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

2024-10-04

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通用9篇)

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 篇1

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概况

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吸纳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力量而组建,2007年1月获得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批准,2007年10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实验室的建设计划。葛修润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谢和平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夏庭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研究内容

实验室定位于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国家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采和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处置)以及CO2地中隔离的战略需求和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前沿,围绕“重大岩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协调”以及“能源及废弃物地下储存与环境安全”两大重大战略性研题和“复杂环境下岩土介质力学性状及其在工程作用下的演化机制”长期科学计划,开展岩土体力学特性及岩土工程的安全预测与调控方法和技术研究,揭示多场、多相及复杂环境条件下岩土体的力学特性的演变特征,解决国家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采以及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及CO2地中隔离中的安全、经济和环境协调问题。

2、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州)概况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2008年5月获准启动建设,隶属于工程科学学科领域。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实验室主任为缪协兴教授。研究内容

实验室围绕研究与解决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难题这一总体目的,以(1)深部岩体力学与围岩控制理论、(2)深部土力学特性及其与地下工程结构相互作用、(3)深厚表土人工冻结理论与工程应用基础以及(4)深部复杂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等四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构成以深部为研究背景;以深部复杂地质环境、岩土体、冻土体为研究对象;以高围压、高水压、高气压、开挖卸荷、动力为荷载特征;以深部地质环境精细探测、深部岩土体与结构稳定、深部岩体热效应及利用为学术研究目标;从宏观(环境、构造)到中观(破碎、节理、裂隙、界面),到细观(结构、颗粒、水),再到多相(固、液、气)、多场(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的系统的具有深部、地下特色的研究体系。

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概况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成都理工大学,实验室是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专业实验室。

4、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 概况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由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于1989年开始筹建。1990年9月,对外开放。1992年,通过国家验收,是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工程研究与应用单位。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技术队伍,是我国冻土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中心,在国际冻土学术界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程国栋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王思敬院士。研究领域

实验室学术方向为研究土、岩等介质冻融过程及相关的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特性、机理和模式,及其在解决工程、环境与资源问题上的应用。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

(1)基础研究:冻融土、岩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活动层过程;未冻水动力学;质、热、力耦合过程;寒区化学、生物作用;

(2)寒区工程与环境问题研究:寒区环境工程地质评价和预测;工程结构与冻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监测与调控;冻害防治措施及寒区建筑材料;寒区岩土工程稳定性及可靠性;冷能综合利用;寒区资源探索;

(3)测试与低温应用技术:室内及现场试验测试技术,人工冻结(融化)应用理论体系和技术。

二、部属重点实验室

1、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武汉)概况

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是水利部首批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是在长江科学院岩基研究所、土工研究所、爆破与振动研究所基础上,于2006年优化整合而成。

本重点实验室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及工程爆破专业具有五十多年的研究历史,承担完成了三峡、南水北调、丹江口、葛洲坝、隔河岩、水布垭、构皮滩、彭水、乌东德、锦屏、溪洛渡、瀑布沟、白鹤滩、向家坝等100多个大中型工程中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和工程爆破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主编和参编国家与行业标准20余部,出版专著20余部。研究方向

本重点实验室业务范围是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行业中的岩土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拥有岩石力学性质与本构关系、工程岩体力学特性、地应力与工程物探、岩土工程数值仿真、工程岩体加固、土的工程特性、地基与基础处理、渗流与地下水环境、环境岩土工程、工程爆破与安全防护、水工结构振动与工程抗震、岩土工程安全监测、岩土工程物理模拟等学科。

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概况

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该重点实验室集中体现了同济岩土学科在国内的突出地位、应用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能力以及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研究方向涵盖:软土渐进破坏理论与变形控制、环境土工学与多场耦合效应、复杂环境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安全控制理论以及数字岩土与地下工程及防灾减灾理论。

本重点实验是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地下结构)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直接依托的学科涵盖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城市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以及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研究方向 研究工作在岩土流变理论、损伤与渐进性破坏理论、节理岩体破坏力学、饱和多孔介质土动力学、地面沉降控制理论、动态施工反馈方法、岩土力学数值新方法、岩土工程智能化及信息化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技术等多个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积极与上海及全国各地重大土建工程相结合。主要的研究方向分为以下几个:

(1)土体渐进破坏理论与软土工程变形控制(2)土体宏细观理论与软土工程动力灾变(3)非饱和土多场耦合理论与工程地质灾害控制(4)地下工程安全理论与风险控制(5)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防灾及数字化

3、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概况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成立了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陈祖煜院士。实验室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云敏。研究领域

实验室开展了软弱土和环境岩土工程相关领域一系列关键问题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在软弱土多场相互作用与环境土工、软粘土工程学与地基处理、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土和结构相互作用与近海岩土工程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5、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概况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批准立项,2008年6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实验室建设计划书现场论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体静动力学特性与本构理论、现代高土石坝设计理论与方法、堤防与道路工程地基处理、岩土渗流与环境土工和高边坡安全与灾害防治五个研究方向。特别在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及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大型水电工程岩石高边坡工程安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6、长安大学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概述

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是面向国内外开放的从事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的部级专业研究实验室。实验室隶属于国土资源部,依托长安大学,依托单位具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以中青年为主的研究人员二十余人及专门实验人员10人。研究方向

从事的研究方向有:工程区域稳定性与重大工程环境效应;地质灾害评价、预测及防治;特殊性岩土体工程特性及其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的物理模拟与数值分析;复杂工程地质体的探测、监测技术与地学工程信息技术;岩土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管理与决策。

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岩土技术国土资源部开放研究实验室 概述

环境岩土技术开放研究实验室由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批准建立,是一个集工程地质、岩土力学、岩土工程、环境科学、机械电子和高新技术等于一体的,以岩土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的理论与技术为研究领域的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绿色设计和综合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岩土工程综合化勘察、优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害废物地质处置与生态环境恢复的岩土技术方法与理论研究;环境岩土灾害快速评判系统、预测预警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环境岩土灾害治理技术集成系统研究。

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 篇2

关键词: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中心,科技成果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按照建设创新型江西的要求,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紧密结合江西经济建设,紧紧围绕培育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提高江西科技创新水平,以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后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现代研究开发体制和机制的一种创新,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积极贯彻、“联合、开放、共享、竞争”的方针,以优越的科研条件、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团结进取的的学术氛围吸引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

近年来我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加强江西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结构布局、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依托单位加大了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支持力度,使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得到进一步提升。

1 主要成效

(1)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发平台。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已经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目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建成一批设备设施国内一流,能为重点行业、优势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的研发平台。目前,我省已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个,省重点实验室37个,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6个。

(2)科技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得到改善。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扶持创新平台建设的力度,依托单位逐步增强了科技投入的意识,使我省研发平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至2008年底,全省重点实验室用房面积达10.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截止2008年,全省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5.13亿元,较上年新增0.81亿元,增长18.8%;到2008年底,实验室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数为1488台,新增74台;至2008年底相关文献、技术资料90.21万册。截止2008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房面积达23.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5%;截止2008年,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5.55亿元,较上年新增1.08亿元,增长24.2%。至2008年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数为1267台,新增217台。至2008年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生产线73条,相关文献、技术资料81万册;至2008年底,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硬件建设共投入累计14.63亿元,依托单位安排年度运行经费累计6.68亿元。

(3)具有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并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近年来,江西涌现了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如南昌大学江凤益教授领军的发光材料研发团队、江西师大廖维林教授领军的石油化学品研发团队、江西农大黄路生教授领军的动物遗传学科研团队、贺浩华教授领军的超级稻科研团队等等,这些创新团队不仅具备了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建设创新型江西做出了重大贡献。

截止2008年,省重点实验室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230项,其中国家级奖9项,省部级奖147项,市厅级奖74项;2008年,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成果获奖4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35项,市厅级奖4项。其中省油茶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参与的《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及推广》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的“短Q综合征遗传学和细胞电生理发病机制研究”荣获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消化疾病重点实验室主持的“以壳聚糖为佐剂HP疫苗的免疫保护和免疫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持的“复杂条件下矿井风流有效流动控制技术应用研究”和“金属矿山应力测量与声波探测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分别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弱磁性矿石高效强磁选关键技术与装备”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截止2008年江西省工程中心成果获奖406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部级234项,市厅级奖160项。2008年,工程中心获得各类科技奖66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26项,市厅级奖38项。尤其值得可喜的是2008年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周健儿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及其产业化”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的“白(黑)钨矿洁净高效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成套技术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这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零的突破,标志着我省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到2008年底,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共申请专利受理数总计1034项,获得专利授权数589项,其中发明专利299项;出版论著共计259部;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14523篇,其中,被SCI、EI、I STP收录2667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8036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专利531项,其中发明专利119项;拥有发明专利207项,拥有国际发明专利数3项。其中,实验室组建以来到2008年底,申请专利受理数总计277项,获得专利授权数项130项,其中发明专利103项,分别比上年底增加89项、39项、34项。

单位:项

实验室组建以来到2008年底,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8582篇,其中,被SCI、EI、I STP收录1844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4716篇。2008年度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805篇,2007年度发表1596篇。至2008年底实验室出版论著共计132部,其中2008年出版28部,2007年出版27部。

单位:篇

其中,工程中心组建以来到2008年底,申请专利受理数总计757项,获得专利授权数459项,其中发明专利196项,分别比上年底增加206项、150项、101项。

单位:项

工程中心组建以来到2008年底,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5941篇,其中,被SCI、EI、I STP收录823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3320篇。2008年度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28篇,2007年度发表1012篇。至2008年底工程中心出版论著共计127部,其中2008年出版16部,2007年出版21部。

(4)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近年来,通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与利用,培育主导产业与战略产业技术支撑研发平台,进一步提升了研发平台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辐射能力,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到2008年底,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承担各级科技项目7398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20.93亿元。其中重点实验室共承担科技项目3303项,比上年增长726项,增长28.2%,科研经费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亿元,增长23.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承担科技项目4095项,比上年增加1343项,增长48.8%,科研经费15.2亿元,比上年增加6.49亿元,增长74.5%。2008年,实验室在研项目1533项,新立项675项,分别比上年增加295和144项,2008年,工程中心在研项目达1148项,新立项655项,较比上年分别增长314和167项。

(5)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我省创新平台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加大投入,广泛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辐射能力,促进了产业化形成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程中心作为联系科技与经济的纽带,与各种重大科技计划相互配合,推动了产业化的发展,已成为科技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截止2008年,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项目1851项,直接投入累计9.36亿元,累计增加值53.69亿元,实现利税累计5.37亿元,科研成果转化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收累计12.55亿元;仅2008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内单位招商合作项目81项,引进资金1.4亿元,与国外单位招商合作项目28项,引进资金2430万元。截止2008年,省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实施单位年增加值累计7.01亿元,科研成果转化创收累计8083.1万元;仅2008年,重点实验室与国(境)内单位合资合作项目数为51项,引进资金4932万元,与国(境)外单位合资合作项目数为19项,引进资金5700万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减免税额为1968.2万元,获得政府采购的产品与服务销售额为7.3亿元,技术贸易收入为7558.8万元。

(6)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近年来,在创新平台建设中加强产学研结合,重视科技合作与交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造就了一大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科技服务人才、科技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2008年底,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固定工作人员5259人,拥有博士和硕士分别为658人和798人,正高职称和副高职称人员分别为745人和1198人,进出人员比4.7:1;与国内外建立稳定科研合作关系单位889个,聘请客座研究员783人,国内外学者在我省研发平台工作4865人次,开展科研合作项目892项,重点实验室培养研究生累计2954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训人员38996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7892人,其中,研发人员14396人,拥有高级职称5641人,博士124人。

2 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仍存在的问题

(1)研发平台总量不足,高端研发平台缺乏。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缓慢,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研发平台极少,国家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总量处于全国25位之后。

(2)结构和布局不甚合理,研发平台发展不平衡。研发平台往往自下向上申报认定,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导致研发平台的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同时,由于依托单位认识不同,重视程度不同,现有研发平台参差不齐,发展极不平衡。

(3)科技投入不足,平台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数依托单位科技投入少,政府投入研发平台的建设资金有限,缺乏稳定的支持模式,资金匮乏造成研发平台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落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不能正常开展,导致现有研发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

(4)科技合作与交流不够,面向全社会的开放服务滞后。大多研发平台缺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合作、联合与交流活动,缺乏对本领域或本行业进行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意识,缺乏有效的行业或产业的引导作用,资源共享文化氛围尚未形成,辐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区域合作还未全面展开。

(5)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总体来看,我省研发平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少且技术储备不足,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现有专业技术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培养、吸引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亟待完善。

(6)体制和机制不健全,良性运行模式和机制尚未形成。部分研发平台体制建设尚未完善,大多研发还不能成为独立自主、经济单独核算的科研实体,没有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其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落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根据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形式的要求,我们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我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建设,通过不断加强治理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有力推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在人才、技术和经济运行方面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2008年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发展报告[M].

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申请的条件 篇3

根据昆明市科技局2013年《昆明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文件进行整理:

1.可进行重点实验室认定和工程中心认定,均鼓励产、学、研联合共建。二者的区别:(1)着重点不同:实验室着重于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并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工程中心针对行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和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创新,将前景较好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

(2)依托单位不同:实验室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原始创新性较强的企业组建的具有独立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工程中心依托行业、领域科技实力较强的企业、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组建的拥有独立人事权和财务权的技术研究开发实体。

2.昆明市科技局负责认定并指导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的建设和运行;负责推荐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申报:

(1)“全年申报,分批认定”,原则上每年认定一批;同一领域、行业只认定1个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实验室申请条件:

①近3年承担过3项以上的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较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3篇以上的论文,具有3项以上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并有科技成果获得过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② 实验室主任为本领域优秀学科或技术带头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年龄50岁以下;科研人员总数不少于8人;

③ 科研用房300平方米以上,每年需安排专项科研经费,企业近三年年均投入研究与试验经费不少于企业销售收入3%;(3)工程中心申请条件:

近3年承担过3项以上的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较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3篇以上的论文,具有3项以上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并有科技成果获得过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② 工程中心主任在本领域具较高学术地位,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50岁以下,研发人员不少于10人;

③ 研究开发、试验用房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近三年年均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不少于企业年销售收入的3%。

企业具备培养高级人才、技术培训条件;

4.政府扶持:昆明市剂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不低于20万元,推荐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成功认定后后补40万。

2014

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 篇4

申请指南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教育部专业研究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以长安大学“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基础,覆盖“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构造地质学”、“矿产勘探与普查”、“地学信息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十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测绘科学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拥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测试条件。实验室是我国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验室向国内外开放,每年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受理国内外本领域研究人员的课题申请,并为他们提供开放研究基金和实验研究条件,以促进本学科发展和人才交流。

一、宗旨

1.面向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西部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地质工程课题开展研究,配合国家西部开发中的重大基础性研究工作部署,加强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岩土工程等领域国际前沿和重要基础性理论研究,发展这些学科的理论,促进这些学科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以及西部国民 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2.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开展涉及到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的重要课题以及科学前沿的共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研究,促进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鼓励人才流动。

3.重点考虑支持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项目,同时鼓励具有创新性和可望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地质工程数值仿真等方面获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创性工作以及涉及解决西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面的实用性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4.通过扩大开放,努力将实验室建成为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先进技术开发与推广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5.鼓励和支持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来本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6.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校外申请者。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实验室长期以来立足于我国西部特殊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地质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索,紧紧围绕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需求,进行长期持续的探索与科学研究,为提升国家地质科技水平,为保障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及西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以下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西部成矿动力学与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新技术 依据本研究方向发展趋势以及本实验室已有基础,针对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勘查与成矿动力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应用研究中存在的关键方法与信息技术,确立3个方面的近期重点研究内容:

(1)岩浆作用及其矿产资源研究。

(2)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与勘查评价技术研究。(3)成矿规律、成矿作用与成矿动力学研究。

研究方向二:西部地表过程的环境灾害效应与地质工程关键技术 本研究方向旨在从西部特殊地域地质环境出发,瞄准国际同领域的前沿,紧紧结合西部地区重大工程建设实践,研究和探讨西部特殊地质环境条件的成因机理及其对工程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和黄土高原隆起的环境灾害效应以及西部地质灾害形成的力学机理与动力学环境;开发和研制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预报、应急处治及长期防护的关键技术,以及特殊岩土体工程病害的控制与防治的地质工程关键技术等。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1)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2)西部地质灾害力学机理与防治技术。

(3)西部特殊岩土体工程病害与地质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方向三:西部地质资源与灾害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新方法新技术

本研究方向紧密围绕探明中国大陆西部特殊地质构造的动力学成因、储油气构造、储煤构造及其它矿产资源储藏的特殊性、以及 重大工程建设中前期地质工程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预测、环境保护等方面亟待解决的近地表乃至深部的地球物理探测科学问题,遵循自我创新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并举的研究思路,围绕如下重要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科技攻关:

(1)井地联合多分量地震与西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2)重磁、电磁、地震立体探测新技术与西部矿产资源“攻深找盲”。

(3)近地表地质缺陷的综合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技术。研究方向四:西部资源与灾害高精度观测与信息技术

本研究方向将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特殊地质地貌条件及资源环境探测的高难度问题,研究以GPS、GIS、RS等对地观测与信息技术手段在西部资源探测、环境及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西部地表过程与地质灾害的高精度识别与观测技术。(2)西部资源与灾害评价预测信息技术。(3)西部资源与灾害遥感技术。

三、开放基金申请办法

1.凡从事与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有关的国内外高级、中级科技人员、青年科技工作者及博士研究生均可申请本实验室的开放基金。60%以上的开放基金项目应由长安大学以外的研究人员承担。

2.申请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必须符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属于本实验室研究内容的范畴。3.申请者必须在实验室规定的时间内向本实验室提交课题申请书一式四份及相关电子文档1份。纸质申请书应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方才有效。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博士研究生单独申请课题必须具有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历,并附有指导教师及1名高级职称专家的推荐意见。

4.实验室资助研究课题的开放基金主要用于调研费、实验费、分析测试费、药品试剂器材等费用,同时也包括研究者的住宿、交通费等。申请者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申请资助金额,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3~5万元。

5.每年受理开放基金的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6.对于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处于本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课题,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以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本实验室将优先予以支持,并酌情加大资助力度。

四、开放基金审批

实验室将对符合要求的所有申请书提出初审意见,然后提交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复审、终审和批准,最后由实验室主任组织实施。

开放基金的评审结果由本实验室正式通知申请者及所在单位,并在本实验室主页上公布。

所有研究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重大课题可分阶段申请。

五、经费管理

资助经费实行一次核定,按课题研究进度拨款。拨款方式:课题资助经费的60%按进度计划拔付给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用于研究工 5 作的顺利开展,其余40%待课题结题验收后再拨付。

在财政制度规定范围内,课题承担者有权按照工作计划的安排支配费用的使用。对于经费使用不合理或不按进度完成计划课题者,实验室主任有权调整或停拨资助经费。

七、课题管理

基金申请者在接到批准资助通知后,应根据批准金额、研究年限和评审意见,在半个月内填写研究工作计划书,报实验室核准后开始进行研究工作。

基金申请者,每年年底应向本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进展报告,资助课题结束后,应在一个月内向本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和学术论文。

本实验室有权对资助课题的工作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改进工作,对经费使用不当或难以继续完成任务者,将设法予以纠正或停止资助。

在规定的课题执行期间,承担者不得无故中断研究工作或延长工作期限。对因客观条件影响课题研究进度,或在原有目标达到后,确有必要由原承担者继续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时,经课题承担者提出申请,实验室主任批准同意后,可适当延长工作期限。

凡获得本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课题,在课题结束后可参加长安大学科技成果评奖。

八、成果管理

凡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应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每个资助课题应在国内外期刊发表1篇被SCI或EI检索的论文(有正式的检索号),或其它高级别学术刊物(如 6 核心期刊,国际会议论文集被ISTP检索等)上发表不少于3篇的学术论文。特优者可由实验室另行资助出版专著(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课题验收时,发表论文的影印件和相关的检索证明应作为结题验收的重要资料提供。

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与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共享。成果在正式发表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凡由本实验室资助的课题,其第一署名单位须为重点实验室,同时并注明课题批准号。重点实验室的正式署名为:

中文:长安大学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 篇5

开放研究基金指南

为了促进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学术交流,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凝聚国内外优秀学者,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热忱欢迎和邀请各有关领域的国内外学者、科研人员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共同推动我国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开放研究基金紧密围绕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资助具有相当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分别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研究、水经济与管理研究。

一、本期开放研究基金的支持范围

1. 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研究

(1)区域水资源演变机理研究(2)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与方法(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可持续利用(4)雨洪资源利用

(5)水资源高效利用基本理论与试验研究(应用重点实验室相关平台及试验研究基地)2. 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

(1)大气-水文动力耦合模型研究

(2)水文基本规律实验研究(应用重点实验室人工降雨大厅和试验研究基地)(3)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与灾情评估

(4)基于遥感及雷达信息的洪水预报及调度系统(5)土壤水动态模拟及旱情预报系统(6)水文不确定性分析 3. 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1)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规律(2)环境污染过程的生物效应及生态修复技术(3)河湖水源地生态健康及供水安全机制(4)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4. 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研究

(1)感潮河段至河口的河床演变机理研究

(2)河流入海泥沙亏损情景下的三角洲海岸发育模式研究(3)河口海岸泥沙运动研究

(4)重大工程(流域与沿海)对河口海岸生态环境的影响(5)沿海灾害的预报、监测与评估研究(6)海岸带管理研究 5. 水经济与管理研究

(1)中国水权的市场化配置研究

(2)水资源运营管理数字仿真平台及群决策支持系统研究(3)水污染管理政策与机制设置

(4)水电开发虚拟研究组织的理论与应用研究(5)流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6)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二、申请要求及评审

1.实验室客座人员及访问学者的申请项目要求以各方向团队申报; 2.支持实验室野外试验研究基地与团队人员合作申报;

3.优先支持将在国际期刊发表本实验室第一署名论文列入研究目标的项目申报; 4.所有申请项目必须来本实验室(实验平台或试验研究基地)进行具体实验和研究; 5.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申请项目数,连同在研的基金项目数不得超过两项。已获得资助者再次申请,申请书须附已资助项目的研究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和主要研究成果(一式一份)。

6.请申请者登录网址:http://wr.hhu.edu.cn下载申请书,按要求认真填写,在规定日期前递交本实验室。本实验室收到申请书后,经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择优资助。

三、受理时间及方式 自本“开放研究基金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接受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2007年9月30日。

申请者需在规定日期内提交纸质申请书一式三份(以邮戳日期为准),并通过E-mail将申请书电子版提交到本实验室的E-mail: wdl@hhu.edu.cn, 或hriskl@chinalab.gov.cn。

四、基金资助及管理

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 篇6

建筑消防工程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8日在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召开。公安部消防局杜兰萍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部科信局洪小谷副局长,部科信局科研条件处张浩正处级调研员,部消防局科技处陆强博士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有机高分子材料专家王玉忠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潘仁明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天津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各处室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建筑消防工程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2015—2016年工作报告暨2016—2017年发展规划》进行讨论和评议,并就重点实验室组建以来的各项工作进展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研讨。

摘要:<正>建筑消防工程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8日在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召开。公安部消防局杜兰萍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部科信局洪小谷副局长,部科信局科研条件处张浩正处级调研员,部消防局科技处陆强博士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全体委

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 篇7

2016-2017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

为了促进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及学术交流,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根据福建农林大学关于省部级科研平台系列管理文件的精神、福建省特种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开放条例的规定,设立2016-2017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开放基金”)。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重点实验室将重视多学科、多产业的相互渗透,鼓励相关学科的交叉结合与集成,热忱欢迎和邀请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领域国内外科研人员来重点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特种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特制定2016-2017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

一、开放基金资助领域与范围

1、资助范围

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应紧密围绕特种淀粉与多糖资源(如莲藕、薏米、荞类、香芋和果蔬类功能性碳水化合物、海藻类多糖等)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其质量安全检测相关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前瞻性技术以及共性公益关键性技术研究,结合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资助理论价值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好的课题研究。

2、资助研究领域方向如下,但将重点支持特种淀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领域的研究:(1)特种淀粉加工过程中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

以莲藕、薏米、荞类、香芋等闽台特色淀粉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典型加工(发酵、蒸煮、挤压膨化、超高压、焙烤、干燥、微波)和新型加工(微纳米粉碎、气流膨化、液氮超速冷冻、新型酶解)过程中淀粉结构变化和相互作用及其对特征品质的影响,研究特征品质形成机理和精细化调控机制。

(2)特种淀粉的肠道微生态调控机制与营养健康食品创制

以莲子、薏仁等淀粉及其修饰产物为研究对象,围绕肠道微生态与营养代谢互作及调控关键技术、慢病和特殊人群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调控关键技术,研究特种淀粉在慢病和特殊人群肠道微生态中的作用机制,探明肠道微生态与淀粉代谢互作机制,开发改善慢病和特殊人群肠道微生态营养健康系列食品。(3)原料安全与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研究

开展淀粉资源及产品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酶联免疫、量子点荧光免疫、免疫化

学发光等有害化合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利用通用抗体制备及特异性抗体共包被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多残留定量及定性检测技术。开展食源性病原体、腐败菌、生物毒素等生物源指标的分析与检测。

二、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程序与注意事项

1.申请者条件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本校具有正高职称科技人员原则上不资助。2.项目申请与立项程序

(1)项目申请。项目申请者按要求填写《项目申请书》;(2)项目初审。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查;

(3)项目评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进行会议评审;(4)项目立项。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在项目公示后对项目进行批准。(5)项目合同。项目立项后2周签订项目研究合同。

三、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成果要求

1.项目成果要求

必须在CSCD来源期刊(核心版)以上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才能结题。论文须标注获福建省特种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完成后须提交结题报告、项目研究成果原件或扫描件及复印件。2.项目结题材料

项目完成后须提交结题报告一式二份、项目研究成果原件或扫描件及复印件一份。3.项目成果标注要求

(1)所提交的全部学术论文必须注明为本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若开放基金项目承担者为福建农林大学的科技人员,所提交的全部学术论文必须以本室为第一署名单位;若开放基金项目承担者为外单位研究人员,论文可以以实验室为第二署名单位。

(2)成果标注。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发表、专著出版和奖励申报等都应进行标注(如论文的致谢部分、著作的扉页);未标注的,验收时不计入成果。

福建省特种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抓住自我介绍中的重点 篇8

一、女浴室起火,里面人乱作一团,赤身往外跑,只见大街上白花花一大群,一老者大喊“快捂住”,众裸女突然醒悟,但身上要紧部位有三处,手忙脚乱捂不过来,不知所措。这时老者又大喊:“捂脸就行,下面都一样!”

二、某日,女秘书神色凝重地说:王总,我怀孕了。王继续低头看文件,然后淡淡一笑:我早结扎了。女秘书楞了一会媚笑道:我和您开玩笑呢!王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喝了口茶说:我也是。

浴室起火,里面人乱作一团,赤身往外跑,只见大街上白花花一大群,一老者大喊“快捂住”,众裸女突然醒悟,但身上要紧部位有三处,手忙脚乱捂不

过来,不知所措。这时老者又大喊:“捂脸就行,下面都一样!”

二、某日,女浴室起火,里面人乱作一团,赤身往外跑,只见大街上白花花一大群,一老者大喊“快捂住”,众裸女突然醒悟,但身上要紧部位有三处,手忙脚乱捂不过来,不知所措。这时老者又大喊:“捂脸就行,下面都一样!”

二、某日,女秘书神色凝重地说:王总,我怀孕了。王继续低头看文件,然后淡淡一笑:我早结扎了。女秘书楞了一会媚笑道:我和您开玩笑呢!王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喝了口茶说:我也是。

三、男子去提亲,女方家长:请自我介绍。

书神色凝重地说:王总,我怀孕了。王继续低头看文件,然后淡淡一笑:我早结扎了。女秘书楞了一会媚笑道:我和您开玩笑呢!王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喝了口茶说:我也是。

三、男子去提亲,女方家长:请自我介绍。

重要启示:在特殊情况下抓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

二、某日,女秘书神色凝重地说:王总,我怀孕了。王继续低头看文件,然后淡淡一笑:我早结扎了。女秘书楞了一会媚笑道:我和您开玩笑呢!王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喝了口茶说:我也是。

三、男子去提亲,女方家长:请自我介绍。

三、男子去提亲,女方家长:请自我介绍。

浴室起火,里面人乱作一团,赤身往外跑,只见大街上白花花一大群,一老者大喊“快捂住”,众裸女突然v浴室起火,里面人乱作一团,赤身往外跑,只见大街上白花花一大群,一老者大喊“快捂住”,众裸女突然醒悟,但身上要紧部位有三处,手忙脚乱捂不过来,不知所措。这时老者又大喊:“捂脸就行,下面都一样!”

二、某日,女秘书神色凝重地说:王总,我怀孕了。王继续低头看文件,然

后淡淡一笑:我早结扎了。女秘书楞了一会媚笑道:我和您开玩笑呢!王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喝了口茶说:我也是。

三、男子去提亲,女方家长:请自我介绍。

醒悟,但身上要紧部位有三处,手忙脚乱捂不过来,不知所措。这时老者又大喊:“捂脸就行,下面都一样!”

二、某日,女秘书神色凝重地说:王总,我怀孕了。王继续低头看文件,然后淡淡一笑:我早结扎了。女秘书楞了一会媚笑道:我和您开玩笑呢!王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喝了口茶说:我也是。

三、男子去提亲,女方家长:请自我介绍。

a说:我有一千万;

b说:我有一栋豪宅,价值两千万;

家长很满意。就问c,你家有什么?

c答: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孩子,在你女儿肚子里。

ab无语,走了。

四、7年前他为了出国抛弃了未婚妻,现在事业有成,他开始愧疚,听说她过的不好,他想去弥补。

他去到了她的鱼摊,她在刮鳞,边上蹲着一个男娃,模样有几分像他,他心里一震。她突然停下,指着隔壁摊的男人:你咋还不给孩子做饭呢!他松了口气,转身走了。她递根烟给隔壁摊男人:刚才不好意思

五、父亲在洗车, 儿子拿起小石头在车门上划起来.父亲见此大怒, 拿起扳手就打了下去,后来儿子被送到医院, 证实手指骨折.面对父亲, 儿子轻声说道: 爸爸, 手指会好的, 不要担心了.父亲内心无比自责.一怒之下,冲回去要把自己的汽车给砸了.他看见儿子划的痕迹:

爸爸, 我爱你.六、草原上有对狮子母子。小狮子

问母狮子:“妈,幸福在哪里?”母狮子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于是小狮子不断追着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母狮子笑道:“傻瓜!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昂首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

七、有一个盲了的女孩,她一无所有,只剩下她男朋友,男朋友问她:“如果你眼睛好了,能和我结婚吗?”女孩答应了。

很快,女孩可以移植新视角膜,也很快回复视力,但她发现她男朋友也是盲的。男朋友向她求婚,女孩拒绝了,最后男孩只说了一句话:“take care of my eyes.”

八、他向她求婚时,只说了三个字:相信我;

她为他生下第一个女儿的时候,他对她说:辛苦了;

女儿出嫁那天,他搂着她的肩说:还有我;

他收到她病危的那天,重复的对她

说:我在这;

她要走的那一刻,他亲吻她的额头轻声说:你等我。

这一生,他没有对他说过一次“我爱你”,但爱,从未离开过。

九、儿子养不起年迈的母亲,决定把她背上山丢下去。傍晚,儿子说要背母亲上山走走,母亲吃力地爬上他的背。

他一路都在想爬高点再丢下她,当看到母亲在他背上偷偷往路上洒豆子,他很生气地问:“你洒豆子干什么?”结果母亲的回答让他泪流满面:“傻儿子,我怕你等会儿一个人下山会迷路。”

这九个故事是我转载的,拜读完以后我感触良多,转来跟朋友们共享。故事也许不只是故事,内中蕴含着大道理,只要我们善于感悟,就一定会受益无穷的。求顶!

面试自我介绍重点

1、自我认识

想一矢中的,首先必须认清自我,一定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你现在是干

什么的?你将来要干什么?你过去是干什么的?

这三个问题不是按时间顺序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而是从现在到将来再到过去。其奥妙在于:如果你被雇用,雇主选中的是现在的你,他希望利用的是将来的你,而这将来又基于你的历史和现状。

所以,第一个问题,你是干什么的?现在是干什么的?回答这个问题,要点是:你是你自己,不是别的什么人。除非你把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在共同点的基础上更强调不同点,否则你绝无可能在众多的应征求职者中夺魁。对于这第一个问题,自我反省越深,自我鉴定就越成功。

随后,着手回答第二个问题:你将来要干什么?如果你申请的是一份举足轻重的工作,雇主肯定很关注你对未来的自我设计。你的回答要具体,合理,并符合你现在的身份,要有一个更别致的风格。

然后,再着手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你的过去当然都在履历上已有反映。你在面试中再度回答这个问题时,不可忽略之处是:不要抖落一个与你的将来毫不相干的过去。如果你中途彻底改行,更要在描述你的执着、职业目标的一贯性上下些功夫。要做到这一点,又要忠实于事实和本人,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过去与将来的联系点,收集过去的资料,再按目标主次排列。

用这样的方法,以现在为出发点,以将来为目标,以过去为证实,最重要的是加深了你的自我分析和理解。其实,在面试的时候不一定有机会或者有必要照搬你的大作,但这三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点一定会体现在自我表述的整体感觉中,使你的形象栩栩如生。

2、投其所好

清楚自己的强项后,便可以开始准备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工作模式、优点、技能,突出成就、专业知识、学术

背景等。

好处众多,但只有短短一分钟,所以一切还是与该公司有关的好。如果是一间电脑公司,应说些电脑的话题;如是一间金融财务公司,便可跟他说钱的事,总之投其所好。

但有一点必须紧记:话题所到之处,必须突出自己对该公司可以作出的贡献,如增加营业额、减低成本、发掘新市场等。

3、铺排次序

内容的次序亦极重要,是否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全在于事件的编排方式。所以排在头位的,应是你最想他记得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一般都是你最得意之作。与此同时,可呈上一些有关的作品或纪录增加印像分。

想了解更多自我介绍相关文章.请继续阅读自我介绍网

面试中的自我介绍

一、面试准备工作

面试的目的是为了使公司能找到

最合适的人选,为了使求职者能找到最理想的职位,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求职者 所要参加的面试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类型。虽然面试的类型风格不同,但求职者在面试前后都须要做一些基本工作来确保面试成功。这些工作包括:

1、准备与研究:

面试之前,求职者须要花时间来研究所应聘职位的种类,公司情况,以及行业特点等,你对这些要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面试成功至关重要。

2、设想可能的提问并准备答案:

不同风格面试中的提问会不一样,求职者必须为一些典型提问准备答案。你用不着背诵你的答案,但应该清楚回答这些提问的要点是什么。同时你也应该准备几个问题来问对方。

3、后续工作:

许多求职者忽略了这重要一步,你应该在面试结束后给主持和参与面试的每个招聘者都写封感谢信。这封信不仅

是礼貌的表示,也是你重申自己的优势或技能并获得重视的良机。面试的两种类型:当代的企业和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一般采用以下两种面试:

传统面试和情境面试。

传统面试向被面试人询问一系列范围很广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愿意来本公司工作?描述一下你的优点和缺点等。面试的成败取决于被面试者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而不是他们回答问题的内容和流利程度。雇主希望通过面试找到三个问

题的答案:求职者是否有能力完成这份工作?求职者是否具有雇主所希望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以及求职者是否能在组织中与团队一起工作。而情境面试则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即过去的表现,是将来行为的最好预测。该面试通过提问来探查具体的过去行为表现,比如谈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但最终没有实现或者请举例说明你过去是如何同时处理若

干个项目的等等。求职者应该在面试之前对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工作进行回忆并总结,为情境面试中的这类提问做到心中有数,并准备面试主持人就上述这类问题进行深入提问,以便了解具体情况中各方面的细节。应届大学毕业生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就应该把重点放在班级活动和集体项目,以应付上述类型的提问。个人爱好和志愿服务的经历有时也能够为你提供可借鉴的事例。

二、如何克服面试怯场

面试时候难免会有怯场现象,如何克服面试怯场呢?下面资深编辑教你十个小招数,让你克服面试怯场状况。

1、要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面试,要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2、当出现紧张的局面时,不妨自嘲一下,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使自己变得轻松些。

3、适当提高服装档次,穿得整洁大方,以改变自身形象,增强自信心。

4、面试前做几次深呼吸,心情肯

定会平静得多,勇气也会倍增。

5、对招聘单位和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相信自己完全能胜任此项工作。

6、与主考官见面时,要主动与对方进行亲切有神的目光交流,消除紧张情绪。在心里尽量建立起与招聘者平等的关系。如果心里害怕,有被对方的气势压倒的感觉时,就鼓起勇气与对方进行目光交流,待紧张情绪消除后,再表述自己 的求职主张。

7、感到压力大时,不妨借助间隙去发现招聘者的诸如服饰、言语、体态方面的缺点,借以提高自己的心理优势,这样就会在自觉不自觉间提升自信,回答问题时也就自如多了。

8、当与对方的谈话出现间隔时,不要急不可耐,这样反而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抓紧理清头绪,让对方感觉你是一位沉着冷静的人。

9、进入考场,见到主考官时,不

妨有意大声地说几句有礼貌的话,做到先声夺人,紧张的心情就会自然消失。

10、回答问题时一旦紧张,说话可能结结巴巴或越说越快,紧张也会加剧,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意放慢自己的说话速度,让字一个一个的从嘴里清晰地吐出来,速度放慢了,心情也不紧张了。也可加重语尾发音,说得缓慢响亮,用以缓解紧张。

三、求职自我介绍的要点

当应聘到外企或其他用人单位时,求职者往往最先被问及的问题就是请先介绍介绍你自己。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求职者一定要慎重对待,它是你突出优势和特长,展现综合素质的好机会。回答得好,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回答这类问题,要掌握几点原则:

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一般最好不要超过三分钟。

实事求是,不可吹得天花乱坠。

突出长处,但也不隐瞒短处。

所突出的长处要与申请的职位有

关。

善于用具体生动的实例来证明自已,说明问题,不要泛泛而谈。

说完之后,要问考官还想知道关于自己的什么事情。

为了表达更流畅,面试前应做些准备。而且由于主考喜好不同,要求自我介绍的时间不等。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应是准备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的介绍稿,以便面试时随时调整。一分钟的介绍以基本情况为主,包括姓名、学历、专业、家庭状况等,注意表述清晰;三分钟的介绍除了基本情况之外,还可加上工作动机、主要优点缺点等;五分钟介绍,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人生观,说些生活趣事,举例说明自己的优点等。

个人自我介绍是面试实战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众所周知的前因效应的影响,你这2-3分钟见面前的自我介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在各位考官心里的形象。这份介绍将是你所有工作成绩与为人处世的总结,也是你接下来面试 的基调,考官将基于你的材料与介绍进行提问。

个人单独面试基本上都是从开场问候开始,开场问候很重要,它有可能决定整个面试的基调。

开场问候是给面试考官的第一印象,从言谈举止到穿着打扮将直接影响到你被录取的机会。进门应该面带微笑,但不要谄媚。话不要多,称呼一声老师好就足够,声音要足够洪亮,底气要足,语速自然,总之彬彬有礼而大方得体,不要过分殷勤,也不要拘谨或过分谦让。

接下来就是自我介绍;面试中一般都会要求考生先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时间一般为2-3分钟左右。自我介绍是很好的表现机会,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突出个人的优点和特长,并要有相当的可信度。特别是具有实际管理经验的要突出自己在管理方面的优势,最好是通过自己做过什么项目这样的方式来验证一下;其次,要展示个性,使个人形象鲜明,可以适当引

用别人的言

论,如老师、朋友等的评论来支持自己的描述;第三,不可夸张,坚持以事实说话,少用虚词、感叹词之类;最后,要符合常规,介绍的内容和层次应合理、有序地展开。最后,要符合逻辑,介绍时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自己的优势很自然地逐步显露,不要一上来就急于罗列自己的优点。

四、自我介绍范文

一段短短的自我介绍,其实是为了揭开更深入的面谈而设计的。

一、两分钟的自我介绍,犹如商品广告,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客户的需要,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

1、自我认识

想一矢中的,首先必须认清自我,一定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你现在是干什么的?你将来要干什么?你过去是干什么的?这三个问题不是按时间顺序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而是从现在到将来再到过去。其奥妙在于:如果你被雇

用,雇主选中的是现在的你,他希望利用的是将来的你,而这将来又基于你的历史和现状。随后,着手回答第二个问题:将来要干什么?如果你申请的是一份举足轻重的工作,雇主肯定很关注你对未来的自我设计。你的回答要具体,合理,并符合你现在的身份,要有一个更别致的风格。

然后,再着手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你的过去当然都在履历上已有反映。你在面试中再度回答这个问题时,不可忽略之处是:不要抖落一个与你的将来毫不相干的过去。

如果你中途彻底改行,更要在描述你的执着、职业目标的一贯性上下些功夫。要做到这一点,又要忠实于事实和本人,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过去与将来的联系点,收集过去的资料,再按目标主次排列。用这样的方法,以现在为出发点,以将来为目标,以过去为证实,最重要的是加深了你的自我分析和理解。

其实,在面试的时候不一定有机会或者有必要照搬你的大作,但这三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点一定会体现在自我表述的整体感觉中,使你的形象栩栩如生。

2、投其所好

清楚自己的强项后,便可以开始准备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工作模式、优点、技能,突出成就、计算机专业知识、学术背景等。好处众多,但只有短短一分钟,所以一切还是与该公司有关的好。如果是一间电脑软件公司,应说些电脑软件的话题;如是一间金融财务公司,便可跟他说钱的事,总之投其所好。但有一点必须紧记:话题所到之处,必须突出自己对该公司可以作出的贡献,如增加营业额、减低成本、发掘新市场等。

3、铺排次序

内容的次序亦极重要,是否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全在于事件的编排方式。所以排在头位的,应是你最想他记得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一般都是你最得意之作。与此同时,可呈上一些有关的作

品或纪录增加印像分。

------

专业知识扎实,学习成绩优异

大学期间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以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考核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

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

2014年其间曾去xx百货公司实习做营业员

乐观向上,爱好广泛

本人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学习过七-八年的美术,有良好的基础

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 篇9

1 自主创新的目标定位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四位,已跻身“制造大国”行列。然而,在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装备制造业领域,我国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在高、精、尖装备领域更是如此,如IC制造装备的85%、数控机床的70%都依赖进口。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的封锁和限制,制约了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在此背景下,“数字装备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以工作母机、汽车制造及电子制造等关键装备为主要对象,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平台为目标,力争在数字制造和装备技术方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近期目标定位

在近期发展中,“数字装备实验室”以基础科学发展前沿为导向,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大需求为动力,以学科交叉、资源共享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实验室规模集成、实力综合的优势效应,开展数字化制造基础研究,解决国家急需的重大装备(如IC光刻、RFID、汽车制造等)的核心技术问题。在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水平。

1.2 中长期目标定位

“数字装备实验室”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按照“立足前沿、突出创新、交叉融合、发展优势”的建设思路,发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相关研究机构的整合优势,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合作,以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和新的优势学科,加强一批特色学科的建设,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创新研究平台。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针对制造装备国家重大需求,结合数字化制造学科前沿,开展“理论创新-技术突破-装备研发”有机融合的应用基础研究,解决中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技术,为研发微电子制造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重大装备提供技术支撑。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创科学前沿新的学科生长点,注重原创性研究,在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研究领域达到国际一流;在数字建模与仿真、制造装备动力学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

2 自主创新的具体内容

2.1 高端数控装备

“数字装备实验室”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曲面直接插补技术实现了多轴复杂轨迹和三维刀具半径补偿的实时控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数控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能力。

针对高端数控装备的复杂曲面加工路径规划和大型制造装备动力学及运动精度控制,“数字装备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工作;针对大型重载条件下回转工作台运动精度问题,提出了双电机无间隙传动方法和同步耦合控制技术,消除了普通精度大型回转工作台驱动齿轮造成的传动间隙和传动误差,工作台回转最小设定值为千分之一;针对汽车板和高硅卷板在线切/焊组合拼焊的需求,提出了激光切/焊数字化复合加工新工艺,解决了激光光致等离子正负面效应的控制、待焊板边在线预加工、拼缝间隙及错边量控制、工件与小孔融池状态多参数影响下的时变过程实时检测等一系列难题;针对薄壁零件易于发生变形、加工型线复杂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速度的激光切割功率变化的随机控制算法、基于法矢的五轴联动插补算法和切割焦点位置自动检测与误差分解补偿算法。

2.2 IC制造装备

针对动力学模型中气浮支承特征参数辨识难题,“数字装备实验室”揭示了气浮轴承不同内部腔形对精密运动机构动力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气浮刚度和阻尼的计算方法;针对福大多机体结构振动计算问题,发现了开环约束系统整体变换的振动数学建模新途径,解决了光刻机精密运动机构结构127阶系统动力学计算问题;针对光刻机工作台精密运动控制难题,提出了双台同步运动控制策略,研发了光刻机精密工作台运动控制硬件和软件,光刻机工作台运动精度达到10nm。

封装装备是IC核心制造装备之一,我国高性能封装装备基本依赖进口,技术严重受制于人。2008年我国的RFID市场将达到100亿人民币,连续5年增长率大于70%。为此,“数字装备实验室”拟重点开发RFID电子标签倒装健合封装装备与技术,目前“IC装备国家重大专项”已将高性能封装装备列为必须突破的四大核心装备之一。

2.3 汽车发动机制造

“数字装备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发动机类复杂曲面零件数字化建模理论与方法,建立了集成快速测量、建模及面向制造的设计于一体的系统平台,成功研发了高精、高效、高可靠性的XG系列曲轴轴颈自动磨削加工成套数控设备;提出了基于可视锥的几何推理新方法等,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学科前沿;“发动机类零件的快速测量、数字建模和面向制造的设计”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为2004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重大进展之一;针对作业车间的生产调度问题,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算法系统,被该领域专家吴澄院士、NP难问题专家黄文奇教授等评价为“为国际学术史上著名的,具有NP难度的Job-Shop Scheduling问题创造了一个高性能的求解算法,该算法的性能指标高于至今世界上已正式发布的任何一个算法已经达到了的记录”。在ASME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得到国际著名学者的好评,有关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肯定。

2.4 数字化医疗装备与康复设备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的数字装备与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群的平台,“数字装备实验室”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及康复医疗机器人。其中,三轴联动自动治疗床及立体定位系统,解决了对全身肿瘤病灶部位精确定位的难题;采用伽玛射线多源动态旋转聚焦技术,解决了对肿瘤病灶处伽马射线进行聚焦、适行调强照射难题;并将头部放疗技术扩展到替补放疗,极大地扩展了放射治疗的适应范围。在国际上首创了立体定向伽马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全身伽玛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截止2007年底,销售61台伽玛刀,直接新增产值5亿多元,共治疗各类肿瘤患者超过10万例,治疗平均有效率达90%以上。

3 自主创新的保障体系

3.1 专业人才保障

“数字装备实验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富有创新意识的高层系科研团队,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3人,“跨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863”专家3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围绕实验室的4个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4个学术团队,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数字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团队;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数字制造系统研究团队;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数字制造基础理论研究团队;以张海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先进加工工艺与方法研究团队。

3.2 研发经费保障

“数字装备实验室”以国家投资为其经费主要来源,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经费,并多方自筹经费,实行多头投入,形成了“学校(”985项目“、”211工程“)+实验室(项目)+企业”多元化筹资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先期投入2 750万元建设“数字装备实验室”,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1 000万元,自筹1 000万元。在近期发展中又获得建设经费5 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科技部拨款、“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经费、“长江计划学者”特聘教授经费以及其他项目经费等。2003年以来,实验室承担研究课题共计11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74项,包括973计划8项(含一项军口973),863计划3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含1项杰青项目),国防预研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占项目总数的64%。项目总经费8 949万元,实到经费5 59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实到经费4 544万元,占实到总经费的81%。华中科技大学及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人员、经费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完成了科研用房和实验室的调整,实现了科研用房与仪器设备的相对集中。

3.3 技术设备保障

“数字装备实验室”在制造技术的实验环境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已经形成了一个基础扎实的科研实体。实验室基地拥有柔性制造系统1套,数控加工设备近40台,以及“三坐标测量仪”、“激光测量仪”、“动态测试分析系统”等大型设备与实验仪器100余台(套)。同时,“数字装备实验室”创建开放共享实验平台,以综合实验中心为基点,搭建数字建模与仿真平台、几何量测量平台、基础工艺与装备、动态测试平台,对实验设备集中管理。

几何量测量平台的主要设备有Form Talysurf PGI表面粗糙度轮廓仪等8台(套)仪器;动态测试平台的主要设备有振动噪声测试及分析系统等7台(套)仪器;基础工艺与装备的主要设备有MIKERON五轴高速加工中心等13台(套)设备;数字建模与仿真平台的主要设备有Tecnomatix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软件等8台(套)设备。同时,通过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数字装备实验室”还自主研发了如全自动引线健合机等多台仪器设备。

3.4 组织管理保障

实验室坚持竞争、择优、流动的用人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制,聘用岗位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固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学术骨干及其梯队人员、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和实验人员等;流动人员包括协议制研究人员、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等。为了吸引和稳定优秀高水平人才,“数字装备实验室”实行培养和引进并举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数字装备实验室”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坚持责权利统一,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方法,建立选题、立项、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的目标管理机制。对重大专项管理,坚持整体规划、团队协作和分工负责相统一,并设立专门基金,重点支持具有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技术、跨学科交叉融合的重大专项,以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并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所形成的项目成果和知识产权归“数字装备实验室”所有,其研究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出售专利许可、自主转化等形式实现经济效益。

“数字装备实验室”的财务实行严格预决算和项目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经费实行财务监管和使用分权制,课题组长拥有项目经费使用权,行政管理部行使项目经费监管权。实验室薪酬体系分为固定薪酬(占70%)和业绩薪酬(占30%)两部分,固定人员实行年薪制,流动人员实行协议工资制。分配向一线重大科技创新、攻关人员倾斜,对参与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的科研人员,实行超常奖励,鼓励进行重大科技攻关。在保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了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4 自主创新模式及其完善

4.1 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全员创新

“数字装备实验室”倡导“求实、求是、求异、求新”的精神,创造“鼓励竞争、倡导合作、允许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实行岗位、项目竞争分配机制,实验室的资源与岗位、项目和绩效挂钩。同时建立有效的科研和管理激励机制,采取待遇激励、事业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和奖励条例,实行制度化管理。同时,努力营造宽松的研究开发环境和创新氛围,使实验室充满活力。

全员创新理论认为,只要有能力,人人都是专家,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创新能力,为实验室创新工作做贡献。作为科研人员,能够得到组织认可,同事的尊重并实现自我价值是其最高追求,通过事业激励并根据成员的实际需求进行激励,鼓励成员将实验室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以更大的自主权、独立性和责任感去完成创新任务,让员工尝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创新,并创造万众一“新”、人人争相创新的良好集体创新氛围,更大程度地激励员工发掘自身的创新潜力,取得更大的创新绩效。

4.2 加快研发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数字装备实验室”不仅在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出色理论和应用成果,还注重成果的转化创新,提出通过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实现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和推广的创新思路。“数字装备实验室”鼓励研究人员与产业人员相结合,从而使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难题攻关相结合、解决工程问题与挖掘科学问题相结合、技术集成与成果推广相结合,先后建成包括开目信息、天喻软件以及e-works等在内的成果转化平台。在理论成果基础上,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复杂形状零件的测量、集成建模和面向制造的设计”,成功应用于湖北三六一一机械厂、东风汽车公司等多个企业发动机类零件的快速产品开发,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今后,“数字装备实验室”应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制造新原理、新方法的技术转化,缩短成果转化周期,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将成果应用于企业,促进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我国能源、运载、医疗等工业部门的应用,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增长模式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率、高知识附加值、低消耗、少污染的技术型方向转化,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4.3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数字装备实验室”是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实验室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数字装备实验室”应实施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针,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强的实验队伍。在引进优秀实验技术人才的同时,对于现有的技术人员实施“稳住”和培养。

(1)“待遇留人”[2],在工资待遇上给予同其他科研人员同等的重视,免除其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事业留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搭建事业平台,让实验室技术人员亦能大展身手,以做到“人尽其才”;“感情留人”,日常工作中、生活上给予实验技术人员以人文关怀,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其对学校、对实验室、对导师乃至同事的感情稳住实验室人才。

(2)合理使用和积极培养,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学热情,开展培训进修和外出参观交流等业务培训,促使其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拓宽技术领域,培养出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实验室技术人才队伍。

4.4 组建技术联盟,走“集成创新”之路

“数字装备实验室”实行开放课题和开放基金研究机制,鼓励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利用实验室的经费和平台开展科研。同时鼓励和接纳客座研究人员自带项目和经费,利用实验室的公共实验平台开展研究。同时,实验室设立的开放合作基金定期向国内外公开发布合作研究课题指南,以实验室的先进仪器设备和学术地位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逐步建立国际合作新模式,真正吸引、聚集国内外高水平知名科学家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使实验室成为国际同行领域中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基地。

参与国际竞争,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从理论上来看,技术联盟是实验室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来抢占学术前沿和技术高端的有效手段[3],其目的是由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多所实验室共同组建研究中心,在各自原有优势学科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形成更大的跨机构、跨部门的研究中心。通过“技术联盟”这个大平台向实验室提供最先进的仪器设施以及长期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为科学家提供研究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复杂问题的机会,发挥多学科交叉联合的优势,而且行业间的技术联盟是基于双赢(win-win)模式的合作竞争。合作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在合作中获得进一步竞争优势,这是“数字装备实验室”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4.5 加强知识管理

知识和研究成果是一个实验室生存之根本,因此,知识管理在“数字装备实验室”的自主创新战略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知识管理的一般流程包括知识收集、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与创新3个环节[4]。知识的收集是一项基础工作,实验室的成果主要是以理论研究为代表的抽象型知识成果和以产品、设备之类的实体型知识成果,在知识收集时,主要涉及研究文档的标准化和成果回报机制,“数字装备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文档标准和回报机制,要求实验室人员在研究的各个阶段,形成相应的文档,并建立归档机制,及时将实验室内部的知识集中统一。这样既可以使研究成果得到较好的保存,又有助于他人获取前者知识,保证研究活动的连贯有序和持续深入。

知识的共享是知识管理中较困难的环节[5]。科研人员的主要产出就是知识成果,原创性研究成果就像科研人员的“孩子”一样,是其自我实现的载体。高度个性化和无法格式化的隐形知识的共享,“数字装备实验室”有正式或非正式的“学术交流会”、“科技沙龙”及“研讨会”之类的学术交流活动。在知识共享环节,该实验室还要有完善的制度来保证知识提供者的知识产权,并制定严格的观点引用、参考注释标准;营造崇尚、尊重、共享知识的氛围,实施产权激励等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并乐于共享其成果。最后则是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这是知识管理中最困难的环节,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数字装备实验室”可以构建实验室人员贡献并分享隐性知识的体系,促进实验室成员发掘自身潜能,在交流共享中产生科研灵感,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培根“.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论证会举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4.

[2]杨叔子.创新源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1-3.

[3]钟书华.企业技术联盟导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郝杰,陈禹.实验室的知识管理实践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8):88-89.

上一篇:以好的作风落实整改下一篇:电子政务期末作业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