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和月亮》教案

2024-07-02

《白兔和月亮》教案(精选10篇)

《白兔和月亮》教案 篇1

8《人生寓言》第一则《白兔和月亮》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生字词,寓言的含义。

2、感受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3、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机遇。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

[教学难点] 1.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过程]第一

时 学习《白兔和月亮》

(一)经典语录,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1、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2、字词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反复阅读,读出语气和情感。

(四)自由诵读这则寓言,思考以下问题: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明扼要地复述。2)用四个含“月”的词语概括故事的情节。

3)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找出关键词语。??

(五)合作探究(深入研读,请你品味)。

1)请试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转折前后,作者是怎么描写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3)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产生得失之患吗?有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4)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绷”“盯”“险象迭生”在文中的作用。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和交流。

(六)展示反馈。

(七)拓展延伸,三读课文

1)同学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比如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和人类不同的是”可以删除吗

2你认为白兔是哪里的白兔?从事什么职业?他为什么不配(不敢,不能够)做月亮的主人?

3诸神之王如果不撤销自己的决定,白兔该怎么办?

(八)研讨交流,寻找寓言寓意。(三点)

(九)课堂检测,小试牛刀

(十)课堂小结

《白兔和月亮》是一则寓言说的是戒贪。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不如没有。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1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2 要懂得选择并学会放弃,快乐生活。

3奋斗可以改变生活。改变不了别人,可以改变自己。

(十)板书设计: 得失之间,得到考验。巨额财富,带来隐患。努力奋斗,可以坦然。

《白兔和月亮》教案 篇2

听、说、读、写4种技能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心。《上海市初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读本)》中关于初中语文课程总目标要求的概述是:认识并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具有独立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则须从听、说、读、写4个方面进行训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直以来都成为一线教师及教育研究者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书包作为一大新兴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应用实验与研究方兴未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云平台的电子书包,具有资源丰富、交流便捷、交互及时等特点,在应对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教学和幻灯片教学,课堂效果不理想、效率低,只重视文本分析,忘却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等弊端,具有较强的优势。

鉴于此,笔者以沪教版六年级第一册《白兔和月亮》一文教学为例,拟利用电子书包这一新平台,探索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装入电子书包。

二、课堂呈现

1. 赏图投票轻启课题

课堂导入部分,抛出问题:“你心目中的白兔是怎么样的?月亮呢?”。将事先备好的白兔和月亮的图片推送给学生,应用基于电子书包平台设计的投票功能,请学生将给出的有关白兔和月亮的关键词选择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给出最好的,能够形容白兔和月亮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的词语,进行投票。通过统计发现,学生在选择词语时,大部分偏重选择比较美好的词语。借此,设置问题导入:如此美好的白兔和月亮,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这种看似无聊、耗费时间的课堂导入,其实是在运用电子书包平台及时交互的功能,给予充分学生视读的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记忆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形成。正常人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通常发展得较好,在生活中起主要作用。通过推送图片,刺激学生已形成的视觉记忆,能较快地使学生将图片与视觉记忆联结,通过选择关键词及时调动学生的速读技能,既调动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新课学习状态。实际的操作反馈发现,此导入环节的仅耗时2分钟,并未出现导入冗长的问题。

2. 视听结合打开话匣子

随之进入新课的整体感知环节,运用电子书包资源插入功能,将网络上课文《白兔与月亮》朗读视频链接插入,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视听的过程中捕捉重要信息,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室资源投影视听后需要完成复述的要求。

(1)从所给关键词中选择至少4个词语(所给词语:皎洁、心旷神怡、风韵、慷慨、一扫而光、心痛如割、得失之患、慧心未泯)。

(2)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悠扬的朗读配音,故事般的述说式朗读,生动精美动画画面,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从而打开视听后的话匣子。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过程单一的齐读、学生个别朗读等方式,采用这种学生喜爱的方式,在营造气氛、感知文章情感方面能够更加迅速。同时让学生能在视听后通过回忆的方式,在给定的关键词中选择词语复述课文,也能使学生在视听前有目标,进而更加投入。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类接受知识主要是靠视觉和听觉。就其比例来说,视觉占83%,听觉占11%。在记忆方面,只听不看的,3天后留下的印象是15%;边听边看的,3天后留下的印象是75%。而通过视听再说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记忆有极大的加深作用。另外,多种感官的充分调动,也为课堂增加了活跃的气氛。

3. 阅读思考沉思构架

作为阅读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多读,并且带着问题读,这样边阅读边思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故事情节之中,并形成自己的故事情节构架,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阅读思考这一环节,我们安排学生再次自由阅读课文,可选择采用默读和朗读等方式。并在阅读后完成以下问题。

(1)文章中白兔和月亮的关系发生了几次变化?这些变化中月亮与白兔的关系是怎样的?

(2)在得月前后白兔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

(3)为什么白兔的心情会发生变化?

(4)白兔悟到了什么,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慷慨的决定?

(5)“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在完成阅读与思考后,利用电子书包思维导图功能,让学生依据以上问题用所给定的示例格式,为本故事的简化情节,架构思维导图。图1为最终形成的本课思维导图。

在读的训练中,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重点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架构故事情节,如何提取关键信息。这样在以后的交流交谈中,会为学生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增添有利的砝码,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同时,使用电子书包,可以很好地将建构环节交给学生,教师只需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查阅学生的上交情况,并可选择性的同时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直观、快速地检验学生的课堂阅读思考。

4. 合作探究顶贴分享

一堂好课总少不了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语文的学习并非简单的阅读理解,更需观点碰撞的火花。

基于电子书包的实时讨论设置功能,我们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向学生推送了一个基于课文的讨论题。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学完《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你对这句话有了怎样的理解?

让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讨论功能,针对所给讨论话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待所有学生完成自己的观点展示后,要求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跟帖回复。这种当代学生喜闻乐见的“顶帖盖楼”的新型交流方式,既让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锻炼了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分享了其他同学的意见。教师在讨论点评环节,还可以对学生的帖子进行圈画批注,并选择性的分类点评。这样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内向,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也有的学生胆子小,害怕会说错,觉得不好意思,因此在回答教师问题的时候总不是很踊跃,这样就会造成师生之间的交流困难,教师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对于那些信心薄弱的学生,可以锻炼他们先把要回答的问题和答案写在纸上,把想要说的话读出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增加他们说的机会,从而增强自信心。如此,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独立发表自己观点的积极性。

三、后记

听是读的基础,写是说的促进。听、说、读、写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渗透的关系,必须全面训练,不能只重视一项,而忽视了其他项目的作用。利用电子书包可以很好地将听、说、读、写4项技能装入其中,既能在促进听说结合,读写一体,4项技能融合,又能让学生在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让他们懂得学习的方法,从而得到全面的促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方彩霞.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J].新一代,2013(8).

[2]宗永喜.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严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听说读写整合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周国平寓言《白兔与月亮》教案 篇3

师:早读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解决了字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先一起来齐读寓言的常识。

一、介绍寓言 略

二、今天我们学习周国平的寓言《白兔和月亮》,先把大家预习读出的收获分享一下。

……

师:确实,同学们不仅读懂了故事情节,还读出了寓言蕴含的哲理。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想象角色的语气及心理状态,分角色朗读。谁愿意读诸神之王?希望你读出他的

霸气、气势、慷慨!

在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下,白兔和诸神之王出场了,现在你们每个人出场的时候到了。六个小组开始群学,讨论“我来辩”中的三个问题,讨论完毕后开始展示。

三、我来辩

1、都是___惹的祸?

白兔

师:说得有道理,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诸神之王 师:还有不同观点吗?

师:有同学认为错不在月亮,月亮的美丽是无罪的。有人认为是得到月亮的白兔和赏赐月亮的诸神之王惹的祸,到底是谁惹的祸,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这篇寓言探讨了一个得与失的话题。

PPT出示:得失

2、预习中,同学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白兔最后为什么要归还月亮,换句话说,也就是白兔该不该得到月亮?白兔该不该得到月亮? 该:白兔赏月的能力、诸神之王的话

不该:白兔得月后的变化 “盯”紧张不安 心痛如割

师:看来,白兔该不该得到月亮一时难以定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月亮,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得失标准。正如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说:“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

看来,得与失的选择是充满智慧的。

3、那么,白兔归还月亮的决定是智慧的吗? 白兔归还月亮后它会变得快乐吗?

生:我觉得白兔是不智慧的,刚才我也说了,关键不是归不归还月亮的问题,关键是白兔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他归还月亮后后悔了,他肯定会为失去月亮忧愁的,他也就不能像以前那样赏月了。

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关键是白兔可能已经不再是那个白兔了。其实,到底智慧不智慧,白兔自己最明白。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要敢于放弃,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要怀着平常心去珍惜。只有真正富有慧心的人,生活才能豁然开朗。只有智慧的心灵,才能开启智慧的人生。看来,智慧地面对得失,其实是学会辩证地看待得失。

4、假如你是诸神之王,会对白兔怎么做,怎么说?

这是理解型诸神之王、撑腰型诸神之王、权威型诸神之王、告诫型诸神之王。

看来,诸神之王也是各不相同。既然寓言中说,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泯,丧失的意思,白兔的慧心还没有丧失。那我们人类有没有慧心未泯的人呢?请大家看中国首善陈光标的慈善历程:

PPT出示: ……

至今为止,“中国首善”陈光标累计捐赠已突破15亿元,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中,陈光标说:“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

师:结合得与失的话题,请你谈谈陈光标的慈善行为?

师:大家刚才都谈到了陈光标慈善的所得所失,看到了人生中有多少得到就有另一种意义上的多少失去。我们不妨看看陈光标自己的人生语录:

PPT出示: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慈善是快乐的长征。活在人们尊重中的慈善家,比孤独死在存折单上的守财奴光荣、伟大。

对于一颗有接受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失去。所以老师特别喜欢两个字:

PPT出示:舍得

师: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得舍的智慧只在我们的方寸心灵之间。读完《白兔与月亮》,你们会把这轮月亮放在哪里?

PPT出示:齐读——这是我的月亮!

这还是我们的月亮!

读《白兔和月亮》有感 篇4

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白兔,她有独一无二的赏月能力,就因为她有独一无二的赏月本领,诸神之王就决定把这独一无二的月亮送给了白兔。白兔得到月亮之后,“丧失”了她原本的赏月心情,心中只想着“这是我的月亮!”,因此,每天变得紧张不安。最后,她让诸神之王取消了这个慷慨的决定。

白兔变成这样是谁的错?是月亮,是诸神之王,还是她自己?难道是月亮的错吗?月亮长这么美也有错吗?那就要怪诸神之王,他干嘛就因为白兔有赏月的才能,就把大家的月亮送给白兔一人呢,这样太自私了吧。可这又不全是诸神之王的`错,诸神之王也是一番好意吗?那就要怪白兔自己,干嘛那么悲观呢,放开一点就好了嘛。说了那么多,好像每一个人都有错,但这问题终究还是出在白兔自己这里。因为白兔太自私,所以她才会紧张不安,只要她想开一点,一切就没事了。所以,她向诸神之王取消这一慷慨的决定是明智的。

《白兔和月亮》让我想到了我们以前所学的文章《巨人的花园》。因为巨人的自私自利,把花园严严实实地围起来独自享有。于是,小朋友不来这玩了,小花小草也不生长了,树也不结果果实了。原本充满生机的花园没有了春意盎然,没有了炎热的夏天,没有了凉风瑟瑟的秋天,剩下的只有寒风刺骨,一切都变得死气沉沉。最后,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的所作所为。最后,他拆了墙,花园又回到了以前的样子。

《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篇5

审美慧心闲适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得失之患。

二、默读《白兔和月亮》,讨论。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简要复述)。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4、从文中找出“主题词”,并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同学预习疑问。

四、比较阅读。

1、《诗人的花园》。

2、《幸福的西绪弗斯》。

3、《小公务员的死》。

五、速读后讨论。

1、你觉得哪一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与《白兔和月亮》相近?

辅助问题:

(1)两则寓言的寓意相同在哪里?

(2)两则寓言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2、这三则寓言中,你喜欢哪一则?为什么喜欢?

六、语言赏析与运用。

1、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

(1)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

(2)有哪些精美的句子?该怎样读?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无忧无虑心旷神怡举世无双

3、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精美的语言。

七、感悟与反思。

1、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情况?原因是什么?后来如何解决?

2、你读了《白兔和月亮》有什么收获?

八、课后作业。

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 篇6

《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

曹静洁

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激活点

寓言主要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些哲理。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这种体裁,但其实在小学阶段他们已经读过许多寓言。因此在课文导入中,我就从学生接触过的寓言开始引入,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转入文体介绍。初一学生好动活泼,因此在文章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虽然准备仓促,但他们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更重要的是深深地感染了作为观众的同学,在看完表演后,整个班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并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才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挖掘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并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在学生学完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设计了问题: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你今天学习了这篇寓言,你的人生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变化?畅所欲言,有同学提到面对成绩时应该有平和心态,有同学开始正确认识与好朋友交往的问题,还有同学提到了独生子女如何面对父母的爱等,这些问题正是青少年普遍遭遇着的烦恼,在这堂语文课中,这些颇有共鸣的困扰竟被意外地迎刃而解了,而且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面向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效互动,积极评价,营造民主氛围

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当学生思考“有无得失之患”这道题时,刚开始十分困难,我提出了变换角色的假设,如以“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进行启发;当学生联系自身谈得失之患时,我也说了同是独生子女的自己的感受和故事,并积极启发他们,最后还把自己找到的金玉良言送给学生,彼此共同领悟,共同进步!

我还十分注重倾听,然后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如在品味词句的环节,有些同学在分析时暴露出对部分修辞手法还没掌握,认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类的情况,我即时给予纠正。每堂课的前五分钟演讲,我总是让学生对演讲者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前一个学生介绍罗嗦,但我更关注于她的优点———用了很多课本中的词语,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回顾生字词时,学生们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说:大家是否已经知道我的正确答案了?怎么那么正确的!

当然,在某些题目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讲课时,感情的投入与感染能力还有待加强,同时,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备课组成员的相互启发使得这堂课更为完善生动。

我认为只要坚持“享受语文,感受生活”的教学观念不动摇,终有一天,语文也会成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科目。我将为此而继续努力!

《在山的那边》课后反思:

取其一,遗其三

一气两堂课下来,也算完成了《在山的那边》的教学。无论是在设计与实际的课堂上,我都作了大量的删减。譬如说诗歌的朗读,虽然也反复读了,但仍然只是服务于诗意的理解与感受,而没有把这一课上成朗读指导课;譬如新诗的语言特点,几乎是一字不讲,作者,只字未提„„因为我只取一瓢饮,那就是此诗作为人生新起点上的意义。

引进盲童戴维的故事,只是因为学生的人生需要数十年写成,今天无法完成,所以我借一个异国他乡人的故事,来喻指每个学生自己的人生。

我的理解是:诗=人生=故事

戴维用自己的一生,写了一首活生生的《在山的那边》的诗,《在山的那边》一诗,其实浓缩了无数个戴维的故事,也许还会有在座的某一个两个一群人的故事。

诗,如果不与人生相连,那么它与什么相连呢?

学习《在山的那边》一诗之后,如果没有须精神上获得提升,在理想上获得重建,那么一切技巧与知识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的设计与课堂都回到了人生本身,当学生问:“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寿馨蕊在我们的帮助下的回答是:如果考上清华是我的“海”,那么这最后一座山,就是高考,在接到清华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为我灿烂起来。

为什么小学六年讲朗读技巧,结果教出来的仍然是一片平平的念经声?因此这些朗读只有技术,并没有真正的精神在里面!精神所到的地方,你甚至不需要技巧,像我一个普通话最差,当初没有任何权利朗读课文的人,也许今天是能够把话送到每个人心中的其中的一个。

“铁青着脸”要讲,“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要讲,“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要讲„„

但是不是为了因为下次可能考到而讲,而只是因为理解了这些他不懂的地方,他会对诗意的人生、人生的诗意拥有更为真切的理解。

也许,我教的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段生命的起始。

《贝壳》教学设计及反思

《贝壳》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新增的一篇自读课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新课程标准去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人生,现将上课情况简介如下并略做评述。

一、课堂教学主要步骤:

1、教师向学生简介作者席慕容,饱含感情的朗读两首席慕容的抒情短诗,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导入《贝壳》一文的教学。

2、教师范读课文,多媒体配乐(葫芦丝)和画面(碧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贝壳特写)要求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3、学生齐读课文,发现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要求:注意朗读速度(舒缓),配乐。

4、师生共同品读1、2两节,学生体会贝壳的外形特点,学生结合课文描述自己所看过的贝壳的外形;教师提出讨论题:你看到贝壳时,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向身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教师提2-3名学生回答。)

5、分别抽学生美读3、4、5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来(找6--8名学生站起来读,其他学生先后对上述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

6、启发学生找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和学生一起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经过学生品赏,一致认为以下两句最感人:

(1)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他制作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2)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

7、围绕上述两句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人生,升华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8、配乐齐读课文,从整体上揣摩课文结构、思想,感悟席慕容的人生情怀和哲理思考。

二、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

第一,课文要好好地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科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共同解读教材,解读人文,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把学生的体验感受放在首位。在《贝壳》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体验感受读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体会人生的意义,应当说,席慕容的这篇散文给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朗读过程中,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多,在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感悟的共同作用下,全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朗读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感情变化,在赏读一些段落和句子时,许多学生都动了真情,有的学生眼眶都湿润了。

第二、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特别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本课的设计中,有意识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全课;把学生之间讨论作为解决读文疑难的重要手段;用“找最喜爱的句子”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文章的美;课堂小结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韩愈曾说,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今天看来,这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形象了,在信息化的21世纪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教师应当是教学流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第三、应注意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而是师生对话的平台。就文学作品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文学欣赏中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什么非要学生对作品(课文)只能按教参或者老师的一种理解去记忆呢?让“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是违背人的审美心理规律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感悟课文,老师只是拿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例如:在前文所述的两个最喜爱的句子欣赏中,有的学生赞叹贝壳的坚韧不拔,有的感慨生命的短暂,有的赞美平凡的伟大,不一而足,我对他们的回答一一肯定,也许教参给定的答案很完美,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却是弊大于利。

通过《贝壳》的教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构建课堂教学的多元,把师生的平等的关系展示出来,走出技术设计的误区。

《紫藤萝瀑布》教学后记

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

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 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

由于课文的生字词特别多,而且比较难,所以我在课堂上将重点生字词再解释了一遍,并且将所有生字词带读了两次,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两次。这样,对于字音、词义就有一个巩固的作用效果。

新课标提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这个要求,我让他们听课文的录音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问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她是按什么思路来组织文章的?检验他们能否读懂文章。设定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助于他们仔细看课文,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等他们看完课文后,我提问时很多同学举手表示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叫了3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回答正确。

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像,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成功的导入了文章之后。我采用了“欣赏法”的教学方法,即以审美为主干的阅读方法。这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我首先要求学生将他们认为的文章中最精彩的句子划出来,并且思考这些句子文段好在哪?这个问题我让他们四人学习小组讨论。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品词品句,欣赏美 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举手,当时场面有些混乱,学生都认为自己找的句子是写得最好的,主动分析句子罗列理由证明自己的选择是“英明”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基本没怎么分析学生自己就将文章句子分析了,并且分析的很到位。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学生对文章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以及“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等句子能够理解到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将写景的句子的妙处说出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的生动具体形象化。我觉得品味语言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

散文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散文将文章的语言分析好了,文章结构就好办了,剩下的收尾工作也好做了,接着我就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要学生将文章朗读一遍,将文章中写到紫藤萝树和花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思考三个问题: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写出树的什么特点?2.作者是怎么描写紫藤萝花的?3.作者描写紫藤萝树和花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给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这三个问题分析文章语言时都有提到,基本只要他们归纳总结好就行啦。到这里文章基本就讲完了。接着,我让学生提出文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听明白,或者有疑问都提出来,提了几个问题,同学之间自己解决了。

这篇课文是我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教书以来,最有感觉的一堂课,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并且完成了预定目标,这从作业批改可以看出来,我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是学习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写一篇小作文,完成的非常不错,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优秀”,并且其中很多人还写成了大作文,只有极少数学生拿“中”。

我不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一(1)班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学生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的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觉得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完课文之后,他们很激动,很乐意借用这篇课文的描写手法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因此我较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有些乱。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应该是一切教学形式的最终目的所在。千万不要只顾让学生“自主”学习,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活跃,而乱了课堂,疏忽课堂老师的引导作用。今后的教学路还很漫长。对于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兼顾课堂纪律,我将会去摸索,去总结。

《春》教学反思

讲授《春》一文,感触很深。我先通过课堂激趣,让学生说有关春的名句,使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敲开了春天的大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去赏析本文的结构美——盼春,绘春,赞春;赏析本文的语言美——文中的比喻、拟人佳句;去和作者沟通心灵,领悟体验作者如何与自然,与生活对话,让学生在心灵互换中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行文的结构以后说:你最欣赏哪一段?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有的说我喜欢写春雨的一段,有的说我喜欢写春风的一段,有的说我喜欢写春草的一段,在此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读,并说出你为什么喜欢?有的说当天空下着细雨时,漫步在雨中多么浪漫,有的说我以前观察不细,看到春天不知怎么写,我今天看到作者写小草,说他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多么形象,多么

充满生机,简直把小草写活了。更有一个同学被课文中写声音的一段所感动,摹仿起春天小鸟各种各样的叫声,于是教室里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仿佛闻到了花的香,感受到了春雨的滋润,哪大自然的神韵,人的灵性,天籁人籁,汇成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曲,真是妙不可言。

在引导学生欣赏了最喜欢的段后,我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和作者、和大自然展开了对话,使学生在心灵互换中有了写作的冲动,此时老师叫学生起来和他们开始对话。

泉水叮咚叮咚说:来吧,你看这多美啊,有鲜花为我做伴,我们一路欢声笑语„„青蛙咕咕着说:快来参加我们的电声管弦乐队,《春之歌》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鲜花妹妹„„你一言我一语,教室可热闹了,学生在联想及再造情绪的过程之中,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感情思想,加深了对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从而辨析作品表现的美与丑、善与恶,做到具体者能概括之,抽象者能阐述之,深奥者能浅显之,含蓄者能说明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意识。

《行道树》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我以课文《行道树》为例谈谈。

《试教通讯》2001年第9期(中学语文专辑)中登载了《行道树》的课堂实录和评点,它是作为新教材实验区的一堂研究课和课改试教较好的范例而出的。这堂课上,学生进入课文一读完它,“马上就有人举手发言”,他的回答是“本文给我们介绍了行道树的奉献精神”,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的时候,做出了这样的归纳:“文章是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既然在课堂的一开头学生就引入到这样一个狭窄的圈套式的思维中去,还谈什么自主探究的精神呢?

其实这堂课为什么上成这样,我也找到了依据。在同一期中刊登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二单元》一文的“单元编写意图”中有“《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的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语文课本此文的导读也有:“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的句子。这样看来,老师和学生是否都无所适从了呢?

通过解读新课标,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从这里引发出来这样几点思索:

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行道树》一文作者张晓风,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则在总是微笑轻柔的姿态,永远善意的呈现事与人之间的关系,甜美中不失条理。二则擅于将身旁切近实际的经验,由小见大,亦由杂乱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灵机与训诫。行道树是在与环境的和睦相处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娱乐和心灵的满足,那么我们为什么单单只将它看成一个奉献者呢?它也可以是一个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说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点就是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的问题。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但我们应当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参考就不能是标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实际教学的指挥棒,更不能将之奉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论的文字的摆弄,而疏于对文章本身的独立思维。正确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应是在教师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体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见解不同或是考虑不周的地方,进一步的思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教训,也可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内容提出预设,再考虑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张晓风散文论》中说她“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那么《行道树》一文的主旨如能更广阔地定位于“生命价值”,不就比一个概念性的“奉献者”让学生自主探究思维的范围更大些么?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把看教学参考资料当作是与教学参考资料的编者、作者合作探究,互补互启,那么教师才会真正理解新的教学方式的深刻意义,及优秀教材和学生人文体验过程中教师的关键与枢纽作用。

教师也应培养人文精神。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深透一点看,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少有人文意识.人文修养教养.人文理念,不能做到知识文化修养上的与时俱进,怎么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因而新世纪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更广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单学科的,而应是多学科的网络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多样性文化的融会贯通,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使自己在新的时空观中获得更清晰的时空感和条理感,这样就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老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的不断丰盈,就会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会“润物细无声”地用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自然增长他们的人文素养。就像张晓风,文风“亦秀亦豪”,东西方文化在她身上交织烙印,其作品中对自然万物宗教性的虔诚的情感和对故国刻骨铭心般的相思情愫及对生命价值的沉思,我们有了解.深思与体会,就不会将《行道树》贴上“奉献者”这样一个狭隘的标签,而应是从生命价值和生命本身熏陶感染学生的内心,引发学生对人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从更深刻更广泛的角度体味作者的思想艺术境界。

新的语文教改的车轮才刚刚启动,牵动我们思索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可获知,要想推动这时代的车轮,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打开束缚思想的绳索,甩开难于割舍的依赖,用心倾听内心自然的箫声,引导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的体验下,与课文中的作者共同感受交流的快乐与慰藉,在洋溢着知音的情深意切之中,向着高旷的境界不断升华。

师生真诚对话,让生成更具魅力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目前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强调接受学习,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繁琐的提问,学生死记硬背;老师全面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居高临下,维护着“师道尊严”,学生唯命是从。由此师生关系成为一种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很少有自主权,自我意识不强。而新课标强调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真诚对话,相互接纳。老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和学生只有建立起这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心灵才能畅通,思维才会活跃,教学生成才更具魅力。

例:我在执教《羚羊木雕》一文时,将学生分组围绕“父母对‘我’的批评是否正确”展开辩论,即“亲情”和“友情”冲突时,你向着哪一方。

在辩论中,突然,反方的一位同学向老师发问:试问老师,假设你的孩子将你已许诺给他的贵重礼物送给好友,你会忍心批评他、伤害他的自尊心,破坏同学间纯真的友情吗?

(这是我备课万万不曾想到的突发问题,显然这位同学重友情,轻亲情,但很机智,无疑将老师视为家长这一角色看待,观察老师的态度,以寻求支持。)

我略加思考后,便这样说:

“我是老师,也是家长,和所有家长一样,不是处理任何问题都是妥当的,也是在不断地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加以完善的,那么请同学们为老师提些建议,怎样处理才更妥当呢?”

(想不到,这时的学生发言更活跃了,以下几位同学的看法颇令人回味)生①:“礼物不是因为金钱才贵重,而是因为凝结友情才贵重,希望做父母的能认识这

一点。” 生②:“物品失去可以再买回,但自尊心和友情的损害,这是买不到的,所以做父母的也不能不加思考的一味责怪孩子的不是。”生③:“相反父母如能维护孩子友情,不去伤害它,比你送孩子礼物,更能使他欢心,因此父母不怪孩子,就会更好些。“从大部分学生的发言中,我觉察出学生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喜欢给家长挑刺,在处理“亲情”与“友情”关系上,有些偏颇。对此,我便不动声色地引用文中的一句话:“这能全怪我吗?”老师便以家长的身份和学生平等对话,互相探讨。随后,学生便从文中“我”的身上以及结自身的经历,认识到同龄身上的普遍存在的一些缺点,如意气用事,不懂得尊重父母等。在踮量亲情与友情的天平上,学生各有见地,他们与老师真诚的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使两者收获颇丰。

本案例的关键点在于,学生对老师的发问,促成了师生互动,在互动中,老师不是力霸课堂,主宰方向,而是以尊重、真诚、探求的态度看待问题、观照学生。因此,学生不再感到压力,而是心驰神往,激情满怀,积极而富有创意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灵气飞扬、魅力四射的课堂。教育家叶澜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因此,老师只有摒弃“唯我独尊”的教学观念,多营造些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才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自由地思维,果敢地发言、交流等,为教学生成增添魅力。

《天上的街市》教学反思

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联想、想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我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把自己的心摆进去”,或者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为此,我设计了五个环节来体现我的教学思想:

一是发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筛选感兴趣的材料。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是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通过朗读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是通过诵读、品味、感悟三环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诗歌,独立阅读诗歌。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是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诗歌要求学生多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多诵读,让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实践中增加语感,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小白兔和大黑熊教案 篇7

执教者:任芳芳

活动目标:

1.能熟悉乐曲旋律,知道A段音乐活泼、轻巧,B段音乐笨重、缓慢的特点。

2.能用动作表现小白兔和大黑熊的音乐形象。3.能愉快地参与游戏表演。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我们森林里要开音乐会啦,我们一起去跳舞吧。2.小朋友们跳的很累了,现在我们去休息一下吧!

二、分段欣赏音乐

1.咦,这里留下了一串脚印,会是谁的呢?

2.出示兔子图片,一起欣赏兔子喜欢的音乐(播放A段)。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3.边听兔子喜欢的音乐,边做动作。4.兔子看到大黑熊在睡觉,敲了一下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播放B段)

5.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用动作表示。

6.大黑熊又回去睡觉了,又会发生什么事情?(播放A段)

三、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

1.听了这个音乐你们觉得音乐的前面和后面有什么不一样?(快慢不一样)

2.那哪段是小白兔喜欢的呢?哪段音乐又是大黑熊喜欢的?

四、听音乐做游戏

1.玩大黑熊和小白兔的游戏。2.幼儿自主进行游戏。

五、结束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篇8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挂图)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两位朋友──小白兔和小灰兔。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编一个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同学们试着编个故事)

2.过渡:同学们的故事讲得不错,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关于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或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一句一句读通顺,并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作上记号,看拼音多认几遍,记住字音。

3.同桌互相检查认生字情况和自读课文情况。

4.指名试读课文。大家进行评议。

三、朗读课文,引导质疑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有哪些地方你不理解,请提出来跟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小灰兔为什么不像小白兔一样向老山羊要菜籽去种?

(2)小白兔说:“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3.理解课文内容。

师:课文中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找一找,比一比。

学生在小组内找一找、议一议,再全班交流。

相同点之一:

老山羊在菜地里收白菜,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来帮忙,说明小白兔和小灰兔都爱帮助别人。

相同点之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称呼老山羊时都用“您”,说明他们都有礼貌。

(指导学生读出有礼貌的语气)

不同点之一:

小灰兔收下老山羊送的白菜,小白兔却要了菜子。

不同点之二:

回家以后,小白兔辛勤劳动,小灰兔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师:请用“先……再……然后……”把小白兔的劳动过程说一说。(学生练习说话)

师:经过小白兔的辛勤劳动,他种的白菜长大了,小白兔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学生读出小白兔高兴的心情)

不同点之三:

小灰兔吃光了老山羊送给他的白菜,又去要。小白兔却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

师:小灰兔看见小白兔送菜,觉得很奇怪。小灰兔为什么感到奇怪?如果你是

123下一页小灰兔你当时会怎么想?(指导学生读出奇怪的语气)

师:读了老山羊对小白兔讲的最后一句话,你能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吗?(学生讨论交流。)

四、分角色表演

1.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这个故事。你们愿意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吗?

2.分小组进行准备。

3.戴头饰表演。

4.学生互相评议。

五、反复体会,续篇故事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两个小动物,你们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吗?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续编这个故事。明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编得最好,谁讲得最精彩!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说要续编这个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续编的故事?

3.学生讲自己续编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他续编的是否合理。教师对学生续编好的故事给予肯定。

二、认读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浇水、施肥、时候、一担、翻、挑),指名认读,随时纠正读音。

2.小老师领读词语、生字。

3.重点指导易读错的生字。

“翻”是前鼻音,“施”是翘舌音。“浇、挑”是三拼音。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找朋友,给生字组词。

6.“彩虹过桥”游戏。(字──组词──说句训练。)

7.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8.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三、写字指导

1.读“我会写”里的字。说说这几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每个字均为左窄右宽,“拉、把”都有提手旁)

2.练习给这几个字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四、快乐复习

1.快帮小兔找到它们要吃的蘑菇。

shī jiāo féi dàn tiāo hu è fān

候挑担 肥浇施 饿 翻

2.快来帮小兔把这些词语读准,他就能顺利回家了。

挑 担子浇水翻松饿了时候施肥

3.照样子说短语,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说的短语写下来。

把地翻松。把白菜吃完。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篇9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啊?指生回答

2、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对好朋友,他们是„„(出示课件)。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26课《小白兔和小灰兔》,请大家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小白兔和小灰兔》。齐读课题!

3、这个好听的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116页,请大家轻轻地打开书,在读课文之前,谁来告诉我们读书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生回答)

4、好,请大家按照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一遍,读完用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开始吧!

二、学习课文内容,指导朗读和随文识字

1、(课件展示2)老山羊在地里收白菜,小灰兔和小白兔来帮忙。老山羊送给他们一车白菜,小灰兔是怎么说的?(指生回答,出示课件)。真是个有礼貌的小灰兔啊,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呢?小白兔又是怎么说的?谁来告诉大家?(出示课件)。那我们该怎么读小白兔的话呢?指导学生读小白兔的话。好,现在我们所有的小男生一起来读小灰兔的话,小女生读小白兔的话,老师愿意当旁白,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读吧!

2、小白兔要老山羊的菜子干什么呀?谁知道?(指生回答,出示课件)。大家看,这个字就是“翻”,领读两遍,课件展示:把土翻松。你还会用翻组词吗?指生回答,课件展示,齐读一遍。

3、小白兔会“把土翻松”,我会把门打开,你会把衣服()„„指生练习说话。

4、小白兔把土翻松,种上菜子,过了几天,白菜就长出来了,他又干了什么呢?指生回答,出示课件。这句话里有三个我们要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谁有好的办法记住他们,把你的小窍门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浇、施肥”。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字。大家看,加点的字,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啊?动词。哪谁能带上动作读一读这两句话?指生读,加动作表演。

5、这句话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小白兔干活很辛苦,他很爱劳动„„)。板书:爱劳动

6、小灰兔在家干什么呢?我们快去他家看看吧!课件出示,谁知道?我发现,饿这个字你读的真好,请大家跟他一起读两遍。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出示生字卡片,交流饿字的识记。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7、时间过的真快啊!几天后,小白兔和小灰兔又在老山羊家里见面了,他们来干什么呢?课件展示。学生回答,出示要白菜和送白菜。

8、课件展示:这是什么?一棵白菜,那这是多少白菜呢?一车白菜,这又是多少白菜呢?一担白菜。对了,担和车、课一样,也是一种表示数量的单位,你还可以说:一担„„,图片中的阿姨是怎么拿一担白菜的?挑着。挑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小儿歌跟我读:有手挑的动,有足跳得高,有木是桃树。我们来学一学阿姨挑着一担白菜的动作,挑着一担白菜!

9、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送到了老山羊的家里,小灰兔见了是怎么说的?小白兔又是怎么回答的?请同位一起分角色读一读小白兔和小灰兔 的对话。学生练习。谁愿意来读给我们听一听啊?指导学生读好两句话!

10、练习用“只有„„才„„”说句子。

11、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想象说话!

12、小白兔和小灰兔你喜欢谁啊?为什么?板书:人人爱

三、指导生字的书写

1、看,小灰兔的白菜也丰收了,咱们一起来帮忙吧!复习生字!学习“候”,他和是一起出现就要读轻声:时候。造句子记住时候。例如:口渴的时候,我想喝水。天冷的时候,我们要多穿衣服!

2、学习“种”字!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设计 篇10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山羊、白菜、谢谢、菜子、拔草、长大、干活、日子、哪儿、只有”等词语。认识“灰、些、饿、担”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篇好的童话故事。可以令孩子们感受乐趣的同时受到人生的启迪。这篇课文共有9个自然段,四幅插图。主要讲述的是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帮助老山羊收白菜后,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小白兔只要了一包菜籽的故事。结果小灰兔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白菜,而小白兔要了菜籽后,自己种白菜,菜吃不完,还送给老山羊一担白菜。这则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丰衣足食的人生哲理。

2.识字教学:

本课8个生字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收、完、哪”的读音。在11个词语中,要注意在读“谢谢、日子”时第2个字“谢、子”要读成轻声,“哪儿”要读成儿话音。

在这些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有“收、谢、拔、挑、哪”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其他3个“茶、您、完”是上下结构的字。在记忆字形时,可以采取了种方法,第一是编顺口溜记忆,如“您”字心上敬你。菜:采来草,不是草,吃到肚里营养高。谢:见面开言道,躬身而带笑,个稍矮一寸,人夸有礼貌。拔:一只手指向上,朋友肩上爬小猴。第二种是用熟字挨偏旁的方法记忆。“收”字用“放学”的“放”字把“放”字换成“ ”就是“收”字。“挑”字用“桃花”的“桃”字把“木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挑”字。“完”字用“公园”的“园”把大口框换成“宝盖头”就是“完”字第三种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如:“哪”字,是“那是”的“那”加上“口字旁”就是“哪”字。在学生记忆字形时可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忆。上边提供的几个顺口溜记字方法教师可以采取“猜字谜的方式进行。”

3.写字教学:

本课共8个生字,5个生字是左右结构的,注意在书写时要写成左窄右宽。“收”的第一笔要注意提醒学生是竖提。“谢”字笔画比较多,字的结构不好掌握,教师要重点指导。“谢”字左中右3部分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一,中间的“身”字写在靠近竖中线位置,注意最后一笔“撇”不出头。“拔”字右边别忘了“朋友”的“友”字上边加一点。“挑”字的右边“兆”的笔顺是 。第一笔“撇”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点”写在横中线上边,“提”写在横中线下边,第五笔“撇”写在横中线上边,“点”写在横中线下边。“哪”字的“口字旁”写在横中线上边,中间的“ ”里边的第二个横写在横中线上。“茶、您、完”是上下结构的字。“菜”字中的“ ”写在上半格,下边的“木”字写在下半格。“您”字的上下宽窄大致相似,“你”字书写时稍过一点横中线。“完”字的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下边“无”字的二个横,第一个写短点在横吕线上边,第二个横稍长点,写在横中线上边,“竖钩弯”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4.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这课书要抓住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三处不同表现:

第一,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的老山羊收白菜的不同表现。

小灰兔收下了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

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一包菜子。

从图上就可以看出,小灰兔推着一车白菜,小白兔高高兴兴地收了一包菜子。

第二,两只小白兔回到家里的不同表现。

小灰兔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小白菜把菜籽种到地里,而且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白菜很快地长大了。从图上我们就可看出小灰兔身子靠在白菜上,整天不干活,饿了就吃大白菜。小白兔在菜地里整天忙碌着,他正在给白菜浇水。

第三,第二次到老山羊家的不同表现。

小灰兔再一次到老山羊家云要白菜。

小白兔提着一担白菜云老山羊家云送白菜,从插图上可以看出,小灰兔很奇怪,还可以看出小白兔正抱着一大棵白菜送给老山羊,老山羊非常高兴。

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小白兔说的话是难点,“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小白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人送的菜再多,也有吃完的时候,只有自己种,即可以收到白菜,又可以收到菜子,吃着菜,又种菜,总有吃不完的菜。

课文结构

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老山丰收白菜。

第二、三段:讲老山羊送白菜给他们,小灰免收下了,小白兔却要了菜籽。

第四、五段:讲小白兔种白菜。

第六、七、八段:讲小灰兔专门在家吃白菜,吃完了又去要,碰上小白兔给老山羊送白菜。

第九段:讲小白兔告诉小灰兔的话。

中心思想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小白兔和小灰兔对待老山羊送肉菜这件事的不同态度和表现,说明了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劳动,才能丰衣足食的道理。

句意推敲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这句话点明了小白兔种菜的原因。说明只有自己动手,去劳动,才会有收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词语解释

帮忙:帮助别人做事。

常常:经常,不止一次。

施肥:给白菜上肥料。

奇怪:没有想到,不理解。

近、反义词

近义词:帮忙――帮助 常――经常 谢谢――感谢

反义词:松――紧 收――种 饿――饱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录有小白兔种植白菜经过的音像带、朗读课文的录音带、生字卡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要学会的9个生字,可以采取“读字――汇报――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第一段里的“收”和“菜”,一个是翘舌音,一个是平舌音,要注意读准。“菜”上面“艹”表示菜是植物,下面“采”表示读音。

第二段里的“您”是对人的尊称,联系课文里小灰兔收了老山羊的白菜,从心里感谢、尊敬老山羊,所以“您”是“心”旁。

第五段里的“拔”,因为拔草要用手,所以是“扌”旁,右边是“友”加一点,点不能少。

第七段里的“完”,要结合句子与“玩”区别字义。

第八段里“挑”可与“跳”进行比较,注意两个字偏旁的区别。

2.写字教学

“菜”,“艹”写扁一些,约占田字格四分之一,下面“”也占田字格四分之一,“木”占二分之一。“谢”,左中右各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一,中间“身”最后一撇不出头。“您”,上下宽窄大致相似,上面的“你”略比“心”长一点。“完”,“宀”占田字格三分之一,“元”占三分之二。“拔”,左窄右宽,右边“”上的一点最后写。

(三)词句教学

本课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多读读课文、看看插图即可理解。“施肥”可能城里孩子不懂,可以给孩子打比方:人吃了饭菜就能长大,植物加了肥料就能长得好,施肥就是给植物加肥料。

本课需帮助学生理解的句子是“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小白兔和小灰兔回到家后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果,通过比较使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朗读指导

本课朗读指导可分以下几步:第一步,揭题之后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读,读通句子,可以让同桌互读,互查。第二步,采用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看图指导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将朗读指导与学习课文结合起来。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22、小白兔和小灰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和11个词语,能借助拼音读准“灰、些、翻、浇、施、肥、饿、担”8个认读字。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生字,词语的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豁嘴巴,红眼睛, 不见走,光见蹦。

猜一种动物

二、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放录好的音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上一篇:研究生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下一篇:怎样做一个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