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精选9篇)
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篇1
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保障社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福建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福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社区范围内,由社区组织实施,或根据需要社区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实施,或社区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二、社区预案
主要由防汛应急预案、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大面积停水事件应急预案、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台风事故应急预案组成,其他依据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相关方案再增加。
三、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及时报告、先期处置、相互配合、协同应对、公众参与的原则,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组织力量
社区内的救援组织主要有:社区居委会、物业、警务室等。社区居委会:全面负责社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具体职责是:负责社区应急预案的拟制和修订,组织风险分析、隐患排查,制订各项预防措施,负责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组织开展社区
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电话通知楼群组长的方式,将紧急信息通知到每一住户;利用社区手提喇叭等将特别紧急的信息告知居民。
警务室:协助开展社区安全防范,接受群众的报警求助,收集社区情报信息。
物业:负责社区安全防范和社区秩序维护,组建应急队伍,协助公众和引导专业应急支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
五、组织机构
成立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社区警务室段警、物业经理为副组长,社区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等为成员的应急领导小组。协助组织包括物业保安队伍、楼群组长、志愿者队伍等,紧急时可申请街道救援队伍、附近社区等临近社区救援队及街道派出所等队伍;应急小组负责风险分析,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组织先期处置,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和上级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撤离、安置受灾居民;组织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指挥、协调应急管理工作。
六、应急预案
(1)防汛应急预案
1、防汛的预警,以上级通知为主,结合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发布的信息,由社区工作人员或值班人员负责接收,汛期间随时接收和关注。在接到防汛的预警信息后,社区对防汛的食品、药品和有关物资器材设备作再次检查和补充,社区通知居民做好防汛准备。
2、社区应急人员在获知防汛的预警信息后,迅速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社区应在30分钟内将初步落实情况报街道应急办,并做好信息续
报。接到防汛警报后,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安排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值班值守,并将名单上报街道。
3、社区根据应急工作的指示,发布防汛信息,组织人员,疏通窨井盖上的堵塞物;对相关器械、材料、如应急灯、雨衣、雨靴等,进行检查。社区党支部书记安排专人通知楼群组长,由楼长通知责任区内居民,做好居民自家的防汛工作。党支部成员组织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对受灾居民进行安置,确保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保障。
4、当遇道路严重积水时,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并向街道办事处申请支援和物资调剂;遇行道树、广告牌或房屋构筑物断倒,由社区书记统筹进行处置,并做好善后工作。
(2)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1、当楼群组长或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和接到社区内居民煤气中毒、食品药品中毒或三人以上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的情况报告后,立即拨打120申请救助,并立即报告街道、市卫生监督所和派出所。
2、社区党支部书记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安抚中毒人员,综治主任或社区段警带领治安巡逻员一起先行维持秩序,疏散无关群众。
3、综治主任或社区段警指挥治安巡逻员拉好警戒线,保护好全部现场,等待专业人员到达后移交,引导专业救援力量并协助处理相关事项。
(3)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社区接到火警报告后,第一时间拨打119。同时报告社区应急
工作组,应急工作组立即将相关情况报告街道。
2、社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现场指挥,社区工作人员告知居民并及时疏散居民撤离火灾现场,拉好警戒线,等待消防人员到来。
3、火灾被扑灭后,社区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检查余火,做到不留死角。
4、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带领组员赴现场做好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善后事宜,进行或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4)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
1、社区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突发大面积停电的报告后,立即拨打电力公司24小时服务电话。
2、社区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落实人员在30分钟内将相关情况报告街道。
3、应急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了解停电区域等有关情况,并及时通知楼长,要求居民关闭自家家用电器。
4、社区应急领导小组成员配合供电所维护人员对电力线路进行检查和维修。
(5)大面积停水事件应急预案
1、社区发现或接到突发大面积停水的报告后,立即拨打自来水公司电话,并报告社区应急办负责人。
2、属于小区内管道问题的,物业工程部协助自来水公司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
3、如停水时间较长,物业工程部向自来水公司申请送水支援,并
得到水车到达的确切时间。
4、社区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告知居民停水的事故原因、停水时间,以及送水车到达的时间地点等,并要求居民关紧水龙头。
5、社区详细记录事故始末时间、发生原因、应对措施以及造成的损失,向街道报告。
(6)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1、社区应急领导小组是社区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指挥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安抚过激情绪,平息过激行为,避免流血冲突事件发生,协助上级妥善处置突发群体事件,确保社会稳定。由社区党支部书记负责指挥。
2、出现不稳定事端和群体性事件苗头,但尚处在酝酿过程中的;发生堵门、堵路、拦截车辆、严重影响交通、治安秩序等违规行为的;社区应急小组在接到信息后应迅速核实情况,情况属实的,应急办立即报告街道,同时开展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7)台风事故应急预案
1、社区在接到上级部门通知的情况下迅速组织力量,在小区范围内张贴台风警示,提醒居民注意室内外安全。
2、全面开展排查工作,对小区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危房住户进行清查,同时劝告住户注意用电安全,避免因电线短路引致的不安全隐患。
3、妥善安置求助群众。随时准备开放社区会议室和文化站,对受影响并求助的居民进行妥善安置。同时联合物业的保安力量和社区治安力量,成立临时应急分队,以接受群众求助。
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篇2
抓住“三个第一”, 把握应对突发事件主动权
抓第一时间上报。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限, 原则上逐级上报, 紧急情况下, 可先电话报告, 随后补报文字材料;明确突发事件事发地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信息上报第一责任人, 当班人员是直接责任人;明确区分好轻重缓急, 把握好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的突发事件标准和构件。
抓第一时间传送。坚持在“速度”上下功夫, 进一步优化传达程序, 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信息准确、无误传送给领导, 为决策提供依据。
抓第一时间办理。加强与公安、安监、卫生、防汛、防震、应急等职能部门和信访等部门的沟通联系, 强化信息对接, 共同将领导和上级的要求第一时间落到实处。
健全“五项制度”, 落实应急值守工作责任
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建立健全应急值守制度, 明确各级各部门领导带班。并要求在带班期间认真履行职责, 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负责督促检查值班人员到岗情况, 加强值班信息报送, 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
严格专人值班制度。采用印发文件、电话提醒等形式反复强调值班工作纪律和要求, 要求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 不转移电话, 坚持值班记录规范, 交接有序, 实现值班无缝对接。
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坚持以“工作无差错、服务高质量”为出发点, 要求全体值班工作者公开作出承诺, 自觉接受领导、同事和群众的监督。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 把值班工作责任作为党员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 将承诺的事项公之于众, 接受群众的监督, 时刻提醒值班工作者信守诺言、兑现承诺, 做到“说到做到、句句算数;干事成事, 件件落实”。
推行首办责任制度。明确值班人员为第一责任人, 从接报登记、情况核实、跟踪查询、情况反馈等环节全程落实, 一包到底, 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严肃责任追究制度。采用实地检查和电话抽查相结合, 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 定期和不定期对各乡镇、单位值班情况进行检查, 特别加强对双休日、节假日和汛期等关键时期的值班督查;按照“谁值班、谁负责”的原则, 对在值班中转移电话, 私自离岗, 迟报、漏报、不报突发事件信息等现象严格问责。
突出“三个注重”, 提高应急值守工作能力
注重带班领导选拔。建立“一帮一带”、跟班学习等人才储备机制, 按照“成熟一个任用一个, 调整一个补充一个”的原则确定带班领导, 保证领导队伍结构合理、梯次明显。
注重业务指导。由党委、政府牵头, 利用会议、业务学习等机会加强对值班系统业务指导, 从政策理论、法律知识到应急值守规则, 从接收电话电报到处理突发事件的规则、程序等进行深入细致讲解, 提高值班人员处理复杂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减少值班工作中的失误。
注重人员培训。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 实践理论和开展工作相结合, 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并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 以科学的理念指导值班工作, 营造人人争当能手的浓厚氛围, 推动以学习促值班工作、以值班工作保证全局工作有序开展。
实现“三大转变”, 提升应急值守服务水平
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被动中力求主动, 扎实工作, 提前思考, 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 实现主动服务、超前服务。
实现由常规服务向精品服务转变。充分认识细节重要性, 在应急值守工作中, 力求做细做精, 保证不出现失误。
由浅层服务向深层服务转变。坚持吃透上情、掌握下情, 不当“传声筒”, 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上传下达, 为领导捕捉有用的信息, 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落实“三个到位”, 应急值守保障有力
人员配备到位。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综合分析能力强, 能够协调处理问题的人员充实到应急值守岗位。
值班设备到位。应配备值班电话、专用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值班设备, 关键时期还应安排专门应急值守车辆, 确保遇紧急情况可随时调度。
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篇3
关键词:政工干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一、突发事件的特点
(一)突发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征兆不明显,加上目前人们的预测能力有限,人们难以预估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范围,预测和预警的难度很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很大的突然性,与此同时,由于其破坏的范围非常广泛且破坏有时仅在一瞬之间,人们难以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往往措手不及。
(二)复杂性。一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领域,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快速及时收集分散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灾害程度,社会政府等单位的政工干部要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层级的众多单位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社会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积极参与应急处置的工作中,齐心协力、合理调动现有的附近的可利用资源,一起制定和实施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各影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交叉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解决策略更加复杂。
(三)多样性。突发事件的扩散方式多样,而且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也不尽相同,往往是多样性特征,如地震、海啸、金融危机等影响范围和损失不同,对生命、经济、社会心理产生的影响后果多种多样,所以突发事件发生后,以及处置的方式也极其复杂多样。
(四)连续性。突发事件的演化一般关联范围广会导致大量次生、衍生灾害和关联性的巨大损失,使应急处置的难度系数大大增加,所以必须对突发事件次生和衍生一般规律做出分析,总结经验采用整体和统筹性的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关联灾害。
(五)不确定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和范围都具有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和演化机理和规律都不清楚,所以对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难以预知。
(六)时效性。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抑制突发事件的演化,那么将会给社会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打击。所以应急处置活动一定要注重实效性,应急处置的决策工作和应急方案的进行面临着巨大的时间压力和有效性考验
二、政工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不力原因
(一)缺乏敏锐的鉴别能力。 通常突发事件都不是“空穴来风”,突发事件在酝酿、发生、发展演进过程中,一定会有一定的征兆,所谓站得高就能看得远,如果检测和预知水平就可以发现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事发迹象。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要审时度势,努力培养见微知著的能力,及时善于识别一些倾向性强、端倪多的因素。政工干部要想把突发事件的恶果和衍生灾难降到最低就要比一般人民群众注意的多一些,研究的问题也得深一些,不断增强自己的预知能力,然后及时科学地判断出突发事件的可能发生,尽快转移人民以及重要物质设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从容不迫。
(二)缺乏勇敢面对勇气和责任感。一些政工干部不敢也不愿意站在前线,挺身而出地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前怕狼后怕虎,既怕处理不力会遭到社会的舆论压力,又怕站在前线有危险。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逃避困难,导致不能及时对突发事件的后果做出分析,延误了最佳处理时机,最后导致突发事件的影响不断扩大,后果不堪设想。突发事件来时迅猛,演化速度快,稍有一点马虎大意,就会产生难以控制的损失。这就需要政工干部要勇于面对突发事件,迎难而上,处变不惊,还要具有大胆果断的作风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及时想出应急处置策略,尽早站在灾难的前线指导救人抢险工作。
(三)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力。少数政工干部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过程中,不知道以人为本,先救人,没有全局考虑、抓不住主要问题,从而对事件的产生、发展及影响的趋势判断错误,在应急处置现场又不会审时度势,没有大胆果断、处变不惊的气魄,无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导致延误了最佳挽救时机,甚至给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
三、提高政工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
(一)调动人力物力的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工干部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和聚集可以帮助应急处理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要充分调动各单位各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地发挥各种资源的效能,使应急处置有条不紊地进行,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快速的决策能力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同时也能体现政工干部的应急能力。要审时度势,持续关注事件的发展趋势,不断做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决策要适度超前,又要留有余地,制定决策时要集结各阶层的智慧和想法找出最高效的方案,还要及时将方案付诸于实践中。总而言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一定要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抓住最佳战机,最大限度的挽回损失,这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环节。
(三)不断学习,培养理性思维。想要顺利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置,,一般要熟悉各方面的知识并加以运用,不断借鉴以往的工作经验,使应急决策科学化。要想把握最佳时机及时应急处置,平时就要扎实的学习作理论基础。
(四)要将各种理论观点结合。提高政工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还需要政工干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经济风险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寻求正确的立场观点和处理方式。
(五)使应急管理逐渐规范化。政工干部要注重对突发事件的预测和预防,将突发事件的管理列入日常工作管理之中,构建科学健全的应急处置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决策方案。使应急处置机制不断规范化和机制化,政工干部还要对所管辖的区域下的人民群众、自然环境、工程以及经济等易发生突发事件的事项进行排查和梳理,事先预测和防范明确危机以及风险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具体可能出现的危险做好应急处置的方案。应急预案的制定一定要认真,还要结合实际情况编写,不能只想着应付上级的检查而胡乱编制,编制好以后一定监督并落实预案,在组织对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和实践,分析并改进应急预案不合理的地方。还要经常培训负责处理突发事件的人员,提高相关负责人员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视度和支持率。政工干部还要注重调查和研究,对突发事件的征兆和处置上要具有高度的敏锐性。而敏锐性的形成与调查研究息息相关。因此,政工干部要亲自参与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调查资料,抓住内幕星的信息,抓住关键问题,见微知著,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撤离人群和重要设施。
(六)应急处置时灵活应变。政工干部的组织能力、决断能力、认知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成功与否,所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是对政工干部灵活性与原则性的一种考验,考验政工干部的预知水平和临场发挥能力。当然应急处置也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应急处置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突发性事件因其突发性,来势迅猛,政工干部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做到审时度势,先主后次、先难后易、灵活应变。进行应急处置时切莫忽略了法律,要确保应急处置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结语:综上所述,突发性公共事件任务,应急处置时对政工干部能力的考验,政工干部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应急处置方案,还要注重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完善应急处置这件艰难而又漫长的机制,我们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的长久建设要有耐心和必胜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突发应急事件应对工作总结 篇4
2012年,在州委、州政府的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我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州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创先争优”活动,统筹抓好扩投资、调结构、增活力、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我委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紧密围绕全州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州突发应急事件应对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根据州府办要求,现将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机制,严格绩效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委高度重视突发应急事件应对工作,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委主任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全面落实的应急管理工作的机制体制,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工作机制。印发了《黔西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工作方案》,全面部署了发改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明确了相关机构的职责分工,应急处理工作流程,委办公室具体负责管理发改系统的应急事项,分管办公室领导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三)严格绩效考核。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为抓好应急管理工作,落实责任,明确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保证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监督。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完善了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置 1
细则,整合了应急队伍人员配置。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紧紧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完善了《黔西南州发改委突发事件应对处理预案方案》。
(二)强化了日常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做好应急设施的维护和检测工作,及时消除隐患。
(三)做好了应急管理日常培训和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理意识和应急实战能力。同时,要求全州各县市发改局,成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督促指导各项制度建设,将应急管理意识融入到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为止,全系统未出现应急管理方面的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
三、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提高发改系统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一)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纳入机关“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利用周二、周五机关政治学习时间,对全体干部职工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并要求各科室认真组织科室干部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高度重视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这项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二)加强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今年,我委在政务公开栏中出版了两期应急管理宣传知识。利用重大节假日加强应急管理宣传,通过散发宣传单、在委政务公开栏进行应急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三)对单位职工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宣传,让他们对灾害防范知识、自救互救等公民公共安全应急方法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
了防范意识。
四、从源头加强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
(一)深入对涉及发改系统的危险源、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经过仔细排查,我委不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
(二)对群众来信、来访高度重视,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
(三)重点加强项目建设安全,把消防审核做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提高项目对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抵抗强度,并在项目建设中加以督促检查。
五、保障突发事件物资储备。
对全州发改系统应急救援物资、装备进行了统计排查,按规定进行了经常性维护、保养、补充和更新,保证了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的完好。
六、抓好政务值班,及时向州政府报告信息。
进一步规范了政务值班应急值守工作,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机制,重新制定了《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制度》,坚持实行了由领导班子成员带班,双人双岗值班制度,进一步完善了24小时领导带班的值班工作机制,制定了值班工作人员责任表,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
经过认真总结评估,我委应急工作制度完善、措施到位、保障有力,较好的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我委全年没有社会安全隐患,无突发事件发生。
七、明年工作初步打算
(一)继续加强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干部职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继续查缺补漏,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三)努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努力排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社
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研究 篇5
随着刑法修正案
(八)和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以及“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贯彻执行,基层司法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方法措施进一步丰富,认识不断深化,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新问题也呈现出来,尤其是对社区矫正突发事件的处理。怎样在工作中处置好这类应急事件呢?现就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概念、特点、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一)社区矫正突发事件的概念
突发事件通常会造成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甚至危害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正确认识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对应急处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普遍把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定义为社区矫正对象正在或可能发生的行凶、闹事、自杀、非正常上访、非正常死亡以及其它违法犯罪活动等突发事件。个人认为这种认识比较片面,因为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可能是由社区矫正对象的行为造成,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所以,比较全面地定义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涉及到社区矫正对象的事件。
(二)社区矫正突发事件的特点
1、人员的特定性。社区矫正突发事件不同于其它的突发事件,事件中的人员必定有特殊的群体——社区矫正人员。
2、发展的不确定性。事件什么时间、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事件的发展、影响、造成的后果等,超出常态思维,始料末及,难以把握。
3、时间的紧迫性。突发事件往往发展很快,变化复杂,随着事件的发展、演变,它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越来越大,所以要及时做出有效的应急反应,在时间的紧迫性上往往刻不容缓。
4、部门的联动性。事件的处置通常需要调动和整合多个部门的人力、物力、信息等公共资源,这不仅意味着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同时也意味着政府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合作与沟通。
5、后果的危害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有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这种损害不仅体现在人员的伤亡、经济财产的损失,而且还体现在突发事件对社会影响和个人认知所造成的破坏性。
(三)社区矫正突发事件的分类
社区矫正突发事件按不同的要求和方式有许多分类,对社区矫正合理的分类,能及时、有效地根据实际情况投入资源、力量,从根本上解决突发事件。
1、按引发的原因分:一是内在原因引发的突发事件。这类事件就是社区矫正对象正在或可能发生的行凶、闹事、自杀、非正常上访、非正常死亡以及其它违法犯罪活动等突发事件,矫正对象在事件中起主导作用。二是外在原因引发的突发事件。这一类事件是矫正对象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突发的公共事件、卫生事件、一些侵权事件中等,矫正对象在事件中扮演被动角色。
2、按事件的影响程度及造成的后果分。结合与矫正对象收监、警告的处罚方式相对应方式,主要分为两级。一是重大事件,这类事件造成重大的社会不良影响,如蓄意损坏公私财物或破坏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等,有重大社会影响且有可能涉及公共安全,损害到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已构成社区矫正对象重新严重违法犯罪的事件。二是一般事件,这类事件是矫正对象没有遵纪守法,或未按规章制度行事,不按时报道,不服从教育管理,思想、行为改过不够彻底,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社会的影响不大,或者有一定的影响,足可以警告处分。
3、按事件的类别分。一是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火灾、水灾等,这些涉及到矫正对象的财产、生命安全。二是公共安全,包括公共卫生安全、社会安全。这一类事件可能是由矫正对象引发,也可能是被动受害。三是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这类可以分为非法上访、群访,非法游行,冲击企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造成正常的生产生活不能进行。四是治安、刑事案件,如打架滋事、盗窃、抢劫等。五是脱管,如不服从管理无假外出,不按规定报告生活、工作情况等。
(四)社区矫正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1、基层组织管理功能弱化,社区矫正认识不够
基层组织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往往是由一些老干部兼任,年龄偏大,而新进入的司法助理员虽然年轻但工作经验欠缺,而且就连这样的人员在基层也没有按照规定配备齐全。由于社区矫正工作压力大、经费少、无安全感、无成就感等原因,许多人员都不愿意从事司法工作,在职人员也严重流失。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身份也是一个尴尬的问题,是警察还是一般的执法人员,有无监管罪犯的权利?《社区矫正办法》赋予的执法力度有多大,权威性有多强?种种原因造成了社会不够重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到位,矫正对象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化解,一旦出现突发性的群体事件往往束手无策,或者处置不当,导致事态进一步激化和扩大。
2、社会保障不健全,社区矫正对象的关爱不够
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在现实的生活面前,社会对矫正对象的关注不多,人民群众用有色的眼光对待。矫正对象的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障不健全,造成了矫正对象心理极易不平衡,很容易走上极端,往往无法正确对待和处理涉及自身利益的矛盾,导致形成突发事件。
3、社会发展不平衡,法制观念不强
由于《社区矫正办法》刚刚执行,许多细致的要求和人性化的措施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的流动性大,尤其是家村,许多家庭都靠外出务工收入维持家庭。按照现行的矫正办法,社矫对象是在家受贫还是违反规定外出务工致富。还有一些长期需要外出保外就医的人员,由于户籍所在地的就医环境不能满足需求或监护人员的因素不方便监护等情况,对于社矫对象及监管部门来说这都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矫正对象本身就是一群漫步在社会边缘的人群,法制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淡薄,政策概念和法制意识不强。出于个人利益局限性,往往从个人出发考虑问题多,从国家和本地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少;从当前利益考虑多,从长远利益考虑少,其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价值观念等不成熟。
二、如何处置好社区矫正突发事件
如何处置社区矫正突发事件,怎样才能处理好?按照处置突发事件“预防为主、防处结合、依法办事”的原则。处置社区矫正突发事件,重点在预防,只有前期基础打好了才能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将事态控制在最小状态。所以处置工作也分为几个阶段来处置:
(一)预防、发现阶段
1、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机制
基层机构健全重点是在村组(社区),要建立社区矫正联络人制度,负责所在村组的矫正对象的日常生活、思想状况等动态情况的掌握和反馈。开展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培训普及社区矫正法律法规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方法,适时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熟悉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完善突发事件防控机制,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决策的时效性,指挥处置的权威性,因地制宜,配置人员,明确职责,落实经费,奖惩分明,制定社区矫正突事件应急预案。一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条件等进行分析评估,提出预防对策,提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安全措施,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控制和教育疏导工作,防止发生问题。二是建立信息排查机制,对重点社区矫正对象、重点区域和敏感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排查,对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及时发出预警。三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渠道,确保发生突发事件及时赶到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实际动态情况进一步调整充实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加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落实社区矫正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日常的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进行,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置。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看待社区矫正制度,合理对待社区矫正对象,不歧视,不带有色眼光对待社矫对象。加强矫正对象法律意识教育,增强自信心,珍惜机会,改过自新,服从管理,重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二)控制、解决阶段
1、动态信息反馈畅通
及时全面调查了解突发事件发展状况,指挥和协调应急事件的处置。及时将突发事件的种类、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基本情况、事态发展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现场指挥人员的联系方法等向应急指挥部门、协作部门及上级部门报告,确保信息的畅通。
向社会公布突发事件的动态,充分利用媒体做好宣传导向,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尊重事实的真实性,评估的客观性,传递信息的准确性,有效防止公众的猜测误解。与矫正对象及亲属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促进双方意思的正确顺利地表达与实现以及对处置部门政策、目标的理解。
2、部门协作,措施具体保障有力
遵循及时性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灵活性原则、安全第一原则、客观公正原则。确定公共利益为重,阻止事态的扩展方向。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现场统一指挥,在场人员应服从命令、团结协助,各职能部门按各自的职能职责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力量、落实措施,形成联动。各职能部门既要充分履行职能作用,又要打破部门的界限,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变化,要随环境的变化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三)善后、总结阶段
1、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以作为一个警讯,时时提醒必须注意在日后有关的工作中应该防范和改进的方面。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最后阶段,就要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改善。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本着实事求是、切合实
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分清责任,明确责任,准确定性,依法合理地对事件作出总结分析报告。只有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让危机成为转机。
2、奖惩分明
对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反之因工作不负责任或相互推诿,影响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置造成一定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严肃处理,追究相关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篇6
长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曾从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常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方式发生,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加大、速度不断加快,影响不断增强。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尽可能地减轻和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是现代政府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一、加强公共应急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国古老灿烂的文明孕育出了许多危机管理的理念,在《左传》就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思想。1989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最早公开使用“应急管理”这一概念。在美国“9.11”事件、俄罗斯核潜艇事件、印度洋地震海啸及我国1998年抗洪救灾、2003年抗击“非典”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开始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在2007年山西省洪洞县煤矿瓦斯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及2008年遭遇50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到省市各级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更是高度重视。
从国家层面上看,国务院从2003年开始,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及相关政策规划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成立了应急预案工作小组;2004年初,印发了部门和省级政府制定、修订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全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面展开;2005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亲自出席会议,12月,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并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一道,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并在社会建设中,明确提出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任务和要求。从全省情况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了高规格的应急管理工作会议,蒋巨峰省长、魏宏常务副省长就加强应急管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指示,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预案,组建了应急管理机构,今年初制发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相关规定,省级各部门始终坚持把应急工作寓于常态工作之中。
从全市情况看,常态下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加强了机构建设,将市政府救灾办和市政府应急办的机构、职能和力量进行合理整合,撤销原市政府救灾办和市政府应急办,组建新的市政府应急办;制定和印发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和意见。制定了《宜宾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和修订了《宜宾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69个专项预案,以及《宜宾市处置移民突发事件预案》等部门预案49个。
从长宁实际情况看,我们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但也正处在各类矛盾凸显期和突发事件频发期,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是自然灾害频发。常有冰雹、干旱、病虫害、地质灾害、暴雨洪涝等灾害发生,给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影响和损失;二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我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趋向好转,但安全发展的要求与仍然薄弱的基础条件之间的矛盾突出,各类大小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今年以来,全县已发生各类大小安全事故62起,死亡6人,受伤96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9.1万元;三是公共事件较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大,食品卫生、森林火灾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多种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并随着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工作的高效推进,多种矛盾交织和凸现,上访、集访、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等社会不稳定因素频发,许多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反映出来。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构建科学严密的公共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已尤为重要和刻不容缓。
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方面,应对突发事件是现代社会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总会发生一些不明原因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积聚、积累、积淀,在一定条件下激活以后,就会产生对社会的危害和破坏,产生突发事件。加之各类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安全事件等交错发生,这些突发事件的形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和必然,而如何预防、克服或在出现以后把损失减到最低程度,是政府必须要研究和正确把握的问题,也是检验我们行政能力的重要尺度。
另一方面,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充分体现了行政能力的强弱。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有水平、能力的不同,其差别表现在对具体问题的处理和急难问题的解决上。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在平时处理常规的工作上不一定表现出多大的差别,但是在处理突发事件、疑难问题时,统筹能力、应急能力、协调能力等就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同样的道理,政府的行政能力也主要反映在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处理和解决上。一个大的事件发生后,它需要及时准确地报送信息,需要对过程进行跟踪,需要决策者对事件作出准确的判断,需要根据现场选择最优的应急方案,综合起来就是一个政府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局部地区的群体事件,既有这个地方内在矛盾的影响,更有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上的差异,归结起来就是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就我县而言,有的乡镇群体性事件出得少或不出事,而有的乡镇却不停地出事,甚至冒出一些大事,有的事件后期发展完全脱离了本身的起因,在性质上和影响上造成了更大的影响。这就是在管理和控制这些问题上存在的差异,集中体现出行政能力的高低。
三、全面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是预防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关键。在应急管理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第一,要注重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应急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把优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贯穿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始终,集中人力和资源,切实解决好受影响群众的衣、食、住、行、医等问题。
二是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县、乡镇政府分别负责一般突发事件和较小事故的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在市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乡镇政府、部门、单位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应急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急管理工作实行“一岗双责”,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分管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事发地乡镇政府负责先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处置,平息事态。有关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职责,参与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要及时上报县政府请求支援,对于跨行政区域或者超出事发地乡镇处置能力的突发事件,由县政府负责领导处置工作,必要时,县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是灵通信息,控制舆论。突发事件通常都具有突发性特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信息不畅、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将直接影响指挥、决策、处置,使应急救援失去无法弥补的机遇,造成无法预计的损失。因此,突发事件发生时,务必及时准确报告信息。凡属报告范围的突发事件,事发地乡镇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必须在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立即想办法与事发现场的知情人员联系,迅速核实、核准相关信息,初步判定事件级别。在此基础上,以电话形式向县政府应急办和县级有关部门简要报告事件基本情况,经核实准确情况后,在1小时内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类型和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正在采取的措施、下步工作计划、领导到场情况、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及其他需要上报的有关事项书面上报。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要积极掌握新闻报道和舆论宣传的主动权。一方面要让老百姓知道,最大程度地减少公众的疑虑和猜测,避免谣传,稳定公众情绪;另一方面又要正面引导新闻媒体,避免舆论炒作,使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四是着眼全局,统筹善后。应急处置结束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立即对突发事件的引发原因、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等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举一反三,制定整改措施。同时,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给群众带来的创伤,及时进行心理调适和精神抚慰,认真及时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妥善安置群众;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制定恢复重建规划,尽快恢复灾区和受影响地区的正常秩序,统筹推进恢复重建工作。
第二,要科学制定和落实预防突发事件发生的措施。
一要强化应急预案建设。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全县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乡镇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单项活动应急预案六大类预案。大力推进预案进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把防范和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到基层,在全县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预案内容要详实、完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管理过程,谁来做、怎么做、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以及用什么工具、机具、物资做等。预案制定后要定期组织开展不同等级、规模、行业的预案演练,及时修订完善预案,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效。
二要建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要进一步发挥气象、地质、环境、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安监等监测体系的作用,完善功能,科学布点,加强装备,提高监测水平。同时,在城乡社区和农村要有监测信息员,建立专群结合的监测网络。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及时分析各类信息,对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作出预测预警,并制定防范措施。加强乡镇、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
三要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建立由乡镇政府和县级部门负责的风险隐患定期排查制度,全面掌握本辖区、本部门的各类风险。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要切实做好预警预测,及时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限期治理整改和调处。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要密切关注群众关心的各类热点和难点问题,经常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疏导群众情绪,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要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在各类突发事件中,安全事故占的比例最大,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安全管理监管部门职责,完善监管手段,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管理的领导责任,落实相关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企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逗硬兑现,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要切实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一要健全完善应急体系。加快推进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应急平台功能,通过政府投入和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提高公安、安全生产监管、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规建、地震、环保、畜牧食品、国土资源、水务、消防、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交通、通信、水、电、气、医疗、民政等部门的应急保障能力。统筹考虑应对突发事件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恢复重建等规划的有效衔接。
二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整合全县各行业应急队伍,建立以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民兵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公安、安监、林业、交通、卫生、水务、环保等部门要建立消防、矿山救护、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医疗卫生、污染防治、公共安全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强化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确保发生应急需要后能及时组织应急力量。
三要落实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事件做好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机具、通信器材、交通工具、医疗药品、生活用品等物资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对储备物资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同时,健全跨部门、跨乡镇、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体系,建立高效调运和紧急配送机制,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四要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群众自防自治、社区群防群治、部门联防联治、相关单位协防协治的突发事件防范应对体系。以社区、乡村、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地方党政负责人、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加大基层应急投入,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有应急预案、有救援队伍、有物资储备、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
第四,要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
一要统一领导,靠前指挥。县政府是全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在县长的领导下,研究决定、部署和推动全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副县长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应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县政府办公室、县级有关部门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负责接受和办理向县政府和市应急办报送的紧急事项,发挥运转枢纽作用。根据事件性质和大小,县、乡镇、部门相关领导干部必须按规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指挥,加强组织协调,控制事态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二要加强应急管理宣传培训。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宣传,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全面覆盖到乡村、社区。县电视台要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等知识的公益宣传。学校要开设应急教育的有关课程。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应急管理知识、能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协调应对能力。要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培训,切实落实高危行业和领域从业人员的岗前、岗中教育培训制度,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培育和发展社会应急管理中介组织。
三要加大应急管理资金投入。要把应急管理工作日常经费、救灾装备及物资储备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相关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预算内基本建设计划;加快规划布局内的监测预警、应急平台等建设项目进度;建立紧急情况下财政资金快速拨付制度,确保突发事件应急支出需求。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和倡导单位、公民、法人和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等其他社会组织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资金和物资,为应对突发事件捐款捐物。
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篇7
1应急电台开办的基本情况
“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以下简称“芦山应急电台”)开办基本情况:芦山应急电台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四川人民广播电台、雅安广播电台、芦山广播电台联合开办联合开办。自4月22日8点芦山应急电台通过北京直播间开始播音,4月22日下午4点、4月25日下午4点,芦山、宝兴两个直播点分别开播。至5月23日播出结束,芦山应急电台播音历时32天,累计约770小时,电台调频覆盖主要灾民安置点和救援部队驻地等、覆盖人口约18万人,免费向当地群众发放收音机10000台。
“国家应急广播·鲁甸抗震救灾应急电台”(以下简称“鲁甸应急电台”)开办基本情况:自8月5日下午4点30分开播至8月21日圆满完成播出任务,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云南广播电视台、昭通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的鲁甸应急电台在震中鲁甸县龙头山镇共播音16天,累计约380小时,电台调频覆盖主要灾民安置点和救援部队驻地等、覆盖人口约3万人,免费向当地群众发放收音机500台。
2应急电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典型案例
2.1传民情亲民意,传递正能量
应急电台积极从震中地区挖掘当地群众和救援力量看得见、摸得着的感人故事,传播那些有名、有姓、有所在村组等详细信息的典型人物和他们的事迹,避免概念化报道和不切实际的拔高。比如:把精神失常孩子送到应急电台的志愿者、提供免费清真餐食的清真寺、送水到户的解放军等,尤其注重利用应急电台播出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展现志愿者风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鼓舞灾区群众士气。同时,应急电台主持人在广播中注意多用“谢谢”、“辛苦了”等感谢和鼓励的语言,激发感恩和乐于奉献之心,形成震中人人互助、坚强有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芦山应急电台针对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两个特定的节日,专门制作了红五月主题片花,并与应急广播主题挂钩,重点反映灾区抗震救灾过程中出现的青年模范事迹。
芦山应急电台在2013年5月12日当天全天制作特别节目,邀请多位嘉宾走近直播间全方位解读防灾减灾等各方面的知识,讲述汶川、芦山两次地震中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的感人故事。当天下午14点28分零4秒时,主持人特别提示五年前的此时此刻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并由此展现五年来灾区重建的成绩,既突出了纪念日的庄严,也鼓舞了芦山当地民众重建家园的士气,更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家国情怀。
鲁甸应急电台将震中龙头山镇接受慈善组织资助的1000名大学新生中,包括镇高考状元朱正荣在内的4位同学请进直播间,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畅想未来。学生们讲述的在废墟里寻找录取通知书的故事、震后主动帮助部队洗碗、帮助乡亲抢救粮食的故事鲜活感人。各位同学还介绍了各自家中的受灾情况,提到上大学离家后最担心的是父母和家人,他们在直播间里和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说说心里话,畅想美好的大学生活,这些内容都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共鸣,同时给人以希望,有效化解了地震之后的失望和无助情绪,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正能量。
鲁甸应急电台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受灾群众安置点帮厨制作刀削面的安徽志愿者霍师傅过42岁的生日,于是在当天的节目中插播了这个消息,向志愿者表示感谢并祝福生日。同时,应志愿者团队的要求,应急电台将他们希望为更多餐饮点服务、制作刀削面的信息及联络方式广播了出去。中午一些前来救灾的北方志愿者吃到了霍师傅制作的热腾腾的刀削面。
鲁甸应急电台邀请到了志愿者救灾队伍中的一名特殊伙伴——搜救犬“狼仔”。主持人董彬详细的询问了“狼仔”的救灾事迹和生活习惯,应急电台附近的战士们听到大喇叭中狼仔的叫声也纷纷赶来,给狼仔喂食、与它合影。这次采访让大家了解到救援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成为整个抗震救灾中让大家舒缓心情的一个小插曲。.
鲁甸地震后,一名来自山东淄博的志愿者为应急电台送来了一整箱药物和一本灾区群众的就诊记录,并给应急电台留下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虽然即将离开灾区,但心中仍有许多不舍,他将这些药物和他负责的病人记录交给应急电台,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应急电台马上对志愿者的事迹进行了宣传,并承诺将尽快将药物交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中。
2.2协助政府管理,稳定灾区民心
大灾过后,尽管各种力量都在为抗震救灾而忙碌,但难免有不到位之处。对灾区百姓而言,他们感受最直接的是自己还缺什么,尤其是当基本的生活物资没有保障的时候。对于到应急电台来求助的老百姓,应急电台在努力安抚的同时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告知情况,并将政府处理情况及时发布,稳定人心。此外,应急电台设置的政府信息版块,通过邀请政府各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间介绍抗震救灾进展情况、下一步工作安排,并直接与老百姓对话,既让政府多了与百姓沟通的渠道,又让身居一隅的民众心中有了相对宏观的全局视野,知道政府正在行动,由此避免了盲目的恐慌和不安,切实发挥了协助政府管理,稳定灾区民心的作用。
芦山地震后,芦山县芦阳镇桥头小组有不少村民反应急缺大米和帐篷,质疑当地领导工作不力。应急电台迅速将这一情况反映给芦山县副县长,半小时内,又协调芦阳镇党委副书记、桥头小组组长等当面沟通,了解到是由于交通不畅、芦阳镇人口激增等客观原因,导致没能及时发放大米,由于忽略了跟村民解释,导致村民的误解。经过协调沟通,一场潜在的群体事件得到化解,当地领导和群众都表示理解,并对电台的工作表示钦佩和感谢。此外,芦山应急电台及时发布灾害预防提醒,及时发布供水、停电信息等,避免信息匮乏引起的猜测和混乱,成为社会稳定的有力支持力量。
鲁甸地震人员搜救基本结束之后,陆续出现了由于灾区流浪犬增多,多次咬伤救援人员和居民的情况;由于没有饲料,猪、牛、羊等饿死的情况;由于圈舍垮塌、无人管理,部分牲畜在水源地、道路上逗留的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应急广播电台迅速做出反应,和鲁甸县卫生局等部门联动,在节目中推出防疫专题访谈。分别针对狂犬病的防范、死亡牲畜的处理进行了两次访谈,公布了打狂犬病疫苗的地点、死亡牲畜的简易处理办法等,加强了当地政府疾病防控部门和当地群众的沟通。
鲁甸应急电台建立之后,除定期播出寻亲内容之外,还多次协助处理儿童走失、流浪人员救助等问题。由于刚搬进灾民临时安置点,帐篷样式相同、没有明显特征,11岁的小朋友曾家波和母亲陈振坤于夜晚在灰街子临时安置点失散。应急广播电台在接到母亲的求助之后,立即紧急启动大喇叭广播寻人,短短十分钟就找到了孩子。由于应急电台在当地关注度高、处于交通要道和人员聚集地,多次有流浪儿童、精神失常人员前来,应急电台为其提供饮水和食物,并及时联络当地派出所和民政部门为其找到家人,切实解决了灾区群众的困难,稳定了灾区民心。
2.3利用新媒体手段,在更大范围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在国家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2013年底,国家应急广播社区网站上线。鲁甸地震后,国家应急广播社区网站实现了鲁甸应急电台节目内容的网上点播;并利用国家应急广播社区网站、公众微信账号、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将抗震救灾情况和应急电台工作情况向灾区外传播,为鲁甸应急电台延伸了新媒体传播链条,增加了国家应急广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了应急电台对灾区当地之外广大群众的舆论引导作用。
据统计,国家应急广播社区网站共发布鲁甸地震专题图文稿件238余篇、原创稿件71篇、图片130余幅、视频17条、音频稿件32条,国家应急广播微博共发布鲁甸地震相关消息400多条。其中,国家应急广播社区网站通过前方记者发回的花絮图片,独家策划推出《鲁甸震区记者手记》图片专栏。该专栏以前方记者的真实所见为题材,用镜头反映震区生活,记录了鲁甸震区民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这是应急网第一次以记者手记的形式记录报道灾区情况,鲜活生动的展现了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积极开展自救、重建家园的精神面貌,报道真实感人,鼓舞人心。
3有关思考
国家应急广播电台是广电系统在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初期的一种成功的尝试。从应急电台在两次重大地震后的具体开办实践中可以看到,应急电台的应急广播功能已超越传统媒体功能,在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能够最好的发挥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成为最为有效、独特和不可替代的宣传和舆论引导手段。
3.1应急电台在舆论宣传引导方面的有效性
应急电台以受灾地区为覆盖范围,以传达当地政府抗灾救险通告、服务灾区群众为己任,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和灾区广大群众的欢迎,助力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在舆论引导方面,应急电台通过信息传播,传民情亲民意、传递正能量,激发群众感恩和乐于奉献之心,形成震中人人互助、坚强有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加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协助政府、稳定民心,发挥“减压阀”和“稳压器”的作用,让百姓安心、为政府减压,切实起到了稳定灾区社会治安,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作用;且通过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将灾区情况和应急电台宣传情况向灾区外传播,提升了对灾区当地之外广大群众的舆论引导力。据此可见,应急电台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重大自然灾害应对中的宣传和舆论引导方面是切实有效的。
3.2应急电台在舆论宣传引导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一是应急电台是当地政府发布公告的首选渠道,成为应急状态下政府救灾工作的强力助手,超越传统媒体的单一灾情报道功能。应急电台以受灾区域为覆盖范围,以传达当地政府抗灾救险通告为己任。通过反复广播政府公告,稳定人心,引导舆论,正本清源,化解疑惑,指导行动。二是应急电台是当地百姓寻求帮助的贴身平台,成为应急状态下的重要通讯工具,超越传统媒体的单一发播信息功能。能够切实解决灾区群众的困难,稳定灾区民心。三是应急电台是国家电台应急阵地的整体前移,成为应急状态下的在地中央媒体,超越传统媒体的单一采访模式。应急电台将国家电台直播间搬迁至灾区中心地带,将媒体“三贴近”原则发挥到极致,使得宣传工作更沾地气,舆论引导作用更为广大百姓所接收,让灾区群众真正成为媒体服务的主体,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落到实处,让政府与百姓的沟通更充分、更贴心,为平复百姓灾后情绪、稳定社会、重建信心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此可见,应急电台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重大自然灾害应对中的宣传和舆论引导方面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应急电台之所以具备上述不可替代性,主要是由于应急电台的开办时间、空间和所需条件等决定的。应急电台在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48小时内即在灾害发生当地开办。从时间上看,这恰是灾区群众最需要得到救助、救援人员最需要了解灾情信息、同时也是外界最急于了解灾区情况的时间;从空间上看,应急电台开办在灾害发生当地,应急电台工作人员能够真实了解到灾害发生当地最真实的情况,当地群众有问题有困难可以第一时间去应急电台寻求帮助,当地政府可以第一时间发布重要公告;从所需条件上看,在灾后断水断电断路等恶劣条件下,采用广播方式实现覆盖条件简单、覆盖范围广、终端采用收音机接收简单便携且能源供给方面仅用干电池即可。
3.3下一步,继续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强研究和实践,更好发挥应急电台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
应急电台的实践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在实战中的初步检验,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全面建设和完善是应急电台等应急广播具体实践的基础和保障。为更好发挥应急电台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必须全面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体制、机制、法制、预案、技术体系等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广播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明确指示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的特殊作用,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纳入国家相关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并批准启动制定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方案。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已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文化事业重点工程,并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传播体系建设工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为全民免费提供基本的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2012年12月,中编办以中编发[2012]1号文件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成立,主要承担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下,积极研究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包括体制、机制、法制、预案、技术系统等方面的建设,尤其重视通过应急电台等应急广播具体实践来检验和推进体系的相关建设。中央领导同志十分肯定应急电台的重要意义,并指示要加快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
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篇8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全体机关干部职工中宣传普及防灾应急知识,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和防灾应急能力,区人口计生委根据区政办《关于转发市政府应急办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及防灾应急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活动。
一是召开了专门的会议进行了布置,5月30日,我委召开主任办公会,将“开展突发事件及防灾应急知识竞赛活动”列入了会议议程,并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
二是举办了专门的培训班,5月31日,举办“区人口计
生委防灾应急及应对突发事件培训班”请省消防协会李教官按照《湖北省公众防灾应急手册》的内容,结合现实案例,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解,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忧患和防灾应急意识和能力。
社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9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社区在地质灾害中的应急反映能力,保证在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时,能高效有序的开展救灾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根据《地质灾害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为了便于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与救灾工作,我社区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洪应急领导小组,该系统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分队组成。
(一)、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地质灾害应急防洪工作的指挥和部署,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副组长:***。成员:*** *** *** *** *** *** 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救援,协调人武部、派出所迅速组织指挥人员参加抢险救灾。
(二)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社区办公室,由杨显奎担任主任,穆光全担任副主任。
应急办公室职责: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上级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以及日常事务。
(三)指挥部下设应急分队,应急分队由社区抽调成员组成
应急分队职责:按照指挥部的安排,及时赶赴灾害现场参与抢险救灾,及时向指挥部通报现场情况,受指挥部委托,全权处理现场各种临时情况,负责组织现场应急调查、处置工作,负责协调与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负责应急调查报告的编写与上报,承担指挥部交办的其它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
二、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编制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社区年初拟定本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预案中标明主要灾害点的分布,阐明了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治期,制定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
(二)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社区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策群防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镇人民政府报告,我社区已划定了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预案,安排群众转移、避让和防治措施。避难场所设在西乡一中操场及北山樱桃沟。
三、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段
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文件精神,地质灾害按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个等级,具体标准如下: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四、应急响应
(一)、速效制度。针对不同级别的地质灾害,按照有关文件要求,采取不同的速效制度。
1、发生中、小型地质灾害,所在的辖区应第一时间报我社区,我社区应在12小时内速报县政府。
2、发生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我社区应及时上报县国土局,县国土局应在4小时内速报县政府和市国土局,同时可直接速效报省国土资源厅。
3、速报的内容:灾害速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害出现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引发灾害的发展趋势。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应包括伤亡或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二)应急措施
出现险情后,我社区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指挥系统,依照群策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发生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采取的应急措施作出决定,及时制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定明显的险区警示标志,组织群众转移避让,采取排险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三)应急响应结束
经专家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清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县人民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
五、社区的职责。
我社区负责本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救灾和防治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保护国家财产,维护灾区稳定,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二)、组织力量抢救伤员,安抚遇难者家属和处理善后事宜。
(三)、救济灾民和安抚无家可归者,确保一方平安。
(四)、在本级财政中安排专项救灾经费,储备抢险救灾物资。
(五)、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做好组织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和治理。
(六)、组织汛期地质灾害检查组,检查本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七)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要求,将所在区域发生的地质灾害上报县人民政府,并同时抄送国土局。
六、责任与奖惩
(一)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二)责任追究。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社区居委会
【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方案】推荐阅读:
社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0-10
社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08-03
2024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应对策略08-22
社区火灾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08-22
突发事件应对09-29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07-21
突发事件舆论应对07-02
高校应对突发事件08-06
应对校园突发事件08-22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