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少先队改革方案

2024-09-14

学校少先队改革方案(精选8篇)

学校少先队改革方案 篇1

少先队改革方案

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共青团、少先队的要求,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少先队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制定少先队改革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基本要求,坚持少先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预备队的基本定位和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增强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更好地服务少年儿童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引导亿万少年儿童听党的话、跟党走,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全团带队、团教协作、队教协同,把握少先队组织属性,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少先队改革和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儿童组织发展道路,更好地引领广大少年儿童牢记和践行党的教导,立志向、有梦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牢记队的使命。以思想引导为灵魂,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的话、跟党走,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立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服务队员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少年儿童主体地位和特点需求,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和党领导的少年儿童组织发展规律,坚持全童入队、育人为本,主动参与素质教育,激发少年儿童自信自强、创新创造精神。一切从少年儿童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发挥少先队员小主人作用,生动活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打牢基层基础。树立基层第一的观念,搞好基础建设,坚持强基固本,激发组织活力。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注重提炼、推广各级少先队组织的好做法好经验。千方百计推动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不断向基层倾斜,从政策、机制、环境等方面支持基层,努力使少先队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基层。

——积极继承创新。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紧跟共青团改革和教育改革步伐,坚持问题导向,既继承历史经验,发扬优良传统,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实解决脱离少年儿童实际、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虚功实做,难事长做,更好地履行为党做好少年儿童群众工作的职责。

(三)主要目标

与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工作格局衔接,与基础教育改革衔接,推进少先队工作制度化、专业化、时代化、系统化和与学校教育的特色差异化发展。通过改革,使少先队作为党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的特点更加鲜明,让少先队员更喜欢少先队,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显著增强,少先队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让辅导员更热爱少先队,获得感显著增强,专业化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让学校更重视少先队,少先队集体和活动更有活力,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和贡献度、价值创造进一步提高;让家庭和社会更支持少先队,发挥少先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少先队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改革措施

当前,少先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不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够。具体表现在:少先队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和组织活力不足;少先队教育内容、形式、载体与少年儿童成长需求和时代要求不够适应,组织教育不够系统、少先队员自主性发挥不充分、实践活动不足,特色不突出,活动存在成人化、形式化、课堂化现象;少先队教育与国民教育有机融合度不够,与学校工作协调不够,与家庭、社会生活衔接不够紧密,维护队员权益不足,服务队员成长的项目较少;少先队工作队伍专业性不够,少先队工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不完善、不充分等。为克服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一)改革少先队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完善少先队代表大会制度。根据队章制定少先队组织工作办法。小学和初中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少先队代表大会(简称“少代会”),县(区)级少代会每三年召开一次,全国和省级、地市级少代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增强少代会的代表性。各级少代会少先队员代表由少先队员选举产生。学校少代会代表以少先队员代表力主体。县(区)级及以上少代会代表中,少先队员代表要占50%以上比例;成人代表在同级党、团组织的领导下产生,少先队辅导员、中小学校长、志愿辅导员、少年儿童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各有关方面一线代表要占成人代表60%以上比例。

扩大代表大会代表参与渠道。少先队员代表要征集队员意见建议,向大会提交红领巾小心愿小建议。成人代表要经常到学校、校外活动场所、社区等少年儿童集中的地方走访,了解反映队员需求和队员、辅导员、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等意见建议。各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简称“少工委”)建立答复、办理或反映代表意见建议制度。

2.完善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制度。增强各级少工委委员的代表性,积极发展基层和社会各界委员。县(区)级及以上少工委中来自基层单位的委员要占50%以上。县(区)级及以上少工委设挂职、兼职副主任,设立少先队总辅导员。推动中小学成立由党政领导、大中队辅导员和志愿辅导员、家长代表等参加的学校少工委。

健全各级少工委运行和决策机制。各级少工委建立主任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协调落实少先队重要工作。全国少工委主任会议每季度召开1次,按照议题内容邀请相关系统和领域少工委委员列席。全国和地方少工委通过向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征求意见,向共青团智库、教育等有关研究机构、专业人士咨询等,加强对重大问题昀研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建立各级少工委联系委员、服务委员的经常性制度机制。

完善全体委员会议议事建言机制。全国和省级少工委设立专门委员会。建立委员重点发言制度,推动委员围绕议题开展前期调研,在全体委员会议上建言献策。建立委员提案制度,每个专门委员会每年至少提交1份建议案,每位委员在任期内每年至少 提出1份提案。

完善日常工作机制。按照队章和团中央有关规定,全国少工委加强对全国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加强对省级少代会和地方少工委的指导。县(区)级及以上少工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体委员会议并形成制度。健全重点工作调查研究、推动落实、资源支持、督导考核和基层满意度测评等工作机制。

(二)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

3.巩固中小学少先队组织基础。完善中小学少先队基本组织制度,规范基础队务,加强学校少先队标准化建设。坚持全童入队,规范队前教育和入队程序。建立中小学贯通的队籍管理制度,推行少先队员登记表,队员转学或小学毕业升入初中随转队籍。实施活力工程,活跃少先队大、中、小队。建立少先队员成长档案,创新推广雏鹰奖章体系。适应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加强民办学校、特教学校、驻外使领馆阳光学校、国际合作办学等少先队基础建设。

4.加强初中少先队和团队衔接工作。加强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建直中学团干部、优秀教师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制度,以团前教育、推优入团为重点开展工作。初一年级全面建立少先队组织,普遍规范举行初中少先队建队仪式。初中队员日常可佩戴队徽,集会等活动时统一戴红领巾。创新初中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和载体,开展适合初中生特点的工作和活动,做好与志愿服务、学生社团、学生会活动的结合。健全少年团校、团课制度。完善推优入团制度,规范推优入团标准及程序,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推优入团应体现班级中队全体少先队员的意见,年满1 3周岁特别优秀的少先队员可以入团并保留队籍。

5.拓展校外和社区少先队工作。积极依托区域化团建,在街道、乡镇、社区和当地各条战线团组织带领下,整合用好城乡团内外各类阵地,组织开展社区、校外少先队活动,大力发展直接服务少年儿童和家庭的公益项目。探索建立社区少先队组织。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探索“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热心家长、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在校外和社区少先队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机制。鼓励和推动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

6.加强农村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少先队工作。与党政有关对口支援帮扶等制度安排相衔接,推动城市与农村、东都与中西部地区、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少先队组织、少先队员、辅导员交流和结对互助。深化新疆、西藏与内地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少先队“手拉手”活动,形成城乡少先队互联互帮互学机制。紧密结合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将农村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部门相关工作机制,保障农村少先队组织基本条件,开展有农村特点的少先队活动和适合农村少年儿童需要的服务。建立公益基金,创设援助项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少先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7.加强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根据时代发展和少年儿童特点,规范发展少先队基本组织文化。研究制定国家标准,规范红领巾、队旗、队徽、队歌、队礼、呼号、作风、入队誓词、队委标志、鼓号、队服等少先队标志、标识及其使用,推进依法保护。在校内外少先队活动中积极使用少先队标志和组织文化各种标识。加强学校少先队队室、鼓号队建设,建好用好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宣传栏、中队角、中队园地和少先队新媒体等阵地。规范少先队主题队会、队日基本程序。深化仪式教育,创新入队仪式、初中建队仪式、离队仪式和雏鹰奖章颁章仪式、检阅仪式、升旗仪式、祭奠先烈仪式等,建立少先队分层仪式教育体系,增强仪式庄重感、参与感。

(三)改革创新少先队教育和活动方式

8.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发挥少先队思想育人作用,教肓引导少年儿童打下“五爱”政治情感的基础、人生观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确立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政治方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贯穿少先队教育全过程,坚持形象化、情感化、榜样化、行动化,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帮助少年儿童形成基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少年儿童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加强革命文化教育,运用好红色教育资源,抓住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时间节点,坚持落小落细落实、儿童化生活化时代化,创新“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争当美德小达人”“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等主题活动。创新少先队教育方式,注重精准引导,加强队章和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系 统开展爱党教育,党团队相衔接的组织意识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增强少先队思想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

9.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增强少先队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小主人意识,共同创建自主、平等、友爱、向上的大中小队集体,发动每一位队员主动融入队集体,履行队员义务,发挥自己所长,活跃集体活动,共享快乐生活。以少先队中、小队和雏鹰假日小队、红领巾小社团等形式,组织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开展群众性少先队集体活动。注重普及,力求每一个少先队中队人人可为、常态可为,借助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力量,在校内外创新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在中队集体里广泛开展“红领巾小健将”等足球和体育游戏活动、“红领巾小百灵”歌咏活动、“红领巾小书虫”读书活动、“红领巾小创客”创新创意创造活动、“红领巾小主人”岗位服务活动等,深化“雏鹰奖章”的系统过程激励,培养锻炼全体少先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0.锻炼培养少先队员自主能力。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自主性,大力倡导少先队员在辅导员指导下自主管组织、自主建阵地、自主搞活动,注重自我教育、同伴教育,鼓励队员自主实践,保护好、锻炼好队员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大力倡导少先队活动由少先队员自主设计、组织、评价,保持少年儿童自己的特点和言行,坚决杜绝成人化。创新少先队大中队委员、小队长岗位设置,实行民主选举、定期轮换,锻炼培养小骨干,发挥带头作用。建设少先队小骨干培训基地。探索建设红领巾理事会,畅通少先队员自主参与少先队工作决策渠道,充分体现少先队员的心声和意愿。

11.创新丰富实践活动品牌。在中小学普遍落实每周1课时少先队活动课,突出少先队员主体地位和实践体验特色,避免课堂化。加强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研发配套资源。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基层少先队组织开展生动活泼、时代感强的主题队日和课内外、校内外少先队实践活动。围绕索质教育,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大力发展少先队实践活动品牌。完善扩大少年儿童校外活动服务联盟,推动成立少年儿童夏冬令营活动社团组织,制定推行专业标准,争取各级财政和社会支持,大力开展公益性、普惠性夏冬令营等假日活动。大力支持开展少先队红色文化、探知探索、吃苦体验等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平安行动、手拉手、少年军校、少年科学院、知心家庭学校等品牌活动项目。大力探索开发队员喜闻乐见的、健康快乐的创新创造活动和时尚项目。

12.健全少先队激励机制。以雏鹰奖章为基本载体,建立人人可行、天天可为的少先队员激励体系。创新榜样教育,大力树立宣传新时期少年儿童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少年儿童。深化“最美少年”“最美辅导员”“最美集体”等群众性推荐活动,引领少年儿童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培养网上的少年儿童正面偶像。完善全国和地方优秀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集体评选表彰机制,加大对一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表彰、宣传和培养力度。命名红领巾示范校、红旗大队等先进基层单位。建立对校长、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激励机制,颁授“星星火炬奖章”。积极开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推选竞赛、展示交流活动。

(四)努力提升少先队服务能力

13.建设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深化与团的事业化工作平台和团属单位的合作,在开发产品、开展活动、整合资源、服务基层等方面为少先队工作服务。争取党政支持,借助团内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探索联合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承接政府专项工作和购买服务的有效方式。

建好用好少先队社会化活动阵地。联合教育等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推动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营地)等各类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社会文化教育设施,面向所有少年儿童免费开放,提供公益服务,开展实践教育,支持少先队活动。依托青年之家等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少先队活动阵地。充分依托基层党群活动场所、社区、“乡村学校少年宫”、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部队营地等,共建共享,拓展活动阵地。动员各类资源,大力推动少年儿童校外活动营地建设。与各类社会文化教育和服务机构合作,联建少年儿童实践体验基地。

建设“网上少先队”。倡导全体少先队辅导员积极用好网络,建好辅导员网等工作平台,直接服务引导少年儿童。加强对少年儿童和基层少先队组织用网情况调查研究。依托“智慧团建”推进“智慧队建”,探索建立少先队电子队务和基层组织、队员、辅导员、各级少工委信息管理系统。依托“青年之声”建设“少年之声”。构建少先队传媒体系。建立面向全体少年儿童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各级少工委微信公众号、微博。建好用好中国少年先锋队网、未来网,建设网上少先队综合活动和服务平台。健全以少先队工作网站、微信、微博、APP等为主的新媒体工作榕局,推进各级少先队组织新媒体工作平台互联互通。深化少年儿童网络素养教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合理使用网络,控制上网时间,绿色上网。加强各级少先队组织对自身网站和网络新媒体应用的管理。支持各级队报队刊围绕职能定位,复合发展、改革创新、发展壮大。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的合作。

多生产推广少年儿童喜欢的优秀文化产品。争取宣传、新闻出版、广电影视、文化艺术、网络管理等部门和单位支持,联合专业力量,实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作品产品研发推广工程,大力创作、研发推广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感强的童谣、图书、歌曲、电影、动漫、游戏、音乐舞蹈、电视、微电影、微视频、舞台艺术、数字出版等优秀文化艺术产品。

深化与港澳台地区少年儿童和少年儿童组织、工作机构的交流。加强与国外有关少年儿童和少年儿童工作的组织、机构的友好交往。

14.服务少年儿童成长需求。强化服务意识,关切队员成长,倾听队员心声,围绕少先队员的需要和家长期盼、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设计开展具体服务项目,精准服务少年儿童在平安自护、身心健康、学习成长、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网络安全等各方面需求。积极承接政府少年儿童事务。通过依法公募、众筹等方式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拓服务项目,挖掘服务资源,打造服务品牌。通过手拉手、微心愿圆梦等多种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乡贫困家庭、残疾、孤儿和患重大疾病筹困难少年儿童群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联合团的权益工作部门和专业力量,建立了解、反映少年儿童意愿、呼声和诉求的工作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依法有序代表少年儿童表达诉求、解决问题,依法积极介入、主动发声并协助处理典型性重大个案维权,参与推动完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

(五)强化少先队工作专业支持

15.建设高素质少先队辅导员和工作者队伍。构建“专业辅导员+志愿辅导员”的基本工作队伍。建立全国、省、地(市)、区(县)、乡(镇)、学区、学校等各级少先队总辅导员和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体系。落实和完善总辅导员设置管理办法,加强对总辅导员的管理和培养。制定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标准,规范辅导员选拔、配备、聘任和调整。不断完善大、中队辅导员任职资格、工作考核、专业发展相关政策,推进辅导员职称评聘“双线晋升”,畅通辅导员成长发展通道。建立命名全国和各级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健全辅导员远程培训平台。全面实施辅导员全员培训,规范培训内容、课程、课时、教材、师资,普及学习中央精神、政策理论、少先队业务和专业知识技能。将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团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培养少先队辅导员名师、骨干,建设全国和各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纳入各级中小学优秀教师培养序列。尊重和服务辅导员,加强对轴导员的人文关怀,建立和活跃辅导员之家。积极聘请“五老”、热心家长、解放军指战员、有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等担任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探索建立志愿辅导员注册管理、分级聘任、培训制度。建立完善志愿辅导员激励机制,纳入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志愿者表彰。

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培训,教育引导全体少先队工作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推动各级团委少先队工作干部,落实好“8+4”常态化下沉基层、“4+1”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1+100”直接联系青年等制度安排,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导基层少先队组织、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建立健全少先队工作干部调研制度,推动全体少先队工作干部经常性深入中小学驻校蹲点,了解基层实际,与少年儿童和辅导员、教职员工、家长等交朋友,调查研究、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16.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和专业支持。充分调动各级少工委和基层少先队组织积极性,充分借助共青团智库和教育及社会研究机构、专业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阐释中央精神,研究当代少年儿童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开展少先队史论法研究,加强少先队工作重大课题研究,推进国际比较研究。研发少先队组织和工作标准规范体系。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合作,深入推进少先队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联办学术刊物,为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各级少先队工作学会建设,发挥老少先队工作者、少先队名师等作用,推动群众性科研活跃,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运用。

(六)优化完善少先队工作支持保障 17.推动纳入党委和政府相关制度安排。推动将少先队改革纳入地方群团改革总体安排,研究制定少先队改革措施。推动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听取团组织工作汇报、研究青少年工作的专题会议和党政青少年事务联席会议等制度安排。推动落实和完善各级党委加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政策,推动建立落实党委和政府有关少先队政策的协调督导机制。

18.加强全团带队工作。加强各级团组织对少先队工作的具体领导,主动带思想、带组织、带工作、带队伍、带作风。建立各级团的领导班子定期听取少工委工作汇报制度,每年专题研究两次以上少先队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各级共青团工作总体安排,加强各级少工委特别是区县少工委建设,配齐配强少先队工作部门和专职干部并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少先队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选配挂职、兼职干部。保证少工委必要的工作经费。在团干部培训中设立少先队工作内容,加大对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共青团各战线和团属单位、媒体在工作力量、资源、项目上支持少先队工作的机制。建立少先队组织、工作、活动绩效评价和服务少年儿童满意度评价制度。深入研究完善有关少先队政策制度,不断推进制度机制创新。

19.宪善团教协作机制。以少工委工作机制为基础,建立健全县(区)级以上团委和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协商研究少先队工作机制,每半年(学期)研究1次以上。建立县(区)级以上团委和教育部门重大工作及时沟通机制,团委主动加强沟通,在涉及中小学生、青少年、共青团和少先队的重要政策和工作部署出台前互通情况、听取意见。各级教育部门将少先队工作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在中小学党建工作中的作用,纳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范畴,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纳入学校工作总体布局,一起规划、部署、检查、保障,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督导指导和考核评价。实行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选派干部到同级少工委挂职、兼职制度。

各地小学和初中要保障少先队工作基本条件。中小学校长和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重视支持少先队工作。学校要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整体工作计划、考核评价,普遍开展中小学少先队活动课,确保充足的少先队活动时间,大力支持少先队创造性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支持建设好少先队集体,保证学校少先队队室、鼓号队、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有条件的地方)、宣传栏、中队阵地等基本阵地和配备,积极创造校内外少先队实践活动阵地,保证少先队工作必要的经费、物资,建立健全少先队工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发挥好少先队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中小学少先队开展相关活动及购置设施设备所需经费,可在学枝公用经费中列支。各地小学和初中要设置大队辅导员岗位,一定规模的学校可设总辅导员。选配优秀教师担任大队辅导员(总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全面落实并保障大队辅导员(总辅导员)的学校中层管理人员职级待遇,并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将大队辅导员(总辅导员)、中队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评比表彰奖励。建立健全少先队辅导员以“少先队活动”等科目参评中小学教师职称“双线晋升”制度。

三、组织实施

少先队改革方案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在团中央和教育部领导下,全国少工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务求实效。改革方案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教育部门考核内容。全国少工委指导各省级少工委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学校少先队改革方案 篇2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 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加强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职业院校要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进协同育人[1]。”

教育部在制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又具体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语文单科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和研究, 是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进行更深一步的改革和探究, 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 指导教师真正地“因材施教”。促使教师彻底转变观念, 改革教学方式, 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兼顾个性特征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更好的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保障。

2 语文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引领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力求达到“三个走向”:即“从教材走向教学;从说教走向技能示范;从考试走向考核”。

2.1 从教材走向教学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紧紧的抓住教材不放, 认为只要把教材教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对教材研究得多, 对学生关注得少;教师以自我陶醉的方式欣赏着教材, 激励着自己, 却与学生无关, 只与教材有关。通过语文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 指导教师从教“教材”走向教“学生”的实质, 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 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教学, 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2.2 从说教走向技能示范

在我们的教学中, 往往抱怨学生听不懂、做不好, 一遍一遍苦口婆心的讲, 学生还不愿意听, 早已把课堂当成休养生息的地方, 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其实, 榜样教育通常比单纯说教效果更佳, 身教重于言传, 给学生进行技能示范, 和学生一起做, 在做中让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创新精神,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从考试走向考核

考试, 是“对人的知识才能进行考查测验”。重在考“知识”;考核, 是“考查核实”。重在考查“实际应用”。从考试走向考核就是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 突出能力本位, 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彻底改变存在的“会考试”而“不会做事”的“高分低能”和“有分无能”的现象。

3 拟定语文课程评价方式改革方案

拟定语文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方案主要有五个模块构成:识字与写字技能、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口语交际技能、综合性学习评价和互补评价。单项技能附加分就是充分发挥其优势, 凸显其个性特征, 这样既可让优势更炉火纯青, 也使不足之处有提高的信心。

4 语文单科课程考核评价方案细则

4.1 识字与写字技能 (总分值为15分)

(1) 识字:占10%的分值。学生累计认识常用的汉字3500个左右, 掌握2500个字的写法。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能够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检字词。

(2) 写字:占5%的分值。临摹硬笔书法, 每学期交八篇临摹作品。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美观大方、行款整齐的硬笔楷书作品;能够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2 阅读技能 (总分值为20分)

(1) 经典诵读:占5%的分值。考核内容为语文教材中的诗歌、自己感兴趣的诗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经典诗文;能够准确把握语音、语调、语气。

(2) 阅读与读书笔记:占10%的分值。考核内容为教材中的文章, 图书馆馆藏文章中自己喜爱的作品;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一般现代文;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 说出自己的体验。可以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每学期阅读书籍不得少于4本;并至少写出4篇读书笔记。

(3) 借阅记录:占5%的分值。学生每学期借阅次数不得少于5次, 并至少填写5篇阅读记录卡。学会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 广泛阅读各类读物。每月促使学生到图书馆去借书, 至少1本, 可以将学生的借阅行为规范化、制度化, 让学生更加自觉走进图书馆, 从而养成阅读习惯。

4.3 写作技能 (总分值为20分)

(1) 应用文写作:占10%的分值。考核内容为常用应用文的写作 (包括条据、通报、通知、计划、总结、求职信、合同、招投标文件等) ;每学期至少写5篇应用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独立写出内容明确、中心突出、语言准确、格式规范的应用文。

(2) 普通写作:占10%的分值。学生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写作;掌握通过观察、阅读等途径搜集资料的方法;每学期至少写2篇作文。能够写出语句通顺、详略得当、层次清楚、标点符号基本正确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4.4 口语交际技能 (总分值为10分)

(1) 纠正方言:占5%的分值。能够纠正方言口语中经常出错的发音, 读准音调;能够自信地表达。

(2) 朗读课文:占5%的分值。能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语速适中、声音洪亮的朗读文章。

4.5 综合性学习评价 (总分值为35分)

(1) 课后作业:占5%的分值。这考察的是学生上课听讲的效果、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完成的结果, 了解学生听的情况、知识掌握的状况, 从而指导教师的教学, 更好地分析教材, 把握备课重点、难点等,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2) 考勤:占15%的分值。这一分值所占比例要大些, 这是最能考查学生学习态度的一项, 只有学生坐到教室里来, 他才又可能接受老师的教育, 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因为任何一种学习必须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才能完成。要求学生能够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若旷课达每学期语文总课时的25%将取消考核成绩。

(3) 自我评价:占5%的分值。通过这一评价, 使学生能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更多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从而更好的发展和完善自己。自我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学生上台发言或写自我鉴定的形式完成。这样既让学生认识了自我, 又训练了口语、书面语的表达力, 可谓一石三鸟。

(4) 小组评价:占5%的分值。这种“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模式, 营造了组间竞争和组内竞争的双重竞争环境,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5) 活动:占5%的分值, 能够积极、认真的参加课堂内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够主动搜集整理资料, 完成课堂外的阅读;能够积极参加语文教学活动。

4.6互补评价 (单项技能附加分)

“互补评价”分值为5分, 在学生综合考核不合格, 但其某一项技能又比较突出时实施的加分项。通过单项技能的加分如能达到合格标准 (即:60分;超过60分的按60分记) 则可视为该生语文考核成绩为合格;如通过单项技能的加分后仍未达到合格标准, 则参加补考。

根据以上方案, 将原来的成绩册做了一些调整。 (见附表)

参考文献

[1]田金莲.中职公共基础教学评价改革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 2012 (06) .

[2]傅彩虹.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读与写, 2011 (07) .

浅谈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改革方案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改革方案

自从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取消了职业学校的入学分数限制,希望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然而正因为取消了分数限制,导致了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差,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的现象。由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着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化课基础知识做铺垫,另外高校的自学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普遍低下。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提升职业学校物理教学质量展开探讨,提升职业教育质。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简化学生理解难度

1.1设计简单易懂的教学实验辅助教学

结合多年实际教学工作发现,中职学生对于物理学科往往存在着一种厌学的情绪,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实验,辅助学生能够快速简单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不应该将教学思维仅仅局限在课本的实验例题上面,适当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式教学。

比如说对于全国技工学校电工类物理学科中“振动与波”中的教学设计而言,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为弹簧的震动,但是结合个人多年物理实际教学经验发现学生不能很好消化这个实验,与此同时这个实验也不能直观的描述简谐振动的图像,因此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改成砂摆。

在操作实验的过程当中注意让学生观察木板是出于匀速运动的状态下的,此时教师可以边演示便提示学生这个实验的震动图像是根据质点运动的时间而产生的。利用砂摆的物理演示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脑海中树立形象的物理模型,教会学生在今后的物理学习过程当中学会用图像法来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经过系统的实验辅助教学,可以提升物理学习星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仔细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1.2自制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难题

物理是一门依托于实验教学的学科,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重点在于能够在有效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能力,并能够动手设计制造一些小实验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因此对于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内容设计而言,教师可以适时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制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书本上所学的物理原理,就地取材选取制作模型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装配仪器,最后评比出最贴近生活的物理小模型,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中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学以致用,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说在学习到串并联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相关的知识设计比赛抢答器。

1.3教会学生相关的物理学习策略并进行运用

中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适当的教会学生有关物理的学习策略并进行运用的本领。比如说在每章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都可以将这些策略编织成习题的形式,为学生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情景,而解决方法就是之前所学习的策略,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的真谛,有效地打破传统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模式的弊端,有效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2.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乐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内容设计都要围绕着提升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而展开的,中职物理教学也同样如此。为了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一些物理活动。

比如说在每堂课上课前的几分钟,教师可以提一些和生活有关的问题或者是做一些物理小游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在上到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定律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个小游戏“如何让一个粉笔盒从一米高的讲台上下落而落地不倒”,通过这样的形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物理教学呆板无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了整堂课的教学质量。结合个人多年物理教学经验发现,很多实验在上一堂课做反而对更能提高下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因为这样的形式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探究,甚至可以通过自学的形式得出答案,满足了学生超前学习的欲望的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了物理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这门学科。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史料重现物理现象,这样不仅能够烘托出整堂物理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大大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将传统的要我学教学方式改变成为我要学的创新式教学手段。

3.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改革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方式展开探讨,并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意见。然而改革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是我相信只要全体教育同仁共同努力,并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的汗水,一定能够共同浇灌出中职业物理教学的改革之花的。

参考文献

[1]孙永梅.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国家教学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C];2000

[2]李 勇.物理教学如何走进生活[A];国家教学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C];2000

少先队改革方案体会-李会 篇4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红领巾的事业是托举未来的神圣事业,是崇高而美好的事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全国少工委七届三次全会并讲话: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扎实推进少先队改革,引领广大少年儿童听党的话跟党走,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力奋斗。

少先队工作要闪光,就必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作为少年儿童的亲密朋友的我们,要坚持少先队改革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少先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预备队的基本定位,把握少先队组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握少先队活动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工作主线,把握少先队教育的特点与规律,通过改革增强少先队教育的思想性、组织的先进性、队员的自主性、活动的实践性。我们还要以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把握少先队的基本定位、根本任务、工作主线,自觉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通过学习《少先队改革方案》我更加明确了少先队的组织属性,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根据少先队的组织属性,少先队的根本任务从思想层面来说就是培养少先队员对当合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对于我的队员们而言,他们正处于由儿童向少年转变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构建时期,所以在政治意识方面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少先队改革方案》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少年儿童的无限关爱和对少先队的殷切厚望,是对全团、全队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通过学习《少先队改革方案》,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丰富与发展新时期的少先队活动,“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力,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任务,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基础手段和方法,是少先队组织以队员为主体开展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它可以培养队员多方面能力,使其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开展好少先队活动,一方面给学生带来活力,另一方面给校园增加无数的光彩。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我准备要在中队活动中为队员提供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嘴、动情的机会,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活动实实在在的美,根据队员好奇、好动、好胜特点,计划开展“我能行——成果展”的活动,把队员带到大自然中,带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让队员在实践中动手动脑,自己观察,自已调查,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在“我能行——成果展”活动中,队员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能行——成果展”上,要充分展示队员的创造才能,尤其是在活动中培养了队员“四自”精神,即: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已做,自已的队务自已管,自己的伙伴自已帮。在“我能行——成果展”上的作品,虽还很不成熟,但在愿望付诸行动,行动实现愿望中,希望队员们有所收获。

少先队改革方案心得体会 篇5

第一,政治立场坚定。

《方案》开宗明义,强调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儿童组织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第二,富有改革精神。

《方案》准确把握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在充分肯定少先队工作成绩的基础上,深刻而全面地提示了长期存在而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诸如: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不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活动方式的成人化形式化等。清晰的问题意识是改革卓有成效的前提。

第三,服务队员成长。

《方案》把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当作少先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要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特别是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诸如平安自护、身心健康、学习成长、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网络安全等各方面的需要。可以说,《方案》注意了少先队工作的政治性与儿童性的平衡发展原则。

第四,举措具体得力。

学习《少先队改革方案》心得体会 篇6

全体辅导员佩戴鲜艳的红领巾,采用“红领巾先锋我来当”的方式,为大家朗读《少先队改革方案》,并随机进行交流讨论。

中队辅导员表示,他们会严格恪守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做到五爱教育,并尊重队员们的主体地位,激发队员们自信自强,积极创新的精神。最后,全体辅导员一起呼号,表达为立足少先队岗位的执着和决心,愿意为少先队事业而努力探索、创新。

学校少先队改革方案 篇7

各创建学校在各地市教育局、少工委的指导下,按照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利用优势资源、围绕本校少先队活动和少先队文化特色旗帜鲜明地开展创建活动。以体验教育为统揽,大力开展少先队主导活动。在创建活动中,各学校将创建活动和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和教书育人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少先队工作与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召开班队会、主题队日等活动形式,使少先队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日常工作相得益彰。创建学校通过举行“校园之星”评选、“红领巾,我为你自豪”入队仪式、“雏鹰争章,展望未来”、“争当文明小队员”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优势,使广大少先队员在鲜艳的队旗下,密切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深刻理解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新时期少年儿童的风采,为全面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加强少先队员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校扎扎实实开展“红领巾读书活动”,通过举办《建设五十周年的成就》、《辉煌的庆典》、《澳门沧桑》、《历史》等图片展,组织“迎接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家乡五十年变化大展示”、“向先烈汇报新世纪蓝图”等主题内容的知识竞赛,以香港历史为主题内容的“香港回归十周年”手抄报比赛,让少先队员在学习中了解历史,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从而激发其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校通过一系列节日,开展大中队主题队会,如:请英雄模范、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校外辅导员等进行知识讲座,帮助少先队员了解少先队的历史,了解近几年少先队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了解党跨世纪的奋斗目标,从而调动少先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以“手拉手”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心。

“手拉手”活动作为少年儿童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手拉手”活动应作为少先队工作的主要部分来抓。其过程是倡议少先队员们捐出自己的零用钱,开展“捡回一个希望、奉献一片爱心”的活动,通过回收废旧物资,把筹得的善款捐赠给本地区患危重疾病的儿童;通过为支持三峡工程而离开家园的人民重建家园捐款和特大洪灾、海啸的灾区人民举行义卖捐款等活动,充分培养少先队员的点点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 以“绿色文明行动”为渠道,培养少先队员的公民意识。

培养少先队员以承担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意识是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发展的方向,学校不但要坚持开展“清洁、美化校前一条街”“认养门前小树苗”活动,还应派队员代表参加如“家庭植树同乐日”活动等,开展如“环保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此外,学校应组织队员深入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宣传市民“十不”行为规范、“为两个文明建设写一句公益格言”等活动,这些活动在增强队员的公民服务意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少先队员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

建立富有特色的少先队活动阵地、突出永恒主题,要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以具有少先队特色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手拉手”、“民族精神代代传”等少先队品牌活动,在活动上做文章,有步骤地开展“雏鹰争章”、“手拉手”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有针对的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强化少先队基础建设,使少先队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基础建设是少先队工作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创建学校应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和少先队总辅导员为副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加强对少先队的领导和指导,有效提升少先队工作的地位和影响力;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与指导;适应共青团“强乡带村”的战略,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制度的基本要求,加强农村乡镇中心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发挥其示范作用,牵动村级少先队组织建设;依托团建抓队建,按照“先行探索,逐步提高,抓住难点,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平台,把少年儿童更有效、更广泛地组织起来。创建学校更要结合自身特点,在队伍上下功夫,开展大队委竞争上岗等新型干部制度改革;在信息化建设上寻突破,开发少先队网络系统管理平台;在阵地建设上求拓展,进一步充实队(部)室、红领巾广播站、鼓号队及相关社团的人员和设备,有效地推动基层少先队建设和少先队文化的繁荣。着重要从辅导员队伍、少先队工作机制、少先队干部和少先队工作网络、少先队理论等几个方面不断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

1.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

辅导员是少先队员最亲密的朋友和指导者,是少先队工作台的主要力量。多年来,广大辅导员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少年儿童的一片挚爱,对少先队事业的执着追求,为少先队工作付出了心血,洒下了汗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少先队工作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辅导员老师的无私奉献,是他们无怨无悔、尽职尽责的工作,推动着少先队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加强辅导员的自身建设,要反复学习《广东省少先队系统活动纲要》、《番禺区少先队常规工作要求》等法规文件。各创建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选拔、配备、培训和激励等相关制度和措施,与教育部门一道做好辅导员的选配和聘任工作,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高素质;重视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辅导员表彰奖励制度,激励辅导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学校在辅导员队伍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师风师德教育,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对少先队工作意义的认识,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校少先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大队辅导员参加区的培训,定期组织中队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学校少先队工作要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大胆探索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提高少先队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校内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在不断巩固学校辅导员队伍的基础上,学校要壮大志愿辅导员队伍,组织动员老模范、老同志、部队、企业、机关、高校等优秀党团员担任志愿辅导员,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利用家、校、社三结合的集体教育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种人才资源,为少先队工作服务。只有通过定期学习、培训和召开现场工作交流会等制度,才能逐步建立起一支热爱少先队工作,熟悉少先队运作、了解少年儿童的辅导员骨干队伍,构建少先队工作网络。

2. 完善少先队工作的评估和表彰机制。

各创建学校需大力完善:优秀值日生、优秀队干部、优秀校容护卫队员、优秀播音员、优秀辅导员、先进中队、文明班级等各项评比制度,新建立“红领巾达标班”、“优秀雏鹰假日小队”、“优秀队干”、“优秀少先队员”、“双学积极分子”、“绿化能手”、“劳动积极分子”、“文明小卫士”、“科技之星”、“小小艺术家”的评定标准,逐步推行少先队工作的量化考核;完善雏鹰争章制度、订阅队报队刊制度,3—6年级学生人手一份《少先队员》,大队部订阅《辅导员》、《少先队活动》、《小干部》、《岭南少年报》、《中国少年报》等少先队刊物。

3. 加强家、校、社三结合,构建少先队工作网络。

各创建学校要适应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发展的需要,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社会化大教育网络建设,让少先队工作走出校园向社会延伸。如:与交警中队进行“警民共建文明学校”活动、与科技局联合举办科技活动、与报社成立“校园小记者站”、开通家校通讯网络、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聘请法制副校长等,通过少先队工作网络的构建,进一步推动少先队工作的发展。

三、提高少先队的教育功能,推动少先队文化的繁荣。

少先队文化是由少先队性质决定的,是少先队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植根于少年儿童群体,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教育性和实践性,并以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特别是社会资源为载体的独特的文化。

1. 不断丰富少先队工作内容,努力构建少先队文化。

少先队活动所体现出来的良好声誉、社会影响、周密的组织网络和示范辐射作用,不仅仅能为少先队整合社会资源、谋求社会联动创造条件,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少先队活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已发育成为一个极具社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新的资源。

创建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充分依托网络,创建“广东省红领巾示范校”,创建活动专题网站(http://sfx.gd61.org/),各创建学校将各自开展的创建活动按照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特色活动、阵地建设、方案总结和理论研究6个方面上传至专题网站进行巡展。这一方面为创建学校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和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使各级少工委快捷掌握本地区的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 加强了少先队工作的理论研究。

少先队理论建设是少先队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适应现代化建设,加速人才培养,培养“科研型”辅导员队伍的必然选择。要着眼于体验教育活动的实际,继续加大体验教育理论研究力度,不断开发少年儿童信息源,切实了解和掌握少年儿童动态,大兴调研之风。创建学校要大力开展少先队工作调研,分别就“对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教育”、“在少先队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利用网络革新德育方法,拓展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实效”、“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手拉手活动与少年儿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五自争章与素质教育”、“少先队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团队一体化的实施”等课题作较全面的探索研究,为学校少先队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一支有较高素质、有较强敬业精神的少先队工作队伍已经形成,再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就能写出少先队工作的经验总结及论文等,而每年“红领巾示范学校”的展示活动更是为他们驾起了沟通交流和“技术指导”的桥梁,使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以先进的少先队文化理念武装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者,让队员们在学习中促进,在活动中成长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者是少先队先进文化的最直接的传播者,这就要求每一个辅导员必须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工作的需要,寻找最适合少先队发展、最有利于少先队文化传播的教育活动和传播途径,不断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迅速、正确、全面、深入地掌握和传播少先队文化,引导少先队员不断前进。同时要广泛吸收大中专院校及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少先队的理论研究,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把少先队教育研究纳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科研体系建设之中,形成一支少先队理论研究社会化的专业队伍,促进少先队理论创新的实践和探索。

3. 少先队的活动,促使少先队工作社会化的再认识。

红领巾示范学校所体现出来的良好声誉、社会影响、周密的组织网络和示范辐射作用,不仅仅为少先队整合社会资源、谋求社会联动创造了条件,更探索出了少先队由校内向校外拓展的途径,重要的一点在于少先队活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已发展成为一个极具社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新的资源。“雏鹰行动”的实践大大突破了少先队的狭小天地,使少先队走向社会,社会融入少先队。“少年军校”、“雏鹰假日小队”把家庭,把社会各方面力量都吸引来支持少先队,使学校在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少先队活动时,扩大少先队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增强部门或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形成很好的社会效益,体现少先队教育这种社会资源的独特魅力,而这又进一步提高少先队,尤其是各级少工委的社会认可度。认识到少先队教育是一种社会资源,我们就要珍惜这种资源,发展这种资源,努力打好少先队这个“品牌”,确立少先队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服务。“红领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得到各地少先队组织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广泛欢迎,影响力逐步扩大。创建活动能有效促进基层少先队组织的活跃和繁荣,全面带动基层少先队的均衡发展。只要进一步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抓好示范校的典型示范和影响带动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4. 用少先队组织所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营造了少先队文化氛围。

要注重规范开展少先队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独特的队旗、队徽、标志、队礼、呼号、礼仪等的作用,营造特有的文化氛围,让少先队员站在星星火炬的队旗下,感受到自己始终要向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戴上红领巾,感受到自己与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的事业息息相连;举手敬队礼,感受到自己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握拳呼号,感受到从现在开始,就要为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时刻准备着;鼓乐响起,就感到一种神圣崇高的情感油然而生。

四、活动的拓展延伸,体现少先队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性。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形式,都应该让所有参与活动的人享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知晓生命延续的价值,体验生命活动的过程。对于少先队活动而言,更应让全体参与者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乐趣,在活动中不断补充到成长的新鲜血液。每一次活动,都应该寻找其延续的生长点;创建红领巾示范学校,不应是一时的冲动,而应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充实的过程。

少先队工作者应该顺应教育潮流,不断开拓,推动少先队事业的不断发展。

摘要:少先队组织的责任, 是帮助少年儿童完成他们在人生的儿童期、少年期的发展任务, 适应社会的需要, 学习并掌握相应的社会规范, 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和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参与就是进步, 提高就是奖励的宗旨, 集中论述以创建红领巾示范学校为新的少先队工作载体, 让学校参与到其中, 本着坚持注重、体现, 重在参与, 重在过程, 重在自立, 重在体验的原则和操作规范, 增强少先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实现少先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少先队改革方案 篇8

关键词:周边资源;少先队;教育基地

一、社区记——走进社区,学做社区小主人

我校所处的位置为楼下村,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学雷锋做好事,争做一名社区小主人。

1.学做一名“市场协调员”

具体安排:

在三个月中的每个双休日,以雏鹰假日小队为活动单位到菜市场体验市场协调员工作。

(1)向协管员学习市场管理的经验。

(2)阻止顾客在市场乱停放车辆。

(3)协助管理市场道路安全秩序。

(4)实地查看,发现纠纷情况及时汇报。

通过体验活动让小队的成员体会到:做一名合格的协调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靠每一个人的合作配合。

2.学做一名“居委小干部”

具体安排:

在三个月节假日的时间,队员在小区里当一名居委小干部,主要任务是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1)向居委会人员上门学习怎样合理分配垃圾。

(2)告诉人们合理分配垃圾的重要性。

(3)向居民们倡导不乱扔垃圾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学生通过利用身边的资源贴近生活、生产实际,在活动中实践,在生活中实践,在劳动中实践,有利于更快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学做一名“敬老小标兵”

具体安排:活动时间定在一月份,正值新年,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开展敬老活动,不仅让老人感受到孩子们的孝顺,更让孩子们体会到老人们的需要。

(1)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写一封(祝福信),送去慰问品。

(2)帮老人干家务,如,端菜端饭、整理房间。

(3)与老人们拍照合影留念。

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一份关怀给老人们带来快乐,也让孩子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有义务去承担这份责任。

4.学做一名“小交警”

具体安排:

12月份中每周一到周五早上进校前20分钟,各中队轮流统筹时间,分小队进行活动。

(1)向路人分发道路安全的传单。

(2)向交警们学习简单的交通指挥手势。

(3)帮助有困难的人过马路。

通过开展系列走进社区的活动,引导队员积极参加社区的公益服务,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让队员们从小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使自己的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的要求和社会规范,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银行记——走进银行,学理财

据了解我校周边有建设银行、稠州银行、金华银行等支行。辅导员们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的资源,让学生走进银行。开展少先队活动:

1.让队员们全面参观银行营业部各区域,感受银行服务环境的整洁、安静、快捷

2.听取关于理财的知识讲座,学习“开源”“节流”等新名词

3.学习金融知识

目前,金融已上升为国家安全中最重要的权利。因此,金融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有专家认为,从现实操作层面看,金融理财教育是可行的,可以通過与基础性课程(如数学)的整合来实施课程,针对不同学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尤其要因材施教,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相比较而言,我国这方面的教育远远落后了。在我国,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基础教育中,是“羞于”与金钱有瓜葛的。学校和家庭也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将“在孩子面前谈钱”视为大忌。匡志宏说:“长期以来,教育界和金融界是完全不接触的。”回避,未必就能让孩子完全隔离于经济社会之外。

通过一系列的走进银行实践体验活动,让少先队员了解银行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增长队员们的FQ(财商),从小养成正确消费、勤俭节约的习惯。

三、污水处理厂记——走进污水处理厂,学做“环保小能人”

学校附近的百米处,就是义乌的污水处理厂。可结合“世界环境日”和“世界水日”开展参观污水处理厂的活动。

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但是现在浪费水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中国是世界12贫国之一,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均量的四分之一,而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更应该及早地把节约用水的意识传输给学生,让他们从小就了解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我校通过广泛开展学校周边资源的活动,拓展了少先队教育的阵地,丰富了少先队文化建设,形成“人人爱实践,人人会研究”的风气,切实提高了少先队员的综合实践能力。今后我校在科学的活动目标引领下,学校周边的资源特色实践活动将会得到长期坚持和不断优化。当然这些实践活动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但对学生的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有帮助,对学生的终生学习有利,它真正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建华.现代教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周宏.教师新素养(共四卷).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狐狸和乌鸦(续)作文下一篇:201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