蓝、辣椒、茄子、黄瓜、大蒜等11大类、50多个品种。 其中, 叶菜类0.85万hm2, 以白菜、莴笋为多, 分别为0.33万hm2和0.15万hm2;根菜类0.11万hm2, 以萝卜最多, 达0.08万hm2;茄果类0.49万hm2, 以番茄、茄子、黄瓜、南瓜、四季豆和豇豆为多, 均在267hm2以上;其他0.10万hm2。

2 蔬菜施肥情况调查

2014年底至2015年初, 对全县30个蔬菜种植户的施肥情况进行了调查, 主要为莴笋、萝卜、甘蓝3种蔬菜。 结果表明:1) 蔬菜施用有机肥的农户比例在50%左右, 有机肥用量较少, 农家肥用量不到1 000kg/亩, 有机肥品种单一, 主要是清猪粪水和部分商品有机肥;2) 化肥用量较大, 几乎所有蔬菜均施用化肥, 且化肥用量不平衡, 氮、磷肥用量大, 钾肥用量偏少;3) 施肥方法欠妥, 如化肥作底肥用量偏大, 露天栽培流失大, 农户肥料表施严重, 造成肥料利用率偏低;4) 配方肥 (复合肥) 施用得到重视, 如甘蓝全部用上了配方肥, 莴笋大部分用上了配方肥, 而萝卜略低一些, 应用面积也达到了40%以上。

3 蔬菜耕地肥力情况调查

对全县主要蔬菜种植区30个蔬菜种植户结合施肥情况调查的同时, 进行了土壤肥力调查。 结果表明:蔬菜土壤p H值为4.3~8.1, 平均6.2;有机质11.7~41.4g/kg, 平均25.2g/kg;碱解氮48~241mg/kg, 平均141.6mg/kg;有效磷16.8~320.5mg/kg, 平均161.9mg/kg; 速效钾51~306mg/kg, 平均159.0mg/kg;水溶态硼0.12 ~0.47mg/kg, 平均0.27mg/kg。

从而说明:1) 该地蔬菜土壤大多为酸性土壤;2) 绝大部分的有机质在20g/kg以上;3) 几乎所有的碱解氮均在100mg/kg以上;4) 几乎所有的有效磷均在50mg/kg以上;5) 绝大部分的速效钾在100mg/kg以上;6) 所有的水溶态硼均在0.5mg/kg以下。

4 蔬菜施肥建议

针对秀山县农户施肥情况和田间土壤肥力检测结果, 对秀山县蔬菜施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加强酸化土壤的调节

土壤酸性太大, 不利于很多作物的生长发育, 甚至使其难以生长或不能生长, 并且容易引起一些病害的发生。 大多数蔬菜以中性左右土壤为宜, 针对秀山县绝大部分为酸性土壤, 宜施用石灰、钙镁磷肥等进行调节, 从而为蔬菜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

4.2 强化有机肥的配合施用

蔬菜复种指数大、产量高, 需要吸收的土壤养分较多;而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对土壤供肥和保肥能力有很大影响, 对蔬菜产量和品质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 应加强有机肥的配合施用, 农家肥用量以1 000~3 000kg/667m2为宜。

4.3 注重氮、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

氮、 磷、 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 能发挥肥料的最大作用。 但实际生产中磷肥用量过大, 因普通磷肥利用率较低, 要获得高产就必须加大用量;而蔬菜土壤普遍缺硼, 菜农还没有认识到硼肥的用量不足。 因此, 应加强叶面磷肥的施用, 加大硼肥的普遍施用, 以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4.4 抓好肥料覆土, 把握好肥料底施

蔬菜需肥量较大, 很多菜农只图省力而进行表施, 从而造成肥料损失大、面源污染重;而一些蔬菜大户缺乏蔬菜种植技术, 移栽菜苗时施用化肥过多, 造成菜苗存活能力差, 生长不利。 因此, 应加强蔬菜精细耕作、搞好蔬菜肥料覆土、减轻肥害、减少损失, 降低面源污染。

4.5 搞好水肥一体化、喷灌和滴灌技术的应用

土壤施肥 篇11

1.土壤养分状况

庆安县土壤类型多,共17个土类,132个土种,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对全县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测试,累计测试土样30000个,分析测试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达150000项次。

1.1土壤有机质状况

我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大部分土壤都在1.5—2.5%之间,占66.8%,小于1.5%的占24.5%,大于2.5%的占8.7%。25年间有机质变化的幅度不大,2005年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6%,与1980年的1.8%相比下降0.2个百分点,年下降速度为0.008%,比1959年至1980年的21年间有机质年下降速率的0.073%略有减缓,这与近些年秸秆还田、根茬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是分不开的。

1.2土壤碱解氮状况

土壤碱解氮平均值为110.2mg/kg,其中缺乏的(小于90mg/kg)占31.9%,比较缺乏的(90—120mg/kg)占40.2%,适量级的(120—150mg/kg)占24.1%,比较丰富的(大于150Mg/kg)仅占3.8%。与1980年速效氮小于90Mg/kg的占74.7%,90—120Mg/kg的占21.4%,120—150mg/kg的占3.5%,大于150mg/kg的占0.4%相比,土壤速效氮缺乏的程度降低了,但仍有70%以上在比较缺乏的状态下,主要是由于氮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大,除被作物吸收利用外有的淋溶到耕层以下,有的流失到江河湖泊,有的蒸发到大气中。

1.3土壤速效磷状况

土壤速效磷平均值为30.4mg/kg,其中小于10mg/kg的占2.2%,10—20mg/kg的占36.2%,20—40mg/kg的占42.8%,大于40mg/kg的占18.8%,可见磷的整体水平为比较丰富,只有38.4%的地块处于比较缺乏的。

1.4土壤速效钾状况

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128.10mg/kg,其中小于100mg/kg的占29.7%,100—150mg/kg的占50.9%,150—200mg/kg的占16.0%,大于200mg/kg的3.3%。可见个别地块比较缺钾,仍不能忽视钾肥的使用。

1.5中、微量元素状况

根据1997年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对梨树县典型土壤化验结果:全县普遍缺硫、锌,特别是西北部风沙盐碱区大部分地块硫素为零,南部棕壤区缺硼。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对我县西北部风砂盐碱区的15个村107个社提供的340个土样采用M3进行化验,测试了铁、锰、钙、锌、铜、镁、硼等,由于铁、锰、钙、铜、镁没有提供相应的分级标准,仅对锌、硼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锌含量低于临界值的占82.9%,处于缺乏状态,硼含量低于临界值的占40.9%,处于比较缺乏状态。因此可以看出10年来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

2.施肥对策

针对我县土壤养分状况,为实现粮食增产一成的目标,必须实施平衡施肥。为作物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促进作物稳产、高产、优质、高效,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总的施肥原则是:稳定氮肥用量,控制磷肥用量,适当减少钾肥用量,有针对性地施用中、微肥。

2.1增施农肥

有机肥是一种完全性肥料,它含有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同时还能提供多种有机养分,有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作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公顷施农肥40—45m3可减少化肥投入10%左右,节本增效、提质。

2.2测土配方施肥

取土化验的农户,利用专家系统,依据土壤化验结果及目标产量,为农户提供一张施肥建议卡。农民可按卡上的指导量购买相应肥料。没有测土的农户可以直接购买使用配方肥。配方肥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一种物化形式,养分含量高而全,使用方便,深受农民欢迎,推广配方肥加快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进程和到田率。

2.3分区施肥

全县共划分为三个施肥类型区:南部半山区,中部平原区、西北部风砂盐碱区,广大农民可根据自己所处的施肥类型区进行施肥,三个不同施肥类型区的氮、磷、钾比例分别为1:0.35:0.2、1:0.4:0.2、 1:0.45:0.2。西北部地区由于土壤瘠薄,要想获得高产,就必须加大投肥量,一般根据肥料的有效养分含量而定,如有效养分含量(N+P2O5+K2O)在45%左右的,玉米一般底肥公顷用量350—400kg,追肥尿素400kg;如果使用二铵的话,一般公顷用150kg二铵加上100kg尿素和100kg钾肥做底肥再正常追肥。中部平原区土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土质肥沃,是我县的主要产粮区,一般来说有效养分在45%左右的三元复合肥,玉米底肥公顷用300—350kg,追肥尿素350—400kg;如果使用二铵的话,一般公顷用150kg二铵加上100kg尿素和100kg钾肥做底肥,再正常追肥。采用一次性免追肥的,有效养分45%以上的,一般玉米用量每公顷600kg以上。南部半山区,土质变化多样,选用有效养分45%左右的复合肥,一般玉米公顷用300—350kg左右做底肥,追肥用尿素350—400kg左右。如果使用二铵的话一般公顷150kg二铵加上100kg尿素和50kg钾肥做底肥,再正常追肥。

2.4有针对性的使用中 、微肥

西北部地区在中微量元素上要注重锌、硫和锰的施用,锌肥可做底肥掺施,也可苗期喷施。中部平原区在中微量元素上要注意锌肥的施用。南部半山区,中微量元素主要注重锌肥、和硼肥的施用。

2.5改进施肥方法

土壤施肥 篇12

(1) 如何施肥。农家肥最大的特点就是养分全面、含量低, 养分释放慢, 所以应早施, 一般在播前一次性施入;而化肥养分含量高, 用量少、见效快, 一般应在作物吸收营养高峰期7天左右施入。农家肥要和化肥配合使用。农家肥结合深耕施入土壤耕层, 或起垄扣入垄底;与农家肥搭配使用时, 化肥 (氮肥) 30%作为底肥, 70%作为追肥。磷钾肥一次投入。

(2) 施什么肥。农作物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适量配合施用氮、磷、钾等化肥。

(3) 怎样科学施肥。作物养分不平衡不仅导致农作物病害发生, 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水平不高与施肥不当有很大关系, 特别是偏施氮肥加重了病害的发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能协调作物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平衡, 促进作物健壮生长, 提升和改善农产品质量。如过量施用氮肥将导致农作物硝酸盐含量增高, 质量指标降低, 而适量施用钾肥可明显提高蔬菜、水果中糖分、维生素C含量, 科学施用铁肥、锰肥和锌肥可使农产品得到改善。具体如下。

(1) 按照土壤肥力施肥。本着土壤缺什么补什么, 缺多少, 补多少的原则进行施肥。

(2) 按照土壤特性施肥。南方地区的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呈酸性或微酸性, 施用磷肥宜用偏碱性的钙镁磷肥;北方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褐土等多呈碱性, 施用磷肥宜用偏酸性的过磷酸钙;连续施肥多年的大棚、老菜田一般呈逐步酸化趋势, 且钙镁元素缺乏, 磷肥宜选用偏碱性的钙镁磷肥、磷矿粉等, 既可调节土壤酸度, 又可供应钙镁元素;有盐渍化特征的碱土、盐土, 尤其是滨海盐土, 可以施用磷石膏, 施用钾肥宜选用硫酸钾。

(3) 按照作物需肥特性施肥。施肥时, 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合理施用, 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达到作物高产优质的目的。

(4) 掌握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作物营养临界期:一般是在幼苗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作物需要养分并不多, 但很迫切, 如果缺乏养分则对以后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肥料最大效率期:一般是在作物旺盛生长时期, 此时需要养分数量大, 追肥效果非常好, 如玉米在大喇叭口期, 小麦在拔节、孕穗期, 棉花在花铃期。

(5) 掌握科学的施肥方式。一个完整的作物施肥方案是由基肥、种肥和追肥三种施肥方式组成的。基肥是在作物播种前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 以有机肥为主, 常配合施用一部分化肥;种肥是在作物播种时, 施于种子附近的肥料, 主要是供苗期利用的养分;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 它能及时满足作物中后期对养分的要求。

2 把握5个目标

(1) 增产目标。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措施使作物单产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当前生产条件下,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生产潜能。

(2) 优质目标。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均衡作物营养, 使作物在农产品质量上得到改善。

(3) 高效目标。做到合理施肥、养分配比平衡、分配科学, 提高肥料利用率, 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施肥效益。

(4) 生态目标。通过测土配方施肥, 减少肥料的挥发、流失等浪费, 减轻对地下水硝酸盐积累和面源污染, 从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5) 改土目标。通过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 实现耕地养分的投入产出平衡, 在逐年提高单产的同时, 使土壤肥力得到不断提高, 达到培肥土壤, 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3 掌握3个原则

(1) 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促进化肥利用率的提高。

(2) 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各种营养元素的配合是配方施肥的重要内容, 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 在耕地高度集约利用情况下, 必须强调氮、磷、钾肥的相互配合, 并补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 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3)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投入与产出相平衡。要使作物—土

壤—肥料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必须坚持用养结合, 投入产出相平衡, 避免土壤肥力下降。

上一篇:审核评价下一篇:海陆运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