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小豆豆与小豆豆们有感(精选9篇)
读了小豆豆与小豆豆们有感 篇1
在假期里我又重新阅读了一次《窗边的小豆豆》,觉得十分亲切,或许是因为本身也有小豆豆这样的经历吧!
小豆豆是一个调皮又善良的小女孩,在一年级就被退学。后来遇见了巴学园,这个独特的学校;还遇见了小林宗作,这位独特的校长。而在巴学园中,小豆豆结识了许多朋友,并且逐渐成了一个听话的好女孩。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是这样吗?六、七岁时很调皮,但在老师与家长的引导下,在一天天长大时,变得懂事成熟。
书中很多故事让我想起了往事:“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想起了在学校与同学共进午餐;“韵律操”想起了第一次做广播体操;“成绩单”想起了因为成绩而一次次跌倒又努力站起来;“温泉旅行”想起了春游;“高桥君”想起了好朋友们……
经历过这些的人们大都有一种“小豆豆”情怀。不会忘却,不会让它沉淀在记忆的星海中。这些在美好、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积攒下来的美丽记忆,可能会在生命之火燃尽的前一刻,如夏日的晚霞铺天盖地涌来,充斥在脑海中。
小豆豆为什么如此让人喜爱?因为人们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找到了那一段一生都无法再体味的纯真年华。
童年,一段让人浮想联翩又记忆犹新的时光。高尔基的童年是黑暗而悲惨的,因为他那恶毒的舅舅和残暴的祖父。而小豆豆的童年是快乐又美好的,因为有爱她的父母与同样爱护她的小林先生。
《窗边的小豆豆》出版近三十年了,但仍能感受到那其中童年之花飘香的芬芳。小豆豆,一个让人喜爱的日本女孩,永远不变。
我想我们都是“小豆豆”。
五年级:小璐
一次有趣而有益的活动 ―读窗边的小豆豆片段《野炊》有感_900字
讲述了小豆豆对于复杂事情还不能牢记,却对去野炊的那份期盼,可见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可以牢牢记住的。所以每当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活的时候,小豆豆都会很认真的紧跟在妈妈身后学习,还会特别记住妈妈的一个招牌动作。这证明小豆豆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很强。
早在家中,小豆豆就像罗丹端详艺术品一样仔细的观察着妈妈切菜、洗菜、煮菜的每一个细节。还深深爱上了妈妈掀锅盖时把手放在冰凉的耳垂上;叫着“哦呦呦呦呦”。于是,她就会了这个做和切菜、洗菜、煮菜。
在野炊的地方:等等力溪谷。小豆豆依葫芦画瓢切菜、烧菜,一气呵成。与她一起切菜还有一个高年级的男孩。他切的菜有大大小小的;有歪歪扭扭的;也有破烂不全的。他鼻子上渗出了汗,但依旧接受俨然成了专家的小豆豆的指教。他把一些茄子和黄瓜切得像白纸般薄,用盐腌上。于是大家十分敬佩他会做出如此一流的咸菜。
她知道和同学朋友们努力完成很多事情,这是我们现在的孩子们很难有的。这证明小豆豆通过对妈妈做饭的观察与学习,才能在野炊的时候,所表现出的能力,因此得到大家的夸奖。这次野炊中,提高了小豆豆的动手、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让小豆豆能体会和感受到一下妈妈平日里的艰辛。
渐渐的,每个锅里飘出了难得的香气,渗出了阵阵轻烟。而后,一个个锅里的饭菜汤被平分了。“好―好―嚼―啊,把吃的东西......”随后,“我吃啦。”霎时,树林里仅剩下瀑布的歌声。
通过《野炊》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一个好学生并不是读好书就是优秀的,还要会做事,肯做事,否则哪一天离开了父母连饭也不能做,还怎么生存呀?怎么优秀呢?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良好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这是小林校长说过的一段话。我们都应该记得这段话。然后,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中除了教育和管理之外更应该多些“等高、等距、等爱”的宽容和耐心。其实,大家不妨想想小豆豆的特点:朝气蓬勃、天真烂漫、十分懂礼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基本上具备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小豆豆”,只是极少遇到像小林宗作先生这样善解人意的好校长而已。
五年级:吴浩楷
小豆豆和小豆豆们读后感 篇2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黑柳彻子在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后,历时13年,遍访了坦桑尼亚、尼日尔、印度、莫桑比亚等14个国家。作者以朴素的文字与震撼人心的照片忠实地记录沿途经历,讲述与孩子们相遇的所有故事,将孩子们为战争、疾病所苦的境遇传达给世人,同时也将他们的心灵故事娓娓道来,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些饱受饥饿与贫穷折磨的孩子,始终怀揣着希望,憧憬着幸福……在黑柳彻子回到日本后,在发布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再也没有比孩子们的梦想更震撼人心的啦。”多少次我在阅读中留下了热泪,因为那些孩子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得了重病,有的被反政府武装组织砍去了四肢,可是,他们并没有失望,依然带着自己的梦想……我被他们坚定的信心感动了。
他们在逃亡的环境中还一直学习,想想我们要什么有什么,有老师,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报效我们的祖国。
读《窗外的小豆豆》有感 篇3
今天,我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顽皮的小豆豆又一次被退学了,后来小豆豆来到了巴学园。她十分喜欢和蔼可亲的小林校长。小林校长也十分喜欢可爱的小豆豆。她在小林校长的指导下,“怪怪”的小豆豆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并喜欢的小女孩。
我喜欢小豆豆的性格,也喜欢小豆豆的天真可爱,她从来都不嘲笑别人,我从她身上仿佛看到了一个天真活泼又聪明的小女孩,我真希望她是我的好朋友。
读《窗边小豆豆》有感 篇4
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在一年级时就被学校退学,之后来到了一所“神奇”的学校――巴学园,在这里与同学们和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相处的快乐的校园时光。其中有些故事都体现出了小豆豆和同学们纯真的童心和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童心未泯和对孩子们的种种关爱,让人们在读的时候,会在心底泛起一丝丝温暖。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看着故事中的小豆豆仿佛就是看到了以前的自己,让我觉得这一幕幕格外的亲切。这本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但是,这本书和这位校长的所过之处,都会让人们的心底泛起久违的温暖。而就是这位校长给予了小豆豆一段快乐,烂漫的时光,就是这段时光,奠定了小豆豆辉煌一生的基础。
读《窗边小豆豆》有感 篇5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支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代表大使黑柳彻子。而作者所写的故事中的小豆豆也就是作者本人。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作为一名新教师,尤其是面对学校这些特殊的孩子,我更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目前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学会倾听,获取信任。在小豆豆被前一个学校退学之后,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巴学园”。在进校第一天看到小林校长之后,小豆豆一直不停的讲话,讲述着自己所遇到的那些事,讲了整整四个小时,而在这中间校长从未打断小豆豆的讲话,反而很认真的听着。对于这样有耐心的校长,小豆豆觉得很亲切,因为从来没有人认真听他讲那么长时间。反思今天我们的教学,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学会倾听呢?在课堂上,对于孩子的奇怪的提问,我们总是忽略。对于孩子在课间操大声说话,我们老师总是走过去严厉的批评学生,让孩子住嘴,而没有蹲下身子认真听孩子那说的并不清楚的话语。听同学讲班里的一个小男孩,总是跟老师说:老师,爸爸是6路公交车,姑姑是12路公交车,爷爷是81路公交车。当我们听到孩子这样说的时候,会不会有人不耐烦的说:“说的什么啊,闭上嘴巴不说话”。孩子乖乖的不说话了,可是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呢?第二次,当孩子又这样跟老师说的时候,老师说:“为什么爸爸是6路,而姑姑是12路,爷爷则是81路呢”?孩子眨巴着小眼睛说:“因为坐6路可以到爸爸的单位,12路可以到姑姑家,18路则可以到爷爷家啊”!当我们听到孩子这样的回答的时候,会觉得很惭愧。孩子简单的表达,而我们却往往没有认真倾听,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如果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听,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更愿意跟我们交流。
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人相信都记得里边小豆豆去厕所掏钱包的事情:小豆豆为了找掉在厕所里的钱包,把厕所里所有的东西都掏了出来,小林校长见了,只说了一句话:记得干完后要把它们都放回去哦!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校长呢?在我们的印象里,如果有学生去厕所掏东西把校园搞得脏兮兮的,老师们肯定会严厉的批评学生,并制止。而小林校长并没有这样做,虽然最后小豆豆没有找到钱包,可她还是很快乐的,因为小林校长并没有批评她只是让她把脏物放回去。孩子有孩子的天性,有他们想做的事情。而我们现在的家长老师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计划生活学习,可是我们这样做究竟会扼杀多少孩子的天性呢?班级里有个女生很喜欢玩水,如果她生活在“巴学园”,小林校长肯定会让她玩个够,或许玩够之后孩子就不想去碰水了。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呢?我们禁止孩子去水池旁,在管不住孩子的时候,把教室的水阀关了。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是为孩子好?或许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6
小豆豆是一个被一所学校退了学的奇怪孩子,让小豆豆退学的老师就和我们很多人的想法一样,规规矩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小豆豆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她喜欢在教室的窗边看街头艺人的表演,并且大声喊叫,让教室里的孩子都围到了窗边。她喜欢把有抽屉的课桌 拉出来又拉进去,不停地弄出声响来,以至于老师不停地告诫她,她画画的时候会把课桌上 都涂满颜料,看见任何有趣的事情会大叫等等。总之小豆豆总是随心所欲的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全然不顾学校的规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小豆豆不在乎,而是她还不知道 什么叫“规范自己,约束自己”,什么叫“遵守纪律”。事实上像小豆豆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因为人总不是一个独立体的存在,关键在你走上人生轨道前,周围的人是怎么样去引导,尤其是对幼儿园和小学生而言。学校的老师和家长都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但小豆豆原来的学校却选择了开除她。
然而有一个老师不是这样想的,他就是令小豆豆终身难忘的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就是他,在小豆豆到巴学园的第一天听了小豆豆说了 4 个小时的话,自始自终保持着微笑的面孔,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还时不时的发出感叹。也是他,每当看到小豆豆时,就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试问一下这个微不足道小小的坚持,又有几个老师能做到呢?就是这样一个校长,一生致力与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说“每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 优秀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环境的,也有来自成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这位令我尊重的小林校长正是这么做的。也因此小豆豆在小林校长的引导下一点点成长,成为了一个被大家接受的孩子,也让所有巴学园的孩子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童年时光。教学上巴学园的一大特点便是保护孩子的好奇
心,也正是这一点它显得与其他学校的与总不同,很多学校都会将孩子塑造成统一的模型去“更好的生活”。在书中有一个得了侏儒症的孩子高桥,校长为了他举办了学校的“小型运动会”。比赛项目都是一般学校没有的,而奖品会是一颗菠菜或是一颗葱。在他根本无法跳过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马时候在背后暗暗地帮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叹。这么一来,培养了残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补偿———自尊和自信。
记得小林校长每次开饭前必问的“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我不禁在心里笑了起来,为这位可爱又有智慧的校长老师。“不要挑食,要注意营养均衡。”这应该也是我们经常对孩子们说的话吧!但小林老师却对家长们说着“请让他带来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在午餐时,他和夫人就拎着桶逐一检查孩子们的饭盒,谁少了“山的味道”或“海的味道”,夫人就从相应的桶里给孩子们添上菜。更为巧妙的是,当孩子们认为小豆豆黄色的鱼松是“山的味道”时,小林校长就耐心地给孩子讲解了它的来源与做法。于是,午餐也变成了孩子们”自主,探究的课堂,是他们快乐的课堂。
虽然本书只是讲述作者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但是这里面要含着教书与教人极深的教学理念。
一、教书首先是为了教人,从学生的角度教育人。
教书是为了教人,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人,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往往是学生犯了错误学习成绩下降,然后老师就帮学生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应该如何去纠正,又比例现在的学生上网吧打游戏的很多,学生被家长或老师发现之后,早就低下头,因为他们心里老早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游戏之所以称之为游戏,它的确有吸引学生的地方,即使教育之后,还是有学生屡犯不止,那么试问这个教育还是有效的教育吗?为什么这个教育无效了呢?试看《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粉笔》: 学园的小学生,从来不会在别人家的围墙上或者大路上乱写乱画,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已经尽情地涂过写过了。上音乐课时,孩子们将各种自己喜欢的姿势坐在礼堂的地板上先听节奏画音符,在多余的时间随意画飞机什么的,不过在地板上画上了音符之后,再要把它们清理掉可就不容易了,先要用黑板擦把粉笔擦掉,然后大家齐心协力用拖把或者抹布把地板擦干净。把整个礼堂的地板全部弄干净,可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这个缘故,巴学园的学生都知道了如果乱涂乱写,或者写一些恶作剧的东西,要把它们收拾干净,非常不容易,所以除了礼堂的地板,孩子们不在任何地方乱写乱画。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孩子时都喜欢涂写,因为大人要骂在家里是不敢涂写的,所以就在公共场所的白墙上或者某个自己讨厌的朋友家墙上涂,在学校里也只敢在废纸上乱涂写,在课桌上甚至地面上乱涂写也要挨骂,老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只是一味的压抑,概念里只有对
与不对,纯粹为了教书而教书,《粉笔》中小林宗作却是以引导为线,辅以学习五线谱,寓苦燥的学习于快乐之中,无形中教育了孩子怎么做是对,为什么是对的,如何做会更好更棒,一举三得从孩子的角度去教育孩子,以教人为先,并在其中授知,多好的育人之法啊!回顾我们是如何教育学生不要上网的,苦燥乏味的陈述不要上网的理由,上网打游戏的害处……我们从自己的角度苦口婆心的进行所谓的教育,换来的是学生怎么也不理解不明白。
二、教书教人中尊重学生,甚至配合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应平等和谐、互相尊重,学生做错了事经教育似乎学生都会向老师道歉,那么老师会不会因为犯错而特地向学生道歉呢?我想做到恐怕不多,试看《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尾巴》,一位老师在上进代论初步知识时随便问了高桥君:“有没有人还有尾巴呢?高桥君,你有没有呢?”而被校长先生责怪。因为,一般孩子身体上没有任何缺陷,即便老师问有没有尾巴,也一点不会在意,但高桥君是一个侏儒,先生在开运动会的时候,特意设计了适合高桥君的项目,让他取得所有的一等奖,总之,为了他们能够去掉自卑的心理,以及我比别的孩子劣等的想法,先生尽了他能做到的种种努力。后来女老师哭了:“确实是我做错了。我怎么向高桥君道歉才好呢?”偷听的小豆更深切地感受到校长先生的确是他们的好朋友。看到这里的时候总在想高桥君没有向校长告状,校长也仅仅是在听课里发现这个小小的错误而发火,女老师后来也为如何道歉才能弥补而想办法,校长特别配合高桥君设计了运动会,使他有机会站在领奖的台上,也许我们的教育是否在除了尊重学生之余,还要配合学生,设计些活动鼓动激励某些学生,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三、教书教人之效————生敬师爱校
教书教人之效最佳的见证是生对师长和学校的态度。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破学校》体现的更加明显。一次,外校的小朋友齐声唱:“巴学园,破学校!走进去一看,还是破学校!”小豆豆心想“太过分了!”他们还朝巴学园门口跑过来大叫着:“破学校!哇——”一边一哄而散,小豆豆追出去了,但是没有赶上,她觉得不甘心,并且不知不觉地唱起歌:“巴学园,好学校!走进去一看,还是好学校!”紧接着是所有巴学园的孩子也齐唱着,那一天巴学园的“驱逐铃”比平时的任何一天响得都要晚。我想我们的学生能做到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就是成功的教育了。小豆豆这种自觉的填歌词自觉的唱起来自觉地维护学校的行动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真是比任何礼物都要珍贵!
其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都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都应该去看看。真的,有些一句话就代表了一种思想,含义很深刻悠远,比如《“真是一个好孩子”》中,小林宗作先生看到小豆豆就会说:“你真是一个好
孩子!”小豆豆就高兴的笑着说:“是啊,我是一个好孩子!”如果一个大人仔细地听这句话,就会发现,“真是”这个词中,含有非常大的意义:“虽然别人觉得你有好多地方不像是一个好孩子,但是,你„真正‟的性格并不坏,有好多好的地方,老师理解你。”正是这么一句宝贵的话,决定了小豆豆的一生,如果没有先生的这句话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的小豆豆即黑柳彻子是什么样子的。其中深感小林宗作先生师德地伟大!作为教师,我想我们一定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还有师德方面的,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7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方式对一个人的影响。
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记载了小豆豆曾经上过的两个学校,第一个学校就是小豆豆第一个上的学校,而第二个学校,就是巴学园。第一个学校小豆豆只上了几个月就被退学了,原因是小豆豆在学校中总是上课时站在床边等宣传艺人、不断的开关书桌门而整的“啪啪”响等等。给小豆豆上课的老师有一句话:“如果‘还有’这样的事能够数得过来,也就不必请您让她换一座学校了!”这句话直接说明了小豆豆的淘气。可当小豆豆进入巴学园后,就再也没有了从前的习惯,这都可以归功于巴学园校长的教学方式。
小豆豆被退学的原因中有一条“不停地开关书桌门上百次”,而巴学园校长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他在音乐课上让学生随意在地上涂画,不过下课后要收拾干净。这个方法既能让学生玩尽兴,又能让他们体会到收拾干净有多辛苦,就能让他们不在别的地方涂画了。并且他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样的鼓励态度,例如他总是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还有巴学园的课程都是自由的,基本都是自习,一天的课程可以自己决定顺序。如果原来的学校能做到这些的话,我觉得小豆豆不会离开的。
小豆豆在两个学校表现出的差异,全部都因为教学方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8
巴学园,希望萌芽的地方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窗边的小豆豆》是黑柳彻子怀念她的小学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和怀念巴学园所写的一本书,书中记录了小豆豆在巴学园的一段难忘的成长经历,里面有欢笑,有泪水,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温暖的回忆。
小豆豆是个独特的有个性的淘气的一年级学生,从小就是一颗令学校老师头疼的“怪味豆”。在原来的学校里,无论小豆豆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如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站在窗边朝路上的宣传艺人大喊,跟燕子说话等。因此小豆豆被退学了,她转到了一所新学校:巴学园,在这个学校里,小豆豆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大家眼中的好孩子。这离不开小林宗作先生的耐心、平等地教导,对于学生们来说,校长更像是他们的朋友。
校长先生怀着理想、爱心和梦想,进行了年复一年的研究,终于在1937年创办了巴学园。巴学园,是一个独特的小学学校:校门是两棵矮矮的活的树构成的,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教室是六辆不再跑动的电车,一个年级刚好一辆;围墙是各种各样的树木;整个学校只有五十几个人······校长先生也是一个有趣的人,他的很多教学方法独特而备受欢迎,以至于学生在放学的时候不想回家,回家了又盼着第二天赶紧到来。
小林校长是何等的有耐心啊!还记得小豆豆刚转学校和校长先生的讲话,校长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校长像小豆豆一样向前探着身体,专注地听着,而这个过程,整整四个小时。小豆豆很开心,因为刚上一年级的她居然能够一个人说四个小时的话,更让她高兴的是,从来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过。第一次见面,小豆豆就觉得和校长先生在一起很安心,非常温暖,想“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
小林校长还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学生们的午饭是从家里带来的,不过带什么午饭,校长是有规定的。校长先生会拜托家长们:“请让他们带来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山的味道是指蔬菜啦,肉啦(大致区分一下,凡长在陆地上的都归入“山的味道”里面);海的味道则是指鱼啦,红烧海味什么的。总之盒饭的菜里一定要有海里和山上出产的东西。校长先生还说,尽管要有海里和山上出产的东西,但千万“不要勉强”、“不要太奢侈”,山味用“红烧牛蒡丝和煎鸡蛋”,海味用“干鲣鱼”就可以了,还有更简单的海味和山味的例子,那就是“紫菜和梅子干”。不过,偶尔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妈妈一时很忙,做这做那应付不过来,孩子的盒饭里只有海味或者只有山味。这时候怎么办呢?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因为,在过来看盒饭的校长先生身后,跟着校长夫人,夫人系着白色围裙,两只手里各拿着一个锅。每当校长先生看到没有带够菜的孩子,就说:海,或者说:山,校长夫人就会从锅里取出“海的味道”或“山的味道”。吃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孩子们不仅认识了“什么是属于海味,什么是属于山味”,而且没有一个孩子会有“谁的菜高级,谁的才寒酸”这样的想法,大家都不偏食。只要盒饭具备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这两样,孩子们就会非常高兴,笑着闹着,吵吵嚷嚷。
此外,校长先生还想出了很多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巴学园成为孩子心目中快乐的摇篮。如:“巴学园”的教育方法:每天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巴学园”的运动会:能够 1
10学前教育本科 纪婉娜 201024031111
自己策划稀奇古怪的项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巴学园”的活动:上午,如果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在大自然中学习地理和自然的知识,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多么令人羡慕。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师生之分,无论老师、学生,甚至校长都是好朋友,完全丢掉了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拘束。或许,有许多人会觉得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异想天开,它对爱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知识的要求,但我觉得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作者丝毫不采用理性化的语言,因为这样会失去童趣。在字里行间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种单纯直白的语言,给予读者更为深刻的启迪和感触。
校长先生经常说: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正因为校长这样的教育方针,在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时,小林校长能够心平气和地只说了句:“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这种对学生的信任也使得校长先生成为一位“可以真心信赖的人”。
虽然在最后巴学园因为战争的原因被毁了,但校长先生的精神和爱却一直留在孩子们的心中。面对着燃烧中的巴学园,校长先生用平静地语气对着身边的儿子说:“噢,下一次,我们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呢?”小林先生对孩子的爱,以及他对教育的热情,比正在吞噬着学校的火焰还要巨大,还要炽热。先生心中仍然充满了信念和力量。
巴学园,是孩子们播种希望的沃土。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因为患了小儿麻痹症而残疾的还是身高不再长大了的还是行为怪癖的,每个孩子都友好的相处,没有嘲笑,没有鄙视。在这里,孩子们是快乐的,每个孩子在完成当天任务之后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人会去制止你,也没有人因为你的行为跟别人不同而受到呵斥与责骂,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会被欣赏。在这里,孩子和老师、校长是没有隔膜的,老师、校长会放低姿态跟孩子讲话,一切为了孩子,而孩子也能够体谅老师、校长的不容易,并尊重老师、校长。在这里,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发展,每天都能够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开始,每天都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且每次都能够得到校长、老师和父母的支持。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9
面对孩子不同的言语,我觉得我完全没有像巴校长一样静静听过4个小时,面对被退学的小豆豆,我无法像那个母亲一样将一切的事情瞒下来,让小豆豆一如既往的沉浸在她的世界里,这也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让孩子走在我们铺好的道路上,告诉他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无法在他弄得一身泥泞的时候不将他责骂,这是我的不够,也许,这也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也许并不是我们做错了,而是我们认为对他们好的就一定是好的吗?家长的一些作为确实让孩子少走了一些弯路,但在弯路过后是怎样的风景,会带给孩子怎样的收获谁也不知道。这不是完全不管孩子,在他迷惑的时候,家长是他们永远的依靠
在巴学园中让我真正感动的是对于不同的同学,不是像一般学校给与同情般的帮助与对待,而是告诉他们,你们和我们是一样的,甚至在某方面比我们更为优秀,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也让正常的孩子懂得平等待人,尊敬他人。这比我们硬是教他的效果要好的多
【读了小豆豆与小豆豆们有感】推荐阅读: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00字07-08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200字11-08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小学生01-10
小豆豆与我读后感600字07-16
读《窗边的小豆豆》09-03
床边的小豆豆》读后感07-15
二年级小豆豆读后感09-13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01-01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感悟01-22
《窗边的小豆豆》学习体会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