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人均纯入

2024-09-10

农民人均纯入(精选4篇)

农民人均纯入 篇1

1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

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四大块收入构成[1,2]。桂平市近年工业和城镇化水平有较快发展, 农民就地或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 工资性收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对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分析中发现, 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由表1可见, 2009—2012年桂平市农民均纯收入由4 241元提高到2012年的6 867元。此外, 工资性收入占43%, 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占50%左右, 2012年达到3 4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0%来自家庭经营性收入。

2 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桂平市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畜牧业、渔业、林业和非农产业。

由表2可见, 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从2010年到2012年都以2位数增加, 其中农业种植业、畜牧业、非农产业所占比例较大, 几年来仍处于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尤其是农业种植业的收入, 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40%以上, 非农产业收入呈逐年较大幅度上升较快的发展势头, 2012年非农产业收入超过了农牧业收入, 是农民增收速度快, 发展潜力大的产业。但是影响农业种植业、畜牧业、非农产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化水平不高, 产业链条不长, 缺乏带动力强的农业加工企业, 农民多是出售原材料获得收益。二是从事家庭经营人员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大量有文化的青年人外出到城市、企业务工, 留在农村多为中老年人, 普遍文化水平、科学技能不高。对良种使用, 新技术推广应用, 新的经营理念接受不快、理解不深, 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模式和管理方法, 难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3,4,5]。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3 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对策

3.1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一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 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规模化经营, 规范化建设和有效与市场对接, 成为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致富的桥梁和载体。二是扶持和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发展与企业相适应、相配套的优质高产高效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 让农民参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让农民从中获得更多效益。三是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力度, 鼓励农民通过互换、转包、入股等形式将承包的土地向大户、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流转, 为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提供扎实的基础和有力保障。

3.2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的核心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不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必须依靠科技支撑。一是加大技术集成, 发挥多种技术叠加的综合效应, 大力推广良种良法, 良种使用率要达90%以上。大力发展推广农业机械化, 着重开展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研究、示范应用和推广, 减少农业投入, 降低成本。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加强农业项目建设, 用现代物质条件去装备农业, 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 发展农业。加快设施农业建设的步伐和力度, 提高农产品的品位、质量、产量和效益。三是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主要把优质米、桑蚕、木薯、中药材以及生猪、家禽等具有地方特色明显的产业向品牌化发展, 把产业做大, 产业链条拉长。

3.3 发展非农产业

近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农村生态环境、卫生环境、交通设施明显改善和美化, 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服务业发展很快。农村从事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服务业的人员快速增加, 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012年非农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872元, 超过了牧业, 成为桂平市农民增收的突破点。

3.4 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

现代农业的生产、管理方法, 需要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工作, 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农技队伍和新型农民, 掌控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经营和管理农业, 农业和农村才能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现代化农业才能推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任丽烨.咸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2]胡昌建.广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11.

[3]覃章艳.新时期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 2012.

[4]仲伟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 2012.

[5]宋合利.新时期影响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加的因素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 2012 (9) :58, 45.

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篇2

在农业兼业化大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成了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目前,对于农民增收问题主要从资源占有量和人力资本角度进行研究。郭正模(2001)指出,土地资源的先天不足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首要因素。吴敬链(2002)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占有量较少,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农民增收效果不显著。舒尔茨明确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陈艳(2001)指出,农民受教育水平不高影响了他们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限制了他们转入其他行当的机会。韦鸿等(2003)对农户持有的资源进行了总结,认为土地、生产性固定资产、农民人力资本、储蓄及手持现金四类资源是我国农户获得收入的主要渠道,且资源的多寡决定了农户收入的高低。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推动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繁荣的市场经济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农民选择脱离土地进城务工,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更好的生活环境。由此,农民的收入构成不断多样化,收入总量显著增加。那么,进城务工所得的工资性纯收入对农民纯收入有多大的影响?笔者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农民收入构成与变动

农民收入有总收入和纯收入之分。农民总收入是指农民依靠各种途径或媒介获得收入之和,但却不能反映收支情况。而农民纯收入反映了农民一年的净收益情况,能够真实的反映农民家庭购买力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因此,本文采用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计量对象,考察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人均纯收入和农业人均纯收入之间、二者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

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催生了不断扩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进城务工,直接导致了工资性纯收入的增长和农业纯收入的稳步回落。统计资料显示,1993—2011 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921.62 元增至6 977.3 元,19 年增长了7 倍多。其中,1993—2011 年,农民家庭人均工资性纯收入从194.51元增至2 963.4 元,19 年增长了15 倍多;1993—2011 年,农民家庭人均农业纯收入从448.4 元增至1 896.7 元,19 年增长了4 倍多。更为明显的是,工资性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93 年的21%上涨至2011 年的42%,年均增长1.6%;农业性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93 年的48.7%下降至2011 年的27.1%,年均跌幅为1.6%。可以说,工资性纯收入挤占了农业性纯收入对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份额,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得益于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二、数据选取

根据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其中,家庭经营收入由农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渔业收入,工业收入,建筑业收入,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纯收入,社会服务业收入,文教卫生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组成。

数据来源: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本文主要研究在农业兼业化普遍的农业经济背景下,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农业经营收入以及农民人均出收入的变动关系。所以,选取的变量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工资性纯收入和农业性纯收入(单位为元)。选取中国统计年鉴1993—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三、模型设定

本文设定了如下线性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其中,Y———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X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纯收入(元)

X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农业纯收入(元)

β1、β2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农业纯收入的待估参数。C为待估常数。

四、实证分析

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输出结果如图2:

Y=1.567X1+1.178X2+119.319

R2=0.9966 F=21090.41 DW=1.1254

由此可见,该模型中R2=0.9996,。所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纯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农业纯收入的变动强烈影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动,且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纯收入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影响越来越大。

五、结论

农民增收是关系社会稳定、拉动内需的重要问题。依据统计数据,以实证分析为基础,从收入构成变动的角度,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一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且未来增长潜力巨大。研究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从已有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分为3个阶段。1993—1997年是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的第一个阶段。1997—2003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这是第二个阶段。2003年至今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进入第三阶段,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年增长额持续增加。

二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纯收入增长快速。工资性纯收入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来源,当农民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城乡差距趋于收敛,由于工资性收入的贡献率及其重要性,所以工资性收入增长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首超万元 篇3

广东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显示, 2012年, 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542.8元, 同比增长12.5% (扣除价格因素影响, 实际增长9.3%) ;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226.71元, 同比增长12.4% (实际增长9.3%) 。

首先, 居民收入的增长直接受益于劳动力市场稳定和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透露, 截至去年12月底, 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6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8.5万人、促进创业12.9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7.6万人。

其次, 广东省逐年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以及出台一系列增收措施, 居民工资性收入不断提高。当前, 工资性收入仍是推动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2年, 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804.4元, 增长16.2%, 拉动纯收入增长1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3632.2元, 增长12%, 拉动总收入增长8.4个百分点。

吉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测模型 篇4

建模模型的选择,既有统计模型,又有灰色模型[2];统计模型既有线性,又有非线性。为了便于计算,以简取繁,我们令x=日历年-2000,二次抛物线模型中令x=日历年-2003,

直线模型y1=a+bx a=1727.046 b=281.8 rxy=0.9413

对数模型y2=axblga=3.3048 a=2017.29 b=0.24rlgxlgy=0.8624

指数模型y3=aebxlna=7.5202 a=1845.01 b=0.1025rxlny=0.9503

G(1,1)模型y4=xt(0)a=-0.137045 b=1706.584383x(t+1)=14616.473329e0.137045t+-12452.763329

二次抛物线模型y5=b0+b1t+b2t2b0=2415.39 b1=281.81b2=78.54

现将各模型的模型值统计于表2:

注:表2中y1=1727.05+281.81t y2=2017.29t0.24y3=1845.01e0.11ty4=xt(0)y5=2415.39+281.81t+78.54t2

鉴于5个预测模型精度的比较,既不好用相关系数,因为他们是不同质,如模型1中相关系数是x与y的,模型2是lgx与lgy的,模型3是x与lny的,又不便用F检验,因此我们采用丁思统[3]教授提取的拟合相关系数,即研制数学模型用的实测值与用模型计算的模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各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亦附于表2。从表2可以看出二次抛物线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最高,所以该模型最优。

经统计检验[4]:ryy5=0.9911**>r0.01=0.959达到极显著水平。

摘要:用5个简易模型去选择吉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测模型,并以拟合相关系数判定其优劣。

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5.

[2]邓聚龙.灰色预测与决策[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3]丁思统,廖为明.关于数学模型的评价与检验[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4):641-644.

上一篇:农杆菌介导下一篇:应对高考物理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