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路读为径”征文启事

2024-08-16

“人生有路读为径”征文启事(精选4篇)

书山有路读为径 篇1

问题一:阅读时间不充分

笔者在“市级优化月”活动中,先后听26多节(次)语文课堂教学,发现半数以上的老师在40分钟时间里,让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到5分钟,有的老师即便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练习,也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或“雁过无痕”。如:指导预习性的阅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而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击掌示意学生停下,当即就转入下一程序。这样“浮躁”的阅读只能算是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罢了。

问题二:阅读目的不明确

一位教师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阅读:甲生读完乙生读;男同学读完女同学读……看似重视阅读教学,实则事倍功半。因为在学生读前,老师既没有要求也缺少指导,更无评价。学生在教师的驱赶下“为了读而读”,更谈不上用心、用情去读,听着满堂“念经式”的唱读,令人心寒、心烦。

问题三:阅读的面不宽阔

无论是检查性的阅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感情阅读,都存在两种倾向:其一,没有面向全体: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让他们读来读去,大部分学生当听众。其二,没有面向全文:教师只是抓住所谓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没有较好地联系上下文读出真正的寓意与情感。

问题四:阅读指导机械性

在课堂上,经常听教师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阅读XX部分内容” 。什么样叫“有感情”呢?教师引导学生到录音(或多媒体)中找答案。教师不“导”,学生又怎能“练”出情感?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是声音上的模拟,不重视内心体验,这样装腔作势的指导阅读,纯属形式主义。试问:在学生没有真正感受文章情感内容的情况下,能做到“有感情阅读”吗?学生们一遍又一遍不停地“读”,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魅力所在。

……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朗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阅读教学在实施新课改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浅见如下:

一、明确目标,高效阅读

以读为本,不是一遍又遍地傻读,也不是“念经”式的唱读,而是要有目的、有效果地读。在读中悟出文中之情感,在读中品出章之“味道”。因此,明确的阅读目标,这既是高效阅读的依据,也是阅读归宿。

高效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为了实现阅读目标而进行的有效阅读。所谓的有效就是在阅读时,引导学生认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积极进行情感的自我体验。例如:在教学《大禹治水》时,教师要紧紧抓住“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万水千山”,引导学生进行“前钩后连,往返回复”地品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禹治水的艰难,在读中佩服其顽强的意志,更在读中感悟大禹的无私与伟大。

二、感知内容,激发情感

学生的思想感情不是教师逼出来的,而是自我情感体验的结果。就语文教学而言,只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在读中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引起共鸣并产生真切的感受,达到自我求真、求善、求美的情感世界。例如:教学《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时,必须紧扣文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进行“动态”与“静态”的诵读,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审美。

三、启迪想象,领会意境

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意境中,让学生能够通过情感的真切体验,顺利地“入境”,充分感受课文的内涵。如:教学《大禹治水》时,引导学生通过想像进入禹的心境:“13年——4700多个日夜,禹难道不想念自己家人?三次机——会很少,禹为什么一次也没抓住?十多岁难道他不想念自己的孩子?”问题一出,课堂立即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阅读课文内容,在充满情感阅读的基础上,还对禹说出了心里话:禹啊,你一心治水,久别的亲人不能见面,十多年的思念萦绕心头,你真是老百姓的大恩人啊!你真伟大……这样的启迪想象,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他们真切体会到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为人民之水的美好品质。如果缺乏启迪想象,领会意境,那么,语言文字就只能是抽象的符号,何谈“情感的阅读”?

四、感受体验,品味感情

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虽然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息息相通的。教师应抓住这个连接点,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顺利实现和作者思想感情产生的“共鸣”。例如:教学《秋天的雨》(第二教时)时,不要用过多的语言来描述秋雨的可爱,而是在引导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紧扣文章中的三点来让学生阅读与感悟:“颜色”(五颜六色)——要求:读出感情;味道(香香的、甜甜的)——要求:读出味道;“声音”(吹起小喇叭)——要求:读出气势。一节课的合作探究,大多在“读”中进行,而学生们越读越能品尝到“秋雨的可爱”,在充满童趣的快乐氛围中加深了对课文的赏析与理解。

五、揣摩词句,读中悟情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言词精粹,蕴含隽永。教师应抓住关键性的字、词、句进行阅读训练,引领学生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领会感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别》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重点对“孤帆”思考与理解。

师问:在古代的水上黄金水道上,为什么作者会把“孤帆”写进诗中?(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生甲:友人走后,作者深感倍加孤独;

生乙:由于凝视友人远去的船,李白无暇顾及身边往返的船只;

生丙:友情的泪水模糊了李白的视线,他心中只有友人的的船;

生丁:纵有千帆身边过,目中只有孟浩然……

不难看出,这样的引导阅读,既帮助学生领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又加深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收到一石三鸟之功效。

六、形式多样,激发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乐趣的时候,就能使阅读“自我内化”,顺利实现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1.创设情境读。巧妙运用多媒体、挂图、录音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采创设课堂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执教《桂花雨》一课时,考虑到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亲自“摇桂花”,于是就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孩子欣赏摇桂花的过程与快乐,在充满兴致的同时,自然就把这种情感带到了阅读中,所以在学生们在阅读“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贯穿全文)这句话时非常有感情,“共鸣效应”特别明显。

2.分角色演读。在小学课本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狼和小羊》还是高年级的《负荆请罪》,诸多文章都具备一定的情感表演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演读,根据文本内容安排他们“合适的角色”。在学生到台前演读的同时,教师作为观众在台下为学生们加油鼓掌,定能调动学生强烈的演读兴致,并在演读中化解文本重难点,提高他们能力。

3.在赞美中诵读。“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美·卡耐基)爱表扬是小学生的“天性”,一句表扬,一个赞美,甚至是一个微笑,都足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后进生,特别渴望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赞美,因此,教师千万不要吝啬激励与表扬,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竞赛的心理特点,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组赛读、男女赛读、挑战读等,比谁的声音好听,谁读得美。在高年级阅读指导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充分感知、领会、体味课文内容的同时,品读出语言意蕴与神情所在。

七、持之以恒,形成能力

指导小学生学会阅读并非一时之事,教师不能一蹴而就,要有持之以恒的教学态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在具体指导阅读方法过程中所出现的“暂时倒退”,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只要在平时积极而不懈地引导和有机渗透,再适当增加一些课外阅读,学生就会在自我尝试、自我体验中找到读书方法,逐渐养成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为终身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书山有路“读”为径。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站在“大语文观”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读书破万卷”,小学语文教学一定会因学生们的“会读”而更加精彩!

1书山有路勤为径 篇2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7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12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13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14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15失败是什幺?没有什幺,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幺?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6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海伦凯勒---

17高山不爬不能到顶,竞走不跑不能取胜,永恒的幸福不争取不能获得。---a

18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古希腊]柏拉图

19毅力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果你用力不断的敲门,总会有人应门的。---朗费罗 20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6最有希望得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时机去努力开创的人。---苏格拉底

7恐惧自己受苦的人,已经因为自己的恐惧在受苦。

8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9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书山有路勤为径作文 篇3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起点都是“0”,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甚至到了高中和大学……我们都在积累,积累的不仅仅是文化学识,人性品格也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难道我们的起点都是从“0”开始一成不变的吗?

我敢断言,人的起点都是“0”,随着不断的积累,人们才开始有了差距。也许你现在与学霸的差距是天壤之别,但我坚信,你们一开始,绝对没有高低之分。

想到这里,我便发出感叹:也许我与学霸之间的差距仅仅只是勤奋。

因为我没有耐心,做数学题时总会半途而废,写作文时总会偷工减料,背英语单词时总会睡着……

演讲稿之书山有路勤为径+ 篇4

如果把勤奋比作鸟的羽翼的话,那么勤奋是左翼,而右翼就是“潜心”。把心沉下来,少一点贪玩,少一点浮躁,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把聪明才智用到刻苦钻研上来,给自己一个安宁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空间,营造一种脚踏实地勤奋向上的氛围,让双翼共振,那时你必能展翅高飞,到达你理想的彼岸。

同学们,学校是书山的登山口,是学海的扬帆港。从这里我们登山入林,从这里我们扬帆起航。“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让我们以韩愈的治学名联为学习的座右铭,相互共勉,共同上进,力求做得更好!

西汉时期,钜鹿(今河北宁晋县)有一个叫路温舒的人,家里十分贫穷,父亲没钱让他读书,只好让他给人家放羊。失去学习的机会,路温舒虽然很难受,但他并没有因 此儿放弃学习。他向别人借书,可这样不方便。有一天他放羊的时候,发现河边有一种叶子很宽的蒲草,编成了一张席子,然后把借来的书抄下来。他从抄的书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识。后来,路温舒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做了朝廷的大官。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爱心菜单》及教学反思下一篇:五年级作文一瞬间的美好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