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高专业技术总结

2024-09-29

评中高专业技术总结(精选8篇)

评中高专业技术总结 篇1

专业技术总结

本人任现职以来任教导主任工作并任生物课教学。思想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严格自律,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剖析自己,在工作中大力践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任学校党支部宣传委员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工作,主抓学校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工作,卓有成效。多次被汉古尔河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讲课,不管教务工作多么繁忙,一直未脱离一线教学,我把我的青春和精力全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每年都圆满的完成了生物教学任务和教导工作。

我一面担任教导主任的工作,一面任初一或初二年级的生物课,而且超过主任每周应授课节数,每周课节数达到了16节,从不抱怨上课太累。我爱好广泛,特别爱好朗诵写作主持和演讲。在教学中,苦练教学基本功,从钢笔字板书到朗读演讲,从实验设计操作到多媒体的使用,从集体备课到课堂教学,从批改辅导到课后出题测试,我刻苦学习,反复训练,一般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旗教研室的过关验收,均达到了优秀的标准。我能够认真备课,深入钻研《课标》,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详细书写教案。广泛浏览远程教育资源并且及时选择修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重视每一节课,精心制作课件,经常使用多媒体授课,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重视集体备课协作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我愿意上课,课堂上我很有激情,充分发挥我的特长,做到声情并茂,教学目标明确,讲起课来知识准确力求举例生动又符合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实际,尽量拓宽知识面,生物教具使用准确恰当,讲解细致,实验规范,把一些深奥的道理讲解得深入浅出,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善于启发诱导,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注重学法指导,耐心讲解、细心辅导,关心学生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学困生转化的效果特别好。学生很愿意上生物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还体会到了自己探究成功的乐趣。学生自然喜欢上我的课。为了让课堂教学更优化,我特别注重课后反思,每节下课后都及时反思上课的成功与不足,写出改进措施,在教案内容上进行添加调整,然后再精心备课,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下一个教学班就不会出现同类的失误了,这样一课往往要多次备课,虽然累些,但积累了许多的经验,课越上越精彩,缺憾越来越少。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承担了生物教科研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效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次作公开课,组内教研课,认真准备虚心学习,不断改进教学。2006年参加了呼伦贝尔市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取得优良成绩。经常同兄弟学校生物教师同行探讨钻研,把学得好的经验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我的生物教学成绩在全旗期末质检中一直位于前列。我从不把生物当成副科,作业布置精当收取及时齐全,学生没有不交作业的而且批改细致及时,学生做错的题及时更改,我在进行批阅。经常组织小测试,及时巩固所学内容,上好生物实验课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探究晚育的意义、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等,合理分组,适当指导和科学评价。学生提高了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组织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展采集标本并展览测量血压、视力,参观豆腐加工过程等搞得有声有色。

我深知作为教导主任责任的重大,所以为了提高自己政治和业务水平,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我学习了《教务管理》《学校管理》丛书,仔细钻研,我上进心很强,工作踏实肯干追求精益求精,2007年到呼伦贝尔市参加了教导主任培训,2008年到南京市参加教导主任班学习培训。在教导工作中经常召开年级学生会议或填写学生对教师的民主测评表了解学情,了解教师上课辅导批改等情况,及时找相关老师谈话,改进工作。深入班级听推门课与课堂评估课,检查教师教案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签写具体意见,指出优缺点及改进措施。经常召开年级任课教师会议,布置工作听取大家意见指导教学。按自治区教育督导工作要求,科学编排课程表,科学安排教师课务,按学校要求主动的创造性完成的工作。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每学期组织两节公开课;不定期听推门课,了解平时教学进行指导,对组织教学有困难的,教学成绩偏低的及时听课指导。

我能够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六不准》经常以此来比照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注重自身形象,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我工作雷厉风行,从不拖拉。作风硬朗果敢,能够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群众相处关系和谐,经常主动了解老师在工作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职工排忧解难,我工作民主,勇于承担责任,及时改进工作,在学校绿化中,在历次对受灾群众,受难个人的捐助工作中,我都十分积极地参加,承担教研课题研究、帮扶教师等工作中,我总能主动担当重任;学校分配给我的任务我总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效率高。

我一定踏实工作,锐意进取,争做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导主任,为教育事业贡献我的全部力量。

*** 2010年4月28日

评中高专业技术总结 篇2

一、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1.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 中职学校大部分是自主招生, 生源紧张且质量差, 学生的文化成绩差, 学习习惯差, 中职高职学校都是以" 服务为宗旨, 就业为导向”作为办学方针,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都是围绕"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开展教学工作, 在教学方式上都是执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因此, 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一样, 甚至课程名称都一样, 区分度不大, 都不明确, 内容重复多, 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不明显, 中职往高职升学的动力明显不够, 无法实现中高职的一贯培养, 不能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2. 文化水平低和专业理论基础差。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 学习兴趣不高。目前, 许多理论课教学流于形式, 教师太多采用普通中学的“满堂灌”教学方法, 学习内容应从零开始, 如数学, 一部分学生, 分数的加减乘除都有问题, 更不用说三角函数、解方程等内容。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各自单独成体系, 学生本身理论知识差, 升学到高职后, 对过去一样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会产生排斥和恐惧心理, 在高职院校的学习兴趣会受到打击, 不利用技术技能人才。

3. 专业课程内容重复。通过大学城空间专业资源的分析, 对中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中职数控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与高职院校的几乎一致, 专业实践技能训练, 中职也许更高一些, 课时也多一些, 但各学校课程内容随意变更, 每个中职学校同一门课程难易程度都不一样, 那么进入高职后, 重复学习或缺少部分基础会造成学习困难。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

1. 中高职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的确定, 其前提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课程的设置应全在考虑我国中职学生的现状,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好, 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其毕业后就业岗位是普通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数控机床的手工编程加工、数控机床的软件编程、机械加工工艺员等, 所以中职就定位在重视基础, 强调技术应用和够用, 经过三年的学习, 应具备中级工的水平, 进入高职后, 强调创新, 灵活运用, 能独立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 构建相互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中高职一体化的核心和落脚点是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体化课程是要打破学科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体化课程内容应按中职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 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实现理论和实训有机结合为一体,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改变, 以教学大纲为中心向培养目标为中心改变, 采取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教师边教边引导, 学生边学边做的教学方式。中职以培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简本技能为主, 中职课程是机械识图、Auto CAD、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数控车、铣的操作及简单编程。高职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 注重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能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工艺性难题。高职课程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材料与热处理、零件的数控车铣编程加工、数控加工工艺、CAD/CAM应用、配合件数控加工实训, 数控设备与维修、数控机床结构与原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因此, 中高职院校应建立协商机制, 确定中高职课程的核心内容, 使双方教师重构各自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保证教学内容衔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 减少重复及遗漏, 建立起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

3.实施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一体化课程真正转化到教学中时, 需要结合本校软硬件措施和师生特点进行开发。当一体化课程确定之后, 学校还需要组织企业实践专家、一线专业教师一起, 在一体化课程描述的基础上去进行编制学习任务开发。一门一体化课程可以设计开发成一个学习任务, 也可以设计开发成数个学习任务, 但必须把握住的是, 每个学习任务都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且具有教学价值。学习任务之间必须是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递进排列。对于学生而言, 在学校就读是为了在今后从事某一职业, 希望通过3—5 年职业学校的学习, 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对于企业来说, 则希望职业院校毕业生需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的工作经验。一体化课程就是通过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系统的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 让学生掌握工作岗位必备的技能。所以通过分析企业用人需求, 根据学校的软硬件实际情况, 进行一体化教学和课程改革, 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涉及到课程优化、教师培训和实训场地建设等。通过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要更新为以建立零件数控加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数控加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 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获取有效的、先进的专业知识和达到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推进中高职的教学衔接, 也是培养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中高职院校肩负着重大责任, 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避免课程内容上的重复与脱节, 为学生职业发展的奠定宽厚的基础, 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47-150.

[2]敬代和等.关于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 2012, (26) :37-39.

评中高专业技术总结 篇3

【关键词】指导思想;核心课程衔接;几点问题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4BZY012)的部分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包括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初中起点的 5 年制小高职。这种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是由同一个团队制定,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实现统一。

另一种模式是中高职采用合作办学的模式。学生前两年在中职学习,毕业后经选拔成绩合格者后三年可以在高职学习即 “2+3” 的教育模式。由于这批学生在进入高职后和普高班学生混班上课,所以这种教育模式长久以来存在课程设置指导思想不统一,课程的教学目标重复,教学资源存在一定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中高职衔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中高职课程对接的工作不仅会影响汽检专业中高职衔接能否顺利进行还是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从而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需要重遵循和适应职业教育系统的内部关系规律来考虑中职与高职之间的层次、生源、专业和课程结构的相互衔接。

1 中高职课程对接指导思想

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曾经说过,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系统观思考中高职发展的整体协调、逻辑协调、有效协调和内生协调。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汽车专业中高职的教育意味着终身教育的不同阶段。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成果中工作能力应该是递进的关系,适应的工作岗位是递升的关系。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作为“2+3”中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在中高职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调研、专家访谈等工作。通过对长沙市市及周边 58 家汽车维修企业的走访和调研制定了高职人才“5S、6C、7P”的培养方案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以及以任务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在调查和走访中我们意识到中职和高职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目标是不同的。中职学生毕业后应满足学生在维修中拆装和车辆保养的就业要求。

2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衔接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是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起点。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人才的教育。是要遵循技能发展的层次递进规律的,旨在培养掌握“经验技能”的是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掌握“策略技能”的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是建立在中职基础之上的。是同一类型中不同层次的教育。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地把中职和高职叠加,而是在合理定位二者层次和结构的基础上,实施中高职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对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是中高职衔接的立足点,也是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起点。通过调研,把握中高职教育不同层次对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阶段的要求,准确定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扩展专业知识内容,注意理论深度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避免交叉重叠。

2.2 课程标准的有效衔接

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核心是建立统一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衔接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确定其相应层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各个不同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确定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以及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 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2.3 课程内容的衔接

课程内容衔接要遵循宽基础、实用性和个性化原则。中高职课程衔接要注意内容分层和结构。课程结构应该是宽基础、活模块,兼顾职业教育就业和终身学习两个目标,通过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具体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对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准确定位。根据中高职两个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按不同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岗位目标要求,选取相应的课程内容。其次,按层级和梯度原则遴选课程内容。中职和高职期间所学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差上应该有明显的区别。第三,双方骨干专业教师一起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

3 中高职课程对接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3.1 兼顾中职教学的完整性

“2+3”的学生在完成中职阶段的学习后不能保证百分之百进入高职阶段的学习。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兼顾这部分学生就业的需求。也就是要完成他们作为汽车“护士”的岗位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学习。在中职阶段侧重汽车维修工具的使用和汽车的拆装。

3.2 构建完整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一个完整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可以促进课程衔接顺利完成,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供制度保障。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只需要考取最基本的中级汽车维修工证书即可,保障基本就业需要。高职阶段考取对应的高级汽车维修工证书。为扩大就业需要还可以有选择性、针对性的考取驾驶证、二手车评估师证书等对就业有所帮助的职业资格证书。

综上所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存在很强的梯度性,中高职衔接操作的可行性强。随着汽车后市场的逐年扩大,汽運专业中高职衔接亦存在较大的生源需求。但汽运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对接仍处于研究初期,仍然需要中高职教师、教育专家继续认真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越琪,孟国强,郭海龙.能力核心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构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76-100.

[2] 张怡斌.中高职教育互动衔接及协调发展探析[J].教育探索,2013 (3)15-17.

[3] 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 (5) :23-27.

教师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4

自毕业以来,我一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教学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所以作为教师既要做到教书又要做到育人。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我结合英语本学科的特点,不断地渗透德育教育。过去的这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技术方法等等,本学年我担任初一(1)(2)班的英语教师以及英语组长的职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初一学生,刚入班时,他们多数对英语不感兴趣,有一些小学时时英语成绩不太理想。他们不敢开口讲英语,更不懂英文写作。英语是中学生的一门主课,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很重视它,但是不少学生觉得这门功课单调枯燥,学起来吃力,甚至有不少学生放弃了它。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接触面小,说练机会少,以及它与中文的反差的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对英语常常存在“厌恶,害怕,放弃”的心理。这使我不得不改进教学方法。

一、针对班内学生情况,认真做好每个教学步骤

1、教学过程的环节要充分,紧密。我把高中的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分成几个主要部分,“words and expressions”, “reading”, “language points”, “writing”, “listening”.每一个环节都是密不可分的,针对这些环节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涉及学之趣,讲之味,练之

雅还有技之美。学习的兴趣就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感兴趣,提前做好自主热身,对于单词,短语以及热身部分的学习就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本单元的兴趣。

2、“讲之味”这个环节,我一般都是一学生为主体,我在其中主要是讲解指导。我把句型结构,知识点,长难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传达给学生们。也就是说,知识的体系需要拓展和延伸。那么作为老师就是有趣味地讲解。其次,讲课方法很重要,英语教学少不了“领读”这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一般在领读中变换语速,语调,改变读的遍数引起学生的动力,让学生就得英语学习的趣味。

3、说道讲解就离不开练习。我们学校一直提倡“讲练结合”。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讲解,而学生似懂非懂,不会做题,不能把所学运用到教学中,那么我们的教学也是失败的。所以在此我非常重视练习这一环节。一般我们都会进行“练测考评”制度,让学生每日一练,每周一测,每月一考。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练习过程。练习再结合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知识点,回归教材。针对我们班的学生情况,我把线习题分成基础巩固部分和能力提升部分。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做完基础巩固部分,其他一部分学生完成基础部分后,把能力提升部分掌握。这样的话,学生都有题可做。有任务完

成,并且都可以尝到英语学习的趣味。

二、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

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本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让学生付诸行动,让学生把道德规范与行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道德意识来规范道德行为,使学生养成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好习惯。

首先举个例子,在教手势语一文时通过自己身势语及同学们做的身势语,使他们总结出正确地有礼貌的姿势,并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另外,在学习Saving the Earth一课后应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所以我们要齐心协力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保护环境应从自身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注意个人卫生,爱护公共设施,并互相监督,起到了好的效应。

总之,我认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只要注意渗透德育教育,注意把教育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道德素质将会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专业的教学技术很重要

教学时我把心理学、教育学、多媒体教学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中。在实践中教书育人,加强常规教学,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振奋学生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组织严密紧凑,富有特色。认真做好“教、学、辅、批、考”的各项工作,总之在各个方面积极拼搏、努力进取,认真的完成一位人民教师的使命,以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努力做一名学生爱戴、领导赏识、工作优秀的人民教师。

评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5

一、政治思想品德

本人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时刻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工作中努力开拓、积极进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注重以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并严谨地解决好问题,来丰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始终以政治上合格、业务上过硬来严格要求自己。

二、专业技术水平1、2000年工作初期,担任预算员时,我虚心向老同志们学习,对工程预算工作认真负责,每个预算工作完成后,都进行仔细核对,确保工程预决算的准确无误,所参与的工程投标中标率达100%,我曾参与了江苏省农业银行界首支行营业大楼、界首中学教学楼、界首中学学生公寓楼、界首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等工程的招投标及工程资料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多次受到了单位的嘉奖和好评。

2、2002年3月,受聘于XX公司技术质量部,参加了重庆凤天家园“珍珠岩空心砖砌体质量通病”QC小组的攻关工作,由于是初次接触“QC”成果,我参加了由江苏省建筑业协会组织的QC小组培训,丰富自己的业务水平,在QC小组活动中,认真开展调查、分析、总结,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杜绝了质量通病的发生,由于大家的努力,《预防珍珠岩空心砖砌体抹灰面裂缝与空鼓》“QC”成果报告书获得了扬州市“QC”优秀成果三等奖,并且作为公司今后在此方面的作业指导书。此后,我又参加了公司《等厚掘搅水泥土防治渗墙施工工法》的编写和调研工作,并深入工地,在承建的高邮市中医院住院楼基坑围护工程中积极推广此项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法荣获了国家级工法荣誉,填补了国家工法项目上的空白。

3、2003年起,我参加了由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组织的内审员培训,同时积极深入基层,为本公司分布各大城市承建工程的项目部作技术指导,并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标准执行,规范了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了公司2003质量计划、质量目标、质量管理方案。其中深入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抽查的两大项目部南京东南大学住宅楼、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进行检查督促指导,从而于2003年顺利通过了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专家组对于质量体系运行的核查,我本人也被高邮市建工局评为建筑行业2003先进个人。

4、2004年,由于工作上的努力,我被公司任命为技术质量部质检科副科长一职,在高邮市清华园一期2#楼参与现场管理,2#楼工程为砖混五层,建筑面积5040㎡,造价281.6万元;该工程虽说以前在工地上担任过预算员和资料员一职,但时隔已经两年,对于工程施工方面,一切还得重新开始。我利用以前的工作经验,虚心向施工员们学习,向老同志们请教,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都做笔录一一记下,勤于请教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查阅各种资料,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2004年下半年,公司论文交流会中,我撰写的《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2005年4月,我参与了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体系文件合一的编制,由此,每天便奔波在公司与项目部之间,顺利编写了《内部管理性文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在此期间,我还负责公司质检科的体系贯标,使公司顺利通过认证中心的体系认证的核查。

5、2006年年初,由于清华园一期工程的顺利完工,我受到了领导的高度信任,被任命为清华园二期四标段10#、11#楼工程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一职。10#楼工程为砖混五层,建筑面积5080㎡,造价272.6万元;11#楼工程为砖混五层,建筑面积5526㎡,造价294.35万元。从事工程技术负责人时,负责工程成本、进度、质量控制、建章立规,按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在成本控制方面,自行采购的材料必须做到货比三家,材料采、运、收、管、发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要改进施工工艺,积极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人工费控制,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并定期跟踪检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要积极推行定额包干的办法,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班组的组织

管理水平。严格机械费用控制,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本,降低间接成本。同时,切实加强合同管理,强化索赔观念,用好调价文件,准确计算价差,及时办理结算。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检查。一心铺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中,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充分体现了一个青

年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担任技术负责人期间,我还成立了清华园二期四标段QC小组,撰写了《卫间生管道预留孔的防渗处理》QC成果,在2006高邮市建筑工程局举办的科技论文及QC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6、2007年起,我被调至邮都·龙腾花苑二期工程项目部担任10#楼、13#楼项目技术负责人一职,10#楼工程为砖混五层,建筑面积5170㎡,造价375万元;13#楼工程为砖混五层,建筑面积5170㎡,造价375万元。由于之前在清华园一、二期项目中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管理的经验,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我把在清华园二期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应用于龙腾花苑项目工程施工中,收到了很好成效,为公司在项目管理上面节约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07年年底,受公司特级资质审核的需要,我们几位公司员工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专利攻关小组,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专利发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参与研究的两项专利《一种精准度量的型材切断》和《带有限向控制装置的人力运输车》已顺利通过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的审核,现正在申报审核中。目前,龙腾花苑二期工程已顺利完工,三期工程如约开始,我在三期工程里面继续担任20#楼、21#楼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工作。

三、学习更新知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为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2004年我通过了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的考试,现正在参加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学习,三年来,我不断克服工作和学习上的冲突,尽可能抽出一切时间来参加学习,目前已通过全部课程的考试,正在准备毕业论文和学士学位的考试。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丰富了专业理论知识,并把它很好的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2005年,我又通过了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2007年9月,我参加了全国一级建造师的考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成绩还未公布。2008年,我又报名参加了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现正利用业余时间,紧张复习,准备迎接考试。通过各种继续再教育培训班,我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四、增强综合素质

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努力学习电脑的操作:各种预算软件、office系列办公软件、autoCAD系列制图软件。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在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施工技术人员彻底甩掉了笨重的绘图板和铅笔手工作图的重担,使工程绘图变得异常轻松。将其成功的运用于日常的工程管理当中,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有一个质的飞跃,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努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无纸化管理,熟练的运用各种电脑软件完成工程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分析处理。为工程管理提供简洁明了的量化数据,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我通过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完成了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各个科室的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除了共享数据以外,还能够共享诸如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宝贵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至于更深层次的应用,如共享Internet连接上网,利用Netmeeting实现视频会议等连接手段的应用更是前景广阔。在工作当中,注意与周围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协调好与工程相关各单位工作关系,在处理事情时能做到游刃有余,圆满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以上是我近七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都有较大提高。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为XX作出更大的贡献。

评中高专业技术总结 篇6

本人自2003年9月9日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即将年满5载,在这近5年的时间里,本人作为专业负责人主持的工程6项,作为主要设计人员参与的工程5项,作为一般设计人员参与的工程14项,共计25项。特别是作为水工专业负责人历时5年完成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的重要配套项目、国内最大规模的商业石油仓储基地——洋山石油储运项目一期工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完成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钢管桩出运基地——宁波海湾重工有限公司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和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咨询质量较高、成果明显,洋山石油储运项目一期工程申请报告还荣获2007交通部优秀水运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同时,本人作为水工专业负责人的该项目团队由于业绩突出,洋山石油储运项目一期工程青年突击队2007年荣获上海市团内集体的最高荣誉——2005~2006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

本人还注重工程成果的提炼和总结,5年间发表论文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

一、一丝不苟地对待每项工程,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5年来,本人作为专业负责人主持的工程6项。它们是洋山石油储运

项目一期工程、上海市佘山岛修建工程(码头改建)、宁波海湾重工有限公司建设工程、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大件码头工程、舟山石油储备库工程、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码头升级咨询报告等。特别是洋山石油储运项目一期工程规模大、单体多、难度高,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商业石油仓储基地,该项目有10万吨级码头1座(海侧兼靠12万吨级泊位1个,岸侧同时停靠5千吨级泊位2个),2千吨级码头1座(海侧同时停靠2千吨级泊位2个,岸侧为工作船码头),长346m的引桥1座,长627m驳岸1座。项目所在地地形较为复杂,在不同的部位根据地形情况采用了灌注桩、PHC桩和从φ600—φ1500七种不同直径的钢管桩;由于地处洋山深水港区的最东端,港址缺乏良好的掩护条件,浪高流急,设计最大波高4.56m、设计最大流速

2.23m/s;码头泊位7座,设计及兼靠船型从工作艇、1千吨级船舶到12万吨级船舶共14种;驳岸东中西三段的类型差别较大,尤其是中段原有结构为板桩结构,曾有滑坡的历史,现仍有向海侧的位移,因此新建或加固的护岸结构类型也各不一样。面对这些困难,本人查阅了大量的工程资料,参考了临近工程的特点,并虚心向老专家请教,终于用安全经济、施工快捷的结构型式解决了以上问题,获得了业主的较高评价。

本人作为水工专业负责人主持的上海市佘山岛修建工程(码头改建)是上海市拥军项目,地处孤岛,远离上海吴淞口的直线距离为40海里,施工条件极其恶劣。本人根据地质和水文情况,采用了大直径的灌注型嵌岩桩和无纵梁系的梁板结构型式,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加快了施工进度,该项目建成后,解决了驻岛海军因受天气影响而产生的供给困难的问题,本人也因此得到了上海市委副书记的亲切接见和慰问。

本人作为水工专业负责人主持的宁波海湾重工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钢管桩出运基地,该工程的龙门档码头和引桥的平面布置型式国内少有,成为很多类似工程借鉴的典范;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大件码头工程大件设备设计荷载较大,舟山石油储备库工程为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码头采用钢簇桩靠船等等,每项工程各有特点,多为本人首次涉及的领域,但本人总是知难而进、认真学习、虚心请教,一一化解了技术上的难题,在业务上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作为主要设计人员本人参与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过渡期车客渡码头工程、宁波大榭招商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申崇陆岛交通项目南门车客渡码头工程、榭西E港区1#泊位2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等五项工程;作为一般设计人员本人还参与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增建宽厚板专用码头工程、苏州港太仓港区武港码头工程、宁波至上海、南京进口原油管道配套工程原油码头工程、苏州港太仓港区武港码头工程、镇江港大港港区三期工程、宁波港北仑港区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改造

工程、邦沙潘码头扩建工程(EXPANSION OF PANG SAPHAN TERMINAL)等14项工程,协助专业负责人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同时,本人也在这些大中型工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接受到更大的磨练,进而不断地成长。

二、坚持不懈地注重工程成果提炼,努力升华技术创新能力

本人非常注重工程成果的提炼和总结,在主持或参与项目中及时记录工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在向老专家请教时其提醒的要值得注意的内容,将工作记录的点滴加以升华,自2006年以来写成并发表了论文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这6篇文章分别是:

1、《钢簇桩设计中桩与护舷能量分配比例的计算》一文,发表于《水运工程》(2008年第4期)(交通部优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独著;

2、《灌注型嵌岩桩的设计方法和实践应用》一文,发表于《港湾技术》(2008年第一期),独著;

3、最小二乘法和插值法在钢簇桩NL非线性设计中的应用》一文,发表于《港湾技术》(2006年第三期),独著;

4、《工程设计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探》一文,发表于《水运工程》(2008年第6期),作为第一作者与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胡昊教授,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综合所常务副所长顾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合著;

5、《工程设计流程再造应用研究》一文,发表于《建筑世界》(2007年第8期)(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全国科技期刊),作为第一作者与胡昊教授合著;

6、《工程设计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发表于《建筑施工》(2006年第3期)(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ICONDA(国际建筑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上海市优秀期刊),独著。

以上6篇论文共计20,569字,成为本人5年来总结的最重要的工程成果,这些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人还将日常工作中的一些计算内容用EXCEL编成小工具以加快计算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如波对码头上部结构建筑物作用力计算、波浪对桩基和墩柱建筑物的作用~单桩稳定计算、波浪作用宽度计算、靠船构件吊钩位置计算等一批小工具在设计室大受欢迎,在工程计算

时得到技术人员的广泛使用。

三、积极参加技术练兵活动,全面提升综合业务素质

本人积极参加公司青年科技论文征集活动,并在活动中荣获2007二等奖(第三名)和2005三等奖。

本人还积极参加公司旨在提高青年工程设计整体水平和汇报表达综合能力的青年工程勘察设计汇报比赛,并荣获2006三等奖;还参加了公司勘察设计小程序比赛,并荣获2007三等奖。

在这些活动中,本人从归纳总结、语言表达、现场应变、技术开发等多方面来充分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适应公司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战略需要。

四、保持良好学习习惯,夯实技术储备基础

本人自1998年8月从天津大学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毕业并获得工学学士以后,一直保持着积极不懈的学习习惯。2004年2月,通过全国统考,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攻读工程硕士,并于2007年7月顺利答辩获得工程硕士学位。

本人还经常参加公司定期举办的、由公司老专家主讲的工程技术交流讲座,学习工程技术的前沿信息和宝贵经验。2007年公司实行全员学分制,本人在当年完成212个学分,远远超过公司规定的30个学分的要求。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本人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储备基础,为在工作中取得优良的成绩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本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保持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的技术作风,敬业奉献,开拓创新,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提高,为中交股份和三航院,以及我国的水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中高专业技术总结 篇7

中高职分段培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阶段培养目标区分度不高、定位不明确, 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和交叉, 中高职衔接有偏差, 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中职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如何保证两者之间的顺承关系和可衔接性?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 如何按职业能力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本文以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制造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状况为基础,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认真探索面向机电设备制造企业、机电设备使用企业构建中高职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模式, 通过分析中高职分段培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 充分发挥中高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 形成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市场调研———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课题组全体成员深入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南京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调研, 到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江宁中等专业学校等学校调研中职学校办学状况, 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教学改革状况;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江苏省及全国部分高职院校, 实地考察学习其他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 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体制制度创新为重点, 围绕南京产业链需求, 解放细想、统筹兼顾、科学设计、先行先试, 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 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完善职业教育制度,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发展动力,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寻找高职与中职培养的结合点, 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尝试, 加快培养“高学历、高技能”的新型人才, 为南京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 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贯通, 加快推进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中高职“3+3”分段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互通, 开展高职院校与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分段合作培养专科层次创新型人才, 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导向和高级职业资格特色, 建立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衔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高级职业资格标准统整、中职直接升学的机制, 逐步形成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和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根据以上特点, 构建了“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

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双证融通、中高连贯、校企合作”的思路, 实施“3+3分段培养”模式, 突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其中前3年在对口中职校学习, 取得本专业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中专学历, 后3年升入高职阶段学习, 毕业时获得本专业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专科毕业证书。

三、“岗·课·证相融通, 能力模块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确定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中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江苏省制造业, 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编程等生产一线工作, 具有一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

高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江苏省制造业, 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检修、技术改造等生产一线工作,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遵循整体设计、分工合作, 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灵活出口, 学生学完中职或高职的课程可以毕业、就业, 两个阶段的教学计划要有机衔接, 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序衔接, 构建了“岗·课·证相融通, 能力模块四层递进”的课程体系, 如图1、图2所示。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它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机电设备制造业超常规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挑战是全方位的, 加强中高职的衔接与合作, 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产物, 是培养大批技能性人才的有力保证。

中高职分段培养是双方互惠互利的举措, 是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证, 是中国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学历提升为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添加了砝码, 这是学生和家长都期待的, 就业有了保障, 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稳定。可以说, 中高职分段培养, 既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又顺应了学生、家长的需求。

从产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出发, 在借鉴国内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特征, 创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课程体系, 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 充分发挥中高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 提升中高职分段培养的人才质量, 从而有利于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玉兰, 林彩梅, 彭益武.“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1 (12) :41-44.

[2]肖坤, 陈粟宋.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J].职教论坛, 2011 (30) :18-21.

[3]郑蔼娴, 朱守锂.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J].广东教育职教, 2011 (4) :34-46.

评中高专业技术总结 篇8

【关键词】“2+3”中高职衔接 汽车造型技术专业 课程衔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吉发〔2014〕22号),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吉林省教育厅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省属本科院校之间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在这一背景下,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长春市第一中等专科学校展开校级合作,探索汽车造型技术专业“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针对汽车造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的理论研究和操作经验。

一、在汽车造型技术专业实施“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长汽高专的汽车造型技术专业属吉林省示范专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开办此专业的学校。该专业特点是精准面向汽车造型行业中的模型师岗位,属于高靶向性的职业教育专业。在汽车造型设计团队中,除了设计师之外,油泥模型师和数字模型师是另外两类关键技术岗位。油泥模型主要用于中后期修改和评审,计算机三维模型主要用于加工制造的数据源。汽车造型技术专业正是以培养这两类人才为核心目标。在这两个领域,长期校企合作的反馈信息显示出企业对学生素质的着眼点在于形体塑造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强弱。而长汽高专的招生机制是以理科生源为主,这类学生在形体感受和艺术素养方面存在先天弱项。长春市第一中等专科学校是吉林省内唯一一所重点艺术类中专,是国家级重点学校、长春市职业特色校,也是长春职业教育的窗口。长汽高专与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对口衔接,合作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现有理科生源艺术功底较为薄弱的问题,改善本专业学生生源结构,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在这一合作中,长春一中专工艺美术专业主要负责对学生艺术功底的培养,该校在艺术基础能力方面能很好地提供师资和学习环境;当学生完成两年学习后再升入长汽高专,系统地接受汽车理工知识、汽车产品设计、模型制作和数字建模等方面的课程培养。这样一个培养链条,将为两所学校提供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平台。

二、从中职到高职阶段的能力衔接要求

从国内其他院校之间的中高职衔接经验来看,多数中高职合作往往围绕传统专业来展开,具有专业培养目标相近的问题,导致从中职到高职的能力衔接不明显,大多为相近职业目标的重复和能力递进,而不具有能力互补性,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也难以克服对以前课程的“回炉”教育。而本课题所探讨的中高职衔接,则在这一方面形成鲜明亮点。首先,一中专和长汽高专两个专业的课程相近度非常低,不存在培养目标重复的问题。因为高职阶段的汽车造型技术专业是确保学生最后就业方向的专业,所以一中专的培养目标是为汽车造型技术专业提供合乎规格的生源,而长汽高专的培养目标才是为企业提供合乎规格的员工,合作机制呈现完全互补的效果。不同于高中生源,在我们的合作中可以做到定制化的基础教育,两校合作的链条呈现一种因需而定的课程体系,全程都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

基于这种从基础到专业的培养链条,从中职到高职必然涉及多种能力的衔接诉求,经过探讨和总结,大体为以下三种能力衔接要求。

(一)知识衔接要求

从知识衔接要求来看,汽车造型技术专业在高职阶段必须开设职业方向的理论课程,如汽车概论、专业英语及大学生两课等。因此,學生在中职阶段应该具备一个基本的文化知识基础,如数学、语文等,以应对在高职阶段的基本学习所需。

(二)技能衔接要求

汽车造型技术在高职阶段面向职业岗位的核心课程是油泥模型制作和数字模型制作两个方向,都是服务于汽车行业的专门化技能。从技能衔接要求来看,学习这些专门技能的基础在于制作简单雕塑的基础动手能力和操作相似软件的基础能力。因此,中职阶段的课程设计思路就要求体现这种技能衔接要求,并以实操水平来评定成绩。

(三)素养衔接要求

如上文所述,为了弥补长汽高专理科生源在艺术素养方面的先天不足,“2+3”中高职衔接生源的另一个重要诉求就是在素养方面的自然衔接。在中职阶段,学生应接受专业导论、素描、速写等艺术类基础课程的训练,强化艺术品位和设计科系学生的素养;到了高职阶段,学生要能利用这些素养在汽车设计及表现技法课程中做到突出表现,甚至在整个专业班级中成为能力突出的样板群体,力争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做出模范带头作用。

三、基于能力衔接要求的课程体系框架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亮点。课程设置一定要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从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出发,结合中职与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中高职的课程体系。在中职阶段学习二年,在高职阶段学习三年,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则分为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衔接设置。本课题所研究的中高职“2+3”衔接培养模式,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合理有序地统筹安排文化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把中高职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取消了两者的重复课程,将汽车造型技术专业能力的培养扩展到了中职阶段,专业能力培养时间更加充裕,这对于汽车造型技术这种学科交叉性专业尤其有利。学生在中职阶段打牢基础,到高职阶段重点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中高职课程的安排就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充分实现了知识和技能体系的互补性和定制性。

(一)知识型课程体系

中职阶段设置文化理论基础课程:《语文》《数学》《物理》《政治》《英语》。课程目标:奠定基本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素养,建立基础理工科思维和中英文沟通及写作能力。

高职阶段衔接职业理论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专业英语》《汽车概论》。课程目标:培养合格大学生所必备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素养,应对未来职业环境所需的语言沟通、应用能力,建立基本的汽车行业思维,初步掌握汽车设计法规和造型设计概念。

(二)素养型课程体系

中职阶段设置设计和手绘基础课程:《雕塑作品设计》《专业导论与设计概论》《素描》《三大构成》《产品速写基础》。课程目标:初步了解设计学科思想,进行艺术基本功训练,为后续的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高职阶段衔艺术素养课程:《汽车产品设计》《汽车产品表现技法》。课程目标:虽然汽车设计并不是汽车造型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但模型技师必备的核心素养却是对设计的理解能力,简而言之,不需能做,必须能懂。所以这两门课的意义是构建一个合格模型师所必须掌握的设计语言、空间理解力、美学素养。

(三)技能型课程体系

中职阶段设置基础技能课程:《Auto CAD》《Photoshop》《手工造型基础》。课程目标:从学习基础的制图软件和手工制作简单模型开始,为汽车造型技术专业的两大培养方向奠定技能基础。

高职阶段衔接职业核心课程:《Catia1-2》《Alias1-3》《汽车油泥模型制作与技法1-3》《汽车概论》。课程目标:根据分方向培养体系和在中职阶段训练的技能基础,学生在两大方向中选择一个职业核心技能进行学习。选择数字模型方向的学生选修《Catia》和《Alias》作为主体课,选择油泥模型方向的学生选修《汽车油泥模型制作与技法》作为主体课。

【参考文献】

[1]肖飞.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探讨[J].艺术科技,2013(10):18,22.

[2]翁倩,刘阔.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95-97.

[3]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0(22):31-36.

[4]陶阳.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职业时空,2015(06):66-67.

上一篇:感伤的句子下一篇:小学生大队长竞选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