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复习建议(通用8篇)
2019高考物理复习建议 篇1
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物理试题分析暨
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高考试题分析组 谢一恩 王思如 吴明广 董安照 谢亮亮 刘军
一、试题总体评价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部分较2017年难度有所降 低,特别压轴题25题较2017年难度下降较多。试题知识 覆盖面广,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五大能力,很好地体现考纲的基 本思想。整个试卷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均为平时常见题型,或为常见题型的改编与加工。似曾相识又有新意,具有较 强的灵活性和区分度。如18题:看似平时常见模型,若 不能正确理解题中“轨迹最高点”的含义,就很容易做错 或找不到正确答案。再如21题,已知条件隐含较深,入射 方向没有告知,考生又不容易想到入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 这个隐含条件,就很容易错选B选项。
每年全国Ⅰ卷物理试题均有2至3个题目源于课本的例 题、习题、思考与讨论、插图等。如16题与课本3-1第12 页插图图1.3-3电场的叠加图很相似。19题与课本3-2第 11页例题1插图或习题5插图4.3-12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这些题基本为送分题,如果学生不注重课本,基础知识掌 握不牢,可能送分题也不得分。
二、分题型逐题分析
(一)、选择题
今年的选择题的数量和结构与往年相同,仍由前5道单选与后3道双选构成。单选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教材主干知识,常规题型,但每个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尽量增大知识的覆盖面,体现了选择题考查思维灵活性的功能。14题涉及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及规律、位移、速度、动量、动能定理等。15题考查了运动过程分析、受力分析、函数及其图像、物体的位移、弹簧的形变量、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等。16题涉及了合力、库仑定律、平行四边形定则、相似三角形、正交分解、力的平衡等。17题涉及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动生感生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荷与电流关系等。18题涉及到类斜抛、运动的分解、竖直上抛运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19题考查了楞次定律、安培定则、产生感应的条件等。20题涉及到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线速度、角速度、自转、双星模型等。21题涉及到等势面、电势、电势能、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动能定理、抛体运动等。
选择题中的5个单选题比2017年的单选题的难度略有增加,像16、17、18题都有较大的运算量,不过17题可以直接利用二级结论得到答案。单选压轴题18题,对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算能力要求较高。3个多选题比2017年的多选题的难度略有降低,19题为送分题,20题也不算难,多选压轴题21题由于隐含条件,导致难度增加,但比2017年的21题还是容易些。
从解题方法来看,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计算,既可分析推导也可排除选项,方法灵活多变。
总体来看选择题涉及知识面广,只有交流电和选修3—5中近代物理部分没有考查。
(二)、实验题
两道实验题一道力学一道电学,一小一大,结构稳定。22小题为力学实验,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法、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一个题覆盖两个基本实验。题干较长,不仅考查了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同时也考查了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其中游表卡尺竖直放置很有新意。第23小题是电学实验,考查了 “等效替代法测电阻”、电阻箱的读法,题干更长,对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对作图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图为曲线而非直线,如果做图不准直接影响第(3)、(4)问结果,即使图做准了,第(4)问的手心温度有效数字保留位数是否到位。
总之,两道实验题比较基础,难度不大。但对实验基本能力基本素养要求较高,让有实验经历和无实验经历的同学在做图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上区分开来。
(三)、计算题
每年计算题均为两道,一道力学,一道电磁学,基本比较稳定。今年两道计算题比2017年两道计算题难度均有所降低。
第24小题以生活中常见的烟花弹为背景,考查了竖直上抛运动、动量守恒、动能的概念。试题涉及过程简单,上抛、爆炸、再上抛三
个过程,已知条件均为字母,降低了运算难度,不过第(2)问可能会有不少同学忘记加上爆炸前的离地高度而失分。第25小题是氕、氘两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运动情景简单,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到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常考常见模型。新颖之处是两粒子的先后运动。试题难度不大,但仍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考查了考生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美中不足的是第(3)问完全重复了第(1)问的过程,降低了试题难度,没有了往年压轴题的感觉,区分度降低,学生普遍容易得分。
(四)、选考题
选修3—3与选修3—4两部分的题型比较固定。今年33题与34题难度有所不同,第33小题的两小题涉及知识较广,有一定的运算量,难度中等。第34题第1小题过于简单,第2小题第1问比较简单,第2小题第2问难度猛增疑似超纲。
第33题是“多选+计算”,第(1)小题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气态方程、气体内能、T-V图像等。第(2)小题是常见的气缸模型,涉及到体积、压强的计算,力的平衡、波意耳定律。第34小题是“填空+计算”,填空题考查了折射率的计算及不同色光的折射率,计算题考查了简谐横波的振动图像和波动图象,波速、传播方向及质点平衡位置的X坐标计算。
整个试卷知识覆盖面广,试题难度不大,命题情景取材于现代 科技及生活实际,如高铁启动、“引力波”、“烟花爆炸”等,源 与平常、高于平常,似曾相似又没有重复。试题更加紧扣教材、突
出双基、立于常规、贴近生活、靠近科技。容易切入、不会导致无从 下手,是一套难得的好题,也为以后的命题及复习指明了方向。
三、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建议
针对2018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变化,根据我市近几年来实际情况,高三物理复习基本采取“第一轮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综合能力突破,讲练+模拟”的备考模式,提出2019年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一)、对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建议
1、研读考纲 重做考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物理命题的依据与原则,熟练掌握考纲的规 定和要求,在第一轮复习中老师要逐节弄清哪些知识点是一级要求,哪些知识点是二级要求。复习就有了范围和深浅的尺度,就可以分清 轻重主次,也就有了复习的方向和针对性。针对《考试大纲》、《考 试说明》及《(考试说明)全解》几本书,高三老师都应该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对高考全国卷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等方面做了具体的 规定,一句话的调整、一个字的变化,都蕴含着当年高考的重要信息。只有准确理解高考命题思想,才能正确指导学生搞好复习。历年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根据《考试大纲》,本着两个有利于的 原则,即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指导高中物理教学。可以 说,高考物理试题是高中物理教学选题的范例,重做和研究近几年的 高考物理试题,是探索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和侧重点的重要途径,通过 高考试题更能准确理解和体会物理知识点和能力点在高考中的考查 角度和呈现方式。更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和方向,有 利于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选题和编制习题。
《(考试说明)全解》中明确指出:高考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 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 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 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的对应起来。
2、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
通过试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高考题目的背景材料来自教 材上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甚至是课本例题、课 后练习。所以在复习备考中要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要脱离课本,教材上最 基础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突出基础的重要性,养成准确快 速的提炼物理模型的能力,避免只追求过难过偏的问题。
在第一轮复习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研读课本,引导剖析理解课本 上的关键字句、重要概念定律、演示实验、插图与物理史料、思考与 讨论、注解等,对于相似的概念、规律要加以分析比较,弄清似是而 非的说法,理解物理理论的实质意义。要求学生重做课本上每道例题、每道习题,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例题、习题进行改编,一题多问、一 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真正理解每个例题、习题蕴含的知识 与能力的精髓所在。
第一轮复习研读课本不同于学新课,不是第一次学新课的简单重
复,第一轮复习要站在整个高中物理全局的角度,重新审视每节的每 一个概念、公式、插图、“小实验”、例题、课后练习、“思考
与讨论”等,在整个高中物理体系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区别,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脉络。坚持做到知识点一个不落、不留
死角,但并非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
每一章节复习结束,老师要指导学生列知识清单构建知识网络,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1).基本规律和公式(2).容易忘记的内容;(3).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4).经常出错的问题。真正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3、重视课本实验 提高复习质量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取材于课本,主要包括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小制作等。主要考查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要求、条件控制、器材的使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等。对实验能力的全面性、灵活性要求比较高。虽然不大可能把课本实验原原本本搬到高考试卷中,但高考实验题显然是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嫁接组合、变形改造。如今年的22题是把游标卡尺的读法、测弹簧的劲度系数进行组合。23题是把“替代法测电阻”、电阻箱的读法,传感器的应用融为一体,与课本3-2第61页练习2具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似性。所以如果课本实验不真正拿准、吃透,就难以应对改造后实验题的“新面孔”。放松对教材实验的研究,而一味地求难求新求奇,是舍本求末的错误做法。
每年的物理实验试题,不偏不怪,难度不大,可是学生总是得不了高分。原因何在?客观原因:实验需要需要亲自动手做和体验,实验试题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与其他物理内容学习方式、思维过程、关注点不尽相同。可是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实验室,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写实验报告变成了做物理实验习题,缺乏经历和体验。主观原因: 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对高中物理实验分类归纳、系统梳理。导致实验知识零碎,考生不能灵活运用。
所以,物理实验复习,一定要像过筛子一样,逐个落实课本中的每一个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小制作等。从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器材使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等都要逐一引导分析,个个过关。并分类归纳、系统梳理。
4、用好一轮复习资料 提高复习效率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各校均订有一轮复习资料。现在的一轮复习资料都编的很详细,一般包括:考纲要求、教材知识点梳理、知识要点理解、典型例题、课堂检测、课后练习等。有的复习资料编写过于冗杂,有的过于粗糙,甚至有错解、错字,老师一定要认真甄别、加以纠正,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不可过度依赖教辅资料。甚至有些老师把一轮复习当成了讲资料,完全抛开了教材,颠倒了主次。
怎样用好资料,辅助于教材,让教材与资料有机结合,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仍是老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5、精选习题 提高解题能力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但能力的培养不能靠题海战术,但离开习题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也是一句空话。
老师要以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为范例,筛选、精选习题,选择那些中等难度、知识覆盖面广、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的习题,作为跟节练习。避免选题的随意性,应付学生应付教学。
老师在习题评讲时要引导学生从文字材料中寻找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建立物理模型。尽量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增强应变能力。
总之,习题训练要走出题海,要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真正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6、严格要求 培养规范解题习惯
规范解题包括审题的规范性、思维的规范性、表达的规范性。要求学生规范,老师首先要研究制定一套规范的程序或格式,讲解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习惯。
规范性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几次强调就能完成的,必须从第一轮复习的第一节课开始,贯穿于每一次讲解、每一次提问、每一次演板、每一次练习、每一次考试中。雷打不动、始终如一,直至高三毕业。
规范性训练也包括必要的答题技巧的训练,如选择题的排除法、计算题完全会做时,尽量根据题意列出必要的物理方程。
很多同学平时练习时比较随意,不注重解题规范和合理分配时间,总认为只要在考试时稍加注意就可以了,实际到了考试时与平时状态完全不一样,手忙脚乱,丢东落西,明明会的题目却做不出来或者做错,表面看是时间不够,实质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
常言道“平时多练兵,战时少流血”,把平时的练习当做考试,以考试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规范解题,合理分配时间,到考试时才能跟平时练习一样得心应手,完全展示自己的本领。
(二)对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的建议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模块专题知识网络,进 行模块专题训练及模拟实战训练。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知识比较零 碎孤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最终把整个高中物 理建立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对每个物理问题,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 去思考、去分析。不至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分析 运动忘了受力等类似情况发生。同时仍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基础知识 查漏补缺。从更高层面更广视角去分析解决综合性、复杂性的物理问 题。
本轮复习中同时穿插着较多的模拟实战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应 试能力,每一次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注意从答题顺序、卷面规范、到身 体心理的调整都要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以期从容适应高考。
2019高考物理复习建议 篇2
(一) 整体分析
与2013年一样, 2014年云南省高考物理试卷仍然沿用全国新课标Ⅱ卷, 物理部分的整体难度也与2013年接近, 所考查的基本都是常规知识点, 学生都非常熟悉。考查形式与历年新课标卷相同, 考查知识点几乎覆盖了高中物理各部分内容, 不同于往年的是, 今年更侧重对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和物理实验能力的考查, 对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答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今年高考物理在加强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 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这也是将来新课标高考的一种导向。
(二) 试题特点分析
1.注重基础, 突出重点
笔者认为, 虽然今年高考物理试题形式是历年新课标卷变化最大的一次, 物理情境、试题呈现、题目设问都有所改变, 但整套试卷无偏题, 无怪题, 仍然注重考查物理主干知识、关注物理基础知识, 注重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核心思想方法的考查。例如, 选择题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及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动能定理、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电场的基本性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的应用;实验题考查了对电表内接外接法的误差分析, 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 (圈数) 的关系;计算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的结合、电磁感应中的“杆+导轨”模型等。对基础知识的大量考查, 体现了今年高考物理试卷注重基础。同时, 以上知识均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 也体现了试题突出重点。
2.重视实验, 考查能力。
比较历年新课标卷, 今年的物理试卷更重视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对在应试教育的枷锁下成长起来的学生, 这类题目难度较大。比如, 第23题中出现了往年未出现过的“探究弹簧劲度系数与其长度 (圈数) 的关系”这个实验, 虽然难度相对不大, 但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要求比较高, 更重要的是它能较好地区分出学生是否做过这个实验。第24题计算题第二问的关键是要看懂v-t图, 这也在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第35题 (选修3-5) , 动量部分是以实验的形式出现, 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虽然很简单, 但要求学生会处理光电门, 并能把题中要求的相对误差绝对值表达出来。从今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物理部分对实验的考查可以看出, 试题更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提取及处理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高考中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是应该的, 也是必要的。
3.紧扣考纲, 突破定式。
今年的高考物理试题较往年更灵活, 但整套试卷无偏题和怪题, 完全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考试大纲变动的地方在试卷中也有体现。比如考纲中能级要求由Ⅰ级变Ⅱ级的考点体现在第21题对交变电流与理想变压器知识的考查, 这里不仅涉及理想变压器的性质, 而且包含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与考纲的变动紧密结合。
物理试题的呈现稳中有变, 突破定式。比如, 今年把电磁感应放到计算题部分, 而电场的内容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则放到选择题中;电学实验放到第22题中, 分值6分, 且考查得很基础;力学实验放到23题中, 分值9分, 涉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相对较复杂;物理学史今年被放到35题, 而19题考查了电场的基本概念;计算题25题考查了电磁感应中的“杆+导轨”模型,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矩形导轨比较常见, 圆形导轨并不常见;在选修模块中, 第33题“干湿泡温度计”知识较为生僻, 估计很多考生根本没印象;第35题第二问以实验的形式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在平时训练中, 动量守恒定律都是以规律计算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能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式, 用所学知识解决不按常规出现的问题和不常见的问题。
4.分析图像, 转化信息。
今年的高考新课标Ⅱ卷物理试题选择题14题、实验题23题, 计算题24题涉及图像,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图像很好地获取物理信息, 用图像来分析解决问题。在物理学中,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 对学生运用图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在历年高考中都是重点。
5.结合实际, 关注社会。
从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物理部分看出, 高考物理重心正在向着对实际问题的考查上偏移, 注重考查物理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 第14题涉及汽车行驶, 15题涉及抛物体, 16题涉及拉物体, 20题涉及磁谱仪, 21题涉及变压器和二极管, 24题涉及运动员的运动情境, 这些物理情境都很实际。18题测算地球密度, 20题涉及磁谱仪, 23题涉及弹簧和重物, 33题涉及气缸, 35题涉及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 这些也都言之有物。今年高考物理试题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息息相关, 紧密联系, 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引导, 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科学知识的同时, 提高解决周围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从而使所学物理知识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用。
二、高考物理复习建议
由2014年新课标Ⅱ卷物理部分试题可以看出, 高考物理的重心正向对实际问题的考查上偏移, 在注重考查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同时, 加强对能力的考查, 而且题型和考点也相对越来越灵活, 这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会逐渐变得更高。“死背公式”和“题海战术”的模式, 不再会长期拥有更多的优势, 教师“满堂灌”和“保姆般”的教育理念应当引起反思。考生们应更加注重深层次地理解物理概念, 提高自身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1.夯实基础, 突出主干知识, 提升能力。
物理教学要重视教材, 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 突出主干知识。教材不但涵盖考试的全部内容, 也包含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只有将书本知识吃透、灵活运用, 才能切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关注基础, 只有熟练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 达到融会贯通, 才能很快地提升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多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掌握高考物理对不同层次知识的要求。在复习时, 教师要注重对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拓展, 让学生对物理主干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好物理主干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教材实验为基础,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理学理论的每次重大突破都是由于实验中发现了无法解释的问题, 而理论的形成又必须借助实验来最终突破。这些大道理大家几乎都不爱听, 可高考的指挥棒可以让物理教师和学生重视物理实验, 让学生真正走进物理实验室, 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同时也能轻松解答极为仿真的高考物理实验题。
3.让学生做主人, 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考, 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查逐渐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应用性题目, 且题型和考点也越来越灵活, 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方式学习已经很难得到高分。“填鸭式”的“满堂灌”教育方式不仅苦了学生, 也苦了教师。物理学科的特征决定了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思考空间,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让学生熟练掌握物理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抢分”意识。
高考成绩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将来的命运。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该经常给学生传授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比如做物理单选和多选题, 计算题的解答, 一些具体专题的解答技巧等,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在物理和理综方面获得最好的成绩。
5.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规范作答的习惯。
从历年高考的反馈来看, 在导致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中, 审题不仔细、不全面及书写、作答不规范是学生丢分的致命原因。因此,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规范作答的习惯是复习中不可忽视的工作。
物理高考复习的五点建议 篇3
关键词:高考;物理;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44-01
物理高考总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单是巩固学习知识、重温学习方法、熟练解题技巧的过程,而且是知识的再学习、学习方法的广泛形成和积累、学习动机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不断严谨的过程,更是心理品质逐步纯正、自身素质有效提高的过程,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物理高考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在复习中应该按照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加以严格要求,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较好的发展,而理解能力的前提是牢固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规范的基本方法,只有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正确、深入、透彻。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一直不断,而学生的失分正好集中在这一方面,高考要求考生通过认真审题弄清题目条件,在对题中所给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的想象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注重考查学生对物理内容理解的深度、融会贯通的程度、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较高层次的能力。
对此,复习过程中首先应充分扎实地复习好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各种物理模型深入理解。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仔细审题,明确研究对象,认真分析其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排除干扰因素,摒弃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从实际的物理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最后根据合适的规律建立数学关系式求解。最后是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技,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去理解和解释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有关问题。
三、加强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论证表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还有两个特点:一是特别注重从不同角度设置全新的物理情景或者在旧模型中经常变换过程情景,陈题面貌翻新。二是突出动态情景,体现学科特征。
我们应该1、通过复习使学生透彻理解和熟悉物理学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具体问题所给出的事实和条件,想清楚其中的道理,这是进行推理的前提和基础;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且善于审题,需注意以下方面:A、关键词语的理解;B、隐含条件的挖掘;C、干扰因素的排除;D、临界状态分析;E、示意图的借助,帮助我们建立形象思维的平台,丰富和完善对物理图景的想象力。3、改变“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复习方法和训练方法。在平时的复习中,老师精心挑选复习题,充分发挥复习题的功能和效度,充分挖掘典型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和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数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量化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进入高校深造的考生应具有的能力,因此高考物理试题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加强实验复习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能力在物理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高考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正确对待实验教材,它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实验复习时不应该机械地记忆教材中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记录、结果等等,而应引导学生领悟教材中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实验步骤。二是要引起学生对实验的有意注意,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有意地改变实验条件、设置问题,激励学生努力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三是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出发,让他们学会通过实验测量和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去认识自然、发现自然规律、验证假想和猜测的方法,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认识到实验教材提供的做法并不是一成不变,拘泥成规的,可以对课本中的实验做一些合理的变通,或补充一些模仿性实验,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五是增加开放性实验,即老师提供一些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研究性实验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或由他们自己提出研究课题,自己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获取实验结果,以进一步培养的创新能力和养成科学的实验研究习惯。
高考理综物理总复习八点建议 篇4
考试说明是根据现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制订的,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中对考查的知识范围、各种能力、试卷题型和难易程度的控制等均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学习考试说明很容易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凡是考试说明中未列入的知识点和实验,不会出现在考试题中,这一点要坚信。但是对每种知识考查的深浅程度,同学们却不易把握,由于受各种参考书的影响,一些用了许多时间去解偏题难题,复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大家在阅读考试说明时,一定要仔细领会其中含义,准确把握重点知识的深浅度。如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连接体的问题时,只限于各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情况,平时就没必要去解加速度不等的问题。同理,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可能出现给电容器逐渐充电的电磁感应电路,也不需要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有的同学担心高考时会出现一些难题,如平时不做大量的高难度的题,考试时会不会出现失误。其实,高考试题中易、中、难题的大致比例为3∶5∶2,个别试题稍难一些主要是为重点大学的重点科系选才用,对绝大多数同学能否考上没有影响。何况难题均是难在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解题技巧等方面,绝不会出现超过考试说明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把握好。
另外,不能把考试说明中的A、B两个层次与试题的易、中、难作简单对应。实际上A、B两个层次的知识标明了其在高中物理内容中的地位,B层次所列知识为高中物理的重点核心内容,学好它对学好其他知识有关键作用,当然是考查的重点,但具体考查这部分知识的试题不一定全是难题。正如全电路欧姆定律是B层次的重点知识,但高考中的单项选择题(第2题)进行考查,属于易解类考题。
二、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结构
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内容,一定要全面复习,不能有任何疏漏,否则将会造成简易题失分,特别是非重点章节中的A层次知识,如交流电,光的干涉,原子和原子核等。
打好基础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如电场强度是为了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而引入的物理量,其定义式是E=F/q,但E是描述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其大小与F、Q均无关,点电荷电场的量度式E=KQ r2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场强E可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用电场线可以形象地表示出来。与E相关的量是电势U,然而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的地方场强也不一定为零。把公式变形为F=qE之后,可以用来计算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大小和方向,从而分析电场中的力学问题。
复习时还要从整体的高度重新认识所学的知识,抓住重点,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有了这样的分析,整个力学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为了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有机整体。
三、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
复习课本知识时,应想到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在解题中的;而解决具体问题时,又要想一想用了哪些概念和公式,让知识和解决能力结合起来。例如一道选择题,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点电荷一定沿等势面移动,B、两点的场强一定相等……要判断选项的正误,必须了解电场的特点,分析A选项时,对应的物理知识是电场力作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以及电场力作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所以A选项不准确;判断B选项则必须明确场强与电势的区别和联系,如前所述,电势相等的地方场强不一定相等。总复习时若能经常进行这类联想,解题能力定会提高。
2019高考物理复习建议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高三物理复习备考工作,使复习备考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素质提高,应考自如,做到:
(1)帮助学生构建并形成知识和能力网络体系;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和实验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现状
(一)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遗忘快、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2、学生的迁移能力缺乏,灵活地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3、解题的规范性较差,学生还没有建立规范解题意识,或者说平时的要求松了点。
4、对实验重视程度不高,基本技能过关率不高,实验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5、畏惧物理的心理严重。遇到计算题不认真分析、不结合平常所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选择题解答往往落入圈套而错选,实验题在没有搞清原理的情况下去解题往往得不出正确答案。
因而我们需花大力气培养学生探求物理规律,解题方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
(二)教情分析
我校高三物理复习教师做到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记忆,查补知识缺漏的能力。
复习采用单元结构教学法,并初步构建了单元结构复习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单元梳理辨析运用深化
在导入复习课内容后,通过梳理建立单元知识网络,并通过辨析、运用,进而达到深化提高,梳理是单元结构复习的重要环节,辨析是在梳理的基础上对重点和难点的再加工,而通过运用和深化,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深化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上我们做的还不是很好,不能将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技术素质等五个方面的培养,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复习目标
第一轮复习要帮助学生精确、完备地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构建所有高中阶段的物理模型,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从而正确地运用它们解决物理问题。加强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复习,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滚动复习达到查漏补缺、整体把握、能力提高。力求把学生在课后出现的问题在课内解决,要达到这个目的,具体做到“知识系统化”、“方法常规化”、“习惯规范化”、“思维策略化”。
1、知识系统化。就是通过师生互动,形成知识网络,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基础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看似干瘪的知识、呆板的知识活化。
2、方法常规化。就是让学生处理物理问题时,要通法通解,常规处理,建立一些常规模式和套路。比如游标卡尺读数,用四句话来概括“确定精度,读出整数,数对格数,算出得数”,算出得数也有细节。又如“卫星模型”,用“地对空、地对地、有速度涉及g,遇长度有g、t”来列方程。比如“弹簧模型”、“火车模型”、“人船模型”、“单摆模型”、“发电机模型”的处理方法。
3、习惯规范化。主要是指读题习惯,审题习惯,规范表达的养成。审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由思维定势负迁移导致的。比如:光滑水平面上用弹簧连结的两个物体,用两手按住,只松一只手,系统动量不守恒。下一次变为先松一只手,再松另一只手,此后的过程中,动量守恒。但学生都不这么认为。问为什么?都用松一只手动量不守恒来回答。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时常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定势来思维变化了的情景,游离于正在做的题目之外。这不错才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让学生上几回当,牢记深刻教训,审题时才逐字逐句的读,不是一晃而过,避免定势思维产生的错误,另一个审题错误来源于该画情景图不画。该画受力图不画,该标速度、加速度方向不标,主观臆断,想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画出情景图、过程图、画受力分析图、标出速度、加速度方向,规范解题其行为。对个别学生还要课后与之交流,强化物理情景中的过程和状态对解答物理题目的重要性。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振撼和共鸣。规范表达是减少失误和提高得分率(解题含金量)的有力武器。从平时抓起,从一节一章抓好,养成良好的审题和规范化表达的习惯。
4、思维策略化。是指一般性的较普遍适用的思维方法,有的题目可以从多角度思考和列式,如何抓住最本质的东西,这需要思维策略,比如,一些新情境题目,文字叙述较长,学生一看到这类题目心就烦,脑壳都大了。这就需要如何避轻就重,避虚就实,找准切入点,这也是思维的策略化。有的题目过程较多,研究对象不单一,而物理量又较少,如何剖题,如何下笔,如何巧妙引入过程量和状态量,把几个过程衔接起来,这也需思维的策略化。
四.教学标高
1、重点班标高
立足基础,着眼能力,做好选择题,实验题和高考第一个解答题的训练,精讲精练。在最主干的力,电及力、电综合上适当地深挖一点,但范围应控制在中等生以上,就日常教学而言,应避免三高:高起点、高难度,高密度,应摒弃三做:陈题死做,活题呆做,难题大做;提倡三解:陈题新解、难题精解、活题巧解。
2、普通班标高
立足基础,知道知识的联系。做好单选题,多选题选好确定的选项。做好实验题,尽量做好这个3-3选修题。
五.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 教学重点:摩擦力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三种常见的力(3课时),第二讲里的合成与分解(2课时),第三讲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2课时),实验(1课时),作业讲评(2课时)预设周次:(共10课时)(已完成)。
第二章 直线运动
教学重点:匀变速的基本规律,运动图像 追及和相遇问题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2课时),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2课时),第三讲运动图像追及和相遇问题(2课时),实验(1课时),作业讲评(2课时)预设周次:第1周~第2周(共9课时)。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牛顿运动定律(2课时),第二讲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课时),第三讲 超重、失重、连接体问题(2课时)作业讲评(2课时)预设周次:第3周~第4周(共9课时)。
第四章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2课时),第二讲圆周运动(3课时),第三讲 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卫星(2课时),实验(1课时),作业讲评(2课时)预设周次:第5周~第6周(共10课时)。
第五章 机械能
教学重点:动能 动能定理,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 功功率(2课时),第二讲动能定理(3课时),第三讲机械能守恒定律(2课时),实验(1课时),作业讲评(2课时)预设周次:第7周~第8周(共10课时)。
第六章 动量
教学重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动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2课时),第二讲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3课时),第三讲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3课时),作业讲评(2课时)预设周次:第9周~第10周(共10课时)。
第八章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气体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 内能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 分子热运动 内能(1课时),第二讲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2课时),第三讲 气体(1课时),作业讲评(1课时)预设周次:第11周~第12周(共8课时)
第九章 电场
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电势差(能),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 电场强度和电势(3课时),第二讲 电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3课时),实验(1课时),作业讲评(2课时)。预设周次:13周~第14周(共9课时)。
第十章 恒定电流
教学重点:电阻的测量,电压表和电流表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课时),第二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课时),第三讲电路的分析和计算(2课时),实验(4课时),作业讲评(2课时)。
预设周次:15周~第16周(共12课时)。
第十一章 磁场
教学重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2课时),第二讲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2课时),第三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3课时),作业讲评(2课时)。
预设周次:17周~第18周中(共9课时)。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 教学重点: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 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2课时),第二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课时),第三讲自感 电磁感应规律的综合应用(2课时),作业讲评(2课时)。
预设周次:18周中~第19周中(共8课时)。
第十三章 交流电 电磁波
教学重点: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 变压器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1课时),第二讲变压器电能的输送(1课时),第三讲 电磁场和电磁波(1课时),作业讲评(1课时)。预设周次:第20周(共4课时)。
第十五章近代物理初步
教学重点:量子论初步 原子核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光电效应能级(2课时),第二讲 原子核(2课时),作业讲评(2课时)。
预设周次:第21周(共6课时)
2019高考物理复习建议 篇6
李仕才
1.人们对黄豆加工,做硬了是豆腐干,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这启示我们()A.黄豆浑身都是宝,只要加工就会有价值 B.黄豆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才会产生价值 C.黄豆的多种功效,源于市场的高效配置 D.黄豆自身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功能的多少 【答案】B
【解析】黄豆这种商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其价值,“豆腐干”“豆腐皮”“豆浆”“臭豆腐”均是黄豆实现其价值的形式,说明黄豆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才会产生价值,故B正确。A、C、D的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
2.90后最美乡村女教师陈莹丽身患绝症仍心系学生,不顾家人劝说,每天往返120千米坚持到校上课,在生命最后时光中选择坚守讲台。陈莹丽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A.价值观对人的成长有积极促进作用 B.满足他人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可以创造绚烂人生 【答案】C
3.在一次测试中,老师要求全班学生在30秒内写出自己所不喜欢的同学姓名。有的学生仅能写出一个,而有的学生一口气却能写出十多个。结果表明,那些列出不喜欢的同学人数最多的,自己也正是最不受别人喜欢的。这表明()①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都是一致的 ②有了价值观的引导才能处理好同学关系 ③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④友善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得到同学的尊重 A.①②
C.②③
【答案】D
B.①③ D.③④ 【解析】不喜欢别的同学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喜欢,这表明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友善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得到同学的尊重,③④符合题意;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①说法错误;处理好同学关系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②说法错误。答案选D。4.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裴锦泽秉承“经世济民、爱农精业”的院训,服务乡村留守儿童,协助团省委策划实施 “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指导多支本科生创业团队斩获佳绩,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他的事迹说明()①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 ②正确的价值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价值是人生重要向导,影响人生选择 A.①③
C.②③
【答案】C
B.①④ D.②④
5.微信取名为“樵夫”的廖俊波,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成为“两学一做”的楷模。“俊才为民屡建功,品正德高志如松”……微信上几十万人次悼念评论寄托着对这位普通“砍柴人”的哀思。这表明()①获得尊重和满足是对社会贡献的基础 ②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导向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社会所提供各种条件是实现价值的关键因素 A.①③
C.①④
【答案】D
【解析】题目中,廖俊波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用生命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成为“两学一做”的楷模,表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导向,②入选;他牺牲后,微信上几十万人次悼念评论寄托着对这位普通“砍柴人”的哀思,说明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故③入选。①表述错误,排除。④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6.在现实社会中,有的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在“两学一做”活动中,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材料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①在理想信念中创造正确的人生价值 ②理想信念对党员、干部实现人生价值具有促进作用 ③理想信念是衡量党员、干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理想信念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B.②④ D.②③ A.①②
C.②④
【答案】C
B.①③ D.③④
【解析】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创造价值,①表述错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③表述错误;材料蕴含了理想信念对党员、干部实现人生价值具有促进作用,理想信念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正确选项为②④,故答案为C。
7.下边漫画《评奖标准》(作者:徐鹏飞)告诉我们()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随心所欲 ④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 A.①②
C.①③
【答案】D
B.②④ D.③④
8.黄大年生前是吉林大学教授。25年前,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当得知国家的召唤,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寻求技术突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黄大年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①个人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③要不忘初心,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④要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 A.①②
C.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表述错误,正确的价值选择应基于价值判断;③④符合题意,“当得知国家的召唤,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寻求技术突破”表明实现人生价值要不忘初心,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故本题选D。
9.他从警9年,至今没有休息一次公休假,他就是被誉为“不是在办案,就是在办案路上”的“好民警”龚伯戡。材料表明()
B.①③ D.③④ ①人既是价值创造者又是价值享受者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总是相统一的 ④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促进作用 A.①②
C.②④
【答案】A
【解析】③表述过于绝对。④表述错误,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题目中,民警龚伯戡的事迹表明了人既是价值创造者又是价值享受者,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①②入选。选A。
10.用百度浏览器搜索贝母图片,你会看到各种与鳞茎相关的中药材,而换成谷歌来搜索贝母的拉丁名FRITILLARIA,查询结果则全是缤纷艳丽的花卉。这种差异说明()A.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B.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事物价值的实现受到事物需要的制约 【答案】C
B.①③ D.③④
11.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意外夺得国际马拉松赛冠军后总结说,自己是凭智慧战胜对手的,赛前,他把赛程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并记下标志,比赛开始后就奋力向第一个标志冲去,在坚持以同样速度冲向第二个标志、第三个标志……如此一直坚持到终点,竟创造出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成绩。材料对我们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①砥砺自我,坚定信念、顽强拼搏 ②明确目标,不断迈向人生新起点 ③追求卓越,全面提升个人的素质 ④抓住机遇,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A.①②
C.②④
【答案】A
【解析】材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断砥砺自我,坚定信念,顽强拼搏,不断迈向人生新起点,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也没有体现抓住机遇问题,③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12.科学研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要耐力和毅力。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科学家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形容自己从事科研的感受。从获奖者感言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B.①③ D.③④ ①耐心和毅力是科学研究卓有成效的根本保证 ②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是实现科学之价值的根本途径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 ④人生的幸福与满足感是在砥砺自我中获得的 A.①③
C.②③
【答案】D
B.①④ D.③④
13.“中国网事·感动人物”中的“幸福傻子”叶德奕是一名普通的电网工人,20年来,他先后帮助80多个贫困学生,义务帮扶孤寡老人。别人说他是“傻子”,他却笑言自己是“幸福的傻子”。被网民从全国候选人中投票选出为“草根英雄”。其事迹从哲学上表明()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幸福傻子”义务帮扶凝聚社会正能量 ③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A.①② C.②③ 【答案】B 【解析】②不是哲学道理,③说法太绝对,均排除;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4.2018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遭多轮强降雨袭击,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多地受灾。面对险情,各级党员干部们冲锋在前,成为危险地带的“突击队员”;普通群众用自己最朴实无华的行为温暖和帮助他人;面对繁重的救灾任务,可爱的子弟兵们更是喊出了“这次军人优先”的震撼心灵的口号!这反映的哲理是()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获得社会的尊重是奉献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A.①②
C.①③ 【答案】C 【解析】面对险情,各级党员干部、普通群众、人民子弟兵的表现,彰显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③入选。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的影响,②排除。奉献社会是获得社会尊重的基础和前提,④说法错误。
15.东莞市公安消防支队石龙中队特勤班班长何俊凯,入伍7年多来参加过无数次灭火救援
B.①④ D.③④
B.③④ D.②③ 行动,经历了数次生死考验。在一场火灾扑救中,火场中的战友突发意外,空气呼吸器无法正常供气,他毅然摘下自己的空气呼吸器面罩交给战友,两人轮流呼吸着气瓶里的空气,缓缓前行。最后肺部严重受伤的他经过割喉插管洗肺才从死神手里挣脱。何俊凯的事迹表明()①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是把握好机遇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A.①② C.①④ 【答案】B
B.②③ D.①③
16.十年前,邓超明是奔波在城市角落的蚁族,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学习,十年后,他成为互通国际传播集团的董事长CEO,他在《邓超明创业笔记》一书中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让我们年轻人明白只要内心强大,每个人都能活出精彩!材料启示我们,要活出精彩人生,必须()①在砥砺自我中提升自身素质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要大胆创新,突破成规陈说 ④在价值选择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 A.①③ C.②③ 【答案】B 【解析】要活出精彩人生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价值选择,④错误。故选B。
17.中共中央组织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的意见》,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进行具体部署。这样做()①有利于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有利于公务员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 ③有利于公务员成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把劳动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 ④有利于公务员把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作为自身价值的全部 A.①② C.②③ 【答案】A 【解析】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使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
B.①② D.③④
B.①④ D.③④ 断和价值选择,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①②入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③说法错误。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④说法错误。
18.每年,全国各种“感动人物”“最美人物”“孝星”“身边好人”等评选都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大事,让人们享受到精神大餐。举办上述模范人物评选活动()①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说明只有参加这些评选活动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C.②③ 【答案】D 【解析】感受模范人物的精神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①④入选。材料不涉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②排除。③表述太绝对。19.中央文明办在浙江舟山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发布6月“中国好人榜”,108位身边好人光荣上榜。河南籍维和战士申亮亮在爆炸瞬间推开战友英勇牺牲;甘肃大爱医生宋巍临终捐献7个器官救治6人;山东巡线工人李怀成、张义通坚守偏僻大山巡线16年;湖北“愚公支书”王光国7年带领村民绝壁凿路脱贫致富;四川骨科医生梁益建潜心钻研业务30余载,让上千驼背患者挺直腰杆;贵州八旬老兵何文勋守护深山国防工程40年,一诺千金保守党的机密;陕西志愿者周丽晨8年帮助被拐卖儿童寻找家人,帮50多个家庭实现团圆梦……很多网友感慨,这些共产党员是学习雷锋精神的排头兵,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先锋模范,为全社会树立了标杆。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评价这些中国好人的行为。
B.③④ D.①④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之谈 篇7
第一轮复习, 按照传统来说是巩固基础知识, 使学习的内容系统化, 物理表述规范化, 对基础知识能熟练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并使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具备相应的能力。但对本班学生来说, 有很大的困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我在复习每一个单元之前, 先与班里的多数学生进行沟通, 首先了解他们对这一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找到学生学习产生障碍的根源。然后, 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方法指导、知识引导, 使他们在课堂上听课时有重点、有目的地听课与学习。例如:在进行第一单元复习时, 多数学生对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不熟练。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层进式结构:第一步, 让学生对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平衡关系;第二步对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不同方向的力时, 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平衡关系;第三步对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平衡条件;第四步对斜面上的物体附加条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平衡关系;第五步对绳子或杆类问题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平衡关系;第六步对曲面或圆面上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平衡关系。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训练和指导后, 学生对这个单元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很快正确地列出平衡关系。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 我还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不断、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修改复习计划, 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始终放在首位, 力求每一节课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少量的知识点, 消化一定的物理概念, 培养学习的自信, 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为了突破某些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在第一轮复习时, 常常结合一些对应的小专题,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复习第一单元时, 我设计了整体法和隔离法、动态力的三角形法、临界问题等小专题;第二单元的运动与合成的三角形巧用、小船过河、同轴与同连动装置、管绳杆的圆周运动等小专题。与此同时, 我对小专题的题型进行归纳和分类。经过这样的方法训练之后, 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容易接受, 认为自己学习物理开窍了,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能从独立解决问题中获得学习的自信, 从而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第一轮复习定理、定律、规律的教学中, 我要让学生明确运用定理、定律、规律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 对这类知识建立起完整的物理思维过程, 形成应用物理逻辑解题的严密性, 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例如, 力学中的解题思维和步骤是: (1) 确定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中的研究对象是物体、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系统, 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 ; (2) 进行受力分析 (平衡和牛顿定律侧重力的个数和方向, 动能定理侧重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 动量守恒定律侧重分析外力与内力) ; (3) 选择合适的方法; (4) 列关系 (如受力中的平衡条件、牛顿定律等要求列出对应的表达式或关系式) ; (5) 解关系 (就是应用数学、物理等知识计算出所需的结论) ; (6) 验证结论 (就是根据物理常识、概念、规律等对题意重审、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等) 。
另外, 根据高考评分要求, 在讲解每一道计算题时给出总分,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题情况给每一个步骤打分, 然后再与对照评分标准对比, 能准确地把握每一道题的采分点。例如:讲解计算题时, 首先让学生学会审题, 并且做到树立自信、理解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建立解题思路。然后, 学生在书写计算题时要做到: (1) 物理方面要详, 数学方面要略; (2) 要写出必要而简洁的文字说明; (3) 方程的书写要规范, 具体做到要列方程, 不能只写公式 (例如F=ma, 这是公式, 要写成F-f=ma等) ;要用字母表达的方程, 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要原始方程, 不要变形后的方程, 不要方程套方程;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 不要用连等式, 或少列列综合式子。最后, 做完计算题时, 让学生能重新在高的起点分析题意、讨论结果、剖解解题过程、学会拓展和延伸。
新课程高考复习建议 篇8
一、深化基础知识,挖掘教材潜力
教材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知识载体。纵观近几年来的新课程高考试题,多数试题来源于教材,即使是综合题也是教材例题、习题的结合和拓展,充分表现出教材的基础作用。教材中许多例题、习题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思想精髓。复习中要注意总结、提炼并灵活运用,要深挖和广拓教材习题的潜在功能,通过类比、延深、拓展衍生出一些新的命题并加以解决,能有效的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把各个局部知识安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成整体,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和网络化的有机体系,把重点放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力争对课程内容融会贯通,方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少胜多,事半功倍。
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新知识的应用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之中。对它的灵活运用,是数学能力的集中的体现。复习过程中,应该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基本方法进行梳理、总结,逐个认识它们的本质特征、思维程序或操作程序,并灵活运用解决问题。而新增添的数学知识更加丰富和完善了中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拓宽了知识的应用空间。如:通过对《向量》知识的学习,可有效的掲示空间或者是平面图形的位置或数量上的关系,同时由定性研究变为定量计算,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化和提高;通过对《导数》一章的研究,可简捷地解决曲线的切线问题、物理上的瞬时速度、加速度等等问题;《概率统计》为人人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信息,分析、把握随机事件,评价、决策现实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不仅仅是高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例:甲、已二人参加智能知识竞赛,一共有10个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6道,判断题4道。甲、乙二人依次各抽取一道题:
(Ⅰ)甲抽到选择题,已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
(Ⅱ)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察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计算,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相当于课本中的题目的水平。
解:(略)
三、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应用创新意识
近几年来,高考题目比较注重新增课程与传统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考查,将新增知识与就知识有机结合,并灵活的运用,也是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体现。解答应用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是对考生“综合实力”真实考察,能充分的展示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考察考生能力与素质的良好题型。新教材强调数学教育的基础性、现实性与大众性。重视素质教育与高考的兼容性,新增知识在社会现实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所以复习中要关注生活背景、社会现实、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等各个方面,并从中提炼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应用背景,特别是可运用新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要不断地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勇于索,善于新旧知识的迁移,提高应用创新能力。
四、强化思维能力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高考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整体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应用性,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因此,复习中应重视知识的有效迁移,要把握住“教学活动是一项思维活动的特征,通过多种推理方法的合理运用,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和灵活性。并通过对推理过程的合理表述,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切实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试卷中每年都有几道能力型或应用型试题,其中从深处次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它的一项主要功能。
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高考数学的考试宗旨是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复习中要熟练掌握三基,充分体现基础数学的通行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把向量、微积分、概率统计、随机变量等思想方法融合到传统的数学思想方法中去,逐步做到自觉地、灵活地运用于所要解决的问题中。高考始终注意的是通行通法的考查,”避开过死、过繁、过偏的知识考查“。因此,要力求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系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要深化理解,熟练掌握通性通法,舍偏、难、怪的习题,,淡化特殊技巧,优化解题过程。
【2019高考物理复习建议】推荐阅读: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备考工作建议08-08
201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09-14
应对高考物理复习09-10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05-12
高考物理的五大复习技巧07-30
2011吉林高考理综物理备考建议07-05
高考物理复习重要知识点09-15
高考物理一轮方法,复习注意要点10-14
2022届高考物理磁场专题复习教案06-10
高考理综物理的复习技巧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