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礼的意思

2024-06-12

分庭抗礼的意思(精选4篇)

分庭抗礼的意思 篇1

【分庭抗礼的意思】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附录成语(分庭抗礼)的相关知识:

分庭抗礼的出处:《庄子·渔父》:“万乖之主;千乖之君;见天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分庭抗礼的读音:分;不能读作“fèn”。

分庭抗礼的书写:庭;不能写作“廷”。

分庭抗礼的近义词: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分庭抗礼的反义词: 和衷共济同心协力

分庭抗礼的用法:仅用于双方。一般作宾语、谓语。

分庭抗礼的组成:联合式。

分庭抗礼的辨析:分庭抗礼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平起平坐”含有“权力相等”的意思;分庭抗礼没有。分庭抗礼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多用于双方;有时也可用于多方。分庭抗礼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平起平坐”不能。

分庭抗礼的举例: 在杂文方面;没有人可以与鲁迅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的意思 篇2

一、三司分庭抗礼与王安石变法

自宋代开国以来就形成一种相对完善的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制衡格局,当时宋朝还特别强调“得君行道”的理想,宋神宗下令于王安石让其变法,实际上为了推动制衡格局的发展,设置三司条例司的组织就是实施变法的主要团队。宋神宗和王安石二人一个是“好大喜功”,另外一个是“自信太厚”,都希望都通过彻底改革让国家走上正轨[1]。但旧党元老在这种思路的主导下反映出的是不合作态度,宋神宗却不以为然,仍然赋予王安石较为重要的“相权”。王安石本人眼界极高,思路不走古板之路,较为开放,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开放让他变得具有侵略性,尤其是当“得君行道”遭遇旧党元老反对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把“非常相权”运作到机制,让君主政体逐渐从“中央控制模式”过渡至“宫廷的集权模式”。直到宋神宗即位之初,改革和变法已经成为君主和士大夫等官僚共同默认的事情,有相关文献指明[2]:“当时的宋神宗拥有重塑世界的伟大构想,他把希望寄托在元老大臣,收获的却是让安内的教导和”信赏必罚”的告诫,让神宗心中激起厌恶和失望,在这种情绪的催发下,王安石的经世致用深得神宗赞赏,神宗还邀请其一同治理国家。

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标志着他“得君行道”推行变法的开始。为了有力推动变法,他首先做的就是设置三司条例司,虽然受到很多保守派的反对,但王安石却认为“今欲理财,则当收利权”,宋神宗对王安石的看法颇为赞赏。三司执掌北宋财权,变法既然以理财为主,就必将利权紧握手中,王安石向神宗说道“:十人理财,倘若做坏一二件事,反对之论就会乘机而起……键要考量利害多少,不为异论所惑。”指假如十个人共同理财,其中只要有人谋私心,反对之声便会越来越多,主要是考虑其中的利弊占多少分量,不应受言论所影响[3]。宋神宗十分赞同王安石这一番言论,毫不犹豫批准设立三司条例司,并让王安石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与枢密院陈升共同协商变法之事。变法初期,王安石仅仅是副相,和当时宰相成员合起来是“生老病死苦”,其中,生指王安石的锐气勃勃,一心想通过变法来推动宋代发展。老指右相曾公亮,因年老而首鼠两端。病指左相富弼,因不满王安石所倡导的新法,常称病拒绝外出。死指参知政事唐介,虽然他也反对新法,但不到两月就去世,苦指参知政事赵抃,只要朝廷出台新法,便不停称苦。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所主张的变法因“三省议定”而遭到搁浅和阻碍,不得不送到宋神宗那里。以至于后来王安石在废除条例司时提到创设的初衷:“令分为一司,则事易商议,早见事功……至于白事之人,亦须待四人皆许,则事积而难集。”由此可见,之所以那么迫切设立三司条例司,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最大限度扩张变法派的权力,进而减少在变法期间可能会遇到的阻力[4]。

二、条例司的性质和职能

关于设置三司条例司许多中外学者对它的性质和职能都做出了详细论述,条例司通过发号命令让自己凌驾于中书和三司之间,可以说是一个推行新法的机构。从颁布的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等看,几乎都是针对农业生产、税收、信贷及商业等经济民生部门,所以条例司也被称为“经济计划委员会”。在争取旧有财权系统官属的同时,条例司推行青苗法兼管农田水利、差役事,设置地方财权机构,扩大发运使的权利,逐渐形成上有条例发号命令,下有各路机构悉心执行的以条例司为首的财权系统。条例司的法令具有强有力的人事保障,并不是一纸空文,虽然各路提举常平使的顶头上司不是条例司,但在条例司手中却实际控制着人事变动,所以,监督和领导各路机构和六路发运使条例司的潜在职能,最直接的目的还是推行新法,即为行政权[5]。创建之后,陈升之和王安石兼领枢密院事务,为使变法付诸实现,这个机构一方面让三司判官、发运使、转运使及内外官员,以及“诸色人”等,陈述意见,另一方面吸收一些有志改革之士参加,议论各项问题,讨论范围涉及农田水利、税赋、科率、徭役利害等各个方面,尤其在熙宁二年七月发布均输、青苗(常平法)、农田利害条约等法,确定了“使民出钱雇役”的基本原则,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改革效果。然而变法激起了许多反变法派的强烈反对,职责司聚集了一些资历年轻和毫无主见的官员,变乱祖宗规程,这些反对意见,都间接反映了条例司在变法初始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三司分庭抗礼对王安石变法及宋代官制变革的影响

1.正面影响。三司分庭抗礼象征了士大夫治天下的权利已经得到皇帝的正式承认,根据当时的政治思想,皇帝和士大夫虽然地位上有高下之分,但二者都共同承担着治理天下的重任,双方都必须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恪尽职守,为人民构建一个合理的生活秩序。王安石在这个理想之下所进行变法取得的相权虽然都是神宗所授予,但不能看成皇帝对下属的赏赐。因为神宗所授予王安石履行皇帝本身的公共职务,并不是属于王安石个人的,所以不是一项私人行为,是王安石作为士大夫在非常时期因变法所需接受了这一项特殊的任务,所以二者都对君相关系的认识更加认真地加以实践。变法重点在设置三司条例司不久后就暴露出来,《宋史·职官志》指出,“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专一讲求,立为新制”等都在强调作为主持变法总枢纽的职能,为了推动新法成为权利中心,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新法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宰中央财政大权;三司使在北宋元丰官制前执掌财政大权,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分割相权。然而相权作为最高行政权,如果失去了财权,不方便统筹全局,司马光在神宗即位之初就曾进言,既要掌管财权还要稳固相权,整个相权应该集体过问与统筹处分财权与国用,但条例司只听任王安石一人,故而中央财政大权都由其掌握,皇帝只承担一个虚名。(2)有权弹劾意见不同的官员:王安石在推行青苗法过程中就曾借助条例司反击异议,以此扫除阻力,如条例司便以“坏常平久行之法”弹劾了陕西转运副使陈绎,表现出独大一面。

2.不利影响。(1)破坏了皇帝和士大夫的权利制衡,加强封建皇权专制。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不断向神宗鼓吹独断,主要是为了更加顺利地实行变革,从而造成王权的高度集中。如果从制度上分析王安石的做法,不仅不会推动北宋的继续发展,反而会使其后退。尤其宋神宗在受到王安石鼓吹蛊惑之下在执政方面不断爆出问题,首先,王权的进一步集中导致出现以最有名的“诗得罪”等大量的昭狱,同类案件也因此案件的出现不断爆发,神宗时期成为了当时朝代最频繁的事情。许多奸臣因皇帝的专权更加无所忌惮,甚至还出现了假造御笔的现象。其次,宋神宗在进行决策时任意下达诏谕,根据历史数据显示,每年平均会有大概八十余件的手诏都出自宋神宗,此外,神宗在做每件事时都善于亲力亲为,将权力紧紧掌握在手中,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方式往往会因为过度专权而导致决策上的失误。面对王权的不断专断,宋朝的社会制度也开始下滑,有些官员希望将国家拉回以前的情况,但终究无力回天[6]。(2)政府用人不当,失去民心。宋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主要按照学历、资历和政绩等各方面综合选择,较为公正。事实上,官员的选拔在实施变法之前官场风气还是比较正的,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但王安石在实施变法之后,官场的风气骤降,许多官员为了晋升还是通过政治投机来换取利益,行贿受贿、结党营私的现象更是常有出现。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王安石在受到神宗的重用时,一些官员开始附炎趋势和投机取巧,立即组织以王安石为主的官场站队,希望借此机会能升官发财,尤其在变法高潮时期,做王安石的门生是当时最光荣的事情,变法失败,则出现人人都抗拒自己是王安石门生的悲凉情况。官场的风气因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不断变坏,也让北宋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此外,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强国富民,但运用了不正确的手段,最终失去民心。如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设立了免役法,但在推行此法的过程中存有很多问题。再比如推行青苗法的目的是让免除农民高利贷的负担,但由于政府所实施的借贷政策是存有失误的,形成了官家垄断高利贷的结果,农民存在的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也是导致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三司使在北宋被中央集权制推向了权力地位的顶峰,然而由于过度集权让三司使的责任变得重大,再加上王安石变法的开展,三司分庭抗礼虽然站在客观的位置,但也无法避免变法的失败。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变法都要顺应百姓生活及与朝代管制相符,如牺牲民众利益而进行的变革,无论立意和执行者的目的是否单纯,都会失去民心,进而影响国家利益。

摘要:北宋熙宁二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实施变法,在变法前他通过设置三司条例司为变法完成权力转移和人事过渡,但终究没有改变失败结局,本文则主要基于北宋三司分庭抗礼分析其对王安石变法及宋代官制变革的影响。

分庭抗礼的意思 篇3

网络下载量最高的歌曲是什么?莫属庞龙的《两只蝴蝶》。

中国彩铃业务最庞大的消费人群是谁?答:农民工。

看似说笑的Q&A,实则揭示了这一音乐衍生物的本质。在中国唱片界江河日下,萎靡不振之时,彩铃业务以80%的市场占有率彰显其雄劲发展的态势,从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到陈楚生的《有没有人告诉你》,这些来自民间评选、抑或网络草根型歌手的声线瞬间占领了市场高地。

这种和流行乐息息相关的新声音通常和网络、手机等诸多新媒体相连,步入2004年,彩铃的风靡开始以手机为载体辐射中国。流行歌曲、搞怪说唱、网络歌曲等诸多样式加入到彩铃同盟军之中。在福布斯最新公布的财富排行榜中,快男陈楚生以年收入375万的身价排行第83位,据有关消息称,这份财富值里有一半来自他那首《有没有人告诉你》彩铃下载;与此同时,北京台《彩铃乐翻天》的节目中,小宝的吾酷工作室也从幕后走到台前,第一次曝露在公众视野。“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诺基亚,右手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呀,我坐完奔驰添宝马,没事就去吃龙虾……”小宝这首彩铃的原创在网上有上百万的下载量,无厘头式的幽默、独具创意的说唱方式让这款彩铃风靡一时,而在此之前,他做地下摇滚,他在酒吧演奏萨克斯,一直没有找准发展的方向。“彩铃的创作就是娱乐加创意”,小宝说。

流行+搞笑+网络,这一来源让彩铃业务声声不息。简短、贴近民生、传唱率高是它的主要特点,当人们看准了它前驱性的发展趋势,于是,市场随之而来。据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的《2008年全球唱片业信息报告》数据透露,2005年传统CD份额占80%,彩铃20%,而到2008年,传统CD份额46%,彩铃54%,而到2010年,预计彩铃将占据80%。《2008互联网音乐调查报告》也显示,50%的消费者已经不购买或者极少购买CD,只有12%的消费者仍会经常购买CD。

传统唱片业的没落和彩铃的市场强盛并无太多关系,从某种角度而言,彩铃是一个中间产业,介于音乐圈与移动无线增值业务之间,而其间的平台,仅仅是网络加之手机传播平台的无以复加。

Tom、空中、移动梦网、三星乐园……提起这些提供移动无线增值业务的门户,不得不说起他们在线用户的浏览量和下载量,彩铃直属这项业务线。尽管如此,这项新兴的音乐朝阳产业和新的运营模式、技术内核、版权分成紧密相连,于是,数字音乐——一个新的音乐形态就此产生。

中国种业如何与国际寡头分庭抗礼 篇4

近段时间,种业主导权成为业内关键词。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已有76家外资种子公司。虽然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外资企业最多只能持股49%,不得控股,但事实上,外资公司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已实际控制了中国市场。

外资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进入中国市场后,雄厚的资金实力使他们迅速笼络了大批人才,无论技术服务还是市场拓展,都因此顺风顺水。而国内的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不仅育种目标缺乏市场竞争力,研发成本高,市场风险大,而且销售理念、方式和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企业。市场失守因此难以避免。

世界排名第一的种子公司———美国先锋公司在2002年11月与山东种业合资组建山东登海先锋种子公司后,2006年底,又与敦煌种业合资建立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作为杜邦公司旗下的全资种子公司,美国先锋公司致力于以玉米杂交种为主的农作物种子研发、生产和营销,在世界玉米杂交种市场的占有率达20%,年销售收入28亿美元。

据了解,在国内市场上,从蔬菜到棉花到大豆到玉米,国外种子公司都在逐一蚕食。分析报告指出,“东北的种子市场已被外资全部占领,西北市场被欧美瓜分了,‘中国第一菜园’山东寿光也到处是国外种子公司的中国代理”。

针对国内种子市场的现状,更有业内人士惊呼遭遇“灭顶之灾”。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种子需求大国,常年300亿公斤的用种量在世界首屈一指。

在国内市场上,商品玉米的价格为1.5元/公斤,而种子的均价为8~10元/公斤,种粮价比为6∶1左右,而国际市场上种粮价比则在20~30∶1,巨大的价差使国外种子企业的盈利能力远远高于国内企业。

价比高的背后是国外种子质量好、售后服务好。这是国内企业无法企及的。举例说,国内粮食的加工技术和设备也运用于种子,导致种子质量不高,而国外种子的烘干加工有专门的设备。

良好的售后服务也是国外企业的优势。农民对任何新品种都有一个认识、接受的过程。为让农民接受新品种,国外企业往往和农机公司合作,替农民免费播种。所以,在许多地方,尽管“一克种子一克金”,但农民对新品种的接受意识正逐步增强。

也因为种子质量好,国外种子论粒卖,而国内种子论斤卖。

传统的种子市场到今天仍然是论斤出售,按粒出售是对种子传统计量单位的挑战。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必须保证种子的质量。专家认为,改变销售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也能为农民省钱,是双赢之举。

与世界知名跨国种子公司相比,我们的产业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差距更大。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是缩小种粮价比之差、提高盈利能力的基础。

上一篇:深圳崛起实验中学校长下一篇:大学部门竞选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