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共11篇)
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 篇1
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英语正式退出,语文王者回归!
2014-04-13 天山百珍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天山百珍“即可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 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中考改革:
1、增加市级示范校名额;
2、扩大市级示范校的招生计划,不鼓励小班化;
3、不鼓励市级示范校办国际班;
4、扩大市级示范校向普通初中的招生分配指标,从今年的12%,逐年递增,三年内涨到50%;
5、取消“三限”择校生,逐步取消中考加分(三年之内);
6、大幅度调整中考内容,重新制定课程标准,降低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突出核心知识与能力的考察;
7、中考英语从120分到100分,其中听力要增加到40分;
8、语文从目前的120分要增加到150分;
9、物理、化学和卷考试,逐步体现科学综合,总分160分,其中物理约100分,化学约60分;
10、取消一切特长生的加分政策,特长生入学必须达到学校的最低分数线。
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 篇2
该《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快建立新型标准体系的主要行动。一是在强制性标准改革方面,要研究制定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对现行强制性标准及制修订计划开展全面清理、评估。各部门、各地区不再下达新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计划。二是在推荐性标准改革方面,开展对现行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集中复审和修订。优化推荐性标准制定程序,缩短制定周期,提高标准质量和制定效率。进一步改进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备案管理,加强标准信息交换和共享。三是在推进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改革试点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商学协会先行先试,加快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深化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建立完善企业产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要修订《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改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加大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行动计划》还要求,要不断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拓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领域范围,逐步提升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比例,不断提高国际国内标准水平一致性程度。研究制定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方案和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加大与主要贸易国标准互认力度,推动铁路、电力、钢铁、航天、核等重点领域标准走出去。
此外,《行动计划》还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工作。要统筹规划建设统一、规范的全国标准信息网站,为社会提供服务。要加强标准化重大政策和重点工作的普及性宣传,加大重要标准宣传贯彻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加大投入。要加强标准化法治和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法修订,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的有效衔接。
那么,《行动计划》是如何让我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具体落地的呢?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
《行动计划》明确:深化改革的细化分工
国家标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贯彻落实好今年年初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特别是第一阶段(2015-2016年)需要推进的工作安排,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组织起草了《行动计划》,并征求了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总装备部、中国科协等58个单位的意见,经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后,由国务院批准同意,并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这是贯彻落实《改革方案》精神的一个具体行动,也是今明两年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具体工作安排。
《行动计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改革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强制性标准改革、推荐性标准改革、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改革试点、标准国际化和统筹协调机制建设等重大改革举措都提出了具体实施要求。二是明确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责任分工,标准化工作改革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这次《行动计划》在责任分工方面进行了明确。比如:团体标准涉及到学协会今后如何在标准制定中更好发挥作用,《行动计划》就明确了由国家标准委、民政部和中国科协3家来牵头予以具体推进。三是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部署要求。在起草制定《行动计划》过程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具体工作安排上也予以了贯彻落实。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在《行动计划》中就提出了研究制定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方案和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的要求;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就提出了推进科技类学术团体开展标准制定、鼓励团体标准先行先试的措施;在推进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行动计划》提出了开展企业标准改革试点、鼓励企业进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等措施安排。
《行动计划》突出:强制性标准改革是重中之重
强制性标准的改革目标是将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一级,这是对现行标准体系的重大改革。按照《行动计划》,强制性标准改革是标准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行动计划》对推进强制性标准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研究制定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二是对现行强制性标准及计划开展全面清理、评估;三是在工业领域先行开展整合修订试点;四是各部门、各地区不再下达新的制修订计划;五是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应该说对强制性标准改革的要求十分具体和明确。
据介绍,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在前期10个行业的清理试点工作基础上,已经起草了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目前已经完成征求意见过程,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下一步将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共同做好强制性标准的改革工作,同时也加快相关管理规定的制定修订,在制度上予以保障。
《行动计划》安排: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改革
团体标准是为满足市场、科技快速变化及多样性需求,由具有法人资格、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学协会、商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的标准。
从国外看,团体标准发展十分成熟。美、英、德等国均有大量制定标准的专业性社会团体,团体标准不仅是这些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活跃、最贴近市场需求的一类标准。
从国内看,近年来国内一些新兴产业领域也开展了团体标准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我国在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方面,主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不设许可,不搞准入;二是市场驱动,自主制定;三是自愿采用,优胜劣汰。2014年,国家标准委会同中国科协开展了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初步探索了团体标准的工作机制;2015年6月份,国家标准委正式在39个单位启动了团体标准试点工作,涵盖了商学协会和产业技术联盟各个方面。目前,正在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制定指导意见和良好行为规范,更好引导和规范团体标准发展。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初实施以来,在消灭无标生产、加强质量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标准备案后才能组织生产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因此,目前推进企业标准管理改革,由事前备案改为事中事后监管,给企业松了绑,落实了企业主体责任,同时也符合国务院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要求。
2014年底,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法规建设,建设公开平台、完善机制程序,在上海、浙江等7省区市启动了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现在又扩大到12个省区市。2015年1月1日,企业产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www.cpbz.gov.cn试点)开始运行,截至目前,12个省市共有8,831家企业开展了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试点工作,公开执行产品标准25,387项,涵盖产品45,356种,累计访问量突破百万。制度试点以来,成效明显,企业原来办理企业标准备案平均需要14天,现在只要2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公开。
《行动计划》瞄准: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
国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进入了“快车道”,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从2002年至今,由我国承担的ISO/IEC技术机构的主席从4个增加到50个,增长了近13倍;秘书处从6个增长到73个,增长了12倍;由我国提出并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从18项增长到189项,增长了10倍。2008年、2011年我国先后成为ISO和IEC的常任理事国,2013年我国又实现成为ISO技术管理局的常任成员,担任了IEC的副主席,首次成功当选ISO的主席。应该说在这样一个起点上,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形势要求下,不断提高我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成为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必然抉择。
该负责人表示,为了推进这项工作,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在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目前已经制定发布《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助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方案》,正在研究制定《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二是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已经修订发布了新的《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活动管理办法》,新制定印发《标准互认工作程序(试行)》,规范相关工作要求;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在铁路、电力、航天等领域,推动一批我国优势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四是不断深化国际标准化多、双边合作,加强中外标准互认工作,扩大我国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此外,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还在全力筹备一届重要的国际标准化盛会(即2016年9月将在北京举行的ISO大会),全面展示和推进我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高考改革的“上海方案” 篇3
高二、高三生面临怎样的变化
《方案》对当前高二、高三学生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包括高考加分、自主招生、春季高考以及高考复读。
一是艺术、体育特长生加分调整。《方案》要求,要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这意味着,从2015年高考,也就是目前的高三起,艺术和体育特长加分将被取消,那些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学生,获得加分的希望将减少。
调整高考加分项目,会对有希望获得艺术、体育特长加分的学生带来一定影响,但《方案》也提到,“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因此,这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变数。
从民生政策对公众的影响看,治理高考加分,主要是打击加分教育和加分造假,但不能误伤真有艺术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即便一刀切取消加分,那么也应该有一个适应期,另外,还需在取消行政部门主导的加分之后,将特长评价纳入高校自主招生体系中。
二是自主招生调整。根据《方案》,从2015年起,高校的自主招生将移到高考之后。这对自主招生带来的变化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联考解体,高校将高考成绩作为申请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在高考之前,考生的心思可能会全部集中在高考之上。
其次,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如果把高考成绩作为申请依据,那么,应该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启动,即6月底。假如教育部门要求高校在7月初完成自主招生,由于受时间限制,自主招生的名额将减少,而学生选择学校的机会也不多。
再次,参加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的学生,可能要求填报提前批志愿,高校在录取时结合高考分数、面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评价、录取。原来达一本线即可录取,或者降低20~60分的录取优惠方式可能改变。
笔者希望高考后的自主招生能在6月底高考成绩公布后启动,自主招生高校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自主申请多所学校,学校独立进行评价录取,每个学生可同时获得多校录取通知书再选择。给高校自主招生的时间为1个月,到7月底结束,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再填报志愿,或者按原先填报的高考志愿录取。
如果能推行这一自主招生方式,将是高考改革的重大突破,高考成绩变为评价依据之一,学生和学校可双向互选。
三是春季高考调整。《方案》提到,“2015年起,将本市本科院校需要通过面试等方式考核学生能力的部分特色专业招生计划投放到春季考试招生中,设立面试(或技能测试)环节。春季考试招生范围由历届生扩大到高中应届毕业生,依据统一考试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或技能测试)情况进行录取。”这是一个富有价值的改革,把春考的招生范围扩大到应届毕业生,且实行自主招生,可让当年推出春考的初衷“多次考试、多次录取”得以实现,扩大学生的选择机会。当前需要明确的是,哪些市属院校参加春季高考?招生名额有多少?学生以春季高考成绩可以申请多少学校?可否实现一名学生拿到多校录取通知书再选择确认?如果能实现学生和学校双向多选,那么,这可以说是上海高考改革的又一亮点。
四是复读生政策对接问题。由于从2017年开始,上海要实行新高考,那么,如果目前的高二、高三学生,参加高考之后选择复读,就存在和新政策对接的问题,其中,语数外三门学科的考试没有问题,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考怎样参加,需要有明确方案。今后可能选择复读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在的高考是“3+1”,两年之后的高考是“3+3”,这必然面临高考科目的变化,因此,在目前的学习中,就有必要关注“1”之外的其他科目。从这一角度说,“3+3”的科目组合,影响的不仅是高一学生。
改革的长期影响有哪些
此轮高考改革,由于对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组合进行调整,必然会对基础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最直接的就是学生科目选择影响。按照《方案》确定的改革思路,考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将有多达20种学科组合选择,这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加上外语可以有两次考试机会,也扩大了考试选择权。
这给学生带来的问题是,如何组合自己的学科?以笔者之见,应该主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力,不能太过功利。按照现在的学业水平测试以百分位计算等级,在高考录取时折合为分数的方式,有的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分析选择哪一科更容易得到A+,来选择自己的科目。这种功利的选择,可能导致选科集中,使得目标踏空。
而学生的科目选择,与中学的办学条件、办学选择和对学生的学业、职业规划指导有密切关系。
按照高考改革方案,中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多达20种学科组合,应该借此改革机会,推行选课走班制,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几方面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中学的投入,保障中学有足够的师资、条件开出足够的课程,并提高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果中学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办学资源,开出那么多课程,学生的选择就会受限。其次,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假如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限定学生选某一科目组合,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那么,和过去文理分科就没有什么不同。再次,学校在推进选课走班过程中,要逐渐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也就是说,在整体保障每门课程质量的情况下,形成本校的优势学科,以便学生结合求学、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学校。
还有一方面影响,则是对大学的招生。按照《方案》,大学的招生在未来会有两种走向。一是主要进行按计划集中录取,二是自主招生。
按计划集中录取,从方案看,还会是未来高考录取的主要模式。按照集中录取规则,高校在录取中会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用“3+3”总分录取,所有专业不提出任何科目要求;二是用“3+3”总分录取,根据专业提出不同的科目要求,比如历史专业要求历史、政治、地理学科成绩等,考生只要满足一门学科要求即可报考,比如一名学生选历史、物理、生物,也可报考。
这两种录取方式,第一种是比较理想的,这会给中学教育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但估计很难实现,比如高校的物理专业,可能不会接受历史、地理、政治选科的学生,至少会提出一个科目的要求。大多数高校会选择第二种方式,但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可能整个学校的专业,还是分为偏文科、偏理科。另外,如果大学的理科专业招收文科组合的学生,也需要大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能再按照原有模式教学。
《方案》还提到,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这是一个具有价值的改革举措,也要求学生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志愿选择。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实行分批次按计划录取,批次设置导致大学被分为三六九等,不利于大学平等竞争,也导致一些高中就追逐一本率、二本率。取消批次,将促进高校公平竞争,扭转基础教育功利升学追求。随着批次的融合,同一批次的平行志愿院校数会增加。考生要注意的是,有的原来低一批次的院校,诸如,放在二本招生,分数高过一本线,在融合之后,录取分数可能大幅上扬,而原来靠批次优势,勉强维持招生的院校,则在批次融合之后,会遭遇录取分数下挫。这也要求大学提高办学质量来吸引生源。
自主招生的改革走向,从目前的方案看还不够明朗,要等高考后的自主招生,以及春季高考的具体方案出台后,才能进一步了解有多大力度。如果能在推进学生和学校双向多元选择中迈出实质步伐,这会给中学带来更大的自主办学空间,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度。
高考改革方案 篇4
昨天,教育部发布了今年的工作重点。酝酿已久的高考(微博)改革写入今年的工作要点,并明确将制定发布改革方案。在其中指出了高考改革的一些方向,比如将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制定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定向就业招生工作方案等。
向贫困地区定向就业招生
从2010年教改纲要推出后,高考改革方案就一直在制定和试点过程中。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指出了一些改革的方向,比如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等。
出于对教育均衡的考虑,将制定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定向就业招生工作方案,探索完善定向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目前很多学校也在招收定向生,所谓定向招生,是指在招生时就明确就业方向的招生办法,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到比较艰苦的地区或者岗位工作。
异地高考问题成为去年最被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这一点被写入了今年的工作要点。教育部指出,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确保实现投入GDP4%
根据教改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年是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目标实现的最后一年。据统计,2010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6%。
为了保证4%目标的实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落实4%工作办公室,加快教育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拨款、监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制定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办法。
高考改革方案 篇5
目 前已经明确25省将统一命题、使用全国卷,这对大家来说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相信通过这段时间的历练,大家对全国卷也有了大概的认识。俗话说,换汤不换 药,虽然,考试的题型和考查方式有一定的变化,高考生对新题型也难免有不适应,影响发挥,但如果紧跟老师的节奏,并辅以自主复习,相信大家都是最棒的!
2、加分项目大幅度削减
从 开始,加分项目就出现了大幅度的削减,虽然今年各省的加分项目还没有明示,但从江苏的高考报名来看“删除了‘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重大 突出事迹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这项”,而20新增的“受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或其子女”仍在高考加分照顾政策申请范 围之列。
小范围的加分项目削减还是存在的,高考被誉为“最拼分的一年”。但存在学科特长的同学不要惊慌,还有自主招生这条路!虽然全国及各省的加分项目削减,但并不表示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力度也会减小,为名校多重“保险”,考生和家长可参加自招。
3、个别省份第一、第二批次院校合并
说到一本、二本合并,真是让大家捏了一把汗!这项改革对于顶尖考生并无影响!试想本可以考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的考生怎么也不会掉落到二本院校中!而对于中等偏上的考生而言,一本二本的合并,一不小心就会掉出本科线,到达专科层次!
4、20成最惨烈“拼分年”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 篇6
因此,各个省份都在探索新的方案,在经过充分的论证后,“3+1+2”模式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这种模式也将成为今后高考改革的主要趋势。所以,将来会有两个科目的地位会提升,并且得到巩固。老师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物理和历史成为学生的必选科目,地位上升
当物理和历史成为必选的科目之一,学生就需要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总分以及将来高考志愿选选择,所以不得不引起家长的重视。这两个科目的地位相比于以往会有很大的提升,现在的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都应该提前了解这两个科目的优缺点。将来能够扬长避短,实现最优组合。
老师应该提前引导学生,既然物理和历史成必然之一,那就通过各种测试,比如通过考试的方式,提前了解学生最擅长的一科,将来在选择科目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也不用再烦恼。即使高考再怎么改革,起码也能够保持一定的优势。
物理和历史,该如何选择?
当物理和历史成为必选的科目,那么,选择物理,还是选择历史,就成为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问题。毕竟这关系到将来的高考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这不得马虎。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学生发挥不稳定,则选择历史。因为很多学生考试的过程中,容易紧张,脑子会出现空白。如果选择物理,学生紧张起来,很多题目就不会做,那分数就会非常的低。而选择历史,即使考试时紧张,但是只要能看懂材料,把自己能像到的相关知识点写下来,分数就不会太低,与别人就不会有太大的差距。这也是文科的主要特点,分数难拉开。这也正适合发挥不稳定的同学。
二、为了有更多的选择,则可以选物理。现在很多高校的专业都需要学生有物理成绩。如果高考没有选择物理科目,那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工科类的专业基本不能报,选择的范围就会小很多。而且,现在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这也证明当初选择物理是没有错的。因此,为了将来能够选择更多的专业,在大学里能够学到技术,那物理就必须要选。
现在“3+1+2”的高考模式已经在全国多个省份开始实施,明年就会看到高考改革的最新成果。无论后续高考方案如何发展,起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物理和历史的重要性是开始凸显。这也是学校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两个科目。
与此同时,其他科目如何搭配?怎么选择才是最优的?新高考改革后该侧重哪方面的知识点?以前的教学经验如何去糟粕、留精华?这是都应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为了帮助各学科老师应对新高考,学科竞赛网特别开设新高考研修班,具体如下:
一、培训科目及参训对象
培训科目:高中数学学科、高中物理学科、高中化学学科、高中生物学科、高中语文学科、高中英语学科
培训对象:高中(含民办)在职的六大学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新进优秀教师、教研组长、竞赛教练员
二、培训时间及地点
时间:11月9日至11月11日三天整
地点:北京市(具体地点待二轮通知)
三、培训名额及费用
每班限额100名,报满即止。培训费请咨询杨老师:17801039285(三四线地区、贫困地区高中可申请一定数额的减免)
四、培训内容及课程安排
本次师资研修活动旨在帮助广大中学相关学科教师拓宽知识面、感知新高考变革、提升自招竞赛教学能力。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一)数学师资培训课程安排
数学师资培训特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北师大等在数学教学领域有突出特色的数学系教授担任主讲人
(二)物理师资培训课程安排
物理师资培训特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北师大等在物理教学领域有突出特色的物理系教授担任主讲人
(三)化学教练员培训课程安排
化学师资培训特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北师大等在化学教学领域有突出特色的化学系教授担任主讲人
(四)生物师资培训课程安排
生物师资培训特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在生物教学有突出特色的生命科学院教授担任主讲人
(五)语文师资培训课程安排
语文师资培训特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在语文教学有突出特色的中文系教授担任主讲人
(六)英语师资培训课程安排
英语师资培训特邀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在英语教学有突出特色的外语系教授担任主讲人
五、优秀教师证书
由主办方及相关教育单位根据其“优秀教师等级证书”管理规定发放证书。优秀教师结业条件为:①撰写研修活动论文或教案一篇;②认真参加培训学习,总结性考试合格(凭“优秀教师等级证书”可申请换取“优秀学科竞赛教练员证书”)
六、报名联系
杨老师:17801039285(同微信)
兰老师:17310510175(同微信)
王老师:15010955837(同微信)
黄老师:17778190370(同微信)
曾老师:13260258378(同微信)
让改革带着温度落地 篇7
类似“排队生育”的情况, 早就屡见报端, 属于放开二孩政策后出现的极端事例。指责当事学校不人性、太荒谬、太滑稽非常容易, 有关部门若要求学校取消土政策, 也分分钟可以做到, 问题是, 学校的苦恼谁来解忧?生二孩的教师短时间内太集中, 影响上课, 家长们能答应吗?教育秩序如何保障?
简单粗暴地“排号生育”不妥当, 简单粗暴地棒喝“排号生育”同样不解决问题。“放开二孩”是国家着眼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家庭社会幸福的重要政策调整, 意义重大。但好的改革能否带着温度落地, 则需要各种相关政策及时跟上。就学校这样的事业单位而言, 并非无路求解。比如:公办学校通过教育局在大学区内人员协调, 私立学校以市场手段加强社会聘用, 用人单位建立人员储备制度……实际上, 很多用人单位长期以来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生育保障、带薪休假等原本就贯彻得不彻底, 等到国家放开二孩、做出休假制度调整, 压力骤然增大, 自然捉襟见肘。
任何重要改革都有一定的成本, 保证改革能够推动全局的同时, 也要注意代价的系统性分担。近日还有媒体梳理发现, 全国已有吉林、海南、云南等20多个省份先后修订了计生条例, 所有省份均对女性产假进行不同程度延长。对于酝酿生二孩的家庭来说, 这不啻一种激励, 但对于工作单位来说, 无疑会造成一定的负担。这个成本需要全社会正视, 也需要摊到桌面上讲解清楚、化解到位, 实现全社会的共同承担, 而不是简单地压到某一方肩上。
“十三五”大幕已经拉开, 相当多重要的政策, 都涉及复杂而普遍的调整,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必须以系统性改革的齐头并进为呼应。就生育二孩而言, 绝不只是小两口关起门来的决定, 它不仅需要妇幼医院、儿科医生、小幼教育等资源的配合, 还需要休假机制、教育资源、社会聘用等改革的跟进。再比如当下很热的房地产去库存, 如果没有人的城镇化、没有对新市民的切实保障、没有教育医疗服务的提升, 简单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城买房, 反而容易制造新的问题。又如去产能, 坚定不移做的同时, 转岗就业、职业培训、产业升级、夯实新增长点等一大堆事情也要做。
说到底, 深水区的改革, 几乎每一项都面临着系统性的资源配置调整,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以, 我们绝对不能低估任何一项改革的复杂性, 不能盲目地只看到进步的方面, 而不去面对成本、代价等困难的一面, 更不能任由各地变通、政策调整, 将代价压到缺乏话语权的弱势群体身上。国家之所以要求以战略思维系统谋划“十三五”, 原因也正在这里:单兵突进, 孤掌难鸣, 再好的改革措施, 如果任由新的矛盾不断累积, 最终不仅难收全局之效, 甚至也会延误改革本身的进程。
当然, 挑战与机遇永远并存。每当完成系统性的资源配置改革, 都无异于社会肌体的一次完善, 带来各种子目录改革的契机。矛盾不可避免, 问题总是存在, 但我们既不能因为畏惧困难就裹足不前, 也不能只凭暴虎冯河的一腔血勇。方法是具体而微的, 是因人而异的, 原则却是统一的, 那就是从确保人民的获得感出发, 从因势利导确保改革红利出发, 不“跑冒滴漏”, 不异化变形, 让好政策真正生出好结果。
【阅读指津】2016年清明小长假期间, 全国各电视台、大门户网站播放或报道“校长管二孩”事件, 全国舆论一片哗然, “校长管二孩”事件成为群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据凤凰网载,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 很多家庭开始为迎来第二个宝宝做准备。日前, 河南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下发通知称, 女老师想怀二胎必须排号, 若不遵守规定, 会被调到小卖部甚至辞退。有老师称已被排到2020年之后。“校长管二孩”事件经媒体宣传报道, 新闻评论随即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媒体刊出, 尤其以红网刊出的朱永杰《校长管二孩, 吓死宝宝了》的作品最早, 各大门户网站随即转载, 名噪一时。文章尖锐地批评了当事学校校长领导素质低下, 官僚作风严重, 以“内部规定”对抗国家法律, 凡事, 爱懒政处之。
《让改革带着温度着地》也是关注“校长管二孩”事件的新闻评论, 发表在2016年4月5日《人民日报》第05版。由题目《让改革带着温度着地》可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改革政策需要各项政策措施的配套, 让改革惠民, 让改革深入人心, 让好政策结出好果子等道理。平心而论, 《让改革带着温度着地》这篇作品较其它作品更有说服力, 分析事件更加理性, 更加有深度和力度。
要掌握好《让改革带着温度着地》这篇作品, 我们首先得掌握新闻述评的知识。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 既报道事实, 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有述有评。新闻述评包括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和思想述评四种。事件述评是对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或某些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进行评述。事件述评的特点, 主要是根据记者直接调查和掌握的材料, 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探索其性质和意义, 或者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 澄清事实, 说明真相。《让改革带着温度着地》这篇述评根据记者发表的“校长管二孩”新闻报道材料, 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是改革措施没有相应的政策匹配跟进, 通过具体分析事件, 从改革成本代价的分担、系统性改革的呼应、改革的复杂性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好改革能否带着温度着地, 需要各种相关政策及时跟上的观点。
社科类文本经常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通过快速浏览和阅读, 筛选出关键信息, 掌握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结构, 就能够读懂文章, 轻松突破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这一关。第一段由当地媒体关于“校长管二孩”的报道, 引出要评议的事件, 简洁明了。第二段分析问题, 指出类似“排队生育”的情况, 报纸上经常见到, 是属于放开二孩政策后出现的极端事情。接着分析两种情况, 一是批评指责当事学校比较容易, 二是有关部门纠正学校的土政策也是容易的。顺便就摆出了三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学校的苦恼谁来解忧?生二孩的教师短时间内太集中, 影响上课, 家长们能答应吗?教育秩序如何保障?第三段指出简单粗暴地“排号生育”不妥当, 简单粗暴地棒喝“排号生育”同样不解决问题。自然摆出作者的观点:“放开二孩”这样好的改革, 需要带着温度落地。这是一个比喻句, 意思是重要改革需要各种相关政策及时跟上。以学校这样的事业单位作为例子来证明改革需要相关政策的匹配, 否则, 类似“排号生育”事件还会发生。第四段提出了“任何重要改革都有一定的成本, 保证改革能够推动全局的同时, 也要注意代价的系统性分担”的分论点。以计生条例的修定为例, 20多个省份修订了计生条例, 延长女性产假, 来激励酝酿生二孩的家庭。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 无疑会造成一定的负担。这个成本需要全社会正视, 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承担, 而不是简单地压到某一方肩上。第五段联系实际, 指出“十三五”以来, 相当多重要的政策, 都涉及复杂而普遍的调整,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必须以系统性改革的齐头并进为呼应。以生育二孩、房地产去库存和去产能三项改革为例论述了各项改革配套的重要性。第六段承上启下, 论述正确面对改革的成本和代价的分论点。“深水区的改革, 几乎每一项都面临着系统性的资源配置调整,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是一个过渡句。最后一段解决问题, 告诉我们, 正确地面对矛盾,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握一个改革的大原则:让人民群众获得存在感, 获得改革的红利。
中国高考改革方案确定“1+5” 篇8
新华网消息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1月15日举行的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部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
至此,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所进行的高考改革方案的轮廓已大致清晰。
袁贵仁说,各省要根据教育部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于今年上半年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在有意愿、有条件的省份和高校开展改革试点。改革试点包括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相关省份和高校要于上半年出台试点“实施办法”。
“高考改革事关重大,我们强调有意愿、有条件这两个前提缺一不可。”他说。
根据此前一些专家的描摹,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或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袁贵仁表示,教育部将抓紧研究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考试内容,完善国家考试题库。高等职业教育则要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
针对考试公平公正的问题,袁贵仁说,今后要建立校长作为法人代表签发(或授权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公布各校录取通知书签发人名单。对学生作弊、作假、经查实除按规定处罚外,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就学、就职单位了解。
他还强调,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高考改革的风险评估。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提前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另据袁贵仁对2014年教育工作的规划部署,今后学生在上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将“以纪实方式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逐步使之成为评优升学的硬性要求”。
【链 接】
高考恢复以来历次重大改革
1977年5月24日,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发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暗示着被废除了10年的高考有重新开科的可能。经过44天的争论,当年10月,教育部终于拿出可行性方案:《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当年冬,500多万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六岁的应考者涌进考场,在中断了十年后,大学招考的车轮重新滚动。
1983年 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1984年 开始特殊专业(艺术类等)招生实行统考+单考。
1985年 实行双轨制。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在广东进行英语、数学两科试点。
1989年 高考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1996年 高校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增加。
1999年 教育部考试推行“3+X”科目改革,广东省率先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英语考试加试听力。
2000年 北京、上海、安徽进行春季招生改革,高考由一年一次增加为一年两次。
2001年 取消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
2002年 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次实现全面网上录取。
2003年 高考由7月提前到6月举行。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
2004年 全国推广分省命题。
2005年 开始实行高职高专单独招考。
2006年 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同年,自主招生高校扩大到53所。
山西高考改革试行方案 篇9
高考试题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山西省使用多元评价体系与多元录取方式改革同步推进。
《山西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经教育部同意,日前已由省政府办公厅公布。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总体部署,山西省从2008年秋季开始,在山西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今年课改后首批学生将参加高考。该《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是2011年也是今后若干年山西省高考改革的基本政策及方向。
《方案》中,高考改革变化一是侧重在高考卷面上,试题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教育部明确高中新课改省份可自主命题,山西省采取的方式是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山西省统一使用的试题。这与原来使用教育部统一命制试题的情况不同,主要是山西省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与教育部考试中心进行详细的沟通,由该中心专家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面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1版)》及该大纲的山西卷考试说明等进行命制。高考内容将突破原来注重课本、注重知识而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考察等情况,对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比如明确老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光靠死教课本、死记硬背将不能适应需要。
二是体现在高校录取改革中,山西省将探索多元化的评价选拔体系。对于教育部规定进行自主招生等录取试点的高水平大学,山西省鼓励、支持打破原来单纯依据高考成绩录取的模式,实行多元化录取;二本、三本等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基本保持稳定;高职学校招生录取将逐步放开。
今年起开始实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新方案
●多元化考试评价制度: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发挥作用
●多样化选拔录取制度:高水平大学自主、推荐、定向和破格等多种录取方式相结合;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择优录取;高职学校(或专业)试行自主招生
刚公布的《山西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对山西省今后高考评价内容和高校招生录取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山西省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内容改革,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继续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考试科目设置,考试范围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语文等9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结合山西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推进的实际,确定高考各科目的考试范围〖试范围限定在《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晋教基[2008]32号)规定的必修拈和建议选修拈范围内。各科目具体的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等,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山西卷考试说明》中作出规定。
二是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制度,并逐步纳入普通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招生录取时,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内容均以山西省统一的电子档案形式提供给高校,鼓励普通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三是探索多元化评价选拔体系,推进普通高校选拔录取模式的改革。
从2011年起,山西省普通高校招生逐步进行如下改革:积极支持高水平大学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高校在招收保送生和实行自主招生时,由普通高中学校向试点高校提供体现学生高中阶段成长过程的写实性记录和经省审核的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尤其是在创新实践、学科专业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客观情况,为普通高校自主招生提供参考。积极支持高水平大学探索进行自主、推荐、定向和破格等录取方式的改革。
稳步实施统一招生录取。高等学校的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参加统一招生录取的学校,可以考生高考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结合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尤其是在分数同等的情况下,优先录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结果较佳的学生。
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内高等职业学校(或专业)试行自主招生。试行自主招生的学校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发展评价结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招生学校(或专业)所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实施录取工作。试点学猩采取“高考成绩+相关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关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关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关专业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模式。
30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篇10
高考政策高考改革自主招生异地高考招生计划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30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30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除新疆外,全国其余30个省份均已出台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全国高考要怎么考?有多少省份启动高考改革?高考改革有哪些亮点?学校如何接招?下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为大家逐一解答这些问题,他的解读思路被大家称为高考命题“风向标”。2017年,全国高考要怎么考? 2017年高考,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一体四层四翼”到底是什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从顶层设计上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一体” “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解读】
1.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3.“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四层” 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第一层:必备知识
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解读】
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检验的方法,就是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都能熟练解答。第二层:关键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第三层:学科素养
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解读】
“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把握两个字“思”、“广”: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第四层:核心价值
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四翼” 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1.“基础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2.“综合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3.“应用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4.“创新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2017年各省高考改革亮点
一、北京天津等6地今年启动改革
北京、湖南、海南、江西、山东、天津等6省份,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不再分文理科。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云南省将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统一高考改革。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新疆的高考改革方案目前尚未公布,但是,据当地媒体报道,新疆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将于2019年开始实施,届时,自2019年新入学高一新生起,学考成绩将纳入高考成绩。
从全国来看,除上海、浙江这两个高考改革试点于2014年最先启动外,其余省份的高考改革启动时间集中于2017年至2019年。
今年高考,浙江、上海两地的考试科目将采用“3+3”模式。除语数英3个主要科目外,其他3门选考科目,上海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浙江则采取“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这项科目。值得一提的是,两地外语考试均为一年两考。两地高中生最多可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并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两地高考成绩总分满分则有所不同。浙江高考成绩总分满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上海的高考成绩总分满分则为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为70分。
不少学校已经开始着手调整课程和考试题目,因此在这个寒假做好迎接变化的准备至关重要。有校长表示,学校都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课程体系,就算是偏科,如今的偏科也不同于以往。新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学生提供了选择性,文理不分科,每一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去选考部分学科,这是让每一名学生发挥自己长项的“以长博长”。
二、多地今年将合并录取批次
在高考改革中,合并录取批次也是一大亮点。前不久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云南明确,在文、理科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基础上,实现所有科类平行志愿投档,并取消专科层次一专、二专的录取批次划分。2017年起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办法,逐步优化本科层次录取批次。
此外,其他多地今年也将合并部分录取批次。其中,北京、河南等地将合并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海南和山东则将本科第一批和本科第二批合并录取。西藏则明确,从2017年起,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普通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北 京
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对于明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英语听力考试要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等。山 东
1.取消批次,合并一二本录取
2017年起,山东夏季高考实施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和投档录取模式改革,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也就是说,自2017年起,原来的本科一批院校,和“老二本”、“老三本”将成“一家”。以山东省高校为例,2017年本科批次录取时,“老一本”的山东大学、“老二本”的公办本科山东建筑大学和“老三本”山东英才学院,将统称为“本科批次”。2.综合评价招生高校或增加
2016年,包括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在内的9所山东高校率先实行综合评价招生,高校录取考生不再“唯高考成绩论”,而是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校考核,按比例形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学生的一种多元评价招生录取方式。没有意外的话,2017年参加的高校还会增加,也会给考生提供3.取消少数民族加分项目
2017年,取消“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项目。如此,加分项目还剩“烈士子女”“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河 南
从2017年起,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批录取,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
为什么要把“二本”“三本”合并录取?河南大学招办副主任田歧立认为,此举对高校和考生都有好处。对高校来说,取消“三本”将给“原三本”院校更大的招生空间,给予高校更加平等的招生环境。同时,促使高校用办学质量和学科特色吸引学生,而不是想着如何升格。对考生来说,将来选择学校的范围更大了,而淡化学校身份也有助于淡化学历歧视。
配合高考模式的改革,未来几年考生填报志愿的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由优先选择学校变为优先选择专业。
河南大学招办副主任田歧立举例说,比如考生想上英语专业,他所填报的志愿将全是英语专业,选择专业的空间特别大。届时,专业好不好将决定学校的命运,某所高校某个专业如果办得不好,就没有考生填报。海 南
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 篇11
“方案力求充分考虑高考改革的复杂性、周期性和长期性,先试点后推广,以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续梅说,“方案确定后,我们一定会及时发布,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方便考生和家长了解。”
自5月17日开始,有关“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称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英语将退出统考”的报道成为关注热点。为此,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杭州出席学术会议的顾明远,他向记者详细解释了自己对高考英语改革的理解: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次考试是改革方向,现有的计分体系造成分分计较,考生差一分就排一操场,不公平,也不科学,因此我们很多专家都主张英语实行等级计分制,并以多次考试中的最好成绩计分,这绝不等于高考不考英语,也不会削弱目前的英语教学,因为高校招生录取时对英语等级仍会有要求,只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高校的要求可以有所区分。
去年,教育部曾表示拟于2017年实施高考改革试点。“当时教育部是根据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宣布的这一时间节点,但是高考牵系重大,目前方案尚未确定,因此有关改革的一切都要以相关部门的正式公布为准。”顾明远说。
已卸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的顾明远,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近年来,顾明远参与了关于高考改革的相关调研和方案论证。
何金平:云南将与南亚国家打造高层次教育交流合作品牌
云南网消息 “首届南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云南省与南亚国家更好地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平台。”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何金平开门见山地说。据介绍,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文化优势、自然条件等优势,通过汉语国际推广、举办教育展、签订合作协议、互访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与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截至目前,云南省高校的南亚国家留学生人数为1 208人,学生学历层次丰富,涵盖非学历的汉语进修生及本科、硕士、博士学历学生。
在“请进来”的同时,云南省高校创新渠道,积极“走出去”。组织大学生艺术代表团赴孟加拉国、尼泊尔巡演;云南大学与孟加拉国南北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省内18所高校赴印度加尔各答和新德里举办“2009云南教育展暨论坛”,并访问尼泊尔,全面展示了云南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开放大学等高校均与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开展合作交流,其中,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印度研究中心,与印度高校合作开展课程建设项目,研究成果丰富,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印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
“云南教育将充分利用南博会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南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打造教育交流合作品牌。”何金平向记者勾勒了加快云南教育国际化发展步伐的蓝图:省教育厅将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进一步加大省政府奖学金的资助额度,使其逐步成为各学校在南亚国家开展留学招生、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推手;继续组织高校赴南亚国家访问并举办教育展,使更多的南亚国家各阶层人士了解云南教育,激发南亚国家学生留学云南的热情,把云南建设成南亚国家留学生留学中国的重要目的地,推进云南留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实施云南省“国门大学”建设试点项目,使“国门大学”既发挥高校在人才支撑、智力支持、思想引领等方面的作用,又担负起沿边地区的“国际责任”、“国家责任”、“社会责任”的特殊职能;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强教育国际交往合作平台建设,努力把云南建成面向西南的国家汉语国际化推广基地。
国务院专项督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新华网消息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国务院决定从5月中旬开始,派出6个督查组,对12个省(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督查组将重点检查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领导、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改进学校管理等情况。督查组将实地核查地方各级政府落实政策措施情况,深入学校查看运行情况,听取师生和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对落实政策措施有偏差、不到位的,督查组将督促进行整改。
【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推荐阅读:
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政策10-02
教育部:今年将督促各地落实异地中高考方案10-04
中高层胜任力培养方案11-23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方案07-04
桃溪中学中高级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方案06-18
中高考作文应对技巧12-08
中高考古诗文名句10-23
中高年级05-08
我的老师中高考优秀作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