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京华烟云感悟

2024-05-10

读京华烟云感悟(精选15篇)

读京华烟云感悟 篇1

读小说,我总是钟爱近现代的。觉得古代的有些矫情,而当代的则有些肤浅。其实这也是自己懒惰的一面了,读文言总是嫌费劲,当代的又太杂,总觉得没什么看头。而中国的近现代,对我来说有极其迷人的一面。我常常羡慕那些民国时期的小姐,既具有中国传统的古典美,又不乏西式的现代精神;既尊古,又西化,一只脚藏在深闺,另一只脚已然踏进了舞池。那些自然或不自然的矛盾与叛逆,对我来说,十分有意思。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快一个月,其实算我读的较快的一本书了。手头还有些专业的书,好几天才能读几页。说实话,受了这么多年教育,还是爱读小说甚于其他类型的书。当然这是人之常情,小说从来都被看成是一种消遣。但我读小说,会特别用心,总是恨不得一下读完,又不舍得那么快就结束。我常常被书中的人或事感动,甚至流泪。也常常将自己置身于书中情景,想象自己是主人公,脑海里会有一幅丰富完整的图画,勾勒出近乎清晰的场面。有时自己也笑自己:这不过是小说而已。

说了一堆题外话,还是说说这本书吧。读这本书,其实是因为之前看过这个同名改编的电视剧。在看过电视剧之后再读书,有一种特别的体验,因为你完全可以把书中人物的形象和自己所看过的联系起来,这样,一边读书,一边回想电视画面,到是很有意思。这本书,一个中心人物,两个大家庭,几段爱情故事,整个国家的盛衰兴亡,这些都融合、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图画。在这幅图上,有老北京城的历史、有青年男女的爱情、有道家思想的体现、还有战争、军阀、走私、抗日……这些颇为宏大的主题由主人公的命运的联系在一起,再由历史的车轮辗过,最后你只能看到一些小点,散落在历史风尘中,如你我一般,被铭记,或被遗忘。

林语堂在这本书里体现了很浓厚的道家思想,主人公木兰的父亲姚老先生便是这么一个人,他相信道法自然,顺应天理,看淡一切物质的东西,因为它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说,有福之人,白水也能变成银子;无福之人,银子也会变成白水。他宽容、开明、令人敬仰,所以他培养出的木兰也聪慧、大方、进步。我喜爱木兰这个角色,她生于富裕之家,却不贪恋财富;心胸开阔、思想成熟,做事大方、得体。这样一个人,再配以极其美貌的容颜和超群的智慧,更加让我喜爱和羡慕了。说羡慕,是因为我也是一个女孩,却没有木兰这般的胸襟和眼界,更没有她的才情和智慧,虽说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却让我无比的崇拜,渴望在现实中与这位奇女子一见。

就像林语堂女儿林如斯所说,她父亲这本书,初读觉得流畅、愉快,继而激动,继而悲伤,最后是壮阔,是升华。小说的最后,木兰被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画面中,她和她的家人不再是主角,而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中的一分子。由小家变为大家,由个人升华为国家。这便是特殊历史时期赋予人们特殊的历史身份。结尾并没有说明木兰及其它主人公最后的命运,却说明了中国的命运,让人觉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我常常想,我若生在那个年代会是什么样子呢?会平平庸庸的过一生,还是会不平凡?我不知道,但我常常想象自己是一名奇女子,像木兰一样。哈哈,不管怎样,做做梦总是没有错的。

读京华烟云感悟 篇2

一、示范朗读, 潜移默化地训练

[案例]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第一次抱母亲》教学片段:

(师让五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生:十三,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了……

师: (打断学生) 停下来。听我说, 十三可以不读, 假如要读, 就读成“第十三课”。如不读, 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后要停顿一会儿再读正文, 要让人家思考, 自己也思考。然后读正文, 这样读——— (师拿起书进行示范) “第一次抱母亲”, (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了一会儿) “母亲病了……”, 这样读, 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

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些。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 (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 母亲病了, 住在医院里, 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照顾。

……

[评析]

朗读课题,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但于永正老师并没有轻易放过, 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示范读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尝试, 直到感悟到朗读的正确方法。于老师正是通过朗读示范, 引领学生把握朗读的方法, 体验朗读的快乐。

二、个性朗读, 情不自禁地喷发

[案例]特级教师陈建先的《特殊的葬礼》教学片段:

师:想看一看美丽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吗? (师播放大瀑布录像)

师:有人还盯着它看, 是不是被这壮美的景象陶醉了?赞美一下吧!

生:仿佛自己就站在瀑布面前。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看看文中是用哪些词来赞美它的。

(生读)

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流连忘返”这个词中读懂了人们被它的雄伟壮观吸引了。

生:我从“咆哮而下”“一泻千里”可以看出水流很急, 声音很响。

生:从“从天而降”说明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落差很大, 很有气势。

师:你能把它的气势读出来吗?

(生读)

师:太棒了, 大瀑布再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来, 我们一起读。

[评析]

“要读出感情”是语文课上经常听到的, 可怎么读才是“有感情”?读一段课文, 根据自己的理解, 带这种感情也可, 带那种感情也行。“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 自然读出的味道也不同。”既要尊重别人的理解, 又要读出个性理解。在这个片段中, 陈建先老师让学生在一看二读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感受到了大瀑布的壮观,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课文, 与作者的情感交织到一起, 形象地演绎了“个性化朗读”, 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读出了自己的体验, 读出了自己的味道, 这才是真正读出了自己的感情, 这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在情不自禁中喷发的表现。这其实就是一种自主感悟。

三、多样朗读, 有的放矢地引领

[案例]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草船借箭》教学片段: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生:三天后江上出现了大雾, 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把你找的这个句子读一读, 通过你的朗读来体会雾的大。

生:这时候, 大雾漫天, 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师:这雾大吗?小雾! (生第二次读)

师:雾大吗?中雾! (生第三次读)

师:还不够大, 你们听王老师读。 (教师范读) 来, 像王老师这样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我, 雾很大, 很浓。注意, 这是一场大雾, 一场浓雾!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场大雾, 鲁肃看到了, 诸葛亮也看到了。鲁肃心里会怎样想?

生:害怕。

师:你来当鲁肃读读这句话, 用让人害怕的语气读。

生:这时候, 大雾漫天, 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师:你不是鲁肃!谁能读得比他更让人害怕? (另一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 又是什么心情?

生:高兴!

师:你就是诸葛亮, 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生:这时候, 大雾漫天, 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读得很好)

[评析]

王老师抓住了“这时候, 大雾漫天, 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这一句话, 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帮助学生理解了诸葛亮“知天时”。短短一句话, 王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语气读, 分别读出了雾大、鲁肃害怕和诸葛亮的高兴。王老师还十分注重读的训练方式, 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多种形式地练读、品读, 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对课文人物性格的把握, 还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自主学习 自读感悟 篇3

1.新课标强调主体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难问题。

2.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以及他们情感的撞击与升华。

3.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自生活体验,在相互平等的对话中提高彼此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从鲁本的故事中受到孝敬父母长辈,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和熏陶。

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阅读习惯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详略得当、叙述具体、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情境

1.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在他们生日时你为他们做些什么?

2.知道母亲节吗?指名学生交流。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以上交流,便于教师了解生活中学生对父母的关爱情况,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并为学生能自主感悟课文作好铺垫。]

二、反馈预习,初读感知

1.通过预习,你对课题了解了多少?指名说一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了解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能让教师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2.汇报读懂的内容:课文中哪些内容已经读懂,选择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来读,可谈谈初步感受。

指名读,然后让学生自评,再请同学评,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

[备课重要的是备学生,不了解学情,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再组织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三、引导质疑,自定学法

1.请你围绕“鲁本攒钱为妈妈买胸针”这一内容提问题。

自由发言,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表扬问题提得好的学生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①鲁本为什么要攒钱给母亲买胸针; ②为了攒钱,鲁本付出怎样的努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也应由学生解决,教师不必急于解答,但教师必须指导、启发;点拨,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要订正,甚至作必要的讲解,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2、根据这两个问题,你认为本堂课想怎样上?

四、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

(1)指导朗读描写母亲的部分。指名读后评议,谈感受。

出示:在鲁本龈里,母亲是一个_____的人。

教师提供一组词语,请学生用上自己喜欢的词把句子补充完整。

(2)想象一个夏天,鲁本是怎样拾麻袋攒钱的。进行小练笔并交流,以此来体会鲁本捡麻袋的艰辛。

(3)小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鲁本卖掉最后四只麻袋的感人情景,请学生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描写鲁本把胸针送给母亲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再交流。

[这样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延伸表达,升华感情

1.学完了本课,你想说什么?

教师提供一组句子:

我想对鲁本说:_____;我想对母亲说:_______;我想对自己说:______;我想对同学说:_____;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说,既开拓了学生思维,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选能力,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参与,尊重个性的新课标理念。]

2.你的父母为了家庭,特别是为了你付出了哪些辛劳?

3.课后讨论:你准备在今年韵母亲节为妈妈做些什么。

读《论语》,感悟人生 篇4

民勤县大坝中学 薛 琴

无论做什么,态度至关重要。孔老夫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学习的人,并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学而不厌”。即学习要踏踏实实,勤奋好学而不感满足。再次,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另外还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从小学起,孔子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深入我脑海。现在慢慢领悟到孔子的虚心向学与博大心胸是我学习快乐的源泉。

学习,自然要讲求方法。虽然每个人有自己的习惯与方法,但一些好的经验和精髓却是恒古不变的。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方法是现今很多人学习中不可少的经验技巧。

在学习中,与态度同样重要的就是实践过程。如果一个人只知道背诵,不懂得运用知识去实践,那学习就变得无意义了。正如孔老夫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才能融会贯通,才能学得棒,运用得好。

如今,可读的书数不胜数,大到名家名著,小到期刊杂志。无论是怎样的书,其蕴含的道理,总有那么几点值得你去体会。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无论向谁,无论学什么,只要觉得对你有帮助你就可以去用心学习,体会。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潜心求学的态度。或许,我现在的体会和实践还很幼稚,但每当隔一段时间,我再去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时,总会有一种新的感觉,感觉有一种理解上的升华。

《论语》,是人生的一部经典。在读它的过程里,我们可以反省,可以领悟,可以修正,可以明确我们该怎么做。校园里的我,面对诱惑,有着太多的不确定;面对名誉利益,有着道不明的情愫;面对处事,有着数不清的恐慌与害怕。不确定的事情太多,纠结的事也太多,殊不知,在屋子里,郁闷发呆、自寻烦恼的时候,我却浪费了宝贵的时光。所以,当我决定摆脱不良的负面情绪时,我再次选择了《论语》,选读了其中的某些章句。不知不觉中,心变得安静了,心里的疑问和迷惑慢慢在消失,对梦想的期待和努力的动力也在增加。慢慢地,我懂得了学习,懂得了自身修养和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正是从《论语》中汲取了营养,我深深感受到经典给我的动力,我要努力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生活,本来就是复杂的,有许多的事是不可预料的。但是,只要本着忠于自己,忠于实际,就可以从容面对失败和挫折,甚至赢得更漂亮的生活。那么,摆正自己的位臵,努力向前,那便不负一个真实的自我。

读《感悟母爱》有感 篇5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初一(2)班 曹澄

母爱,如一盏灯,点燃了就永远不会熄灭,照亮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内心的黑暗和前进的路途;母爱像春天的燕子为我们衔来醉人的春光;母爱像潺潺流水,时时滋润着我们幼稚的灵魂;母爱是一曲最深情的乐谱,为我们弹奏出最动人最灿烂最圣洁的音韵;母爱是上苍给予我们最丰富厚的礼物,最甜美的甘泉。母亲无私的奉献了这么多,我们是否想过感恩呢?

或许母亲并不需要我们的感恩,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需要感恩母亲。是母亲赋予了我们生命,将我们带到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是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让我们健康成长;是母亲将人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让我们懂得人间的是与非,善与恶,丑与美,会辨别好与坏,真与假;《感悟母爱》中前三节讲述了许许多多伟大而又平凡的母爱,每一位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呵护着我们,无私,真诚,博大,毫无保留。每一篇故事都是那样的感人肺腑,让我忍不住热泪沾襟,为母爱的伟大而感动。如《跪拜藏羚羊》中藏羚羊妈妈为了让小藏羚羊躲避盗猎者的追捕而落下了峡谷摔死了,这一幕让盗猎者震惊了!他跪倒在地,含着泪将罪恶的枪扔到山谷里。又如《骆驼妈妈》中的骆驼妈妈为了让小骆驼们喝到水,纵然跃入深潭,水长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们喝着,但那只母骆驼却沉入了泉底,再也爬不上岸了。这一幕幕让人心灵颤抖的画面都是因为两个字——母爱。能如此让人揪心、感动的或许就只有用母爱来表达了。感动之余,或许我们应该

想起“感恩”这个词吧。母亲为了我们什么都能做出来,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母亲做点什么呢?这本书的后三节便讲述了一些感悟母爱的故事,同样也是让人潸然泪下。每一个故事虽简短精炼,但字字都透着对母亲的爱。虽然有的故事平凡普通,但事事都含着对母亲浓浓的、让人无法忘却的爱。亲情是广泛的,但亲情中最深刻的、最绚丽的情没过于母爱与报答母爱了。如《握住母亲的脚》中日本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应聘,题目是握住母亲的脚,在体验过后紧紧将那脚拥在怀里,久久不肯松开,由此他明白了了人只有理解了母亲,才可能善待自己。又如《让我挽着你的手》中作者在挽着母亲的手后才发现母亲的手已经粗糙,可还是那样的温暖与亲切。那一刻,一种久违了的感觉涌上心头。是啊,我们是不是也已经很久没有握住母亲的手,体会着那充满爱的温度呢?

看了《感悟母爱》,我们也应该好好感悟一下母爱,在平时的生活中从小事开始感恩,多帮妈妈做事,不和她吵架、顶嘴,让妈妈每天都充满我们的爱与感恩,让我们的每一天更有意义。我相信,每一天的感恩与爱累积下去,一定会从水滴汇成小河、大海,让世界充满了感恩。不需要加太多的糖,只要捧上一点孝心,一份真心,甚至一滴就能染青慈母的银丝,抚平慈母的皱纹,浇灌出一片风景。对别人的滴水之恩,我们会涌泉相报,但母亲对我们的爱,我们会多给母亲一些关爱,把爱分给母亲哪怕只有十分之一,母亲就会感到十分满足。

读《感悟生命》体会 篇6

人生的目标要坚定,就需要寻找正确的道路,登上人生高峰的路是艰险的,只有时刻在前进中寻找,才不会因走错路而荒废生命,才会有能力让生命显现辉煌,谱写更加美好的人生。

读了汪国真、流沙河著的《感悟生命》后,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作品中有些文章对人很有启发的,是改变人一生的文章。

我觉得改变人一生的文章系列众书之《感悟生命》是一部值得去阅读的优秀作品,不但可以从中感悟生命的真理,还可以反省自己的人生,更好的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谱写更加美好的人生蓝图。

读了《感悟生命》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我们要懂得珍爱生命,感悟过去,把握现在,规划未来,你会发现幸福其实真的很简单。人生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祸有福,总会有磨难的,但这都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在遇到人生的挫折与不幸的时候,学会冷静的对待,平静如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反之,慌乱是没有用的。

生命就是希望,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这世间因有了生命而更美丽。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要热爱人生,万万不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因为这样的人生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那么,人的一生也就没有意义了。感悟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见,生命是很珍贵的,它并不单单属于你自己,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你的亲人。你是否会拥有精彩的人生,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了,难道不是吗?

珍惜时光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们的青春是有限的,不经意间就会慢慢地流逝。青春是仅属于你的一次花季,让你在幸福的时候,要倍加珍惜;苦难的时候,要倍加坚韧,细心地采集每一种花的标本,留住那永恒的生命的芬芳,留住那美好的瞬间,让它成为永恒的回忆。不管人生的道路如何坎坷,如何艰难,我们都要坚强的走下去,坚持就是胜利。读了《感悟生命》后,使我对生命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相信在未来的人生中我会更加的珍惜自己的时光,做最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精彩。

不要匆匆忙忙地过一生,这样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也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最终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路途,凡事急于求成的话结果只会相反。《感悟生命》里的文章是影响人一生的文章,细细品读过后,使我受益匪浅,无形中收获了很多。作者流沙河、汪国真对人生的感悟是很深的,是值得大家去看的作品。

我生活在这和平的年代,生活在这个温暖的世界,所以我知道,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使者,同时也是生命的过客。有时候,我们常常会说:每个人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只是停留时间的长短罢了。这其中的道理差不多也是一样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是岁月的一个章程,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生命在给我们幸福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悲哀的时刻,正所谓人生有喜有悲。生命是不会给我们任何承诺的,生命只给我们一次的机会,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是开拓与创造者,还是浑浑噩噩的人,这关键要看你怎么把握生命,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人生问题——“自古人生论,难以枚举,欲详真理,须读《感悟生命》”。

我们的人生是很短暂的,所以一定要好好地珍惜生命,才不会浑浑噩噩的过一生。拥有生命是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快乐!那么,就让我们带着生命的梦想上路吧,活出一个最好的我。也许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没有坎坷,没有挫折,只有欢乐的生活是不现实的,我们的人生道路还很长,自己的未来自己去创造,我们要用自己的灵魂去支撑生命。如果不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那么时间在不经意间就从我们的指尖流失。《感悟生命》不愧是流沙河和汪国真对人生的阐释,值得一读。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篇7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更无悟。我在教学《我为你骄傲》一课时,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而是巧施妙计,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反复读书, 最后用给老奶奶写便条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学生不仅在朗读中加深了感悟,也受到了品格的熏陶。初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句子,为进一步学习理解做好了准备。在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感悟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时,引导学生精读。在读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闪现创新的火花。

二、激发想象,理解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有所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阅读,学生就会促进或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凭借联想,还原语言描述的形象,让学生想象出课文中描述的人物形象、景物、场面,使其在头脑中活起来。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盲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去倾听、去触摸,深入文本体验、感知安静内心的多姿多彩和她对生命的热爱。此时,在学生眼前,语言文字已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丰富的语言形象,这样的感受是入情入境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提供感悟的契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创新。

三、创设情境,入境感悟

要想有所悟必须先有所感。小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语言感悟能力的局限,他们在阅读一篇课文时,无法自然地“入情入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录音、课件等辅助媒体,创设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接见其人、闻其声、观其事、临其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感染,有所感悟。

只有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才能使朗读具有真情实感。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当时的场景,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乐让学生反复品读,让学生在悲壮的情境之中展开想象,深切体会五壮士英勇献身、忠于人民的伟大精神。

四、对比词句,加深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味、揣摩文本中的一些重点词句,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比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

1.添词、减词比较

课文中有些句子不仅表达得非常准确,而且具体、生动。有时有意去掉句子中的限制性词语,引导学生同原句比较,这样有助于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准确、具体、生动地表达的。

2.换词比较

课文中有的词语用得十分准确、巧妙,如果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比较,可以有助于学生领悟如何准确地运用词语。另外,对于课文中某些难以理解的新词, 有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改换成同义词,帮助学生理解,使其在比较剖析中感悟。

五、角色扮演,体验感悟

“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 学生的内心体验一旦被唤起 ,会成为阅读理解的催化剂。为促进学生感悟,我引导学生扮演文中角色,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这样,“角色”就成了引导感悟的桥梁,就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差、心理差,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心地体会、真心地感悟。让学生充当文中角色,可以使学生忘记课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形成兴趣盎然、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学习氛围。

六、课外延伸,深化感悟

学生爱追根溯源,文本阅读后,他们总会牵挂着文中的事情,惦记着文中的人物。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文本阅读后,引导学生追究,启发想象,延伸课文,可以让学生在情节的延伸和内容的拓展中,加深对语言内涵和语言情感的感悟。

读为主线 整体感悟 篇8

[关键词]教学设计 朗读 感悟 主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83【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理解文章的主旨。

2.通过朗读,理解排比、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文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直接表达了对安塞腰鼓艺术魅力的赞颂。请找出来,并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课文传真

这安塞腰鼓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请用“好在,你看(听) ”这样的句式,用上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

结合学生发言,分别板书:场面、鼓声、后生(鼓者)、舞姿。

【设计意图:仿说练习的设计,一方面可以选用课文内容练说,这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另一方面,可以将作者的感受内化,把学生带入文章描写的意境。学生在积累优美句式的同时,加深体会课文的内容。】

三、整体感悟

(一)感受场面之壮阔

我们先来看看表演的场面——

出示: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指名读。指导朗读。

2.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样的场面,你会用什么词?(板书:壮阔)

如果让你选用这段话中的一句话来表现这样壮阔的场面,你会选用哪一句话呢?

出示: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读读这句话,看看这几个分句有什么特点,这个句子是怎么写出这种壮阔的场面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注重节奏美、诗意美,倒装强调表达意思)

这个句子还可以说(出示):

急促的鼓点像 ;飞扬的流苏像 ;蹦跳的脚步像 ;闪烁的瞳仁像 ;强健的风姿像 。

比较这两个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反过来写。(倒装句,让人鲜明地感受到那种场面,突出了“场面的壮阔、豪放和火烈”)

指导朗读:让我们再一起感受一下这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吧!

4.教师引读过渡:正因为“这腰鼓——(生)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句话是不是直接写这样壮阔的场面的?那它是怎么写出这种壮阔的场面的呢?

(三对反义词,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的特点)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从侧面感受一下安塞腰鼓壮阔、豪放和火烈。

看到这样壮阔的场面,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感受鼓声之震憾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你看(听) ”

出示: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 ,

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 。

先把课文中的内容说一说。鼓声还能碰撞在什么地方?照样子再说一说。

1.师生合作读这一段。(读完板书:震撼)

2.安塞腰鼓,它的声音震撼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慨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感受鼓者之强健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你看(听) ”

1.出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2.读读这段话,它主要描写了什么?黄土高原生养了一群怎样的后生啊?(朴实、茂腾腾、元气淋漓)

结合这些内容理解“元气淋漓”:文中哪些语句直接写出这些后生的“元气淋漓”?

(“茂腾腾”“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指导朗读:这样的后生是活跃的、是强健的,是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板书:强健)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感受他们旺盛的生命力。

读:“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重点词句。学生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如联系前文理解“元气淋漓”,这样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加深印象,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这句话。】

3.就是这样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就是这样一群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后生,却释放出这么奇伟磅礴的能量。他们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他们在这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生存着,而且生存得很好,很精彩)

4.是什么给了他们这样的信心,这样的力量?(黄土高原)

5.只有在黄土高原上生长起来的后生们才能有这样的力量,也只有黄土高原这样厚重的土地,才能承受这样惊心动魄的搏击。

6.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感叹——好一个高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设计意图:“好一个安塞腰鼓”每出现一次,就是文章的一个小结,情感也比上一回更深刻,对主题的升华起到了一定促进的作用。】

(四)感受舞姿之火烈

1.安塞腰鼓还好在什么地方?

出示:

每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使人叹为观止。

2.让我们再一次把时间和镜头定格在每一个火烈的舞姿上,去感受那种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的流露。

(引读)“每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引读)“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引读)“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小结: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3.这种人、声、舞融为一体的壮观景象美到了极点,让每一个观看的人都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惊叹——“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优美词句的积累。这一节本身就是对前三部分内容的一个总结。回读的设计旨在照应全文,既将文章很好地进行复习,又用以前的内容学习了新的段落。】

四、学会构思

刚才,我们从场面壮阔、声音震撼、鼓者强健、舞姿优美四个方面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独特的民间艺术。现在,请大家再读这四句话,说说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些句子。

出示: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的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设计意图:整体感悟,将文章细分为三大段,再将重点段细划为四个部分。在教学中,有意地渗透段的意识给学生,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板书设计】

场面壮阔

表演前 声音震撼

好一个安塞腰鼓!表演中 鼓者强健

表演后 舞姿优美

读《藏獒》心得感悟 篇9

我们不妨换上一双獒眼去看世界,用藏獒一样的优秀品格和职业精神去面对社会,用藏獒一样的良好心态和强健体魄去搏击人生。记得有一次我去应聘家教。我被家长评价的一文不值。就因为我是学体育的,面对老人的如此评价我不能顶撞。但是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出人头地。当我想到藏獒的精神时,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可以,我能行。藏獒给了我很大的勇气。也给了我动力。当我们面对那些把我们体育事业打击的落花流水的人,我们一定要用自己实力作出名堂给他们看看人类帝王, 海中龙王,鸟类鹰王,犬中獒王。千金易得——元太祖成吉思汗说:“身经百战,雄当万夫,巨獒之助我,乃天之战神助我也。”

藏獒是凌驾于狼之上的“草原之王”。藏獒和狼在肉体上是天生的敌人。在青藏高原,狼生存的条件就是要逃脱藏獒的追杀,偷吃牧民的牛羊。而藏獒生存的理由就是要杀狼、吃狼、防范狼,保护牧民的牛羊。在一对一的厮杀中,藏獒是无敌的,但狼有群狼战法,藏獒的英勇总显得孤独。因此,在青藏高原,藏獒和狼能够共生。藏獒和狼同样是精神的敌人。狼自私、狡猾、残忍,藏獒忠诚、仗义、勇猛。 当我们走向社会时,面对的竞争也不过于此吧。面对那些狡猾的人,只要我们身经百战,我们就不怕失败。如果遇到残忍的社会现状,我们决不能妥协,我们要用真诚、勇猛去解决困难。

藏獒不仅集中了草原的野兽和圈养的家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而且集中了草原牧民应该具备的优秀品格:自尊自敬,自强自立;善解人意,感恩为怀;精忠报主,忠诚可靠;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百折不挠,坚忍不拔。而藏獒的这些良好品质和优秀品格正是现在的人们所需要学习的。 如果我们走向社会,我们一定有一颗善良的心。像藏獒这样拥有优秀的品质,我们

藏獒比狼更具“职业精神”,它们专注目标,不辱使命;爱岗敬业,安守本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自动自发,全力以赴;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不计回报;遵守规则,服从命令。我们要想在职场中取得成功,就要像藏獒一样培育崇高的职业精神。

读《感悟母爱》有感 篇10

“母亲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高尔基带着这种神圣的心情,我打开了《感悟母爱》这本书,《感悟母爱》里面汇集了118个震撼心灵的真情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面描述的母爱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都是最真挚、最无私、最伟大的。其中有个名为《疯娘》的故事让我感受非常深。这个故事讲的是作者的母亲是个疯子,在作者很小的时候,奶奶将他的疯娘赶出了家门,直到作者六岁时,他的疯娘又重新回了家,但是一直是疯疯癫癫,而且还经常闯祸

。即使疯娘神志不清,母爱也是清醒的,当作者遭到了别人的欺负,她会奋不顾身的去救他,作者在20公里以外的学校住读,疯娘会牢记羊肠山路,风语无阻的为儿子送菜,凡是为儿子做的事,她一点也不疯。当她摘的野鲜桃带给儿子,儿子夸奖说疯娘能干,野桃好吃的时候,疯娘高兴地笑了,也就是因为这句话,疯娘再次去峭壁边上的桃树上摘桃,只是这一次连人带桃掉入了百丈深渊。疯娘的离开,让作者伤心之余更是后悔万分,后悔之前没有好好的去爱护这个疯娘。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认为母亲对我们的爱是理所应当的,对于母亲的唠叨会感到烦躁和不耐烦,母亲每年都会记得我的生日,给我准备丰富的菜肴,精美的生日蛋糕,但是我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 我从来也没想到要给母亲去送上一声祝福。母亲因为工作忙不能陪我,我不能理解,还会发些小脾气,殊不知母亲为了给我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而要努力辛苦的工作。读了《感悟母爱》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伟大的母爱只会付出,不求回报, 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回报母亲那浓浓的母爱。

读京华烟云感悟 篇11

“四环节”教学法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使我们的教学悄悄地发生了转变,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把握教学的四个环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高效。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

不少老师过于注重了华丽的精读感悟和运用拓展,注重了新潮的课外阅读,却忽视了最根本最朴素的“初读感知”这块基石,结果一堂课下来,看似光鲜,实则无序,无味。

针对存在的“初读走过场”现象,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我加强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的教学,大致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激趣导入,尝试阅读。

精心导入,激发学生读书欲望。这一环节至少保证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两至三遍书(过长的课文例外),不放过任何一个字音,遇到读不懂的、读不通的记下来,请教老師或同学;教师仔仔细细地倾听、巡视指导,时而帮助正音,时而帮着端好书,纠正一下坐姿,时而听听朗读的进程,难读的地方教一教,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像拖腔、唱书等,发现出错较多的字词随时板书在黑板上,有的放矢进行纠正,让孩子把课文下面的字宝宝从课文里找出来,随文学字,意在让孩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和了解。

第二步:指名读文,相机指导。

请几名同学轮读一遍课文,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参与读的学生尽量多些,学生朗读水平在班级居中游偏下,利于暴露读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读书指导。指名读中出现错误及时纠正,带有普遍性的错误面向全体学生纠正。读不准的字音,让学生重新读;读不通的句子,让好学生领着读;有难度的句子,教师示范学生跟读。一遍书读下来,难读的句子、段落反复练习、跟进指导,学生获得实实在在读的指导。

第三步:再读课文,质疑深思。

用“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和“有哪些疑问”来组织交流读书收获,进行读书后的初步信息反馈。在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时,引导学生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发现比较明显的主题词、主题句和主题段,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开学之初,我时常给学生讲这个故事。他们是很有灵性的,很快就能意会。

在再次读文的基础上,注重让学生“口诵心维”,积极开动脑筋,读进去,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只有善待学生的提问,学生才能提问。这里的“能”包含着爱提问、敢提问和会提问。爱提问是会提问的前提。一个学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太没有价值而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就会不敢问,也就谈不上爱问,更谈不上会问了。学生由于敢问、爱问,问得多了就会发展到会问。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才敢问、爱问;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才会问。通过“有哪些疑问”来了解学生的疑难所在,然后将问题进行梳理,简单的、跟课文内容联系不密切的,当场解决;和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融入课文学习之中;关系到课外的问题则留到课下拓展用。

乍一看,强化初读费了不少时间,一课书按照这样的流程上下来,短课文需要两课时,长课文需要三课时,和我们已经达成共识的“压缩课堂讲解分析时间,精读品评、悟法迁移,节省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则相悖,其实不然。阅读规律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学生读熟一篇课文总得需要一定的时间,无论有无教师指导,是否在课堂上进行初读,总有一个初读的过程客观存在着,这是无论哪个学生也不能逾越的。将初读课文放在课下预习时自主完成,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初读课文程度不一,这种差异必将影响到深度感悟的层次,形成某些学生阅读上的夹生饭,久之酿就阅读差生。

可以这么说,形式上的“精读品评”课是以抹煞学生的阅读差异为代价的,长久下去,也就抹煞了学生学习阅读、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的初读非但没有延长学生学习课文的时间,反而因为指导得法,进程安排合理,缩短了学生的初读时间。

由于初读到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自主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部分内容学生能够自主读懂,即使有困难,教师能够及时发现,相机指导。“书不读熟不开讲”的原则保证了每个学生在深度感悟这一环节,有着同等的交流机会,而不仅局限于部分初读充分的学生,保持了大面积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避免了学生由于对课文读的不熟,分不清内容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提高了学生捕捉重点内容的能力,提高了语言感悟力。

读京华烟云感悟 篇12

既然谈判技巧如此重要, 肯定需要我们积极学习, 以掌握其基本策略。学习途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在实践中学, 完事后多总结, 多思考, 相信会有所成长;另一种是学习成功谈判者的先进经验, 消化后再去实践, 如果行之有效, 则会增加谈判成功几率, 为自己或团体赢得成功。澳大利亚波特集团创始人约翰·波特, 被誉为“澳大利亚最卓越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他从事房地产行业已有35年之久, 拥有丰富的房地产谈判和项目开发经验。

约翰独到的谈判技巧让人十分惊奇。他可以很快读懂对方的意图, 轻易地让一个合同的条款内容根据他的需要拟定, 同时又让对方十分开心。他的技巧包括注重双方的共同利益,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 然后进行轻松的谈判。他会和对方谈论任何事情, 例如孩子、橄榄球、滑雪或者政治, 直到发现双方的共同点, 然后以此为基点展开下一步的磋商。他一向不急不躁, 耐心地等待对方, 直到他们足够放松后, 才着手和他们谈生意。当正式谈判开始后, 他总是愿意不惜时间获得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假如不能很快地达成一个合同, 他会选择在未来的任何时候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这样的谈判方式总是很容易被人接受, 即使是难缠的对手, 约翰总是和他们在任何时候合作。

在约翰的著作《一个房地产操盘手的感悟》一书中, 作者从自己35年的房地产谈判、项目开发经验出发, 对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 提炼出房地产谈判应具备的各项技巧。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房地产买卖等细枝末节, 而是专注于如何提升房地产谈判技巧。全书开篇即提出谈判高手的10堂必修课, 分别是:时机就是一切;通过买东西赚钱;不要马上接受第一次出价;有另外一个买家总是好事;只要赚钱就好, 无论多少;建立融洽的关系;永远不要放弃一个潜在买家;只做有意义的让步;记得保持冷静;引导你的对手让他出局, 谈出让所有人满意的结果。谈判技巧都是相通的, 因此约翰的谈判策略适用于任何行业。约翰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 深入浅出地传递了谈判技巧。更重要的是, 蕴含其中的哲理会让你洞悉人性, 轻松掌握应对任何状况的谈判技能。

例如“记得保持冷静”。约翰认为在很多情况下, 一笔买卖谈不成都是由于一方首先“不再淡定”, 随后谈什么也谈不成了。欧式谈判中挥手和大声喊叫的方式可能只在欧洲行得通, 在澳大利亚的谈判中, 你需要永远保持冷静。大声叫对方的名字也是错误的谈判方式, 有时甚至会导致谈判破裂。“永远不要把对方的冒犯当回事, 自己也永远不要冒犯别人。”这是谈判中的黄金法则。在谈判中始终保持冷静的一方常常也会思虑更周全, 在谈判中占据有利位置。

学习谈判技巧可以让我们采取正确的行动, 特别是要跨入一个并不熟悉的领域时。当我们学习谈判艺术时, 也会逐渐建立自信和勇气, 提高抗压能力。我们会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把不自信变为智慧。当我们的谈判技巧不断提高时, 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但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 要多总结, 多反思,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谈判策略。

读中庸心得感悟 篇13

和《大学》一样,《中庸》也出自于《礼记》,在宋代被程朱推崇编注后重新受到重视并成为“四书”之一,是由孔子的孙子子思主笔的,身为官方的教科书之一,《中庸》对于教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相比起其他倾向于为政治服务提出措施政策和观念的儒家经典,《中庸》更倾向于描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人性修养,提倡自我教育。

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发,《中庸》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核心——自我教育。《中庸》对于自我教育疏导有着非常好的启示作用,人们能够自觉的进行自我审查、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希望能够在此作用下,达到儒家学说教育人的目的,能够拥有“仁”的思想理念,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也就是人们常常说到的“天人合一”。

读《弟子规》感悟 篇14

成绩名列前茅

重点大学硕士学位

在全国最好的科研单位实习

对于一个整天研究外文文献,接受西方科技教育,崇拜美国自由的人而言,国学意味着八股文、之乎者也这些令人费解的文章,各种不人道的条条框框、心理折磨,是古代统治者用来驯服民众的工具。是的,在未了解之前,它已经被我贴上了“腐朽”、“霸道”、“落后”的标签,真是应了那句“主观臆断、妄下定论”,现在想来有些无知。

6月,从南京风尘仆仆的返回石家庄,想在石家庄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也是那个时候,在正奥医药接触到了弟子规,每天晨读,语速超快,第一次都跟不下来,由此可想,正奥员工对弟子规的熟悉程度。通过了解,正奥的董事长秦总对国学甚是痴迷,不惜拿出重金鼓励员工背诵弟子规,只是因为自己受益匪浅,通过背诵将大家领入门,每日践行,有机会接受中国国学带来的好处。

出身传统家庭的我,从小至今,出门前总会告诉家里人,“我上学去了”或者“我去***家玩去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妈,我回来了”,这似乎是一个规矩一样,也许这就是家庭教育。现在我在《弟子规》中,看到“出必告,反必面”这句话,才知道原来这条规矩出自此处,原来我一直在践行《弟子规》,只是由于无知而未知。

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感到十分羞愧,还没有严重到“亲有过”,只是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就已经内心十分不耐烦了,总觉得时代变了,老古董的思想应该遗弃,连听完的耐心都没有,十分羞愧。父母的养育之恩大过天,不应该如此不尽孝道。如今父母年事已高,似乎没有精力再去表达什么不满,又或者是经历国学洗礼后的我心态甚佳,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满满的关心、担心和依赖。

初入社会的我,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不同素质的人。遇到蛮不讲理、恶言相向的人也十分寻常,此时我总在心里默念“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倒不是真的觉得对方是“流俗”,只是以此来劝慰自己,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学生一般单纯友爱,不能期待所有事都顺顺利利,人总是要经受一些挫折才能成长。这让我想起来广誉远部门的张经理的一个故事。小姑娘也是刚刚步入社会,因为打电话处理紧急事件,公交做过站,同时为了能尽快返回处理,一路小跑过红绿灯,“啪”,双腿跪地、血肉模糊、鞋都踢飞了一只,经历身体和心理上双重折磨,登时让她想起弟子规中那句“事勿忙,忙多乱”,同时还安慰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读京华烟云感悟 篇15

常规课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绝大部分的课型。所以看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主要是看常规课, 学生成绩的取得也是靠常规课, 因而上好每一堂常规课是老师的基本职业道德。那到底怎样上好常规课呢?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常规课要四有:有趣、有法、有道和有劲。

一、有趣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先在模式要激趣、环节要引趣、细节要诱趣。

1.模式要激趣:材料导读式历史, 通过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关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 第一代立宪君主威廉三世性情刚愎, 富于政治和军事才能, 起初总想在没有内阁顾问的情况下亲自决断大事。可是当他于1690年夏季率军征伐爱尔兰, 又因玛丽女王性格荏弱而难以独掌王权时, 便建立了一个9人内阁, 襄助女王处理国务。……

从材料中我们可知内阁最初为何设立。

(2) 威廉三世在即位后的头几年尽力维持一个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 企图用扶弱抑强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势力。……

从材料中可知威廉设立内阁的目的。

(3) 1694年, 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 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 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这就不难看出, 辉格党人在1695年的胜利不是他们组阁的原因, 而是结果。这种先组织内阁, 后得到选民认可的史实, 说明当时有内阁而无责任内阁制。而且, 不仅1694年内阁是如此组成的。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 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内阁制的发展。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环节要引趣:由当今的一些时事新闻引入我们要学习的相关内容, 增加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如2013年9月30日美国政府非核心部门关门事件, 为何会关门? 从而导出美国1787宪法。

3.细节诱趣。历史发展的过程是由细节构成的, 对细节的捕捉, 并恰当的运用, 就可以重建现场、活跃课堂, 使课堂别样的精彩。历史的细节, 有助于丰满和深化认识, 使已有的结论更加深刻。例如讲授“甲午战争”可以补充细节, 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是战败的根源。

君臣三人对话:甲午海战前, 日本无必胜的把握, 明治天皇召见首相伊藤博文和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

天皇:能打败北洋舰队吗?

伊藤、东乡:能打败。

天皇:理由?

伊藤:战斗力胜过清朝海军。

天皇:如何得知?

伊藤:北洋舰队纪律松弛, 应战准备缺乏。

天皇:何以见得?

伊藤:士兵将衣服随意晾在船舷和大炮身上。

东乡:我曾上“镇远”、“定远”号参观过, 管理混乱、纪律松弛、缺乏战斗力。随处摸几下, 白手套变黑手套了。而我军斗志高昂, 纪律严明, 官兵齐心。

最终, 天皇认可了伊藤、东乡的判断, 决心与清朝开战。

二、有法就是有方法。要整体感知、材料导读、问题探究。

1.整体感知, 从宏观上掌握线索。如:必修一第三单元的整合:“笼子的编织”

英国: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 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

美国:国家设计了美妙的制度笼子, 从而将权力彻底驯服

法国:国家制度笼子的设计藏着阴谋, 有种力量随时想跳出来

德国:国家的权力却利用制度笼子驯服了人民

通过这样整体感知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本单元一目了然, 便于更好的理解运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材料导读, 就是解读材料的信息, 让学生有阅读、有理解的时间, 尽可能多角度选材。在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多途径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但要避免几个误区:在材料上标好重点;在多媒体放映时一闪而过, 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一点概面, 孤证论证。

3.问题探究:通过材料或通过问题的设计来一步一步的理解某一问题, 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如美国:设计了一个怎样的制度笼子?如何实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1) 1984年, 一名来自得克萨斯州的示威者约翰逊焚烧了一面国旗。随后, 约翰逊因焚烧国旗而违反了得州的有关法律, 被得州法院判处监禁。1989年,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约翰逊应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 从而宣布约翰逊无罪, 而且它使美国各州有关国旗保护的地方法律失效。

为何它会使美国各州有关国旗保护的地方法律失效?

(2) 这个结果一宣布, 乔治布什总统立即针锋相对地表态, “烧国旗是错的, 大错特错”。

乔治布什总统能不能改变最高法院的判决?

(3) 美国国会1989年立即通过了《国旗保护法》, 随后, 最高法院否定了《国旗保护法》, 重申其焚旗合法的立场。

最高法院会以怎的理由否定国会通过的《国旗保护法》?

(4) 2005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旨在禁止焚烧美国国旗的宪法修正案。2006年此修正案在参议院被否决。

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三、有道, 就是要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一部分, 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及信念, 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体验历史, 就是让学生经历过程。从而感悟历史、创造历史。

新华网伦敦2010年5月11日电 (记者黄堃) 英国首相布朗11日晚在伦敦首相官邸发表讲话, 宣布辞去首相职务。当地时间19时许, 布朗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外对媒体说, 由于大选产生了“无多数议会”, 现在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单独组阁, 而三大主要政党之间的谈判迟迟没有进展, 为了能尽快产生新一届政府, 他愿意辞去首相职务, 以便让在大选中得票领先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组阁。

英国首相卡梅伦上任之后, 随即公布了新内阁名单。同日, 英国新内阁成员在首相府参加了首次内阁会议。

由上述新闻请学生感知布朗首相辞职, 内阁去留?卡梅伦当选的条件?内阁成员的来源?通过材料让学生体验历史, 感知历史。

四、有劲。要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常规课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而点亮学生的智慧, 提高学生的能力。

养成学生的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课前做什么, 课中学教同步, 课后整理归纳。通过学习习惯的养成, 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感悟习惯, 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如:在讲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 课前让学生搜索美国历届历任总统及重大贡献。课堂通过共同探究完成本课的学习。课后让学生对本课进行宏观概括, 并总结出西方代议制的一般的共性:

通过这样的习惯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方法的掌握, 长远的发展。

摘要:常规课要四有:有趣、有法、有道和有劲。围绕四有结合案例来浅析常规课的一些做法, 希望对以后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常规课,四有,感悟

参考文献

[1]阎照祥的《英国政治制度史》

上一篇:以酷为题的作文经典下一篇:肠梗阻患者护理医学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