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实习总结

2024-10-10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实习总结(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实习总结 篇1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实习总结

XX年的3月18日,心怀忐忑的来到了遵化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对于小学中的日常教学和日常工作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尽管自己也当了二十多年学生,而小学时代更是在我生命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初次以一名小学教师的身份重回小学校园去实习、去体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大不相同,而视角更是变得迥然不同了,因此感受也与以往有着天壤之别。

初来的半个月里主要就是听课,没有指导老师,没有需要上课的班级。那一段时间很自由,自由的都有点迷茫了。不久之后带着期待和不安,我见到了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一位年轻、有魄力的老师赵明霞,她是二年级12班的班主任。在她的指引下,我很快认识了我的实习班级二年级(12)班,认识了84个聪明、天真的孩子,他们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一张张稚气的小脸庞给予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动。很简短甚至有些仓促的自我介绍,也让他们认识我这位新来的实习老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作为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我们缺乏上课的经验,因此必须向优秀教师学习,才能迅速成长,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正所谓:“他人之石,可以攻玉”,起初我认为,听课只是听听上课的程序、内容,其实不然,我们要从上课方式、语言、教态等各方面学习,为将来的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听课期间认真听好赵老师的每一堂课,并做好每节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交流,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教学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备学生,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 实习第二周,我带着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夹杂着几丝羞涩和忐忑走上讲台时,我知道这将是历练我的一个舞台,只能勇敢地走下去。课堂进行的还算顺利,但也不乏牵着学生走的问题,冷堂现象,这也充分说明我教学经验的不足,需要多多学习。我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在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涉到这个班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这个班级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牵涉到方方面面,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班主任是辛苦的,而当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则是更辛苦的。小学生的年龄仍比较小,心智仍未成熟,仍需要老师在身边监管,稍有不注意就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给管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一开始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要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我的工作做好。我每天的主要任务:一是看早读,检查仪容仪表,红领巾的佩戴,督促他们认真早读。二是在上课时间进行巡堂,检查上课情况,如有上课不认真听讲者,下课及时找他谈话,正确引导。三是按照学校规定下课期间必须有教师在教室担负起学生的安全问题

光阴似箭,实习就这样不知不觉的结束了!回转身一看,这一段时间我过得充实、有意义。在实习期间,我庆幸得到了赵明霞老师的耐心指导,是她让我的实习工作以收获颇丰的结局完满结束。我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深切地感觉到:做一个小学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过与此同时,我也深深地觉得孩子是真可爱、真单纯。与他们相处多了,真的可以让自己永葆一颗年轻的心。虽然我离教师这个标尺还有一段距离,尽管在教师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我依然坚定着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做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完成一个儿时的梦想,更多的是承担一份社会的使命感。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实习总结 篇2

1、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基本内容

1.1、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基础

“热爱体育教师事业,热爱体育事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为教师事业奋斗终身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民族的希望,奉献终身的崇高精神。”简单来说,爱便是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基础。自己在实习期间,无论是在旁听体育课还是自己教授体育课,对此深有体会。课前向学生询问身体状况,有无伤病,有无不能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课间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学生背阳背风,教师自己在烈日中把自己的学生列队在树荫下。可以说爱是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的灵魂。

1.2、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核心

体育教师的师德核心是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为人师表是他们最崇高的荣誉,同时也是他们的神圣的使命。为人师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时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自己事先做到做好。在实际教学中自己总是提前10分钟到操场等着学生的到来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提升,同样也是为人师表的表现。

2、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

2.1、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1)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

这主要包括体育学科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技能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以及历史演变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这些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这也是体育教师师德体现的前提和基础。

(2)体育学科的相关知识。

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哲学或其它学科知识,是体育专业知识的有效补充。掌握了这些知识,对于体育教师有效的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展现一名体育教师师德的外在表现。

(3)充分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的劳动过程实际上是运用教育规律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其能力,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是贯穿体育教师整个教育活动始终的特殊的劳动工具。小学体育教师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及其心理变化规律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展现师德的关键。

2.2、小学体育教师具备强健的体魄

体育教师由于职业的特点,在体魄上提出特殊的要求,强健的体魄包括健壮的体格和优美的姿态。体育既有脑力劳动的内容,又有体力劳动的形式,是智力与体力有机的结合,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对于这些,自己深有体会,在长期的疲劳中,自己的身体也受到了威胁,最终因为劳损自己受伤了,在上课的时候做示范动作做不出来,当时是着急和气愤,影响了上课,进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多么的重要。

2.3、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

(1)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①较强的组织和设计能力。它包括对教学内容精心加工,教学实施计划的编定,教案的设计编写,板书设计,教具制作等能力。②较高的教学实施、调控能力。它包括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原则,引导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消化知识,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等能力。

(2)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

较强的思想教育工作能力: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教学工作能力是搞好教书的重要前提,而育人工作则主要靠教师的思想教学工作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在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示范能力: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生动形象,准确科学。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优质和高效的教育;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要过硬,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样板,做到技术动作规范熟练,轻松自如,姿态优美,节奏鲜明,引人入胜,这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3、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途径

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形成与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在日常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取。因此,每一位体育教师不仅要身处教学情境,而且要用整个身心去深入教学实践活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勤于思考,自己探索合乎情理,合乎现实的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小学体育教师只有投身于体育教育的课堂和生活中,善于从小事做起,由微观到宏观,从细微处入手,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培养与发展,在体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师德。

参考文献

[1]梁春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5).

小学英语实习教师课堂话轮分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实习教师;话轮

课堂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会话的过程。而话轮是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某种交际功能的话语,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为放弃话轮标志的言语过程。

Edmondson用这个术语来表达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在会话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成为说话人的机会,二是指一个人作为讲话人时所说的话。

一、研究设计

笔者于2011年4月随机选取了4位南京晓庄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师范生的小学实习课堂为研究对象并对这4个40分钟的英语课堂进行了随机录音。在本文的分析中,T代表老师(teacher),四名实习教师分别为T1,T2,T3,T4,S代表学生,S1,S2,S3,S4分别代表四位教师所带的不同班级。T1老师上课的课题是4B Unit 2 At a party,T2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是4B Unit 4 Time,T3老师上课的课题是5B Unit 2 A telephone call,T4老师的课题是5B Unit 2 A telephone call.

二、结果与分析

研究发现,教师与学生的话轮数量相当,甚至出现学生话轮高于教师话轮的现象,这表明实习教师已有意识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有更多机会进行话语输出。

从话轮转换模式看,老师主要通过自选的方式主动介入谈话,偶尔用插话的方式纠正学生错误。学生的参与主要由实习教师或课堂常规来决定,几乎是被动地进行话轮替换。在实习教师的英语课堂中,学生他选介入话轮的方式有二:一是当场接受话轮,例如由教师指定;另一种是根据预先规定的程序发言,如根据座位号发言。学生通过他选方式介入话轮分别占到学生话轮总量的85.3%,72.7%,71.8%和80.1%,可见实习教师主要通过他选使学生介入话轮,从而控制着话轮转换,掌握课堂的话语权利。然而Sacks认为“自然话轮替换系统将促发听的内动机。”在自然会话中,听者为了合适地接替话轮,就必须仔细倾听并分析对方的每一句话。从这个角度说,自主介入话轮对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注意和理解是将语言输入变成有用的语言吸收的关键性因素,自然话轮替换将迫使学生主动投入并谋划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接话。他选使话轮交替有了可预见性,而由于课堂话轮是可预见的, 学生就失去了一部分内动力, 从而使课堂语言的价值大大减少。

学生以自选方式介入话轮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生生互动和生师互动。在生生互动中,学生处于主动的位置,他们不仅仅充当“听话者”角色,更多是充当“说话者”的角色,享有主动发话的权利,并自由控制着话轮的分配。学生在生生互动的话轮转换过程实际上是把已学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各种表达方式进行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培养语言技能。在实习教师课堂上,学生自主介入话轮的比例为12.3%,17.5%,18.7%和8.7%,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享有话语自主权和控制权,在实习教师的课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会因此而失去语言学习内动力,从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实习教师普遍注重了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课堂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但这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例如T3老师围绕课文Times设计问答,但是效果不理想,与学生间的互动也只是单纯问答,如:T3: “Whats time is it?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to go to the school. Lets go! S:OK!学生用简单短语介入话轮,机械回答教师的问题,并没有达到真正掌握语言的目的。

笔者又比较了学生话轮的建构单位,发现小学生话轮建构单位多是短语,分别为56.7%,42.6%,38.9%,39.1%以及单词,分别为28.4%,49.2%,33.3%和48.3%,这是对课堂上老师讲的单词词组的简单重复,或者是回答老师的简单问题,而运用的句子也大多是简单句或者是对课文的复述。比如: T3老师的课堂中,学生的句子输出量是最多的,但是这大多是对文本的复述,或者对教师话语的跟读。教师在课堂里多用: “ Read after me. ”要求学生跟读,而没有更多的语言输入和学生的语言输出。这说明学生对英语语言表达的习得还处于薄弱水平,导致学生的语言输出量偏少,而教师也不注重对学生课本外语言的输入,对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仅仅围绕课本。而Chomsky认为人类学习语言不是单纯模仿、记忆的过程, 而是创造性活用的过程 ,只有操练或是练习性输出还是不够的。T4老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个游戏T4:“Im a animal and I also have other many animal friends. But today theyre all ill. 它们都生病了。OK,guess whats wrong with them?”巧妙设计一个情境,邀请学生代表小动物发言,S1: “Ive got a headache. ”达到使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结果与启示

实习教师课堂中,小学生虽然有大量的话语输出机会,但是由于提问方式不正确,导致话语输出的质和量不高,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活动中,要尽量避免一些明知故问、无意义的问题,多提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引导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多提一些参考性问题。Nunan的研究证实:当教师使用参考性提问时,学生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中的语言。参考性问题可以促使课堂对话更具有交互性,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理解,有利于他们用所学知识进行真实的,具有创见性的语言输出,而不是简单重复。

参考文献:

[1]严辰松,高航.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索振宇.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蒋景阳.语言学习机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08.

小学见习教师顶岗个人实习总结 篇4

我于3月2号来到白雀小学报到,正式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

在顶岗期间我担任过三年级、四年级的实习语文、科学老师,一年级、三年级、六年级、七年级的`实习音乐老师。虽然是一名实习老师,但我始终以一名正式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教学及辅导中。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之间需要很多的努力,在努力之后也有很多收获。

从1个月的顶岗实习中我了解到,要做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好一民人民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的工作,并不是上一堂课,而是持续的一堂又一堂的课,课与课之间的过渡、衔接,是隐藏的却是不可忽视的工作,需要教师投入身心去完成。要讲授一堂课就必须备课——形成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信息——自己反思——讲评——巩固学生知识,这样的环节,看起来很简单,可是每个环节都有很多小细节,不仅要认真踏实,还要能沉着、机智地应对突发事件。

通过学习、施教、交流、反思,我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帮助。

(1)对教学进程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个预测,形成腹稿,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实际给更多的学生以发言的机会,体现层次性;

(2)课堂教学时提醒自己应顾全大局,保护学生积极性,尽可能多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发言;

(3)在板书方面,应简洁扼要并且必须是正确无误的;

(4)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时候,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给予激励性的评语;

(5)在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操之过急;对那些作业拖拉、行动缓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

(6)作业讲评时特别注意讲评错误率高的、易错的、重要的题目并且点评学生作业中的亮点给其他同学参考、学习。

作为一个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学生,相对于语文,科学和音乐课程更让我觉得有压力。但事实证明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同时也是成长的助力。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我尽量收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素材以丰富课堂教学,以图片、音频配合文字的形式将抽象的内容较为直观地呈献给学生。

音乐课上,设置情境给学生时间自己去体会、感受音乐,并以解说、歌唱或舞蹈的形式(依据不同年级而定)来表现自己的独特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教师自己谈感受、试唱并配合一定的肢体动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用夸张、稚气的言行以启发学生的演唱、表演的欲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凭借语速的快慢、语音的高低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科学课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为主,以设疑、图片呈现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同时我在教学中也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比如:授课的逻辑性不强,解释性语言太多,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自己知道是什么但是表达不到位等,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改进。

在顶岗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也参与了班主任的部分日常工作,从中我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1、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充分发挥家校联系本的作用。

2、班主任工作繁杂而又琐碎,因此针对班级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都应有一个预测和应对的措施。建立起班级管理制度以及选拔一批得力的小助手(班干部群)就尤为重要。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整套预习和复习制度,需要全班坚定执行。

4、纪律的维持(包括课堂纪律)和安全教育及管理(主要是每天的出勤、出操、用餐等),建立明确的班级纪律制度,实行互相监督制。

5、“未雨绸缪”,每天的工作都要在前一天晚上有一个大致的计划,当天再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改动。

6、“今日事,今日毕”,及时查漏补缺,适时给后进生补习,引导并监督。

7、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开展班队会、征文等活动,按时完成板报。

综上所述,在这次实践中我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了专业技能,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了一定基础。通过实习我可以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解决。

实习教师个人实习工作总结 篇5

在xx月xx号到的xx,在学校收拾了一下,28号出发去xx职教中心。在去学校的路上,自己的心里有些期待,又有一些紧张,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教好他们,他们会不会听我的,上课会不会捣乱。但是当我到这儿后才发现,我的担心有点早。中午到的学校,主任给我们安排了宿舍,但是宿舍真的特别乱,不好收拾,于是我们换了一间,但是这个宿舍没有电,锁也是坏的,我们只好再麻烦主任,又换了一间相对比较好的宿舍。我们把东西放在宿舍后就出去买饭了,但是那个时候已经两点多了,根本就没有卖饭的了。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了个小店,在那一人吃了一份凉皮,当时感觉有点心酸,不过我也知道顶岗肯定比在学校学习要苦一点。

我们到顶岗学校的时候,学生们都还没有开学,我们在学校也没有什么事干,就是熟悉校园和周边环境。后来我们渐渐地发现学校的用水和厕所不是很方便,我们开始还不是很适应,尤其是洗头发的时候,有一天为了用水方便,直接去下边洗的头发,但是晚上就发烧了,一直到了第二天早上才去看病打针的。不过还好,渐渐的适应了。

大概一周以后,高一新生才来报道,帮着老师收他们的照片和通知书。看着他们报到时的样子,感觉和自己当时上高一的时候是差不多的。从早上八点到十一点半,虽然有点累,但是看着他们来报到感觉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报名后后的一周他们开始军训,我们只是在办公室备课,晚上看看晚自习,但是第一天看晚自习的时候还是挺紧张的因为我怕管不了他们,不过还好,大多数都挺听话的。第二天就要上课了,还是有点紧张的。尤其是全英自我介绍的时候,总是怕说错了,但当我说完了的时候才知道他们一句话也没听懂。第一天上课下来,感觉还可以,比较听话,而且很有趣。但是我渐渐地也发现了以前自己上高中的时候也是五点多起床,晚上十点左右熄灯,但是当了老师以后感觉自己每天都好累,不论是上课还是下课,尤其是在感冒的时候,自己真的是一点精神都没有,这就和以前做学生的时候不一样了,当学生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可以不听;但是当老师就不一样了,自己想讲课就得讲,不想讲课也要继续讲课,因为下边还有同学要有听课学习的,有时候会怀念上学的时候,决定顶岗实习结束后一定回去好好当学生,好好学习,珍惜我的大学生活。虽然现在当老师有点累,但是我还是用尽自己的全力去教他们,让自己充满热情,让他们快乐的学习。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虽然已经教课了,但是我的经验还是不足,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也再向其他老师学习,这个学习首先从听课开始。我在这段时间里,听了四个老师的课,每次听完课以后都有很大的收获,感觉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第一次听课是一个高三的英语老师,那个老师讲的特别好,内容很详细,课堂气氛很活跃;

第二个老师是教高一的,那节课讲的是音标,听完老师的课,感觉自己差距好大,我教音标的时候只告诉了发音,没有注意其他的,而这个老师不仅告诉发音,还教他们注意嘴型和一些考试重点;

第三个老师没有前两个老师那么专业,但觉得教的也挺好的,最后一个是我指导老师的课,我听完课后真的是特别佩服她,而且感觉自己真的差好多,老师的发音特别好,上课给人的感觉特别干练,讲课重点突出,而且她在三两天内就把同学们的名字都记住了,但是我到现在也没记住几个。但是我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就是有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及时的给予评价,或者是评价都一样,不能很好地回馈学生,这也是我以后需要注意到的。

在实习学校,我们和领导老师的关系都很好,所有的老师都特别关心我们。前段时间下雨,我们宿舍的房子漏雨,第二天和主任说了然后就给我们换了一间,而且还帮我们把门修好了。过了几天姚主任知道我们宿舍没有电,但是后勤的老师没有给我们修,就直接带我们去找老师说明情况,虽然说到现在也没有修好,但是主任总是帮我们,我们真的好高兴。中秋节的时候,所有人都回家了,学校里几乎没什么人了,也没有饭,我们办公室的一个语文老师还特意给我们送去了饺子,我们当时真的好感动。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和当地老师领导的关系都很好,而且他们对我们也很好。在班里和学生的关系也是不错的,也许是因为我们比他们大不了多少吧,有的同学把我们当做姐姐看,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们聊,记得他们发完校服我去上课,看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像我抱怨校服有多丑,我记得下课后我还和他们讨论了一会呢!

教师实习个人总结 篇6

我的指导老师是生物组李老师,曾经带过许多次高三(毕业)班,具有多年的教学阅历。刚开头的时候,我把全组老师的课全听了一遍,尤其是我指导老师的课,多了解老师们的上课(方法),以便能够更快的进入并参加到教学中去。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从老师们身上学到了许多的学问,比如如何将讲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如何能把握好整堂课等等。

我们学校的老师的整体水平都很高,专业学问是不容置疑的,不过,我在听的过程中,也发觉了一些问题,比如说:讲课方式有些传统,跟同学的互动有些少,导入的方式方法也有些固定等。其实,班级部冯主任跟我们谈过这些问题,学校始终在提倡新课改,但是,并没有完全地照搬照抄那种模式,学校的老师始终在摸索适合同学同时也适合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发觉了同学的一些问题:

一、同学的心不在学习上,好多都在其他的方面,比如走思、看闲书等;

二、同学的基础差,有些同学的基础很差,之前的许多学问就不会,讲些新的学问就更不想听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上课的时候,尽量的顾及到大多数的同学,并在课下的时候再去问问那些基础差的同学,必要的时候,我会实行给他们补课的方法来关心他们,让他们巩固基础学问,这样学起新学问会得心应手一些,可以提高学习爱好,进而提高他们的成果。针对课堂气氛不活跃、同学课上走思的问题,我在上课的时候,会尽量选择一些好玩的导入,比如给他们听有关的流行歌曲,领着同学们一起看教具模型等,这样的导入很简单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同学也情愿参加其中,在讲课过程中,我尽量以同学为主体,让他们进行小组争论,然后再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成果,这样既能够熬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力量和心理素养,又能够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乐观性,课堂也开头活跃了。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实习总结 篇7

一、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促进其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够帮助小学教师将隐形知识显性化, 将显性知识系统化, 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自觉地进行专业反思, 从而促进专业发展, 这正是小学教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 较迅速地积累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提升专业能力。

从信息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并结合实现经验, 组织、建构它, 使自己成为自我专业知识的建构者, 增强专业意识, 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效能感。

(二) 对教师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管理, 促进反思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管理工具, 表达个人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触, 使平时闪现的好的教学灵感和思想的火花得以保存。同时, 教师对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管理, 有助于教师清醒地思考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管理, 可以更好地看到自己的心智模式, 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实现教学技术的进步与教学观念的蜕变。

(三) 激活校内沉积的知识, 增强教师间的交流沟通, 促进知识共享。

学校通过搭建教师知识管理平台, 构建教师学习研讨共同体, 使各学科教师之间、各年级教师之间进行更好的合作交流, 促进知识共享, 提高教师的再学习能力。

(四) 教育进行的实践特性, 需要教师个人知识的支持。

虽然教育界概括出一些要求教师普遍遵循的教学原则和规律, 但不能完全有效地指导纷繁复杂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的个人知识得到开发利用, 将能更好地与理论相结合, 为教师提供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小学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知识管理起始于个人的学习, 倘若个人不能有效地学习, 知识管理就会成为一句空话”[3]。借助学习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有效促进教师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实施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然而, 在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小学教师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及相关实践知识尚十分陌生, 明显缺乏对个人知识资源实施管理的意识, 因此, 小学教师不善于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自己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

(二) 小学教师使用的知识管理工具比较落后。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 信息技术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 不少小学专业教师仅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网络操作技能较弱, 更不用说使用博客和Moodle等先进的知识管理工具了。因此, 教师很少利用网络主动与其他专家、学者研究、探索专题、课题, 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教学经验, 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 教师应用信息化的理念管理知识也存在不足,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急需提高。可见, 小学教师使用的知识管理工具比较落后。

(三) 小学教师的知识选择、归整、储存方式不当。

面对海量的信息, 多数小学教师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首先, 教师缺乏知识的选择意识, 无意中流失了真正有较高价值的知识信息。其次, 教师不能经常对知识进行分类管理, 每当需要用到某方面的知识时, 不易成功提取。再有, 教师缺乏知识储存的意识和技能, 总觉得只要自己用心去记, 就可以把学过的知识或体验的经历长期记在脑中, 事后却永不理会。这种知识储存方式属于无效储存, 不能真正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

(四) 小学教师对知识分享的愿望与实践比较匮乏。

目前, 不少小学教师将个人独立获得的经验、专业知识看做私人财富及自己谋生、升迁和参与竞争的“资本”, 教师常常只坚守自己在业务和学术上的独立王国, 而不愿与他人合作。教师的课堂生活也往往是“自给自足”“、孤立和孤单”的。缺乏互动交流成为了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阻碍。一方面, 在没有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下, 教师之间具有一些“竞争”关系, 很难做到教师知识的共享。另一方面, 学校管理者没有在学校层面上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从而难以搭建教师知识共享的平台。因此, 教师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与别人分享。简言之, 教师普遍缺乏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欲望。

三、提高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 提升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 改变惰性心理。

个人知识管理本身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过程, 所谓主观能动性即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性、目的性、自主性、计划性等[4]。如果不能主动地管理知识, 那将导致大量信息流失, 也就失去了形成知识的基础, 从而很难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师的优秀成果也很难被其他教师共享。随着教师对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 知识将不断得到丰富与有效利用, 个人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二) 学习必要的信息技术, 掌握知识管理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教师掌握一定的知识管理工具, 有利于教师提升知识管理的效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各个学校为教师配备了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 小学各学科的专业网站为教师知识获取创造了良好的数据平台, 校内局域网、校讯通、教师QQ群等促进了教师间的知识共享、利用和创新。这些为教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便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然而, 教师要充分利用以上资源, 就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 这是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现有条件下, 学会使用网络平台是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便捷方式与途径。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到网络论坛上供同行思考讨论, 也可以把平时积累的经验和心得让同行共享。此外, 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需要, 遴选一些优秀知识管理小工具加以运用, 将有助于教师更加顺利、高效地进行知识管理。

(三) 不断进行自我反省, 做好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清晰化管理。

在教师个人知识的构成中, 显性知识成分所占比例非常小, 大部分都是隐性知识成分。隐性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 它自身难以表达的特性决定了其管理的难度远远高于显性知识。它与教师的生活状况、工作环境、职业经历等因素密切相关, 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职业情感等方面。所以教师只能通过不断进行自我反省, 尽可能地使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清晰化, 让它转换成为显性知识, 才能更好地对其实施具体的、有效的管理。通过各种事例及研究结果发现, 可以通过著书、撰写论文或科研攻关等途径使其隐性知识显性化。除此之外, 还可与别人沟通交流, 以获得灵感与启发, 从而激发出潜藏在头脑中的不清晰的知识。知识的优良管理本身会自动促进其隐性知识成分的合理化和进一步显性化, 这会直接带来个人知识的整体增长。

(四) 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 提升知识的价值。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 小学教师不仅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好所获取的知识, 如何从海量的知识中梳理出自己最需要的知识, 并有效地利用。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无疑是知识管理实现个人知识汇集与组织的重要策略。建立个人知识库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把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加以归类存储, 便于查找和操作, 提高教师利用知识的效率, 也可以避免因管理不善而造成资源的流失。同时, 通过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 可以加深教师对隐性知识的理解, 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便于与他人共享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能力增强, 也要对知识库进行维护和管理。如及时添加新的资源;删除, 修改旧的资源;完善知识库的分类;交流和共享知识等。

(五) 建立学习型组织, 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

推动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重要且必要的途径。在教师间建立学习型组织, 搭建教师间相互交流的平台, 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 提倡知识的共享。建立学习型组织,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 通过学习型组织分享教师的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 培养教师的集体观和责任感, 使教师的意愿与组织的目标达成一致, 以提高教师自我管理与控制的能力。

摘要:小学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管理工具比较落后, 知识选择、归整、储存方式不当, 知识分享的愿望与实践比较匮乏等问题, 本文针对以上这些问题, 提出了提升知识管理意识、学习掌握知识管理工具、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建立学习型组织等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Paul Dorsey, what is PKM[EB/OL].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ArticleID=135, 2008-05-27.

[2]陈京民.国外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8, 34 (11) :25-26.

[3]彼得.德鲁克, 等.知识管理[M].杨开峰,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1-2.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实习总结 篇8

一、直面现实,清醒认识从教初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教师职业看起来光鲜,但面临的挑战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入职初期,中小学青年教师面临由“做学生”向“为人师”的角色变化,面临从大学时期的指点江山到走上工作岗位后事无巨细的行为方式转换,面临从教育教学理论务虚向教育实践技能锤炼的任务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困难常常使之身心疲惫。赵昌木教授对196名中小学新入职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一些矛盾或问题与新教师如影随形,依次是:教材不熟,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法不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纪律;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以解答;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学材料匮乏;不善于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其他学者也做过同样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大多类似。

总体看,上述境遇是入职初期中小学青年教师都要面临的共同挑战,只不过是这些问题在不同教师身上的表现程度不尽相同而已。追根溯源,这些问题主要源于教师知识储备不充分、技能训练有缺陷、应变能力不够强、心理素质欠佳等主观因素,与诸如教学设施设备不足等客观条件关系不大。因此,要走出入职初期的困境,中小学青年教师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直面问题和挑战,积极寻求个人认识突破和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及策略。

二、依据教师成长规律,明晰个人发展定位及其路线图

尽管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却也是有规律可循的。20世纪90年代初,休伯曼等人提出“生命周期”理论,比较真实地勾画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路线图。这一理论把教师专业成长分为五个阶段:入职期(工作1~3年)。教师因失误较多而对自己能否胜任教学工作产生怀疑,但由于有属于自己的班级、学生和教学方案,又表现出积极、热情的一面。稳定期(工作4~6年)。教师较为投入,由关注自己转向关注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技能,情绪较为稳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验或重估期(工作7~25年)。教师在教学材料、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验,新思路、新方法随之产生,也有的教师因改革失败或因工作单调、乏味而怀疑自己是否要一辈子从教。平静和保守期(工作26~33年左右)。经历怀疑和危机之后,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始平静下来,变得更有自信,但随着职业预期目标的逐渐实现,教师的志向水平开始下降,对专业的投入减少。退出教职期(工作34~40年左右)。有的教师因对自身发展比较满意而心情平静,有的认为没有得到理想发展而感到忧伤。除休伯曼等人外,国内外不少学者、教师也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总体而言,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周期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同样的周期,不同的教师有耗费时间的长短和发展水平的高低之分。

目前,我国中小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要求和目标定位一般是:1~2年求适应,3~5年能胜任,6~10年新进展,11~15年成名师。此种要求,实质上是“生命周期”理论在我国中小学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应该说,这种要求侧重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前半期,对后半期的发展语焉不详。从现实性看,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检测标准和时间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不可一刀切。在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制约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快慢和程度高低。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既为人师,中小学青年教师就有必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学校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总体要求,制定切合个人实际的专业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方法和措施,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三、把握个人可控因素,优化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教师的专业发展,怨天尤人没有出路。只有牢牢把握那些个人可以改变、能够掌控的因素,因势利导,矢志不渝,中小学青年教师才有可能实现又快又好的专业发展。那么,教师在哪些方面可以采取主动并有所作为呢?

1.确立适度高远、一以贯之的专业目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个中小学青年教师都应该有一个特级教师梦,教育专家梦。只有胸中有理想、有目标,行动才有动力、有方向。而专业成长目标的高低,工作力度的大小,一般不受外部条件的制约,是个人完全可以掌控的。因此,强化目标意识,明确个人专业发展的愿景,是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第一要务。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证明,凡出类拔萃的教师,无不拥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专业理想、“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自信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行为自觉,而那些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者,其行为归因大多是:缺乏远见,遇事归咎客观因素,在专业成长中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可见,思想支配行动,目标引领未来。

2.保持宠辱不惊、安贫乐道的个人胸襟

教师工作不是职业而是事业。自古以来,教师这一行当与“清水衙门”的称号相依相伴,难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幸运,也少有“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悲苦。可以说,青年人选择了教师工作,就等于选择了享受安贫乐道,选择了远离大富大贵。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教师成为了学生顶礼膜拜的英雄,也没有一名攀龙附凤、投机取巧的教师有幸成为了学生成长里程中不朽的丰碑,倒是那些只求付出、不问回报,专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在大爱无疆的育人生涯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教育家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真正教师的真实写照。

如今,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一步,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是中小学青年教师应有的胸襟。一个人,对于个人名利患得患失,总是看着自己的脚尖走路,是不可能走得快、走得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效率,效率决定成就。做教师的,第一位的是要有一个宁静、恬淡的心态。

3.养成与时俱进、超越自我的意识习惯

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也是自觉、主动、可持续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由此,培养与时俱进、自我超越的意识和习惯,对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成长和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谁能较早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并有所准备,谁就掌握了个人发展的主动权。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意识,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否抓住机遇、抢占先机。由此,中小学青年教师理应进入精益求精、奋勇争先的精神准备状态,并养成与之相应的行为习惯。一是养成质疑批判、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决定一个人的声音是否有分量、能否征服听众,决定一个人所做的事情能否吸引他人的眼球并让人刮目相看。二是养成条分缕析、总结提升的习惯。教师这份工作,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如果不注意及时总结工作中的成败得失,教师就只能简单重复同样的劳动。这无疑是成长的大敌。养成了这两种习惯,中小学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就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获。此种良好习惯养成的根本途径是教师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如何参与其中?首先,必须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包括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大家的名著名篇等,教育教学理论能有效引领教学实践,青年教师应利用一切时间,向大师学习,与经典为伴,以先进、前卫的信息充实自己的头脑,做到厚积而薄发。其次,必须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实际上,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

4.采取切实可行、实用管用的方法措施

教师要具备的能力很多,但核心能力是“两个一”,即一节课、一台戏。这是制约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因素。突破了这两个瓶颈因素,教师的教育教学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了自由王国。

“一节课”是指教师能够游刃有余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主战场,也是展示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智慧的好舞台。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因为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半生不熟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欠缺,很容易陷入“理论上不去,实践下不来”的怪圈。要变被动为主动,中小学青年教师就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其一,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教师高标准选择自己要学习、效仿的标杆人物,并从其中的1~3个标杆人物那里各自移植、借鉴、改造1~2个课堂教学的奇招、妙招和绝招,通过嫁接、合成及较长时间的磨合,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及教学保留节目。对于中小学青年教师来说,这既是一个艰难的教学“过关”过程,也是一个“人往高处走”的教学“爬坡”过程。此种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做好“四个一”:瞄准一两位教育大师,凝炼一两种教育思想,催生一两个教学模式,打造一两个教学精品。其二,把教案备在脑袋里,实行脱稿教学。没有学生喜欢照本宣科的教师。熟能生巧,为增强教学吸引力,中小学青年教师有必要博闻强记,将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实行脱稿教学。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使教学逐步达到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出神入化的境界。教师的教案写作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寥寥数语、提纲挈领的简案,适用于“怎么上都是一节好课”的优秀教师,另一种是详案,呈现的是比较完备的教学路线图,通常适合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在实力和底气还比较欠缺的情况下,这是聪明人必须采取的“笨”办法。只有在大脑中有了充分的信息储存,教师才有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不倒翁。其三,将公开课常态化,把每节课当作公开课来上。这要求教师视教书育人为第一追求,有高度自觉的职业操守。其四,把教案转化为学术著作(或系列研究论文),将教学、科研统一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内容,既是教学相长的文化中介,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课题。有了这样的意识,科研就不再是教师的额外负担。事实上,备课、上课,是一个把教学内容由“厚”变“薄”,由“深”变“浅”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深奥的文本通俗化、枯燥的学问生动化,把量大面广、艰深晦涩的教学内容调理得精干、清晰、通俗、感性和简单。这既是一个准备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研究教学问题、提升教学高度的过程。著书立说的过程正好与之相反,它是一个把教学内容由“薄”变“厚”,由“浅”入“深”的过程。在变过来变过去的过程中,教师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收获了科研成果,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互促互动,不失为一条专业成长的便捷路径。其五,不断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对事物的认识由“个别”上升到“一般”。那么,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教师反思的呢?总体而言,教师要围绕专业成长中的关键问题和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进行反思,如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和实践需要?他人、前人做了些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怎样?怎样做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这种习惯一旦养成,青年教师就会进行极具个性化的探索,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的积累、超越和创新。必须看到,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精髓,是中小学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篇9

教师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终于到了顶岗实习,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时候。

三年来持之以恒不断地学习学科教育知识和一般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除了了解“教育是什么、学生怎么学习”这些根本问题之外,我们难道真的明白什么是教育吗?以往或许只是凭借对教育的一时热情而努力拼搏,但是在这个春天,我们真的要走上自己心中期盼已久的岗位,我们不得不在实习过程中为我们的未来把好关。抱着十分期待的心情,我们北罗中学小家庭12位兄弟姐妹

来到了唐县北罗中学,开始了真正意义的社会生活。

一、实习学校简述

我们一行人来到的北罗中学也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学校,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北罗中学在中考中一直表现优异,升学率位居全县第二名。另外,北罗中学和师大的渊源也是很深,自从顶岗实习支教创立之日起,北罗中学基本上每一期和我们都有合作。有了这样的历史,北罗中学的领导们对我们这一期的实习小分队也抱有很大希望,并且承诺给予我们一切支持,听了校长在接待会上的讲话,我的心里是踏实了许多,至少我可以在这里放开手脚去拼搏了。北罗中学每个年级有八个教学班,而我分配在了七年级,教授一到四班历史,刚刚听到这个任命之后,我心里着实咯噔了一下—刚刚走出校门的我,能够胜任半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吗?还没有

等我质疑完这件事情,一个新的事情又来了:为了完成学校任务,我还要在七年级四班见习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对其日常事物进行管理。

在四个多月的实习生活里,我一直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和班级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力做好实习工作;同时,作为实习生一员,一直紧记实习守则,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个人总结 http://)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经验,主动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的任务,塑造了良好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好的印象,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对此,本人甚感欣慰。在这短暂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听课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一个礼拜的主要任务是听课。在这期间我听了我的专业指导老师李娜老师的3节历史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通过听课,我了解了讲授初中历史大体上应该遵循怎样的方式,上课学习和课下复习应该如何去安排等等很多必须了解的事情。另外除了听本专业的课之外,我还去听了其他专业优秀教师的课,触类旁通,我也吸取了不少经验。

2、上课

由于实习学校急需老师,所以在在听课的同时,我已经开始正是登上讲台讲课了。我教四个班,每个班每周三节历史,加上一届辅导课,一周我要上十三节课啊!当时和在别的地方定岗的同学联系发现他们的苦恼是没课上,而我的苦恼是课太多了。其实现在想一想,自己跟他们相比是幸运的,因为我积攒的经验远远比他们丰富。四个班的学生各具特色,一班的学生循规蹈矩,态度认真,但是灵活性欠缺一点;二班学生活泼开朗,上课反应很快,但是学习态度不认真,历史成绩不是很好;三班学生可以说是集合一二班特色,既有灵活的学生,也有欠缺一点的学生,上课纪律很好;四班明显的两极分化,好学生特别好,差学生特别差。通过和班主任共同之后,我针对每个班特色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

带给我们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讲台

下坐着的不再是与我们一起在微格教室训练的同学,而是真正的学生。他们不会像自己的同学那样随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着我们的解答。他们在听不明白的时候会突然提问,或者干脆就趴在桌子上看书和睡觉。

课堂上若学生对我的提问有所反应的话,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因此,在课堂上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我认为,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确立教学内容。

教师既要讲授知识,又要管理课堂纪律,并且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刚开始时因为心情特别紧张,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教学思路不流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问题。

经过实战的磨练,现在的我已经能够驾驭课堂,胜任教师的角色了。虽然我还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但这次实习真的让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劳,也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成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线,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我更加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负责,认真到位,事事留心。从早晨

实习教师转正个人总结 篇10

王玲明

淄博市技师学院 2011年10月

尊敬的学院领导:

您好

本人王玲明,淄博市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2006级高中技师班毕业生,是学院第一届技师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老师们的辛勤指导和自己辛勤努力,在代表学院参加的市、省、全国技工院校各次技能大赛比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现留校实习。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个人学习方面

在学院的四年学习生活中,我深刻理解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在政治思想、专业学习、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由于成绩突出,连续四年获得学院特等奖学金,曾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每学期都被评为学院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称号。作为学院第一届技师班班长,带头和全班同学进行夹具设计,完成了三套夹具的设计制造,并在学院实训车间中应用,广泛被工人师傅好评。毕业设计“切纸机推纸滑块钻模夹具”,因其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在学院实习厂内推广使用。实习期间多次被车间领导表扬和认可。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青岛科技大学专科的自学考试,并于2009年12月取得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科证书。

二、获得荣誉方面 1、2006—2010年连续四年获得学院特等奖学金及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2、2010年4月获得淄博市第一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高级组)第一名 3、2010年5月被评为“淄博市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4、2010年5月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淄博市复赛中获装配钳工高级组第一名、获一等奖 5、2010年10月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获装配钳工高级组第一名、获个人一等奖 6、2010年11月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优秀奖” 7、2011年2月获“山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8、2011年3月评为淄博市技师学院2010年度优秀选手荣誉称号

三、留校工作情况:

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分别担任09高中装修、08装修一、二班、10技师班机床维修教学工作,圆满完成数控系、机械系所有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确保实习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转。

2011年2月开始担任淄博市第二届职业(技工)院校技能大赛钳工专业指导教师,组织训练工作,3月带领3名选手参赛,所带选手包揽市前三名,为我院争得了荣誉。

2011年4月参与担任第二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指导教师,5月所带2名选手分别荣获全国第四名、第五名及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再次为学院争得荣誉。

2011年5月担任2011级春季新生班班主任及实习教学工作。

2011年8月至今担任2011级装修5班班主任及实习教学工作,并担任11级装修5、6班的《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教学。期间还参与机械装调装置的试制工作。

经过一年来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颇多,但还有很多不足有待去提高,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吸收他们的优秀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水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更严格要求的自己,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为学院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玲明

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方法总结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方法

一、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

文学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就是用语言和文字塑造一种表现生活的形象。故而,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又有说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还仅限于让自己的作文来源于生活。传统的作文教学多数投机取巧,利用生硬的朗读、背诵、模仿、套用把小学生的作文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板里。

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只有空泛的、模糊的概念,完全无从下手。他们人生伊始的文学创作并不是来源于生活而是来源于前人的“优秀作文”。甚至这些优秀作文并不是来源于小学生中的优秀学生,更多的是教育者站在大人的立场、评判者的观点上创造出来的模板。

二、体验式作文的含义

体验式作文是教育者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升华体验进而完成文学描述的一种新型写作模式。在新课改环境下,体验式作文转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中以老师为权威的状态,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和生活为主要创作来源,把学生作文与学校、家庭、人文和自然充分结合起来,教导学生创作出贴合生活实际的、真情流露的作文篇章。

体验式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并提高自身的创造和表达能力。体验式写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写作这一个环节,它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自身形成一整套教学体系,包括体验式作文的命题、体验式写作的过程以及体验式写作的评价。我们教育者必须从整个体系的各个环节出发,为学生创建一种完善的“体验式作文”的教学环境,如此才能使体验式作文的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方法

1.基于体验式作文的教学环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保证学生的认真参与。教育者必须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如何提高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自觉性,以及如何把生活中的琐碎体验转换成文字表述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有参与的兴趣,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教育者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谨慎以待,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2.需要创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环境。在命题方面多费心思,尽量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联系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引导和保护。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是不能忽视的,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和实践,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环境”一词涵盖了一篇作文形成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学校、家庭、社会等都需要积极配合。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能够更顺利地体验生活、观察自然,打下丰富的写作基础。

3.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他们,让他们自由支配时间、眼耳口舌、头脑及双手。让他们自由地去户外、去山间、去丛林、去街道上、去游乐场,让他们脱离课本、脱离范文、脱离空洞贫乏的想象,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触碰、去实践、去分析、去描述,这样形成的作文和文字才会真实、动人。否则,按照传统作文教学及训练的方法,学生整天埋头书本,依靠前人余泽,陷入别人的思想里没有自己的想法,整个社会都不会有真正发展,文学也必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此,教育改革终将是一句空话,解放思想也必会化为一纸空谈。

4.教育者需要摆正自身的心态,改变作文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量化已经不再是衡量作文好坏的唯一标准,新的体验式作文应该更注重质的体现、情感的表达。评价不再拘泥于文章的华丽和规整与否,而在于整个体验的过程和体验的加工效果。我们着眼的点不再是学生的作文是否符合考试的评价标准,什么等级对应多少分,而是整篇文章反映出来的学生在其体验环节所得到的领悟。评价体系的建立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共同参与,同时教师的最终评价必然要符合体验式的特点,同样要融入自身的感情,认真对待,这样,学生才更有动力参与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活动。

体验式作文的教学符合新课改教学的模式,是新生的事物,必然会取代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成为广大师生都喜欢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者应该主动推行和适应这样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进行生活和学习体验,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把写作当成一件有乐趣的事,而不是抓耳挠腮无所适从的任务。学生的经验和感情在写作的过程中厚积薄发,顺势而成,自身的审美鉴赏等各种能力也能同时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M].高等教学出版社,1999.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实习总结 篇12

一、调整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满足基层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高等体育师范院校培养的体育教育毕业生绝大部分将来是要走上基层体育教师的岗位的, 因此, 高校应该充分调研了解作为基层优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和素质, 再根据需要来调整和设置相关的课程。

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重点加强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过多地强调教育理论和原理的学习, 过分强调学生本身的各项技能的成绩提高, 用竞技运动员的考核标准来考核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 忽视了“未来体育教师”需要的“传授”能力的培养, 即怎样教会别人的能力。而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师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从事体育课堂教学, 更多地是要按照课改的要求, 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他们需要新课程的理念和前沿理论, 需要掌握中小学课程的系统内容和知识, 需要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的能力, 更需要课堂教学的能力、素质和驾驭课堂的本领。因此, 必须开设大量的关于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教材教法的课程, 来提高毕业生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和参与教学研究的能力。另外, 要提高大学生上述教学能力, 仅靠课程的设置和大学教授的讲授是不能实现的, 还需要基层一线优秀体育骨干教师实践教学经验的传授。因此, 高校要加强与基层学校和教育人事部门的合作与联系, 聘请更多的一线优秀体育教师, 如, 体育特级教师、体育教学名师等到高校兼职讲课或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带徒指导, 全方位提高毕业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

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加强对学生业余训练和运动队管理能力的培养

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师离不开业余训练和运动队的管理, 这也是体育教师展示自己能力的最有利的平台和机会。因此,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提高学生业余训练和运动队管理的能力, 要把业余训练和运动队的管理作为主要课程, 尽量让学生提早掌握先进的运动训练方法和团队管理理念, 培养学生制订训练计划、带队训练和临场指挥的能力。基层的体育竞赛面比较广, 经常普遍开展的有田径、篮球、乒乓球、足球、排球、游泳等体育项目, 因此, 体育教师不但自身要掌握多项体育技能, 更要掌握提高运动员技能水平的先进的、前沿的训练方法和途径, 要了解多项体育项目的裁判规则, 提高裁判执法能力, 同时, 要学习有关运动队的管理工作, 提高基层运动队的管理能力。这样才会使毕业生进入基层学校后能快速地承担学校的竞训任务, 才不会出现不知道从哪入手的现象。

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加强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提及教育科研, 对基层体育教师而言, 可能是一个相对较难突破的课题。笔者初步统计了当地县市近3年的课题评比和论文评比结果情况, 发现课题中获奖的体育类课题寥寥无几。从与基层教师个别访谈中了解到, 基层体育教师群体的科研写作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本身的写作能力就相对较差, 也不太爱好动笔写文章。而高校课程设置中教育科研方面的课程少之又少, 高等体育学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要求也相对过低, 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相对欠缺。而教育科研也是基层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只有在平时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提炼和学习, 体育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才能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因此, 高等体育院校要加大体育教育科研课程的设置比例, 严格把握毕业论文的标准和质量, 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素养。比如, 可以经常让学生写一些学习的体验、总结或调研报告, 并向大学生推荐《中国学校体育》等优秀体育类专业期刊。在毕业论文考核上也可以灵活把握, 鼓励大学生平时积极向优秀期刊投稿, 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就可认定为毕业论文通过。

4. 增加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课程的设置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方面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 一般都是以公共课代替了。也就造成了日后教师队伍中体育教师群体相对其他学科教师群体在敬业爱岗和职业素养方面表现要差一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加强体育毕业生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方面教育的课程设置, 让体育专业的学生明白体育对于每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可以聘请一些基层学校的体育特级教师和体育教学名师为毕业生讲授自己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和对体育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 来激发大学生积极投身体育教育事业的热情。

二、合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加强教育实习的指导和管理

1. 合理安排教育实习的时间, 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

当前高校一般都是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实习。笔者认为这样的实习时间安排不利于学生的提高和查漏补缺。因为把教育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当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 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还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学的需要时, 随着毕业的临近, 就没有机会再学习和提高了, 只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完善。另外, 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 大部分毕业生忙于找工作, 根本无法踏实地进行实习, 实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笔者建议在大二和大三之间安排一次实习, 让大学生在基层中小学实习一段时间, 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完善的地方, 然后再回到高校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 这样就做到有的放矢, 实习效果可能会大大提高。

2. 合理设计教育实习的方式, 严格把握教育实习的质量

上一篇:职业道德规范汇报材料下一篇:酒吧的宣传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