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24-11-04

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共12篇)

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篇1

扶贫办教育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19 年以来,我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和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严格按照“三个落实”和“四个不摘”要求,大力开展中央、省委、市委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和脱贫攻坚“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攻势行动,全面落实上级扶贫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基本实现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不负担、中职教育不花钱、普通高中不发愁、考上大学不担心”目标,全县无“因贫辍学”适龄学生,斩断了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实施教育扶贫资助,确保政策全覆盖

1.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了《教育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方案》,明确了教育扶贫工作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成立了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教育扶贫资助中心;积极开展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宣传,通过电视台、发布公众号、教育网和学校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家长微信群等媒介及学校教师、帮扶干部上门宣讲政策、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教育扶贫资助政策,使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家喻户晓,营造了社会各界关注教育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

2.压实工作责任。明确由县教科体局牵头抓好教育扶贫工作落实,要求各乡(镇)政府签订《推进教育脱贫攻坚责任状》,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签订了《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育扶贫资助工作责任状》,全

面落实了教育扶贫乡(镇)属地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压实了行业扶贫单位、各乡(镇)和各学校落实教育扶贫的工作责任。

3.落实资助项目。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教育扶贫政策全覆盖。2019年全县共资助贫困学生 46238 人次3104.60875万元,其中,学前教育资助 4715 人次 353.625 万元,义务教育资助24599 人次 972.9425 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 3034 人次 331.325 万元,普通高中免学费 2108 人次 84.32 万元,高考入学政府资助 409 人次245.4 万元,高考新生路费 189 人次 12.6 万元,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4028 人次 402.8 万元,中职学校免学费 6321 人次 647.8525 万元,市外省外就读的户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 835 人次 53.74375 万元;2019年国开行省分行资助省市籍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助学贷款人数 4012人,发放助学贷款金额 3216.2839 万元;发放“雨露计划”培训补助 941人 275.55 万元。

4.孤儿免费集中就读。从 2012 年起,我县在全省率先实行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孤儿免费集中就读政策。2019 年,全县共有 23 名孤儿统一集中在城区思源实验学校随班就读。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按每人每月 950 元的标准给予免费集中就读孤儿补助生活费。

5.县财政保障确保资助全覆盖。2019 年春季学期,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幼儿2667人,资助标准750元/人/学期,总资助金200.025万元,其中省财政厅下拔学前教育资助金 80 万元,县统筹学前教育资助120.025 万元;2019 年秋季学期,资助贫困家庭幼儿 2048 人,资助标准 750 元/人/学期,总资助金 153.6 万元,其中中央奖补 63.8 万元,县财政统筹学前教育资助金 89.8 万元。自 2019 年春季起,城镇贫困群众家庭在读子女享受与建档立卡学生相同政策;在县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学生资助项目均没有降低资助标准。

(二)切实做好教育控辍保学,确保无学生因贫失学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控辍保学相关规定,制定下发了《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有关工作的通知》,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等举措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切实保障适龄儿童特别是贫困家庭孩子受教育权益。目前,全县无适龄儿童因贫辍学情况。

1.强化措施,落实控辍保学。一是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将每年 3月和 8 月定为义务教育宣传月,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规,增强家长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法律意识。二是做好摸底排查工作。建立了小学与幼儿园、初中与小学信息比对核查机制,全面摸查 6-18 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就读情况,切实做到不漏一校(园),不漏一人。三是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建立了“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控辍保学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乡(镇)、单位和个人。

2.因人施策,扎实开展劝学。一是严格做好控学保辍工作。根据学生辍学原因制定不同劝学方案,因人施策、因策施案,每个辍学学生至少配备 1 名教育局领导、1 名乡(镇)党委(政府)领导、1 名

学校领导、1 名教师、1 名乡(镇)干部及 1 名村干部(六对一)同时对口劝学。二是实行控辍保学工作书面报告制度和销号制度,对出现辍学问题的及时上报并做好销号工作,确保劝学成效。

3.加强督查,确保工作实效。每学期教育局分片挂点领导、干部不定期对学校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将控辍保学工作列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的重要内容,通过日常走访、暗访、回访等,及时掌握责任区内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动态。

(三)创新一体化营养餐供餐模式

我县创新学生营养餐供餐模式,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全面实行一体化供餐。经过一年的运行,农村中小学校食堂一体化供餐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广大师生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学生营养餐资金安全,让师生们吃上了安全餐、营养餐和幸福餐。2019 年应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共 160 所,享受营养补助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 38707 人,除特殊教育学校食堂自营外,其余农村中小学校食堂由供餐企业提供一体化供餐服务,实施学校食堂供餐已全履盖。2019 年共到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专项资金 2968.02 万元,2019 年 1 月-11 月已拨付供餐资金2465.9631 万元。

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篇2

尹建业在汇报中指出, 中央扶贫幵发工作会议召开以后, 江西省委、省政府迅速采取有力措施, 在全省上下掀起了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热潮, 营造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氛围。全力以赴加大扶贫幵发力度, 集中精力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 正确处理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精准扶贫和区域发展两大关系, 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考核机制、精准脱贫退出机制、投入分配管理机制, 构建完善政策支撑、组织保障、信息网络、社会帮扶四大体系, 打好产业脱贫、保障脱贫、安居脱贫三场攻坚战, 着力实施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教育和金融十大扶贫工程,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2018年, 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闲现象, 井冈山市等有条件的革命老区贫W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确保到2020年, 现行扶贫标准下贫W人口全部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

宫蒲光在听取汇报后对江西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事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宫蒲光指mr■江西的扶贫幵发工作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重视程度高, 贯彻落实快;第二, 政策体系全, 组织保障好;第三, 创新举措多, 具体措施实宫蒲光表示,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赣南等革命老区的倾斜支持力度, 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 共同迈入全面小康。

精准扶贫,让扶贫工作更高效 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 精准扶贫工作 有效开展

精准扶贫是我国的新型扶贫理念及扶贫方式,自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这一理念以来,对于彻底解决目前仍旧处于贫困的几千万人口来说,确实也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对于我国民办高校扶贫工作的后续开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扶贫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程之一。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精准扶贫是我国为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而提出的扶贫战略,这也是我国今后若干年扶贫工作的一个指导方向。

时光追溯到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他结合多次的调研,在多个场合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并在他的调研下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徽金寨考察时提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打好扶贫攻坚战,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

二、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策略开展探索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民办高校,扶贫工作一直以来也是一项重点的管理内容。扶贫工作应该如何开展?仅仅是通过给予的方式吗?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工作的理念,我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

对于很多高校贫困生来说,他们自身的自尊心比较强,因为自己家境不好遭到同學的讥笑、嘲弄、排挤等等,很可能出现心理方面的偏差。所以在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我认为首先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树立“我贫穷,但我坚强”的精神,为实现贫困生问题首先帮助这些学生解决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贫困生意识到磨难和贫困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二)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寻求贫困生积极的心理回应

感恩教育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看,国家、社会的筹措帮助体现了对贫困生受教育权利的社会公平机制,从贫困生角度看,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实际上是国家、社会对贫困生的个人关爱,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积极引导贫困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回应,以感恩教育作为突破口,引导贫困生克服不良的消极的情绪。

(三)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倡导者

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内容:“大学生在享有申请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获得助学贷款等相应义务。”当前也有不少高校是按照捐赠人意图设置助学金的同时,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工作作为学生受助的条件之一,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在社会和他人的关爱下成长的,他们在受到关爱的同时,应当将爱传递下去。高校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也应当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的倡导者。

(四)励志教育为手段,促使贫困生成为优良学风代表

有不少贫困生,由于自身心理上遭受了挫折,这种挫折感带来的消极情绪,促使这类学生成为了学困生、后进生,如果不能有效的对这样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实施改革,很有可能促使这类学生成为“问题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学校要培养贫困生坚强的意志,引导贫困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激励措施,引导贫困生成为校风学风建设的排头兵。可以设置一些专项奖学金,例如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奖学金等,通过这类激励措施,促进贫困生不畏困难、奋发成才。

(五)校内勤工助学为平台,提倡“助人自助”指导思想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基金,在全校范围内设置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深化勤工助学的思想内涵,渗透“助人自助”的指导思想,力促广大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获得经济报酬。贫困生还可以通过协助学校科研部门和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总之,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后努力着眼于“精准”二字,开启更为全面有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雨晴,镶嵌式公益扶贫模式与反思——对K基金会扶贫模式的个案研究,[J],学术论坛,2016年2期

[2]虞崇胜、余杨,提升可行能力:精准扶贫的政治哲学基础分析,[J],行政论坛,2016年1期

新村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篇4

情 况 汇 报

一、基本情况

代市镇牛王村位于代市镇东部,距场镇2.5公里,属五四水库淹没区,共有村民小组9个,农户424户,总人口1649人,劳动力918人(其中男劳动力460人,女劳动力458人,外出劳动力588人);现有耕地面积988亩(其中田851亩,土137亩),粮食总产量650吨,人均占有粮食395公斤,2008年人均收入1020元;全村共有贫困户61户170人(其中625元以下10户17人,1000元以下51户126人)。全村有党员42人(其中女党员6人,50岁以下的11人,50岁至70岁24人,70岁以上6人,年龄最大的82岁)。该村因水库淹没面积大、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文化素质偏低、贫困人口较多、生产生活条件相当困难。2009年纳入市区水淹区新村扶贫村进行重点帮扶,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现已全面完成规划项目。

二、项目规划及资金概算

1、新修村级公路0.8公里,计划投资8.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3万元)。

2、新修到组便民路18.5公里,计划投资28.86万元(其

中上级补助22.2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6.66万元)。

3、维修村级公路2公里,计划投资9.7万元(其中上级补助7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7万元)。

4、整治山坪塘3口(其中1口加深扩容),计划投资4.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8万元)。

5、五改三建12户,计划投资2.1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8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0.36万元)。

6、发展小家禽养殖,计划投资8.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6万元用于购买种禽,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4万元)。

7、规模种植海椒200亩,计划投资6.1万元(其中上级补助4万元用于购买种苗、薄膜和肥料,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1万元)。

以上计划实施项目总投资68.32万元(其中上级补助5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8.32万元)。

三、项目实施情况

1、新修村级公路0.74公里,总投资8.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6.08万元,群众投劳773个折资2.32万元)。

2、维修村级公路2.73公里,总投资9.81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7.07万元,群众投劳913个折资2.74万元)。

3、新修便民路17.35公里,总投资29.45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资金22.22万元,群众投劳1700个折资5.1万元,农民自筹资金2.13万元)。

4、整治山坪塘三口,总投资3万元(均为上级补助资金)。

5、五改三建12户,总投资9.7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8万元,群众投劳207个折资0.62万元,农户自筹资金7.34万元)。

6、种植海椒183亩,总投资6.0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3.71万元,群众投工783个折资2.35万元)。

7、种植空心菜13.5亩,总投资1.51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0.69万元,群众投工272个折资0.82万元)。

8、饲养小家禽12800只,总投资9.6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5.6万元,群众投工467个折资1.4万元,农户自筹资金2.63万元)。

以上项目总共投资77.62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50.17万元,群众投工5115个折资15.3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2.1万元)。

四、扶贫成效

通过实施以上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该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调动了村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积极性。新修的便民路、村级公路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问题,同时为该村的农副产品快捷地参与市场交易创造了有利条件。塘堰整治后提高了该村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今年该村种植的空心菜、海椒不但长势

好、销路好,而且价格也很高,种植农户得到了很大的实事。通过新村扶贫项目的实施,该村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了近800元。

五、下步打算

在今年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发动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种植海椒、空心菜,同时搞好养殖业,引导农户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生猪和小家禽养殖,帮助农户快捷脱贫致富。建立健全便民路、村级公路、山坪塘管护长效机制,切实巩固扶贫工作成果。

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篇5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新阶段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通知》(【XX】8号)文件精神,按照xx煤业化工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我们xx矿业公司担负着xx县xx镇xx村的扶贫工作任务。下面,我将xx矿业公司三年来的扶贫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

xx矿业公司前身是军转企业,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一直在广大干部职工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尤其是XX年6月9日,省“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团会议在xx县召开后,公司党政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做好“两联一包”扶贫工作作为实施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富民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认真实施三年包村扶贫规划,积极开展各种扶贫帮困工作,“两联一包”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做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努力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XX年8月16日,公司党政就做好xx县xx镇xx村扶贫工作,成立了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工会主席任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两联一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困活动等6项工作任务;确立了“以加强调查研究为切入点,以为帮扶村民办实事为着力点,以村民脱贫致富为落脚点”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帮扶台帐和工作记录,制订了包村扶贫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等工作措施,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努力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二)深入调研,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工作汇报 篇6

炎陵县垄溪乡古塘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11人,其中有12户申请“易地扶贫搬迁”。饶详明一行深入到古塘村古塘组,走访了石生华、钟乾仁等10户贫困户,与群众深入交流,实打实了解情况,面对面宣讲政策,并就安置方式、建房选址等问题征求群众意见,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落地、落实。

座谈会上,饶祥明一行听取了古塘村精准脱贫工作汇报,与会村民代表作表态发言,与会后盾单位负责人作相关政策说明,并就如何做好古塘村精准脱贫易地搬迁工作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就如何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饶祥明指出,一要明确帮扶对象,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帮扶,并按照村民自愿、规范程序的要求,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相关工作。二要明确资金筹措,确保不增加贫困户经济负担。三要明确建房要求,村民可选择“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帮建”等方式建房。同时,搬迁农户要积极配合,服从规划和施工建设要求,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推进。最后,饶祥明就垄溪乡和古塘村20的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具体指导。

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篇7

“十二五”即将结束,“十三五”即将到来。新的历史时期,新余市扶贫开发工作政策走向如何、工作着力点在哪,怎样使扶贫开发工作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第十七期科干班第四组通过与市扶贫移民办座谈、赴贫困村调研、走访贫困户、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新余市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分析研判扶贫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当前形势的基础上,调研组认为:新余市应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机制,实现“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彻底转身。

一、新余市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基本情况及工作成效

2014年底,全市有农村贫困人口10255户25939人(按照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扶贫标准统计),贫困发生率为3.1%(全市贫困人口除以全市当年农村长住有户籍的人口数)比全省(7.7%)低4.6个百分点,贫困程度在全省排10位。

“十二五”以来,新余市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贫困规模逐年缩小。自2012年至2014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由28175人减少到25939人,缩减2236人,贫困发生率由3.4%下降为3.1%;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077元提高到7632元,增幅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贫困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二是贫困村面貌逐渐改观。2012年以来,35个贫困村共修建桥梁25座、道路80.35公里,修建水库12座、水渠33.57公里、饮水工程26处,修建学校4所、卫生室2所、文化场所4处,改造危房750户,整治环境18处。已实现通往304个自然村的公路硬化,硬化率达95.3%;农田灌溉基本得到保障;91.3%的村民喝上安全饮用水;村容村貌整洁优美,人居环境优化率达81.9%。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正在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三是扶贫机制逐步健全。一是政策支持机制。成立了市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与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新余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我市贫困村脱贫工作的实施方案》等5个制度性文件,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二是产业扶贫机制。培植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形成了高产油茶、新余蜜桔、花卉苗木、生猪养殖等10余项特色主导产业,拓宽了贫困农民增收渠道。三是结对帮扶机制。实行“组合式”扶贫,即每位市级领导加三个市直或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一个贫困村;开展“一对一”帮扶,从10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1500名干部,与贫困村的贫困户“结对子”,实现帮扶对象全覆盖。四是社会参与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引导蒙山果业、思达家纺等28个企业参与帮扶贫困村建设,吸纳贫困户就业。特别是熊水华四兄弟捐助3600万元帮助伍塘村委(水北镇市级贫困村)兴建熊坑新村,72套连体别墅建成后全部交付村民,8户贫困户免费入住。熊氏四兄弟荣登“中国好人榜”,熊水华也被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

四是扶贫资金逐项落实。加大资金筹措力度,2013年-2014年,共筹措扶贫资金21281万元,其中,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616万元,实施项目176个,主要用于村庄整治、扶贫移民搬迁、“雨露计划”、产业扶贫等四大工程;定点帮扶单位帮扶资金4356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0309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救助慰问等。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先后下发《新余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全市扶贫和移民资金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等系统文件,并在全省率先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扶贫项目进行工程预决算管理。2014年,新余市在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中评为A级,并获得财政专项扶贫奖励资金208万元。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贫困人口难以识别,贫困人群底数不清。

客观上,由于统计项目较多、计算繁琐,难以一家一户核算收入,且衡量贫困的尺度不好把握,在扶贫对象识别上难免会出现偏差;主观上,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贫困人口、贫困户的确定多由村干部决定,村民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关系户”、“人情户”依然存在。因此,“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如何”、“如何进行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如何鉴定”等问题一直难以有效解决。

2. 整村推进模式与个体脱贫要求不够协调。

自2001年开始,整村推进的扶贫模式逐渐在包括新余在内的全国各贫困地区推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工作不断推进,这种模式也暴露出不足之处,即对扶贫对象个体的扶持不够,弱化了对绝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扶贫开发项目多为修路、建桥、打井、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工程。与绝对贫困的农户相比,相对富裕的农户更有机会利用基础设施改善的机会发展家庭经济。这个问题不解决,整村推进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也会造成农户个体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有悖于整村推进、共同富裕的扶贫宗旨。

3. 产业扶贫难度较大,抗风险能力不强。

一是贫困户大多体弱多病、技术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差,在产业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二是乡镇、村委积极性不高,存在“上面大声吆喝,下面无人响应”的上热下冷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些乡镇、村委干部缺乏能力和动力,不敢担风险、不愿担责任。三是种养业大多“靠天吃饭,随行就市”,农民在产业发展中面临巨大风险,产业项目选择难。

4. 扶贫资金资源分散,整体使用效益不高。

近年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水利、交通、农田改造、农业开发、村庄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并设置了扶贫开发专项资金,为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但这些资金所投入项目大多类似,且由于管理方式、管理部门不同,资金使用较为分散,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宝贵的专项资金在使用上难以形成合力,整体效益受到一定影响。

5. 贫困群众参与程度较低,

参与积极性不高。虽然这几年新余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参与式扶贫模式,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和其他大多数地方一样,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政府行为,扶贫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多由政府部门负责,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在内的受益群体只有被动的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缺乏选择的余地,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以致扶贫项目的设计脱离扶贫对象的实际需求,扶贫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影响扶贫的效果,造成了扶贫资源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让群众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二、新余市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与现实原因

(一)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是大势所趋

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就宏观政策层面而言,源于国家、省、市的政策导向。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4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强调,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李克强总理在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可见,“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政策,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指针。近两年,江西省、新余市也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大力开展“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落实“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五定要求,将精准扶贫工作摆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二)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是现实所需

加快推进精准扶贫,从微观现实层面来说,取决于新余市自身的实际状况。一是“贫困程度较轻”的现实性决定了“精准扶贫”的必要性。2014年底,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为10255户25939人,贫困发生率为3.1%,绝对贫困人口较少,贫困程序相对较轻。因此,新余市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不在于让全市35个贫困村“摘帽”,而是要让这“3.1%的绝对贫困人口”脱贫,这就要求对这10255户贫困家庭“就户把脉”,对这25939名贫困人员“因人施策”,只有这样,“消灭贫困”才不是一句口号,新余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二是致贫原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对新余市农村贫困户摸底调查中得知,导致贫困发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七类: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身体残疾致贫;因无劳动力致贫;居住环境恶劣和生活成本高致贫;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导致的无致富门路致贫;自然灾害致贫以及供养学生读书致贫。只有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别、贫困成因“精准发力”,才能扶到点上、根上,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三是破解难题的紧迫性决定了“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前文所提新余市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着“贫困人群底数不清、个体脱贫要求与整村推进不协调、产业扶贫针对性不强、资金使用整体效益不好、贫困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还是要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因户定策,因人施法,走差异化、精细化、科学化扶贫开发之路。

三、关于加快推进新余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精准扶贫是一种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治贫机制。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精准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

第一,精准识别,分析定策,找准对象把好脉

(一)建立健全贫困对象识别认定机制。

精准扶贫的首要问题是瞄准贫困人口。贫困人口的识别应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区)扶贫部门复核”的程序,着重把好“三道关”。一是摸底调查关。由乡(镇)政府牵头,村委具体负责,通过户户见面、调查问卷和座谈交流等方式,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初步掌握每家每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支出构成情况和发展意愿等,摸清贫困家庭的真实底子。二是比选公示关。以摸底情况为依据,综合考虑村民住房、教育、健康、外出务工等情况,由村民小组召开村民会进行比选,再由村支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票决后,张榜公示;如无异议,由乡(镇)政府审核确定帮扶对象并再次进行公示,最后报县(区)扶贫部门复审确认。三是建档立卡关。对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各县(区)要按照户主姓名、家庭住址、人口数、年龄结构、贫困成因、脱贫需求、收入现状与来源等内容和指标,建立科学规划的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簿、县乡有电子档案。

(二)建立健全扶贫措施分析定策机制。

各地要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分析,号准“脉搏”,找准症结。由乡(镇)具体负责,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基础,按照“规划到村、具体到户”的要求,在找准贫困人口的基础上,进村入户深入分析扶贫对象的致贫原因,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逐村挨户制定专项帮扶规划和帮扶措施,逐户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等。

第二,精准帮扶,定向诊疗,瞄准成因施好策

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双轮驱动”,主要从五个方面开展扶贫帮扶:①基础设施帮扶。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自然村,要重点帮助自然村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②移民搬迁帮扶。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帮扶对象,开展移民搬迁扶贫,迁往就业、生活条件较好的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发展环境。③创业就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可作为专项扶贫的重点扶贫对象,把专项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对扶贫对象全面落实扶贫开发政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小额贴息贷款,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发展1一2项种养殖业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特别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④教育保障帮扶。对家有未成年人或在读大、中专生的无劳动能力农村贫困户,可作为专项扶贫的长久扶贫对象,结合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措施,共同保障其完成学业;对扶贫对象户子女就读本地职业院校的,要整合教育部门和扶贫部门的相关优惠政策,实现免学费就读,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费用补助。⑤生活救济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户,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切实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对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农户,要整合和落实相关部门专项政策和救济措施给予优先扶持,兜底保障,结合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措施,共同保障其基本生活等。

第三,精准管理,严格考核,齐抓共管履好责

做好“两个管理”:一是做好扶贫对象的精准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确保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二是做好扶贫项目资金的精准管理。建立项目资金的精准管理机制,解决项目资金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的问题,做到资金分配简政放权、公开透明;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办法和管理机制,摒弃过去单纯以行政村为单元平均分配资金的方式,把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积极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项目和资金的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资金被挪作它用。

创新扶贫方法 提升工作水平 篇8

一、突出重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战略是以贫困村为基本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依靠贫困群众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对重点村经济发展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分批实施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实践证明,整村推进极大的提高了扶贫工作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

二、市场运作,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建立扶贫产业,可使群众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要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助龙头企业就是扶助农民的原则,重点抓好产业化扶贫工作。要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和对农民增收的牵引带动作用。但是,一定要根据市场规则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而切忌政府包办。要尊重群众的意愿,让群众自己选择开发什么,怎么开发,我们仅起到引导作用,并且重点是要培植、发现一些专业户、示范户和龙头企业。

三、理清思路,创新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

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自身素质、增加收入的有效举措。我们要从过去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逐步完善,使受训的贫困群众真正受益。首先要按每一户贫困户转移培训一人的目标,制订转移培训规划。

四、加强协调,推动移民扶贫进程

移民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贫困群众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我省“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搬迁是手段,稳定是关键,富裕是目标,如何使移民在新的安置地能够稳得住、逐步富,是我们一直关心和需要思考的问题。

五、招商扶贫,努力加大扶贫投入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入大小,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虽然逐年加大,但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实践证明,通过招商引资是加大扶贫投入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还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市场、管理经验和新的观念,也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措施之一。要把引资和引智结合起来,通过资源开发,拓展扶贫开发的新领域,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增加重点乡村的“造血”功能。五是要探索重点村跟踪服务客商企业税收返还用于扶贫等招商扶贫的新做法和新经验,真正起到以招商促扶贫开发的作用。

六、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提高扶贫系统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扶贫工作汇报 篇9

2016年来,我局认真落实各项扶贫工作部署,在党工委、管委会动员和带领下,全体职工迅速、认真地开展“精准扶贫”,努力推动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全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工作来抓,强化扶贫工作领导责任制,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抽出专门人员,挤出时间,组织开展扶贫工作,制定扶贫工作任务,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全员积极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

二是进村入户,摸底核查。全局工作人员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基层,在街道实地走访调研,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掌握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详细了解他们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下基层检查、开展执法等活动,搜集各类贫困户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扶贫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三是理清思路,结对帮扶。局工作人员在对村贫困户进行入户核实后,根据核查情况,实现结对帮扶,并制定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表,详细记录与贫困户的结对情况及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联系方式,使结对双方对象明确、联系及时,有效开展帮扶工作。落实街道干部联户工作,干部职工共联系帮扶群众56户,其中领导干部每人5户,普通人员每人3户。在节日期间积极走访,保证困难群众事情有人问,问题有人管。四是突出重点,灵活扶贫。局根据工作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服务职能,灵活开展扶贫工作。

一是在工商注册中,开辟困难群众绿色通道,设立专门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落实各项便民政策,指导帮助困难群众办理各项业务,在工商注册、餐饮许可证办理等方面给予全程指导。

二是大力宣传各项惠民政策,鼓励和帮助贫困户找准脱贫项目,努力脱贫致富。引导和支持贫困户开展民俗旅游,从事个体经营等方式,帮助贫困户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和问题,增加村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同时,上门帮助困难群众及时做好工商年报,帮助困难群众规范化经营,积极申请“清洁厨房”等专项扶持资金。积极向群众介绍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对部分困难群众,减免部分注册费用。

三是加强物资补助。春节期间,向村24户年老、残疾等困难群众、2户困难群众实行精准扶贫,每户发放扶贫金500元,发放面粉50公斤,共计发放扶贫款1.3万元,面粉1300公斤。

五是积极开展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在“学雷锋”纪念日活动期间,积极响应管委的号召,安排5名工作人员,在两城敬老院开展义务劳动。同时,走访各村困难群众,向群众捐款捐物。今年在“慈心一日捐”活动中,共募集捐款2700余元。

六、下一步打算: 一是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决策,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空巢老人”、“扶贫帮扶”献爱心活动;

扶贫工作汇报 篇10

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加强政策引导,搞好办点示范,狠抓检查督办,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精选了一批市场主体。目前全市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共4392个,涵盖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经过联户带动、入股分工、托管代养等方式,意向带动130766户、363867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如黄梅县16个乡镇,围绕油茶、蓝莓、稻虾连作、苗木、蔬菜等产业建立了50余个现代农业基地,带动60%以上贫困户、98%以上贫困村增收脱贫。红安县八里湾镇金碧源生态农业科技园,计划投资3。5亿元,流转田地7500亩,打造生态休闲、养殖加工、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已建成小龙虾精养池102个,面积1100亩,投放虾苗6万斤,与58户贫困户150人签订合作协议,每户每年保底分红3000元。

二是探索了一批扶贫路径。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抓好产业扶贫路径设计,每一个产业都有一套精准“施工方案”和“作战路线图”。如罗田县实施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33111”工程,利用3年时间,向养羊贫困户供给3万元贴息贷款和1万元扶贫资金,支持1万个贫困户,户均年收入过1万元;罗田贺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270个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政府按每户2万元标准给贺根公司540万元贴息贷款,每户脱贫按5000元标准奖励贺根公司,贺根公司向每个贫困户无偿供给3头肉牛和兽医、技术服务,肉牛增重部分由公司、农户按2:8的比例分成,据测算每户贫困户每年可稳定获得5000元左右的收益;麻城市按照产业、资金、区域、对象、时限“五个精准”,分别为养殖业、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林特产业定制脱贫“1111”、“1151”、“1148”、“1138”工程。

三是投入了一批发展资金产业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产业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集中投入到产业精准扶贫中来。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500元人的标准设立了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基金,引领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去年全市共统筹财政资金21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其中直接用于发展产业7亿元;今年,全市计划整合62。85亿元,已到位35。4亿元。各地进取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住房财产权、团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抵押担保融资,同时设立产业发展担保基金,经过1:7至1:10的比例放大吸引金融资金。以来,全市农商行已为4329个贫困户发放5。09亿元扶贫小额信贷产业精准扶贫。

四是促进了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户经过入股、打工、租种、领养等多种途径在产业精准扶贫中增收,预计平均年收益在6000元左右。如发展光伏产业,建设3—5千瓦光伏电站,每年就能实现不低于3000元的稳定收益。黄梅县停前镇龙成生态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流转土地得租金、农民务工得薪金、承包管理得酬金、超产分成得资金、订单预购得订金”的办法,调动了农民的进取性,已流转荒山2。35万亩,贫困户仅从土地流转和劳务薪金两项中就可增收116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

一是资金整合难。尽管政府出台了关于贫困县资金整合的[20**]63号文件,但缺乏具体操作办法,资金使用范围仍受多种因素制约,县级顾虑较多,资金整合的路径还不清晰、阻力仍然很大。以罗田县为例,初步测算,该县落实三年脱贫计划需整合资金40亿元,需整合17。76亿元,但可供统筹的资金规模仅有4—5亿元。二是政策落地难。有的地方政策设计“很丰满”,但具体操作“很骨感”

透过广州帮扶看扶贫工作 篇11

推动资源外向对接

广州市道路扩建办帮扶南兴镇麻廉村,把村民1667亩土地流转集中起来,引入浙江老板承包种植大棚西瓜,每亩地收入从原来收入1000元增加到2300元,农民在种植场打工,每人另有3000元的月收入。经营成功的关键是,麻廉村拥有优质土地和良好生态环境,西瓜品质好无污染,能够进入上海、杭州等地大市场;浙江老板在浙江能够拿到菜篮子工程的高额补贴,一亩地收入1万多元,扣除仍然成本,每亩地的收入也有7000多元。总体看,农民增收、老板致富的根本因素,是湛江优质土地资源与外地优惠政策、庞大市场等优势资源的成功对接。

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帮扶雷州企水镇边巷村,把全村800多亩的水田利用起来,种植一季水稻,种植两季圣女果。他们成立圣女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种苗、肥料、农药、收购和销售的办法,在种植圣女果的品种上不断改进,把圣女果从蔬菜变为水果,从红妃六、万福到紫色果、黄色果,价格翻了几倍,一亩地收入5000-2.5万元不等。帮扶单位还建立了三个收购站和一个农贸市场,在广州、珠海等地建立销售点,畅通经营渠道,吸引和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让农村的土地种植收入普遍提升了六七倍。

巧妙利用富余资源

广州燃气集团帮扶遂溪洋青镇文外村,广州港集团帮扶吴川长岐镇顿流村,拉动周边老板投资养殖牛、羊,开辟养殖示范基地。因为近年来,当地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的山林和田地种植利用率不高,草木茂盛,适宜开发牛羊养殖,在广东发达地区和港澳地区,能够卖到好价钱。另外中央倡导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农民实施土地流转,为集中闲置土地开辟牧场,提供了較大方便,同时也能够获得国家相关政策补贴。此举不仅发展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当地群众开拓了一条致富之路。在这里可以看出,农村脱贫致富,也就是针对农村实际,落实国家富民政策。

充分挖掘潜在资源

广州港集团帮扶顿流村,自身投入30多万元,带动村内老板和普通村民,捐资54万元安装了6公里的路灯,捐资129万修建了一座跨河水泥桥,捐资60多万元修建了边坡自然村文化楼。这个行政村的群众,外出务工当老板的较多,但是村内建设水平却很一般,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好的工作带头人,需要做的就是凝聚和发动群众。广州港集团的驻村干部,特别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村子的建设发展才有了深厚的源泉。

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篇12

一、扶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1、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袁州、铜鼓、万载等县 (区) 还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当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 每年都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各县 (市、区) 结合当地实际, 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扶贫攻坚, 促进小康提速的实施方案、关于安排县 (市、区) 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方案以及关于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方案, 等等, 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督查统计, 全市共安排74个市直和县 (市、区) 直单位定点帮扶74个省、市两级贫困村, 每个帮扶单位都组织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

2、强化了工作举措。一是机构队伍得到加强。丰城市、上高县增加了多名年轻干部从事扶贫和移民工作, 扶贫和移民工作机构基本理顺。二是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加大。足额落实财政扶贫配套资金, 全市共落实财政配套资金165.03万元;增加了扶贫和移民专项工作经费, 袁州区采取扶贫和移民项目税收留成部分按比例计提的做法, 每年安排专项经费35万元用于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其他县市也都按照要求, 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扶贫开发工作。三是扶贫帮困活动有序开展。各地都按照有关文件要求, 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 参与扶贫帮困的党员干部达一万余名, 每年帮扶贫困户1.1万户, 帮扶资金达500多万元。四是扎实开展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各地对上级下达的贫困人口进行了分类测算、评估识别及建档立卡。五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各县 (市、区) 都投入专项资金对贫困地区“两后生”和富余劳动力开展务工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每年培训人员近万人 , 新增转移就业500多人。

3、落实了扶贫责任。各地都分别在加强扶贫攻坚促进小康提速贯彻落实意见、县 (市、区) 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或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中, 对领导干部和部门扶贫职责、任务和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实行了县级领导和部门包村、乡镇领导包组、党员干部帮户的工作模式, 全面落实了领导和部门扶贫责任。

二、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情况

1.建立了队伍。大多数单位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 将其列入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 建立了分管领导为组长, 科级干部为骨干的定点扶贫工作组。市委办、市政府办、市纪委 ( 监察局 ) 、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市总工会、市交通运输局、市委农工部、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烟草公司、市审计局等单位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帮扶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调查了解贫困村的贫困状况和群众期盼, 积极帮助贫困村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两年来, 帮扶单位党组 (党委) 共研究定点扶贫工作200多次, 每个单位安排帮扶工作人员2-3名。

2.制订了计划。大部分单位帮扶工作组针对致贫原因和干群意愿, 结合本单位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 根据轻重缓急和群众意愿, 统筹兼顾, 精心谋划, 分年度制订帮扶规划, 并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要求, 明确了扶助项目、扶持资金、建设计划、目标任务、监督验收等, 做到工作有计划, 帮扶有举措, 脱贫有目标。市交通运输局不但制定了年度计划, 而且站在“治贫要治根”的高度, 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等方面, 制订了较为系统的五年帮扶规划。

3.形成了机制。一是资金筹措机制。主动压缩单位开支, 挤出部分办公经费支持帮扶村扶贫项目建设, 其中43个帮扶单位两年来共挤出单位办公经费306万元对贫困村进行扶持。积极为帮扶村出主意、想办法, 加强与交通、农业、水利、林业、教育、科技、财政、发改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帮助争取项目扶持资金, 两年共争取项目资金1800多万元。同时, 广泛动员本单位、本系统党员干部奉献爱心、结对帮扶, 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帮扶资金筹措机制。二是精准帮扶机制。多数帮扶单位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 确定了一批干群期盼、效果明显的村组公路、人畜饮水、农田灌溉等民生项目, 集中力量, 集中资金给予扶持, 变漫灌普惠式扶持为滴灌特惠式精准帮扶。比如, 市委办协调和争取项目资金54.5万元, 帮助硬化村组公路970米, 修建村民公用码头一个和文化活动中心一所。市纪委 (监察局) 筹集和争取资金109.58万元, 实施村组公路拓宽硬化、饮水工程建设项目, 新建长85.58米、宽6米桥梁1座。市政府办筹集和争取资金100余万元, 实施了河道和灌溉渠道修建、饮水工程、村庄亮化等项目, 彻底解决了全村农田灌溉难题。市政协办自筹和协调争取项目资金48万元, 实施了3.5公里组级公路硬化、村部办公楼建设、扶助200亩金银花种植等项目, 同时筹资帮助全村10个村小组安装太阳能路灯51盏。市委统战部筹集资金33万元, 实施水利工程、灌溉渡槽、村组公路等建设项目, 同时向村委会捐赠价值1万多元的办公和会议桌椅。市委农工部自筹和争取项目资金375.2万元, 帮助硬化村组公路7.9公里, 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3个, 修建水渠200多米, 争取两个小二型和3个小型水库加固改造项目, 帮助组建两个农业专业合作社, 发展种葛500亩、养鱼1000亩。市交通运输局筹集各项资金80多万元, 实施4.6公里村组公路硬化、饮水工程、村部改造、文化站和客运候车亭建设等项目, 在2013年抗旱工作中, 捐资1.5万元, 请市环卫处洒水车送水进村, 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市财政局筹集和争取资金260多万元, 其中单位筹集46万元, 协调争取项目资金220多万元, 改造两个小二型水库, 修建一个山塘水坝, 改造中低产田400多亩, 硬化村组公路6.2公里, 新建桥梁1座, 建设红旗组文化中心1处。市审计局自筹和争取资金122万元, 硬化村组公路1.5公里, 新建小学教学楼580平方米, 建饮水工程一处, 安装太阳能路灯3盏。市水利局筹措资金136.45万元, 帮助帮扶村修建水渠2500多米, 农田受益面积500多亩, 新建饮水工程一处, 解决220户村民饮水问题, 帮助加固山塘水库一座。市安监局自筹和争取资金271.2万元, 帮助硬化村组公路4.2公里, 争取新农村建设试点一个, 实施小学教学楼搬迁前期土地平整工程, 扶持新建花炮引线厂等。市国资委筹集资金42万元, 改造村小学一所 , 修建改造危桥一座, 修建饮水工程4处。市民政局自筹资金17万元, 争取项目资金67.7万元, 实施饮水改造工程, 解决全村2300多群众饮水困难;筹集专款5万元, 扶持村里幸福院建设。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开发办、市计生委、市委政法委、市旅游局、市地税局、市烟草专卖局等单位也都各尽所能, 想方设法筹措资金, 瞄准群众迫切需求, 实施一批帮扶项目, 形成精准有效的帮扶机制。三是行业帮扶机制。部分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 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帮扶工作。如, 移动宜春分公司除筹措资金4.5万元扶持组级公路建设外, 还发挥行业优势, 投入资金190多万元, 在只有1148人的帮扶村新建移动基站2座, 架设通讯光缆6000余米, 发展宽带用户40多户。市林业局针对帮扶村地处深山林区, 森林防火责任重大的情况, 发挥该局行业优势, 指导帮助村里建立一支半专业的森林防火队伍。市农业局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人才优势, 结合帮扶村自然资源特色, 重点指导村民发展黑山羊养殖。四是访贫问苦机制。各定点帮扶单位引导和动员党员干部, 积极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开展走访慰问贫困户和困难老党员、老干部活动。每年岁末年终, 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走访慰问, 59个帮扶单位每年走访慰问贫困户1000多户, 每户平均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400-500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举措还不硬、不实。各地在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中, 原则性、指导性的措施多, 实实在在、操作性强的措施少, 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撑。个别县市机构队伍力量薄弱, 难以应付正常工作开展。

2.定点帮扶工作进展不平衡。多数帮扶单位工作积极主动, 帮扶效果明显, 但也有少数单位工作被动, 消极应付。如 , 有4个部门单位, 只是走访了部分贫困户, 没有为帮扶村提供资金扶持, 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帮扶举措;有6个部门单位从未到村开展帮扶工作。有的单位将新农村建设点当成扶贫点开展帮扶;也有个别单位只开展了一年帮扶工作, 第二年就没有到点帮扶;个别单位不仅没有开展工作, 而且对基层来联系工作的同志态度生硬。

3.帮扶思路不清晰。没有结合帮扶村实际制定长远有效的五年帮扶规划。对怎么帮、帮什么、帮多久的问题缺乏清晰的思路;重输血, 轻造血, 资金、物质扶持多, 能力建设、素质提升等“增强造血功能”方面的扶持少;重眼前、轻长远, 帮助解决基础设施等面临的现实问题较多, 注重培育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培植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扶持较少;重技能培训, 轻思想引导, 教育引导群众树立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工作做得不够。

四、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扶贫攻坚和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工作, 笔者认为重点要在转变帮扶理念的同时, 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 形成扶贫济困的工作合力。

1、更新包村帮扶理念。帮扶单位要在注重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 切实更新帮扶理念, 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理念, 破除“等、靠、要”的思想, 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2、深入推进部门定点扶贫工作。一是争取上级支持。抓住省级调整定点扶贫单位契机, 协调配合各县 (市、区) 加强与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和移民办以及有关省直定点帮扶单位的联系和沟通, 尽可能争取上级安排更多的省直单位来宜春市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二是做好协调服务。对在宜春市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的省直有关单位, 积极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及时总结和宣传他们的好经验, 好做法, 同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扶助。三是加强专项督查。对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情况定期开展督查, 对工作开展有力、帮扶效果明显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力, 消极应付的单位给予通报并限期整改。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在着力抓好“十二五”期间定点扶贫工作的基础上, 今后随着贫困村的调整, 继续制定完善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 建立健全定点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3、全面开展驻村帮扶。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要求, 全面组织开展驻村帮扶和帮扶到户工作。一是组建帮扶工作队。在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同时, 市县两级帮扶单位要抽调专人组成帮扶工作队, 定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实现省市两级贫困村帮扶工作全覆盖;二是启动党员干部结对挂牌帮扶。对全市18.53万扶贫对象, 分两期开展帮扶, 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挂牌帮扶, 确保扶贫对象2020年摆脱贫困、实现小康。

4、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扶贫济困。引导动员民营企业和爱心人士发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宜春市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 鼓励民营企业家深入贫困地区创办农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化企业;采取冠名、建立标志性宣传牌、评选表彰爱心企业等方式, 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支持贫困地区各项社会建设事业;县 (市、区) 政府对投资贫困地区的民营企业制定财政按税收比例返还的优惠政策, 吸引民营企业参与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和扶贫济困工作。

上一篇:燕子专列教案(公开课)下一篇:转入转出党员电子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