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计划文集(共6篇)
语文教学计划文集 篇1
20xx年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全期教学总目标
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教材简要分析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全书共有十个单元。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本册书将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反身代词、动词短语、状语从句、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同时每个单元后都提供了两篇阅读文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四、学情简要分析
初二年级共有1个教学班,共有学生人数15 人,其中男生 12人,女生3 人。通过初一年半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有的因此扰乱课堂次序,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施五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与参与。
(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具体来说:
1.认真专研教材和课标,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确定每堂课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需求,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如英语演讲比赛、单词听写比赛、朗读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课前五分钟活动等。
5.注重个别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培优补差。
6.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Unit 1 6课时 第一周----第三周
Unit 2 5课时 第三周---第四周
Unit 3 5课时 第五周---第六周
Unit 4 5课时 第六周---第七周
Unit 5 6课时 第七周---第八周
Review and Mid-Test 5课时 第九周
Unit 6 5课时 第十周------第十二周
Unit 7 5课时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Unit 8 5课时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
Unit 9 5课时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Unit10 5课时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Review and Final-Test 11 课时 第十八周—第二十周
语文教学计划文集 篇2
陶行知的著述,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代表他“在中国教育里摸黑路所见着的几线光明。……我所写的便是我所信的,也就是我所行的”“。我要就一个字不写;如果写的话,必是我思想里产生出来的和谐的系统”。
读《陶行知文集》,可谓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先生在《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等篇章中的阐述,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疑团——“教学”是什么?先生说“:现在的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的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之外,便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他和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
在当下,我们从事教育的人被称为教师,我们的课堂教育行为被称为教学。然而,事实上,我们有更多的课堂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虽少,仍然还是有的。少数课改中的小组合作仅流于形式。一言以蔽之,“重教太过”,当下课堂教学之诟病。
一、教生会学——“教学即教学生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光绪皇帝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学校猛增,而教学“苦于善策”“素重背诵而不讲解”,这便是原初的“教授”,教师只管教书,不顾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生哪来的学习兴趣呢?更不谈什么学习效果了。
第二类是教学生。是学生需要什么,我就教什么。不过,这也停留在知识层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相去甚远。想学生终有一日离开学校,“活到老,学到老”因无学习之法而寸步难行了。
“教学即教学生学。”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界上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也就是现今教育家所主张的‘自动’。所以要想学生自得自动,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
从“自得”到“自动”,再到我们今天提出的“自主”,一脉相承。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点金术,而非金子,学生当终身受益。时下的“让学生学会提问”“小组合作探究”当是如此了。
二、顺学而教——“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趣,一概不顾,专门勉强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李炳德在《教学论》中说“: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学时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学生学得多,教师就教得多;学生学得快,教师就教得快。反之亦然。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顺学而教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学生越发乐其师,善其学;教师越发乐其业,善其教。
三、学然后教——“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看他书房里书架上所摆设的,无非是从前读过的几本旧教科书,就是这几本书,也还未必去温习的,何况乎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呢!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
先生所言极是。教师的知识素养的深度,决定了学生学业的高度。在今天这个知识更新迅捷、传播媒介多元的年代,教师怎么能抱着当年师范院校所学知识而故步自封呢?怎么能将一本《教学参考书》当万能教材呢?
宋人蔡沈对“教学相长”一说作注“:斅,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说明其词义只是一种教者先学后教、教中又学的单方向活动。我国“教学”一词最早的语义为“:学习,通过教人而学,以提高自己。”
教学教学,就是教师先去学,而后再去教学生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
柏林大学包尔逊先生(P.Paulsen)说“:德国大学的教员,就是科学家。科学家就是教员。”德国学术发达,大半靠着这教学相长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时时去学习,当有新发现、新体会、新感受。
此时,又想起于永正老师对备课的观点,其中的“隐形备课”一论中有这样的话“: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包括鉴赏能力) 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 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努力去做。”于老师正是每节课都是先学后教,学问见长,成为一代教育大师。
初一语文作文集 篇3
1.我在成功中得到快乐
星期四美术课,王安通老师说:有兴趣的同学这次回家可以画一张纸版画,交上来,最近市里有个比赛。老师说纸版画很简单,一下完成了。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我不禁心动了,也想去尝试一下。
回到家,我在网上搜索了纸版画的做法:很简单,照一张白色的泡沫在上面用铅笔描出你所想要画的图案,用颜料涂上去,再用铅画纸印在上面,等它干了,就大功告成了。我按照网上的说法,开始做了。再画座房子,再画个人………可是这纸版好象就施了魔咒,我要圆这边,它就把笔带到那边,纸版换了N张了,还是没有一张成功的。于是我就先轻轻地描一遍,再重重地刻一遍,果然有效,下面是上颜料了。这步简单,我有经验。最后是印画了,我小心翼翼地将铅画纸印上去,慢慢地等待,等它干。我心里想着成功之后的作品,不禁开心地笑出声来了。过了几分钟,我等起来一瞧,结果颠倒了过来,而且小女孩的脸也扭曲了,房子也塌了,花也折了,什么都不像了,哎——又失败了。我有点不想做了。但我想起了班主任顾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我又拾起信心,重新做。有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这次做起来顺手多了。我这次是倒过来画,那么印上去就正的了。果然,这次的作品很成功,人也像人,房子也站得直了,花儿开得很茂盛。不一会儿妈妈叫我下来吃饭,原来一个下午过去了。妈妈说:“你在干什么呀,去镜子里瞧瞧,画都画脸上了!”哈哈哈,我成了小花猫,颜料五颜六色,左一道,右一道真滑稽,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我看着桌上的画,画中的小姑娘笑得很甜,我和她笑得一样甜蜜。
我在成功中得到了快乐,其实快乐很简单,只要你努力,用心去做,你就会得到快乐,快乐会永远伴随着你!成功的花儿,人们只在乎它的美丽;却不知背后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我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学习,也许是对一些人来说是很枯燥的。但在我的眼中,它就好比游乐场,里面的一切事物都让你感到快乐、新奇、百玩不厌。
在学习中,我得到了快乐。
语文中,朗读那一段段壮志激情,一段段激昂斗志的文章,自己视似乎也被带入了那个境界和高尔基一起品味他童年的苦难,和张海迪一起叙说她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和鲁迅一起到百草园去体味他童年的快乐,和王安石一起伤仲永……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快乐。
数学中,一道道难题似一条条拦路虎阻挡了你登向顶峰的路,但只要不灰心,不丧气,一定能把这些“拦路虎”赶走,当你真的赶完了它们,做出了这些看似很难的数学题,就会体会到登上胜利的顶峰的喜悦。别人不觉得我咋样;但,对于我来说,就体会至战胜自我的快乐了。也就在这时候,我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英语中,一个个单词就好像被涂了润滑油的地,怎么踩也踩不上去,怎么记也记不住!但这时候,只要施一点妙计,例如,把单词分开来背,这时候,就轻松多了。当我遇到这类事情的时候,稍动一下脑筋,再多读几遍,就这样记住了,内心的欣喜之情难以言表。这样,利用自己脑子得出来的成果,能不体会到快乐吗?
在科学中,一个个实验使你更加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当考出好成绩时,能不体会到当时的喜悦和激动吗?在政治中,了解到了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地形、地貌,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在现在社会中生存的本领,都全方面顾及到了,能不让人为之欢欣鼓舞吗?但,还有什么使你更觉得快乐呢?——那就是用自己付出艰辛汗水换来的努力成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日夜操劳的父母绽开久违的会心的微笑,轻拍我的肩膀说:我的女儿真不错!我的内心随之泛起的是内心的欢喜甜蜜的暖流!
也许,就在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3.我在求知中得到快乐
人生如汪洋大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澎湃着激情,洋溢着快乐,每一颗晶莹的小水珠都是汗水与辛勤的结晶,那么由此数来,人们该付出多大的努力与心血呢?该如何面对挫折与孤单呢?你大可不用怕,因为,求知会让你体会到快乐,感到人生的精彩。
父母之所以是我们的父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比我们多得多;老师之所以是我们的老师,是因为他们的学识智慧比我们多得多。那么作为一个中学生,正是我们奋发学习、大胆求知的好时光,你们是否在求知中体验到快乐?下面我来讲讲我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那节自修课,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做着自己的想做的事情。毕竟自由的学习空间不多。这时,办公室的门打开了,数学老师抱着一叠试卷出来,同学们低声叹气,埋怨着,低估着,我挺高兴:太好了,这数学课实在太精彩,老师,开课吧!老师笑了笑诡秘地说:“好,同学们,我们不考试,我们要来做得是难题哦!”大家突然瞪大眼睛,露出诧异的眼色,我连忙拍手叫好,这数学本来就锻炼人们的思维,现在是更上一层楼的难度,岂不是更有劲?老师让每一个同学都去思索去探索。我一提笔,就被眼前这道难住了?“咦,这不是跟三角形的外角有关吗?”想了一会儿,我找到了数学灵感,三下五除二写完了这道题,露出了得意的眼神,同学望着我,又羡慕有心急,也都怕落下,埋头苦写。看来做难题真的会激发人们跨越前进,我被一种欲望推着推着,要我不断超越。终于,我碰到了绊脚石,——最后一道超级挑战题。我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地想,却找不到一条可行的路。终于,董老师开始讲了,老师把我们到入了一个奇妙地数学世界,有多边形,有三角形,有方程组,听得大家急着去搜寻思路,终于,解完了这道题,是大家舒展身心的时候了,望着大家豁然开朗的样子,老师也欣慰地笑了,我们好快乐。
我们真的很快乐,在求知过程中会遭遇绊脚石,但只要坚信“知识就是力量”就一定会把绊脚石转化为垫脚石。同学们,让我们改掉懒惰的坏习惯,放下沉重的心,只需要感受在求知中得到喜悦,就一定会快乐……
4.我在阅读中得到快乐
手握一本好书,静品丝竹佳音,岂不人生一大快事哉!
漫步在古典名著中。我仿佛看见林黛玉“今日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悲伤;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的万丈豪情;关羽“连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谈笑间”的冲天气魄: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无人敢挡,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盖世神威。文学上一点一点的积淀,这就是我在阅读古典名著时所得到的快乐。徜徉在诗词经史中。我为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豪放不羁而钦佩;为杜甫“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哀民生多艰而感动;为孟子“忽而尔与之,行到人弗受,蹴而尔与之,乞人不屑也”的刚正不阿而折服:为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理想而敬仰。同诗人的情感交融,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这就是我在阅读诗词经史时所得到的快乐。
遨游在现代小说中。我想海明威学习“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我想梁启超学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向圣-埃克苏佩里学习“永远不要放弃生的希望”。我向鲁迅学习“以血荐轩辕,甘为孺子牛”。用一砖一瓦加固我的精神城墙,这就是我在阅读现代小说时所得到的快乐。
沉醉在杂志报纸中。我以一本本杂志为窗口,观察世界上最新的政治动态,金融走向,科技发展,时尚潮流……我以一张张报纸为视角,观察人间里的世态炎凉;社会中的冷暖故事城市里的建设发展;地区边的自然环境……不停的汲取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这就是我在阅读杂志报纸时所得到的快乐。
阅读一本好书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进步,消除寂寞,净化心灵、修身养性、休闲娱乐。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实乃人生一大快事哉,一大快事哉!
4.我在一勺肉中得到快乐
一勺肉,一份心,一种关爱,一种快乐。——题记
这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张罗着准备烧一桌子好菜。谁知烧到一半发现没盐了,妈妈连忙让我去买盐。
我急匆匆地跑去小店买盐。跑到楼下时,我才惊奇地发现小店不知何时已搬走,几个工人正把新的招牌往墙上挂,“阿福麦饼店?什么破店?害我要跑远路去买盐,哼!以后绝不到这儿买麦饼!”我有些恨恨地骂着,转身离开。
不久,麦饼店便开张了,楼上楼下的邻居都对这家店麦饼的味道赞不绝口。我也本想去一尝为快,可想起那天说过的话,还是咽了咽口水。一天中午,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让我自己去买点吃的,她有事不能回来了,我犹豫着,最终决定去楼下买张麦饼吃。来到麦饼店,一个40岁左右的女人热情地招待了我,“小姑娘,要吃点什么呀?”“我要小份的猪肉麦饼。”“好的,先坐坐吧,一会就好!”我答应着,坐了下来。乘着女人做麦饼的当儿上,我有些好奇地打量起了这家店。这是一对老夫妻开的麦饼店,女人负责招待客人和做麦饼,男人则是煎麦饼。店不大,东西却摆放得整整齐齐,窗明己净,给人以舒服的感觉。正想着,女人的声音打断了我:“小姑娘,现在在读什么呀?”“在读初一。”我老老实实地回答了。“哟!初一可是关键的一年呢!”女人说着,在我的麦饼里又加了一勺肉。很快,麦饼做好了,果真很好吃,而且感觉肉特别厚实。以后再来这儿吃,我想着。
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在那吃了几次麦饼,每次都是一样的香,肉都是一样的多。
在我的怂恿下,向来不爱吃麦的妈妈也和我一起去吃了一次。我和妈妈坐在麦饼店里等等着麦饼的到来。无意之中,我发现女人在妈妈的麦饼里加了5勺肉,在我的麦饼里却加了6勺肉。我觉得有些奇怪。从那以后,去吃麦饼时我都格外留了个心眼。结果发现女人给别人加的都是5勺肉,唯独给我加了6勺。终于有一次我按捺不住好奇心,问了问女人。她憨厚地一笑,说:“小姑娘不是读初一嘛?正长身体呢,要补营养!”
我有些默然。一勺肉对我而言不算什么,但对女人而言,会有些亏本吧?我们素不相识,但她又为何这样对待我呢?我想,那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关心,是爱。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 篇4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1促进数学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和谐发展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外,还应担负起人格教育的任务。车尔尼罗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满严谨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数学中蕴涵着使人首先优化,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实践证明,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三位一体统一于科学文化这一范畴,才能真正使数学教育的技术性功能和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注重数学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型人格
情感是指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自我培养数学学习情感的方法。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一个主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干预的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数学的学习。意志型人格的培养,一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目标愈高尚,愈能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学习动力,产生的意志力也愈大,也是形成数学学习意志品质的思想基础。有了这种人格品质,学生必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起和求知欲。二要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会去经受挫折、失败,进而激发和促进意志品质的养成。三要培养学生追求本真的科学态度。避免在数学认知活动中盲从、轻率和消极。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展示自我,培养主动型人格
主动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喜欢主动、独立地去学习数学知识,不容易被困难吓倒,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张扬个性等,这是一种可贵的人格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
(一)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
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二)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展示自我。
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主动型人格体现人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显得缺乏灵气,考虑问题没有独特的见解。数学教育中要营造一个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气氛,对有独到见解要大力表扬,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被充分认可与发展,奋进的火花才会迸发,使学生自觉形成主动型的人格。
三、自主探索,培养思考型人格
思考型人格表现为:喜欢独立自觉地思考问题,爱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事物,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积极努力地探索未知,它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及对事物特征的把握程度,是鉴别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自主探索是培养思考型人格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猜测、实验、验证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型人格品质的形成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就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培养思考型人格品质。
四、合作学习,培养容纳型人格
容纳型人格,表现为学生具有一种兼容并蓄、宽容大度的态度,相互信任、互动配合,对事不存在偏见,能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与坏),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它是当今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组织作用极为重要,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交流、争执,课堂有时处于无序状态,这时,教师充当的角色既是参与者又是合作者。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的的意见等,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这种潜移默化的容纳型人格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强调合作时的优势互补、相互支持、配合信任、接受分工、积极态度,完美形成合作学习与容纳型人格的和谐统一。
五、延伸思维,培养灵活型人格
灵活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反应敏捷,处事灵活,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随机应变,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一是思维起点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教育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学生能敢于提高、敢于质疑,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挑战、敢于表达”的质疑品质。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成功诱导,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延伸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起。
总之,思维的灵活性是创新的基础,灵活型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增强。两者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素质的不断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2数学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计算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计算乃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在我教学中的方法运用:
一、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如《10以内的减法》的教学片断: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微笑着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
“还有4只。”有一个学生说道。(其中有2、3个也附和着)“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其中有94%的学生赞同的点着头)
“还有3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嘈杂声响起。“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其他学生纷纷反对。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3只小鸟’吗?”老师用温柔的语调鼓励着。
“因为5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还有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老师和全班同学禁不住为他鼓起掌来。亲爱的老师,当孩子的回答不在你的标准答案内时,请轻轻地问声“你是怎么想的呢?”;当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时,请悄悄地说句“你为什么这样做的呀?”。相信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我们才能听到“1001”与《一千零一夜》合奏出的美妙旋律,才能看到“7”与“北斗七星”连缀出的斑斓夜空。也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孩子们才会深刻地铭记住:3只可怜的鸟宝宝,以及它们那被打死的鸟爸爸和被吓走的鸟妈妈。
二、心理方面的因素,对症下药
(一)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抄错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而且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当然,计算中抄错了一个小小的数字或符号,那无论你运算顺序怎样正确,解法如何完美,都将竹篮打水一场
空了。
(三)多做导致排斥
计算题本来就枯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短,天性爱玩又使得他们不能够长时间认真做。如果一下子做几十个,学生做得天昏地暗,错误很多,也体现不出学生计算水平高低,做到后来草草完成。而学生做得少,认真做正确率高,改正的也就少了。因此“,成功是成功之母”说的不无道理。每次计算时8―10题足矣,如果用“拔苗助长”式的练错误多,学生也不愿意接受,思想上就会产生排斥,计算错误也就多了。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对症下药。
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对于一次完成盼整面口算来说,学生也是虎头蛇尾,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我教育学生应认真、仔细做每―道题;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后分散的特点,在实践中,我观察过多次学生口算本上的错误,都是后面比前面多。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在做口算时,如果时间允许,在第二遍口算验算时,从后往前算,这样找出的错题就多,正确率明显提高。
二、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
三、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在“抄错”这个问题上,我曾经请教过一位教低年级的老前辈,就低年级抄错问题上谈谈怎样预防。她毫无保留地谈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说在平时做题时边轻声读边写。要读出来,当然就得认真看清楚数字了,而由眼睛看到了数字经过大脑分析后说出,就错不了。如果他能读出来后再写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抄错数字。当学生计算时错误很多,老师就急于求成,每次要求学生做很多题来达到练习的目的,而这恰恰相反,导致学生心理上有排斥反应。如果要让学生做20道题,把这20题分二到三次做,每次只有6—10题,少而精地练,细水长流地练,而且采取一定的表扬或鼓励措施,学生就会很高兴地去做,努力去完成每一道题,以这种“短频快”的步子去练,错误明显减少。
计算错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培养学生在作业后必须自我检查、验算的好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如《10以内的减法》的教学片断: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微笑着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
“还有4只。”有一个学生说道。(其中有2、3个也附和着)“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其中有94%的学生赞同的点着头)
“还有3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嘈杂声响起。
“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其他学生纷纷反对。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3只小鸟’吗?”老师用温柔的语调鼓励着。
“因为5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还有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老师和全班同学禁不住为他鼓起掌来。亲爱的老师,当孩子的回答不在你的标准答案内时,请轻轻地问声“你是怎么想的呢?”;当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时,请悄悄地说句“你为什么这样做的呀?”。相信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我们才能听到“1001”与《一千零一夜》合奏出的美妙旋律。也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孩子们才会深刻地铭记住:3只可怜的鸟宝宝,以及它们那被打死的鸟爸爸和被吓走的鸟妈妈。
二、心理方面的因素,对症下药
(一)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抄错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而且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当然,计算中抄错了一个小小的数字或符号,那无论你运算顺序怎样正确,解法如何完美,都将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三)多做导致排斥
计算题本来就枯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短,天性爱玩又使得他们不能够长时间认真做。如果一下子做几十个,学生做得天昏地暗,错误很多,也体现不出学生计算水平高低,做到后来草草完成。而学生做得少,认真做正确率高,改正的也就少了。因此“,成功是成功之母”说的不无道理。每次计算时8―10题足矣,如果用“拔苗助长”式的练错误多,学生也不愿意接受,思想上就会产生排斥,计算错误也就多了。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对症下药。
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对于一次完成盼整面口算来说,学生也是虎头蛇尾,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我教育学生应认真、仔细做每―道题;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后分散的特点,在实践中,我观察过多次学生口算本上的错误,都是后面比前面多。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在做口算时,如果时间允许,在第二遍口算验算时,从后往前算,这样找出的错题就
多,正确率明显提高。
二、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
三、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在“抄错”这个问题上,我曾经请教过一位教低年级的老前辈,就低年级抄错问题上谈谈怎样预防。她毫无保留地谈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说在平时做题时边轻声读边写。要读出来,当然就得认真看清楚数字了,而由眼睛看到了数字经过大脑分析后说出,就错不了。如果他能读出来后再写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抄错数字。当学生计算时错误很多,老师就急于求成,每次要求学生做很多题来达到练习的目的,而这恰恰相反,导致学生心理上有排斥反应。如果要让学生做20道题,把这20题分二到三次做,每次只有6—10题,少而精地练,细水长流地练,而且采取一定的表扬或鼓励措施,学生就会很高兴地去做,努力去完成每一道题,以这种“短频快”的步子去练,错误明显减少。
计算错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培养学生在作业后必须自我检查、验算的好习惯,我们教师应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4促进数学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和谐发展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外,还应担负起人格教育的任务。车尔尼罗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满严谨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数学中蕴涵着使人首先优化,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实践证明,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三位一体统一于科学文化这一范畴,才能真正使数学教育的技术性功能和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注重数学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型人格
情感是指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自我培养数学学习情感的方法。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一个主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干预的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数学的学习。意志型人格的培养,一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目标愈高尚,愈能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学习动力,产生的意志力也愈大,也是形成数学学习意志品质的思想基础。有了这种人格品质,学生必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起和求知欲。二要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会去经受挫折、失败,进而激发和促进意志品质的养成。三要培养学生追求本真的科学态度。避免在数学认知活动中盲从、轻率和消极。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展示自我,培养主动型人格
主动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喜欢主动、独立地去学习数学知识,不容易被困难吓倒,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张扬个性等,这是一种可贵的人格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
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
(一)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
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二)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展示自我。
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主动型人格体现人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显得缺乏灵气,考虑问题没有独特的.见解。数学教育中要营造一个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气氛,对有独到见解要大力表扬,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被充分认可与发展,奋进的火花才会迸发,使学生自觉形成主动型的人格。
三、自主探索,培养思考型人格
思考型人格表现为:喜欢独立自觉地思考问题,爱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事物,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积极努力地探索未知,它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及对事物特征的把握程度,是鉴别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自主探索是培养思考型人格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猜测、实验、验证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型人格品质的形成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就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培养思考型人格品质。
四、合作学习,培养容纳型人格
容纳型人格,表现为学生具有一种兼容并蓄、宽容大度的态度,相互信任、互动配合,对事不存在偏见,能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与坏),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它是当今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组织作用极为重要,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交流、争执,课堂有时处于无序状态,这时,教师充当的角色既是参与者又是合作者。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的的意见等,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这种潜移默化的容纳型人格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强调合作时的优势互补、相互支持、配合信任、接受分工、积极态度,完美形成合作学习与容纳型人格的和谐统一。
五、延伸思维,培养灵活型人格
灵活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反应敏捷,处事灵活,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随机应变,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一是思维起点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
有质的区别。
教育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学生能敢于提高、敢于质疑,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挑战、敢于表达”的质疑品质。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成功诱导,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延伸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起。
总之,思维的灵活性是创新的基础,灵活型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增强。两者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素质的不断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5小学课堂教学过度的方法
文摘: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可能用过“学完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读读课文”、“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段,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这一衔接进行教学过渡。一节课下来给人感觉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断断续续生硬发涩是没有考虑教学过渡的艺术性。艺术的教学过渡,会使教学全过程节奏清晰,扣,浑然一体。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过渡的常用方法。关键词:教学过引性衔接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可能用过“学完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文”、“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段,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这一类的话行教学过渡。一节课下来给人感觉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断断续续生硬发涩。这其考虑教学过渡的艺术性。艺术的教学过渡,会使教学全过程节奏清晰,又环环然一体,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中各环节过渡的效果与课堂上师交流、信息的传递,注意力的转移等心理因素是否协调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的教学过渡,应渗透提示性、迁移性、逻辑性、形象性等因素。
我们做《今天我们如何上公开课》的讲座中提到“教学环节的过渡应该自无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在课堂教学过渡中都努力做到――淡这几年来我也一直在学习并实践收集到的关于教学过渡的方法。
一、串联式过渡。
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的创设,将教学内容用巧妙的过渡串联起来,以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的设问语言,把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时,一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一课教学获得年繁昌县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加粗字体是我的过渡语)
(一)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同时思考:
1、小壁虎去向谁借尾巴了?结果怎样?
2、再读想一想,为什么他们都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用“因为?所以式说一说。
师过渡:除了你们刚才说的原因外,我想可能是小壁虎借尾巴时不礼貌,不借,是不是呀?(学生:不是)他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找出那几句话来读哪里看出他有礼貌?(指导朗读小壁虎说的话,通过“称呼:您、姐姐、伯伯商量:行吗?”体会)
3、出示小动物们说的话,指导朗读。要读出动物们有礼貌、无奈的语气慢一些。(先自由读,然后同桌互读、再指名读、分组读。)
师过度:老师发现小壁虎除了有礼貌,还有一个优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你发现?
4、出示: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大树上?爬呀爬,爬到房檐下??(通过“爬呀爬”引导学生感悟发现小壁虎遇到困难不放弃)。
(发现课堂纪律不太好。师过渡:小壁虎有这么多的优点,我发现我们班的也有很多优点,你们看(指一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这位同学上课多认真,坐呀!我看谁会比他坐得更端正。)
师过渡:同学们和小壁虎一样棒。那你们看小壁虎从小鱼姐姐、老牛伯伯姨那里没有借到尾巴,因为小动物们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用处。借不到尾巴,多
那你们帮小壁虎想想办法,他该怎么办呢?假如小壁虎还不放弃继续向其它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怎样借,能借到吗?
5、模仿说话。
模仿课文说一段话,(出示投影字幕)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见――?说:“?――?,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t”?――?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鼓励学生用上“――来――去”说话)
师:尽管小壁虎说话那么有礼貌,又那么不怕困难,不放弃,但由于别的巴都有用,他还是没有借到尾巴。借不到尾巴小壁虎心里很难过,这时候它想(生:妈妈)。可我听说,小壁虎见到妈妈后,发生一件让他特别高兴的事,什
(二)学习第7自然段。
(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1、指名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谁能
2、拓展:假如小壁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鱼姐姐、老牛伯伯和燕子阿姨么说?小鱼、老牛、燕子又会怎么说
二、提示性过渡。
阅读课文从形式到内容,在涉及的事物或现象之间,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有目的地提示课文的某一方面,启发学生作“由此及彼”、“以因求果”、“举地联想,从而在揭示“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教学从到另一个环节,自然勾连,上下贯通。在听一位老师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堂上突然提出:“假如第二次比赛中,田忌按孙膑的方法去做,但结果不是胜失败了,这可能是什么原因?”这一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去变更思果去设想原因。经过思考,不少学生认为:很可能是田忌以下等马与齐威王的赛后,齐威王发现了秘密,随即采取了对策,用自己的下等马对孙膑的上等马场,再用自己的中等马对孙膑的中等马,再胜一场。这样,齐威王最终还是以胜。这时,我又进一步追问:“难道孙膑没有考虑这种可能性吗?孙膑的胜利然取得的?”至此,学生已豁然开朗,十分肯定地说:“孙膑断定齐威王不会因为他看到的齐威王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趾高气扬,忘乎所以,他认定战胜吹灰之力,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提防的。”师再问:“你从哪里看出齐威王的骄傲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孙膑、齐威王的不同心态,更深人物的内心,感悟了课文中心思想,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悬念式过渡。
学生高效率的学习,需要有下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和心理态势。悬念过渡,发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的过渡方法。它利用学生求知欲旺盛和好奇的过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望心情,达到与教师心理同步,从好的教学效果。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在学生深后,给学生一个“空白”:四川省藏龙山上的五彩池十分奇异,这一点通过学经体会到了,可《五彩池》这篇课文的写法也有“奇异”之处,使孩子们感到鲜”。于是,教师留下的这一悬念,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深究课文的兴趣。
四、迁移性过渡。
利用语言材料之间的内部外部联系,通过联想,类比,进行知识迁移,以衔接作用。特级教师贺诚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安排了这样一段过渡啊,这是一份份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的情意。如果你是被大娘从敌机下救出的果你是被小金花妈妈用生命换来的老王,如果你是吃过大嫂亲手挖来野菜的士,那么在这离别的时刻,还会怎样对这些朝鲜亲人们说?”由此引读四、五运用移情体验,深化题意。
总之,教学过渡是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客观现象,是必不可少的的中间环
语文教学计划文集 篇5
《制作作文文集》教学设计
宁墩初中
王寿娟
活动说明:
这个活动学习之前需要学生先准备一些平时的作文电子稿,在学习了文集的制作方法之后,让学生装饰自己的作文文集,然后展示、评比,这样的活动方式学生还是很喜欢的。活动策略:
在学习制作之前,先组织学生多欣赏几份已经制作完成的作品,然后教师分析制作方法,学生可以先模仿制作,然后再创新设计,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学会如何制作文集的封面。
2、让学生学会利用查找/替换、成批修改文字、格式刷等各种计算机技术美化文集的页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册精美的电子文集,教师适时点评,分析电子文集的结构,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电子教室演示制作过程,介绍制作方法,详略得当,精讲多练。
3、学生先模仿制作文集,然后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自行设计一份作文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输入自己的作文后,可利用图文混排技术,将文字、图片、艺术字等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编排,制作自己的作文集,向同学和家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今天我就来学习如何制作一份作文集。
二、新授
(一)、设计文集封面(教师电子教室演示作品案例并分析)
研究室:
(1)封面的三要素:图案、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醒目的标题,配以合适的图片,才能达到好的宣传效果。(2)以张小薇同学的作品为例,张小薇同学给自己的作文集取名为“蒲公英”,标题名称设置为“蓝色”,图案选择了与作文集取名为“蒲公英”图片,图案选择了与作文集名称相符的“蒲公英”图片,再对标题与图片进行相应的设置,便能制作出美观的封面。
加工坊:
1、插入空白页
(1)运行word软件,打开“素材”文件夹中的“我的作文集.doc”文档。
(2)将鼠标指针移到文档开头单击(或按ctrl+home)。
(3)插入空页符,选择“插入”——“分隔符”命令,弹出“分隔符”对话框,插入空白页。
2、插入封面标题
封面标题要醒目,输入的标题与副标题,要进行格式设置,方能达到宣传效果。
(1)输入标题文本“蒲公英”,输入副标题文本“张小薇作文集”
(2)将标题格式设置为幼圆、72磅、蓝色、阴影;副标题格式为:楷体、小初;
(3)设置标题的段落格式,选择“格式”——“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设置段落格式为“段前2行,居中” ;设置副标题词的段落格式,为“右对齐,段后2行”。
3、插入装饰图片
(1)插入图片,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打开图片所在的位置,插入图片到封面。
(2)选中图片,自动弹出“图处”工具栏,点击“文字环绕”按钮,选择“上下型环绕”,调整图片到合适的位置。
(3)选择“文件”——“另存为”命令,将“我的作文集.doc”另存为“张小薇的作文集.doc”,封面制作完成。
(二)、美化文集页面
研究室:
美化作文文集页面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设置字体,段落格式,方便阅读,设置分栏、首字下沉效果进行强调,插入图片或剪贴画进行装饰,以及为页面添加艺术型边框,插入页眉/页脚,统一版面等方法来实现美化。作文集中包括多篇作文,当出现多处相同错误时,可使用查找、替换的方式进行批量修改。每篇作文的标题与正文格式相同,使用格式刷可大在提高排版速度。
加工坊
1、成批修改文本(1)打开“张小薇作文集.doc”文档;(2)将光标定位在作文开始处。
(3)成批修改,选择“编辑”——“替换”命令,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将作文集中所有的“我们学校”替换为“方舟中学”。
2、统一文集格式(学会使用格式刷)(1)设置全文格式,选中除封面外的所有文本,设置文字格式为“四号”,段落格式为“首行缩进2字符,1.5倍行距”。
(2)设置标题格式,选中第一篇作文的标题部分,设置标题文字格式为“小二,黑体”,段落格式为“居中”对齐。
(3)复制标题格式,使用格式刷美化第二篇作文的标题。
3、装饰文集页面(1)用图片美化;(2)用页面边框美化;(3)插入页码;(4)保存文档。
三、学生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P118创新园1,2内容;
2、阅读P117,P122知识库内容;
3、完成任务P123创新园内容。
四、活动评价
1、你完成了“我的作文文集”的封面制作吗?
2、你掌握了查找/替换技术吗?
3、你掌握了“格式刷”工具了吗?
4、你对文档排版使用了哪些技术?
五、教学反思
本活动内容难度不大,但内容较多,从应用层面来讲,在以后应用较为广泛,学生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设计封面,非常有成就感,因此,学习兴趣较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兴趣和积极性,展开教学,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会了方法、技术,然后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设计出有特色的封面,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电子教室,展示学生的风采,互评,将学习的激情更高一层,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乐中求学,学中有乐。活动3
《制作作文文集》说课稿
第一步,在这一活动中,我首先通过电子教室组织学生比较未修饰的文集和已经修饰的文集,从视觉上看、从可阅读角度看,显然,修饰之后的文集,同学们都更喜欢,从而引导学生,想亲自装饰自己的作文集吗?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渐上涨,导出本节课的活动内容。
第二步,通过电子教室,分析作文文集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制作封面,第二部分是装饰内容。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学生模仿着制作教学案例,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再对自己的作文文集创新设计,十分钟后,通过电子教室,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彼此之间互评,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达到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欣赏的效果。
《小仓山房文集》评介 篇6
一、袁枚简介及评价
袁枚, 字子才, 号简斋,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主要活动于雍、乾时期江南一带, 是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他在诗歌上提倡“性灵说”, 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诗坛“性灵派”三大家。骈文创作被认为最工, “抑扬跌宕, 深得六朝体格”。 (1) 其古文虽未像诗歌那样提出“性灵说”这般系统的理论, 但其价值不容忽视。程晋芳曾如此评价袁枚:“古文第一, 骈体第二, 诗第三。”虽不免有夸大成份, 但其古文创作水平可见一斑。他“以诗、古文主东南坛坫”, (2) 其作品“上自朝廷公卿, 下至市井负贩, 皆知贵重之”。 (3) 著有《小仓山房诗集》、《随园诗话》、《小仓山房外集》、《小仓山房文集》等, 其中《小仓山房文集》 (4) 专收其古文作品, 通过此书可以看到袁枚的古文创作理念和他的思想。
要想正确地评价袁枚的古文成就, 首先应对他本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来评价袁枚, 赞者、毁者皆有之。赞者认为其“所为诗文天才横溢, 不可方物”, (5) 舒位曾在《乾嘉诗坛点将录》中将他和沈德潜、毕阮并称“诗坛都头领三员”。诋毁者中属章学诚最为激烈, 直斥其为“无行之人”、“不才小慧之人”、“不学之徒”、“有小慧而无学识者”, 其“诗话之弊”, “为世道人心之害”, (6) 可谓严厉。与袁枚同时期的赵翼对他的评价也颇具代表性, 在《题袁子才小仓山房集》中称“其人与笔两风流, 红粉青山伴白头”, 在《袁子才挽诗》中写道“花月千场供老福, 诗文一代享高名。只愁未免风流罪, 欲为翻经度化城。”
纵观这些评价, 前人大多把目光放在了其诗歌创作和风流作为上, 不是过誉就是过贬, 未免不够全面, 失之偏颇。
笔者以为袁枚是一个既有“帮闲之志”又有“帮闲之才”的清客。 (7) 之所以如此评价是由于他把自己颇具文采的文章作为媒介, 来述说自己的政见、学术观点、人生哲理, 阐述自己的治国之志, 表达自己想要“帮忙”的意愿, 自认“非沾沾文学者”, (8) 更有杨鸿烈赞他“凡碑志序记诸文, 其大者皆有关于国家用舍是非之实, 小者亦读书穷理心得之言……” (9) 但实际上其观点“不免文士之见”, 著作“亦非系乎立言之大”, 无法做到真正的“帮忙”, 更多的只是叙述一己之想, 关乎其本心, 而“不随流俗俯仰”。 (10) 他的“帮闲之志”和“帮闲之才”在《文集》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袁枚的“帮闲之志”
袁枚的“帮闲之志”主要体现于他文章中所保留的史料和其思想。
《文集》中的碑文、墓志铭、行状、传和祭文数量众多, 占据全书十之七八, 大量史料就保存其中。虽前人多评价“其神道碑、墓志铭诸文纪事亦多失实”, 但仍有部分史料足以补证史实。康熙朝的几件大事在《文集》中都有记述, 例如《福建总督太子少保姚公传》、《书潘荆山》记录了攻打台湾, 《威信公岳大将军传》描写了取藏情况, 《勇略将军赵襄忠公传》记叙了平定三藩状况, 这些史料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些大事件的具体经过和涉及人物的轶事。还有一些文章, 如《山东巡抚白公墓志铭》、《记富察中丞四事》记录了清代早期涉外交往情况, 据此可看到当时社会开放程度和清人对洋人的态度。另如《书麻城狱》、《记富察中丞四事》、《上陈抚军辨保甲状》等, 这些文章一方面表达了袁枚的循吏之见, 另一方面在一些案件的详细描述中也让读者了解到了当时法律实施状况、程序以及民间的真实情态、社会问题, 这些正是正史所缺乏的。
与史料价值相比, 袁枚古文的思想意义更为巨大, 他特别看重文章的价值, 称其为“吾之神明也”。 (11) 其文章“皆能自发其思”, (12) 所蕴含的思想最能体现他的精神根本, 而其中最值得称赞的思想主要是他的心性之说和疑辨精神。
心性之说可以说是袁枚的核心思想, 他肯定“人各有才, 地各有宜, 时各有当, 民各有俗, 不可执一为兢兢也”。 (13) 换句话说, 人、地、时、民俗各有其性, 人们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本性采取不同方法态度对待、处理。由此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强调心、性的重要性, 这尤为突出的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观点“性灵说”上。
首先在诗学观点上, 他标榜“性灵说”, 认为诗者是“心之声也”, (14) “作诗如鼓琴然, 心虚则声和, 心窒则声滞”, (15) 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 表现真情实感。当时除“性灵派”以外, 沈德潜代表的“格调派”也鼎盛一时。此诗派认为诗歌应“温柔敦厚”、“中正和平”, 讲求“诗教”, 创作的作品要起到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作用。而袁枚在《答沉大宗伯论诗书》、《再与沈大宗伯书》等文中反对沈德潜之说, 认为作诗须有才、有识, 而尤以才为重。他所说的“才”多指人的天分、心、性, 心、性不同, 其情感便不同, 而“诗者, 各人之性情耳”, (16) 因此诗歌风格也就大相径庭。对于不同诗歌风格, 学诗之人, 应“各得其性之所近, 要在用其所长而藏己之所短则可”, (17) 不要仅仅为了垂教后世, 否则难出佳作。就像“……山水闲游, 王、孟所宜也;使温、李为之, 则靡矣。边风塞云, 名山古迹, 李、杜所宜也;使王、孟为之, 则薄矣……”。 (18) 诗应出于本心、本性, 不为道德宣传, 只为悦情悦性, 获得心理愉快。
其次, 其学术立场上也具心性之说的特点。他于多篇文中引用了“仁者见之谓之仁, 智者见之谓之智”这句话, 这也是最能代表他观点的一句话。袁枚认为人的心性不同, 其所见不同, 所乐也不同, 但“夫道一而已, 何以因所见而异, 因所乐而异哉?”正如人们去长安“或曰舟行, 或曰骑行, 其主人之心, 不过皆欲之长安耳”, (19) 没有哪一种方式一定正确, 同样也没有哪一种学说一定正确。因此, 他在学术立场选择依照自己本性所悟, 不一味从众。虽自称“仆生性不喜佛, 不喜仙, 兼不喜理学”, (20) 但也不偏颇地抨击某种学说, 而是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去评判。这在他对于汉学、宋学的态度中就能得到印证。清乾隆年间崇理学与反理学, 重汉学与反汉学的争斗不断, 不同于大多数学者, 袁枚没有单纯地提出赞成、反对哪一派, 而是保持了相对的冷静客观, 既看到了宋学的短处, 也看到了汉学的缺憾。他道“尊宋儒可, 尊宋儒而薄汉、唐之儒不可;不尊宋儒可, 毁宋儒则不可”, (21) 因为其时不同, 其势也必然不同, 孔孟之道非一朝一代可以研究通透的, 每一代, 每一种学说都有优劣之处。
此外, 在饮食和居所方面, 袁枚也讲求随心、随性。于此他将心性之说的范围进一步扩展, 不局限于人的范畴, 更扩展到事物范畴。对于饮食, 他借厨者王小余之口说道“物各有天, 其天良, 我乃治”, 又道“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 而谨审其水火之齐”, 他批评那些不能“尽物之性以表其美于人”的厨者。 (22) 此处的“天”、“百物之宜”、“性”都是指食材的本性而言。对于居所他在有关随园的六记中予以细致说明, 他在修整随园时, 依照其地形而建造“随其高, 为置江楼;随其下, 为置溪亭……”, (23) 而随园之“随”字最能体现他的心性真意。
最后, 他的心性之说在他平日对人、对事的评价中也得到了体现。他评价一个官员时说“官不在大小, 惟其人;人不在显晦, 惟其真”, (24) 判断一个人的才能“要在观其大节之所在, 而审其性情之真而已”, (25) 评价一个人是否清、俭时说“清以心求, 不以迹取”, (26) 教育人们“尤须为政在心”。 (27) 所谓“真”便是“心”, 即真心、真情、真性地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相对于心性之说, 袁枚的疑辨精神更具进步性。他曾用“三分周、孔二分庄” (28) 来概括他的思想, 这一点通过他的作品不难看出, 很多文章中都引用了孔孟之语。尽管如此, 他对周、孔之说, 儒家经典也不是全盘认可的, 他自始至终都抱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经典之作, “少信多疑”的态度 (29) 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疑辨精神。章学诚在《妇学篇术后》中曾批判袁枚道“……则解诗之误, 何异误解《金縢》而启居摄, 误解《周礼》而启青苗, 朱子岂知流祸至于斯极?”可见其疑辨精神是为当时一些代表正统的学者所无法接受的, 也从侧面反映了袁枚思想带给当时时代的震撼性, 以及其思想的可贵性。他在《答李穆堂先生问三礼书》中疑《三礼》之合理性, 在《金縢辨》上下中疑《金縢》之真伪, 在《策秀才文五道》中疑孔子删《诗》、《书》, 定《礼》、《乐》, 修《春秋》之说, 在《答定宇第二书》中称“惟《论语》、《周易》可信, 其他经多可疑”。他大胆发问:“彼圣贤者, 岂好为空言而不一核实事哉?” (30) 他敢于直言《诗经·关雎》为艳诗, 仅是表达了哀乐之旨, 而非论后妃之德。很多看法以今日的学术观点来看, 也为可信。
汉学在乾嘉时期达到了鼎盛, 考据成为显学, 形成了影响巨大的乾嘉学派, 而他却勇于在主流之外大声批驳考据之学, 认为其“琐屑斑驳”。 (31) 批评汉儒“为签注者, 非无考据之功, 而附会不已;为文章者, 非无润色之功, 而靡曼不已”, (32) 又说“宋儒非天也”, (33) 并要“为宋儒补偏救弊”。 (34)
传统理念对于他也并非金科玉律, 《二十四孝图》中被大加赞赏的郭巨, 他却认为郭巨是“知某所有金, 伪携儿掘”; (35) 历来被作为忠之典范的张巡遭他质问:“杀一不辜而号忠臣, 君子为之乎?” (36) 对于自韩愈而至朱子以来大力宣扬的“道统”之说更是在《代潘学士答雷翠庭祭酒书》、《策秀才文五道》等文中被袁枚彻底批判, 直言“夫道无统也, 若大路然”, 认为只有“废‘道统’之说而后圣人之教大”。对于佛教, 他也在《答彭尺木进士书》、《佛者九流之一家论》中一一指出弊端及矛盾之处。
此种疑辨精神在他对待史书的态度中也甚为突出。《文集》第二十、二十一卷的论议中有不少篇关于历史的质疑, 例如《魏征论》中疑魏征非真正谏臣, 太宗只为博纳谏之名, 二人皆不足为贵;《荆轲书盗论》中疑荆轲刺秦非简单报恩之心, 而是苦秦久矣, 早存此志。其看待历史人物的角度可谓与众不同。
正是这种不为流俗所影响的疑辨精神, 勇于批判的非凡胆识, 使得他的思想绽放出光辉色彩。
三、袁枚的“帮闲之才”
袁枚的“帮闲之才”在其《文集》中也得以展现。姚鼐认为其能“通乎古法”, (37) 钱林认为他能“力求新变”, “以才运情, 使笔如舌, 此其专长也”。 (38) 而他自己曾如此评价, “仆诗兼众体, 而下笔标新, 似可代雄。文章佑饶奇气, 喜于议论, 金石序事徽徽可诵” (39) 。
不同于当时影响极大的桐城派古文理论, 袁枚的古文艺术性与他的“心性之说”相辅相成, 他把这种思想运用到文学创作上, 使得他的作品在清新、质朴的语言中流露出充沛的情感。人们读到《亡姑沉君夫人墓志铭》、《祭妹文》等为家人写的传记, 能深刻感受到他对家人的深深眷恋, 以及对于作为女子的她们所遭遇的不幸无限叹惋;读到《李晴江墓志铭》能够体会到他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这些文章中古朴、典雅的语言极具感染力, 处处流露出袁枚骨子里的至情至性。
而又由于他的疑辨精神, 使得他的文章显现出强烈的论辩色彩。这在他的书论性文章中表现突出, 他常常用若干问句连续排比, 说理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气势磅礴, 论点新颖, 极具说服力, 引人深思, 且不乏文彩。
正像蒋士铨把袁枚比作六朝之人, 林语堂亦将其评作“乐观风趣的老快乐主义者”, (40) 他的作品语言也正如其人往往充满风趣意味。章学诚曾批评袁枚道:“彼不学之徒, 无端标为风趣之目, 尽抹邪正贞淫、是非得失, 而使人但求风趣。” (41) 可见在章学诚看来风趣之文实难登上大雅之堂, 但这种语言风格却是袁枚真性情在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他喜用比喻形象生动的说明问题, 阐述观点, 例如在《代潘学士答雷翠庭祭酒书》中论述意见不同, 但追求之道相同时, 形象地用不同方式到达长安来解说;在《宋儒论》中将人们对批判宋儒的情况比作善射者射高墉之飞隼。对于典故, 袁枚不常使用, 但用时必定恰到好处。如此语言, 使他的文章妙趣横生, 说理浅白易懂。
四、结语
袁枚是一位“李贽式的人物”, (42) 特立独行于世, 拥有着走在时代潮流之前的思想, 挥洒着惊艳时代文坛的文笔, 虽不符正统“立言”标准, 却因此而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小仓山房文集》作为其代表作之一, 可以算是其古文的思想、艺术价值集大成之作, 在清代文学作品中别树一帜, 是了解袁枚思想、创作理念和清代学术状况的重要作品。
参考文献
[1][清]袁枚, 著, 周本淳标校.小仓山房诗文集第三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2]王英志, 著.袁枚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沈科, 严曙, 编著.随园与大观园[M].广陵书社, 2011.
[4]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萧父, 许苏民, 著.明清启蒙学术流变[M].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
[6][清]赵翼撰, 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M].凤凰出版社, 2009.
[7][清]章学诚, 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M].中华书局, 1983.
[8]鲁迅, 著.王培元, 编.鲁迅作品新编[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9]舒位.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七辑69-70·乾嘉诗坛点将录[M].文海出版社, 1974.
[10]杨鸿烈.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七辑938·袁枚评传[M].文海出版社, 1974.
【语文教学计划文集】推荐阅读:
五年级语文满分作文集07-26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集10-15
求购教育教学论文集11-07
教师教学论文集幼儿园06-15
职教语文教学计划06-15
制定语文教学计划07-02
高考语文教学计划08-08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08-09
七下语文教学计划10-14
语文初一教学计划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