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科学学院2011年就业工作总结(共7篇)
计算科学学院2011年就业工作总结 篇1
计算科学学院2011年就业工作总结
2011年计算科学学院毕业班的专业为信息与计算科学,共有64名毕业生。在校领导及学生处的正确指导下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我院初次就业率和总体就业率均达到100%。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相对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就业单位以软件服务业等信息相关产业为主,如国际500强企业埃森哲公司、上市公司华胜天成离岸开发中心、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企广东电网公司湛江供电局等。有3名毕业生考取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占73.4%,满意率达90%以上。
我院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成立了以学院党总支书记李锡儒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工作中严格准确执行就业工作政策和政策,积极协助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及时向毕业生传达各地各单位人才引进的政策与信息,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文明离校起到良好的服务中心作用。现将2011届毕业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
我院2011届毕业生是学习成绩优秀、工作作风优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顺利走向社会,我院就业工作小组针对我院实际情况把就业工作从就业政策到就业思想教育层层展开,学院领导和辅导员积极深入到学生中,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教育毕业生端正思想,坚定就业信心,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路,引导学生从基础做起、从基层做起;针对个别学习成绩较差、个人信心不足的毕业生,工作小组对他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从小处做起,树立就业的信心,确保就业工作的平稳进行。工作小组还多次召集毕业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引导学生着眼长远、科学就业。
二、坚持以毕业生为本,增强服务意识
2010年9月,我们就开始为 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准备,对全学院毕业生进行全面的情况调查,审查毕业生资格。同时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填写发放工作,使毕业生有充裕的时间联系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并搭建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从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QQ群平台进行发布。积极和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沟通联系,将收集到的就业信息通过QQ群发布;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及时了解学生就业动态,给予针对性指导。
三、转变观念,争取主动。
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我院多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研讨、外出调研和信息收集,广泛收集需求信息,邀请与系今年毕业生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主动推荐毕业生,先后邀请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信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谷度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和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为毕业生在就业中的面试、择业技巧以及初涉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动员毕业生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先后有20多名毕业生参加了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谷度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组织的岗前培训。积极发动教职工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全员总动员,从系领导到具体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都已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联系就业单位,提供用人信息。其中,李锡儒、吴东庆、王前、孙红英、梁屹珉等老师以及兄弟院系的老师都分别为我们的毕业生联系到了一些就业单位。根据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公司信息,主动与公司联系,并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给学生或将最适合这一岗位的学生推荐给企业,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求职成功几率。
四、坚持原则,严谨工作
严格准确执行各项就业工作政策和程序,积极配合上级各有关部门,按时完成各项就业工作,及时准确做好毕业生档案整理工作,配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按时做好本系生源统计,需求信息与就业率统计上报工作,按时上报就业工作总结,按时上报毕业生跟踪调查总结报告。确保毕业生就业信息准确无误,按时、按质上报。
五、加强学生信用和文明离校教育
在毕业生离校前,我院专门对贷款的学生开战了了诚信教育活动,效果显著,并给每个欠款毕业生的家长打电话,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交费情况;同时多次打电话给已毕业学生,积极主动提醒或催缴学生欠款,目前我院无毕业生贷款违约现象;认真做好毕业生文明安全离校教育,2011届毕业生全部安全文明离校。
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己顺利完成,也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更多经验。我们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
1、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积极“走出去”,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拓宽就业渠道,全面扎实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2、进一步拓宽就业信息来源,注重就业工作的网络化趋势,利用网络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高效性。
3、加强宣传,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我院办学水平和实力,介绍本届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及他们的运用方向。
4、继续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热心的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及时解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招聘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更多的工作岗位,力争让每一个从毕业生都能够满意、顺利的走向社会。
计算科学学院
2012年3月12日
计算科学学院2011年就业工作总结 篇2
形势篇:中原经济区建设给力毕业生就业
2011年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社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一年。这一年,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 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 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 一些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国内经济在高通胀和出口下降的内外夹击下出现明显下滑走势, 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增大。
这一年,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区域经济布局, 确立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目标,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新的高度。2011年10月30日闭幕的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为河南未来5年描绘了宏伟蓝图, 旨在将中原经济区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人力资源高地, 成为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也预示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空间, 特别是随着富士康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入住, 以电子信息、航空物流、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主导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加上安钢集团、双汇集团、宇通公司等本土劳动密集型大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 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加大, 毕业生就业迎来较好的机遇期。
这一年, 河南高等教育实现了新的跨越。2011年11月13日, 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省部 (局) 共建河南中医学院协议。这是我省与教育部 (共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水利部 (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农业部 (共建河南农业大学) 、国家粮食局 (共建河南工业大学) 、国家安监总局 (共建河南理工大学) 、国家烟草局 (共建郑州轻工业学院) 等国家相关部 (局) 共建的第8所高校。实现共建后, 共建高校紧密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所在行业、地域、区域经济发展相联系、相适应, 走“以特色创优势、以特色求发展”的道路, 培养更多高质量、高层次的毕业生, 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国家重点行业发展, 河南高校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踏实肯干、勤奋上进的品格越来越为用人单位所接受和认可。
政策篇:政策更优惠, 渠道更通畅
2011年, 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重视。国务院召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出台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首位, 强力推进。河南省有关部门细化具体措施, 明确和完善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政策, 内容涉及公共就业服务、创业带动就业、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城乡基层岗位开发等,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 毕业生就业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1.基层就业:基层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体
发挥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 地方财政优先考虑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当年新招聘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15%以上 (超过100人以上的企业达10%) 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 可按规定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并享受财政贴息。
服务期内的“三支一扶”大学生补贴标准在2011年平均提高约1000元, 由原来的每月500元至800元调整到现在的每月1500元至1800元;对服务期满且考核优秀的服务基层项目毕业生, 可由其所在服务单位直接聘用或在服务地其他事业单位调剂聘用。凡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我省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 (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1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3个) , 符合条件者可享受每年最高6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在良好政策的引导下, 2011年河南省70%以上的已就业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其中“农村特岗教师”“选调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干部”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工程”等项目, 共吸引了超过15万名毕业生报名参与, 实际招募毕业生2万多人, 基层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到基层就业逐渐成为广大毕业生及家长的共识。
2.自主创业:扶持力度加大, 创业典型突出, 创业证成亮点
自2011年1月1日起,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这个新名词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2011年全年, 省教育厅收到5800多名高校毕业生提出自主创业申请, 审核并免费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4000多份, 创业毕业生凭此证在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的, 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 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并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 每人可按创业意识培训200元、创业实训200元、开办企业培训10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和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5万至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创业毕业生实行货币出资“零交付”、经营场地“零成本”、服务创业“零收费”和“试营业”制度等;对从事微利创业项目的毕业生, 提供10万元以内贷款额度的贴息扶持, 对小型微利企业进行相应的企业所得税减免。2011年5月至6月, 省教育厅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大学生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 把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等送到高校, 各高校联合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服务人数超过8000人。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 通过自主创业、合伙经营、家庭资助等形式创业的毕业生较往年明显增多。
3.参军入伍:大学生入伍热情高, 兵源大省服务国防建设
2011年, 省委、省政府与省军区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意见》, 省教育厅站在“兵源大省服务国防建设”的高度, 把做好毕业生参军入伍工作作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 联合省军区司令部、省财政厅、省编办对新形势下的征兵工作政策进行细化,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政策体系, 强力推进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
第一, 明确规定全省高校均要设立人民武装部, 配备专职人员, 并按每预征1人补助60元的标准安排工作经费, 列入省财政预算。把兵役法规政策纳入教学计划和学生政治教育内容, 每年由相关部门进行抽查和考核, 对不合格单位实行一票否决。第二, 大学生参军入伍可以在入伍前获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经费。大学生学费补偿经费入伍时由省财政垫付发放, 保证学生在入伍前就可以拿到学费补偿。在读大学生士兵退役后, 回原校复学的剩余学制时间的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补助费由政府承担。第三, 退役大学生士兵可享受推荐或免试成人专升本、研究生加分等政策, 其服现役期间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在公务员考录时也将安排一定比例岗位用于招录退役大学生士兵。
成效篇: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11年, 全国有660万高校毕业生, 河南省有44.6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全省共有35.9万名毕业生于2011年9月1日前顺利就业, 较上年同期增加4.2万人, 就业率达到80.56%, 同比增长1.4%, 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 就业人数明显增加”的年度工作任务。
这一年, 省教育厅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撤销了就业状况不好的7个专业, 增设了124个本科专业和261个高职高专专业, 批准郑州大学工业工程等53个本科专业、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技术等25个专科专业为2011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教学, 专业设置、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这一年, 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再创佳绩, 有4.8万名毕业生报名预征, 确定预征对象3.4万人, 最终招录1万多人, 三项数据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受到教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的肯定。
这一年, 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入选“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自教育部2009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 全国共评选出100所高校, 我省共有5所高校入选, 成为入选高校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亮点篇:以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提升就业工作水平
1.就业评估: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评建结合, 促进工作
2011年9月17日, 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结果的通知》, 40所高校获得“优秀”等次, 57所高校获得“良好”等次, 7所高校获得“合格”等次。本次评估, 根据省政府文件要求,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的通知》精神, 在学校自评、申报的基础上, 省教育厅组织部分高校就业工作专家、省辖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负责同志、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组成专家组, 分三批共17组对全省107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实地考查评估。2011年6月至8月, 省教育厅又引入非教育系统的第三方调查机构 (河南省统计局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 , 对评估成绩达到90分以上的59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纳入评估最终成绩, 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客观、公正。综合以上指标及环节得分情况, 最终由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工作评审委员会评审得出各高校就业工作评估结果。
经过本次评估, 各高校更加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硬件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改进, 在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本轮评估对引入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了探索尝试, 创新了民主评议高校就业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受到高校的好评。
2.就业信息网络一体化平台:就业信息服务一“网”打尽
2011年, 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服务, 逐步推广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体化系统, 努力实现网络贯通、信息共享的求职招聘信息化”的要求, 省教育厅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网络的作用, 整合、充实并完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的资源、内容和功能, 举办“2011年河南省毕业生就业网上百日双选活动”“2011年河南省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 配合教育部等部委共开展25场网上就业双选活动,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分专业、分行业、分类别的供需信息服务, 凸显了信息网络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中的高效、便利、快捷、节约等优势。截至2011年年底, 全省107所高校全部嵌入“一体化系统”, 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全省高校全覆盖, 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3.就业指导课教学大赛:起点较高, 成果丰硕, 成效明显
2011年12月5日至7日, 由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大赛总决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 我省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此次大赛吸引了全国31个省 (市) , 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几十所部属高校在内的上万名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报名参加。我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马晓慧老师荣获一等奖 (全国共4名选手荣获)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温宗和老师荣获二等奖 (全国共10名选手荣获) , 省教育厅荣获优秀组织奖。此次大赛自2011年6月初启动, 我省有60多所高校的近1300名就业指导教师报名参加预选赛。通过高校初选、省级初赛、复赛, 有6名选手进入全国100强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 我省2名选手晋级全国30强 (部属及本科院校占67%) , 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本次大赛是近年来全国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面高水平的竞技, 代表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最高水准。此次大赛的开展, 是对近几年全国高校就业指导课教育教学成果的一次展示, 也是对我省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检阅。我省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轮训工作, 200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职称评审工作, 并在全国较早开发了高校就业指导省级系列统编教材。此次大赛的教学成果表明我省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4.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全省高校大学生传统赛事活动
2011年10月21至23日, 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总决赛隆重举行。省政协副主席梁静、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以及省委宣传部等7个主办单位有关领导出席大赛颁奖典礼并为获奖单位和选手颁奖。经过四轮选拔, 最终评出“十佳职业规划之星”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6名, 二等奖、三等奖及最佳辅导奖、最佳工作者奖、最佳组织奖若干个。大赛自2011年5月启动, 共吸引全省81所高校近30万名大学生参与。大赛作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域的一件大事, 既是对我省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水平的一次检验, 也是对全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阅。自2006年成功举办首届大赛以来, 经过4届的积累及推进, 大赛主题更加鲜明、特色更加明显、参与范围更加广泛, 赛事规程、组织实施等更加成熟, 大赛影响及效果更加显著, 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更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已经成为我省高校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和工作方向, 已成为我省高校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一项传统赛事。
5.自主创业之星:被省委书记卢展工称为“大学生创业很不简单”
随着我省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力度的不断加大, “高校毕业生创业促就业工程”的深入实施,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典型和创新创业项目脱颖而出。
郑州大学音乐系2009届毕业生胡星, 于2010年2月回到家乡信阳市潢川县成立了“隆古乡大学生创业园”——潢川县方正种植专业合作社无公害果蔬基地, 走上了创业之路。2011年4月30日, 在信阳市调研的省委书记卢展工了解到胡星辞去某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回乡种大棚蔬菜的创业事迹后, 大为赞同地说:“大学生就是要有敢于创业的精神, 到农村广阔天地里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鼓励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是一条路子, 是一种正确的方向。”
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王洋, 以自身所学植物营养 (无土栽培) 专业, 创造性地与园林景观结合, 整合相关产业资源, 开发出无土草坪产品, 并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 2年内不仅在研发上拿到无土草坪生产发明等3个专利, 市场渠道从室内原生态草坪租赁到立体绿化到快速绿化, 在南阳、安阳等地设立分公司。2011年12月5日,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河南农业大学调研时, 看到希芳阁无土草坪等创业项目时说:“大学生创业很不简单。”
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郭志企研发的“井下煤层瓦斯定点密封取样装置”, 被焦作市一家公司以500万元的价格购买, 创下了我省大学生科技成果单项转让金额的最高记录。
…………
娄底市总科学谋划2011年工作 篇3
倡议要求,全市工会工作者要树立“发展为先”意识,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深化“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切实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上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先锋,争做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楷模,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再立新功。
倡议要求,全市工会工作者要树立“基层为重”意识,提升工会昂扬战斗力。深入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建会行动,实现“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积极推进非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工会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扩大工会覆盖面,增强工会战斗力。
倡议要求,全市工会工作者要树立“职工为本”意识,培育工会强大亲和力。要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实现劳动报酬与劳动生產率同步增长。要主动顺应时代要求,深入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加快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推动“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更多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撑。要健全维权帮扶网络,完善维权帮扶体系,加大维权帮扶力度,增强维权帮扶实效,千方百计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让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指数。
计算科学学院2011年就业工作总结 篇4
——汽车学院2003—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报告
自建院(2003年)以来,汽车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紧紧围绕校党委、校行政的中心工作展开,在学校招生就业处和院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全面服务,细心指导、规范管理、拓宽渠道”的原则,不断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不断优化宣传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努力增强市场机制配置毕业生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根据各项评估指标,结合学院自身实际,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如下: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条件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思想统一
为保证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院长、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院分团委),具体处理和协调毕业生就业的各项事务,及时解决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在稳步提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统筹安排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统一毕业生就业工作思想与原则: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按照国家政策指导,坚持市场导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原则,坚持在公正、平等、竞争环境中择业;就业工作要实现就业政策公开、需求信息公开、择优推荐公开的原则;坚持“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艰苦行业、中小型企业和基层事业单位工作;就业指导工作要充分整合、利用学校教学、管理资源,特别要调动学院学生管理、辅导员队伍及全体教师的力量,做到全员参与的原则。
(二)队伍组织健全、工作设备齐全
近年来,学院从事毕业生工作主管书记1人、专职人员3人,其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各1人。专职人员均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师等相关培训,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比较熟悉,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除专职人员外,全院上下齐抓共管,通过各种措施,调动辅导员和科任教师充分利用人际关系资源为学生寻找工作,形成了就业工作合力,确保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院分团委)配备了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和扫描仪等设备,并连接校园网供学生查询信息。另外,通过网络及其他渠道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在每班设立就业信息联络员(班长、团支书等人),将新的就业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并在学院网站和宣传栏中及时更新就业信息。而且,通过校园网的相关链接让学生及时收看有关的就业指导讲座和参与网上招聘活动,让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
(三)“四个到位”强化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
学院以“四个到位”不断强化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
1、认识到位。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研究新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安排专职辅导员负责,以提高工作效率,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2、机构到位。学院通过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宣传小组、各班安排一名信息联络员、辅导员建立飞信群与每位同学建立实时在线联系,形成了学院-班级-个人三级畅通体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加强了毕业生就业宣传力度。
3、宣传方式到位。学院通过学院网站、专题信息刊物、宣传栏、飞信等多种宣传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国家政策宣传、就业项目介绍、就业先进典型宣传,同时,开通热线电话,完善学院就业网站,建立宣传栏,发布就业信息等,保证学院、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就业信息畅通,全方位服务学生就业。
4、就业宣传后期工作落实到位。在对全院同学就业工作摸底的情况下,掌握有兴趣同学的信息,做到工作有重点。其次,积极与学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联系,掌握最新的就业政策和信息,以便于有兴趣同学的愿望实现和工作的落实。最后根据对学生信息的掌握和志愿的选择,及时的进行有目的的“一对一”服务,以推动就业的工作落实和学生志愿的实现。
(四)经费充足,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学院行政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1000元作为就业工作专项经费,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宣传、走访、联系招聘单位等工作,充分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自建院以来,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达到了18450元,生均52.87元。
为了充分利用广大教师资源,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有效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同时,发动学院学生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对于有签约的同学将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些措施,力求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引起学院师生的高度重视。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状态
(一)完善就业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就业工作管理水平制度是工作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学院及时调整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涵盖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如《汽车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汽车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条例》、《汽车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及主要职责》、《汽车学院安全稳定与文明离校值班制度》、《汽车学院待就业学生登记跟踪制度》、《汽车学院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程序》、《汽车学院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汽车学院就业指导管理办法》、《汽车学院就业指导实施细则》、《汽车学院毕业生信息网络建设的有关规定》、《汽车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报制度》等。同时,年初有就业工作计划(每月有具体的工作安排日程,定时检查进度情况),年终有就业工作总结,所有文件材料均已整理归档。
规章制度建设使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管理层次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规范,保证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对学院的管理工作规范化起了很大的推动和制约作用,是实现学院规范化管理的捷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增强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二)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安排,完成日常管理工作
1、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基本实现了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所有上报材料和需求信息、生源统计、查询和计划上报等日常管理全部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够及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按要求上报有关信息。
2、建立了完善毕业生基本信息库,规范管理。由于学院毕业生人数呈递增趋势,为更好地进行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包括毕业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姓名、专业、生源地、就业单位、个人联系电话、跟踪调查等记录,为客观、详细地向用人单位推荐和了解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做到了及时更新,把工作对象由班级转向个体,逐个地找未就业的毕业生谈话并帮助他们尽快就业。
3、正确指导毕业生网上签订就业协议,归档材料上报及时、完整、准确;毕业生离校手续(组织关系、户口迁移证和报到证)办理及时,证件发放准确无误,材料移交清楚;考研学生政审意见及调档认真规范,毕业生转档材料移交及时、准确、规范,材料移交清楚。
(三)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拓展工作新思路
1、学院每年10月下旬至12月开展“汽车学院就业指导月”活动,每年5月至6月开展“汽车学院就业服务月活动”。活动期间,开展就业调研、就业指导讲座、诚信教育等系列活动,并积极配合校团委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鼓励同学自主创业。
2、利用党团活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组织做好毕业生课堂教育的同时,学院还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举办商务礼仪大赛、面试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毕业生简历制作大赛,毕业生模拟招聘会、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毕业生党员就业意识专题教育等活动,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的平台,充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了外语和谐职业人。
3、学生在校期间,对在校生进行择业调查,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调查,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开展跟踪调查,不仅调查学生对学院毕业生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调查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并就调查中获得的重要信息撰写调查报告。
4、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将就业指导服务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生,加强对毕业生应聘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求职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模拟招聘、自主创业等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
5、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心态,着力构建“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六位一体”包括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健康“滤忧箱”、专职辅导员走进学生宿舍活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就业择业心理,成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学院加强班主任及就业指导老师与毕业生沟通联系,并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在各班级的朋辈辅导员作用,及时了解毕业生心态,主动关心、理解和鼓励毕业生,帮助和指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
6、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第一类,就业意向已明确的,在完成专业教学计划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对于此类学生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主要是加强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帮助其提升岗位适应能力;第二类,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竞争意识强烈,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鼓励其走出校门参与竞争,自主择业、甚至自主创业;第三类,自信心不足、竞争意识不强、就业有困难的,此类学生是我们工作的难点。一要做好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二要指导学生撰写好求职自荐书,提高学生面试应变能力。
7、利用多种渠道切实落实困难学生就业帮扶的有关政策。自建院来,学院精心制定了《汽车学院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并指定辅导员统筹落实,共帮助125名困难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就业工作受到学生家长好评。
8、调查走访与来信来访共建工作新体系。利用寒暑假,学院针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毕业生学生,继续开展“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活动,让家长真实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基本学习、生活情况,加强了家校的沟通,学生家长纷纷来信来电,对学院工作给予肯定,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学院学生、家长等的来信来访,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分析、考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思想等全面了解,及时解决问题。对于来信来访中对学院有关政策、工作的疑问,学院领导也及时予以合理回复。
(四)组织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建立毕业生信息网
1、为了进一步拓宽用人渠道,学院在人才招聘方式上积极创新,经过多次联系和精心准备,先后有中通客车、济南重汽、河北新宏昌重工集团、聊城五洲汽车集团公司等数家单位来学院举行专场招聘会,招聘的企业摒弃了以往枯燥、单一的招聘模式,采用了与毕业生交流互动的全新招聘形式。不少企业利用PPT、视频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宣传,通过对公司概况与发展前景的介绍,使毕业生对招聘企业有了更深的了解,避免出现盲目择业的情况。自建院以来,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来学院举行招聘会3次,共签约10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聊城分公司来到学院举办专场招聘会2次,共签约10人。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的人事负责人来举办专场招聘会2次,共签约12人。寿光万龙实业有限公司来学院举办招聘会1次,签约3人。中通客车控股有限公司来我院举行专场招聘会5次,共签约12人。中华联合保险公司来我院举办专场招聘会2次,共签约12人。北京顺恒达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来我院举办专场招聘会2次,共签约7人。(以前的不知道)2010年4月10日,学院与计算机学院、理工学院联合举办了聊城大学2010届毕业生专场供需见面会,邀请与会单位8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11月13日,学院与环境规划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联合举办了2011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邀请与会单位6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有效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有效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
2、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教职工资源积极推介毕业生。学院已毕业学生分布面广、行业多,每个学生都是一种资源,委托已毕业学生反馈所在单位的用人信息及对人才的需求,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再辟新渠道;充分利用教师因教学研究工作之需与学校、公司企业、事业等单位广泛联系的有利条件,发动教师利用社会资源推介毕业生就业。
3、广泛搜集人才需求信息,及时提供就业岗位。学院积极配合招生就业处的工作,及时传达校招生就业处提供的招聘信息,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开辟新的信息来源;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需求信息,加强与原有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利用本院的人力资源,广泛收集有关用人信息,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组织开展小型供需洽谈会;将毕业实习和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在有用人需求的单位安排实习,让一部分毕业生在实习中实现就业;加强与在聊公司、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开辟新的实习就业基地。
4、完善毕业生信息网,健全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形成良性的反馈链。对搜寻反馈回来的信息或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就业信息,将及时在学院网站发布和对班级传达。对就业信息除了认真做好“下达”外,还认真做好“上传”工作。用人单位对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有需求时,学院会填写一份就业信息,及时“上传”给就业指导中心。对“上传”和“下达”的每一份就业信息都进行归档编号,以方便查阅,且不易遗漏信息。规范化的信息管理,使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重视高端带动,引导学生自我就业。为更好的引导学生自就业,学院统一安排和领导下,强化服务育人理念,积极完善学生就业自我管理组织,学院领导提出“进千家、访百企”计划,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济南、青岛和北京的相关就业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及时了解公司的人才需求情况,为学院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积极参加全国百所院校与百家重点企业人才供需洽谈会,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大型国有企业的就业信息。与企业的联系合作从就业向实习、科研开发、文化交流等深层次发展,与许多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中通客车、鑫亚工业公司等纷纷在学院设立了奖学金。在提供充分就业岗位的前提下,学院着力提高就业层次和质量。
6、鼓励学生多方式就业。鼓励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参加专升本考试,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鼓励毕业生报考国家公务员;动员毕业生积极参与教师特设岗位考试;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
(五)开展就业指导,为毕业生“保驾护航”
开展富有成效的就业指导是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关键环节。.1、举行就业调研座谈会、职业发展规划讲座、在求职中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讲座自主创业讲座、行业发展讲座、用人标准讲座、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讲座等活动,邀请多名实习老师、专家教授、用人单位人员现场讲解最近毕业生工作的热点问题,并根据毕业生反馈的问题做进一步解答和改进。同时,通过办讲座、组织学生座谈、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更新就业观念,强化就业意识,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提高就业成功率。
2、学院以讲座的形式就毕业生就业相关方针政策作详细的解疑,并多次开展就业指导课,向应届毕业生分析签约流程及办理人事代理和暂缓就业的利弊。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及各种社会关系的积极性,努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积极参与的毕业生就业机制。毕业生要树立主动积极的就业意识,充分利用寒暑假、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主动参与社会竞争。鼓励毕业生通过人才网、招聘网等方式,实现自主择业。
3、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考试,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09年,学院与山东第二技术学院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山东省尚属首例。为开展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学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安排专人接待同学们的咨询、报名,抽调骨干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在学习培训时间上作了人性化的安排,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培训为全免费培训,学生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课余时间或预约方式进行学习,可以获得中高级技师证,为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增加筹码。
(六)多角度、全方位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工科人才
学院不断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先后通过“搭建校企共建交流平台,研讨校企发展大计”、“制定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突出‘双师’机构,专兼结合、优势互补”、“深入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提高企业效益”、“积极争取企校共建资金,发挥应有效益”、“结合学院专业特色,继续完善并遵循‘123’原则,寻求校企联合新突破”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七项举措,相继建立了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时风集团、鑫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处校外教学科研基地,成立了 “聊城汽车零部件及整车性能检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凯思博宏环保节能技术研究所(聊城)”、“聊城大学中通客车实验室”3个校内企校共建机构,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共建共赢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企业支持学校,学校服务企业,企校共赢共进”的良好局面。
不断完善学院课程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资源的优质高效利用,切实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绩效
1、基本情况:自建院以来,学院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等5个专业毕业生共有292人,本科288人,专科4人,其中考取研究生70人,与用人单位网上签约77人,灵活就业151人,初次就业率为25%。
2、学院(那年,以前的不知道)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1人被评为就业先进个人,14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27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学院顺利承办“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一期,邀请中通集团王传甫做客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广开就业渠道,先后举办了2场大型招聘会、7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签约50余人。2010届毕业生共有292人,本科288人,专科4人,其中考取研究生70人,与用人单位网上签约77人,灵活就业151人。
四、毕业生就业工作后效性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学院毕业生工作比较满意,用人单位也对我院毕业生非常喜欢和认可,认为学院毕业生工作踏实、专业素质过硬,毕业生签约就业就业真实可靠,截止目前还没有出现因误签灵活就业或签订虚假就业协议要求换发择业通知书的情况。
五、自查结果的改进情况
一、自查结果:
近年中,学院不断加大了市场的开拓力度,建立了更多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加强了毕业生就业理论研究。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显示,整体情况较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但问题依然存在,如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没有大踏步提升,少数学生缺乏理想和信念,毕业生的应聘技巧、找工作的主动性不强。
二、改进情况:
经过学院毕业生工作人员的努力,不论从硬件建设还是从软件建设上,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进。学院党总支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列入学院工作要点之内。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经过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的努力,学院的就业率有了明显提升。学院还根据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以此来提高专业就业率。在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情况下,学院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同时为了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学院又引导毕业生慎重签约,不要盲目地更换单位,以此来降低改派率。
三、关于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努力方向
1、鼓励毕业生将就业目光投向急需人才的边远贫困地区以及急需发展的企事业单位,不要只局限在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
2做好毕业生跟踪调研工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经常对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了解用人需求信息的发展动态和知识更新的方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使我院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3关注贫困生和“就业困难户”,给就业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选准位置,顺利就业。
总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逐步适应了社会对学院的要求,学院的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已经逐步做到了有机结合,工作已经步入了良性轨道!
计算科学学院2011年就业工作总结 篇5
梧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分团委·学生会
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1上半年,我系分团委〃学生会在系党总支和学院团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和各种常规工作,同时,我系也根据本系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发挥了系分团委•学生会桥梁纽带作用,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信任,获得了良好的反响。现将我系第一届第二任分团委〃学生会自上任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
我系分团委〃学生会于2011年3月22日召开了委员增补大会,顺利组建了新一任的干部队伍。新一任的干部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故在工作角色的转变,在经验以及处事等方面都还有所欠缺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工作的开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所以,为了加强我系学生干部队伍的思想意识、加强工作能力的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执行力,自上任以来,我系分团委〃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进行了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工程,以提高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
1.做好工作的交接。组织新任干部与老干部进行广泛的交流,做好各部门工作的交接,同时与老干部交流学生工作,了解
老干部的建议和想法,一起探讨如何更好的做好学生工作,如何才能更好的服务广大同学,真正的发挥分团委〃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2.加强队伍凝聚力建设。为了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与信任,以
及队伍的凝聚力,我系分团委〃学生会在4月份进行了为期
两个星期的“学生干部训练营”,通过一系列的素质拓展活动、团队辅导训练和技能培训,促进了彼此的相互交流,建立了
彼此的信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干部的工作技能;同时,也
提升了队伍的思想意识和团队的凝聚力。
二、完善工作体制,提高工作水平
为了加强我系分团委〃学生会的内部管理和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水平。上任以来,我们在继承了以往的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模式,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模式,完善工作体制,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工作效率。
1.修改完善了《计算机科学系学生会办公室管理制度》,实行办
公室的细化管理;
2.建立了《计算机科学系礼仪队管理制度》,规定了系礼仪队的训练时间,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以提高系礼仪队的形
象和工作能力;
3.建立了《计算机科学系分团委〃学生会阶段工作总结会议制
度》。实行每月进行一次阶段工作总结,让广大同学都能了解、监督我系分团委〃学生会个工作,做到分团委〃学生会工作
透明化、民主化;
4.加强各部门的管理,细化各部门的工作。让各部门在《梧州
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学生会各部工作条例》的基础上,撰写各
部门的工作细则,深化、细化各部门的工作内容。
三、配合学院做好各项常规工作
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我系分团委〃学生会积极配合学院、系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为我系同学搭建沟通交流、展示才能的平台。
1.“学雷锋”月期间与系学生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
分子和志愿者进行“3.5”学雷锋系列活动;
2.做好学院第二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太极扇表演的组织和训练
工作,做好前期的筹备工作;
3.携手系学生党支部举行以“扬先烈精神颂爱国情怀”为主
题的清明节扫墓活动;
4.指导、协助青年志愿者分会召开我系青年志愿者分会第二次
代表大会,并顺利组建新一班干部队伍;
5.配合学院做好五四评优的相关工作,及组织我系同学参加我院第四届大学生心里戏剧表演大赛、第三届大学生外文歌曲
大赛,我系的短剧《蜕变》在第四届大学生心里戏剧表演大
赛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6.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系积极配合学院组织我系
同学参加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系列活动。
四、积极做好我系学生工作
在完成学院交予的各项常规工作外,我系分团委〃学生会的工作重心依然放在我系的学生工作中。从换届完成,新干部上任之初,我系分团委〃学生会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尝试着创新工作模式,从同学的角度出发,做好我系的学生工作。
(一)党团携手,做好基层组织建设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系分团委〃学生会积极与系学生党支
部携手做好党团共建工作。抓好团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我系第二期分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为契机,加强对党和团的基本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配合学生党支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的选拔和推荐工作,选拔真正优秀的团员参加党课学习培训,努力营造“优秀共青团员争先进,入党积极分子作先锋”的良好氛围。本学期我系第二期分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创新了培训内容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与团组织相结合。我系分团委协助分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组织开展了以“红色党旗下第二课堂”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充分调动我系团员青年和培训班学员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其中,组织和指导团员与培训班学员开展了“与社会亲密接触”的公益实践活动和 “红色党旗下第二课堂”为主题的电子报设计、校园公益广告、短片制作,以及最佳摄影/DV评选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既让我系同学在过程中学习、了解到了党团的基本知识,并且又充分体现了我系分团委按要求做好“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的工作;另外,积极配合系学生党支部做好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库的工作,做好推优入党的工作,4月份我系分团委协助系学生党支部推荐了36名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实行阶段工作总结会议
为了使广大同学了解和监督我系分团委〃学生会的工作,总结分团委〃学生会一个阶段的工作和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让班级同学更了解学生会在做什么,听取广大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分团委〃学生会的工作透明化、民主化,更好的做到按同学所想、所需的开展我系学生工作,我系分团委〃学生会初步建立了每月进
行一次的阶段工作总结会议的制度。通过总结会议,我们得到了同学们的信息反馈,并通过进一步的班级调研,我们更了解了我系广大同学的所需,也知道了我系分团委〃学生会今后工作的总体方向。
(三)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
为配合学院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给我系毕业生营造一个安全文明、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离校,维护学院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我系分团委〃学生会为我系毕业生举行了系列的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
1.在我系各毕业生宿舍分发“文明离校〃温暖离校”倡议书,提倡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地离校,并且以真情感恩学院;
2.在A4篮球场前组织进行了“跳蚤市场”,为广大毕业生出售
交换二手物品提供了一个迅捷、方便的平台;
3.携手学生党支部组织毕业生辅导员助理和所带班级举办“我的大学我做主”为主题欢送辅导员助理的座谈会;
4.组织进行了以“沙场点兵激情再燃”为主题系列体育竞技
活动。
五、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工作展望
1.干部队伍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针对这个情况,我系分团委〃学生会下学期将继续以加强队
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2.部分工作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没有落到实处。为使各项工
作制度真正能够执行起来,“依法办事”,我系分团委〃学生
会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干部量化考核制度,督
促干部“依法做事 ”,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3.活动宣传力度不够,信息传达不到位。在今后的工作在,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保证各项活动和工作的信息宣传
到位,传达到位;
4.与各班同学交流不够,致使工作出现脱节。为加强交流,我们将继续做好每月一次的阶段工作总结会议,让同学了解分
团委〃学生会的工作,同时,建立班级联动机制,加强各方
面的沟通;
5.加强与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和院学生会的沟通与交流,相互
学习,共同提高。
在一个学期的工作中,我们逐步加强了队伍的组织建设,提高了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的凝聚力,我们看到了成长,看到了进步,也看到了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在系党总支和学院团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立足岗位,立足同学,想同学所想,思同学所需,结合本系特色,围绕“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理念做好各项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分团委〃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计算机科学系分团委〃学生会
计算科学学院2011年就业工作总结 篇6
****学院2011届毕业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截止2011年11月20日,全院毕业班平均就业率达95.05%。实际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稳步增长。
一、毕业班辅导员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我院2011届毕业班辅导员原有8人,因学校科级岗调整,实际在岗只有5人。
我院2011届毕业生共1939人,协议就业1675人,升学29人,灵活就业139人。至2011年12月1日,全院协议就业率为86.38%,灵活就业率为7.17%,总就业率为95.05%。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就业指标。
二、工作体会与经验总结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全院齐心协力抓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学生的个人利益,又影响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切实有效的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院办学的持续发展。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党政、各带班辅导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从学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统一安排、以老带新、有条不紊地开展就业工作:
1)严格贯彻落实教育厅及学校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精神,成立专门的系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院领导亲自抓,责任到个人,层层抓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提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准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广大毕业生热情的帮助和无私的关怀,对毕业生进行个别指导。按照规定时间做好毕业生生源审核工作,做到无一例错误(姓名、性别、生源地)。针对各年级学生不同需求,举办多场高水平的就业、创业专题讲座与报告,宣传与教育双管齐下。
2、多角度深化就业指导
1)辅导员队伍用品行教育规范化学生就业
****学院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专门设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品行教育课程,一方面,用理论化的知识让学生接触就业,了解就业,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防患于未燃,让学生预防可能会发生在就业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制定相关对策,提前做好应付准备。
2)重视考级考证宣传,增强就业竞争力
为了适应当今就业工作的复杂性,学院领导将考级考证列为学院就业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各带班辅导员认真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认证考试,进一步提高毕业班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获得各级各类证书的学生正逐年增加。
3)举办各种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就业
学院先后举办了简历制作大赛,开展了面试礼仪培训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模拟面试,让学生从招聘流程的每一个细节中精雕细琢打造自己的职业形象。另一方面,学院鼓励毕业班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各级的招聘会,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从思想上转变学生被动的就业理念,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指引让学生们不但提升了自己也拓宽了就业思路,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拓宽就业渠道,全方面收集就业信息
1)充分发挥往届毕业生作用,很多优秀往届毕业生,在企业里表现较好,收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他们可以介绍更多我们的学生到他们企业里去发挥作用,也可以传授经验给我们的毕业生,让我们的学生对就业工作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
2)通过辅导员老师的推荐,将我们的优秀毕业生推向行业,既让企业找到他们需要的人才,也为优秀毕业生提高方便,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
3)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网络应聘、网上投档。并且及时开展相关网络防骗教育,做到既能合理利用网络,又能安全稳定。
4)建立长期稳定的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是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力支持者,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应该是长期的,平等的,互助的,良性的。抓好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对于我们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1)及时关注难就业学生学生。辅导员深入了解他们困难的原因,做好记录,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实现预期的实习就业目标。考虑到毕业班学生在各类应聘 2
面试中遭遇的挫折和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关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让学生找回自信。
2)注重毕业安全教育,在全院毕业班范围内开展“文明离校、规范离校”活动。辅导员组织毕业班各班召开相关主题班会,重点让毕业班各位同学了解实习要求,离校流程,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安排,毕业班档案户口托管等相关问题,提前为就业实习做好准备。
3)举办多场就业创业经验交流座谈会。学院积极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来给应届毕业生传授经验,实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邀请创业成功的学生,通过他们现身说法,为有这方面想法的学生提供思路和勇气。另一方面,辅导员走访了解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及时为同学们排忧解难,甚至从外面请来专家及应届优秀毕业生跟同学们座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加强宣传教育,院部办公楼门外设臵就业信息公告栏,及时制作大量展板,张贴就业离校手续表,离校流程一目了然,务求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各辅导员也通过同种通讯方式及时将就业信息传达给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
5、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工作继续稳步推进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培训课,很多学生从中受益。2011届毕业生&&同学是我校“2010年本田杯节能汽车比赛”的主力队员,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锻炼出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就业期间,他婉拒了上海、南京等多家企业的就业招聘,萌发了利用技术特长自主创业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2010年6月18日,&&同学自主创办的汽车服务公司开业,正式投入运营。公司位于泰洲市海陵区永兴路汽车服务企业聚集区,主营汽车变速箱维修、汽车日常维护保养、汽车美容等业务。
****学院&&院长邀请机电学院车辆工程系主任&&&老师和实验室副主任&&&老师一同赶赴泰州参加了公司的开业典礼。&&&老师和&&&老师在现场对公司的汽车检测诊断仪、剪式举升机等设备配臵、位臵摆放、服务项目进行了技术指导。
三、不足之处
1、由于****学院没有专业任课教师,与社会的广泛联系还不够紧密,仅靠辅导员显然不行。另一方面,我院每位辅导员所带班级人数众多,日常工作烦琐、工作量大,就业工作又要求繁中有细,不能出任何差错,这无形中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因此,从整个学校来讲,有必要增加****学院人力物力的投入。
2、就业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不够,就业信息渠道还不够畅通。就业工作作为
学校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大四期间,学生大多数都在外地进行实习,学生与辅导员的联系不够紧密,很多重要的就业信息不能及时传达给学生,让一些好机会白白浪费。
3、毕业生缺乏创业的精神。国内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意识,绝大多数同学仅仅满足于找一份稳定工作。我校虽然将应用型大学作为学校口号,但是在创业这方面却没有相当的学生作为实例支撑。部分创业的同学也只是开饭店,开小门面,所学专业知识并没有应用到创业实践中,完全脱离了大学的本质意义。
4、部分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潜意识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误区,导致少数学生好高骛远,迟迟不能确定就业单位,不愿到基层工作,不愿到不发达地区工作。
5、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眼高手低现象普遍存在于毕业班学生当中,平时不勤学勤练,关键时又不能马上达到相当水平,造成自信心盲目下降,害怕面试,对就业造成相当影响。在校期间职业素养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学院
计算科学学院2011年就业工作总结 篇7
我校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 每届二个班, 迄今为止已有五届十个班共348名毕业生。其中2005届74人, 2006届70人, 2007届75人, 2008届6 7人, 2009届62人, 毕业生数量相对较为稳定。在院系领导高度重视之下, 经过8年多的建设与发展,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办学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笔者作为学院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辅导员, 在整理统计2005~2008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以及就业岗位分布 (因2009届毕业生相关就业数据统计尚未截止, 故未进行统计) 的基础上, 从学校、学院的实际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出发, 结合两年的就业指导工作经验, 浅议了提升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应举措, 以期为今后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签约就业率分析
整理汇总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4], 统计签约就业率如图1所示:其中斜线阴影部分为毕业生的签约 (含录取研究生) 就业率, 实心部分为研究生录取率。
从图1中可以看出, 从2005年到2008年,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虽然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但逐年略有下降 (其中2005至2007三届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均略高于当年学校各专业的平均签约就业率, 而2008届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则首次低于学校各专业的平均水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究生录取率 (升学率) 则逐年上升, 其中大部分考研毕业生选择攻读管理、金融、计算机等学科专业而非数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面对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考研当作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1.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统计
整理汇总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方案, 统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行业分布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 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行业, 另有少数毕业生在贸易、电子通信、机械制造、金融、教育等领域从业, 还有少量毕业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但就业学生专业不对口的状况也比较明显, 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从事与自己专业没有密切联系的工作。从另一角度来看, 这说明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 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能否找到合适岗位的重要因素。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敲响了警钟, 要想在未来的就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之外, 还必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 着力构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长效机制
早在2003年, 教育部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之后, 就明确提出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笔者认为:这一理念需要紧密联系院校实际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贯彻和深化, 从而有效助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1 强基础
数学是信息科学走向成熟与辉煌基础, 正因为是数学做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才能够如虎添翼。因此, 强基础就是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不能削弱。一方面, 这是本专业区别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主要特征, 另一方面, 这也是本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主要“卖点”之一。就我校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而言, 为低年级学生设置了几乎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完全相同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毫无疑问可以确保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但是笔者常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抱怨本专业所学课程过于枯燥, 整天反复于冗长的数学公式与乏味的定理证明。长此以往, 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 进而影响到学院的学风建设和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虽然进入高年级后, 《数学建模》、《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以及《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实用型课程逐渐开设, 但从时间上来讲似乎晚了一些。许多学生就是在大一大二期间不愿反复学习枯燥的数学基础课程而萌生转专业甚至弃学的思想。因此, 笔者建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竟不是纯理论的数学专业, 在确保为低年级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同时, 有必要早一些让他们接触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应用型知识, 哪怕只是了解, 这样做既有利于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同时也能够早日激发学生的就业与择业意识。
2.2 宽口径
宽口径强调的是专业的教育内容不能过度的专门化, 这与当前“通才教育”[5]的办学理念是相符合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6]。可见,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毕业生在就业时“宜零售, 不宜批发”, 图2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以及近年来部分毕业生考取应用数学、金融、管理、计算机、通信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既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面宽, 弹性大,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
2.3 重实践
重实践, 这是因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身的实践性极强。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环节当中都应当紧密联系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实际, 特别是学科最新发展与高新技术的实际, 加强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学软件应用、计算机编程等实践能力的培养[7]。目前,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尚未建立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供学生完成课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环节, 如只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分散到一些企业去实习,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践活动的质量。笔者认为:当前如“雨后春笋”般呈现的各种IT技能培训班, 能在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靠的就是强化的实践, 这很值得高校的思考与借鉴。虽然说“理想化”的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因为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开展, 但稳定的实践基地还是必需的, 这无疑会大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4 有侧重
有侧重主要是强调在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应避免“万金油”或者“面面俱到”的形式, 应根据实际情况侧重于某一或某几个方向来培养学生。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 工、理、管、法、文、经、医 (药) 、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相对于经济、管理等学科, 我校的工科专业优势比较明显。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强化工程背景教育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通过掌握一定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接口”的知识, 使其理学专业优势能够在工程意识的指导和促进下得以充分发挥。图2所示很明显:目前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工科计算机软件等行业, 笔者认为, 今后这一方向的“侧重”仍需进一步加强。
2.5 创特色
创特色是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行业需求和院校特色, 在开办专业的过程中办出特色。为此, 学校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应该充分体现计量特色, 使得专业与行业能有机地融合, 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 同时具有牢固的质量观念、明确的标准意识和较强的计量能力, 应该比其它院校该专业的毕业生对计量、标准、质量方面的问题更敏感、理解更准确, 对标准先进、计量精确、质量可靠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更自觉的实践。
3 结语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 已逐步迈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在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应用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社会竞争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为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 也担负着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迅速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 如何更加科学地定位这一年轻的专业,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需要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人员共同探索、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 2003, 19 (1) :1~5.
[2]苏丽卿, 黄民海.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0 (6) :107~109.
[3]周晓晶, 于晓秋, 张宏礼.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实践环节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 :242~243.
[4]中国计量学院志 (1996~2007) [Z].2008, 474~475.
[5]瓜荔荔.浅析高校实施通才教育的必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 (学术版) , 2008 (4) :210~211.
[6]中国计量学院教务处.2006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G].2006.
【计算科学学院2011年就业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知07-09
2011计算机学院团委工作计划08-13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11月份工作计划11-2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本转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程序设计》考试大纲06-14
计算机科学系学期工作总结12-03
科学计算05-14
科学计算能力10-05
信息计算科学11-04
计算科学导论文10-04
计算机科学哲学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