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

2024-06-26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精选10篇)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 篇1

园本共研,让课程焕发生机

以户外活动“小砾和它的朋友们”专题研究为例

各位领导、园长、老师,大家好!

教师专业发展源于社会对教师专业素养长期以来的审视和责问,面对现状,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在旨在解决教学一线实践问题的园本教研活动逐渐被重视和频繁地运用,沙龙、游戏、观摩、讲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人目不暇接,而在诸多的园本教研活动中,什么时候研究,正是解决教师所需?研究什么,实现理论与实践对接?怎样研究,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这些问题是值得学校教研管理人员思考和探究的。接下来,我以《园本共研,让课程焕发生机》为题与大家分享“户外活动小砾和它的朋友们专题研讨的园本教研。

一、园本教研的原则

我园“主动学习”课程主张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为儿童提供支架的,在“主动学习”课程中的园本教研,一定是......基于真实问题的研究(研究内容)

基于对真实情境中行为的研究(研究对象)

基于团队共研的专题研讨(研究方式)

二、园本共研的路径

1、以真实问题为切入点,“抓”研究契机

幼儿园的教研,是从问题出发,经过研究,找到解决策略的过程,所谓问题引领,就是根据研究目的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引导教师一步步思考、实践、再思考,逐步将研究引向深入。

案例中,小鸭子“小砾”获得孩子们的欢迎,来到幼儿园安家、孩子们为它修建家园、为孤独的小砾找一个朋友相伴。可是,谁知道朋友却意外去世,在这个节点上,执教老师一下子不知如何处理,是回避?还是直面?怎么跟孩子讲? 以游戏为导向的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将幼儿的兴趣作为教育的生长点,但是如何让教育的目标与幼儿的兴趣始终保持一致,如何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将活动一步一步引向深入呢?这是教师们最棘手的问题,因此,管理者需要抓住活动中教师的困惑为研究契机,在团队共研中,解决教师研究的思考路径。

2、在真实游戏情境中,“解”读儿童、教师行为。在获取有关儿童活动的信息后,梳理活动发展轨迹,解读这些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课程目标,是推进活动深度发展的重要环节。

环节一:看儿童游戏行为,聚焦幼儿游戏表现。教研开始,我们请执教班级回放活动视频,请老师们仔细观看,看儿童的游戏行为,听儿童在游戏中的对话。研讨时由一名记录员在大屏上记录大家的发言要点,明晰教研思路。老师们通过看和听,对孩子们有了全面的认识。

环节二:透过幼儿表现,分析幼儿哪些关键经验获得了发展。

对儿童行为的解读有助于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判断,才能从幼儿实际需要出发,支持儿童发展。

环节三:梳理教师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解读和教师支持策略的分析,两张思维导图相互对照,引发了对教师策略有效性的思考。

3、针对要点问题,以“辩”促思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常常感觉对活动中是否应该介入?或者介入是否有效?犹豫不定。既怕介入过多干扰幼儿的活动,又怕因为没有教师的干预,错过了良好的学习契机。针对本件案例中大家有争议的要点,重点引导老师们分析。充分给予不同的观点教师的表达机会。以辨识、辨明的方式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比如:针对案例中“围栏要倒”的问题,执教老师的支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思维导图中,我们看到还在仅仅用到了堆砌、叠放等搭建方式,其中一个环节孩子们已经发现了木板会滑倒,而我们看到孩子仅仅使用了大积木、木板等材料及剪刀、透明胶石头等工具,我认为还可以提供更多真实丰富的材料。

比如提供真实的材料,(砖、桶、凳子、沙),更加丰富的工具(钉锤、铲等),这样孩子们在探索真实的工具、使用工具,设计、搭建的过程中,发展的儿童的科学探索能力。

比如:对小亚死亡这件突发事件,持“悄悄处理”和“一起面对”这两种意见的老师展开了辩论。持“悄悄处理”的教师表示:小鸭死亡,原因不明,安全卫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再者,让孩子们知道,孩子们一定会非常伤心,主张悄悄隐瞒,处理。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难过、伤心、孤独,这样的情感,是需要儿童体验的,我们应该带领孩子在真实情境中去体验这种情感,(这样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然后再鼓励孩子去表达、面对这样的情感,从而学会梳理自己的情感,才能学会去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感受他的感情,去爱身边的人、动物、爱这个世界。

在两种不同意见的讨论中,老师们们逐渐认识到,这样的机会太难得,生命课程呼之欲出。其实,活动进行到这,我们看到前期幼儿的活动主要是儿童的自主性的探究活动,以任务问题激发儿童丰富经验,整合了科学,技术,设计,也有创造。但是,教师在激发幼儿发至内心的表达和表现,帮助幼儿获得更加完整的经验时,更应该包括对生命的照顾、呵护,也包括面对生命的消逝。

4、基于儿童为中心,“延”伸活动的发展

这是,教师们基于儿童活动本身的延伸活动,是教师追随儿童,不回避,不带任何功利与先入之见的非预设课程,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在实施中随机把握教育契机,发现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线索。但并不是说生成活动就不能提前预设,相反,教师心中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需要熟知(包括:本年龄阶段儿童学习和发展,本班级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现有水平以及每一位活动中的儿童的水平发展情况,)这是我园“幼儿主动学习”课程努力的方向。只有教师心中有目标才能及时把握儿童学习的契机。

这样的学习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孩子们以天真质朴的本来之心与世界的本来面目浑然相融。这种回归本源、回归本真、回归真美的学习,一定很有意义。

三、园本共研中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一)倾听者

倾听教师的自我表达,倾听教师的真实想法和困惑,营造宽松,理解的氛围——给教师表达自我想法的机会,通过了解教师的困惑发现教师的内在需求,寻求阻碍教师发展的关键点。

(二)挖掘者

挖掘教师的原有经验、挖掘教师行为的原因、挖掘自身行为中的闪光点,引导教师从幼儿的表现中发现自身行为中的价值,以增强教师的自我价值感、胜任感、自主感。

(三)置疑者

在置疑中促进教师学会反思,以置疑减少对教师的主观评价——通过提出问题将教师的关注点逐渐引向对幼儿表现及教师自身行为之间关系的分析和研究上,从而帮助教师找到幼儿表现与教师的教育策略之间的联系。

(四)建议者

以建议的方式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心里环境,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依据教师的需求,提供多种可选择的建议——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尝试,验证,以获得新的理论观点和策略。

“让我们静下心来,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这是每一个教研管理者应该具有的一种态度,在园本专题教研中,管理者以倾听者、挖掘者、置疑者、建议者的角色,沿着“抓、解、辩、延”四个路径,让更多的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幼儿园的每一位老师都能绽放出灿烂、美丽的花朵。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 篇2

(一) 园本教研目的“功利化”

园本教研应该是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但很多教研活动的组织并非出于解决问题的目的, 把园本教学研究作为打造品牌、提高档次、竞争生源、树立幼儿园形象的一条谋略。这样的园本教学研究必然陷入“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误区, 对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二) 园本教研过程“形式化”

很多教研活动为了起到示范和观摩的作用, 盲目扩大声势, 善作表面文章, 使园本教研华而不实。特别是在一些观摩研讨活动中, 把“教学观摩”变成了“教学表演”, 为了使观摩活动达到理想效果, 很多活动环节幼儿反复操练, 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对答如流, 组织的活动幼儿配合默契。在教师看来, 那无非是演一场让别人看的戏, 演完了即可“还我本来面目”, 很少有人思考教师真正提高了什么?孩子真正学会了什么?

(三) 园本教研形式“表面化”

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对开展园本教学研究非常必要, 但在有些幼儿园, 少数骨干教师长期充当专业引领者, 而大部分普通教师则丧失了“话语权”, 成了园本教学研究的配角甚至旁观者。久而久之, 园本教研活动成为一种形式, 教师只知道被动地听, 被动地记, 自己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 教研活动过后教师收获甚少。

(四) 园本教研内容“片面化”

一些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中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研究的内容和研讨的主题“闭门造车”, 就“问题”论“问题”, 没有理论的支持;二是未能从教师的需要入手, 大张旗鼓开展园本教研, 搞理论性的高层次的课题研究, 把形成理念体系视为园本教研的直接目的。园本教研活动主要是针对基层幼儿园缺乏教学研究主动性而提出的, 其目的是帮助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性”教师转轨, 以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这种研究在谋求幼儿园发展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于幼儿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幼教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共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单凭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解决不了的。这种孤立的园本教研很难解决的问题, 需要理论的指导, 需要专家与教师共同的探讨才能集思广益、拓宽视野、解决问题。

二、调整教研思路, 积极构建有效园本教研活动

(一) 创设宽松的园本教研环境

一是园本教学研究必须要有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园长与教师之间不是园长对教师的指导, 应该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平等的对话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智慧, 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 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以高度的热情投身到园本教研中, 自主树立教研的意识, 掌握教研方法;二是园本教研要消除教师的为难情绪。让教师明确园本教研它所研究的不是高深的理论问题, 而是“教学小现象”, 这种研究也并不需要具有高深的理论功底和复杂的研究过程, 也不一定要形成学术论文和著作, 而是在行动研究中能够对教育、教学有所改进和提高, 以解决幼教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 提高教学观摩活动的时效性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形式有很多, 但教学观摩活动是园本教研重要的形式之一。要提高观摩活动的时效性, 就要使观摩活动具备以下特征:一是真实性。观摩活动作为教学研究载体, 必须具有真实性, 真实地反映师幼互动过程。因为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 它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不同的教和学的问题, 有些问题的出现, 正是我们要探究、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是观摩者最好的教研资源;二是鲜明的主题性。观摩活动要更好的发挥引领、交流、示范和观摩的作用, 每一次观摩都应有鲜明的主题, 通过对教师的了解和调查关注教师的不同需要和实际困惑, 确立观摩研讨的主题。这些主题的确定应来自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 如: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做到有效提问、怎样提高幼儿的注意力等。

(三) 保证教研活动中专业引领的质量

园本教研需要和倡导专业引领, 专业机构研究人员的介入可以避免教师由于自身水平的制约而导致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不高, 低水平重复的弊端, 但这种专业人员的引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幼儿园骨干教师应成为专业引领的主力军。在园本教研中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更能够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同时幼儿园应为专业引领建章建制, 创造条件, 并丰富专业引领的内涵。作为园本教研主体的普通教师也必须具有研究的自觉意识与自主意识, 主动参与, 积极建构,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园本教研的时效性。

(四) 建立科学的园本教研评价机制

刍议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实施 篇3

【关键词】 园本;教研;实施;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一、园本教研制度的涵义及实施理念

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幼儿园建立成为学习型组织。“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依靠教师”,“幼儿园是教研基地,活动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员”。

二、当前园本教研的主要弊端

(一)园本教研目的“功利化”。园本教研是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但很多教研活动的组织并非出于解决问题的目的,把园本教学研究作为打造品牌、提高档次、竞争生源、树立幼儿园形象的一条谋略。这样的园本教学研究必然陷入“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误区,对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二)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调研发现,我区多数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虽然在幼儿园建立之后有一些关于教研制度的文字说明,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只是一些表面摆设。制度是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立,对教研活动正常有效开展发挥不了作用;且教研制度单一,如教师教科研工作常规、教科研奖励、新教师培养、年级组长竞聘、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外出学习等等都没有相应的细化制度。这样的教研制度对幼儿园教研活动发挥不了保障作用。

(三)研究成果不能在实践中落实。园本教研的主要特点是研究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但在实践中却发现,教研活动的结果只是引导教师转变了观念,却没有将转变后的新观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或者是已经通过教研活动解决的问题却经常在工作中再现,所以,园长们都在思考怎样将教育观念落实到教育行为,教师们都清楚怎么做,就是做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园,没有关注到园本教研成果的管理和使用,这是当前被多数幼儿园忽略的问题。

三、探索园本教研的新形式

“园本教研”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构筑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平台,在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幼儿园不仅应注重对教师的全面引导,更要注重教师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引领。通过调查、了解教研活动形式、内容的不同需求,关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积极发挥园本教研的引领、交流、学习作用,倾听教师的心声,收集教师的困惑,努力顺应各个层面的教师需求,拓宽教研活动类型,力求体现教学的真实性、研究的朴实性、以园为本的扎实性。

(一)争取行政支持,制度上保障

园长本人重视教研活动、注重教师培养,真正花心思和精力去做这块工作的,幼儿园的整体水平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肯定是大有成效的,因为园长的充分重视能带动教研活动正常有效开展。笔者曾在杭州几家幼儿园实习时发现,凡是比较有教学实力的、教科研水平突出的幼儿园,园长普遍重视园本教研工作。园长重视教科研工作,带头走在前列,给老师一种榜样作用,能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行政的重视,资金、人力、物力都会有保障,教研活动开展就会水到渠成。本园园长业务精通,对幼儿园教科研很重视。在园长带领下,教师们的教研氛围很浓厚,积极性也很高,教科研活动逐步步入正轨。当然,教研制度制定合理是保障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手段,制度才是约束教师惰性滋生的有效手段。为此,本园制定了《教师教科研工作常规》、《教科研奖励条例》、《年段组长聘任制度》、《教研组长例会制度》、《教师外出学习制度》、《骨干教师培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园本教研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政策上、资金上、时间上为园本教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以园为本的教育科研体系

1、幼儿园要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通过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3、大力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4、要组织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教改实施,把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5、要建立教学成果和教研成果的奖励机制,激励教师不断地创造新的教学和教研业绩;6、要重视总结、宣传和推广本园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从制度上保障“园本教研”常研常新。

(三)研以致用见成效

园本教研决不是走过场,一定要有实用价值,应及时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的“第一生产力”。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可以看出,很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还没能有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一些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虽然现时解决了问题,但过后问题又重新出现。而通过对一些优质幼儿园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不仅都能很好地开展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而且都能将园本教研的结果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例如,每年新生入园,幼儿会出现“分离焦虑”等一系列问题,而此时教师和家长在沟通方面容易出现问题,有的家长在网上发布了大量对幼儿园不利的帖子,对幼儿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过调研,教师们分析了幼儿入园时出现分离焦虑症状的原因,为让新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围绕“教师如何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这一问题展开研讨。教师们以“击鼓传球”的方式回答了以下问题,比如,什么是分离焦虑症?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症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出现分离焦虑症会有哪些行为表现?缓解分离焦虑症状的策略有哪些?教师在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的同时还例举了相应的案例予以说明。此外,教师们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实际工作中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具体做法,与新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技巧,开学初给新生家长的建议等。在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要设计详细的接待新生入园的方案,给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具体办法,并运用到实践当中。

总之,本园的教研活动还只是刚刚起步,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只是“走在园本教研”的路上,现有的一些成果也只是初具雏形,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也有诸多困惑。比如,教师们重实践、轻反思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们教研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反思能力不强;教师间合意识不强、团队精神不能较好体现等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还是需要我们在管理、教师实践过程中积累并逐步改革。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张彩云.教师反思性对话的实践模式.教师教育研究院,2012(4).

幼儿园园本教研总结 篇4

我们让教师自己发现问题,研究教师自己的问题。教师在工作中发现现在独生子女适应环境能力较差,表现为入园哭闹严重;幼儿之间遇到问题不会解决,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居多。经过全体教师研究分析,大家认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每位幼儿交往,每天与80%的幼儿谈话,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以缩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而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不断交往的实践活动中发展与提高的,教师应多为幼儿同伴交往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现在大部分幼儿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游戏的现象,幼儿园的教育特点淡化,而利用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开办特长班。我们感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尤其是角色游戏对幼儿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园研究决定重新整合园区配置,以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和互助协作精神,提高幼儿适应能力。

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后开始了园本研究,在不断的研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过程中,教师悄悄地发生了几个转变:

1、活动1区的设立由最初的老师指定转变为按幼儿的需要创设。

2、材料的收集由老师指定,幼儿协助转变为幼儿按自己的需要主动收集。

3、游戏中的角色由教师指定转变为幼儿按意愿自选。

最初的区域配置、物品的投放,都是由老师策划的,物品的收集虽然有幼儿的参与但也是老师指定范围内的,幼儿完全是被动地参与,所以教师就反映幼儿在游戏中不按老师要求的玩,而是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好控制。教师将这个问题提出后,大家经过讨论发现原因是幼儿对老师的安排不感兴趣,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中,而且乐此不疲,既然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机,那么做为教师就应尊重幼儿,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展开教育行为。由此大班组织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主题活动,以“怎样才能使角色活动区更好玩”为内容请孩子们为活动区提建议,想办法。很快“宝宝健康诊所”、“小超市”、“美美发屋”、“娃娃家”、“快餐店”诞生了,当孩子真正进入到各区域游戏时,又发现了很多问题,如:“美美发屋”里没有镜子,幼儿就自己从家里拿来镜子;“小超市”里没有顾客休息的地方,物品摆放无序,衣服和食品放在一起等,幼儿对每个区域物品的投放和摆放位置又提出了新的建议。由于幼儿有了充分的发言权,参与积极性空前的高涨,新点子新想法层出不穷,区域的调整与设置也视游戏的发展和幼儿的需要而随时进行,将“冷饮店”的小房子改成了“宝宝银行”,在“快餐店”里就餐的幼儿想给大家表演节目,增设了“小娃娃大舞台”,这样就能一边吃一边看表演,“快餐店”从此变成了“快乐屋”。游戏材料按幼儿的需要自行投放,每个区域陈列物品柜子的高矮、位置都以幼儿取放方便为标准设计的,并都设有“物品储藏箱”,每次游戏幼儿都按照此次游戏的内容自行投放材料,幼儿成为了游戏的主人。

在这几个转变中,我们的研究过程是:

1、发挥教师的自我反思作用。在每次活动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对自己的教育策略、教育行为等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有:创设活动区与材料投放的原则、活动区与幼儿素质的培养、角色游戏的指导之我见、加强教师的指导与沟通,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浅谈区角活动的指导、区域活动中幼儿互动学习指导策略等。

2、发挥团队作用,同伴互助,资源共享。教师能认真对待同伴提出的问题和困难,认真查找资料,进行信息交流、好的经验建议的交流及在大家能力范围内的答疑解惑,通过研讨,从角色的挖掘、玩法的创新到材料的投放、师生互动等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析,在指出亮点的同时又提出了不足及改进意见,大家逐个区域谈好的想法、建议,请相关班级认真记录,加以借鉴、落实,使此项园本研究日趋完善。

3、发挥引领作用。任何一项研究都需要一定的专业引领,园长、业务园长都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有“如何撰写研究方案”、“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等,借助专业引领,为我园的园本培训、园本教研把握方向,科学指导。

由于我们的研究是基于常态下活动区活动中出现的“真实”问题,研究的主体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以园长和教师为主体的教研组,强调的是真真实实的研究过程,所以我们的活动区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现在,我园在整个地区其他幼儿园孩子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我园幼儿的入园率、出勤率都明显提高,出现了在园外等候排队的现象。

在园本教研的实践中,我们除了树品牌、创特色,还能够珍惜所有的观摩学习机会。在9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教育现场观摩活动”后,我们就请一名参加观摩的教师在全园做观摩示范课,将活动情景再现,使每位教师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在了解到教师感到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原有的理念、素养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后,我们挖掘本园的教育资源,由园长、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进行了互动式专题学习。我们更加珍惜市、区领导、专家来我园进行的所有现场教学活动,我们都视做难得的学习提高机会,每次活动园长全程参加,教师全部到位。使全园教师都得到了学习提高的机会,及时地聆听了最新的教育动态,开阔了眼界。

在近几年的园本教研中我们始终把握着教研内容一定要来源于教师的需要,服务于教师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就是我们研究的方向,所以我们非常注意倾听教师的心声,随时解答她们的疑问,来自于教师的教研主题有:孩子吃饭慢怎么办?对我行我素的孩子教育对策、怎样更好地集中幼儿活动时的注意力?教学中如何称呼孩子好?对个别幼儿的教育家长不配合怎么办?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我们都在教研活动结束时,将下次研讨的主题抛给大家,使大家有备而来,在解答别人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自己,而且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不同深度广度的解答,使每位求助的教师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除了按需教研,我们还注意发挥每位教师的专长,在每次教研活动开始,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增设了“我推荐”小栏目,让广大教师也充分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大家都争着抢着表现自己。

《幼儿园园本教研奖励制度》 篇5

一、成立教研组:幼儿园为大教研组,园长任大教研组的组长;

各年级为小教研组,每个小教研组选出一名教师为小教研组组长。

二、每学期初,幼儿园大教研组、各年级教研组根据幼儿园工作重点和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计划订立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计划和活动安排。

三、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

四、教科室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协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五、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环境创设交流展示、研讨评比活动。

随时开展多项“园本教研”活动。

六、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幼儿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幼儿活动情况,了解教师教学研究情况。

七、各年级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大教研组组长报告工作,反映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改进工作。

八、每学期期末,对各班进行教育质量检查和班级工作评估,开展评选优秀班级活动。

九、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

十、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统计分析后存档。

END

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们将继续围绕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立足园本、结合自身实际,致力于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通过“研”提高“教”的质量,通过“教”增进“研”的深度和广度,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园本教研特色。

二、工作重点:

以“保”为实,加强教研管理,增强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意识。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以“教”为重,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研”为导,深化一日活动的研究。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以“保”为实,加强教研管理,增强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意识。

1、为了确保园本教研活动负责人的落实,我园将由自上而下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园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园本教研目标,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大力配合,确保园本教研的落实与实施。

2、为了确保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有效地开展,本学期将加大管理力度,园领导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并要求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有反思。

3、为了畅通信息渠道,我们将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到区级教研、活动中,从而得到学习与提高。让教师能够拓展教研新思路获取新信息,畅所欲言地发表个人的想法和观点,也能使教研组更好地了解教师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4、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上交一篇教育笔记和一篇活动反思。通过每月“资料展示”、互动交流、评比活动,提高业务素质。

(二)、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以德为先,新时代的幼儿园发展必须锻造出一批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良的业务素养的教师队伍。

1、本学期我们将在分散自学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进一步学习《纲要》,深刻领会和掌握《纲要》的精髓,将《纲要》中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提倡教师

经常性地阅读幼教杂志,并在小组内以“读书交流会”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自己的读书心得,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2、继续加强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本学期,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写一篇教育笔记和一篇教学反思,于月底交到教研室检查与评比。

3、优化教职工服务意识,做到“笑脸迎家长、爱心献幼儿”,在家长心目中树立起“教育园”人真诚朴实、博学善思的形象。

(三)以“教”为重,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提升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开展各种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本园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中教研组要做好周密的安排,一方面是要促进教师深入备课,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是要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每位教师必须认真观摩、积极反思,使自己在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四)以“研”为导,深化一日活动的研究。

1、加强研究教材。本学年,我园继续使用幼儿园探究式活动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依据教材,拓展素材,就地利用环境资源,在操作平台上根据教育情景和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儿童实施人本化的教育,要“用活”教材。真正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特别是游戏活动的需要,使教育内容生活化、经验化、综合化,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2、继续加强对环境创设的研究,挖掘环境教育价值,体现教师与幼儿与环境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孩子是环境的主人”这一理念,结合主题教育、结合我园实际探索创设出适应幼儿发展的环境。

3、继续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区域活动是一种适合于幼儿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本学年我们将对以往开展过的与区域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因地制宜的为幼儿创设区域活动的环境和条件,保证幼儿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合理设臵,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实际,材料提供有层次性,教师适时介入,使游戏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最佳手段。

4、本学期将开展“如何评价教学活动”的研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评课”的专题文章,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评课质量。

各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年教研计划。

2、规范教育常规,正常开展各项活动,进行班级常规工作检查。

3、对新入园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4、教师制定工作计划,教育教学进度计划。

5、教师提前备完一周课。

十月份:

1、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教师举办“迎国庆”绘画大赛。

3、教师每人一节汇报课。

4、亲子运动会。

十一月份:

1、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工作研究。

2、幼儿韵律操比赛。

3、教师舞蹈大赛。

4、教师每人一节汇报课。

十二月份

1、评价教学活动工作研究

2、庆元旦活动准备

3、家长开放日活动。

4、教师每人一节汇报课。

2014年一月份

1、园本教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园本武术活动中的课程架构 篇7

一武术元素渗入幼儿园运动课程领域

运动课程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 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 积累运动经验, 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 并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例如:大班体育活动“少林小子”, 主要目标是学习在不同的间隔物上自如地行走, 促进平衡能力的发展;练习两臂勾手提物走, 锻炼耐力和手臂力量。延伸游戏:少林小子打水。幼儿通过练习提升了上下肢力量和协调能力, 武术的精、气、神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二武术文化巧妙融入幼儿园各课程领域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运动领域的发展目标, 各年级组在学期初依据主题需要、幼儿发展需要、时节需要充分整合资源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将武术教学内容渗透进各领域课程, 有机地进行尝试整合并将课程内容有效融入各主题教学中。

1. 武术精神在语言活动中得以升华

语言活动中, 通过故事、绘本、儿歌的形式把武术文化的精髓贯穿在教学活动中, 如故事“爱吃苦的李连杰”让孩子知道只有坚持、不怕困难的孩子才能获得成功;“花木兰”“闻鸡起舞”等经典传统故事, 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学习武术动作时, 则将武术动作用儿歌的形式相应表现出来, 如小班的五步拳动作, 设计一则儿歌“猴子摘桃”:小拳握紧向前冲 (双冲拳) , 手掌上翻架起来 (双架掌) , 左右勾手摘桃子 (双勾手) , 桃子摘下手中拿 (收式) 。简单形象的四句话, 帮助幼儿一下子掌握了动作要领。拓展幼儿语言游戏的新形式, 形象的语言, 激趣的情境, 让幼儿在听听、看看、说说、练练过程中, 提高习武的兴趣。

2. 武术气质在艺术活动中碰撞生辉

艺术活动中, 乐曲《功夫舞》《中国功夫》《弘扬武术在少年》等旋律简单, 节奏鲜明, 说唱一体, 富有动感, 适合中大班幼儿韵律表演;歌曲《小哪吒》《花木兰》《爷爷爱打太极拳》适合幼儿欣赏、学唱, 感受武术人物的形象, 并用歌声、身体表现;节奏鲜明的《螳螂拳》《咚咚鼓》则可让幼儿用各种乐器表现其明快的节奏。活动中, 将龙虎拳、五步拳、少年拳等巧妙地与之相融合, 引导幼儿在听听、说说、唱唱、演演中体验武术表演动作一招一式带来的情感享受。美术活动“多变的‘武’字”、合作绘画“腾空飞‘武’”、创意活动“和颜色宝宝练武术”等, 让幼儿在讲讲、画画、贴贴、拼拼中通过合作、创意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武术的精神。

3. 武术元素在社会科学活动中精彩呈现

科学活动中, 提供给幼儿大量的兵器种类, 给幼儿观察。根据不同年龄的特征, 小班以刀、枪、剑、棍为主认识其形状的不同, 感受弯弯的、直直的、尖尖的、长长的等外形特征;中班以双兵器为主;大班结合人物与兵器的匹配, 使幼儿对兵器有更广更深的认识。并巧妙地将武术元素融入数学活动中, 进行认数、规律排序、统计等数学思维活动。

三“武”与伦比, 追溯核心价值

武术活动讲的不仅是搏击招法, 更应注重武术活动背后所内隐的核心价值的内涵的提升;完善人格, 让幼儿敢于表现与自信;尊重他人, 懂得同伴间正确交往与合作;不怕困难, 积极面对, 勇敢尝试与坚持。这, 正是我园课题所要追溯的核心价值。

1. 武德精神, 培植心中

我们教师在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时, 总是将“你真勇敢!”“你真像武林小高手。”“别害怕, 你来试一试!”“你真像个礼仪大使。”“坚持住, 好样的!”这些话语常常挂在嘴边, 跷一跷大拇指、投以一个赞叹的眼神、给予一次鼓励的微笑, 将武德教育培植于每位幼儿心灵深处, 激发他们树立信心, 挑战更强的自我。

2. 创设资源, 激励幼儿

第一, 参观武术馆。观看馆内武术队员精彩的武术表演, 让幼儿为自己是“习武小英雄”而感到骄傲, 激发幼儿热爱传统武术文化的情感。

第二, 开展“大带小”活动。利用自由活动时间, 请大班的幼儿教小班幼儿练武术、讲武术故事、话武术人物, 让幼儿知道, 爱祖国、爱家乡要从爱身边的同伴等小事做起。

第三, 创设外出表演和活动的机会。幼儿多次参与各级各类的武术表演与评比活动。受到专家人士的一致好评。另外, 我们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社区活动, 如: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表演武术。还请家长参加我园的课题展示活动, 观摩幼儿的武术表演等等。

通过武术活动在内容和结构形式上的多元呈现, 完善了幼儿园武术活动中的课程架构。幼儿不仅参与武术活动, 锻炼身体的热情越发高涨, 情绪更加愉悦,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也明显增加了, 我们将会以此为起点和载体, 不断挖掘和生成富有变化、形式多元的武术特色运动课程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虞定海、牛爱军.中国武术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0

浅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管理策略 篇8

关键词: 园本教研 管理策略 主题探究 专业发展

陶行知曾说:“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纲要》中蕴含的新理念。我园地处乡镇,有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如种子就有黄豆、绿豆、芝麻、大米、玉米等,小动物有小蝌蚪、小蜗牛、小虾、小鱼、蚂蚁等,自然物有稻草、树叶、竹叶等,还有泥、沙等丰富的农村资源。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用、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可利用的资源非常多,因此,在园本教研中,我们将我们的园本课程定位在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主题研究活动。

一、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主题探究的活动

我们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从幼儿的生活及身边的事物入手,充分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从幼儿的兴趣及关注点出发确定主题,根据幼儿的问题进行探究,预设活动并生成一些新的活动,形成一系列活动方案。根据实际,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例如:我们利用水稻,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先是开展认识水稻的活动,让幼儿了解水稻的外形特征及与人们之间的关系,接着我们将稻草收集整理好进行稻草贴画、稻草制作等活动。还有,我们充分运用幼儿园的种植地,根据季节定期与幼儿一起种植一些幼儿常见的农作物及蔬菜,葫芦因品种多样,形状又美观,而且生长周期长,能让幼儿从播种一直观察到长出葫芦直至葫芦成熟这一系列的葫芦生长过程。因此我们开展种植葫芦的活动,让幼儿了解葫芦所需的生长环境及如何种植葫芦和照管葫芦,同时这贴近幼儿的生活,便于幼儿观察、欣赏和记录。幼儿通过随时随地地观察获得发现,一目了然地看到了葫芦从葫芦籽到葫芦秧再到爬藤、开花、结果一系列的生长变化过程,并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等到葫芦成熟,带领幼儿采摘葫芦,并将采摘下来的葫芦进行画葫芦活动。在春天,池塘里、河里的小蝌蚪长出来了,我们就请幼儿带一些小蝌蚪来园,进行科学活动《小蝌蚪》,让班级中的幼儿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并讨论小蝌蚪吃什么,该如何喂养等。通过活动,幼儿会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生活习性,如知道小蝌蚪是黑色的,有圆圆的头,长长的尾巴,并且小蝌蚪是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的。

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还说“大自然、大社会”即是生活,且它们是很好的活教材。我们要教育培养孩子,社会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材,要注意使用好大自然、社会这一“活教材”,因此,我们经常带领孩子走出活动室,走出幼儿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田野……去大自然中探索种种有趣的现象。我们利用地域优势,因为我园的斜对面正好是公园,我们就带领幼儿到公园寻找春天,观察春天的美景与变化。幼儿在欣赏与观察中会发现,春天到了,迎春花都开了,颜色是黄色的。还有,地上的小草也长出来了,树叶也都长出新叶来了等。为了让幼儿认识野菜,我们带领幼儿到公园中进行挖野菜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让幼儿认识了马兰头、荠菜,学会了挖野菜的本领,又体验到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同时树叶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类型的树叶,进行树叶的拼贴画及树叶的拓印画等。

二、园本教研形式的多样

随着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园本教研也在不断更新与深入,以下是我园开展的一些园本教研的形式。

1.同题异构

每学期,我们都会以年级组为单位,全园参与的形式开展同题异构活动,例如:本学期,我们就开展了主题为《歌唱春天》的同题异构活动,两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与风格,分别为我们展示了音乐和美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在探讨中,每位教师都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建议与想法,使整个研讨活动氛围热烈浓厚。

2.一课三研

一课是指同一个教学活动,我们通过先集体研讨教案进行修改,然后由一位老师进行执教,其余老师观摩,观摩后再研讨,提出教学活动的建议后再修改,修改后,再由该教师进行执教,其余教师观摩,通过这种一节课多次研磨的形式,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我园开展的美术活动《小勺子的一天》通过研讨和多次的观摩讨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充分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同时,执教教师经过多次执教活动思路与层次越来越清晰、完善,指导幼儿操作的水平越来越高。

3.沙龙活动

我们以一个年级组内的聚焦问题为沙龙主题,如:《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全园参与的形式进行,谈谈自己开展教学活动时的一些有效方法,就教师间的一些好的资源进行共享,使每位教师都能有一个新的经验提升。

4.随堂听课

针对一些新教师,每学期定期对其进行随堂听课活动,以课堂为载体进行听课、评课交流。同时每周会对每位老师进行半日的跟踪调研活动,通过半日活动调研来研讨班级的常规、孩子的发展情况、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配合、环境的创设等各个方面,保证教师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三、园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新型的管理者与教师的关系

以往,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时,都是管理者先讲述自己的想法,教师一般都是扮演倾听者的角色,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转变方法,以教师研讨为主,特别是青年教师,以每人至少发言3分钟为基础进行研讨,让教师在探讨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最后管理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对教师的理论进行一个引领与提升,真正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2.反思让教师的成长走上快车道

杜威说:“人从经验中所学到的,不如从反省该经验中学的多。”当代著名教育学者叶澜认为,教师的反思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指向教师专业行为与活动的反思,它的作用是直接促进教师改进专业行为,提高教学成效;另一种是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这种反思把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作为对象,以改进教师的专业结构为主要目标。而我们也正是采用这两种反思的类型来做的,对于青年教师,我们要求他们每个学习活动都有反思,反思活动的效果如何,反思在哪个环节发挥得较好,反思哪些地方讲了以后孩子没有达到要求,怎样做才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同时每周都要有一个总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把生活中的日常事件转化为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关键事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

3.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每学期,我们都会邀请教研员和一些园长来园听取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并请专家对教学活动进行点评,专家们从活动的设计到活动的开展,提出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实实在在地从根本上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活动,以提升教师教学执教的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9

上学期我们对“区域活动科学合理的布局”以及“活动材料的投放”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索,各班制定了可行的活动区方案,材料的投放有了相应的变化和深入。但是,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虽然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自发的学习欲望比较欠缺,参与度不高,常常会出现“偏区”的现象。目前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指导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惑:

1.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自己角色定位不够准确。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节者”,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随意性大。

2..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对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了解的不够深入。教师应适时、适宜地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这也是在区域活动的创建与组织中最核心的困惑。

二、教研的目标

1.通过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适时的`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孩子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的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 篇10

一、情况分析

在上学期的听课情况中发现有的教师对艺术活动的组织还比较老套,观念比较陈旧。大部分教师对语言“文学欣赏”活动的教学方法比较薄弱,把握得不是很好,需作“语言文学欣赏” 课例的研究。新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提问等方面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教研目标

1、通过“园本教研”活动,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组织艺术活动和语言“文学欣赏”活动的能力。

2、提高新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提问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常态课的基本教学方法。

3、通过课题研究,积累经验和过程资料,使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三、途径与措施

我们要围绕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难以把握的学科进行重点研究,本学期我们想重点开展:

(1)美术教学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学习其他园先进的美术教学经验,把看到的好课通过骨干教师进行传递,呈现给全体教师,听后请教师大家来谈体会,谈观念、谈教法、谈设想,从而提高教师组织美术活动的能力。(2)借助电教课件制作、青年教师好课评比等活动,重点开展以“文学欣赏课例”研究的好课评比活动,如:文学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怎样来确定?文学欣赏课的重点要让孩子得到什么?文学欣赏课的基本结构应怎样来安排?等研究,通过研究让教师掌握文学欣赏课的基本教学方法和步骤。(3)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每学期向全体教师展示研究课一次。

(5)各教研组要继续加强特色课的研究,在组内开展人人一堂好课活动,围绕特色课重点开展“一课三研”活动,主要探讨特色课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本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幼儿是否感兴趣。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组织特色教学的能力。

(6)根据实施方案开展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保证每月一次研究活动,每次研究有重点、有记录、有效果,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做到课题研究与课程建设相结合,课程研究与特色研究相结合,通过民间课题研究,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园本课程建设,形成鲜明的办园特色,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和运用能力,借助幼儿园网站和管理软件,进行信息发布、思想交流、专业对话,积极探索幼儿园管理向数字化管理的新方法和新路子,实现资源共享,办公自动化管理,使之成为幼儿园的亮点之一。

一、指导思想

按照区教育局幼教工作的要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准绳,在教育教学中、日常工作中由思想上过度到行为上的真正以孩子为本、充分的尊重孩子,继续以“研训一体”的模式开展教育研究工作,认真扎实做好园本教研工作,以强带弱、以老帮新的方式全面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园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根据本园实际情况,结合课题《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研究》--开展特色教育,树立自身品牌,争创特色幼儿园。

2、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教研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注重过程管理,观摩研讨、交流学习,认真进行分析、反思,善于总结经验与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继续加强学习,推进课改研究。

继续深入学习“纲要”的精神和理念,以及各种幼教书籍。以“争创教育现代化示范幼儿园”为核心,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具有崇高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1、利用多渠道的学习“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园“自荐课、优质课”评选活动开展系列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研组在研究、实践教材的基础上,开展说教材评比活动,从而引导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

2、进一步深入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以研带教、以研促教,提高全园整体教学质量。为规范课题的过程管理,有效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本学期将在课题开展中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以《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研究》艺术领域展开教学教研活动,进行看课、评课、研课,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促进老师们专业素养的提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指导下,落实新课程教材实施的过程管理,定期检查指导课程实施情况,充分发挥以查促提高的正面导向作用。

3、深入学习教材,转变新的教材观,正确领会教材编写意义,积极实践教材。

4、进一步探索“课程审议”途径、方法,构建园本课程内容。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进一步熟悉解读教材,修订课程审议记录方法,结合课程审议的实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定期交流教改经验,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创设外出、观摩学习机会,传达新信息,扩大新经验,提高教师对目前幼儿教育的进一步认识。(二)加强课改研究,提升教研水平。领会课程理念,积极探索,乐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

1、重组教研组,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大中小三个教研组,使活动更具灵活性、操作性,并有选择学习相关的知识,更有利于各组的研讨和交流。根据班级年龄段确定三个教研组:大班组、中班组、小班组。

2、加强集体备课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优势和分工协作的整体效益。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认真抓好备课、上课与课后反思三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念,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发展。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

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定”、“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发言人。五备:备目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互动;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集体备课时要体现课程理念,突出科学性、创造性:组长要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给组员作好分工,确定各主题的中心发言人。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听中心发言人的发言,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3、音乐教研工作:

(1)音乐教研活动以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研究为切入点,推进教研工作的开展,将音乐教育融入于音乐游戏活动之中,在操作中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数知识和经验积累,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重视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活动设计,加强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指导等。并于学期末每名教师完成一篇优秀音乐活动案例,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音乐优质教育资源,以供大家分享、借鉴。

(2)针对青年教师走进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题研究讨论,从教学活动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环节内容要求、材料投放、指导幼儿等方面解决教师在实施课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学观摩研讨交流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跟进教师的培训工作,以自主学习为主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认真反思分析每一教学活动的情况,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三)多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本学期每位教师围绕本班研究的小课题制定教研专题初稿。

2、调动全员参与幼儿园教研管理的积极性,大胆实践探索,共同参与班级各领域目标的制定,使保教工作有序开展。

3、开展各种园本教研活动。(1)继续开展“一课多上、一课多研”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园内由一个或多个教师对同一活动内容进行多次实践研究,在研究中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价值取向等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让老师们在“教学实践--研讨--反思--再实践--再研讨--再反思”的过程中,专业得到成长。(2)自荐课评比活动,大家一起来听,听后进行评析,从而让老师明白有价值的教育活动究竟应该怎样来组织。园领导随堂听课,做好教师的引领者,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水平。每位教师1个月自荐课一次,班长、骨干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每位教师一学期最少上1次高质量的研究课,全园教师参加听、看、研活动。

(4)园本讲座。每位教师一学期最少承担1次园本培训的主讲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不少于2次。准备好了报幼儿园安排时间。

4、建立园内分层次园本培训组,确立完善培训、教研制度 根据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不同需要建立两个不同层次的培训组,同时促进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迅速成长。

5、构建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实践前反思,我要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实践中反思,随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检验预定措施的可行性,调整策略。

实践后反思,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及时记录,提出改进意见。通过教研组交流。

学期末每人上交2-3篇质量较高的反思笔记,园内评出优秀反思笔记。

6、培养一部份骨干教师,发挥骨干带头作用,通过大带小、教师互学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四)开展“教师专业技能比赛”系列活动。

1、“教师音乐创编活动比赛”、“《纲要》知识竞赛”等。

2、新教师基本功比赛:普通话、弹唱、绘画、写字、普通话比赛。

(五)加强教师教育经验文章的撰写与交流。

上一篇:刻舟求剑-五年级续写作文650字下一篇:在看守所写信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