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共8篇)
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篇1
垃圾长期堆放会污染空气,水源,还会生出老鼠,蟑螂,苍蝇等有害动物,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下面是由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本【一】
为全面推进我街道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我街道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水平,加快环卫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关于印发<瑞安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瑞委办发〔2018〕1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现将2018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努力实现“全域美丽”、打造“至美瑞安”部署要求,进一步巩固我街道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把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作为我街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结合我街道“一把扫帚”环卫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实行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规划构建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加强宣传教育,有效树立“可卖尽量卖、有害分开放、厨余要分类、投放应准确”的分类理念,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二、实施计划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每一个季度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动员阶段(2018年3月-4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制定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推进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果蔬垃圾、废弃织物、餐厨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工作,做到分批有序的推进,着力提高垃圾分类质量,2018年实现街道资源利用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5月-8月)。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结合玉海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集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统一、规范设置。
第三阶段为宣传教育阶段(2018年9月-10月)。社区(村)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基础单元。依托街道社区(村),充分发挥其组织动员能力,发动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单位、团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配合度。广泛动员各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民众知晓率,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加强街道、社区、学校的协调,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实施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良好习惯。
第四阶段为巩固阶段(2018年11月-12月)。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镇”的创建成果,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加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分类工作推进情况,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体系(2018年-2020年)
根据我街道城乡生活垃圾成分特点,按照大类粗分、简便易行的原则,将日常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四类。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等先行开展“可回收物”细分类。
1.可回收物(蓝色桶):指适宜回收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等。
2.有害垃圾(红色桶):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日用小电子产品、废灯管、过期药品、废家庭医用器材、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等。
3.厨余垃圾(绿色桶):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4.其他垃圾(灰色桶):指除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建筑(装潢)垃圾实施专项收集处置。
(二)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2018年-2020年)
根据我街道“一把扫帚”环卫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确定的分类方法以及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路线,统一配置数量充足、规格适宜、标识醒目一致的分类运输车辆,确保垃圾分类运输率达到100%。
1.“可回收物”采取定点、预约等收集方式,由居民、单位直接投售至废品回收系统或由商务、供销部门资质认可的单位上门收运和回收利用。
2.“有害垃圾”采取定点、预约等收集方式,由环保部门负责提出收运处置方案,组织规范收运处置流程。
3.“厨余垃圾”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餐饮单位、中小学、医院供餐等产生的餐厨垃圾由已取得市区餐饮垃圾收运、处置特许经营的单位负责收运、处置。
4.“其他垃圾”按照现有生活垃圾收集模式,由环卫所或特许经营收运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实行分类转运,做到日产日清。
(三)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全民参与体系(2018年-2020年)
应当加强分类知识培训指导,建立“市、乡镇(街道)、社区”三级宣讲队伍,分批次、逐月在社区(村)开展集中宣传培训,指导和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督(劝)导机制和管理责任区制度,配备2 名分类督导员,各社区(村)至少配备1名社区分类劝导员,建立社区督(劝)导员队伍,有条件的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可以安排生活垃圾分拣员进行辅助分类。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的责任区范围及责任人,与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环境卫生责任区范围及责任人相同。充分发挥居民代表、党员志愿者、义工组织等作用,激发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热情。
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本【三】
一、总体要求
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标,巩固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提高源头分类质量,优先资源回收利用,开展有害垃圾回收,稳妥推进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收集处理,充分发挥居民作用,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督导制度,着力提高垃圾分类工作实效,逐步扩大各社区垃圾分类范围,清除垃圾分类死角,多管齐下推进符合我街道实际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
二、主要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类准确率都更上一个层级,人均垃圾产量基本实现“零增长”,生活垃圾治理“三化”成效不断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工作具体实施和计划
(一)强化源头分类力度 1.强化入户宣传。让居民明白垃圾是污染源,我们是生产者,同时也是分类投放的责任者,从内心深处愿意做好此项工作; 要求社区因势利导,利用此次派发室内分类垃圾桶的良好契机,开展扫楼入户指导宣传检查,修好居民“内功”,做好宣导工作。
2.宣传注重直观有效。进一步要求入户人员用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方式宣传垃圾不分类的危害性以及垃圾分类减量的好处,让居民看懂想通,主动参与。
3.做好垃圾分类便民措施。针对多数居民怕麻烦的思想,垃圾投放点位的设置和整合要再三斟酌、充分考虑小区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并进一步设置暖心池、呵护池等配套设施,确保环境整洁卫生和居民身心健康。
4.健全完善奖罚制度。要求各社区进一步集思广益,用正向激励手段评选优秀垃圾分类楼栋、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垃圾分类小达人等荣誉,引导居民树立积极参与的荣誉感。对于违反者,注重说服感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5.持续发动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媒体; 利用社区书院、活动中心等平台进行宣传; 继续加强辖内中小学生教育; 要求辖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示范。
(二)重视督导队伍建设 我街道2020年进一步完善了垃圾分类工作考评考核细则,强化督导员考评考核相关要求和规定。2020年,会进一步把好督导员入门关、培训关和考核关,及时撤换考核不称职的督导员; 细化日、周、月工作安排,注重督导、宣传、履职,杜绝二次分拣,并要求认真记录台账,全面掌握居民参与率与分类投放准确率; 评选优秀“周之星”督导员及优秀督导员团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带动履职积极性和能动性; 同时,结合各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区资源,选聘有责任心、热心垃圾分类工作的党员志愿者、退休人员等群体组建督导管理小组; 加强巡查、监督等方式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
(三)强化分类硬件设施建设及高层撤桶 2020年街道会进一步加大宣传栏、宣传板、投放标示牌等垃圾分类硬件设施投入及维护; 继续对分类桶投放点进行有效整合,规范投放; 并全面硬化垃圾投放点地面,尽快完善设施补短板,确保设施到位,强化督导效果;
对大件垃圾,完善存放的公共大件垃圾堆放点,有害垃圾桶延续专人专管; 同时,抓好高层撤桶及分类。2020年,我街道XX栋高楼,已撤桶XX栋,撤桶率80.36%,已实施高层撤桶的,继续巩固成效,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作为同类小区借鉴; 不定时对高层未撤桶的小区进行检查,并积极协调解决高层撤桶,增加撤桶后的硬件设置投入,做好后续保障工作。
(四)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 街道与社区加强与物业管理企业的互动,将日常暗访结果及时反馈给物业企业,及时表扬优秀鞭策落后,协助推动物业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并督促物业企业认真解决“混装混运 ”问题,各社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保洁单位加强对保洁员、环卫工人等的培训、教育、引导,促使其正确收集垃圾; 发动小区居民积极监督举报,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发生。对屡教不改的物业,要求社区进行督促,必要时,上报城管执法部门开单整改; 积极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做到生活小区内垃圾不遗漏,不留死角,杜绝垃圾落地并强化源头分类等。
(五)扫除分类盲区,健全考评体系 针对民营企业、非星级酒店、沿街店面、无物业小区等盲点区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针对性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逐步扫除盲点;
持续推进厨余垃圾全面直运和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它垃圾直运面; 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巩固先进小区,提升落后小区,促进中间小区,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同时,健全考评体系,街道延续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各社区的重要任务,纳入城市管理年度考核。街道将结合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通报,对履职不力的社区及个人进行处理。
(五)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作用 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优势,特别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的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榜样示范带动作用; 并继续协调辖内学校加强中小学生教育,举办“家校社”联动等活动,通过垃圾分类进学校进课堂,让孩子们做家里的宣传员、督导员,带动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四、积极打造各社区亮点特色
各社区要在示范小区经验上,重点打造垃圾分类品牌社区。根据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结合2020年度亮点特色,各尽所长,用特色和亮点引领居民,打造社区品牌效应。
①建立XX社区“房东管理”制度。自建房以栋为单位,制定定点定时沿线统一垃圾收集转运,房东监管、督导员督导宣传方案。整体与社区网格划片分工相结合,建立“条块联动、齐抓共管、协调有序、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有效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②打造XX社区“多元融合”垃圾分类特色试点项目。以“多元队伍、多元教育、多元品牌”为切入点,积极聚合辖区资源和力量,分别针对不同的垃圾种类进行收集处理,提升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倾力打造垃圾分类各类型示范小区等,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全面提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
③推进XX社区继续携手辖内企业,在XX小区共建立体菜园,采用最有效的绿色环保回收利用方式,变废为宝,逐步开启小区垃圾桶内无厨余垃圾的新环境保护模式。
③XX社区继续打造“垃圾分类志愿者”等垃圾分类特色品牌社区,多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社区垃圾分类课堂及时充电; 并通过厨余垃圾换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等,引导居民从源头分类,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④XX社区深入整合辖内资源,多方合力创建“三特色”打造社区品牌。一是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家庭评选活动”; 二是结合辖内学校及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 三是打造小区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打造绿色景观,开展垃圾分类楼户评比活动,建立“绿厢房”等,呈现垃圾精细分类、绿色花园、居民休闲等一体功能,营造社区环保一角。
⑤XX社区探索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生态云+”垃圾分类新社区。采用了“大党委+社工”的社区治理路径,深度融入垃圾分类,打造属于社区的垃圾分类“生态”特色。
⑥XX社区延续发动小区物业、业委会、在职党员等辖内资源,多次探讨、实地考察、通过投票等民主方式进行投放点整合,成效显著; 本着服务居民,提倡垃圾分类的理念,让原本被丢弃的垃圾再次生产再利用。引进绿色小屋,可回收物兑换积分,兑换油盐酱醋等家用产品; 接受闲置衣物捐赠,并通过爱心渠道,把衣物捐赠到需要的地方; 联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推广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社区要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社区主要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部署工作,细化分解管理、层层落实,确保责任到人。
(二)协同合作,凝聚合力。各社区及物业等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我督查,并落实例会制度,要定期召开推进协调会,做好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凝聚合力,共同推进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保障经费,有效激励。街道相关垃圾分类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并加大经费督查力度。
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本【四】
一、总体要求 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标,巩固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提高源头分类质量,优先资源回收利用,开展有害垃圾回收,稳妥推进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收集处理,充分发挥居民作用,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督导制度,着力提高垃圾分类工作实效,逐步扩大各社区垃圾分类范围,清除垃圾分类死角,多管齐下推进符合我街道实际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
二、主要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类准确率都更上一个层级,人均垃圾产量基本实现“零增长”,生活垃圾治理“三化”成效不断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工作具体实施和计划(一)
强化源头分类力度 1.强化入户宣传。让居民明白垃圾是污染源,我们是生产者,同时也是分类投放的责任者,从内心深处愿意做好此项工作;
要求社区因势利导,利用此次派发室内分类垃圾桶的良好契机,开展扫楼入户指导宣传检查,修好居民“内功”,做好宣导工作。
2.宣传注重直观有效。进一步要求入户人员用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方式宣传垃圾不分类的危害性以及垃圾分类减量的好处,让居民看懂想通,主动参与。
3.做好垃圾分类便民措施。针对多数居民怕麻烦的思想,垃圾投放点位的设置和整合要再三斟酌、充分考虑小区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并进一步设置暖心池、呵护池等配套设施,确保环境整洁卫生和居民身心健康。
4.健全完善奖罚制度。要求各社区进一步集思广益,用正向激励手段评选优秀垃圾分类楼栋、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垃圾分类小达人等荣誉,引导居民树立积极参与的荣誉感。对于违反者,注重说服感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5.持续发动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媒体;
利用社区书院、活动中心等平台进行宣传;
继续加强辖内中小学生教育;
要求辖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示范。
(二)重视督导队伍建设 我街道2020年进一步完善了垃圾分类工作考评考核细则,强化督导员考评考核相关要求和规定。2020年,会进一步把好督导员入门关、培训关和考核关,及时撤换考核不称职的督导员;
细化日、周、月工作安排,注重督导、宣传、履职,杜绝二次分拣,并要求认真记录台账,全面掌握居民参与率与分类投放准确率;
评选优秀“周之星”督导员及优秀督导员团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带动履职积极性和能动性;
同时,结合各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区资源,选聘有责任心、热心垃圾分类工作的党员志愿者、退休人员等群体组建督导管理小组;
加强巡查、监督等方式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
(三)强化分类硬件设施建设及高层撤桶 2020年街道会进一步加大宣传栏、宣传板、投放标示牌等垃圾分类硬件设施投入及维护;
继续对分类桶投放点进行有效整合,规范投放;
并全面硬化垃圾投放点地面,尽快完善设施补短板,确保设施到位,强化督导效果;
对大件垃圾,完善存放的公共大件垃圾堆放点,有害垃圾桶延续专人专管;
同时,抓好高层撤桶及分类。2020年,我街道XX栋高楼,已撤桶XX栋,撤桶率80.36%,已实施高层撤桶的,继续巩固成效,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作为同类小区借鉴;
不定时对高层未撤桶的小区进行检查,并积极协调解决高层撤桶,增加撤桶后的硬件设置投入,做好后续保障工作。
(四)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 街道与社区加强与物业管理企业的互动,将日常暗访结果及时反馈给物业企业,及时表扬优秀鞭策落后,协助推动物业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并督促物业企业认真解决“混装混运”问题,各社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保洁单位加强对保洁员、环卫工人等的培训、教育、引导,促使其正确收集垃圾;
发动小区居民积极监督举报,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发生。对屡教不改的物业,要求社区进行督促,必要时,上报城管执法部门开单整改;
积极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做到生活小区内垃圾不遗漏,不留死角,杜绝垃圾落地并强化源头分类等。
(五)扫除分类盲区,健全考评体系 针对民营企业、非星级酒店、沿街店面、无物业小区等盲点区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针对性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逐步扫除盲点;
持续推进厨余垃圾全面直运和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它垃圾直运面;
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巩固先进小区,提升落后小区,促进中间小区,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同时,健全考评体系,街道延续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各社区的重要任务,纳入城市管理年度考核。街道将结合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通报,对履职不力的社区及个人进行处理。
(五)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作用 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优势,特别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的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榜样示范带动作用;
并继续协调辖内学校加强中小学生教育,举办“家校社”联动等活动,通过垃圾分类进学校进课堂,让孩子们做家里的宣传员、督导员,带动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四、积极打造各社区亮点特色 各社区要在示范小区经验上,重点打造垃圾分类品牌社区。根据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结合2020年度亮点特色,各尽所长,用特色和亮点引领居民,打造社区品牌效应。
①建立XX社区“房东管理”制度。自建房以栋为单位,制定定点定时沿线统一垃圾收集转运,房东监管、督导员督导宣传方案。整体与社区网格划片分工相结合,建立“条块联动、齐抓共管、协调有序、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有效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②打造XX社区“多元融合”垃圾分类特色试点项目。以“多元队伍、多元教育、多元品牌”为切入点,积极聚合辖区资源和力量,分别针对不同的垃圾种类进行收集处理,提升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倾力打造垃圾分类各类型示范小区等,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全面提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
③推进XX社区继续携手辖内企业,在XX小区共建立体菜园,采用最有效的绿色环保回收利用方式,变废为宝,逐步开启小区垃圾桶内无厨余垃圾的新环境保护模式。
③XX社区继续打造“垃圾分类志愿者”等垃圾分类特色品牌社区,多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社区垃圾分类课堂及时充电;
并通过厨余垃圾换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等,引导居民从源头分类,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④XX社区深入整合辖内资源,多方合力创建“三特色”打造社区品牌。一是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家庭评选活动”;
二是结合辖内学校及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
三是打造小区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打造绿色景观,开展垃圾分类楼户评比活动,建立“绿厢房”等,呈现垃圾精细分类、绿色花园、居民休闲等一体功能,营造社区环保一角。
⑤XX社区探索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生态云+”垃圾分类新社区。采用了“大党委+社工”的社区治理路径,深度融入垃圾分类,打造属于社区的垃圾分类“生态”特色。
⑥XX社区延续发动小区物业、业委会、在职党员等辖内资源,多次探讨、实地考察、通过投票等民主方式进行投放点整合,成效显著;
本着服务居民,提倡垃圾分类的理念,让原本被丢弃的垃圾再次生产再利用。引进绿色小屋,可回收物兑换积分,兑换油盐酱醋等家用产品;
接受闲置衣物捐赠,并通过爱心渠道,把衣物捐赠到需要的地方;
联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推广活动。
五、工作要求(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社区要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社区主要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部署工作,细化分解管理、层层落实,确保责任到人。
(二)协同合作,凝聚合力。各社区及物业等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我督查,并落实例会制度,要定期召开推进协调会,做好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凝聚合力,共同推进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保障经费,有效激励。街道相关垃圾分类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并加大经费督查力度。
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本【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市、XX区有关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工作部署要求,XX街道在市、区与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各级联动、加强配合、全面参与的工作原则,在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深入推进,全力落实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特制定2020年度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标,巩固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提高源头分类质量,优先资源回收利用,开展有害垃圾回收,稳妥推进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收集处理,充分发挥居民作用,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督导制度,着力提高垃圾分类工作实效,逐步扩大各社区垃圾分类范围,清除垃圾分类死角,多管齐下推进符合我街道实际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
二、主要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类准确率都更上一个层级,人均垃圾产量基本实现“零增长”,生活垃圾治理“三化”成效不断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工作具体实施和计划(一)强化源头分类力度 1.强化入户宣传。让居民明白垃圾是污染源,我们是生产者,同时也是分类投放的责任者,从内心深处愿意做好此项工作;
要求社区因势利导,利用此次派发室内分类垃圾桶的良好契机,开展扫楼入户指导宣传检查,修好居民“内功”,做好宣导工作。
2.宣传注重直观有效。进一步要求入户人员用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方式宣传垃圾不分类的危害性以及垃圾分类减量的好处,让居民看懂想通,主动参与。
3.做好垃圾分类便民措施。针对多数居民怕麻烦的思想,垃圾投放点位的设置和整合要再三斟酌、充分考虑小区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并进一步设置暖心池、呵护池等配套设施,确保环境整洁卫生和居民身心健康。
4.健全完善奖罚制度。要求各社区进一步集思广益,用正向激励手段评选优秀垃圾分类楼栋、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垃圾分类小达人等荣誉,引导居民树立积极参与的荣誉感。对于违反者,注重说服感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5.持续发动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媒体;
利用社区书院、活动中心等平台进行宣传;
继续加强辖内中小学生教育;
要求辖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示范。
(二)重视督导队伍建设 我街道2020年进一步完善了垃圾分类工作考评考核细则,强化督导员考评考核相关要求和规定。2020年,会进一步把好督导员入门关、培训关和考核关,及时撤换考核不称职的督导员;
细化日、周、月工作安排,注重督导、宣传、履职,杜绝二次分拣,并要求认真记录台账,全面掌握居民参与率与分类投放准确率;
评选优秀“周之星”督导员及优秀督导员团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带动履职积极性和能动性;
同时,结合各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区资源,选聘有责任心、热心垃圾分类工作的党员志愿者、退休人员等群体组建督导管理小组;
加强巡查、监督等方式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
(三)强化分类硬件设施建设及高层撤桶 2020年街道会进一步加大宣传栏、宣传板、投放标示牌等垃圾分类硬件设施投入及维护;
继续对分类桶投放点进行有效整合,规范投放;
并全面硬化垃圾投放点地面,尽快完善设施补短板,确保设施到位,强化督导效果;
对大件垃圾,完善存放的公共大件垃圾堆放点,有害垃圾桶延续专人专管;
同时,抓好高层撤桶及分类。2020年,我街道XX栋高楼,已撤桶XX栋,撤桶率80.36%,已实施高层撤桶的,继续巩固成效,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作为同类小区借鉴;
不定时对高层未撤桶的小区进行检查,并积极协调解决高层撤桶,增加撤桶后的硬件设置投入,做好后续保障工作。
(四)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 街道与社区加强与物业管理企业的互动,将日常暗访结果及时反馈给物业企业,及时表扬优秀鞭策落后,协助推动物业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并督促物业企业认真解决“混装混运”问题,各社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保洁单位加强对保洁员、环卫工人等的培训、教育、引导,促使其正确收集垃圾;
发动小区居民积极监督举报,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发生。对屡教不改的物业,要求社区进行督促,必要时,上报城管执法部门开单整改;
积极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做到生活小区内垃圾不遗漏,不留死角,杜绝垃圾落地并强化源头分类等。
(五)扫除分类盲区,健全考评体系 针对民营企业、非星级酒店、沿街店面、无物业小区等盲点区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针对性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逐步扫除盲点;
持续推进厨余垃圾全面直运和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它垃圾直运面;
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巩固先进小区,提升落后小区,促进中间小区,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同时,健全考评体系,街道延续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各社区的重要任务,纳入城市管理年度考核。街道将结合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通报,对履职不力的社区及个人进行处理。
(五)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作用 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优势,特别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的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榜样示范带动作用;
并继续协调辖内学校加强中小学生教育,举办“家校社”联动等活动,通过垃圾分类进学校进课堂,让孩子们做家里的宣传员、督导员,带动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四、积极打造各社区亮点特色 各社区要在示范小区经验上,重点打造垃圾分类品牌社区。根据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结合2020年度亮点特色,各尽所长,用特色和亮点引领居民,打造社区品牌效应。
①建立XX社区“房东管理”制度。自建房以栋为单位,制定定点定时沿线统一垃圾收集转运,房东监管、督导员督导宣传方案。整体与社区网格划片分工相结合,建立“条块联动、齐抓共管、协调有序、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有效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②打造XX社区“多元融合”垃圾分类特色试点项目。以“多元队伍、多元教育、多元品牌”为切入点,积极聚合辖区资源和力量,分别针对不同的垃圾种类进行收集处理,提升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倾力打造垃圾分类各类型示范小区等,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全面提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
③推进XX社区继续携手辖内企业,在XX小区共建立体菜园,采用最有效的绿色环保回收利用方式,变废为宝,逐步开启小区垃圾桶内无厨余垃圾的新环境保护模式。
③XX社区继续打造“垃圾分类志愿者”等垃圾分类特色品牌社区,多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社区垃圾分类课堂及时充电;
并通过厨余垃圾换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等,引导居民从源头分类,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④XX社区深入整合辖内资源,多方合力创建“三特色”打造社区品牌。一是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家庭评选活动”;
二是结合辖内学校及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
三是打造小区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打造绿色景观,开展垃圾分类楼户评比活动,建立“绿厢房”等,呈现垃圾精细分类、绿色花园、居民休闲等一体功能,营造社区环保一角。
⑤XX社区探索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生态云+”垃圾分类新社区。采用了“大党委+社工”的社区治理路径,深度融入垃圾分类,打造属于社区的垃圾分类“生态”特色。
⑥XX社区延续发动小区物业、业委会、在职党员等辖内资源,多次探讨、实地考察、通过投票等民主方式进行投放点整合,成效显著;
本着服务居民,提倡垃圾分类的理念,让原本被丢弃的垃圾再次生产再利用。引进绿色小屋,可回收物兑换积分,兑换油盐酱醋等家用产品;
接受闲置衣物捐赠,并通过爱心渠道,把衣物捐赠到需要的地方;
联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推广活动。
五、工作要求(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社区要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社区主要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部署工作,细化分解管理、层层落实,确保责任到人。
(二)协同合作,凝聚合力。各社区及物业等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我督查,并落实例会制度,要定期召开推进协调会,做好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凝聚合力,共同推进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保障经费,有效激励。街道相关垃圾分类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并加大经费督查力度。
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垃圾分类,节约型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 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研究, 旨在结合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 北京市政府已向全市市民发出“参与垃圾分类, 建设绿色北京”的号召, 清运垃圾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 而且有碍卫生, 影响人体健康, 甚至危机人类生命安全。
我校作为市级环境教育学校和绿色学校, 师生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意识已深入人心, 并已初步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 目前正在进一步提高绿色学校的整体创建水平。
2. 研究目标
(1) 知识。寻找并理解学校现行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关系, 进而明确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技能。通过系列探索活动使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倾听、讨论、想像、交流、统计、推理、分析、决策等技能的运用与培养, 发展学生的各种环境保护技能。
(3) 价值观。从现实状况入手, 通过研究使学生从认识到实施垃圾分类, 在构建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理论支撑
本课题以《环境学》《生态学》《绿色学校构建理念》等理论为支撑, 通过绿色学校的深入创建, 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还要通过学校的环境为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着重加深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创建节约型学校的关系的理解, 使学生从小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 并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目的:探索实施垃圾分类的有效方法
2. 意义
(1) 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把在师生中开展节约教育活动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使全体师生从过去那种“地大物博”的思想中醒悟过来。在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能、全体师生共建节约学校的同时, 借助社会、家长的力量, 形成一股学校、社会、家庭携手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力量。从而达到让“节约是福”的歌声唱满校园, 并实现“教育一个孩子, 带动一个家庭, 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的目的
(2)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功德之举, 是建设绿色家园, 建设绿色北京的需要。
(3) 是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大事。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管理情况。
2. 培训、宣传教育情况。
3. 垃圾容器管理。
4. 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检查监督。
5. 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日常检查。
6. 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处理办法。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1) 调查法。引导学生调查校园内垃圾数量、种类情况等。
(2) 行动研究法。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身边发现问题, 亲身研究, 得到体验, 寻找解决垃圾分类的途径。
五、研究的实施过程
1.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学校垃圾分类情况 (2006年9月)
学校布置各班积极开展“校园浪费我知晓”的调查活动, 小调查员们开始观察学校的各个角落, 用相机拍下浪费的现象, 走访学校的后勤副校长, 询问学校浪费水、电的情况……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拉开了“节约, 我能行”全校节约共同行动的序幕。在“校园浪费我知晓”的汇报会上, 很多同学都表示要从我做起, 从小事节约, 使更多的同学都有了节约的意识。
2. 第二阶段: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明确各自职责 (2006年10月12月)
(1) 成立领导小组。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 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 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认识, 我们成立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担任组长, 分管教育教学、总务后勤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总务处、德育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为组员。通过管理、规划、建设、宣传教育、行动、总结, 把握实际、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 负责全校师生的宣传动员工作, 明确各处室的相关任务;负责资金、场地落实和学校的全面规划。支部、办公室:是核心部门, 负责协调、监督各处室的相关工作;负责定期研究、检查、总结等有关工作;整理原始数据、文件等资料;并负责工作总结及各种总结汇报工作。德育处:负责师生环保意识与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系列活动使全校师生树立绿色观念, 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 开设图文并茂的专栏;校园洁净, 教室整洁, 卫生无死角, 垃圾分类统一处理, 不对校园及周边环境产生污染。教务处:负责各学科环境渗透教育, 各学科教育中有渗透环境的计划、教案及有关资料。总务处:为活动提供支持与保障, 有表格记载。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学校各个管理层面的创建工作, 从学校的环境是否已满足了使用者需要, 学校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 学校的行动对当地环境美化的贡献等方面来评价学校的环境, 并就好环境的标准和如何改变学校环境提出建议, 在此基础上, 领导小组根据校情和已有的绿色教育基础制订详细可行的行动计划。
高度重视课题的研究, 考虑到此课题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投入, 将课题组人员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研究层, 由7名教师组成, 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挑选出热心于绿色教育事业, 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强的教师担任, 他们主要负责在理论的指导下, 对课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研究, 并指导其他教师实践研究成果, 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第二层次是实践层, 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 主要任务是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应用, 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 确定课题研究模式:确定理论核心—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分工协作—开展课内外活动—总结提高。
(3) 签订垃圾分类责任书, 提出鲜明目标。加强校园环境硬件建设, 使校园清洁优美、再生资源得以回收和利用。
为提高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相关知识, 总务处主任作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参加了北京市市政管委、区市政管委组织的培训, 掌握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组织、指导方法及相关业务知识。
(4) 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及实施细则。 (1) 垃圾分类:分塑料瓶类、铝箔包类、纸类、废弃物。 (2) 回收时间及地点:物品按类分放, 不可回收类放垃圾筒集中处理, 每周四下午将可回收类交学校废品收购站。 (3) 回收收入:各班回收收入充作各班班费。 (4) 资源垃圾回收检查:各班资源回收列入整洁竞赛评分, 由环保小组每日下午检查, 若发现班级垃圾未分类、分类不全, 除立即登记, 扣除班级整洁竞赛成绩外, 并且要求当场分类, 始准予存放, 废弃物封口丢入垃圾筒。 (5) 实施要点: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工作。校区划分垃圾整理责任区, 依各班分配之整洁区实施。资源回收品, 各班各自整理集中于各班存放处, 收购站每周四回收一次。树叶、树枝、杂草及木制类垃圾放到校垃圾筒集中处理。一般废弃物之垃圾丢入垃圾箱, 每日由清洁人员清运处理。列入整洁竞赛评分。
3. 第三阶段:对师生、清洁工进行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及培训 (2006年10月12月)
为提高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 学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 对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发动。如:在国旗下讲话时结合学校环境现状, 向学生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 明确我们做到什么, 可以做些什么。学校专设有宣传栏, 利用广播、教学网络播放有关知识及录像, 采取横幅、橱窗、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宣传形式, 教会学生正确科学地扔垃圾, 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提高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 倡导绿色生活行动, 使更多的资源从源头分离出来, 正确、科学地收集、处理垃圾, 使其尽可能地成为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保护环境, 从而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通过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垃圾分类小竞赛、可再生废品回收行动, 学生不但学到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方法, 还增强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环保的意识, 提高了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学校增设了分类垃圾桶, 师生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各班召开主题班会, 黑板报开辟宣传专栏,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师利用晨会、思品课等教育阵地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综合实践课堂上进行区别、分辨, 并进行模拟练习, 防止学生混淆。另外, 学生们用易拉罐或矿泉水瓶两种貌似无用的材料, 经过自己的创意, 制作成有用的东西体现创新的价值。
我们意识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还远远不够, 对广大家长的宣传也是我们肩上的责任。在家长学校的活动中, 垃圾分类的宣传也成了一项重要内容, 让环保教育从课堂延伸到了社会。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同学们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 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生活垃圾种类很多, 且成分复杂, 燃烧排放后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 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但是, 很多生活垃圾通过处理后, 能变废为宝, 达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4. 第四阶段:
研究实施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能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垃圾处理实践中去检验, 通过反馈进行调整, 真正达到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节约能源,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目的 (2007年1月至7月)
(1) 提倡垃圾分类。学校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 统一部署, 将垃圾分成三类:一类为废纸、废书、废报、废本;二类为塑料瓶、袋, 易拉罐;三类为不可回收利用物品。一、二类垃圾回收, 并做好记录, 其余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则及时倒掉。增设了几个垃圾分类箱, 方便师生。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 倡导学生绿色消费。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合理的物质消费方式, 尽量限制和减少危及环境与个人身心健康的日用消费品。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不去接受太多的废弃物, 增加有限能源的利用。
在全校开展“爱护环境, 整洁校园”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全体师生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传播环保的理念。为地球妈妈许下承诺:随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果皮纸屑;从今天开始,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总之,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 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 绿色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保护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
(2) 建立学生环保协会, 环保协会会长与会员层层竞选, 学生有了自己的环保组织, 他们的环保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校“环保小卫士”也积极行动起来, 对分类垃圾桶进行擦拭后张贴分类标识, 指导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并由保洁员进行收集和贮运。加强了卫生的督促职能和管理机制。每天中午和课间有“校园环境卫生督察队”的巡视, 对校园内师生的绿色行动进行监督, 成为绿色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使随意扔垃圾的学生减少了, 促使了各班卫生清扫的更干净、更彻底。
为充分开展环保活动, 各班都由同学们自己组织成立了环保小队, 他们不但平时坚持学习、搜集、交流、宣传环保知识, 而且自觉开展活动, 负责班内环境卫生保洁, 随时清除污物。
(3) 各班也积极开动脑筋, 想办法, 有的废物利用, 把家里不用的纸箱拿到学校做垃圾分类用, 有的班收集可回收垃圾,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班级对卫生区认真打扫, 还要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节约回收, 有效控制学校自身资源的污染。这样既保持了教室的清洁卫生, 培养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学校校园环境明显改哪, 学生乱丢乱扔的现象大大减少, 学生环境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还出现了学生主动捡拾垃圾的现象。
(4) 环境教育联系家庭, 走向社会。我校坚持环境教育与家庭、社会互动, 形成“绿色行动”的合力。我们组织了“我和父母谈环保”活动, 让孩子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 要求孩子和父母利用节假日一同去参观生态教育基地, 在基地做一件好事、实事、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等, 有的家庭就针对旅游景区内人们随地吐痰, 乱扔废弃物、粘在地上的口香糖、垃圾箱的摆设及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学生和家长中间开展“为了家园更洁净”“节约能源”活动等, 促进家长与孩子的同步发展。
(5) 我们还将绿色行动向社区延伸, 我们与居委会签署了“为学生提供社区服务活动基地”的协议, 使学生能经常搞一些公益劳动、宣传等;我们建立了“红领巾文明街”, 进行宣传、实践活动。各种活动的扎实稳步开展, 优化了社区环境, 密切了社区关系, 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扩大了社会影响, 使得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 一个家庭辐射一个小社区, 带动了家庭、社区的绿色行动。
5. 第五阶段:
进一步深入研究、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并着手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题 (2007年8月至9月)
六、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研究报告、材料的展示方式:现场活动。
七、研究成果和结论
自从加强了对垃圾的分类回收, 这项工作已有条不紊的在进行中。从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情况看, 效果还是不错的。学校环境卫生有了一定的改观, 各班的清洁卫生比以前打扫的干净、彻底, 多数班级的教室随时检查都是干净、整齐的, 楼道卫生保持也比以前好。大多数班级养成了自觉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学生卫生习惯好转, 乱扔垃圾的人少了, 多数学生养成了把垃圾装入垃圾筒的习惯, 学生备有垃圾袋, 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垃圾放在自已的袋子里, 明显的减少了垃圾乱扔的现象。师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对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的正确率、容器投放的正确率明显提高, 师生知晓率达100%, 现支持率达80%左右。
工作成效指标:
1. 班级分类情况:
80%左右的班级基本能按要求进行分类, 但部分班级分类不够仔细。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宣传和师生的逐步适应, 此项工作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 实际投放效果:师生能够将分类好的垃圾投入相应的容器。
3. 垃圾减量率:约15%。
4. 垃圾资源的利用、分类后可利用物的情况:
可回收的送到收购站, 垃圾处理后变成的有机肥料, 计划用于养花种草。
在市级检查验收中, 我校获得了好评, 被授予先进单位, 平谷区一小的环境教育有了可靠的途径、手段和适宜的方式, 环境教育初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 绿色校园、绿色生活正逐步深入人心, 不仅使师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学校的环境品质得到改善, 而且通过学生带动家庭, 通过家庭带动社区, 通过社区又带动社会公众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校园美化、绿化、净化, 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垃圾分类, 环保理念永在师生心中。
参考文献
[1]张益, 陶华.国外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郭广寨, 陆正明, 石峰.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系统的选择[J].上海环境科学, 2002, 21 (7)
关于北京市垃圾分类思考与建议 篇3
北京市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除注重硬件的配置与建设外,在相关政策支撑方面也有大力度的保障:加强系统内部垃圾分类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了“垃圾分类区县经验学习推广培训”活动,让市、区垃圾分类管理人员更直观、更系统地相互学习借鉴各区县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经验做法;相关政策条例的制定工作稳步推进,加强生活垃圾考核管理工作;完成《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居民奖励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工作。
自2010年开始至今,垃圾分类已初步实现部分垃圾从源头-中间环节-终端处理整个链条的顺畅和衔接,相关的管理考核工作也正在逐步完善。然而随着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数量不断增加,涌现出一些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以行政干预为主的垃圾分类推动模式动力不足
上级表扬、党员带动和树立典型及示范项目等行政干预手段是目前垃圾分类的主要动力,未真正调动起垃圾分类参与人(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表现为推进动力不足。
(二)垃圾分类推进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以点带面逐步融合的推进模式,造成分类试点过于分散,使得收集和运输困难及成本都相应增加。
(三)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责任未完全落实
物业管理部门未履行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职责,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要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物业管理单位作为小区的管理责任人,未做到分类责任的完全落实。
(四)专业作业存在不规范现象
环卫作业队伍存在不规范情况,分类桶中的不同种类垃圾仍存在混合收运现象,即未按要求配置分类收集车辆,导致同一辆车收集不同种类的垃圾,造成垃圾混装混运现象;环卫专业队伍在自己所属的环卫设施中,如密闭式清洁站收运垃圾的过程中,有些未做到分类收集、分类存储,导致后端分类运输及其分类处理无法顺畅运行。
(五)分类指导员责任不明确
垃圾分类指导员责任目的不明确,目前分类指导员队伍基本承担二次分拣员的角色,不符合其应该充当的宣传、指导、监督检查的功能。
(六)垃圾分类宣传口径存在偏差
垃圾分类的宣传还停留在理念推广阶段,目前有些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只局限在发宣传册、资料,还有一部分视频形式,但视频形式的宣传多侧重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与推广的垃圾分类是以厨余垃圾为重点相偏离。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虽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以及物流系统的逐步完善,垃圾分类仍需进一步开展。由于我国居民的废品变卖习惯及拾荒大军的存在,资源化利用部分已经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
对于流入环卫系统的生活垃圾开展垃圾分类,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其目的不是为了垃圾的资源化,而是为了与末端处理设施相匹配,使分类后的生活垃圾能够更好的分类处理,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次明确资源回收是垃圾分类的一部分,目前资源回收体系已基本建成,下一步资源回收的重点是提高物资回收的比率和回收质量,物资回收是垃圾减量的主要因素;三是进入环卫系统的垃圾可以不再分可回收垃圾,环卫系统垃圾分拣的重点是厨余垃圾和灰土(农村地区)的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环卫系统的分类起不到垃圾减量的作用。
为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水平,现提出下一步垃圾分类的工作建议。
(一) 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
明确垃圾分类类别。目前各地垃圾分类方式各不相同,须尽快明确垃圾分类的种类,明确可回收物的定义和种类,统一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的名称、其它垃圾的称谓等等。建议口语化垃圾分类类别,可叫可变卖垃圾(原可回收物部分)、 可堆肥垃圾(原厨余垃圾部分)和其它垃圾,垃圾分类类别让所有参与者均耳熟能详、见字知意,才更有利于理解和推广。
住宅区分类模式:完善再生资源利用的政策,扩大再生资源回收点的覆盖范围,使各个站点达到无缝衔接;探索家庭厨余垃圾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推动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包括堆肥、烘干和粉碎进化粪池;引入家庭厨余垃圾处理机,包括厨余垃圾破碎机及生物处理机的引入,制定相关补贴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为源头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提供多渠道的方法。
餐饮业分类模式:将餐饮业产生的餐厨垃圾作为重点,探索就地处理及就地预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由于生物处理技术占地较大,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宜在中小餐饮单位推广,建议推动中小餐馆餐厨垃圾机械脱水预处理工艺。
(二)调整垃圾分类技术路线
逐步从以点带面方式转向以面为主的推进方式,以街乡镇为单位开展分类工作,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固定的街乡镇,优先在基础较好的街乡镇推进分类工作;推行以桶换桶、桶车对接的收集模式,从技术上避免分类收集、混合运输的情况。
物资回收进社区,对于试点小区必须指定一家物资回收单位(或个人),公布回收电话实行上门收集;环卫系统内部实行按来源分类,将含水量较大的室内垃圾单独收集,并送生化处理设施处理。
(三)促进物资回收的建议
以经济手段促进回收品种的增加,例如:按照垃圾处理的费用对利乐包等物资回收给予补助;推动包装押金制度,参照啤酒瓶回收的制度,对液体硬质包装实行押金制度,由流通领域实施,通过包装押金制度促进垃圾减量以及包装标准化。
明确物资回收的市场运作原则,对于不能通过市场运作而产生效益的物资不视为可回收物。对处于临界状况的物资通过后端补贴的方式实现市场化运作,补贴标准不超过垃圾处理费。例如,对利乐包处理企业进行补贴。
(四)加大经济杠杆在分类中的作用
修订完善居民垃圾分类收费制度。统一目前存在的各种费用类型,探索根据垃圾产生量或分类效果对应收取居民垃圾费用。
实行分类计价,按量收费。将缴费主体确定到垃圾分类责任人,即物业小区,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由分类责任人收费,所收费用全部用于垃圾分类,对于分类达标的垃圾减免垃圾处理费用。除农村地区外,慎用基于对家庭的经济奖励政策,包括发桶、发袋、换日用品等方式。
构建有效的分类指导员体系。垃圾分类指导员并不是二次分拣员,分类指导员的主要责任应该放在入户宣传、桶站处宣传以及指导、监督和检查的功能,而不是单纯地对厨余垃圾进行分拣;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分类指导员进行业务工作的考核,合理使用经济刺激等手段对指导员实行择优聘用进行有效监管。
(五)充分发挥环卫中心的作用
加强运输队伍的监管和考核。可考虑适当引入第三方竞争机制,加强运输人员素质及其业务工作水平,做到业务与绩效挂钩,达到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务必做到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
明确环卫中心责任与义务。环卫中心要进行整改,做好在密闭式清洁站节点处的分类工作,根据是否进行垃圾分类核定对社会单位的收费额度或核定环卫中心的作业经费。
(六)转变考核方式
将垃圾分类考核由过程考核逐步转向结果考核。将分类达标的厨余、餐厨和其它垃圾与混合垃圾的比例作为基本考核体系;将物资回收纳入考核内容,并实行物资回收一票否决制,同时物资回收单位须向垃圾分类责任人汇报物资回收量;实行全过程考核,对于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未按照分类要求执行的,全部视为不合格。
(七)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
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具有愿意参与的积极性即良好的愿景,因此,要加强宣传,尽量挖掘潜在人员参与垃圾分类;实行以垃圾分类责任人为主体的宣传方式。在宣传教育,特别是在监督检查方面,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
加大宣传力度,可从教育、入户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尤其推行分类收集宣传到户的宣传方式,每个小区制订不同的宣传海报,至少要注明物资回收人员的电话、家庭装修垃圾回收电话等基本信息,做到打电话上门服务。
应丰富宣传方式,并且口径一致,明确垃圾分类的目的,让居民明白分类不是为了资源回收利用,而是为了降低混合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的难度,从而大大减少收运及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篇4
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加快城市生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垃圾资源合利用。根据市、区统一部署要求,结合试点小区先行做法和街道工作实际,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全街范围内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活垃圾减量化为核心,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为目标,以垃圾源头分选分投、多途分运为手段,以厨余垃圾收集处理为突破口,科学分配分运,进而强化市民环境卫生意识,提高城市文明程度。通过政府主导、各方配合,广泛宣传、群众参与的方针,有序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继续推行汇林绿州小区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
二、组织领导
成立街道实施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副组长(常务):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副组长: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书记
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成员:街道城管科科长
街道工会副主席
街道城管科副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工作。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4年年底,街道辖区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的小区达到100%。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和长效管理监督考核体系。
(二)阶段目标
2012年4月,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完成小区试点工作; 2012年5—12月,启动街道第一、第二批垃圾分类实施社区和小区,实现全街垃圾分类工作50%覆盖面的目标;
2013年1—12月,启动街道第三、第四批垃圾分类实施社区和小区,实施全街垃圾分类工作80%覆盖面的目标;
2014年1—12月,启动街道第五、第六批垃圾分类实施社区和小区,到年底,街道辖区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的小区达到100%的目标。
四、垃圾分类模式
(一)分类方法
1、日常生活垃圾实行四种分类:
(1)厨余垃圾:瓜果皮壳、剩饭剩菜等。
(2)其它垃圾:烟头、被污染的纸张等。
(3)可回收物:纸张、玻璃、废金属等。
(4)有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管、过期药品等。
2、其它6种特殊垃圾实行专项分流:
(1)集贸市场垃圾:丢弃的蔬菜等。
(2)餐厨垃圾:废弃的生、熟食物。
(3)装修垃圾:废弃的建筑材料、装修材料。
(4)大件垃圾:家具、马桶、浴缸等。
(5)电子垃圾:电器和元器件。
(6)绿化垃圾:落叶和修剪下的枝叶。
(二)分类投放、收集
1、街道及社区应聘用垃圾分类督导员,对居民垃圾分类、投放进行统计和指导。
2、物业小区应在小区出入口及主要通道设置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以便收集无法按规定时间投放的各类垃圾。
3、在小区主次干道等公共场所原有的果皮箱上,将全部贴有垃圾分类标识,方便行人、居民分类投放,由专业部门定时收运。
五、实施步骤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1年4—5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管理机构;举行试点小区垃圾分类实施启动仪式,发放《倡议书》,开展体验参与活动;垃圾分类督导员正式上岗,指导居民进行正确投放,做好咨询、劝说和解释工作。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6月前)。制作分类手册,分发宣传资料,发放《致市民的一封信》、市民垃圾分类指南等宣传资料,制作“生活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宣传展板”在各个社区巡展,在公共宣传栏、社区网站开设专题宣传,通过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拟定垃圾处理设施、配备计划,建设配套设施设备;确定各批次垃圾分类小区,启动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
(三)全面铺开阶段(2011年7月—2014年12月)。进行业务培训,组织社区、物业负责人、业委会主任和垃圾分类分捡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总结经验,巩固试点工作成果,以点带面,在地区全面铺开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制订街道垃圾分类考核制度,建立并完善长效管理体系。
六、责任分工
1、办公室职责
负责街道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负责全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的方案拟定、组织计划、宣传发动并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章;组织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督导、评估和经验推广;监督、协调环卫、河道、市政、绿化单位按要求处置垃圾;负责垃圾分类人员的培训、信息收集和上报工作。
2、社区职责
负责制定辖区垃圾分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指导、协调辖区社会单位、物业小区及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监管各类垃圾收集、转运;协助办公室做好检查工作;建立工作各类基础档案资料;负责收集经验、负责辖区垃圾分类人员的培训、信息收集和经验材料、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3、物业服务公司职责
负责垃圾分类收集及督查工作;负责日常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协助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环保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为此,各社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切实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社区工作中的一项长远性、艰巨性工作抓好、抓实、抓出实效。在街道成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各社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落实专人负责,制订实施方案。
(二)大力宣传,增强意识。各社区要把垃圾分类工作当作文明工程来抓,制订详细科学、可操作的宣传方案,并通过各种形式,利用不同载体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宣传氛围,使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各社区要积极开展“走进家庭、走进学校、走上街头”、由学生带动家庭“小手拉大手”、“手拉手地球村”等特色宣传活动,在居民群众中广泛且持久地进行宣传,每周宣传活动不少于一次;各社区要利用社区网站、议事园、广场宣传、知识竞赛、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板报橱窗宣传、资料发放等形式,进行深化宣传;各社区要充分发挥小区物业、社区积极分子,离退休党员志愿者的宣传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多方法宣传到每家每户,做到家喻户晓。
(三)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建立“条块联动,齐抓共管,协调有序,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依据阶段目标,层层抓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各社区要切实履行职责,对实行垃圾分类小区要定期巡查,并做好记录,认真落实长效管理,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各小区物业要认真落实各项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促使小区居民真正行动起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四)完善制度,落实长效。一是落实领导小组例会制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文件精神,定期分析工作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坚持工作汇报制度。办公室要跟踪掌握工作情况,善于发现工作亮点,及时总结经验,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社区每周要向办公室汇报工作推进情况,按时上报数据更新。三是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办公室和社区要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组建一支专业的、长期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分
案例5 关于垃圾分类教案 篇5
10、垃圾的产生
【活动主题的确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正遭受着垃圾的危害。据最新资料显示,人均每天扔出垃圾约1千克,而且这个数字在逐年上升。大量的垃圾不仅污染了环境,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烦。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广大市民的重视,我们经常能见到有学生到处乱扔垃圾,没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本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垃圾的产生,懂得垃圾的危害,知道垃圾的处理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社会生活意识。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热情。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垃圾、了解垃圾,知道垃圾的产生过程。【活动准备】
了解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重量;了解本镇、本村的人口数量;拍摄一段录像。【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1、观看录像。
2、讨论:什么是垃圾?常见的垃圾有那些?垃圾是怎样产生的?垃圾有那些危害?
3、说说自己家里一天大约产生多少垃圾?人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
(一)、算一算:
▲每人每天丢掉的垃圾重量超过人体平均重量的五六倍。
▲我国目前垃圾的产生量是1989年的4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过度过包装造成的。不少商品特别是化妆品、保健品的包装费用已占到成本的30%-50%。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全球每年产生450亿吨垃圾。
▲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多万吨。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5、说说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二)、做一做
1、拿出自己家用里带来的家庭垃圾,学生观察,填写垃圾的具体名称。
2、统计垃圾的数量和重量。
(三)、想一想
1、除了家庭生活垃圾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
2、想想这些垃圾如果不去治理社会会是什么样子的?
(四)、分一分
1、让学生试着为垃圾分类。
二、讨论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
1、提问: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据变小?
2、小组讨论: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呢?
3、出示有关法规:
城市垃圾处理的收费制度
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新方案初定为居民户每月每户5元;企业、事业、个体户每0.3立方米6元;已办暂住证的流动人员每人每月1元。
垃圾计量制
为了减少垃圾量,目前,韩国正在推行一种叫做“垃圾计量制”的制度。所谓垃圾计量制就是在交纳基本清洁费、卫生费的基础上,按照每户垃圾产出量来负担垃圾处理费用。垃圾计量制最大的好处就是打破了垃圾处理费的“大锅饭”,从而迫使人们认识到“多产垃圾就要多付钱”,要想减少这方面的交出,就要设法减少垃圾,间接树立爱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环境观念。
韩国从1996年1月开始实现这种制度,很受社会各界欢迎。其做法是由环保部门提供各种不同容量和规格标准的垃圾袋,每个垃圾袋按不同的规格收取不同的垃圾处理费。这样用户在购买或使用垃圾袋的时候就会考虑垃圾所带来的垃圾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从而尽量减少垃圾。
三、活动延伸:
1、说说通过本次活动,你有那些收获?
2、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意识到垃圾的危害,你准备做那些宣传工作?
11、垃圾的处理
【活动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使学生知道回收垃圾、变废为宝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培养垃圾回收意识,自学进行垃圾分类。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并能自主设计更多的处理方法。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辨别分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
多媒体、口香糖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观看录相:参观废纸加工厂,明白回收一吨废纸并把它加工成纸的意义非同小可:把一吨废纸加工成再生纸比生产一吨纸可节约用水100吨,减少水污染35%,少砍大树17棵,制成再生纸800千克。
二、查一查
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
三、说一说:研究垃圾的处理办法:
1、提问:那么如何来处理这些垃圾呢?
2、分组讨论,并设计处理垃圾的方案,由组长负责写下来。
3、全班交流:比一比,哪组的方案最科学合理?
4、上网了解世界上对垃圾的处理办法。
▲垃圾分类。垃圾混装是把垃圾当成废物,而垃圾分装是把垃圾当成资源;混装的垃圾被送到填埋场,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分装的垃圾被分送到各个回收再造部门,不占用土地;混装垃圾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污染土地和大气,而分装垃圾则会促进无害化处理;混装垃圾增加环卫和环保部门的劳作,分装垃圾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
▲垃圾回收。生活垃圾中,铝制易拉罐再制铝,比用铝土提取铝少消耗71%的能量,减少95%的空气污染;废玻璃再造玻璃,不仅可节约石英砂、纯碱、长石粉、煤炭,还可节电,减少大约32%的能量消耗,减少20%的空气污染和50%的水污染。回收一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可使灯泡发亮4小时。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办公用纸、旧信封信纸、笔记本、书籍、报纸、广告宣传纸、贷物包装纸、纸箱纸盒、纸餐具等在第一次回收后,可再造纸印制成书籍、稿纸、名片、使条纸等。第二次回收后,还可制成卫生纸。
▲垃圾变宝(堆肥、发电等)。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
▲垃圾填埋。▲垃圾焚烧。
四、做一做
关于垃圾分类500字作文 篇6
豆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单,我们拿到后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小区附近的华商超市。看到里面购物的人,小队好几个小朋友就主动走过去分发宣传单,我也跟着他们一起往里面走。
一开始我还有些害怕和担心:如果我说错怎么办,他们会不会嘲笑我?如果他们不收我的宣传单又该怎么办呢?我心里忐忑不安,但看到豆豆把他的宣传单一张张顺利地发出去,我才觉得自己不该这么胆小,应该大胆地跟别人交流。于是,我看到一个阿姨,便急忙走过去,把宣传单送给她并跟她说:“阿姨,请您收下这份单子,这是垃圾分类的说明。”阿姨接过宣传单,对我微微一笑,还夸我是个好孩子!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顿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接着,我又走到一位叔叔面前,大大方方地跟他说:“叔叔,请您配合我们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哦!”叔叔笑着点点头,一边接过单子一边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
一位又一位叔叔阿姨从我身边走过,我的宣传单也一张张地发出去了。看着手里越来越少的宣传单,我的心里特别高兴。
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篇7
本文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是因为大学生是我国环保意识较高的群体之一, 其结果具有代表性。通过对高校垃圾分类现状的分析, 我们可以以小见大, 反映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折射出相应的问题。
一调研对象与研究方法
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选取了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高校, 先后对重庆大学 (虎溪校区)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的垃圾分类状况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2. 研究方法
第一, 实地调查法。对上述13所高校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并编制了实地调查具体细则及记录表, 具体内容包括高校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回收标志设置、垃圾分类状况、垃圾主要成分等指标。
第二, 问卷调查法。通过自行编制的《关于高校学生垃圾分类现状的调查问卷》, 采取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高校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垃圾分类态度与行为实践、垃圾分类知识了解渠道及掌握程度、对学校垃圾桶设置的满意度、现状原因调查及责任意识等六个方面展开了调查。
第三, 深入访谈法。拟定了《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调研访谈提纲》, 并抽取部分学生及学校基建后勤处相关领导及老师进行访谈。学生访谈主要侧重于其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及行为, 通过渐进式的问题, 挖掘出其态度与行为是否背离的深层原因;老师的访谈则更多地侧重于目前高校是否出台系列垃圾治理的措施、对高校垃圾分类教育是否做到很好的宣传、目前工作的进展和垃圾分类现状以及如何高效地管理垃圾分类等问题展开细致的研究。
二实地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1. 各高校是否设立分类垃圾桶
在13所高校中, 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的学校有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及四川外国语大学, 其中仅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师范大学在生活区及教学区中均设立了分类垃圾桶;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的学校则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及重庆医科大学。
2. 垃圾桶分类标准是否细致
观察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后发现, 大部分高校垃圾分类仅有“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项, 仅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增设了“有害物质”一项。
3. 各高校垃圾分类回收情况如何
调查发现, 在垃圾分类方面, 绝大部分有分类的垃圾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分类, 形同虚设;在回收方面, 仅塑料类得到较好的回收, 并且回收工作主要是由处理生活垃圾的物业环保人员进行。
4. 垃圾桶设置是否合理
通过整理归纳后得出, 目前各高校垃圾桶存在“口径相对较小”“投掷口高度较低”“垃圾清理不便”“设计单调, 易坏易锈, 有损校容”“容量相对不足”“无分类标识”“摆设地点不合理”等问题。
三问卷调查
1. 被试基本情况
结合实地调查问卷与网络问卷, 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372份, 有效问卷356份, 问卷有效率为95.70%。其中男生188名, 女生168名;年级:大一92名, 大二152名, 大三76名, 大四16名, 研究生学历以上20名;专业:人文社科类152名, 理工科类204名;居住地:城市119名, 乡镇110名, 农村127名。
2. 垃圾分类必要性
在问及“是否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 有91.01%的学生回答必要, 其中认为十分必要的占60.67%, 认为有必要的占30.34%;另外认为垃圾是否分类无所谓的占总体的6.74%, 认为完全没必要进行垃圾分类的占总体的2.25%。由此可见, 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垃圾分类具有其价值意义, 但仍有少部分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
3. 垃圾分类进展情况
在提及“如何处理生活垃圾”的问题时, 有44.66%的学生表示从不进行垃圾分类, 而表示仔细分类后投到相应垃圾桶的仅占总体的1.40%, 另外, 令人欣慰的是有53.94%的学生表示会对部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处理。结合垃圾分类意识与本题数据情况易得, 高校学生垃圾分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知行不合一”的问题。
4. 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
本题以表格形式给出, 给出八个常见垃圾让学生判断其所属垃圾类别。题中所给的废纸、塑料制品、易拉罐、废旧电池均属于可回收垃圾, 其余的均为不可回收垃圾。我们规定, 每个选项1分, 满分8分, 总分为7~8分的为优良, 5~6分为一般, 3~4分为较差, 3分以下为差。统计结果见图1、图2。
由上图可知, 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垃圾分类知识, 但不够完备, 不足以应对实际生活问题。能够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仅占总体的15%, 而剩余的85%中有30%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较差, 无法进行科学的分类。
5. 垃圾分类知识获取渠道
在问及“垃圾分类知识获取渠道”时, 电视与广播、网络等新媒体、课堂教育位列前三, 分别占总体的68.54%、58.43%、51.69%, 另外通过报纸杂志等纸媒获取垃圾分类知识的占43.82%, 而经高校宣传获得垃圾分类知识的仅占总体的13.48%。由此可见, 高校学生垃圾分类知识主要获取渠道为电视等传统媒体、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课堂教育, 而高校宣传活动在这方面做得仍不足。
6. 不参与垃圾分类的原因
对于垃圾实施分类困难的原因, “嫌操作麻烦”“分类意识薄弱”“无分类垃圾桶”这三项位列前三, 分别占总体的79.78%、70.79%、60.67%;有57.30%的学生表示不进行垃圾分类已经是从小到大养成的一种习惯, 即便是看到分类垃圾桶也不会对其进行分类;另外, 表示自己不参与垃圾分类的原因是因为政府倡导的占总体的24.72%, 认为回报少的占总体的29.21%。
7. 责任意识
多数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较清晰, 有58.43%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应当是公民的责任;有23.60%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但还是有17.97%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应该是环卫人员的责任。可见, 大部分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认识较为到位。
四宏观、微观环境下的解读——基于设计行为理论
1. 理论概述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种行为。而社会公民是该行为的执行者, 也是整个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中的起点。因此, 对公民行为进行分析, 创造行为的有利条件, 是保证垃圾分类回收的有效方法。加拿大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证明一种社会心理模型——设计行为理论 (Planned Behavior Theory) 对促进群体环境下的个体垃圾分类回收行为是十分有效的。
根据这个理论, 作为结果的行为是由对该行为的“态度”、“主观和个人准则”以及“可感知的行为控制”所导致 (见图3) 。“态度”主要取决于个人对该行为的重视程度, 对事物的了解程度、行为本身具备的价值含义及受教育程度等均会综合作用于此。“主观准则”依赖社会影响, 如朋友或家人进行或支持该项行为。“个人准则”基于先前经验的个人喜好, 亦可称为个人习惯。良好的个人习惯是在适当的周遭环境下, 长时间培养出来的, 垃圾分类行为亦是如此。“可感知的行为控制”是人们进行某项行为时对周边环境因素、成本和便捷性的预计, 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进行某项行为时的周遭环境, 花费的时间和费用等都会影响个人进行该项行为的意愿。因此, 主要的努力方向在于培养垃圾分类回收成为居民主观个人的行为准则并提高居民对这一行为可感知的行为控制。
研究认为, 通过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设定目标和社区间竞争等方法可以逐渐将目标行为成为个人的行为原则。上述三个因素一起作用, 加上一些人为的“激励”, 诱导行为的产生, 将行为慢慢变成习惯, 就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
2. 宏观环境的解读
通过本次调查, 我们不难发现, 大学生“知行不合一”的现象, 即理论中“态度”与“可感知的行为控制”间的抵触而造成。从宏观环境下窥见, 我国垃圾分类着实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第一, 教育不重视, 宣传不到位。调查显示, 高校学生能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群体仅占总体的15%, 可见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缺失;加之, 社会中缺少提倡和宣传垃圾分类的活动, 也会导致社会民众无法了解垃圾分类的价值及意义所在, 这也是导致“知行不合一”的原因之一。
第二, 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及体系不健全。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诸如垃圾桶摆放位置、容量设置、是否设置回收标志等问题, 都使垃圾分类成为公民的负担, 使公民实行垃圾分类行为的成本上升, 便捷度降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感知的行为控制”。同时, 通过访谈了解到, 即便是公民对垃圾做了较好的分类, 政府部门在垃圾收运作业中也没有对其进行实际的分类处理, 因此大大降低了公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欲望。
第三, 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 缺乏约束机制。对于垃圾分类回收,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作用主要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 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 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对于大部分公民来说, 生活垃圾分类是很不方便的, 也会增加生活成本。在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结果一致的条件下, 通过自觉来实现源头分类是很不现实的。
第四, 垃圾再生利用处理技术相对国外落后, 致使分类回收处理收益低于成本。我国目前主要采取垃圾填埋法和堆肥法, 这种垃圾处理方法回收率低, 发达国家虽然也采取此类方式但仅仅处理不到15%的垃圾量。
第五, 我国混合式垃圾收集方式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国民整体素质相对发达国家较低, 政府与公民缺少沟通的桥梁。2005年, 我国西部第一座BOT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始投产。然而不久之后, 很快濒临破产。事后调查发现, 由于垃圾分类程度低, 致使发电厂发电效率低下, 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更有甚者, 一些公民为谋求利益, 往塑料瓶中添加石头添重, 导致发电机经常故障, 大大地提高了维修成本。另外, 由于初期政府缺少与垃圾发电厂当地居民的沟通及制定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当地居民认为垃圾运输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对其进行强烈的抵制。
3. 微观个体的解读
第一, 个人主义盛行。对于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可以用鲁迅先生口中的“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做较贴合实际的描述, 个人主义的盛行是微观个体中导致垃圾分类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 责任意识的模糊。调查表明, 仍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是政府部门、环卫人员的职责, 这种责任意识的缺位, 也是致使知行不合一的原因之一。责任意识的模糊, 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仍有部分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较差, 政府倡导的“垃圾分类, 从小做起, 从我做起”实践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
第三, 缺少针对性的教育, 缺乏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实地调查, 我们发现塑料类的分类情况好于其他类别的垃圾, 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不够, 塑料类已是广为人知的可回收垃圾类别, 但是对于纸类、金属类、玻璃类、医药用品等垃圾类别却无法区分是否能进行垃圾分类,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垃圾分类行为的践行。
第四, 嫌操作麻烦, 缺少相关人为“激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即垃圾分类实行者进行垃圾分类活动的成本小于其收益, 换句话说, 就是边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因此, 增加经济利益对驱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是有效的诱导因素。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饮料瓶罐收集和回收”项目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个项目用来收集和回收省内一次性的饮料容器。消费者在购买饮料的同时对饮料瓶罐支付一定的押金和环境处理费。消费者可以将饮料瓶罐交回到省内71个指定回收点中的任何一个, 并收回押金。该项目在实行的一年时间内, 共回收237亿个饮料瓶罐, 占全省指定饮料瓶罐总量的87%, 足见成效。
五反思与建议
1. 完善垃圾分类法律及法规
从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再到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及各地方规定, 它们的法律效力在逐级递减, 而实际有效性却在逐步提高。面对垃圾分类处理, 我们不是无法可依, 而是法律还不够健全。垃圾分类相关法规不仅要确保其广度, 还要保证其深度。例如, 对垃圾分类标准的确立、设立垃圾分类机构、制定相关垃圾收费制度。各地政府应结合当地情况及垃圾分类中存在的共性与特性问题, 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垃圾分类法规。
2. 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
从宣传形式上看, 除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外, 可以加入新媒体元素, 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开展“病毒性”宣传, 无论从成本开销及宣传效果来看都是不二选择。从宣传内容来看, 应该包括:垃圾分类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及价值所在;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等。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通过小区垃圾分类游戏竞赛活动, 让广大老百姓在游戏中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知识, 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所在, 同时对垃圾分类付诸实践。对高校大学生可开展以“垃圾再利用”为主题的系列团日活动、演讲比赛等活动, 同时, 高校可适当开设环保任选课程,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对于垃圾处理的工作人员, 应当加大其培训力度, 对垃圾处理流程做好标准化的管理与规定, 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科学的垃圾分类体系
在实践调查及民众反馈中, 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单位, 应当对自己负责的区域展开实际的调查。对于垃圾桶摆放设置、垃圾桶大小规格、具体分类标志等应结合该地区人口容量、垃圾产量及垃圾回收处理难易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民众意见的反馈, 对设置不合理的相关设施予以更换。
此外, 政府还应通过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运行机构, 建立系统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管理的运行体系。对于垃圾的分类投放, 可以借鉴加拿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设置不同颜色及标志的垃圾收集容器, 由群众做好源头分类;分类收运可根据是否可回收做分开的收运, 对不可回收的垃圾由环卫部门按现行方式进行运输处理, 对可回收的垃圾用特殊标记的垃圾车进行逐一回收;对于回收到的垃圾, 将其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分类管理站进行人工分类, 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将分类后的垃圾进行相应的处理。
摘要:研究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三位一体的调查方法对高校垃圾分类做全面的剖析。通过实地调查发现, 仅少数高校采用了分类垃圾桶, 分类标准简单, 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 且在垃圾桶口径、容量、高度等设计及位置摆放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垃圾分类“知行不合一”的现象等;理论研究方面, 从行为设计论出发以宏观、微观两个视角予以阐释。因此, 应完善垃圾分类法律及法规,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科学的垃圾分类体系, 加大垃圾再生利用技术的科研力度。
关键词:高校,垃圾分类,现状,调查与反思
参考文献
[1]贺俏毅、陈松.加拿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09
[2]郑毅敏.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6)
漫谈垃圾分类 篇8
【关键词】垃圾;分类;资源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产生垃圾上亿吨,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公斤,全国600座城市堆放80亿吨垃圾,仅仅由于垃圾而产生的资源浪费大约300亿(数据来自《工人日报》)。这个数字仅占2010年GDP(39783亿)中的很小一部分,只有7%,这看起来很微不足道,不过把它放在西部建设上,会发挥多大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再以徐州为例,垃圾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造成政府的过度投资。在徐州市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中写到,据估计2010年的城市垃圾总产量为48.5274万吨,2020年的城市垃圾总产量为67.7280万吨,作为一个中型城市,垃圾的数量让人震惊,而在其中也写到了资金费用的状况,对近期、远期环卫设施建设投资及其运营、管理的费用进行估算。综合环卫作业量预测、处理处置规划及环卫人员、设施(设备)、用地等方面规划,按可比价格预测城市环卫行业总体资金需求量环卫行业总体资金估算2005-2010年为4.08亿元,2010-2020年为7.15亿元,为保证投入资金,徐州市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和健全垃圾收费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发展环卫产业,在重大环卫设施(如焚烧厂)建设上可采用BOT模式解决资金问题。这样的费用让人汗颜,不得不使我们考虑垃圾的综合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费用的目的。
而现在处理垃圾的技术主要有三种:填埋﹑焚烧和堆肥。不管对于那种技术而言,如果不将垃圾进行分类。我们都会造成各方面的问题。填埋技术,是一种过分的浪费资源的技术,不仅浪费了垃圾的可利用性,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后患;再有焚烧技术,如果不将垃圾分类,产生的热值低不说也极大地浪费宝贵资源,达不到综合利用垃圾的目的;而对堆肥技术而言,垃圾分类就更重要了。如果沒有对其分类的话,就不可能有堆肥技术的发展,例如垃圾中含有重金属等是不能够用于对非得。因此,垃圾分类就更重要了。
现在我们谈谈垃圾分类,王维平说过“分类收集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通过有关资料得到,每个城市对于垃圾的资金投放都不少,都在积极加强有关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垃圾分类的现状又怎么样呢?我们同学专门去了市区,专门查看了分类垃圾箱处的状况。我们欣喜的发现,市民会及时把垃圾放入垃圾箱,部分市民还及时捡起路边的垃圾放入垃圾箱。但是,在垃圾投放时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走上去询问市民,为什么会把垃圾放入垃圾筒,他说道:“垃圾本就该放入垃圾箱。”而问道为什么会把垃圾放进右边进口而不是左边进口时。他说:“两边都一样,只是为了方便投放垃圾。”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市民极其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有,我们发现分类垃圾箱部分底部已经破损,分类投放的垃圾也已经混在一起,这使得市民对垃圾的分类毫无作用。还有,清洁工在清理垃圾时,把分类垃圾箱的两边的垃圾混合在一起,极大的浪费了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感情。对于此状,我们很是难过。
而对于垃圾分类,我国有几个主要试点,通过有关资料发现,试点的现状不容乐观,出现很多问题。主要有小区居民不知道怎样对垃圾分类;分类垃圾桶放不下;小区中分类垃圾设施较少;分发的垃圾袋造成资源的另一种浪费;厨余垃圾较多;人们愿意分,但行动上不实施;生活垃圾繁多,分类过于浪费时间……而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有人把此归咎于垃圾分类,需要公民的自觉,需要人员的高素质,而有关试点居民的素质还达不到要求。对此,我也有同样的想法,因此,我提议试点要进大学。
在大学中,人员数量较多,组成一个内部小社会,这个社会不同于外面的社会,他集中了全国优秀的青年,是整个社会的一个代表。这个社会群体将来会踏入社会,去实践他们有两的品质,践行他们在内部小社会中养成的习惯。因此,我认为试点进大学有利于培养下一代,着重于未来的考虑。在大学实践垃圾分类有很多优势,其一是来自高校自身的优势,高校集中了部分地区乃至全国的优秀人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认真求知的氛围中,影响着同学们的言行,使得学生能严以律己,为国家的未来而不懈努力,另外,她是高于外部社会的,在外部社会很难实现的事情在大学会很容易实现。如中国矿业大学综合利用水资源,重视利用中水资源,为全国高校和社区做了榜样。还有,在高校管理方面,由于是统一管理和目标的一致性,再加上激烈的竞争,很多事情在巨大的竞争下,是很容易做成的,对于垃圾处理,高校可做到一体化,既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也容易取得成果,得到相关的数据。其二是政府投入方面,由于高校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和费用来源,这使政府在人员管理和垃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将大大的减少,而省出的费用,用于垃圾其他方面的治理上,将会取得额外的效益,使垃圾更能得到综合的利用。其三是学生方面,学生是学校的主体,而作为大学生,是一代人中的佼佼者,是具有高素质的全面人才,时刻注意着国家的发展,愿意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对于国家重要的资源战略,大学生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更能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同时,大学生对垃圾分类认识比较深刻,愿意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垃圾分类的任务。
在国家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希望大家齐心协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何康林,裴宗平.环境科学导论.介绍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中国矿业大学,200,9.
【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关于垃圾分类的08-28
关于垃圾分类的标语08-01
关于食堂残食台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报告10-26
小学校园垃圾分类计划09-05
村垃圾分类工作总结06-12
企业垃圾分类工作总结09-12
垃圾分类司机工作职责11-04
金山小学垃圾分类工作总结01-05
开展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