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2024-06-08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精选8篇)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1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课题个人总结

江南初中 古家兴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学生的作文内容仍然单薄,缺乏真情实感,文中充斥着“假、大、空”;学生对习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老师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感到束手无策,指导乏术。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本学期九年级语文组结合教学实际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就能有效地改变初中作文教学的低效现状,帮助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提高作文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在作文教学观念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充分认识到“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围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计划进行了多次的作文训练,现把训练过程提纲罗列如下:

创新立意的意识 ——创新选材的意识—— 匠心布局的意识——典型文体的意识—— 精心包装的意识——精彩开头的意识—— 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也发现一定的问题,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空间限制;

2、教学模式单一;

3、训练方向的偏差;

4、学生学习的被动;

5、阅读范围狭窄;

6、写作束缚太多;

7、文风华而不实。找出存在的问题之后就是反思和整改。因此我请仇主任等一些老教师的给我指导然后调整了部分训练目标:

1、真情作文: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作文其实就是做人,写作教学渗透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学生说真话、作真文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育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周围的情与理,日积月累,笔耕不辍,学生定会写出感情真挚,文质兼美的作文。

2、坚持下水引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写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而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写“下水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的作用。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谈论写作的切身体会。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是身教胜于言教。

3、“我以我手写我心”:《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意思是有真实的感情才能感动人,让我们语文教师不解努力,鼓励学生放开手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吧!

4、解决“三大难”----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去改进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作文训练是 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目标、系统的进行,深入到学生中去查漏补缺,有序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具体指导时,我又根据中考作文的具体情况结合安徽省近年的中考作文情况,总结出了几条适宜于学生提纲挈领把握的作文规律:

(一)、认真审读题目,准确理解题意

1、注意题目类型。

2、注意题目含义。

3、注意题目题眼。

4、注意文体形式。

(二)、主旨健康向上,力求新颖、深刻

1、立意要健康。

2、立意要新颖。

3、立意要深刻。

(三)、精心筛选素材,精当组织材料

1、材料要紧扣主题。

2、材料要真是可信。

3、材料要力求新颖。

4、材料要艺术加工。

5、材料要使用得当。

(四)、布局要合理,结构要巧妙

考场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首尾照应式。

2、先抑后扬式。

3、多向辐射式。

4、对比衬托式。

5、虚实结合式。

(五)、开篇漂亮似凤头,结束有力如豹尾

开头技巧:

1、直奔主题,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

3、引用材料。

4、描写环境。

结尾技巧:

1、顺其自然。

2、呼应篇首。

3、揭示主旨。

(六)、精心锤炼语言,力求妙笔生花

1、变空泛为具体。

2、变冗繁为精美。

3、变平庸为神奇。

(七)、创造新意,张扬个性

1、砸破选材的框子,寻觅选材的个性。

2、松开立意的绳索,张扬立意的个性。

3、拓宽构思的路子,探求构思的个性。

4、打开语言的匣子,发展语言的个性:求“新”;求“朴”;求“意”。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考场作文有很大的改观,在调研测试和几次大型的考试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考场作文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效工程,需要我们语文教学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尽管我们在这次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面对广大的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作文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尝试一刻都不能放松。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2

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 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 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摆脱封闭、僵化单一的状态, 不仅要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 也要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 通过探索与研究, 了解作业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不但可以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 而更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 创造能力。因此, 我校申报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题, 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二、具体的实践

(一) 制订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从课题审批下来后, 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 撰写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对象, 搜集相关资料, 通过学习,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从2011年10月开始, 拟定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调查问卷, 并在三—六年级各抽取20名学生和25名语文老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 随即对我校的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随机抽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我校的语文作业随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发现我校的语文作业设计不容乐观, 与新课程下作业设计要求相差甚远。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随意性强, 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 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于是又召开了第二次课题组会议。会上, 各课题组成员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了整改方案, 在作业设计上提出明确的要求, 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效, 达成共识。

(二) 制定具体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

(1) 基础型作业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 编写作业题, 使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提问。

①正音正字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在前一天预习时,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 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 为课文正音正字。设计了这项作业, 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画词语、抄词语的刻板模式, 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 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的情况进行反思, 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作业设计, 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②自默自批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后, 以往我们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 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 这项任务机械、重复, 毫无意义。于是, 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设计, 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好词语背诵;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比较练习;有的会挑选文中的重点段落, 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有的干脆直接把整段重点默写下来;还有的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记忆。自己出题自己完成之后, 学生会对照课文进行批改, 然后订正。

(2) 阅读型作业设计更加具体细致。

①扣关键字词, 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 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②抓关键语句, 深化短文中心。教师要围绕文章中心设计作业, 并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业纸, 随后收集, 随时掌握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③抓好读后感交流展示,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布置给学生的阅读内容, 一定要抓好读后感的书写, 交流评价环节。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真正读懂文章内容, 才会把阅读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3) 实践性作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

①延伸性作业设计——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设计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 真正达到“学语文, 是为用语文”的目标; ②表演型作业设计——用文本创造活动。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把作业当成是学习, 也是活动, 更是快乐的享受。

(4) 层次性作业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这样, 由于难度适宜, 同学们都乐于完成作业。并且,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作业, 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层次性, 还要关注到孩子们的差异。作业设计应体现选择性、层次性。

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 亲身实践, 阅读语文, 分层体验多元化的作业, 不同于以往的作业要求, 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 作为教师我们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中, 在这样的作业中, 学生大气自信, 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 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 放飞个性的沃土。

四、实践后的思考

(一) 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 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也发现了不足及问题。1. 阅读型作业, 对学习积极主动, 文学鉴赏水平高的学生不是很困难, 但对一些学困生较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如何将这样的作业质量提高, 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2. 阅读作业中读后感的交流评价活动的过程资料怎样留存是一大困难。3. 实践型作业学生很喜欢, 但由于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 不能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要求, 落实不到位。4. 层次型作业设计有部分老师不能长期坚持。

(二) 努力的方向

1. 教师要克服困难, 捕捉学生活动中的细节并善于收集过程性资料, 进行整理、分析和改进, 并对自己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感想、认识和做法, 随时记录下来, 写成研究随笔、小论文等文本资料, 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2. 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 希望通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作业上的设计研究一些成功的做法, 从而带动年级组老师大胆创新, 精心设计, 推动我校作业设计的全面改革。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 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 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阶段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摆脱封闭、僵化单一的状态,不仅要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也要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通过探索与研究,了解作业设计的途径与方法,不但可以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更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因此,我校申报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二、具体的实践

(一)制订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从课题审批下来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撰写开题报告,课题开题。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对象,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2011年10月开始,拟定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调查问卷,并在三—六年级各抽取20名学生和25名语文老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随即对我校的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随机抽查,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我校的语文作业随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我校的语文作业设计不容乐观,与新课程下作业设计要求相差甚远。作业设计形式单一,随意性强,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于是又召开了第二次课题组会议。会上,各课题组成员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整改方案,在作业设计上提出明确的要求,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效,达成共识。

(二)制定具体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

(1)基础型作业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①正音正字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在前一天预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设计了这项作业,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画词语、抄词语的刻板模式,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的情况进行反思,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②自默自批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后,以往我们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这项任务机械、重复,毫无意义。于是,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设计,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好词语背诵;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比较练习;有的会挑选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有的干脆直接把整段重点默写下来;还有的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记忆。自己出题自己完成之后,学生会对照课文进行批改,然后订正。

(2)阅读型作业设计更加具体细致。

①扣关键字词,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②抓关键语句,深化短文中心。教师要围绕文章中心设计作业,并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业纸,随后收集,随时掌握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③抓好读后感交流展示,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布置给学生的阅读内容,一定要抓好读后感的书写,交流评价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读懂文章内容,才会把阅读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3)实践性作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

①延伸性作业设计——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设计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达到“学语文,是为用语文”的目标;②表演型作业设计——用文本创造活动。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把作业当成是学习,也是活动,更是快乐的享受。

(4)层次性作业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这样,由于难度适宜,同学们都乐于完成作业。并且,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作业,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层次性,还要关注到孩子们的差异。作业设计应体现选择性、层次性。

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阅读语文,分层体验多元化的作业,不同于以往的作业要求,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作为教师我们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大气自信,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放飞个性的沃土。

四、实践后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也发现了不足及问题。1.阅读型作业,对学习积极主动,文学鉴赏水平高的学生不是很困难,但对一些学困生较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如何将这样的作业质量提高,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2.阅读作业中读后感的交流评价活动的过程资料怎样留存是一大困难。3.实践型作业学生很喜欢,但由于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不能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4.层次型作业设计有部分老师不能长期坚持。

(二)努力的方向

1.教师要克服困难,捕捉学生活动中的细节并善于收集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改进,并对自己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感想、认识和做法,随时记录下来,写成研究随笔、小论文等文本资料,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2.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希望通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作业上的设计研究一些成功的做法,从而带动年级组老师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推动我校作业设计的全面改革。

小学语文分层性课题研究总结 篇4

小店区长治路小学 薛学佳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它,神情自若的发挥所学语文能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教师尤其要进行语文实践的培养,让学生在分层性的作业中,得到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在新的学期里,我将设计和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我的总结如下:

一、自主性作业的具体内容。

(一)自主型作业.提供选择的机会

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型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概度。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要附难易有别的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好的学生吃得饱,差的学生吃得了。如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C、学习研究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A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于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和完成方法。

(二)创编型作业,提供表现的机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适当地对文中人物进行心理剖析,对文中情境进行想像,或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等等。学生通过用心想象和体会,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学了《小木偶的故事》后,让学生续写《小木偶的故事》,让学生自愿组织,排演课本剧;学了《电脑住宅》一文后,让学生通过查询、访谈,收集资料,编一份介绍仿生学知识的小报。

(三)鉴赏型作业,提供拓展的机会

鉴赏型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如学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之后,让学生了解一下叶圣陶的其作品;可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是介绍我国名胜古迹的,在学完这样的课文后,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有联系的图片进行欣赏,然后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学完《颐和园》、《长城》后,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图片,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并结合开展了“江山如此多娇” 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

(四)生活型作业,提供体验的机会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要把语文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1.用生活丰富作业内容。如在国庆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国庆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国庆的情况。

2.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业结合起来。比如学了小数点,可以布置学生编数学故事胆小数点漫游记又让学生的知识在写作中得到巩固。

总之,在新课标下,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该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地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向前走。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5

浅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

易凤娥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通的学习行为,是人类吸取文化财富、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本人不揣浅陋,亦拟就此课题,从教学方法这一角度,陈述下列一些意见,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的:

一、运用导读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导读法是教师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诱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养成自读习惯的教学方法。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如下“六种”导读的模式指导学生阅读:

1、认读:朗读课文,划出新词生字,自查字典、初步熟悉课文。

2、辨体:辨明课文体裁,确定不同的自读方法,根据记叙文、诗词、寓言、童话等常见体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设计自读方法。

3、审题:抓住题目重点词,初步认识课文的重点(或主要角色)。

4、发问:按照写出什么(思想内容),怎样写(表现形式)等问题,要求学生自问自答,然后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加以深化理解。

5、质疑:在阅读基础上提出疑问,主要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6、赏析:从文章中抽出重点部分训练学生评价欣赏能力,指导学生从精华处吸收营养。

通过以上指导、训练,让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进而形成良好的自读习惯。

二、用设疑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疑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的教学方法。本人是从如下几点方法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精心设疑

教师要善于选准课文的学习重点精心设疑,一般从中心思想、线索、结构、人物评析、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例如:我在教小学语文第九册《鲸》一文中是这样设疑的:作者为什么用“鲸”作题目?课文围绕鲸介绍了哪些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引导质疑

教师的精心设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挑剔的目光审视和研读课文。在预习、教读和作业中均可提出问题,由教师集中整理归纳,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交给学生争辩解疑。例如:我在教小学语文第十册《田忌赛马》一文中,有学生问:课文说齐威王的马每个等级都比田忌的马强,那么,第二场比赛为什么齐威王却输了呢?据此,我抓住课文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解疑,并画出草图指导学生进行分析:

第一场

田忌方:齐威王方:

上等马(输)―――――――――――― 上等马(赢)

中等马(输)―――――――――――― 中等马(赢)

下等马(输)―――――――――――― 下等马(赢)

本场比赛结果:0:3田忌方输,齐威王方赢。

第二场

田忌方:齐威王方:

下等马(输)―――――――――――――上等马(赢)上等马(赢)―――――――――――――中等马(输)中等马(赢)―――――――――――――下等马(输)本场比赛结果:2:0田忌方胜出,齐威王方败。

比赛总结果:田忌方先败后胜,齐威王方先赢后败。田忌方取得第二场胜利的原因:更改了马的比赛对手,用少数失利换取多数胜利。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学生终于明白田忌第二场取得胜利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了疑难问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阅读

情境教学方法是运用朗读、讲解、音像等手段,展现生动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是从如下两点入手的:

1设置情境、激发情感

例如:我在教小学语文第七册《颐和园》一文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幻灯、影蝶等手段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朗读、讨论、交流,让学生犹如亲临其境地感受到颐和园的园林建筑的美,从课文所描绘的生动画面中产生情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阅读教学效果因而明显提高。

2、表情朗读、激发情感

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强化功能、感受功能、迁移功能、调节功能等。情感功能运用于阅读教学当中,能使阅读的兴奋性和接受性倍增。据此,我在教小学语文第九册《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指导学生用沉重而悲痛的语调朗读:“灵车缓缓地前进„„人们好像在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人们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学生通过进入角色的拟情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领悟了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6

兴和县兴隆小学 李伟霞

我校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以“为学生全面发展夯基,为教师全面发展铺路”为宗旨。我们全体语文组积极地参与了《“少教多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全体语文组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了让研究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前期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许多一线的教师在这一点上显然较为薄弱,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期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使课题研究工作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我们利用教研组集中开展业务学习,先后学习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知识。我们采取了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通过学习为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学期来,从课题组成立、理论学习、调查摸底、制订实施方案到指导具体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尤其张校长在百忙之中积极地参加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给予广大教师的业务指导,在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们的课题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着。

二、勇于实践探索、寻求教学途径规律

根据学校阅读教学现状,我们制定出了实施方案,并在学校五、六年级学生中进行了初步的有效的探索和实验,我们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进行实践。1.立足课堂、探索研究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丧失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每一位实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力求突出研究重点,展示一定阶段的收获,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了上课、听课、评课的研究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创新、提高。通过我们对阅读教学实践的大胆尝试,使实验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提高。

2.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兴趣

一个学期以来,我们围绕研究重点,就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做了初步探索和思考,也提高了我们的认识。

(1)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加强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对课外阅读给予了规范。规定学生课外阅读篇数,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读、大声读、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2)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感悟,乐于交流能力的培养。我们为学生阅读展示搭建起了广阔的平台。通过这一活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与日俱增。

二、课题研究促进师生发展和提高

1.学生方面。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学习内容、方式、策略等方面都得到整体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是将语文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展和提高;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合作与共享的品质。同时通过大量的课外知识的积累,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开拓了眼界,能够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实践,充分开发学习潜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师方面。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教学观念有了转变,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了出来,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方面的培养,能应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能积极地转变了教师角色,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三、积极探索,科研成果显著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改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业务素养得到了锤炼和提高。教师们驾驭实践以及提升理论的能力不断增强。本学期中,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各级评比,覃燕冼老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报刊上发表。

五、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不足。2. 对于优等生和有活力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仍旧有待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再进一步挖掘培养。整体的语文成绩还需要再上台阶。

3.该怎样丰富学生活动,使我们在教学中创设的活动行之有效而不是徒有形式。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7

【协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

【承办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教育局

【时间】2012年7月16日至7月18日 (15日报到, 16、17、18日三天会议)

【研讨主题】荫“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论坛

荫“主题阅读大单元教学法”———读写联动课型的研究

【研讨特色】

荫名校风采:赤峰市红山区第十六小学, 将通过简单高效的主题阅读课堂、千人主题诗会, 展示主题阅读实验的成果。祖国民校长将现场为大家解读“薄弱学校改造的历程”。

荫名家报告:主题阅读课题研究核心成员刘俊祥现场为大家做专题报告:《大单元教学法中14课时读写联动的操作策略》, 并现场做课。

荫直击课堂:来自全国各地近20节“主题阅读”6个年级的读写联动课例。

荫专家引领:刘宪华、陆恕等专家现场说课。

【参加对象】各市区教育局领导教研室主任语文教研员各学校校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收费标准】会议费600元/人。食宿、交通、考察统一安排, 费用自理。

【在线报名】 (0755) 29640257传真: (0755) 27759133 E-mail:ztyd@ztyd.net

(注:《报到通知》可在http://www.ztyd.net下载, 查找报到具体地点及乘车路线等事宜。)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8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的“读写结合”的研究,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它不是一个年轻的话题,但绝对是一个常青的话题。

关于读与写的关系,叶圣陶指出:“读与写的关系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进,从外到内,一个出,从内到外;先有吸收才有倾吐。”新课程实施以来,读写结合却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不论是从作为典型推广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朗读多了,感悟多了,写的训练却越来越少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学;而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只字不提阅读教学。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作文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作文课上,往往忽略了小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最先所接触的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这样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相分离,学生读课文和学作文也完全是两码事。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将课文学習所得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也基本上不注重与所教课文的关联。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细细品读入选教材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写作的范本。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课堂引向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而言,便不再是可怕的事情。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独具慧眼,几十年前就发现利用课文这一现成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好渠道。因此,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读写结合”的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还专门编写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作文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让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指导学生“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广大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

2、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儿童最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让孩子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不但能满足了儿童好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习作的积极性。

3、专家观点

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还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学生如何阅读提供样式,二为学生如何写作提供样式。我们一般在第一个方面下的功夫甚多,在第二个方面下的功夫较为薄弱。其实加强第二个方面的研究,教材才真正起到了叶老所说的作用。 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写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因此,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关于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他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上海吴立岗教授“素描作文”实验、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对读写的兴趣,达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2、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增强教师树立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意识,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研究和实践,引领本校的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从而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取得新的突破。

四、研究的内容

1、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阅读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精选课文中经典词句以及段落,供学生欣赏背诵,以积累丰富语言,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应根据本学段的读写目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综合学生与教材、读与写、教与学的关系寻找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探寻每篇课文中对学生进行习作练笔的训练点,从课文以及生活中提供学生习作练笔的材料,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困难。

4、探讨每篇课文中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习作方法,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一定的习作技巧。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上一篇:一场车祸引发的爱情作文800字下一篇:小班美术教案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