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中高年级(精选9篇)
小学语文阅读中高年级 篇1
小学语文教改与中高年级阅读教学
二号院小学张莉
一 课改来小学语文教学发生的明显变化
在先进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已经开始被打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语文学习的空间更广阔。不再把语文课当成一门单纯语基知识课,而定位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突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上。师生关系由过去的主宰与驯服、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转变为教学相长,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为学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变过去封闭,僵化的小语文为开放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大语文”。在教学方法上变过去的串讲死记为以读为主,整体感悟,读练结合,注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语文实践活动上来。
二、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概括起来说:教学目标虚高,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失调。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种表现:
1、太多的资料补充,太繁华的媒体演示,淹没了语文主体。
2、形同虚设的合作讨论和游戏表演等非语文活动,占用了学生读书和练习的宝贵时间。
3、设计了太多的没有思考价值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在语言文字外面兜圈子。
4、教学目标虚高。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过度地深入挖掘和拓展,远远超过了学生能够接受程度。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雷同,1—5年级都是把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过一遍,关注了“写什么”,忽略了“怎样写”。就“语文”课程的内涵来看,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是“文字”加“文章”;高中阶段的语文是“文章”加“文学”;大学阶段的语文是“文学”加“文化”。就解读某一篇课文而言,着眼点和解读的深度要依据学生的年级而定。
5、过分注重人文内涵的深度挖掘,忽视语言材料的品味和积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如何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关系,应把握住以下几条原则和理念:基础教育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原点、基准,不能偏离。这次课改从总体上提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语文课标提出了十项目标,综合起来看,主要是在发展听说读与能力的同时,渗透思维能力、道德观念、审美情感、健康人格的培养。人文性并非语文学科独有,其他学科也有人文性。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首先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中,蕴含在故事情节和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之中,不能脱离语言文字去感悟和清淡人文性内涵。
对于成熟的作者和读者(如高中生、大学生等),对词句的理解和人文性感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一次性完成。对于接受启蒙
教育的小学生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有一个层次和先后的问题。他们理解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所谓披文入情,就是先理解基本的字面意思,再体悟内蕴的思想感情。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和对象,小学语文教学决不能忽视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和记忆力旺盛的特点,应减少不必要的人文性清谈,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背。
6、阅读的功利心太重,不正确的阅读心态影响了坚持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默读、浏览,形式应灵活多样,避免只言片语地读,有口无心地读,不能只是少数人读,而是大面积落实到每个同学潜心地读。要有目的、有训练层次地读,读的形式与目的要求应相辅相成,提高读的质量。在个体朗读中表达感情,培养语感;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人物语言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和内心思想情感;在默读中练习边读、边画、边思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速读长课文和浏览“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中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速读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快速捕捉、提取重要的、有用的信息的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多读书,潜心读书的综合效果。“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是理解文义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可以从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读一本好书,就是与大师在对话。”读书可以增长智慧,提高人文
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会读书、多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人格魅力。
三、改进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对策建议 阅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继承、发展、创新。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热爱、理解、运用。阅读教学改革要追求的目标是:求真、求实、求活。阅读教学改革的基本对策是:综合治理,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和家长对学好母语重要性的认识;具体到语文教学内部,要切实改进课堂教学,大力开展课外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建设校园文化,“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
针对课堂教学“虚肿”的问题,崔峦理事长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精要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一心一意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应付,是指简洁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要求: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性);平实(有常态性);真实(有待完善)。
一堂较好的语文课应是:目标明确,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善导乐学,立足语言,读练结合,扎实有效。因此我们的语文课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要精要。从教学内容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正确性)、精要的,切合学生实际
需要与发展可能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设计,而是要关注学生“学到什么”与“学的怎么样”。语文教材主体是课文,教学内容隐含在课文之中。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和备课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综合确定教学内容。
(2)教学环节要简化总的要求是对繁杂的目标和问题进行整合,突出主要目标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时间要提速,效率要提高,将教师繁琐的活动和多余话语简略,突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简练精要的点拨,给学生留出较多的语文实践的时间、机会。叶圣陶主张把阅读过程处理成“学生独立阅读”和“师生集体阅读”相结合的过程。他认为一篇精读课文,可以分为“预习”,“报告与讨论”、“练习”三个阶段。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步骤: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相信只要我们在课改中肯于钻研,勤于学习,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语文教学高分低能的现状必然会有所改观。
小学语文阅读中高年级 篇2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 在此阶段进行的阅读将对其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阅读了足够的文学名著、名人自传等, 将会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开阔视野。另外, 如果在黄金阶段培养的阅读能力不够高, 将导致语文文字水平低, 进而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方方面面, 例如论文报告撰写、考研考公务员等, 阻碍发展。
小学阅读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阅读能力的提升, 另一个是通过阅读提升文采, 进而培养写作能力。在阅读过优秀的作品之后, 学生可以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写作思路, 经过长久的阅读积累, 就能演变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从阅读能力加强到写作能力, 可见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二、我国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很多小学中, 虽然教师也十分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
部分学生对于阅读没有自主学习的欲望, 不会主动阅读, 即使是在老师的要求下阅读, 也只是看看皮毛, 没有深入挖掘体会, 从而阻碍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2.阅读材料的选择存在不足
在课堂上的阅读基本上都为教材, 但是在课后的阅读中, 学生自己往往不能恰当选择, 如今虽然好的作品仍然在不断涌现, 但不好的甚至是恶劣的材料也层出不穷广泛传播, 学生一旦选择了空泛及低俗的阅读材料, 不仅不能学习到好的内容, 还会降低审美标准, 对价值观养成产生负面影响。
3.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不恰当的阅读习惯
例如, 偏重词句而忽略文章整体。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就是要把每一个词句都分析透彻, 一字不漏, 这就走进了一个误区, 不仅降低了阅读的速度, 还忽略了文章中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与组成, 影响了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容易导致断章取义的问题, 也阻碍了语言思维的养成。
4.学生对于阅读材料不进行深入研究, 只关注表面
部分学生在阅读材料时, 只看浅层意思, 不进行探究, 不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 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涵, 也就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悟, 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方法
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与帮助, 因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教学,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
(1) 制订完善规范的课文阅读流程
第一遍是泛读, 既要求学生大致读一遍, 找出其中较难的字词, 划出主要内容和不懂的地方;第二遍是精读, 在解释了较难字词的基础上揣摩词句、段落的用法与结构, 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好的作品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诵读, 不需要全篇背诵, 只将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 或是好词好句等背诵即可, 通过诵读掌握作者的各类手法、布局方式, 并积累素材作为自己写作的基石。
(2) 增设课堂提问与讨论的环节
最好的课堂提问时机应为第一遍泛读之后, 教师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教材的特点, 针对写作思路、写作目的、思想感情进行提问, 不仅要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和把握程度, 更要激励学生认真地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一些较难的较有争议的问题,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在小组讨论中, 不同的答案不断进行碰撞, 教师可以听取学生所发表的看法, 并进行点评和引导,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准确的发散。在课堂上, 这是一个找寻答案的过程, 但就阅读而言, 这是一个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的能力, 还让学生在不同的意见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思想。
(3) 激励学生进行质疑
质疑是不盲目听从的表现, 也是善于思考和探究的证明。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提问, 也需要学生针对文章提出自己的疑问, 因为学习本来就是要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的。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 激励学生进行质疑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譬如, 在学习关于地球与环境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 可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小型调查, 对身边人们的所作所为提出质疑, 哪些行为应当被鼓励, 而哪些行为又应当被制止。学生在一次次质疑的过程中, 能够提高阅读素养, 培养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有句话说, 如果一个学生喜欢阅读, 那他就是一个潜在的优等生, 因为他往往具有潜在的高素质。因此,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新课程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譬如, 在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林海是什么样子的, 抓住“海”字展开联想, 还可以通过绘画或语言描述的形式将所想的情景表现出来, 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投入度。
(5) 合理点评与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完成泛读、讨论等环节之后, 教师必须对这一部分进行评价, 评价的意义不仅是对所学课文的总结归纳, 也是对阅读的进一步深化。点评的内容要包括对所提问题做出的准确解答, 以及对学生阅读的鼓励, 当学生接受到鼓励的信息时, 会有更大的动力继续阅读, 在不断的阅读后, 阅读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2.增加课后阅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00 万字, 其中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45 万字, 因此, 除语文课堂之外, 学生还应加强课后阅读, 以提升阅读能力。
(1)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恰当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外名著、寓言童话、诗歌散文、科普科幻读物以及历史政治文学等, 已解决学生不知道读什么的困惑。教师要向学生说明, 不要只读某一方面的书籍, 要各方面都有涉猎, 再针对某些方面重点探究, 以扩大视野、增加知识量, 这对提升阅读能力有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学校也可以增设报刊亭、图书角等设施, 满足学生在校课下的阅读需求, 也可以集体印发报纸、文学杂志等, 帮助学生把课外阅读进行得更加顺利。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推荐, 将好的作品推荐给更多的同学, 使课外阅读更加富有趣味, 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阅读摘抄本
阅读摘抄本的内容可以有课外阅读的精彩篇章、词句, 也可以是学生在阅读之后产生的一些感悟与总结。教师可以定时检查, 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阅读摘抄本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阅读动态, 督促学生,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 提高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以及语文整体水平。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自主的学习过程,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语文教学水平整体的提升, 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十分受益。因此, 教师要完善阅读教育, 从课上和课下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通过传授最佳的阅读方式、推荐优秀读物, 综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分析;教学现状;教育思想
阅读教学应当是学生很好的对知识点进行吸收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点。在当前现代化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之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准,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需求。在今后教师还应当很好地对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阅读过程当中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当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并且促进其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采用多种阅读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兴趣
很好地提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兴趣,是切实增强教学水准的关键点,所以广大教师应当加以高度重视。教师一方面需要很好地营造出一种适宜的课堂氛围,同时,还应当对教学的模式和手段进行改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达到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以此为基础和核心环节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得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大大增强。
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指导
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与技巧,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实现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心灵层次交流。例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融入对大兴安岭的感情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三次亲切舒服”展开交流,在简单的交流中了解林海的广袤、山岭的柔情,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
总的来讲,增强阅读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的关键点,正如上文所阐述到的,阅读教学应当是学生很好的对知识点进行吸收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点。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阅读教学重点和难点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发展水准等进行了集中性的探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相关教育质量的增强和改革。
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方法 篇4
要提高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掌握语文阅读教学的主线。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背景基础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宜将教学目标设置得过高或者过低。
如果教学目标过高,则会打击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但如果将教学目标设置过低,又不能够引起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缺乏应有的挑战性。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从全面的角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空间,同时还要注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教学目标的制订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语文阅读中去。中高段阅读教学要抓住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才能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由主动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学生们熟悉的情境,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被带入到相应情景中,提高对于教学内容和文章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同时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丰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积极性以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中高段阅读,注意对知识的积累。
(三)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进行中高段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要指导和教会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中高段阅读教学中要结合默读、朗读和略读的三种阅读手段和方法,只有将多种阅读方法都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一篇文章,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真情实感和内心世界。教师要服务学生,引导学生,要求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掌握多种阅读方法,还要对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基本背景,结合实际生活,在对中高段阅读过程中,逐渐积累,逐渐强化阅读能力。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预习,通过预习来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带着疑问和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并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积极思考,努力解决问题。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小学语文阅读中高年级 篇5
小学阶段,特别是高段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多视角解读文本,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去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小学高段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来来扩大阅读的总长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所以,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小学高段语文能力的前景。
一、兴趣引路,丰厚阅读能力。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阅读有了丰厚的基础,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对阅读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加之兴趣引路。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问题。所以,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融合。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形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尝试语文课堂欢迎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这种让具有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能促使学生爱学、乐学、趣学,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中,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体现,兴趣阅读自然就溢出骨髓。让他们在学习语文上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二诱导兴趣,评价能力。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会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学生能大胆展示内心的感悟,进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相机教育学生:问答一条龙。,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就算错了也无所谓。把评价送给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肯定他们发言。把阅读当成便饭,让孩子2读的有滋有味。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逐渐消除心理障碍,使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学生无论阅读什么类型的文章,都感到津津有味,乐此不疲。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主要体现在“读”字上,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既要保“量”,更要保“质”,还要有一定的速度。交给学生一把读书的钥匙,要想学生取得“滴水穿石”之功效,教师必须引其趣,培养能力。三培养热爱读书的家庭环境。
老师发现 一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小学生,家庭阅读环境较为良好。许多小学生表示,他们热爱阅读是因为受到父母等家庭成员
热爱阅读的影响。还有一些小学生说,由于家庭成员喜欢读书,他们的阅读兴趣能够得到尊重。而且,他们的阅读活动还经常受到父母的指导。一些学生告诉老师父母还经常性地给他们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还会教他们阅读的方法。告诉他们读书亦如此,贵在得法,方法不当,等于没读。采用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言,至于读什么书不受限制,让他们受益匪浅。可见,语文跟家庭有着密切联系。
常言道:“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四 要有恒心,迎刃而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要有深度就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这些习惯均以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这样的阅读,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才有质量,才有深度。告诉学生,学语文要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要求学生每人,天至少坚持阅读30分钟,如果是朗读,阅读时要求学生身体站正或坐正,双手拿书,必须放在桌子角上,以备随机摘记,随时查阅,随意翻看,指导学生见缝插针地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能挤出一些。这样日积月累,不知不觉“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我班的李宇轩同学这学期就利用零碎时间看完了小学语文网上推荐的《夏洛的网》等12本小学高段课外阅读书。我常跟学生说,语文的答案不同于数学。语文的答案是描述性的,一定要多写,千万不要满足于一点。但也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二是千万不要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我给学生分类整理了一整套解答各类阅读题的方法。如:分段及归纳段意、内容、中心的方法;开头、中间、结尾等句子的作用;如何找准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照应句等;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方法的正确判断;缩句、扩句、改句的章法„„这样经过整理传授和实践运用,学生就好比有了公式,有了法宝,各种类型的题目拿到手,都能迎刃而解了。
通过以上的实践,学生的阅读速度更快了,阅读范围更广了,阅读理解更深了,而且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逐日形成,课余时间学生把兴趣都放在课外阅读上:下课追追跑跑的人少了,啃书虫多了;图书角忙碌了;吟诗诵读声多了;甚至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诗句也走进了同学们的拍手游戏之中„„阅读的良好氛围形成了,阅读理解的能力也提高了。作为教师不能强迫或者采取枯燥的说教,需要巧妙地运用不同的策略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中高年级 篇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汉语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语文教育,读和写能力的有效结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成倍提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立“读写结合”式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为现代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师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182-02
小学语文中的“读写结合”就是将语文阅读与作文写作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手段,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将读与写分离,单独进行教学,使阅读与写作分为单独的两节课,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降低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新课改环境下,倡导并实践“读写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中高年级采取“读写结合”等方式进行语文教学的意义
小学作为知识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习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知识成就,因此,在教育上不容马虎。汉语作为我国的国语,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上,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启蒙的重要作用,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学习进入到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学生通过文章阅读能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获得类似的表达与写作能力,在文章阅读中,学生只有敢于交流与辩论,才能获得文章的更深刻理解,并且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在以后写作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导学生如何熟练运用作者的表达手法来描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注重对优秀语言与素材的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为后期作文写作积累素材,只有阅读与写作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一般而言,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从来都不是从单方面来评价的,而是考察个人的综合能力。对语文能力而言,同样不是单纯的只看学生阅读能力或者写作能力,而是对两者共同结合进行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实践水平的提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语文的学习不但要重视文章的阅读,还要加强语文知识的实践与运用,比如利用阅读中积累的语句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利用优秀语句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等。所以,只有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进而转换为一种得心应手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因为读与写的分离,课堂气氛并不理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教师往往将阅读课变为文章背诵课,将考核得分作为目的,在这种负担下,学生接受的是被动式的教育,学生主观能动性受到压迫,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较为不利。而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能构建出灵活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揣摩作者的写作感情,并将其作为表达自身个性语言的寄托工具,在这种刺激下,学生的语文水平必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一)媒体引入,展现教学动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各年龄段的教学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高效课堂,利用图像工具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个与作者当时情景相同的画面,通过多媒体视频和语音展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且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声情并茂。比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庐山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带领学生全面了解庐山,授课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瀑布,可以描述庐山的雾及湖泊,通过远景、近景、全景等交替展示,使学生能更好地领略庐山的美,根据学生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理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同样的表现手法来描述庐山的雾,学生可以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进行描述,将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使得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活跃,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再比如,《秦兵马俑》课文中,描述了西安大型兵马俑宏大的场面,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才能。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利用PPT或者视频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具体场景,并且利用三维立体模型,从各个角度展示兵马俑的具体构成,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具体阅读,掌握描写雄浑庞大的词语,可以为今后写作类似文章时提供参考。
(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延伸课本内容
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的结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迸发出新的灵感,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些课文常常留有一些未叙述的事情或者故意留有空白,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要仔细分析文章前后描述的具体事件,结合自身想象方能进行合理的思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类文章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操作方法上,可以进行课堂答疑,让学生对课文留白部分进行补充写作。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的?小女孩一共划了几次火柴,每次她都想到了什么?小女孩为什么会在大年夜卖火柴,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小女孩在最后一刻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调动想象力进行空白部分的描写,大胆想象空白部分的真实情况,通过设置这样的疑问,学生必然会积极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获得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实现了课堂教学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延伸课本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这一年龄段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分小组阅读训练、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其中角色扮演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对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进行重现,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将当时人物的情绪通过语言来表达,这不但有利于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能力。比如,在《完璧归赵》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后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分别扮演蔺相如、赵王、秦王、宦官、门客等,通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原当时的情节,并且深刻揣摩当时任务的内心情感,大大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表演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角色扮演人物刻画的形象与否直接取决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学生在表演中反映的人物情绪可以作为学生未来写作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对人物的形态、外貌、心理等描述的文章还有很多,教师设置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活动,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事物描述的能力,这些能力都能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更好的帮助。
(四)回归生活,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课堂教学知识并不能涵盖语文的全部,语言的精彩及语言能力的提升更多是从生活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源于生活”即是最好的概括,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倡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从生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通过课堂所学来描述生活中遇到的种种,这也是人类文化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生活素材来提升读写结合在语文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实现教育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欣赏文字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并能通过文字再现生活的美好。例如,学习课文《开国大典》、《猴王出世》后,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与长辈交谈来获得有关开国大典以及西游记的典故,并通过自己的整理编写成一本学习指导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文学修养,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教师还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学习,比如学习《钓鱼的启示》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钓鱼活动,学生通过钓鱼获得心得体会,将其记录在文本上,并对照课文中作者给出的心得体会,加深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读写结合”必然是未来语文的基础手段,阅读作为吸收知识的过程,结合语言表达的写作过程,必然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理清读与写的关系,结合课文内容充分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中高年级 篇7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
在小学中高年级段的教学活动中,写作与阅读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板块,并且两者间的相关性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已有研究中指出,小学中高年级段教师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均衡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提升。本文以下针对小学中高年级段阅读写作的一体化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影响下,小学阶段教材内容改革进程不断深入,文本教学空间日益增大,对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进而也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阅读量也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中高年级段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不注重日常阅读量的积累以及对阅读素材的提炼,导致在写作过程中力不从心,常常感到言之无物,写作内容比较虚假,所选择切入点较大且空,一些学生甚至对写作,阅读产生了畏惧心理。
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关系不密切,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多数学生没有提起笔来阅读的习惯,没有在阅读中适时进行批注或评价,针对教师所要求的阅读笔记也没有有效落实,教师也缺乏安全科学的引导;另一方面,写作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动手意识不佳,因此往往难以下笔,写作积极性长期偏低,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阅读写作一体化关系分析
首先,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基础。阅读是语文应用的吸收与前提,写作则是语文应用的外在表达,两者相互促进,具有相辅相成的重要关联性。小学阶段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积累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实质上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而写作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课本阅读以及课外读本阅读这两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文本储量,积累大量的名言警句以及成语俗语,拓展情感体验,从而使自身在写作时能够更具艺术性,做到妙笔生花的效果。
其次,写作能够促进阅读的深化。通过对阅读的深化能够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形成深度且密切的合作交流,从而丰富思想情感上的体验,以更准确的把握作品基调。同时,在阅读影响写作,写作影响阅读的循环过程中,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更深入与彻底,以阅读与写作的反复循环,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提高思维水平,并以写作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培养策略分析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对学生语文素养以及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与具体,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解决阅读不畅对写作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问题,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问题。以下即针对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1.以有效阅读促进写作素材的积累
如在《拉萨的天空》一文教学,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文本中描写情景优美且艺术性丰富的段落,然后作为教学的重点向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达到经由文字呈现丰富画面的效果。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外有针对性的阅读这类文章,将其作为优质范文,从范文中获得有价值的写作经验,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即在阅读到这些优美的,动人的语句时能够纪录并摘抄下来,除了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中的用词得到积累与拓展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叙事与铺陈的方法,对写作技巧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2.以现代化技术挖掘阅读资源促进写作环境的营造
当前教育教学体系中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不断频繁与密切,各个学科,各个教学环节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呈现出来快速发展的趋势。从加强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写作与阅读能力的角度上来说,不断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中高年级段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方可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具有交互式以及灵活性的特点,因此备受教学活动双方主体的喜爱与青睐,但教学活动必需注意不得过多的依赖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受到影响。
以四年级教材中的《雾凇》为例,本文重点描写的是吉林雾凇的自然美景以及形成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PPT向学生展示雾凇美景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的带着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文本中所出现的“琼枝玉树”“模糊”“弥漫”“缀满”“蒸腾”“笼罩”“凝结”以及“洁白晶莹”等词汇,在学生观看图片的同时示范朗读着重刻画景色的句子,让学生视听结合,形成更好的感悟,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写作中善于迁移应用这些刻画景色的优美词语,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3.以阅读评价促进写作技巧的提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阅读后评价的契机,并通过撰写读后感或评价的方式实现对写作能力的锻炼,起到提高写作技巧的目的。在小学中高年级段中,读后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有效的读后感写作训练,能够为学生的写作锻炼提供契机,同时也可以对学生阅读文本的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及时的检验与提高。
以四年级教材中的《诚实与信任》一文教学为例,文本中有一段内容所描述的是作者与小红车主人打电话的过程,这一段对话没有任何的提示语,是指导学生掌握撰写对话方法的重要教材之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熟读本章节内容,并为学生布置撰写读后感的任务,但不应过多的限制学生写作的观点与角度,而是让学生通过自选论述视角的方式仿写对话,也可以突破场景的限制,将对话的发生场景扩展至日常生活中,并引导学生掌握使用对话情景中各种标点符号的方法,体现小学中高年级段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直观性与高效性特点。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在小学中高年级段教学活动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发展,能够为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均衡发展提供重要契机,以均衡发展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水平,并在各种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将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关系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以克服现阶段小学中高年级段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重阅读轻写作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继红,赵亮.关于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分析[J].都市家教,2015,(02):145.
[2]袁作舟.小学语文的“阅读——写作”教学案例探讨[J].成功,2013,(16):55.
[3]邵喜成.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关系的处理[J].读写算,2014,(15):367.
[4]施佩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谈小学语文“从阅读导向写作”的作文教学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2,(04):9.
小学语文阅读中高年级 篇8
【摘要】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学科,而这种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语文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有新的特点,本文主要就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教学视角。
【关键词】小学 ; 中高年级 ; 语文 ;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02-01
在当前国人阅读水平日益低下的环境背景下,要有效地提高国民的阅读水平,就要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起。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既发挥老师的指导性作用,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课后进行兴趣阅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有很多,以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那种“做题式”的阅读教学已经不能再适应新课改后的教学要求,在新形势下要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的教学,注重学生课后课外的自主探究式阅读等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下面就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研究策略进行有效的探讨。
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的重要性
虽然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身体和心理状态都进一步发展,相对而言有了更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小学生的成长受环境的成长都比较大,特别是家庭、学校的环境。小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边度过的,良好的校风等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来说,学生的阅读状况直接受到环境的影响。例如据腾讯教育新闻报道的丰台时代小学,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该小学在“为每朵花蕾的健康成长提供最佳教育”的核心要求下,开始了以价值引导为核心,以书香校园创建为切入点,以课程为载体,从而引领师生“求真尽善”做事,作“求真尽善”之人,享受工作学习生活的幸福的文化创建,至今已经逐步形成了“浓郁书香,价值引领;求真尽善,共享幸福”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就是一种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的文化,不仅在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方面有巨大帮助,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为阅读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重视通过校园的宣传标语来营造良好的校园语文阅读氛围
宣传标语对于提醒人们的作用很大,特别是在校园。标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好的标语能超于本身所起的提示作用,还能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小学校园中,尤其是要重视通过校园的宣传标语来营造良好的校园语文阅读氛围,例如:“读书好,多读书,多好书”这一标语是直接引用小学中高年级课文中冰心所说的话,这样学生既有亲切感,在经过课堂的详细讲解之后,学生也就能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涵义。再如:“安静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无声的静思给你无穷的智慧”,这个直接说明了安静的阅读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也许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难理解其意思,但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全可以体会得到其中的内涵。
(三)重视教室阅读主题的黑板报的建设
教室可以说是小学生在学校里的“家”,学生都对教室环境的建设十分感兴趣,教室后面的黑板报的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黑板报设计时可以增加一些阅读方面的内容,例如好书推荐,学生的读书笔记展示,学生的阅读多少的获星情况等,这样通过展示的形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定能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二、要发挥家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发挥家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的重要性
家庭是影响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学校加强与家长在学生教育教学上的沟通也是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也对小学生的教育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为课堂上的和课后课外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家长在课外课后对学生教学的作用。一是能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例如老师布置的阅读作用;二是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遇到不认识字、句子、段落,不理解的事物、意思家长都能提供指导作用。
(二)发挥家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种所谓的“亲子阅读氛围”也在悄然兴起。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在具体的做法上,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在学生看书时不打扰他们,并且不让其他的事影响到他们,比如家人的上网、电视电影的播放等;还要积极给予孩子阅读指导,给孩子买好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悉心解答他们的疑问等等。
三、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双主体性”的作用
(一)对“双主体性”的内涵理解
之前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充分發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在新课改背景下,现在更多的是“提倡发挥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性的作用,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习的主体自然是学生。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教师的教与引导来达到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等的知识内容。
(二)如何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双主体性”的作用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双主体性”的作用,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教学水平,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更高一些,不能再像一二年级那样简单地进行,而是要在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的表达情感、文章的写作技巧等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真正做到钻研教材,形成自己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要进行一种思考式的学习,不能全然只是听老师的讲,还要有自己的思考、看法,这也是对培养素质型人才的要求。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黄欣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拓展”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 2013(12)
[2]鲁世芳.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3(11)
[3]曾朝晖.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学之友(小学版). 2012(09)
作者简介:赵辉(1987年-),女,山东淄博人,职称:小学二级教师,学历:本科,专业方向: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阅读中高年级 篇9
十月十二日下午漆桥中心小学语文组来到我们联谊小学送教下乡,在我看来,这样的机会既是给了孩子们学习的机会,也是给了我们年轻教师成长的机会。送教的两位教师通过针对中高年级课内阅读教学呈现给我们的是扎实生动的语文课堂。下面我就将对于这两堂课做以下收获及反思:
首先李爱玉老师在三年级执教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课堂在我看来用三个词概括:严谨、饱满和生动。首先李老师在课前引导孩子思考诵读科目中关于忍让的句子,为领会本文道理做出了铺垫。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的导入通过鹬蚌的图片来进行导入,简单明了。这也是她之后研讨时提出的导入一定要有目标,言简意赅,思考为什么要用这个导入。初读课文时,采用了随文识字,针对三年级孩子已经预习过文章,她采用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这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词不多,随文识字的方式恰到好处,“夹”字三个读音在字典中的意思,解释详尽,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同时在分段朗读时注意提醒学生标点、语速、停顿,李老师的语文教学功底可见一斑。本文引导学习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概括,李老师通过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来概括:一是抓关键词语;二是利用起因经过结果来帮助学生;三是紧扣题目来概括。不要说对于我们这些懵懂的新教师,很多老师对于教中高年级学生概括课文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学生的当堂反馈情况可以看出三个方法颇有成效。精读部分中,李老师独树一帜利用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来理清文章第一段讲了什么。
2、3两段中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抓住“威胁”、“毫不示弱”两个词再加上动作学生想象画面学生的朗读效果就非常到位了。在精读文章中的“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时,利用引导学生造句劝劝不学习的小明来帮助学生学习这个句子。理解词语“相持”的方法是联系前后文在词语的前后找。最后,李老师安排了一个“让你做渔夫,你会怎样劝鹬和蚌。”揭示要求最后一句要讲清道理,同时出示关于忍让的句子来帮助学生完成,让学生明白寓言其实就是小故事大道理。为达到教学目标安排板书来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并推荐了相关的阅读书目来帮助学生课后领悟。李老师的课堂饱满生动,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或是课堂氛围的呈现以及各目标教学方法的应用已经让人知道这是一堂有效果的语文课。
第二节是戴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课内阅读《黄山奇松》。这是一篇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经典写景文章。文章导入通过自己不是高淳本地人,希望学生向自己介绍高淳的景色这样的谈话导入开始,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渐渐热烈。通过你最爱哪一处这样的问题引出“情有独钟”这个词,这也将是本文的脉络和中心。学习第一段,再次强调情有独钟一词,并提出问题“黄山奇松”中“奇”是什么意思,来帮助学生走进这三种松树。出示视频欣赏黄山,在写景文章中学生很难真的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利用这样的方法直观有效。在学习识字方面,由于本文四字成语较多,戴老师采取的是直接出示帮助正音和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本课朗读的难度。齐读全文时,戴老师指导学生不拖腔、注意韵律、停顿等,这也是完成课标中第一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采取多种朗读方式齐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精读课文部分,出示重点句子,提示学生从句子中抓关键词来理解环境的恶劣。引导学生黄山上的松有千百种,而只着重写了三种: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戴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在默读中去思考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最爱哪棵松,为什么?从而去学习课文。利用文中插图以及重点词语“饱经风霜”启发学生联想“当狂风大作时,迎客松……。当风雪交加时,迎客松……”去引导学生明白环境的恶劣从而明白迎客松的种种品质。指导学生读出重点词句的语气,其实中高年级孩子还不是很清楚如何将词义与语气相结合去读去理解,于是戴老师采取了师范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朗读课文。这时综合学情,戴老师出示了迎客松的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接着点明中心“情有独钟”,并用“情有独钟”造句,采取“我对……情有独钟,因为……。”运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学习了陪客松和送客松。最后出示写三种松树的句子,通过比较找出描写的相似点,让学生突出“打比方”的手法,抓住事物的特点。高年级孩子在手法上的学习也显得尤为重要。戴老师整节课首先思路新颖,一个“情有独钟”贯穿全文,同时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将写景文章步步剖析,深深解读,让学生无论从朗读还是写法上都理解了文章。
通过这两节课我得到如下反思:首先中高年段语文课内阅读,要抓住语文新课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也是语文学习的奠基石。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一大难点。
3、语文教学的导入切忌花哨,要记住导入的目的在哪。不光是导入,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当有你自己的教学目标。
4、每一片中高年段课文包含的内容其实很多,教学时要注意抓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最后学生什么都一知半解。虽然我现在执教的是低年级,但李老师和戴老师的课堂中依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例如教学目标的明确、朗读情况指导等。都可以应用在我的教学上以及为我今后执教中高年级而积累经验。
以上是我对此次送教下乡活动的一点思考,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冯爽
【小学语文阅读中高年级】推荐阅读: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08-08
小学语文二年级阅读教学总结08-31
阅读理解六年级小学六年级语文06-11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的方法有哪些08-10
论文---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浅谈09-01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05-09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及作文练习08-22
莲都区小学语文各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09-28
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