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精选12篇)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篇1
摘要:根据计算机科学领域信息检索理论架构以及科学信息领域等两个方面进行识别, 分别从三个角度 (信息、用户、技术等) 构建检索信息领域的理论框架图, 从而在深层次比较分析两个交叉学科之间的信息检索理论的研究重点以及难点, 并指明信息检索理论发展的方向以及研究的重点, 为接下来信息检索理论的探索以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理论架构,信息检索
一、浅析以及讨论信息科学领域中信息检索的理论架构
1.1 关于信息视角的信息科学领域的信息检索理论的分析
(1) 信息的多层定义。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分析中, 信息检索的基本特点为该信息检索接受了信息概念的多层次性, 另外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信息检索通常指的是利用信息即是事实的观点来看待以及分析信息, 通常来说信息为一个物理存在的单位, 例如片段、图像以及文本[1]。
(2) 信息的等级关系。近代的研究表明, 基于DIKW (知识金字塔) 层次基础上构建的信息系统模型, 重点关注了数据、信息以及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Wilson重点讨论了信息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而Kari则将信息的技术成果纳入了分层中。Oppenheim的研究表明, 从多个维度对数据、信息以及知识进行了定义, 并且认为这三者之间是分离的但三者也是相关的类别。
一般来说, 信息科学领域的信息检索领域通常关注的重点是信息以及数据, 而计算机科学的信息检索领域通常只会关注信息, 而将知识以及数据处理留给了人工智能的工作者。
1.2 基于用户视角的信息科学领域信息检索理论的分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 人类应该采取最优的策略以及最小的成本获取有用的信息。该信息觅食理论表明了通过最小努力原则的使用, 人类希望用最小的成本来获取其需要的信息。
相比于信息科学, 在迭代检索的研究中, 由于信息科学的信息检索研究领域相对范围较为窄, 因为在于大多数技术以查询扩展以及查询修改为中心。目前最新的反馈技术已经开发并得到相应的调试, 该反馈技术支持单个或者多个迭代重复, 并能够利用用户的反馈结果以最短的时间表示用户的需求。
二、关于计算机的科学领域的信息检索的理论架构分析
2.1 基于信息视角的科学领域的信息检索理论的分析。计算机科学中的信息检索往往侧重于排名算法匹配查询以及相关的反馈, 文件不是根据文本相关率排列而是根据匹配算法。
计算机科学的信息检索通常关注的是排名算法的匹配查询度以及相关文件的反馈, 另外文件并不是根据文本的匹配率而是根据算法的匹配程度。
2.2 基于技术视角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检索理论---查询。信息检索通常指的是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方式将组织信息存储起来并形成了一个信息的集合, 用户只需要根据该信息集合就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方式找出所需要的关键信息的过程[2]。
信息检索方式通常需要用户与系统之间存在交流的语言, 一般分为主题语言以及分类语言。根据应用的检索语言方式, 检索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主题语言检索方式以及语言检索方式。根据这两种语言方式, 检索方式又能衍生为三种核心的检索方式:初级检索、分类检索以及高级检索等三种方式。
(1) 分类检索通常指的是根据专业的角度, 将信息系统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 并进行信息输出的检索方式。另外, 信息分类系统通常指的是信息工作人员按照某一分类方式进行的信息集合, 用户通过该信息集合能够快速找出所需信息的过程。
(2) 初级检索通常指的是利用一个关键的检索词对系统信息资源进行检索的过程以及方式。通常初级检索实现的方式主要有基本检索以及快速检索。
快速检索指的是只输入一个关键词, 并不需要考虑年限以及途径等限定的最简单的检索方式。
基本检索通常指的是利用一个检索词对检索结果诸如途径以及年限等限定的一种检索方式。
(3) 高级检索通常指的是利用多种关键词以及并行的检索技术对系统信息资源进行检索的方式。通常来说高级检索需要综合利用位置逻辑、限定技术等对多个检索词进行逻辑组合并长生能够表达检索诉求的检索策略, 从而提高检索结果的精准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 理论架构的识别技术能够帮助本领域的人员更深刻的了解相关的研究领域, 随着交叉学科的日益成熟, 信息科学的信息检索理论将继续朝着融合的趋势不断发展以及进步。
参考文献
[1]庞弘燊, 徐文贤.近年来国外信息检索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 (04) .
[2]杨阳, 张新民.信息觅食理论的研究进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9 (01) .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篇2
6月--6月 湖南省衡阳市软考办 学习网络工程师课程 获得网络工程师 .
209月--209月 北京红旗linux总部 学习红旗Linux用户基础,红旗Linux系统管理,红旗Linux网络管理课程 获得红旗linux认证工程师 .
专业情况及特长:
外语语种: 英语 外语水平: 四级
计算机能力: 优秀 普通话程度: 一般
专业介绍及其他专长
主要课程: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算法和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系统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信息论科学基础、小波分析、运筹与优化等.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物理学、数值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等。
个人实践、工作经验
年7月--年9月 衡阳金在线电脑公司 销售部和技术部(负责销售售后)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 全职 月薪要求:
希望应聘的岗位: 系统工程师/网管 应聘的`其它岗位: Internet/WEB/电子商务开发
希望工作地点: 广东省 其它工作地点: 深圳
个人自传
1)热爱计算机网络,熟练思科,华为公司的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熟练局域网管理和搭建,并已经获得国家信息部网络工程师资格.
2)喜爱自由软件开发,熟练RedHat,Redfalg linux操作系统,熟练shell,Awk,Perl高级编程,已经获得红旗linux认证工程师称号.
3)喜欢DIY,熟悉电脑硬件配置,能独立完成装机,并擅长硬件故障检测和排除.
4)熟悉C/C++,java编程语言,了解j2se标准.
5)熟悉网络安全,熟悉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各种网络服务器配置.
6)大三期间在电脑城销售部和技术部先后兼职一年,负责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篇3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案例;建模;计算;开发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17-03
一、前言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导论课往往在第一学年开设,是学生了解专业、建立专业概念和专业认同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1] [2] [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计算机及应用等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专业,往往设置为理科专业。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加上因专业名称的望文生义,使学生容易产生简单的认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与计算机结合的专业”。这样笼统的认识可能会导致学生认为该专业“要么学数学,要么学计算机”,至于“怎么结合”搞不清,不重视专业的其他重要方面,甚至连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也模糊不清。
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论述已有很多,然而关于该专业大导论课程的研究还不多见。针对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认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置专业导论课程是极为必要的,而且在课程体系中应作为独立的重要一环。因为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信计)专业的导论课程,需要回答的问题多且必要:信计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是信计专业?信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实现?信息处理、应用开发中有哪些数学知识?信息挖掘、信息安全与算法设计的联系如何?建模能力如何铸就?计算分析能力怎样打造?就业岗位对信计的现实要求有哪些?等等。
信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需要对信计专业的发展历史,专业的研究应用进展和前沿有深入、广泛的了解,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形成体系,以达到解决学生关切问题、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建立学生专业认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典型的教学案例对学习兴趣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专业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特别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的宏观认识以及对专业的一些具体方向的感性认识。本文将结合教学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直观印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作为交叉学科,和其他一些专业的易混淆性,使得我们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更为紧要的是在大一阶段应该如何从直观的角度来阐述它。我们知道,随着现代信息计算科学技术的发展,上班考勤甚至上课考勤都有系列的产品可供选择,常见的考勤机为指纹考勤机器——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利用信息与计算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应用开发的产品。在教学中,类似的案例可以体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专业认识印象,具体阐述如下。
1.利用该例阐述科技应用开发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的使用流程和涉及的课程知识。指纹考勤机首先要采集被识别人的指纹信息,并以此作为样本;预处理后把样本信息存储为向量或数据,通过建立样本的特征提取模型,进行特征提取;之后输入建立的识别模型,对待识别的指纹进行计算识别;接下来是针对硬件的编程实现和测试,最后再植入匹配的设备或者网络传入后台系统,完成系统测试,投入使用。由于建立特征提取模型和识别模型的方法很多,快速计算的方法选择有所不同,这涉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中许多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建模方法等。总的来说,考勤机的工作流程可以归纳为5步:(1)信息采集和预处理;(2)特征提取和识别模型;(3)识别、计算分析;(4)编程实现;(5)植入硬件。分别讲述其中各个环节可涉及的专业课程:信息采集和预处理可涉及高等代数、概率统计等课程;特征提取和识别模型可涉及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概率统计、运筹优化、数学建模等课程;识别、计算分析涉及高等代数、数学分析、运筹优化、数值分析等课程;编程实现可涉及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软件开发测试,等等。这样结合专业课程知识与应用实例的详细讲解,易于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的应用流程,使学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2.利用该例阐述科技应用开发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如前所述,由于一个产品的开发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可采取的模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这些知识之间的应用就会有交叉。例如,特征提取、识别模型的建立有可能用到信息处理的数学基础,这时又需要考虑该模型是否能设计出快速的计算方法来满足实际计算速度的要求;识别模型的实现最后需要计算机编程来完成,这又涉及合适的模型、快速的算法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之间的协调融合。当然,完整的产品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采集设备的精度、程序植入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讲解,学生就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知识的交叉有较为宏观的认识。
3.启发学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1)指纹样本信息采集是很微妙的事,如果当采集一个样本的次数太多,超出了很多人的承受范围,比如一个手指的指纹采集超过了三次,这样产品的便利性、应用性和竞争力就值得怀疑了。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很自然的认为事不过三为好。那么,如何以最少的采集次数达到要求的识别效果?这就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2)如何提高产品的识别效果(正确识别率),提升产品质量,这除了与团队的专业知识相关以外,还与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关系。例如能不能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积累从现有的国内文献中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能不能利用国外的技术文献,等等。这些都是由典型案例所延伸出的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开拓思路,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和研究研发空间充满期待。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由多个学科专业合并和综合而来的,其重视基础能力,培养能解决实际中信息与科学工程计算应用问题的宽口径专业人才。考虑到专业的名称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专业有相似之处,专业导论课程需要阐明该专业与其他专业,特别是一些计算机科学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之间的区别。因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核心是什么?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上述案例,图像(信息)的压缩处理也是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利用图像压缩,可以给学生展示压缩编码技术、压缩的算法、软件开发等,这涉及信息编码、密码学、算法设计能力、应用开发能力等。结合这些案例,我们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并不是单纯的涉及数学基础课程、建模能力、算法设计或者计算机科学其中的某一方面,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学基础与建模能力、计算分析与算法设计、程序语言与应用开发”这三者的有机融合。单单讲某个方面还不足以称之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专业人才的定位是解决信息与科学工程计算的应用问题,这些实际问题本身与这三方面多有紧密的联系,单强调某一方面或重视某一模块容易和上述一些类似名称的专业混淆。因而,与这三方面相关的数学基础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分方程、概率统计等;与这三方面相关的一些专业课程需要凝聚成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如数值分析、离散数学、程序语言、数学建模等。
四、信息处理、应用开发中的数学知识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对就读该专业充满了憧憬。他们能发现数学基础的老三样(数分、高代、解几)但看不到信息和计算的影子,看不出专业的特征和特色,这就需要专业导论课程加以引导。选取信息处理和应用开发中的相关案例来阐述数学基础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实际科学工程问题有直观的印象,这对学生下决心打好基础,投入前期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选择图像处理中的修补算法、游戏开发中愤怒的小鸟的技术含量为讲述案例,则这些应用案例就可结合数学基础知识来阐述。
1.图像处理中的修补算法。图形图像的基本处理分析方法,如傅里叶分析可选择进行更为全面的介绍,介绍其在工程领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这样来看,大一开始学习的分析类课程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确实是名符其实。图像图像处理的修补涉及优化模型和优化算法、算法的复杂性等,而这些基本的模型形式——在一定约束要求的前提下,求目标函数的极小值,容易使学生对开始学的分析课程的导数与极值、矩阵等基本知识联系起来。
2.愤怒的小鸟的技术含量。应用开发形式多种多样,游戏开发是一种有趣生动的开发过程,许多游戏开发又与数学基础知识有紧密联系。因此,选取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在应用开发中作用的理解。如该例涉及的物体碰撞检测和连续碰撞检测与向量及运算、旋转矩阵、线性变换等数学基础知识,可以由此进一步介绍物体的移动、壁障和寻路等游戏开发中常见的智能化算法,这些都将和许多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五、信息挖掘与算法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应具有处理实际中信息与科学工程计算问题的能力。当前大数据处理涉及的信息挖掘的相关内容,与信计专业有天然的联系,特别是挖掘目标的设置、隐含信息的挖掘模型的建立和使用、模型的求解、算法性能分析等,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中的计算能力、建模能力、程序设计等核心能力模块要求相连。这方面的热点案例很多,如可选阿里巴巴大数据竞赛、2012年和2015年深圳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B题进行展示,其中阿里巴巴大数据竞赛可联系到机器学习算法等。讲述这些典型的热点应用案例,对学生了解专业课程和专业的内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通过梳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教学中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从典型案例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设置的必要性和解决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剖析了这对于促进学生对专业内涵的总体把握、了解专业应用领域、品味专业学习价值的有益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晓东,崔亚新,刘贵富.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47-149.
[2] 王晓晖.大学专业导论课开设的目标探析[J].高教论坛,2013(12):69-71.
[3] 王利众,朱丽平.工科专业导论课教学研究——以“通信技术导论与导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9):29-30.
[4] 许峰,方贤文,许志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4):70-73.
[5] 龚日朝.“以特色取胜”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新型思路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3):12-15.
[6] 苏丽卿,黄民海.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107-109.
[7] 李学勇,王鑫,谭义红.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长沙大学学报,2009(5):109-111.
[8] 汪富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18):62-63.
[9]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10] 徐敏,鲁海燕,黄文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2):65-66.
[11] 刘圣军,韩旭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1(3):97-102.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篇4
关键词:信息,计算机,程序,智能
1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客观是指不以人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世界,那主观是什么,主观是指存在人脑中的东西。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主观与客观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在人不作为的情况下,主观和客观是脱离的,人可以胡思乱想自以为是,可以认为天上有上帝,地下有阎王。但是人要有正确的思想,必须尊重客观,分析客观,得到认识,并返回到客观实践中去加以验证,这样才能保持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主观世界的正确性。
2 客观世界有什么
客观世界有对象,有关系,有作用,有状态,这只是笼统地说。更本质地说,客观世界有电子、质子、中子,和微粒的运动状态以及存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几种微粒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原子,原子的不同组合构成各种分子,原子或分子的不同组合构成现实世界各种物体对象。进入有机物界,分子构成细胞,细胞构成器官,器官的有机组合构成各种动植物体,无机世界加植物界加动物界构成地球生态系统。地球太阳及其他行星构成太阳系,太阳系是构成银河系的成员,银河系是构成整个宇宙的成员。整个客观世界就是在三种基本粒子基础上组合形成结构体,产生某种特性,参与更大的结构体,产生更复杂的特性以至无穷。维系客观世界结构的是存在微粒之间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各种自然力。统治宇宙星系的万有引力,统治物质的电磁力,统治原子核的强相互作用力,越往小处,统治力越强,结构越稳固,这也就是核燃烧比化学燃烧更难发生的原因。客观物质世界处各种自然力的作用之下,处力平衡状态,则维持状态相对不变,处力不平衡状态,则进入状态变化的过程,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 主观中的初级状态是什么
是模拟信号,图片声音等感官的东西。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客观的世界,闭上眼睛,脑中怎么还有刚才看到图片呢?原来人脑像个照相机,客观世界的状态已照到脑中存储起来了,所以我们随时能回忆起刚才看到的场景。我们的耳朵是个录音机,我们的鼻子能闻气味,舌头能尝到各种味道,皮肤能体味到各种感觉,这些设备大部分时间处工作状态,为我们带来各种信息,我们脑中存满各种图片、声音、感觉,这些就构成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初级认识状态,也即感性认识状态。
4 主观中的次级状态是什么
是语言文字符号,编码。每个符号编码都与某种初级感观印象中的事物及关系对应,我用语言声音描绘世界,别人看了或听了能想象现实场景。各种语言之间能够相互翻译,为什么?因为语言是感观印象中某种客观事物及关系的编码,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符号体系编码,但都是表示相同的感性世界。
5 主观中的高级状态
高级状态是更抽象的级别,是一种数学化的世界,感性世界中的各种对象表示为变元,对象的状态表示为变元的取值大小,对象之间的关系表示为各种变元之间的函数关系。
6 信息是主观与客观保持一致的媒介
信息是什么,是客观状态在主观中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保持一致的纽带,离开了信息的掌握,主观世界就会和客观世界渐行渐远。信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可传播性、可存储性、可扩散性、可共享性、可加工性、可增值性、动态性、相对性、能被干扰性。[1]
7 人脑是什么
人脑是一架天然优质的信息存储和处理机器,其功能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大脑的特殊结构是分不开的,结构决定功能,一块砖头绝对干不了大脑的活,动物也有大脑,但其也达不了人脑的功能高度,都是因为其他动物的大脑结构和复杂度都不及人脑。正因为这颗性能优越无比的大脑,人成了万物之灵。[2]
8 计算机是什么
是通过电子元件组合而成,运行软件能够模仿人脑进行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机器,是硬件与软件结合的产物,硬件是元件的空间组合,软件是硬件的时间组合。
9 程序是什么
程序是数据结构加算法,加与用户交互的界面,数据结构可以描绘客观世界,算法可以描绘客观对象的关系,有与用户交互的界面,人则可以干预程序的运行,能被操控。[3]
10 人脑的部分智能为何能用计算机来实现
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最高反映为变元及函数关系,感官世界的变元化、函数化为通过计算机替代人脑处理信息奠定了基础,计算机最擅长存储和计算,不同的存储单元代表不同变元,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值代表变元的状态,变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转化为程序,由已知变元就能推算出未知变元。
11 程序语言和自然语言的区别
自然语言代表的现实客观世界物质、状态、关系、作用,各种语言能够互译,都是基于这种客观。计算机机器语言,分析每一条指令,里面包含的只有变元、状态、操作,分别对应计算机内的存储单元、所存的数据、某种硬件组合结构的运作,更形象地说相当于仓库、货物、加工车间,程序的运转就相当于从相应仓库取货送到相应加工车间加工并将加工结果存储到相应的仓库中去。这里的存储单元可以是内部存储中的某个单元,也可以是某个外部接口,接口和内存单元的统一对待,使计算机与外界的交流成为可能,从而奠定了智能的基础。所谓的智能不就是基于外界的情况能出合理的反应吗!当计算机从外部接口取数,经过合适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从输出接口输出,这一圈的运作就构成了一个智能单元,各种智能单元的集合构成了完整的智能体系。
12 计算机各种语言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语言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各种高级语言。它们之间的关系,机器语言直接指代硬件,汇编语言指代机器语言的某种组合,高级语言指代某种汇编语言的组合模块。正因为这种层层指代的关系,我们可以将高级语言编好的程序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进而翻译成机器语言代码供计算机执行。计算机只能执行机器代码,高级代码它都不认识,所以高级代码必须首先翻译成机器代码。
13 现实世界的运作与计算机程序运作的本质区别
现实世界的运作是基于自然科学规律,其中最基础的就是物理规律,在宏观世界里,就是牛顿定律,物质、状态、关系、作用以及状态的改变,本质就是力的作用改变物质的状态。在现实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按部就班的,不可能跳跃式发展,而总是基于现有状态和关系在外力的作用下做相应的改变,改变后的状态又成进一步运动变化的基础和条件,环环相扣以至无穷。现实的发展是要经历时间经历过程的,不可能突变。
计算机运转本质是计算,是根据条件、函数关系直接算结果,如果运算速度够快,计算得结果的时间可以无限缩短,这在现实的发展过程是做不到的。当然,计算机的计算也是基于现实的电学运动规律,但我们只是利用了设计成某种结构电子设备的这种功能,关注的并不是得到的电信号本身,而是电信号所代表客观事实。
14 计算机为什么能够模拟现实世界的运转
世界可用微分方程和静态关系方程联合表示,这表明现实的发展既和现实的当前关系有关,又和历史状态有关。而计算机是由数字逻辑电路组成,数字逻辑电路包含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可以表示变元状态的静态结构关系,时序逻辑电路可以表示变元状态的历史继承关系,两者的结合既能由已知变元状态算出未知变元状态,也能由历史变元状态算出变元现态。计算机在时钟脉冲的驱动下,依据程序指令一步一步地不断运算下去导致变元状态不断地被调整改变,由此模拟出现实客观世界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过程。[4]
15 计算机为什么能耐
计算机有基本指令集,每种指令相当于一个能完成某种特定加工任务的车间,它是由电子元件的某种空间组合形成的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或两种电路的结合体。一种计算机有多少条基本指令,就表示有多少这种结构及功能各异的车间。我们见到的人造物,一般都是单一功能,扫把只能扫地,碗只能盛东西,电风扇只能吹风。而计算机却像个工具箱,里面有各种基本工具,根据任务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工具。任务单一,一种工具就能完成任务,任务复杂,可以将任务分解成各种简单任务的依时间的顺序组合,每个特定简单任务选用不同的工具完成,这就是程序。电子逻辑元件的空间组合构成机器指令,指令的时间顺序组合构成程序,加上可以无限扩容存储单元可以代表现实中的无限事物,所以最终人脑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处理功能基本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尤其是当今网络通信发达,多计算机联网构成的信息协同处理集群,可以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更大任务,解决更大的问题。
16电脑永远依赖人脑
为什么这么说,计算机的运行离不开程序软件,没有软件,功能再强大的硬件也只能象一堆散乱的零件,没有装配成机器是发挥不出任何功能。但是软件却出自人脑,计算机五花八门的功能都是依据人编好的程序照章运行的结果,人告诉计算机怎么运行它就怎么运行,一旦程序受到干扰出差错它就会死机失去功能。而程序是怎么编出来的,是人通过分析现实问题,发掘需求,对现实进行信息建模,设计、编码、测试最后得到可运行的程序,投入运行后还要跟踪需求的变化不断对程序加以改进。[5]随着问题的复杂化,大型的软件项目并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必须采用工程化的方法由一个团队的多人分工协作完成。这么复杂的工作,连人类完成起来都觉困难,何况依赖人脑编好的程序运行的机器。如果计算机不能自己编写程序自我运行,那它永远是人手中的傀儡,听人使唤的工具,能辅助人脑作部分信息处理工作,但永远不可能替代人脑,超越人脑。
17计算机没有自我发展的动因
人类的存在是一种时刻面临问题的存在,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解决自身生存问题,为自己生存的更好,人必须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人不主动去解决问题行吗?不行,不吃饭你会饿死,不喝水你会渴死,冷了不穿衣,你会冻死,没有房住,风吹、日晒、雨淋你受不了。麻烦太多,直接死了不行吗?不行,死的过程会很难受的,还不如生舒服,所以人都贪生怕死。既然死不如生,那人只有直面生存问题,努力去解决它。好了,当我们勇敢地面对了问题,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更神奇的是,当我们努力劳作,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发现生活是无比美好享受,我们吃着美食,喝着美酒,住着宽大的房子,开着宝马,周游世界,欣赏着世间美景,生活太美好了!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类有了无比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有了无比的工作热情。在古代自然经济的社会里,我们各自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个人能力有限,所以只能处在一种低水平生活层次;进入现代商业社会,我们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能解决更大、更复杂的问题,自然生活就进入更高的层次,生活更是一种享受。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简历 篇5
课程描述:主修计算机网络、数学分析、高等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密码学等
工作经验
XX培训机构 (203月 ~年10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公司规模: 200-500人
行业类别: 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薪资水平: 3000元/月
担任职位: 中学数学教师
工作描述: 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工作
职业技能
语 言: 英语 水平: 熟练
计算机水平: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职业技能/专长
中学数学教育
自我评价
乐观开朗、适应能力强。为人谦和,与身边的.同事朋友都能相处融恰。自己的工作,一定会努力做好。接受能力强,对新工作能很快上手。
联系方式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篇6
【关键词】互联网+ 大数据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88-02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结合。伴随万物互联,大数据、云技术、超级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智能化进程也正在加速,对“互联网+”底层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互联网+”这样的国家战略,既为国内高校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当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定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前身是计算数学,1998年正式更名。目前,在国内共有280余所高校里开设。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该专业设立在理学院,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也是安徽省特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较强软件开发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分为应用软件和计算数学两个方向。应用软件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软件开发、设计和测试能力。计算数学方向培养具有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从近几年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与市场相适应程度反馈来看,当前该专业的定位与发展、师资建设、课程体系、社会实践等方面均显现出一些不足。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否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应值得深入的探讨。
1.专业方向界限模糊
主要分为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两个方向。以计算机科学为主的方向,与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的专业区别不明显,特点不突出。以数学为主的方向,与应用数学专业相比特征不突出。这导致了专业方向不伦不类,致使培养学生的结果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数学能力也不强,学生就业起来较为尴尬。
2.学生实践能力偏弱
以良好的数学为基础,这个专业特点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调研,该专业数学课程约占整个教学的450学时左右(平均学时)。因此,学生学习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裕。另一方面,该专业缺乏有效实践基地,实践课程不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不能有效与政府、企业、金融系统等需要结合。
3.课程体系紊乱
由于各高校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不一样,也使得该专业在不同学校课程体系设立千差万别。如有的学校把数学分析安排超过200学时,有的则仅安排96学时;有的学校开设运筹学,有的不开;有的开设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有的则不开设;有的开设信息类课程近20门,有的开设的仅10门左右。
四、“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建议
“互联网+”时代到来了,这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造了无比巨大的机遇。“互联网+”底层技术恰恰符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应该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因势改革,把这门学科真正做强做好,为社会发展和互联网建设贡献自己的超凡价值。
1. 明确专业方向,突出专业特点
“互联网+”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企业”、“+金融”、“+医疗”、“+农业”等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该考虑与学校自身的特点结合,从而制订科学、合理、适用的专业方向。比如金融类高校可以从“互联网+金融”定位,医学类高校可以从“互联网+医疗”定位。定位准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明确了,就业方向也清晰了。
2.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方向清楚了,就要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比如“互联网+金融”方向,就可以明确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金融学基础,掌握信息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定位一目了然,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契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3.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
要充分调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需要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计算机理论与应用基础,合理调整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定位,科学制订培养方案。最好在第1、2、3学期内完成全部的数学理论教学和相关的计算机、领域(如金融学等)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课安排是最重要的,要根据当前急需的技术进行考量,如Etl、Data Quality Control、Mobile Business、Mobile Government等,体现时代特色,完全适应当前社会需要为根本。
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与企业融合,联合培养学生效果最佳。如安徽理工大学,可以充分与“江淮云”(云计算、数据服务类多个公司)结合,一方面为公司服务,创造公司价值,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考虑“互联网+”方向,决定实践的学时、目标等。
五、结语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专业,是一个横跨多个学科的新兴专业。他不但涉及数学基础、计算机理论,也需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互联网+”为信息于计算科学专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要及时调整思路,顺应变革,主动变革,才能真正做强做好,才能为社会发展贡献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闫娜. 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 [J]. 图书馆学研究, 2013(11):9-12.
[2] 王丽平.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与计算科学 [J]. 考试与招生, 2015(03):130-131.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篇7
教育局在1998年新增了一个数学类专业, 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它的成立使各大高校的招生率大大增加, 同时它还融入了了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学科的内容, 但是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还属于起步阶段, 这样就使得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基本内容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为了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 该专业最主要的课程有以下几门。第一门课程就是信息科学、第二门课程是计算科学、还有一门课程是计算机应用。该专业在课程设计方面, 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前提,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建模思维, 专业开课的前四个学期都应该以计算科学为基础。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现状
虽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 但是该专业对学校招生和社会企业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且, 各个高校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也是非常重视的, 为了使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 各个高校在该专业的发展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到专业的知识, 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和师资的安排, 都是经过周密的考虑的。各高校为了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很多学校已率先建立起了专业实训基地, 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让他们能够更加适合社会企业的需要。据调查研究显示, 虽然各大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录取分数一直很高, 但是该专业的生源形式是一片大好, 从未出现过生源短缺的现象。
1课程体系混乱
由于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是有原来的计算数学或者是应用数学专业改造而成的, 使得该专业的定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学校在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教学的时候, 就会出现所教的专业课程不够明确的现象, 这样极容易造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混乱。
2专业特色不明显、师资力量有限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兴起的时间不够长, 学校在对该专业制定教学的计划时候, 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只能去参照一些其他课程的计划, 从而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专业特征;同时,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 学校在为该专业配备教师的时候, 大多是配备一些教计算机专业或者是教数学专业的老师。这些教师对该专业的认识不够, 同时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以前教学方面的研究, 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从而使得该专业在师资队伍方面, 显得力不从心。
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建议
当今社会正处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在今后的发展中, 信息化的战略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做好信息化战略, 就能吸引大量的人才, 就能使得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做好信息化战略, 就能多招到生源;同时信息化还能使得人们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1不断开拓创新, 放宽专业口径, 满足社会需求
各大高校在进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中, 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以市场和专业为导向, 并且有效满足高校的教学要求, 同时还要努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 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市场形成统一的局面、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 各大高校还要加大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调研工作力度, 并且与国际市场接轨和准确定位学科体系, 从而使得其专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统一。
2拓宽就业渠道, 建构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现阶段,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 与很多专业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 尤其是与计算数学和其他应用软件有着很深的根源。所以, 要更加深入的对其构成进行分析, 并且还要建立和构造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并且重视人才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水平的提高。
3改革教学内容, 重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也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课程体系重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更具体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同时重组后的课程体系一定要更加重视学生操作实践能力, 使其能够科学合理的适应新课程的具体要求, 并且新的课程体系必须要突出教学的重点, 加强基础课程和应用技术的培训。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计算数学课程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正在逐渐向成熟的趋势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传输和引导知识为主, 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 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一个方面, 其重点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的进行实践教学。
结束语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篇8
教育部1998 年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列为一个新的数学类专业。该专业的设置不仅对数学类专业的招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也较好地适应了新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下的数学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虽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但目前该专业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 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内涵把握不准。 (2) 缺乏统一的教学规范。 (3) 专业师资缺乏。 (4) 信息科学方向专业教材紧缺。
2 我校信息与计算专业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东北石油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2001 年开始招生, 目前已有十一届毕业生, 学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近几年来国家大规模的扩招, 信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日显突出, 严重影响了专业的办学声誉和学科的发展。我们总结了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2.1 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学类基础课程, 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等。另一类是数学类的应用课程, 包括数学软件、数学模型、运筹学等。在如今的就业环境下我们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2.2 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一些主客观的原因, 我校信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实验室条件需要加强改善; (2) 部分教师不太重视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 许多实践性的课程不同程度流于形式, 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 没有起到实践课程应有的作用; (3) 缺乏实践基地的建设。
3 改进措施
3.1 拓展专业知识体系, 调整课程设置
学生技能的获得是多方面、多渠道的, 其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次课题在信计专业原有专业课程基础之上本着创新型人才培养原则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做了修改。信息与计算科学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专业课:计算机类、软件开发类、网络信息安全类。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运筹学、数学模型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为信计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 这也是该专业区别于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专业学生的主要特征, 也是该专业学生受市场欢迎的重要原因。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体现了“强基础”的培养原则。专业课 (包括必修和选修) 设置分为三个方向: (1) 数据挖掘方向, (2) 软件开发方向, (3) 网络信息安全方向。目前我国以此为专业方向的院校相对较少。
3.2 建立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从我校信计专业实际情况入手, 我们构建出了由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就业指导实践等四大模块组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3.3 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实习 (实训) 基地
实习基地具有完备的实习计划、完整的工作机构和一批有经验的工程师, 能有效协调好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关系, 支持学校和教师的工作, 这是校外实习 (实训) 基地的优势。到目前为止与我校信计专业建立起的长期合作单位有北京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大庆培训公司、北京千锋科技互联有限公司、北京戴维尔网络安全培训公司、哈尔滨成德软件考法公司等。
3.4 建立有针对性的专业实验室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立了网络信息与安全方向的专业实验室, 该实验室的任务是完成基础实验室不能胜任的工作, 主要承担网络信息与安全方向的专业实验。
3.5 建立指导学生职业规划的学业导师制
从近几年学籍处理的学生处理情况看, 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不爱学而导致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有的降级, 甚至退学;有的即使完成了学业, 将来工作也不会去从事所学专业, 这种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大学中不占少数。而职业规划与学业导师制的结合, 就是要把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指导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因此, 我校从2014 年9 月起从大一入学开始为学生建立了职业规划学业导师制。
4 结论
我校信计专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后目前已初见成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大幅度的提高。院内积极的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 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大幅度的提高, 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日益增强, 信计2011 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0%以上。
在成绩的面前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我校信计专业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 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让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孙立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EDC-2+1+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概述[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2]冯建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 2013.
[3]杨邓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4]陈苗.基于全面质量管理 (TQM) 体系框架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篇9
近些年来, 高校的学科设置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 即数量在压缩, 而像信息与计算科学这样的交叉学科却出现不少。高校培养学生, 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不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 他们的就业并没有预料的顺畅。不少学生找工作时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课本上学过, 但没有试过。这说明,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刻不容缓。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概述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出现
从1999年开始, 国家教育委员会为了使高校培养地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高校的各门学科进行了大幅度地调整。最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大刀阔斧地压缩了本科专业的数量, 一下子从504个变成了249个。在数学类的本科专业中, 就出现了由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信息科学、控制科学、运筹学这四个专业结合而成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内容
总的来说,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攻的是信息与计算机两个方向。在二十一世纪的大背景之下, 属于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 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 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并运用以上知识与技能在实战中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设计开发计算机软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科现状
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诞生至今, 全国很多的高校都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 并且就专业内涵、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毕竟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 在各方的眼里都是一门很有潜力的专业。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形势
很多人都把信息与计算科学这门学科归类于朝阳专业, 在该专业刚刚开设的那几年, 这种说法确实不假。而到了近些年, 各地人才市场的调研报告依然显示此类人才的市场需求空前巨大, 不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屡创新低。这其实是一种很合理的现象, 即明明供给充足, 但市场需求却得不到满足。
通过一系列调查会发现, 目前社会最需要的是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 而各院校毕业生最缺乏的也正是这种实践能力。
为什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缺乏实践能力
1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很久以前, 国内的教育就已经成为了“应试教育”。其实在大学课堂上, “应试教育”的模式依然存在。很多的大学教师, 同样也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教案完成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绝大多数也只是与期末考试挂钩而已。
2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实践的意识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 也是极度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得不说, 现在的大学生们逃课早退是常态。连课堂上的基础理论都不认真学习, 更不要说自己主动去对课程内容进行实战训练了。而且,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选择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又在哪里。
如何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 他们应该掌握与信息、计算机相关的基础性理论知识, 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应该是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说到底, 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才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学生等各方共同努力, 并不能单单依赖其中任何一方。
1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加大教育实践方面的投入
国家相关部门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起到了领导的作用, 各高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据教育部门的指示来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因此, 要想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需要国家的支持。相关部门可以大力增加或者重新分配教育经费的支出, 多多建设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实战基地。
2社会用人单位主动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作为最终的用人机构, 社会上的企业、公司以及各大机构应当主动承担这样的一种社会责任, 其实最终受益的也是自己。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 更应该主动与高校合作, 为学校里的学生们提供一个直接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 久而久之, 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3各大院校从多方面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作为学生的直接培养方, 在其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可以算是一个指挥者, 也可以算是一个执行者。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一专业不得不重视实践, 那么学校就应该把实践课正式放到课程表当中, 并将提高其学分比重, 加入期末考核。另外, 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鼓励大家走出校园, 提前感受社会。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的, 那就是做好与社会上各种资源的对接。
结束语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篇10
专业概述
信息与计算机中专业是数学专业的延生, 在1998年我国在本科专业中就对该专业进行了收录, 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对专业的细分, 最终传统的数学专业分为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以及信息和计算科学。目前虽然一些院校在理论课程上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 很多院校是在边办学班摸索的状态, 无疑这样对于学科建设的效率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 要明确信息和计算科学的办学目标, 对教学环节以及实践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样不能够对信息以及计算科学的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明确专业定位, 确立培养目标
目前很多院校在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是在2000年作用, 而这个时期, 专业和高校之间处于转型时代, 这个时期在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上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而教育改革委员会在此时也出台了相应的规范, 使得专业的建设有了新的新的目标, 而高校的专业建设也逐渐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近些年来, 主要是通过立项以及广泛的调研, 对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及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计方向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按照《专业规范》中的要求, 在对专业设计的过程中, 要结合我国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合对专业进行办学, 目前很多高校都提出了“培养出熟悉信息科学, 以及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的计算机人才, 对相关的信息科学以及计算机领域的科研, 教育, 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培养出在专业实力, 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 无疑随着办学的改革, 很多学校在改革的过程中已经实现初步实现了这样的目标。
以数学知识和程序设计为根本, 夯实学生基础
针对上述在培养过程中制定的目标, 对于原油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审视和修订, 在遵循现代化的高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要树立扎实基础, 广阔发展前景大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于计算机的专业人才而言, 无疑是需要具备非常展示的综合素质, 这样优秀的数学专业的毕业学生才能够备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那么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 需要遵循“教学改革委员会”中的《教学规范》和《专业规范》的意见, 对教学中数学部分和计算机部分中所占的比重进行权衡, 在培养的过程中重点对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进行重视, 强调培养创新以及学以致用的思想, 并且根据时代的不同, 强调采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对于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数学教学中。
针对目前高校扩招的新形势, 以及专业出现了急剧膨胀的情况和高校就业压力非常大的形势下, 因此高校应该根据目前的经济形似, 对专业课程进行设定, 目前很多高校选择设置至少两个专业方向,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进行自主选择, 那么在选择的过程中主要的两个方向包括计算科学和软件运用, 以及信息处理。
专业探索具体措施
新课改下, 我们习惯的教学模式已被打破, 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优秀成分的基础上我们教师还应该仔细学习研究新课程, 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 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花大力气, 使信息和数学课堂教学由统一模式教育向差异教育模式转变、由单一讲授向多样化学习转变。
1创设问题情境, 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问题情境的创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趣味性。课堂教学中, 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式、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 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刻板观念, 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的重视。 (2) 现实性。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及社会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应用型数学情境, 让学生发现问题就在自己身边。 (3) 开放性。课堂教学中既要创设条件开放、方法开放、结论开放的开放性问题, 引导学生变换问题的观察角度, 多方位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变传统教学中固有的评价模式
传统教学中,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情况和考试成绩进行评价。新课改后, 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
结束语
总之, 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专业之一, 社会需求较大, 而专业的探索是目前很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之间需要进行积极的交流, 共同促进高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篇11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推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前进,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信息时代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与阻力。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必须本着培育发展新型生产力的目标,通过产、学、研三方面的有机配合,最大限度释放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潜在能量。本文将结合信息时代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影响,浅析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深入探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策略。
【关键词】信息时代 计算机科学技术 前沿发展策略
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时间愈来愈短,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信息时代的发展,给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注重解决其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以及产业应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分析信息时代的变革给计算机科学技术带来的利弊影响。初步探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策略,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推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一、信息时代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机科学技术一直是信息时代的典型代表,同时又是信息时代发展中的探路者。从目前的发展实践来看,信息时代给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利弊交织的。
一方面,信息时代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机遇。近年来,“大数据时代”成为反映信息时代趋势比较热门的名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力的亟待提升与市场需求的急速扩大,为计算机科学技术提供了发展空间与外部推动力。另一方面,我们绝不能忽视信息时代给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随着知识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新型推动力。计算机科学技术必须在知识更新的短促时间内跟上时代变革的潮流,这给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首创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明晰了信息时代给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之后,我们必须深刻剖析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在产、学、研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这一有机链条运转中的阻力点,从而为初探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一)教学方面——培养目标与发展需求脱节
如今,许多高校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体系,但是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均与实践工作需求大相径庭。目前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学多注重理论讲述,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较大缺陷。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学没有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新要求,与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严重脱节。教学方面的缺憾已成为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掣肘。
(二)科研方面——科研研究与生产实践错位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就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分析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前景、清除發展障碍、取得创新性成果的重要方式。但从科研实践现状来看,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相关科研项目并没有抓准信息时代发展的脉搏,难以体现信息时代背景下科技全球性、经济性的发展特质。而且,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缺乏首创性,大多是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缺乏原生性的科研力量。科学研究的滞后已成为阻碍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信息时代接轨的桎梏。
(三)产业方面——科技的产业化应用程度较低
目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来自于产业应用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需要用社会实践的需求推动其寻找科学研究的准确方向,但目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理论成果尚难以高效转化为产业力量,这就造成与信息时代高效化、智能化特征的脱轨,难以实现提升社会生产力的目标。
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策略初探
深刻剖析计算机科学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为初步探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策略进行的理论铺垫。正是由于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才为探究计算机科学技术如何高效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必要性。
(一)准确把握计算机科学发展的特质
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我们绝不能忽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特质,盲目选择科学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其他科学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已经从以前的高等应用科学逐渐转变为一种基础科学,必须准备把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改良社会生产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一切理论工作都要与实践相结合。
(二)加强产、学、研链条的有机配合
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未来发展必将走向教学、科研与产业应用链条化发展模式。在这一链条中,科研是连接教学和产业应用的纽带,教学是科研与产业应用的基石,而产业应用则是教学与科研的试金石和助推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构建最能动、最完善的产、学、研链条体系,加强其有机配合,使其发挥最高效的作用。
(三)注重迎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是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流量大,交换速率高。信息时代要求计算机科学技术要朝向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操控性强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前提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必须努力迎合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云计算、量子计算机等前沿技术,在信息化的轨道上一往无前。
四、总结
前沿化发展是信息时代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提出的新要求。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与信息时代接轨,努力研究前沿技术,结合工作实践探寻前沿发展策略,以最精密的知识架构、最精良的科学技术、最精心的前沿策略打造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徐程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3(03).
[2]王阳阳.试析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综合研究[J].科技与企业, 2014(04).
[3]郑志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其展望[J].现代企业教育, 2013(08).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篇12
一、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1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信息时代的到来, 政府和有关单位组织加大了对网络管理的重视, 以此指导网络向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但是由于领导决策人的不同和地域方面的不同, 不同的网络系统还是存在一些不可规避的差异, 这使得大家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在现阶段的网络管理技术中, 有三种是推广度和认知度比较高的, 一种是SNMP, 它诞生于internet系统,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实现对它的系统本身的管理, 这种网络技术之所以被大众所熟识, 之所以认知度和推广度很高, 在于它非常简单实用。但是这种系统也有着自己的不足, 由于系统本身发展的规则并不是清晰可见, 所以也难以完全满足用户的诸多需求。因此催生出另外两个适用的版本SMPI1和SMPI2, 这些新的技术也更加适应网络发展, 在技术层面还比较成熟。
1.2计算机网络发展对社会的推动力。现如今, 在社会发展中, 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以及得到普遍运用, 由此也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文明水平。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 自己也向着更新速度快、体积越来越小的方面发展。1946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 体型巨大。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研究, 半导体的技术越来越成熟, 为计算机走向轻便、低价化提供了条件。
1.3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和运算速度最快的电子计算机。据美国研究部报道, 世界上体积最小的电子计算机来自日本, 这款计算机的大小大概和一粒骰子大小, 而且用途特殊, 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这款计算机是为外太空环境的检测和研究而研制的。而且, 现阶段, 日本已经投入使用了这个号称世界上体积最小的电子计算机。
而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电子计算机在德国研制, 每秒能够达到147.9万亿次浮点运算。现阶段, 这款运算速度最快的电子计算机有五十几台在亚洲, 有将近三百台在美国, 有一百多台在欧洲投入使用。所以这种计算机还是没有得到广泛运用。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实践的检验中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现阶段, 计算机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发展, 这其中, 包括管理、生产、经济和军事等诸多方面。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有利和不利的一面, 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过程中, 出现过很多网络安全问题。这给计算机科学技术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生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 研发人员利用对超微技术的发展, 将其融入到计算机科学发展中, 并由此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研究人员将生物工程技术运用到计算机的核心零件——芯片中, 然后构成了一种名为蛋白质分子的生物分子形式的计算机。20世纪90年代, 美国的科学家公布了这种新型生物计算机并引起了科学界, 生物界的极大轰动, 除此之外还公布了一种新型的运算模式。
3.2纳米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纳米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和发展得益于纳米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随着纳米技术不断完善成熟, 计算机芯片在保证其稳定性的同时还大大减小了体积。在计算机纳米技术领域的研发中, 美国处于领先。它在纳米计算机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突破性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当今世界,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了极大的便利, 并且计算机科学技术正不断朝着更加人性化, 更加稳定, 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 在科学家和研究者的不断努力下,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快捷和更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1]郭军营, 刘庆.浅谈计算机科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华章, 2012 (16) :152.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推荐阅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求职自荐信08-1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自荐信09-04
信息计算科学11-04
计算机信息与管理10-24
商业活动与计算机信息08-19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11-07
信息与计算机网络安全05-25
计算机信息与技术论文08-03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路径研讨论文08-28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举行优秀寝室表彰大会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