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规划的加法与减法

2024-10-01

人生规划的加法与减法(共12篇)

人生规划的加法与减法 篇1

先说人生规划的减法,恐怕减法(即舍弃)是我们最不会做的事情,普通人的心理上总觉得做减法是一种损失,是在吃亏,是无能的表现,诸如此类。

我曾经在《大学不知道》里讲过,我所认为“好的目标”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要又单纯又独特。

这让我想起最近面谈和来信中接触的一些案例:

甲学生毕业于非名牌院校,成绩一般,专业是理工科,英语也不太好,但是他很关注管理咨询行业,立志进入麦肯锡。

乙学生自认为沦落到不好的学校,数年考某省名牌大学研究生失败,他的目标也很远大,最终是想进入投行业的招牌企业高盛公司。

首先,把进入一个行业标杆型企业确立为奋斗目标,这样的雄心壮志值得肯定。比起那些想要进入某行业,你问他这个行业里都有什么公司,他却开始不知所云的人要强多了。

其次,在计划的可操作性上——这样的计划几乎不具备可操作性。要知道高盛、麦肯锡这样的公司,每年在中国大陆的招聘人数到底能有几个,甚至金融危机这样的年景,不在大陆招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便你真的是北大清华的学生,也要面临惨烈的竞争。可是他们的学业成绩和英语基础本来就不是很好,就凭这一点,这样的计划实行起来就不令人激动,而是令人担忧。

恰当的目标调整是,假如你因为知道了有麦肯锡、高盛这样的公司,而开始对管理咨询或投资银行业感兴趣,那么首先就进入他们所处的行业。如果做管理咨询与投资银行的高端业务实在困难的话,就找一些门槛比较低的相关细分行业或职位进入。

举例子来说,你可能无法做麦肯锡那样的战略管理咨询,但是如果你愿意了解管理咨询这个行业,你可能发现,你可以为一家公司的几乎所有业务提供咨询服务,比如你可以作为营销顾问、公关顾问、HR顾问等等角色开展咨询工作。你也有另外一种职业路径,就是在某一个产业里成为行家,然后提供相关产业的咨询、培训业务等等。

如果你无法进入高盛,你一样可以做金融投资领域的事情,你可以做银行、证券、保险、私人投资公司里的业务,你也可以进入一家公司的投资融资部门,也许有一天,你会成为高盛的客户或合作伙伴。

我见过一些毕业于非名校的学生,甚至是没有上过大学的学生在这些领域里很有前途的,比如一位在市场策划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的学生,这样的行业不那么看重学校背景,更看重你的创意、经验和执行力。比如我见过一个高中生,在证券公司做伦敦股票市场投资,你不能说他的工作技术含量低,没有前途,他只用几年就把自己留学的学费都挣出来了,正打算出国读书,向更高端的基金经理职位冲击。

方法就是简化你的目标,让它变得更加容易。如果我们终日为进不去麦肯锡与高盛而怨声载道、愁眉不展,那么这样的目标设定也就没有什么正面意义了。

简单的另外一面是独特。我曾经写过一个小出纳,他参加了一个财务经理人俱乐部,这使得他运用Excel处理财务报表的能力大为提高。目前的状态是,他可以用这一点到各个公司去做培训挣钱,每次可以收入几百到上千块,可是他又放弃做培训,仍然在全力考CPA,梦想成为CFO——我并不是说他不应该考CPA,不应该梦想成为CFO,我是说为什么不去挣钱呢?他的回答是,做那些太偏门,不会有什么成长,

可是主流的机会对你而言就是好的吗?你怎么跟那些北大清华的去竞争?怎么跟那些四大里面的骡子驴马们去竞争?怎么跟那些拿到国外CPA,ACCA的登陆海龟们去竞争?有时候,上帝塑造了独特的我们,也是一种良好愿望,干嘛不继续独特下去呢?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大路货?正因为大部分走着标准路径的人,认为基于Excel的财务培训有什么了不起,才给你独特的机会,为什么不在上面更多赚一笔?为什么不在财务培训领域成为一个能跟CFO收入媲美的人?为什么要调过头去走你不擅长的考试之路?

人生处在冲刺阶段的时候,更应该学会放下,轻装前进,才能走得更快。人生状态低迷的时候,也要学会舍弃,做好人生的减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住你最珍贵的东西不会被损害。

假如那个想进麦肯锡的人能愿意去做市场策划,那个想进高盛的人愿意去做股票分析,那个想成为CFO的小出纳愿意去做Excel培训,他们就随时可以开始工作,而不是充满幻想、担忧、焦虑却又无从下手。

第一步,简化你的目标;第二步,让它变得更独特;第三步,Just do it!

在人生的另一些阶段,比如职业平台期,你已经对所做的工作游刃有余,这时候,你需要做一些加法,拓展自身的行业视野,多参与一些培训,结识更多的业内外人士甚至拓展更多的业余爱好,让自己的职业与人生路走得更加扎实。

有很多人,做一份工作很好,但是一旦有某些变故发生,比如经济不景气,企业倒闭掉,就很难再找到一份跟原来性质相似、薪酬相应的工作。这样的人往往没有做好职业平台的积累,积极向上的人生更像是爬台阶,而不是爬竹竿,如果你不幸会有跌落的时候(任何人都会遇上这样的不幸),下面宽厚的台阶会接住你,这很重要。如果像从竹竿上滑落一样,一出溜到底,这样的人生对心脏功能的考验实在太大了。

这时候,我会给出与上文截然相反的建议。一般我们会建议你去做发挥所长的工作,在一个细分的领域内钻研得更深,在这种时候,我会建议你开始尝试更多,打破原先对于自身的优势定位,这样才会走入一个新的境界。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时候,也许你该考虑在目前的工作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如果企业内部没有机会,你可以考虑跳槽到行业内更好的公司,因为毫无疑问,在行业内顶尖的公司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望得更远。这样即便做同样的工作,由于有了更高的标准,你也会获得极大的素质提升。如果你本身在一个行业的顶级企业中,但却只是一枚螺丝钉,也可以考虑逆向的流动。也许进入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有助于你获得更高的职位,承担更大的责任,发展自身的综合管理技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回报。

并非所有人都是那么有事业心的,如果你处在职业的平台期,想更好地顾到个人的生活,则会有不同的选择。

比如发展一些个人爱好,参加一些感兴趣的组织。如果在这时候,你愿意尝试一些原来根本不太接触的东西,也会获得不同的感受。比如工科的接触点儿文学艺术,文科的接触一些环保调查与科考,也许你对世界的看法也会大为不同。

人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在思想上的苦闷,常常是由于自身视野与思路上的局限,由于我们的头脑空空或者是装了太多——比如磁盘碎片、垃圾文件和各种莫名其妙的成见。

一方面我们要知道得更多,一方面我们要清理掉那些莫名形成的偏见,才能成为更加自由、健康、全面的人。

哪怕仅仅是在工作之外,多一点爱好,多一点朋友,多一点温馨的家庭生活,我们在工作上的痛苦也不会再那么难于忍受。

那些为了工作投入所有,离了工作一无所有的人,其人生也是容易折断的,建筑他们人生的材质其实极为脆弱。有时候,你就是需要去玩个痛快,过过丰富多彩的生活!

学会做最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有效调控人生,只会一种方式是不够的。你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或以不同的姿势,可能看到的是截然相反的世界。

本文来自:blog.sina.com.cn/s/blog_55180bcf0100dopi.html

人生规划的加法与减法 篇2

教师的减负,最近一段时间好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做教师是个良心活,属于“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那一类。但教师也是血肉之躯,不是机器人,可以承受的工作压力和连续时间终归有限。愚以为,要将教师的工作压力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逻辑上讲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减法”,另一个是“加法”。

所谓减法,是指大家普遍感到不堪承受教师名分的工作之重,想办法减轻一点儿负担,但我有点儿怀疑这方法很难奏效。送快递的把货送到顾客手上就算完成了任务,不用负责产品的使用说明,不用负责跟心情不好的顾客聊天,不用负责给顾客中的“剩男”“剩女”牵红线。这听起来有点儿像废话,但有些工作岗位的职责是可以分得很清楚的。但教师这份工作却很难分得这样清楚。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每月的工资单上林林总总几十项,我基本不看,也看不明白。把教师要承担的工作也列一份清单,估计比工资单还要长。要做“减法”,能减掉哪一项呢?教师工作的哪个细节没有伟大的教育意义?能说今天心情不好就先不填要交的那个表了吗?或者因今天实在太累就少备五块钱的课吗?所以做“减法”,无论是领导来减还是自己动手,都很难。

与此相对,做“加法”可能是个更好的思路。所谓“加法”,是指先把教师的工作归零,再来看看哪些工作是必需的,就加上去,直至加到合理为止。当然,这样做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是认识问题。教师工作再伟大、崇高,它只是一项职业而已。教师教书育人,跟官员从政、艺术家娱乐大众、建筑师设计大楼、清洁工美化城市一样,说到底没什么不同。这不是在贬低教师,而是不想贬低干其他活的人。把教师工作回归到一项职业,才不会因被“伟大”“崇高”的绑架而自己都不好意思不吐血吐到死而后已。第二是介于认识和技术之间的问题。简而言之,做“加法”之前先做个“减法”,看哪些不属于或主要不属于教师该干的,而属于或主要属于社会、政府、家长、律师、医生、法院等相关机构或人士该做的事情,该他们干的就不要推到教师身上。第三是比较技术层面的问题。教师的有效工作时间是每天八小时,要把他们必须干的活排个序,排够八小时就打住吧。

这样的思路和做法,不是要给教师推卸责任,而是为了他们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说到底是为了中国教育。当然,要把教师该干的和不该干的说清楚很难。但一件事很难不应该成为放弃尝试的借口。

加法与减法的艺术 篇3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然而许多老师却越来越感觉到不会教语文了,语文课为什么越来越难上?究竟是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桎梏,还是我们自身出了问题?我觉得上课其实就是在做加法与减法,一堂好课就是将两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品。

一、丰厚文本,根深叶茂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也是一样,只有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老师深入地钻研教材,把一篇课文中薄薄的几张纸读成几十张甚至几百张,课堂上才会有底气十足、神采飞扬的感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字词句,不容忽视

文本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许多词语、句子写得非常精彩,那么我们在 钻研教材之初就得自己先理解一些重点字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如在教《灰椋鸟》一课,当读到“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其中“和”在这里作何解释?一查词典才知在这里作“和谐地跟着唱”的意思讲。

2.读课文,身临其境

几乎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实这个要求还是挺高的,特别是对于情感型的课文。朗读是钻研教材的第一步,经常有这样的感觉,每读完一遍课文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当你在潜心阅读的时候,无疑是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作为选入课本的文章,编者总是会有意无意地留下许多创作的空白,留待我们去填补,去完善,只有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我们不难挖掘出许多语言训练点、思维 迸撞点、情感升华点。

3.找特质,以点带面

许多课文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然则每篇课文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东西,也许是这篇课文区别于其他课文的特色,也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制动点,“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找准课文的特质,进行点面结合的处理,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教学艺术。这里的“点”指的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这里的“面”指的是课文的基本内容,点面结合,可以从点切入,再到面,再步步深入到点,串点成线成面;也可以从面切入,再到一个个点,串点成线成面。使整个课堂思路清晰、层次鲜明。这学期,我对外省教育代表团开放讲《水》(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一课,备课伊始,我怎么也想不到高招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出生地缺水的苦痛。在请教了几位师傅之后豁然开朗:抓住文中第一节中的一句话“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结合本课的特质——反衬的写法,先体会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快乐,再体会缺水之苦,在两种鲜明的对比中感悟水的珍贵,缺水之痛。再如我校有老师上《“生命桥”》(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一课非常精彩,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主要是想通过老羚羊以自己的死亡换取小羚羊的生命,折射出生命的伟大、神圣。老师主要抓住“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由这一句生发开来,既囊括了全文的内容,又进行了情境想象,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升华了文章的情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上课之初老师对文本进行这样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式的解读、研究,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全面获取,为实施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备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在做加法的话,那么设计教学过程则是在做减法了。

二、方法简约,注重实效

由于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字词句篇,听说读写,陶冶情感,启迪思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有人企望通过面面俱到的分析一网打尽,于是课堂上声、光、电一齐上,多种教学手段各显神通,各种方法层出不穷,似乎没有了这些外在的刺激,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这恰恰是语文的悲哀。

1.筛选问题,有的放矢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是什么样的问题,都适合在课堂上解决的。作为教者则需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那种一问便会回答的问题完全可以不问。否则,孩子就变成了回答问题的工具,他怎样会在课堂上多元学习、活跃思维,出现令人无法预测的精彩呢?如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一课,我梳理出三(上接6页)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彭德怀对大黑骡子具有怎样的感情?(2)彭德怀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3)彭德怀杀大黑骡子后什么心情?学生通过这三个问题,得出了一个结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红军战士!

2.形式简单,教会方法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表演,没有多媒体,一切是那清新自然而又意境深远。这是最简单的形式——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自品自悟,给予学生足够长的时间静思默想、潜心练笔,在精妙处,老师加以点拨、提升。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获得的理解更加深刻,见解更具个性,真正实现了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

总之,语文教学要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只有老师悟得深,选得精,学生才能学得透,帮助学生真正从语言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只有处理好“加法”与“减法”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之舟才能突破传统误区的冰山,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评课稿 篇4

今天为我们数学组听课日, ,通过这种形式,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共同学习,互相促进,提高。一天内,我听了将四节数学课,受益匪浅。老师们的教学环节设计,教材处理,教学语言等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我们四年级卢老师展示的是《小数加减法》,这是整个小数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下面我就结合卢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基础上教学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和自己的方法。卢老师在预习作业中设计了,两道整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并复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预习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大亮点:

一、体现了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

在课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了预习反馈,在预习反馈过程中,,卢老师是充当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老师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启发性的语言,巧妙的设问和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卢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通过了这种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通过学生独立尝试板演后,老师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1,竖式计算时你是怎样对齐数位的 ?

2,小数加减法关键是什么?

3,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 正是这三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领会了小数计算的重要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二、设计的练习形式多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形式多样体现在设计的练习有基本的竖式计算,找错,解决问题以及拓展题,同时也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设计的第二题练习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这三道题目的设计让学生明白计算小数加减法中容易出现的三种情况:(1)漏写小数点;(2)整数没有与小数的整数部分对齐;(3)当两个小数相减时,整数部分为0,但0漏写了;这里把小数减法的重难点得到落实和突破。

新课标中有提到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卢老师如果把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是否会好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

人生规划的加法与减法 篇5

课 题: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能自觉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过程,体会加法的运算律在运算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用转化的思想看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依据法则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能自觉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难点:准确、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3、有理数的加法有什么运算律?具体内容是什么?

4、计算下列各题(1)(-5)+(-8)(2)(-5)-(-8)(3)(-5)-8(4)3-12

二、自主探索 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计算(1)14-(-12)+(-25)-17(2)2+5-8(3)7-(-4)+(-5)(4)-7.2+4.7-(-8.9)+(-6)(5)-+(-)-(-)-(+)解:(1)14-(-12)+(-25)-17 =14+12+(-25)+(-17)---------------------------统一为加法 = 26+(-42)--------运用运算律 =-16(2)(3)(4)(5)算式(-6)-(-13)+(-5)-(+3)+(+6)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我们还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 解:(-6)-(-13)+(-5)-(+3)+(+6)=(-6)+(+13)+(-5)+(-3)+(+6)------------统一加号 =-6+13-5-3+6---------省略加号

=-6-5-3+13+6----------运用运算律 =-14+19 =5 说明: 省略加号的形式-6+13-5-3+6 表示-6,+13,-5,-3,+6这五个数的和。例2.计算:(1)-3-5+4(2)-26+43-24+13-46 解:(1)(2)例

4、若a=-2,b=3,c=-4,求值

(1)a+b-c(2)-a+b-|c|(3)a-b+c(4)-a-b-c 解:(1)a+b-c=-2+3-(-4)=-2+3+4=5----------[ 数据代入时,注意括号的运用](2)(3)(4)例

5、在伊拉克的战争中,谋生化小组沿东西方向路进行检查,约定向东为正,某天从A地到B地结束时行走记录为(单位:km)+15,-2,+5,-3,+8,-3,-1,+11,+4,-5,-2,+7,-3,+5 问:(1)B地在A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2)这小组这一天共走了多少千米

三、学习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几种运算?

四、随堂练习 A类

1、计算:(1)(-30)-(+24)-(-20)+(-32)-(-32)(2)(-2.1)+(-3.2)-(-2.4)-(-4.3)(3)(+)-(-)+(-)-(+)(4)-7.52+-1.48(5)21-12+33+12-67(6)-3.2+5.8-8.6+12 2 计算(1)1+2-3-4+5+6-7-8++97+98-99-100(2)66-12+11.3-7.4+8.1-2.5(6)-2.7-[3-(-0.6+1.3)] B类

3.计算(1)+ + ++

(2)+ + ++ 板书设计教后感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验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检测题

人生规划的加法与减法 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9的组成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

2.学会一图四式并使学生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难点:看一幅图写4道算式。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复习准备

1.口算直接说得数:

7+1、1+7、8-1、8-7、

6+2、8-6、2+6、8-2、

5+2、2+5、7-2、7-5

4+4、8-4、3+5、8-5

2.口答9的组成

(附图 {图})

3.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

(附图 {图})

〔评:每节课都进行一定数量的口算练习,是低年级数学课必须的基本训练。抓住9的组成及一图两式进 行复习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为新授做准备。〕

二、讲授新课

1.出示羽毛球图,让学生叙述图意列算式。

①左边有8个羽毛球,右边有1个,一共有9个羽毛球。应该用什么算式表示图意?板书:8+1=9。 问:8、1、8+1各表示什么?为什么列加法算式?

②还可以怎样说图意?

右边有1个羽毛球,左边有8个,一共有9个羽毛球。应该用什么算式表示图意?板书:1+8=9 8 +1和1+8都得9说明了什么?(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③图上一共有几个羽毛球?老师有手盖住右边的1个,求还剩几个应怎样列式?板书:9-1=8,9、1、8各表示什么?9-1=8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列减法算式?

④同样教师用手或纸盖住左边8个羽毛球,让学生说意义算式。

小结:这幅图既可以表示把8个羽毛球和1个羽毛球合起来是9个羽毛球。又可以表示从9个羽毛球中去 掉1个剩8个或去掉8个剩1个,所以一共可以列出4道算式:二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算式。

学生齐读4道算式。问:你怎样记住这4道算式的得数?(用8和1组成9记8+1、1+8得9。记9 -1=?想1和几组成9,或1+8得9,9-1就得8,9-8就得1。或只记一道8+1=9,交换加数 位置1+8也得9。)

〔评:紧扣对图意的理解列出算式,使列算式与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应用有机地结合。而一图四式是本 节的教学难点,教师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先看图上一共有几个羽毛球,进而一个手势,盖住一部分后,让学生 理解图意,列出减法算式,变静态图为动态,利于学生思维和理解,顺利地突破难点。这一问、一盖、再问、列出算式,既使新旧知识(一图四式与一图两式)有机地联系,又使学生思维条理、有序、有据。学生读算式 后问怎样记住这四道算式,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恰到好处的小结,突出了本节的重点,用9的 组成和想加算减的方法进行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计算。〕

2.按老师的`要求摆小棒、列算式。

①左边摆7根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式?并说怎样想的。(学生每人动手 摆,让学生说算式。)

②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齐答:9根。)用手盖住右边的2根,求还剩几根?应怎样列式?板书:9- 2=7,算式表示什么意思?9、2、7各表示什么?

同样,用手盖住左边7根小棒,让学生说算式、意义。

小结:根据自己摆的小棒,一共列出几道算式?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自己再边摆,边说,边列 算式,并想怎样记住这四道算式。

〔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对一图四式的理解,并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边摆图,边说图意, 边列算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充分发展学生思维。〕

3.同位两人一边摆图,一边说算式。要求左边摆6个红圆片,右边摆3个白圆片。(同位一人摆图,一 人说算式,四个算式都列出后,两人交换。)提问:摆一幅图可以列几道算式?哪四道?板书:6+3=9、3+6=9、9-6=3、9-3=6指名说每道算式的意思?怎样记住这几道算式?

〔评:同位互相交换摆图,列算式,起到兵教兵的作用。既有利于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帮助差 生学习。〕

4.教师出示三角图,“△△△△△▲▲▲▲”看谁能直接说出四道算式。板书:5+4=9、4+5= 9、9-5=4、9-4=5,并提问每道算式的意义。

学生齐读16道算式后,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提问:怎样记住这些 算式?

小结:今天我们利用9的组成,学习了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还学会了看一幅图列四道算式。 把9分成两部分,要是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用加法计算。要是从9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就用减 法计算。

打开书,把第41页例2,3,4的算式填完整。

〔评:四道例题采取了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避免了教学的单一和重复,例1教师领着学生学,例2教师 扶着学生学,例3学生互相学,例4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要求分层次,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练习

“减法”有时也是一种“加法” 篇7

原来“减法”有时也是人生的一种“加法”。这位青年及时走出“凡事只做加法”的误区,既注意从提高个人素养等方面入手做好各种“加法”,又注意从审视各种工作目标着眼做好各种“减法”,很快让自己走出了事业的谷底。其实,教育工作者既要做好自己的“加法和减法”,又要帮助自己的工作对象做好各自的“加法和减法”。否则也只会事倍功半,空留尴尬和遗憾。

一个邋里邋遢的三年级男生,不仅字写得潦草,还经常在本子上乱涂乱画。有一天,语文老师忍不住了,把他的作业本撕个粉碎,还要他当众检讨。他哭了,老师厉声说:“你爸是干什么的?”他怯生生地说:“泥瓦匠。”老师似乎一下子找到了难题的答案:“这就对了,泥瓦匠就是和稀泥的!怪不得你写的字这么差劲!你干脆回家跟爸爸学做泥瓦匠吧!”这位老师讲的虽然是“恨铁不成钢”的气话,可是从那以后,这男孩果然没有再到学校上课,真的跟爸爸学做工去了……

“减法”有时也是课堂的一种“加法”。这位教师无端地把施教责任完全推给学生,只想着通过做好规范的“加法”来达到转化目标,却完全忽略了可以尝试着做一做施教的“减法”。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还因为自身的抱怨、挖苦、讽刺等各种过于生硬和冷漠的施教方式不断使用“加法”,让这名学生难以忍受,竟满怀自卑地离开了校园。这样的“加法施教”只会增加无端的伤害,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加出”的痛楚可能一生都无法“减轻”;对于教师来说,这样“加出”的失败可能终生都无法“减掉”。

“减法”有时也是教育的一种“加法”。一是用心观察有效运用“加法”和“减法”。在自己的施教过程中要看自己的课堂,也要看别人的课堂,既帮助自己不断积累各种经验和教训、不断丰富施教的情境、不断完善各种育人环境,也要及时对优劣进行辨别,提醒自己走出存在的误区,精简过于繁杂的过程,减少各种无效的举动。二是用心反思有效甄别“加法”和“减法”。对比、思考和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和施教过程,感悟、体会和品味他人的教育细节和创新举动,既要及时汲取各种营养,帮助自己拥有更多有效的育人技艺,也要及时改掉自己的陋习、降低过高的施教目标、压缩过重的训练计划,有效瘦身自己的施教行为。三是用心学习有效体验“加法”和“减法”。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研修活动,自觉开展进修和自学活动,树立新观念、吸收新资讯、接触新模式、掌握新技术,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学习的磨炼和艰辛,体验到自己教育对象的真实感受,及时反馈到自己的育人实践。加上一些“理解”,减去一些“挖苦”;加上一些“适应”,减去一些“抱怨”;加上一些“灵活”,减去一些“生硬”。

人生规划的加法与减法 篇8

【案例】加法海尔与减法万科

海尔和万科同是上世纪80年代创业、90年代崛起并都做到了本行业的顶尖位置。一个从冰箱起步后延伸到所有白色、黑色和米色家电产品,后在国际化的同时进军金融、医药、信息工程、保险等多个行业,大张旗鼓地并购扩张。另一个悄然无息地把众个赚钱的项目转卖并回师根据地,一心一意要当专业主义者。

万科从1996年回师深圳后就开始卖掉所有与房地产无关的企业,与别人不同的是,都是在盈利的状态下卖掉的。万科发展到1991年,其业务已包括进出口、零售、房地产、投资、影视、广告、文化、饮料、印刷、机加工、电气工程等13大类,基本上是什么赚钱做什么。用王石的话说,“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什么都涉及到了”。从1993年开始,万科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一路削减至2001年只剩房地产。从一个万金油公司到专注于房地产公司,万科完成了它的“减法”战略,从专门从事房地产再到只为社会白领提供大型居住小区和小高层住宅产品,万科完成了公司利润稳步增长的“乘法”。

而海尔的发展则是众所周知的道路,“先卖信誉,再卖产品”;“东方亮了,再亮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拿下国内市场后进军国际市场,成为中国第一品牌后再去争创世界名牌。海尔深知在家电领域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就必须足够大、足够全、足够强,不光产品线丰富、质量过得硬,品牌延伸更是要“张牙舞爪”和大刀阔斧。正是20多年来的稳步发展和不断延伸,才有了今天的海尔。

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是所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老话题。现在来看这个问题并非多余,因为大部分的企业对这个问题仍然疑惑重重,甚至有的企业、有的企业家在对专业化和多元化毫无概念、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正在盲目地多元化经营,或准备多元化经营。甚至会在主业做的不好时去迂回进行所谓的多元化发展,盲目的企图通过发展中的加法来弥补主业上的不足和缺陷。

【感言】为什么中国企业偏好多元化

首先对多元化做一个定义,国内比较流行的一种分法是垂直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垂直多元化就是纵向一体化,涉足上下游产业,比如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零部件或汽车销售店。相关多元化就是横向多元化,涉及相关产品,比如,宝洁生产洗衣粉、牙膏、洗发水等产品。不相关多元化就是企业涉及关联度很低的产业,比如春兰的主营业务是空调,但是后来生产春兰卡车和摩托车。

多元化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东方不亮西方亮;也有人说: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把它看好了。为什么中国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走到了多元化的“迷宫”里?

从世界各国企业的实践来看,失败的多成功的少,所以,理论界对企业的多元化一般多持否定的态度。但是,有一个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既有因为多元化而倒下的企业,也有因为多元化活得有滋有味的企业,甚至有些经营状况和发展势头都很好。

西方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大部分是专业化的。专业化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打造长期、特有的竞争力方面,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新兴市场,上述专业化经营的优势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康佳总裁候松容说:“在新兴市场中阶段性的多元化,是企业随快速变化的市场进行专业化演进的一个重要手段。”他明确地指出了新兴市场经营多元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什么中国企业比较热衷于多元化,或者说中国企业本身和所处的环境是否存在产生企业多元化偏好的因素?

偏好因素一:中国的市场变化速度太快,多一种产业可以更好地抵御风险

信息时代以来,市场的变化速度很快,在我国,这点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很多行业一夜走红,也有一些行业已经消亡。比如VCD产业在很短时间内就走完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做VCD的企业如果能够活到今天,大多是很早就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即从专业化到多元化,并在多元化的多个产业之间有选择地培育新的专业化方向的企业。中国市场的这种不稳定性客观上要求企业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偏好因素二:缺少核心技术优势,只好以大规模制造与营销作为竞争优势

西方的大企业将核心竞争力往往界定在特有能力,特别是专有技术上,专攻某一领域而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并获取大量的利润。比如微软只做操作系统;戴尔只做电脑的直销;而且这些核心的优势足以保证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只能靠大规模制造和大规模营销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不像专有技术那样只能使用于特定的产业,甚至特定的产品,这就使得越是没有专有技术的企业似乎越具有多元化的“能力”!

偏好因素三:国内市场宽广辽阔,多元化比专业化更容易生存发展

中国是个巨大的新兴市场,而且地区之间发展差异很大,东、中、西部市场容量和需求各异。举个例子,北京市场已经淘汰的夏利轿车,在河北和内蒙的出租车市场居然还是主力车型。此外,南方和北方,草原和平原、沿海各个区域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需求。卖空调的到了北方最好卖电扇,卖皮衣的到了广东最好卖衬衫。对于大部分本土的中国企业来说,在单一的国内市场开拓多元化产业,比用专业化产品拓展多元化的市场(即开拓国际市场)相对容易得多,这也是导致企业产业多元化的原因。

偏好因素四:体制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持续了接近50年的历史,“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模式一直影响着我们,直到现在,很多经营者依然不自觉地往大而全的方向走。另外,中国人贪多求大的思想也影响着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很多企业超编人员或资金富裕严重,怎么去解决这些人的岗位或者创造更多利润的这种期望也使得很多国有企业涉足很多相关和不相关的产业。

再说政治环境的影响。很多地方领导希望本地的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成为该地区或省市的龙头企业,或者希望他们能解政府之所忧,解决当地的一些亏损企业包袱,强行拉郎配,把一些勉强相关或者是上下游企业组在一起,美其名日“集团公司”;对于民营企业,地方政府往往采取低价拍卖老企业、低价供地、优惠税收等优惠条件促使其兼并效益不好的企业。

还有经济环境,目前有少数行业利润丰厚,比如证券、房地产业等等。所以中国稍有地位和势力的企业,鲜有不涉足房地产的。主要的原因还是无法抗拒房地产业高利润的诱惑。再比如企业要上市,可是没有达到规定的净资产规模不行,所以一个企业便不得不硬着头皮多元化。

中国企业的普遍多元化,其原因很复杂,它与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够完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我们以西方成熟企业的经验来审视中国企业的经营现状的时候,我们忘了我们所处的市场和环境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还是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多元化的趋势还将存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可以预见,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要做强做精走专业化的道路。

“以胖为美”的中国企业如何“瘦身”

尽管时下许多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技能等知识要素已经严重滞后,可它们仍然希望通过兼并、重组来“增肥”,借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大企业却在进行“瘦身”运动,盛行“以瘦为美”。这些企业的“瘦身”运动在符合规模经济的同时,还凸显了业务外包与战略联盟优势。这已经启示我们:寻求企业在规模经济、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方面的综合优势应该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大企业来说,是否需要“瘦身”以及何时“瘦身”应该依据三个标准来决定:

第一,企业是否达到了规模不经济?

当企业没有达到规模不经济时,从理论上看,企业完全可以从继续“增肥”中获得好处,可是,一旦企业达到了规模不经济时,除非有其它特殊的战略考虑,否则“增肥”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是由于处于规模不经济的企业,其技术水平、管理技能等知识形态投入要素已经滞后,而“增肥”只能使这种滞后状况更为严重,其后果只能是企业的竞争力急剧下降。一般来说,最佳经济规模不仅与企业的外部环境有关,还与企业自身的资源结构有关,这样,可能会出现规模很大但规模经济性仍然明显的大型企业,也可能存在规模小但规模经济性已经丧失的小型企业。

第二,“瘦身”是否符合企业的创新需要?

如果整个创新过程可以分成若干互相独立的创新活动,“瘦身”型企业就有利于产品开发和商业化,此时,“瘦身”无疑对企业的发展有好处;如果创新是系统性和难以分割的,“瘦身”对企业的发展就不一定有好处。这是由于分散的战略联盟成员之间尽管有着互赖关系,可是谁也控制不了谁,可能会影响创新的效率和有效性。

第三,企业是否具有掌控战略联盟各方的独特能力?

独特能力是决定企业在战略联盟中位置的关键因素。许多企业的实践表明,只有那些具有某种独特能力的企业才能使自己在联盟组织的网络中牢固地处于中心地位。如果企业没有可以制衡战略联盟各方的独特能力就进行了“瘦身”,那么,它在联盟中的地位以及整个联盟体都是不稳定的。

既然要“瘦身”,就必须将部分业务变卖或分包出去。具体采用何种“瘦身”形式,应在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经济、独特能力、产品创新等因素之基础上加以确定。

对于采取变卖业务的方式进行“瘦身”的企业,在实行业务剥离和科学的资产评估后,就可以将相关业务卖掉了。但是,对于采用战略联盟、虚拟经营等“瘦身”方式的企业而言,选择好“瘦身”方式仅仅是成功“瘦身”的第一步,为了保持整个联盟体的稳定性,使整个联盟体具有较高的运作效率,企业在制定“瘦身”方案时还需遵循互惠互利原则。要保护每个联盟成员的基本利益,否则会影响联盟成员的积极性,容易导致合作的失败或破裂。同时还要遵循整体利益最优化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全盘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确定利益分配的最优结构,促使各联盟成员实现最佳合作、协同发展。

事例证明,大量中国企业是在“做加法”中死亡的,如“巨人”、“三株”、“太阳神”、“科利华”、“托普”等;相反,那些“做减法”的企业成了行业的龙头老大,譬如“万科”,还有一些企业被多元化搞焦头烂额,中途幡然醒悟,悬崖勒马,最终走出泥潭,如“联想”;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多元化,企业的战车正在狂奔,势不可挡,如日中天,对此提出了预警,如“国美”、“顺驰”,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一谈到多元化,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GE,但是有理由大声喝道:“别老拿通用电子说事!”通用电气多元化的真正含义是多元化投资,而不是我们国内的一些所谓的“企业家”们所了解的多元化经营。通用的多元化,应称之为专业化集群;通用的“数一数二”原则,恰恰是对传统多元化思路的最佳否定,是对专业化的另一诠释和肯定,这也正是其成功的关键的真正原因,从而也证明了专业化经营的永续魅力。

人生规划的加法与减法 篇9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2.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化归思想.活动过程: 活动一 情境引入

1.昨天,国际频道的天气预报报道,南半球某一城市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你能求出这天的日温差吗?(所谓日温差就是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 活动二 探索新知

(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索

1.我们不妨看一个简单的问题:(-8)-(-3)=? 也就是求一个数“?”,使(?)+(-3)=-8 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3)=-8 所以(-8)-(-3)= _____ ①

2.这样做减法太繁了,让我们再想一想有其他方法吗? 试一试 :做一个填空:(-8)+(______)=-5 容易得到(-8)+(___________)=-5 ② 思考: 比较 ①、②两式,我们有什么发现吗?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归纳

1.说一说:两个有理数减法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2.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3.试一试: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

由此可推出如下有理数减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母表示:aba(_____).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_______运算。注意:(1)被减数可以小于减数。(2)差可以大于被减数。(3)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4)大数减去小数,差为_____数;小数减大数,差为____数;(填“正”或“负”)。你能上述情况分别举例说明吗? 活动三 尝试运用

例3.计算:①0-(-22)②(-8.5)-(-1.5)

③(-4)-16 ④()121 43少多少? 457(2)从-1中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128例4.(1)-13.75比5

活动四 巩固练习

1.、课本P 32练习1、2、3、4 2.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活动五 提炼总结

1.有理数减法法则 2.有理数减法运算实质是一个转化过程 活动六 检测反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B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C两个相反数相减是零.D在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或差大.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B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C减去一个正数,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D零减去任何数,差都是负数.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实录 篇10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兰艳萍

教学目标: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三、使学生通过感受懂得“用旧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图片)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生:奥运会、跳水„„

师:对。2008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虽然比赛早已结束,可人们对于这次体育盛会去一直津津乐道。同学们,想不想再次回顾一下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

生:想。

二、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一)出示课件、探究算理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这是2008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女子三米跳板决赛时前两轮的成绩。观察这张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

师:依照学生的提问,选取两个板书在黑板上。

同学们提的问题可多,这说明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好学生,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一一解答,现在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师依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你能自己计算出这两个问题的结果吗?(生:能)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现在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这两个题目,做完后小组内交流你的做法。

哪个同学愿意上黑板前来写?

指名板演。(巡视掌握学生的做题情况)

师:下面我们先请这两位同学为大家讲一下他是怎么算的。生:讲解„„

师:谁还愿意过来讲讲? 再指名说一说。师:听了刚才这些同学的讲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生:„„多个发言

师:引导并板书:(1)先让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2)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3)计算结果小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去掉。

师:同学们,你觉得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相信你们在计算时也会注意这些问题。

(二)小组合作,练习计算

刚才我们了解了跳水运动员前两轮的成绩,你想不想知道她们的总成绩是多少?谁是冠亚季军?

生:想。

师:好,现在五轮比赛成绩都已经出来了,请同学们用我们刚刚总结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组内合理分工,一起计算出运动员的总成绩。

(这个小组动作真快,分工明确,每人计算一个运动员的总成绩,还有一名同学监督、记录,合作的很好。)

生:小组分工合作。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汇报一下吴敏霞的总成绩?

你们是怎么算的?你们也是这样做的吗?(一一回答三个队员的总成绩。)大屏幕出示答案,答案是这样的小组举手。好,请不对的改正过来。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看总成绩,谁是冠军?谁是亚军?谁第三名?有这样的成绩,同学们心情怎样?

生:„„

师: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高兴,一样骄傲,中国队员真棒!

(三)强化练习,巩固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也很棒,运用刚刚总结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上小组内同学的集体智慧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独立计算的能力,有信心吗?

生:有。

(出示课件中的题目)学生独立计算。谁愿意上来展示?(指名板演)师:同学们看他的做法对吗?请你说说他是怎样做的?(或者他错在哪里?)

全做对的举手。你是怎么错的?同学们也要注意了。

三、快乐闯观,巩固练习。

多数同学们对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还是不错的,下面我们再次运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快乐闯关,好吗?

(一)师:第一关,口算练习,比比同学们的速度。前十名同学报数。第X名同学读答案,课件出示答案。

(二)第二关:判断,看看谁的眼力准。说错因,强化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第三关:解决问题,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师:同学们,学数学为的是用数学,你能帮小同学解决这些问题吗?

(1)第一本和第二本共多少元?(2)第三本比第二本多多少元? 指名板演,简单说算理。

师:老师宣布,全体同学闯关成功!恭喜大家!

四、课堂小结

师: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回想,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你要提醒同学们什么?

说的真好!

同学们,令世人瞩目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可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长存,愿同学们也能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渗透到学习生活中,争取更优异的成绩。好不好!

面爱面 减法背后的加法 篇11

线上打通互联网渠道

对于面爱面做B2B业务源于两方面:一方面基于现在餐饮市场的状况和压力,面爱面也要多渠道发展;另一方面就其他餐饮企业而言,同样需要一个具有QS认证的食品工厂为其提供安全、安定、安心的餐饮原材料。面爱面现已为几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做产品配套生产,主要就集中在“面”的产品上。他们将一碗面分为4种食品的组合,即面条、调味汤料、卤制肉品、净菜。

早先的面爱面开始推广外卖食品时,曾经尝试把生产设备放置到店面,让消费者看到产品制作的全过程。而现在的面爱面更为关注餐饮O2O的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餐饮O2O的大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其中“易淘星空”是面爱面战略合作上最为注重的平台,预计8月份上线的“易淘星空”的“聚星计划”,真正的实现了店铺O2O的应用格局。在通过与各大电商平台的合作推动下提升销售额,继而使面爱面的食品工厂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线下地推式售卖渠道

在线下,面爱面6月的第二周开始推广“美味带回家”项目,主要针对社区,和西城饮食服务协会达成合作意向,由其提供优质社区帮助面爱面开始进驻进行地推。为此面爱面还搭建了一个小型面店,以展位形式出现,做成可移动式的小面爱面,人们可以在里面体验到现场煮面、食用或是外带回家等活动,方便、快捷、营养、卫生,这也正是美味带回家的主题。而另一方面移动小面店也可以在社区中推广小型面店的模式,用以推广品牌加盟,并可将所有的外卖产品展示到小面店里进行外卖,真正做到将面条送到家。最终面爱面希望消费者通过社区小面店可以了解到面爱面产品的制作,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到面爱面吃安全、放心的面条。

此外,面爱面也会协助其合作商启动一个全新的项目,“魔法阿姨”——为高端家庭提供管家式服务。乍一听此项目与美食没有太大的联系,但这其实也是面条到家项目的其中一部分。项目的起因是管家服务在食材购买上的需求量大、品质要求高,而面爱面有着20年的食品安全生产经验,将以食品安全、好食材的角度给其提供专业培训。并在极力推进与线上平台“食材管家”的合作中,希望可以通过“食材管家”为“魔法阿姨”的客户提供优良食材并配送到家,使消费者体验到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安全食品的优质体验。

面爱面通过做减法,种类上只做前面所提及的与面相关的四种产品,渐渐的去掉糕点类、包子类等品类,加入更丰富的国际化产品,如意大利面、泰式面、韩式面、焗面等,也使品牌更加年轻化,以日系面条为主打,做世界美味面条的集合地。做了减法以后的面爱面其实也是在做加法,每一类单品的产能都相应提高。另外,针对国内的各式美味面条,面爱面的兄弟品牌——东福龙将会延续下去,定位以骨汤拉面为主的中式面条,包括有炸酱面、麻辣香锅面、重庆小面、岐山臊子面、武汉热干面等等,产品细分之下,工厂的效率提高,

市场业务范围反倒越做越广。

人生规划的加法与减法 篇12

为此, 我校数学教研组的教师们选择“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进行了整体性教学的尝试。对该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教学实践, 不同的教学实践引发了我们深刻的思考。

【教学背景】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位数相同) 与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看,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掌握, 四年级下册再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就知识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小数加减法, 计算的难点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上。

【教学实践】

设计一:提供情境→解决问题→得出算理

1.出示情境

任选两种商品, 算一算总价与差价。

2.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 学生尝试。

(2) 集体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 (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 哪一位上没有, 用0补齐。

3.巩固练习:计算并验算、解决问题

(1) 出示一组小数加减法的笔算练习。

(2) 练习后进行校对, 对错题进行分析反思。

4.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因为小数加减法学生基本已经会进行计算,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没有新鲜感, 列式计算就这么点知识, 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被减数的小数部分不够减 (或整数减小数) , 这样的难点只要通过几道竖式的练习就能突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教师的注意力基本集中在计算的正确率上, 练练评评一节课, 尽管学生的正确率较高, 但学生的兴趣不高。这样的课学生上与不上有何区别?那么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怎样才能突破呢?

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小数加减法这一单元内容进行一个整体分析。

本单元共有4个例题。

例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通过分析后发现, 本单元的几个知识点都只是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算定律扩展到小数, 也就是, 接下去的每一个课时可能都会像前面第1课时一样, 学生上与不上差异不大, 这个单元按教材顺序教学效率相对会比较低。格式塔学习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韦特墨认为, 人们的思维是整体性的、有意义的知觉, 而不是各种映像的组合。他的警言是:整体不仅仅是部分之总和。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利用小数加减这一课时的载体, 把本单元的四个例题知识放在一课时中进行。把本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 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各种关系, 重新建构和思考, 从而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 形成转化比较的策略意识, 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加减法的体系, 让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设计二:创造问题→研究算理→拓展内容

1.提出问题

请学生说出几个小数加减法的算式。 (学生说算式, 教师板书)

2.探究方法

(1) 教师挑选学生写的算式中的某一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并且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2) 讨论交流后明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

(3) 写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要求有小数位数相同的、不同的等)

3.解决问题

(1) 《童话故事》《雪孩子》《小学奥数》这三本书要多少钱?

(2) 小明只有15元钱, 他可以买哪两本书?

(3) 小红用20元钱买了《童话故事》与《小学奥数》, 能找回多少钱?

课后反思:设计二的教学尝试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收获一:从怎样做到为什么这样做, 联系旧知明确算理

设计一强调的是怎么算, 而设计二中强调的是为什么这样算,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师:刚才你们计算了1.23+2.36, 都认为答案是3.59, 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它是对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给它们都加个单位米, 1.23米=123厘米, 2.36米=236厘米, 123厘米+236厘米=359厘米=3.59米, 所以1.23+2.36=3.59。

生2:我用加“元”这个单位来验证的。

生3:1.23是123个0.01, 2.36是236个0.01, 123个0.01+236个0.01=359个0.01=3.59。

师:那4.6+3.81与1.23+2.36区别在哪?你会算吗?

师:在计算4.6+3.81时, 你们为什么不末尾对齐?

生1:我在4.6的后面添0, 这样就可以末尾对齐了。

师:为什么要在4.6的后面添0?

生:因为4.6只有一位小数, 而3.81有两位小数, 在4.6后面添上1个0, 这样都变成两位小数, 就可以对齐相加了。

师:为什么可以在4.6的后面添0?

生:这是依据小数的性质。

生2:我不用添0, 只要把这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 那样就是个位对个位, 十分位对十分位了。

师: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区别吗?

生: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 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师:相同数位上的数, 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 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就能直接相加减。

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 有用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 可以说与小数有关的知识点都被激活了, 并且为后续的知识 (如分数加减计算) 学习积累了数学经验:两个数相加减, 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如果计数单位不同, 那就要通过转化, 把它们化成相同的计数单位后才能进行计算。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 使学生沟通单元知识的前后联系, 也使加减计算的相关知识形成体系。

收获二:从分散学习到整体认知, 构建完整认知结构

设计一只是教学了小数加减的计算, 而设计二安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环节, 此环节有三个小问题, 巧妙地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自然无痕地渗透给了学生。

师:《童话故事》《雪孩子》《小学奥数》这三本书要多少钱?

生1:8.27+7.20+7.73。

生2:8.27+7.73+7.20。

师:这两个算式的答案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就是运用加法交换律, 结果一样的。

师:看样子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

师:小明只有15元钱, 他可以买哪两本书?

生:可以买《雪孩子》和《小学奥数》。

师:没有其他可能吗?还有一本只告诉7元, 小数部分遮住的书能买吗?

生:不一定。

师:那当小数部分多少时, 这本书可以买?

生:15-7.20-7=0.8, 只要比7.8元少就行。

师:小红用20元钱买了《童话故事》与《小学奥数》, 能找回多少钱, 你怎么列算式?

生1:20-8.27-7.73。

生2:20- (8.27+7.73) 。

师:这两个算式有联系吗?你喜欢计算哪一个?

生:运用了减法的性质, 我喜欢算第2个, 因为它能先凑整的。

一道题, 让学生自然地将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的学习中, 在不经意间掌握了新知识, 并在无形中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学启示】

教师的教学应从整体出发, 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整体规律出发, 树立整体结构的意识, 以长远的视野对学科书本知识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或结构块, 以结构为大单元重组教学内容, 以结构的逐步复杂化作为贯穿单元教学的认知主线, 这与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提出的“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 整体来把握一个知识块的前生今世及后延”的观点是吻合的。

上一篇: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及职业规划建议下一篇:旋转的平凡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