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2024-10-20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通用10篇)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1

计划一:美术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开展校本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同伴互助、专业人员引领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因素,本学期我制定了教研的计划,如下:

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解决我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沟通桥梁,提升自身的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培养自己成为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能够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

美术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教师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宗旨,在课标的指引下以适应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不同的能力评价标准、真正地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我在课程教学设置安排上采取提高学生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机制,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实施素质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1)如何认识或看待美术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技巧、而且包含更广泛的美术文化,使得美术教育所具有认识技能、情感创造等价值系统得以回复。

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根据学生的状态和当前形式发展的需要灵活地改变教学设计与实施,对学生采取分类教学,实现全面发展,避免一刀切的认识误区,客观地认识学生群体的现实水平及个体差异性,进行意向选修,分类编组,分层次教学。

(2)以帮助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小画家梦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化表达过程中,对美术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感觉的陶冶,在针对具体的培养目标中,我制定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教学思路。

(3)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同时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课业量,以摸清学生的美术表现水平。对后进生实行个别辅导,做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明确,双基与能力目标清楚,重视做好教学质量的反馈和课后的教学小结,加强基础教学,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4)培养学生感觉美术文化的能力和美术文化感觉能力的涵育,是有助于个体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我在对课改精神的理解上,不断强调学生要深入学习,多画,多记,多观察,在头脑中积累素材,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中。另外,培养学生勤于实践,让他们熟练掌握素描的结构、重组,写生创作的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素质,在基本功、创造力和应变能力上下功夫。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三:以情动人,追寻乐趣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使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尤其要有力的调动学生个体,包括他们的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如: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防止学生松驰、厌学,按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意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是与老师的教学直接相关。

五:协助学校调整美术教学楼硬件设施,改造美术教室,改善采光条件,美术教室安装学生作业陈列柜、挑选教师和学生优秀作品装裱,美化校园环境。

计划二:美术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指导思想

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基础,以优秀教师的工作经验为榜样,立足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深化儿童画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加强多种能力、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切实做好美术教育教学开发开展工作。研修目标及具体措施

1.倡导 和谐、人文、科学、自然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开发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加强理论学习,努力练习基本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坚持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3.加强作业的自评、互评和面批,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水平。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加强科任教师的沟通,共同进步、提高。4.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发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5.组织好学生开展画创作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作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自培、学习、听课评课,提高我们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6.做好上传美术教育信息工作:内容包括美术教研信息、美术教案、美术作品、教学后记、开发教材、论文等。

研修方向及计划

1.针对儿童画的创作风格、创作手段、表现语言和技巧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研究粗选读书研究书本:《中国绘画通史》、《中外美术史》、《中国书法全集》、《儿童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学》等。

3.针对自己的学科去学习。

(1)做为一名美术教师自身专业技能要不断提升,所以我为自己制定了专业方面的学习,例用日常休息及周末的时间去练习专业。

(2)每学期完成五张美术作品 每月阅读一套优秀的书籍。每周练习一张书法作品。

(3)听课、学习、交流,同时学习他人在教学中的优点,和同科任教师进行备课的交流、讨论、总结,将总结的要点融入到自己的备课记录中。

(4)向团队中其他教师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在其他学科中找出适合自己学科的内容,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以上是我为自己制定的本学期的研修计划,在这些计划的前提下,我还会为自己加定计划,使自己在本学期中学到更多更广泛的知识。

计划三:美术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学生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拓展,开展美术教学创新,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已成为美术研修工作中的中心内容与目标。

一、工作目标:

1、以研促教,立足课堂,注重实效,提高学习兴趣

2、多途径实现工作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

3、倡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营造文明校园。

二、工作措施:

1、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

研修活动是搞好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校本研修又是近年来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研究方式。它要求教师根据当今美术教学的发展状况,本校的教学实际内容深入研究扩展,探索最适应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强教师的知识更新,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联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掌握,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美术素养,立足于教育的整体,积极研究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新思路,摸索出一种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2、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拓开美术教材内容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一点已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把课程的扩展紧密地结合,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意把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环境紧密联系,因地制宜扩展新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教师擅长且材料经济充足的学习内容。

3、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积极尝试艺术综合学科的教学新模式,加强知识的相互联系,互相融渗、相互参照和思考,并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体验到感悟学习的益处,养成综合学习的好习惯。

4、同伴互助

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研修及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以备课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教师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组内保证集体备课、说课、集体听课、研修时间。

5、总结反思

结合创新目标,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并根据学校校本课题研究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对找出问题,进行再研究,为开展下一步的校本研究行动提供参考。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2

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始终以“成事与成人”为校本研修的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市级课题《小学校本研修多组织制度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完善校本研修机制,创新校本研修形式,呈现了多组织、多层面、多维度、多元化的研修特点,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开放、创新、互动”的校本研修文化,呈现出了“骨干引领、中间激活、青年跟进”的积极发展态势。

一、建立研修共同体,推进校本研修的动力转型

校本研修共同体,是在共同的教育教学发展目标的驱动下建立的学习共同体。我校在长期的研修过程中,建立了一个由教育专家、研训人员、学校教师等多种力量介入的校本研修共同体,逐渐形成了一种任务驱动、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1. 教师动力内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如果缺乏个体研修的动力、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就容易陷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生活”的尴尬境地。我校每学期都会精心设计校本研修课程,如“寻找学校发展的支点”“‘新基础教育’和我”“也谈课堂教学有效性”“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等一系列指向于个体的研修主题,以唤醒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

2. 同伴互助激活,变“一言堂”为“多方论”

随着我校“一校两区”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也逐年壮大,教师之间的差异越加明显。为了帮助不同梯队的教师实现自身的转化和教与学的变革,我校倡导在校本研修中开展“你言我语”的互动交流,让每位教师都能将自己的思考与他人分享。

3. 集聚专业资源,变“同级研”为“高位领”

没有专业引领,校本研修就没有持续的发展,因而,我校充分关注各级各类专家资源,在组建导师团带教青年教师时,设立梯队,分层培养,以教师个人的发展意愿和已有的专业基础为基点,使教师差异发展、良性发展,达到共赢效能。例如,市教研员、区研训员在深入我校课堂给予教师指导时,一方面,帮助各学科制订发展规划,解读课程标准,及时发现教师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专家们的高尚人格和丰富学识深刻影响着我校每一位教师。

二、以成事促成人,促进校本研修的价值转型

学校的整体转型要从制度的变革开始,注重制度的育人价值和转化效应,以制度的变引发思想的变、价值的变、行为的变,进而实现文化的变。因此,我校制订并逐渐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如教研组建设方略制度、跨界研修制度、互动磨课制度等;建立了向社会、专家开放的组织,如校际教学研究共同体、区域双语教学沙龙、专家导师团等;建立了校内学科组之间的异域组织,如骨干教师的“智慧社”、青年教师的“TY社”、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星空论坛”等。这些行政性教学研究组织与非行政性教学研究组织的相互交融、开放互动,使我校研修文化得到转型,走向合二为一的共同体研究。

1. 转化教研组功能,引导“成人”与“成事”

为了促使教研组从工作的“传声筒”,变为研究和发展的“孵化器”和“转化器”,提高研修活动的实效,加速研修文化建设,我校在实施原有的《教研组教研流程》的基础上,调整推行了《教研组建设方略》。该方略将教研组的各项制度和常规记录合订成册,进一步发挥了教研组育人、转化和创新的功能,重新定位教研组组长的角色,强化学科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调在实践研究中催生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

例如,教研组研修计划包含了教师现状分析、项目研究主题、课题研究、课堂实践、质量管理、学科活动六大方面。该计划框架指导教研组组长整体策划、分步落实、随时检验,强调组员全程参与策划、协调,明确活动的设计目的、各自的任务与要求等。备课组作为教研组领导下的下级组织,在我校备课组建设方略的指导下,也逐步实现了功能的转型,成为了学校研修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

2. 建立“四课机制”,实现“日常”与“开放”

我校逐步建立了扎根于日常的“四课机制”,包括推门课、邀请课、汇报课和研讨课,并在数量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即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必须完成至少两种课的教学任务,加强组内日常教学研修的频率,通过量的保证逐步达成质的转变;要在教研组组长的统筹下,注意四课的节律,并围绕研究主题分散实施。期初互相听推门课,诊断课堂教学现状,找到教学研究的聚焦点;期中互相邀请听课或开展教学研讨课,观察教学实施变化,找到教学改进的突破点;期末听汇报课,总结教学实践的成效。现在,我校教师间互动越来越多,自觉变革的主动性也越来越明显。

3. 实施“按需视导”,创新‘互管”与“共创”

我校提出在年级建设中实施“日常研修”和“节点视导”。在我校,年级组内日常化的研修随处可见,如课间研讨、午间研讨等,这种不定时的随时讨论,能及时捕捉教学智慧,反映教学问题,重建教学策略。“节点视导”是我校在年级组建设基础上建立的与节点事件相结合的年级视导制度,它包括确定“基础+特色”视导内容(包括年级组组长汇报、听课、座谈问卷、申报特色项目等),组织学校中层领导、年级组组长和家委会代表一起对每一年级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视导。通过年级视导,我们一方面可以不断发现教师教学实际中的问题、需要,搭建以年级为单位的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年级为单位统整责、权、利,促使年级组组长提升自主策划、组织、实施能力,从而形成分工负责与协作推进的运作机制。

三、立足实践内化,实现校本研修的功能转型

校本研修首先要让教师不断提升教育实践智慧,感受职业的内在幸福;其次,应当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作为追求目标,既要关注教师基础素养、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又要关注其对学生主动发展的研究。

1. 以主题研修实现学科改进的定向突破

主题教研包括专题和课题研究,是针对年段教学重点、教学实际问题、学生实际需要等开展的定向研究。我校各学科组每学期都会开展一系列主题校本研修,主题直接指向每个年段的重点教学目标,以课例研究的方式使全体学科教师清晰每一个年段的目标,在实践中对教材、对课程标准进行再认识。同时,各学科组立足于教研组和备课组,采取集中、分散、先集中后分散、先分散后集中等灵活多变的大小研修形式,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研修方式,如语文组的“循环磨课”、数学组的“预设生成”、英语组的“课例研究”等。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我校各个教研组的研修活动呈现出专业合作和经验互享的良好态势。

2. 以跨界研修实现各科教师的群体提升

跨界研修包括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研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汇报研讨、学科教导课堂教学示范等形式。我校每月都会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听课研讨,每次活动采用“合一分一合”螺旋递进的流程,即“集体听课一分组研讨一对话交流一专家点评”。这样的跨界研修强调主题性,教师们可以在教研组主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研究。各学科教研组组长在活动前要进行简短的教研主题阐述,一是总结本组的课题或主题研究的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理性思考;二是帮助其他学科组教师了解该组的研究内容;三是为听课教师的观课研讨提供聚焦点,使之后的研讨更集中和深入。教育的规律是相同的,各学科教师都能在观课研修中得到启示,经历理念、实践、思想的头脑风暴。

3. 以网络研修实现拓展时空的互动分享

教师校本研修的探索 篇3

自我反思——我要学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就是自我反思。这两所普通的乡镇学校,依据农村学校的特点采用了以下的“土法上马”的校本研修方式:

1、写《教学后记》。人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的,教学工作尤需反思。教师应一课一反思,课课回头看。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要求老师们每上完一课写简要的“教学后记”,通过后记形式强化教学反思。在“后记”的写作上学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客观——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把本节课中成功或失误的原由简要写出来。从成功和失误中悟出规律或找出原因,只要是有价值的。

(2)及时——教学后记及时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反思就非常的有利于于下一节课的教学。

(3)简明——写后记提倡言语简约。因为写后记主要是自己看,无须太详细,否则会无形中增加老师们的负担。

写后记首先是基于记录,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深刻思考和感悟。初写后记可以是零散的、无主题的,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研究的主题写专题性的后记。如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中,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写多篇后记;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总结,写出有关合作学习的专题总结;最后,还可以在自己总结和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关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论文。

2、抄写《教育教学名言警句》。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这两所学校还要求教师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每学期统一安排学习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在学习中注意对名言警句的抄录,一般还要求熟读成诵40句段以上,并要求能学以致用。现在,每位老师能够脱口而出的名言警句都超过五六十段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说课评课以及论文的撰写中能恰当地运用这些名言警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相关的教学案例,老师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辑录《教法集锦》。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师在听优质课或阅读教学书刊时,将精彩教学片断和环节记录下来,并适当地进行点、划、批、注,每个月一般要求要有3例以上。过去,老师上公开课前,学校领导要组织很多老师来出谋献策,现在由于融化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例,并经过自己内化后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就非同一般了,近三年来,这两所学校的教师在县、市和自治区级的教学赛课中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同伴合作——助我学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职业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路径。 在教师个人自学研修的基础上,学校要求教师互相研讨交流,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一般的做法是:

1、实施“2+1”工程。“2”就是教师每月自荐两篇教学后记式,由教科室每月检查评比并从中精选优秀者或展示或宣读,资源共享。“1”指的是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理论书籍,在学期结束时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并进行座谈交流。

2、加强互动性的课堂研究,主要做法是:预约课—— 领导向教师提前预约所听的课;邀请课——教师自己主动向领导和同事邀请听的课;同形课——大家都上同一节课,从中探究相同或相异的教学方法;二次课——在大家评议基础上再用不同的方法上一次甚至多次,以求切实的提升; 开放课—— 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专家以及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到校观摩课堂教学,在更大的层面进行“合作探究”和“同伴互助”。在多种形式的上课和听课中,强调互动式的交流对话, 在相互的说课、评课和反思中,丰富了教研的内质,生成了新的培训机制。

3、举办“教研组风采展示”。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精心准备“5个1”(上课、 说课、评课、教案设计和一份教研组风采介绍),最后抽签决定展示者;分别从上课、说课、评课和教研组风采介绍四个方面来展示所在教研组,最后由学校 针对“5个1”评出5个单项奖和1个综合奖项。在“风采展示”的过程中,组内教师充分体现出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4、在课题研究中合作探究。科研兴校就要有科研课题,而且必须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是一种集体探究的活动,最能体现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学校科研室的统领下,做到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课题,每人都参与课题,在课题研究中进行自学、讲座、研讨、展示等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课改以来的几年中,这两所学校各自都有8——10个县、市以及自治区级的课题。从目前结题的情况看,老师们的确是从课题研究中加强了团结协作的关系,提高了自己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5、开辟主题论坛。学校为教师开辟教育教学论坛,曾先后举行过“我的教学故事”、“我的好课标准”等主题的沙龙式座谈研讨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互相交流,使论坛成了信息反馈的集散地,在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和辩论中明晰事理、提升能力。 通过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教师们逐渐地能教会评、能说会写、养成“学习理论——探索实践——提高理论”的学习和研修的习惯。

专家引领——带我学

专家能给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智力上的支持,给予行动上的诊断,“专家引领”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1、显性的专家引领。邀请教研员、知名专家来学校作学术讲座、现场指导或咨询座谈等。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就分别请了县、市、区的多位专家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还聘请了一些全区乃至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兼任学校的教学顾问。这些专家除亲临学校指导外,还通过电话、邮件、视频对话等方式进行指导。

2、隐性的专家引领。就是通过阅读专家的理论著作,从中学习吸纳专家的理念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隐性的专家引领方式是主要的和大量的。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都有计划的统一购买了不少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著作,基本上是一个学期着重学习一本,而且还要求做读书笔记、摘抄《教育教学名言警句》、摘录《教法集锦》、举办沙龙式的理论学习座谈会等。

3、上“移植课”和“移植报告会”。除“请进来”外,还采取“走出去 ”的方式, 所谓“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聆听专家们的报告,回到学校后再举行“移植报告会”;外出观摩特级教师和名师的优质课后,回到学校就上“移植课”; 派出优秀教师参加脱产学习和接受高层次的系统培训后,回到学校后就让他们做“学习体会报告”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的专家引领。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 篇4

本学年,我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 质,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现总结如下:

一、不断加强学习,夯实业务能力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1.自主学习: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我进行了学习。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

2、勤思考,多动笔

每天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1.观摩研讨:备课组为单位,定期参加教学观摩并上好公开课。同时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思”等一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

2、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其他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学期我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研修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

本学年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学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习题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思维,怎样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最后提高学习效果。

五、勤思考,多动笔

教师校本研修成果总结 篇5

一、高度重视,立足管理,有效实施校本培训工作。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教务主任、省市县级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培训工作小组,协助校长策划本校三年校本培训规划,设计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制定了校本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将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与结果与教师期末考核相结合。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学校领导还亲自参与培训活动,轮流为所有教师作专题讲座对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起了很大作用。学校为保证教师能力迅速提高,还克服资金困难,送教师外出学习,接受培训,今年暑期就派教师先后到长春、松原等地听课、学习,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学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力促进了教师素质的专业化。

二、以教育科研工作为中心,在科研与培训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校成立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研组,同时成立以年级为中心的备课组,这样既有学科的专业性又有临近学科的交流性,教师间互相切磋,互相借鉴,在交流与研究中得到提高,也充分挖掘了蕴藏在教师中的丰富教学经验,让教师培训教师,把经验变成培训财富。同时我校还以校内公开课为载体,实现教师间互动,取长补缺,就地取经,经验共享,双向交流合作,探究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我校每年的三月份都搞一次大型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开放日期间学校要求教师以“实验课”、“观摩课”、“汇报课”等形式,向进修学校、教育科研所、全体教师乃至学生家长进行汇报和交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三、以全员培训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首先,在校长的亲自安排和带领下,每位行政干部都要制定自己的研修提高的规划和每年的研修计划,并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行政干部还根据自己所管业务,加强自己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以实际行动干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为全体教师作榜样。

其次,实施名师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大练基本功,基本技能活动,通过“送出去,走进来”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促进我校名师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我校选送多名骨干教师到长春参加培训学习,他们在学习期间,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扎扎实实,在今年8月份取得培训证书。同时我校针对新分配的教师较多的局面,建立新、老教师业务“传、帮、带”制度。老教师听、评新教师的课,对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新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我校对去年和今年分配来的新教师,均指派骨干教师与其结对子指导帮助,精心做好新教师的授课能力提高工作,同时学校还创造机会新老师外出学习提高,回来做“汇报课”等使其日益胜任自己的工作。

再次,我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扩大知识面,适应课改发展需要。鼓励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还专门安排专任教师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装备多媒体教室和电子备课室来促进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拓宽教学渠道,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人本,切实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培训工作是课堂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我校在校本培训中,以课改为中心,以课题为载体,以教育教学案例为突破口,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集体培训和分散研讨相结合,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等原则,采取自学自练、实践反思、观摩研讨、交流经验、师徒帮带、专题讲座、课题研究、案例分析、网上学习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活动,在教师中形成学习热潮,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

最后,在培训内容上,我校把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和教法培训及计算机培训有机结合,注重课改理念、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施、评价改革、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培训,同时还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进行培训,如本学期我校各备课组针对在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确定本组教学研究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再如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来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也引导教师对过去传统教材课程和教学实践的反思,使教师在学习研究和深入理解新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模拟教学等方面的实践。另外,在培训组织上,我校采取了集中讲授、观摩研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在集中学习中,要求领导先学或有条件请专家到学校做专题报告,还派教师到外地学习,回来为教师作汇报。还开展了“研讨课”,教师们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的研讨,在个人学习的前提下来实现集体的共同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评析活动是围绕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的,它是把先进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极其有效的办法。在此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人人参与,就事论理,重在探索与提高”的原则进行,把反思作为活动的关键环节。使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过程在基本思想与操作程序上达到一致。把教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强调科研过程的规范性与日常教学过程优化的紧密结合。

四、建立教师成长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向。已成为当今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践者的无法回避的话题。另外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未来,为此我校专门就教师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策略:

1、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带动教师在业务上不断进步。通过组内常规课、教师展示课以及“共磨一堂课”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众多的锻炼机会。

2、在专家的引领下,促成教师的发展。我校在外出培训、听课学习等教研活动的安排上绝不滞后,力争将更多机会留给第一线的教师,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让他们尽快地成为学校的脊梁。

3、建立教育科研机制引导教师自主学习。我们对教师在课题研究上作出明确规定:每一位教师每学年必须负责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教师的考核评价当中来。

4、实施“帮带工程”,进行有效地激励。以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导师,在课堂教学、理论学习、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活动,多角度促进他们的成长。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缺点,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以期待的心态去引导。采用激励的手段,挖掘教师个性中的良性资源,量体裁衣,创设和谐的氛围,促进其自主提高。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总结 篇6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谈谈自己感受。

一、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1、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认真做好备课,教学、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评课活动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

2、积极研讨,不断提高自我;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3、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校本研修”巧激中老年教师 篇7

面对这种现状, 如何利用学校制度或机制, 抑或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来有效激活中老年教师, 让他们重新找回年轻的激情和梦想, 是很多学校教育管理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而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型组织, 从认可和赏识每位一线教师开始, 以学校为平台, 为一线教师创设一切便利, 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创造力和教师群体的合作力, 让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近几年, 尤其是借助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 在激活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科研热情方面我校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鼓励中老年教师“走上台”

每位教师都是鲜活而又有个性差异的个体。他们长年累月地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一线, 很多一线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 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 只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早已评过了中学高级、中学一级抑或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很少表现自己, 只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教师多是学校中的中老年教师, 其实, 他们恰恰是学校发展中的“中流砥柱”, 他们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学校发展中最难得的教育资源。如何让他们“走上台”?首先从认可和赏识他们开始。

如何更好地认可和赏识他们, 并且让他们能够感觉到, 作为学校管理者, 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在各种镇级或校级的教师会议上, 多表扬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勤表扬他们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善表扬他们的治班之道;乐表扬他们的人格魅力, 比如, 经常帮助青年教师, 对青年教师的谦让和宽容等。这样先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同时在青年教师中树立榜样, 让他们不仅仅成为校本研修中的参与者, 还成为校本研修中的“主讲者”, 甚至成为校本研修的“领头羊”。

二、激发中老年教师“张开口”

学校中的中老年教师, 这时在学校管理者的激发和鼓励下, 终于有了走上前台的勇气。也许刚开始他们并不能说好, 甚至有些时候要为将要的发言打个草稿, 或者有时也难免从网络上借鉴一些别人的东西, 说出来的并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急, 对待教师的成长正如对待学生的成长一样, 我们要有耐心, 要静候花开, 同时要不断地及时地施以必要的水分和养料。比如, 在他们走上台之后多安排一些互动环节, 来自同行的提问会让他们找到久违的成就感, 使他们更愿意畅谈;多带领青年教师走进他们的课堂, 倾听他们依然激情洋溢的课堂教学;走进他们的班级, 看一看室内的卫生和物品摆放, 就知道学生的习惯有多好等。这样, 一次、两次、三次, 渐渐地, 你会发现他们挺会说的, 他们乐意将好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同时他们对教育科研的热情也开始死灰复燃, 他们的复燃, 必将在教育的天空下形成新的燎原之势。

三、激活中老年教师“拿起笔”

“说”是“写”的基础, “写”是“说”的升华。中老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激情一经点燃, 便势不可当。

原来只知道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的中老年教师, 突然有一天他们走上了前台, 和身边的同事交流互动, 和邀请的专家激情对话, 这对于他们是想都没想过的, 于是, 心中激情澎湃, 教育的火种再次点燃, 忍不住要倾诉, 要表达。比如, 我校, 三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在校本研修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推动下纷纷在网络上建立了个人博客。更可喜的是, 他们也有了自己的个人课题研究, 在今年立项的市级个人课题中, 我校中老年教师就达到了22项。他们在教育教学之余积极撰文并向各大报刊投稿, 比如, 我校的王春侠老师, 今年在省级杂志上共发表了2篇文章。用他们的话说是“校本研修”更新了他们的工作方式, 改变了以往的生活状态, 激活了他们一度苍老的心境。

立足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8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71-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百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的教研模式已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为此,必须重建新型的教研文化,立足校本研修,通过包括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的教研活动,形成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建一种共同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以人文精神和创造精神为核心的人的发展。立足校本研修,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独具特色的教学行为。

一、加强学习研讨,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

要使教师主动投身于教育科研活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科研意识。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激发教师进行学校教研工作的前提。

1、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系统地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这一问题重要得多”。学校在教研活动中要鼓励教师摒弃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摒弃不适应新课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改进和创新。引导教师从教学常态的现象中寻找问题,从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与自身教育经验反思中寻求需要改革的问题,从回顾教学、读书、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学习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教育科研领域的动态及进展,了解别人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对问题的感知能力。

2.反思意识。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应引导教师坚持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日记或教后感,及时记载课堂教学得与失,并分析成因。这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最便捷的切入口,这样做既便于及时修正自己的教研过程,又可以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课题。对研究过程中做法的反思,及时纠正偏差,使科研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为科研的顺利进行不断积累经验。

3、创新意识。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能以新异、高效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和超越。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鞭策自己,不要盲从,不要照搬照抄。教师要不断努力去学习,努力做到博学多才。努力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敢想,敢说,敢为,勇于创新和探索。对已经出现的具有新异特点的教育现象,要善于捕捉,思考再三。努力发现疑点,形成问题。通过加强教师科研意识,引导教师将科研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做教育科研的主人。

二、建立教研共同体,搭建教师交流学习平台

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教研主体,多元的教研主体在特定内容和地域范围中相互间有效互动、整合,就可以形成教研共同体。学校可以组织一支由专家、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教研共同体,将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三环节有机联系起来,营造“纵向引领、横向互补、多向互动”的学术氛围。

1、纵向引领:外援“借脑”,内援“借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收看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教研员来校讲学,借助“外援”的教育思想,向教师传递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科研信息,让教师经历观念的洗礼和理论的更新。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就是学校的“内援”,利用开展“二度培训”或进行研讨工作的具体指导,形成校本研修的引领力量。内外合力,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强大助推器。

2、横向互补:创办“教研沙龙”。学校教研活动的“学、说、听、议”采用沙龙式,自由研讨,意在启迪。由此开展的教研有利于整合本校资源,开展同伴互助,交流心得,取长补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又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效果显著。

3、多向互动:校本教研所组建的教研共同体的一大创新是吸收学生的参与。当代教研重点是研究如何学,作为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潜能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最有发言权。学生参与教研活动,整合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可把教研活动作为学生创造潜能的突破口,收效甚大。“研训一体”即将校本研修的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可由专家亲自授课进行专业引领;也可由教师先讲,专家即席指导。整个课堂成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真正做到让课程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让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

三、完善研修运行机制,激发教师参研的兴趣

把学校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这是学校现代化的一个是要标志。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散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大幅度提高组织绩效。

1、管理机制。学校由行政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组、学科指导组”,具体负责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在过程管理上,一手抓教研材料、学习笔记等资料的检查、归档和整理;一手抓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跟踪管理,采取优秀教师定期献课、实验教师人人亮课,指导小组随堂听课,形成幅射效应,为教师提供交流研讨的平台。

2、动力机制。激发教师教研动力的根本着眼点,就是激发教师作为人、作为生命体而产生的自我需要;其次,是教师素质的发展需要;再次,是教师参与教研的态度和行为。首先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教育教师参与教研的重要性;其次是理论学习,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营造“书香校园”,把教师培养成为学习型教师;此外,学校要重视教研经费的投入和激励机制的保障,把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所作的贡献同评先评优、职称晋级紧密挂钩,促進教研活动高效率地开展。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个人总结 篇9

一、学习名师与专家的教学经验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让我们做出一些讨论和写作,虽然有点累,但是心里有的是更多感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在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觉得自己无论是课堂教学技能还是教学理论,都知之甚少。参加工作20多年了,我对于英语教学的理论仅局限于知道英语教学策略和一些新课标的要求,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没有注意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在教学中就感到自己的进步很少。因此,以后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要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作为英语一口标准的英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次基础知识专业的培训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收获,语音、听力、口语、写作、计算机的学以致用对我的英语水平都有了一个很大的促进,尤其是通过学习讨论和使用网络,真是大有收获,还有写作,不学习还不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就连如何写标准的英文题目,都错得千疮百孔,还好能及时发现不足,因地制宜。

三、把培训学习所得充分利用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现在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是提倡教师“活用教材”、“用活教材”。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对本套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探寻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还以多样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进取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评价手段,为学生平时的学习提供竞争的机会,在给他们建立期望值的同时,通过胜败的评比,激发他们取得成功的动机,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篇10

一、通过学习《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的学习使我对教学反思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进行反思呢?教师教学反思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反思态度

也许有人会心生疑窦,反思已经是在努力查缺补漏了,何来态度好坏之分?其实,现在的教学反思除了部分都是能自动自觉之外,很多是由于学校的大力提倡,甚至明文规定篇幅字数而写,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寥寥几笔,纯属应付;有的东拉酉扯,反思不到点上;即使有洋洋洒洒一大篇者,也不过是重复他人之言,毫无实际意义和价值。这样的反思,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长此已往,徒费时间笔墨而已。我想,反思贵在真实。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我们自已的教学行为。教学进程完毕。我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与组内的教学老师一起研究讨论,随机刻录即成。千万别把它当成一项任务、一种负担。用心感悟、用心反思,这才是反思的真谛所在啊!

2、反思内容

反思教学内容:要反思这堂课的知识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教学方法是否合理。但是这只能算做狭义反思。那广义的反思指什么呢?个人觉得,反思教学内容固然非常重要,但与之息息相关的教学行为与现象更值得我们深究。比如,我们时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变得功利,特别是低看级的小学生,不用奖品吸引不给什么鼓励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可反思即知,这种现象未必不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无意识的引导造成的。怎样在把握语文工具性的同时给予孩子恰当的人文关注,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我们深刻的反思。再比如,我们在听完一堂好课后,对人家精彩的教学设计羡慕不已,有时不禁困惑:自已也天天在研究教材教参,也能把文本读得非常通透,为什么就不能上出精彩的课呢?反思之后,我们已也天天在研究教材教参,也能把文本读得非常通透,为什么就不能上出精彩的课呢?反思之后,我们才明白,这里还有个人的阅读积累问题。一个教师所呈现出的每堂课都与他自身的文人积淀有关。学识浅薄,无以支撑,自然会和优秀课例产生差距。坚持用一颗反思之心来看人待事,对我们的教学都是不小的促进。

3、反思效果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除了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分析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以及在听课的同时是否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等。教师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已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已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二、通过学习《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试》、《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试》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响影教师本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个人幸福,但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有调查报告显示,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接触时间每天达7至8个小时,比家长还多,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刻、长远的,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所以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准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我们上学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由于喜欢某个老师,因而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特别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学得特别好。反之,教师若无缘无故或小题大做地训斥、迁怒学生,学生情绪也会一落千丈,厌恶教师,甚至做出一些违法事情来。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必须重视并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三、通过学习《上好课——初中数学》我了解了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

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下一篇:承包转租简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