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教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共4篇)
龙岩市教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篇1
龙岩市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作者:教改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1-11-9 17:11:06 访问次数:19
2龙岩市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1]83号)精神,按照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 目的安排,以及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在部分县(市、区)和学校开展教育改革试点,推进教育改革。为使教育改革试点科学有序进 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着力点,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着力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加强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力求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所突破,又有计划、有步骤地平稳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
3.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校先行先试。注重整体部署和局部试点有机结合,深入实际,加强协调指导,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各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改革措施,确保试出典型、试出经验,发挥试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4.坚持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发展教育事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集聚改革思路,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目标任务(共7大类37个项目)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行列”的战略目标,组织实施七大改革试点任务,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 环节改革步伐,着力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上取得突破。到2012年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上 下结合、全面联动的教育改革局面;到2015年力争取得关键性成果,在教育改革试点中做到实施先行、突破先试、进展先进、经验先出;到2017年力争通过 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化和推广,探索一条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现龙岩特点的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1.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7个)
(1)探索建立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新罗区红坊中学1个省级试点项目)。
(2)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新罗区教育局1个省级试点项目)
(3)推进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建立高中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弹性学制等人才培养模式(龙岩一中、永定一中等2个省级试点项目)。
(4)探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方案(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新罗区白沙中心小学、长汀县新桥中心学校等3个省级试点项目)。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2个)
(5)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适度集中办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普通初中的办法(永定县、上杭县等2个省级试点项目)。
3.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7个)
(6)积极探索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永定二中、龙岩三中、龙岩市松涛小学、漳平市实验小学等4个省级试点项目)。(7)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建立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龙岩市教育局1个省级试点项目,确定新罗白沙中小、漳平实小、永定三中、新罗白沙中学、上杭二中、连城朋口中学等6所学校为试点校)。
(8)综合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龙岩市普教室、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等2个省级试点项目)。
4.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10个)
(9)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新罗区1个省级试点项目)。
(10)面向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工培训(长汀县1个省级试点项目)。
(11)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长汀职业中专学校、上杭职业中专学校、永定侨荣职业中专学校等4个省级试点项目)。(12)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龙岩农校2个、永定侨荣职业中专和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合1个、龙岩财校等4个省级试点项目)。5.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3个)
(13)完善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中考中招制度改革(龙岩市教育局1个省级试点项目)。
(14)深化高校入学考试和招录办法改革(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等2个省级试点项目)。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点(6个)
(15)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动物医学、应用化学)(龙岩学院2个省级试点项目)。
(16)“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龙岩学院1个省级试点项目)。(17)“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龙岩学院1个省级试点项目)。
(18)“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闽西职业技术学院1个省级试点项目)。(19)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革(闽西职业技术学院1个省级试点项目)。7.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个)(20)组织开展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试点,以服务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上杭县1个省级试点项目)。
(21)全市建立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
三、工作机制
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单位组织实施,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一)由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称市教改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改革工作,统筹协调解决教育改革发 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教改办)设在市教育局,承担市教改办日常工作,市教改办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综合组(设在市普教室)。各相关单位 按照责任分工,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积极推进全市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二)市教育局具体负责试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相应的试点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落实试点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推进工作。
(三)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按照省、市教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试点方案,推进试点实施,督促检查,宣传推广,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四)试点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按照“市—县—校”分级推进、组织实施;试点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由试点单位领导担任,实施好试点项目工作,并及时向相关业务科室和市教改办提供阶段性材料。
(五)市教育局负责4个市级直属项目,其余项目由相关县(市、区)和高校负责。市教育局各业务科室负责对相关试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了解进展情况,加强指导和推进。市教改办综合组负责汇总上报各阶段有关材料,做好总结、宣传、推广等工作。
四、项目管理
(一)启动实施。纳入省里确定的改革试点,由各县(市、区)、各相关学校提出任务书和具体实施方案,经省教改办审核备案后启动。
(二)过程管理。各试点项目要切实抓好项目启动、进程调控、阶段总结、方案调整、评估检查等关键环节,做好人员 和资源配置工作;充分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预案;及时研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在试点过程中,原则上不得更换负责人及参加人,如确需 调整,经市教育局、高校同意后,向省教改办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备案。
(三)跟踪评估。各试点工作小组会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建立分类指导和评估机制,按分级管理对试点项目进行全程跟 踪,不定期进行调研指导,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检查。每次评估检查,试点工作小组、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向市、省教改办提交评估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市教改领导 小组定期研究试点工作中的问题,统筹协调解决。
(四)动态调整。根据每半年的评估检查情况,市教改办将对试点过程中出现工作效率、组织管理等问题的试点单位进行督办、通报批评;对整改措施不力、逾期不能完成的项目予以撤销。各试点项目,有特色、成效好的,经相关试点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推荐,给予表扬。
(五)项目验收。试点项目完成后,由市教育局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验收评估(高校的项目由高校自行组织),并向省教改办正式提出验收申请。
(六)总结推广。各县(市、区)、相关单位要认真收集、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报送市教改办。市教改 办将通过市教育局工作简报、门户网站以及汇编等,公布阶段工作报告、评估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市教改办将根据改革试点推进情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组织 交流、积极推广。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抓好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切实抓紧抓好。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加强管理,科学 制定实施方案,努力推进实施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大力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实施改革试点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将这项工作列入 重要议事日程,落实项目内容和改革措施,掌握进展动态,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二)细化方案,扎实推进。各试点项目围绕改革试点目标,找准突破口,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聚焦体制机制创 新,落实配套措施,制定支持政策,做好各种应对预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和责任人,做到心中有数、责任清楚、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推进。各试点项目要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按照分阶段目标制定好推进措施,对实施中需要突破的政策和规定,要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及时出台指导性文件;对于实施过程中 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实行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先期化解,并做好预案;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汇报,避免出现大的偏差。
(三)统筹协调,确保取得成效。各县(市、区)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本地各学校的各项改革试点要有一个前 瞻性的通盘考虑和整体实施方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及时协调、及时总结,有计划、有步骤地平稳推进。要督促各试点项目按照已经确定的改革 目标、实施内容和进度安排,着力在推进实施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实施先行、突破先试、进展先进、经验先出。根据各试点项目的需要和实际进展情况,各县(市、区)要安排必要资金,为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我市发展大计、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 益,政治性、政策性强,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高度做好宣传发 动工作,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坚定改革发展信心。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改革;要多做问需于民、问计于 民的工作,多做政策宣传、解疑释惑的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龙岩市教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篇2
一、概述
1.项目名称:“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2.申报学校概况
宜章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创办于,是一所由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双重管理的全日制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4000O。现有33个教学班,学生2427人。77名教职工,其中本科学历45人,占65.2%,小学高级教师40人,占58%,省级优秀老师1 人,市级教学能手2
名,市级骨干教师4人,学校校长及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黄丽萍同志被评为郴州市优秀校长及市级骨干教师,由她所主持研讨的省级课题《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获省级优秀奖,市级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市级一等奖。
学校自创建以来,就确立了“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让学生抬起头来做人”的教育理念,教育质量一直稳居全县前列。办校十余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省级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市级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市级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单位,市优秀教研组(语文)、市新课程改革样板校等数十项省市级荣誉。
学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积极推广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软件、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师资培训与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校成立了电教中心,目前,学校拥有2个计算机多媒体教室,33间教室安装“班班通”多媒体设备,30余台教学办公计算机,学校教师人均手提电脑1台,学校还拥有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校园网络中心等信息化设施,从硬件上保证了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自“十五”以来,连续承担省市教育技术研究规化课题,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十・五”课题《小学自然课件的开发》获省二奖,“十一・五”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市级一等奖,“十二・五”《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全校形成了崇尚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和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机制,培养一大批信息化素养优良的科研型教师。
3.试点工作目标、内容和期限
(1)工作目标
①以“微课程”的制作为基础,通过“微课程”的开发,收集与整理,逐步形成“微课程”资源建设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主动性”学习提供资源保障,并最终形成“微课程”建设的一般策略。
②通过“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微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实际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③通过“微课程”的建设与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同时,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
(2)工作内容
①“微课程”资源库建设。以语文学科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为基础,以认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学科知识为切入点,通过“微课程”的开发,收集、整理与运用,逐步形成“微课程”资源建设库。
②“微课程”发布平台建设。在“微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以校园网站,移动校讯通平台为切入点,建立“微课程”发布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主动性”学习提供资源保障。
③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学生及家长对“微课程”的需求并最终形成“微课程”建设的一般策略。
④“微课程”的使用。引导学生通过 ”微课程”使用,逐步形成“个性化”、“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课程”条件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一般策略。
⑤通过对“微课程”建设与运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的研究,探寻“微课程”在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所起的积极作用。
⑥积极推广研究成果,实现“微课程”建设与运用的社会效益。
(3)工作期限
“微课程”建设与使用的研究,预计试点研究工作期限为三年,即5月至6月。
4.试点工作预算及资金来源
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创新应用,预计三年学校需要研究经费100万左右,其中硬件设置预计60万,占60%,软件设置预计30万,占30%,课题研讨,人员培训,观摩学习,组织实施预计10万,占10%。其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公用经费,预计教育信息化经费占教育公用经费的30%
二、试点项目立项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选题背景
微课发端于微博,自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我们认为,微型课程是一个小容量的学习专题,这个专题或是学科课程相对独立的某个单元、某个概念、某项技能,或是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或是某一个知识领域的探究活动等。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微型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若干微型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某个知识或形成某项技能。
微课发展到现在,以其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备受师生欢迎。然而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却也发现“微课程”建设与使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微课程”建设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就微课面言,目前还处于自我摸索阶段,而就整个微课教学资源来说,非常的零散,还未真正成型,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资源或平台,供教师们借鉴参考。二是一些中小学生教育网站,尽管具有大量的公开课、精品课等视频教育资源,但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很难再有足够的时间,去开展重复的学习。学生无法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205月,我们就目前网络教育进行了一项调查,我们在我校四,五年级抽取6个班级,调查家庭能上网的学生300人。调查问题有三个:你是否在常上专题学习网站学习?你是否在网上收看过教学视频?你是否在网上查阅过学习资料?回答“是”的比例分别为16.5%、10.7%、30.5%。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网络教育方面还只局限于查阅资料,而对专题网站学习,观看教学视频等“个性化”学习方式则是微乎其微。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研究,我们的设想通过“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使学生更方便、更快捷、更有趣、更有效的开展“个性化”、“主动性”学习,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试点工作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正进入现代教育技术阶段,该阶段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过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由此可见,现代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教与学模式的变化和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必将被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所代替。
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历经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探索过程,并因此获得丰富情感体验,最终形成知识与技能。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呢?微课的出现,恰好填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它既能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又能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是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3.试点工作可行性分析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以其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备受师生欢迎,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其次,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正受到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并已初见成效,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微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运用,以及微课程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作为市级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我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课题研究团队,能够对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进行观察与研讨,以确保试点研究工作扎实有效。
三、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1.试点工作目标和任务
(1) 以“微课程”的制作为基础,通过“微课程”的开发,收集与整理,逐步形成“微课程”资源建设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主动性”学习提供资源保障,并最终形成“微课程”建设的一般策略。
(2) 通过“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微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实际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3) 通过“微课程”的建设与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同时,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
2.试点工作实施原则
(1)先进性原则
龙岩市教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篇3
山河乡禁毒宣传教育进农村试点方案
为贯彻落实《老山县县禁毒宣传教育进农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构建农村禁毒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禁毒法》,坚持积极探索全民禁毒宣传教育规律,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坚持面向全民与突出重点人群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坚持禁毒宣传教育形式与效果相统一,进一步提高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坚持禁毒宣传教育专业化和社会化资源相整合,进一步提升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社会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
全民禁毒意识显著增强,新吸毒人员滋生速度明显减缓,合成毒品滥用势头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禁毒宣传教育实现全覆盖、工作常态化、手段多元化、内容丰富、保障有力。全民禁毒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禁毒志愿者队伍规模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扩大和提高,全社会参与禁毒氛围更加浓厚。深入开展毒品预防知识教育,以防范合成毒品危害为重点,提高公民认识和抵御毒品的能力,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禁毒法制教育,宣传《禁毒法》、《戒毒条例》及其他禁毒法律法规,使公民树立遵纪守法观念,自觉做到远离毒品、关爱吸毒人员;深入开展禁毒形势教育,使公民进一步关心和支持禁毒工作;深入开展禁毒理念教育,倡导禁绝毒品、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公民与涉毒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
三、组织领导
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组织领导,乡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全民禁毒宣传教育领导体系,乡建立由相关成员单位组成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小组,定期召开禁毒宣传教育小组会议,组织落实重要活动。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全面动员。(2012年3月15日至25日):成举行启动仪式全面启动该项工作。
2.确定试点、典型带动(2012年3月36至5月26日):以李庄村为试点,全面组织实施禁毒宣传教育进农村试点项目;加强过程督查,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3.强力推进、狠抓落实。(2012年5月26至6月25日):.
4.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6月26至7月25日):全面总结、考核禁毒宣传教育试点项目实施情况,接受省、市禁毒办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是深入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等集中宣传活动。每年 6月是国家确定的全民禁毒宣传月。各村委要根据国家禁毒部门每年公布的主题,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要抓住“6•1”《禁毒法》实施纪念日,“ 6•3”虎门硝烟纪念日、“ 6•26”国际禁毒日以及“12•1”世界艾滋病日、“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 12•5”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禁毒集中宣传。
二是积极推进禁毒志愿服务工作健康发展。乡综治办、禁毒办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禁毒志愿服务活动的协调指导;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志愿者、职工、青年和女性禁毒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义务性禁毒宣传教育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争取社会各界对禁毒公益宣传活动的资助。
三是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设施和资料建设。各村委要建立固
定的禁毒宣传教育橱窗,形成因地制宜的禁毒教育设施。
四要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各村委会要把禁毒宣传教育经费列入预算,保障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顺利进
龙岩市教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篇4
教师“体育、艺术2+1项目”试点工作
实 施 方 案
(试
行)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体育、艺术2+1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积极申报教师“体育、艺术2+1项目”试点工作,这将极大丰富我校教师业余生活,努力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教师“体育、艺术2+1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大力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教师基本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提升教师素养,使之终身受益,并能推动、促进中小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力争使每一位教师达到“每天文娱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二、实施原则:
(一)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原则: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树立终身学习为原则。根据教师的各自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教师体艺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体艺教育功能。
(二)激发主体发展积极性原则:教师是主体,引导教师,激发教师参与体、艺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积累和磨炼,长见识、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三)发展特长,建设特色教育的原则:张扬个性,发展特长;进一步拓展教育的空间,以目标构建内容,促使教师发展特长,学校发展特色,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四)师生同步发展原则: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先导,面向全体教师,满足教师完善人格、学有专长、技能发展的要求,并满足个体选择发展和心智水平提高需求,开展师生互动,坚持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五)创设条件,保障安全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2+1项目”,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要克服困难,创设条件,从而有效实施工程。充分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整合各种资源,遵循教育、活动及技能发展规律,把体艺育 1 人与校园文化建设(包括设施装备、环境布置)结合起来,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工作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教师周到的关怀。
三、基本要求:
(一)坚持健康第一、兴趣为先。根据教师兴趣爱好和个人体能状况,设计提高教师体艺技能和特长的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师体质健康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
(二)坚持业余学习、自主训练。设立适当的体育、艺术选修项目,提高教师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艺术活动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运动技能、艺术技能水平。鼓励、支持体育、艺术专业教师及其他课任教师拓展艺术、体育特长,积极参加“2+1”项目。
(三)坚持全员参与,整体推进。以群众性体艺竞赛和展演、展示活动为杠杆,做到人人有项目,个个都参与。教师的“体育、艺术2+1项目”试点,与学生的“2+1项目”相连接,与大课间活动、运动会和课外文体活动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活动内容体系。
(四)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先导。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和各种业务培训,提高体育、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满足“体育、艺术2+1项目”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较高要求。将参与组织与教学的教师计算工作量,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内容,作为评优选先时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大力改善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环境条件。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场馆的建设和体育、艺术器材的配备,合理地配置体育、艺术教育资源,满足“体育、艺术2+1项目”对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的新要求。
四、实施办法:
(一)学校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主动申报成为全区首批中小学教师“体育、艺术2+1项目”试点校。
(二)以《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标准》作为参照,充分发挥体艺教师业务能力与专长,全面科学地开展;结合教师年龄、性别特点,合理制定,力求简明易行,体现激励机制,鼓励参与,努力达标。
(三)达标认定工作,可由教师申请后学校统一安排,鼓励自行选择项目。达标认定活动采取现场展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法进行;美术类按标准规定的作品数量进行认定。
五、实施步骤
1、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本校“体、艺2+1实施方案”,制定“项目指标体系”明确每个项目的活动要求及评估办法,提交校领导班子讨论。
2、召开全校性的体艺2+1项目实施专题会,学习方案,交流意见,达成共识。
3、根据方案提供的体、艺类的各项目进行报名,并提出器材要求,教师名单汇总交教导处,教导处根据安排表进行编组。
4、教导处把编好的各活动的教师名单和活动计划发到专职体艺教师手中,各教师制定好一学期的活动计划。
六、活动内容
1、大课间活动
坚持我校一直实行的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体育锻炼大课间活动,根据积累的经验,进行师生共同活动、共同锻炼等形式的活动。
2、“2+1”项目活动
(1)体育类别
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游戏等,活动地点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田径场。
活动时间为周一、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
(2)艺术类别
声乐、书法、绘画等,活动地点为音乐室、美术室等专用场所。
活动活动时间为周二、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后。
(3)拓展项目
建立专题网站,充实活动内容,利用校讯通等现代教育技术,以丰富多彩的体艺内容感染教师,熏陶教师,让教师得到更大发展。
体育欣赏(网络、电视),如观看体育专题片、NBA节目、中超乒乓赛等;艺术欣赏(网络、电视、录音),如观看舞蹈节目、听演唱、看其它艺术表演等。
拓展项目内容,主要是下午活动遇雨天,外面场地不能利用时,在室内安排学习。
七、健全组织:
1、领导小组
为全面指导我校体艺2+1项目的实施,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加强管理,合理协调,特成立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教师“体育、艺术2+1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 华 鞍湖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鞍湖实验学校校长 副组长:王守顶 鞍湖实验学校副校长
武洪成 鞍湖实验学校副校长
邹政华 鞍湖实验学校副校长
孙步楼 鞍湖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
涂 俊 鞍湖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 成 员:仓定胜 鞍湖实验学校校长办公室主任
刘凤祥 鞍湖实验学校教务处主任
潘玉兰 鞍湖实验学校政教处主任
胡胜权 鞍湖实验学校总务处主任
唐星亮 鞍湖实验学校安保处主任
陈道永 鞍湖实验学校教务处副主任 顾风金 鞍湖实验学校教务处副主任 刘同华 鞍湖实验学校教务处副主任 顾强华 鞍湖实验学校团支部书记 顾 彤 鞍湖实验学校少先队辅导员
2、指导小组
为有针对性的指导体、艺各项目的具体实施,培训组织教师的指导能力,成立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教师“体育、艺术2+1项目”试点工作实施指导小组。
(1)体育类别
组长:王守顶
组员:仓定胜 刘同华 陈道永 姚立波 李雪芬 黄成春
(2)艺术类别
组长:武洪成组员:朱红兵 顾 彤 胡 勇 戴兆清
八、保障措施:
(一)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对开展试点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争取广大教师的理解与支持,自觉参与达标活动。
(二)做好组织实施和师资培训,确保工作顺利进行。认真安排活动的计划、主动检查文体的设施、合理选择活动的内容、全面控制活动的过程,严格把关,确保达标活动顺利开展。
(三)安排好“体育艺术2+1项目”周活动表。做到“定项目、定内容、定地点、定教师和定辅导老师”,实实在在开展活动。制定室外活动项目因天气变化不能活动移至室内的应对办法,使“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不因天气变化而停止。
(四)加强领导,重视督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真抓实干,结果上注重实效,要结合我校实际,体现学校特色。制定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实施,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实施水平。
(五)尽活动所需,确保活动开展。部分经费预计:
①购买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部分游戏器材;
②各种活动奖励经费;
(六)活动中,组织教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教育,时刻关注教师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偶发事件,重大事件及时汇报。
(七)认真做好教师“2+1项目”的综合素质测评认定工作。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多个认定小组。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和学校实际,在学期末安排时间进行认定,并将认定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和发展规划。
【龙岩市教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岩中心城市社区用房规划建设和管理意见的通知10-12
龙岩初级中学数学06-19
龙岩初三上学期试卷07-20
龙岩中心城市“绿、亮、美”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龙政综〔2008〕242号)10-23
龙岩事业单位面试技巧07-02
的福建龙岩古田导游词07-12
龙岩消防支队全力备战防汛救灾准备工作08-23
龙岩学院教工党支部工作评议表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