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文化解说词

2024-05-23

龙舟文化解说词(通用8篇)

龙舟文化解说词 篇1

龙舟竞渡,源远流长

——西乡塘区申报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电视汇报片解说词(初稿)

浆作蛟龙腿 旗是蛟龙头 刳木为舟飞水上 五月竞渡锣鼓鸣 锣鼓齐鸣 壮士齐心

英雄好汉勇争先 团结拼搏逆水行„„ 这是八桂大地的脉搏 这是壮乡儿女的精神 这是百越故地的遗风 这是千古流传的民俗 在邕江之滨跳动 在相思湖畔奏起 举世瞩目的盛宴 水击三千的豪情 一百多万龙的传人

在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铭记古训,伴水而生 世代演绎着历史 绵延承传着文明 广西首府绿城南宁的 西隅门户——西乡塘区 一块人文荟萃的宝地 一个与时俱进的地方 以龙舟凝聚人心 以竞渡表达友谊 诚邀五湖四海知己 携手同舟共济谱新曲!

1、水上狂欢

西乡塘区

是南宁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 下辖10个街道、3个乡镇 这里不仅经济发达 而且人文底蕴丰厚 大学路上,高校林立 境内居民,热情好客

不仅是南宁市历史发展的缩影 更是绿城最具青春活力的地带 热情与汗水,勤劳与拼搏 滋养着这里的龙舟文化 每年农历端午节

各个街巷乡镇派出王牌龙舟队 为集体荣誉而战 为纪念祖先而搏

吸引方圆数十里群众前来观战 人们敲锣打鼓走出家门 人头攒动聚集水边 一条条彩色龙舟 在吆喝声中驶向江面 在鼓声中犁水飞驰 男队女队奋力追逐 两岸观众或是欢呼雀跃 或是鸣放鞭炮祈佑平安 只听见船头擂鼓声声 只看见扒桡前后摆动 龙舟像插翅之箭

在舵手的指挥下你追我赶

随着水面上“哟嘿、哟嘿”的整齐呐喊 一时间河流两岸万众沸腾 这是水上的狂欢 这是民族的节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西乡塘区的龙舟赛

再现了盛唐诗人笔下的激烈场面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由壮族龙舟赛演变而来的 南宁市国际龙舟赛

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

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许多龙舟队参与 已成为南宁市的一项品牌体育赛事 在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

西乡塘区的龙舟队是其中最活跃的一支 在一幅幅被定格的比赛画面中

我们仿佛看到了百越铜鼓上生动的龙舟浮雕 看到了花山壁画上祖先的身影

2、古越遗风

西乡塘区的龙舟文化 植根民间,历史悠久

龙舟赛,俗称扒龙船、赛龙舟、划龙船 是一项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竞技活动 是壮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与壮族先民的生存环境 及农耕稻作文化息息相关

她伴随着龙文化的发展而成长壮大 蕴藏着壮族人民对龙图腾的信仰 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积淀 史载前14年至49年 东汉大将马援南征交趾时 “得骆越铜鼓”

深埋地下的壮乡铜鼓穿越数千年 于上世纪大量出土后

为我们清晰展现了当时的龙舟竞渡场面 而在西乡塘以西160公里

创作于2000多年前的花山壁画 也有不少众人划舟的生动作品

至1053年,北宋大将军狄青挥师南下平乱后驻扎南疆,与壮族人民和谐交融 如今西乡塘区平话人聚居区的大多居民 就是狄青平南军人的后裔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

人们相聚看龙舟赛,唱平话歌: “正月元宵妹不睇,留心五月睇龙船,五月龙船真好睇,龙船好睇满江边。” 歌声悠悠延续近千年

唱词见证西乡塘沿江两岸的沧海桑田 至今妇孺老幼仍耳熟能详

西乡塘区龙舟文化代代相传

习俗得以保护和弘扬

因为人们坚信“有龙就有水,有水就有食” “年年扒龙舟、年年大丰收” “不敬龙舟、旱涝天收”

龙舟寄托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信仰 龙舟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感情和希望 至今,西乡塘一带民间制作龙舟 仍然依靠工匠手工完成,龙骨船身、船头船尾依次完成 最后是画龙点睛

赛龙舟的节日,要严格按照习俗 祭龙、点睛、摆头、翻身、下水 每一个步骤都是神圣的仪式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集体齐心协力完成 赛事结束,夺魁者不奖给金银 而是一个插了大红花的猪头及锦旗 胜利的队伍举着战利品走村游行 每条街巷都要走过一遍

勇士归来,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庆贺 人们就用这简单的礼仪 为健康勇敢的同胞嘉奖 人们就用这朴素的风俗 向伟大的祖先致敬

3、龙的传人

西乡塘区自1979年恢复组织参加龙舟赛以来 城区常年参加赛事的龙舟队有70多支 龙舟总数达60多条 龙舟队员多达数千人 他们参加南宁国际龙舟赛 东盟国际龙舟邀请赛 中国首届龙舟文化展演

中国水城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等等 连年披金戴银,获得200多个奖项 西乡塘人民用一个个佳绩

诠释着对龙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西乡塘区下楞村 一街八巷九码头 一巷一支龙舟队 每个巷口牌坊树立 牌坊碑文和码头建筑

留下许多文字和壁画 记录着有关龙舟的典故

处处流露出下楞人的龙舟情怀 数百年前龙舟比赛的盛况 仍然历历在目

如今,下楞村年年举办赛龙舟活动 齐心协力、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

敢于“逆水行舟、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 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过去,人们为修造龙舟而苦恼

如今生活富裕,家家户户都自愿集资购置龙舟 民间龙舟文化香火越烧越旺 如“的哥”龙舟队的成员 由清一色出租车司机构成 人数达到200多人 金陵流江网箱鱼龙舟队 队员都是网箱养鱼的养殖户 每年临近龙舟节

他们就会出钱出力脱产自费参训 志在必得,豪气冲天

西乡塘区赛龙舟好手英才辈出

在2007年6月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上 坛洛镇仅仅派出下楞村的15支龙舟队 以一个村500人的“豪华阵容”

一举夺得4个冠军、5个亚军、8个季军 而该村女龙舟队更是所向披靡 囊括了比赛的前三名

西乡塘区龙舟文化的发展态势可见一斑 一支支满载荣誉的龙舟队

让西乡塘区获得了“龙舟之乡”美誉

雄厚的龙舟比赛实力 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

孕育了西乡塘区盛大的龙舟节庆 每逢佳节

家家户户包粽子、做糍粑、杀猪宰羊 喜迎八方宾客 笑谈龙舟故事 夜幕降临

人们用板凳架起福桥

燃起篝火、点鞭炮、放烟花 男女老少欢声雷动跨越福桥

祈求风调雨顺、福禄寿吉祥 然后到河边放龙灯祈愿好运连年

龙舟文化表达了西乡塘区群众美好心愿 中华龙文化在这里得到演绎流传

4、同舟共济

在过去的困难时期

西乡塘人民风雨同舟,共济时艰 在和平年代

农民龙舟队则成为团结宗族 联络村民感情的一种桥梁和纽带 民族结团、爱国爱乡

寓教于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是新世纪壮族龙舟文化的价值所在 西乡塘区的年轻人自幼耳濡目染

对划龙舟的热爱胜过当今世界的第一大运动——足球 通过这项运动,村民齐心协力、团结互助 民间陋习越来越少

在政府的主导下,西乡塘区龙舟运动 日益呈现出竞技化、大众化发展的趋势 为拉动招商引资和消费力度 促进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 实施国家全民健身计划 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龙舟精神的驱动下

近年来西乡塘区经济建设迅猛腾飞 社会文化事业生机勃勃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区 全国价格监测工作先进单位

自治区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区 全区五个民政建设年活动先进县区 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区 国家级生态乡镇

自治区和谐社区等许多荣誉称号

年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

财政收入超过33亿元

西乡塘区政府顺势而为

保护民间龙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

建立龙舟文化传承教育和创新训练基地 加强龙舟精英式发展创新力度 大力推进龙舟文化产业

推行具有地域特色的龙舟文化战略 如今,建设“中国龙舟文化之乡” 已经是西乡塘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西乡塘区打造宜商宜居、科教文化强区 推动城区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5、南国新曲

绿城南宁,壮乡腹地 西乡塘区,龙舟文化 历久弥新,崇拜自然 尊重人文,谱写和谐

西乡塘区党委、政府 因势顺导,有所作为 注重培育,加大投入

积极推动文化事业跨越发展 瞄准龙舟文化创新篇近年来每年投入大量经费 完善各种公共文化设施

举办的文体活动受益群众达60多万人次 收到良好社会效益

龙舟文化活动传递正能量,促进了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生活和美

在举国上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

西乡塘区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凝心聚力、赶超跨越 举全区之力,全民参与

以创建“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为契机 打造西乡塘区新的文化名片 进而推动城区多元文化融合 促进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让“逆水行舟、奋勇争先”的赛龙舟精神薪火相传 为南宁市在全区提升经济社会首位度 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

为壮乡的繁荣发展再谱新曲!

龙舟文化解说词 篇2

文化认同 (cultural identity) 指个体对其所属文化及文化群体的归属感 (sense of belonging) 及内心对所属文化的承诺 (commitment) , 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以文化作为独立的意义属性形成群体的文化认同, 是通过个体在选择自己所认同的群体时, 有意识地依据由语言、文化价值、文化习俗等因素构成的文化属性进行。人类学家Linnekin和Poyer (Linnekin﹠Poyer 1990) 强调文化认同是由广义的环境而非遗传所决定的, 而且这种文化认同存在一定的弹性, 是可以在一定的空间灵活变化的。

漳台“扒龙舟”伴随强烈的民间祭祀及信仰, 祭祀是民众向民间神祗祈求福佑或驱避灾祸的一种行为惯制, 它世代传承, 具有相应的仪式制度。[1]祭祀有四个因素组成:第一, 祭祀对象;第二, 主祭人和参祭人群;第三, 祭祀程序;第四, 进行奉献, 提供祭品。祭祀依其范围的大小, 分部落性、村落性、超村落性与全镇性等不同层次。民间信仰, 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2]它包括信仰对象、信仰媒介、信仰方式。信仰的表现方式就是祭祀, 祭祀又是通过祭祀仪式体现的。仪式在1771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被定义为“一本秩序和方式的书, 它是指在特定的教会、教区或相似地点举行的庆典和礼拜”。漳台“扒龙舟”蕴含两地的祭祀文化, “水仙”和“扒龙舟”是通过祭祀联系起来的, 信仰是祭祀的原动力, 而龙舟则是信仰的载体, 参与“扒龙舟”成为当地居民区域文化认同的体现。

2 漳台龙舟祭祀概要

2.1 漳台龙舟队伍分布

俗话说“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 九龙江是福建第二大河流, 漳州位于九龙江沿岸, 漳州人称九龙江为他们的“母亲河”。九龙江的水域除了养育该地区的人们, 另外也为该地区“扒龙舟”提供了充足的水域条件。截止到2013年, 沿九龙江西溪北岸的漳州龙文区, 就分布有23个自然村, 龙舟计55艘, 蓝田镇18支队伍, 步文镇25支, 朝阳镇10支, 郭坑镇2支 (见图1) 。台湾近三分之一的居民祖籍在漳州 (见图2) , 也就是说漳州和现在部分台湾人有切不断的血缘关系, 台湾有一句谚语:一府、二鹿、三艋舺, 概括了清朝年间全岛三大城市的盛况, 反映了台湾由南至北的开垦史, 以及各城仰赖海洋贸易的情况。其实, 龙舟运动也随着开发进程在各地盛行, 加上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的发展, 两岸龙舟赛交流逐渐增多, 中华台北队教练王庆堂介绍说, 每年农历端午节, 岛内各地就会举办多项龙舟比赛。据金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董博士介绍, 台湾地区主要是传统的夺标式“扒龙舟”。据了解, 祭拜“关帝公”“水仙尊王”, “祈求水仙的福佑”表达“奋勇拼搏、团结合作”的龙舟精神, 成为闽台龙舟传承的重要文化因素。

2.2“信仰的载体”———龙舟

漳台的龙舟多是一种狭长型的船, 没有龙头。据漳州龙文区武术协会常务副会长陈金水先生介绍, 以前漳州龙舟长度15m左右, 划手32人左右。随着人们制舟技术的进步, 现在龙舟发展到长25m以上, 划手60人以上。漳州龙文地区的整艘龙舟由用一至两根漳州特有的杉木制成, 龙舟中间的一根长木称为整个龙舟的“中枪”, 犹如主轴, 主要起稳固作用。“中枪”短于舟长约3 m, 整体形状是距形, “中枪”掏空形成船仓。每仓长2m至2.5m不等。周身的侧面为“押竹”, 长度约为舟身的长度, 船头翘离水面1m左右。龙文区发展至今, 现在最大的龙舟长达26米, 一次可乘近70名桨手, 其中一个舵就有16米左右, 甚显气势。龙舟的舟身图案油漆漆成“龙鳞”的形状, 颜色有绿、蓝、红、黄、白等, 控制龙舟方向的“舵”有5米多长在水中就像是龙的“尾巴”一样。在整艘龙舟上, 船舱外侧、尾部、舵身、桨叶上均写有“水仙尊王”四个大字。

至于该地区的龙舟为什么没有龙头, 却又有“龙鳞”代表的“龙身”, “舵”代表的“龙尾”?主要推论如下:漳州地区的龙舟是由当地先民从事海上贸易的“船”和中原龙舟的“龙”元素结合形成的, 台湾地区的龙舟是由移民台湾的漳州人传承传播形成的, 二者是同源的。漳州沿海先民从事海上贸易, 船是主要的运输工具, 途中遇到大风浪, 人们会“划水仙”祈祷神灵的福佑;另外据文献记载, 唐末时期中原人民避乱入闽。举族南下, 人数可观;平民百姓成群结队集体南迁, 也将中原的风俗带到了福建。如龙舟竞渡、放风筝、舞狮等。[3]当时中原龙舟流传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 随着与当地特色的融合, 就逐渐形成了该区没有龙头、却又用龙身、龙尾以保留“龙”的记忆, 且纪念的水仙尊王也含有纪念屈原元素的特色龙舟文化。

2.3 祭祀的原动力———信仰

民间祭祀性体育活动往往与民间信仰有密切的联系, 信仰是一个具有特定的个体实现但又超越个体的社会化“存在”, 虽然无法“看见”, 却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漳台人们多信仰开漳圣王、妈祖、保生大帝、关公等, 段凌平先生在《漳台民间信仰》一书中指出, 漳台都有许多座水仙尊王庙, 多分布在沿海和平原, 船舶在航行中遇到风险, 船员和乘客都要众口一齐作锣鼓之声, 各人手里拿着一支筷子, 好像比赛龙舟般虚作划船的样子, 就得脱险平安靠岸, 称为“划水仙”, 即求救于水仙王, 漳州龙文龙舟祭祀的“水仙尊王”多数认同是古代的名人转化而来, 主要是纪念屈原, 屈原就是“水仙神”, 但段凌平指出, “水仙尊王”又称“水仙王”, 不是专指某一神明, 而是一群水神的总称。被认为水仙神的很多, 不过漳台较多的是大禹、伍员 (伍子胥) 、屈原、王勃、李白这5位;或以为还有鲁班和项羽等 (见表1) 。

以上人物形成的“水仙尊王”, 均被视为航海者或水旱的守护神, 素为沿海民众、渔民、贸易商人所崇信。这些神明或者是因为以治水为业绩, 或者是最终归宿与水有关, 或爱国, 或有才能者。全国范围内流传最多的是纪念屈原, 而漳台的村民不管有没有屈原, 他们都会在端午节划龙舟, 拜水仙, 或认为水仙尊王会镇邪, 保佑旱涝保收;或认为“水仙”是民族英雄, 是爱国人士, 是值得敬仰的人才等, 表达信民们的“有求必应、现世现报”等功能性期待。总之, 水仙信仰凝聚着当地民众的生活信念和理想追求, 影响着民众的文化性格和社会心理, 成为劳苦大众的主要精神依托;同时他们通过塑造历史上与“水仙”相关的历史人物, 提高当地龙舟活动的正当性与权威性。

3 闽台龙舟的文化认同分析

3.1 闽台龙舟的文化整合功能———祭祀仪式

漳州许多村在端午节前后“扒龙舟”, 主要是由民间自发组织, 往往由一村一族发起主持, 邀请附近村舍参加, 并且整个竞赛过程伴随水仙祭祀仪式。仪式本身是由文化秩序所塑造的, 反过来又塑造产生它们的社会秩序。[4]仪式一旦启动, 便在该时间内形成仪式的场域, 即由仪式举办地点、仪式组织者、参与者、仪式中所使用的物品等共同构成的神圣空间。这样的时空是靠社会成员共同参加, 在反复操作中形成自觉的心理定势, 并把它传给新一代, 成为后者生长环境的一部分。

据考察, 龙文地区四月初一, 水仙庙前“打龙船鼓”, 参赛队伍以“社”为一个单元, 该单元内基本是同姓氏、同宗族的人。如2012年龙文首届雪津杯龙舟赛的冠军队都是“陈”姓的队员;2013年龙文区第二届龙舟比赛的冠军队95%以上是姓“郭”的队员。四月初一“打龙船鼓”代表今年要“扒龙船”, 十五过后练船, 五月初一请水仙, 初二禁港 (休息) , 初四游江 (夜间点龙灯沿江撒纸钱和贡品, 意在养鱼虾, 要鱼虾不要伤及屈原的遗体) , 每到一个弯都要喊“嘘”声 (哭找屈原) 。初五拜水仙, 龙舟下水要拜水仙, 由一名长者手持“花心草”和“净水”来净龙舟, 舟里摆放有焚烧的香炉及“祭品”, 长者净舟完毕, 说明顺利祭拜“水仙尊王”, “扒龙船”得到“水仙”的福佑, 不会有翻船、队员溺水等危险情况, 之后方可进行比赛, 龙舟上岸要放鞭炮拜水仙。据2013年金门龙舟赛知, 金门龙舟祭祀过程分三步:第一, 庙内拜土地神“关公”, 程序为主祭者、陪祭者等就位;上香、献花、献爵、献馔 (猪肉、烧鸡) 、献果、献金帛;向神像行祭礼 (长老要脱帽) 、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献炉敬;礼成;第二, 庙外点睛仪式, 主要有道士用“净水”净舟, 然后在道士的引导下, 县长和议长等到场的高级领导点睛, 包括龙头上龙的眼睛、舌头、鼻头、耳后、腹部、龙尾、龙颈等处都需要点上红色的红点;第三, 鸣炮, 龙舟下水。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知, 漳台多是传统式的“扒龙舟”, 有完整的祭祀仪式, 但大陆和台湾祭祀又有不同, 大陆主要是村民自发、自主建关帝庙、妈祖庙、水仙尊王庙等, 并进行祭祀。台湾是政府行为, 县长和议长会亲自到场参加祭拜和点睛仪式, 说明政府对民间祭祀的认同, 对划龙舟过程中祭祀文化的认同。总之, 祭祀仪式中包含着宗族认同和归属依据, 它是人们在某一时间、某一处所的“指南”和“路标”, 又是历史掠越至此时此处所发生的关系和效益。[5]闽台龙舟祭祀文化体现在“民间信仰”、“祭祀仪式”等方面, “强制”人们参与“扒龙舟”从而对人们进行言传身教, 约束和教化人们, 起到调节社会关系, 整合社会秩序的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体育文化生活, 展示村落祥和、团结的氛围。

3.2 闽台龙舟的文化认同功能

人构成社会的集体, 人在社会中出生、成长, 成为社会集体的一份子。漳台“扒龙舟”使得该区的集体价值观得以实践, 强化了村民对集体力量、团结精神的认同感, 即个体对于其它个人或团体所表现出的态度、观念或行为模式表示认可, 而愿意成为团体的一份子, 参与其行动而产生归属感。“扒龙舟”就如同一个文化磁场, 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本村落、本民族的人们。人们通过“扒龙舟”活动把亲和内聚等团结精神拧成一股绳, 交汇成一种巨大的心理及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据悉, 漳州“扒龙舟”主要是各个村镇联盟形成, 集体商定哪一村做东, 然后村里的长者或在学识较高者协助下调动群体的力量, 共同举办一年一度的传统龙舟赛。端午期间, 不管在外打工、当兵或工作的, 只要是男丁都要在龙舟赛期间回到村里, 参加或观看龙舟赛。大家从中寻找自我、证明自我, 体现集体主义、凝聚族群、强化权威和地位等;不参加或不通过集资等其它方式参与者, 会受到歧视, 或被排除在集体认同之外;反之, 能参赛或为集体龙舟赛出一份力, 则是家族荣誉的体现, 据悉漳州蓬州村因舟小导致2012年比赛输了, 结果全村在2013年集资30多万元集体造大龙舟。

文化是人为的, 人创造文化, 文化为人服务, 同时文化制约人。[6]人和文化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社会结构和人的关系是互动的, 互动的存在形式就是实践。龙舟作为民俗体育的“活态文化”也是在“实践”中受到闽南文化的“再创造”, 反过来, 龙舟文化也影响着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据龙文区陈金水先生介绍, 漳州龙文区的龙舟制作所需树种, 主要是杉树。在伐木工伐树时, “祭祀山神土地”是伐木工的规矩, 但只祭祀百年老树, 仪式顺利通过后方可进行树木的砍伐。漳州地区杉木釆伐在 (农历) 八月期间, 古言有“七竹八木”之说, 意思是七月伐竹八月伐木, 因这季节竹木的含水量比较少 (不象雨季) , 伐下的竹木便于畜存, 而且不易烂掉或长虫。这些“规矩”或“古言”正是漳州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 经历或听说这些事象, 逐渐接受和传承传播形成文化认同, 在认同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区域内的文化整合, 形成集体的禁忌和相同的价值观念等。

当地村民在对“扒龙舟”, 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认同, 例如, 当问及当地村民认为当地龙舟的特色时, 他们会把“站立式划姿”、“船体积大”等与其它地方龙舟的“共性”作为当地特有的、感到很骄傲的“特性”, 这些事情恰恰说明了人们在逐步加强对当地“龙舟”的认同。具有“文化认同”意义的龙舟, 有利于子孙继承和传承民俗体育文化, 逐渐形成文化自觉, 即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从而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权。闽台人在形成“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达到“文化自觉”, 可以表达和解释该区域内扒龙舟的起源、发展、命运及其在闽南、中国乃至全球的地位, 更好地对民俗体育进行传承和保护。

摘要:文章透过人类学视角, 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对漳台地区龙舟祭祀进行考察, 发现漳台“扒龙舟”遵循一定的祭祀过程, 分析可知漳台“扒龙舟”祭祀“关帝公”、“水仙尊王”由闽台两岸人们祭拜神灵的民间信仰决定, “扒龙舟”具有强化两岸文化认同的功能, 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闽台龙舟,祭祀仪式,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194.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182.

[3]陈少坚, 谢军.闽台体育文化交融与发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4]李志清.乡土中国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以桂北桐乡抢花炮为个案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5]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民族出版社, 2007.

龙舟文化解说词 篇3

[关键词]龙舟比赛 龙舟文化 传统 现代发展

一、传统龙舟文化的起源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崇龙文化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是人们愿望和美好理想的化身。当今,不论在世界何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龙文化的存在[1]。

龙舟文化是龙文化所演变衍生出来的,关于龙舟的起源也有许多说法:

主要有两种:一是英雄崇拜说。黄益苏、史绍蓉在《赛龙舟》一文中记述: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因主张改革和选贤任能,遭到贵族集团的反对。晚年屈原被流放江南,公元前278 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以身殉国。此后,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竞渡活动,世代相传。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龙舟除纪念屈原外,在江华、江永一带还有纪念汉代苍梧太守陈林的传说;亦有纪念伍子胥之说,有的还说龙舟竞渡始于越王勾践。[2]二是宗教、祭祀说。据民俗学者张伦笃、黄靖中《竞渡、龙舟与龙舟竞渡之研究》一文总结,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在和自然界作斗争时,感到软弱无力和无法理解,便产生了想象中的超自然力量。对这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就形成了最初的宗教和宗教仪式[3]。对自然的无知和恐惧,使早期人类把宗教当成主要的精神寄托,一批与宗教祭祀相关联的活动应运而生[4]。总的来说,纪念屈原这种说法普遍得到人们的认可。

二、龙舟比赛的内涵

龙舟比赛是传统龙舟文化活动中的一项活动,不仅是一项民俗体育活动,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龙舟比赛在古代也叫龙舟竞渡、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是一项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在文献记载中,最早的龙舟竞渡活动当数公元前318 -296年战国中期的《穆天子传》。龙舟竞渡因地区、文化、民族、习俗的不同而演绎出各具民族特色、区域特点的传说。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龙舟竞渡文化也是经历了历史的发展变化,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农事信仰的寄托,更是当地人民对本族英雄和神灵的虔诚信奉,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他们的民族信仰[5]。

三、龙舟比赛对龙舟文化现代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龙舟比赛促龙舟文化规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的渐渐演进,龙舟这一起源于古代的民间娱乐健身活动,在现今社会逐渐从民间进入社会的上层,被人民普遍接受,具有了一定的现代化内容,从一种文化意识发展到具有自己的机构团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个可喜的文化现象。龙舟竞渡不仅具有了自己的组织——中国龙舟协会,并且在当代体育领域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体育文化现象。1984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就做出了决定,把龙舟比赛列为国家正式水上比赛项目,同年10月在广东佛山举行了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1985年6月6日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宜昌正式成立。一时间其他各省、市、镇等相继成立了专业和业余的龙舟竞渡队伍,如东莞市麻涌镇光大龙舟队成立于2013年1月份,由镇政府全资投入建设、训练,打造成为一支全职业化的龙舟队伍。通过选拔,年轻力壮、团体意识强、划船技术纯熟的队员们投入了专业的训练。后得到广东光大企业集团的冠名赞助支持,成立东莞麻涌光大龙舟职业俱乐部。麻涌光大龙舟队参加国内、外各项赛事,在2013年及2014年中华龙舟大赛中,福建福州站、江苏江阴月城站、贵州铜仁碧江站等多站都取得总成绩排名第一,单项赛的冠军等多个奖项。在2013“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夺得男子组“嘉庚杯”500米总成绩第一名,社会男子组500米第一名,3000米绕标赛第一名。此后各种项目的龙舟比赛此起彼伏,如中华龙舟大赛就设置500米直道竞速、200米直道竞速,2013“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设置500米、3000米绕等细则。由此可见,职业化龙舟赛与古代的龙舟比赛相比,龙舟竞赛水平越来越高,比赛规模越来越大,赛事也逐渐趋于完善,细则越来越规范,而且对于比赛队员的要求、比赛距离以及比赛的规范化都有了详细的规定。

(二)龙舟比赛令龙舟文化地域扩大化

纵观我国的龙舟比赛,竞技地点基本在南方。这与南方的生态,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江南多水,溪流湖泊遍布水乡,这为龙舟比赛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比赛条件。在我国古代,龙舟竞渡有着很强的民族性,它是和各地的民族和历史相联系的。中国地域辽阔,人们分布在广袤的山川河流,各族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说,龙舟比赛也就带有一定的区域性、民族性和民俗信仰。现今龙舟比赛还打破了江南一统天下的局面,把属于南方水乡的比赛项目移到了北方,如中华龙舟大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共同主办。目前,中华龙舟大赛是中国规格最高、竞技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顶级龙舟赛事。大赛自2011年举办以来,以分站的形式巡回国内知名城市,如2013年就有海南万宁、福建福州、四川金堂、江苏江阴月城、甘肃永靖、贵州铜仁碧江、广东麻涌等站,其中不乏有北方的城市,而且在北方,群众的热情丝毫不输南方。 大赛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龙舟劲旅参赛,也将龙舟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使龙舟文化地域扩大化。

同时,随着龙舟文化的发展,龙舟比赛更趋向国际化。龙舟文化发源于我国,然而,它的影响远播异域,直至出现龙舟国际化的趋势。在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都盛行龙舟运动。此外,还有印尼、丹麦、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龙舟竞渡也正在兴起。特别是1999年第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在中国以外的国家——英国的举行,表明龙舟竞渡已正式进入了国际化的行列[6]。

(三)龙舟竞赛使龙舟文化商品化

随着传统龙舟文化的发展,龙舟比赛这种活的方式,更好地诠释龙舟文化,而在龙舟比赛的规模也逐步增大,受众也越来越广,规模越大,经济投入也就越来越大。现在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龙舟竞渡比赛,通常需要大量的赛事经费,而这些赛事经费主要靠市场运作来解决,而且通过市场运作筹集经费的比例越来越高,基本上实现市场办赛。如2013年11月,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华阳湿地公园举办的中华龙舟大赛,笔者作为本站中华龙舟大赛现场直播的导演身份参与了整个赛事的运作,麻涌镇就专门成立了中华龙舟招商处,通过拍卖广告权和指定权不仅筹集到了近几百万的活动经费,而且活跃了市场经济,使得赞助商从中赢得大量商机。这些常态化的赛事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模式,每站只要根据当地的文化物质稍加修改,按照常规操作,便能取得圆满成功。通常“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吸引外商投资”是举办城市经常采用的手段。每举办一次赛事,会吸引大量的观众前来观看,这也会带来大量的消费。酒店、交通、旅游、商品零售以及各种服务业等都能够从中获益。例如麻涌镇作为一个水乡小镇,通过中华龙舟大赛,让全国人民都认识她,认识美丽的华阳湖,这都是龙舟比赛提供的契机,使得当地的旅游业、商业得到更大发展,从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同时,麻涌光大龙舟队在历届国际龙舟赛、中华龙舟上年年获大奖,为麻涌的旅游、文化等形象进行了很好的推广,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综上所述,随着各类龙舟比赛的规模越办越大,参与的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多,比赛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在现代得到了更好地发展,较之以前,更规范化、地域扩大化、国际化与商品化(市场化)。

参考文献:

[1]蒋东升,韦江华.龙舟运动的生理特征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6, (2):38;

[2]姜喜平.龙舟文化之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29.;

[3]马勇,贺昭泽.龙舟竞渡的发展及特点探析[J ].吉林体育学远报,2006,22(1):23;

[4]张斌,黄传兵.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 25, (1):119;

[5]张玲玲.龙舟比赛与龙舟文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2: 22~24;

[6]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26;

[7]黎细凤,王洪宇.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3):78。

龙舟文化节策划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工作目标,不断丰富和活跃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弘扬松原优秀文化,通过品牌战略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内容

端午文化旅游节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万人踏青,二是全民健身表演,三是公祭松花江,四是龙舟赛,五是放河灯。

(一)、万人踏青:端午踏青活动在我市由来已久,是松原所有节日文化中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近几年此举已约定俗成,成为全市人民端午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每逢端午节清晨,人们便三五成群的涌向松花江边,在岸边散步踏青,用松花江水洗脸,采撷艾蒿,继而乘坐游船游玩或购买香包、五色线、葫芦、粽子等饰品及食品。游人至早6时左右达到峰值,最多时可达20万。届时我们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理性踏青、文明踏青、注重环保、热爱母亲河。江边播放歌颂松原的歌曲,广泛进行播音宣传,并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二)全民健身表演

时间:5月28日 早5:00――6:30

共设五个场地,由老年体协具体负责。

第1场地:滨江公园,表演单位是宁江区中老年艺术团。(准备工 作有:彩虹门1个,氢气球,地毯,音响等)。

第2场地:江滨公园东北大秧歌表演区,表演单位是宁江区老年秧歌协会,主要表演健身秧歌及民俗秧歌等。

第3场地:江滨公园健身场(南侧),表演单位是宁江区中老年活动中心,表演五禽戏、柔力求、健身操等。

第4场地:江滨公园健身场(北侧),表演单位是宁江区太极拳协会,表演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

第5场地:公祭松花江水上演出舞台,表演内容是歌舞,由大柳树艺术团负责。

(三)开幕式

时间:28日上午8:55时

会序:

主持人宣布:“中国松原第二届伯都讷端午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在开始。

(1)、介绍参加今天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

(2)、宁江区领导致欢迎辞;

(3)、请市领导宣布:“中国松原第二届伯都讷端午文化旅游节开幕”(放和平鸽、气球、彩烟);

(四)、祭拜松花江

时间:5月28日 早9:05时

地点:公祭松花江水上演出舞台(演出舞台为200平方米,台上插36面旗帜,上摆祭台、祭品,台上台下演出阵容为150人,公祭松花江采用传统祭祀方式,祭祀人员阵容强大,身着满族服装,采用萨满音乐和神调增加神秘感)。

程序:

1、敬献花蓝,请市、区八位主要领导敬献花篮(八位领导在礼仪小姐引导下,把花篮摆放好);

2、敬上高香,5个民族代表上香;

3、敬拜母亲河,大萨满、二萨满带领众人祭拜苍天、大地、母亲河;

4、敬读祭文,请郝春风区长宣读祭文;

5、敬奉祭品,将祭品依次放入水中(祭品包括水果、五谷、白酒、鲜花);

6、萨满舞:《风调雨顺太平年》;

(五)点睛

公祭松花江之后,龙舟赛之前:请市区领导和嘉宾代表为14支龙舟点睛

(六)、龙舟赛

1、比赛时间:27日和28日两天的上午,27日上午进行龙舟赛的预赛、复赛和次赛,28日上午举行祭江仪式和龙舟赛的名次赛、半决赛和决赛。所有领导参加28日上午的仪式。

2、比赛地点:在松花江北岸桥东;

3、比赛队伍:共14支代表队,市及油田七个代表队,区里七个代表队。

4、比赛航道:比赛设四条航道;

5、比赛名称:公开组500米直道竞速;

6、比赛分组:共分为四轮进行比赛(预赛、复活赛、名次赛、决赛)。

27日8:30时举行预赛,复赛和次赛。

28日9:30时举行半决赛、决赛.7、龙舟赛前期准备工作:

(1)、购置龙舟。根据龙舟比赛的要求,拟为新增比赛队伍购置龙舟7条,租用救生艇一艘,制作铝合金码头80平方米,另外需租用渔船和旅游船做起航平台。

(2)、场地建设。场地建设需要搭建码头、铺设航道、搭建主席台和祭江水上舞台。其中码头是比赛龙舟停靠的地方,队员上下龙舟、相关器材的搬运、起终点的设置,都要通过码头来实现。比赛时,龙舟由码头进入比赛航道,根据我区江段的实际,拟修建“山”字形码头。第二是铺设航道,航道是比赛的场地,拟设计航道四条,每个航道长500米,宽10米,水面拟用彩球等做浮标,水下用石头做沉坠。在赛道南侧水域准备悬挂大型空飘气球60个,并在气球下悬挂宣传条幅作为南岸背景。第三是搭台,在岸边广场区域搭设观礼台和水上祭江演出舞台(分别为200平方米),在观礼台后做150平方米背景板,另外在广场划出

运动员休息区、裁判员工作区、医疗救护保障区及相关区域。

(3)、人员培训。聘请国家级教练员和裁判员从5月4日开始对划手、舵手、比赛裁判员、场地记录员、救生员等工作人员,进行为期23天的全面培训。

(七)、放河灯

时间:5月27日 晚8:20-9:20

地点:松花江北岸桥东

河灯制作和施放由宁江区文化馆负责,制作大型河灯200盏,小型河灯2000盏,制作的河灯形状有中国龙、火凤凰、莲花等。河灯样式美观新颖,用霓虹灯或蜡烛照明,所用材料体现绿色、环保。我们将把施放河灯注入新的内涵,使其即能祈祷吉祥和平安,又能展示松原人民美好生活。

端午龙舟文化周开幕式主持词 篇5

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来宾,父老乡亲们:

大家好!六月莺歌燕舞,粽味飘香。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举行端午龙舟文化周开幕式。这是我市深入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西部经济文化强市的重要举措;是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体现;是一场文化的盛会、交流的平台、人民的节日。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同志致欢迎辞!……

下面,请*为龙舟点睛。……

班级文化解说词 篇6

当岁月的凉风拂过我们的教室,带来如诗的光华,我们张开双臂,揽如梦美景,织成满室的云霞。走进我们的教室,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我们这些小花朵,正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在如花般的教室里,绽放着美丽的生命。

我的班级,我畅想。各位老师,我们从这里开始我们的班级文化之旅。这是我们精心设计的班徽。那形似迎风起航的帆 船,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又似一本翻开的书卷,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又似一朵盛开的鲜花,象征着祖国的未来。整个班徽的色调为 蓝色,因为蓝色是天空的象征,寓意我们要有广博的胸怀,蓝色又是大海的象征,寓意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整个班徽看似简单,但简单中透着真诚,真诚中透 着真爱,我们将在爱的雨露中茁壮成长!

下面请走进“我读书,我收获”这个板块。这个板 块,虽然不怎么起眼,却也是一方书香弥漫的小天地。每天午餐回来,我们都会带一本书回到自己的座位,或独自品味,或邀友共读,赏心悦目,乐在其中,在这 里,我们结识了著名作家高尔基、福楼拜、莫泊桑、巴金。在这里,我们和一个个高尚的人谈话、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我们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扬起了理想 的风帆。

下面请走进“我快 乐,我成长”栏目,这里展示的是同学们的手抄报,我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着五彩的世界,我们用优美的文字抒发着心中美好的理想,我们为自己的小报登上这个栏 目而激动不已。虽然我们的小报还不是很成熟,但我们坚信:未来的作家、画家、编辑会从这里起航。本期能荣幸登陆的是: 杨瑀、包虞峰、杨潇、张丹。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这个栏目将永远属于勤奋耕耘的人,同学们,努力吧。

接着请大家欣赏“我自信、我真棒”栏目。这里展示的是同学们的 优秀作业,瞧: 同学们 的 钢笔字写得是那样的刚劲有力,同学们的 英语单词写得是那样的优美流畅,同学们 的数学作业做得一丝不苟。为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我们将定期更换,让大家能领略到更多同学的风采,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在此大显身手。四

下面请大家看我们的黑板报,为了配合学校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特地出了一期专题黑板报,主题为:我爱美丽的校园。我们知道,郭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目 前,正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作为郭小的莘莘学子,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所以,我们不由得要拿起手中的笔,抒发心中炽热的 情感。本期黑板报的内容来自同学们的日记佳作,瞧,周彦涵的《秋天的校园》,薛琪的《校园的早晨》,语言清新流畅,感情真挚。

接着请大家走进“我们来PK”这个栏目。如今,我们的课堂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活动单导学彰显着它独特的魅力,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我们特设 立了我们来PK这个栏目。9个个性飞扬的小组将在这里一决雌雄,谁更技高一筹,就看全组同学的 表现了,有了它的存在,我们谁也不敢懈怠了。经大家认真评选,上周最佳表现小组为第9小组,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

尾声

回眸我们的班级文化,“我”是班级的主人,“读书、成长、自信”是我们班级文化的 主题。我们信守的格言是: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们的奋斗口号是:肯定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我们的班级文化之旅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尊敬 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快乐小鸟班指导工作!很高兴由我来给各位介绍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情况。我们班是一个健康、活泼、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把我们的教室变成了学习、成长的乐园。

首先请看我们的班徽,它由一对白色的翅膀和红色的飘带组成。白色的翅膀象征着我们乘着知识的翅膀如同快乐的小鸟振翅高飞。红色的圆代表我们50个孩 子团结一心,在老师的指引下,奋发向上。“入班即静,入座即学”是我们的约定。老师们请看我们的少对角,从这里我们能了解到很多少先队的知识。我们“火烈 鸟中队”它象征着我们不仅快乐,还如同火烈鸟般激情洋溢,勇敢奋发。好习惯我养成,这里时刻提醒着我们养成好习惯。

“文明从这里出发”这是我们的卫生角,绿色的环保箱时刻提醒着我们保护环境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这是我们的班级小书库——“书香满屋”这是老师用废弃的麻袋缝制而成,里面装着同学们推荐的好书。我们把每周二、周三和每周五的午自习,作为阅读时间,同学们在这里遨游知识的海洋,吸收知识营养。

老师们再看黑板上贴着的是我们的小组标志,一共有12个小组,上面有我们的组名,和小组奋斗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小组自己讨论制定的,我们非常喜欢。黑板下面挂着的本子,是老师自己设计制作的爱心本“成长新力量”。根据我们在学校、在家的表现,贴上小苹果和星星,小苹果是代表在学校的表现,星星代表在 家里的表现,20个苹果可以换一朵小红花,10颗小星星可以换一朵红花。贴在教室外。

欢迎您参观我们琢玉坊的文化展板。我们的班级精神是自信、好学;我们的班级宣言是:玉经雕琢方成器,人不拼搏难成材。“我玉我琢”是我们的班级口号,意思是:自我雕琢,自我磨练。

这些是同学们亲手制作的琢玉班报,在制作班报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还让我们学会了很多版面设计的知识。

请看,这是我们的全家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自信的璞玉,让好学成为习惯,不断展示自我,磨练自我,放飞理想的翅膀,打造美玉的人生。”这是王老师对我们的希望。

这是我们琢玉坊的形象大使,姜畅是自信大使,王舜华是好学大使。请看这些照片,他们是我们琢玉坊评出的阳明之星。我们通过投票选举出了勤学、环保、礼仪、敬长、诚实和守纪之星。阳明之星的评选,不仅培养了我们力争上游的精神,还让我们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我们是璞玉,我们要做自信好学的璞玉,朝着美玉的目标不断努力!力争上游 永不言败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我们班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步步高升的积极进取的班级,这来自于全班52名同学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打造,我们手牵手,心连心,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天地。

我们班有学习认真,尊师守纪的“乖乖女”林梦,有数学“王子”王威,有文才飞扬的宋会玲,有活泼大方的刘晨,有从容不迫 的向光华,有八面玲珑的王莹,有才艺双全的梅宗娇,有“神笔马良”李娜,有文不加点的习梦月,有小巧玲珑的胡娇,有才艺横出的赵运妮,有锲而不舍的任建 成,有“开心果”杨飞等等,枚不胜举。

我们班是一个卧龙藏虎的班级。在语文课上,你能听到赵运妮的深情朗诵;在数学课上,你能看到王威的精彩演算;在音乐课上,你能享受到梅宗娇的优美歌声;在美术课上,你能欣赏到李娜妙笔生辉的绘画等等等等。

龙舟文化解说词 篇7

关键词:黔东南,龙舟,文化旅游资源,经济开发策略

龙舟文化主要盛行于贵州黔东南清水江畔, 即由施秉县的平寨到台江县的五河和施秉县的胜秉廖洞地段。在这上下约七八十公里河段簇拥着几百个苗家寨, 每年龙船节期间都活跃着数十只独木龙舟, 是贵州省东线旅游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被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旅游首选地之一。因其龙船造型、活动方式、竞技标准以及围绕龙船体育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经济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都具有独特的和很高的研究价值与开发价值。故国内外的学者们把这一地段称为“独特的苗族独木龙舟文化圈”。认真考察龙舟文化旅游资源, 加强对其旅游价值的挖掘、开发, 是弘扬民族文化, 发展旅游经济, 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1 黔东南龙舟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黔东南地区龙舟旅游项目资源, 由于其所在地区的苗族古老文化影响, 仍保留着极其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 尤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富有代表意义的有台江、施秉的独木龙舟资源和镇远龙舟资源两种。

1.1 台江、施秉的苗族独木龙舟渊源

苗族人民的龙舟节历史悠久, 但因苗族无文字记载, 真正的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每年农历5月24日~5月27日, 清水江畔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 70个苗寨从施秉平寨开始举行这一盛大集会, 历时4天, 到台江施洞结束。

龙舟古朴硕大, 别具一格, 舟身用三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 中间一根独木为母舟, 直径约70厘米, 长约24米, 两边各置一根直径约50厘米, 长约17米的子舟, 长15米, 船头雕龙, 船上设鼓头、鼓木、锣手、理事和撑篙各1名, 16个桡手一律站立划舟, 身着土制紫衣和斗笠, 站立子舟上划桨, 出发时鸣铁炮, 这是与其他民族划龙舟的不同点。竟渡时, 锣鼓喧天, 舟上的人随着划水的节奏齐声大喊“嗨!嗨!”。岸上的亲友也跟着龙舟奔跑并高声叫喊, 气势磅礴, 扣人心弦, 龙舟节被推向高潮。比赛结束后, 龙舟靠岸亲友们燃放鞭炮, 把馈赠的鸭鹅挂满龙颈, 大家开始分享随龙舟带来的糯米饭、肉和酒, 一直欢度到黄昏才唱着歌各自划船回家。从史料中可以看出, 苗族龙舟是祭祀祖先, 保地方水土平安, 风调雨顺的民族集会。同时也是苗族青年男女以此择偶、中老年人彼此交流的媒介, 亦是地方与外界进行商贸往来、物资交流、文化研讨、外来旅游的黄金时期, 是展现苗乡浓郁风情的社会生活画卷。

1.2 镇远但龙舟的渊源

镇远龙舟赛大约在公元前298年前后就开始兴起, 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明 (嘉靖) 《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 舟楫便利, 居人先期制造龙船, 绘画首尾, 集众搬演剧戏。一箬叶裹米为粽, 弃水中。拽船争先得渡者, 是岁做事俱利焉”。通过文献资料考证, 镇远龙舟的起源与湖南岳阳、汨罗地区有一致性, 说明具有龙舟文化的同根性。但镇远龙舟不同于台江、施秉龙舟, 它是平时作为运输用的舟船, 在历史上称作“麻阳船”的燕尾舟。比赛时在舟船上装上雕刻考究的龙头, 再系上彩幡即成竞渡龙舟。

在镇远所有的节日活动中, 最为盛大、最为热闹的应属五月五端午龙舟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中国镇远端阳龙舟节正式命名。每年农历五月五端午节, 镇远举行传统的龙舟盛会, 同时还开展水上抢鸭子、放河灯等多种有趣的民间传统活动。镇远端阳赛龙舟成为全县参与的体育运动和民族文化活动联成一体的大盛会。镇远龙舟文化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个盛大庆典既保存了传统龙舟文化的种种古朴活动方式, 又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采, 随着镇远旅游业的兴起, 镇远龙舟文化又为贵州省东线旅游增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新看点。

2 黔东南龙舟文化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

龙舟以独特的民族文化气息, 将民族传统活动、体育竞技、旅游文化集于一体, 引起了国内外历史学者、体育学者、旅游爱好者的关注, 促进了当地以龙舟项目为龙头的旅游项目的开发, 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 当前龙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 面对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趋势, 端午龙舟文化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存在土壤和社会环境。许多当地青年人外出打工, 村民们忙于发展经济, 龙舟竞渡很难组织起来, 端午龙舟渐渐地变得如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只留在了老人们的记忆里, 人们对龙舟从制作到竞渡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的一系列的神秘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情感趋于淡化, 对近乎原始的划龙舟兴趣下降, 龙舟在新旧观念之间发生选择困难和位置失落, 龙舟活动中原始的礼仪、习俗逐渐淡化, 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濒临消失, 文化继承和资源开发后继乏人。

(2) 以龙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 过度注重经济收益, 忽视对龙舟文化价值的提升。虽然以龙舟赛为名起到了聚人气、集商气, 扩大贸易交流, 扩大交叉销售产品的目的, 但没有注重研究、挖掘龙舟文化的潜在文化价值, 历史传承价值, 使得人们对龙舟文化神韵渐渐遗忘, 龙舟文化旅游黯然失色。

(3) 现有龙舟活动项目单调, 缺乏多元化的龙舟项目开发。现有龙舟活动项目仅限于龙舟节、端午节等重大活动, 而没有密切结合当地的实际, 将龙舟活动为平台, 寓于当地项目洽谈、体育赛事、重大庆典、对外交流等活动中。

3 以提升文化资源应用价值为目标, 实施旅游经济开发策略

3.1 扩大宣传与影响, 打造旅游文化资源的品牌项目

黔东南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全国最具研究价值的苗族独木龙舟节, 具有兴办二十多年长盛不衰的镇远龙舟节, 有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龙舟训练基地的基本条件, 是极富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力量, 扩大社会效应, 在政策法规层面、战略规划层面、环境治理层面和协调服务层实施系统工程, 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节庆活动、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要打开传统节日旅游市场, 挖掘和弘扬民俗文化, 加大品牌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文化品位, 将节日传统融入产品主体, 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项目, 促进黔东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2 深化龙舟项目开发, 形成龙舟多元化的旅游开发格局

以比赛、文娱、游园为一体, 突出民俗性、观赏性、竞技性三大特色。赛制上, 除了专业选手参加, 观光者可自行组队参加, 广泛提高群众的参与性。并且在承办龙舟比赛风景区内举办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庙会性质的文娱文化活动, 例如为屈原招魂、彩船游江、龙舟饭、大型传统歌舞等系列活动。

3.3 进一步深化龙舟活动的研究, 促进旅游文化价值

以施洞镇为中心的苗族独木龙舟, 具有世界的惟一性和较高的历史价值。应当将其作为一种民族文化遗产, 加强拯救、研究, 从不同的视角对苗族独木龙舟开展旅游资源利用与开发, 可以有力推动民族文化遗产价值的弘扬, 促进当地旅游资源价值的提升。

3.4 实施商业化运作, 举办多种形式的黔东南少数民族龙舟竞赛活动

班级文化解说词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三(2)班向日葵中队检查指导班级文化,请大家随我走进我们中队,我们中队的口号是“面对朝阳,乐观向上,希望之花,朵朵绽放。”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班务公开栏,里面粘贴了学生信息、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安排表。下面是勤奋两个字,我们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勤奋努力,就能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将来成长为参天大树,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两边窗户上粘贴的向日葵,我们就像向日葵一样,始终面对朝阳,沐浴在阳光下快乐学习。大家请随我来,这是我们的心愿树,我们49名同学将心愿亲手写下,粘贴在上面,这里寄托了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其中2-3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心愿)。

谁最闪耀是我们的一个竞赛栏,里面是根据我们平时上课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等开展评分、评星,表现好的奖励一颗星星、出现违纪的减去一颗星,星星越多,说明我们各方面表现得越好。

老师们请看,这里是“我与梦想一起成长”,我们的约定是:(全班一起)“上学不迟到,上课要认真,纪律要遵守,作业要工整,举止要文明,卫生要保持。”大家看到的“竞、敬、静、净”这是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尊师重教,敬老爱幼;学习上相互竞争又相互帮助;课堂上保持安静;生活上爱护卫生,保持教室干净。49个同学,49张笑脸,49朵稚嫩的向日葵,为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每月我们将评比出“学习星、进步星、文艺星、品德星、读书星”,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与梦想共同成长。

向阳花作品展里展示的是我们自己的作品,里面有我们的书法、绘画、手抄报和一些小手工,我们在这里展现自己的才华,虽然现在看上去比较稚嫩,但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我们相信一天更比一天好。

卫生角时刻提醒我们“班级是我家,清洁靠大家”,我们要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的中队情况,上面印有我们49人的大家庭,教育着我们时刻爱党、爱祖国。这是图书角、植物角,“书香苑”让我们与书交朋友,“惜书如时”教会我们要懂得爱护书本,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们的阅读口号是“做快乐阅读的向阳花!”,植物角让我们不仅学习到知识和技能,更让我们学习到做人与做事,只要努力、勤奋,心向太阳,就能健康成长。

上一篇:户外广告制作装合同下一篇:《大恐龙进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