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教师的教育故事

2024-07-09

二年级教师的教育故事(共8篇)

二年级教师的教育故事 篇1

教育故事:以读为本,读中领悟

阅读课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是靠读。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真理。

在教学《画家乡》时,我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孩子通过了涛涛的家乡、山山的家乡、平平的家乡以及青青的家乡的京京的家乡,了解到这些家乡的重要特点后,然后主要分析一下写作顺序。

学生就能根据这些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来着手写自己的家乡。那天的作业就是小练笔:写自己的家乡。学生们写的非常好。有的学生写出了我们这里的特产樱桃、石榴、西瓜、桃子,写得有滋有味。有的学生写出了我们这里的旅游景点——鲸鱼沟,也写得绘声绘色。我觉得之所以写的好,就是因为学生读懂了课文,仿照写作方法写的,也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观察能力。

二年级教师的教育故事 篇2

教师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师教育始终是每一个国家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关注的重点之一。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政策的转变与其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以及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对澳大利亚教师教育的发展及其政治经济背景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吸引了包括澳大利亚学者在内的国际上许多学者的兴趣。

一、 从职业培训转向专业教育:1945—1983 年

二战后初期、20 世纪前期建立的职业培训政策对澳大利亚的影响依然明显。 除了为高中讲授学术类课程的教师提供一年的大学研究生教育文凭课程外, 教师培训几乎都是在澳大利亚联邦体制内, 由各州教育部主办的师范学院进行的, 联邦政府并不参与。教师教育课程一般持续1~2 年, 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学科知识、教学实习, 以及教育心理学、一些通识类知识的学习。 教学被看作是一项技能, 辅之以恰当的技术。战后的生育高峰、大量移民的涌入、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的对中等教育需求的增加, 以及劳动力短缺与教师地位较低等因素导致对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新教师的数量却很少。因此, 相对于对教师教育进行的改革, 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建立维护教师利益的专业团体, 以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教师这一职业。

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期间, 众多因素导致了教师教育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 教师工会极力主张将教师的地位提高到更加专业化的水平上, 同时也使公众和政府认识到完整充分的教师教育的必要性。 在这一时期, 联邦政府对教育, 包括高等教育干预的日益加强是导致这一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战后重建计划的一部分, 劳动党政府 (1941—1949) 为退伍军人提供了科学和工程方面的培训以及大学课程学习。 1946 年, 劳动党政府在堪培拉建立了第一所联邦资助的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通过修订宪法, 劳动党政府为联邦政府通过直接资助或其他方式干预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在这之前, 宪法规定教育权属于各州政府。 而联邦政府在战争期间是唯一能够征收收入税的权利机构, 从而为其未来加强对各个层次教育的干预奠定了基础。 同时根据宪法, 联邦政府要给各州政府专项拨款。

1949—1966 年, 联合政府执政, 开始向中学教育提供专门拨款。 然而, 该政府更加关注大学, 并建立了澳大利亚大学委员会 (Australia University Commission, AUC) , 以向政府报告大学的资金、员工、课程等其他各种情况, 负责制定关于大学的国家政策, 监督管理大学的发展, 向学生提供奖学金, 向各州大学提供资助等。同时, 政府还建立了一个以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为目的的委员会。 因此, 1964—1965 年期间, 澳大利亚建立起了双元高等教育制度, 即教育学院 (College of Education, CAEs) 提供应用型的知识和技能, 而大学继续保留其传统的学科型教育内容。

1972年劳动党政府上台后, 将师范学院归入教育学院, 从1974年开始, 联邦政府完全取代州政府为澳大利亚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财政投入, 并且基于公平原则, 取消了学生的学费。其结果是这些教育机构摆脱了州政府及其教师教育部门的控制, 取得了更大程度的自主性, 但同时联邦政府政策对其的干预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大。1972—1975年, 劳动党政府在教育领域坚持民主和参与的原则, 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和制度化, 并且通过建立联邦学校委员会 (Commonwealth Schools Commission) 和制定弱势群体学校计划 (Disadvantaged Schools Project) 对相关的教育问题进行监管, 而这一直以来都是州政府的职责。20世纪70年代中期, 澳大利亚已经处于战后经济繁荣的边缘, 加上国际石油危机的影响, 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使联合政府 (1975—1983) 意外获得了竞选的胜利, 继而开始推行更加保守的经济、社会福利和教育政策。1979年的《威廉姆斯报告》 (Williams Report) 从教育、培训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对这一变化做出了生动的解释, 而对教师教育进行全国范围的调查 (The National Inquiry into Teacher Education, NITE) 则是这一报告中的一部分。

无论政治和经济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NITE始终继续并加大对专门的教师教育的关注。 他们广泛咨询并起草了各州教师教育的报告, 尤其是昆士兰州和维多利亚州, 并且委托一些研究者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 可以认为, NITE代表了国家支持包括职前教师教育和职后教师专业发展在内的专门教师教育的最高水准, 如它是最大规模的调查委员会, 教师和教育专家在该委员会具有主导地位, 以及调查范围的广泛性和调查时间的持续性等。

NITE以及20 世纪70 年代国家颁布的政策对20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教师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师教育从相对狭窄、行业本位转向更加广泛、专业, 从教育证书发展为教育文凭和学位。 正规的职前教师教育扩充为最少三年, 中学教师的培养为四年。 一些专门领域的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如早期教育、指导和咨询、特殊教育、体育以及数学和科学教育等。 所有实训教师的继续教育都得到了重视。 鼓励教师获得更高的学位, 并指出需要进行更多、更高质量的教育研究, 包括教师教育的研究。 联邦和州政府为此必须提供充足的资金。 所有的这些建议对于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因此, 掌握更多资源以及具有更大影响力的联邦高等教育委员会 (Commonwealth Tertiary Education Commission, CTEC) 拒绝了NITE的所有建议并不令人意外。 尽管如此, NITE重视质量, 关注每个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所具有的教育需求的建议还是对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 《威廉姆斯报告》中提出的应对经济低迷、财政削减、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年轻人失业问题的对策是对20 世纪80 年代末期社会发展的一个准确预言, 尽管之后的劳动党政府通过关注社会公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二、 从专业教育转向能力开发者的培养:1983—1996 年

1983 年, 劳动党再次执政。 为改革联邦官僚体制, 建立更加高效和紧密的政治体制, 劳动党政府制定了大量的社会民主改革计划。 在劳动党执政的大部分时间内, 地方政府也为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 由于国内和国际经济低迷以及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使所有的改革缺乏充足的经济基础, 为持续的经济增长而进行的结构改革成为劳动党充分实施其社会民主改革计划的前提之一。 因此, 劳动党不仅与澳大利亚行业协会委员会 (Australian Council of Trade Unions, ACTU) 保持协调关系, 而且通过一些组织, 如经济规划和咨询委员会 (Economic Planning and Advisory Committee, EPAC) , 与商业界和工业界保持利益的一致。 ACTU和商业界也对劳动党的教育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 联邦劳动党政府还通过一些组织或机构将各州充分纳入其政治体制中, 以使其制定的计划更加合理化, 这些机构包括:特别首相会议 (Special Premiers’Conferences, SPCs) , 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 (Council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s, COAG) , 澳大利亚教育委员会 (Australian Education Council) 以及澳大利亚课程委员会 (Curriculum Corporation of Australia) 等。 这一特点被称为合作联邦制 (Corporate Federalism) 。

与劳动党经济与行业改革计划同时进行的是教育改革。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 执政党希望澳大利亚成为一个“聪明的、有能力的”国家, 而不再是从前那个“幸运的国家”。 这意味着教育将成为这场微观经济改革的中心, 意味着希望通过教育来满足行业需求, 为后福特主义经济培养掌握多种技能的工人。 因此, 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 义务后教育呈现出教育与培训合并的趋势, 许多报告都强调需要培养所有学生的与工作相关的通用能力和专门能力。 这种对能力培养的重视扩展到了包括教师教育在内的专业教育。 同时, 教育本身作为一个产业, 也需要进行重组和改革, 以实现最大的效率和效果。

就联邦政府而言, 他们认为所有这些改革只能在国家层面才能得以实施, 因为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可以吸引州政府、工会、商业和工业界共同参与, 合作进行教育改革, 提供更加合理的教育服务。

这些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从1983~1987 年, 教育改革主要是作为劳动党社会民主改革而不是经济改革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所关注的问题与20 世纪70 年代前半期较相似, 即公平和社会正义问题。 这一特点也体现在联邦政府所颁布的大量的政策和计划中, 同样也体现在大学本位的教师教育计划的改革与修订上。 政府于1984 年和1987 年分别制定了“参与与公平计划” (Participation and Equity Program, PEP) 和“澳大利亚学校女孩教育的国家政策” (National Policy for the Education of Girls in Australian Schools) 。 其中, PEP非常关注学生从学校到就业的转换, 并且成为许多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教育质量检查委员会 (Quality of Education Review Committee, QERC) 的报告保留了劳动党对一些需要公平对待的特殊人群的承诺, 对质量、针对性、结果和能力、实践的重视是在困难时期即将到来时从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上解决教育问题, 进行教育改革的先驱, 同时也预示了政府对教师教育政策干预力度的不断加强。 教育调查委员会指出:尽管联邦政府对所有的教师教育课程给予了资助, 但其在规范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方面仅仅发挥了非常小的作用。 从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的视角来看, 职前教师教育完全可以得到进一步完善, 联邦高等教育委员会 (CTEC) 应该立刻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 在即将到来的5~10 年内, 教育发展的重点也许仍将在在职教师教育和培训上。

1986 年, 联邦学校委员会 (Commonwealth Schools Commission) 提交了名为 《 国家利益 》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的报告。 在 “参与与公平计划” (Participation and Equity Program, PEP) 的基础上制定劳动党学校发展计划。 民主和社会公平依然是关注点, 但同时还把焦点转向了其他方面, 如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质量、技能型社会的建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组织、通识性技能的培养、帮助年轻人做好就业准备等等。 这一转变到1987 年得以实现。 那一年, 联邦政府为有效解决澳大利亚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经济问题, 对联邦政府各部门进行了重组, 其意图是使社会政策附属于经济政策。 在教育方面, 则是成立一个非常庞大的机构:就业、教育与培训部 (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DEET) , 并出台了大量的关于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文件和报告。 新部门成立的意义以及试图通过教育实现经济复苏的意图非常明显。 同时, 与之前相比, 专业的教育者已经不在联邦教育管理机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加的一般的管理者和经济学家。

1987 年, 澳大利亚行业协会委员会和行业发展协会联合代表团访问西欧后提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报告:《重构的澳大利亚》 (Australia Reconstructed) , 该报告认为教育能够为国家经济重构提供人力资源。 接着, 澳大利亚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本:《澳大利亚需要的技能》 (Skills for Australia, 1987) 、 《 正在变化的劳动力队伍 》 (A Changing Workforce, 1988) 、 《 加强澳大利亚的学校 》 (Strengthening Australia’s Schools) 、 《1987 年高等教育绿皮书》以及《1988 年高等教育白皮书》等。 绿皮书和白皮书重构了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 使其从原来的双元体制转变为统一的国家体制, 将教育学院 (CAEs) 并入大学并进一步合并, 以达到高效和经济的目的。 在劳动党新政策的影响下, 大学不仅要利用联邦政府的资助向弱势群体提供公平的教育, 同时还要对行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政府对经济的关注必然对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1988 年高等教育白皮书》指出:政府意识到了高质量的教学对学校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 高等教育应该将教师培训作为其最重要的职责。 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可, 当时关于教师教育未来的和正在进行的改革包括从强调理论转向强调实践, 从基础学科 (如社会学、历史、教育哲学等) 转向更广泛的学科内容。 实际的教学能力和技能超越了形式上的资格认证成为从事教师行业的前提。 从事教师教育的教育者以及教师教育开始承担更加重大的责任。 在既定的时间内强化教师教育, 职前教师培养不超过3~4 年, 同时将在职教师教育提高到比职前教师教育更重要的位置, 并且脱离大学的教育学院, 以陆续培训的方式进行。

简单地说, 这一时期澳大利亚教师教育的改变是以经济政策的改变, 即由凯恩斯主义福利型政策转向后凯恩斯主义竞争性政策为背景的。 澳大利亚新政策的特点是新统合主义 (Neo-Corporatist) 。 新统合主义仍将社会公平作为社会政策包括教育政策的目标之一, 但给予经济重组和为实现一个更加高效的政府而进行的相关改革非常重要的地位。 劳动党的义务后教育政策加剧了实现社会公平与追求高效和生产率之间的矛盾。

20 世纪80 年代, 澳大利亚对教师的认知从一个“专门的教育者”转向“能力的训练者”, 其教师教育政策也从“专业教育”转向“能力训练”。 这一转变使各州政府、澳大利亚行业协会委员会 (Australia Council of Trade Unions, ACTU) 以及企业界将教育以及教师教育作为澳大利亚微观经济改革、人力资源开发、经济重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教育设定的这一目标导致了教育政策结构的改变, 使教育对于整个经济发展肩负更加重要的使命。 但是, 对于能力训练者而言, 到底要培养哪些能力还不是十分明确, 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以及从重视理论转向重视实践在事实上不利于建立教师的专业地位, 教师教育的目的似乎更倾向于培养教育界的工程师, 而不是专业教师。相对于政府、雇主和教师工会, 大学的教育学院在决定教师教育和发展的内容、方式、结果等方面被逐渐边缘化。

因此, 尽管联邦政府非常努力地通过众多途径试图实现改革目标, 但由于各种原因, 这一时期提出的许多为建立更加高效的教师教育制度的改革措施并没有得以成功实施。 原因之一是澳大利亚的联邦制以及各州拥有教育权的现实使澳大利亚制定一个全国性的教师教育制度面临很大的困难, 尤其在那些差异较大的州, 实行全国认可的教学资格以及全国教师注册制度存在较大的难度。 同样, 实行职前教师教育内容和结构的合理化、标准化也面临较大的压力。 其他原因还包括公平和社会公正原则的影响、教育各利益群体的反对等。

但是, 已有的改革已经使澳大利亚人逐渐认识到, 教师教育的改革是必需的, 也是不可避免的。它反映了联邦劳动党政府的新统合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政策, 同时也体现了后现代社会对效率和知识商品化的重视。为促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澳大利亚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教师教育模式, 该模式要超越简单的二元论, 即专业教育或者能力训练, 而是要培养受过教育的、有能力的专业人士。为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教育培养的能力范围应该得到进一步扩展, 并且应该在各种决策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内对这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

三、教师教育改革的推进及挑战:1996 年至今

1996 年, 澳大利亚联合政党上台, 结束了劳动党长达13 年的执政。 1983 年以来, 劳动党一直采取的是统合主义的改革策略, 而在1996 年的竞选中, 联合政党坚持的是以私立化、放松管制、强调选择以及用户支付为特点的市场导向原则。 尽管教师教育并不明确地包涵在联合政党大量的承诺中, 但所有这些承诺给人的一个明确的印象, 就是大学教育学院以及整个教育体制的重构即将开始。

(一) 改革背景

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 州政府掌管教育权, 同样也负责教师教育。 尽管在澳大利亚没有一个法理基础上的全国教师教育体制, 但事实上各州对教师教育计划的大致要求是类似的。 大多数州有多样化的教师教育机构, 教师教育计划在各州之间的差距甚至通常没有一个州内教师教育计划之间的差距大。 澳大利亚所有的教师教育都由大学承担, 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 所有的大学都已是统一的国家教育体制中的一部分, 由联邦政府而不是州政府向大学拨款, 教师员工的工资以全国学校工资标准为基础。 因此, 从事实的角度来看, 澳大利亚拥有国家教师教育体制。 相比较之下, 英格兰和威尔士比澳大利亚具有更加多元化的教师教育, 所不同的是, 英国联邦政府对教师教育具有权威的领导和干预权, 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只是影响其教师教育。

1983—1996 年, 澳大利亚由劳动党执政, 在其执政的前半期, 教育改革是建立在法人管理、经济合理化改革和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之上的, 地方管理的学校、独立学校的权力发生转移, 同时出现了分权主义和再次集权主义的现象。

1996 年, 联合政党上台后的教师教育较之前并无太大的改变, 联合政党执政后依然面临与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改革历史相关的四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或挑战:

首先, 在过去的140 年间,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的变化不大, 而且变化频率不高。 但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后, 教师教育的改革频率明显加快。 19 世纪50 年代早期, 教师教育由学校教育与学徒制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到了20 世纪20 年代, 由州教育部门主办的师范学院成为教师教育的主要机构, 四个月的教师教育课程延长到一年。 20 世纪70 年代早期, 这些师范学院获得自主权, 并改由州政府拨款办学, 提供三年的教育文凭课程。 20 世纪80 年代末, 教师教育成为大学教育学院的任务, 三年制的专科文凭课程被四年制的大学学位课程所取代。

其次, 长期以来, 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大多时候是接受变化的人, 而不是制造变化的人, 其对待改革的态度是被动的, 而不是主动的。 换言之, 他们更倾向于跟随社会和教育体制的变化, 而不是引领变化。 这一特点是在1850 至1970 年一百多年的时间中逐渐形成的。 在此期间, 大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教学。 由于师范学院的角色是为州教育部门提供服务, 而不是研究和开发的中心, 所以它们无法实践其领导力。 这一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 与英国相比, 澳大利亚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教师教育的外在评估和审核机制。

再次, 尽管面临众多挑战, 教师教育机构需要做出改变, 但通常采取的是保守而非积极的态度。 教师教育的改革呈现出渐进而非激进的特点。

最后, 在教师教育改革这个问题上, 始终存在说的比做的多的问题。 从1980 年开始, 政府出台了大量全国性的或州政府关于教师教育的报告, 但是, 这些报告很多都被忽略了, 政府并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将报告中提出的一些改革建议付诸实践。 其中一个原因是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大学在教师教育的管理问题上还认识不清。

(二) 改革实践

到1996 年底, 联合政党已经在一些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如澳洲电信的私立化、放松对行业关系的管制等。尽管并没有对教师教育进行实质性改革, 上面提到的四个问题也依然存在, 但我们可以发现, 联合政党自上台后对于高等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改革对教师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至于联合政府执政下的教师教育是否与劳动党管理下的教师教育在改革的基础和目的上有明显的不同, 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

1.用户支付

联合政党的第一个预算案包括了一系列使大学课程 (教师教育也在内) 采用用户支付原则的措施, 其中的一些措施引起了教育界以及更广泛领域的关注。大学本科生的学费或者参与 “高等教育捐赠计划” (Higher Education Contribution Scheme, HECS) 的师范生的学费从原来的每年2 400 澳元提高到3 300 澳元。 学生不需要提前支付学费, 可以选择银行贷款, 当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后, 将每年从他们的薪水中扣除3%, 以税收的形式偿还这笔钱。 因此, 学费的增加并没有影响到入学率。 但值得担心的是, 政府规定要向攻读科学和数学学位的学生收取每年4 500 澳元的学费。 获得专业学位后才能继续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文凭的学习, 对于那些准备成为科学和数学教师的学生而言, 费用要远远大于准备成为其他学科教师的学生。 这一不公平的规定使澳大利亚试图解决数学和科学教师短缺的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

联合政党另一个引起关注的举措是向通过课程学习攻读教育学硕士的学生收取全额学费的计划。 在澳大利亚, 大学可以自己决定较高级别学位的学费, 对于海外学生而言, 每年的学费大概是1.1~1.2 万澳元。 对于地方教师而言, 没有奖励或激励工资帮助他们支付这笔钱,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 由教育机构提供机构内部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有逐渐复苏的迹象, 大学教育学院被排除在外。

联合政党预算案还规定大学可以通过增加招收25%的全付费的本科生, 以增加学校的收入。 有人担心25%的比例会逐渐扩大到100%。 同时, 联合政党预算案还决定对大学教师的收入增加不再提供财政援助, 大学必须自己寻找资金来源, 如卖掉一部分资产或者减少教职员工的数量。 政府可以为大学提供有息贷款以资助教职员工薪水的增长, 但这一规定没有得到大学的支持。 因此, 与某些州学校教师在1996 年薪水增长15%相比, 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师以及其他学术工作者已经超过三年没有增加薪水。 由于政府预算中对大学的税收资助分配额减少了5%, 导致大学教育学院的规模不断缩小。 以伊迪斯科文大学 (Edith Cowan University) 为例, 1985—1994 年, 其教育学院员工数量减少了30.5%, 学生数量减少了20%。 这意味着教师教育计划的实施必须通过大班授课, 更多地利用教育技术, 减少师生交流的时间, 更多地强调独立学习以及删减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辅导咨询时间。

2.分权和放松管制

从表面上看, 联合政党更加倾向于分权和放松管理:它非常强调“选择”, 如大学可以通过其所愿意的方式增加额外收入;教师的聘用更加灵活, 可以通过提供咨询或每年到海外工作三个月以增加收入;学生可以通过教育券选择学校, 从而使教育机构的生存更大地依赖其占据市场的能力;将教育需求大的课程设定为收费课程, 改革课程以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减少没有能力支付学费的人的教育机会 (导致妇女和土著学生在许多付费研究生课程学习中所占的比例降低) 等, 这些政策意味着将政府的一部分权利转移给了个体或市场。

联合政党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对教师教育也造成了影响。 上台之初, 它解散了澳大利亚教学委员会 (Australia Teaching Council) (1) , 取消了全国专业发展计划 (Nation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 并考虑是否继续支持1991 年制定的 “国家教学质量计划” (National Project 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2) 。 这意味着联合政党试图阻止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的教师教育机制。 然而, 联合政党的分权主义并非彻底, 如依然保留了全国教师专业协会论坛 (National Forum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澳大利亚教育学院院长协会 (Australia Council of Deans of Education) 等一些全国性的与教师教育相关的机构。 对1996 年前的一些全国性的教师教育规划也给予了支持, 如1995 年由澳大利亚教学委员会、教育学院院长协会、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协会以及昆士兰和南澳洲教师注册委员会的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参与制定的教师教育计划鉴定标准已经基本成型, 联合政党对这一工作小组的工作给予了认可, 并支持其继续制定全国职前教师教育纲要, 鼓励制定教师教育的高标准,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鼓励与企业培养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等。

同时, 联合政党在教育部门继续推行私有化, 建立新的学校政策, 为新建的私立学校提供资助, 在减少对公立学校资助的同时增加对私立学校的资助。 尽管没有迹象表明政府要促进教师教育私有化, 但是一些教育学院正在考虑是否要将教师教育的一部分课程外包。 当然, 课程外包是否可以认为是私有化的表现, 也是人们讨论的一个问题。

3.学校本位教师教育

1992—1993 年, 工党执政期间就曾提出要将教师教育的职责从大学转移到学校, 实施学校本位的教师教育。正如英国60%的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是在学校完成的, 师范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下实习的, 学校成为教师教育中传递教学技能的主要场所。 1996 年联合政党上台后, 并没有将这一做法完全照搬到澳大利亚, 但是从1990 年开始, 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学校和大学的教育学院就开始相互合作进行职前和在职的教师教育。 不过, 这一合作计划仅仅涉及部分学生以及主修课程以外的课程, 或者这种以学校本位为特点的教学计划只是所有师范生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尽管澳大利亚许多全国性的教师教育组织强烈支持这种大学与学校合作的教师教育模式, 认为这是提高职前教师教育和继续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并没有要求统一实施这种模式。

4.政府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1996 年竞选过程中, 联合政党并没有表明要对教师教育的结构、过程、内容进行统一的监管。 但随着20世纪90 年代关键能力运动的进一步推广, 大学的教育学院开始考虑是否需要采用能力本位的方法实施教师教育计划。 1997 年制定全国职前教师教育计划标准和大纲的组织对这一想法给予了支持。因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 澳大利亚各州教育部长开始公开声明教师教育计划必须包含一些课程, 如土著文化研究、 多文化教育、针对特殊需求孩子的教育等等。各州教育部也开始更多地要求大学教育学院毕业的师范生必须掌握相关知识或技能, 如课堂管理模式等, 否则就不能就业。

但是, 总的来说, 澳大利亚教育学院虽然被附加一些外来的职责, 但它们还是拥有高度的学术自由的。 国家对教师教育的控制力度并不大, 还没有一个非常权威的全国性的组织设定教师教育机构的标准, 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核。

(三) 问题与挑战

除了上述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政策变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外,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还面临一些实际的问题与挑战。

1.师资短缺, 教师专业化受到威胁

20 世纪90 年代早期, 澳大利亚教师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一些教育学院不得不缩小招生规模, 由于就业率不高, 学生对本科教师教育课程的需求也逐渐减少。 一些州通过为教师提供额外的培训课程以延缓其就业需求, 或者积极鼓励教师到英国、新加坡以及新西兰等国家任教。 但是从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 澳大利亚开始出现教师短缺的现象。 与20 世纪70 年代相似, 澳大利亚开始大量引进海外教师, 或者要求教育学院开设短期的教师培训课程以在短时期内培养更多的教师, 或者允许教育机构雇佣没有任何教育教学资质的人担任教师。 长此以往, 之前几十年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2.教师教育与学校体制改革未能同步

大多数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计划是培养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 这一特点显然无法满足澳大利亚学校体制改革的需求。 随着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能力要求的改变以及大学课程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脱节,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倾向于选择另一种形式, 即非学术性的高中教育计划。 这一需求使澳大利亚不得不改革其原有的教育体制, 建立过渡性质的学校, 增加职业导向的义务后教育计划。 显然, 目前大学教育学院还没有将重心放在过渡学校或义务后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上。

3.两年制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有待完善

澳大利亚大多数的教育学院实施的是四年制的教育学士学位课程以及在已经取得专业学位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年制的教育文凭课程。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开始, 一些专业机构和学者指出, 专业学习加上一年的教育课程学习对于教师职业是不够的, 主张将教师教育课程延长至两年。 一种做法就是将原来的“3+1”模式扩充为“3+2”模式, 但问题是联合政党已经决定以课程学习方式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必须缴纳全额学费, 学制的延长必将增加学生的负担, 从而影响学生攻读教育文凭的积极性。 另一种做法是将四年制的教育学士学位课程转变为“2+2”模式, 即两年的专业学习加上两年的教育课程学习, 希望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大学到底应采取何种方式实现两年制的教师教育课程计划,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州教育部门和私立学校采取的雇佣制度。 当然, 雇佣制度也会受到教师供需状况和国家教师注册制度实施状况的影响。

四、结语

二战以后,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政策的变革充分体现了其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 不同的政治主张必然产生不同的教育政策和导向,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对教育有不同的需求。 而作为影响教育质量重要因素的教师教育在澳大利亚不同执政党执政时期都受到了重视, 而重视的程度或重视的方式则各有不同, 在教育管理制度以及教育改革导向上的不同选择必然会在教师教育上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由于不同执政党所秉持的执政理念不同,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政策的连续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改革与实践正在或仍将面临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挑战, 教师培养类型也需要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另外, 联邦制的政治和文化体制, 使澳大利亚缺乏强有力的教师教育外部评价和认定机制, 专业的教师教育组织在政策制定上的话语权还不够。 从事教师教育的工作者参与改革、 研究的热情和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有待提高。 总之, 教师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教师教育内部和外部改革, 需要宏观政策、中观体制和微观教学三个层面改革的同步进行和有效联接, 这一点适用于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

参考文献

[1]Be Ardon T, Booth M, Hargeaves D, Reiss M.School-Led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the way forward[M].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92:22-23.

[2]Jone Knight, Bob Lingard, Leo Bartlett.Reforming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under Labor Governments in Australia 1983~1993[J].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94, 15 (4) :35-40.

[3]Chalk Circle Dialogue on Ttacher Education.Education Industry Partnerships for Quality Teaching[M].Australian Teaching Council and Australian Council of Deans of Education, 1995:28-22.

[4]Deer C, Williams D.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do they have anything to offer Australian teac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1996, 22 (2) :57-62.

二年级教师的教育故事 篇3

怎么能让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又踏实呢?后来我想到一个办法: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改作业,我都会送给孩子们一面小红旗。作业只要工整、干净,又正确,我就在作业本上给孩子画上一面鲜艳的小红旗,孩子们得到它可开心了。课堂上,哪个孩子回答问题积极,乐于表现,我就口头上奖励小红旗,课下让班干部记到记录本上。孩子们得到奖励,下次更积极。同时,我把班里的学生分为十组,如果有小组活动时,就发给小组红旗,以此评比优秀小组。比如,最先完成作业的三个小组会得到小红旗。通过这个奖励,小组的同学更团结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每个小组都不甘落后,争当先进小组,取得小红旗。

奖励方式一成不变,孩子们是会失去兴趣的,所以奖励方法需要不断革新。孩子们有了新鲜感,才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努力下去。于是我的新方案出来了,赶快投入实施。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动手制作小红旗,制作好以后,红旗的一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另一面写上语文课本里的一个新词语。孩子们做好以后带到学校来,这些小红旗就是奖品。课堂上,我把它们奖励给表现好的孩子和小组,代替了以前班干部的记录方法。得到奖励的孩子欢喜,制作小红旗的孩子也是无比喜悦。同时,双方还有其他的收益,复习巩固了学过的词语。

有一天,一个孩子做了一面稍大一些的红旗,我灵机一动,把它奖给了优秀小组,与个人的奖励区分开来。于是,孩子们精心制作,稍微大些的红旗层出不穷了。

有奖励就得有惩罚,因为我发现有的小组总是落后。查其原因,有的孩子作业拖拖拉拉,学习积极性不高,致使小组落后。我就想:如果惩罚一下会不会提高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于是,一个新的制度诞生了:落后的小组一次罚一面红旗,奖励给先进的小组。此项制度实施后,被罚的组长和组员都着急了,谁也不想落后被罚,一心想着要早些完成作业。

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让我看到了孩子们那颗渴望表扬的心、积极向上的心、团结一致的心。

雷锋的故事二年级作文 篇4

在农业战线上,雷锋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还十八次被评为标兵,五次被评为红旗手,三次被评为节约能手又是优秀业余教师。

雷锋做事谦虚,谨慎,可谓是集荣誉与一身,但是,党和人民给他荣誉越多他越严于律己,他总是觉得自己对党和人民贡献太少,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动物的故事二年级作文 篇5

听到消息,森林里地小动物纷纷带着礼物赶过来看望它。聪明的.小猴子捧着又大又圆的桃子对小白兔说:“这个桃子送给你,祝你早日康复”。小白兔笑了说:“谢谢你”。

不一会儿,可爱的小鸟拿着一束香喷喷的康乃馨对它说:“送你康乃馨,每天闻一下,就可以早日出院了”。小白兔又笑着说:“谢谢你”。

二年级教师的教育故事 篇6

一、把课堂还给你

教师不能一辈子掉在学科里,做短视教育,关注分数,忽视能力。只教书,不育人是不道德的。教育远远大于学科本身。犹如音乐无国界,教育也是没有学科界限的。跳出来看教育,才有大格局,大视野,大智慧。

学科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一样大。教师教会学生知识不难,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本领也不难。难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受窦桂梅老师的启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渐加深的时候,耿老师创设情境带学生去感受那段屈辱的历史,出示事先准备的资料:

英法联军烧圆明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这两种不同文明的冲突。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下一统”的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留、虐杀外交官是违反国际法和人类文明的。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期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了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

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懂得什么叫民族尊严,使他们的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课后耿老师把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推荐给孩子们一起读,他们懂得了,只有我们的国家有尊严,我们的人民才有尊严;反之,只有我们的人民有尊严,我们的国家才有尊严!孩子们早晚会长大,我们应该告诉他们事实,了解真实的历史。隐瞒真相,一味地灌输仇恨,就是愚弄和扼杀理性。我们要相信未来——相信我们的后代会胜过我们,无论是视野、理性、智慧,还是面对历史和人生的勇气。我们现在要给予孩子的就是使他们具有穿透历史尘烟的理性和智慧,让他们经历应该经历的,承受应该承受的,学会有尊严地活着!

学习课文《四个太阳》,耿老师问孩子们:“如果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会画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呢?”孩子们有的说:“画一个蓝蓝的太阳,照耀海洋,让海洋的颜色更加美丽。”有的说:“画一个绿绿的太阳挂在战场,让战士们不流血不牺牲。绿色还代表着和平,我希望永远不再有战争!”有的说:“画一个白白的太阳,挂在医院里,让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妈妈感受温暖的阳光,让身患重病的人们恢复健康。”还有的说:“画一个紫紫的太阳,挂在沙漠的天空,让茫茫的沙漠长出红的花、绿的草,从此不再荒凉。”她深深地被孩子们的爱心、童心感动。

课堂是师生生命的现场,还课堂于学生,建构“和而不同”的课堂生态环境,建立起民主与和谐、尊重与理解、沟通与交流、互信与互爱的合作伙伴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给教育一双合脚的鞋子。相信从开放的课堂中走出去的孩子会拥有一双闪亮的眼睛,这双眼睛没有被填鸭式的灌输蒙上阴影,他们的眼睛澄澈透明。

从民主的课堂走出去的孩子应该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大脑,是真正的“精神贵族”,而不是“精神跪族”,他们的嘴巴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趋炎附势,敢于与众不同,勇于鹤立鸡群。

二、树立尊严的丰碑

如果生命是雄鹰,尊严就是翱翔。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只要教师时刻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师德,学生就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教师,这样教师便把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

2009年3月,与耿老师朝夕相处6年整的学生即将离开母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刻,与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总会在她的眼前跳跃。回顾成长历程中共同经历的苦辣酸甜,她不由得拿起笔来给每一名学生写下一封长长的信。浸润着真情的信件,被她悄悄地夹在学生的书中。本来只是她个人的情感宣泄,但学生们的反应却让她始料未及,回信如潮水般涌入她的抽屉。那段时间,读信、写信成了她和孩子们最大的幸福。

可是在她的期盼中有一名同学——小光却迟迟没有回信。她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在两个月后收到了他的回信。

小光在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您的信我早就收到了,一直放在笔袋里,我每天都看一遍,却一直没有勇气回信。老师,对不起!不是我不想回,我只是想让自己在作业做得再好一些,问题回答得再好一些,没有惹您生气的那一天给您回信!同学们都叫我‘大傻’,我希望通过努力丢掉这个外号。您发现了吗?最近我一直在努力!请相信我!祝您的儿子健康成长,长大别像我这样。”

读完小光的回信,耿老师的泪已溢出眼眶。小光在校运动会上荣获第一名时的羞涩,值日时一丝不苟的表情,还有他精心设计的一份份漂亮的手抄报……一幅幅画面异常清晰地在耿老师的眼前放大,而自己作为他的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经常以恨铁不成钢、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他,很少鼓励他,甚至有时候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心里总在想为什么他那么笨,别人都能做都会做的题目,为什么偏偏他不行……

第二天耿老师早早地来到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小光的回信,并真诚地对他说:“昨天老师读了你的回信,读懂了你的心声。你有许多优点,是个好孩子,可惜我一直都没有发现。今天请允许我向你道歉,对不起,请你原谅。”耿老师眼含热泪向那个不够自信的男孩深深地鞠了一躬。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久久没有停息。从那天起,再没有人叫小光“大傻”,她发现小光慢慢快乐了起来,他的眼中渐渐燃起了希望的火光。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低能儿舟舟能够成为世人瞩目的音乐天才,难道我们这些智商、情商都不低的健康孩子不能吗?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片叶子都有向阳的需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一个个天真的孩子,以一颗善良的心去看待孩子,帮助他们走出灰暗的、狭隘的心灵空间,甩掉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份平等的尊重,让每个走进教室的孩子都挺起脊梁、挺起胸膛。

世界上有许多种树木,有的可以造船,有的可以建房,有的可以用于燃烧释放出巨大的热量,有的虽然什么都不能做,但依然可以快乐地成长。我们醉心于神圣的教育事业,应从关爱学生的点滴成长开始。因为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个生命都有可能在爱的阳光下绽放光芒!

三、爱你,所以拥抱你

爱人者,人恒爱之。真正爱学生的老师,必然得到学生的敬重和爱戴。让学生念念不忘的老师,不是因为他曾经上过多么精彩的公开课,发表了多少论文,获得过多少政府的嘉奖和红皮证书,而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地爱过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

2009年7月耿老师送走了朝夕相处6年的毕业生,8月又迎来了55个可爱的小天使。这些小精灵是上帝赐予她的礼物。他们会因为校园里死去的小草而落泪,会因为老师小小的奖励而雀跃。这就是孩子,他们简单,所以他们更容易微笑,更会觉得自己幸福!

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班级里的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子遭遇了天大的不幸,她深爱的妈妈被人杀害了。耿老师的心被抽紧了,甚至不知道如何再去面对这个可怜的孩子,她只有7岁啊!每天放学,孩子们如一窝唧唧喳喳的小麻雀一下子飞出教室,飞向门口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怀抱,这样幸福的场面对教师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但对这个小女孩来说却成了最残忍的伤害。每天耿老师牵着她的手走到门口,把她交给在门口焦急等待的姥姥,姥姥浑浊的双眼意味深长地看着她说:“老师啊,孩子的妈妈走了,这孩子的手我是一次也不敢松开了。”听到这句话,耿老师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了,她想自己一定要好好活着,因为自己是孩子的母亲,也是55个可爱学生的母亲。课堂上耿老师总是小心翼翼不知道怎么去讲与母亲有关的课文,总是关注着小女孩的表情,她远比自己想的要坚强得多。

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举行了热闹的运动会,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纷纷来到学校给自己的宝贝录像、拍照,耿老师也特地带了家里的DV给小女孩拍照、录像。希望自己这份微不足道的关爱,能够给她带去一点点温暖,能让她忘记那些不愉快的记忆,哪怕只是暂时的。

母亲节就要到了,这个孩子变得更加安静,耿老师猜想她一定比平时更想妈妈。上课时她常常出神地望着窗外的天空,她的作业本总是出现一个又一个鲜红的叉。耿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可爱的女孩在遭遇不幸后表现出来的安静更让人害怕。耿老师把她悄悄请进办公室,让她坐在自己的对面,对她说了一句话:“孩子,老师和妈妈都希望你好,希望你快乐起来,知道吗?”小女孩哭了,这是妈妈离开这么久以后她第一次真正像个孩子一样在老师面前流泪。耿老师热泪满盈,说不出话,只张开怀抱,抱紧了她,怀里的她瘦弱得像一片秋天的叶子。

课堂上耿老师常常鼓励胆子小的她回答问题,常在她的作业本上给她写上几句悄悄话。渐渐的,她的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她变活泼了,能勇敢地回答问题了,愿意和伙伴一起做游戏了,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她还拿了个漂亮的双百分呢!

圣诞节的时候,耿老师买了一个可爱的玩具小兔子悄悄塞进她的书包,上面写着一张小字条:“这是圣诞老爷爷送给乖孩子的礼物。希望你快乐,我的宝贝!”

三八妇女节那天,耿老师带小女孩一起回家,让她和儿子一起给自己过节。那一天,这个女孩已经可以面带微笑地和老师家人一起谈论自己去世的母亲,她终于战胜了自己,走出了阴霾,盛开在灿烂的阳光下。

做老师的最大的幸福在于,许多年过去了,光阴漂白了头发,青春不再,学生还能记得你,记得你曾经在他们的心田播撒过善意的种子。那小小的善行,如滴滴甘露,滋养学生一生。而多年之后的重逢时刻,老师也应该充满感激地对学生说:“谢谢你还记得我,谢谢你让我懂得付出的意义,给予的快乐,谢谢你曾为我装满了沉甸甸的幸福的行囊。”

耿老师依旧记得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母亲外出学习,老师常常会给自己梳理凌乱的头发,老师用她那双微微粗糙的手轻轻抚摸自己头发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老师笑意弯弯的眼睛定格在她的记忆。

耿老师的小学老师在送给自己的笔记本上写过这样的句子:“只有经历过暴风雨洗礼的小苗才会长得更加茁壮。”秋天,老师还会带着他们到江堤旁的白桦林里去捡五彩的落叶,听各种小虫子的叫声。老师总是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如童话般神奇、有趣。

师范读书时的班主任自立自强、从不轻易服输的品格一直影响着她。老师们把爱给了自己,自己做了老师也应该把爱给孩子们,用善良的方式去对待善良,用尊重的方式去对待尊重,爱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大爱本无形。如果有那么一天自己的孩子们也做了老师,希望他们能把这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四、守望教育的麦田——耿玉苗教育独白

“人世间有千万种遇见,我和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好像承接的真的是上辈子难得的缘分。每一天,我像守望麦田已久的农人,迎接着你们的到来。我的世界顿时被涂抹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于是,这间四四方方的屋子被称之为——教室,此后有了动人的明媚与别样的温暖。因为有了你们,才有了这一个个鲜活难忘的故事……

在美丽的校园、在迷人的郊外、在绿草如茵的运动场、在光芒四射的舞台、在一个个科学展馆留下了你们的身影,你们的足迹。生命之歌这样被谱写,动人的旋律在流走的时间里依旧澎湃。我一直是那个幸福的农人,乐此不疲地选择了守望。深深陶醉其间,不奢求其他。

孩子们,谢谢你们让我的青春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永驻,谢谢你们延长了我童年的长度,谢谢你们接纳我这个大朋友的存在。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我不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才是我生命的导师,灵魂的向导。你们像是一面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不断修正自己,让自己的脚步一直朝着明亮那方前进,不抛弃,不哭泣,不放弃,执著前行,无所畏惧!

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懂得珍惜拥有,感悟幸福的真谛,品味共同成长过程中的苦辣酸甜。生活赐予我们许多,也教会我们很多很多:假如我们足够豁达,挫折磨难亦是一种财富;假如我们足够宽容,误解妒忌也是前进的动力;假如我们足够勇敢,失败伤痛都是胸前闪耀的勋章。每个人的成长都跌跌撞撞,跌倒了,爬起来,依然可以奔跑在路上,怕只怕你一直趴在跌倒的地方哭泣。每个人的成长都必须经历委屈,有些困难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不要害怕,至少路上还有我。我也许不能带你飞越苦难,穿越荆棘,但我可以留下来认真倾听,陪你一起面对,等待风雨过去,等待彩虹出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诗意的美丽?

我喜欢走进教室听到你们琅琅的书声;我喜欢牵着你们的手一起游戏;我喜欢远远望着你们,看到你们的脸上挂满笑意……因为喜欢,我坚持着,第一个班级故事,第十个班级故事,第一百个班级故事,写着写着竟然有了这样厚厚的一本又一本。坚持需要勇气,需要力量,需要耐得住寂寞,很庆幸在你们的鼓励和影响下我坚持下来了,风雨不误,从不间断。

时光在彼此生命的年轮刻下印记,我试着用文字记录、定格我们的某个瞬间或者某段记忆。这故事里有你,有我,有他,还有你们的爸爸妈妈。留住这些活蹦乱跳的日子,留住童年里的欢笑与泪水……

孩子们,

只要有你们在,

故事就会不断被刷新,

新的故事,

在明天,

我依旧会用如此稚拙的方式记录下去……”

人物介绍:耿玉苗,女,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首批课改先进实验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班主任培训一线专家、吉林省科研名师、吉林省教研新秀、吉林省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长春市优秀班主任、长春市“十佳”语文教师、长春市骨干教师、长春市教育系统“十佳青年”“爱心模范”“十佳标兵女教师”,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作文与考试》核心编委,曾获得吉林省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特等奖。

小学二年级的成语故事 篇7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二年级教师的教育故事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3、明白帅帅讲故事改词儿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采用直奔中心法感知课文内容。在重点理解帅帅的想法时,可从反面体验,从而感知帅帅美好心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关心、爱护残疾的孩子。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揣摩帅帅讲故事突然停住时内心活动。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语

故事大王应该特别会讲故事,可是有一个故事大王讲故事的时候突然停住了,想知道这是咋回事吗?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

2、画出本课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三、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1、归纳学习生字字音

找出翘舌音的生字:事、帅、智平舌音:词

找出后鼻音的生字:惊、忘、应 前鼻音:津

2、讨论交流识记字形

加偏旁方法:故 客 味 利 忘 词 古 各 未 禾 亡 司 重点指导:“忘”:不能多一点。

“味”:右边“未”上面一横短。

四、通读课文,读通读顺

1、分小组分段互查读课文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侧重评价字音是否读顺,句子是否流畅。

五、巩固练习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点读容易读错的字词:津津有味、惊险、流利、威武、聪慧、刺痛、智慧、巧妙。

二、整体入手,感知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故事大王”指的谁?

3、课文讲发生在帅帅身上的一件什么事,用书上的话慨括出来。书上的两句话概括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画出来。(为了不刺痛这残疾孩子,帅帅巧妙地改动了故事里的词儿。他用友爱和智慧温暖着这位小弟弟)

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帅帅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大王讲故事吧

1、读第3自然段,从哪看出来故事大王讲故事精彩。相机体会“津津有味”。

2、津津有味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3、正当帅帅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帅帅讲故事时为什么忽然停住了?(启发想象,猜想原因)读后文,在文中找到答案。

(为了不刺痛这残疾孩子,帅帅巧妙地改动了故事里的词儿。)

4、此时,如果你是帅帅,看到残疾的宁宁,你会怎么想?帅帅怎么想。

(如果说驼背的虾将军抡起大刀,肯定会伤害小宁宁的自尊心,我该换一个词。)

5、我们一起来夸夸小帅帅。

引导学生体会小帅帅体贴人、会替人着想的美好品质。(1)驼背的虾将军抡起大刀,······

6、出示:(2)威武的虾将军抡起大刀,带领身着盔甲的······ 帅帅改动了故事里的词儿如何巧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帅帅聪明,机智)

多美好的心灵啊,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

四、课文拓展

如果帅帅讲故事没有改动词儿,结果会怎么样?(帅帅会多么伤心,多么难受啊!)

五、总结全文,复述故事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上一篇:商务业务活动礼仪下一篇:无处不在的秋天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