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精选5篇)
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 篇1
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善治的政府,(C)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预防恶性突发事件发生、处理已发生的危机、减少危机损失,是时代赋予新时期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A.加快经济建设B.维护社会稳定C.应急管理D.保障公共安全
2.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几万元的罚款(D)。A.25万元B.10万元C.15万元D.20万元
3.2008年5月(C)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北京、上海、天津、山西、陕西、湖北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 A.8日B.10日C.12日D.14日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 5.“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是下列处理突发事件的哪个原则?(B)
A.依法规范,加强管理B.居安思危,预防为主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D.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素质
6.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阐述,错误的是(D)。
A.它属于公法范围B.它具有强制性C.它是一部行政法规D.它是一部综合性法律 7.一般来说,重大自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由(C)统一领导。
A.不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B.党委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8.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B.地市级C.县级D.乡镇级 9.关于(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作了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A.协同应对B.分级负责C.统一领导D.以人为本
10.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D.统计评估
11.对于信息报告,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对各级政府的第一要求就是“(B)”。 A.准确B.快速C.到位D.全面
12.应急演练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评价和(A)应急能力。A.保持B.论证C.协调D.保护
13.对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或者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事发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接到信息后,应当在(B)分钟内上报上级政府。
A.20B.30 C.40D.60 14.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D.公共信息
15.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设(A),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A.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B.国务院特别工作组C.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D.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16.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A.保留B.撤销C.升级D.解散
17.在适用范围明确后,各专项应急预案对应急响应都有规定。从国家发布的专项应急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应急响应一般都是(C),各专项应急预案都有自己的相关规定。 A.分部门响应B.分级响应C.分类响应D.分情况响应
18.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D)。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经济责任D.刑事责任 19.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C)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A.每季度B.每半年C.每年D.每两年 20.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A)造成。
A.建筑物倒塌B.地震的余波C.地震引起的火灾D.地震引起的传染病
21.根据国务院2006年1月8日颁布并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其中按Ⅱ级的预警标识为(C)。 A.蓝B.红C.橙D.黄 22.“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是下列处理突发事件的哪个原则。(D)
A.居安思危,预防为主B.依法规范,加强管理C.快速反应,协同应对D.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23.在地方,(A)是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应急工作的责任主体。
A.地方各级政府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地方各级党委D.地方各级应急管理中心
24.应对突发事件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更重要的是应当(D)。
A.听从上级命令 B.听取专家意见C.参考群众反映 D.依据法制 25.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和(B)等六大类构成。
A.政府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B.地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C.地方应急预案、中央应急预案D.政府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
26.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强调,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D)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A.1B.2 C.3D.4 27.《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B)效力。A.条例B.法律C.法规D.行政规章
28.对可能属于Ⅰ级、Ⅱ级预警信息的,应当及时,最迟不超过(C)报告上级政府。 A.30分钟B.45分钟 C.1小时D.2小时
29.企事业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十分必要。企业应急预案按照(A)的原则报相应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
A.分类管理、分级负责B.谁主管、谁负责C.统一领导D.相互协调
30.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重大活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定,按照有关规定,报(B)批准后实施。
A.本级人民政府B.公安机关C.上级人民政府D.本级人大常委会
31.按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事故伤亡的程度,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可划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分别对应一般安全事故、较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事故、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其中三级为(C)。
A.死亡5-9人B.死亡3-6人C.死亡3-9人D.死亡2-5人 32.在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一般而言,(D)承担政治责任,如果违反法律,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A.政府负责人B.应急指挥部负责人C.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党委负责人
33.追究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首先要明确领导责任的认定依据。从法理学角度讲,(B)是认定领导责任的根据。
A.法律依据B.领导职责C.领导职权D.领导行为 34.在恢复重建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C)
A.救援工作和对受灾地区公共秩序的有效恢复B.救援工作和灾后重建的有序进行C.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干预和救援工作D.对受灾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尽力保障和救援工作
35.2004年甘肃省委托兰州大学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心举行的评估政府的活动属于(C)。A.非正式评估B.正式评估C.外部评估D.事后评估 36.(B)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
A.健全体制,明确责任B.居安思危,预防为主C.强化法治,依靠科技D.协同应对,快速反应 37.(D)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A.政府B.专业指挥机构C.专业救援队伍D.基层
38.关于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种应急响应功能举行的演练活动,对其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A.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B.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并可同时开展桌面演练,不必调用应急设备。C.功能演练比桌面演练更专业化,要求应急人员少而精,协调工作难度更大。D.演练完成后,应向当地政府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口头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39.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2 形成了一个(C)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A.相对独立B.紧密联系C.有机联系D.各自独立
40.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C)摄氏度以上。
A.38B.39C.40D.41 4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9月1日C.2007年9月30日D.2007年10月1日
42.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及时报警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报警电话是(A)。
A.110B.119C.112D.120 43.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C)个级别。A.2B.3C.4D.5 44.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B)。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行政处分 45.(D)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国务院B.国务院办公厅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 46.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善治的政府,(C)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预防恶性突发事件发生、处理已发生的危机、减少危机损失,是时代赋予新时期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A.加快经济建设B.维护社会稳定C.应急管理D.保障公共安全 47.“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是下列处理突发事件的哪个原则。(D)
A.居安思危,预防为主B.依法规范,加强管理C.快速反应,协同应对D.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48.在地方,(A)是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应急工作的责任主体。
A.地方各级政府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地方各级党委D.地方各级应急管理中心
49.应对突发事件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更重要的是应当(D)。 A.听从上级命令B.听取专家意见C.参考群众反映D.依据法制 50.关于(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作了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A.协同应对B.分级负责 C.统一领导D.以人为本
51.对于信息报告,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对各级政府的第一要求就是“(B)”。 A.准确B.快速C.到位D.全面
52.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强调,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D)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A.1B.2 C.3D.4 53.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设(A),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A.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B.国务院特别工作组C.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D.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54.在适用范围明确后,各专项应急预案对应急响应都有规定。从国家发布的专项应急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应急响应一般都是(C),各专项应急预案都有自己的相关规定。 A.分部门响应B.分级响应C.分类响应D.分情况响应
55.企事业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十分必要。企业应急预案按照(A)的原则报相应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
A.分类管理、分级负责B.谁主管、谁负责C.统一领导D.相互协调 56.(A)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A.国务院B.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C.本地人民政府D.上级人民政府
57.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
A.不变B.不享受C.增加一倍D.增加两倍 58.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C)。
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B.及时向地方人大报告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D.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 59.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A.预防B.遏制C.消除D.有效应对
60.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C)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A.法院B.检察院C.公安机关D.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61.企事业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十分必要。企业应急预案按照(A)的原则报相应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
A.分类管理、分级负责B.谁主管、谁负责C.统一领导D.相互协调 62.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A)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A.每年B.每季度C.每半年D.每两年
63.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重大活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定,按照有关规定,报(B)批准后实施。
A.本级人民政府B.公安机关C.上级人民政府D.本级人大常委会
64.按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事故伤亡的程度,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可划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分别对应一般安全事故、较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事故、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其中四级为(D)。
A.死亡不足5人B.死亡不足2人C.死亡不足4人D.死亡不足3人 65.在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一般而言,(B)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A.应急指挥部负责人B.党委负责人C.政府负责人D.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66.追究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首先要明确领导责任的认定依据。从法理学角度讲,(B)是认定领导责任的根据。
A.法律依据B.领导职责C.领导职权D.领导行为 67.(A)是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处置不够及时、人员财产损失比较严重的重要原因。 A.监测与预警机制不够健全B.沟通机制不够健全C.行政机关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调拨资源D.应急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68.在恢复重建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C)。
A.救援工作和对受灾地区公共秩序的有效恢复B.救援工作和灾后重建的有序进行C.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干预和救援工作D.对受灾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尽力保障和救援工作
69.根据我国《预算法》第32条的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A)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于预见的特殊开支”,这就从法律上保证了各级政府在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时的稳定的财政经费来源。 A.1%-3% B.2%-4%C.1%-5% D.3%-5% 70.2004年甘肃省委托兰州大学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心举行的评估政府的活动属于(C)。A.非正式评估B.正式评估C.外部评估D.事后评估
7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应急指挥中心属于区人民政府的(A)。
A.办事机构B.办事机关C.派出机构D.派出机关
7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
7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D)。
A.警告B.罚款C.停止其业务活动D.以上三项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 7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在何时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B)
A.应急准备阶段B.应急处置工作结束C.恢复重建工作结束D.应急处置期间 75.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阐述,错误的是(D)。
A.它属于公法范围B.它具有强制性C.它是一部行政法规D.它是一部综合性法律 76.国务院(B)出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A.2005年B.2006年C.2007年D.2008年
77.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D.评估统计
78.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A)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B.影响生产C.引发地区D.影响区域
79.应急演练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评价和(A)应急能力。A.保持B.论证C.协调D.保护 80.(C)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公众动员机制D.以人为本 81.2008年5月(C)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北京、上海、天津、山西、陕西、湖北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 A.8日B.10日C.12日D.14日
82.根据国务院2006年1月8日颁布并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其中按Ⅱ级的预警标识为(C)。 A.蓝B.红C.橙D.黄 83.“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是下列处理突发事件的哪个原则。(D)
A.居安思危,预防为主B.依法规范,加强管理C.快速反应,协同应对D.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84.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D.公共信息
85.需要多个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该类突发事件的(B)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A.业务主管部门B.上级领导机关C.行政主管部门D.行业指导部门 86.一般来说,重大自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由(C)统一领导。 A.不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B.党委C.省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 87.应对突发事件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更重要的是应当(D)。 A.听从上级命令B.听取专家意见C.参考群众反映D.依据法制 88.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和(B)等六大类构成。
A.政府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B.地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C.地方应急预案、中央应急预案D.政府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
89.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先期处置的相关情况,要在事件发生后的(D)内报省政府应急办,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A.24小时B.12小时C.2小时D.1小时
90.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B.快速通道C.特殊通道D.特别通道
91.对于信息报告,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对各级政府的第一要求就是“(B)”。 A.准确B.快速C.到位D.全面
92.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D)。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经济责任D.刑事责任 93.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设(A),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A.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B.国务院特别工作组C.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办公室D.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94.在适用范围明确后,各专项应急预案对应急响应都有规定。从国家发布的专项应急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应急响应一般都是(C),各专项应急预案都有自己的相关规定。 A.分部门响应B.分级响应C.分类响应D.分情况响应 95.(D)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A.政府B.专业指挥机构C.专业救援队伍D.基层
96.寒冷橙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度降至(B)以下。
A.0℃B.5℃C.10℃D.15℃
97.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应保护好现场,并在故障车来车方向(B)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
A.50B.100C.150D.200 98.发生核事故,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A.尽量留在室内,关闭门窗和所有通风系统。B.如在室外,用湿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沿下风方向就近躲到人防工程内。
C.衣服或皮肤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时,小心地脱去衣服,仔细洗手、洗脸、洗头发。D.身体受到污染,大量饮水,使放射性物质尽快排出体外,并尽快就医。
99.发现家禽或候鸟不明原因死亡,应立即向(C)部门报告。A.卫生B.动物防疫C.农业D.检验检疫
100.禽流感病毒可通过(A)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都可以被感染。A.消化道和呼吸道B.空气C.食用煮熟的禽肉D.食用禽类的蛋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CD)。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E.保障社会公民的心理健康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ABCDE)。
A.工矿商贸等企业和各类安全事故B.交通运输事故C.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D.环境污染 E.生态破坏事件
3.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犯罪形式和手段不断出现,违法犯罪活动日趋(ABCD)。A.信息化B.职业化C.国际化D.组织化
4.只有预防才可能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中的人员伤亡。预防突发事件的主要途径有:(ABC)。A.制定和完善预案B.依靠科技进步C.做好必要的演习D.做好战略储备
5.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ABCD)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A.分类管理B.分级负责C.条块结合D.属地管理
6.在突发事件应对中,领导权主要表现为以相应责任为前提的(AC)。A.指挥权B.行政权 C.协调权D.监督权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CD)。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务院部门
8.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决定(ABC)。A.责令其停产停业B.暂扣其许可证C.吊销其营业执照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9.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BCD)等。
A.电视直播B.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C.组织报道D.举行新闻发布会
10.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CD)。A.强制执行B.疏导交通C.控制事态D.维护社会秩序 11.(ABCD)为泥石流的征兆。
A.地面突然下沉,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B.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夹有树枝等C.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D.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有轻微震动感
12.在汶川大地震中动用了诸多高科技,为及时解救更多的受灾群众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它们是:(ABCD)。A.遥感技术B.生命探测仪C.卫星电话D.高科技器械
13.在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BCD)、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设施安全的活动。
A.建房B.爆破C.打井D.采石E.种树
1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这样就形成了6 “(ABCD)”的应急联动体系。
A.统一指挥 B.分级负责C.协调有序 D.运转高效 15.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是,应急救援行动必须(BCD)。A.预见B.迅速C.准确D.有效E.演练
16.部门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区别在于:(ABCD)。A.制定主体不同B.法规效力不同C.编制依据不同D.适用范围不同
17.应急预案的落脚点还是落实,没有有效的落实,预案只会是纸上的东西。落实靠(ACD)。
A.上级有效指示、下级认真贯彻B.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素质C.有效的工作组织机制D.严格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18.从政治学和法学的角度看,领导责任是领导人实施领导行为应当承担责任形式的总称,在具体认定时可细分为(AB)。
A.政治责任B.法律责任C.行政责任D.刑事责任 19.遇交通事故肇事车辆逃逸时,要记下(ABC)。A.车牌号码B.车身颜色C.车型D.车速
20.进入紧急状态行使紧急行政权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这种代价不仅是物质的,还有人们心理和精神的,因此,紧急行政权的行使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它们是:(ABD)
A.立法监督B.司法监督C.行政监督D.公众监督
21.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成功应对非典、生产事故、雨雪冰冻、地震等各种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丰富了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增强了我国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具体表现在:(ABCD)。A.全党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认识日益明晰B.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C.先后制定《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D.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E.进一步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
22.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ABCD)。
A.传染病疫情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D.动物疫情E.工伤F.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和事件
23.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威胁加大。主要表现在:(BD)。A.持续高发B.范围扩大C.手法多样D.意识形态趋势明显
24.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ABCD)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A.工业化B.信息化C.城镇化D.市场化
25.所谓分级负责,主要是根据突发事件的(BD)不同,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
A.种类B.影响范围C.性质D.级别
26.一般来说,一般的和较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由(ABD)统一领导。 A.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B.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C.不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D.发生地党委
27.突发事件往往意外性强、力度大、发展快、扩散效应明显,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要求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快速反应的基本措施:(ACD)。A.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正确果断决策。B.利用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调动社会资源。C.快速到达突发事件发生地。D.是采取积极的救援措施。
28.某区安监局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谁有权对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A.该市人民政府B.该区监察部门C.该市安监局D.该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29.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ABD)、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A.有饭吃B.有水喝C.有钱花D.有住处
30.家庭常备火灾逃生“四件宝”是指:家用灭火器、(ACD)。A.应急逃生绳B.简易防烟面具C.望远镜D.手电筒
31.在突发事件应对中,领导权主要表现为以相应责任为前提的(AC)。A.指挥权B.行政权 C.协调权D.监督权
32.对于事发地人民政府来说,做好先期处置,就是要:(ABCD)
A.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B.紧急调配本行政区内的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C.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D.向社会发出避险警告或预警信息,在有可能波及其他行政区域的情况下,要相互通报 33.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政府是核心,因为政府有很大优势:(BCD),更重要的是,政府的管理是普遍性的,对所有人都是有效的,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如果没有政府,在危机面前群众就会处于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A.政策优势B.组织优势C.信息优势D.强制权力的优势
34.部门应急预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ACD),为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备案。 A.总体应急预案B.地方应急预案C.专项应急预案D.自身职责 35.从我国国情来看,政治责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ABCD)
A.个人责任B.集体责任C.直接领导责任D.主要领导责任E.间接领导责任F.首长负责制责任
36.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应当如何隔离危机(BCD)。A.立即开展调查B.确立取舍原则C.做好内部沟通D.构筑“防火墙”
37.防汛通信网的建设,可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通信手段,根据形势的发展,目前提倡使用的通信方式有(AC)等。
A.微波B.短波、超短波C.卫星D.光纤通信
38.良好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要求:(ABCD)。
A.通过监测与预警及早发现和预报危险,全社会各界积极做好应对的防备工作
B.通过信息发布,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存在的危险,理解面临的困难,积极投身到突发事件的处置中
C.通过快速和有效应对,使各种灾害和事态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程度,减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D.通过法制规范下的恢复重建,有条不紊地使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9.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ABD),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A.紧急程度B.发展态势C.性质和频度D.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40.在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中,恢复和重建一般来说包括(ABCD)。A.社会方面的恢复和重建,主要是指法律和社会秩序的恢复和重建
B.物质方面的恢复和重建,主要是指人们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各种设施的恢复和重建 C.精神方面的恢复和重建,主要是对社会公众特别是危机当事人与受灾者提供精神和心理救助D.组织机构的恢复和重建
41.突发事件的特点包括:(ABCD)A.危害性B.连锁性C.不确定性D.群体性 42.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ABCDE)
A.恐怖袭击事件B.经济安全事件C.涉外突发事件D.重大刑事案件E.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43.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如何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ABCD)。A.统一B.正确(准确)C.全面D.及时
44.为解决灾后应急住房需求,学校、社区、(AC)等为不能回家的灾民提供临时避灾安置场所。
A.公园B.敬老院C.红十字会D.志愿者机构
45.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46.对于省级及省级以下人民政府来说,做好善后处置和恢复重建就是要:(ABC)。A.妥善做好人民安置。B.妥善做好污染物收集处理和现场清理。C.迅速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
D.组织专家科学评估重建能力和可利用资源以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情况,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落实资金、物资和技术保障,做好后期重建工作。 47.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分为(ABCD)。
A.自然灾害专项预案B.事故灾难专项预案C.公共卫生专项预案D.社会安全专项预案 48.判断领导人是否滥用领导权的标准为:(ABCD)。
A.实施领导行为的目的是否与授予领导职责的立法原意相左。B.领导行为的作出是否全面考虑相关的利益需求。C.领导行为的实施是否属于转嫁领导职责的举措。 D.实施领导行为是否违背了行政法的比例原则。
49.快速反应专业队伍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是(ABCD)。
A.协助党政领导处理事件B.完善机制,切实提高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C.掌握政策,依法办事,果断处理D.完善处置工作的战略战术和预案,保证关键环节不失误 50.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具有预报和警报的功能,具体包括如下内容:(ABCD)。A.预警级别制度B.预警警报的发布权制度C.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D.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51.遇交通事故肇事车辆逃逸时,要记下(ABC)。A.车牌号码B.车身颜色C.车型D.车速
52.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 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首要要求就是要树立(ABC)的理念,把公民和社会的利益置于政府利益之上。
A.发展本位B.公民本位C.社会本位D.和谐本位
53.提高党委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能力具体表现在:(ABC)。
A.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坚强组织保证。B.党委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C.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突发事件中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自强互助,关心群众,积极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增加信心、战胜困难。D.党委始终要奋战在第一线 54.提高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具体表现在:(BC)。
A.不参与突发事件的围观B.积极了解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实时信息,并理解自己在这个事件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然后在对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作出认真思考的基础上,采取自己的行动。C.普通群众平时要多了解各式各样的突发事件D.组成团队,共同抗御 55.加强突发事件的防范,应该做到:(ABCD)。
A.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和心理培训B.普查和监控风险隐患C.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D.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56.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具体评估可以从两个路径进行,其中组织行为的这个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ABD)。 A.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置决策的评估B.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置领导者的评估C.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置机构的评估D.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置预案的评估
57.在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中,为保证有效的责任和奖惩机制的建立,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BCD)。A.要将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置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具体化,使之易于执行和落实。 B.将细化和具体化了的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并确定具体的负责人或责任人。 C.要明确突发事件和危机中有关事务的责任人,做到分清责任,汲取教训,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D.在追究责任的同时,还要发现和表扬、奖励先进。
58.只有预防才可能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中的人员伤亡。预防突发事件的主要途径有:(ACD)。A.制定和完善预案B.依靠科技进步C.做好必要的演习D.做好战略储备 59.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BCD)等。
A.电视直播B.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C.组织报道D.举行新闻发布会
60.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ABCD)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A.分类管理B.分级负责C.条块结合D.属地管理
6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ABCD)。A.银行挤兑B.股市暴跌C.金融机构倒闭D.金融危机
62.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论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ACD)。
A.自然灾害B.人为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
63.地方应急预案是下级人民政府根据上级人民政府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而制定的相应应急预案,这些应急预案在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本级人民政府制定,完成之后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其基本构成层次是:10(ABCDEFG)。
A.省总体应急预案B.省专项应急预案C.省级部门应急预案D.市县应急预案E.市县部门应急预案F.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G.单项活动应急预案
64.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是一个以(ABCD)为原则,权责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这个组织管理体系,是应急管理预案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A.分类管理B.分级负责C.条块结合D.属地为主
65.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BCDE)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A.响应级别分析B.响应级别确定C.应急启动D.救援行动E.应急恢复 66.应急管理保障体系中,人力资源保障包括:(ABCD)。
A.建立组织领导机构B.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C.做到充分动员与合理调度相结合D.培育非政府组织,拓宽非政府组织参与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的渠道
67.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首要要求就是要树立(ABCD)的理念,把公民和社会的利益置于政府利益之上。
A.发展本位B.公民本位C.社会本位D.和谐本位
68.当前,在中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经成为党委、政府、基层和社会大众必须面对的经常性课题。具体应该做到:(ABCD)。A.提高党委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能力B.提高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领导能力C.提高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自救能力D.提高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
69.当前,做好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ACD)。
A.努力培养政府和社会的危机意识B.做好社会动员C.进行预警治理D.构建全球性危机预警体系,提高危机预警成功率,降低风险成本 70.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具体包括:(ABD)。
A.建设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有效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B.建立高效应急指挥体系,构建各个系统之间应急联动机制。C.做好宣传工作,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D.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管理。
71.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中的评估工作包括如下内容:(AD)。
A.对事物作出估量B.对事件进行定性分析C.对事件进行定量分析D.对事物进行评价 72.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犯罪形式和手段不断出现,违法犯罪活动日趋(BCD)。A.信息化B.职业化C.国际化D.组织化
73.手足口病个人正确防护措施是(ABCD)。
A.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B.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C.避免接触患病儿童D.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74.某区安监局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谁有权对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A.该市人民政府B.该区监察部门C.该市安监局D.该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75.所谓分级负责,主要是根据突发事件的(BD)不同,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
A.种类B.影响范围C.性质D.级别
76.突发事件往往意外性强、力度大、发展快、扩散效应明显,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要求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快速反应的基本措施:(ABD)。A.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正确果断决策B.利用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调动社会资源C.快速到达突发事件发生地D.是采取积极的救援措施
77.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由(BC)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A.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B.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C.国务院常务会议D.国务院特别行动小组
78.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DE)。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C.尽可能减小经济损失D.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E.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这样就形成了“(ABCE)”的应急联动体系。
A.统一指挥B.分级负责C.协调有序D.自救互救E.运转高效 80.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81.突发事件往往意外性强、力度大、发展快、扩散效应明显,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要求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快速反应的基本措施:(ABD)。A.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正确果断决策B.利用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调动社会资源C.快速到达突发事件发生地D.是采取积极的救援措施
82.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由(BC)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A.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B.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C.国务院常务会议D.国务院特别行动小组
83.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社会矛盾不断凸现的时期,对于各级人民政府来说,贯彻落实总体应急预案,就是要:(ABCD)。A.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B.坚持立足基层、依靠群众C.坚持信息先行、快速反应D.坚持整合资源、强化能力
8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根据这个文件,完善县级人民政府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势在必行。健全县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就是要:(ABCE)。A.健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B.健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C.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D.建立应急管理媒体中心E.建立应急管理专家组
85.从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来看,应大力促进和规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拓展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生存空间,使其成为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的智库和得力助手。为此需要尽快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AD)。A.制定法律、法规,降低门槛,规范和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B.加快政府职能的真正转移,使非政府组织有事可做C.减少行政干预,增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独立性D.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政府支持,主要是财力和项目上的支持
86.提高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自救能力具体表现在:(ABCD)。
A.基层要研究、预测并确立本基层可能突发事件的范围B.基层要制定发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C.要设置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机构并明确职责D.要经常演练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应急反应
87.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包括:(BCD)。
A.全天候待命B.认真研究局势发展C.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上岗,根据各基层预防和处置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工作措施和预案,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启动相应预案并下达工作任务D.研究决定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重大特殊问题的处置方案 88.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取下列哪些应急措施(ABC)。A.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B.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对易受冲击的国家重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89.洪水到来时,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有(ABCD)。
A.转移时先人后财物,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B.尽量向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转移C.设法发出求救信号D.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漂浮物转移
90.行政机关的紧急行政权必须在紧急状态下才能行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CD)。A.紧急决定权B.紧急征收权C.紧急征用权D.紧急强制权 91.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有:(ABCD)。
A.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上岗,收集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B.根据突发事件情况作出分析制定措施报告领导小组审定C.随时了解和掌握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情况,落实领导小组的指示D.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各种事项 92.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ABC)三个阶段。A.演练策划B.演练准备C.演练实施D.演练评估 93.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ABCD)。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 94.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就是要:(ABCD)。A.评估和统计分析B.责任和奖惩C.抚恤和补偿D.恢复和重建 95.确定预警警报的发布权应当遵守如下原则:(ABC)。
A.属地为主的原则B.权责一致的原则C.受上级领导的原则D.首长负责原则
96.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威胁加大。主要表现在:(BCD)。A.持续高发B.范围扩大C.手法多样D.意识形态化趋势明显
97.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9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单位应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ABC)。A.购买人身意外保险B.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C.配备必要的器材D.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问题
99.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ABC)。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C.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
100.在突发事件应对中,领导权主要表现为以相应责任为前提的(AC)。A.指挥权B.行政权 C.协调权D.监督权
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1.5分)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已经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F)2.当前,由于气候变化、地壳运动、技术落后、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环境污染、贫富 差距、危机管理能力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阶段、西方敌对势力干扰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已进入突发事件高危期。(T)3.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损失大。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T)4.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即将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T)5.目前,我国长期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日趋减少。(F)6.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加大了外来有害生物和疫病疫情入侵我国的可能。(F)7.一旦突发事件来临,按照应急预案分级响应,合理组织,才能有效、有序、有力处置突发事件。(T)8.最好的危机管理就是杜绝危机的发生。(F)
9.政府的应急管理从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就开始了。(F)
10.汇报机制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是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F)11.编制总体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T)12.在处置突发事件期间,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可以不还,事后无法归还或造成损毁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比照有关规定,决定是否给予补偿。(F)13.对贯彻应急预案来说,应急演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T)
14.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就是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下,各级政府行政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领导责任由党委和行政领导共同承担的制度。(F)15.应急管理办公室和总值班室属各级人民政府的一级机构,其行政级别和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不同。(F)16.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T)17.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一定要有机衔接。(T)
18.雷雨天气时,在室外躲雨时,要在大树下躲避。(F)19.地铁运行时突然停电,原地听候广播解释和疏散。(T)
20.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T)21.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主要分为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五种。(F)22.目前,根据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由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构成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F)2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T)24.行政机关的紧急行政权类似于一般意义上行政权。(F)
25.在应急管理中要注重发挥工会教育职工、引导思想;帮助维权、稳定社会,协调关系、缓解矛盾的作用。(F)26.构建健全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是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T)27.建立监测机制的目的是通过对危机诱因、危机征兆的严密观察,收集整理反映危机迹象的各种信息和信号。稍有苗头,立即组织力量坚决遏制。(F)28.原则上,预警的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政府享有警报的发布权,但影响超过本行政区域14 范围的,应当由所涉区域的县级政府联合发布预警警报。(F)
29.发布四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总体上是旨在强化日常工作,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和其他有关的基础工作。(T)30.突发事件应对中必须建立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T)
31.灾后恢复重建要取得成效,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T)
32.领导人对危机的判断、定性、决策、授权、治理,以及领导人对待危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素质都对危机处理的成败起关键作用。(F)33.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培训与教育,借助各种培训教育机构,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培训,告知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的知识与方法。(T)34.突发事件和危机的处理主要是政府的事,社会和全体公民作为协助者也应该尽一份力。(F)
35.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T)36.发现自己处在森林火场中,选择向火已经烧过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转移穿越火线时要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切忌顺风在火线前方逃跑。(T)
37.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T)38.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法,需要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法。(T)
39.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采取一般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宣布全省进入紧急状态的,依法由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务院决定。(T)40.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F)
41.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T)42.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T)43.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用水浇灭。(F)
44.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T)4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T)
46.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T)47.如何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并合理调度使用这些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T)48.非政府组织是指一切不属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社会组织,与是否营利没有关系。(F)49.在美国政体中,联邦、州、县、市分别具有独立的立法、行政权,财政关系相互独立,地方法律法规在不违反联邦法律前提下有较大的自主权。(F)50.我国作为一个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的发展中国家,应对突发事件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T)51.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政府因为拥有很大的优势,如组织优势、信息优势、动员优势、资源优势等,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起到很好的支撑地位。(T)52.应急管理包括应急管理法制系统、应急管理的理念系统、应急管理的制度系统、应急管理的组织管理系统等方面。应急管理的心理支撑系统等不包括在其中。(F)53.加强信息报告工作的途径有:成立信息处理和信息生成的专门机构;加强对信息的管理。(T)54.危机意识是对危机进行预警的前提。(T)
55.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就必须分清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抚恤和补偿受害者,恢复和重建家园。(T)56.危机评估,就是对危机事件的危害后果进行统计和评价,在统计和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危机恢复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恢复社会秩序、危机后重建、心理干预、赔偿、补偿和救济,以及对危机进行总结等。(T)57.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出发,我们可将危机评估分为不同的种类。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可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F)58.正式评估是由政府或政府部门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它可以较为充分地占有资料,但是评估的结论不易为社会所接受。(T)59.2004年甘肃省委托兰州大学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心举行的评估政府的活动属于外部评估。(T)60.在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中,恢复和重建一般来说包括社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三个方面的内容。(F)61.我们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的时候必须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采取切实措施,考虑和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卫生保障问题等。(T)62.在美国政体中,经济管理、市场监管职能一般以地方法律为主线,一般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联邦法律为主线。(F)63.当前,在中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经成为党委、政府、基层和社会大众必须面对的经常性课题。(T)64.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政府的努力很重要,全社会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更重要。(T)65.各个社会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参与到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中来。(F)66.对不同类型的危机进行研究,形成有针对性的完善的识别处理系统,对各种危机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并且在危机爆发之前通过收集各种特殊的征兆,对危机爆发的概率及后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主动对即将发生的危机进行有效干预,尽可能地减少危机爆发带来的损失,这就是应急管理。(T)67.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中的评估工作就是指要对事物进行评价,其结果是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作出孰优孰劣的判定。(F)68.危机评估是危机恢复管理的结论。(F)
69.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出发,我们可将危机评估分为不同的种类。从评估机构的地位来看,可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F)70.在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中,恢复和重建工作要求我们应该尽全力恢复到危机之前的状态。(F)71.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心理医生已经深入到了灾区一线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治疗。(T)
72.突发事件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和灾难。(T)
73.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暴雨、冰雹、高温、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生物灾害不属于此类灾害。(F)
74.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煤矿、交通等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缺失。(T)
75.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和平与发展已经被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严峻的挑战所替代。(F)76.当前,在我国社会公共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新时期政府管理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高风险社会已来临。(T)77.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消除事故隐患不生产。(T)78.有关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由16 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T)
79.政府的应急管理从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就开始了。(F)80.通过执行法律减少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任意和无预期,能够增强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能力,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权。(F)81.党委和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更能见证党的执政宗旨。(T)
82.美国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具备高度的组织能力和协调各部门的能力,是通过相关机构建设来实现的,值得我们借鉴。(T)83.应急管理是指针对灾害和危机等突发事件进行预防监测、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的全过程管理,欧美各国称之为“紧急事态管理”。(T)84.当突发事件引发的危机突然到来时,相关应急管理知识和心理上准备的缺乏,是人为造成灾害损失进一步增大的主因。(T)85.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就必须认真地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F)
86.危机评估不仅是对危机及其处置过程作出评价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工作提供经验性帮助的过程。它能够不断完善政府的危机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整个组织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的能力。(T)87.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出发,我们可将危机评估分为不同的种类。从危机的发生和处置过程来看,评估可分为政府评估和社会评估。(F)88.突发事件和危机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治疗,在发达国家和我国都是刚刚起步。(F)89.在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中,精神方面的恢复和重建,主要是对政府官员与受灾者提供精神和心理救助。(F)90.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损失大。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T)
91.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即将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T)
92.当前,在我国,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有些还呈现出参与人数增多、持续时间长、处置难度大、连锁反应增强的特点。(T)93.在我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转型的大背景下,突发事件处理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一部分。(T)94.当照明中断后,应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楼梯通道和出入口、大型生产厂房的通道和高层住宅的楼道等地方自动接通紧急照明。(T)9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就是要加强以省级指挥部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T)96.总体应急预案是各级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总纲,目的在于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分级分类和应急预案框架体系,规定各级政府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规范性文件。(T)97.行政机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予以补偿。(F)98.和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不一样,部门应急预案包括总则、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善后工作、应急保障、监督管理、附件等方面。(F)99.编制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当明确,各种不同的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活动都应该由相同的应急指挥机构指挥。(F)100.在县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后,建立健全乡镇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也很重要。一般来说,乡镇应急管理体系参照县级建立。(F)17
1、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善治的政府,(C)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预防恶性突发事件发生、处理已发生的危机、减少危机损失,是时代赋予新时期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A.加快经济建设 B.维护社会稳定 C.应急管理 D.保障公共安全
2.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几万元的罚款(D)。A.25万元 B.10万元 C.15万元 D.20万元
3.2008年5月(C)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北京、上海、天津、山西、陕西、湖北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 A.8日 B.10日 C.12日 D.14日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18 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5.“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是下列处理突发事件的哪个原则。(B)A.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B.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D.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素质
6.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阐述,错误的是(C)。A.它属于公法范围 B.它具有强制性 C.它是一部行政法规 D.它是一部综合性法律
7.一般来说,重大自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由(C)统一领导。 A.不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B.党委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8.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9.关于(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作了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A.协同应对 B.分级负责
C.统一领导 D.以人为本
10.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A.信息报告 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 D.统计评估
11.对于信息报告,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对各级政府的第一要求就是“(B)”。 A.准确 B.快速 C.到位 D.全面
12.应急演练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评价和(A)应急能力。A.保持 B.论证 C.协调 D.保护
13.对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或者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事发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接到信息后,应当在(B)分钟内上报上级政府。 A.20 B.30 C.40 D.60 14.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A.事件经过 B.救援措施 C.预警级别 D.公共信息
15.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设(D),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A.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B.国务院特别工作组 C.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D.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16.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A.保留 B.撤销 C.升级 D.解散
17.在适用范围明确后,各专项应急预案对应急响应都有规定。从国家发布的专项应急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应急响应一般都是(B),各专项应急预案都有自己的相关规定。 A.分部门响应 B.分级响应 C.分类响应 D.分情况响应
18.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D)。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 D.刑事责任
19.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C)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A.每季度 B.每半年 C.每年 D.每两年
20.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A)造成。A.建筑物倒塌 B.地震的余波 C.地震引起的火灾
D.地震引起的传染病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E.保障社会公民的心理健康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ABCDE)。A.工矿商贸等企业和各类安全事故 B.交通运输事故 C.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 D.环境污染 E.生态破坏事件
3.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犯罪形式和手段不断出现,违法犯罪活动日趋(BCD)。A.信息化 B.职业化 C.国际化 D.组织化
4.只有预防才可能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中的人员伤亡。预防突发事件的主要途径有:(ACD)。A.制定和完善预案 B.依靠科技进步 C.做好必要的演习D.做好战略储备
5.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ABCD)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A.分类管理 B.分级负责 C.条块结合 D.属地管理
6.在突发事件应对中,领导权主要表现为以相应责任为前提的(AC)。A.指挥权 B.行政权 C.协调权 D.监督权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CD)。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务院部门
8.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决定(ABC)。A.责令其停产停业 B.暂扣其许可证 C.吊销其营业执照
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9.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BCD)等。A.电视直播
B.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 C.组织报道 D.举行新闻发布会
10.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CD)。A.强制执行 B.疏导交通 C.控制事态 D.维护社会秩序
11.(ABCD)为泥石流的征兆。
A.地面突然下沉,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 B.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夹有树枝等 C.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D.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有轻微震动感
12.在汶川大地震中动用了诸多高科技,为及时解救更多的受灾群众做出了卓著 23 的贡献。它们是:(ABCD)。A.遥感技术 B.生命探测仪 C.卫星电话 D.高科技器械
13.在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BCD)、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设施安全的活动。A.建房 B.爆破 C.打井 D.采石 E.种树
1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这样就形成了“(ABCD)”的应急联动体系。 A.统一指挥 B.分级负责
C.协调有序 D.运转高效
15.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是,应急救援行动必须(BCD)。A.预见 B.迅速 C.准确 D.有效 E.演练
16.部门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区别在于:(ABCD)。A.制定主体不同 B.法规效力不同 C.编制依据不同 D.适用范围不同
17.应急预案的落脚点还是落实,没有有效的落实,预案只会是纸上的东西。落实靠(BD)。
A.上级有效指示、下级认真贯彻 B.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素质 C.有效的工作组织机制 D.严格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18.从政治学和法学的角度看,领导责任是领导人实施领导行为应当承担责任形式的总称,在具体认定时可细分为(AB)。 A.政治责任 B.法律责任 C.行政责任 D.刑事责任
19.遇交通事故肇事车辆逃逸时,要记下(ABC)。A.车牌号码 B.车身颜色 C.车型 D.车速
20.进入紧急状态行使紧急行政权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这种代价不仅是物质的,还有人们心理和精神的,因此,紧急行政权的行使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它们是:(ABD)A.立法监督 B.司法监督 C.行政监督 D.公众监督
三、判断题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已经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F)2.当前,由于气候变化、地壳运动、技术落后、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危机管理能力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阶段、西方敌对势力干扰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已进入突发事件高危期。(T)
3.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损失大。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T)4.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即将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F)
5.目前,我国长期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日趋减少。(F)
6.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加大了外来有害生物和疫病疫情入侵我国的可能。(T)
7.一旦突发事件来临,按照应急预案分级响应,合理组织,才能有效、有序、有力处置突发事件。(T)
8.最好的危机管理就是杜绝危机的发生。(F)
9.政府的应急管理从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就开始了。(F)
10.汇报机制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是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F)
11.编制总体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F)
12.在处置突发事件期间,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可以不还,事后无法归还或造成损毁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比照有关规定,决定是否给予补偿。(F)13.对贯彻应急预案来说,应急演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T)
14.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就是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下,各级政府行政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领导责任由党委和行政领导共同承担的制度。(F)
15.应急管理办公室和总值班室属各级人民政府的一级机构,其行政级别和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不同。(F)
16.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T)
17.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一定要有机衔接。(T)
18.雷雨天气时,在室外躲雨时,要在大树下躲避。(F)19.地铁运行时突然停电,原地听候广播解释和疏散。(T)
20.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T)
2、一、单项选择题
1.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A)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A.每年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两年
2.“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26 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是下列处理突发事件的哪个原则。(D)A.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B.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C.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D.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3.在地方,(A)是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应急工作的责任主体。 A.地方各级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地方各级党委
D.地方各级应急管理中心
4.应对突发事件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更重要的是应当(D)。 A.听从上级命令 B.听取专家意见
C.参考群众反映 D.依据法制
5.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和(B)等六大类构成。 A.政府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 B.地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 C.地方应急预案、中央应急预案 D.政府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
6.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强调,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D)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A.1 B.2 C.3 D.4 7.《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C)效力。A.条例 B.法律 C.法规 D.行政规章
8.对可能属于Ⅰ级、Ⅱ级预警信息的,应当及时,最迟不超过(C)报告上级政府。 A.30分钟 B.45分钟 C.1小时 D.2小时
9.企事业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十分必要。企业应急预案按照(A)的原则报相应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 A.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B.谁主管、谁负责 C.统一领导 D.相互协调
10.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重大活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定,按照有关规定,报(A)批准后实施。 A.本级人民政府 B.公安机关 C.上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大常委会
11.按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事故伤亡的程度,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可划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分别对应一般安全事故、较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事故、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其中三级为(C)。 A.死亡5-9人 B.死亡3-6人 C.死亡3-9人 D.死亡2-5人
12.在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一般而言,(D)承担政治责任,如果违反法律,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A.政府负责人 B.应急指挥部负责人 C.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党委负责人
13.追究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首先要明确领导责任的认定依据。从法理学角度讲,(B)是认定领导责任的根据。 A.法律依据 B.领导职责 C.领导职权 D.领导行为
14.在恢复重建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C)A.救援工作和对受灾地区公共秩序的有效恢复 B.救援工作和灾后重建的有序进行 C.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干预和救援工作
D.对受灾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尽力保障和救援工作
15.2004年甘肃省委托兰州大学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心举行的评估政府的活动属于(C)。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外部评估 D.事后评估
16.(B)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A.健全体制,明确责任 B.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C.强化法治,依靠科技 D.协同应对,快速反应
17.(D)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A.政府
B.专业指挥机构 C.专业救援队伍 D.基层
18.关于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种应急响应功能举行的演练活动,对其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A.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B.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并可同时开展桌面演练,不必调用应急设备。C.功能演练比桌面演练更专业化,要求应急人员少而精,协调工作难度更大。D.演练完成后,应向当地政府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口头汇报,提出改进建议。19.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C)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A.相对独立 B.紧密联系 C.有机联系 D.各自独立
20.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C)摄氏度以上。A.38 B.39 C.40 D.41
二、多项选择题
1.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成功应对非典、生产事故、雨雪冰冻、地震等各种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丰富了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增强了我国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具体表现在:(ABCDE)。
A.全党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认识日益明晰
B.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C.先后制定《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 D.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E.进一步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 2.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ABCDF)。A.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 D.动物疫情 E.工伤
F.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和事件
3.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威胁加大。主要表现在:(ABCD)。A.持续高发 B.范围扩大 C.手法多样
D.意识形态趋势明显
4.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ABCD)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镇化 D.市场化
5.所谓分级负责,主要是根据突发事件的(BD)不同,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 A.种类 B.影响范围 C.性质 D.级别
6.一般来说,一般的和较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由(AB)统一领导。 A.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B.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 C.不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发生地党委
7.突发事件往往意外性强、力度大、发展快、扩散效应明显,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要求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快速反应的基本措施:(ABD)。A.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正确果断决策。 B.利用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调动社会资源。 C.快速到达突发事件发生地。 D.是采取积极的救援措施。
8.某区安监局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谁有权对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A.该市人民政府 B.该区监察部门 C.该市安监局
D.该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9.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ABD)、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A.有饭吃 B.有水喝 C.有钱花 D.有住处
10.家庭常备火灾逃生“四件宝”是指:家用灭火器、(ABD)。A.应急逃生绳 B.简易防烟面具 C.望远镜 D.手电筒
11.在突发事件应对中,领导权主要表现为以相应责任为前提的(AC)。A.指挥权 B.行政权
C.协调权 D.监督权
12.对于事发地人民政府来说,做好先期处置,就是要:(ABCD)A.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B.紧急调配本行政区内的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C.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 D.向社会发出避险警告或预警信息,在有可能波及其他行政区域的情况下,要相互通报
13.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政府是核心,因为政府有很大优势:(BCD),更重要的是,政府的管理是普遍性的,对所有人都是有效的,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如果没有政府,在危机面前群众就会处于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A.政策优势 B.组织优势 C.信息优势 D.强制权力的优势
14.部门应急预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ACD),为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备案。 A.总体应急预案 B.地方应急预案 C.专项应急预案 D.自身职责
15.从我国国情来看,政治责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ABCD)A.个人责任 B.集体责任 C.直接领导责任 D.主要领导责任 E.间接领导责任 F.首长负责制责任
16.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应当如何隔离危机(BCD)。A.立即开展调查 B.确立取舍原则 C.做好内部沟通 D.构筑“防火墙”
17.防汛通信网的建设,可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通信手段,根据形势的发展,目前提倡使用的通信方式有(ACD)等。A.微波
B.短波、超短波 C.卫星 D.光纤通信
18.良好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要求:(ABCD)。
A.通过监测与预警及早发现和预报危险,全社会各界积极做好应对的防备工作。B.通过信息发布,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存在的危险,理解面临的困难,积极投身到突发事件的处置中。
C.通过快速和有效应对,使各种灾害和事态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程度,减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D.通过法制规范下的恢复重建,有条不紊地使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9.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ABD),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A.紧急程度 B.发展态势 C.性质和频度
D.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20.在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中,恢复和重建一般来说包括(ABCD)。A.社会方面的恢复和重建,主要是指法律和社会秩序的恢复和重建。
B.物质方面的恢复和重建,主要是指人们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各种设施的恢复和重建。
C.精神方面的恢复和重建,主要是对社会公众特别是危机当事人与受灾者提供精神和心理救助。
D.组织机构的恢复和重建。
三、判断题
1.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主要分为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五种。(F)2.目前,根据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由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构成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F)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4.行政机关的紧急行政权类似于一般意义上行政权。(F)
5.在应急管理中要注重发挥工会教育职工、引导思想;帮助维权、稳定社会,协调关系、缓解矛盾的作用。(T)6.构建健全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是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T)7.建立监测机制的目的是通过对危机诱因、危机征兆的严密观察,收集整理反映危机迹象的各种信息和信号。稍有苗头,立即组织力量坚决遏制。(F)8.原则上,预警的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政府享有警报的发布权,但影响超过本行政区域范围的,应当由所涉区域的县级政府联合发布预警警报。(F)9.发布四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总体上是旨在强化日常工作,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和其他有关的基础工作。(T)10.突发事件应对中必须建立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T)
11.灾后恢复重建要取得成效,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T)
12.领导人对危机的判断、定性、决策、授权、治理,以及领导人对待危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素质都对危机处理的成败起关键作用。(T)13.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培训与教育,借助各种培训教育机构,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培训,告知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的知识与方法。(T)
14.突发事件和危机的处理主要是政府的事,社会和全体公民作为协助者也应该尽一份力。(F)15.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T)
16.发现自己处在森林火场中,选择向火已经烧过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转移穿越火线时要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切忌顺风在火线前方逃跑。(T)17.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T)18.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法,需要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法。(T)19.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采取一般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宣布全省进入紧急状态的,依法由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务院决定。(F)20.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F)
3、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9月1日 C.2007年9月30日 D.2007年10月1日
2.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及时报警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报警电话是(A)。A.110 B.119 C.112 D.120 3.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C)个级别。A.2 B.3 C.4 D.5 4.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A)。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行政处分
5.(C)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A.国务院 B.国务院办公厅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6.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善治的政府,(C)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预防恶性突发事件发生、处理已发生的危机、减少危机损失,是时代赋予新时期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A.加快经济建设 B.维护社会稳定 C.应急管理 D.保障公共安全
7.“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是下列处理突发事件的哪个原则。(D)A.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B.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C.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D.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8.在地方,(A)是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应急工作的责任主体。 A.地方各级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地方各级党委
D.地方各级应急管理中心
9.应对突发事件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更重要的是应当(D)。 A.听从上级命令 B.听取专家意见 C.参考群众反映 D.依据法制
10.关于(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作了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A.协同应对 B.分级负责 C.统一领导 D.以人为本
11.对于信息报告,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对各级政府的第一要求就是“(B)”。 A.准确
B.快速 C.到位 D.全面
12.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强调,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D)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A.1 B.2 C.3 D.4 13.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设(D),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A.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B.国务院特别工作组 C.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D.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14.在适用范围明确后,各专项应急预案对应急响应都有规定。从国家发布的专项应急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应急响应一般都是(B),各专项应急预案都有自己的相关规定。 A.分部门响应 B.分级响应 C.分类响应 D.分情况响应
15.企事业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十分必要。企业应急预案按照(A)的原则报相应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 A.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B.谁主管、谁负责 C.统一领导 D.相互协调
16.(A)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A.国务院
B.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C.本地人民政府 D.上级人民政府
17.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A.不变 B.不享受 C.增加一倍 D.增加两倍
18.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C)。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B.及时向地方人大报告 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D.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
19.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A.预防 B.遏制 C.消除 D.有效应对
20.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C)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A.法院 B.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二、多项选择题
1.突发事件的特点包括:(ABCD)A.危害性 B.连锁性
C.不确定性 D.群体性
2.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ABCDE)A.恐怖袭击事件 B.经济安全事件 C.涉外突发事件 D.重大刑事案件 E.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3.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如何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ABD)。A.统一 B.正确 C.全面 D.及时
4.为解决灾后应急住房需求,学校、社区、(ABCD)等为不能回家的灾民提供临时避灾安置场所。A.公园 B.敬老院 C.红十字会 D.志愿者机构
5.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6.对于省级及省级以下人民政府来说,做好善后处置和恢复重建就是要:(ABCD)A.妥善做好人民安置。
B.妥善做好污染物收集处理和现场清理。
C.迅速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
D.组织专家科学评估重建能力和可利用资源以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情况,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落实资金、物资和技术保障,做好后期重建工作。
7.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分为(ABCD)。 A.自然灾害专项预案 B.事故灾难专项预案 C.公共卫生专项预案 D.社会安全专项预案
8.判断领导人是否滥用领导权的标准为:(ABCD)
A.实施领导行为的目的是否与授予领导职责的立法原意相左。 B.领导行为的作出是否全面考虑相关的利益需求。 C.领导行为的实施是否属于转嫁领导职责的举措。 D.实施领导行为是否违背了行政法的比例原则。 9.快速反应专业队伍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是(ABCD)。A.协助党政领导处理事件
B.完善机制,切实提高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 C.掌握政策,依法办事,果断处理
D.完善处置工作的战略战术和预案,保证关键环节不失误
10.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具有预报和警报的功能,具体包括如下内容:(ABCD)。A.预警级别制度
B.预警警报的发布权制度
C.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D.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11.遇交通事故肇事车辆逃逸时,要记下(ABC)。A.车牌号码 B.车身颜色 C.车型 D.车速
12.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首要要求就是要树立(BC)的理念,把公民和社会的利益置于政府利益之上。 A.发展本位 B.公民本位
C.社会本位 D.和谐本位
13.提高党委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能力具体表现在:(ABC)。A.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坚强组织保证。 B.党委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
C.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突发事件中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自强互助,关心群众,积极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增加信心、战胜困难。D.党委始终要奋战在第一线
14.提高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具体表现在:(BC)。A.不参与突发事件的围观
B.积极了解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实时信息,并理解自己在这个事件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然后在对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作出认真思考的基础上,采取自己的行动。
C.普通群众平时要多了解各式各样的突发事件 D.组成团队,共同抗御
15.加强突发事件的防范,应该做到:(ABCD)。A.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和心理培训 B.普查和监控风险隐患 C.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 D.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16.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具体评估可以从两个路径进行,其中组织行为的这个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BCD)。 A.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置决策的评估 B.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置领导者的评估 C.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置机构的评估 D.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置预案的评估
17.在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中,为保证有效的责任和奖惩机制的建立,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BCD)。A.要将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置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具体化,使之易于执行和落实。
B.将细化和具体化了的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并确定具体的负责
人或责任人。
C.要明确突发事件和危机中有关事务的责任人,做到分清责任,汲取教训,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D.在追究责任的同时,还要发现和表扬、奖励先进。
18.只有预防才可能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中的人员伤亡。预防突发事件的主要途径有:(ACD)。A.制定和完善预案 B.依靠科技进步 C.做好必要的演习D.做好战略储备
19.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BCD)等。A.电视直播
B.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 C.组织报道 D.举行新闻发布会
20.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ABCD)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A.分类管理 B.分级负责 C.条块结合 D.属地管理
三、判断题
1.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F)2.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T)3.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用水浇灭。(F)
4.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T)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
虚假信息。(T)
6.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T)7.如何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并合理调度使用这些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T)8.非政府组织是指一切不属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社会组织,与是否营利没有关系。(F)
9.在美国政体中,联邦、州、县、市分别具有独立的立法、行政权,财政关系相互独立,地方法律法规在不违反联邦法律前提下有较大的自主权。(T)10.我国作为一个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的发展中国家,应对突发事件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T)11.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政府因为拥有很大的优势,如组织优势、信息优势、动员优势、资源优势等,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起到很好的支撑地位。(F)
12.应急管理包括应急管理法制系统、应急管理的理念系统、应急管理的制度系统、应急管理的组织管理系统等方面。应急管理的心理支撑系统等不包括在其中。(F)
13.加强信息报告工作的途径有:成立信息处理和信息生成的专门机构;加强对信息的管理。(T)14.危机意识是对危机进行预警的前提。(T)
15.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就必须分清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抚恤和补偿受害者,恢复和重建家园。(T)16.危机评估,就是对危机事件的危害后果进行统计和评价,在统计和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危机恢复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恢复社会秩序、危机后重建、心理干预、赔偿、补偿和救济,以及对危机进行总结等。(T)17.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出发,我们可将危机评估分为不同的种类。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可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F)18.正式评估是由政府或政府部门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它可以较为充分地占有资料,但是评估的结论不易为社会所接受。(F)19.2004年甘肃省委托兰州大学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心举行的评估政府的活动属于外部评估。(T)20.在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中,恢复和重建一般来说包括社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三个方面的内容。(F)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A、红色B、黄色C、橙色
2、突发道路交通事故由哪个应急主管部门负责:A、建设局B、安监局C、公安局
3、我区如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由下列哪位负责指挥:A、区委副书记B、区政府常务副区长C、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4、我区灾害性天气应急事件中区安监局负责的具体工作是:A暴雨天气期间,负责区内江河、水库、堤塘等的安全保障工作。B、负责因雷击引起的火灾应急抢险;督促有关单位落实防雷击火灾措施;参与灾情调查、灾害评估和事故性质认定工作。C、配合区气象局组织对防雷安全隐患进行排查;配合督促有关单位落实灾害性天气安全措施。
5、我区灾害性天气应急主管部门是:A、区农水局;B、区卫生局;C、区气象局;
6、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A、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B、国务院C、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7、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A、国务院B、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8、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
9、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A、县级人民政府B、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10、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A、国务院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11、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哪几种颜色标示(按顺序):A、红色黄色橙色蓝色B、红色橙色黄色蓝色C、红色橙色蓝色绿色
12、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A、法院B、检察院C、公安机关
13、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A、国务院B、本地人民政府C、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14、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不变B、增加一倍C、不享受
15、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A、国务院B、民政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16、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给予处罚
17、突发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几级:A、三级B、四级C、五级D、六级
18、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上一级人民政府
19、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
报告
20、是对某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负有责任、承担主要任务的工作部门。A、应急保障部门B、应急主管部门C、应急领导机构
21、各级预警根据其可能的波及范围,我区的一级预警应报批准。A、区公安机关B、区政府C、市政府
22、我区突发事件善后处理工作由负责。A、事发地镇街B、区民政局C、区公安机关
23、我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主管部门是:A、区公安分局B、区教育局C、区安监局
24、公安、武警部队、民兵预备部队属于应急保障中的哪支应急队伍:A、专业应急队伍B、骨干应急队伍C、群众和志愿者应急队伍
25、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暴露人数、有症状人数、主要症状及严重程度,临时控制措施等的属于何种报告:A、紧急报告B、进程报告C、结案报告
26、区政府应当在接到食物中毒报告后内向杭州市政府报告。A、半小时B、一小时C、二小时
27、省级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区、西山、北干山、白龙寺、峙山和区重点林业基地发生森林火灾,应立即上报:A、当地镇街B、区政府C、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28、当台风正向我区逼近,区气象台已发布“橙色”台风预警信号,预计12小时内将影响我区时,区气象台每隔小时要作出台风影响范围和风力,雨量等级的预报:A、1小时B、2小时C、3小时 29、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的情况应出示何颜色的暴雨预警信号:A、黄色B、橙色C、红色
30、发布台风紧急警报阶段,日降雨量大于100毫米或过程降雨量大于200毫米的情况属于:A、一般汛情B、重要汛情C、重大汛情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2、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4、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5、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不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6、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7、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没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8、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酌情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可以给予补偿。()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备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10、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11、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12、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
1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1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
15、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一律建立专职信息报告员制度。()
16、发布突发事件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事态的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
17、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18、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组织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可以不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19、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妥善解决因处置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20、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答案:
1.A
2.B 3.A
4.B 5.A
6.C 7.B 8.A
9.B 10.B
11.A
12.C 13.C 14.B 15.B 16.A
17.4 18.B 19.A
20.A
21.A
22.A
23.C 24.A
25.B 26.A
27.A
28.A
29.C 30.C
31.A
32.A
33.C 34.B 35.A
36.B 37.A
38.A
39.B 40.C 41.C 42.C 43.A
44.C 45.B 46.A
47.C 48.A
49.C 50.A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7年12月31日;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B)。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 D.处置与预防并重;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4.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5.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Ⅰ级,用(B)表示。
A.橙色; B.红色; C.黄色; D.蓝色;
6.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应急队伍的建设; C.事故损失评估; D.应急预案的演练;
7.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 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 D.评估;
8.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D)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
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 B.影响生产; C.引发地区; D.影响区域;
9.(C)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 B.统一指挥; C.公众动员机制; D.以人为本;
10.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 B.救援措施; C.预警级别; D.公共信息;
11.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A.保留; B.撤销; C.升级; D.解散;
12.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 B.快速通道; C.特殊通道; D.直线通道;
13.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D)。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 D.刑事责任;
14.(D)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
A.政府;
B.专业指挥机构; C.专业救援队伍;
D.基层;
15.使用遇险求救声音信号,应按照(D)规则。
A.三声长,三声短,再三声长,间隔30秒钟后重复; B.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30秒钟后重复; C.三声长,三声短,再三声长,间隔一分钟后重复; D.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一分钟后重复;
16.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A)造成。
A.建筑物倒塌; B.地震的余波; C.地震引起的火灾;
D.地震引起的传染病;
17.家庭装配的应急箱中,食品和饮用水至少够每个人用(A)天。
A.1; B.2; C.3; D.4;
18.发生核事故,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A.尽量留在室内,关闭门窗和所有通风系统;
B.如在室外,用湿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沿下风方向就近躲到人防工程内;
C.衣服或皮肤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时,小心地脱去衣服,仔细洗手、洗脸、洗头发; D.身体受到污染,大量饮水,使放射性物质尽快排出体外,并尽快就医;
19.2008年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安全奥运是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安全奥运的含义是(B)。A、奥运场馆安全;
B、奥运建设及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 C、奥运食品安全。D、奥运设施安全
20.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到医疗门诊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第一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D)小时内。
A.6; B.12; C.24; D.48;
21.防止登革热关键是要消灭(B)。
A.苍蝇; B.蚊子; C.老鼠;
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 篇2
比较复习法的内涵
比较复习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授知识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比较,进而寻找相异点,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类似知识点的理解。比较的方法是逻辑思维的常用方法,教师若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已有知识架构进行判断、推理及归纳的能力。这对于参加单招考试的学生尤为重要。常用的比较复习法有:交错比较法、小结比较法、顺序比较法、正误比较法。
交错比较法在复习中,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把需要比较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让它们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找出两者的特性。如对机器和机构、联轴器和离合器等进行对比。
小结比较法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对比方法进行小结,这样就可以引领学生找出所授内容的异同,另类呈现的方式避免了学习的单调重复,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完液压泵一节以后,可以从泵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选择等方面进行比较性小结。
顺序比较法即将需要传授的内容按先后顺序复习后再进行比较。这种方式多用于同类内容的比较。通过对所讲内容的比较,进而作进一步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蕴含在其中的相似点,以便进行归纳。如先按挂图介绍三星齿轮变向机构、滑移齿轮变向机构、圆锥齿轮变向机构的工作原理,然后,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归纳出变向机构的一般含义以及各机构间的区别。
正误比较法就是将学生经常出错的答案与正确答案进行对比。用这种方式可让学生学会自己鉴别正误,从而加深对正确内容的理解,避免再次犯错。比如错误回答:轴和滑动轴承组成高副,床身的螺栓和螺母组成螺旋副等。此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白运动副、高副、低副的正确含义,然后再对错误答案加以纠正,并使学生记住正确答案。
上述比较方法的选用并不是机械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适宜的对比方法,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比较复习法的运用
运用比较复习法巩固已学知识学生进行《机械基础》专业课复习时,可从已有的知识架构中找出许多相似处和不同之处,教师若能及时运用比较复习法加以点拨,学生便会加深对相似知识点的区别性理解,在知识的对比中巩固对知识点本身的理解。例如,在复习零件与构件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仅限于对概念粗浅的理解,而不能实际掌握,在遇到知识的应用时,多数学生便一筹莫展。比如,关于整体式曲轴是零件,还是构件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先从概念入手,对零件和构件进行比较。因为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是:零件是从加工制造角度考虑的,相互间没有相对运动的物体,是加工制造的单元;构件是从运动角度考虑的,相互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体,是运动的单元。联系是:构件可以是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零件组成。通过对比,学生便会明白整体式曲轴是由一个零件组成的构件。比较复习法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各种概念,从而达到区分的目的。例如,带传动中的打滑与弹性滑动这两个概念,初看时,内容似乎相近,然而它们各自的特性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打滑是由于摩擦力矩之和小于阻力矩之和而引起的,打滑后机构不能正常工作,且工作中打滑现象是可以避免的;而弹性滑动是在带与带轮接触区内,带的弹性变形引起的相对滑动,机构能正常工作,且工作中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抓住两者间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从本质上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由此可见,教师运用比较复习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已学知识。
运用比较复习法进行归纳小结教师在组织《机械基础》课第二阶段复习时,会发现许多内容之间有着有机的内在关联。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灵活运用比较复习法把它们串联在一起进行归纳小结。例如,在复习液压元件时,一般情况下学生难以区别压力控制阀(即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等)的进出口油压情况、阀的控制信号来源、阀的开启情况、阀的泄油情况等。教师可将各个压力控制阀的各种情况列于表内,然后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比较、记忆,学生便会很容易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又如,在复习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这一知识点时,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也可以用比较复习法将它们的各种应用性能列于表内进行比较。即可从轴承的承载能力与转速的关系、受冲击载荷的能力、启动阻力、使用寿命、工作噪声、旋转精度、轴承尺寸等方面加以比较。比较复习法既适用于同一章节的复习内容,也适用于不同章节的内容传授。例如,我们可以把教材中各种零部件不同的失效形式(摩擦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等)归纳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师在运用比较复习法进行复习时,必须认真区分需要教师直接讲解的内容与学生自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复习效率。
运用比较复习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被比较内容是运用比较复习法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学内容之间联系程度相差很大,教师需寻找并选择有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抓住其显著特征进行比较,从而找出知识内容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尤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复习时能自觉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另一侧面重构知识体系,在对知识的清晰理解中巩固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进行点拨,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教师请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考虑一下,能够将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的传动装置有哪些?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便会主动回答,有螺旋传动、曲柄滑块机构、齿轮齿条传动、移动式从动件的盘形凸轮机构等等。此时,教师可及时组织学生对各传动机构的结构、工作平稳性、承载能力、传动精度、传动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这样,比用传统的复习方法进行复习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复习效果也更佳。
要选择有比较价值的内容进行比较,并且注意在比较中突出重点,特别要注意比较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在复习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时,学生往往解答具体题目时就互相混淆,如自行车后飞轮的内部结构是什么?在运转中,机器如要降低其运转速度或让其停止运动,可以使用什么方法?等等。为此,在讲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几个概念单独列出来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索出它们的本质联系与区别,然后再及时强化,给出相关例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使他们对这些知识不但能理解,而且会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摘要:《机械基础》是对口单招考试中机电和机械两个专业的必考科目之一。在考试前的复习授课中, 教师若能运用比较法, 梳理出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提高教学效率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机械基础,比较复习法,单招考试
参考文献
[1]陈海魁.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2]俆永生.液压与气动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稿 篇3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五周年。为切实搞好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我矿组织开展了以“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为主题的宣传日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通过现场设立宣传展板、悬挂标语、接受咨询、解答问题等方式,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宣传资料、宣传单等现场发送给职工家属。通过活动的开展,强化了责任意识,全面加强了应急管理工作,健全了应急工作体系,增强了全民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意识,在全矿掀起一股学习应急自救互救知识的热潮。
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 篇4
报告
县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查报告
县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情况的
自查报告 市政府办: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来,景东县人民政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强化源头预防,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应急科技水平,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按照《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自11月1日以来,贯彻实施《应对法》具体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习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第一,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内容,于4月15日至16日组织开展了各乡、各部门的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共160余人参加的专题培训会,学习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知识要点,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强化了责任,使大家深入理解和把握了《应对法》的要求,增强了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提高了有效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应对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在基层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第二,要求全县各乡、各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和培训计划,通过自学、专题讲座、座谈会、知识竞赛、法律知识
考试等多种形式,组织好本乡、本部门、本系统的学习活动,学习务必结合实际、结合预案,以案说法,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带头学习《应对法》,全面了解和重点掌握本单位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职责,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依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准确理解、熟悉掌握《应对法》,把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法律制度规定,做到依法规范、依法管理、依法处置。第三,结合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我县在报刊、电视、广播及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围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法律条文和贯彻实施情况等,结合应急管理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等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并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正面引导。要求各单位、企事业单位、学校和街道等基层组织,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商场、车站、广场、社区等公共场所,通过宣传手册、宣传
画报、黑板报、宣传单、标语、条幅等形式,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广泛宣传《应对法》,做到《应对法》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街道、进乡村,达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目的,为《应对法》的施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将《应对法》列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教育及普法力度,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二、组织机构建设日趋成熟
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工作,把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宣传和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当作政府工作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领导机构,统一安排部署各乡、各部门的贯彻实施工作,真正做到有办事机构,有办事人员。
我县最初于成立了景东彝族自治县人
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初步明确了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为进一步抓好应急管理工作,我县重新调整充实了委员会成员,成立了由县长任主任,全体副县长任副主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及42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景东县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设办公室在县政府办,具体负责办理应急办相关的日常事务,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安排专人专门从事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搞好全县各类应急预案的整理、修订和处理辖区内突发事件,督促各乡、各部门根据各专项应急预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工作职责,开展相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明确各乡、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本乡、本部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乡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形成了级级定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
局。截至目前,我县的应急机构体系已初具雏形,县消防大队成立了应急抢险救援大队,13个乡和县有关部门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组建了一定规模的应急救援队伍。累计余人的应急后备力量与公安、消防、武警一起,成为了我县及时、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人员保障。
三、应急管理机制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完善了预案管理体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全县各乡,各部门及时制定、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政府行文下发《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要求各乡人民政府、县直各办、局及相关单位做好应对法相关的各项工作。同时,对全县需要制定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进行清理:全县共需制定总体应急预案14个,专项应急预案17个,部门应急预案29个,社区应急预案3个;共需修订各类预案63个,其中38个只需修订,25个需要参照市部门应急预案制定。目前,已完成各类应急预案修订80个,其他正在修订或制定中,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工作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规范了应急备案体系。严格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备案工作,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备案制度和管理台帐,全面掌握县域内各乡、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查缺补漏,着重修订和完善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乡村基层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了完善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制度和日常工作机制,把应急管理工作真正纳入到日常工作,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应急管理的日常化、长期化和规范化。
三是扎实了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各乡、各部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多次
必要而见成效的应急演练,以演练来检验预案是否科学,及时对预案做出修改和调整,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危机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提高公众的避险救助的实战能力,并进一步增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战斗力。
四是切实加强了应对法贯彻实施的督导。第一,对现行突发事件处置有关规定的清理完善工作,凡与《突发事件应对法》不一致的,及时予以修改或废止。第二,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督导检查,推动《突发事件应对法》各项规定的落实,对不认真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依法予以纠正。第三,依法加强对有关行政机关贯彻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督促检查,对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没有履行法定职责,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或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处置不当的,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对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严肃处理。
四、其他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建立了应急管理综合评估制度。在县政府办指导下,全县各乡、各部门逐步建立了应急管理综合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了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动态监管机制。对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综合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防灾减灾区划体系,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提出评估意见,加强动态管理与检查监督,强化隐患排查,制定防范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二是加强了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建设。县人民政府整合现有的信息汇总途径和传输渠道,以县电子政务网为依托,建立了一个高效统一、反应迅速、安全可靠的信息传递平台,形成互联互通、覆盖全县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同时,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规范突发事件
信息报送的格式、内容及时限要求,督促乡和单位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为县人民政府及时掌控与了解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正确进行预测、预警、处置和救援提供了保障。
三是突发事件处置所需经费保障有力。结合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实际,落实财政预算预备费,修订了《突发事件财政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储备金制度,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团体通过开展捐赠等活动,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四是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在整合现有各类救援队伍和救援装备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抗洪抢险、消防特勤、通信医疗等方面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配备,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增加储备品种,完善储备设施,强化生产企业、运输部门的协议储备,提高备用生产能力,实现对各类应急物资的信息动态管理,确
保处置突发事件有充分的物资保障。县发改局、经济和商务局、供销社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五是“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有序开展。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我县研究制定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大措施和指导意见,统一领导全县各乡、各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县人民政府结合实际编制了《景东彝族自治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经县十四届人民政府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景东彝族自治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从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明确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措施,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县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纲领性文件。
五、下一步工作方向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下,我县积极推进和加强
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 篇5
关于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2009年1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两周年,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知识,规范和加强全校突发应对工作,按照区教育局要求,决定11月份在全校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月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普及应急知识,增强师生员工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员工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促进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二、宣传活动时间
2009年11月4日-12月4日
三、宣传活动主题
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四、宣传活动内容
1、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立法宗旨、基本原则、主要制度、核心内容等。
2、宣传政府部门和学校在预案编制、健全应急机制和体制、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以及目前的应急工作形势。
3、宣传普及应急知识,重点宣传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预防与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以及后期处置等知识。
五、宣传活动形式
通过黑板报、墙报、展板、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以“八个一”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
1、出一期应急知识宣传的黑板报、墙报和展板;
2、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应急知识手抄报比赛;
3、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建议分批、分散组织);
4、对校园内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场所、教学设施、生活设施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
5、举行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6、结合秋冬季消防安全和甲流防控形势需要,邀请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有关人员举行一次应急知识专题讲座(要严格控制人数,分批组织);
7、组织学校教职工进行一期甲流防控基本知识培训(分批组织)。
8、制作、悬挂、刷写一条应急知识宣传横幅。
六、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开展宣传月活动。《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第一部应急管理的综合性法律,是我国长期以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历史经验总结,是我们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和重要抓手。各学校校长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带头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并认真组织好学习宣传活动,要科学制定本校宣传月活动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确保宣传效果。通过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2、健全机制,依法修订应急预案。各学校要以宣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认真执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各项规定,对已制定的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补充,做到适时、实效、实用。当前,预防甲型H1N1已成为全球全国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近期一些地区出现暴发性疫情,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地方,又正好与季节性流感交织在一起,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各学校要认真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分级预警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做好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要健全校园周边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应急管理联动联防联控一体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3、认真自查,加强学校应急管理。按照榆次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榆次区中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目标管理暂行考核办法》(榆教通字〔2008〕5号)通知要求,切实做好自查工作。要严格执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要强化学校兼职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调整和充实
骨干力量,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要适当加大应急资金投入,积极做好应急物资、设备、器械储备,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和消防器材等,防患于未然。要重点自查应急值守情况和信息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即各校有没有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对本校相关信息是否掌握,信息报告制度是否严格落实等。
4、今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活动时间为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各校要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活动与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有机结合,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营造校园法制氛围,推进全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九年十一月四日
附件1:
应急知识宣传标语
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加强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居安思危,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工作
学习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知识进学校,建设平安校园
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加强应急管理,建设和谐校园
加强应急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应急拨打110,减少伤害保安宁
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减少突发事件损失
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员工安全防范意识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打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加强应急管理,预防各类重大安全事故
加强应急管理,预防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附件2:
应急知识宣传参考资料
1、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事件四大类。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2、什么是应急管理?具体有哪些内容?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3、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组建原则是什么?
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形成我国权责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制。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由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管理机制构成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5、什么是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分为哪几类?
应急预案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了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基本原则,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是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六大类构成。
6、应急管理中政府的责任和公众的权利义务是什么?
政府在应急管理中,需要动员一切必要的社会资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护包括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等在内的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公共应急管理信息,保证公众的知情权;降低社会危害、开展危机教育,体现政府人文关怀。公众在应急管理中,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公民权、知情权、监督权、紧急救助请求权、复议申请或提起行政诉讼权、补偿请求权等权利;有参与和协助政府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义务。
7、公众应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推荐阅读: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自查报告06-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10-19
突发事件应对09-29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07-21
突发事件舆论应对07-02
高校应对突发事件08-06
应对校园突发事件08-22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09-04
校园突发事件应对策略10-16
巧妙应对课堂突发事件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