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作述职报告

2024-08-12

测量工作述职报告(精选8篇)

测量工作述职报告 篇1

工作述职报告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时间飞逝,一眨眼就过了一个季度。在这3个月里,我遵守公司各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工作积极努力,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在公司担任一名市政工程师助理,主要工作配合水电工程师、市政工程师做好现场管理,图纸会审,修改变更,工程验收等工作,协助测量员进行测量定位,测量复核,测量验收等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我积极主动,勤恳务实,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与同事能够很好地相处,配合及协调,认真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尽心尽力做好分内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实践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员工岗位责任书,在实施工程范围内的工程质量管理,加强过程监督,确保工程的质量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标准。对进场施工的材料、设备进行质量监督,定期巡检并出具工程质量巡检报告。负责组织对项目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整改情况。参与现场工程调度会议,对参与项目施工的各施工单位实施统一的协调与调度,以及组织对进入现场人员、材料、设备进行统一调配,确保工程进度按照统筹分解计划的时间节点完成。督促协调监理方申报监理季报、月报、周报,对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实施监控,确保时间节点完成。会同工程监理部门参与工程的分项工程验收与竣工验收工作。完成领导交待的其他工作。

测量放线工作是重中之重,它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始终,是工程施工的灵魂,要想把工程干好,必须把测量放线的工作做好,所以施测、校对、复核的程序就一个都不能少。其次要结合整套图纸对各个施工层、施工段、施工点进行校对,避免遗漏工程细小的部位构件;再次,就是检查、落实是否工程的实际操作层的理解与自己的思想一致,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某一工程段施工完成后,要及时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和教训,把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在下一施工段,减少错误的连续发生。

在工作中,见到领导或同事礼貌问好。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必须服从并认真的完成,其中,发生的问题一定得及时汇报。与同事之间必须互相学习。要处理好同事与领导的关系必须要多沟通,多了解。

工作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做到规章制度里面多要求的各种规定,认真努力的完成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配合好水电工程师、市政工程师做好现场管理,协助测量员放线放点。

以上是我在公司的工作体会和总结,我喜欢我的专业,更热爱我的岗位,总结三个月的工作,有进步也有不足。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拓宽思路,深化细化本职工作,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为了公司辉煌的明天,也为了我美好的未来,我愿同公司上下一道努力,争取为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

测量工作述职报告 篇2

关键词:药物成本,动态效率,社会成本,社会角度

一、引言

为完成这项使命, ISPOR成本-效果分析中药物成本测量的良好研究规范工作组通过从多个角度对诸多问题进行考虑来解决这一复杂课题。在药物经济学领域中, 历来经常推荐使用“社会角度”, 有人认为社会角度是实践中最重要的评价角度。我们这个小组负责对社会角度下药物成本测量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这些问题可能比人们已意识到的更为复杂。我们已于2008年发布了一份报告草案, 并得到了来自DCFT成员及广大ISPOR成员的评论, 这些评论使我们获益良多。

自美国公共卫生署健康与医疗成本-效果专家组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Panel on CostEffectiveness in Health and Medicine, PCEHM) 发布权威的CEA技术水平建议以来, 至今已过去10年有余[1]。为改进可比性和一致性, 专家组建议所有的研究至少应包括一项遵循一系列统一原则和方法的“参考案例”分析。该参考案例的核心是采用社会角度。从大量文献中寻找社会角度的简明定义并非易事。最清晰的定义可能仍是来自PCEHM的版本 (p.61) :……全面的社会角度存在重要的方法学新问题。它意味着全部成本和全部效果均应被纳入, 无论哪一方支付了成本或哪一方获得了效果……它意味着对社会而言各种有价值的资源均应被计入;因此患者的时间成本 (误工时间, 损失的闲暇时间) 应被纳入……它意味着机会成本是较为适宜的计算方法……, 并且意味着公众是健康产出偏好的合适来源。

自报告发布以来, 尽管许多已公开发表的CEA均声明采用了社会角度, 但实际上即使存在, 也是极少数研究能够满足以上所有条件。通常, 声明采用社会角度的即表示已试图计算与生产力损失相关的间接成本, 鲜有研究尝试了评估资源的真实机会成本, 而不是使用药物及其他投入要素的市场价格。假定对于多种资源 (如医师诊疗及住院) 而言, 市场价格反映机会成本这一假设是合理的, 但当涉及到专利药品的机会成本计算时, 市场价格与真实机会成本之间的差异仍可能是CEA研究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正如过去10年中实证研究文献的读者所知, 绝大多数CEA中使用的药物价格是基于平均零售价 (AWPs) (在美国) 或基于政府协议价格 (在欧洲) 而制定的。前者不仅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支付价格 (如, 忽略了折扣和回扣) , 还可能由于以专利保护为目的的垄断定价政策所导致的隐匿性企业加价, 而显著高估社会机会成本。后者可能与真实的机会成本有关, 也可能与真实的机会成本无关。

这就引出了我们即将在下文中讨论的三个问题: (1) 如何定义“社会角度”中的“社会”? (2) 社会角度下进行的CEA将扮演何种角色? (3) 假如药物经济学领域打算审慎采纳社会角度的参考案例这一建议, 具体将如何操作?

为便于讨论, 我们接受PCEHM“真实社会角度”的定义, 简言之即满足以下三个关键条件: (1) 涵盖生产力获得及损失 (即, 间接或时间成本) ; (2) 用机会成本来度量药物及其他投入要素的成本; (3) 使用集体偏好估计健康状态效用值。

由于此文关注的焦点是成本, 因此我们在这里仅考虑前两种情况。同时, 鉴于忽略了不相关的体格检查或反映收入损失的效用值, 因此在这里将不就社会角度下的不一致性进行重点讨论[2]。

这里的关键点是, 处于专利保护中的品牌药价格通常远高于短期的社会机会成本, “真实的社会角度”极少得以应用且相关性有限。我们推荐一种参考案例分析的新方法, 与真实的社会角度或应用更为广泛的支付者角度相比, 该方法将明确使用一种称为“有限的社会角度”或称为“卫生系统角度”的评价角度。

我们首先探讨“社会角度”这一术语的来源, 随后对其作为一种与实证或行为方法恰恰相反的经济评价方法, 即规范方法的角色, 进行评价。然后, 依次对三个相关概念展开讨论:垄断定价的经济学, 短期和长期角度下的药物研发 (R&D) , 公共产品的全球性而非区域性创新。最后, 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系列具体而详细的推荐意见。

二、术语“社会角度”的来源及使用

据我们所知, 目前尚无人研究“社会角度”这一术语的历史及概念。它确实很可能已经在卫生技术评估、结果研究和/或药物经济学这些领域出现, 其应用范围也主要局限于这些领域。

回顾以往传统的成本-效果分析文献, 并未发现与这一术语相匹配的内容。在古典经济学和公共金融学尤其是环境经济学中, 差别通常存在于“私人”和“社会”之间的成本及收益。

可能有人认为“Societal”是“Social”的变型, 后者来源于卫生技术的经济学评估。问题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研究者在选择评价角度时能够在支付者角度和政府角度二者中进行选择, 尤其是当支付者与政府不是指同一方时。或者是由于卫生服务领域中存在大量的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 “Social”这一术语的使用容易引起歧义。该术语的全面检索和历史将是一个有趣的课题, 但超出了本研究的范围。

同样有趣的是, 这一术语并非仅持续且广泛深入地应用于药物经济学教材当中。我们在医学文献的检索中发现了少量针对该问题的方法学探讨。实际上, ISPOR术语用书[3]中并没有“Perspective”的明确条目, 也没有对社会角度的定义。在书中:生产力损失被视为一种间接成本 (p.5) ;定义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pp.52-53) ;也涉及到了在福利经济学框架下的“累加社会福利比较”。甚至连著名的Drummond等人[4]制定的标准参照方法手册也没有对社会角度进行定义或清晰界定。在第9页, 作者提及:“分析角度可能包含任一或所有……社区或社会角度”。在第18页, 他们的分析人员表示应采用“更为广泛的社会角度”。之后还提到:简言之, 我们认为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当考虑使用社会角度进行卫生技术评估, 尽管有时分析上的困难会阻碍我们以货币形式对全部成本和结果进行完整的计量与评估 (第87页) [4]。

有趣的是, 他们对“视角 (Viewpoint) ”的使用比“角度 (Perspective) ”更为频繁, 并且并没有详细探讨哪种情况下应使用药物的机会成本而非市场价格。

针对这一问题, PCEHM的讨论可能仍然是最为深刻和全面的, 其中Luce等人对“研发成本和其他首仿成本”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严格地讲, 如果决策的目的是判断是否提供某项干预措施, 那么研发成本应当被纳入。即, 如果该干预措施尚不存在, 那么从适当的长期角度来看, 预期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配送及给药成本均应包括在内 (p.195) [5]。

但如果该干预措施已存在并已被应用, 他们则建议应剔除研发成本。他们认为:对于药物而言, 某一药品生产和配送的边际成本通常显著低于市场价格, 尤其是该药品仍然处于专利保护期内的情况下…… (p.195) [5]。

最终, 他们进行了一场实用主义的争论, 即计量成本这一行为本身的代价将会十分高昂, 药物分级必须达到“收支平衡”, 现存的交易价格 (如平均零售价格) 是“评估药物资源消耗的有用方式” (p.195) 。在实践中, 研究者已经遵照了上述建议, 并因此从社会角度的严格定义中解脱出来。

三、为什么使用“社会角度”:修正市场机制的规范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领域中进行的各种CEA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有以下两种: (1) 源于福利经济学及效用理论的激励[6,7]; (2) 超福利主义方法[8]。两者的主要区别很难辨识, 但根据ISPOR术语用书可知, 后者注重健康收益最大化, 而前者则强调广义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中另一个可能有用的区别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的区别。实证或行为经济学是描述性的, 旨在解释、预测以及帮助理解;规范经济学则是非解释性的, 宗旨是确定应该做什么。

显然, 社会角度属于规范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然而人们有理由提出以下疑问:是否有人在实践中应用了这种评价角度?例如, 即使是像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 (NHS) 那样的国家层面的支付者也表示, 主要采用支付者角度。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学家可能提出充分的理由证明, 一个功能完好的自由市场可以近似估计社会角度下的研究结果。那么, 进行这些分析的社会价值又是什么呢?此时, 我们想到了两种相关争论。第一, 从类似英国体系的角度来看, 人们可能会认为决策者至少应当了解他们的支付导向性决策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社会最优原则。第二, 实际上与多数国家市场一样, 美国健康市场充斥着由于税收、保险补助金、行业垄断联盟等导致的种种价格扭曲现象, 需要借助外部标准来思考公共政策决策和改革。

但是在这种扭曲的体制之下, 从社会角度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可能是, 它可以通过测量机会成本, 为临床及公共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标准, 而这一标准能够帮助他们从这些扭曲的市场现象中做出判断。因此, 通过定义“做事情的正确方法” (如临床治疗指南) 作为实践标准、社会规范甚至法律准则, 能够产生一种独立的力量, 用以在扭曲的市场中平衡支付者、医师及患者追求各自的狭义利益。

先前的讨论不仅仅适用于药品效用或药品价格, 还包括医师和医院治疗在内, 药品的所有相关因素均会受到“次优”世界固有的市场扭曲的影响。但鉴于本报告的目的, 我们将关注点聚焦于药品价格和长期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

四、基于社会角度的垄断药品定价

根据PCEHM所述, 参考案例中社会角度下药品成本的测量不应基于价格或获得成本, 而应当仅基于药品生产及配送的边际成本。对此, 目前有两点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基于微观经济理论的古典观察法, 认为生产者剩余、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的累积差异是社会的收益而非损失[9,10]。第二种观点基于以下建议, 即测量健康相关干预措施的社会成本时应排除转移支付。

(一) 生产者剩余——社会福利的增加

图1说明了在均衡价格超过生产和配送的社会边际成本 (MSC) 的市场中的交易收益 (为方便起见, 图1假定MSC固定不变并忽略税收的影响) 。人们可能期望不论生产厂商是垄断者还是以产品差别化为特征的寡头垄断市场下的竞争者, 价格与MSC之间的这种关系也适用于专利保护的药品。

图1上方的三角区域代表“消费者剩余” (CS) , 可视为对每个消费者而言, 产品价值与为获得该产品所须支付的价格之间的累计差异。假设采用社会角度, 此时CS代表产品的边际社会收益 (MSB) 与均衡价格 (假设等于总获得成本、净折扣和回扣) 之间的累计差异。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制药业, MSB是所有相关方如患者、患者家庭和雇主获得的所有边际收益之和。

图1下方的矩形区域表示在该药品的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另一部分社会福利。该区域代表“生产者剩余” (PS) , 可视为该药品均衡价格 (即, 每单位的销售收入) 与生产和配送的边际社会成本 (MSC) 之间的累计差异。该药品的交易总收益——药品生产、配送和消费过程中增加的所有社会福利, 等于其MSB和MSC之间的累计差异。等于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之和CS+PS) 。

(CS表示消费者剩余, PS表示生产者剩余)

(二) 社会角度下的药品成本

适用于其他领域的交易收益同样也适用于药品领域。但由于种种原因, 当对药物干预进行评估时, 生产者剩余及其代表的社会收益的增加均被大大地忽视了。我们认为, 原因在于药品价格或获得成本与其生产和配送的边际成本之间即使存在差异, 也是微乎其微的。大体上对社会而言, 某一药品的单位成本被认为高于或等于其均衡价格[即, 最终获得成本 (扣除折扣) 和回扣]。然而在专利药品市场上, 均衡价格不被认为等于边际成本。因此, 当使用价格或获得成本而非边际成本进行一项社会经济评价时, 则该评价暗含了这样一个假设, 即生产者剩余是社会的一种损失——这种观点与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是不一致的。

(三) 从社会经济评价中扣除转移支付

对于经济学家而言, 生产者剩余是一种社会收益的事实可能相当直接地解释了为什么价格或获得成本不能很好地测量药品的边际社会成本。然而, 这种观点对于非经济学家而言则可能是不太清晰和/或不太令人信服的。鉴于此, 我们提出了第二种观点, 即基于从社会角度下的经济学评价中排除转移支付。

正如其他研究者所言, 转移支付不应作为成本项计入社会经济学评价。请参考Luce等人[5]在PCEHM文集中发表的健康干预成本-效果分析的相关文章:包括货币再分配在内的所得转移, 对于社会而言不是真正的成本, 不应包括在成本-效果比中。货币交换自身未必表示资源已被消耗……由于对成本-效果分析的受众而言, 干预的再分配作用往往十分重要, 因此我们建议分析人员应对重大转移进行追踪与报告。在描述转移成本时需要特别强调在分析中不应将其计入真正的社会资源成本中 (pp.138–140) [5]。

以上观点与我们的论证以及Harberger在其1971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中所提到的应用福利经济学著名的第三假设一致:当评价某一特定活动 (计划、项目或者政策) 的净收益或成本时, 各相关部门 (如, 国家) 的成本和收益通常应该累计加入, 而无论这些增加的成本和收益由哪一方获得[11]。

然而, 当涉及到药品的评价时, 许多分析者未能认识到, 药品的成本大多体现于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转移。

正如上文所引Luce等人的叙述, 转移对于经济评价的使用者而言十分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 追踪这些转移的分配作用可能是有用的。例如, 转移的流向通常是由边际利润相对较低的公司到边际利润相对较高的公司, 因此有人认为专利保护带来的超额利润导致了行业中的不公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 对于承担新药研发高风险的企业吸引投资而言, 向持有专利保护期内药品的制药企业大量转移是十分必要的 (新药一旦过了保护期, 其价格将会变得低廉) 。无论如何, 当从“真正的”社会角度进行经济学评价时, 这些转移不应作为成本项计入分析。

例如, Mansley和Abbott[12]已阐明如何判断药品的短期边际成本, 并认为社会边际成本约为总获得成本的40%~60%。因此, 从“真正的”社会角度而言,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CEA都可能高估了新药的成本和成本-效果比。

五、社会角度和长期分析:静态与动态效率

此前的讨论引出了如何处理伴随大多数成功专利药品的超额利润的问题。Philipson和Jena[13]认为, 以抗艾滋病药为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AIDS) 治疗药物的制造商获得了其创新药所创造的总剩余价值中很小的一部分 (5%) 作为生产者剩余。由于我们假设投资是这些激励的一种作用, 这种以产生知识产权的专利以及与增量健康价值粗略对应的偿付为基础的创新激励机制, 显然对全球的研发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并最终影响创新。

对于市场上某一特定的产品, 其研发的沉没成本已经被分担, 因此社会视角是短期的, 在社会角度下进行的成本-效果分析需要使用短期边际成本。但是Philipson和Jena认为, 这样实际上只能看到“静态效率”而非“动态效率”, “动态效率”即同时考虑到研发的成本和收益。

在专利有时间限制的世界中, 药品价格不仅体现了创新的成本, 还体现了对创新的激励。如果从社会的角度分析, 为什么不考虑对研发所耗费资源的影响呢?

支付者和患者需要支付既定的价格, 并在既定的预算范围内使其健康或福利状况最优化, 这在市场体系或集中的政府采购中是合理的。一项成本-效果分析体现了在适当社会角度下的参考案例分析其效用是有限的。的确, 多数支付者可能均不恰当地使用了AWP (Average Wholesale Price, 平均批发价) 进行分析。只有当个案会影响到临床指南或护理标准时, 正确进行的参考案例才会发挥作用, 从而促使支付者在决策制定时考虑这一因素。

设想美国有一个功能健全的、基于市场的医疗保险体系 (例如Enthoven[14]的管理竞争或Emanuel和Fuchs[15]的付款凭单制度) 。换言之, 即假设医疗保险覆盖到每一个人, 且卫生保健市场能够有效运转, 支付者从自身角度出发, 才能够就消费者真正需要何种药物为药厂提供良好的信号。那么还有必要从“社会角度”进行分析吗?这样做是否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可以调节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是专利体系造成了市场失灵。

因此, 社会角度下的参考案例也可能被视为纠正垄断定价造成的福利损失的方法。通过强制制定一个不基于市场价格的社会基准, 保险覆盖决策能够使更多的患者享受到医疗保险。这样可以提高基于竞争均衡水平的消耗量, 而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利润。

从社会角度进行的分析是否必须解决动态 (即, 长期) 效果问题?例如, 研发的沉没成本已被分担, 而用于决策的正确的社会分析就应该忽略这部分成本。但是, 在由中央政府决定医保范围和药价 (例如澳大利亚) 的情况下, 政府应该考虑到激励研发及生物医学创新对提高社会成员未来健康水平的长期影响。

虽然已超出本文的讨论范围, 但还是要提及一个问题, 即当药品价格由于专利和医保体系而发生严重“扭曲”时, 应考虑该体系下社会角度的有效性问题。这样的扭曲最终会影响投资总额的大小和类型, 以及医药创新。

非洲和巴西抗艾滋病药物的例子说明, 药物研发对全人类的健康与幸福有着长期的影响, 日益增强的全球化更加彰显了它的作用。我们不得不质疑现行的专利制度能否使全球化研发数量最优化。Kremer[16]、Hay[17]和其他学者提出了专利买断或根据价值定价的替代机制, 以促进更高的动态效率。

六、国家的社会角度与全球的社会角度

通常, 信息 (包括药物在体内如何生效的相关知识) 可以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产品。全世界人民都可能从药物创新中获益。贯穿本文始末, 我们未特别说明“社会”指的是全世界还是包括利益相关人员和参与药物生产、配送的相关各方在内的某个具体国家。考虑另一种可能的替代情况, 例如制药商在所定义的“社会”之外 (例如, 在所关注的国家之外) :那么对生产者剩余和转移支付的考虑则变得更为复杂。

例如设想一种情况, “社会”指国家X, 分析者正在对一种用于X国但产自Y国的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 上文提到的转移可能会很小。虽然一些税收收入仍会流入X国政府, 并且一些转移支付会流向居住在X国的国际投资者, 但大部分转移支付会流入Y国, 而Y国则在被关注的“社会”之外。此问题迫使人们更仔细地考虑他们的“社会角度”代表什么, 这一问题在医疗保健经济评估领域已公开发表的指南中并不是十分明了。

其他投入和药物的机会成本、对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患者的偏好会随着国家的不同而不同, 显然在不同国家中从国家的社会角度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建议。

当考虑研发 (R&D) 的成本和动态效率的成本时, 全球性社会角度似乎更有意义。全球性长期社会角度对研发更为合适的一个原因是, 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歧视 (即, 差别定价) 中, 我们可以更好地获得生物医药创新的聚集性 (全球性) 意愿支付。这将由于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而减少搭便车的情况, 并且随着更多信息的出现, 我们的境况会变得更好[18]。

例如,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专利买断或奖励体系才有一些意义;但是, 由于所付出的努力已转变为扩张“自由贸易”及世界贸易组织下的专利制度, 全球性奖励 (被忽视的疾病除外) 似乎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改革本土国家的定价和补偿体系以促进更加持久和透明的价值与创新, 却是值得去做的。

七、社会角度相关的结论与建议

本文试图阐明品牌药物的卫生技术评估和成本-效果评价中“社会”角度这一概念的恰当定义与用法。然而由于这一术语被广泛误解和误用, 本文也提出了当前实践中存在的许多实质性问题和争议。此外, 关注静态效率、不考虑动态效率的现行做法, 使决策者们忽略了这样一种事实, 即他们的短期决策对生物医药研发存在着长期的影响,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尤为如此。

考虑到几乎存在于所有国家中的卫生保健保险和配送的次优世界固有的严重扭曲, 澄清和界定包含不同做法的参考案例可能会更有意义。的确, 定义或介绍新的术语, 比如“限制”或“有限”的社会角度, 或“扩展的”支付者角度, 使目前的实践与我们关注领域中的指南相一致或许更有意义。另外考虑到“社会角度”和“支付者角度”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 因此重新关注“卫生系统角度”这一术语或许是更好的做法。也就是说, 这种观点包括了使用公共事业的集体偏好时的支付者角度再加上间接成本。参考案例中不会使用真实的机会成本, 但对于希望强调这一点的人, 可以增加一个明确的补充讨论或定性描述。依赖于静态成本-效果分析评估的补偿政策将需要考虑其对于本国及全球的长期影响。

为支持这种观点, 我们建议ISPOR良好研究规范专门工作组——用于成本效果分析的药品成本 (DCTF) 全组在形成建议时对以下潜在要点予以考虑:

(1) 增强对下述问题的意识, 即已发表的成本-效果研究很少能够产生真正在社会视角下的“参考案例”, 尤其是由于对药物成本的高估。

(2) 考虑提议包括“限制的”或“有限的”社会视角这一概念的参考案例, 该概念定义为满足社会视角必需的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即, 纳入间接成本和使用集体偏好。或者, 与支付者角度或真实的社会角度相比, 重新定义其为“卫生系统角度”可能更为容易和清晰。

(3) 坚持认为当分析者未采用真正的社会角度时, 他们不会声称采用了这样的角度。

(4) 建议分析者注意在对已上市药品进行社会成本效果分析时, 使用一定比例 (如40%~60%) 的药品净获得成本 (即扣除折扣和回扣的成本) 可以适当替代机会成本, 但对当前决策者而言, 有限的社会角度或卫生体系角度是更为相关和有用的。

(5) 区分用于解释或预测行为的积极的 (或“实证的”) 成本效果分析和支持特定目的或处方决策的规范性成本效果分析。

(6) 强调支付者视角是一个有效的规范性方法, 即就支付者应怎样做提出建议。

(7) 鼓励在ISPOR内部就定价和报销的作用以及对研发的激励进行更多的讨论。

(8) 突出静态与动态效率的问题。

(9) 强调专利药品的价格实际上是对创新的奖励和激励。

测量工作述职报告 篇3

[关键词]GSM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 频率优化 MR测量报告

一、 MR测量报告的频率优化应用背景

1.1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现状与频率优化课题

中国移动通信仍然處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目前用户数已经突破5亿,随着移动用户数呈大幅度增长,移动通信成为最大的通信手段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网络容量的大幅度增长,频点的复用度也越来越高,因网内同邻频干扰导致的语音质量下降、掉话等网络问题逐渐增多。因此在日常优化中,频率优化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必须根据网络的质量指标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频率优化,提升网络质量。

1.2频率优化在GSM网络中的意义

目前中国移动GSM900网络主要使用1-94共94个频点,DCS1800网络主要使用512-635共124个频点。在GSM系统建设中,必须通过频率的重复使用来维持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大,由于频率资源有限,及时开展频率优化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有着资源性的意义。另外在网络建设时频率规划不当会引起同邻频干扰,影响通话质量,网络建设完成后及时开展频率优化工作,对GSM网络的质量有着保障性的意义。

二、MR测量报告在频率优化中的应用

2.1 MR测量报告原理

根据GSM规范,为了能对通话中的手机进行功控和切换控制,网络必须得到手机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由手机汇报的。对于GSM网络中的手机来说,在通话状态下,手机以480毫秒的周期定期向网络汇报它所测量到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测量报告,每个测量报告主要包括服务小区的BCCH、信号电平、通话质量和TA值等,另外还包括信号最强的6个邻小区的BCCH、信号电平和BSIC(网络色码)等。而BSC则根据这些测量报告,根据网络定义的功率控制和切换的参数进行功率控制和切换控制等。

在Ericsson系统中,需要采集的MR测量报告包括 : NCS、MRR、FAS。NCS是记录手机定位运算过程中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以BCCH/BSIC为基本单位,主要包括 : 在进行NCS测量过程中的测量报告数、成为六个最强小区的次数及相应的信号强度、平均信号强度等。MRR是OSS的一个功能模块定制测量任务得到的数据,用来记录手机通话时语音质量、信号电平、TA值等的数据,对全网小区做定期的MRR测量,可以作为类似于话务统计的分析手段。FAS是OSS系统提供的另一重要测量功能,FAS测量的基本原理为 : 在定义的测量时间内,小区中的每个载波会不断地对测量任务中指定的频率进行上行方向无线干扰的测量,测量的干扰以接收电平值来表示。

2.2 MR测量报告在频率优化中的基本应用

由于手机上行发射的测量报告包括了网络内所有用户在所有时段通话时在其所在位置的各个小区间信号强度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测量报告,能够得到网络内所有小区之间的信号干扰情况而形成干扰矩阵。MR类频率优化工具通过这个干扰矩阵,运用一定的算法模拟出网络优化模型,可以得到网络中各小区的相关性,以此为依据来完成频率优化工作中的覆盖优化、邻区优化、频率优化工作。

2.2.1覆盖优化

通过MR频率优化软件,观察主小区与邻小区的相关性情况,如服务小区与较远小区仍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将可列为疑似过覆盖小区进行现场扫频验证。

2.2.2邻区优化

通过MR频率优化软件,结合小区间的切换统计数,如果小区间距离较近且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则可以尝试补定邻区关系,反之小区间距离较远且相关性较弱,则可以删除邻区关系观察优化效果。

2.3 MR测量报告在网络变频工程中的应用

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频谱资源减少的情况下,网络规模增长和频率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在大规模工程扩容和网络变动之后,网络质量肯定会有一定的下降,只通过单点的频率优化对提升网络质量的作用不大,需要开展大规模的网络变频工程,以提升网络质量。通过基于MR测量报告的频率优化软件能够根据小区间的相关性情况决定是否分配同频或者邻频,运用一定的算法,不断对分频方案进行评估、再分频的重复运算,最终得到网络干扰值最低的优化方案。

经过实际应用,基于MR的频率优化软件运算的变频方案,实施后对质差话务所占的比例、掉话率、话务掉话比等一些网络指标都有较好的改善,在提升网络容量和网络质量,以及EGSM频点逐步退网方面也有较大的帮助。

如图1所示,变频后各项指标早晚忙时都有所改善,达到变频预期效果。其中上行语音质量早晚忙平均提升0.32%,变频后为97.2%;下行语音质量早晚忙平均提升0.28%,变频后为97.86%。

三、MR测量报告在频率优化的创新应用

3.1地理化频模设计

频模设计对网络质量和容量起到关键作用,BCCH分配的频点多了,以后载波扩容的TCH可用频点就减少,BCCH分配的频点少了,网内BCCH同邻频碰撞的机会就增大,影响网络质量。

以往变频方案里的频模大都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即对区域内所有小区采用相同的频模,会导致在密集城区频率资源不够,在郊区频率资源浪费等情况,不利于频率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为了有效地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减低频点间互干扰,通过MR频率规划软件,现引入“地理化频模设计”的概念。

考虑到城区和郊区的无线覆盖模型及地理化差异,城区密集区各小区的载频配置高,TCH频点需求量大,而且城区各基站间有比较多的建筑物对信号进行阻挡,经阻挡信号后的小区其覆盖范围相对会缩减,越区覆盖的情况也会有所改善,主频的频率复用度可以适量增加,因此,设计密集城区的频模时,可以分配较少的频点用作BCCH,更多的频点偏向于配置到TCH,让TCH载波有更多的频点进行自适应选择,有利于减少TCH频点间的互干扰,提升小区的通话性能。

3.2频率保护带外推

在传统的变频优化中,由于邻近地市的网络配置信息更新不及时,为保证边界小区的语音质量,运算变频方案时会采用“保护带内缩”的处理方法,即在与邻地市的边界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保护带,保护带内小区排除在变频方案外。这样,虽然边界小区的语音质量保持稳定,但保护带内的小区频率没有得到最优化处理。通过同步收取与外市的边界小区的基础数据及测量报告,计算出边界小区的相关性情况,这样本市的边界小区可以一起参与频率优化运算,不需将边界小区设定为保护带,边界小区的频率得到重新排列,对提升边界小区语音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图2,变频优化区边界涉及云浮、佛山、中山、珠海,佛山边界采用“保护带外推”的方式。

3.3 Edge频点优先分配

对于频率干扰,EDGE载波较语音载波更为敏感,频率干扰会严重影响到数据业务的下载速度。在日常优化中,通过MR频率优化软件,可直观地反映小区在用频点的优劣情况,在频率分配时,将干扰最小的频点优化分配给EDGE载波使用。

3.4上行干扰频点主动避让

在网络变频工程中,当开展频率方案设计时,导入FAS的测量数据到频率规划软件,让软件计算出各个频点的上行干扰值,通过设置,软件自动分频时主动避让上行干扰严重频点,从而达到降低上行干扰的目的。

四、结束语

使用基于MR测量报告的频率优化软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能智能匹配最优频率,避免了人为规划频率的失误,而且频率优化的效果显著,特别是在网络变频工程中,能根据各个小区之间的相关性来匹配最优频率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频率间的干扰。但该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在一些重要干道(场所)的覆盖小区虽然话务量很少,相关性也较低的情况下,很可能给这些小区安排了质量较差的频率,这就严重影响测试指标和客户感知,因此,要求使用该方法的网优工程师对地理环境非常熟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总的来说,基于MR测量报告的频率优化方法将是未来的主流频率规划方法,相关的软件工具也将不断推陈出新,为日渐扩大的网络规模和日益复杂的频率优化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徐革 江通 刘钢庭 吴宝庭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无线网络优化分场景优化手册V1.0》,2010.1

测量转正工作总结报告 篇4

首先我要感谢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在各位可爱的同事帮扶下,学到了很多,来公司到现在已经有一年时间了。见习期是我努力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公司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工作行为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记得我刚到项目部的时候,对项目部内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因为我学的不是土木专业,所以对施工现场施工测量和现场运行过程知识十分有限,但是在项目部领导、师傅的尽心教导下,我受益颇多,逐渐领会。带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我逐渐熟悉了施工现场的运行,以及更好更有效地为施工提供测量服务工作。尽管我只是入门,但是我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对工作充满着热情。为尽快提高自己在本职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利用业余时间找来了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进入公司工作以来,我认真了解了公司的发展概况。在工作中我能够较积极、主动、熟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尽可能积极全面地配合公司的要求来展开工作,与同事能够很好地相处,配合及协调,认真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尽心尽力做好分内工作。在新环境、新领导、新同事、新岗位,对我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

测量员岗位职责

1、紧密配合施工,坚持实事实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测量前需了解设计意图,学习和校核图纸;了解施工部署,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3、会同建设单位一起对红线桩测量控制点进行实地校测。

4、测量仪器的核定、校正。

5、与设计、施工等方面密切配合,并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

6、须在整个施工的各个阶段和各主要部位做好放线、验线工作,并要在审查测量放线方案和指导检查测量放线工作等方面加强工作,避免返工。

7、验线工作要主动。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各主要阶段施工前,对测量放线工作提出预防性要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8、准确地测设标高。

9、负责垂直观测、沉降观测,并记录整理观测结果(数据和曲线图表)。

10、负责及时整理完善基线复核、测量记录等测量资料。

在工作中协调好上级、平级、下级很重要,这个需要互相沟通了解,需要多学习。尊重领导,对领导的安排是完全的服从,并不折不扣的执行;深入学习、及时汇报情况,扎实工作。

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指导协助下,我顺利完成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在工作中处处留心,多思考、多学习,积极向上级领导请教、与同事们沟通。技术上加强学习以弥补自己技术上的不足之处。

同时利用手上资料加深理解,向资深员工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工作中,一方面我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自觉的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努力工作;在完成领导交办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协助其他同事开展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虚心学习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通过每月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站员工的凝聚力。工作细节中,我看到公司正逐步做大做强,以目前的趋势,我可以预见公司将有一个辉煌的明天。作为新人,目前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让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自己的汗水,焕发自己的青春与热情;使自己在基层得到更多的锻炼。

工程测量精选实习工作报告 篇5

我们实习的地点就是xx家园,当太阳大放光芒时,我们也提前体验了一把测量人员的艰辛。但也因为这样,才觉得着两周过得很是充实。当最后描绘的图纸完成,把它展开的时候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成就感!

当然,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一些问题,但在解决过程中,不管是怎么解决的,或是经过老师指导,或是与其他组的成员讨论,或是自己在组内进行摸索与解决……或是其他,当时不管哪一种解决方案,都能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我也提醒自己同样的错自己不要再下次再犯一样的错误。

在本次的实习中我担任第三小组的组长,所以我需要对自己这组的进度有所把握。但我们组与别组却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别组基本都是一,二个人操作机器。但我们组却要求人人都会玩转机器!所以我觉得我们这组是成员人人都是能手!

这次的测量实训让我体会到:

1、通过这次实习,我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过程。熟悉了闭合导线的测量过程。以及多于数据的整理与计算。

2、在实习期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具备了独立操作,记录的技能。

3、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知识的过程中,也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通过二周的实习,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对于时间(观念)的把握,以及爱惜仪器的自觉性。总之,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这次的实习,对于我们操作素质和测量能力的培养起了一个综合训练的作用,使我们不但要掌握各种仪器应该学会,应该知道的要求,还让我们把所学的测量知识建立了较完整的系统概念,既要要求我们学习测量的知识,了解仪器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又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凭具有运用所学测量知识的解决一些测量问题的能力。

在这两周实习期间,我有很深的感触,很感谢学校能给我提供这个机会,让我提前体验到测绘员这个行业的不易,同时也让我获得了许多课堂上不熟悉或没留意的知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不一定作测绘员这个工作,但是现在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却会让我终生难忘。

实习期间,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也让我敬佩。当我们有问题时,老师也会向我们详细的解释清楚我们的疑问。有时老师还会像我演示如何操作仪器,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仪器的操作过程。

我觉得这两周的测量实习对我自己来说是非常有意义,非常实在的。他给我的大学生活天上了精彩的一笔。它也让我逐步走进了建筑这个行业。让我增长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之处。

我知道,当我们就业的时候,就业单位里的同事或着是前辈不会像老师现在这般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把要做的是告诉我们,让我们可以在旁观察与学习。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大学中学习,学得不应该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学会如何学习。

大学生活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在不断地探索中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感悟生活,也许在未来我们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迷茫,但我们可以在不断自我提问、思考、阅读及与其它人的讨论中,我想困惑也许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消失。就如同这次的实训,我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完成了这次的实训。所以对于那些只希望得到答案、结果的人,是永远不会明白对于探索问题真理的人的乐趣!

测量述职报告 篇6

施工前需要将设计路线、管线、桥隧等各项标注于图纸中,按照规定的精度准确无误的测设于实地,也就是施工前进行的施工放样,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对全线的导线点、水准点的定时复测与加密,与相邻标段导线点的联测。

对路基方面:挖方主要监控开挖开口线的宽度、挖方的边坡、挖方平台的宽度与高程、路床成型后的中桩位置、宽度与高程等。对桥梁方面:桥梁桩基主要是中心位置、桩基底高程、施工过程中的孔径检查、浇筑面高程的控制;桥台、台身、承台、系梁、主要是立模前的测量放样与复核,各种预埋件的位置的放样与复核,模板的底高程、模板的几何尺寸、混凝土顶浇筑面的高程控制以及成型后的轴线偏位检测等;系梁的轴线、立模底高程、模板的几何尺寸、浇筑顶高程的控制以及成型后的轴线偏位检测等;立柱:主要是中心点的放

样与复核,立模前高程、立柱模板的垂直度、砼浇筑面高程的控制以及成型后的中心偏位测量等;盖梁主要是立模的几何尺寸,底板的高程、浇筑面的高程与横坡,预埋钢筋的位置以及成型后的轴线偏位测量等;支座垫石的轴线放样与复核、浇筑顶面高程控制、检查模板几何尺寸、方向等。及时与监控单位做好沟通、协调,掌握路基变形情况,听取监控单位的指导性意见及建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现场施工提供准确的施工依据。

施工过程中的涉及测量的计算资料至少有两个人计算,一个计算一个复核,并对各自的计算成果进行复核签认。结构物位置、几何尺寸的保障:在做上述工作的同时,在对结构物每次的测量放样结束后,利用钢卷尺对已放样的点进行实地距离复核,利用前次已放样点或已知点进行距离检查,确保测量放样万无一失,对结构物的立模前、后的几何尺寸及立模高程进行检查,复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错误及偏差发现处理在萌芽状态,对已成型的结构物及时的`进行放样测量,检查轴线偏位情况,为下一道工序做好施工前的测量准备工作。严格履行每道工序的测量报验工作,做好每道工序前先自检合格再报验的原则,在监理没有验收合格之前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建立了测量管理台帐,对测量仪器定期进行保养以保证项目的正常施工。对图纸和测量数据进行换手复核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填写《施工日志》,对现场施工数据做到记录清楚、准确,及时对施工队技术人员下发正确的技术交底,同时也为项

目部的成本控制、变更、计量及结算提拱有力的计算依据。对图纸和现场条件不符的情况下及时测量记录现场数据并及时上报以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对测量内业资料,做到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并按用途、工程项目分类登记,对不明确的资料做到及时与监理和业主沟通,争取做到外业内业双优。

测量工作述职报告 篇7

1) 测量依据:JJG1005-2005《电子式绝缘电阻表检定规程》。

2) 环境条件:环境温度范围 (23±5) ℃, 相对湿度 (45%~75%) 。

3) 测量标准:绝缘电阻测量仪检定装置, 测量范围 (102~1012) , 最大允许误差± (0.1%~2.0%) 。

4) 测量对象:VC60B型数字兆欧表, 最大允许误差:± (4.0%RD+2个字) 。

5) 测量方法:调节绝缘电阻测量仪检定装置的十进盘, 使绝缘电阻测量仪检定装置上的读数值为Rs, 此时电子式绝缘电阻表的显示值为Rx, 被检表示值误差为:d=Rx-Rs。

2 评定模型

2.1数学公式:DR=Rx-Rs式中:∆R——绝缘电阻表示值误差

Rx——电子式绝缘电阻表显示值——绝缘电阻测量仪检定装置电阻示值

2.2方差和灵敏系数:上述公式中各输入量彼此独立不相关依方程

3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1) 被检表示值测量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Rx) (A类评定) 。

2) 绝缘电阻测量仪检定装置电阻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Rs) (B类评定) 。

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4.1 被检表示值测量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Rx)

1) VC60B型数字兆欧表的1 000V电压档的500MΩ点显示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Rx1) :

因为VC60B型数字兆欧表的1 000V电压档的500MΩ点的显示分辨力为1MΩ, 其半宽为±0.5MΩ, 其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0.289δx, 即为:u (Rx1) =0.289.0.29MX

2) VC60B型数字兆欧表示值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 (Rx2) :

对1台VC60B型数字兆欧表的1 000V电压档的500MΩ点, 进行10次连续测量 (每次测量均重新接线, 且绝缘电阻测量仪检定装置各盘均置零) , 得到测量列为:

VC60B型数字兆欧表1000V电压档的500MΩ点的显示分辨力为1 MΩ, 其半宽为0.5 MΩ。因为其示值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s大于其显示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故只取示值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Rx) =u (Rx1) =0.63MΩ即

4.2 绝缘电阻测量仪检定装置电阻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Rs)

1) 绝缘电阻测量仪检定装置的准确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Rs1)

绝缘电阻测量仪检定装置步进盘值为100MΩ的测量盘最大允许误差为±1.0%, 在测量500MΩ时其允许误差限为:, 即半宽度, 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 包含因子, 则

2) 绝缘电阻测量仪检定装置的传递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Rs2) :

根据JJG166-1993《直流电阻器检定规程》规定检定传递误差e2#13e1, 属正态分布, 取包含因子k=3, 故在500MΩ点时标准不确定度:u (Rs2) =35.#30=0.56 MΩ

以上两个分量独立, 互不相关, 故:

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各标准不确定度表: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k=2得扩展不确定度U=k×uc (△R) =2#3.01.6 MΩ

.Bi VO4[J].20.在控制系统中, 设定出口介质加热温度, 根据油温的变化来改变燃烧器的大小火切换, 同时通过相应调整供风系统, 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从而达到提高水套炉效率的目的。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电子式绝缘电阻表在执行JJG1005-2005《电子式绝缘电阻表检定规程》, 开展检定工作时对其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以及所需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

关键词:电子式绝缘电阻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参考文献

[1]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浅谈路基施工测量工作 篇8

【关键词】施工测量;导线复测;恢复中线;水准点

文山至天保(含西畴联络线)二级公路是省道210线平远街至天保公路中的一段,地处云南东南部,途径文山州的文山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它北连国道主干线GZ75及国道320线及省道以马线、新西线、蒙自至文山线,并通过这些干线连接滇中、滇东北、滇南和广西以及文山州各县,南接国家级口岸天保,通过口岸通向越南,是云南通往祖国内地和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亦是重要的国防公路。

由云南楚雄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承建的文山至天保(含西畴联络线)二级公路第四合同段主线起于K65+000,止于K72+000;西畴线起于K0+000,止于K10+000;施工总里程17Km,本合同段主要工程数量:路基土石方770176m3,挡土墙94775.12m3,水沟22075.6m3,涵洞750.09/53m/道,5×20mT型梁大桥1座,1×20mT型梁中桥2座,沥青路面161.5Km2。开工前,技术人员进行的充分扎实的施工复测工作对项目最后能够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路基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复测工作是以后开展现场施工的必要准备,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路基开工前应做好施工复测工作。复测工作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恢复与固定、横断面检测与补测、增设水准点,工程技术人员还应对路基工程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情况作详细调查,并与设计图纸进行比对,有必要时提出改进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路基开工前都要对路基横断面进行复测,以核对设计断面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以便进一步核实工程数量,并作为对设计断面进行修改的依据。因此路基开工前应编制测量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并对工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验校正,避免由于测量仪器问题出现测量数据误差。在编制测量工作方案时应注意结合施工工程内容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制,应注意熟悉图纸和规范要求,避免施工测量内容的遗漏或与规范要求不符,同时应规定重点工序、重点部位加大复核力度。

施工准备阶段设计单位会向承包人提供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测量人员要理解设计文件中有关控制点的等级要求及导线、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在交接桩位过程中要注意点位的完好及与交桩资料的吻合,同时要做好交接记录,如控制桩不能满足路线控制要求时,必须要求业主、设计单位重新交桩。当原测的中线主要控制桩由导线控制时,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设计资料认真搞好导线复测工作。导线复测采用全站仪或其它满足测量精度的仪器。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对其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互相通视。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导线点的加密一般要求与原设计的导线点的精度相同,导线点的加密应采用附合导线,应附合到原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上,同时注意加密点位应离公路中线的距离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离开路线中线的距离为80~100米左右为宜。根据文天二级公路四标的工程特点,原测设的中线主要控制桩由导线控制在复测导线点时,我们在K71+449—K71+559.04(5×20mT型梁大桥)、K3+184.96—K3+211.04、K4+074—K4+106(1×20mT型梁)以及K70+180—K70+760、K8+920—K9+060(高填方路段)、K8+120—K8+230(高挖方路段)都增设了导线点及水准点。特别是在K71+449—K71+559.04(5×20mT型梁大桥)建立了小三角控制网,所建立的导线点和水准点满足施工技术规范。

中线复测是在路基开工前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恢复中线前要认真阅读设计文件,熟悉掌握图纸设计中的“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护桩记录”及“路线平面图”等设计资料。在文天二级公路主要是掌握“逐桩坐标”、和“导线成果表”,因为它们是恢复路线中线的依据,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讫点等,一般采用坐标法恢复主要控制桩。在主要控制桩在施工中有可能被挖掉、损坏或者遗失的位置,应视现场地形与地物情况,采用有效可能的固桩方法,予以保护或移桩。在恢复中线时做到与相邻标段3标、5标、6标的中线闭合。

中线复测后,应做好基平和中平测量,复核原水准点标高和中桩地面标高,增设测定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以满足施工期间使用需要。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之前应仔细校核,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在人工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宜增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必须符合精度要求,并与相邻路段水准点闭合。如发现个别水准点受施工影响时,应将其移出影响范围之外,其标高应与原水准点闭合。增设的水准点应设在便于观测的坚硬基岩上或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也可设在埋入土中至少1m深的混凝土桩上。

路基施工前,应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时应进行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时,应特别注意位于曲线部分的桩号的横断面方向(路线法线方向),否则将会产生较大误差。补测的横断面图应检查路基边坡设计是否恰当;与有关构造物如涵洞、挡土墙的实际是否配合相称,取土坑的位置是否合理。

在文天二级公路四标路堑坡顶边桩的放样采用的是在控制点上架好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定向、设置好高程,然后根据路基横断面图给出的开挖边桩的宽度L设,输入5800计算器算出的坐标进行实地放样,并测出该放样点的高程H实,根据H实(挖方边坡坡比1:0.75,土方边坡一台高度为8m,碎落台宽度为1.5m,挖方边沟宽度为1.3m)推算出的宽度L实,比较L设与L实的大小,若L设与L实有差异,则根据L实继续放样,然后测出按L实放样出点的高程H实1,并推算出L实1,比较L实与L实1的大小,直至差值小于0.05m,就为所放样的路基挖方边桩。在文天二级公路四标路堤坡脚边桩的放样同样采用的是路基挖方边桩的放样方法,根据路基横断面图,可知路基坡脚的横距L设,用全站仪实地放出点,并测出该点的高程H实,算出实际H实对应的宽度L实,比较L设与L实的大小,若L设与L实有差异,根据L实重新移动桩点的位置再次试放,直至差值小于0.05m即为边桩的准确位置。

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做好路基施工前施工测量工作,是施工中测量控制的关键,并在施工过程中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测量人员应该尽量为施工人员创造施工条件,及时提供测量数据,使工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1]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上一篇:未来的书包作文400作文:未来的书包下一篇:考研英语重策略平稳度过强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