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技巧题型(共8篇)
公务员面试技巧题型 篇1
其他题型
【说在课前】
希望通过讲解本次课能够让 9 元课程成为体系,该课程已经讲解了社会现象、态度观点、人际关系、组织管理,本节课将演讲、漫画、串词组成其他题型进行讲解,但是其中蕴含的解题方法没有变化。
1.一个胖子睡在吊床上,四周有八个话筒对着他,但他仍然在呼呼大睡。请问你怎么看?
【解读】
(1)由于是考生回忆的真题,所以没有画出本题的漫画,但是进行了描述。
(2)漫画题的答题思维方法:与综合分析题一样,分为两类:社会现象、态度观点。与社会现象类、态度观点类的解题思路一样,并不是创新题型,是社会现象、态度观点的变型。
①社会观点类漫画: a 分析出漫画的问题、观点。
b 漫画题的三大要素:影响、原因、对策;“影响、原因、对策”主要适用 于社会现象类的漫画,但是不必全分析,可以选择分析其中的要素。社会现象中 的漫画是社会中发生的事件,一句话说明漫画的本质,之后说明事情的影响、原 因、对策。
②态度观点类漫画:漫画较有哲理,只要提取其中的关键细节进行分析即可,符合曾经讲过的态度观点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即关键词、关键句的解题思路。
③本题是社会现象类漫画题,是社会中可能发生的事件。
(3)抓细节。关键词:胖子、话筒、呼呼大睡。“胖子”代表:官员;“八个话筒”代表:表达民意;“呼呼大睡”代表:充耳不闻、不做事。注意:需要站在政府的立场思考问题,政府官员可能会睡在吊床上,对民众不理不睬、呼呼大睡。一句话点出漫画的本质:本漫画讽刺了当今政府部分官员懒政、怠政、不作为的现象。
(4)影响:这种行为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影响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5)原因:为什么存在这种现象,可以使用主体分析法、基本模块、关键词进行分析: ①胖子:理想信念缺失,不将工作当成事业;为民服务的意识差。
②政府: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奖惩机制;考核机制需要化大为小:比竞争对手想得更进一步,涉及政府的内容可能会包含考核机制。考核机制会包含:奖惩机制不完善、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奖惩制度、外部监督问题、考核机制不合理。
③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a 体制内监督:习总书记(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内部监督:纪委、监察、单位内部日常管理、人大监督力量(该出手时就出手)、政协。
b 体制外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原来湖北省考面试会进行电视直播,并且会邀请人大、政协、家长在现场旁听。
④从政府层面看问题、找原因: a 思想:思想上要加强、思想存在缺失;对策:加强教育;加强教育:内容 方面的教育(专题会、大讲堂、思想汇报)、形式方面的教育(座谈会、广播、在线学习等)。
b 制度:体制、机制;要坚持做到制度管人、管事,制度具有全局性、根本 性、长远性、决定性。个性表达:要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用 制度管事,因为制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决定性。注意:可以准备个性 化、常用的、万能的词语,运用到答题中来提升文采,但是也不要勉为其难。
c 监督:内部监督:纪检、监察、人大、政协、单位内部日常监督管理;外 部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
d 技术:通过技术避免出现问题和浪费,比如:政府通过网络办理公务,大 家不用再排队;铁道部:通过互联网购买火车票。
e 投入。
f 管理:有时管理与监督、制度可能分不开,但管理要专事有专人,专人有 专责。(6)对策:由原因反推得出。
①思想:加强思想教育和端正思想观念。从形式上、内容上进行端正,也可以将“两学一做”加入其中。
②解决考核不合理问题。完善考评体系:考评体系要科学、奖惩机制要严格落实。③解决监督不到位问题。加强问责力度:内、外监督;问责机制要严格落实。(7)漫画题的本质:
①用一句话揭示出漫画反映的内容。
②答题结构:找出影响、原因、对策,可以自己选择所答的具体层面。
③从政府层面找原因:工作人员思想、政府制度、政府监督/政府监管、技术、投入。【注意】 广东省原来没有考漫画类题目,但不代表今后不会考。【思维导图】
【梳理】 胖子睡觉不问政:
(1)对应漫画抓关键:胖子→部分官员;话筒→民意表达;呼呼大睡→充耳不闻。反映了某些官员懒政、怠政、不作为。
(2)找原因:围绕问题查原因。(3)提对策:强化措施树形象。
(4)虽然漫画题看似较怪、较偏,但是没有超出解题的思路。
2.漫画题:请谈谈你对漫画的理解。
【解读】
(1)漫画中包含:公章、锯,有人将公章锯下来变为了人民币,漫画中的人物还坐在椅子上。公章→权力;锯→私欲;人→官员;凳子→官位、职位。
(2)本漫画反映了:用私欲侵蚀公权力,从公权力中获取能够满足私欲的利益、以权谋私。
(3)一句话点明漫画的本质:一些人用私欲侵蚀公权力,进行贪腐。(4)危害、原因、对策。
①影响:好的影响(积极的意义)、坏的影响(消极的危害)。危害:宏观上 对政府、经济、社会文化的危害。
a 对政府的危害:损害公信力、影响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
b 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影响经济建设,贪污腐败会危害经济。社会上存在谬 论:腐败不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促进了经济发展。例子:中国:100 元中的 95元用于建设,5 元被装进贪官的腰包中,所以中国的发展速度较快;印度:100元中 95 元被装进贪官的腰包中,5 元用于建设,所以其发展非常落后;如果 100元都用于建设和发展,国家的动力会更强。c 对社会的危害:形成贪腐之风。例如:俄罗斯贪污腐败非常严重,经济社 会发展得不好,贪腐风气很严重,所以要坚决拥护反腐和人民的名义。波导手机 原来在中国连续 7 年销量第一,但现在已经在中国淘汰,而现在在俄罗斯的销量 第一;俄罗斯的经济与广东省的经济体量差不多,但俄罗斯多数是贪污腐败分子,该国没有前途。
②贪腐的原因:从政府层面找原因,即思想、制度、监管、投入、技术。虽然不一定能够全部用到,但是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
a 思想:思想意识淡薄、缺乏担当意识、党性修养不够。
b 制度:决策不科学,缺乏公开性(私下操作),惩处机制不完善(化大为 小),监督机制:监督主体单
一、监督范围有限。
③对策: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和机制、健全监督体系等。
(5)避免万能:要有化大为小的能力。比如:加强队伍建设:选、用、育、留。如果每个人的架构都一样会是模板化,但是其身高、五官不一样则是个性化。反模板不是反逻辑,而是反大话、套话、空话。
【思维导图】
【梳理】 私欲侵蚀公权:
(1)一句话说明漫画的本质:以私欲侵蚀公权的贪腐行为。(2)影响:政府执政、经济发展、社会文化。(3)原因:化大为小、个性化。
思想:思想意识薄弱、缺乏权责意识、党性修养不够; 制度机制:决策不科学、缺乏公开性、惩处机制不完善;
监督监管:监督主体单
一、监督范围有限。建议大家总结整理出思想、制度、监管、技术、投入等方面的个性化内容。
(4)对策:总结出个性化的对策,既万能,又能说得较为流利。
3.请给这幅漫画起个名字,并说明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
【解读】
(1)审题:这幅漫画是启示寓言故事类题目,需要抓细节,扣紧漫画的每个细节分析、阐述。漫画的意思:一群小狗带着望远镜掉进坑里,其它狗也掉进坑里,另外一个戴墨镜的小狗狗一直在摸索,却没有掉进坑里。此时需要扣紧题目细节,比如:扣紧第一只小狗的望远镜,一直看天空不看地面,这是好高骛远,代表急功近利、脱离实际、容易失败。
(2)如果没有话说,可以记住“举例子”。可以举微观例子、中观例子、宏观例子。微观例子,可以举身边朋友的例子。比如:身边有一位朋友,有自己的 一技之长,可以通过一技之长谋取生活物质条件,但他一直好高骛远,总是夸夸 其谈,直到现在也没有成功。
(3)例题:有的人说要想成功就要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有的人说要量力而为,请问你对这两句话是怎么看的?
①有的人说要想成功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是告诉我们信心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每一个事业的开始都是用信心跨出第一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当年项羽面对比自己强大百倍的秦军时,没有选择退缩,最终他也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主。
②有人说要量力而为,告诉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遵循客观规律。“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在暂时不能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没有一味地选择抵抗,而是选择以退为进,最终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反观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没有遵循客观规律,吞下了失利的恶果。
③总之,司马迁说:“夫成人事者,一曰天,二曰道,三曰人。”所谓的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所谓的道是指科学的方法;所谓的人是锲而不舍的努力。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事业的辉煌和成功。
④要想成功就要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是告诉我们信心的重要性。比如:在我们村有这样一个人,他智商平平、文化也不高,但是他经过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地顽强打拼、不懈努力,最终他成为我们村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微观可以举身边朋友的例子)。
⑤作答有理论性,即由个别到一般。
a 有人说要想成功就要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就像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类人(可以把村换成社会),他们智商一般,文化也不高,但他们通过顽强拼搏、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b 如果不举身边朋友的例子,也可以举名人的例子。有人说要想成功就要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每一桩事业的开始都是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就像优秀运动员孙杨,很多人认为中国人、黄种人、亚洲人不可能在游泳项目中取得好成绩,但是他经过科学训练和不懈努力,最终在百米、千米的泳池里证明了自己,证明了中国人、证明了黄种人、证明了亚洲人。⑥中观举例:举企业的例子,可以举明星企业的例子,比如:华为、阿里巴巴。有人说要想成功就要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在华为创业之初,所有人感觉华为在这样一条道路上不可能走太远,但华为经过不断顽强打拼、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⑦国家举例:有人说要想成功就要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是告诉我们信心的重要性,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每一桩事业的开始都是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初,很多人认为我国不可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太远,但是经过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 年我们曾经在北京举办了奥运会;2016 年在杭州举行了 G20 峰会,总书记在大国的外交舞台上展现国家的风采,这些都是明证。包括:一带一路、C919、航母等。
(4)好高骛远举例:企业盲目扩展。城市盲目发展:现在很多地方是鬼城,盲目地建设基础设施、盲目建高楼大厦等,最终浪费了财政资源,政府受到严重的拖累。
(5)后面三个小狗跟着掉进坑里,说明盲目从众。缺乏独立的判断,造成自我迷失。举例:中国式过马路;应对媒体的谣言,是否能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是否有基本媒介素养、独立人格和客观判断。
(6)盲狗绕坑:有亮点值得学习。
①盲狗和好高骛远狗的区别是脚踏实地,这一点值得我们提炼。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粉笔的发展是脚踏实地,同学们考上面试也需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刘翔、孙杨、身边的朋友都可以作为例子。
②正因为自己是盲狗,恰恰绕过了洞,这是化劣势为优势。举例:国家也是化劣势为优势,我们有后发优势,我们人口多、资源少,表面看是劣势,但我们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成功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
(7)启示类题目,尽量挖掘细节,如:本题带望远镜的小狗、后面跟的小狗、盲狗三个细节,答出每个细节代表的内容即可。也可以分析漫画中的“坑”,代表困难和陷阱,面对困难和陷阱可以谈相信未来和走向远方。
①汪国真的《走向远方》。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我们学着承受痛苦。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淌,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我们学着对待误解。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早上。我们学着对待流言。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我们学着只争朝夕。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②这首诗不用全部背诵,但可以引用其中的 1-2 句作答。面对陷阱、困难、暂时过不去坎,可以进行引用。面对挫折、盲狗眼睛看不见、地上有坑、前面没 有人引导、非常孤单,但也要相信未来,所以一定要打开脑洞,学会表达。面试 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合情合理、自圆其说即可。
【思维导图】
【梳理】
(1)昂首望远掉坑:好高骛远。
(2)两狗尾随掉坑:盲目从众(抓关键细节)。(3)盲狗摸索绕坑:脚踏实地。
(4)思路:事例论证:举例子。理论论证:讲道理。即摆事实、讲道理。
4.镇里决定举办一个“倡导文明节俭,反对浪费”的宣传会,邀请一些村干部 来参加这个宣传会,你作为副镇长应该进行怎样的演讲?请现场模拟一下。
【解读】
(1)演讲类的题目也是综合分析题,用综合分析的思路作答。本题是节俭和浪费的问题,不是启示和意义,所以按照社会现象题的思路作答,即扣紧原因、对策、影响作答即可,能说几点就说几点。
(2)影响: ①勤俭节约的意义:弘扬传统美德,彰显社会文明。
②浪费的危害:浪费粮食,耽误工作,最终成为反面教材,影响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用关键词的方式进行罗列)。
③主体:对粮食不好(浪费粮食)、对个人不好(成为反面教材)、对社会不好(违反传统美德)、对政府不好(影响了形象)。
(3)①可以不谈原因,直接谈对策。②注意:演讲题目建议起立作答。现场模拟可以适当地增加手势,会更有气场。
(4)答题:
①答题开始要有称呼:各位同志、各位村干部,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餐桌文明是社会的缩影。小餐桌、大文明,餐桌文明不仅承载着人类的生生不息,更传承着自古以来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传统。我们这里自古以来民风淳朴,特别崇尚传统美德。
②下面用社会现象题的思路答题:随着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舌尖上的浪费比较严重,我觉得这种浪费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第一,铺张浪费;第二,耽误工作;第三,成为反面教材;第四,与传统美德背道而驰,总书记说过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③对策:在座的党员干部,希望大家坚决杜绝浪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识文明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性;第二,厉行节约、做好表率;第三,移风易俗、倡导农村新风。
④最后总结:总之,各位村干部、同志们,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约资源要从你我做起,希望大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倡导文明节俭、反对浪费。
(5)题目重点:需要判断演讲类题目如何作答。
①演讲类题目按照社会现象题目和漫画类题目的思路作答,扣紧原因、影响、对策。②开头结尾要回扣主题,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看到节俭和浪费,可以用关键词造句。
a 比如: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比如:小悦悦事件:一个小女孩在马路上玩耍被车撞了,然后很多人看见 但没有救助,最后一个捡破烂的阿婆帮助了她,然后送到医院中,但不治身亡。作答本题可以从主体(小悦悦)的角度作答。
c 人去世后的造句:节哀、祭奠、缅怀、惋惜、悼念、蜡烛、天堂等。示范:从小悦悦的角度来讲,她在这样小小的年纪,因为车祸失去生命,我觉得痛心和遗憾、惋惜。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在内心深处为小悦悦点燃一根蜡烛,这样的一根蜡烛并不能点燃小悦悦的天堂之路,但一定能照亮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丑陋和黑暗。
【思维导图】
5.请你以《走向远方》为题做一次演讲。【解读】
(1)题目是比较“虚”的演讲,与态度观点题目类似,一定要回放前面关于态度观点类题目的课程,因为漫画启示类和本题都需要态度观点类题目的解读思路。这不是社会上发生的事情,是走向远方的哲理题目。
①态度观点题的解题重点是关键词和关键句,扣紧关键词“远方”。
②方法:化大为小。如果无话可答,可以进行拆分:老师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是一个乐观的人;是一个忠诚的人。
(2)这首诗也是化大为小:
①承受痛苦:“我们学着承受痛苦。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淌,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②对待误解:“我们学着对待误解。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③流言:“我们学着对待流言,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④只争朝夕:不仅要理解、宽容,还要只争朝夕,用课程、作品感动和帮助很多同学,同学们成功后自然会进行传播。
(3)每个人都上过大学,回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题目:
①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忠诚为民、勤学成才(大学校训包含“忠诚”,一般是报考公安的同学,答题要体现忠诚二字)。
②如何走向远方。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山大校训)。走向远方要做到两点: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然后举例论证即可。
③自信、自谦、务实、超越(考场上无话可说的时候,可以用校训)。
6.请用一个地名、一个花名、一个成语讲一个故事。【解读】
(1)串词题目最重要的是不要漏词,如果漏词,本题成绩一定不及格。
(2)建议通过人或故事进行串联,故事一定要先抑后扬。比如:有人一开始得了绝症,非常艰难,但经过某事刺激,后来取得了人生的成功。这样有曲折性,才能走向光明。这样的故事才能立志,才能让人看到光明和希望。
【示范答题】
在山东菏泽,每年四月都会以赏牡丹花为名举办相亲会(要尽早把词汇融入答题中)。小张是一名大龄男性青年,平时喜欢宅在家,上次失恋后他对婚姻失去信心,在朋友鼓励下,他决定千里迢迢从广州坐火车参加牡丹相亲会,在牡丹相亲会上遇到心仪的对象。但他内心打起了退堂鼓(需要制造障碍),恰巧此时朋友打来电话,在朋友的鼓励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姑娘吐露真诚,最终他们有 情人终成眷属。
7.用树木、生命、呼吸、改变、计算机编个小故事。
【示范答题】 小王是一名公务员,负责单位计算机网络建设,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感觉工作乏味无聊。在同事的建议下,他决定进行一次森林旅行,当他到达森林的时候,走到一棵树木旁,闭上眼睛静静地体味着生命,感受着树木的呼吸。对人生和工 作有了新的看法,他觉得我们应该珍惜时光,这样一个旅程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 和工作态度。回来之后,他又能积极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
8.用转动、明星、剧院,经理编一个故事。
【示范答题】
小龙有一个妹妹叫小红,小时候父母带她去北京大剧院看了一场芭蕾舞演出。看到演员转动着脚尖跳舞,那一刻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一门艺术。后来在父母的同 意下,她也选择了学习芭蕾舞,但不幸的是,在一次训练中她从舞台上摔下来,从此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但她没有放弃,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知名大学的MBA,毕业之后她到一家剧院应聘了经理岗位,在经理的岗位上策划了一场又一 场演出,让芭蕾舞演员们转动的脚尖一次次地呈现给观众,她在人生的另一个舞 台上获得了成功。
公务员面试技巧题型 篇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进行深化推进。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浙江和上海将启动外语科目一年两次考试,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将于2016年10月首次用于高考试卷之中,之后将随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推广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根据《考试说明》,今年10月份的高考英语学科试卷知识应用部分将取消短文改错试题,增加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两种形式在不同考次不定期交替使用”,分值25分,占试卷总分的六分之一,对英语成绩的提高具有决定作用。
高考的任何变革都将极其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万千学子的命运,但是作为第一次被使用于高考的新题型——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对于广大学生乃至教师,却披着神秘的面纱,犹如微笑着的蒙娜丽莎,神秘而充满诱惑。
今天,就让我们条分缕析,揭开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的神秘面纱。
二、题型解读
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首先看看《考试说明》的样题,根据样题示例,寻找试题真容,发现试题规律,总结应对策略,快速、高效地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决胜于高考战场。
(一)读后续写样例及规律总结
第二节:读后续写(满分25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所给情节进行续写,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Im afraid so.I’m in a big hurry and I cant start my car.”
“No trouble at all.Id be glad to help.”
Arthur looked around at the crowd of people.He became frightened,and without another thought,he started to run.
注意:
1. 所续写短文的词数应为150左右;
2. 应使用5个以上短文中标有下画线的关键词语;
3. 续写部分分为两段,每段的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4. 续写完成后,请用下画线标出你所使用的关键词语。
Paragraph 1:
As he was running,Arthur heard the young man shouting behind,“Stop,sto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agraph 2:
The taxi stopped in front of the Police Station and Arthu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以上样题可以看出,读后续写试题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通过阅读一篇字数约350词的没有结尾的文章,根据读后的理解,为文章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试题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想象能力为目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读后续写所选文章的文体与特点。读后续写属于写作部分的第二节部分,是有提示的写作试题类型。根据王初明教授在《读后续写题型研究》中的结论,读后续写一般选用字数约为350词的记叙文,故事无结尾,要求考生读后补全故事,续写长度为150词左右。
2.读后续写属于半限定的写作试题。读后续写的内容没有确切的限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故事的发展写出合理的续写,只要内容和情节合乎情理和逻辑,就是有效续写,具有自由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在形式上,试题设置了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是词语方面,短文中标有下画线的关键词语有10个,要求续写部分中至少使用5个以上的关键词语。这就从词汇上对内容和形式作了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续写部分分为两段,每段的开头语已经写好,这也在语句上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根据王初明教授在《读后续写题型研究》中的研究发现,读后续写可以提供段首语,也可以不提供段首语。但在《考试说明》的样题示例中,从段落数量到段首语都给出了限定,这就使得文章的续写内容相对更加确切,试题的评分更加客观准确。
3.读后续写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而言,读后续写要求考生在给定时间内读懂文章,并能把握文章的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在续写部分做到想象合理,上下衔接,内容通顺,逻辑合理。其次,读后续写考查考生语言应用的丰富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考生在读懂前文的基础上,在续写部分不仅仅能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准确恰当,而且要能根据内容使用较多的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式。最后,读后续写考查考生的篇章结构把控能力,考生所写的续写部分要和前文逻辑一致,上下连贯,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这就要求考生要有比较好的想象能力和篇章把控能力。整体而言,考生要想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写出一篇比较好的读后续写,除了要有较高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创造性想象思维能力。
(二)概要写作样例及规律总结
第二节:概要写作(满分25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其内容写一篇60词左右的内容概要。
Getting rid of dirt,in the opinion of most people,is a good thing.However,there is nothing fixed about attitudes to dirt.
In the early 16th century,people thought that dirt on the skin was a means to block out disease,as medical opinion had it that washing off dirt with hot water could open up the skin and let ills in.A particular danger was thought to lie in public baths.By 1538,the French king had closed the bath houses in his kingdom.So did the king of England in 1546.Thus began a long time wh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Europe lived with dirt in a friendly way.Henry IV,King of France,was famously dirty.Upon learning that a nobleman had taken a bath,the king ordered that,to avoid the attack of disease,the nobleman should not go out.
Though the belief in the merit(好处)of dirt was long-lived,dirt has no longer been regarded as a nice neighbor ever since the 18 century.Scientifically speaking,cleaning away dirt is good to health.Clean water supply and hand washing are practical means of preventing disease.Yet,it seems that standards of cleanliness have moved beyond science since World War II.Advertisements repeatedly sell the idea:clothes need to be whiter than white,cloths ever softer,surfaces to shine.Has the hate for dirt,however,gone too far?
Attitudes to dirt still differ hugely nowadays.Many first-time parents nervously try to warn their children off touching dirt,which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pread of disease.On the contrary,Mary Ruebush,an American immunologist(免疫学家),encourages children to play in the dirt to build up a strong immune system.And the latter(后者)position is gaining some ground.
由以上样题可以看出,概要写作试题也是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主要特点如下:
1. 概要写作试题的文体和特点。
概要写作试题和读后续写同属于书面表达的第二节,属于有提示的写作试题类型。试题一般选用一篇350词左右的文章,由考生对其内容进行概括归纳之后,将之缩写成一篇60词左右的短文。概要写作试题的文章选材没有文体限制,但从试题的设题角度考虑,会优先选择结构完整、脉络清晰的文章。基于此考虑,概要写作试题的文章选材会优先选择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
2. 概要写作试题属于完全限制的写作试题。
概要写作的文章内容完整、结构清晰,不存在自由想象空间,考生必须按照所给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概括归纳,自己添加或者人为舍弃要点都属于跑题或者概括不全,直接影响到试题得分。
3. 概要写作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概要写作试题的给定文章内容完整,只考查考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一方面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需要应用概括归纳能力将文章缩写成60词的概要文章;其次,在概要写作中,考生不得抄袭原文原句。因此,考生一方面需要有很好的概括归纳能力,能用简练的语言将原文中复杂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考生还需要具有很好的语言转换能力,将原文中的主旨大意用异于原文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考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句式结构,能够做到一句多译。
4. 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试题两相比较,两者都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就要求考生对原文不但在内容上有充分的理解,还要对文体和写作特色有很好的把握,写作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阅读为写作提供基础,该型试题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必将有力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方法的提高,也能有效提高考生的创新想象能力或者概括归纳能力,有效改变当前英语的教学现状。
从试题考查能力的角度考虑,读后续写试题所给文章内容不完整,需要考生续写完整结尾,考查了考生的创新想象能力。但概要写作试题所给的文章是内容完整、结构清晰的文章,考生需要将文章高度概括,总结出文章主旨大意,并用与原文不一致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这主要考查了考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从语言表达能力的角度对比,读后续写试题要求考生必须使用5个以上的文中画线词语,考生可以借鉴前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式。而概要写作试题要求考生在概括原文内容后用异于原文的表达形式表现出来,不准抄袭原文句子,试题更侧重考查考生掌握的词汇和句式的多少与多角度的表达能力。
三、解题思路
(一)读后续写
1. 读懂前文,把握特色
读后续写试题是续写给定文章的结尾,评分会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1)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2)内容的丰富性和对所标出关键词语的应用情况;(3)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丰富性和准确性;(4)上下文的连贯性。在4项评分内容中,内容和形式(词语、句式等)的上下连贯衔接占两项,给定内容的使用占一项,语言的综合能力占一项。因此,读后续写的后文部分与给定前文应该是和谐完整、浑然一体的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要力争尽可能地保持一致,而且还要使用所给定的画线词语,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给定的前文,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认真体会前文的文体、主旨句、词语和句式特点。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前文的内容和特色之后,才能续写出和前文高度一致的文章。
在《考试说明》所给的样题中,给定的文章部分讲述了Arthur在帮助一个年轻人时听到有人抢劫了银行,于是Arthur怀疑这个年轻人就是抢劫银行的嫌疑犯。文章第一句话“A funny thing happened to Arthur when he was on the way to work one day.”就是具有主题句性质的句子,说明下文所读到的文章是Arthur在上班路上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funny一词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我们后面续写的故事结尾就要围绕“趣味性”续写,从而使文章具有幽默特色。
读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们可以发现,故事的发展因年轻人的身份不明而产生两个不同的续写思路:一是这个年轻人就是抢劫银行的罪犯,Arthur帮助警察抓住了这个坏人;另一个思路是Arthur误会了这个年轻人,他其实并不是抢劫银行的罪犯。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可以续写两个不同的结尾。但是,这两个结尾还是存在优劣之分的。
读后续写试题最后还有续写要求,尤其是续写两段给出了段首指导语,这也是文章续写的重要提示,也是考生应该仔细阅读体会的地方。第一段中年轻人呼喊Arthur停下来,第二段中Arthur坐出租车到了警察局,这两句话基本设定了故事发展的主线;文章主题句中的funny也表明了文章的基调:这个故事是一个幽默故事,如果以这个年轻人是抢劫犯最后被抓续写下去,故事的幽默性就远逊于第二个思路的续写了。
至此,我们要续写的文章部分从内容到文章基调就已经完全确定下来了。
2. 挑词选句,连篇成文
读后续写试题要求续写部分使用至少5个所给的画线词语,续写的段落数量也设定为两段,而且每段的开头语已经写好,这就要求在确定文章内容后,注意选择不同的句式,按照适当的顺序,将要求的词汇编排入自己的续写内容中。
所给样题的文中共选定了以下10个词或短语:Park Avenue,the young man,suitcases,in the back seat,loud noise of an alarm,robbery,bank,the shouts,people,the bank thief。这10个词或短语又可以根据类别划分为地点(3个):Park Avenue,in the back seat,bank;人物(3个):the young man,people,the bank thief;事物(4个):suitcases,loud noise of an alarm,robbery,the shouts。
3. 前后呼应,注重细节
读后续写考查考生的写作和思维能力,试题新颖而且具有较大的难度,但考生如果注意以下技巧,就能在短时间内写出文字通顺、上下衔接的好文章。
(1)注意分析文章的主题句
文章的主题句除了会告诉我们下文的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由等常规内容外,还能根据主题句的用词、句式特点使我们明白文章的感情色彩和行文特点。
比如在《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中,funny一词就告诉我们:文章是幽默故事,全文感情色彩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不宜写成一篇勇斗抢劫犯的好人好事型的文章。
(2)代词的重要提示作用
在给定两段的段首提示语中,都使用了一些名词和代词,注意这些词语上下的指代和呼应,对于文章上下的和谐一致非常重要。
第二段的首句提示语中直接要求用Arthur开头续写下文,这就严格限制了后面句子的内容应该以Arthur为主语进行写作。类似地,第一段的首句也是以Arthur为主语的,后面续写也应以Arthur为主语,使用代词he就能较好地连接上下文。
(3)使用连接词和多变句式
续写部分要求在给定的内容和词语中间进行写作,实际是限制了写作的内容,考生要想取得较好的分数,就必须注意句式和连接词的使用。如果平时善于积累句式,注重一句话的多种表达形式,在做读后续写题时就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例如,在表达两件事几乎同时发生的意思时,就可以使用如下表达形式:
①否定副词连接句式:not...until/hardly...when/scarcely...when/no sooner...than;
②名词短语:the moment/the instant/the minute;
③连接短语:shortly after/soon after;
④连接词:on。
又例如,在表达“喜欢玩足球”这个意思的时候,可以使用如下不同的表达形式:
He is fond of playing football.
He is crazy about playing football.
He is mad about playing football.
He is keen on/about football.
He has a passion for football.
He has a great enthusiasm for playing football.
(二)概要写作
概要写作不同于读后续写,概要写作所给的材料是完整的文章,文体也不仅仅限制于记叙文,而可能会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中的任意一种文体。概要写作重点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用最简洁文字表达的能力。简言之,概要写作本质上是对一篇给定文章进行结构性要点写作。所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写作就非常必要。
1. 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概要写作的第一步就是通读全文,在把握文章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体结构。阅读文章时,注意寻找和归纳段落和文章的主题句。英语文章侧重于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所以,主题段和主题句往往出现在文章和段落的开头。例如:
Today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The world population is rising so quickly that the world has become too crowded.We are using up our natural resources too quickly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are polluting our environment with dangerous chemicals.If we continue to do this,human life on earth will not survive.
在这个段落里,第一句话开门见山,提出本段的主题句。对于本段大意的概要写作,我们只需要对这个主题句略加改动就可: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nowadays.
主题句有时也会出现在段落的中间或者结尾部分,有时候还需要我们自己归纳总结。例如:
Often no one looks more guilty than the innocent.On the other hand,nobody may look more innocent than a professional criminal.And the man who knows“everything”may really only be trying to hide his own weakness.So,it is foolish to try to judge a person only by his appearance.
在这个段落里,前面列举了无辜者和罪犯的相反表现,最后得出结论:以貌取人是愚蠢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个段落的主题句,我们进行概要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归纳成:Judging by ones appearance usually leads to foolish conclusion。
通读《考试说明》中的概要写作样题,我们就会发现,文章的第一段就是文章的主题段,全文是总分的结构。其后三段的主题句大都出现在段落的开头。这篇文章的概要就可以大致归纳成:
Getting rid of dirt,in the opinion of most people,is a good thing.However,there is nothing fixed about attitudes to dirt.In the early 16th century,people thought that dirt on the skin was a means to block out disease.Though the belief in the merit(好处)of dirt was long-lived,dirt has no longer been regarded as a nice neighbor ever since the 18 century.Attitudes to dirt still differ hugely nowadays.(78 words)
2. 提炼要点,删繁就简
在归纳出文章主旨大意、整理出由主题句组成的概要结构后,我们还要对要点进一步进行提炼,一方面使要点更具有概况性,能够涵盖本段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概要写作不允许抄袭原文,有必要对原文的主题句进行转换。这就要求我们对找出的主题句再进行提炼,删除不必要的细节和冗词,换成最简洁的句式。例如:
(1)从句向非谓语的转化
The young man couldnt help crying when he heard the bad news.
转化成:Hearing the bad news,the young man couldnt help crying.
While you are crossing the street,you should be careful.
转化成:While crossing the street,you should be careful.
(2)使用省略句
He wanted to ride his new bicycle on the street very much but his mother didnt allow him to.
The man didnt say a word all day until spoken to.
(3)使用并列或者比较结构
Tom can swim across the river without sweats,so can Jack.
Tom asked me to go to play football and so I did.
综上所述,《考试说明》中的概要写作样题在归纳出主题结构后,我们可以对语言进一步进行提炼和浓缩:
People hold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dirt.In the past,people,especially in France,thought dirt was a means to block out disease.Later,dirt gradually was considered to be a cause of diseases and people began to hate dirt.Nowadays people come to realize that dirt may help to build up ones immune system.(55 words)
3. 转型换式,统一全文
在提炼了文章的主题句后,前面的概要写作就会形成一个主题句样式的篇章,但在词汇和语句上都还存在不和谐与不一致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还要进一步对概要进行从形式到内容的风格统一。在保持风格一致的基础上,添加连接词将上下文衔接起来,构成统一整体。
例如,对第二部分的概要写作进行语言和文字上的统一:
People have mixed opinions towards dirt on our skin.For long in history,European people,especially French,believed that dirt protected people from getting ill.However,after 18th century,People began to think that only by washing dirt off our body could we keep healthy.
But today,people once again realize that dirt may help strengthen our immune system.(59 words)
温馨提示: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都是写作部分的新试题,以考查读后写作能力为主,在按照试题规律写完文章后,还要进行仔细检查,文字错误和卷面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试题得分。
四、新题心练
新题型,新规律,新思路,新办法。用心体会下列试题,仔细体会试题规律,相信该项试题会成为你成功道路上的一个得力助手!
(一)读后续写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所给情节进行续写,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注意:
1. 所续写短文的词数应为150左右;
2. 应使用5个以上短文中标有下画线的关键词语;
3. 续写部分分为两段,每段的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4. 续写完成后,请用下画线标出你所使用的关键词语。
Paragraph 1:
One day many years later,Luca,already very old,was speaking with a brilliant young m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agraph 2:
It was only then that Luca realized that his dream had become true in his very own hou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概要写作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其内容写一篇60词左右的内容概要。
Many of us are used to hearing stories of people being pickpocketed in busy places.But most of us are aware of the dangers,so we are safe—at least,we think we are.
According to a BBC report,a growing number of thieves are trying to“hack(侵入)our mind’s weaknesses”to get their hands on our possessions.
“In fact,the key requirement for a successful pickpocket isn’t having quick fingers,”said the report.By using psychology,some pickpockets ar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loopholes(漏洞)in our brains.
Our lack of ability to multitask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oopholes used by pickpockets,the report explains.While this can often be a good trait(特点),allowing us to focus on the most important details in our surroundings,“a good trickster can use it against you,”said neuroscientist Auzana Martinez-Conde.
“Its all about directing peoples attention toward something else,”said James Brown,who studies the tricks of pickpocketing.Confidence,the power of suggestion,and certain hand movements such as moving your hands in an arc(弧形)are all said to be things that fool us.
Groups of pickpockets use a common trick designed to create a scene and confuse victims.
The first gang member,a“blocker”,walks in front of the victim and suddenly bumps into them.A second member of the gang then bumps into both of them from behind and stages an argument with the“blocker”.In the confusion,both men steal what they can and pass it to a third thief who quickly runs off with the stolen goods.
But according to Brown,as long as we dont daydream in public,we shouldn’t be worried.
“A street thief will avoid like the plague(瘟疫)people who are demonstrating(展现)a very open awareness of their environment,”he sai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读后续写
(二)概要写作
句子翻译题型及解题技巧 篇3
“翻译”是中考重要的测试题型,属于主观性试题。它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也是一种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测试题。翻译试题主要考查有关词义、词的搭配、语序、句子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英语的习惯表达等。近年来,中考翻译一般有“英译汉”与“汉泽英”两种形式,其基本的原则是要遵循“忠实、简洁、通顺”的翻译标准。
二、应试技巧
1.首先仔细审题
翻译前,先要仔细审题。切勿一看到文中的句子就动手写。句子后的英语提示词语非常重要,它对你的翻译起着提示和限制作用,一定要认真考虑提示,然后再决定把它译成简单句还是复合句。
2.确定句子结构
根据中文的内容,主要是句子中要用到的谓语动词,确定该句应该用五种句子结构中的哪一种,不要被句子中的定语、状语等修饰语所迷惑,必须使句子结构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3.使用正确的搭配
由于谓语动词需要其正确的搭配,所以汉译英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改变其固定搭配、不能违背惯用法。翻译比较复杂的句子时,可把复合句分成几个简单句或并列句,几个简单句和并列句也可合并成一个复合句。
4.注意修饰成分
除了句子结构正确以外,定语、状语、插入语等必须要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不能随便排列修饰语。
5.注意英汉语言间时间与逻辑顺序的差异
英语句子中有时间、地点时,一般地点在前,时间在后;较小的时间、地点在前,较大的在后;而汉语则相反。英语中句子或短语作定语或状语时,一般后置,而汉语则相反。英语和汉语有些词的意义表达先后顺序不同,英语常用倒装结构,而汉语多是陈述性的语序。
三、各类翻译题型的特点及答题策略
(一)汉译英
汉译英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出题形式有词语运用、翻译填空、用所给提示词完成句子和翻译句子等。而中考翻译类题采用最多的形式还是翻译填空和翻译句子。下面就各种类型分别说明。
1.词语运用
【典型例题】(09河北省中考题)根据所给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They ____(同意) us on some matters yesterday afternoon.
(2)Mr. Smith gave us ____(一条) advice on how to keep healthy.
【答案及解析】(1)由所给的汉语“同意”可以想到英语的agree,后面又有us,因此可以想到短语agree with sb.“同意某人”;从时间状语yesterday afternoon可知时态为一般过去时,故答案为agreed with。(2)该题考查不可数名词的表达形式。advice为不可数名词,那么很容易知道答案为a piece of。
【方法指导】
(1)通读全句,在上下文的关系中探求正确的译法。
(2)联想原文的词汇含义、句法结构和惯用法等。
(3)对译文作进一步的推敲,特别是人称、词性、数字、时态、语态等,对错词、疏漏作补正。
2.翻译填空
【典型例题】(09山东济宁中考题)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1)如果明天不下雨的话,我将和父母一起去动物园。
I’ll ____ to the zoo with my parents, if it ____ ____ tomorrow.
(2)这个故事比那个故事有趣。
This story is ____ ____ ____ that one.
【答案及解析】(1)本题考查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如果主句用一般将来时,if引导的从句可以用一般现在时,故答案为:go; doesn’t rain。(2)本题考查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其结构为“be动词+形容词比较级+than”,由此可以知道答案为:more interesting than。
【方法指导】
(1)先读汉语句子,了解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2)跳过空格读一下已给出的那部分内容,然后再仔细分析要求翻译的英语。
(3)观察要求翻译的汉语,然后联想相关词汇和句型,再考虑时态、语态、词形变化、主语与谓语数的一致等问题。
(4)试填空格。
(5)将已填好的句子再读一遍,从时态、语态、词形、数的一致等方面逐一检查,若一切没问题,该题就OK了。
3.用所给提示词完成句子
【典型例题】(09福州市中考题)用所给提示词将下列各句译成英语。
(1)去年冬天,她不仅在酒吧唱歌还为别人写歌。(not only…but also; pu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宁愿买辆新车,也不愿修理旧车。(would rather…th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Last winter she not only sang in the pub but also wrote songs for others.(2)They would rather buy a new car than repair the old one.
【方法指导】
(1)认真审题,明确重点。特别要注意每题所给出的提示词,对我们的翻译有很大的帮助。
(2)用准单词,套用句型。我们在找到相应的单词或词组后,比较英汉句式的异同,看看句子是属于哪一类型,写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3)确定时态及注意单词形式的变化。根据句中的时间状语来确定句子的正确时态。同时注意句子中单词形式的变化,如名词的复数形式、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动词的谓语形式、动词不定式等。
(4)注意汉语中的同一个词在英语中的不同表达。如good, well, fine都表示“好”,但其用法就不同了。
(5)检查、推敲用语是否恰当,单词是否准确,标点符号有无错误。同时,书写也要工整、美观。
4.翻译句子
【典型例题】(09苏州市中考题)将下列句子译成英语,并将所译句子写在横线上。
(1)这篇文章是以日记的形式写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注意我下面要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丢失的部件在船拖出水后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The article was written in the form of a diary. (2)Please pay attention to what I am going to say. (3)The lost parts were found after the ship was pulled out of the water.
【方法指导】
(1)掌握句子结构
英语句子从其句子成分来说,除了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外,共有五种基本结构:①主语+不及物动词; ②主语+连系动词+表语; ③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④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⑤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2)仔细审题
在翻译句子前,先要仔细审题。切勿一看到中文句子马上就动手写。审完题后再看看要把它译成以下三种句子种类中的哪一种:①简单句; ②并列句; ③复合句。
(3)确定句子结构
根据中文的内容,先要确定句子中谓语动词的词性,再确定该句应该用五种句子结构的哪一种来译,不要被定语、状语等修饰语迷惑,句子在结构上必须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和要求。
(二)英译汉
英译汉,即把英语句子译成汉语,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完整而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检查考生对英语书面材料的确切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对原文的理解既准确又完整,翻译时不能有错漏。常见于任务型阅读理解题型中。当然,译出的汉语句子既要尽可能忠实于原文,同时也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典型例题】(09泰安市中考题)阅读短文,把划线句子翻译成汉语。
(1)Waste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the school. Some students ask for more food than they can eat and others often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they leave the classroom. They say they can afford these things. But I don’t agree with them.
Waste can bring a lot of problems. Although China is rich in some resources(资源), we are short of others, for example, fresh water. (2)It is reported that we will have no coal or oil to use in 100 years. So if we go on wasting our resources, what can we use in the future and where can we move? Think about it. (3)I think we should say no to the students who waste things every day. Everybody should stop wasting as soon as possible.
(4)In our everyday life, we can do many things to prevent(阻止) waste from happening, for example, turn off the water taps when we finish washing,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we leave the classroom, try not to order more food than we need, and so on. Little by little, everything will be changed. (5)Waste can be stopped one day, if we do our best.
【答案及解析】⑴该句中有can be seen,我们可知这是一个被动语态的句子,故应翻译为:在我们学校里,浪费现象随处可见。⑵该句中It is reported后面跟的是一个宾语从句,will表将来,答案应为:据报道,一百年后,我们将没有炭和石油可用。⑶该句中I think后面跟的是一个宾语从句,who又引导定语从句。该复合句可翻译为:我认为我们应该对那些天天浪费东西的学生说不。⑷该句中有prevent…from doing意为“阻止……做某事”。该句翻译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许多阻止浪费发生的事情。⑸该句中if引导一个条件状语从句,而主句又是被动语态,故该句翻译为:如果我们都尽力的话,将来有一天浪费就不会发生了。
【方法指导】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划线部分与文章其他部分之间的语法与逻辑关系。
(2)结合短文,分析划线部分的句子结构。首先注意把句子的主、谓、宾语找出来,明确句子的骨干结构;同时要注意分析句子成分是否有省略的地方,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等等。
(3)理解划线部分的含义。不仅要弄清句子中所有实词和虚词的词汇意义,还要理解全句的整体意思及该句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
(4)掌握一些翻译技巧。英译汉的标准是忠实原意、表达通顺,但不要局限于文字本身。应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如增词法、逆序法、分译法、词类转换法、合译法等。
(5)翻译就是译者把自己从英语原文中理解的内容用汉语表达出来,一般分为直译和意译。在考试中一般提倡直译法,但我们可以在考试中把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汉字的书写要规范,卷面要工整清晰,不能有错别字。
公务员面试题型分析讲解 篇4
公务员面试题型分析讲解
为了让考生面试过程中,能够迅速领会考官提出的问题所要测评的要素,做出正确的回答。下面我们结合面试的各测评项目的各种题型逐一进行讲解,同时,也请学员们对每一道题做出解答,以充分理解每一道题的出题思路和测评要素。
一、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1、定义
求职动机是指在一定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求职活动以达到求职目的的内部心理活动;个人的求职目的与拟任职位所能提供的条件相一致时,个体胜任该职位工作并稳定地从事该工作的可能性较大。
2、答题要领:
现实性需要(解决住房、户口迁移、专业对口等)与岗位情况;兴趣与岗位情况;成就动机(认知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服务他人的需要,得到锻炼等)与岗位情况;对组织文化的认同。
例题
1、你为自己的人生设定了一个怎样的目标?你觉得在我部门工作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出题思路:背景性问题。考察其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等次:
好:表达清楚、有条理。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定位客观、可行,其目标与拟任职位匹配。中:表达比较清楚。其人生目标的定位与所拟任职位基本匹配,但知识结构及经历与拟任职位的要求有差距。
差:表达不清,人生目标与其条件与拟任职位不匹配。
2、如果今天面试结束后我们决定不录取你,你认为主要原因会是什么?为什么?
追问的问题:您认为我们今天的面试使您的能力都展现出来了吗?为什么?您认为这种面试
有何改进之处?
出题思路:情境性问题。主要考察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也可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此问题主要是让考生对自己的劣势做出分析。通过考生对自己在面试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考生是否能符合拟任职位。
等次:
好:考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分析客观、合理,其劣势对于拟任职位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中:考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分析基本上合理。其劣势对于拟任职位有影响。
差:考生对于自己的认识和分析不到位。其劣势对于拟任职位有重大影响。
3、请你谈谈所学与所用的关系,你认为自己的学校所学的内容适合我们单位工作的需要吗?为什么?
出题思路:背景性问题。考察考生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等次:
好:能客观地分析自己在学校学习的优势和不足。所学的知识与拟任职位匹配。
中:能对自己在学校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作了些分析,所学的知识与拟任职位有一些差距。差:分析不到位,所学的知识与拟任职位差距很大。
练习题
1、依你的兴趣、性格,最喜欢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如果我部门录用你,你会为我们做什么贡献?
2、你为什么选择报考我部门?你觉得你的性格和能力与这个职位的要求相吻合吗?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3、这个职位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如果你不报考公务员,你还有可能去干什么?或者你最希望去干什么?
二、综合分析能力
1、定义
综合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种特征联合为整体。分析则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和分析在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思维的智力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对问题的宏观理解把握和事物间矛盾关系的理解,综合分
析能力十分重要。
2、答题要领
1、对事物能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
2、对事物能从微观方面对其各个组成成分予以考虑
3、能注意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组合例题
1、请你就“"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历年福建公务员面试题型讲解 篇5
对本省公务员面试题型的了解有助于考生抚平紧张情绪,做到心里有底。综合近四年福建省面试真题,从题目所属类型,考查哪些测评要素,在福建省面试真题中是如何体现的,有什么特点、亮点等方面来阐述,帮助考生进一步了解面试题型,顺利备考。
(1)综合分析题唱主角
从对福建省公务员面试四年试题的整体分析来看,同全国其他省市的情况大体一样,综合分析题的主角地位不容动摇。综合分析题占到了六成以上的比例,在2010年因为采用材料题的形式而比例稍有回落。因此,综合分析题是考生参加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的最需要攻克的题型。
(2)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题受宠
这一特点明显区别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其他地方省市面试。按照正常的发展逻辑,对于考生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考查逐渐走向暗处,但是福建省却特别喜欢考查这一点。这是符合福建人才选拔的要求。因为,最原始的特定面试题反而会让考生展现出自身的原貌。而且,题目的简单化其实给考试增加了难度,题目越简单,面试难度越大。
福建省面试通过简单的题目考查考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特别是2010年的材料题更是大量地考查了这点。这或许将成为未来福建面试的一个发展方向,建议考生注意这一点。
(3)人际关系题被弱化
人际关系试题是公务员结构化面试题的传统题型,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不仅是工作本身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生存的必须。所以,2008年和2009年福建省面试中分别出现了8道和9道人际关系试题。但是,过于注重考查人际关系,使得面试陷入了误区,之后的新闻评论对人际关系试题过多表达了忧虑。公务员更重要的素质还是实际的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只是工作能力的一方面。因此,在2010年的面试中,只出现了1道人际关系试题。总结出福建省人际关系题有以下特点:
第一,主体明确,涉及公务员处理人际关系的主要主体,领导、同事、朋友等。第二,都赋予了一定的场景,进行模拟,更有针对性。2010年通过材料题的形式考查了一道人际关系题,询问考生“如果说有一天要举办团委大会,王强还未到新单位上任,你觉得李智应该邀请王强吗?”,其实就是在问你在面对同样的情形时是如何处理的。
(4)计划组织协调题考查比重偏低
在公务员面试试题中,计划组织协调试题一般被认为可以有效地测查考生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的题型。公务员面试围绕该岗位的突出问题、难点进行提问,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出考生是否关注这个领域、适合这个岗位。在福建面试中,这类题型反而不是很受重视。这一情况在2010年的面试题中稍有改善,考查的数量在增加,说明福建省还是重视考查计划组织协调题,提醒考生依然要加以重视。
(5)情景处理与应变题的地位逐渐强化
这一点反映在2010年面试题中,情景处理与应变类试题有13道之多,这类试题也特别适合通过材料题来考查,而且考查的很灵活。
(6)常规结构化试题和材料题结构化的分野
公务员面试技巧题型 篇6
(一)公务员考试作为可以改变人命运和前途的综合性考试,每年有不少考生均希望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前途。但是,由于不少考生对于公务员面试的题型不是非常熟悉,所以很多考生在公务员面试这一关折戟沉沙,导致公务员考试失败。那么,公务员面试中有哪些经典题型呢?我们请北洋燕园的老师为广大考生汇总公务员面试经典题型并进行解析,希望公务员考生通过此文能够获得提升。
1、如何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分歧?
第一,尊重和理解对方。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人会尊重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因此,在态度上我会尊重对方,这样对方才有可能愿意和我沟通,从而有可能解决分歧。(另外,领导者是代表组织或单位进行领导工作的,尊重领导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尊重和爱护整个组织。)
第二,反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许多时候,双方的分歧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因此,并不一定我的看法是对的,别人的看法就一定是错的。我会仔细分析对方观点中的可取之处,反思自己观点考虑不周的地方,对自己的观点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
第三,沟通。根据对方的性格,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方式进行真诚的沟通。方法:如果对方是性格开朗的类型,我会采用直言建议的方式;如果对方是内向严肃的性格,我会通过委婉的方式或者通过第三方来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四,如果达成了共识,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达不成共识,除了明显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抵制以外,我会本着组织性、纪律性的原则求同存异(认真执行领导的指示),争取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2、甲领导说东,乙领导说西,怎么办?
第一,尊重和理解双方。领导者是代表组织或单位进行领导工作的,尊重领导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尊重和爱护整个组织。
第二,调查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双方的意见,吸取其中较好的部分,形成一个综合双方意见的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案绝不是简单的“折衷主义”,不是做老好人,其目的仍然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是一种求同存异,优势互补。
第三,分别与两位领导适当沟通,得到批准后执行。要注意沟通方式。
3、看到别人在做不想被你看到的事情,怎么办?
第一、如果事情危害国家和集体利益,要加以劝阻制止,无效的要及时汇报和举报,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
第二、若私事,就当作没看见,可以故意和对方说一些天气足球之类的话题转移注意力,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
北洋燕园温馨提示:
以上三种公务员面试题型,属于人际关系类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冷静对待,切不可
公务员面试技巧题型 篇7
一、书写水平考查
书写丢分不容忽视, 作文卷面尤其重要。同学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无论是考试还是做作业, 书写要尽量工整、规范, 需要改正的地方应使用橡皮小心擦去重写, 或者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切忌乱涂乱画和使用涂改液。书写过关了, 意义大于5分。
二、积累与运用考查
主要考查以下内容:“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义的辨析、词性的判断、关联词的使用、词语的感情色彩、修辞手法的判断、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经典诗词的默写、语文活动等。
积累与运用考查以九年级上下教材讲读课文中的重点字音为主。词语考查分两部分:一是九年级上下册讲读课文中的重点词义的辨析;二是词语填空, 要注意课文中重点生字词、关联词语、褒义词和贬义词以及近义词的运用。文学常识要注意梳理教材中出现的名家名篇及文章体裁的辨别。文学名著考查以九年级上下册推荐的作品为主, 即:《水浒传》、《傅雷家书》、《格列佛游记》、《简爱》、《培根随笔》、泰戈尔的相关诗集等几部作品。主要了解名著的书名、作者、国别、时代、主要人物、内容梗概、经典情节, 还要会写读后感和推荐语。背诵默写, 题型为超量出题, 选择答题, 内容范围较广, 所以要熟记初三要求背诵的古文和诗词, 还要注意梳理初一、初二学过的诗词名句, 答题时按要求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如数填写, 不要多写, 一来避免“言多必失”, 二来节约时间。语文活动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 与实践全面沟通”, 包括:对对联、写公益广告语、写赠言、写“凡人名言”、成语归类、读图等内容。复习时应将《考试说明》所涉及的题型都练习一遍。近几年中考读图题是一个亮点, 在完成读图题时同学们不能仅就图中浅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说明或描写, 而要以“在其中读到了什么”为答题指向, 以自己的感悟和解读为中心内容, 以对图丰富的联想、深刻的理解和完美的表达为质量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 我们不仅要关注文学类、艺术类、自然类、社会生活类的图, 还要适当在综合性学习中练习科学类的图———统计图、示意图、曲线图、坐标图等。
三、阅读能力考查
(一)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考查点的确定, 不管何种文体主要都以新版课标的要求为依据, 主要考查五种能力:整体感知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评价能力、实际运用能力。
1.所谓整体感知能力, 是指阅读文章能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形成对文章的初步感受;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白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写作目的, 对文章有自己的初步认识。一般题型有:对句子内容的感知;对段落内容的感知;对事件过程的感知;对形象心理学的感知;对作者情感的感知。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揣摩题意, 领悟基本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大多能揭示全文内容的重点, 有暗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通过仔细推敲题目所蕴涵的信息, 可以感知到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中心。 (2) 辨识文体, 分析重点文章。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各自要素不同, 表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阅读中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而有所侧重。记叙文可以按分清记叙要素、理清段落层次、认清文章主旨的程序来展开阅读和进行理解。议论文则可以从把握论点入手, 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说明文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 然后再辨识方法、归纳内容。 (3) 理清思路, 了解行文结构。如果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能大体辨明, 就能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印象。 (4) 精读首尾, 揣摩主题思想。人们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题”, 这说明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往往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 揣摩首尾, 体味题旨, 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2.获取信息能力, 是指阅读文章能够辨识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根据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一般题型有对文本内容所含信息进行提取与概括。在答题时, (1) 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标准, 也就是根据阅读的要求提取相应的信息或内容。 (2) 确认获取信息的区间, 题干往往规定了信息筛选区间, 要在确定的区间内进行取舍,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原则。 (3) 通过抓关键词获取主要信息, 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处”等提示语。 (4) 通过抓关键句筛选主要信息, 所谓关键句, 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等, 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集中而有效的信息。
3.理解能力, 是指阅读文章能利用文中信息和日常积累对关键词句、重要段落、写作手法、情感认识等进行恰当的解释。一般题型有: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理解文中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1) 在解答词句理解题时, 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人物形象塑造,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考虑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紧扣中心思想思考这个词在体现文章主旨和塑造人物形象上起到的作用。 (2) 对于句段的理解, 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 (1) 从内容上分析, 在不同的文体中, 对句子的作用理解应各有侧重:记叙文中, 主要表现为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议论文中, 常表现为揭示中心论点及分论点;在说明文中, 大多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2) 从结构上分析, 不同位置上的句子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文章开头的, 有总领作用, 在文章中间的, 有承上启下, 标志行文思想的作用, 在文章结尾的, 有总结作用; (3) 从表达效果上分析, 在某些文学色彩浓厚的文章中, 有些句子还有升华中心, 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欣赏评价能力, 是指阅读文章能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能对文章所写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欣赏和评价, 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以及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常见的题型有:欣赏有表现力的词;判断并欣赏有表现力的句子, 欣赏品评写法。对于欣赏评价,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 语言美的角度, 如用词之美、修辞之美、句式之美等。 (2) 从结构层次的角度。 (3)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进行欣赏。欣赏评价要特别注意描写, 如调动多种感官、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5.实际运用能力, 是指阅读文章能借助文章提供的内容和信息解决现实问题, 形成迁移并有所发展。一般题型有:谈由文本引发的认识;对作品的认识;能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 对文本的知识或观点进行恰当的运用。在答题时, 完全可以在把握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性, 进行自由表达。当然, 这种自由表达并非毫无限制, 而是需要对材料内容、主题、情感等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现代文阅读是考试的重点, 我们在了解其命题的依据的基础上熟知题型, 并具备以上五种能力, 就能回答好此类题目。
(二) 文言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复习要以课本为“本”, 注重积累, 强化训练, 对常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分类、归纳,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做到融会贯通。实词的积累要结合课下注解, 积累重要词语和关键字词。句子翻译要在实词积累的基础上, 关注虚词的用法及语气的一致。翻译以直译为主, 在字字落实的基础上, 兼顾全句, 还要根据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用语习惯, 采用“留”“换”“删”“补”“调”“扩”等方法, 力求使译文做到准确、完整、顺畅。以课本为主阵地, 精选重点句子进行翻译训练。内容理解要在疏通文章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结合背景材料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等。要紧扣原文主旨, 多角度思考, 善于归纳、提炼、升华。
(三) 诗歌欣赏
赏析诗歌时, 要避免抛开诗歌内容进行中心思想式的感受或者架空分析, 应联系诗歌内容选取主题、语言、艺术技巧等二至三个角度写出“再创造”式的欣赏内容。如用词精辟准确、修辞运用巧妙、句式灵活多变、表现手法独具匠心等。
四、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
这部分内容在复习时, 要关注社会热点, 本土文化, 注意感悟人生、感悟社会, 关注自然环境, 注意学科渗透现象, 对材料进行探究、创新、评价、联想等。答题时要注意: (1) 运用平时积累, 有效调动知识储备。 (2) 仔细阅读题目, 揣摩题意, 提炼出简明、有效的答案。 (3) 注意联系社会生活, 准确表述与主题相关的感悟。 (4) 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要求, 抓住要点, 逐条表达。
五、写作能力考查
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 分值为60分, 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败。作文题型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为主, 无论哪一种命题方式, 均不设审题障碍, 作文题型给同学们充分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
诗词鉴赏题型之技巧分析 篇8
关键词:诗词鉴赏;技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40-01
一、联系过往,融入时代,在题目中寻找相通之处
联系我们已经熟悉的该作者的作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我们就能了解他的其他作品的本意,而人们对该作者的评价正是通往作者内心的大门。考试中考核到的内容,必然就有相通之处。如06年全国卷:陶渊明的《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诗中所描和《桃花源记》里面的情景相通。特别是“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意思就是从门前过相互打招呼,有酒就拿出来喝,说明人际关系和谐。“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这一句,注释里面“纪:经营”,意思就是吃的穿的要好好经营,努力耕作生活就不会将自己欺骗。陶渊明试图通过描述登高赋诗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桃花源般生活的向往。通过理解,D,E答案最准确。第二题的答案就跃然纸上。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二、抓住关键字,领会一个“情”,在共情中寻找答案
中国古代诗词多如璀璨夜空中的繁星,它们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有以下几种:或忧国忧民一心报国、或卫国戍边思乡怀人、或长亭送别寄情山水。忧国则揭露统治阶级腐朽昏庸,忧民则同情人民疾苦;一心报国则或失望或悲壮;卫国戍边则或豪情万丈克强敌或期盼亲人情切切;长亭送别多是依依不舍,而寄情山水或向往隐逸生活或期待实现伟大抱负。因此,要从诗句中捕捉到关键字去领会诗“情”,把握整首诗词的中心,理解难题即可迎刃而解。如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题目出现了“思远人”和正文中出现了“千里”“归鸿” “泪” “秋意晚”等字样,联想到人们常说鸿雁千里传书,但本文中却说归来的鸿雁没有带来书信。显然,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行人深切思念之情的词。联想到自身,当你深切的思念远方的人,你会是什么样呢?这就是共情。而古人思念远方的人,常常会站在窗前落泪。因此本文中落泪,研墨,眼泪就会落在砚盘里,写字眼泪就会落在纸张上,纸就会褪色。因此,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其中的“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是因为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三、掌握术语,灵活运用答题的范式
其实鉴赏古代诗词,也有自己的范式。归结起来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细读标题和注释;分析意象;品味意境;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把握形象特点;辨析表达技巧;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概括主旨;联系背景;分清主次;全面评价。
经常用到的术语分以下几个方面。表达的意境主要有:或孤寂冷清,或萧瑟凄凉,或雄浑壮阔,或恬静优美、明净炫丽。而表达的内容则多为:壮志未酬、失意悲伤、背井离乡、内心凄凉、忧国忧民、借古讽今、思乡怀人、寄情山水、借物明志等。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分析表达方式的术语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常用的术语有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至于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对社会现实要么是不满意,突出黑暗;要么是向往美好生活,寻求精神寄托。
结束语
【公务员面试技巧题型】推荐阅读:
公务员面试几种题型07-22
公务员面试职位匹配类题型10-18
公务员面试常见题型:社会热点现象类06-01
2022年公务员结构化面试题型介绍08-14
江苏省公务员面试题型分析及三大规律01-04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面试题型题量分析07-29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题型答题方法和原则套路01-09
公务员考试面试题型一网打尽之应急应变类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