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就业评估ppt书面稿

2024-08-24

2011就业评估ppt书面稿

2011就业评估ppt书面稿 篇1

致力创新,构建体系,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材料学院2011年就业工作总结

一、就业基本概况

2011届本科毕业生269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次性签约率82.9%(全省平均为74.4%);材料成型一次性签约率78%(全省平均为87.5%)。往届毕业生24人(6人签约),2007级本科生245人(218人签约, 一次性签约率88.9%)。研究生毕业生16人,材料加工一次性签约率83.3%;材料学一次性签约率80%。

二、统筹兼顾,致力创新,搭建“一体、两翼、三突出”的就业工作体系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院坚持围绕以实现学生就业最大化为主体;坚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帮助毕业生适度把握就业期望两个核心;做好三项重点工作:完善学生培养结构,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就业指导四大模块,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就业指导,争取社会资源,努力拓展就业空间,努力实现学生就业最大化。

(一)、完善学生培养结构,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成立材料加工创新实践基地

学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了多平台分专业的培养模式,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将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充分融入培养体系中,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成立材料加工创新实践基地,把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三大部分。

2、设立了工程实训等四个实验平台

按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逐渐递进的平台化思路,整合实验教学资源,设立工程实训平台、专业实验平台、综合(设计)性实验平台、创新实验平台。每个平台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和知识结构体系特征又分为若干个实验模块,每个模块下设内容不断更新的若干实验项目,分层次,多模块,平台化,逐层递进。

3、强化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实习训练

针对外出实习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的实际情况,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强化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实践训练环节。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创新实践基地内通过这样一个综合性强、专业特色明显、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践训练环节,熟练掌握本专业所涉及的几乎全部实践教学内容。

4、构建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体系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我们构建了内容丰富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形成了制度建设为保障,全员参与为先导,实践基地为载体,科研基金为后盾,科技活动为手段的运行机制。

5、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2011年学生在“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大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1项,山东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在第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就业指导四大模块。

1、课程模块

发挥就业指导课的功能,强化案例教学,搭建了授课计划、授课大纲、讲授课件、图片感受、作品练习五位一体的就业教育体系,按照大一开展就业启蒙教育、大二大三注重就业理论和实践教育、大四实施就业实战教育3个模块系统地展开,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学生大学整个培养过程。

2、实训模块

充分发挥就业基地优势,加强学生就业实习实训。2011年学院建立了5个毕业生就业基地,以基地为依托,每年组织学生到基地单位接受岗位锻炼,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就业基地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近三年来,就业基地单位共接收我院毕业生近百人。

3、拓展模块

配备专职就业辅导员,安排两名辅导员参加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培训,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求职大赛、户外素质拓展训练等,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

4、咨询模块

学院将全面的就业指导和个体职业咨询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情况,在就业的三个过程进行分阶段、分层次逐一指导,努力实现学生就业最大化。

(三)、全员参与,争取社会资源,努力拓展就业空间

建立了一支广大教职工全员参与、师生共同开拓就业市场的就业工作队伍,形成“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处”的全员育人大格局。举办材料类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广泛争取行业协会等各种社会资源,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三、对外宣传

四、几点体会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为就业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大学生培养体系,才能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只有加强就业分析和指导,帮助学生适度把握就业期望,才能实现科学择业;只有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实现就业最大化。

汇报完毕,谢谢!

2011.11 3

上一篇:建筑节能监理评估报告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中高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