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业(共8篇)
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业 篇1
17春学期《计算机科学导论》在线作业
一、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10分。)
得分:10 1.Internet的主要应用有 A.电子邮件 B.文件传输 C.远程登录 D.万维网
满分:2 分 得分:2 2.10可以表示哪个计数系统中的基数值 A.二进制 B.八进制 C.十进制 D.十六进制
满分:2 分 得分:2 3.计算机应用软件可用于 A.科学计算 B.文字处理 C.工程设计 D.数据处理
满分:2 分 得分:2 4.计算机中操作系统的任务包括 A.进程调度 B.内存管理 C.文件管理 D.总线管理 满分:2 分 得分:2 5.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 A.星型拓扑 B.网状拓扑 C.树状拓扑 D.环状拓扑
满分:2 分 得分:2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得分:28 1.软件危机完全是由软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2.同步是一种进程相互合作的思想描述进程间相互制约的问题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3.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有形设备和装置的总称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4.实体是指某种抽象事物的集合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5.布尔代数提供的是在集合{0,1}上的运算和规则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6.稳定排序算法是指占用有限额外空间的算法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7.网络协议就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8.软件仅指与计算机有关的程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9.机器语言是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用助记码表示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10.视频中的一幅图像叫做一帧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11.如果有三个或更多重复字符出现,适宜使用行程长度编码进行压缩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12.门是对电信号执行基础运算的设备,用于接受一个输入信号,生成一个输出信号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13.不同数形的两个数字可能表示同等数量的实体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0 14.编译器是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码的程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15.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有形的装置和设备的总称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得分:2
三、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得分:60 1.在布尔运算中,下列计算错误的是哪个 A.1+1=2 B.1+0=1 C.0+1=1 D.0+0=0 满分:2 分 得分:2 2.十进制数0.8125表示为二进制数应该是 A.0.0011 B.0.1101 C.1.101 D.0.0110 满分:2 分 得分:2 3.以下哪个概念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类 A.局域网 B.城域网 C.广域网 D.资源子网
满分:2 分 得分:2 4.OSI网络参考模型中位于第四层的是 A.表示层 B.会话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满分:2 分 得分:2 5.内存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当中 A.算盘 B.分析机 C.织布机 D.数字计算器
满分:2 分 得分:2 6.按传输距离划分,计算机网络不包括 A.广域网 B.城域网 C.局域网 D.无线网
满分:2 分 得分:2 7.下面哪个数字用来表示任何计数系统中的基数值 A.01 B.10 C.100 D.101 满分:2 分 得分:2 8.3位二进制数最多表示多少种不同状态 A.3 B.8 C.10 D.25 满分:2 分 得分:2 9.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音频格式 A.wav B.cda C.bmp D.mp3 满分:2 分 得分:2 10.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属于()A.面向对象语言 B.高级语言 C.机器语言 D.汇编语言
满分:2 分 得分:2 11.数据流程图中圆形表示 A.加工 B.数据流 C.文件
D.数据源和数据终端
满分:2 分 得分:2 12.下列哪种工具列出了一个实际问题的所有可能的输入值和相关输出值的 A.门 B.电路 C.真值表 D.逻辑框图
满分:2 分 得分:2 13.十进制数0.25等于二进制中的多少 A.0.1 B.0.11 C.0.01 D.0.011 满分:2 分 得分:2 14.在表示 A.组织 B.国家 C.网络 D.主机
满分:2 分 得分:2 15.下列选项属于CPU生产厂商的是 A.Inter B.Microsoft C.Sun D.Kingston 满分:2 分 得分:2 16.E-R图中实体集用什么图形表示 A.矩形 B.菱形 C.椭圆 D.梯形
满分:2 分 得分:2 17.关系中除含有属性名所在行以外的其他行叫做 A.字段 B.模式 C.域 D.元组
满分:2 分 得分:2 18.下列哪种元件不在中央处理器的内部 A.运算器 B.控制器 C.寄存器 D.存储器
满分:2 分 得分:2 19.真彩色的色深度一般是多少 A.8 B.16 C.24 D.32 满分:2 分 得分:2 20.十三进制下的数字943与十进制下的哪个数含有相同多的实体 A.13 B.69 C.1576 D.943 满分:2 分 得分:2 21.17世纪,()发明了第一个数字计算器 A.Pascal B.Leibniz C.Jacquard D.Babbage 满分:2 分 得分:2 22.CPU调度的策略不包括 A.先到先服务 B.最短作业优先 C.循环调度法 D.批处理
满分:2 分 得分:2 23.在计算机软件层次结构中,位于汇编语言内层的是()A.应用软件 B.操作系统 C.高级语言 D.机器语言
满分:2 分 得分:2 24.数字836的基数可能是()A.2 B.5 C.7 D.10 满分:2 分 得分:2 25.三位二进制数最多表示多少种不同状态 A.3 B.5 C.6 D.8 满分:2 分 得分:2 26.数据库中的元祖是指
A.关系中除含有属性名所在行以外的其他行 B.关系中包含属性名所在行在内的所有行 C.关系中的任意一列 D.关系中的所有列
满分:2 分 得分:2 27.二进制数101011等于十进制中的多少 A.86 B.43 C.101011 D.110101 满分:2 分 得分:2 28.下列运算中优先级别最高的是 A.括号 B.补 C.布尔积 D.布尔和
满分:2 分 得分:2 29.在某些电路中,由于输入值的一些组合从未出现过,所以对其输出值可以任意选择,函数对于这种组合的值称为()A.无需在意条件 B.无需在意结果 C.最优选择条件 D.最优选择结果
满分:2 分 得分:2 30.列在子程序名后的括号内的标识符叫作 A.实参 B.形参 C.值参 D.引用参数
满分:2 分 得分:2
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业 篇2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 也是该专业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内容、发展及其学习方法的一门导引性课程。开设这样一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历史渊源、学科的本质特点、核心概念和学科知识体系等内容,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所经历的曲折和困难, 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献身计算机科学事业奠定基础。
计算学科的认知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探讨的问题, 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构建问题。1989年, 美国计算机协会攻关组提交了著名的“计算作为一门学科”的报告, 该报告认为,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应该培养学生面向学科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领会学科的力量, 以及从事本学科工作的价值之所在。报告希望该课程能用类似于数学那样严密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计算学科各个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中。由此可见,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肩负着如何让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产生兴趣, 进而更好地在本专业有所建树的重任。鉴于此,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构建问题及如何粗线条、纲要式、科普性地讲解计算学科的核心概念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 国内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主, 理论教学着重于计算机基础知识, 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并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模式实际上只是借用了《计算机科学导论》的课程名称, 并没有系统介绍计算机学科的本质及其核心概念。
第二种类型是将计算机专业所学的主要专业课程加以浓缩, 主要讲授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以及算法等课程的基本概念与核心内容。CC2005指出, 该课程的关键是课程的结构设计问题, 现有的浓缩版显然不是一种好的课程结构。
第三种类型是通过引入大量学科基本问题来阐述计算学科的本质, 以抽象、理论和设计3个学科形态揭示学科中各主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各主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介绍了计算学科中算法、数据结构等核心概念, 并着重介绍了计算思维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数学方法。这样授课, 有助于学生开阔思维、了解计算学科的本质内容, 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和系统科学方法在计算学科中的重要性, 从而自主培养其计算思维。
综上所述, 第一种类型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但第三种类型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因此, 根据学生的特点, 我们以第二种类型和第三种类型兼而有之的教学内容来授课, 既培养了学生计算学科的思维能力, 又让他们了解一些专业核心课的内容, 为新生学习将来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目前, 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也接触到一些信息技术类课程, 他们认为选择计算机专业就是学习编程序, 或者是学习操作性和技术性的知识。鉴于此, 我们根据这类学生的特点, 并参照“计算作为一门学科”报告给出的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的概念, 制定了如下图所示的教学内容, 共26学时。
其中, 计算学科及其基本问题、3个学科形态、学科中的数学方法与系统科学方法都属于计算思维的本质问题, 其他几个部分属于学科中的具体内容介绍。这样设计教学内容, 便于学生理解该课程, 容易对计算学科产生兴趣。
●构建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
赵致琢教授曾认为, 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帮助初学者认知——“授人以鱼”;另一个是为初学者提供导学——“授人以渔”。笔者认同上述观点, 为此, 本文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讲述如何增加新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
1.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最初来源于数学学科和电子学科, 如今, 数学技巧和形式化的数学推理已在该学科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且, 数学提供了一组用于分析与验证的特殊工具, 一个理解重要思想的理论框架。因此, 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数学功底, 诸如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高等代数、数学建模等。数学如此重要, 那么, 如何让刚入学的学生领悟呢?笔者认为, 只凭教师在课堂上说数学重要并无济于事, 本文通过举例, 说明数学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简单应用来引导初学者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下图所示, 一幅灰度图像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二维函数f (x, y) , 其中x和y是空间 (平面) 坐标, f在任何坐标点 (x, y) 处的振幅为图像在该点的灰度 (灰度是用来表示黑白图像亮度的一个术语) 。图像关于x和y坐标以及振幅连续, 要将这样的一幅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形式以便于计算机处理, 就要求数字化坐标和振幅。将坐标值数字化称为取样, 将振幅数字化称为量化, 因此, 当f的x、y分量和振幅都是有限且离散的量时, 称该图像为数字图像。
取样和量化的结果是一个实数矩阵。假设对一幅图像f (x, y) 取样后, 得到了一幅有着M行和N列的图像, 则称这幅图像的大小为M×N。坐标 (x, y) 的值是离散量。这样一幅数字图像就可以很自然地表示成矩阵被计算机来处理。
接下来, 计算机对图像的处理就转化为对矩阵的处理。例如要将图1所示的图像旋转90°, 可以通过求f的转置来完成。这样介绍完后, 学生应该大致地知道了数学在计算机中最浅显的应用。当然, 为了更好地处理图像 (例如图像分割、边缘检测、特征提取) , 可以从空间域转换到频域进行处理, 最好的数学工具就是傅里叶变换。既然学生知道了数学的用武之地, 也就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习3个学科形态的兴趣
众所周知, 抽象、理论和设计3个学科形态是计算学科中较重要、同时又很抽象的概念, 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只是干巴巴地讲这三个概念, 学生可能会一头雾水, 倒不如举例说明。笔者以“学生选课”实例来进行学科形态的划分。
首先, 将客观世界抽象成信息世界。通过对实体、属性、域等概念的介绍来建立概念模型, 进一步转化为E-R模型, 从而实现对这一例子的感性认识 (抽象阶段) 。
其次, 将概念模型转换成机器世界支持的数据模型, 即关系模型。根据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 例子“学生选课”的E-R图可以转化为下面的关系模型 (关系的码用下划线标出) :学生 (学号, 姓名, 年龄, 性别) ;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 ;学生选课 (学号, 课程号, 成绩) 。虽然从E-R图转换到关系模型已属于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 但当在学生关系中增加系名、系主任等属性时就会出现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冗余等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必须要满足关系模式的形式化定义, 因此, 就例子而言, 可以再划分一个关系, 即系 (系号, 系名, 系主任名) , 从而满足关系模式规范化的要求, 实现了对例子的理性认识 (理论阶段) 。
最后, 还要根据具体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如Oracle、Informix、SyBase、SQL Server等) 对该模型进行定义, 然后经过计算机处理, 便可进行有关数据的输入、修改和查询工作, 这属于该例子的实践 (设计) 阶段。
以上“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研制过程蕴含了人们对客观世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来的科学思维方式。对“学生选课”这个简单例子的分析有助于新生理解计算学科中有关抽象、理论和设计3个学科形态的概念。
3. 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引导一年级新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本科四年的学习计划, 在教学中还要进行专业培养方向介绍。针对每个专业培养方向, 介绍其课程体系、知识构成、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等问题。对于每门具体课程, 阐述课程特色、开课时间与开课模式、考核方式、实践环节教学内容, 以及它在所属培养方向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具体来讲, 就是给学生详细介绍教学计划。通过这些介绍, 能够使学生了解学校为他们规定的专业培养方向,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兴趣和提升他们对本专业发展与就业的信心。与此同时,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将被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 他们可以选择感兴趣且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从而尽早确定目标并规划好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
除此之外, 学院每学期都邀请一些重点大学的知名人士来作学术报告, 在《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的教学过程中, 也会抽出一定的学时安排学院的资深教师作科普性的报告, 以上做法都是为了让初学者能够与著名学术专家进行近距离接触, 提前感受学术与应用前沿, 并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兴趣。
●结束语
计算学科毕业生的各种能力不能仅仅通过《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来实现, 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经过长期的培养过程去实现, 尤其是专业能力的培养, 更需要通过相应的系列课程来完成。可持续发展教育观要求学生关心他人, 强调协调, 其核心是在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强调素质。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应该初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 了解职业和道德责任。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开设会使大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初步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 为其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做好方法和工具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董荣胜.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万征, 万常选, 廖国琼.培养计算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计算机科学, 2008 (11)
[3]赵致琢.计算科学导论教学辅导.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4]阮秋琦.数字图像处理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业 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改革
一、引言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要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全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起学好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的信心,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兴趣,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导论”课程实践部分的特点
“导论”课程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是一个关键问题。实际上长期以来在许多高校中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教学的重要中心就是理论教学,一切围绕理论转,开课的顺序必须是先理论后实验,理论课上没介绍的内容,绝对不会先做实验,完全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附属。而现实是“导论”课程有其特殊性,实验的开设有如下特点:①实验内容具有参观性、演示性。②实验内容的独立性。③部分实验内容的综合性。④实验操作的自主性。
三、“导论”课程实践内容的设置
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打破上述观念,把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设置为同等重要,实践课单独列出,称为《计算机认知实验》课程,我们设计的实践内容如下表所示。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学时分配表
前三个实验要求熟悉计算机各部件并掌握各部件的安装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学会安装过程中的调试方法;熟悉BIOS设置方法,掌握运用BIOS解决设置故障;学会安装计算机单操作系统和多操作系统,领会安装过程各个参数的含义,了解镜像文件在安装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熟悉掌握Viusal PC的运用;掌握Patition Magic、优化大师、杀毒等软件工作的使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对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第四、五两个实验要求能熟练运用Office软件完成编辑排版论文、数据输入、数据管理与分析、演示幻灯片的制作;最后要求完成两个综合性文档的制作。网络应用实验要求利用浏览器进行网上信息检索;学会连接Internet的方法;掌握网络常用工具软件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选择好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保持基本性实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补充一些计算机流行的优秀软件的使用显得尤其必要。
四、考核方法
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考试的改革。考试通过开卷机考的形式进行,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实行五级评定成绩。由于在机考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偶然的因素影响学生成绩,我们通常采用考两次的方式,不仅减轻学生的负担,能够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尽可能公平。
五、几点思考
精讲多练是授课的重要方法。另外练习有课内和课外之分。课内练习主要是验证性练习,课外练习是由教师指定一个主题,以利于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同时教师要说明课外练习的检查要求,既给学生以约束,又能保证学习质量。
案例化教学。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组织编写了针对各常用软件的案例化实验。根据教学知识点的要求,再制订若干综合性的案例,要求学生选做。案例化实践教学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易操作等特点,教学效果好。
实训平台。实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的强化培养,通过开发网络实训平台来实现,将实训内容嵌入其中,这些实训内容全部通过校园网内部的实训平台展示,供学生課余时间练习。当然对每位学生登录该平台也要进行监督,其自学实训内容的次数可作为学期成绩考核的参照依据。
总之,《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仍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我们只是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工作,要想充分体现该课程的特色和作用,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作贡献,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明东,等.《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及体系结构改革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6-8.
[2]费雅洁,史江萍.“计算机导论”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2):13-15.
计算机科学导论报告 篇4
摘要: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快要过去。相比较刚刚入学时,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我来说,现在的我已经对计算机这片领域有所了解了,尤其是在经过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之后,使得我对计算机的历史及其组成有了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就:1.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和打算如何学习该专业;2.对离散数学和它在软件工程的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如何打好专业基础;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4.软件工程的模型、方法及文档的概念,以及对软件工程能力培养的认识,这四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硬件系统。
1.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和打算如何学习该专业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交流愈加频繁的世界。而计算机作为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进步和完善已成为必然。这其中包括了硬件系统的发展和完善、软件系统的更新和创新、程序设计语言的模块化、简明性和形式化的发展甚至是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一切无不促使着计算机专业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现如今,计算机专业已经不是仅仅掌握几门程序编辑语言就可以的,它对学员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知识领域方面,我们必须掌握图形学、离散结构、数值计算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同时,我们还要理解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结构,了解计算机的运行过程。
然后,在个人方面,它要求学员应有着缜密的逻辑思维,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终身学习的想法和毅力。因此要学好计算机专业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着合理打算,以及恰当的计划。
在我看来,学习计算机专业,首先不能缺的就是毅力。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学习计算机就要做到终身学习,因为计算机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更新速度快,旧的东西往往很短的时间便被新的取代,所以稍有懈怠我们便会被其甩在后面。其次,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即便计算机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专业,但进入计算机专业
学习,就必须全力以赴,正确面对;
2.放宽眼界,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上,还要多阅读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课外书籍,例如《数据结构》等;
3.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讲,切勿走神或者打瞌睡;
4.重视上机操作,在实际操作当中加深自己对程序语言的理解;
5.努力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6.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做到学习娱乐双结合;
7.时刻关注计算机领域发展,注意新的与计算机有关的科学技术,并时刻吸收新的知识;
8.学会向老师问问题;
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我一定会学好计算机这门专业的!
2.对离散数学和它在软件工程的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如何打好专业基础
从计算机的发展史来看,它的最初的功能就是计算,因而它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又因为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是单个单个依次进行的,所以它处理的问题本来就是一种非连续的,一种和离散有关的数学模型。因此离散数学对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与意义。
离散数学,或称离散结构,它主要包含了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和图论4个部分,另外还包括计算机应用对象的离散结构的研究,如离散概率、运筹学、数值计算、数学建模与模拟等。总的来说,离散数学是我们研究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数学工具,同样也是我们解决
计算机问题的基础所在。
当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趋广泛,离散数学在计算机领域的重要性愈加突出。这不仅仅表现在它在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算法分析、逻辑设计、系统结构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还体现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种严密的、抽象的逻辑思维,我想这便是离散数学的重要性所在吧。
既然离散数学如此重要,那么学好它便成为学好计算机的关键之一。因而我认为要学好离散数学,进而打好专业基础,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离散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这种逻辑思维来思考一些问题,进而加强自身的逻辑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加深自己对离散数学的认识,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
2.认真学习学校安排的数学课程,为将来学习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作好充足准备;
3.“实践出真知”,要把握好机会,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另外,如果有机会参加相关竞赛的话,也应该抓住机会,从实践中学习,并培养自身对专业的兴趣。
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过去了近66年。在这期间,计算机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品不断更新,系统设备也愈加先进。但究其根本,其系统组成依然遵循着传统的结构,这种结构便是“冯诺依曼模型”。而我要谈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也正是从这种模型中演变出来的。
硬件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微型计算机系统各种看得见的、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装置,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基础。与原始的冯诺依曼机不同,现在的硬件系统并不是以控制器为中心,而是转向以存储器为中心,通过将复杂的计算以及操作过程转变为由许多条基本指令组成的程序,预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根据用户发出的运行指令,计算机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逐条的执行指令,进而完成用户所需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
当前,我们所熟知的硬件系统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主机和外设。主机除了冯诺依曼机中已有的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外,还增加了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读写存储器(RAM)、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在内的主存储器。而外设则在输出、输入设备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软盘、硬盘等辅助存储器和网络设备、声卡等其它设备。其中,输入设备除却键盘鼠标等传统设备外,又根据工作或是用户的要求增添了光笔、摄像头等现代高科技产物。而这一切都使得计算机硬件系统越来越来完善,越来越来人性化。
谈到计算机硬件系统,我们就不得不讨论其工作过程:计算机工作时,主要是通过输入信息——系统处理——输入信息的模式进行的。其工作模式主要是通过总线结构来完成的,其中我们利用外部设备输入需要处理的信息,经过总线传递给CPU,再经过其处理,然后又经过总线输出到外部设备上来,通过外部设备表示出来,这便是我们知道的整个的工作过程。
而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越来越来庞大,同时人们对计算机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来高,而硬件系统作为这一切的基础,就必须有着极大的发展。就我所知,当前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有七大发展趋势:更小巧;更个性;更聪明;更廉价;更“无线”(无线);更普遍;更时尚。同时,所谓的多核技术也是未来计算机硬件系统发展的方向。我想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无穷的创造能力,计算机硬件系统会越来越来完善,并且促使着计算机越来越来贴近人们的生活。
4.软件工程的模型、方法及文档的概念,以及对软件工程能力培养的认识
如果说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身体构架,那么软件系统就是计算机的思维所在。假如没有了软件的操控,计算机就会变成 “行尸走肉”一般了,因而软件对计算机异常重要。这便
有了软件工程的诞生。
在软件工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便是选择恰当的软件开发模型。当前,常见的开发模型共有6种,它们分别是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法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转换模型和智能模型。除了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方法也同样重要,因为它不仅仅限于程序设计,还包含了更多的软件工程的活动,软件开发方法可谓贯穿于整个软件工程的全过程。由于软件开发方法大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不同的软件开发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征,而如今公认的典型软件开发方法有以下几种:面向数据结构的方法、问题分析法、可视化开发方法等。
不过,仅仅有模型和方法还是不够的,软件工程文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软件文档也称文件,通常指一些记录的数据和数据媒体,具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可被人和计算机阅读。它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可以说,没有文档就没有现代的软件工程。
从软件开发模型、方法到软件文档,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拥有出色的软件工程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在面对软件工程繁杂的步骤时,我们也要有绝对的耐心,清晰的头脑。除此以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至关重要,并且,面对软件更新快的特点,我们必须要学会时刻关注软件行业的发展,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总结: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导论,令我对计算机专业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谈完自身对专业的理解和今后学习的计划,以及对离散数学、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工程的认识后,我对我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认知。
参考文献:
【1】翟中、熊安萍、蒋溢《计算机科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三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感悟 篇5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C语言简洁,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知识,而且在其中也感受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的魅力。
C语言的祖先是BCPL语言。1967年,剑桥大学的 Martin Richards 对CPL语言进行了简化,于是产生了BCPL(Basic 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语言。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 Ken Thompson。以BCPL语言为基础,设计出很简单且很接近硬件的B语言(取BCPL的首字母)。并且他用B语言写了第一个UNIX操作系统。在197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 D.M.Ritchie 在B语言的基础上最终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语言,他取了BCPL的第二个字母作为这种语言的名字,这就是C语言。C语言是一种高级语言,它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C 语言可以像汇编语言一样对位、字节和地址进行操作,而这三者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单元。C语言也是一种结构式语言。结构式语言的显著特点是代码及数据的分隔化,即程序的各个部分除了必要的信息交流外彼此独立。这种结构化方式可使程序层次清晰,便于使用、维护以及调试。C 语言是以函数形式提供给用户的,这些函数可方便的调用,并具有多种循环、条件语句控制程序流向,从而使程序完全结构化。C语言的功能十分齐全,它具有各种各样的数据类型,并引入了指针概念,可使程序效率更高。而且计算功能、逻辑判断功能也比较强大,可以实现决策目的的游戏。C语言适用范围非常大。它适合于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DOS、UNIX等等;也适用于多种机型。C语言对编写需要硬件进行操作的场合,明显优于其它高级语言,有一些大型应用软件也是用C语言编写的。
计算机的网络结构可以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网络组织是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网络的实现两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配置是从网络应用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布局,硬件,软件和和通信线路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让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结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结构化管理体系。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高度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功能分层原理来实现的,即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分层原则如下:网络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第七层:应用层,第六层:表示层, 第五层:会话层,第四层:传输层,第三层:网络层,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第一层 物理层。OSI/RM的配置管理主要目标就是网络适应系统的要求。各层原理和作用:低三层可看作是传输控制层,负责有关通信子网的工作,解决网络中的通信问题;高三层为应用控制层,负责有关资源子网的工作,解决应用进程的通信问题;传输层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口,起到连接传输和应用的作用。ISO/RM的最高层为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应用的服务;最低层为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各层之间的接口来进行的,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供服务请求,而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两个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时,除了物理层之外(说明了只有物理层才有直接连接),其余各对等层之间均不存在直接的通信关系,而是通过各对等层的协议来进行通信,如两个对等的网
络层使用网络层协议通信。只有两个物理层之间才通过媒体进行真正的数据通信。当通信实体通过一个通信子网进行通信时,必然会经过一些中间节点,通信子网中的节点只涉及到低三层的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国外是从1968年才开始设立的。1968年美国唐·欧·克努特教授开创了数据结构的最初体系,他所著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技巧》第一卷《基本算法》是第一本较系统地阐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及其操作的著作。“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数据结构这一门课的内容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特别是非数值性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的重要基础。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一般认为,一个数据结构是由数据元素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对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的描述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必须在计算机内存储,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的实现形式,是其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此外讨论一个数据结构必须同时讨论在该类数据上执行的运算才有意义。在许多类型的程序的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许多大型系统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了数据结构,算法也随之确定,是数据而不是算法是系统构造的关键因素。这种洞见导致了许多种软件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操作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的型态非常多样,不同机器安装的OS可从简单到复杂,可从手机的嵌入式系统到超级电脑的大型操作系统。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
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操作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驱动程序,内核,支承库,外围。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资源管理,程序控制和人机交互等。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可分为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两大类。设备资源指的是组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打印机,磁带存储器,显示器,键盘输入设备和鼠标等。信息资源指的是存放于计算机内的各种数据,如文件,程序库,知识库,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操作系统位于底层硬件与用户之间,是两者沟通的桥梁。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输入命令。操作系统则对命令进行解释,驱动硬件设备,实现用户要求。以现代观点而言,一个标准个人电脑的OS应该提供以下的功能:进程管理(Processing management),记忆空间管理(Memory management),文件系统(File system),网络通讯(Networking),安全机制(Security),使用者界面(User interface),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s0)。
在学习完了导论课后,电脑不再只是用来上网聊天看视频的工具,而是蕴藏着很多知识的宝库,现在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的兴趣越来越大,希望自
航海技术导论作业 篇6
在上大学之前,我根本没有听说过航海技术这一专业,这是在报志愿时,偶然看到了航海技术专业。因为当时考的分数并不是很高,在报志愿是与父母产生了分歧。父母的想法是报一个以后能有一个稳定工作的专业。而我则是想寻求生活过程中的刺激感,结果就在网上初步的了解了这一专业。
发现这一专业就业前景十分的好,国家正在发展蓝色经济,现在正是需要海员和海上科技人员的时候。而且海员工资高,且假期长,考公务员也非常容易,所以经过协商就选择了这一专业。在来到烟大之后才了解了这一专业,我相信我是不会后悔的。
航海技术专业是培养船舶驾驶与船舶管理高素质人才的专业。使学员能在海洋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海洋船舶驾驶和营运管理工作,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
航海技术这一专业所要学的课程有:
航海学、船舶操纵、船舶避碰与值班、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货运、航海雷达与ARPA、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航海仪器、航海专业英语、船舶信号与VHF通信、GMDSS通信设备、GMDSS通信业务、船舶安全与管理、远洋运输业务与海商法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海洋船舶驾驶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掌握船舶货运运输、营运管理、远洋运输业务与海商法等方面基础知识;
3.掌握船舶及其设备的使用、保养等基本技术;
4.掌握必需的航海技能;
5.具有设计航线、组织船舶航行和操作GMDSS通信设备的初步能力;
6.具有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
7.了解航海技术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动态;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航海科学研究的能力。本专业毕业合格标准: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52学分、专业基础课16学分、专业课45.5学分、专业选修课9学分、海上技能训练课7学分、实践环节31学分,完成合格的毕业论文,方可准予毕业。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船舶教学实习:学生上船进行船舶认识实习,主要完成对航海过程的认识。
2.雷达模拟器训练:主要进行雷达观测与标绘和雷达模拟器及ARPA专业培训的综合训练。
3.GMDSS模拟器训练:主要进行GMDSS普通操作员培训的综合训练。
4.航线设计:主要进行船舶航行计划的制定。
5.积载设计:主要进行船舶积载计划的编制。
6.熟悉与基本安全、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精通急救、船舶高级消防等专业培训:主要进行船员专业培训。
本专业表面上看似轻松,其实要学的知识有很多,并且难度很大。航海技术对我们英语的要求特别高。因为本专业主要培养远洋航运的海员。海员在远洋航运上肯定避免不了与外国人的交流。而且在船上不一定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也要用英语。当船长下命令,船上的按钮也都是英文。所以航海专业英语和口语是本专业除专业课之外的重中之重。在大学英语必须通过四六级。驾驶海船,漂洋过海,海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职业特点与
其它
职业具有共性,但更有许多不同点。
驾驶与管理船舶需有专业知识,这决定了海员职业的技术性;
驾驶与管理船舶的过程中每个海员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互不替代,这决定了海员职业的独立性;
驾驶与管理船舶是个系统工作,需要海员协同工作,这决定海员职业的团队性;
海员远离陆地,以船为家,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驾驶船舶,在各种海况的大海上长期航行,这决定了海员职业的艰苦性、风险性。
这些特点,确定了海员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海员职业对从业人员具有相当高的职业素养要求。
身为船员应有强大的责任感,在船上十几个人就是一家人。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我们自己必须为大家和自己负起责任。在值班时,应该时刻记得大家在休息,他们的生命在我的手中,我们手中使他们对我深深的信任,所以我要打起精神。所以现在要学好专业知识,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负责人的表现。
身为船员应该有深深的爱国精神,爱国是一种人格魅力。在国际交往中,爱国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对祖国没有深深信仰的人不会被任何人欢迎的。
身为海员应该与他人有之间的信任。在同一条船上,每次航行都要经过五六个月的时间,而且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可以说我们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大家都是可以交托生命的。我们应与对方有很深得信任,这是我们在船上可以平安完成任务的前提。
身为海员应该严格遵守船上的纪律,军人的天职是服从,我们的天职也是服从。服从命令是我们能够安全完成任务的前提,是保护生命的必要条件。我们毕业后刚刚上船,虽然有本科的文凭,但都是纸上谈兵。而有经验的船长还有老的海员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虚心求教。船长的命令必须服从,这是对生命的负责。身为海员应该遵守各国的法律,每个国家的法律不一样,所以我们应相应了解每个国家的法律和习俗,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师在课上讲了,在美国漏油的例子,结果罚了很多钱,就是因为对法律的漠视。
… …
大学四年时间要学习相应专业课只是,毕业之后可选择上船当海员也可以报考公务员,还能继续深造研究生。可以说选择航海技术这一专业是一个前景十分不错得专业。
虽然选择航海有很多出路,但是我还是想出海跑船。考研究生和公务员虽然不错,但是缺少海上的激情。并且现在公务员报考激烈,道路相对来说比较崎岖。在海上,不但能拿到高薪,而且还有充分的时间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跑船可以去很多的国家,感受异国风情,开阔眼界。
关于跑船,我们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索马里海盗猖獗,海上天气变化莫测等使我们害怕的东西。但是,现在船上设备先进,御险能力救援能力提高,所以现在航海相当安全。危险地带,我们有权选择不去,所以把危险系数降到了最低。海员是一个高风险的,高体力的或。作为海员必须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老师在课上也讲了,有很多人以为承受不住家庭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因为很小的事就选择了轻生。所以很强的抗压能力是我们必须具备的。
这是海员的工资待遇情况: 远洋
船长 4800美圆左右
老轨
4400美圆左右 大副 3700美圆左右
大管
3700美圆左右 二副 2600美圆左右
二管
2600美圆左右 三副 2100美圆左右
三管
2100美圆左右
近洋
船长 4400美圆左右
老轨
4200美圆左右 大副 3400美圆左右
大管
3400美圆左右 二副 2400美圆左右
二管
2400美圆左右 三副 2000美圆左右
三管
2000美圆左右
国内南北线
船长 30000人民币左右
老轨 20000人民币左右 大副 20000人民币左右
大管 17000人民币左右 二副 17000人民币左右
二管 13000人民币左右 三副 15000人民币左右
三管 11000人民币左右
航海专业在船上有三个位置,船长,大幅,二副,三副,水手。
船长:全船的管理与驾驶
大副:甲板部分的工作、货物的配载、装卸和运输管理
二副:驾驶任务,指挥船舶靠离港口、驾驶设备的技术管理 三副:船舶航行、停泊、主管救生、消防设备的技术管理
水手:跟随高级船员负责正常的航行值班。
在我们毕业之前需要考很多工作需要的证书。我们毕业后是没有任何证明的三副,要经过实习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三副。在之后,慢慢要考二副,在经过实习成为二副,之后慢慢提升。所以说提升空间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想继续在海上工作,慢慢的可以想陆地转移。可以从商,可以考公务员。现在海事局公务员要求考公务员必须有两年的工作经验,所以上船是正确的选择。
航海技术导论主要给我们讲解了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所要学的专业课,还有要成为海员所必须的条件。老师在课上给我们展示了真正海员工作生活时的照片,船员生活并不是传言中得寂寞,相反很有乐趣。可以钓鱼,可以研究自己想学的知识,可以培养自己喜爱的爱好,在靠岸时还能登岸,做一次简短的旅行。所以我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期待。
食品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探讨 篇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整体素养有了新的要求。对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及时掌握国外行业现状,对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是其拓宽专业视野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高校及教师而言,培养外向型、国际型人才已是现代教育的责任。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国际会议讨论的仅为7%,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对外业务谈判的仅为14%[1],因此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的一大责任。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从而在许多高校都陆续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尝试并掀起了双语教学的热潮。我作为本单位首门双语教学课程的承担者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尝试,对《食品科学导论》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了探索。
2. 教学实施
2.1 教师
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不但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具备广泛扎实的专业知识。我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另外,我有过三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经历,具备一定的基础英语知识和英语教学经验,在求学期间训练过英语口语,所有这些都使我初步具备了承担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任务的条件。
2.2 课程选择及教材选用
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既要能体现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深度又不宜太大。我们选择了《食品科学导论》作为双语教学的课程,因为本门课的内容涉及了食品专业的许多专业课内容,且涉及的每部分内容深度不大,比较适合用于双语课教学。
教材是无言的教师,是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载体。教材的选择是双语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高质量的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个根本保证。没有合适的教材,双语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部(2001)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鉴于此,我们选用的教材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FOOD SCIENCE》(影印版),作者为Rick Parker。该教材内容丰富、浅显易懂、图文并茂,习题相对简易明了。每一个单元还根据内容设置有“student activities”,便于组织讨论活动。
2.3 备课
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的好坏。首先,教师要通读教材,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做到非常熟悉,把那些难点分析透彻并设计好讲解的方法,提前准备好所要列举的事例。其次,课前需要对需要用英语口语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哪些内容用英语讲授学生理解起来不存在困难,哪些最好使用一些汉语等。用英语表达的内容自己要在课前演练一遍,以便对一些语法、习语和所需要列举的事例等有个事前准备。再次,对于要进行的活动要课前设计规划好。最后,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内容和互动,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措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的条理性更清晰,也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2.4 教学方法
2.4.1 模式选择:
目前高校的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 (1) 半外型。即使用英文教材,英语板书,但教师基本上用汉语讲授; (2) 混合型。教材用英文教材,英语板书,教师用英语和汉语讲授,英语比例处于50%左右; (3) 全外型。采用英文教材,板书用英文,授课基本上用英语,一些教学难点用少量的汉语引导[2]。我在双语教学实施中,根据章节内容特点,不同的章节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像“Review of Chemistry(化学回顾)”、“Chemistry of Foods(食品的化学)”、“Radiant and Electrical Energy(辐照和电能)”等难度较大、专业性太强的章节采用“半英语型”模式上课;对于像“Food Safety(食品安全)”、“Careers in Food Science(食品科学的职业)”等能学生平时了解和接触较多的内容采用“全英语型”模式进行讲授;对于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像“Milk(乳)”、“Fish and Shellfish(鱼和贝类)”、“Fats and Oils(油脂)”等大家既有一定的初步了解而又了解不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则采用“混合型”模式上课。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又不会出现对某些章节的接受困难。
2.4.2 组织教学:
教学效果与课堂的组织、设计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为了使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组织课堂的方法: (1) 提问问题。针对某方面的内容,设计几个问题,有相应课后习题的也在讲到该部分内容时提问出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又使课后习题在课堂上得到了解决,减少了学生课下负担。 (2) 组织课堂活动。针对不同的内容,每个单元都可以设计相应的课内活动,比如,在讲解到食品安全的内容时,可以把同学分组讨论食品安全事故。在讲到乳制品相关内容时让同学分组互相提问问题来回答进行竞赛。这些活动组织起来简单可行且能达到活跃气氛、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效果。
2.4.3 作业布置:
所选用教材有课后习题,并提供有相应的活动项目供选择。习题为英文形式,根据情况每章节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后作业,也都采用英文的形式,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用英文回答,教师批改时也仅出现英语批注。不适合在课堂进行的活动,比如调查类的活动,让学生课下进行调查,然后让学生用英语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这样,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很好地锻炼了英语写作能力。
3. 结论
通过对《食品科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尝试,我们体会到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选择较为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好教材,让具备双语教学的教师承担讲授任务,通过教师良好的组织教学,双语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双语教学的实施,不但使学生直接地了解了国外食品行业的现状,而且使学生具备了用英语学习和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给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外向型的复合人才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韩建侠.国内部分高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5, (9) .
数字地球导论大作业 篇8
姓名:李建美
学号:201010103132
年级:2010级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
李建美(昆明理工大学)
中文摘要: 空间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空间数据中发现有用知识和模,本文重点研讨了空间数据挖掘的知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空间数据挖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空间数据挖掘今后的理论发展趋势。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知识种类、分类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
Spatial Data Mining
Li Jianmei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wlgy)
Abstract:Spatial data mining is useful for knowledge discovery techniques and patterns from a large number of spatial data, the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spatial data mining,on the basis of spatial data mining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d the theory of spatial data mining future trends.Key words:Spatial data mining, knowledge types,classification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association rules, problems, trends 0 引言
【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业】推荐阅读:
计算机科学导论概念05-23
计算科学导论文10-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感悟12-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读书报告10-21
计算机导论09-17
计算机新导论06-14
计算机导论论文07-26
计算机导论考试重点12-09
计算机导论试题及答案05-22
计算机平时作业图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