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系统的演讲稿

2024-09-07

审计系统的演讲稿(共9篇)

审计系统的演讲稿 篇1

审计系统演讲稿:我的审计情结

还是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知道审计的函义这个概念,那就是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以苦为乐、无私奉献。后来有幸到审计上班,作为一名编外审计人,也许这已足够我一生的回味。在这里度过了前后九年的审计生涯。

起初我在业务股室,并在外面搞审计,面对一本本账册、一本本凭证,可我不知怎样查看账本,查阅凭证,工作

也做不好。然而我并没有灰心,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虚心向前辈们学习审计业(来源:好范文 http:///)务相关知识,不懂的地方向他们请教。经过努力,我知道了怎样从一本本账簿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中查找问题,知道什么叫“账外账、“小金库,什么是违规问题资金、管理不规范资金等。,我被安排到文印室,负责打印文件和审计报告,还兼任审计统计。文印是一项随时、机械、还很枯燥的工作。有时领导修改文章往往要求纸质的,有的报告反复修改,反复打印,有的材料要许多份,当最后定稿后,当打印装订完毕,已是万家灯火。

审计统计也是一项细致工作,是反映审计信息、情报、工作成果的重要手段,包括审计项目台账、审计统计报表汇总和审计统计分析。一不细心就出差错,然而我却不怕苦、不怕累,尽自己的能力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九年来,我虽是一名编外的审计人,但却与审计结下了难以言明的情感。虽然经济待遇比不上正式的审计人,但为了伴我成长的审计,还是无怨无悔地默默无闻地干了下去。我自视我很爱审计,但作为一名编外人,也许随时都可能会离开审计,我确信,当我真的离开时,我会吐完我心中所有的审计情丝,来结我一生的审计情结。

审计系统的演讲稿 篇2

关键词:远程审计,审计系统,系统运用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软件和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内部审计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由最初的查账式的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逐步转型,且大部分公司已经实现了所有核心业务操作过程的信息化覆盖。业务操作都是依靠信息系统来完成,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业务操作的全过程,业务经营活动充分反映在各类数据信息中。原先需要审计人员去现场查阅纸质资料、翻阅纸质凭证的模式也逐步被在系统中查看电子资料所代替。因此远程审计逐步成为现场审计之后的一大审计模式。远程审计在网络时代适应了经济环境的要求,也适应了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实现价值增值的要求,必将成为新时期内部审计常规、主要的审计形式。远程审计的出现,凸显了现代新审计模式的“即时、高效、便捷、低成本”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审计模式下“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审计的效率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得到了优化和提升。那么公司如何利用审计系统让远程审计的范围更扩大、实效更高呢?本文将对这部分进行探讨。

1 远程审计的概念

所谓远程审计,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运用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持续跟踪的一种审计模式[1]。针对远程审计,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涵盖在线审计、非现场审计等不同的概念。远程审计就是一种汇集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审计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审计作业方式,是利用网络、计算机支持系统,对审计信息实施采集、处理和传输,使审计人员能够在远离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下即时获取经营及管理等数据,并运用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等系统功能,对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和检查,从而达到优化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的目标。从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扩大审计面、完善审计监督的角度来说,远程审计不是目的,远程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减少费用,提高效率,增加审计的及时性[2]。这一模式既减少了消耗在审计途中的时间和经费,也减少了多次进驻被审计单位带来的影响。

2 人保财险公司现有审计系统在远程审计中的作用

2.1 审计系统的开发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广泛应用,信息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已经成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内部审计如何及时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充分借助各种新技术、利用好现有数据资源,去发现运营和管理过程中的错误和违规行为,揭示潜在风险与控制薄弱环节,既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也是内审工作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提高履职能力、提升审计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人保财险总部在成都监察稽核中心研发的审计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新一代审计系统。

2.2 审计系统在远程审计中的运用

人保财险新一代审计系统分为审计管理子系统和数据分析子系统两大部分,功能组成如图一所示。该系统具备完整的审计管理、资源库功能,强化了监控分析功能,数据查询相对高效。其中审计管理子系统又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审计管理模块、在线作业模块、共享资源模块。该子系统侧重于审计项目的流程管理,各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计划和审计工作流程均可在该子系统中维护和实施。该子系统还可以将审计工作中审计依据、审计模板、审计对象、审计组织等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以促进审计知识沉淀和经验重用。数据分析子系统侧重于数据查询和监控预警,着重解决审计人员如何有效采集到电子数据、审计人员如何分析审查所采集到的电子数据的问题,为现场审计工作和持续监控提供业务、财务等风险数据。在开展远程审计项目时,审计人员利用新一代审计系统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实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并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度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网络审计系统中的“数据中心”,融汇大量的财务信息、经济活动信息等,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好的拓展审计内容的深度,提高项目审计的数据资料覆盖面,较好的保证项目审计质量[3]。因此,人保财险公司现在的远程审计利用新一代审计系统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存储、分析和传输,从而得到及时、科学和完善的审计数据和审计分析结果的过程,使审计工作从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利用新一代审计系统开展远程审计项目的优势在于能直接访问被审计单位的底层电子数据,而底层数据具有未经加工处理以及原子性两个特点,在将其根据审计需要组合生成新的信息后,其灵活性和潜在价值都远远大于现有的信息。

远程审计跨时空作业使审计单位能够综合调用、管理机构内外的资源,完成审计项目,将原本复杂繁重的审计任务变成简单、方便、快捷的审计作业[4]。它主要是依托审计系统的数据分析子系统完成对业务数据的采集与转换,再利用审计辅助程序进行统计、抽样、分析等审计作业处理,最终形成审计报告的过程。

3 审计系统在远程审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网络经济起步较晚,对网络审计的理论研究起步更晚,目前仍处于摸索上升阶段,经验不足导致相关理论还未能形成系统的体系,对审计行为的判别依旧模糊,与网络审计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也在逐步发展中,需要更多的探索实践去反复验证[5]。结合人保财险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了审计系统在远程审计应用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3.1 审计系统与其他系统分离

虽然目前的新审计系统能基本满足远程审计项目流转和数据支持的需求,但新审计系统独立于其他业务系统,无法直观的向审计人员展示更为具体的业务数据,审计人员需要单独申请业务系统的查询权限才能直观的分析风险数据和查看到相关联的影像资料。

3.2 审计系统增加了人员的工作负荷

审计系统的管理子系统将所有审计流程所需要的资料文档诸如审计通知、审计方案、审计底稿、事实确认书、审计报告、反馈意见和整改报告等都纳入该子系统进行管理,但是除了工作底稿和事实确认书是在审计系统中生成以外,其他的关键资料均为其他系统流转生成的资料,主审需将其回传到审计系统中进行归档,增加了审计系统项目维护的工作量。

3.3 审计系统收集的信息具有局限性

作为远程审计项目,更多的是需要和被审计单位进行电话沟通,如若涉及到重要的谈话记录,需要谈话对象签字,且现有审计系统未提供谈话录音功能或谈话记录确认功能,则需要审计人员将谈话记录提供给被谈话人员签字确认后邮寄回审计人员,这个签字及邮寄环节的时效性无法保障,如果谈话人员事后反悔,将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且在开展远程审计项目时,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无法发挥调查问卷的功能,也使得收集信息方面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4 审计系统在远程审计中应用的对策

基于上面对审计系统的介绍,笔者认为如果审计系统要在远程审计项目中发挥更高效的作用,需要将原先单一的并行流程模式转变为复合的全流程模式。将在审计系统以外操作的部分都纳入到审计系统中完成,并记录轨迹。同时让项目的实施过程面对被审计单位,使得被审计单位也参与到新审计系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来,一是可以调动被审计单位的积极性,二是减轻审计人员的系统维护工作量,三是增加沟通协调的效率。结合文献调研以及工作实践,笔者提出新的审计模式。

4.1 项目准备阶段

主审在审计系统中起草审计通知,然后通过审计系统下发审计通知。被审计单位在接到通知后根据时间要求,分类上传审计所需要的资料至审计系统。

4.2 项目实施阶段

(1)风险点分析:首先,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计系统的数据分析子模块的查询分析功能结合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确定疑点。然后通过审计系统和相关业务系统的接口,跳转至业务系统,直观的分析风险数据的成因和影响。如有需要进一步和被审计单位沟通核实时,可通过审计系统的网络视频功能与相关人员直接联系,并审计系统中录入谈话记录,由被谈话人在系统中确认签字。

(2)审计调查问卷: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系统中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审计系统将调查问卷发送至相关人员的邮箱,相关人员填写完问卷后回复邮件即可实现在线的问卷调查。

(3)审计确认书和审计报告的征求意见:出具确认书环节,首先由审计人员根据核实沟通的结果,在审计系统中录入审计确认书,经主审复核后通过审计系统发送至被审计单位,然后由被审计单位在审计系统中对审计人员发送的审计确认书进行确认和解释。征求意见书的环节,主审在审计系统中撰写审计报告的征求意见稿,经审计组组长审核后发送至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系统中审计报告的征求意见稿进行反馈,并将最终反馈意见通过审计系统返回至主审。

(4)审计报告:主审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反馈结果,在审计系统中起草正式的审计报告,并流转至高级管理层签发后通过审计系统发送至被审计单位。

4.3 审计整改阶段

被审计单位收到审计报告后根据整改时限要求,在审计系统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逐条反馈整改举措,并形成汇总的整改报告。审计人员可在审计系统中对被审计单位反馈的整改举措进行监督,这样才能真正的形成审计项目的闭环管理。

4.4 项目归档阶段

将审计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对接,由主审将审计系统生成的电子资料发送至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形成审计项目的电子档案。除此之外,为保障远程审计得以正常发展,要积极促进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与远程审计有关的法律规章[6]。公司还需完善远程审计的相关制度,使审计人员在开展远程审计工作时,尤其是进行电子证据、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等审计时有据可依。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远程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形式,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使传统审计发生重大变革,迫使被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都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我国对远程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处于初步阶段,推进远程审计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疑问和难题,需要审计人员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探索、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蒋洪浪.远程审计技术下的内部审计体系重塑[J].中国内部审计,2015,(09):30-32.

[2]吴开兵.略论国家审计中远程审计模式[J].中国审计,2003,(21):71-73.

[3]朱才厚.浅谈远程审计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的应用——基于烟草行业远程审计的实践[J].财经界,2013,(17):237-239.

[4]于德福.审计发展的主要方向——网络审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9(08):48-49.

[5]李杰平.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4):10.

审计系统的演讲稿 篇3

关键词:免疫系统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创新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54-02

审计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动民主法治的手段,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是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三大功能的“免疫系统”。“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是在科学总结我国国家审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所扮演角色的全新诠释,对于指导我国审计事业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具有深远意义。在“免疫系统”理论框架下,审计理念、审计内容、审计评价标准等方面形成了新的体系,经济责任审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免疫系统”理论赋予经济责任审计的新内涵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独有的审计制度,其基本功能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明确责任,进而落实责任,监督制约权力运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传统的审计理论强调“微观审计”,它是从某个组织或单位的内部控制入手,因此无法解释和解决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和体制机制问题。以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表明,在传统审计理论指导下,以财政财务收支为主的审计模式对于审计领导干部一些非财政财务等数字化形式存在的重要经济责任方面的存在明显不足,不能完整体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也无法满足纪检、组织和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进行全面了解的需求等。而审计免疫系统理论重视宏观和整体,把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看作一个运行中的系统,强调国家审计在本质上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这个大系统中的“免疫系统”,并具备预防、揭示和抵御三大功能。

因此,在“免疫系统”理论框架下,经济责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扩展了新的职能。一是必须转变审计思路,发挥预防性作用。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事后“救火”,而是要注重从宏观上、全局上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点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断“火源”,解决滞后性问题。应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积极开展任前、任中审计,并与组织部门的“离任考核”相结合,将审计结果作为是否使用任职的重要依据,有效预防领导干部任用中存在的“带病”提拔问题,有问题的领导干部不被任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必须加大查处力度,发挥揭示性作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坚决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腐败问题,必须加大对党委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难点问题的审计,建立与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经济案件线索的双向移送制度,及时揭示存在的问题、风险和隐患。三是必须提升成果水平,发挥抵御性作用。在揭露、查处问题的基础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要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全面、客观的分析原因,并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等宏观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到标本兼治,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以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明确目标,增强时效性

国家审计是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其根本任务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正在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本质,决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决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一)积极开展党政一把手的同步审计,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全国各地方党委的一把手领导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主要工作,许多重大决策都由党委书记主持决定,形成“党委管决策,政府抓落实”的格局。如果只对政府一把手进行审计,就只能明确“落实责任”,无法对更重要的“决策责任”进行审计监督,审计结果容易出现责任错位问题。因此,国家审计要发挥对权力的“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抓住地方党委书记这个权力运行的核心环节,积极开展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不仅能够分清责任,形成公正、合理的审计评价,而且有利于在“问效”基础上使“问责”成为现实。

根据权责对等原则,对党委书记的审计,突出对任期内重大经济社会决策的审计,在审计中重点关注决策机制是否健全有效,决策程序是否规范、民主、透明,发展思路是否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决策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和上级的规定,决策实施的效果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重点是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和实施效果。对政府一把手的审计,突出对任期内贯彻执行地方党委的重大决策的审计,在审计中重点关注政府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民生建设、政府投资、土地管理、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等,重点是执行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建设性。

(二)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基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目标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因此,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以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基础。

全部政府性资产的概念不仅包括了全部政府性资金,还涵盖了所有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的,用以支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国有资产和资源。领导干部在履行行政职责、实施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必然要进行资产、资源的要素配置,这些资产、资源就是权力运行的载体。不对这部分资产进行审计,就无法对领导干部履责情况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就必须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基础,才能有效监督权力运行,增强系统内生的“免疫力”。

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基础,以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目标,就是将全部政府性资产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通过关注领导干部在资产资源配置、项目投资和资金分配使用等经济决策过程中,是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否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等,突出决策程序、决策效果和决策责任。随着政府问责制度的积极推进,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基础的审计实践,将有效拓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空间。

(三)加强领导干部任前和任中审计,增强审计的时效性

在与组织部门协商的前提下,改变过去以离任审计为主的模式,加强任前和任中审计,建立任前、任中、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中审计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增强时效性。这种审计模式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预防、揭示、抵御功能,将权力的行使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也有利于公正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使离任的干部“走得清楚”,继任者“接得明白”。

一是要完善领导干部任前经济责任审计职能。开展任前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组织部门的委托,对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前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部门在与组织部门互相沟通、配合的基础上,建立“先审计,后任职”的干部任用程序。对于在任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问题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提拔任用,业绩平平、评价不高的领导干部要提请组织部门重新考虑。开展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预防领导干部的“带病”提拔问题,能为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是要加强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职能。对任期满三年的领导干部,无论岗位是否变动,都应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财政、交通、城建等重点敏感部门的领导干部,对经济活动复杂、资金资产量大,掌握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等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要予以重点关注;尤其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意见较大的领导干部,更要安排主要力量进行全面审计。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有效预防领导干部“小错变大错”,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和方法,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在扩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域的同时,也大量增加了审计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限的审计人员和审计时间无法满足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需求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为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效率。

(一)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

一是按照“1+N”模式安排项目计划。“1”就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N”就是财政审计、金融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他相关专项审计。实施“1+N”模式,必须统一计划安排,统一进点,同步实施;必须整合审计内容,在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时明确各专业子项目的内容和分工,各专业子项目在再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避免交叉重复。

二是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统一实施,形成合力。必须打破审计机关内部的处(科)室界限,按照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的需要,结合审计人员的特点和专业优势,统一调配人力资源,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按照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建立协调领导组,统一指挥。应当建立以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子项目负责人为成员的协调领导组织,构建统一的项目组织管理平台,统一指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业子项目之间步调一致。

(二)进一步加大审计结果运用、转化力度,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只有把审计结果广泛运用到重大经济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案件处理等程序机制和处置机制中,才能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更好地实现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实用性。首先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多地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法规、执行政策、科学决策情况,确保审计结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给有关部门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和依据。其次要努力提高审计分析能力和水平,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反映干部经济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供高层次的审计结果,推动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

二是创新审计结果通报形式,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和利用反馈制度。除正式审计报告之外,还可以采用专题报告、审计信息等多种形式,在组织、人事部门许可的前提下,将审计结果抄送人大、纪委、监察等有关单位,并逐步把审计、处理和结果运用等情况向社会公开,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推动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三是推动建立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前提是清楚界定他所承担的责任。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定责”,将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责任履行意识,使那些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甚至滥用职权的领导干部得到及时惩戒,有利于更好地从机制上、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

参考文献:

1.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2008

2.李树廷.经济责任审计的回顾和思考.审计文摘,2009(8)

3.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论的基本概念辨析.2009

4.李善波,时现.基于免疫原理的国家审计监督机制构建研究.审计文摘,2009(9)

(作者单位:审计署太原特派办 山西太原 030000)

审计系统的演讲稿 篇4

当别人问起我的职业时,我会自豪地说“审计;见到别人羡慕的眼光,心中顿生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超越感,这就是审计社会地位对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

审计的威、审计的位从哪里来,有的人认为是领导的事。错了!“审计这个神圣、庄严的名字就是一块无暇的白玉,需要我们每个审计人时时去呵(来源:

秘114">好范文 http:///)护。工作中我们的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在外人眼里,都代表你是一个审计人,而不是你的名字。因而我们每个审计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审计形象,包括你的仪表、你的言行、你的业务水平、道德、思想……。也许你一时改变不了你的许多毛病,当你想到你是一个审计人,把审计位置放在第一位时,你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你就学会了承受、努力、淡泊……。每当你查出个人违纪问题,得罪了对方,对你冷嘲热讽,工作矛盾不被理解反被误解时,你得承受;每当你的业务水平不适应时代潮流,别人渺视审计人的能力时,你得学会努力;每当被审计单位为了自身利益,用糖衣炮弹攻击你时,你得学会淡泊……。因为我们是审计人,是有素养的审计人,是有能耐的审计人,是有骨气的审计人!

审计系统优秀演讲稿 篇5

对于工作,我始终这么认为,越有困难越要勇往直前,才能炼就过硬的本领。我不会忘记,领导身先士卒在刺骨的水库中测量的身影;也不曾忘记在寒风飕飕、雪花飘飘的冬季,我和同事们徒步二十几里山路测量水管的情景;当建设老板不满尖酸指责时,我义正言辞,据理力争;更会记得,深夜打电话请教问题时,师傅热情解答、淳淳教导的情景。所有的这些,我不认为是艰难、委屈、苦闷,更看成是在我成长路上的一种厉炼和必经的挑战。

一次,在工程项目审计中,施工单位希望我们不要把工程造价核减太多,暗示是否可要把工程量扩大些,遭到了我们的断然拒绝。接着,审计组接到一个电话,语气异常的强硬“你们敬酒不吃吃罚酒,不按我们的意思,有你们的好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恐吓电话,我们坦然一笑。

审计系统的演讲稿 篇6

同事们的演讲都非常的精彩,他们在带给我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无形的动力,使我更加自信的站在这里。因为我相信这次活动大家都旨在参与,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审计人在一起,能够更加团结,更加凝聚。所以,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们在一起,无往不胜》。

我永远不会忘记:1999年12月31日。就在那一

天,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光荣的审计工作者。迈出大学校门,从学生到打工仔再到审计人员,可以说是我人生最重大的转折。和许多同龄人相比我是幸运的,所以我时常想,怎样做才对得起这份工作,才能无愧于审计事业的光辉和神圣呢?我曾悉心请教过许多老同志,他们说,你还年轻,一定要好好干,前途一片光明。但也有朋友劝我说,好男人志在四方,不出去闯,有如坐井观天。面对种种回答,我也曾一度茫然与困惑,然而,当我亲眼目睹身边的许多同志爱岗敬业、默默耕耘的感人事迹的时候;当我感受到我们的集体是那样的齐心协力、团结向上的时候,我就觉得我这辈子是审计人了,我在心中对自己说:要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去,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以苦为乐、无私奉献。

十年了,时间见证了我和同事们的艰辛和欢笑。和他们在一起我懂得了什么叫恪尽职守,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叫开拓创新,什么叫锐意进取。

想想也是,我们在一起,又有谁会选择落后呢?我们在一起,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曾几何时,黄龙山上冰天雪地,山高路滑,我们冒着风雪,踩着滑滑的冰泥,测量验收公路,狠毒的风吹得耳朵和脸都木了,四十多里的漫漫长路走得脚都麻了。晚上停水停电,点蜡烛整理资料,用冰水洗脸刷牙,可是我们在一起,就够了,相视一笑,化逆境为顺境,互相帮助,互想鼓励,凭着我是审计人这个信念,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曾几何时,在百丈潭水厂检查测量水管,盛夏烈日,热浪灼人,正午时分,我们沿着长长的公路,在山林田野中测量检查埋在土里的水管长度,管径,每一根都没有落下,一直走到隽水城区,已是夕阳西下,汗水湿透了衣背,可我们依然是相视一笑解烦忧,所有的劳累瞬间化为乌有。

曾几何时,在云溪水库审计,我清楚的记得,离家二十九天,吃住在上面,早八点,晚六点,犹如做工一样准时。遥远的山路,一望无尽的阶梯,是我们每天必经的;陡峭狭窄的溢洪道挡土墙上留下我们测量的踪迹,大雨滂沱,雾蒙蒙的堤坝上留下我们的身影;冰冷的库水中留下我们带尺游泳测量竖井的痕迹。种种艰辛总是和欢笑在一起,因为我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是审计人,我们在一起。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审计干部,他们为了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取证材料的准确翔实,他们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放弃与亲人的团聚,投入到枯燥无(来源:好范文 http:///)味的数字和报表中;为了审计报告的及时上报,他们夜以继日,苦思冥想,写出了一篇篇精美的华章;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不受侵占,他们日夜守卫,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有人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有人带病坚持工作,有人父母身体不好不能照顾,有人孩子年幼无暇顾及……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奉献,才铸就了审计事业辉煌的成绩,才开创了我们**不断发展的审计事业!

审计系统的演讲稿 篇7

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审计过程是由审计人员一系列的判断组成的判断链。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做的估计、断定或选择。因此审计质量以审计判断的质量为基础, 审计判断的质量是审计质量的核心内容, 高质量的审计判断是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说审计质量以审计判断质量为基础, 审计判断质量是审计质量的核心内容。

审计判断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比如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订, 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和整理, 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 抽样审计, 分析性复核, 形成审计结论, 发表审计意见。肖文八、程庆认为, 审计判断“体现了审计人员对判断客体的认识程度, 是联系审计对象、感性认识与审计结论、审计意见的一座桥梁”。

审计判断是导致审计风险和审计责任的主要根源。因为形成审计人员意见是审计人员依据证据进行判断的过程, 即审计意见是审计判断的结果, 所以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可能出现判断的结果与事实不符的情况, 即判断失误, 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存在和需承担必要的审计责任。审计人员审计判断水平的高低不仅对审计效率和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且这也是审计人员专业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

2 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对审计判断绩效影响研究的回顾

审计判断绩效是审计判断结果与一定的标准相符程度, 审计判断绩效是衡量审计判断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确定审计人员责任的基础。以往研究审计判断绩效影响因素比较有代表性的是Einhorn和Hogarth (1981a) 以及Libby (1983) 提出的模型:绩效=f (能力, 知识, 激励, 环境) 。从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 审计判断绩效受审计人员的能力、知识、激励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知识由其他3个因素及经验决定, 因此在这4个因素中审计人员的知识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子。Libby (1995) 指出,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也就是知识的内容, 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重要因素”。由此, 审计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知识结构对审计判断绩效影响的研究。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总和。个体知识的构成状况形成了个体的知识结构, 它表现为各种门类、各种层次知识的比例及相互关系。知识结构不同的审计人员, 其做出的审计判断的绩效会存在差异。从总体上看, 知识结构对审计判断绩效影响的研究主要是从经验的角度探索知识结构与判断绩效之间的关系。这类研究分为两种:一是研究知识结构与判断绩效的关系, 二是探索经验对知识结构的影响。Choo和Trotmaan (1991) 以图示为基本框架, 让有经验的和缺乏经验的审计人员通过回忆典型和非典型信息对公司的持续经营情况做出预测性判断, 研究发现, 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和缺乏经验的审计人员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 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的回忆与持续经营判断结果显著相关, 而对于缺乏经验的审计人员却并非如此。在探索经验对知识结构影响的研究人员中, Chi和Rees (1983) 研究发现, 当个体从领域相关的任务中获取经验后即有新的事实知识加入脑中, 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就会发生变化, 这些加进去的事实知识就会改变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改变知识要素的分类方式。Frederick (1994) 通过卡片分类以及使用同表象相关处理回忆任务发现, 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比缺乏经验的具有更广泛的交易循环和控制目标知识结构。

此外, 张继勋、孙岩和孙鹏采用实验研究方法, 以MBA和MPAcc学员为被试, 研究了基于教育背景的知识结构差异对持续经营判断绩效的影响, 以及被试在判断过程中是如何使用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知识结构中以管理知识为主的人员判断绩效好于以财务知识为主的人员, 以管理知识为主要知识结构的人员具有更好的持续经营判断绩效。

3 审计判断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

上述审计判断研究方法基本采用的是定性论证的方法, 即先设定假设条件, 然后问卷调查、实证分析, 最后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验证假设条件并得出结论。我们通过分析发现, 最终做出的审计判断是由审计判断主体、审计判断任务、审计环境3个因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 因此我们可应用复杂系统相关理论以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即基于Agent的方法, 探讨在审计判断过程中, 审计主体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对审计判断产生的影响。

3.1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是霍兰 (J.Holland) 教授针对复杂适应系统中的复杂性问题于1994年提出的研究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适应性造就了复杂性, 但它不是复杂性的唯一来源”。所谓适应性, 就是指主体能够与其所在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相互作用, 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或“积累经验”, 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微观方面:CAS理论最基本的概念是具有适应能力的、主动的个体, 简称主体 (Agent) 。这种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遵循一般的“刺激—反应”模型, 主体的适应能力表现在它能够根据行为的效果修改自己的行为规则, 以便更好地在客观环境中生存。

宏观方面:由众多这样的主体组成的系统, 系统通过其中的主体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自身的发展, 表现出宏观系统中的分化、涌现等种种复杂的演化过程。整个系统的不断演变或进化, 包括新层次的产生, 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 新的、聚合而成的、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 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正是CAS理论的这些特点使其能够在其他方法难以适用的领域进行研究。复杂适应系统为审计判断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3.2 审计判断系统及特征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根据系统的涵义和特点, 审计判断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系统。审计判断系统应包括:审计主体———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审计判断任务。从整个审计过程来看, 所有的审计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做出的, 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 因此, 对于审计判断绩效而言, 审计人员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认为, 审计人员的素质主要受4个因素的影响:知识、经验、能力、努力程度。审计判断任务不同, 审计人员的判断也会不同。审计环境包括:责任关系;判断指南和技术;多层组织的背景和连续的多期的审计任务等。

审计判断是一个系统, 具有关联性的特征, 即其构成要素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任何一个审计判断都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审计判断, 脱离具体环境的审计判断是不存在的。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来看, 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审计判断任务和审计判断环境互动的结果, 同时审计判断又反过来影响上述3个因素。

审计判断系统同时具有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特征, 主要体现在:

(1) 审计判断系统由审计主体子系统和审计客体子系统构成。审计判断结果的形成是各子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

(2) 各子系统在一定范围内, 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和进化的功能。子系统自动形成有序的状态, 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演化, 内部结构的衰老和外部环境的恶化也会造成系统的解体。

(3) 审计判断系统是开放系统, 不断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

(4) 突变会对演化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审计判断系统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 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

4 基于Agent的审计判断系统的仿真框架

Agent是指驻留在某一环境下能持续、自主地发挥作用, 满足反应性、社会性、主动性等特征的计算实体。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智能及良好的灵活性和坚定性, 特别适合对复杂、协同和难以预测的问题进行处理。

基于Agent的仿真结合了复杂系统研究、分布式人工智能、面向Agent仿真的许多成果, 它通过大量不同的Agent之间的交互来仿真系统的复杂性, 通过Agent内部规则和自学习来体现其智能。系统采用嵌套式分层结构, 各Agent采用统一的模式, 系统中所有的Agent都是可观测的, 系统根据需要来捕获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以及各Agent和系统的状态, 并可用统计描述方法来分析Agent及系统的“表现”。在Agent的仿真中, 可用一个四元组来描述:

Agents:是所有仿真个体的集合 (由其感知特殊通讯类型的能力、执行各种活动协商模型以及联系感知与活动的方法所定义) 。

对象:由所有不能响应激励的被动实体组成 (如仿真环境中的山、水等) 。

环境:是Agent和对象存在的空间环境。在该空间中, Agen和对象可以移动和活动, 还可传播信号。

通讯:是所有通讯类型的集合。如声音、书面资料、媒体、气味和信号等。

在仿真中每个Agent可定义为多个分量的集合。即:Agent=。其中, 每个分量可分别表示:类型、属性、变量、方法、推理规则、相关知识等。其中的变量对应Agent的外部状态, 它既是Agent接受外部控制和影响的窗口, 也是Agent所处状态的反映。它是系统全局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方法部分则对应Agent的外部行为, 对于外界的各种控制和影响因素, Agent都通过方法, 即规则或模型, 基于它自身的一些状态和信念进行计算处理, 做出决策, 选择相应的行为规则和行为。

审计判断系统的Agents。我们将审计主体分为若干类Agents, 主要依据知识结构进行分类。其决策行为从日常行为中抽取, 并整理成一条条规则, 这是构造审计判断系统的首要问题。在仿真过程中, 把各种Agent放入模型中, 让其通过相互学习和作用, 选出较好的行为规则, 在系统整体上涌现出我们所希望或不希望的复杂现象。

审计判断系统的对象和环境。感知器负责感知由问题感知Agent发过来经过处理的异常信息;信号通过信息传送单元进行传播。

审计判断系统的通讯。Agent通过某种“高级”的通信语言来表达它关于其生存环境的认识、态度、解题能力、知识、合作愿望、方式以及对问题、空间的理解和定义等。如感知器、知识库、信息处理器中的信号, 审计判断系统中的书面资料等。

知识库中存放着Agent所拥有的知识, 既是指导Agent与其他Agent进行协同工作的核心, 也是其智能活动行为的依据。知识库包括3层知识:

(1) 审计领域专业知识。对行业的客观描述, 主要包括关于任务结构描述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包括审计的一些专业性常识。

(2) 推理知识。是对Agent的通信、协作、决策、任务管理进行推理。由一系列的推理规则构成。

(3) 控制知识。是领域专业知识与推理知识之间的桥梁, 是将获得的被审计系统信息通过逻辑推理转换而得到领域知识。

审计判断系统由感知器、信息处理器、知识库和信息传送单元组成。信息处理器中具有一个推理模块, 该模块使得审计判断系统具备知识处理和进行复杂决策能力。知识库中包含了两类知识:一类是审计规则;另一类是知识块。审计判断系统内的Agent可以根据这些知识, 与其他Agent相互作用进而完成任务。在初始化时, 审计判断系统中的Agent读入知识库中相关被审计单位标准的被审信息, 保存在内存中, 当感知器获得从问题感知Agent获取的异常信息之后, 激活信息处理器。[5]信息处理器开始对两种信息进行比较, 找寻两者间的差别, 并以差别为出发点进行推理, 调用知识库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 形成审计判断结果。信息传送单元负责传送审计判断结果。

审计判断系统的知识差异将会影响审计判断偏误。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 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 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由人们所知道的事实组成, 这些知识一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程序性知识是指人们所知道的如何去作的技能, 此类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因此, 程序性知识就是完成各种智力程序的能力。显然, 程序性知识是靠长期实践逐步积累而形成的。在审计判断系统进行审计判断时, 需要运用知识库中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审计判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后者对审计判断的影响更大。

审计判断系统的经验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Marchant指出, 间接经验形成一般知识, 直接经验形成具体知识。知识通过技能的形式影响审计判断。这些知识需要长期的审计实践的积累才能具有较高的技能, 因此, 经验丰富的系统能够做出较为正确的审计判断。

由此可见基于主体的审计判断系统中, 知识库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知识库的质量是影响审计判断质量的关键因素。

5 结论

审计判断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 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 也是导致审计风险和审计责任的主要根源。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对审计判断绩效影响的研究工作, 提出了审计判断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的概念, 给出了基于Agent的审计判断系统的仿真框架。在这个基于主体的审计判断系统的仿真框架中, 知识库的质量尤为重要, 是影响审计判断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个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 研究人员可以用基于Agent的审计判断系统仿真框架建立仿真平台, 来定量地研究审计知识结构对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 从而在审计实践活动中准确地构建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继勋.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 (11) .

[2]程晓霞.行为科学与审计人员行为[J].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3 (11) .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篇8

摘 要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更加依赖于信息技術。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与传统审计相对独立,应从组织的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关键词 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 审计内容 策略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公共服务机构,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影响着组织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到面向系统数据的审计,再到对应用系统的审计,信息系统的审计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受到较多传统审计的影响,不少研究人员认为信息系统条审计是传统审计的补充和延伸,是为传统审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但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和研究要从企业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从信息系统在组织中所处地位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分析,信息系统审计应包括对IT治理结构审计等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对IT治理结构与实施的审计。信息技术过去被认为仅仅是企业组织战略的强化器,而现在被认为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关注。通过有效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和适用的技术,IT治理有助于企业获得成功。因此,在对信息系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首先关注组织的IT治理机构,判断组织是否做到了IT与业务的融合,并保持目标一致。

2.对系统开发过程的审计。传统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SDLC)仍是目前大多数系统开发的首选方式。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参与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

3.对系统和运行的审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承担了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的日常支持工作。

4.对应用控制的审计。审计人员应通过对重要应用程序组件和贯穿系统的事务流的识别,审核系统中的事务进入点、处理点和输出点,以发现控制弱点。一般可以通过审核用户活动报告和违例报告,以及通过平行作业、整体测试等方法来实现对应用控制的审计。

5.对系统安全策略的审计。随着组织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安全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信息资产比传统资产更容易受到损害。一般而言,为了有效保护信息资产,组织需要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的一些要素,关键的有:高级管理层的承诺与支持、信息安全政策与程序、组织、安全意识与教育、监督与符合性审核、应急处理与响应。

6.对逻辑访问控制的审计。逻辑访问控制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去控制用户可以利用什么样的信息,可以运行什么样的程序,可以修改什么样的数据。这些控制可以内置在操作系统中,通过单独的访问控制软件进行调用;也可以内置在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网络控制设施(实时性能监测)中。

7.对物理访问控制的审计。物理访问的暴露可能使企业的业务资源面临非授权访问,导致组织受损。组织一般通过使用胸牌、内存卡、门锁、生物测定设备等限制人员进出机房和数据中心等敏感区域。

8.对环境控制的审计。环境风险可能来自自然灾害,还可能来自电力故障、设备故障、温度、湿度、静电、恐怖袭击等方面。

9.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审计。业务连续性计划(BCP)是组织为避免关键业务功能中断,减少业务风险而建立的一个控制过程。一般包括对支持组织关键功能的人力、物力需求和关键功能所需的最小级别服务水平的连续性保证。BCP的目标就是要把组织的剩余风险和因意外事件产生的风险降到组织可接受的程度。BCP主要包括灾难恢复计划、作业计划和重建计划。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策略

1.评估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补充完善审计人力资源。“知己知彼”才能有效开展审计项目。前面着重阐述的是审计对象,是“彼”,面对新的审计领域,审计人员自身也需要客观审视“己”的专业胜任能力。目前,我国内审人员绝大多数来自财务和审计专业,从事IT开发和管理的人员凤毛麟角,接受过信息系统审计培训的人员也极少。从9个方面的审计内容看,仅在对IT治理结构和实施以及环境控制审计两个方面,目前的审计人员能够基本胜任,其余7个方面都不能完全胜任。这是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最大障碍,因此,尽快补充新的审计人力资源是当务之急。

补充完善审计人力资源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直接招聘有信息系统背景的审计人员;二是签订信息系统审计业务外包协议。两种途径各有利弊,审计部门负责人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2.对现有信息系统的再认识。信息系统是个大系统、大概念,其中包含了众多小的应用系统。以某市通信公司为例,该公司除了使用了上级统一开发的MSS、CRM、综合营帐系统和物资管理系统等之外,又结合自身管理需要陆续开发了增值业务系统、中间渠道管理系统等20多个小型管理应用系统。

要对如此庞杂的系统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须要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归类整理,划清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支撑系统等的界限,分析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识别核心系统与非核心系统,为下一步具体实施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制定信息系统审计的长期规划。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繁杂,专业技术性强,有效实施审计不可能“全面开花”,一蹴而就。制定长期规划十分必要。与其他长期规划制定工作类似,信息系统审计的长期规划要与组织的价值目标相一致,需要明确审计的最终目的和任务。规划时间一般为5年,规划期内各年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清楚,并对完成规划所需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有科学的测算。

4.确定中短期审计目标和重点审计领域。中短期审计目标就是将长期规划具体化,主要明确今后2到3年内的具体审计项目。这些项目的确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与组织中短期的经营管理目标一致。

(2)符合长期规划的步骤。

(3)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

(4)有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同时,在具体实施中短期审计计划过程中,要注意量力而行,对暂时不能完成的长期规划任务,要及时反馈,适时修订。

5.协调好自审与业务外包的关系。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专业化以及人类认知的固有局限性,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信息系统审计方式是采用审计人员与外聘专家共同工作的方式。彼此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笔者认为,在信息系统审计中,一般不宜采取完全外包的方式,这不利于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组织信息安全管理。通常,在信息系统审计开展的初期,外包审计的范围可稍大一些,之后,应逐步降低,并保持在适当的比例水平。

6.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同传统审计一样,“沟通”在信息系统审计中也显得十分重要。良好的外部沟通有利于审计人员更为全面地认识信息系统的内在控制过程,有利于审计目标与管理目标的结合,有利于审计结果的落实和执行。

另外,还需要做好审计人员的内部沟通,实现审计信息共享。一方面,信息系统审计人员要注意搜集在其他财务审计项目中发现的异常而又暂时难以解决的信息系统方面的问题,提高信息系统审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信息系统审计人员还应将可信赖的信息系统及时反馈给财务审计人员,以减少他们相应的测试工作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实现整体审计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婉玲.COBIT及其在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中的应用.审计研究.2006.(131).

[2]刘宝岭.信息系统审计实务手册.北京金领前程信息服务中心.2006.

审计系统的演讲稿 篇9

大冶审计局投资科:吕召剑

我是大冶市审计局的一名普通的审计人员,今年35岁,大专文化,94年大冶财校毕业,专业财务会计,95年取得助理审计师资称,97年取得工程造价员资格。2003年以前在大冶审计事务所从事工程预决算审计,2003年至今我在局投资科从事政府工程投资审计以及日常的财务收支审计。现将这几年的学习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努力学习,做复合型审计人。我94年财校毕业参加工作后根据需要,被安排在大冶审计事务所从事工程预决算审计(当时大冶工程造价审计刚起步)。在新的岗位面前,我没有退缩,我深切感受到这就是一个机遇、一个挑战,多学一门专业就是充实自己的一个极好机会。96年我在武汉审计干校参加2个月的工程预决算审计后,就开始了我的工程造价审计人生,工作中我从书本上学,从我身边的师傅上学,在现场的工地上学,我学看图纸、学计量、学材料调价、学换算、学套定额、学取费、学工程软件,并且我还向乙方的造价员学习,短时期内从一名看不懂图纸的门外汉,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造价审计人员。记得我审的第一个项目是灵乡财政所大楼,一开始我就能感受到施工方结算人员那种轻视我的眼神,但我仍不厌其烦地虚心向他请教,只要是我算错的,我从新再来,一栋6层的楼房,我从基础

到屋面前后算了三遍,当审计工作结束时,施工方结算员感慨地说“我刚开始的时候也跟你一样呀”,此时我分明感受到了他对我工作的肯定和尊重。

二、兢兢业业,年年圆满完成审计任务。我在中介8年时间先后主审了大冶国际金湾大酒店主体工程、安居工程4栋6栋、检察院办公大楼、大冶15万吨自来水加压站等50多项工程的预算和决算审计。2003年根据工作需要,我回到局投资科从事政府工程投资审计,但实际上还是以日常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这让我从新捡回了原来的财务专业。在局这7年,我先后主审了大冶捷丰出租车经营权、公路局财务收支、市政公司改制、规划建设局2008年预算执行、历年电费附加财务收支和城西北工业园审计调查等等40多项财务审计,牵头组织对黄石火车站站前大道、大冶湖1号桥以及滨湖学校等10多项市重点工程的竣工决算审计。2009年审计工程建设项目5个,审计工程造价7434万元,审定工程造价5692万元,审减工程造价1742万元,审减率达到23.43%,为政府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日常审计工作中,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关键是如何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如何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一)坚持依法审计,严格执行法定的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监督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临时审计项目严格执行政府领导签批制

度,如今年完成的大金路收费站融资成本测算审计、大冶电力附加财务收支审计、汽车城拆迁审计、城西北工业园建设资金审计以及市政公司改制审计,都是通过市领导批示然后直接转到投资科的。签批制度保证了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

(二)确保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审计定性、处理处罚打好证据基础。2009年8至9月对黄石火车站站前大道的审计中,我们审计组冒着室外40度月以上的酷暑,在现场进行审计勘察和抽样。一是对砼路面钢筋拉杆的长度进行取样,二是从市区运来挖土机对东西港石硝回填进行开挖取证,经现场勘察证实部分单项工程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监理单位没有尽到监理义务,该项目送审金额3656万元,审定金额2745万元,审减金额911万元,审减率达24.92%。

(三)对审计过程的有效控制,实行重大审计事项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审计组发现的重大违纪和违法线索。在对大冶市出租车经营权审计时,发现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及时向市领导报送了要情专报《捷丰车经营权违规操作,国有资产流失600万》,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对公路局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我运用所学造价知识,对照公路定额,并进行材料分析,发现还黄线沥青砼路面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及时向建设指挥部反馈审计情况,促使施工方及时进行整改返工。

(四)加强审计复核工作。去年我在对某中介机构出具的市

某重点工程报告进行复核中发现,报告中有5处明显错漏,涉及工程造价80万元,在与建设单位、中介公司进行充分沟通,争取施工单位理解支持的情况下,最终对该报告进行纠正,为财政挽回损失80万元。

(五)加强廉政建设,做到警钟长鸣。2009年我局把廉政教育放在首位,特别是对政府投资审计人员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做到警钟长鸣,从而增强了我们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在对大冶湖1号桥进行审计时,施工方多次邀请我们审计组吃个工作餐,我们都以工作忙为由给予婉言谢绝,确实要是推不开的,我们就说你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还是我们招待你们的好。

上一篇:2024年度行政综合工作年中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unit7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