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作文应对技巧

2024-12-08

中高考作文应对技巧(精选12篇)

中高考作文应对技巧 篇1

摘要:高考作文恰到好处地点题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从首尾点题;中间醒目处点题、扣题;分析论据, 点化扣题三个角度介绍高考作文的点题技巧。

关键词:高考作文,点题,扣题

有一位高考阅卷专家曾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 而且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 点明你的行文和文题的关系, 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确实, 在高考作文中恰到好处地点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点题, 是获得基础等级的“奠基石”, 不仅是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的法宝, 而且是想要获取高分考生的妙招, 更是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稻草”。

那么, 怎样点题、扣题呢?

一、首尾点题

开头是高考作文的重头戏,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 考生最好开门见山, 即开篇既要点明自己的观点又要点明题意。如:学生作文《学会欣赏》有如下优秀开头。

1. 蚍蜉撼树, 驽马十驾, 大自然曾明显地暗示我们不论事物的表面显得如何微不足道, 它都拥有不可比拟的惊人力量, 于是, 我们学会了欣赏。

2. 我们总说,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 因而如今的社会人才更具有多元化的才能。于之, 在被“欣赏”的过程中, 学会去“欣赏”则更是肯定他人, 提升自我的一项重要课程。

结尾也是阅卷老师重点关注的, 既要重申自己的观点又要卒章显“题”, 如果前面的内容很少提到文题甚至有偏题的嫌疑, 那最后的亡羊补“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学生作文《学会欣赏》有如下优秀结尾。

1.在学会欣赏间, 我们渐渐卓然成翩翩少年。

2.学会欣赏他人、自己、景色, 学会欣赏时的相互感染、和谐感动, 怎能不让我们觉得清风拂面、阳光和煦、日子真好呢?

3. 综上所述, 只有真正理解欣赏的含义, 不将其与“羡慕”“赏识”混为一谈, 亦不将其与社会认同或个人利益相勾连, 我们才能学会欣赏。

二、中间醒目处点题、扣题

在中间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 常常可起到纲举目张、突出主旨的作用, 同时也是在不断提醒阅卷老师, 我是紧扣文题作文的。

还有一个小技巧, 点题、扣题句可以独立成段。

例如:有学生作文《学会欣赏》时, 行文中提出了如下三个分论点:

学会欣赏, 学会欣赏自然。

学会欣赏, 学会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 学会欣赏自己。

这三个分论点, 独立成段, 既能醒目点题, 又能使文章结构清晰。

三、分析论据, 点化扣题

如:作文《危机》中在论证“化危机为动力, 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必备条件”时, 用了如下论据:

商场如战场, 企业的竞争在现代社会是与日俱增, 在许多国人眼里, 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它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但海尔人从来没有安逸过, 正如它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这个论据如果没有分析, 和论点没有任何关系。所以, 议论文中, 叙述完事实论据后, 要紧扣文题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 这样既能避免罗列事例、文体不清的毛病, 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高考作文评审组有这样一段评价: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 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 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 通篇作文没有一点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 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所以, 议论文如果只有观点和材料, 那就意味着失败。

那么, 分析论据常见的方法有哪些呢?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 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 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思路:从结果入手, 分析出原因, 原因就是自己要证明的观点。即结果→→原因→→观点 (扣题)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

提醒:多问几个为什么能使论证更深入。

【例题】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自信, 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 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 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 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 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 放火烧山, 蜀军不战而乱, 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 身首异处。

参考示例:街亭失守, 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 他自幼熟读兵法, 曾献计于诸葛亮, 使其七擒孟获, 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 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 是因为他狂妄自大, 盲目自信, 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含义: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 与原事例进行比较, 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思路:反面假设→反面结果→观点的正确性 (扣题) 。

标志性词语:如果……那么……、假如……怎能……、若无……哪有……、如果没有……哪里有……

提醒:多做几个假设能使论证更深入。

【例题】用假设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自信, 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 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 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 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 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 放火烧山, 蜀军不战而乱, 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 身首异处。

参考示例: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 不盲目自信, 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 选择有利地势防守, 那么司马氏又怎会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 人不能盲目自信。

方法三:归纳分析法。

含义: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 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 扣住要证明的论点 (题目) 。

标志性词语:由此看来……、由此可见……

关键:一句话概括多个论据;将共性、实质扣住论点 (题目) 。

【例题】用归纳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 随母改嫁, 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凡·高也曾穷困潦倒, 一文不名, 生活上靠着弟弟接济;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参考示例: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苦的困扰, 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 最终成就别样人生。由此看来, 贫穷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 就要奋发图强, 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 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方法四:条件分析法。

含义:在列举事例之后, 分析人或事情成功的条件的方法叫做条件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例题】用条件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勤能补拙。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自幼家贫, 不畏世俗和现实的压迫, 刻苦勤奋, 写出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朽的戏剧大作;齐白石从小刻苦勤奋, 对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能持之以恒, 终成一代国画大师;华佗自小钻研医学, 对医学难题不断地思索与实践, 终成一代医学名家。

参考示例:由此可见, 一个天资并无优势的人, 只有勤奋不懈, 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才能变得聪明,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段分析除运用归纳分析法外还用了条件分析法, 强调一个普通人要想有作为、出成就, 就必须以刻苦勤奋为条件。这种在列举事例之后, 分析人或事情成功的条件的方法叫做条件分析法。

方法五:正反对比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反之 (相反的) ……

方法六:意义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体现了……、表明了……、充分说明……

方法七:辩证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我们应当承认……然而……

总之, 我们在考场上要尽量明确地点题, 提醒自己也提醒阅卷者我写的是这个题目, 没有偏题。

四、修改扣题, 作文升格

现实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危机:生态危机、信任危机、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危机充斥在我们身边, 我们该怎样面对危机?请以“危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除诗歌之外, 文体不限; (2) 不少于800字。

下面一篇文章因为缺少点题技巧, 可以被判为一篇离题文章, 请从点题的角度加以修改。

危机

曾经, 我们有着优美的乡村。孩提时在水里嬉戏, 游泳, 捉鱼, 要是渴了, 就直接喝上几口, 还真有点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味道。春光明媚的日子, 屋前是五彩缤纷的花朵, 香味扑鼻, 屋后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可如今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河不再叫河, 而是叫“臭水沟”了!那山林也不再叫山林, 而是改叫“坡”了!那空气不再清新, 而是混杂着各种怪异气味。

曾经, 城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人类用智慧创造她并引以为傲的城市。可如今却是满目疮痍, 曾经的“蓝色的多瑙河”变成了一条条黑龙江, 黑河, 黄河, 与其说它们是江河, 不如说它们是“排污沟”, 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三亿多人饮水不合卫生标准。曾经的蓝天白云, 如今已消失在“尘满面, 鬓如灰”中, 中国39.7%城市空气中重度污染, 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 我国占一半。曾经的“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早已迷失在“脏乱差”中。

黄河源区在干涸, 憔悴枯槁, 长江在挣扎变得喜怒无常, 放荡不羁, 五大湖重病缠身, 湖面湖容急剧萎缩, 20%国土沙化, 且以每年2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 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的趋势……

罗斯福说:“环境破坏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 是毁灭性的。”拿疾病来说吧。不少过去的老年性疾病, 现在患者年轻化;过去多见于城市的疾病, 现在农村也普及起来了。四川简阳市民旺村, 上世纪70年代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如今由于环境的破坏, 成了远近闻名的“癌症村”了。

何以至此?原因是公德意识的淡薄, 为了自身私利, 目光短浅, 以邻为壑。为政者用GDP换取政绩, 为商者为降低成本随意排污, 为民者把公共空间当成自己方便的对象。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命将何存。所以请从现在开始, 别再事不关己, 行动起来, 在你享受你“私利”的同时, 别忘了“公德”。如果你是政府官员, 不要一味地牺牲环境换取GDP;如果你是企业主, 请你还多关心一下社会效益;如果你是一介平民, 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少浪费一滴水, 一度电, 一张纸等等。

医生面对病人, 不能只看到“病”而不看到“人”, 我们在面对“利益”时, 不能只看到“私利”, 而看不到“公益”。我们应该多一点社会公德意识, 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洁净的公共空间。

修改后:

危机

美好的地球给我们提供了生命的空气、水、阳光、土壤等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孕育了我们的生命, 可是她正在遭受摧残腐蚀, 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危机。解决生态危机刻不容缓。

我们的乡村正在遭受生态危机!曾经, 我们有着优美如画的乡村。孩提时在水里嬉戏, 游泳, 捉鱼, 要是渴了, 就直接喝上几口, 还真有点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味道。春光明媚的日子, 屋前是五彩缤纷的花朵, 香味扑鼻, 屋后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可如今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河不再叫河, 而是叫“臭水沟”了!那山林也不再叫山林, 而是改叫“坡”了!那空气不再清新, 而是充斥着饲料等怪异气味.

我们的城市正在遭受生态危机!曾经, 城市给你以无限的遐想, 人类用智慧创造并引以为傲的城市。可如今它却是满目疮痍, 曾经的“蓝色的多瑙河”变成了一条条黑龙江, 黑河, 黄河, 与其说它们是江河, 不如说它们是“排污沟”, 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三亿多人饮水不合卫生标准。曾经的蓝天白云, 如今已消失在“尘满面, 鬓如灰”中, 中国39.7%城市空气中重度污染, 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 我国占一半。曾经的“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早已迷失在“脏乱差”中。

我们的国土正在遭受生态危机!黄河源区在干涸, 憔悴枯槁, 长江在挣扎变得喜怒无常, 放荡不羁, 五大湖重病缠身, 湖面湖容急剧萎缩, 20%国土沙化, 且以每年2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 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的趋势……

生态告急, 家园告急!生态危机的后果是惨重的。罗斯福说:“环境破坏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 是毁灭性的。”就拿疾病来说吧。不少过去的老年性疾病, 现在患者年轻化;过去多见于城市的疾病, 现在农村也普及起来了。四川简阳市民旺村, 上世纪70年代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癌症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这地方的生态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为什么不断发展的医疗技术对于癌症的高发仍无力回天呢?原因是生态被破坏的后果让人防不胜防, 医学家指出:“人类的癌症大约80%—90%都是由环境引起的。”。可见生态危机的后果是多么可怕!

生态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最大的原因是公德意识的淡薄, 为了自身私利, 目光短浅, 以邻为壑。为政者用GDP换取政绩, 为商者为降低成本随意排污, 为民者把公共空间当成自己方便的对象。

面对生态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是变本加厉, 还是不以为意?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命将何存。所以请从现在开始, 别再事不关己。行动起来, 在你享受你“私利”的同时, 别忘了“公德”。如果你是政府官员, 不要一味地牺牲环境换取GDP;如果你是企业主, 请你还多关心一下社会效益;如果你是一介平民, 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少浪费一滴水, 一度电, 一张纸等等。

解决生态危机刻不容缓。面对生态危机, 多一点社会公德意识,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洁净的公共空间。

修改前, 这篇文章可以被判成是一篇偏题的文章, 但加上一些点题的句子和适当的分析就变成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中高考作文应对技巧 篇2

虽然口试的内容并不确定,但应对口试还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或者说,在口试中应当注意某些要领,尽量避免犯低级错误。

第一、语言要简洁,不要太哕嗦。

因为报考人数较多,所以分配给每名考生的口试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充分了解考生,给出一个负责任的评判,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笔者近年参加口试,有一个很深切的体会:如履薄冰。一名考生的考试结果,对他的家庭、他个人今后的人生走向都可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考官,几乎是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可谓责任重大之极。因此,我们总是尽可能细致地考察学生,尽可能多发现考生身上的优点和潜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多提问题,问得细一些。但是,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考生,说话非常哕嗦,不懂得用简洁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结果往往是导致问不了几个问题就花去了大量时间,最后对考生本人是不利的。在考场上,我们一般会事先提醒考生,直接回答问题就可以了,不要做过多阐述。如果需要你做阐述,我们会提出要求的。

第二、语言要讲究逻辑,不要说一些纠缠不清的、似是而非的歪道理。

有一些考生,语言缺乏逻辑性,说了半天,听的人仍然一头雾水,不明白他到底想表达什么,而且,在道理上也是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有时候甚至有诡辩之嫌。跟这种考生交流是很费劲的。碰到这样的考生,老师们唯一的心愿只能是尽快打发他离开考场。

第三、千万别撒谎,撒谎无异于玩火。

我们碰到过极个别的考生,自认为自己有点小聪明,在口试时撒谎,最后却被我们揭穿,丧失了录取的机会。你要知道,你也许比你的同龄人聪明,但你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而老师们阅人无数,生活经验丰富,你是很难瞒过他们的眼睛的。所以,坦诚是特别重要的,坦诚能使你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而撒谎只能让你自己更加紧张。

第四、紧张是免不了的,但要尽量克服紧张。

笔者印象很深的一个例子是2002年在上海考区的初试中,轮到一名女考生了,她一进考场就紧张得哭了,我们抚慰半天也无济于事,她哭得死去活来,根本没有办法回答我们的问题,最后我们只好让她到外面候场。她是哭着离开考场的,而且最终也没敢再回到考场。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一般来说,考生不会紧张到如此地步。但要说完全不紧张,几乎也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本来就是抱着撞大运的心态来参加考试,对于能不能考上完全元所谓。尽管如此,你还是得尽量克服紧张情绪,否则多少会对考试结果产生影响。

在这方面也没什么灵丹妙药,全看考生自己平时调整情绪的能力了。笔者只能给考生提供一个信息,或许对考生克服紧张有所帮助:也许老师们在提问时有些咄咄逼人,但事实上,他们都很和善,都希望看到考生能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他们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有善意的目的,决不是想故意为难考生。考生面对的一定是一群好人,所以,考生就放心大胆地表现自己吧,用不着紧张。

第五、反应要快,更快一些。

对于招生工作而言,口试是一个最为艰苦的过程。笔者近年每年都参加影视编导专业的口试,对我而言,每年最辛苦的几天就是北京考区进行三试的这几天。因为我们必须从每天早上8点坐到晚上11点、12点(我记得有一次口试,最后一名考生离开考场时已经是凌晨一点了),一刻也不能离开。很多时候,上一组还没考完,下一组就已经检录完毕在考场门外候考了,我们几乎连饭都来不及吃。更要命的是,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自己的大脑必须时时刻刻处于思考的状态,不停地琢磨面前的考生,不断地考虑怎么样提问才能了解到他的真实悄况,才能负责任地给他一个准确的分数。

在这种疲惫的状况下,我们特别希望与考生进行快节奏的、高密度的交流,一旦节奏慢下来,人就更容易疲劳。所以,考生要反应快一些,更快一些。如果考生的反应总是慢吞

吞的,那么很容易让我们认为你不够聪明。

不必细想,不必打腹稿,不必瞻前顾后,不必将你想说的话组织成书面语言。直接反应,凭你的本能做出反应,真实自然地进行反应,这就够了。

第六、可能的话,表现出你幽默的一面。

幽默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幽默能自然地拉近交流双方的距离,能反映出你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体现出你积极的生活态度。毫无疑问,幽默能给你加分。

但是,要注意,幽默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决不是耍小聪明,更不是耍贫嘴。曾经有过一名考生,女孩子,当被问及她有没有什么特长可以展示时。她想了一下,挽起一只袖子,指着自己胳膊上的汗毛说:“老师,我毛特长。”——这是真事。这不叫幽默,幽默可不是指这种品位。所以.要谨慎,别滑向低级趣味。

第七、要有礼貌,但不必过于谦恭,更不要谦卑。

一个人的修养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中的。礼貌是重要的,对招生的老师保持应有的礼貌也是必要的。

进考场时说一声:“老师好”,出考场时说一声“谢谢老师”;与老师交谈时看着老师的眼睛,不要眼睛乱转;保持一个舒服的坐姿,但不要显得状态松懈、吊儿郎当;别说脏话;别随便打断老师的话;别抢话。基本上,能做到这些就足够了,这已经说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了。

除此之外,你不必过于谦恭,更不要谦卑,尤其不必讨好老师,看老师的脸色说话行事。否则,会显得你人品低下。

第八、要自信,但千万别狂妄。

有些考生也许在当地学校是出色的,是人尖子,但到了这人才济济的考场就未必还是。所以,在保持自信的同时,千万别狂妄,千万别认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否则我们会认为你的境界只有那么高,没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潜力了。

几乎每年都有素质还不错的考生因为自视过高而落榜。

不卑,不亢,永远是对的。

第九、有特长要做好展示的准备,没特长也没关系。有一点请放心,我们一定会给考生提供展示特长的机会,但考生自己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你会拉小提琴,那就把你的小提琴带到考场去;你会跳舞,那就带一双舞鞋;如果你获得过重要的奖项,那就把获奖证书拿给老师看看。

2004年在上海,有位杭州籍女生把自己的CD机带到了考场,在朗诵时用自己精心准备的音乐为自己伴奏。音乐选得很贴切,有效地渲染了气氛,使她的朗诵取得了很好的现场效果。这位女生表现出了很突出的艺术感受力。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每名考生都要准备伴奏音乐,这里的意思只是说,你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优秀的一面表现给老师看,这其实不也正是创作能力的一种表现方式吗?

如果你没有特长也没关系。特长只起参考作用,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会弹钢琴,或者会耍猴拳,只是说明你对这些东西有兴趣,并不说明你因此就具备了从事影视创作的潜质。我们看重的不是你对技能的掌握,而是你的综合素质、基本素质。而且,我们有自己选择人才的标准,一般不受别人对你的评价的影响。事实上,大多数最终考上的学生,并没有什么特长。

第十、守纪律,听清要求。

遵守考场纪律,不要违规。比如,口试期间禁止打电话,考生就不要在拿到考题后给别人打电话请教,这种行为有作弊之嫌。

候考时可以与别的考生交谈,但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大笑。

不要乱扔垃圾。如果你在口试结束后离开时,在候考地点留下一堆空饮料瓶或食品包

装袋而不加收拾,监考老师会报告给我们的。考场附近肯定有垃圾箱,试着找一找。

中高考作文应对技巧 篇3

【关键词】高考英语 完形填空 解题步骤 应对技巧

一、前言

由于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它对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理解以及写作技巧等掌握情况有严格的要求。且完形填空将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融为一体,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篇分析能力,还要拥有逻辑能力和广泛的背景知识。另外,完形填空所设计的空格多以实词为主,对虚词的考察较少,再加上完形填空注重在语境中考察词义,因此,大部分完型填空的答案,需要通过练习上下文才能选出。

二、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解题步骤

1.快速读完课文,掌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线索。在高考英语完型填空中,文章首句通常都没有设空。而不设空的原因是为了给做题的学生提供文章的语境,使学生可以通过首句对全文有个总体了解,进而对做题有个大致的方向。由此可见,做完形填空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对文章第一句话进行认真阅读,从句子中捕捉所有可能抓到的信息。学生在掌握了首句所提供线索的基础上,快速阅读整篇文章,从宏观的角度上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背景,梳理清楚文章的发展线索。而学生在对整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的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急于做题,阅读文章时要一气呵成,及时遇到读不懂的地方也要跳过继续往下读。

2.细致阅读全文,全面考虑文章,选择最佳选项。在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以后,学生可以再从头开始以便细致地阅读文章,以便分析文章内容和句子含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该联系文章上下文内容,选出既符合语法又符合句子含义的最佳答案。其中,符合语法是指句子结构要符合句子构造;符合句子意思则包括合乎文章整体逻辑、合乎句子思维逻辑。

3.复读全部内容,核对文章含义,纠正选项错误。对填空内容选择完毕后,学生应该根据所选内容再次通读全文,对所选内容进行很对,从全篇内容和含义来看所选内容是否完整,用词是否正确,上下文内容是否连贯,整篇文章有无矛盾逻辑。除此以外,针对那些考察词语搭配的填空,学生一定要立足于上下文章含义的合理性去考虑其搭配内容,禁止生搬硬套地利用原始搭配而忽略下文文意。

三、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应对技巧

1.重视文章关键句,判断句子意图。为了给学生理解文章提供必要条件,完形填空设计者在设计填空试题时,通常会保留一个表达主旨的句子。一般这个句子会被放在文章开头,因此考生应该充分利用首句所提供的信息资料,挖掘 文章的思维逻辑,梳理文章的脉络,探寻文章的线索,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信息。

2.联系句子上下文,寻求相关信息。完形填空所选取的文章通常是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通常情况下,完形填空的语篇会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展开论述,因此完形填空内容中会出现词语的重复、替代和复现。

3.在理解短句基础上,连接其长句。在完形填空中,有的句子太长,不利于学生理解,但是,完形填空所设置的空格大多数在复句中,因此,学生应该理清头绪,将复合句字化为简单句子进行理解,只有在理解了短句的基础上,在连接其复合句,才能完整掌握长句所表达的含义。有时,学生在做完完型填空后对自己选择的答案很满意,但是对完答案后有很失望,主要原因是解题时只注重表面意思,被表面显现所迷惑,忽略了选项的深层次含义。为此,学生应该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正确把握其逻辑关系,选择正确选项。

4.先解决简单问题,逐步击破困难。完形填空所设计的填空难度各不相同,但是其难度也并没有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因此,学生在遇到相对困难的选项时,可以暂时搁置,等完成了其他相對容易的选项后,在根据原本的思路继续进行解题,只有等大部分答案都选出来以后,借助已经补全了的填空,整体掌握了全文的上下文逻辑关系以及全文所表达的意义,则之前所遇到的难题就会明朗化。

5.以排除方法,缩小正确选项范围。学生在进行答题的过程中如果无法直接得出题目答案,可以将排除法与词汇和语法相融合,缩小选择范围,提升选择准确性。通常情况下,学生可以从时态、于此、词语搭配等角度来分析所选内容与上文内容是否保持一致,进而排除一部分备选答案。

6.带入文章中,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学生在对填空答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把确定的答案填在文中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在对答案进行核对时可以节省核对时间,避免重复劳动,当所有答案选择完毕后,对文章进行全文通读。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来说,完形填空是对自身英语综合能力的考察,提高完形填空的得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为了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必须保持健康的心态,掌握好做题的步骤:首先,快速读完课文,掌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线索;其次,细致阅读全文,全面考虑文章,选择最佳选项;最后,复读全部内容,核对文章含义,纠正选项错误。在此基础上,学生必须以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指导,把握应对技巧重视文章关键句,判断句子意图;联系句子上下文,寻求相关信息;在理解短句基础上,连接其长句;先解决简单问题,逐步击破困难;以排除方法,缩小正确选项范围;带入文章中,检验答案的正确性,进而通过长期的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篇4

一抓住“关键字眼”

一般而言, 材料、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中都会出现几个关键字,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题眼”, 抓住了“题眼”便能成功开启写作之门, 避免跑题、偏题现象。那么学生如何抓住关键字要注重平时的训练。首先要看清写作的要求。其次要关注文题, 如果是一个词, 这个词就是关键字, 比如《童年》、《家乡》和《春游》等。审题时应当对文题加以适当扩充, 再添加新的元素, 就能凸显文章的主旨。比如《快乐的童年》《外婆家的童年》等, 围绕主题可以展开对童年生活趣事的描写, 表达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如果写的是《童年的歌谣》, 侧重点放在了“歌谣”上面, 与题意发生了一些偏颇, 学生要引起注意, 避免扩充时发生类似的错误。审题时找不到关键字前不要动笔随便确认主旨, 哪怕你文采再出众, 偏题作文也不会得高分的, 所以作文审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准关键字。

二猜“出题人意图”

阅读材料作文时我们不难发现, 材料中多少都包含了出题人的情感, 对待一件事情或持褒奖的态度, 或持批判的态度。学生要学会“察言观色”, 从文字里感悟出题人的情感倾向, 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判断。写作时不能单凭自己的喜好和习惯贸然行动, 如果和出题人的意图相违背, 那么作文的立意就相反了。比如有一次作文给出下面一则材料:有个船主, 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油漆后, 看到船上有一个很危险的漏洞。好心的他把这个致命隐患给修理好了。几天后, 船老大找到这个漆工表示重谢。漆工谢绝了船老大的重金酬谢。船老大说:“我以为我的孩子这次出海, 再也回不来了。他们能安全回来, 全是因为您的一片好心啊!”看到这则材料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审题, 一是从船主的角度来讲, 做人要有感激之心。第二是漆工的角度来说, 工作要认真负责, 不把一些事情看成分外事, 要有奉献精神。偏偏有些学生曲解了出题人的意图, 以为是船主想谋害自己的孩子, 而漆工把漏洞补起来是不按照雇主要求办事。这些同学只能说是小说看多了, 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了, 没有考虑出题人的意图, 主旨跑偏了。

三找到“潜在意思”

有时作文题目有潜在意思, 考的并不是表面意思, 比如有象征意义的词:“莲花”代表高风亮节, “梅花”代表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 “松柏”象征长寿等。学生要敢于挖掘题目的象征意义, 深化文章主题, 促进审题的准确度。比如有次作文题目如下“回家时, 无论多晚, 家里都有一盏灯亮着, 等着我回来”。以“回家那盏灯”为话题, 自拟题目, 写出800字左右的作文, (诗歌除外) 。看到这个题目, 相信大家都能明白本题潜在的主题是写什么的。家里面亮着的灯是谁打开的?谁在等自己?当然是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毫无疑问, 写作的主旨便是表达父母对儿女的无私关爱和默默奉献, 或者写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如果有学生只写了题目的表面意思, 介绍了家里的几盏灯, 未免让人觉得可笑了。潜在内容并不难找, 只要我们学生多加思考, 就能发现写作的真正要求。

四学会“联想创新”

作文审题时不能故步自封, 把自己局限在给定材料的框框内, 而是要敢于大胆想象, 拓宽写作思路, 不重复别人的话题, 老生常谈。文贵有新, 因此笔者常鼓励学生审题时要多角度分析, 对有新奇想法的学生适当表扬, 激励其他学生大胆地构思作文,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增加对作文写作的信心, 提高作文水平。比如, 写自己的父母, 除了写爸爸妈妈对自己付出了多少、怎么关爱自己外, 可以写过节时一家人集聚一堂其乐融融的场面, 侧面烘托出家庭的和睦。写自己一次失败经历后的感想, 没有必要都写敢于面对失败, 相互鼓励, 相互扶持, 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可以从比赛过程中对手成功的方法着手, 分析对方的优势及自己的不足, 反省自己, 争取下一次可以成功。看待事情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只要我们以乐观积极的眼光去看待, 不要带着悲观的情绪去评判, 写出的文章都是好文章。创新还需要平时的积累, 逐步加强写作的熟练度。

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5

(一)掌握技巧:(1)注意篇章结构,合理布局

开始部分(opening paragraph)——说出文中的要点、核心问题。

正文部分(Body paragraphs)——围绕主题开展叙述、讨论。

结尾部分(concluding paragraphs)——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

要做到全文中心突出、段落之间必须是有机地联系,内容完整、连贯。前后呼应,祛除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确定主题句

主题句是对全文的概括,是文章的主旨。它能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常主题句出现

在一篇文章的开头,而后,全文对主题句所提出的内容进行解释,扩展。写主题句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归纳出你要写的文章的几个要点

②提炼出一句具有概括性的话

③主题句应具有可读性,抓住、吸引读者。

(二)巧用连接词

要想使文章有整体性、连贯性,就要学会正确使用连接词

表示罗列增加

First, second, third,First, then / next, after that / next, finally

For one thing„for another„,On(the)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Besides / what’s more / in addition / furthermore / moreover / another / also,Especially / In particular,表示时间顺序

now, at present, recently,after, afterwards, after that, after a while, in a few days,at first, in the beginning, to begin with,later, next, finally,immediately, soon, suddenly, all of a sudden, at that moment, as soon as, the moment

form now on, from then on,at the same time, meanwhile,till, not„until, before, after, when, while, as during,表示解释说明

now, in addition,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in this case, moreoverfurthermore, in fact, actually

表示转折关系

but, however, while, though, or, otherwise,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in contrast, despite, in spite of, even though, except(for), instead, of

course, after all,表示并列关系

or, and, also, too, not only„but also, as well as, both„and, either„or, neither

„nor

表示因果关系

because, because of, since, now that, as, thanks to„, due to„, therefore, as a

result(of), otherwise, so„that, such„that

表示条件关系

as(so)long as, on condition that, if, unless

表示让步关系

though, although, as, even if, even though, whether„or„, however, whoever,whatever, whichever, wherever, whenever, no matter how(who, what, which, where, when,whom)

表示举例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take„for example

表示比较

be similar to, similarly, the same as, in contrast, compared with(to)„just like,just as,表示目的for this reason, for this purpose, so that, in order to, so as to,表示强调

in deed, in fact, surely, certainly, no doubt, without any doubt, truly,obviously, above all,表示概括归纳

in a word, in short, in brief, on the whole, generally speaking, in my opinion, as far

as I know, As we all know, as has been stated, as I have shown, finally, at last, in

summary, in conclusion,这是你应该牢记的口诀:细审题,巧构思,列要点,防遗漏。写日记,同汉语;书信,通知格式要牢记。看清图表细梳理,写人记事按顺序;完稿后查遗漏,整洁干净莫忘记。

英语组

高考作文立意技巧 篇6

一、三求:求准、求深和求新

1. 求“准”。考场作文由于考生各自的心境不同,接触试题的感觉也不一样,有的人乍一看到文题就感到茫茫然,似乎是这样写也不好,那样写也不好,左右为难,有的人似乎觉得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也可以,同样拿不定主意。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冷静下来,将多种印象分析比较一番,然后确定写什么而不应该写什么,应该怎样写而不应该怎样写。这样的分析比较大约分两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是对一个文题的内部结构作认真的分析与研究,找出文题的侧重点,然后再确定怎样立意;第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近题目的比较。例如2007 年湖南高考作文题“诗意地生活”,很多考生没有认真分析文题的内部结构,忽视了“诗意的生活”和“诗意地生活”的区别,导致作文偏题。“诗意的生活”是名词短语,表现的是一种状态,文章应重在描述或赞美一种诗意的生活,“诗意地生活”是动宾结构,表现的是一种过程,文章应重点揭示我们将选择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2. 求“深”。文章的主题,不仅应该正确、鲜明,有的放矢,而且应该力求深刻。要做到深刻,就要把反映的对象所蕴藏的本质的意义挖掘出来。从大量的考场作文看,立意不准确的不鲜明的每次都只是极少数,而立意肤浅、不深刻的那就相当多。历次高考约占百分之七十的考生作文成绩徘徊在及格左右,究其原因,就是立意不深刻,一般化。考场作文要想获得高分,主题一定要开挖得深,要言及事物的本质所在。例如2007 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题“一步与一生”,这个题目从结构上分析是一个并列短语,从逻辑上分析,这里面则涉及到一种关系,即一步对一生的影响。这个题目写起来很容易流俗,趋于浅显,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从深度挖掘,找到“一步”与“一生”之间的特殊关系。

3. 求“新”。立意要新颖独到,不陈旧,即韩愈所说的“唯陈言之务去”,也就是提出或回答了众所关心的问题,或表现了新鲜的见解,使人读了有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新的领悟,要想作文的立意新颖,就得经过认真的分析,抓住事物的特点,要想立意有独到之处,就必须摆脱一般的见识,发人所未发,或发人之不能发。例如2006 年全国卷关于老鹰、乌鸦、牧羊人及小孩的故事便是一道极有特点的新材料作文题,也是高考作文中第一次用新材料作文这种形式,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乌鸦没有自知之明,一味俯冲,结果闹出笑话,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可以作为这篇作文的立意。

二、四角度:现实、人文、历史

1. 现实角度。“文章合为时而著”,立意深刻的文章,一定要真实且具有现实性。纵观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突出。以全国卷Ⅰ近三年的作文题目来说,都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紧紧结合在一起,引发学生对现实以及人生的思考。因此,考生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总是写依靠材料堆积而成的“三段式”作文,或者是就事论事,局限于作文材料,而是要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考生增强现实意识,面对作文命题要学会从现实角度思考,从现实角度引申与立意,并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2010年全国卷Ⅰ的部分优秀考生就能够在领会漫画的基础上,以寓言的形式和杂文的笔法指斥当今社会的阴暗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有的考生从中生发出对教育问题以及对人才培养问题的追问,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彰显了极强的现实性,立意不俗。

2. 人文角度。人文性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倡人文精神是时代需要和大势所趋,也是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人文精神是指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和深怀忧虑;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在高考作文中,体现出自己所拥有的丰富而高尚的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例如2010年江西省的作文题目“找回童年”,在命题中就提出了现代社会的功利性,小朋友们压力过大,导致童年过早离开的问题。在行文过程中,有很多优秀考生意识到命题是围绕“功利性越来越低龄化”的现象来说的,于是联系现实报道中的一些相关信息,如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已经懂得根据其他小朋友的家世背景来选择是否交朋友,而幼儿园里的老师对“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额外照顾,已经屡见不鲜等,往昔对比,探讨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怎样“摆脱”功利性的熏陶,回归真正的童年的问题,表现出对现实生活中追求功利的深刻反思,通篇浸透着浓厚的人文色彩,表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

3. 历史角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我们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立意上,我们可以以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为载体,或以诗文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情感适度引申,对文题作形象别致的阐释,使文章的立意自出机杼,与众不同。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我们钻在故纸堆中,预备点“秦砖汉瓦”般的陈旧素材,而是要求我们更多地思考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素材,在思辨中深刻思想,从而体现自己的文学积淀和语文素养。例如在2010年全国卷Ⅰ的作文中,有部分优秀的考生能够透过漫画本身,辩证地思考历史与现今,努力揭示时代发展与继承传统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样的立意角度必然会使得考生作文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4. 自我角度。写作本身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只有绽放出个性光芒的文章,才有灵性与活力。因此,高考作文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拿到一个文题,我们可以海阔天空,驰骋想象,作历史的、人文的、现实的联想,也可以反观自身,发掘生活中触动自己心灵的动情点、闪光点,并从自我角度,以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对命题作阐释。这种立意更具真实感,流露真情,使文章真切感人。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优秀作文中,就有考生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对自身和自己所在的群体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了90后群体的缺点并给出了未来的努力方向,使高考作文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生活感受,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

除此之外,考生也可以把文化角度、生命意义的角度作为立意的突破口,赋予作文题目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或阐发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意义,从而让自己的文章立意具有思想的深度,更具启发性。总之,作文的立意概括起来,就是要求做到准确、深刻、新颖、真实。而文章要深刻,就要有高远的立意,体现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单位:梅州市兴宁沐彬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高考漫画作文的审题技巧 篇7

从历届高考来看, 1983年全国卷《挖井》, 1991年“三南”卷《妈妈爱吃鱼头》, 1996年全国卷《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 2007年全国卷《出事了吧》, 2007年江西卷《助鼠为患》, 2010年全国卷《猫吃鱼》等, 均广受社会各界赞誉, 在带给我们深刻的人生启示的同时, 又使考生和读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就考试的区分度而言, 漫画作文很好地甄别和考查了学生的六种基础写作能力:观察、感知、概括、创新、思辨、表达。同时, 在反抄袭、反模拟、反剽窃、反宿构、反套作等方面, 具有很大的优势。一般考生, 如果不注重扎扎实实的作文基础训练, 不锤炼自己写作的思想品质, 而仅仅指望通过移花接木、生搬硬套、抄袭模拟、熟背范文等手段来猎取高分, 是十分困难的。下面, 简单谈一谈高考漫画作文的审题技巧。

(1) 观察画面, 感知材料。拿到一张语文试卷后, 首先要仔细观察漫画, 细心审阅漫画, 千万不要忽略了漫画的标题和背景文字。在考场中, 关于漫画的一切背景文字, 对考生的构思而言, 都可能是有用的, 都可能是一种写作的明示或暗示, 都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启发。切忌草率行事, 或观察苟且。

(2) 舍弃现象, 抓住本质。一幅漫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一幅漫画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这幅漫画与我们生活的时代有何或显或隐的联系?这幅漫画与我们过去的传统、文化、习惯等有无关联?这是考生必须弄清楚的一些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 才能抓住漫画的主要特征, 从而把握漫画的内在本质。切忌“只看树木, 不看森林”, 或“只看现象, 不看本质”。面对漫画所展示出来的无关宏旨的枝枝叶叶, 应该毫不留情地砍去, 而大胆保留漫画的主要特征, 不要为漫画的细枝末节所困扰、迷惑、彷徨, 更不要被漫画的夸张、抽象、变形、象征等艺术手法所吓倒。

(3) 概括材料, 提炼观点。在充分观察、感知、理解材料本质的基础上, 在基本读懂画面主旨的基础上, 考生要紧密地联系当今的时代精神, 紧密地联系我们的文化、传统、习惯、改革、发展等, 进一步形成强有力的、鲜明的观点。

此时, 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价值指向, 必须明确提出十分“清晰”的中心观点, 而不应当提出模糊化、空泛、苍白、零碎的“感受”。否则, 作文的主题就是杂乱无章、大而无当、软弱无力的。

由于考试时间紧迫, 考生必须尽快抛弃这种凌乱而无序的“无用思维”, 尽快提炼出有价值的、特色的、个性的、鲜明的中心观点。提炼观点时, 切忌泛泛而谈, 或无的放矢, 或未能抓住材料的要害, 或以偏概全。

(4) 触类旁通, 拓展联想。围绕已经提炼出来的中心观点, 考生可以触类旁通, 拓展联想,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全面开掘自己的语文知识素养和文化积累。考生可以按时间为线索, 展开历史的纵向的自由联想, 也可以按空间为线索, 展开世界的民族的横向的联想, 迅速调动和占有大量丰富而鲜活的写作素材, 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漫画主题的理解, 最终形成作文思想的丰富与深刻。

展开自由联想时, 要大胆联系民族文化传统与习惯, 联系现当代社会的国情与特色, 联系多元化发展与自由发展的世界崭新潮流, 联系先进的、深刻的、科学的精神价值观, 立足真善美, 抨击假丑恶, 深入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 仔细聆听漫画的言外之意。在此过程中, 考生应始终围绕主题展开焦点思考, 聚焦时代, 聚焦道德, 聚焦文化, 力争紧扣主题, 深化主题。切忌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游离主题、一盘散沙式的胡思乱想。

(5) 围绕观点, 辩证分析。在读懂画面主旨和把握画外之音的基础上, 围绕画面主旨, 合理组织各类材料, 作科学辩证的分析。阐述中心观点时, 要不偏不倚, 科学公允, 论证有力而且丰富全面。论证时可以采取正反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各种方法。阐述观点时, 力求逻辑严密, 以理服人。切忌强词夺理, 或形成单一的片面之词。

(6) 归纳总结, 构思成文。在前者基础上, 根据题目要求, 考生要选取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素材和文体。有时候, 漫画题材往往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 但是, 漫画题材也可以写成其它文体。具体选择什么文体, 要仔细看题目要求, 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 作出正确选择。切忌好高骛远, 脱离实际, 以致选择了自己无法驾驭的文体。具体写作时, 要围绕画面, 阐述观点, 有条有理, 最后归纳成文。

高考作文应试技巧解析 篇8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仅靠七拼八凑是写不好文章的。端正态度、树立自信是写作的基本,讲究技巧是写出好文章的关键。对于考生而言,考场如战场,特别是语文考试,既要做语言运用题和阅读试题, 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按照要求当场完成一篇作文,时间紧而任务重。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一篇符合考题要求、质量高的优秀考场作文呢?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着重谈谈高考作文的应试技巧。

一、审题

审题即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审清文意, 明确作文的内容和要求。如今高考主要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三种形式,其中以新材料作文为最多。面对一则新材料作文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表达的意思,这是审题的关键。比如2014年甘肃高考作文题目: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生存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这则作文试题采用了一则事例和一句概括语。事例即一些人爱给动物喂食,而后提出悖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生存能力,最后一句概括语说:“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读懂了材料内涵,再看试题的要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也就是说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内涵自由写作,只要与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相符即可。整则材料蕴含多层含义,可写点很多。

二、立意

立意是一篇文章所彰显的文意。首先要审清作文材料的内容和要求,其次要根据写作要求,选择立意的角度。现在的高考作文试题,特别是新材料作文,立意的角度往往是多方面的,只有快速选择准确、深刻、新颖的立意角度,才能写出令阅卷者眼前一亮的高考作文。

仍以甘肃省2014年高考作文为例。游人给野生动物喂食是2014年的新闻热点之一,这则材料可谓紧贴时事,极具新颖性。从作文立意的角度看, 这则材料作文可以发挥的余地很大,可写点很多。

1.紧扣材料 ,谈及素养。游人在自然保护区喂养动物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有违自然保护区的规定。考生可以从此入手, 拓展开去, 联系一些国人在国外旅游时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写写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遵守道德规范,按照有关规定做文明的旅游人,不影响中国人的形象。

2.遵守规定 ,规范行为。自然保护区是在制定规则 ,游人是在破坏规则,考生可以论述“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可适当延伸,联系当前的“反腐”大潮,谈谈公务员如何从自身做起,遵守规定,不破坏社会的大规则———法律。

3.挖掘要素 ,深入分析。材料中出现两个要素 ,即游人和自然保护区,考生可站在一方立意,亦可综合把握,谈谈双方行为的对错。

4.充分联想 ,蕴含趣味。考生可以站在动物的角度 ,以动物的口吻告诉人们“喂食”的危害,用词可活泼些,带点趣味性,这样会让作文更生动,更有新意。

三、成文

成文包括拟题、列提纲、写草稿和正式写文,因为考试时间有限,再加上考生个人写作习惯不同,所以不再详述。但是,考生审完题、立完意后,无论是否列提纲、打草稿,都要明确文章的层次,理顺文章的脉络,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脑海里过一遍,不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正式下笔写文时,有一些技巧可供借鉴,下面我介绍几种技巧,以抛砖引玉。

1.取长补短。“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每个考生都有自己擅长写的文体,在写作上有自己的优势,在考场上注意不要将自己的短处、劣势暴露出来。那么,在高考作文中怎样取长补短、避实就虚呢?

考生本就紧张,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文章,而且是极具文采的文章更有难度。要在短时间内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不现实,因此,考生要沉着冷静,采用取长补短的策略。

在表现手法上,每位考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首先,考生要了解自己的优势,选择擅长的文体。现在的高考作文,基本上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有人擅长写记叙文,有人擅长写议论文,有人擅长写杂文,比如作文试题要求分析议论,而自己擅长记叙,那么就可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夹叙夹议,这样必定能升华主题,突出文采,使作文既形象新颖又富有情感。其次,要选择擅长的行文结构。文章的结构与体裁必须一致,不能有矛盾冲突。学生要根据自身的表达特长。如写记叙文,可以以时间为线索,可以以空间为线索,可以时空结合,也可以按认识发展的顺序。对于文章的基本环节,即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也可以突出个性特色,彰显个人文采。最后,选择擅长的语言形式。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考生对语言的领悟和驾驭能力有高下,有的人语言严谨深刻,有的人语言生动幽默;有的人语言平实感人,有的人绚丽动人。为了在文章中突出个性,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个考生都要准确把握自我,以擅长的文体、行文结构和语言写出一篇“漂亮”的考场作文。

2.随机应变。在文章中引用名言 、成语、俗语、名人故事 ,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为文章添色不少,但切记不要引用错误,否则会张冠李戴,得不偿失。引用名言,最好记得出处,成语、俗语意思要明白,名人故事要是真实发生的、有据可考的,不能是为了写文章而故意编造的。若是不记得出处,则可运用“模糊语言”。比如古代有名言,就用“古人言”、“古人曰”;现代名言,就用“有人曾说”,这样既引用了名言,又不会出错,一举两得。

3.照猫画虎。考场作文不仅要速度快 ,而且要质量高。要在短时间内写出引起阅卷者青睐的文章, 最有效的方法是模仿,更准确点说,其实是借鉴。高中生对于文学著作已有一定的涉猎,更不用说语文课本上就有一些文学大家的大作,心中都有许多喜爱的佳作, 可以学习他们的写法, 提炼他们的观点,力求别出心裁,先声夺人。

除了以上三点外,还有一些小技巧需要考生注意并掌握。首先,要注意及时分段。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有的考生干脆不分段,而有的考生分了十几段写,这是高考作文的大忌,一般而言,高考作文分五六段写最适当。其次,努力超过800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要求,少50字扣1分,并且字数少了作文本身容量不够,内涵不会深刻,因此,议论文最好写到900字,记叙文可以写到1200字左右。最后,书写认真,卷面一定要整洁,想清楚再下笔,不要随意涂改。

综上所述,考生只要在审题、立意、成文三个环节中适当运用技巧,就可写出文采洋溢、处处精彩、有一定境界与高度的高分“靓”文。

参考文献

[1]金迎春.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考作文突显个性的基本技巧 篇9

一.立意独具个性

杜牧认为:“凡为文以意为主, 以气为辅, 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的确, 意犹帅也, 战无不胜的军队少不了出类拔萃的将军, 赏心悦目的文章必须具备高远新颖的立意。要想立意独出机杼, 就应当力戒思维的惰性, 少受别人的约束, 避免程式化, 拒绝假大空。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写自己真切的感受, 写自己独特的思想, 力求把立意往纵深和横向开拓, 突出“高”与“新”。立意高是纵向思维的结果, 即在自己的认识水平上, 尽量提高文章的立意, 使文章即使是从小处着手, 也能从大处着眼, 具有时代感, 表现出一种大气。立意新则是横向思维的产物, 它需要比较, 即一般情况下如何立意, 而我就要突破一般化, 别出心裁立意新。

当然, 立意个性化不是打“擦边球”, 游离于话题之外, 也不能挑战伦理道德的底线, 更不能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政策法规, 混淆是非界限, 模糊原则立场, 而是在一种许可范围内的不甘平庸的自觉追求。

二.选材富有特色

我们很多的高考作文, 在选材上总是容易出现“低幼化”倾向。写记叙文, 写做好事就是给老奶奶挑水, 给老爷爷打扫卫生;写同学情谊, 则是为小摩擦友谊破裂, 后又因同学要转学而和好如初。写议论文, 提到为人民服务, 就是雷锋、徐虎加孔繁森;提到努力发奋, 就是爱迪生、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这些千篇一律的“万能材料”、面目可憎的“万能论据”缺乏说服力, 难以令人信服, 只会让阅卷老师摇头生厌。这些材料虽有表现力, 但它属于“我们”, 而非“独我”所有, 当然也就不能显出“我”的个性和特色。在选材上凸显个性, 要强调一个“精”字, 自身经历、日常感受, 阅读所及、趣闻轶事, 眼前现实、未来发展, 正面反面、古今中外, 格言警句、比喻数据……只要是与主题一致的, 我们都应尽可能多地从记忆仓库中拿出来, 然后精选出最有表现力的和新鲜的组织到文章之中。

三.文体切合自我

高考作文到底写成什么文体, 也要在绝对适合自己的基础上, 力求“不同”。现在的高考作文, 无论是命题还是话题, 对文体的限制越来越小, 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 大胆采用新文体。无论是书信、童话、寓言、诗歌、戏剧, 还是小小说、演讲稿、辩论稿, 甚至是实验报告、病历诊断、招生简章等等, 这些所谓的“另类文体”, 只要运用得当, 就能真切自如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个性认识与深刻感受, 就会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不过, 没有金刚钻, 就不要揽瓷器活, 要量力而行。如果能力不过关, 却一味求“不同”, 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弄巧成拙, 最终反而影响了成绩。这里特别强调的是适合自己, 就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又贴合本次作文要求的相对新一些的文体, 但绝不是为求新而求新, 淡化文体甚至不要文体, 这样的话往往容易弄巧成拙, 反而不伦不类。

四.语言发自肺腑

语言发自肺腑不仅仅指说真话, 抒真情, 还包括说自己的话, 不套用, 不满篇学生腔或陈词滥调。一篇高考作文, 语言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语言是否有亮点, 是否有出彩之处, 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给。一篇作文, 出现“月亮”, 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 “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 出现“数颗星星”也不错。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地追求, 考试中就能熟练地“包装”一些语句, 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 使自己的作文生色, 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那么如何才能让语言“气象峥嵘, 色彩绚烂”, 达到醉人的效果呢?首先要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手法, 使语言形象生动。其次整散结合。整句使句式整齐, 节奏明快, 增强语句气势, 但如果只用整句, 又会显得呆板, 加上些散句就会使语言整齐中富有变幻, 读来灵动, 活泼。再次借用名言名句, 名句名言如珠如玉, 恰当地借用会使你的作文熠熠生辉, 闪光耀彩。另外, 还可巧用新诗、歌曲, 好诗与好歌的共同点在于:含蓄、精炼、隽永、优美。把这些运用到作文中去, 可使文章更具抒情性, 更有韵味。

中高考作文应对技巧 篇10

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一、常见错误例举

不可否认随着英语教学的深入, 学生的精彩作文层出不穷。然而, 大多数的还停留在比较低的表达水平上,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 语法知识薄弱, 普通词连篇, 专业术语缺乏

例如, 有同学在描述自己的同学比赛获得优异成绩时这样表达:He from victory to victory, 该学生仍停留在中文思维水平, 甚至根本没有语法意识, 不能正确使用八种常见时态和五种基本句型。同时在写作过程中, 很多大众化的普通用语 (general word) 如a lot/much/happy/glad/good/sad/know等, 在高中生的作文中却也还频频出现。由于英语中很多专业术语如“language learning”,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raffic jam”等在实际表达中不能被运用, 因此其作文显得生硬。

(二) 句型结构简单, 表达意思不具体

如, 表达“我们要尽力做某事”时, 多用“do one’s best”这个语言结构, 为什么不用“make one’s effort”, “go all out”, “do what sb can”等句式?

(三) 中文思维主导, 情景转换能力弱

如:“Our village has an old man”, 这是典型的中文式表达。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18 New Zealand中有很多关于地理方位的表达, 比如说:“New Zealand is surrounded by the Pacific Ocean to North and East, and the Tasman Sea to the South and the East”等, 而实际上在书面表达中能用是这些句子的人极其稀少。

二、原因分析

(一) 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母语文化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过程之中。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 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就外语学习而言, 母语对所学外语知识起促进作用, 产生积极影响, 就叫正迁移。相反, 母语对所学外语知识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产生负迁移。

(二) 文化背景知识匮乏

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常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层面, 将语言和文化截然分开, 致使外语教学重语言形式, 忽视外语文化的民族特征。例如对西方女子表达赞扬话诸如:“你真漂亮!”时, 她会很高兴, 她会马上说:“谢谢!”而中国的女子听到这些话则谦虚一番:“哪里哪里!”

(三) 教材的误导

随意翻开中小学课本, 会大量出现诸如“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going?”之类的问句, 其实编者忽略了对词类句子的使用场合做出相关解释, 致使有的学生碰到外国人就脱口而出这类句子, 这会导致交际双方处境尴尬。“你去哪儿?”在中国人看来是极平常的一句问候语, 而“Where are you going?”在英美人看来却是不礼貌的。

(四) 学习、教学策略偏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依赖汉语, 缺乏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比如:写作训练时, 有些学生习惯于先用汉语组织好材料, 然后翻译成英语, 所以经常通篇都是汉化英语。

长期以来, 高一、高二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强调听说读等方面技能, 很少开设英语写作课。尽管有的教师也进行写作技能的训练, 但多数教师忽略学生的基础的和多样性的要求, 为了使学生的作文有文采而增加练习写作的密度和课外阅读的数量。但在实际操作中事与愿违的情形还是时有发生, 具体表现为:命题形式单一, 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分类指导等。

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找准突破口, 对症下药势在必行。策略和措施:

一、强化语言基础知识教学, 培养写作意识

听说能促进学生掌握单词和短语拼写, 该方法简单有效且易操作。教材中有丰富的听说资源可以为我们所用, 听力材料较长可以将其改成填空练习, 完成练习后师生可以一起谈论听力话题, 并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以书面形式描写某个相关情景, 也可以让学生复述听力材料, 这种练习可以训练语言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

汉译英练习能够强化学生熟悉和运用教材中每单元的重点短语, 教师在布置翻译练习时, 不妨创造性利用教材, 以学生兴趣爱好或熟知的事物为出发点来设计练习。以新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为例, 笔者设计了一组练习:

1. 买轿车时安全问题是应该考虑的第一要素

2. 这次“红楼梦”海选活动由谁负责?

3. 媒体和广告发展是同步的。

教师应把写作教学贯穿课文阅读教学中, 在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技能训练。目前教材中内容丰富多彩, 好词好句比比皆是, 老师应该给学生一双慧眼。最重要的发现方法是比较。表达“某人哪年出生”, 学生习惯用be born in这一结构。而高中课本多次出现放在句首作状语的表达:

Born in 1929, Martin Luther King went to university when he was fifteen (高二下P28)

Born into a life of privilege, Joseph Bank was the son of a wealthy family (高三P30)

另外, 归纳总结是有效发现后的一个重要环节。课本有很多好的结构, 如:定语从句结构, 名词独立结构, 虚拟语气结构, 倒装结构, It做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结构等。以下是笔者指导学生以“英语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思”为题的几个结构:

1.有些不及物动词与表达方式状语连用主动表被动, 这类不及物动词。如:act, clean, draw, open, keep, read, write, wash, etc

如:The clothes wash easily

2.某些介词 (under, on) 带上行为动作性质的名词含有被动

如:The question is under discussion

3.某些动词或形容词后V--ing形式表被动

如:The house needs/wants/requires repairing

单一意思的多种表达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 教师平时教学中应该有系统的采用“脑风暴法 (brainstorm) ”罗列并比较, 以丰富学生词汇。尽量做到同义词优选, 使表意更准确, 行文更流畅。下面是几个要求对划线部分进行优选的例题:

1) This is a difficult job.

2) He decided to work hard.参考答案

1) demanding/challenging.

2) m a d e o n e’s d e c i s i o n/m a d e u p o n e’s m i n d/w a s determined.

为强化起见, 我建议教师列一个普通词“禁用名单”。

二、讲究写作策略, 熟用写作技巧

通过以上策略的运用使学生很好掌握单词、短语和语法结构, 这好比建造一座大厦, 只是具备建筑材料, 可在具体施工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运用哪些技巧呢?

(一) 仔细审题, 定时态、定文体、定要点

审题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而学生往往没有仔细审题, 就匆匆下笔。现将几种常用时态及其所用体裁总结如下:

现在时:介绍人物、地点、学习、爱好、生活;过去时:看图作文、日记、追忆内容;

将来时:应用文体, 如通知、邀请函;

(二) 关注中英行文风格差异

中文思维强调意会, 往往表达委婉。而英文思维习惯“开门见山”, 学生应在文章开头就要说明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邀请某人做客, 通知告示, 抑或请求告假。在记叙文时要有必要的背景信息。

(三) 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如果学生把“主—谓 (—宾) 或主—系—表”结构的句子从头到尾贯穿在作文中, 习作就显得单调呆板。突破单一句式, 能使行文有节奏和跌宕感, 文章就会显得结构紧凑, 富有变化。如:

(1) 动词非谓语形式的运用:

She walked out of the lab and many students followed her.→Followed by many students, she walked out of the lab.

(2) 改变时态语态:

People suggested that the conference be put off.→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ference be put off.

(3) 倒装句式的运用:地点+谓语+主语 (时态限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Our school is located in a beautiful village.There is a chemical factory to the east of our school.→

Our school is located in a beautiful village.To the east of our school is a chemical factory.

(4) 从句的运用:

(1) sb/sth be about to do sth (doing sth/had done sth) +when+S+V句型, 主句为从句事件的突然发生提供背景。如I was setting off when it rained.

(2) 强调句型和结构的使用。

Peter saved my sister.→It was Peter who saved my sister.

(四) 运用语篇的衔接策略

一篇好文章, 不仅需要丰富的内容、巧妙的构思和规范的表达, 还需要有关联词、连接性副词及一些介词短语。总的来说, 英文连接词就其连接关系而言分四类:

递进关系:and, and also, besides, furthermore, in addition, similarly, generally, that is to say等;

转折关系:yet, nevertheless,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in fact, in any case等;

因果关系:therefore, because, for one’s reason, as a result, in consequence等;

时间关系:and then, next, firstly, and finally, at once, at this point等;

三、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重视习作的讲评和批改

1.拟定话题时应关注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动笔之前先思考, 时间充裕要打草稿。

2.不要纠缠个别句子、单词, 要让思路保持活跃流畅。3.全部内容写完之后再润色。

4.交作文前一定要复查, 尽量避免语法、拼写、标点等一些常见的技术性错误。

5.书写要做到尽量整洁端正。

要注意写作的讲评。首先, 教师要明确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八级即高中阶段的写作目标的几个特点。其次, 要领会高考新评分标准, 尤其是第五档 (最高档) 的标准, 要关注新旧标准的对比及新标准的特点。

批改要及时;批改的方式应多样化, 如, 可以根据个别学生的情况采取“面批”。建议做如下尝试:

1.摘录习作中普遍性、典型性错误, 做“病句诊断”讲解。

2.精心挑选1-2篇中等且含有典型性错误的习作为讲评课的“短文改错”设计材料。

3.认真摘取习作中精彩文句, 为讲评课的“激发创新”收集材料。适当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范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高中新编英语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孙玉梅《现代英语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高考作文出彩的技巧 篇11

一、 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文整体水平

在高考作文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鲜活和形象,突出作文的中心思想,提升作文水平。笔者在备考时会针对各种修辞手法进行专项训练,将各种修辞手法融合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提高作文的整体水平。比喻是学生平时写作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在运用比喻时要找准本体和喻体,做到灵活机动。排比的写作手法也是学生在作文中经常运用的,排比能够使句式工整,说理性强,增强作文的气势。拟人对于提高作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使作文更具有情感色彩。比如:“诚信如春天的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诚信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诚信如秋天的一片枫叶,火红刺眼,勾起牵挂;诚信如冬天的一场大雪,漫天飞舞,纯洁无暇。”这段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一年四季中最具有特色的事物做比喻,选点独特,构思巧妙,使文章语言流畅,引人入胜。笔者要求学生按照句式进行仿写,创新思维,不断提高自我。

二、 引用诗词名言,为作文增添光彩

高考作文要想出彩,必须要有亮点和特色。学生可以通过引用古诗词和名言警句突出自己文章的主题,彰显个性。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情感,恰当地引用到作文中可以彰显作文的文化积淀,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宽广的文化视野。而名言警句则是一些名人说过的、写过的、记录过的,经过实践得出的结论,富有哲理。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广泛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修养,使作文富有诗风雅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在写亲情关爱的主题时可以引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写友情牵挂可以引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写爱情、恋情可以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

三、 语言朴素实在,突出中心思想

高考作文语言要朴素实在,用真情实感打动阅卷教师,但有一些考生为了追求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文字,使作文华而不实,不能抒发真情实感,偏离写作主旨。考生在选材和立意时要用心,要突出中心思想,让人深思。周国平曾经说过: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朴实无华,第二种是超凡脱俗,第三种是返朴归真。朴素之美在于其纯洁的本质,在于其淡雅的芬芳。作文写作回归朴素,能使人过目不忘。同时,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采取整句和散句结合的方式增强文章的看点。比如:“有青翠高大的松柏,有玲珑芬艳的野花,高与低,绿与红,点染完美的画卷;有如云朵飘飘的风帆,有如赤鳞翔浪的木船,枝与本,动与静,成就远航的轻骑。”这段话先用朗朗上口的整句营造了优美的氛围,然后借助散句引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让论点更突出,让观点更鲜明。其实高考作文并不难,只要考生能够平时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在考场上正常发挥,综合运用,就一定可以写出富有文采的作文。

四、 扩大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写作需要一点一滴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高考作文要想出彩,也并不仅仅依靠临场发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抒情性或者哲理性文章,摘录自己喜欢的优美段落,把它们变成自己写作的素材。当学生达到一定阅读量以后,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写作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高中教材中的课文所承载的信息量有限,教师要帮助学生精选阅读材料,教会学生阅读技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品味日常测试中的仿写题和衔接题,将这类题型中的语言运用在高考作文中以提高写作水平。比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中的仿写题:“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像这样富有文采的句子,在写关于勇敢拼搏和不断进取方面的作文时就可以应用,使文章新颖独特。

综上所述,高考作文要想出彩,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和应试策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也要勇于进取,提高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不断积累写作素材,用乐观的心态面对高考,以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体会书写自己靓丽的人生的关键步骤。

中高考作文应对技巧 篇12

鉴于此, 我们需要学生对高三阶段阅读的所有材料多加关注、合理运用, 让学生在创作时着力从材料的新颖性、典型性、丰富性方面做文章。笔者认为在高三复习特别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的教学应做出如下改变:

一、总复习阶段, “阅读”与“作文”教学可以适当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但长期以来, 我们只就阅读教阅读, 为写作而练写作, 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如果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关照作文教学的需要, 从不关注学生作文兴趣、作文热情、作文能力的培养, 写作教学只能是落到千篇一律、干瘪乏味的窘境。实际的情况是, 针对高三学生的作文训练更是窘上加窘, 很多教师认为已经到了高三了, 再抓写作是徒劳的。

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 其实在高三复习的最后一年里, 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相当丰富, 既有来自课本的经典诗词、名篇佳作, 又有来自题海中的题材颇广、文体各异的阅读材料, 其中不乏时下最流行的、学生们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或信息, 我们怎么能放过这些好素材, 与学生每一次的阅读体验失之交臂呢?如果能让“阅读”与“写作”牵手, 相辅相成, 互为体用, 就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能, 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品位, 提高学生驾驭语言、张扬个性、舒展自我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阅读”教学重品读, 看经典如何妙笔生花

(一) 回归课本, 重读课本。很多入选课本的文章都是传世之作、经典之作, 是作者在那个时代发出的最强劲的生命律动。而作品中凝聚着的作者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独特深刻的情感态度、人格魅力、价值取向, 这些将是撞击学生心扉, 对学生人格产生持久影响的重要信息。

(二) 在阅读训练中, 可选取若干阅读材料精讲, 让学生在品读经典中反观自己作文的问题。除了材料、内容可以积累, 也可让学生在审题立意、结构安排、语言锤炼等方面有所体悟, 将美好的阅读体验融入创作中。在讲阅读题时, 我经常亲自朗读, 让学生在听读中找出并谈谈它们最喜欢的语言和技法, 让学生与作者或作品人物进行辩论、倾诉或询问, 待学生沉醉于、感慨于作者的精神圣殿之时, 也正是教师引出探究话题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最佳时机。我认为对作品中“情”和“理”进行深入体会、探寻, 也是教育、培养学生人格的过程, 更是作者的人格性灵与学生碰撞交融的过程。我们不妨借机将作者与读者、历史与现实完全打通, 让学生随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思想一起律动, 让学生“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三、魅力阅读, 从课前3 分钟演讲开始

高考复习十分枯燥, 节节课直接做题讲题会让学生厌烦, 效果也不好。不如好好利用课前3分钟, 发动学生课前演讲。同学们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作品来品评, 分析文字的优美, 构思的精巧, 真诚的感情流露于朴素的语言之中;90后的孩子更喜欢谈论世界,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让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进入了视野;讲故事说笑话表演小品, 寓庄于谐, 寓教于乐, 在开怀大笑的同时更从短小精悍的语言中体会到小小说的特点。学生的精彩演讲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家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逐渐养成了博览群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又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

最有趣的是原创接力, 让学生自己选择他认为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进行展示。学生们从内心里还是争强好胜的, 被选中也是一种荣耀, 展示的习作要拿得出手, 就必须尽最全力去用心磨出一篇精品。这些文章有的是学生内心的抒发, 有的是对高三压力的宣泄, 有的是对自己、对同学的激励, 这里有发自内心的呼唤, 这里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这里有团结友爱的写照, 是学生生活、心理的浓缩。学生的习作在这里最先找到读者和听众, 像《弈》《布娃娃》《且听风吟》等作品均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后经修改都发表于《镍都报》。

四、平时练笔与大作文升格相辅相成

“读”和“写”是语文能力一体两面, 所以在积累阅读的同时, 还要倡导学生解放手脚、不限题材的周周练笔, 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用文字抒写阅读体验、记录青春、成长经历和感悟, 每周集中点评展示,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学生有质量高的作文, 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修改, 在合适的题材下升格成为大作文。如果学生学会发掘阅读材料中可以训练的写作因素, 尝试品析、模仿。久而久之, 学生的读写热情会普遍提高。而且一旦他们学会了独立发掘文章的鉴赏点, 并不断训练, 那么学生收获的不仅是阅读理解力的提升, 还有文学欣赏力, 书面表达力的飞跃。

上一篇:推销策略下一篇:封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