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品管理规定

2024-10-26

消耗品管理规定(共12篇)

消耗品管理规定 篇1

模房物料管理消耗品管控

一、为本公司节约,加强对模房部门的消耗品管控,特制

定本规定

二、物料管理

1.新模试模或打样品的材料(200PCS以下样品可以

在冲压领取材料必须经过冲压负责人同意方可领取)(200PCS以下样品到仓库或冲压开领料单须经部门负责人签名,方可领取材料)剩余材料及时包装好,明确标示,放回原位。

3.打样品后,剩余的材料及时包装好,退回仓库或冲压。

三、消耗品管控

1.旧模零部件,标准件可回收利用

2.各人员应节约使用消耗品,部门负责人严格监督

3.部门指定专人管理消耗品用量,应于每月1至5号前将所需消耗品计划申购。

消耗品管理规定 篇2

关键词:技术损失,管理损失,脱介筛,脱介筛喷水,磁选系统

为了适应环保的要求, 企业对煤炭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促使选煤工业向高效率、低成本方向发展。分选精度高, 操作方便、对煤质适应性强、易于实现自动化的重介质选煤技术受到我国青睐。然而介质消耗高成为重介质选煤厂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何降低介耗成为降低重介选煤厂生产成本的关键。

重介选煤系统的介质损失, 包括技术损失和管理损失。技术损失是指由产品带走和磁选机尾矿流失的磁铁矿粉之和。管理损失包括选煤厂购入加重质后在缷料、运输、贮存以及日常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发生机械事故、误操作等造成的损失。

顾桥选煤厂是一座设计能力为10Mt/a的矿井型动力煤选煤厂, 原煤采用13mm的分级筛进行分级, 筛下末煤可以直接作为产品销售, 也可以部分进入有压三产品旋流器进行分选, 出混煤和矸石两个产品;筛上物经脱泥后进入重介浅槽分选机, 浅槽出精煤和矸石两个产品。

顾桥选煤厂于2006年10月开始联合试运转, 试运转阶段, 介耗较高, 有时候因跑介严重而停车补介。因此, 如何降低介耗成为选煤厂急需解决的问题。选煤厂从现场管理和技术上进行分析, 并进行试验, 结果在较短时间内将吨煤介耗降到1.5kg以下。现结合顾桥矿选煤厂的实际情况来说明影响介质损失的因素及降低介质消耗的措施。

1 固定筛 (弧形筛) 、脱介筛的脱介效果

弧形筛和脱介筛在脱介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者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到介耗大小。在生产或调试过程中, 一旦出现介耗高的现象, 首先应检测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脱介效果如何。某一环节出现问题, 就应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影响脱介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设备的处理能力、入料沿筛宽分布情况、喷水、筛面包角、安装角度等。

顾桥厂使用的是固定筛, 因为角度不合适、有时浅槽溢流液位低、磨损严重等原因造成固定筛积煤、积介, 没有及时清理, 影响了固定筛的脱介效果, 增大了脱介筛的负荷, 降低了脱介筛的脱介效果, 从而使大量介质进人稀介质段, 增加了磁选机负荷, 磁选机来不及处理, 就造成跑介。通过调整、及时清理和检查更换等措施的实施, 发挥了1mm固定筛的脱介效率, 能够脱去80%左右的悬浮液, 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脱介筛是产品带介的把关设备, 影响脱介筛脱介效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顾桥厂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如下方法提高脱介效果。

(1) 为使物料充分脱介, 延长物料在脱介筛上停留的时间;也防止介质顺着筛条进入产品, 在精煤脱介筛筛面的前部位置增设了一道挡水堰, 有效防止了跑介, 增加了脱介效果;定期对脱介筛筛缝进行检测, 发生筛缝磨损严重或者筛缝卡杂物及时进行更换。

(2) 由于使用的是双层筛, 上层筛板尺寸为50mm, 因为煤质原因导致上层物料很少、下层物料较厚, 脱介效果较差, 通过实验数据对部分上层筛板改为30mm, 有效增加上层物料量, 提高脱介筛有效脱介面积, 提高脱介效果。

(3) 脱介筛喷水。

喷水是脱介必要条件, 是影响脱介效果和煤泥水处理的重要因素。

(1) 喷水浓度。由于顾桥矿煤质变化较大, 循环水浓度变化较大, 有时高达50g/l以上, 正常也在30g/l左右, 对产品脱介、精煤灰分都产生重要影响。顾桥厂通过技术改造, 将两段浓缩改为三段浓缩, 并改变煤泥水系统的加药种类, 现顾桥厂循环水浓度在10g/l左右, 水质得到改善, 明显改善了脱介效果;

(2) 喷水量。介质的最终脱除主要靠喷水来实现, 足够的水量有利于产品表面介质的脱除。刚开始怕水量大增大煤泥水处理压力, 循环水量较小, 造成喷水量不足, 喷水压力小, 产品带介量大。通过试验, 逐步增大喷水量, 最后调整为喷水压力在0.3MPa~0.4MPa, 产品带介量较少。

(3) 喷水位置。喷水位置的选择也对脱介有较大影响。喷水位置直接影响喷水量和喷水压力, 顾桥厂刚开始喷水位置不合适, 离筛面较高, 造成脱介效果差, 经过降低喷水管位置, 效果较好。

(4) 加强喷头管理, 由于循环水浓度高或者水中有杂物, 容易导致喷头堵塞, 不及时清理影响喷水效果, 造成介质损失。进行及时清理, 保证喷水。

2 分流量的调整

分流后悬浮液进入稀介质桶, 有一部分介质在悬浮液净化回收过程中流失到磁选尾矿中损失掉。要减少这部分技术损失, 应提高分级筛的分级效果, 减少进入浅槽的煤泥量, 并加强喷水管理, 保证介质系统煤泥平衡, 尽可能减少分流量, 使合格介质在脱介筛一段完全回收。

3 循环量的控制

浅槽在淮南矿业集团使用较少, 经常出现循环量大, 增加脱介筛负荷, 部分合介进入稀介段, 造成跑介。经过摸索调整, 在能够保证分选和精煤煤流通畅时, 尽量控制介质循环量, 保证脱介效果。

4 磁选系统

磁选系统是介质回收的最后环节, 其工作状态对重介质的回收率影响极大。

(1) 如果几个桶的液位不平衡, 经常出现突然加大分流量, 进入稀介质中的磁铁矿粉就增加, 超过了磁选机的设计最大精矿处理量, 部分磁铁矿粉就流失到尾矿中, 液位得到保持以后, 分流量明显减小, 能够保持磁选机入料量和入料物性质的稳定,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节尾矿排放孔的大小以及脱介筛喷水量, 保持了一定的尾矿溢流液面;另外, 保证磁选机清扫皮子紧贴滚筒, 保证滚筒上的介质能够及时回收, 保证了磁选机回收率>99%, 从而减少了介质的损失 (表1) 。

(2) 磁铁矿粉粒度组成对分选效果和介耗都有影响, 应根据重介系统实际情况, 在确保系统稳定的原则下, 选择适宜的粒度组成。分选块煤时, 介质粉中<0.074mm的粒级含量应>80%, 分选末煤时, 介质粉中<0.044mm的粒级含量应>90%。顾桥厂利用球磨机对介质进行处理, 使得介质力度合格。

5 严格控制从重介系统中向外排放矿浆、减少机电及生产事故

厂房各设备跑、冒、滴、漏及冲洗地板水都应回收, 经扫地泵打入稀介质桶, 出现跑、冒、滴、漏问题时应及时处理, 防止介质损失;每次介质系统管路或者筛下溜槽堵塞及其他介质系统事故都会增加介质损耗量, 一次浅槽压车介质损失在3t以上, 一次筛下溜槽堵塞介质损失在2t以上。因此, 要加强机电检修, 加强现场巡视, 降低事故, 保证介耗。

加强培训和考核, 提高班组长及岗位司机责任心。

6 原煤性质

煤的粒度、灰分对介质消耗影响较大。通常灰分高, 需要选煤密度高, 系统介质量大, 给脱介带来了压力, 介质消耗相对较高;入选末煤介质消耗要比入选块煤介质消耗高, 因为末煤脱介比较难, 因此, 如何在保证产品合格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产, 减少末煤洗选也是顾桥厂降低介质消耗的途径之一。在产品发热量满足要求时, 尽量加大块煤洗选, 减少末煤入洗量, 从而降低整体介质消耗。

7 完善贮运环节

选煤厂介质库应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 最大限度减少磁铁矿粉在贮运过程中的损失。

消耗品管理规定 篇3

关键词:工地施工;物资消耗管理;方法

我国对自主创业型人才的大力扶持,对创业政策的优化,使得现今社会各种大中小型企业发展迅猛,同时也造就了大中小企业的激烈竞争力。对于项目的承接,企业之间不仅拼服务拼质量,还拼工程造价。在此现状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缩水,企业也在想方设法将利益最大化。控制投入项目的物资消耗,越来越得到企业家的重视。本文通过阐述物资消耗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为大中小型企业总结了几点有效控制物资消耗管理的操作方法。

一、物资管理中物资消耗管理的重要性

物资管理,是对物品、材料的管理工作。根据物品材料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计划,合理分配物品材料的使用量。而在物品资料的使用过程中,物品资料的消耗是必然的,消耗量过大,物品资料的成本就大,在固定的收益中,所得利益则有所减少。如今,社会竞争力日趋激烈,各类大中小型企业,为保证企业利益,在物资管理物资消耗管理上增加了管理力度[1]。

工地施工作为庞大的生产系统,其物资的消耗量也是极其庞大的。而项目工程经过招投标程序,其造价是有相关规定的。项目工程造价不仅是规定了项目的整体价格,对项目的各个施工程序,都有造价规定。掌握好施工物资的消耗,不仅减少了物料成本的投入,达到企业的盈利目的,施工各程序物资消耗的控制,是对此程序投入成本的管控,也是决定下一个程序能否正常启动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有效控制物资的消耗量,做好物资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工地物资消耗管理的方法

工地施工中的消耗物资,分为直接消耗物资与间接消耗物资。直接消耗物资是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用的一次性消耗材料。比如在建筑行业工地现场,水泥、砂石等。间接消耗物资,隶属公司的固定资产,其具有可重復利用性,比如工地脚手架、施工模具等。对工地物资消耗的管理,是要减少直接消耗物资的消耗,以及减少间接消耗物资的损伤。

2.1直接消耗品的管理

直接消耗品在工地建造造价中,占有最大的比例。在工地建设中,直接消耗品为工地建材水泥、砂石、钢架钢筋、砖块[2]等。对直接消耗品的管理,要结合项目建设造价预算方案,做好建材消耗规划方案。具体做法是,结合当日施工的工程量,计算材料的需求量,施工负责人填写施工材料领用计划,材料领用计划写清楚材料的使用去处与使用价值。将材料领用计划交予相关部门审批,方能领用。材料管理部门要对领用建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核实,避免项目负责人因施工错误产生的不正当耗材行为而虚拟材料,进而影响整个工程施工的材料安排计划。

例如:由中铁置业集团进驻海西的首个项目—中铁元湾,项目坐落于“国际花园城市”厦门市高端富人区——五缘湾片区,项目总用地面积92961 ㎡,地下总建筑面积73300㎡,如此庞大的工程,中铁集团在施工前,制定了严谨的物资消耗计划:

由上图可见,中铁元湾项目建设物资管理是一个严谨的框架体系,物资的消耗管理,首先根据物资库存,做物资消耗计划,有物资消耗计划做物资采购计划。而最终,物资的消耗影响的是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

2.2间接消耗品的管理

间接消耗品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在工地施工过程中,间接消耗品的管理分为领用、使用、保养以及归还。间接消耗品是施工所用各类设备,如搅拌机、吊机、脚手架、钢模块、支架等。对间接消耗品的管理,要结合消耗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来对其进行施工分配。分配前,材料管理员需记录材料的出库状态,并让领用人确定签字。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规范施工,减少对间接材料的伤害;工程负责人要对此类型材料进行维护与保养,保证材料在归还时的状态与出库状态一致。此类物品的直接损失虽然不大,但是作为设备型材料,能够减少其消耗,是可以节省不少施工成本的。

2.3先进的物资消耗管理制度

在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趋势下,工地施工建材生产商为适应社会竞争力,对各种建材生产的同时,更专注于建材的研发。而其研发成果是相当可观的,新型建材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普遍。物资消耗管理制度也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将新型建材的作用,规格参数,使用价格调查清楚。同旧建材消耗管理制度一样,制定新型建材消耗管理方案,对新旧建材消耗分开管理。

先进的物资消耗管理制度,不仅仅是对材料限定一个消耗范围,同时也是对材料领用人员的管理。物资消耗管理制度中,制定对材料领用人的约束与激励制度,约束能让材料领用人规范严谨施工,避免施工不当造成的重新施工现象。而激励则是鼓励材料领用人对材料的有效利用,结合奖惩制度,让材料领用人自觉减少对材料的消耗。

2.4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对于项目施工这样庞大的施工体系,物资消耗管理不仅仅是项目施工负责人的工作,也需要项目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相关部门的配合工作,在项目施工前的准备阶段、项目施工过程中以及项目施工完成后,都有所涉及。比如,在项目的准备阶段,成本控制部门对物资消耗管理工作的配合体现在,对工作量的计算以及对消耗物资的统计,为材料的消耗制定使用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材料采购部需要对材料进行使用量与出库量的统计,以及时补充材料。在施工完成后,工程造价部门要对整个项目的耗材进行清点计算,作为项目建设盈利的依据,也为下次项目施工积累经验。

三、结语

物资的消耗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物资的消耗管理,是对物资的合理化利用,减少其不合理的消耗,而不是说节省材料。特别对于建筑行业,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建筑物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物资消耗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尺度的拿捏。未纳入消耗计划的、却又不得不消耗的物资,虽然超过了造价预算,但在物资管理过程中,还是需要给予支持的。对物资消耗的管理,要有高度的严谨性,同时需要灵活运用,方能达到企业的利益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惠琴.基于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及信息化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1-08.

材料消耗管理办法 篇4

1.目的

为了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利用现有材料库的贮存空间,加强在库原材料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材料在贮存过程中不受损或变质,特拟定本试行方案。2.适用范围

本方案仅适用于发电二车间的材料领用、备料、发放、账目管理、超期返库、不良品的管理、回收材料管理以及材料消耗统计、分析等。3.工作内容

3.1材料计划

各班组、专业下月材料、办公用品每月15——20日由专业专工上报车间材料员,计划要准确。由材料员汇总上报公司。

3.2材料入库

入库的原材料、成品必须经检查、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3.2.1材料到后,材料员首先进行确认数量、批次、规格型号、保质期、生产厂家。确认无误后方可入库,并入台帐。

3.2.2入库材料应按品种、批次放到指定区域(如石灰、尿素、CO2、H2等)。

3.2.3入库后的材料要做好标识,各种材料不得混放。

3.2.4对有贮存环境要求的材料要对其设置相应的贮存环境。

3.2.5办公用品入库后做好入库登记,由车间材料员统一管理,统一发放。

3.2.6入库后的各种材料能够上架入柜的,要整齐的摆放到相应的货位上,不能上架入柜的材料要划分区域,按五五堆放法摆放,不满箱的材料,箱上要用红笔做好标识,标明数量。

3.3领料

领料原则:及时

准确

无误

3.3.1各班组、个人在领料前确认所需材料,填写“材料领用单”,领料单上注明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

3.3.2“材料领用单”由机组长(或个人)签字、车间专业负责人审核、车间主任批准后方可领料。

3.3.3急用材料领用后,次日补办手续。

3.4发放

发放原则:先进先出

易损先发

3.4.1材料管理员根据材料领用单发放各种材料,并依据领用单下账。

3.4.2耗材、间材按定额发放,人员凭借领料单领取,并且领料单上要标明材料名称、规格型号、领用数量及用途等。

3.5账目、报表管理

管理原则:日清

月结

3.5.1账目管理有专人负责,交接班时,在当班结束前将前一个班的材料消耗及时记账。

3.5.2每周四10点前上报“材料周报表”,报表时间截止到每周四早8点。

3.5.3盘点

a)每月25 日进行盘点,盘点时材料管理员根据自己所管理的材料进行盘点。

b)核对现存材料与账上记载数目是否一致,以把握资产的准确性。

c)为下期备料及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d)不良品及呆滞品的发现。

e)以利于车间的成本核算。

f)盘点结束后要由班组长确认。应对盘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影响物料管理绩效的原因,并设法改进。

g)盘点完毕后每月26日上报车间。

3.5.4上报的各种报表要由专人负责,上报的各种数据要真实、可靠,不得虚报、瞒报各种数据,各种报表送至车间。

3.5.5每月对车间内所用的各种材料进行消耗统计,并进行分析,清楚地了解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

3.6材料浪费、丢失

3.6.5对发生材料浪费、丢失现象的班组,按其材料原价的50%进行赔偿,视情节大小,对责任人处以100——1000元的罚款。

3.6.5严格执行设备巡回检查制及设备定期维检制度,大力提倡节支降耗。

车间辅材消耗管理办法 篇5

为了有效的控制辅助材料消耗,树立增产节约的思想,结合公司在生产中品种多,变化多,没有了固定禅定产品的特点,辅助材料领用后,价值一次在本月摊销,会出现辅材消耗有大有小,不均衡现象,影响到每入库产品工时的定额消耗,涉及到考核事项,为此,特规定如下管理办法。一. 辅材领用办法

1.领料单设置一式四联.一联统计卡留存。二联仓库管理员发料记账,三联交财务处理账务,四联交车间随货同时对帐。

2.各车间领用的辅助材料,一要车间主任签字批准,写明用途,二是公司统计员按车间主任批准条内容开出领料单到仓库领料。

3.辅耗中φ12钻头,M12丝锥一下规格的车间领出,在本月生产周期内计算消耗,车间根据规定保管。φ12,M12以上规格的钻头,丝锥在车间使用时,由车间开借条主任批准后,到仓库借用。车间用完后把工具交回仓库保 管,车间取回借条。若不按手续办理工具丢失,由负责人按价赔偿。

4.工具损坏或磨损严重(直径≤0.5mm)的,仓库拒收,既做车间领出处理。

车间借用物品的摊销办法:车间借用的物品用完归还仓库保管,借条归还车间。这就要求仓库按车间设置借用物品明细表,内容借用日期﹑品名﹑数量﹑计划单价﹑合计金额,一月一表。在十个月份内摊耗完。分式:合计金额÷10个月=每月应摊消耗金额,把本月该车间的摊销额金额按规定时间报财务科。

5﹑辅耗中的电器类也划分界线,每件50元以下的在本月生产周期内计算辅助消耗,每件50元以上的按十个月摊消完。具体办法与3条规定同样。

6﹑3﹑4条规定摊消的物品,在十个月内摊完后,由仓库管理人员及时汇报财务,财务组织人员验收作物品处理意见。

7﹑大型设备维修保养:大型设备的划分为,入固定资产帐为大型。大型设备,一保耗用的辅材,车间领用一次摊消。二保三保的所用配件等物品,由设备组编造维修﹑保养计划所用的物品,不在车间辅耗内。

8﹑新进设备的安装费等,所用的物品,一律记入新设备总价内,不在车间辅耗内。待设备交接给车间使用时,辅耗按6条规定处理。二﹑月报表与报表日期

1﹑全 考核日期是上月的21号至下月的20止。2﹑月终统计点报表:×月份车间原材料领取月报表考勤二表一;×月份车间原材料消耗月报表,考核二表二页。注;每月终车间必须对车间存放的原材料,半成品件随时盘点,盘点时分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划单价。半成品按需用的材料规格﹑数量。3﹑每月终由电工按表内容报表。

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 篇6

为了加强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提高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效率,遵循归口管理、分级负责、优化配置、物尽其用的原则,规范低值易耗品的购置、配备、清理、报废等各项经济活动,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特制定本办法。

一、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范围:

1、低值易耗品是指企业使用的单位价值较低(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下)或使用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2年)的工具、办公家具以及其他设备物品。对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但使用年限无法预计的易损易坏设施、物品(如:玻璃器皿等),也应当作为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

2、为便于管理,对集团公司及各单位的低值易耗品可分为:(1)、维修工具及用具(含工具箱和工具车等);

(2)、办公家具和用品(桌、椅、床、柜、橱、茶几、小型沙发、盆);

(3)、电器、仪器(电话、钟表、电视、CD、DVD、VCD、录放机、摄像机、音响设备、电器测试设备等);

(4)、其它

3、按照国家税法和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特点,对低值易耗品购置成本实行一次摊销。

二、值易耗品的购置:

1、低值易耗品的购置审批(1)、批量购置的低值易耗品(一次购置数量较多,多个部门同时需用,总额在1000元以上),原则上由集团公司维修事业部(维修工具和小型设备类)和行政事业部(其它低值易耗品)统一办理,由使用部门按需领用。购置时由归口管理部门(维修事业部、行政事业部)编制预算表,经财务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办理。(2)、零星购置单位价值在100元(含100元)以下,且一次购置总额在1000元(含1000元)以内的低值易耗品,由使用部门填写《低值易耗品购置申请单》,报分管副总(或子、分公司主管经理)批准后购置。

(3)、零星购置单位价值在100元以上的低值易耗品,由使用部门填写《低值易耗品购置申请单》,经分管副总(或子、分公司主管经理)审核,报集团公司总经理批准后购置。

2、购置低值易耗品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结算发票,连同经集团领导批准的低值易耗品购置申请一起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签字。

3、财务部门根据办理完各项审批手续且审核无误的结算发票及低值易耗品购置申请,填制付款通知单,网上报批通过后,由经办人员签字支付低值易耗品购置款项。

三、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管理:

1、所有低值易耗品均由各使用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建立备查登记簿进行管理,具体使用单位和部门必须安排专人兼职负责组织进行低值易耗品的定期盘点、清查、登记、清理及办理相关报批手续等。

2、低值易耗品的定期清查盘点最少每年进行二次,由集团行政 事业部牵头,组织财务及兼管人员参加。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帐实不符问题,要查明原因,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其中,对人为造成的损坏、丢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按价赔偿;对不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乱拿乱用、随意转移或出借等造成的帐实不符,要对相关责任人员按规定进行BSC考核。

在本办法实施开始,各单位和部门要对原有的所有低值易耗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查盘点,并以本次清查盘点的结果为基础,建立好低值易耗品备查登记簿(低值易耗品备查登记簿格式附后)。对本次清查中难以确定低值易耗品购买价值的,可按现时重置价格估价作为备查登记的价格,同时,对本次清查盘点的结果,要报集团财务部备案,并由集团财务部据以进行汇总分析。具体清查盘点的时间和工作安排由集团财务部确定。

3、新增的低值易耗品,无论是集团公司统一安排购置的或是本单位部门申请自行购置的,均要按规定办理相关的购置和领用手续,并要做好备查登记。

(1)、集团公司统一安排购置的低值易耗品,由集团公司相关部门提出低值易耗品购置申请报集团公司领导批准。购入并按规定程序办理报销或付款后,登记低值易耗品备查登记簿购入数;在各使用单位或部门领用时,依据使用单位或部门填制的低值易耗品领用申请,登记低值易耗品备查登记簿发出数;在进行低值易耗品清查盘点时,其备查登记簿上的结余数额必须与实际盘点数额相符。

(2)、使用单位部门申请自行购置的低值易耗品,购置时不得超出批准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价格。购入后按规定程序办理报销或 付款,同时按申请购置的用途使用,登记备查登记簿,并由使用人签字。

(3)、对所有低值易耗品进行贴签,标签上具体填明:物品名称、规格型号、物品编号、数量、使用(或保管)人。其中,物品编号按单位分类顺序编号,如某单位某台电脑,可编为:DN001号;某台电话,可编为:DH002号;某把办公椅,可编为:BGY003号等。对确实难以贴签和编号的小型工具等,可只在备查登记簿中登记其编号和使用(或保管)人。对使用(或保管)人发生变更的,要在备查登记簿上及时登记变更情况,并及时更换标签。其具体工作由使用单位或部门的财务人员和兼管人员负责。

(4)、对所有低值易耗品都必须落实具体的使用人(或保管人),对不能落实到具体使用人的,必须落实到具体负责的保管人,不得出现低值易耗品无人管理的现象。

四、低值易耗品的清理与报废:

低值易耗品因正常磨损不能继续使用的,对易损易坏类低值易耗品,实行以旧换新。其他的由使用单位部门提交低值易耗品报废申请,报集团公司领导批准后,据以注销备查登记簿的相关记录。其报废后的低值易耗品可作为废料予以处理。未经报批私自做报废处理的,视同在用低值易耗品,追究责任人的赔偿责任。

五、低值易耗品的调配转移:

(1)、低值易耗品在集团内部各单位间的调配转移,必须由调出单位填报低值易耗品内部调拨单,填明调配转移物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原使用单位部门及使用人、拟调入单位、调配原因等,由 调入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后报集团财务部审批同意并备案。未经报批并办理规定手续,任何人员不得擅自挪用、移动、调换或出借公司的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内部调拨单(具体格式见附表)一式三份,集团财务部签批同意后,调出单位、调入单位和集团财务部各执一份。同时,调出单位和调入单位分别以该调拨单为依据分别登记备查登记簿。

低值易耗品在本单位或部门内部间的调配转移,由本单位部门兼管人员负责,及时更换标签,并由新的使用(或报告)人在备查登记簿上登记签字。

(2)、公司员工调离原工作岗位时,必须向原所在工作单位的低值易耗品兼管人员办理所使用或所保管的低值易耗品移交手续,由新的使用人或保管人接交,并由新的使用人或保管人在低值易耗品备查登记簿上签字确认。不办移交手续的,视同所使用或所保管的低值易耗品丢失,追究其赔偿责任。公司员工调离原工作岗位时,不得将其所使用或所保管的低值易耗品带走或带到新的单位部门或岗位。

(3)、对离开集团公司的人员,不办理低值易耗品移交手续的,不能办理其他离职手续。

六、低值易耗品的归口管理

(1)属维修工具、小型生产或维修用机器设备类的低值易耗品由集团公司维修事业部负责管理。具体包括该类低值易耗品的批量购置、报销签字、台帐登记、清查盘点和其它日常管理工作。

(2)、属办公家具、办公工具、家电和除维修工具、小型生产或 维修用机器设备以外的其它各种低值易耗品均由行政事业部负责管理。具体包括该类低值易耗品的批量购置、报销签字、台帐登记、清查盘点和其它日常管理工作。

七、附则

本办法自2011年4月1日开始执行。附表:

1、低值易耗品购置申请单(格式)

2、低值易耗品报废申请单(格式)

3、低值易耗品内部调拨单(格式)、低值易耗品备查登记簿(格式)

5、低值易耗品使用标签(格式)

浅谈企业的低值易耗品管理 篇7

关键词:低值易耗品,专人管理,监控

低值易耗品是指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 使用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用具和物品。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是一项涉及部门多、管理不集中、任务艰巨的工作, 在目前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保证企业低值易耗品按计划采购、合理使用、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 从分析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现状入手, 提出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措施, 以期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一、低值易耗品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由于低值易耗品单位价值低,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一般不受重视, 疏于管理, 造成使用上的浪费, 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开支。笔者认为, 低值易耗品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隐患:

(一) 重复购买

低值易耗品在企业管理中相对薄弱, 由于低值易耗品用量大, 分布不均, 加上重视程度不够, 互不流通, 存在重复购置现象。在购进中, 购置无计划, 随用随买, 造成市场零星采购多, 批量采购少, 致使价格偏高, 且质量无法保证。购进后, 部分低值易耗品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利用率低, 资源浪费严重。低值易耗品备查登记簿登记不全, 日常管理不及时, 存在账有实无现象。使用部门对低值易耗品缺乏维修护理意识, 报废随意性大, 造成不应有的资源浪费。

(二) 内控缺失

一些企业由于未建立或未严格履行内部控制制度, 缺少计划管理机制, 在管理中普遍存在重钱轻物, 重买轻管现象。在使用中, 领用手续不健全, 谁用谁领, 无计划, 无专人管理, 甚至出现公款购买, 私人挪用现象。在保管中, 由于保管条件差, 领用人、保管人缺乏保管保养知识, 致使一些低值易耗品变质、变坏, 造成一些非正常的损坏和丢失。

二、完善低值易耗品管理对策

(一) 更新管理理念

管理是科学, 是生产力, 物资主管部门应掌握企业低值易耗品的使用与管理的有关信息, 从而对各部门进行正确的引导。管理人员要求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要有爱岗敬业、服务第一的精神, 逐步客服重固定资产管理, 轻视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思想。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资源共享的思想, 发挥表率带头作用。

(二) 严格履行内控制度

制度是保障, 严格履行内部控制制度, 是保证低值易耗品账实相符,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的前提。因此, 必须明确规定低值易耗品购置、领用、报废的程序和手续, 完善低值易耗品盘点制度、维修制度、责任赔偿制度等, 指定专人专管, 严格按制度办事, 以保证低值易耗品的安全和完整。

1. 在购进中, 严格按计划管理, 杜绝市场零星采购

加强预算管理, 统筹安排支出, 在年初即制定年使用计划, 根据计划购进, 购进时结合财务管理要求采用经济批量方法进行招标采购, 以保证最佳采购量和最低采购成本。采购时还需考虑所需低值易耗品的保质期限, 一次采购数量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保质期限。严禁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

2. 在使用中, 对低值易耗品进行严格、有效管理

建立低值易耗品专人领用, 专人管理, 专人发放的制度, 杜绝谁用谁领的无序状态, 各类物品设立出、入库明细账或领用登记簿, 领用时需经各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批, 履行领用登记手续, 填写“低值易耗品领用出库单”, 做到计划有依据, 验收、进出库有手续, 记录准确完整, 并定期核对检查, 做到账物相符, 账账相符。

3. 严格实行定额领用制度和以旧换新制度

建立低值易耗品消耗使用台账, 掌握低值易耗品使用情况, 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检查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 避免重复领用。对经修复可以再用的低值易耗品必须组织修旧利废。建立低值易耗品以旧换新制度, 对拿不出已损害的低值易耗品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办理新的物品领购手续, 制止对部分低值易耗品的滥领滥用。

4. 加强低值易耗品的保管、保养

提高保管人员素质, 通过开展培训班、知识竞赛等形式, 增加保管人员的专业知识, 杜绝因为保管人员保管、保养专业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的低值易耗品变质、损坏。企业应重视低值易耗品保管、保养条件的改善, 对部门物品设立专库专架存放, 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进行干燥、通风处理, 对有保质期的物品按照先进先出的方法支出。

(三) 加强维修队伍建设

维修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应加强维修队伍建设, 通过传、帮、带对年轻维修人员进行培养, 维修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组织对低值易耗品开展定期检查, 及时维修, 确保低值易耗品完好率, 增加其使用寿命。只要领导重视, 措施得力, 必能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 维修队伍整体素质必能得到很大提高, 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 建立对企业低值易耗品的监控体系

监控体系的关键在于各环节的管理过程, 制度不是摆设, 是要在各个管理环节不折不扣去执行的。相关责任人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权力, 审批、采购、收发、保管各司其职, 环环紧扣, 谁的问题谁负责, 杜绝互相扯皮, 推脱责任, 并结合激励机制, 增强责任者的责任心, 鼓励他们形成节约、细致、耐心、严谨的工作作风, 对相关责任要严厉处罚, 对有突出贡献者更要进行奖励, 把节约的每一分钱都用在职工身上, 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改变传统的库房管理模式, 将计算机引入库房管理。库房管理混乱, 库存严重积压, 根本无法满足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需求, 建议建立一套集低值易耗品核算、控制、分析管理于一体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 减轻盘库时的劳动强度, 减少人为误差, 提高工作效率, 使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三、结束语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与供应是反应企业物资供应、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是企业节支降耗的必要保证。实践证明, 只要努力去挖掘低值易耗品采购供应与管理过程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就能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就会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庞万军低值易耗品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中国审计报20055-19

[2]胡静涛试议高校低值易耗品监控体系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S1

[3]赵小虎浅论高校低值易耗品的采购与管理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

[4]徐美光低值易耗品管理探析商业会计200611

谈医院消耗性医疗器材的管理 篇8

采 购

(1)合理制定采购计划,杜绝计划外采购。①对在用常规器材,每月20日前由临床各科室提交下月请领计划,注明所需器材的品名、品牌、规格、数量以及相应的质量要求,计划员依据各科室提出的下月请领计划和月盘点库存情况,汇总下月采购计划,提交主管主任、主管院长分别审批后,转交给采购员。②使用单位提出的临时请领计划,原则上须由使用科室请示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受理。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金额较小的常规使用器材、临床急需抢救器材,可以先行受理,后办审批手续;金额500元以上的,必须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受理。计划员接到临时计划后,应立即做好登记并转交给采购员,以便尽快实施。③使用科室新提出的医疗器材计划,必须由使用科室主任提交书面申请,写明使用理由,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经主管院长审查批准后方可受理。

(2)采购计划的实施:①坚持主渠道采购为主,其他進货渠道为辅的原则。要求供货商基本条件完备,即三证齐全,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足够的流动资金,一定的库存能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较高的商业信誉。采购主渠道必须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经医院监察审计部门现场考察后确定。②坚持比质论价,货比三家的原则。在坚持主渠道进货的同时,一要在主渠道范围内比质论价,二要在主渠道与非主渠道之间比质论价,三要在厂家与商家之间比质论价,反对一种商品只谈一家的做法。③对于采购批量大、金额大的医疗器材,如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胶片等,采取公开招标制度。通过招标采购的医疗器材,平均价比传统方式采购下降了10%左右,既降低了医院的采购成本,又减轻了病人负担。④为了不影响紧急采购计划的落实,采购员与各供应商必须有一条完全畅通的信息通道。各供应商的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平时要积累齐全,分类登记保存。采购员还要定期检查“三证”的有效性,及时通知供应商更换失效的证件,为以后采购做好先行工作。

保 管

①严格医疗器材入库手续。所购医疗器材到货后,库管员要根据随货同行单认真进行验收和登记,内容包括:器材品名、品牌、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到货时间、供货单位等。②植入性骨科材料除登记以上内容外,还要登记患者姓名、病历号、手术日期等。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在验收时要重点检查大、中、小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完整,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③库管员要严格遵守仓库保管制度,严格按照“用陈储新”的原则,避免器材过期、变质、损坏等不必要的损失。④采取“少、勤、快”的储存原则,即进货的数量少,次数多,速度快。这样能提高周转率,充分利用资金,既保持了适量库存,又防止了积压。

发 放

①参照各科室历年的消耗数量,制定消耗定额,对科室请领总量进行控制。对个别科室在品种、数量上出现较大变化的,计划员要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原因,做到合理安排。②制定科室常用物品储备目录,每月检查一次科室存放和使用医疗器材的情况,指导使用科室做好二级库管理工作,防止积压浪费。③对低值易耗材料,如血压计、听诊器、各种小型器械等的领用,严格执行“以旧换新”制度,临床科室填写报损单,注明品名、规格、数量、报损理由,由维修人员签字确认已无法再修,方可发放新器材。

经济核算

针对消耗性医疗器材使用量大、管理难度亦较大的特点,我院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核算与管理办法。根据各临床科室情况,区分其性质、任务、工作量,制定消耗定额,对科室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分配,制定奖惩条例,以达到降低成本,增收节支的目的。每月25日前,由物流中心计划员将当月发生的一切费用单据,经分类汇总后,上报财务部门对各临床科室进行经济成本核算。对植入性骨科材料,每一项须注明品名、品牌、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到货时间、供货单位、患者姓名、病历号、手术日期,并由骨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签字确认。

总之,加强对消耗性医疗器材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无论是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角度看,还是从杜绝各种不正之风,加强医院廉政建设等方面看,都具有积极作用,可使医院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更快地发展。

中比专家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肝癌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有新发现

(记者付东红)北京大学与比利时根特大学合作研究项目——肝癌患者血清学标志物,近日取得阶段性成果,其论文《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肝癌患者糖组学的改变》发表在《美国肝脏病学杂志》上。

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庄辉院士介绍,肝癌是国内外重要死因之一,全球每年约60万人死于肝癌,我国每年有34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56%,是我国因癌症死亡的第二死因。但目前尚缺乏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临床上常用血清甲胎蛋白作为肝癌患者的辅助诊断,但依据该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探索肝癌患者新的血清学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研究检测了我国肝癌、肝硬化和肝纤维化患者以及正常人群血清标本发现,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有一种寡糖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而另一种寡糖成分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含量显著高于肝癌、肝纤维化患者和正常人。用该两种寡糖成分比值的对数值作为糖标志物,可作为肝癌的辅助诊断。该项研究成果已联合申请美国专利。

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 篇9

二、低值易耗品范围本办法管理低值易耗品范围为公司办公用品、印刷品、办公室汽车清洗用品及劳动保护品等。其他物品根据公司特性可列入管理范围。

三、管理体制公司行政部为低值易耗品之采购、管理部门。财务部为核算监督部门。公司设立物品明细帐和库存统计表进行管理。

四、物品的采购、入库凡公司或部门需采购之物品,均须填写购物申请,经行政部汇总编制计划,经财务部审核,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购进。采购本着节省成本、价廉物美、急需办原则,不得谋私利。采购物品后,办理入库手续,填制有关物品帐目;凭发票和入库单向财务部报销。

消耗品管理规定 篇10

一、固定资产管理规定

固定资产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使用或控制的,使用年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改变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其主要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是为了出售或其他目的。凡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属于公司主要经营设备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资产应作为固定资产;对于不属于公司主要经营设备的物品,只要其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并具使用年限在2年以上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现将固定资产按以下划分为七类:

房屋、建筑物。房屋包括营业用房以及简易房、仓库等;

建筑物是指房屋和仓库以外的建筑物,如围墙、水塔、门前喷水池、工艺雕塑等。

机器设备。包括供电、供热系统设备、电子计算机系统设备、中央空调、通讯、洗涤、维修、厨房用具、电梯等。

交通运输工具。指用于载人、运货的各种运输工具,包括客车、小轿车、货车等。

家具用具设备。包括营业用和办公用家具用具,如各种地毯、沙发、高级组合家具等。

电器及影视设备。包括闭路电视播放设备、音响设备、电视机、电冰箱等。文体娱乐设备。包括高级乐器、游乐场设备、健身房设备、游泳馆设备等。

其他设备。指除以上各种设备外的各种设施,如工艺设备、消防设备等。

固定资产的残值率为3%。各类别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参照如下: 类别编号 类别 折旧年限 备注

01 房屋、建筑物 5~40年 房屋折旧年限统一按20年

02 机器设备 3~20年 电脑设备按5年、中央空调按10年、通讯设备按5年 03 交通运输工具 5~10年 汽车按5年

04 家具用具设备 3~20年 一般家具按6年 05 电器及影视设备 5~10年 彩电按5年 06 文体娱乐设备 5~10年 一般按5年 07 其他设备 6~10年 根据使用特性而定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原则

1、折旧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均按平均年限法进行折旧,具体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某固定资产月折旧率=(1-净残值率)÷(固定资产折旧年限×12)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各部门应选择计提方式为平均年限法,各部门应按月通过,折旧的计算方法及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下月起不提折旧。当月价值发生变化的固定资产,当月折旧仍按变动前的价值计提折旧,下月起按变动后的价值进行折旧。

2、对以下固定资产应当逐月计提折旧: 房屋、建筑物及其他正在使用的固定资产。大修理停用、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如按揭取得的房屋)。以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按估计价值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金额。

3、对以下固定资产可不计提折旧:

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及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已经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及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4、下列情况者,方可进行帐务调整:

发现原有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根据统一规定对固定资产重新估价。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工程。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

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对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指一次性修理费用在5000元以上的),应分期摊销计入期间费用,不得调整资产原值。对固定资产的中小修理(指一次性修理费用在5000元以下的),则在发生当月直接计入期间费用。

凡对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追加附属设备的,必须调整原资产价值,并在固定资产卡片的“附属设备”栏记录相应附属设备的编号及价值。不得将所追加的附属设备单独作为一项固定资产来入帐并计提折旧。

四、固定资产增加

对直接购入、自建完工、集团调入、接受投资、盘盈、接受捐赠、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由资产管理部门及时登记备案并流入其他部门备份或审核,第一进入财务部门,第二进入使用部门,最后回到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完成以后,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登记表”建立固定资产对应信息库,并进行资产标签的打印,同时将打印好的固定资产标签粘贴于固定资产上。

五、固定资产转移

固定资产在公司内部进行转移时,应由转出部门填写“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然后转入财务部门备份,第二转出部门审核、第三转入部门审核、第四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并备份。财务部门根据调拨单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进行部门调整及入帐科目的调整。

固定资产在集团内部各公司进行转移时,应由转出公司填写“集团内固定资产调拨单”,第一由调出公司财务部门审核备份,第二调入公司财务部门审核,第三调出公司使用部门审核,第四调出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份。集团内固定资产调拨必须由集团财务部审核后方可进行资产调拨。财务部门根据集团内调拨单在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中进行资产减少的操作。

六、固定资产减损

对出售、盘亏、报废、毁损、投资转出、捐赠转出、融资租出的固定资产,应由使用部门在填写“固定资产减损单”,第一财务部门审核备份,第二使用部门审核,第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份。减损单必须注明减损原因及处理意见,并经总经理在授权范围内签批(超出授权的,需由集团总裁签批)后方可进行财务处理。

七、固定资产盘点

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盘点,并制作“固定资产盘盈(亏)报告表”。盘点表需由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责任人审核确认,并根据总经理签署的意见(超出授权的需由集团总裁签署意见)对盈亏及时进行帐务调整。对固定不动的固定资产要求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对使用过程中可搬动的固定资产,要求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盘点。

八、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理

消耗品管理规定 篇11

一、“极限用能管理”的理论

1、“极限用能”管理的概念。

指所使用的各种能源在满足安全工作环境条件、生产要求、工艺规范、产品质量与品位及环境保护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有效的技术改造、控制管理措施或手段,使各种能源的实际使用达到最佳、最合理的临界状态,从而以最低(或小)的能源成本,获得最大的生产经营效益。

2、“极限用能”的管理特征。

①“极限用能”管理方法具有科学性。“极限”limf(x)是一个数学名词,它反映了数学变量的无限趋势。“极限用能”管理就是以数学理论模型为依据,通过“数学极限”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控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追求最大边界效益。

“极限用能”管理方法以新技术的应用与技术改造为依据,技术含量高。设备用能通过现场管理潜力是有限的,现场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涉及工艺与设备技术问题,必须依靠技术人员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设备工艺技术改进与优化等对当前现有状态进行改善,因此技术要求高,它对参与人员的整体技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②“极限用能”管理方法的系统性。“极限用能”管理自上而下,层层管理,形成班组自我评审,车间评审与公司三级评审管理模式,涉及全公司的每一个用能点的特点。同时根据生产情况将设备工作状态分为正常状态与非正常状态,以便能源使用进行动态合理控制。

③“极限用能”管理方法的全新性。“极限用能”是观念上、方式上、构成上的全新能源管理概念。首先,它首次将极限思维观念引入能源管理;其次,运用技术评审方式,对用能状态进行诊断并实施对策;再次,“极限用能”评审是由主管技术人员会同一线能源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具体开展。

④“极限用能”管理重在全员性。“极限用能”管理涉及内容点多面广,必须各层次人员共同参与管理,通过方方面面的控制与管理,积少成多形成公司阶段性的整体经济效益。

⑤“极限用能”管理的长期性。要使“极限用能”管理长期产生效益,那么“极限用能”管理的思想必须始终贯彻在生产活动之中,必须持之以恒有效的持续开展“极限用能评审”工作。

3、“极限用能”管理融于能源管理之中。

“极限用能”管理产生的实际效果是在能源管理中的合理利用能源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是管理、技术与边际效应的有机融合。能源管理的目的,从总体来说,就是使用有限的能源,取得最大的效益,即对于每一个用能单位来讲,就是在满足本生产单位能源需求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以最少的花费和能耗,创造出更多的符合下一个生产单位及社会需要的产品和较多的利润。“极限用能”管理实现整体能源利用率最高和效益最优化。“极限用能”评审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公司能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能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将促使公司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极限用能”评审实施

1.现场“极限用能”评审。

①确立评审内容:a、非正常生产情况(生产线限产、临时性设备故障、周末检修、节假日停产检修等)的能源管理措施、标准及执行情况;b、正常生产情况的生产组织、生产线节拍确定等管理措施及执行情况;c、现场用能状态评价。所有设备生产工艺用能(含水、电、气)的合理性;现场所有设备、设施用能管理情况;能源再利用、节能改造等技术革新项目开展情况;现场无泄漏管理情况。

②综合评审:根据现场情况,评审小组按照强制项、催促改进项、建议项、潜力项等对评审内容进行分类,填写“设备、设施极限用能评审表”;并对每个被评审单位作出总体评审小结并进行通报。

2.针对具体项目填写“极限用能整改项目评审表’。落实责任,形成最终结论,对可行性项目必须明确效益预测。

3.可行性项目立项。

4.评审小组对可行性项目进行动态跟踪落实,对产生明显效果且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在公司范围内予以强制推广。

5.考核:评审小组对各车间班组自我开展的节能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现场“极限用能”管理活动开展及评审组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要求各班组严格执行已确定的“极限用能”管理制度及现场“极限用能”标准,对未按规定进行管理的班组与个人,“极限用能”管理小组根据相应的能源管理制度对所在单位予以处罚;对大的用能点,如大型炉窑,因工艺、生产条件改变致使用能状态发生变化时,要求使用班组及时通知管理评审小组,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复审确认,确保“极限用能”标准的动态特征。

三、“极限用能”管理评审制度

1.每年各车间开展一次自我评审、整改活动,在此基础上,公司“极限用能”评审小组对此进行全方位的评审。

2.评审范围涉及全公司每个车间、小组、区域,每台设备、每个工位的所有用能点。

3.公司评审小组每年组织评审。

4.确定班级“极限用能”管理标准,按制度要求各车间要制定详细的班组用能管理制度,同时对用能较大的设备制定“极限用能”管理制度,并确保其长期有效。

5.动态跟踪、检查:①依据“极限用能标准”,能源管理员在日常管理或班组达标时应随时进行检查、考核,确保现场用能文件受控。②较大的生产线改造,由评审小组及时对工艺、设备进行全方位评审,同时进行整改完善。

6.对各班组用能制度、现场设备用能状态,每年评审时必须全面检查审核,凡因条件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对可改进优化项目由评审小组及时组织评审。

7.评审程序:现场检查——综合评审——确定班组“极限用能”管理标准——改善项目的确定与实施——跟踪、检查。

消耗品管理规定 篇12

目前, 我国企业存在原材料、能源利用率低, 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使用不合理, 企业管理费用高, 乱摊乱挤成本等。随着市场竞争加剧, 管理者需要对企业运营各方面信息有全面了解和掌握, 以便作出决策。优胜劣汰是企业竞争法则, 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 以低于对手成本生产经营, 成本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永恒课题。我国大力倡导建立健全会计核算质量经济责任制、加快企业产权制度与会计核算基础建设, 资源消耗会计的出现可满足这一现实要求, 这种创新的成本核算思想如能在企业中合理应用, 必将使会计工作生成的结果在科学性、准确性等方面有很大提高, 对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先进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的间接费用等所占比重正逐步增大, 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直接费用比重逐步减小。这就要求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对间接费用核算要更准确, 资源消耗会计就是适应当今时代成本核算的需要而生。科技加速发展、企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买方市场已成为普遍经济背景, 我国加入WTO导致开放程度和竞争强度不断增加, 企业之间以人才和技术为基础的竞争日趋激烈, 推广应用资源消耗会计的成本管理思想显得越来越紧迫。

2 资源消耗会计的先进功效

2002年下半年,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与国际会计公司安永针对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做网络调查。约81%的答卷者认为成本管理对企业总体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98%认为存在扭曲成本的因素。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于2002年随后推出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方法——资源消耗会计, 它把美国的作业成本法和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相结合, 即把德国追踪资源的消耗到成本中心与分配资源成本到作业两者结合起来。资源消耗会计是用作业成本法方法, 解决资源消耗 (即价值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 的一种全新会计核算理念。资源消耗会计理念认为:企业存在服务于其他资源的资源, 只有将这部分交互提供服务的资源清晰在作业成本系统反映, 将服务资源成本分配给被服务资源, 才能完整反映资源消耗过程, 从而准确计算资源成本。

资源消耗会计是一种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方法, 以资源需求为出发点来确定其上一部门对资源的供应情况, 在成本管理系统中有效整合资源管理与成本核算, 为企业成本管理预算编制提供了便利, 是成本核算新思维。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的不足突出在对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诸如:未考虑成本动因;待分配费用的成本性态未作划分;未考虑辅助生产部门自身消耗等。资源消耗会计优越性突出表现在:适当地分配成本于特定生产过程和产品, 实现更精确的成本分配;通过对成本更精确分配获得仅利用相关成本进行资源规划的能力;重置成本折旧的使用消除了对消耗类似资源和支持活动的类似产品的不平等分配;产品成本仅包括所耗用的资源费用;对建立在未耗用理论产能基础上的管理层来说, 过量或闲置产能的数量可得;仅建立在因果关系基础上的成本分配消除了分配到其他产品中的建立在非相关变化的成本;非战略地降价以主观地把成本分配给特定产品动机消除;以建立在特定成本内在本质基础上的成本适当确认资源消耗, 增强管理层理解资源内在关系以及使用现有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

3 资源消耗会计的适用范围

我国制造行业通常采用最原始、最简单分配方法进行成本核算。传统分配方法造成分配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误差, 导致企业产品成本不真实, 不能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的构成与水平, 不利于预测与决策。资源消耗会计理论是迄今为止较先进、科学的成本管理思想, 可使成本资料更真实、准确,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会计计量准确性, 有利于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一般而言, 企业存在下列问题时, 应考虑实施资源消耗会计:一是企业中存在资源被浪费情况, 但没事先预测出这种浪费或者无法对资源需求和使用进行预测。二是产品和服务管理人员抱怨承担了不应该由所负责产品和服务承担的生产力闲置成本。三是管理者对成本习性持有不同观点, 认为制定优化利润或产品决策时, 存在以固定成本模式消耗的变动成本资源。四是负责经常变化成本性质的管理人员在作利润优化决策时, 面临固定成本的产出死结。五是缺乏足够资源或无法决定资源的使用、不能对内部资源协调。六是没有对固定、半固定和变动成本的经济形态给予足够考虑, 造成未来资源消耗的预测低于实际水平。七是外包决策失误, 没有达预期效果、没有实现预期利润。八是由于缺乏预算和实际消耗的对比分析而无法采取正确改进措施。

另外, 在实施资源消耗会计时, 还应考虑到:在理想条件下, 需要一个可整合经营或物流流程的更综合的系统支持, 系统本身是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用资源消耗会计, 只有在企业技术条件充分、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水平较高、成本管理信息详细、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高、企业管理层支持等, 才会显著地改善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具备实施该项会计条件的企业还应将资源消耗会计中新的成本核算理念不断融入会计软件之中, 使其商业化、用户化, 从而更好地促进其普及与推广。

参考文献

上一篇:毕业生产实习工作总结下一篇:学生团总支书记竞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