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猴山作文

2024-11-03

看猴山作文(通用13篇)

看猴山作文 篇1

我最喜欢山青水秀的龙虎山风景区,因为这里除了山美水美外,还是众多野生猴子的乐园。

沿着景区的山路走,你就能看到龙虎山的主人——野生猴子,它们唧唧喳喳,热闹非凡,像是在欢迎游人的到来。

你看,它们有的坐在大石头上,大猴子抱着小猴子一起玩耍;有的攀在树上,给同伴捉身上的虱(shī)子;还有的趴在地上,不断地靠近游人,想法子讨要东西吃,十分搞笑。不少猴子还会游泳,你扔一颗花生到水里,眼尖的猴子会马上跳进水里,游过去抢到花生来吃,真是有趣极了。

猴子虽然样子可爱,但是十分顽皮,有时还有点凶恶。如果你随身拎着袋子经过猴子的领地,没有给猴子好东西吃,它就会跳上来,抢过你的袋子翻看里面有没有好吃的。所以,有经验的游客都会带一根小棍子,防止猴子前来作乱。

龙虎山真是有趣极了,是一个极好的旅游胜地。

看猴山作文 篇2

《快乐作文》这本刊物既有用,又有趣。里面有许多板块,比如说漫画作文坊、特别策划室、同题擂台赛、七彩放映机……不管怎么说,反正我看《快乐作文》是入了迷。

“睡觉了!”妈妈一声令下。我不情愿地放下书,缩进了被窝儿,还有一篇作文没看完!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怪招。只听客厅里的灯被妈妈啪的一声关掉了,我偷偷地开启了小夜灯,借着微弱的光看了起来。当看到一个让人高兴的片段时,我忍不住哈哈哈地笑了起来。妈妈听见了,不但把我的《快乐作文》没收了,还训斥我说:“看看看,你就知道看!你要是再偷看,就别想我给你订了!”唉!

观猴山作文 篇3

在一个草木还很绿的秋日,学校组织一次自然研究活动,我班的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大家来到动物园,走到了猴山。猴子们看见同学们,有的一脸高兴的表情,好像在说:欢迎来到我们猴子乐园;有的高兴得活蹦乱跳;还有的像给同学们表演杂技似的,把尾巴挂在树枝上,表演“倒挂金钩”;还有的.想看看同学们是怎么笑的,于是把香蕉皮放在鼻子上,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还有的在它的孩子身上抓来抓去,像在抓跳蚤,其实,它并不是在抓跳蚤,而是在吃盐粒;猴王看见了小朋友扔过去的鲜红鲜红的桃子,就捡了一个掉在地上的,坐在山顶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猴山,他们感叹到:猴山真好玩呀

观猴山作文 篇4

・ 一到动物园,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来到猴山。有个同学从书包里拿出一只香蕉“啪”地一声扔了过去,

只见那只猴子眼疾手快接住香蕉,拨开香蕉皮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还调皮地把香蕉皮扔在另外一只猴

子头上。

・ 另外,两只猴子抓耳挠腮,眼睛盯着观众,心理想:还有没有吃的呢?正在这时,有人扔了两只苹果

猴子们争先恐后地去抢苹果。抢到的猴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津津有味地吃着苹果。没有抢到的猴子气呼

呼地,馋得口水直流。

・ 一只无聊的猴子倒挂金钩荡起秋千来。假山后面,一只母猴子在给小猴子挠痒痒。

从学生立场看作文教学重点 篇5

究其原因, 我觉得除写作动力兴趣缺乏外, 还有积累匮乏, 以及思维、表达上创新不够的问题。因此, 我认为当下我们作文教学的重点应体现在:

1. 激发作文兴趣, 增强自我驱动。

(1) 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作前指导, 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而不是有意无意的束缚了学生思路。范文引路的方法要慎用, 要注重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并提供合适的作文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 恰到好处的演示图片和动漫。直观、活动的影像更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可以利用实物, 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如指导学生写作“__引出的回忆”时, 老师让学生拿着自己泛黄的老照片、心爱的毛毛熊等, 兴致勃勃地谈自己的生命感悟, 场面温馨动人, 启人深思。还可以通过场景再现, 触发学生写作的冲动与热情。我校多位老师都曾把学生的器乐表演引入作文课堂, 让孩子在音乐的流淌中深情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

(2) 宽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当前作文教学中, 一些老师把恋爱题材、政治话题尤其是暴露社会阴暗面的内容, 列入敏感题材, 视为禁区;有些老师容不得学生的批评, 一味的强调温文尔雅。这样的做法, 让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有创意表达的可能, 甚至使得学生走向叛逆。我们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表达, 写出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 予以提升。对于他们认识上的模糊和差池, 我们要持宽容与期待之心, 允许他们发出异样的声音, 充分肯定他们善于思考探究的品质, 给以耐心的引导而不是粗暴的斥责或者低分的打击。

(3) 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要让作文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 照出他们的写作和生活的态度与能力, 激励其不断进步。我们在作文讲评时安排了一个专门的环节, 就是小组展示自己的作文, 这样的小组一般不超过4人, 如果班上平时是六个人的小组, 则把一个矩形 (6人小组) 分出两个三角形 (3人小组) 进行展示。组里那些作文基础薄弱的学生, 我们要做他的工作, 让他在展示时尽量自己读, 实在不行, 组长帮他。每个人的文章读了以后, 大家评议一下, 好作文找出不足, 一般作文找出优点 (哪怕只有一点) 。这样, 即使作文基础再不好的同学, 也不好意思随便乱写。这个方法可以说是“逼”出学生的写作动机。

(4) 用好网络作文平台。2012届开始, 我和初三组的同仁尝试创建班级作文博客,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热情, 所带班级中考语文均分达120多分 (总分150分) , 协助我编发作文博客的班长单心怡中考语文获得140分的高分。学生的优秀作文发在班级博客上, 实在够不上优秀的, 一个好的小节甚至一个好句子也可以发上去。同学老师家长甚至社会上素不相识的人都可以来品头论足。这样的互动品评, 又极大的反哺了我们的作文教学, 激发了孩子们写好作文的热情。目前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班级作文博客, 有的点击量已经超过12000次。

2. 增加作文素养, 做好题材积累。

我一直认为, 形成作文能力的基础不是训练, 而是积累。阅读和练笔, 是积累的两大抓手, 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现在的学生喜欢户外运动, 喜欢带有交互性质的网络媒体和游戏, 不喜欢纸质媒体, 对坐看经典更是敬而远之, 尤其是00后的孩子们。这几年我们把青春阅读和经典阅读结合起来, 通过师生同读、亲子共读等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读书。今年我们还将阅读活动中学生和家长的获奖名单以及他们的读书征文一起登载于校报, 公布在学校网站上, 我们正筹备阅读考级和读书节活动。除课程标准上的指定篇目外, 我们初一的同学进校以来, 已经先后阅读了《基督山伯爵》《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边城》《昆虫记》《贾平凹散文选》等作品, 不少同学还时常翻阅《读者》《格言》《意林》等他们喜欢的刊物, 习惯渐成, 受益颇多。

练笔方面, 我们将之定位为“自由练笔”, 把它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辅翼。我们要求学生为自己的练笔取一个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名字, 若干年后, 目光所及依然会让人觉得亲切觉得有韵味。我们提出每周的字数和篇数等要求, 一般一周1-2篇, 字数不少于500字 (即每学期10000字) , 写法上尽量丰富一些, 鼓励学生贴近生活, 记录生活。摘录的要标明, 不计算字数。平时小组定期安排交换欣赏, 半学期下来, 班级组织一次互评, 学期快结束的时候, 在班级评议的基础上, 师生一起确定班级十大优秀练笔, 并由教师或者学生写出颁奖词并在总结会上予以奖励。

3. 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但具体做起来, 似乎有些困难。思维训练之所以让人想说爱他不容易, 那是因为一两节作文课只是思维海洋上的浪花, 甚至只是大海上的泡沫。思维水平不只是作文课上练就的。那么就作文课而言, 要注意什么呢?我们觉得最要注意的是创新。创新永远是思维训练的主旋律。

(1) 立意创新。萨克雷说:作家最吸引人的力量有两个:使人们熟悉新事物, 使习以为常的事物变得新鲜。如果我们把立意的常规出发点称为“原点”, 从原点的羁绊中突围, 通常有三个基本的方法。一是深化对“原点”的认识, 挖掘出日常材料不同寻常的意义, 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在细节上狠下功夫。如学生韦笑发表的一篇文章《爱的几种样子》就是精心选择了妈妈为孩子挪动雨衣、小女孩把头埋在小狗的绒毛里、老太太和“我”关爱一位不相识的姑娘等三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通过细节描写, 生动地诠释了“爱的样子”。

二是从原点出发, 但绕开陈旧的思路。鲁迅先生说: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作文构思一定要避免走旧路走老路。一般来说我们会要求我们的学生“否定前两个”, 即对最先冒出来的一两个想法, 要仔细审视, 看是不是大家都会想到, 会不会落入了俗套, 如果是则坚决舍弃。如春暖花开既要绕开一般抒情文的套路, 也要绕开特定时期对雅安地震作反衬的思路。

三是不直接地从原点出发去思考, 而是从与之相关的事物出发去思考。这里要把握两个关键词:另辟蹊径、殊途同归。例如我班薛晨同学面对“改变心情”的话题, 她从台风将至写起, 通过父亲为我点烟火棒, 鼓励我忘怀得失的场景描写, 传递给读者战胜心理弱点、从容面对困难与挫折的积极向上的意蕴。

(2) 选材创新。作文材料的新颖在于对它的独特发现和感悟。不同的成长经历, 不同的积累感悟, 这些独特的东西都是学生作文最宝贵的材料。2008年, 我送我校学生何琰去南京参加“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竞赛, 在报到的时候她看到上一届我校某同学作文登载在优秀作文选集上, 那文章可谓视野开阔文采飞扬, 可是只得了二等奖, 于是很沮丧, 觉得自己获奖无望。我问她你觉得那同学文章的优点是什么?她说整个文章全是排比句, 知识面很广。我说, 对啊, 这正是她的优点也是她的缺点。她通篇排比句, 纵横古今, 但是文章也因此失去了重点, 没有写出真正的自我。我知道何琰古筝弹得很好, 便启发她竞赛时可以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 尤其是融进自己这方面独特的感受。结果她写了妈妈陪她学古筝的材料, 获得一等奖。

(3) 写法创新。去年秋学期, 我班第一次作文是“这就是我”, 全班59人, 58人直接介绍自己, 而倪佳同学独辟蹊径, 通过日常相伴的物件, 拟人化地从多角度多侧面介绍自己, 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后来这篇作文被刊用在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读写天地》上。

(4) 语言创新。语言能力强的学生, 在初三已逐步形成某种风格, 或者明快、飘逸, 或者沉稳、平实, 或者丰富、瑰丽, 或者风趣、幽默。2009届学生陆屹洲用小说笔法写成一篇《家乡菜》的文章, 我让他在班级做了展示后, 肯定了他语言上的成熟。后来这篇文章被刊用在《作文通讯》上。当然学生语言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也不能把学生硬往某条路上赶。比如初中学生语言华美一些无可厚非, 但是华而不实就需要矫正了。作文中质朴的语言有时更容易具备感人的力量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这方面因材施教, 甚至为部分有潜力的同学“量身定制”作针对性的指导更容易收到成效。

游猴山作文 篇6

来到动物园门口,我们拾级而上。哇,猴山真热闹!你看,有的把香蕉皮当作刷帽子:有的大猴帮小猴子挠痒痒:还有的呆呆的看我们,看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我最喜欢小小的那只小猴,它既顽皮又可爱,

小学生作文大全

它跳上跳下,一会儿摸摸这只的头:一会儿荡荡秋千,一会儿拉拉那只猴子的尾巴。。。。。。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在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老师说:“该走了。”哎,真不想回去,可是还有学习任务。

猴山一日游作文 篇7

那天我们准备休闲一番,于是带好吃的喝的,就向猴山进发了。

到了猴山的门口,婆婆就给我买了一个金箍棒,真是开心。姨妈买了门票,我们坐着观光车,便来到了猴子的住所。那里的楼梯很高,我们只好向上爬去。可是走到中间,却听从上面下来的`人说,上面没有什么可看的东西,猴子都跑山上去了,下去吧!

可就在返回的途中,不幸的灾难却落在了我的头上。由于下的太快,我一不小心就滚了下来。爸爸看到了急忙跑到我身边,关切地问我有没有事,我虽然摔得很疼,但仍强忍着疼痛坚强地说:“没事,没事。”

之后,我们又坐观光车去看猴子的表演,可是离猴子表演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于是我们走啊、走啊!也不知走了多久,幸运的是没有错过猴子的表演。表演内容十分丰富:有猴子识字、猴子拉小车、猴子骑车等等,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不禁为猴子的聪明能干而赞叹。在山脚我还和美猴王的雕像合了影呢!

从《慢生活》看学生的作文恐惧 篇8

就这样,学生写作文受着煎熬,教师教作文也倍感无奈。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几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应该都遇到过。怕写作文是当今中学生感到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情。而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因此,作文教学被师生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最难啃的骨头。

为了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学,我在所教班级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了解了他们为何如此惧怕写作:

一、远离社会,生活单调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亦是如此。而现在的学生,每天在家校之间往来不断,完全丢掉了现实生活,与现实社会之间是有着非常大的隔阂的,记得一次作文课《牵动心灵的声音》讲到了小麦拔节声,蝴蝶闪动翅膀的声音……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这里也种麦子吗?能听得到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吗?可见学生在家庭与学校、在书本与作业本、在教室和寝室之间的狭小的空间里已经逐渐变得茫然无知,成为追求分数的机器,背离了本真的生活。

后来写“瞧,这个人”,我就让学生仔细认真地去观察身边的同学、老师、自己的亲人等,去发掘他们身上平时不易为人所察觉的特点。结果出乎意料的好,有一个学生写自己的同桌,写同桌在谈到自己喜欢的军事时那熠熠闪光的小眼睛、面对苦思不解的数学题时那愤怒的冒火的小眼睛、在和同学说笑时那眯成一弯晓月的小眼睛,惟妙惟肖,班上同学赞不绝口。

除此,在课堂上也应引领学生多关注一些细节。比如一片树叶的盛衰,一朵花的开放,某个同学的某个瞬间,或是名人的生活,等等。

让每一次的写作都建立在现实的生活的基础上,让学生有话可讲并且乐于讲,他们就会自然地爱上写作。

二、与自身素质相关

现在的中学生,似乎从小学入学的那一刻开始,就认定了要好好学习,拿个高分数,考个名牌大学。而父母也只要求子女读好书,拿高分,除各种练习册之外的书一律不许碰触。学生的学习都变成了功利化的学习,所以相当部分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动笔积累(日记、周记、摘抄)的习惯,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从不读书,既没有生活实践,又不从书本中感受别人的经验。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辉。

一次与一个学习很认真的学生谈心,他说面对自己每天认真辛苦的读书却换来这么惨不忍睹的成绩真是非常灰心,真的就想放弃语文学习了。其实这个学生真的很认真,几乎看不到他和班上的同学说笑,只拼命做题目。但只一点,从来不读除课本题目之外的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共同制订了一个读书计划,每天读点书,把自己的心得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者也直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现在,他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并对自己的语文成绩非常自信。每个礼拜他都会笑嘻嘻地问我:“老师,我们这个礼拜什么时候写作文啊?”这就是赞可夫说的“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

可见,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好习惯是克服作文恐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三、作文教学中僵化的命题作文形式

学生的读书、写作习惯和兴趣没能得到培养,但我们的教学却定期一篇作文,并且要限定字数,限定题目,在长久的为考试服务的作文教学中,甚至有了固定的作文模式,写什么,如何写,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更可悲的是学生的作文中一定会表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的思想感情。写作不能表达、抒发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的写作热情也就自然地被扼杀在了程式化的被动写作之中,因此,在他们看来,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痛苦的“凑字数”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作文课是两节课,而且还是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段,每到这两节课,学生就都失去了平日的活力,他们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被人为地把自己的心灵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此时此刻,他们的痛苦、郁闷、无奈歇斯底里都鲜明地表现在了脸上。这正是学生不想写的时候,想象力极低的时候,抑郁消极的时候,这就加重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写出的只是枯燥的应付之作。

在这种种的限制完全剥夺了学生主动自由写作的权利时,学生还能产生写作的欲望吗?“当情绪唤醒达到最佳水平时,操作效果也最高。在唤醒水平较低时,主体或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去从事应当进行的活动时,操作效率是低的。”心理学家赫布的这句话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我们应该给学生设计具有愉悦性、开放性的作文形式。如学生的周记,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字数限制,没有体裁限制,没有题目限制,没有写作地点的限制,他们“以我手写我心”,他们有东西写,有兴趣写,主动去写。所以学生的周记和平时的作文有天壤之别。有了灵活的写作模式,有了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保证。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用摘抄来应付检查。对此,我没有批评,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周记中一些优秀的篇章展示给大家看,拓展他们的视野,引起他们的思考,进而激发他们争强好胜的信念。果然,学生书写自己耳闻目见、喜怒哀乐的多了,空话、套话、废话少了,文章愈加地充满了真情实感,充满了鲜明的个性。

天大的事由地上的人来做。现在,学生已形成了人人写、周周写,互相学习的风气。有时,周记本交上来的当天,学生就问:“老师,周记本看完了呢?我有东西想写了。”还有的学生在写完之后会找我说:“老师,我这次的周记你一定要好好看看。棒极了。”我深深觉得这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种幸福。

参观动物园猴山作文 篇9

动物园里最吸引我的的是小猴子,到了猴山,我放眼望去,哇!真是猴的王国啊!崇山峻岭顶上,山洞里,铁丝上,到处都是小猴子、大猴子。

群猴中,有一中只猴子最吸引我,它不高不矮,身体胖胖的,像我爸爸的肚子一样。它还有一双机灵又圆的眼睛,东张西望,可能是在找食物,我想小猴一定饿了,我把手里的玉米一扔,它一蹭正好接住了,然后它又跳到猴山,吃起香喷喷的玉米来,吃完了玉米,它又跳到秋千上,玩起秋千来,它那红色的小屁股,像一个红通通的大苹果,然后它又一蹦,蹦到了最高的山上,得意地俯视着山下,好像在说:“看,我在最高处,我乃美猴王,你们都要听我的。”

要走了,我还真想再多看一会儿呀!

看猴山作文 篇10

星期六的下午,天气晴朗,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乘车来到了动物园看猴子。

猴山上那些成群结队的猴子,可爱极了!它们有的在猴山上上蹿下跳,追逐打闹。有的小猴子大模大样地坐在山顶上津津有味地吃着苹果。有的小猴子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一只小猴子躲在山的后面,好像在对另外一只小猴子说:“你来找我呀!”还有一只小猴子把尾巴挂在树枝上,玩起了荡秋千的游戏。你瞧,山脚下,猴妈妈正在给小猴子捉虱子,它用爪子扒开小猴子头上的毛,细心地找着虱子,小猴子靠在妈妈的怀里,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舒服极了!

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子把小朋友们逗得捧腹大笑,笑声在动物园里久久回荡着。

冯泽祺

看猴山作文 篇11

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无论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其错误都可以归纳到词语和句子两个层面。 二者当中,词汇的问题亘久难决,一辈子也不可能达到完美,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只能做到相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句法的问题,则相对容易,通过学习英语语法、对比英汉句法的异同,以及潜移默化的语感培养,则可以较快地达到文法上的大体正确。凡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大体上句式都是正确的, 出现错误也是细节性的,主要体现在词语层面。例如:1)As a matter of fact,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The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re not exception. 此句大体没有语法错误, 仅在于exception的用法。表达“某人或某物也不例外”时,可以说sb/sth. is no exception. 或者sb./sth. makes no exception either. 2)What is more,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hey like to travel, eat and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 此句看似正确,因为如果直译为汉语基本也还通顺。但是从英语的角度来说则逻辑不正确。英语一般的说法为,“For A,B怎么样”,或者更常见的,“A is...for B”, 不会说, “For A, A is...”例如,1The weather was warm for the time of year.2She is tall for her age. 3That’s too much responsibility for a child. 由此也说明词汇、修辞层面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而英文句法的掌握却是最基本、最见效的英语能力。下面试通过学生作文说说英汉语言句法上的差异。

1主谓结构——缺省与完整

英语为主语显著语言,句子必须有明确的主谓结构,以主谓为主轴而后增添修饰成分;汉语为主题显著语言,不要求用明确的主谓结构,以意念为主轴,只要读者理解就可以。[3]因此就有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4)My father very angry. 显然缺少动词。5)At ten years old Sunday when I at home. 这句不仅缺少动词而且结构混乱,没有主句,时间状语的顺序也有问题。可以改为:On a Sunday when I was ten years old, I stayed at home. 再看这一句:6)I know, Bing Tang not only play basketball is very well, but also math is great . 明显受到汉语影响,仍然缺乏完整的主谓结构(包括主系表结构)。仔细分析其思维逻辑,正是按照汉语习惯写英语,直接把主题(Bing Tang)与主语(playing basketball和math)并列,没有辨析英汉语言中主题和主语的不同。可以改为:I know, Bing Tang not only plays basketball well, but (also) is good at/ excels in maths. 或者:As I know, Bing Tang is not only good at basketball but also at maths.

总之,中国学生写英语作文应该记住的第一条就是,要谨遵主谓结构。汉语可以省略主语、动词,英语却不可以,除非如祈使句、省略句等个别特殊情况。

2动词的位置——并列与等次

这一规则仍然体现的是主谓主轴的概念。因为动词的安排直接影响到句式的处理。比如这句汉语:“乔丹意识到没人能给他帮助,终于得出结论他必须面对现实,独自接受挑战。”[4]句中有“意识到”、“帮助”、“得出”、“面对”、“接受”等五个动词, 对于汉语来说,只要根据表意需要依次说出,并不考虑动词的位置,但对于英语来说,就必须考虑这些动词是做谓语还是非谓语?若是谓语,是主句的谓语还是从句的谓语?若是非谓语,采用哪种非谓语形式?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句子结构和表现结果。

请看学生在面对动词时存在的问题。7)I still remembered that my young brother to received me go home every Saturdays afternoon. 很明显,从句缺少谓语,将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使用没有分清。同时“接某人回家”也不能按照汉语语序表达为“receive sb. go home”。揣测语境,可以改为:I still remember that every Saturday afternoon my brother met me at the school gate and then accompanied me on the way home. 8)It was with snow-white hair, feels soft, like wearing a clean white sweater.本句三个动词,使用都有问题。第一个和第三个属于词语层面的问题,第二个则是动词的成分归属不清。可以改为:It has snow-white hair, which feels soft, as if wearing a clean white sweater. 9)But now, I am not live my family, go to school by myself. I miss to go back home. 本句共使用五个动词,均有错误。第一个和第二个属于对英语简单句结构不清楚,第三个属于动词成分归属不明确,第四和第五个属于动词搭配不当(一般使用miss sth./doing sth. 的搭配)。根据语境,可以改为:But now,I live on the campus far away from home. I miss my family and want to go back early. 或者使用分词结构改为:But now,I live on the campus far away from home, missing my family and eager to go back early. 10) When I was a teenage, there has much things made me unforgettable. 本句有三个动词,第二个动词说明对there be和have用法未掌握。第三动词的错误在于名词后面作定语的动词成分归属不清,仅仅按照汉语顺序排列,或者可以说作者没有分清两个动词的层次,未认识到此处有两个主谓结构,需要分别处理,不可笼统在一起。可以改为:When I was a teenage,there were many things that are unforgettable for me. 这样语法虽然正确了,逻辑却有些不通,所以又可改为: In my childhood, I experienced many things that I still remember.

3修饰语的位置——唯一与自由

汉语和英语修饰语的位置大体可以描述如下:

汉语:(状语) (定语)某人(状语)做(定语)某事

英语:(状语或者状语从句)(定语)sb.(定语或者定语从句) (状语)does(状语)(定语)sth.(定语或者定语从句)(状语或者状语从句)

从中可以看出,英语修饰语的位置相对灵活,尤其是可以使用从句,无限地叠加在后面,反而突出了主谓主轴的重要性。而汉语修饰语多在中心词前面,不能过多,所以化整为零, 多用短句,形成流水句。用英文写作,就要注意上述区别。下面是学生作文的一个例子:11)Now, I still clearly remember that happened between me and my good friend Mr. Liu thing.

显然是以汉语句式翻译英语,不懂得英汉修饰语位置的差异,也不能正确使用宾语从句。可以修改为:Even today I still clearly remember what happened between my good friend Mr. Liu and me.

反之,英译汉时,经常见到许多同学不懂得将定语和状语提前,不能适当地给定语和状语排序,在修饰语较长时,也不会拆分句子,以至于所翻译的汉语唐突不通。

4连词的使用——必有与可无

前面三条都体现了英语以主谓为主轴的特点,也是英语注重形合的体现,即“造句注重形式接应(formal cohesion),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与之对应的则是汉语的注重意合。[5]形合的另外一种体现便是连词、衔接词的强制性使用。在这方面汉语同样认为词达而已,只要意义明白,用不用连词和衔接词都可以,最好因地制宜顺其自然。

试看学生作文:12)My mother is a virtuous and beautiful mother, she taught me a lot of truth in life, it has a lot of help to me.此句为标准汉语流水句语序,作者没有使用连词的意识,三个小句子之间没有任何连词,为错误的英语句子。改正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加上连词,一个是把句子降为短语则不需要连词。这样可以改为:As a beautiful and virtuous woman, my mother has taught me many truths of life, which benefited me a lot. 实际上,在一般的中国学生作文里,不用或者不善于使用连词的情况举不胜举。如下面两例,也是同样的毛病。13)I am very wish my grandparents, they give me a very good childhood and a good effect. 14) One day, my mother was cooking our dinner, a phone call me, she went to answer the phone forgot the soup was boiling, sooner the fair had broke out .

15) I have a lovely pet. It’s a small cat. It’s name is diandian.Because it looks like a candy. It has white and black colors. It’s smaller than general cats. 句15)表明作者仅仅会使用短小的简单句,表达水平显得较幼稚。如果能够使用连词,将各个句子连接起来,则立刻会有“高大上”的感觉。

再看两例:16)When I was a child, I didn’t eat breakfast because rushing to class, she is very love dearly, personally take breakfast to the school.17) My mother is an ordinary woman, who is1.58 metres tall, with kind appearance and good manners, you will feel that she is very amiable and noble if you meet her. 句16)表明作者已经有一点连词使用的意识,但是不全面,同时动词使用混乱。句17)的作者似乎懂得运用连词了,但是仍然没有全局观念,有些地方照顾不到。当然作者也可以直接把句子断开分为两句。之所以小句紧跟在一起,却又没有连词,自然是受了汉语的影响。

18)Actually, there is a traditional program in China which is the Chinese CCTV Spring Festival Gala. 此句语法基本没问题, 但是使用从句显得啰嗦,which引导的从句若化解为同位语或者分词短语就顺畅了一些。比如,Actually, there is a traditional TV program celebrating Chinese New Year called CCTV Spring Festival Gala.

在学生们忘记使用或者不会使用连词的同时,有些同学又受到汉语关联词的另一种影响,即although与but并举,because和so共用,对于英语来说自然是画蛇添足。

5代词和名词——替代与先后

这一条仍然体现了英语行文中衔接的紧密和逻辑的严谨, 即注重形合的特点。无论在英汉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人、事物一般先用名词,后面再次出现则多用代词。但是这儿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是名词的重复与替代。汉语多不忌名词的重复,不用代词,英语则多用代词,很少重复同样的名词。例如:19)Economists are examining two reports capturing the bleak economic picture. One shows that...The other shows that...[4]此句中的one...the other…翻译成汉语一般要使用名词,如“一份报告表明……另一份报告表明……”尤其当句子较长时,且在较正式的场合或文体中。第二个问题则是指在同一个复合句中,同一人或者事物两次提到,英汉在名词和代词使用上的区别。汉语一般先使用名词后面使用代词,英语则主句用名词从句用代词。例如,20)With his physical condition improving day by day, the patient’s mood has changed visibly.[4]此处his与the patient为同一人,但英语中主句用名词、从句用代词,不受主从句先后位置影响。若翻译为汉语则必然先用名词再用代词。这一点也是英汉主谓主轴句与流水句不同的体现。流水句中语序与语义有很大关系(上述句子若先用代词再用名词肯定会让读者以为是两个人),而主谓主轴句中,语序相对自由,对于句子意义无多少影响。

如前所述,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错误真是五花八门,凡是语法所涉及处,皆可能违反。那么对于大多数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如何才可以写出错误较少的英语作文呢?本人以为,一方面要有英汉句法比较的意识:在学好英语和汉语语法的基础上,分析范文的语句、分析自己文章的语句, 知道什么是英语的习惯,什么是汉语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背诵范文培养无意识的语感,将规则和潜意识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虽然教师可能以为掌握某些规则便一通百通,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许只有百通以后才可以贯通,才可以看到全局,整体提高——这个就有待于学生语法规则的学习与听说读写译的实践两方面持久的积累。

参考文献

[1]杜世彦.英语专业写作范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8-46.

[2]Joan Pinkham.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55.

[4]李荫华,王德明.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学生用书(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106,107,110.

黑龙江朗乡石猴山 篇12

朗乡镇座落在伊春小兴安岭南麓苍翠欲滴,烟浩淼淼的林海中,这里三山半落,绿水中分,恰似格林童话中的意境,大约在五百年前,满族人的祖先女真人来到了朗乡,开发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在半圆河畔打鱼,狩猎种庄稼,过着半农半牧的美满生活。

女真人不仅能骑善射,还喜欢唱歌跳舞,特别是一到春节,大秧歌更是出奇。美丽的半圆河畔,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和嘹亮明快的唢呐声,飞出兴安岭的千山万壑,飞过黄河,飞过长江,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从哪时起,来了一些猴儿,它们靠不得近前,挤在那高高的小山上,睁大了眼睛看啊,瞧啊,替人高兴着,

资料

大秧歌真热闹,热辣辣的,使得所有的人都兴奋若狂,爆发出的嘹亮的笑声和欢呼声像雷雨般倾泻,时常淹没了喧天的锣鼓。篝火堆中一条条黄灿灿,红闪闪的火舌也快乐活泼地嬉戏着,飞溅出一串火花,似在向群猴们招手,经常趁着夜色,溜下山去混到人群中眉飞色舞分扭啊,跳啊,翻着跟头,它从没有这么高兴过。

看猴山作文 篇13

一、认真审题,了解图意

在看图作文写作当中认真审题并了解图片大意是关键,因此要求教师在看图作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边观察边思考,在了解图片大意之后再着手写作,确保作文内容不偏离作文主题。

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认真地对图画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不能在看完图片之后就急于写作,需要对图画意思有准确了解之后再下笔,避免写作中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当学生在看懂图片之后就可以对图片描绘的事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会在此基础之上思考画面想要说明的道理。例如,在一篇看图作文当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周末到了,父母都坐在沙发上边吃东西边看电视,同时他们谈笑风生而且欢声笑语不断,而苍老和满头白发的奶奶却在洗衣服,因为劳累一边洗一边擦汗。在写作之前要求学生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而不是看图之后就草草下笔和确定文章主旨,只是强调奶奶勤劳而忽视了图片强调尊重老人的主旨。

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图画进行观察。当学生在确定写作主题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再一次有顺序地对画面进行观察,先观察人物,之后再看周围的环境,先从整体着手之后再观察每一部分,并找准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联,通过合理的想象推测出人物的身份和思想动态。在观察环境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对外面当中的景物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整个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彻底了解图画的内容。

二、围绕图意,合理想象

在当学生对画面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并找准图画呈现的主旨之后,接下来要鼓励学生围绕图片的大意进行合理想象,让学生能够展开思维的翅膀,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看图作文当中呈现出的画面往往难以表现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对话内容等,这就需要学生对画外之音进行合理的想象。教师在看图作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对图画内容和含义进行深刻了解之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梳理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将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将整幅图画的意思连缀成整体,同时在学生想象之前教师还可以给出提示,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和创新。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猫口救燕》这篇看图作文时,可以在学生观察图画之后让学生按照下面的提示进行合理想象:图画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小燕子的爸爸妈妈在喂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什么原因让小燕子掉下来了?猫和小燕子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燕子是如何获救的?学生在展开想象时,可以按照教师的提示,同时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大胆创新,将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鲜活的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融进画面当中,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让学生写出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三、理清思路,列好提纲

学生既看懂了图意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合理想象,那么接下来就需要让学生能够理清写作思路,并在写作之前列好提纲,按照提纲以及逻辑顺序开展写作。在看图作文教学当中,教师让学生理清思路和列好提纲的原因在于确保学生写作的顺序,避免写作当中出现节奏混乱的问题。如果作文要求当中给出的是单幅图画,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画面之后,认真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跳出画面的束缚,将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详细具体地描写画面当中的细节;如果作文要求当中给出的是多幅图片的组合,那么学生必须采用分段续写的方式,在写作时必须把握住重点和略写的地方,对表现全文主旨的画面进行认真描写,而次要的画面可以一笔带过。这样的写作才能够确保重点突出,准确展现出文章主旨。另外,学生在分段续写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段落之间的连接,确保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在学生根据图画要求列好提纲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对自己的提纲进行评改和完善,这样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同时也能够在小组合作当中让学生之间互相借鉴。学生在按照提纲进行写作时,需要边写边动脑思考,在每一个过渡当中都要确保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不能单纯地在丰富提纲之后进行简单的拼凑。另外,学生在写作时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个性化的文字语言丰富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看图作文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也能够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看图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反思,注重对教学方法和作文训练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并在明确图片含义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在理清思路和提纲之后进行写作。

摘要:看图作文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对图画进行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展开思维的翅膀形成一篇富有生趣和内涵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在看图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反思,注重对教学方法和作文训练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并在明确图片含义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在理清思路和提纲之后进行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作文,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鲁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蒋美玲.学生命题作文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0.

[3]张斌.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活味[N].江苏教育报,2010.

上一篇:公交驿站下一篇:卓有成效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