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高考物理复习

2024-09-10

应对高考物理复习(精选12篇)

应对高考物理复习 篇1

高中数学复习课并不是简单地复习旧知识, 它要求学生既要温故, 更要知新;既要巩固基础知识, 更要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而复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要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 获得知识, 从而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应对高考.

一、合理进行复习教学计划

复习时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 教师是复习课堂的引领者.因此, 教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 牢固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帮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多方面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复习计划, 从而更好地开展复习教学工作.此外,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主体, 在课堂中及时了解学情, 进行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开展复习.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好复习的进度, 更好地开展fixing教学.如学生在复习课后练习中遇到这样一道题:把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起, 使平面ABD⊥平面CBD, 点E是CD的中点, 则∠AED的大小为多少?如果学生并不能很快地把这道题解出来, 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立体感不强、角度认识不清楚”等进行分析, 然后在进行新的复习课之前及时地进行补救.力求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 从而完善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工作.

二、抓住复习中的要点与难点

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很困惑我们的问题.大家都知道,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让学生有新鲜感, 也不像练习课那样让人得心应手, 总之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结构.“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进行这样的尝试: (1) 首先帮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抓准复习的知识点, 避免搞题海战.抓知识点时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前认真钻研教材, 突出课本中最基本的概念、法则与原理. (2) 帮助理解学过的知识.数学是最体现思维的学科, 必须把学过的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中, 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接受知识. (3) 培养数学能力是复习的最终目的.复习中不仅要让学生牢固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 还要让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教师需要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灵活性.

三、适当降低难度以提高双基能力

数学复习首先要侧重基础, 摒弃那些繁难的技巧, 努力在学生的读题能力、解题准确性、画图能力上狠下功夫.让学生动脑动手是基础, 动脑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我们发现, 在高考中三角函数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删减、变化最大的内容之一.因此, 教师应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进一步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三角式的化简求值、求角、求最值问题是易考题型, 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跟不上, 所以在复习中还是要注重基础知识, 练习基本的化简求值.在三角形中建立三角函数关系, 求值域、求最值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之一, 在作业中要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 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训练基本能力, 而对那些较难的化简技巧要摒弃.高考越来越突出对“双基”的考查, 强化数学思想方法.从内容来看, 填空题中对于新增内容考查也较多, 如复数、概率、统计、推理方法等进行深入的考查.解答题中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与运用.因此, 复习就要从基础开始, 从基础讲起, 从基础做起, 复习才会有实效.

四、探求解题思路时数学思维方法

解数学题的过程就是在个体的大脑思维下提取相关的知识, 运用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并逐步地缩小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距离的过程, 也就是化归思想的过程, 因而解题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 在求解二面角大小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先根据已知条件, 在二面角内作一条过一个面内一点到另一个面的垂线, 然后过这点再作二面角的棱的垂线, 最后连接这两个垂足.这样, 平面角就是所得的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这个方法是在化立体问题为平面问题后求得的, 那么三垂线定理在其中的运用, 就是分析、联想等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 从而得出结果.运用数学思想指导学习的灵活运用, 开展“一题多解”练习,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可以对习题进行变通,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抽象性.这样不断优化的思维品质, 让数学思想自觉地运用在学习中, 那么我们运算时思维就会变得敏捷, 从而使解题的速度与正确性大大提升.

五、优化讲评试卷的方法与技巧

数学复习总要用大量的试卷练习, 但我们不能搞“题海战术”, 而应在做题的质量上下功夫.教师应掌握试卷评讲的方法与技巧, 首先要照顾大多数, 突出试卷考查内容的重点.在讲评试卷过程中, 有些试题教师只要点到为止即可, 有些试题则需要进行详细的剖析, 那些涉及重点与难点知识且对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突出地讲解;对那些错误率较高的题目, 则要重点讲解, 并对学生的得分率进行统计.然后对其错误原因进行认真的总结, 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地设计, 努力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 评讲中有的放矢.其次, 评讲试卷贵在方法, 重在数学思维的培养.渗透科学的解题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试卷评讲的核心.通过对试卷的评讲,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化归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 学会“一题多解”.评讲试卷的目的在于思路的清晰和解法的提高, 从而找出最简或最佳的解题方法.

总之, 科学有效地开展复习教学, 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也能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丰富.教学永远是一门艺术,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不断加强教学反思, 就会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 让高中数学在高考中成为亮点.

应对高考物理复习 篇2

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问题都不同,针对物理这科,如果让小编对只提一个共性的建议,则是:

全面查漏补缺,针对自己漏洞展开针对性复习。具体如何展开呢?

拿出三页的A4纸,把最近作业错题,特别是模拟考试卷子的错题系统做个总结。

做完总结之后,还要从这些错题中梳理错因,把错因进行归类,找出自己目前的主要丢分点,尽量在十天后的考试中避开这些问题。都有哪些错因呢?

第二物理错题的主要原因

1.知识点忘了,公式忘了;

2.联系紧密的概念混淆,遇见考题无法抉择用哪个;

3.审题马虎,忽略重要暗示条件;

4.读题不刨根问底,没有充分理解题干意思,没搞明白这道题的考点在哪里;

5.关键问题分析不到位,比如受力分析错了(丢力,画蛇添足);物体最终的运动状态是什么,临界状态有何特点没搞清楚,等等;

应对高考物理复习 篇3

【关键词】字音;命题特点;备考策略;解题技巧

2007年语文高考考纲对字音考核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与2006年相比,加了“常用字”的限制,更明确了考查的范围,即《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考察重点是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及其他习惯性误读字。读准字音是每一个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高考试题字音题多在第一题,考生理应抓住这一得分点,争取开门红。

一、高考命题特点

【例1】(2005年高考湖北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羚羊邻居可怜孤苦伶仃

B.质问桎梏幼稚炙手可热

C.喉咙笼罩垄断得陇望蜀

D.楼盘搂抱头颅光怪陆离

【答案】B

【解析】A、C、D项中加点字都是形声字,A项加点字读音依次是línɡ、lín、lián、línɡ;C项加点字读音依次是lónɡ、lǒnɡ、lǒnɡ、lǒnɡ”;D项加点字读音依次是lóu、lǒu、lú、lù。B项加点字则是音同形异字,均读“zhì”。题中考察的16个字都是常用字。

【例2】(2006年高考湖北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晨曦妊娠赈灾海市蜃楼振奋人心

B.凋谢惆怅碉堡风流倜傥稠人广众

C.飞镖漂白剽窃膘肥体壮虚无缥缈

D.湍急瑞雪喘息不揣冒昧惴惴不安

【答案】D

【解析】A、B、C、D四组都是形声字,也是形似字。有的同音,有的不同音,需仔细辨别。A项加点字读音依次是chén、shēn、zhèn、shèn、zhèn,有两项相同;B项加点字读音依次是diāo、chóu、diāo、tì、chóu,有两项相同;C项加点字读音依次是biāo、piǎo、piāo、biāo、piāo,有两个两项相同;D项加点字读音依次是tuān、ruì、chuǎn、chuǎi、zhuì,五项各个不同。

从近三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湖北语文高考字音试题的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1.单项选择形式,只就字音设题,不与字形、字义结合;

2.重点考察形声字、形似字、多音字,多音字是重点中的难点;

3.考查现代汉语中常见常用但习惯上易误读的字音,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命题依据。所考汉字多见于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源自课本注解和课本后的附录;

4.只考词语中的字音,大多以每个选项四个或五个词语的形式出题,其中有双音节词语,也有四字短语,四字成语呈上升趋势。

二、高考复习策略

针对湖北高考语文字音题的这些命题特点,提出以下复习策略:

1.重视教材,注重积累。一是积累语文教材注释中注音的汉字,二是积累《高中语文(必修)》(人教社版)第二册附录《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尤其注意审音表上的统读字,如“脊梁”的“脊”,“围绕”的“绕”,“从容”的“从”,“呆板”的“呆”,这些字都已统读,分别读作jǐ、rào、cónɡ、dāi。

2.用好资料,强化记忆。对《现代汉语常用字表》2500个常用字中的易读错的字,要强化记忆,准确地读出字音,最好能形、音、义兼顾。对资料中整理的习惯性误读的字音、多音字、形声字误读、形近字误读加以记忆。

3.关注重点,注意方法。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我们可采用联想比较法来复习形声字。如以“千”(qiān)为声旁的形声字大致有“歼”jiān、“纤”qiàn或xiān、“跹”xiān、“钎”qiān、“迁”qiān等,“歼”、“纤”、“跹”等字都不发声旁的音,这几个字就是考查记忆的重点。再如以“咸”作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积累“缄”、“碱”、“喊”、“箴”等字,通过比较分析,强化了差异,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对多音字的记忆,据义定音是关键。一般来说,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熨帖”的“熨”如表示“妥帖”意,读作yù音,表示用“铬铁或熨斗烫平”意时,就读yùn;又如“力能扛鼎”中的“扛”,指“用两手举”意时,读ɡānɡ,指“用肩膀承担物体”意时,读作kánɡ。也可以根据词性、语体色彩来记多音字。如“创”字的读音,作名词时读chuānɡ,作动词时读chuànɡ;“粘”字的读音,作形容词时读nián,作动词时读zhān;“畜”字的读音作名词时读chù,作动词时读xù;“露”字的读音,在书面语中读为lù,如“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等;在口语“露头、露脸、露马脚”等词语中读作lòu。另外如“给”,口语读作ɡěi,书面语读作jǐ;“薄”字,在书面语中多读为bó,而在口语中多读为báo。

还可采取记少去多法来提高记忆多音字的效率。“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我们只要记住涉词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如“靡”有两个读音mí、mǐ,只有“浪费”义时才读mí,如“靡费”、“奢靡”,因此我们只要记住这两个词语中它读mí,剩下的其他词语中就都读mǐ。再如“与”有三个读音yú、yǔ、yù,作文言句末语气词时读yú,作“参加”义读yù,如“参与”、“与会”,其余都读yǔ。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记忆的量,从而提高了记忆的效果。也可运用造句法来提高记忆效率,就是通过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造一句话串连起来记忆。比如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囤:大囤(dùn)、小囤(dùn),都囤(tún)满了粮食;屏:他屏(bǐnɡ)气凝神躲在屏(pínɡ)风后面。

4.适当训练,巩固提高。选择难易适中的高质量专项练习题训练,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在训练中提高能力。

三、高考解题技巧

夯实基础,准确识记常用字的字音是正确答题的根本所在,但在做题过程中适当运用一些小技巧,既能跳过一些知识上的盲点,又能提高做题速度。下面简介几种方法:

1.联想组词法。有一些字的读音我们只是在某些词里会读错或拿不准,这时就可以联想平时常说的一些其他的词或组一个词来确认一下,如:“嘈杂”的“嘈”,如果拿不准是读cáo还是读cāo,就可以想一想《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据学习时的准确读音判断读cáo。又如:“绯闻”的“绯”,平时口语中容易读成fěi,但我们根据“绯红”一词,可以确定读fēi。

2.猜测法。有时候考生可以揣测命题人的考察意图进行大胆推测。比如有道题要判断四个词的读音是否相同,“红尘、女红、红领巾、灯红酒绿”,由于“女红”不常见,不好判断。这时可以推测一下命题人的心理:如果“女红”读作hónɡ,则此选项就未免太简单了,几乎毫无意义,所以它不可能读hónɡ。有时候碰见拿不准的形声字,也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大胆猜测,一般来说,形声字虽说读音变化大,但是也有保持不变的,就是有变化,有的部分也不变,比如声母、后鼻音、平翘舌等。

高考复习“瓶颈期”应对策略 篇4

一、“瓶颈期”的自我诊断及意义

一般在高考前的四、五月份,特别是在第二轮的强化训练过程中,考生在考前复习时遇到以下情况,可视为遭遇高考“瓶颈期”:成绩提升不明显,甚至有滑坡现象;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感到灰心甚至恐惧,对前途丧失信心;考前焦虑、头痛、失眠,害怕考试,神志情绪失控;一到考试大脑就短路,平常明明会做的题,到了考场偏偏答不上来;审题不慎、掉以轻心,题目会做却总是失分;答题缺乏思路,答题不规范、步骤不清晰,成绩不理想;复习不到位,抓不住重点,踩不到实处,努力一场却是无用功;总觉得自己基础不牢、知识不成体系,知识盲点多,记不住、记不牢,做题错误率高。

以上情况视考生个体差异而表现得不尽相同,种类有多有少,程度或轻或重。“瓶颈期”的自我诊断有利于正确了解考生目前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及时制定应对措施,调整应考状态,避免盲目悲观失望,迅速走出复习低谷,提高复习效率。

二、“瓶颈期”的影响因素

当进行第一轮复习时,着眼点在课本,夯实“双基”方面,以讲代练的复习方式能使学生很快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主要规律,找到解题的一些“窍门”。在这一阶段,学生进步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学生成绩提高也很显著。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复习后,随着复习的深入,教师的着眼点由重视双基转变为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学生尽管每天学习和训练都很用心,但是随着精力的消耗,在生理上可能出现疲劳;心理上可能出现学习热情减退、学习意志力和坚韧性不够;特别是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基础知识薄弱环节会逐渐暴露,“读死书、死读书”的学生就很有可能出现“瓶颈期”。

另外,天气状况也是“瓶颈期”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四、五月份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但人体却会因季节交替造成大脑供血量不足,从而产生身体疲乏、昏昏欲睡的现象,俗称“春困”。“春困”会在生理上导致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心理上则容易催生焦虑、悲观的情绪。

三、“瓶颈期”的应对策略

1. 心理疏导是前提

当学生遭遇“瓶颈期”时,教师要注意留心观察学生的表现。一般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正确认识目前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从而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被目前的状态所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效率低下,甚至有摔书、拍桌、皱眉等焦虑不安的表现。这时候教师要适时找学生谈心,当好倾听者和疏导者的角色,帮学生及时调整状态,走出低谷。

心理疏导的目的是既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目前面临的困难,避免灰心失望、焦虑不安心理的产生,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使其勇敢地面对困难、剖析困难,找到“钥匙”,迎头赶上;又要让学生舒缓压力,放下包袱,轻松上阵。

2. 身体锻炼是基础

学生“高考瓶颈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身体的疲劳导致精神状态不振,学习状态低迷,所以,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是度过“瓶颈期”的基础。身体锻炼的方式有很多种。清晨加强跑操;课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和同学交谈;开展小范围的群体活动,比如踢毽球、引体向上等;课外活动则可以举行班级间的竞赛,比如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等。

身体锻炼的目的一方面是调整身体状态,为最后的高考冲刺作准备;另一方面是为学生压抑紧张的心理和低迷的情绪找到宣泄的突破口,同时也能为高考的成功起到正确的心理引导和心理暗示的作用。

3. 改进教法、加强学法指导是关键

对于教师而言,后期复习如果用传统方法效果不太理想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大胆尝试改变教法。比如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堂气氛沉闷时,可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找出某专题或某单元归纳性的知识点,然后小组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讲解该知识点一般的答题技巧或方法,同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其他组成员则可以对该小组所讲的内容进行评判,再选择另一知识点讲解。这样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容易让学生在互动中找到知识的盲点,有效突破,增强自信。

怎么复习高考物理 篇5

高考前时间很有限,不宜再做难题、新题。

最近几年新课标物理试卷的内容普遍难度不高,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基础知识的考察。

花几小时的时间来解决难题,不如把基础题做好做扎实来的更有效。

考试时如果把时间花在难题上,很容易造成自己考试的节奏丧失,从而影响考试的情绪。

大部分考生都不是因为难题不会做而没有得到理想的分数,而是在基础知识上丢了分数,从而丢失了上心中理想学校的机会,得不偿失。

以我们老师的多年教学经验来看,一些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往往都是注重基础知识,而对于大题则采用能答几步就答几步的方式。

对基础的、自己熟悉的题目切要做到万无一失。

集中时间分析自己平时的易错题目

考前看错题对高考超水平发挥大有帮助。

拿出以前的练习,看做错的题,查找错误原因,看是知识上的漏洞,还是做题方法上的不到位;到底是做题过程中的哪个步骤出现了问题才犯了错;现在,自己这样的问题能不能避免了,知识和能力是否提高了。

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学生做题的时候都会犯错,而且我们常常会犯相同的错误,那么,如果我们能减少犯相同的错误的情况,我们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在理综答题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分配时间

高考与其说是考能力,不如说是考时间。

理综试题的时间分配非常重要,许多同学由于答题战略上的.错误,最后题没答完,难题没答上,容易得分的题目没时间答。

对于某些同学,要敢于舍弃一部分题目,要动笔就有分,因此提高答题效率,合理分配时间,是理综考试成败的关键。

在考试刚开始时心理可能紧张,往往前面几道题容易出错误,所以做完之后最好能检查。

作为高考试卷题量大,难度大,没有时间返回来检查,做题时把没把握的题做上记号有时间返回来复查,千万不要空着,并且落笔时以第一印象为主。

一般来说选择题两分钟左右如果没有思路就可以跳过去,但是别空着,凭第一印象选个答案,并做上不会的记号。

大题五分钟左右如果没有思路也应该跳过去。

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题都有可能充分地去思考一下,做一个判断,看自己是否做得出来。

在应对大题时,有时题目的设问是有台阶的,第一问不一定难度特别大,如果因为没时间看而丢分,岂不是太遗憾了。

一般对于理综试卷来说,应该先用一个半小时时间做完第一遍试卷。

做完的题一般分三种情况:一是很有把握,觉得自己能全做对;二是自己虽然做出来了但是没有把握;三是自己暂时还不会做的题目。

然后再用五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题目进行重点的攻克,同时也顺带看一下暂时做不上来的题目。

最后一遍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再重点攻克那些自己可能做得出来的题目,而对于第二遍仍然感到做不出来的题目就可以放弃了。

应对高考物理复习 篇6

一、对化学高考复习教学的思考

(一)思考之一:复习过程蕴涵了新的认识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很早就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观点,不仅强调了复习的经常性,而且指出了复习的重要意义在于“知新”。复习,不只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回顾,而且还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在第一次学习时,可能对某个知识点比较模糊,比较片面,待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后,再来复习,就会看得更加清楚,理解得更加全面。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同一个概念会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而逐步发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会有所变化。例如水解的概念,它是随着盐类的水解、卤代烃的水解、酯和油脂的水解、糖类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内容的落实而渐渐变得完整,而在新课教学中,不可能把与某个知识点有联系的知识点全部加以阐述。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在考虑到学生不断发展的认知结构的各个环节之时,复习必须重视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知识链。在复习中,要以学生所学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途径,使原本相似、相反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如同将一颗颗珍珠串成项链一样。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思维特长;对于学生而言,则犹如开启了一道道原来不畅通的知识通道,使他们在重构知识体系时,惊异地感受到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知识点的认识。

(二)思考之二:复习教学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观念进行自主建构的活动。这样的理念促使我们对复习课的教学功能进行再思考: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的过程,更应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促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复习不应是知识、技能在低层次上简单重复的过程,而应是学生认知结构得以拓展、延伸和整合的过程;复习不应是习题大量操练的过程,而应是促进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提高的过程。

建构主义者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支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或基本环节可分解为如下五个方面。第一,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第二,搭建支架,引导探索。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的阶段。第三,独立探索。在本阶段,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问题的方向,自己选择方法,独立进行探索。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探索不同的问题。第四,协作学习。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协商讨论,可以共享独立探索的成果,共同解决独立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第五,效果评价。包括个人的自我评价和集体对个人学习的评价,这种评价依然是与问题探索过程融为一体的。

因此,化学复习课的建构模式以学生为知识建构的中心,教师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以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完成知识的整理之后要及时进行展示,通过展示、交流知识,使学生平时所学的零碎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实现以知识建构、能力提高为一体的教学过程。

(三)思考之三:复习教学是接受式和探究式的融合

奥苏伯尔认为,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与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有可能是意义学习或机械学习。那种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如果教师教学得法,接受式学习可以是有意义的,而如果教学条件不合适,发现学习也可以是机械的。因此,在奥苏伯尔看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习的进行是接受学习式还是发现式,而在于学习是否有意义。他坚决否定布鲁纳把发现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也不同意布鲁纳对讲解式教学的批评,相反,他认为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奥苏伯尔所提倡的讲解式教学,旨在促成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以及认知结构的发展。其教学模式纠正了布鲁纳片面强调发现学习的偏颇,弥补了布鲁纳的不足。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曾对这两种不同的教学主张展开对比实验研究。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一般来说,发现法更适合低年级,适合教基础概念或原理,有助于远迁移能力的培养,但其缺点是太费时间,课堂上难以掌握;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更适合高年级,适合教概念之间的联系,省时,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培养,但在远迁移能力的培养方面不及发现法。

笔者以为,新课程强调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当然,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是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之一,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可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化学教学设计中,采取探究学习还是接受学习,取决于多种因素,在现阶段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或许较为现实的做法就是两者兼容,有机整合。采用“合理安排,取长补短”的策略,有可能使两种学习方式在提高学习质量的主题下,由两方的对立变为新的学习背景下的两极张力。

二、关于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的策略

高考复习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如何开展优质高效的高考复习,笔者提出六种策略。

(一)策略之一——一步登天

“一步登天”强调的是基础的重要性。目前的高考化学试题按“考试说明”的要求,容易题占30%(难度值P≥0.7),中等难度题占50%,难题占20%(难度值P≤0.4)。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就不难确认这一点,2006年的浙江卷中,化学题没有一题的难度值小于0.4,2007年的浙江卷中也只有一题(第27题)难度值小于0.4。可以设想,一个考生拿到了30%的容易题分数,50%中等难度题分数,就相当于理综的240分。由此可见注重基础的重要性。基础可以是横向拓展,也可以是纵向延伸。诚如有人所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具体地说,第一是知识点,即在复习中,必须突出核心概念、核心知识内容在复习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全国理综试卷中化学部分对知识点的覆盖面仅为20%~35%,所以为了增加试题的有效性,高考时就会尽量增大主干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覆盖面。例如,有机化学的核心概念,一是官能团,二是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学的考查基本上集中在两个概念上。

第二是知识体系,在新课程中,由于实行模块化教学,模块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模块强调探究活动主线和生产应用主线,使知识的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所以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必须进行模块之间的整合,让学生主动建构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

中学化学常与较深的理论联系着,在讲述化学原理时离不开物质的性质,在叙述某物质的性质时,必然会联系到一系列化学原理和其他物质的性质,知识点之间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空间网状的知识体系。若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缺乏应有的认识,便会造成难学易忘的后果。布鲁纳也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地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迟早会被遗忘的知识。

任雪明老师曾这样阐述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联系:

我认为,目前的形势下,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是必须的,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过分热衷于“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体系有其固有规律的,必须遵循,是不能赶时髦、追新潮的。试卷再怎么创新,是绝对不会动摇其学科根基的,这一点还是务必牢记的。

(二)策略之二——百炼成钢

能力是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力就是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它的着重点在“运用”,所以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对某知识点反复地运用,才能形成能力。在高考中所考查的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要靠教学中学生的反复操练才能获得。目前的高考中,题目的设定逐步实现了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的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这就为我们的复习指明了方向。反复训练、复习巩固是公认的有效学习方法,新课程赋予“练习”新的含义,练习必须落实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和“学生持续发展”的新内涵。

1. 抓好基础训练

在复习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安排练习的难度。一定要以练习基础题为主,要把基础打扎实。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历来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常能在高考中出好成绩。除了个别的尖子生,绝大部分考生都无须在高难度题目上争高下,只要保证基础题上不丢分,就肯定能获得比较好的成绩。

2. 抓好学习习惯

在复习过程中,要处理好“思”与“练”的关系,“思”能提高“练”的准确性,“练”能巩固“思”的流程。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的关键是,有机结合“思”与“练”的关系。考虑到应试的需要,可增加一些练习,但不能不思考,没有思考的练习其效果甚微。必须反思解题过程、提升解题思想、归纳解题方法。

3. 抓好答题规范

答题规范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审题要耐心细致,要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对干扰因素的排除,尤其要注意思维定势造成的失分。

考试是对知识、智力、能力、规范、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查。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谁答题规范、注意题中的细节,谁就可以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在后期复习和训练中仍然要坚持不懈地强化对化学用语表达能力的规范化训练。

4. 抓好整体推进

注意培养学生的抗击打能力,在训练中增强得分意识,探求速度与效率的和谐,注意针对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适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通过精练并得到及时的反馈评价,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悟,使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

每年的高考试卷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不少考题明显带有陈题改造的痕迹。所以,在复习时不要老盯着新题,在题型的选择上不要浮躁和赶时髦,不要盲目地强调“热点”问题,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基本化学知识和基本化学原理上,新题型再怎么变都离不开基本知识点,要科学有效地二次开发“经典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真正提高应变能力。

不要把练习与考试妖魔化,一提考试就以为不是素质教育。现实情况是,考试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只要把握好分寸,注意训练方法的科学性,练习与考试是取得好成绩的有效途径。

(三)策略之三——浮想联翩

“浮想联翩”指的是在高考复习中要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高考化学试题所考查的思维能力概括起来有五项:一是对中学化学内容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二是对题设情景的分解及对知识块的分解的能力;三是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的能力;四是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五是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类比

类比方法是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方法,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体现。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比方法是认识未知物质的重要途径。人们常常依据已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其性质之间的关系来类比未知物质的分子结构及性质。类比方法是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因为类比方法常常具有启发思路,提供线索,借助于某种范例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类比不仅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也是一种寻求解题思路、猜测问题答案或结论的发现方法。当然,应该指出的是,类比的结论有或然性,

2. 逆向思维

人们经常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问题,由于目前大部分题目采取正向命题,故人们常习惯于从正向思考问题,这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人们进行逆向思维的意识与能力。但是,目前出现的不少高考化学题给出的信息往往以主要思路为主线呈枝丫状分布,如果仍采用正向思维的方式,会使人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而运用逆向思维则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因此,从思维策略上说,两种思维方式不可厚此薄彼,遇到具体问题时,正难则逆,就较容易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如有机合成中的“逆合成分析法”,就为我们尽快找到正确的合成思路指明了方向。

3. 猜想求证

通常,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在解题时,教师格外要求学生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过程必须严密等等。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这样做的,但这在较大程度上就削弱了应用另一种思维方法——猜想求证的能力,以至于在解题无路可走时,不少人也不曾想起尚可用猜想求证的方法。其实,科学史上的许多发现、发明、假说、模型、理论、猜想等基于此。比如1913年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1869年门捷列夫排出的元素周期表,甚至像数学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等等。恰当地运用猜想求证的方法,解题时直奔主题,无异于简化了思维的历程,而且,在化学高考复习的中后期,学生对众多物质的性质都已掌握时,运用此方法去解答推断题就容易理顺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4. 运用多种方法解题

高考化学试题中的一题多解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在多种解法里,有的十分简洁,有的就相当繁琐,绕了很大的弯子才能得出答案。目前在评分标准上还未能对这些不同方法有效地加以区别。当然,那些不能采用最佳方案解决问题的考生会在一个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从而导致卷面答不完全,这也形成了一定的区分。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探求最优的解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策略之四——妙手回春

实验能力是中国学生的软肋,妙手回春的本意是注重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高考化学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五项:一是基本操作能力;二是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三是初步处理实验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四是识别和绘制典型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五是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从高考实验题的命题趋向分析,化学实验能力绝对不仅仅是实验操作,今后能否升入好的学校很可能要通过实验能力的强弱来体现。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高考中,探究必然是考查的热点。

所以,在高考复习中,首先要对实验能力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实验过程实质是一个探究过程:课题定向—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现象数据分析—结论成果。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实验试题,对真正做过实验的考生特别有利,而那些在平时学习中只看不做、只动口不动手的考生不易得分。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的动向。

其次,要强化实验的设计能力。目前的实验题一改以往连接好的多个仪器,而是给出中学最常见的仪器由学生按实验的目的进行组合,充分考查了学生使用各种仪器的方法、物质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次,要培养一种进入实验情景的能力。实验题在内容选择上一般是依据教材的,不会超出教材搞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东西。但会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和加深,主要是在装置的改进与变换上。因此,有条件者,应走进实验室对各类仪器、装置、操作进行重新认识,或重新实验。要研读高中教材中的重点实验,分类整理,类比分析,重视变换,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策略之六——虚壹而静

荀子曰:“心何以知?虚壹而静。”这里的虚壹而静,指的是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我国高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影响高考成绩的20多个因子中,排在前两位的是考场心态和考前心态。可见,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愉快学习、轻松面对高考是高三复习教学值得关注而又有必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两强相遇勇者胜,比的就是一种心态。

所以,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有必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在模拟考试中进行心理调适训练。高考模拟训练不只是解题训练,心理训练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心态绝不能过度紧张,要懂得调节。在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都应该注意心理调适,如考试中,千万不要做出一个题目后产生“我做出了,估计别人做不出”的想法,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我能做出根本不奇怪,因为大家都会做,关键是我能否答得更规范、更完整、更正确。第二,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心态调适作适当的指导。如每次考试后,对考砸的学生而言,心里肯定是比较沉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错题作归因分析,如审题、规范性、计算能力、解题思路等方面,并在关键点上适当点拨,有可能的话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个别交谈、让学生写阶段性的总结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28-131.

[2]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修订版)[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11-212.

[3] 张勇,袁廷新,江家发. 新课程高考化学复习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3).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策略 篇7

一、研读《两纲》, 分析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源于教材, 稳而不难、新而不偏、活而不怪, 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实、体现课改”的特点, 妙在源于教材灵活迁移。如人教社新课程版第二册P101《思考与讨论》中的一个讨论题, 该题曾是1986年和2006年高考试卷中的考题, 不过改换成比较带电杆的电荷在P1点所产生的大小和方向, 确定P2点处的合场强, 需要用到带电细杆的对称性和电场的叠加原理。

由此可知, 高三复习在分析高考试题的同时, 还需要认真研究《两纲》, 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要密切关注近几年《考试说明》中关于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的变化, 做到纲本合一, 心中有数。尤其是对每个知识考查的深浅程度, 由于学生难以把握, 导致用许多时间去解偏题、难题, 结果事倍功半。因此, 仔细领会《两纲》的含义, 分析试题特点就成了准确把握重点知识的深浅度, 准确定位知识点, 准确定位学生的先决条件。

二、根据学生实际, 确定复习的总体目标

1. 高考复习在熟悉课本和教学大纲的同时, 更重要的

是要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制定相应的复习策略。目前, 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头脑灵活、反应快、想象力丰富、自信, 但由于社会、家庭等原因不愿吃苦、懒惰、好高骛远、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导致学习过程浮躁。复习时, 必须深入研究《两纲》, 从课本入手, 使学生在大脑中明晰考纲中131个考点对应的物理模型和物理情景, 使之牢固掌握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要主干知识。

2. 理综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尤其重视对考生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 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 以突出物理科的特点。试题尽管都是似曾相识的源于教材的题目, 但设问角度较新, 需要考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才能解答。复习时, 必须根据农村学生实际做好知识点的记忆和技能的反复训练, 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后, 还能有效提高基本能力, 避免因反应快但不愿吃苦而留下遗憾。

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

复习实验时仅停留在纸上讲已不能适应高考要求, 而必须重视动手做, 要利用一部分时间让学生重做部分重要的实验, 至少要重做力学中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电学中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实验以及热学和光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尤其要重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万用电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 包括读数中有效数字的问题。

对于《考试说明》所要求的19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主要实验步骤等, 要做到真正理解, 不能满足于死记硬背实验步骤和结论。高考的实验试题, 除考查这19个实验本身外, 还考查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原理和方法, 以解决其他一些未做过的实验问题。可以看出, 实验试题“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其基础仍是这19个实验。只有做过才有深刻的体会, 才能培养起应变的能力。题目本身不太难, 但据资料反映得分率很低, 教学条件导致实验教学中存在缺乏动手等弊端, 因此复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

4. 物理题中的很多试题情景都来源于生活实践, 但学

生往往只认识模型化的习题, 而读不懂有生活背景的习题, 或理解较慢。因此, 对学生进行物理情景的抽象、归纳、建模能力的训练十分必要, 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能从纷繁复杂的生产、生活现象或社会需要中抽象出其物理本质, 通过归纳、建立一个相应的物理模型。例如, 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力运动的模型可联系汽车在牵引力作用下的运动, 复习时应经常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 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样题, 通过仔细分析题型, 就能获得此类试题的信息。再依照考试说明中的样题自己命模拟题, 从而更清楚地定位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以便总结出从生活实践—物理情景的抽象—物理模型的建立的方法与技巧。

三、高考复习的具体计划与措施

1. 物理复习采取三轮次复习比较恰当。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本,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复习训练,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 重点放在清晰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在此阶段, 应力求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夯实大纲和考纲覆盖的每一个知识点, 做到“基础、系统、全面”。这一阶段要精选资料, 去粗取精, 以课本、考纲和《考试说明》为本。复习时, 要让学生全面阅读教材, 查缺补漏、扫除对知识理解上的遗漏、障碍, 如概念不清、理解不透彻, 公式记不准或不会用、原理模糊等, 或运动过程的分析不清晰, 语言表达不准确, 要让学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法等。这一阶段应要求学生熟记基本定理、定律、公式、规律, 教师上课时要细致分析、分类归纳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要重视对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板示并训练对定律内容的完整表述、基本公式的准确表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复习资料, 总结、提炼出各章节的重、难点, 将各知识点串成线, 以贯穿各部分的逻辑联系, 引导学生将厚书看薄, 再将薄书看厚。这一阶段更重要的是定时训练、及时讲评, 针对月考答卷中出现的问题强化讲解和分析小结。

第二轮复习:按知识板块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 进行小专题复习训练。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 进行综合复习。例如, “力学”可分为:平衡问题, 运动与力, 能量与动量, 振动与波;“电磁学”可分为:电磁场, 电路, 电磁场中的带电粒子, 等等。小专题复习要重视三个过程:概念与规律的分析、典型问题的分析方法、针对性强化训练。重点应放在本知识块内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基本规律的综合运用, 并侧重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有目的地找出学生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要指导学生正确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总结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三轮复习:进行模拟训练。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进行模拟做题训练。通过做模拟题, 对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重要规律进行应用, 发现问题, 查缺补漏, 回归基础。在模拟训练中, 学生总会发现自己或多或少的缺点, 也就是丢分的地方, 即对基础知识某一段的疏漏。因此, 第三阶段学生不需再做新题, 而应把以前做过的题再重新过滤一遍, 特别是一些顽固的错误要下功夫纠正。

应对高考物理复习 篇8

然而, 纵观高中英语教学, 尤其是高考英语复习教学, 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体现在复习方法缺乏严密性、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从而导致复习效率下降, 复习效果不佳, 甚至成了考生在英语高考中的严重“隐患”。对于高考英语复习而言, 关键是要有一套扎实有效的复习方法, 有了高效的复习策略, 整个复习教学就能稳扎稳打, 考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点就能有效地突破并牢牢地把握住, 从而满怀信心地参加高考。

结合复习教学实践, 笔者对高考英语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肤浅的透视, 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应对方法。

一、制订复习计划, 强化集体备课

审视当前的高考英语复习, 一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是一些教师疏于对《高考考试大纲》和《英语高考考试说明》的研究与理解, 对复习教学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计划, 复习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很大, 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想到哪里就复习到哪里, 没有重点, 缺少核心。一些教师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内容和新的高考方案, 显得无所适从, 对如何搞好高考英语复习心中无数。因此, 高效的高考英语复习, 教师应从《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了解和掌握考试和试题的一些具体信息, 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个充实、科学、系统的整体计划。在制订复习教学计划的时候, 应加强对命题趋势和评分标准的研究, 把这两个方面贯穿到复习教学中去, 这样的复习计划充分体现出了整体性、实用性、主动性和高效性。

高考英语复习中经常会出现“越位”现象。所谓“越位”, 是指复习的内容和范围超出了教材和考试大纲, 形成复习“越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这样三个方面:首先是教材本身的问题。例如, 江苏省使用的是《牛津高中英语》 (江苏版) , 其中的语法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的, 尽管所有的语法内容都比较简单, 然而考生却很难准确理解这些用英语表达的内容, 在答题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其次, 大量的复习资料时常会产生误导。现实中, 英语复习资料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 力求囊括所有高考内容, 正因为如此, 复习“越位”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 在情理之中了。再次, 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一些教师的复习准备工作不充分, 未能系统地分析研究教材、复习资料和《考试说明》, 对学情的了解也不全面。因此, 就不能占据复习教学的“制高点”, 抓不住关键, 扣不住重点, 把握不好复习的度, “越位”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为了避免高考英语复习中的“越位”现象,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强化集体备课, 把握《考试说明》, 研究教材并抓住其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精选复习资料, 确定重点复习的内容。做到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讲评, 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把握复习梯度, 慎用“题海战术”

高考英语复习梯度把握得如何对于复习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实际的复习教学中有些教师暴露出急于求成的心态, 往往讲到一个知识点时就不考虑其他因素, 也根本不去了解每年的试卷在题型结构上有什么新的变化, 不去了解整个试卷的难易程度, 就盲目地直接与高考挂钩、衔接, 要求学生做大量的难题、偏题、怪题, 还美其名曰“拓展考生答题思路, 拓宽考生思维视野”。殊不知, 这种没有梯度而直接凸显难度的跳跃式的复习教学, 不但有悖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而且还会使考生顾此失彼, 出现知识链的断裂, 形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错位或脱节, 导致考生不能有梯度、系统完整地掌握英语知识和答题技巧。

因此, 高三英语教师要加强对复习教学规律的研究, 遵循考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认知规律, 在复习教学中切实掌握好梯度。欲速则不达。要循序渐进, 实现各个突破。在把握好梯度的同时适当地增加密度和难度, 提高复习效果, 提升考生的学习能力。

“题海战术”是当前高考英语复习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诚然, 在大量的习题练习中, 知识点和考点可以得到循环再现, 考生也因此可以反复磨炼而提高应试技巧与应试技能, 从而为拿下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英语复习的开始阶段运用“题海战术”产生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学生在考试中的分数也会呈现出直线上升的态势。然而一些教师热衷于“题海战术”, 多练少讲, 甚至不讲, 使考生深陷“题海”而不能自拔。他们认为要提高高考英语复习教学的效果就要大量地做题, 只有在“题海”中奋战, 才能夺得高分。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复习教学中过分搞“题海战术”, 不但会加重考生的负担, 挫伤考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更严重的是会使考生掌握的知识很凌乱、没有重点, 形成不了知识体系, 甚至会得不偿失, 在高考中失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考英语复习的题目应精选, 教师要精讲。所谓“精选”, 就是要对练习题目爬罗剔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选精编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典型性、系统性、反思性的题目和例题, 让考生进行练习。这样考生就能够抓住知识点, 攻克重点难点, 系统地掌握英语知识。在高考中就能够融会贯通, 掌握解题的主动权。所谓“精讲”, 是指教师在复习教学中的讲解无须面面俱到, 而应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 促进考生自主学习, 解决问题。

三、掌握复习节奏, 体现复习个性

复习的节奏是指复习过程中的进度问题。复习节奏的快慢对复习效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教师往往只顾复习的进度, 而不考虑复习的效果和质量。不停地加快进度, 不停地让学生练习, 希冀以此提高考生的分数。然而, 在这种快速度、快节奏的复习中, 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往往会出现“夹生饭”, 甚至不求甚解, 出现“囫囵吞枣”的状况, 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复习的知识。因此, 英语复习教学必须掌握节奏, 知识的习得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有一个重复的过程, 重复是为了加深印象, 是为了巩固知识。在复习中需要把握好轻重缓急, 恰到好处地处理好时间上的间隔。重点的方面要放慢速度, 多花时间。要使学生减少复习中的盲目性和焦虑心理, 对学生复习的情况和复习效果要认真做好评估工作, 及时调整好复习步骤。要指导学生对《考试说明》中的词汇进行梳理, 在练习训练中要求学生巩固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高级词汇和高频词汇。加强阅读训练, 既要阅读教材, 又要进行课外延伸, 在确保准确率的前提下提高阅读速度, 提高理解能力。要重点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中出现的例题。对于图画类的作文, 学生应根据图画传递的信息、彰显的情节、蕴含的寓意、暗示的线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图画所提示的要点, 在作文时要全部涵盖到, 切不可把根据图画作文变成对提示文字的翻译。

个性化复习是提高英语复习效率的重要环节。所谓个性化复习, 一是指教师复习教学的方式方法具有鲜明的个性, 而且能有显著的效果;二是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 采用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的复习措施。对基础好、中、差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给他们选编的练习中体现出难度的层次性, 让他们在练习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从而更好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确保考试时发挥不失常、成绩不失真。力求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教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之谈 篇9

第一轮复习, 按照传统来说是巩固基础知识, 使学习的内容系统化, 物理表述规范化, 对基础知识能熟练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并使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具备相应的能力。但对本班学生来说, 有很大的困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我在复习每一个单元之前, 先与班里的多数学生进行沟通, 首先了解他们对这一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找到学生学习产生障碍的根源。然后, 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方法指导、知识引导, 使他们在课堂上听课时有重点、有目的地听课与学习。例如:在进行第一单元复习时, 多数学生对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不熟练。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层进式结构:第一步, 让学生对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平衡关系;第二步对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不同方向的力时, 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平衡关系;第三步对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平衡条件;第四步对斜面上的物体附加条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平衡关系;第五步对绳子或杆类问题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平衡关系;第六步对曲面或圆面上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平衡关系。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训练和指导后, 学生对这个单元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很快正确地列出平衡关系。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 我还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不断、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修改复习计划, 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始终放在首位, 力求每一节课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少量的知识点, 消化一定的物理概念, 培养学习的自信, 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为了突破某些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在第一轮复习时, 常常结合一些对应的小专题,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复习第一单元时, 我设计了整体法和隔离法、动态力的三角形法、临界问题等小专题;第二单元的运动与合成的三角形巧用、小船过河、同轴与同连动装置、管绳杆的圆周运动等小专题。与此同时, 我对小专题的题型进行归纳和分类。经过这样的方法训练之后, 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容易接受, 认为自己学习物理开窍了,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能从独立解决问题中获得学习的自信, 从而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第一轮复习定理、定律、规律的教学中, 我要让学生明确运用定理、定律、规律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 对这类知识建立起完整的物理思维过程, 形成应用物理逻辑解题的严密性, 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例如, 力学中的解题思维和步骤是: (1) 确定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中的研究对象是物体、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系统, 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 ; (2) 进行受力分析 (平衡和牛顿定律侧重力的个数和方向, 动能定理侧重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 动量守恒定律侧重分析外力与内力) ; (3) 选择合适的方法; (4) 列关系 (如受力中的平衡条件、牛顿定律等要求列出对应的表达式或关系式) ; (5) 解关系 (就是应用数学、物理等知识计算出所需的结论) ; (6) 验证结论 (就是根据物理常识、概念、规律等对题意重审、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等) 。

另外, 根据高考评分要求, 在讲解每一道计算题时给出总分,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题情况给每一个步骤打分, 然后再与对照评分标准对比, 能准确地把握每一道题的采分点。例如:讲解计算题时, 首先让学生学会审题, 并且做到树立自信、理解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建立解题思路。然后, 学生在书写计算题时要做到: (1) 物理方面要详, 数学方面要略; (2) 要写出必要而简洁的文字说明; (3) 方程的书写要规范, 具体做到要列方程, 不能只写公式 (例如F=ma, 这是公式, 要写成F-f=ma等) ;要用字母表达的方程, 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要原始方程, 不要变形后的方程, 不要方程套方程;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 不要用连等式, 或少列列综合式子。最后, 做完计算题时, 让学生能重新在高的起点分析题意、讨论结果、剖解解题过程、学会拓展和延伸。

高考物理能量专题复习指要 篇10

在中学物理中,涉及许多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电能、内能、核能等,这些形式的能可以互相转 化,并且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的概念及其有关规律(如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贯穿于中学物理学习的始终,是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主线,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每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中都会出现考查有关能量知识的试题,并且时常会以“压轴题”出现。

有关能的知识与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规律以及电磁学知识的联系是新课改后近年高考的热点。

能量难点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能量的相关规律,相关规律的应用是以正确理解定律为前提的,下面将各规律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分析如下。

一、与能量相关的重要物理规律简析

(一)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内容: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2.动能定理的公式表达式:∑W =Ek2-Ek1

式中∑W是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Ek2-Ek1是做功过程中始末两个状态动能的增量。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注意事项。

(1)要明确物体初、末两个状态时的动能,“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ΔEk>0表示动能增加,ΔEk<0表示动能减小。

(2)要正确分 析全过程 中各段受 力情况和 相应位移,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各力功,然后求代数和。

(3)动能定理表达式是标量式,不能在某方向用速度分量来列动能定理方程。

(4)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不能盲目地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 引起物体 动能向其 他形式能 (比如内能)的转化。

(5)动能定理尽管是在恒力作用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的,但对变力做功情况亦适用。动能定理可用于求变力的功、曲线运动中的功以及复杂过程中的功能转换问题。

(6)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及速度,一般都是相对地球而言的。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力 做功的情 况下,系统的动能和势能 可以发生 转化,但总的机 械能保持 不变。

2.定律的三种理解及表达形式。

(1)初态机械能等 于末态机 械能,即E1=E2,注意初、末态选同一参考面。

(2)物体或系统动能的增加(或减少)等于物体或系统势能的减少(或增加),即:△Ek增=△Ep减

(3)系统由A、B部分组成时,A部分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部分增加的机械能,

即 EA增=EB减

注意(2)(3)不用选参考面。

3.定律适用条件。

(1)对单个物体,若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该物体机械能守恒。

(2)对某一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如没有内能产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重要说明:条件中的重力与弹力做功是指系统内重力、弹力做功。对于某个物体系统包括外力和 内力,只有系统内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者其他力的功的代数和等于零,则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也就是说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不能引起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只能使系统内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三)功能关系

1.功能关系:能是物体做功的本 领,也就是说 是做功的根源。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究竟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用功来量度。功和能有根本的区别,功是过程量,能是状态量。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可以从能量变化来求功,也可以从物体做功的多少来求能量的变化,不同形式的能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

2.功和对应的能量变化的量值关系。

(1)重力的功→重力势能的变化WG=-ΔEp

(2)弹簧弹力的功→弹性势能的变化W弹=-ΔEp.

(3)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的变化W电=-ΔEp

(4)分子力的功→分子势能的变化W分子=-ΔEp

(5)克服安培力的功→电能的变化|W安|=ΔE电

(6)一对滑动摩擦力的总功→系统的动能变化Wf总=-fL相对 =ΔEk系统

(7)一对静摩擦力的总功→系统内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W总=0

(8)合力的功→动能的变化W合=ΔEk

(9)除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他力的功→系统机械能的变化W其他=ΔE机

(四)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 产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这就是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1.能量守恒应从下面两方面去理解。

(1)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一定等于增加量。

(2)某个物体的能量的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一定等于增加量。

以上是我们应用能量守恒定律时的两条基本思路。

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是。

(1)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的正确图景。

(2)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 中有多少 种形式的 能(如动能、势能、内能、电能等)在转化,关键是弄清什么形式的能增加,什么形式的能减少。

(3)增加的能量和减少的能量用相应的力做的功来表示,然后列出恒等式ΔE减=ΔE增

二、典型例题透析

(一)动能定理类

【例1】 (2014年高考福建理 综)图1为某游乐场内水上滑梯轨道示意图,整个轨道 在同一竖 直平面内,表面粗糙 的AB段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BC在B点水平相 切。点A距水面的高度为H ,圆弧轨道BC的半径为R,圆心O恰在水面。一质量为m的游客(视为质点)可从轨道AB的任意位置滑下,不计空气阻力。

(1)若游客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B点时沿切线方向滑离轨道,落在水面D点,OD=2R,求游客滑到B点的速度vB大小及运动过程轨道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f;

(2)若游客从AB段某处滑下恰好停在B点,因为受到微小扰动,继续沿圆弧轨道滑到P点后滑离轨道,求P点离水面的高度h。(提示: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任一点,质点所受的向心力与其速率的关系为F向=mv2/R)

【命题意图】

考查动能定理、平抛运动规律、圆周运动等知识,在能力上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推理和应用能力。

【解题思路】(1)游客从B点开始做平抛运动,将运动进行分解,即可求出游客到达B点的速度,A到B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即可求出运动过程中轨道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

(2)设OP与OB的夹角是θ,在P点离开轨道时,轨道对游客的支持力为0,由重力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分力提供向心力,结合动能 定理与向 心力的表 达式即可 求解。

(1)游客从B点做平抛运动,有:2R=vBt,R=1/2gt2

代入解得:

从A到B,根据动能 定理,有mg(H -R)+Wf=1/2mv2B-0

解得:Wf=-(mgH-2mgR)

(2)设OP与OB间夹角为θ,游客在P点时的速度为vp,所受支持力为N,从B到P由动能定理可得:

过P点时,根据向心 力公式,有:

解得:h=2/3R

【探讨评价】本题中正确判断出游客在P点离开轨道时,轨道对游客的支持力为0,由重力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分力提供向心力是解题的关键。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类

【例2】(2014年高考福 建理综)如图2所示,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 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 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

端。现用外力作用在两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

A.最大速度相同

B.最大加速度相同

C.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

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

【命题意图】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解题思路】设斜面倾角为θ,物块速度达到最大时,有kx=mgsinθ,若m1<m2,则x1<x2,当质量为m1的物块到达质量为m2的物块速度最大位置的同一高度时,根据机械能量守恒得:ΔΕP=mgΔh+1/2mv2(ΔEP是弹性势能的改 变量,此时两物 体相同 ),所以,因为m1<m2,所以v1>v2max,此时质量为m1的物块还没达到最大速度,因此v1max>v2max,故A错;由于撤去外力前,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所以撤去外力时两弹簧 的弹力相 同,此时两物 块的加速 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F-mgsinθ)/M,因为质量不同,所以最大加速度不同,故B错误;由于撤去外力前,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所以两弹簧与物块分别组成的两系统具有相同的弹性势能,物块上升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两物块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相同,故D错误;由Ep=mgh可知,两物块的质量不同,所以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故C正确。

【探讨评价】本题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典型应用,既有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又有动能,且发生相互转化并保持不变。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最大速度时的临界条件和对机 械能守恒 定律△Ek增= △Ep减 的灵活应 用。并注意相同的弹簧形变量相同时,具有相同的势能。

(三)功能关系类

【例3】(2014年高考广东理综)图3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1和2为楔块,3和4为垫块,楔块与弹 簧盒、垫块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时弹簧压缩过程中()。

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C.垫块的动能全部转化成内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命题意图】考查功能关系及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于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存在摩擦力作用,需要克服摩 擦力做功,转化为内 能,并消耗机 械能,机械能不守恒,所以A错误,B正确;垫板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内能,所以C错误;弹簧压缩,弹性势能增加,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所以D错误。

【探讨评价】

本题的难点是对摩擦反冲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当反冲器在F1、F2的作用下,图中1和2楔块与弹簧盒接触面产生弹力,使楔块压缩他们之间的弹簧,此时两楔块与3和4垫块、弹簧盒都存在滑动摩擦,并整体相对弹簧盒向里运动,压缩盒内的弹簧,达到反冲的作用。

(四)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类

【例4】 (2014年高考上 海理综)如图4,水平面内 有一光滑金属 导轨,其MN、PQ边的电阻不计,MP边的电阻阻值R=1.5Ω,MN与MP的夹角为135°,PQ与MP垂直,MP边长度小 于1m。将质量m=2kg,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直导 体棒搁在 导轨上,并与MP平行。棒与MN、PQ交点G、H间的距离L=4m。空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在外力作用下,棒由GH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做直线运动,运动时回路中的电流强度始终与初始时的电流强度相等。

(1)若初速度v1=3m/s,求棒在GH处所受的安培力大小FA。

(2)若初速度v2=1.5m/s,求棒向左移动距离2m到达EF所需时间Δt。

(3)在棒由GH处向左移动2m到达EF处的过程中,外力做功W =7J,求初速度v3。

【命题意图】

考查电磁感应、电路、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

【解题思路】(1)棒在GH处速度为v1,因此

(2)设棒移动距离a,由几何关系知EF间距为La,磁通量变化ΔΦ=1/2a(L-a+L)B。

导体棒做题设运动时,回路中电流 保持不变,即感应电动势不变,有:E=BLv2

(3)设外力做功为W ,导体棒在EF处的速度为v′3。

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

由于电流始终不变,

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考;大纲修订;选修;复习策略

2016年10月初,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考纲的修订无疑对物理影响最大,以前选考内容是从选修3-3、选3-4和3-5的三道题目中选做一题,修订后的考纲将选修3-5定为必考,选做3-3或3-4。由于物理不是单独考试,而是与化学、生物一起组成综合科,而理科综合科难度又较大,复习时间和考试时间比较紧张,而对于2017年高考命题难度问题,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新进入必考范围的试题会控制好难度,确保第一年平稳落地,高考试卷的整体难度也会保持稳定,学校以及家长考生不必过于紧张。那么,接下来该如何进行复习呢?

一、调整复习计划,安排好新课教学

很多学校制定的一轮复习时间是从2016年8月开始到2017年1月结束。由于考纲的修订,对于只学了一个模块的学校来讲,不得不腾出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学习一个新的模块,一轮复习时间将会受到影响,后面的二轮、三轮复习计划也不得不进行调整了,但这对绝大多数的考生来讲都是平等的。对于没有系统选学选修3-5的学生,要利用大约5周的时间来学习选修3-5知识。对于学习过选修3-5,但是没有系统或没有掌握重点知识的学生,可以在复习完机械能后将选修3-5的内容复习前置,这样考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将动量等知识进行消化和梳理,从而达到高考的要求。对于学了选修3-5,但还要再学一个选修模块的学校,则不建议中途改上新增模块新课,新增模块教学可以放在原定的一轮复习计划完成之后进行。目前大多数学校选择的是选修3-4,选修3-3虽然知识不多,学起来也容易,但出的题并不容易,加上不少物理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不熟悉,因此打算学选修3-3的学校不多。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再统一认识决定学哪一个模块,也有部分学校采取的办法是先选定其中一个模块后,若有部分学生的意愿是另一个模块,则对这部分学生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授课。

二、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1.注重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明年高考是物理考纲修订后的第一年考试,但不管高考怎么变,要学好物理,就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学生除了上课认真听讲、熟记公式外,还要认真阅读课本章节内容及阅读材料,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科技结合点,挖掘阅读材料等背景材料。而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就要对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弄清其本质,而不应该急于做大量的习题,过分热衷于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而放松了对物理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

2.研究考试大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大纲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一个都不能忽视;超出大纲范围的题目,应坚决删除。高三要加强集体备课,确定好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全面做好课堂上的充分准备。要多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从而做到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同时做好总结,即避免机械重复,又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复习中,对于考察要求低,内容简单可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的,可以把课本内容列成条目,指导学生抓住重点,使学生把基本内容掌握好,从而节省时间。另外,要注意因材施教,明确各层次学生的得分点。

3.强化数学能力的培养

考纲明确提出加强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综观近几年高考试卷,几乎每次均出现了函数表达式、数据作图、几何关系等,充分表明高考把数理结合的能力要求提升到了重要位置。数学知识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决不仅仅是一种数量分析和运算工具,更主要的是物理概念的定义工具和物理定律、原理的推导工具。比较重要又很有代表性的方法有矢量三角形法、数学归纳法、极值法、图像法、微元法等。

4.加强实验变式复习,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高考中的物理实验题,很少有与课本上实验一模一样的问题,但大都是源于教材,只是稍有变化,或者根本就不是课本中特定实验,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如应用性、设计性、专题性实验等)。对于这些实验题,好多同学解题时感觉无从下手,其最主要的原因往往与没有真正理解实验的原理有关。因此,对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在能够独立完成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变式复习,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5.加强规范化训练

从考试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由于解题不规范而导致的失分是很严重的,因此,老师要多指导和演示如何进行规范化答题。要求学生在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在运动学问题中要画出运动图景,这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解计算题时,一定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指明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等,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要警惕一种不良现象:在复习中碰到基础题、相似题 “眼高手低”,看看“想当然”是会做的,不屑动笔详细解答,一旦真正考试动手解题过程却丢三落四、不规范,导致正确率低下。

6.做好阶段性总结,做到边复习边巩固

每完成一阶段的复习后,要做一次测试训练。对于做错的或理解不够透彻的题,要求学生用红笔圈出来,以便在新一轮复习中再看一遍。对试卷要全批全改,并可适当进行面批,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讲评时要做好题目的变化、类化,避免就题讲题,应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一题多解。对于较好的试题要精讲,做好与常规题目的比较,与常见模型相联系,让学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复习中要克服容量大、节奏快、讲得多练得少的不良倾向,力求多给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加强应试策略的教育

要注意综合科各科的时间安排,可以按分数比值作相应的分配,物理、化学各55分钟左右,生物40分钟左右比较合理。当然,优势学科可适当减少时间,劣势学科可适当增加时间。答题最忌讳的是做做生物不会了,又去写写化学、物理,结果造成学科之间的干扰,应按照平时的做题顺序有序进行答题。高考物理选择题平均每道题解答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以内。选择题解答要做到既快又准,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等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的特殊方法和特殊技巧,比如图象分析法、特殊取值法、等效代换法等。非选择题最好采用按顺序做与先易后难相结合的方法,先把有把握的题尽量一次性做好,再逐一攻克难度较大的题。审题要看懂每一句话,关键的地方可做简单的勾画。书写要规范,表达要清楚。在做好会做的题的基础上,处理好不会的试题,尽量争取多拿分,特别是不要放弃压轴题25题,哪怕只写一个方程式也能赶超千人。

如何提高物理高考复习课的效率 篇12

(1) 理综物理试题的来源之一:课本。分析近几年的理综物理试题, 会发现很多题目都源于教材。有的是课本原题稍加变化, 有的是借用课本习题情景, 有的是引用课本插图或阅读材料。例1:2001年第30题估算太阳的质量就是课本上的例题。例2:2002年第19题观察门的视场角就是课本上的练习。例3:2003年第17题关于几个重要的核反应方程是课本上的内容。高考考试说明把学生的物理能力划分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学好物理, 重在理解, 这诸多能力都是建立在对教材的基本概念、规律准确理解的前提之上的。高考试题立足课本考基础, 于变化中考能力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2) 理综物理试题的来源之二:往年的高考试题。高考试题都是经过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 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是一般试题所不能代替的。有些老师认为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不会再考, 这是错误的观点。因为高考命题是不避陈题的, 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经过“改造”同样可以再考。分析近几年的理综物理试题不难发现, 有不少考题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高考试题的变型。例1:2002年第30题就是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1题的变型。例2:2003年第23题就是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和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的组合。

上一篇:农民人均纯入下一篇:乙烯基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