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队伍凝聚力

2024-08-28

加强基层队伍凝聚力(共12篇)

加强基层队伍凝聚力 篇1

提升基层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方法

途径研究

——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

中国石油长期以来强调“加强基层建设”工作,并围绕HSE管理体系、受控体系和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加强基层建设,从工作的方向性和具体工作的内容上看,就是要在基层企业具体各个工作岗位上强调细节、优化流程、突出精细化。因此在帮助各基层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的提升,推动管理者职能转换,培养组织人员素质等方面,精细化管理体系都为基层管理者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思想和工具。

一、凝聚力——统一其思想

队伍凝聚力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将一个队伍的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看不见的纽带。队伍的凝聚力来自于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是团队精神的最高体现。队伍高的凝聚力必定带来队伍企业高的的效益。

(一)凝聚力的外部整合1、建立员工对队伍的荣誉感

队伍的荣誉感主要来源于工作目标,队伍因工作目标而产生、为工作目标而存在。因此,必须设置较高的目标计划,

加强基层队伍凝聚力 篇2

一、加强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连接高校教师和学生和桥梁, 也是高校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执行者, 发挥其带头作用, 能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1.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

在教育事业中, 党组织的重要作用是宣传、落实教育路线、教育方针和政策等。要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就要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宣传作用, 而且还需要广大优秀党员的带头示范, 从而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作用。

2. 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 人们对高校教育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 就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提高党员的积极性, 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教育, 保证高校教育的质量。

二、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

1. 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缺乏党建意识。

目前, 很多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缺乏党建意识, 其中,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党建意识淡薄, 很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并没有把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去落实。第二, 党建的思路不清晰。目前, 很多高校基层党建负责人擅长通过会议传达文件精神, 但未能理清思路, 不知道如何贯彻实施。第三, 党建的措施未能落实。很多高校的基层党组住负责人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 大多是为了应付, 未能在实践中落实党建的措施, 解决实际问题。

2. 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方式陈旧。

在很多高校中, 党组织设置的方式比较落后, 大多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 按照专业、班级进行设置。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 高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设置基层党组织, 比如设置科研团队、学生社团等, 通过这些团队的设置, 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3. 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滞后。

建立有效的基层党组织能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目前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的建设中, 存在一些问题。第一, 对制度未进行合理的规划, 例如, 在一些领域中制度不完善, 而在另一些领域制度存在交叉的情况, 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率, 不利于提高凝聚力。第二, 制定制度时存在固有漏洞, 虽然具有很多实体性的规定, 但是在程序上规定较少, 因此, 在执行实体制度时, 缺乏程序方面的支持。第三, 未能形成完善的监督保障体系, 缺乏客观的评估标准, 未能对责任进行明确的落实, 影响了执行的效果。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措施

1. 创建凝聚党员的载体。

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 将组织生活、主题活动作为载体, 加强对党员的管理, 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中心组学习要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把务虚和务实相结合, 把专题报告和交流研讨相结合, 通过中心组的学习, 带动党员、教师、学生对政治理论等的学习。在组织生活中, 要重点巩固党员的意识, 规范党员的行为, 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 保证每个党员得到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 提升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此外, 在党组织活动中, 要求党员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 保持党的先进性, 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 创建凝聚师生的载体。

要进行凝聚力的建设, 就要进一步落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将各项活动落实到师生生活中来。在学校党委的倡导下, 基层党组织要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出发点, 发挥他们的组织优势, 定期组织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此外, 还要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师生的制度,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连接作用, 把师生凝聚在一起。

3. 创建凝聚学生的载体。

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大学生发展的特点, 以及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 在学校中, 将知识讲授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以党校、团校暑期挂职锻炼活动为载体, 提高大学生的凝聚力,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四、结语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紧紧抓住中心工作, 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并在其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 调动群众, 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 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陆军.新形势下加强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13 (3) :170-172.

[2]刘凯.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建设探析[J].江苏高教, 2013 (3) :56-57.

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 篇3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等教育战线的战斗堡垒,承担着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高校基层的重大责任。要把基层党的工作做好,必须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将基层党的工作与学科建设、教书育人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凝聚力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要实现新时期的宏伟战略目标,就应当切實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凝聚力是战斗力的基础。凝聚力是群体与成员之间,以及群体内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汇合。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群体,其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群体之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群体自身具有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融合力和促进实现团体目标的内驱力,是群体心理稳定的高级形态。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具有凝聚力才能充分显示其战斗力。

(二)加强凝聚力建设是基层党组织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面对这一繁重的任务,离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难以实现的。

(三)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是大学的职能。从一定程度上讲,学术研究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服务社会的功能更多的是通过输送高质量人才来实现的。对于大学来讲,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生命线。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高校基层党组织富有成效的工作,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具备凝聚力才能为广大教职员工所信服,才能把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凝聚力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创新载体,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做好凝聚党员的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是形势变化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社会的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资产占有的平衡被打破,人们心理也随之失衡;经济的多元化、思想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和重视个人价值,既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也造成了一些人信仰上的缺失、文化上的虚无主义和思想上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求真务实,从思想上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要求,把握新的理念,着力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建设。

(二)凝聚力建设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不够强,部分青年骨干教师不愿入党。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宏观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外,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工作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有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局限于谈话、听报告等传统模式,工作方法、运行机制、活动方式有待改进。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现实使得这一工作显得尤为迫切。第一,高校教师对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状况的认同度不高。第二,基层党组织的内聚力不够,部分党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党组织的内聚力、党员的自身素质两者是决定党组织“外显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应切实加强党组织的内部教育与管理,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提高凝聚力的必要措施。第三,党组织、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领域的作为不够。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科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对教学科研的关心、党员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及其带头作用的发挥情况等。基层教师对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方面的认同度不够理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上表现得还很不够。第四,基层党的组织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科学有效的组织生活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抓手。数量和质量是组织生活的两大指标。从现实意义上讲,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当前党组织生活的数量指标还是基本正常的。但组织生活的质量不理想。这是我们应该密切注意和切实改进的。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凝聚力建设的途径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它既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又是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围绕教学与科研抓党建,使党建成为学科建设的灵魂与核心。

对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没有固定的标准和统一的答案,二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不论是党建工作要围绕业务工作开展的“围绕论”,还是党建工作要以业务工作为中心的“中心论”,或是党建工作要结合业务工作开展的“结合论”,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也都有其提出并存在的合理性。而现阶段,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关系越来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截然分开。因此,要树立全面的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理念,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全面考核,使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对高校而言,中心工作就是教学和科研。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具体贯彻落实的任务,必须把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为促进学科发展服务当作自己的建设目标。其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这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特色功能所在。因此,基层党组织应把加强支部建设与促进学科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断加强支部建设,不断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中心保党建”的原则,使党政工作做到目标同心、工作同步、互相促进。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政治堡垒作用,就必须在教学科研领域有所作为。“有作为才有地位。”党员教师应该既是政治上的先进者、又是业务上的骨干分子。党员教师应占据教学、科研骨干队伍的主体。只有在业务上同等“先进”,才能在教师队伍中拥有权威,拥有发言权,才能产生向心力。党组织要关心教学、科研工作,要在其中扮演重要的组织、协调、推动的角色。既要关心、促进党员教师业务水平的进步,也要关心

非党员教师的进步。要成为教学、科研管理的“内行”。

(二)提高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

教学科研是高校工作中心的中心,代表着高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果连党的领导都不懂专业,平时支部组织生活都从来不讨论教学科研的话,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就会大打折扣。无法把党的教育方针有效地贯彻落实到高校基层,进而就无法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政治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也就形同虚设了。因此,提高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就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工程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积极吸引青年骨干入党。

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要有危机感,要改变被动的工作方式,积极进取,主动出击,因势利导。既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关心政治,把个人的发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联系,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培育他们对党的深厚感情,激发他们入党的愿望和要求;又要把事业激励作为“凝聚力工程”建设的重点,以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激励人,以促进个人事业发展凝聚人,努力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舞台;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尊重人才的舆论政策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有所用。要运用新方法、新机制,千方百计地使青年优秀分子在政治上能加入党组织,在思想上敬业进取,在工作上拼搏创新,使他们对基层党组织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

(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度。

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对基层党建的总体要求,也是我们推进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努力方向。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创新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把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延伸为人格魅力影响,这是推进凝聚力建设的关键因素。一个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在党员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对凝聚力的影响至关重要。党员对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认可度高,则同心同德,反之,则很难调动起积极性。一段时期以来,我们曾经忽视甚至不愿承认领导者个人的决定性作用,或把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带头作用片面地理解为多吃苦、多奉献的精神感召和令行禁止的组织权威。随着人们思想日益活跃、价值评判标准更加丰富,党员更看重的是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等人格魅力。正是这种非权力因素的影响,使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由衷地产生信任、拥护和爱戴之情,从而极大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亲和力与吸引力。

第二,注重理论学习,以“思想上的统一”推进“组织上的凝聚”。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思想上高度统一,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合力。党的理论体系是基层组织思想宣传工作的根本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总结新的执政经验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基层党组织要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结合高校基层工作的实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党支部工作的职责,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三,进一步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必须严格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每次组织生活都要有明确的主题,会前认真准备,要抓住本单位和党组织内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换意见,统一认识,使党员能够不断汲取政治营养,增强党性观念和服务观念。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格式化,思维方式上的重过程、轻实效,重形式、轻内容等,都影响着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凝聚力”的增强。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应当按照深化内容、简化形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时间求短、效果求实的思路,搞好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

第四,做到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并重,实现教育方式的现代化与多样化,以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首先,树立科学的党员先进性评判理念。过去评判党员的先进性,习惯以“思想好、干劲足、能吃苦”为标准。新时期,先进性被赋予新的含意,强调党员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的统一。先进性不仅要重态度、重精神,更要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绩效;不仅要有老黄牛精神,还要勇于开拓创新,成为工作骨干和业务能手。树立这种客观、公正的评判理念才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和干劲,使党组织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其次,创新党员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是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思想基础。新的形势对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一方面要认清形势,认真分析党员教育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把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到“关系党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切实加强对党员先进性问题的研究;严格考核标准问题的研究;开展如何做合格党员的讨论;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等。创新党员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创造性能力,注重党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使党员个人价值得到体现,使党组织的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

再次,基层党组织要创建“党员之家”。培養积极向上的、创一流争第一的集体荣誉感;协调党员与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营造互助互爱、和谐的环境氛围,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俯下身子为党员群众服务。这样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使集体更具凝聚力。

第五,进一步完善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凝聚力工程”从根本上说是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基石工程,民心工程。要凝聚民心,就要服务民众。对高校来说,就是要“服务师生,凝聚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处于执政党地位的干部和党员,绝不能弱化或淡忘这一意识。听不见群众的呼声,不遵从群众的意愿,群众就不会和党同心同德,也不会真正凝聚起来。因此,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就要有服务意识,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批评教育力度,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同时,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模范岗、实行党员挂牌上岗,直接接受群众监督,自觉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只有为师生服务好了,才能取得民心,更好地把师生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加强基层队伍凝聚力 篇4

一、基本情况32461JH钻井队现有员工****人,其中新员工***人,占总人数的**%,技术精湛的老员工比例较少,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需要加大,优势在于新员工多数是学历较高的中专及大学本科人才,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较快。而一个不稳定因素则是: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天之骄子,被捧在手心惯了,一下子180度的环境和工作转变,思想上很难接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面对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技术能力的均需及时提高的问题。我队认真制定方案抓好队伍建设。

二、基层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

加强基层队伍凝聚力 篇5

大家好!

自09年11月份掘进工区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帮助下,掘进工区以锻炼队伍,为今后矿各队伍建立摸索经验为目的,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自今年6月份下井作业以来,掘进工区在深化现场管理,进一步加大班组建设工作中,积极探索班组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持续有效地探寻、加强、改进、创新班组管理新方法,打造了一支生机勃勃、敢打硬仗的基层队伍,促进了公司和谐稳定快速发展。在工区全体干部员工的团结拼搏和共同努力下,掘进工区自入井以来,杜绝了各类涉嫌事故,杜绝了轻伤及以上事的发生,为工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提高认识,加强班组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队组,班组建设是一项基础工作,涉及到思想、生产、生活、学习和经营管理等等许多方面,单靠哪一级哪一个部门都难以胜任。掘进工区首先以建章立制入手,制定了以现场管理为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加强‘优秀班组’建设”在各班组间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

二、注重现场规范化管理。掘进工区积极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部署,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规范班组运作行为,鼓励班组创新管理,不断加强班组建设。

三是制定出台了掘进工区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严格的考核机制,以公平合理,阳光公开为原则,实行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调动各班组的生产积极性。以深入推广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为契机,规范现场管理和规程操作。

四是认真开展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对工区各班组长进行严格培训考核,以“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班前三个五分钟工作法”

1以及公司历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为内容,进一步强化班组长业务技能培训,充分调动班组长现场安全管理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进一步加大对班组的考核力度,重奖严惩。对班组安全质量、经济效益、思想作风、技术业务和民主管理等内容进行严格考核。

六是大胆创新,细化责任。细化落实各个班组的安全责任;工区每班均派出了工区管理人员,督察班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

七是工区将双基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纳入班组建设工作,进一步细化了班组建设各项工作。1是落实当班生产任务,要求达到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标准;2是严格执行师带徒、班员管班员、班员相互照应、相互监督的互保安全责任;3是严格定额材料控制使用任务,促进安全生产和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

八是搭建职工竞赛平台,夯实班组建设根基

掘进工区抓班组建设始终坚持竞争机制,以争创“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为内容,坚持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开展了文明员工、安放心员工竞赛活动。自入井工作以来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争当“文明员工、安全放心员工”竞赛,对安全事故少、生产技能好、道德素质高、敢于制止举报三违、预防重大事故、合理化建议采用率高的员工采用季评季奖的方式进行奖励。

九是抓住重点,突出细节,班组建设初显成效,掘进工区在近期的摸索创新中切实抓住班组建设核心问题、突出问题,结合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和班前三个五分钟工作法进行大胆管理,勇于创新,使班组建设初现成效。重视班前会质量。要求班组长要仔细掌握班组每一个成员的思想精神状态、身体情况等,进行合理安排工作;对当前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落实专人负责检查整改;提高班组员工安全意识。

十是切实加强现场管理。掘进工区强化了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必

须由双方班组长当面以手指口述的方式进行,交接清楚上一班的工作情况、隐患情况等并做好记录。接班后班组长对隐患排查、班中检查、班后复查和隐患整改情况要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十一是关心员工切身利益,加强民主管理。掘进工区每月深入班组进行摸底了解调查,了解员工最关心、最突出、最切身的问题,协调解决员工利益问题;要求基层班组注意掌握班组员工思想动态,发现有员工有情绪、思想有问题,及时与工区一起了解该员工具体情况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建立完善员工档案,开展送温暖工程。

前期掘进工区虽然在班组建设和职工队伍稳定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方面任然是不足的,比如工区现有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员工管理是一个难点;二是随着冬季的慢慢逼近,由于矿区环境的限制,对今后恶劣气候环境下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如何保证出勤方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掘进工区今后的工作,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持好班前会制度。把开好班前会作为现场管理的第一道程序,结合上一班作业现场存在的问题,针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布置好班组安全生产及各岗位应协调处理的事项,明确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识别不安全因素,向白国周班组一样进行班前的安全宣誓,做到安全注意事项不讲明不下井,责任不明确不下井。

2、坚持好班中动态检查制度。对自己班组所施工范围内作业场所,安全生产设备和系统,班中要不断巡查,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排查,把安全隐患设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班组长要把自己当班中相关的安全生产原始记录一一交接清楚,并填写好交接班日志,防止问题不明,措施不当,而危及安全生产。

4、抓好安全质量标准。班组长要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要求,推行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不但要求制度全,而且要求标准高,每班要对作业现场工程质量,岗位工作质量进行验收和评估,实现动态达标,积极创建安全精品工程。

5、落实班组安全生产权益,班组长是作业现场的第一责任者和组织者,对作业现场作业条件的变化情况,有安全生产决策权和组织指挥权;有检查职工安全工作情况,抵制上级违章指挥权;有对作业现场工程质量,岗位工作质量进行安全评估验收权;在安全隐患没有排除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时,有拒绝开工或停止生产权。

6、加强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夯实安全基础。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班组的安全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工作,也是企业以一项长期的最基础的日常管理工作。今后我区将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全为宗旨,创建班组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心态安全是班组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文思想,无论是任何人,只要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持安全制度落实到实处,同时要结合区队,班组和个人特点形成安全目标和安全理念,再把这些理念与亲情教育相结合,把父母的心愿、妻子的嘱托、儿女的期盼、个人的勉励和“全家福”照片,做成精美的牌板悬挂在醒目处,营造出

浓厚的班组安全氛围,让职工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为班组安全建设奠定基础。

总之,班组管理是我区今后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观念在新形式下,积极探索班组安全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夯实安全基础。观音山煤矿掘进工区

基层干部三支队伍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一是抓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搞好基层党建工作,关键是要有一个好书记。实践已证明,凡是党组织作用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好的基层组织,无一不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书记。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科学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不断健全完善选拔配备、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监督等有效机制,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为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抓优秀党员队伍建设。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以身示范。党员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精神面貌、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决定了党建工作的成效。当前基层党员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党员队伍建设要有的放矢,注重树立典型、树形象。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各行各业、各个基层党组织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示范性、作用发挥好的优秀党员队伍。这部分优秀党员,在机关应是服务和奉献的标兵、在事业单位应是业务的骨干、在企业中应是创业的先锋、在农村基层应是致富的带头人,通过这部分党员中佼佼者的良好作用,树立和维护好党的形象,激活带动整支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加强基层队伍凝聚力 篇7

中原油田采油 * 厂油藏经营管理 * 区目前共有员工156人,管理着4个开发单元、8座计量站、5座注水站、4个单井点,129口油水井。2007—2010年连续四年油气生产任务欠产,员工收入受影响,极大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对单位的认同感,技术干部士气不高,员工工作状态低迷。

二、运用“宽、严、精、细、实”分类管理法,提升团队竞争力

1.宽。宽,即对地质开发等高技能人才实施“宽”字管理法。“宽”不是简单地放松管理,而是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减少他们额外的工作负担,创造良好工作氛围。地质技术人员是油田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为充分激发潜能,调动工作积极性,利用周三深度会谈、定期沟通交流,与专业技能人员交谈和沟通,倾听其心声,了解工作需求。2011年以来,我们陆续为他们调整办公室,建立新地宫、配备新设备,完善补建历年基础资料,取消了地质技术干部班组安全承包检查等非专业的额外工作负担,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让他们集中精力深钻地下,宽松的环境又促使他们自觉加压,发挥聪明才智,为油气上产提供了更多高效措施。

2.严。严,即对程序化程度较高的生产、安全、设备管理岗位人员实施“严”字管理法。要求生产、安全、设备管理岗位人员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必遵,有令必行。如在在安全管理上,以“日常管理查三违、施工作业查死角、复杂天气查防范”的思路,围绕“安全不能满足于99%”的安全理念,坚持“安全文化、安全培训、安全演练”三结合,对员工进行安全行为教育。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抓安全工作一定要严细认真不可麻痹大意,每个岗位员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都有严格的标准,并以此评价岗位工作的依据,积极构建岗位员工、站长、安全监督员、干部“四级”安全网络,实行岗位间交叉查、干部突击查、安全监督流动查“三查”工作法,使日常安全工作实现了直线式管理、网状化监督、全方位运行,使安全管理更具有实效性。在设备日常运行管理中,实施了以勤听、勤看、勤摸、勤闻、勤保养为内容的“五勤”管理法,形成了“以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保障体系、以计划检修与日常维护有机结合的设备维修体系、以星级设备管理为模式的设备评比体系”,“管在平时,重在维护、贵在保持”成为了岗位员工的自觉行为,通过实施三精管理,我区设备运转率始终保持在100%。

3.精。精,即对成本管理人员实施“精”字管理法。精从细中来,细在尽责处,要求区里各级成本管理控制人员严格履行职责,成本控制工作做到精。作为生产单位,成本主要体现在材料、措施费用、特车使用及设备维修上,为此我们制定了“一支笔、三对照、一审核”办法,即签字一支笔,相关人员对照确认,审核人员对照确认,经管员对照确认,主管领导审核确认。这项制度的落实使我区各项费用都在可控范围内正常运行。

4.细。细,即对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实施“细”字管理法。要求他们细化采油管理,与地质紧密结合,按照区块和各井物性特点,一块一案、一井一案,提高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油井进行分级管理,监督落实好油水井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产量、压力、电流、注水量等变化,参考诊断、测试资料,制定每口油水井的管井措施,供抽匹配率达到90%以上。从节约创效的角度出发,坚持每旬对全区油井泵况进行一次全面分析,同时结合地层物性资料,创新完善洗井方式,实施“小措施、大方案”管理模式,摸索合理经济的油井清防蜡热洗、加药方式和周期,努力降低原油损失。按照“一井一策”对油井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油井生产情况随时掌握,管理措施及时制定,油井生产状态最佳,提高了措施效果,增强了老井稳产基础。

5.实。实,就是把日常工作落到实处。抓工作、上水平、关键在落实。俗话说,工作部署千招万招,不抓落实也是没招。规章制度有千条万条,不抓落实也是白条。落实部署、落实执行,落实结果,这样的团队最有战斗力。

三、取得的效果(2011—2013 年)

1.连续三年油气产量超计划完成。

2.连续三年职工队伍和谐稳定,无违纪、无上访。

3.连续三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四、结论与启示

2011年以来,我单位连年完成油气生产任务、连续被评为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启示一:领导干部要勤思考、善总结,勤调研、勇创新。启示二:管理的关键是管得有道理。启示三:“让人出力靠能力,让人用心靠人格”。

摘要:管理对基层干部来说是一门艺术,管理上缺乏技巧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轻者员工终日碌碌无为,重者造成人才流失。这种情况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为充分发挥每位员工潜能,在基层队伍管理中,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分别采取“宽、严、精、细、实”的分类管理模式,对于油气生产单位提升效益、降低成本、实现安全稳定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何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篇8

一、明确校长队伍建设的目标

校长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管理一所学校,应该具备行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但是校长从事的学校领导工作有其特殊性,校长不仅要正确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规划学校的办学目标,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还应有较高的经营意识和公关能力,能够在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下,为学校创收,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新时期校长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应让广大中小学校长具有从事学校管理活动所需要的教育素养和管理素养,努力培养一批理论水平较高,管理经验丰富,办学卓有成效,教育科研、教育改革成果丰硕的中小学教育专家。

二、依法办学

依法办学是治教的重中之重,各中小学必须按照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办学。认真落实《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

三、优化职业行为

校长的职业行为就是要忠于职守,做到以身作则;就是要坚持有利于教师、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没有良好品德、良好作风的校长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校长。教风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外在体现,是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学校只有从领导做起,从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入手,实实在在地优化教书环境,才能形成严谨教书、管理育人的优良教风。

四、校长是办好学校的决定性因素

校长的工作重心应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许多校长对管理工作的理解还存在误区,认为校长应主要负责行政和社会事务,要主持全面工作,要脱离教学第一线。事实上,校长的办学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一个好校长,往往能带出一批好教师,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校长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形成: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围绕学校中心抓党建,营造廉洁的民主的党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敬业爱生的教风;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营造健康向上的学风。

五、规划校长培养方案

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要组织筛选优秀教师参加岗前锻炼,或当代理校长,或挂职锻炼,以此为校长岗位储备人才,一旦岗位空缺,可竞争上岗;有计划地组织部分新任校长(副校长)到管理水平高、办学成绩突出的学校挂职研修。校长的聘用应以“德”为核心要求,“才”次之,另外,还应重视任职经历。原则上,提拔的正校长应有副校长任职经验,副校长有中层干部任职经历,中层领导有教学经历,从而让最熟悉教育的人走上领导岗位。

六、建立校长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制度

按照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原则,可以把政治思想素质高、有开拓创新精神、学校管理经验丰富的学校中层干部组织起来,建立起具有一定数量的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库。后备干部要与现有领导班子成员拉开年龄梯次,年龄在35周岁左右,有合理的专业和知识结构,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要注意选拔具有研究生等高学历层次的人才。要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把校长后备干部培训纳入校长岗位业务培训计划,优先从校长后备干部中选拔任用校长、副校长。充分发挥“名优”学校人才孵化基地的作用,安排后备干部到“名校”参加岗位实践锻炼,有针对性地优化校级干部队伍的年龄、民族、性别、学科结构,丰富校级干部任职经历和知识结构。

建设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力是校长自身发展、学校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关键。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加快,新情况、新事物不断出现,我们一定要重视建立校长队伍培训机制,重视对校长队伍建设的政策上、资金上的投入,充分发挥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基层队伍凝聚力 篇9

作为基层 派出所长,结合本人实际工作和派出所运行情况,就当前公安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队伍建设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是警力严重不足,制约着基层公安机关工作的正常开展。就本县而言,全县现有民警1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6.6。比上级要求万分之10.5的水平降低3.9个万分点。从警力分配来看,警力配置不合理,机关化倾向严重。基层单位把有限的警力疲于应付各类刑事、治安案件的侦破查处,难以形成打、防、控一体化。有些派出所只有所长和内勤民警两人,顾了办案就顾不上搞防范服务,要想有效建立健全防控网络只能是一句空话,警力的横向分配跟不上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需要。而所内招聘的联防 队员既不能驾车,又不能参与办案;既不能进行治安管理,又不能进行安全检查,只能进行一般的巡逻看护工作。

二、经费紧缺严重制约公安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目前我县12个派出所中还有4个派出所没有自己的办公用房,有的派出所虽然基层基础工作搞得非常好,但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备而无法申报一、二 级派出所,有的派出所办案、办公经费极其匮乏,致使一些刑事案件被搁置,一些在逃人员无法组织抓捕。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工作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县财政每年给派出所每人拔办公经费250元,另有部分案件返还款,但随着案件的逐年减少,返还款也越来越少,连车辆燃修费和取暖费都无法保证。有的基层单位因无办公经费来源渠道,靠“化缘”、“ 赞 助”运转工作,导致非警务活动时有发生,影响公正文明执法的“三乱”现象屡禁不止。为了能够保证正常的接出警,也只能以较轻的违纪行为来保证不发生严重的违纪行为。通讯的发展,方便了群众,原来是有事到派出所来报案,现在有什么事情打一个电话让派出所的人马上过去,上级公安机关也是这样要求的,但没有人力和物力的保障,派出所只能捡重要的情况出警,群众对公安机关产生误解。由于经费紧张,民警出差费、培训费报不了,各种政策性补贴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基层公安民警整天超负荷工作,身心负担都很重,但民警待遇仍然偏低,与民警繁重的工作量极不相称, 一年来,加班加点工作,年终既无奖金又无加班补助,与其它单位相比,民警心理上不平衡。

三、极少数民警作风漂浮宗旨观念不强,个别民警 群众观念不强,接待群众仍然存在冷横硬推现象,法制意识不强,办人情案,作风散漫,吃拿卡要,工作责任心不强,被动应付,消极怠工,不求进取,自律能力不强,上班迟到,下班早退,办事拖拉、推诿,工作时间办私事、闲聊、串岗,工作作风飘浮,不屑搞调研,不钻研业务。

四、是管理工作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公安内部监督管理人员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一团和气,当老好人,得罪人的事不干,嘴上讲从严治警,遇事却打“太极拳”,因而使内部管理工作空对空,监督约束部门虽然健全,但时常是只监不督,只约不束,使监督乏力,约束不严。

五、法律法规不健全,互相抵触,以政策、文件指导法规,使民警在执法中显的无所是从。公安机关最常用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户口管理条例》从内容和程序方面都不适应现阶段工作的需要。制度定的很多,面面具到,但有些制度互相冲突,有此制度不切合实际,无法做到,民警对制度的可操作性持怀疑态度,至使在制度的落实上不力、不好。

六、部分民警 存在对“五条禁令”执行不力的问题。上班时间饮酒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朋友聚会,参加宴会时饮酒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一旦饮了酒,即要执行任务时,就以各种理由搪塞,影响工作。

七、教育培训工作不力。对民警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这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省厅、市局组织的各类培训,内容不科学,教材陈旧,形式单一,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各种培训只图形式,不讲效果,草草了事,难以提高培训对象的素质。

八、公安管理体制不顺。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公安机关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的管理体制,在维护政权稳定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行成和我国加入WTO,这种强调“块”而弱化“条”的公安管理体制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方面也逐步现显。首先,现行公安管理 体制 中“条块结合”的结合点没有到位,包括 地方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承担经费如何分级纳入财政预算,人事管理如何运作等等,都要解决结合点的问题。其次,虽然公安工作实行双重领导,但各级公安机关主要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是造成警令不畅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原因。三是由于 各种原因,目前上下级公安机关、不同警种、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民警之间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差异很大,公安工作在经济落后地区的职业吸引力已经大大降低。

九、不切合实际的宣传,使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过高。诸如“有困难找警察”之类的宣传,误导了群众,使群众对警察的期望值过高。比如罐液化气、取钥匙之类的社会救助活动,因经费、警力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全部实现,群众就认为警察在摆花架子,或者说在欺骗群众。

十、公安机关层层加大工作量,致使基层无法应付。公安机关和其它部门一样,为了完成上一级的工作任务,向下一级下达工作任务时,层层加大工作量,到了派出所这一级,与最初下达的任务量大大增加,使派出所无法完成任务,有的时候上级公安机关下达的工作任务互相冲突,一段时间嫌案件发多了,一段时间又嫌案件查处少了,使基层民警 无所是从。

十一、形式主义严重。

来自“条”与 “块”的教育整顿接连不断,现阶段的公安机关热衷于搞方案,写总结,做笔记,填薄册,整档案,主要精力用于达标进级,接受各种考核检查。把侦查破案当成是“副业”。更没有时间去熟悉重点人口和辖区基本情况。

十二、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公安机关尤其是派出所条件相差很大。有几百人的派出所,也有1个人的派出所,由交通、通讯现代化的派出所,也有以自行车、甚至骡马为交通工具的派出所,有的派出所还没有通电,经济条件更是天壤之别,要想执行统一的标准极不现实,如双人值班、24小时值班、坐班制就是四人派出所也无法正常运行,就我县而言12个派出所,2人所2个,3人所8个。由于人少,要想达二、三级派出所考核时就在人数上造假,派出所使用的车辆大部分为无牌无照的超过使用期限的报废 车,驾车者多为无照的民警或有照的联防队员,这些人均不符合驾车条件,单位没有经费为民警办驾照或更换车辆,遇到案情为了尽快到达现场也只有硬者头皮用车,满足了尽快到达现场的要求,却违反了驾车的有关规定。

关于加强基层公安队伍建设方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首先是在从严要求的前题下要确保派出所的办公经费。禁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是从严治警的重要举措,但是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派出所是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的。

二、是要加强民警 的综合素质教育。要让民警 懂的怎样为警,为谁执法、为谁掌权,为谁用权,从根本上消除“当警察吃亏,”的失衡心理,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三、是要教育民警 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引导民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腔热情为人民群众服务,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创建安全、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四、是狠抓 “五条禁令”的落实和查摆整改。一要领导抓、抓领导,为民警做出表率。二要抓好法律条款的学习和宣传,做到人人皆知。

三、要不折不扣地对号入做,不留情面、不留余地。

四、要树立正反典型,教育和警示大家,对涉及到酒、枪、车、赌等方面的问题,应深入揭摆剖析,区别情况加强整改,堵塞漏洞。

五、要狠抓监督检查和违纪查处,纪检、法制、督察、政工等部门应坚持明查暗访,敢于动真碰硬,同时要讲求工作策略,严明政治纪律,切实为基层公安机关党委当好参谋和助手,为广大民警构筑起一道坚固防线。

六、是狠抓从优待警和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工作上支持民警,生活上多照顾民警,政治上多关心民警,福利上优待民警,千方百计的改善民警 的工作环境和执法环境,着力提高民警 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娱乐休闲环境。使广大民警处处享受到警营大家庭的温暖,事事维护警营大家庭的荣誉,时时维护警营大家庭的利益,爱岗如家,甘于清平,乐于奉献。

七、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走科技强警之路。要切实抓好民警 的业务学习,对学习活动要认真研究,精心组织,采取专家讲座,集中辅导,典型发言,心得交流,集体轮训等多种形式,结合派出所常用法律法规每年进行一至二次闭卷考试,增强学习实效性,要在学习的深度 和广度上很下功夫,不断拓宽民警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知识的积累,加速知识更新,以提高队伍整体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一警多能的作用,把有限的警力用足用好。

八、公安机关要真正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就要在***部长提出的“执法思想如何端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保障机制如何建立”,研究切合实际的“分级、分项,分类”的经费保障供给机制。

如何加强保安队伍的建设 篇10

保安队伍是一个企业安全的主要核心,它担负着一个企业的安全及消防的重要工作,又是一个企业形象的展现,对于如何做好一个企业保安队伍的管理,我有以下观点:

一、抓队伍建设

一支过硬的队伍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队伍建设需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住人员的配备,一手抓素质的提高”,队伍建设要以“相马”“赛马”“养马”“驯马”相结合,在各种渠道引进队员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队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要进行一定得保安业务素质培训,企业的发展理念及相关制度的培训。二

二、抓制度建设

工作的规范有序,卓有成效的关键,是靠科学适用制度做保障,“没有制度,不成方圆”团队组建后要对值班,交接班,学习训练等方面都出台一套严格实用的制度,对团队实行军事化管理。

三、抓思想建设

因为每一个人员都是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波动大,只因保安工作在社会工作中使多数人感到是一个不体面工作,因此要把思想道德建设贯彻始终,紧抓不懈。四,抓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个团队成败的核心问题,一个团队没有一个好的执行力度,只能是一个失败的团队,一个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执行,一切归零。“1﹪的不好执行,等于100﹪的失败”。要坚持,一级抓一级,一层管一层,层层抓管理,层层抓落实,狠抓执行力,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五、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治安管理方针,时刻教育和要求队员,做到要严格对工作区域巡查力度

六、部门管理者要做到:

1、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公司,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保持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给队员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队员良性发展,营造健康的工作气氛。

2、遵守公司的经营理念及管理宗旨,以公司企业文化精神为中心积极关心鼓励队员,有意识培养凝聚力和队员的团队精神,由小及大形成部门合力、战斗力和集体荣誉感。

3、在工作中严格管理,处理问题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原则。做到“功必奖,过必罚”树立管理威信,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在工作生活中,认真时刻了解掌握和关心队员的工作、生活及思想。在生活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方针指引下,针对部门实际情况,引导队员与时俱进,提升素质转变观念。

加强基层队伍凝聚力 篇11

干好农广校事业最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带头人,最需要的是一位热爱事业、思路清晰、能力过硬、开拓奋进的好校长。校长是决策者,是带头人,只有一位好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才能办出一所好的学校,才能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向前发展。

第一期和第二期基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能力建设培训班2013年12月圆满结束。基层农广校校长培训班是在全国农广校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7号文件精神和西安“两会”精神,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形势下举办的,是农广校体系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启动校长队伍建设工程的重要标志。培训班设计了课程讲授、讨论座谈、参观考察和校长论坛四个板块,课程内容包括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中国特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方案,发挥信息化条件下技术手段优势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

基层农广校校长进行了分组研讨,交流分享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探讨了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具体举措。通过培训,基层农广校校长进一步提升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水平,明确了未来工作职责和方向,达到了开阔眼界、认识形势,交流经验、增长才干,坚定信心、激发干劲的目的,为打造一支思路清晰、勇于开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校长队伍进行了有益尝试。

加强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篇12

高校共青团作为联系党与广大大学生的纽带与桥梁, 是党的得力助手, 也是未来社会力量的后备军。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面向大学生的, 是教育、团结和引导大学生的重要力量之一。随着改革开放,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高校共青团担当起了培养社会未来力量的重任, 同时高校共青团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 许多学者和教育者对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探讨研究, 形成了一系列提高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成果。但总体而言, 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还有待提高, 研究的视域还不够宽广, 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因而形成的研究成果理论成熟度不高, 系统性不强, 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完善。建立起健全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制度体系, 构建保障机制, 加强对团干部的规范化选拔、系统化培养、科学化管理, 形成用好学生干部的工作格局, 必将大大提升团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研究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在于:一是, 有利于形成团干部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二是, 有利于强化团干部的选拔培训;三是, 有利于形成团干部队伍良好的工作格局, 进而充分发挥团干部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因此, 加强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我们需要建设起一支优秀的大学生共青团干部队伍, 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干部的先进模范作用, 对于社会、高校、老师与学生都具有深远意义。

2 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高校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不容忽视。

2.1 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自身素质的问题

2.1.1 责任感不强

责任感是对工作基本的意识, 是爱岗敬业的标准之一。一个人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学校都同样需要责任心才能服务于他人, 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才能让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一部分共青团干部的责任感不够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这样不成熟的做法不但阻碍自己的成长, 也会影响团组织的发展。

2.1.2 服务意识不强

为学生服务是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宗旨之一。一些共青团干部不主动深入学生, 对待同学很冷漠, 没有耐心, 不愿意服务于大学生, 想问题、办事情不顾大局, 而只是从个人利益出发, 这样必定会影响共青团组织的形象, 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1.3 抗挫折能力不足

在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有些团干部在平时能努力工作, 但一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就会沮丧甚至轻易放弃, 不能正确面对其而振作起来, 给自己和组织都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2.1.4 实践与创新意识不足

团干部应该做到求真务实、深入基层, 一切从实际出发, 勇于实践, 同时还应具备创新意识, 在创新中才能不断前进。一些团干部不仅实践能力较差, 不为大学生办实事, 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 而且创新能力欠佳。由于团组织的工作时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想克服困难, 必须要实践与创新相结合, 在探索中前进, 才能实现目标。

2.2 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培训的问题

2.2.1 对共青团干部队伍培训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 有些高校对共青团干部培训工作重视不够, 随之引来一系列的问题:培训经费不足, 培训课程设置不科学、培训师资力量以及工作人员配备不齐等;另一方面, 由于干部队伍培训没有类似于学历教育的具有硬性学习指标, 部分缺乏上进心和自觉性的学员就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共青团干部培训。这些学员由于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学习目的也不明确, 在培训过程中不积极主动, 没动力, 也无压力, 抱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参加培训, 而没有认识到培训与干部自己的工作以及成长相关联。

2.2.2 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理论联系实际是为了更好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部分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的培训中没有将理论和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没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不能掌握干部的实际情况, 培训课程缺少实用性、创新性, 不能完整地起到团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

2.2.3 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一方面, 部分共青团干部因个人原因不能完整地、系统的参加培训, 而有些团干部完整地参加了培训, 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高校对团干部的培训调控力度不够, 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考试机制不够严格, 没有把干部培训与选拔任用、职务晋升联系起来。

2.3 选拔、监督、考核激励制度的问题

选拔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起点,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选拔工作对于团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来看, 高校共青团干部的选拔方式和选拔程序还缺乏相应的规定和政策。就监督制度来看, 高校共青团的监督制度还不够健全,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 在日常工作中, 不能很好地控制、解决出现的问题。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可以激发共青团干部的工作上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反则会影响团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 加强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3.1 采取有力措施, 提高共青团干部队伍的素质

3.1.1 培养强烈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团干部, 对同学负责, 对组织忠心, 为社会贡献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培养团干部强烈的责任感, 立足于工作岗位, 努力把工作落实到实处, 认真负责, 积极进取, 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高校共青团干部对学生负责、对组织负责才能完成自己的光荣使命。

3.1.2 培养主动的服务意识

团干部应深入基层,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高校团干部是大学生的利益的忠实代表, 培养团干部的主动服务意识, 从大局出发, 维护同学们的广大利益, 才能将大学生团结起来,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才能使组织更好的发展。

3.1.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团干部, 在工作中必会遇到各种的困难, 甚至受到心理打击。培养团干部应该勇于面对挫折的精神, 在没有得到理想要求时, 应从容面对, 不应怨天尤人,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2 完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的选拔与培训制度

3.2.1 建立科学的团干部选拔制度

第一, 在高校共青团干部选拔中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面对所有大学生敞开大门, 凡具有积极上进心与责任心的同学都可以接受培训与考察。第二, 共青团组织应对参选的同学严格考察, 考察的主要内容有:思想积极向上, 有端正的人品, 成绩优良, 热爱集体, 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以及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等。第三, 严格控制任用程序。在考察结束后, 任用前必须经过团组织成员的一致同意方可任用, 最大程度的把优秀的大学生选拔到团组织的岗位上来, 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3.2.2 提高对高校团干部队伍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团干部而言, 培训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首先, 高校团干部是共青团的核心与执行者, 他们的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团内工作的贯彻落实;其次, 高校团干部是高校班级建设发展的主导者, 他们是开展各项班级活动的主要力量, 直接关系到班风, 班纪的建设质量;再次, 高校团干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倡导者与组织者, 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很大程度地影响广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高校而言, 充分认识共青团干部培训是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 是联系广大学生的纽带, 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团工作方针的需要。

3.2.3 切实提高团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方面要在培训内容上精心设计, 力求将理论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培训课程, 重点在于通过培训提高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在培训思路上, 以从实际出发为原则,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3.3 建立健全的监督、考核与激励制度

3.3.1 建立合理的监督制度

监督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建立起合理的监督制度是确保团组织实现最终目标的有力保障。对于工作, 通常为了有效解决工作中随时遇到的问题, 就要对工作进行全程有效的监督, 不能等问题出现后才去解决, 以免造成被动的局面。在团干部自身问题上, 以主动教育为主, 努力提高团干部的思想境界, 主动避免犯大的错误, 防患于未然。在监督形式上, 不仅需要团组织对干部进行监督, 同时需要发动广大大学生对团干部进行有效监督, 加大群众监督覆盖面, 这样更加科学合理, 实际地起到了监督作用。

3.3.2 建立规范的考核与激励制度

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是搞好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 建立合理的考核内容与指标是关键。考核工作内容应包括思想态度、工作能力与群众基础等方面。为切实落实对团干部的考核, 应坚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定期对团干部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考核结果可用于团干部的评优依据之一。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团干部, 应立即寻找自己的原因, 及时纠正。同时, 建立起科学的激励制度, 通过定期考核工作成绩和广大学生的反馈等各项数据来评价团干部的成绩与不足之处, 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形势下, 高校共青团干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因此加强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虽然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我们也必须客观地面对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让团干部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 让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更好、更快地发展, 日益强大。

参考文献

[1]刘泽双.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2]谢枭鹏.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3]黄敏.加强和完善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主要职能[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 (6) .

上一篇:《天神帮帮忙——天空动物园》读后感下一篇: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