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乱世佳人的观后感

2024-05-28

电视剧乱世佳人的观后感(精选12篇)

电视剧乱世佳人的观后感 篇1

如果让你做一个选择,在和平富足的地方过穷苦的日子,在战争中过富足的日子,你会选择哪一种?我想,更多的人会选择第一种。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无尽的伤害,混乱,离别,黑暗,泪水——没有人会喜欢战争,斯嘉丽也不例外。

她原本是美国南部一个种植园主的女儿,曾经在她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舞会和爱情。但一场战争改变了这一切,南北战争的炮火席卷了她的家乡,也打破了她富足美好的生活。在战争中她见过死亡,见过离别,也曾挨过饥饿,知道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她在内战中失去了父母,没有粮食,没有钱财,但她还是在绝境中坚强了起来,变成了一个独立坚强却又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商人。为了留下塔拉庄园,她毫不犹豫地抢了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她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但她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又让人感到心酸和无奈。正如瑞德所言,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身上的勇敢与坚毅深深震撼了我。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是在斯嘉丽帮梅勒妮接生后,带着一个病妇、一个婴儿还有一个女仆跋涉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天晚上下着大雨,她们在一个石洞里避雨,敌人从桥面上经过,斯嘉丽抓着马车的绳子,雨水快要把她淹没,她却一声不吭,等到她终于驾着马车到塔拉庄园时,她狼狈得就像一个流浪的乞丐。这也让我明白,她虽然自我甚至自私,但她并不是无情无义。

战争带来的不只是痛苦,还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全新的自己。即使身处黑暗,路途崎岖,也要带着希望向前走。在一个新的时代环境中,我们要努力改变自己,努力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只有主动改变,才能不被淘汰。浓重的乌云之上,是美丽灿烂的霞光。乌云终将散去,光明即将到来,正如斯嘉丽在影片的最后所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电视剧乱世佳人的观后感范文精选2

主人公斯佳丽坚强勇敢,敢于反叛传统,不理会他人的舆论,这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在南北战争的混乱下,她是适者,她冷酷精明,所以才能不再饿肚子有安全保障,但是同时她也失去了很多,比如说爱情亲情友情和荣誉,所以看完我也是很矛盾的,有的就必有失,她是强者但精神空虚,那些吃不饱肚子的人彼此之间却有浓厚情谊和事业理想,到底谁才是赢家?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乱世佳人观后感。

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温柔的典型贵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亲为了救人而被传染伤寒,去世了。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最爱的人?阿希礼。乱世佳人观后感。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对阿希礼是异常执着的。还有一个,就是玫兰妮。在一起奋斗的十几年里,玫兰妮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有人说这文章中最经典的场面是scarletto’hara在战争后回到被毁的家园,在园中手握红土发誓,无论去偷去抢都不会让家人挨饿那段,因为那时她的眼神和表情真的特别震撼人。这样说我也不反对,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太经典的片子,经典的场面太多,各人有各人的偏爱。我倒是情愿选择这个:以后,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恨?爱和恨可以象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爱和恨也可能只需要一缕阳光就可以消融。珍惜拥有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总是并不确切知道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太多的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

电视剧乱世佳人的观后感范文精选3

这部电影的演员的精湛演技真的让人佩服到五体投地,特别是女主费雯·丽演的郝思嘉,将郝思嘉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美国南北战争前,思嘉只是个任性调皮不懂世事的富家姑娘。她爱上有妻男人阿希礼,她无视兰妮,多次向阿希礼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慕之意。但他却悠游寡断不直接告诉思嘉,他爱的是兰妮,并不爱思嘉。但是思嘉,猫一样的女人,拥有着迷人的外貌,没有哪个男人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上。所以也不能说阿希礼完全不爱思嘉。我个人真的不喜欢阿希礼,既然有妻之人,就应果断拒绝别的女人,不要再给人留有希望。再说说他的妻子,玫兰妮。她有文化有智慧有修养,相信丈夫,是这部电影中最善良最仁慈的人,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子。当别人在辱骂思嘉时,她都会站在思嘉一边为她辩解。思嘉从讨厌她渐渐被她的善良仁慈所感动,而且不讨厌她,为她的死悲伤痛哭。

思嘉经过战争后,她彻底把过去任性不懂事的自己抛弃掉了。她变得坚强,为了生存她甚至不择手段,抢了自己亲妹妹的未婚夫。她发生贫困是那么的狰狞恐怖,战争是那么的残酷冷漠。她变得贪婪,虚荣,自私,我觉得这都是情有可原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但是她的刚强坚韧是无人能比的。她失去父母,温饱都成为问题,她为兰妮接生,养起一头家,用尽一切办法使大家不至于无家可归不至于饿死在街头。她甚至卖了自己,终于她成功经营了木场工厂,成为商业界女强人。她的勇气坚强,白手起家值得我们为之敬仰,向她学习。

说到思嘉的爱情,那真的是太虐了。结婚3次,最后都没有好结果。第一次为了气阿希礼冲动不加思考的一次婚姻,战争使年轻的思嘉成为了寡妇。第二次,她为了保住塔拉庄园,为了不挨饿,为了生存,不惜抢了妹妹的未婚夫,卖了自己,最后她第二个丈夫也死了。第三次婚姻是与白瑞德。这一次婚姻是彼此的真爱。在思嘉认为自己一直喜欢阿希礼的过程中,瑞德一直都帮助思嘉渡过一个个困难,同时他也和思嘉一样,会自私,贪婪。他潇洒倜傥,自信过人,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他对思嘉的用情无不使人感到落泪,包括我在内。但在思嘉一次次伤害下,在疯狂嫉妒思嘉爱着阿希礼下,在他们女儿邦妮死后,在兰妮死后,他对一切都灰心失望之极,最终他选择离开。愚蠢的思嘉在兰妮死后才觉悟,发觉自己真正爱的人是瑞德,可惜一切都太晚了。但坚强刚毅的思嘉怎么会放弃他,她觉得回到自己的庄园想办法让他回心转意。毕竟“Tomorrowisanotherday.”

作者以瑞德的离开,思嘉的等待结束这个故事,让读者猜想后面的故事。刚看完这部电影时我真的不喜欢这结局,我希望的是两人能冷静下来,渐渐重新开始。但毕竟思嘉做了这么多过分的事,或许瑞德的离开的让思嘉好好思考自己所作,并知道自己真爱是谁,能够成熟蜕变。我相信他们最终还是会在一起的。

电视剧乱世佳人的观后感范文精选4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斯佳丽,我为斯佳丽感到惋惜,她为何不早点感受到白瑞德对她的爱,一直要让别人的心冷到不能再热时她才觉醒,爱这种东西就是这么奇妙。它来时你控制不住,去了你也挽留不了。但斯佳丽这个人物我还是很欣赏的,她的性格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她既想做个像她妈妈那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但又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脾气暴躁的性格。正是血管里流着的这种充满矛盾的血液造就了斯佳丽敢爱,敢恨、敢说,敢做,对自己认定的目标便勇往直前、不择手段的性格特点。从当时的角度来看,斯佳丽可能是大家公认的“坏女人”,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她的几次婚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首任丈夫是与艾希礼赌气,次任丈夫是为了拯救父亲用生命和尊严捍卫的农场,嫁给白瑞德的目的就更不是因为爱情了。但我觉得她有她的可爱之处,她情感丰富,对爱是那么的执着,那么的炽热,她对认准的目标勇往直前,她热爱她父亲留下的农场,热爱那美丽的红土地,为了捍卫那红土地,她可以像下人一样在田间劳作,可以像男人一样在外抛头露脸,她吃苦耐劳,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战争爆发之前,她是家里的娇小姐,除了玩乐,她不用做任何事情。战争爆发后,别人一个个都倒下了,只有她勇敢地站起来带领大家重建家园,我佩服她的勇敢和坚强。她对艾希礼的爱是一种不带任何杂念的纯爱,在现今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她的这种爱还真不多,只是她爱错了对象,不该把一个不值得她爱的人爱得死去活来。

斯佳丽的人生经历是多磨难的,但是它的骨子里有一种与困难顽强斗争的执着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她一次次被困难击倒后又一次次勇敢地站起来。她的心里有一种信念,她始终认为她的祖先是不怕失败的,即使被失败咬住了,他们也会从容不迫镇定异常的,正是祖先给了她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斯佳丽才会勇敢的抬起头来。

在所有人物中里我欣赏的还有白瑞德,他真是一个极为优秀,极为难得的一个好男人,他有思想,有深度,情感丰富,感情炽热,对爱执着,他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男人,但我又为他感到委屈,得不到回应的爱难以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斯佳丽在那么长的日子里竟然一直不能感受他对她爱,总是爱着她自己虚构的人物卫希礼,这是任何一个男人都不能忍受的事,但白瑞德竟长期地忍受着她的背叛,她的执迷不悟,这要多么宽大的胸怀才能做到这一点呀。

电影的情节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展开,事实上《乱世佳人》是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在那个特定的情景下,个性鲜明的斯佳丽和白瑞德那种不拘一格,突破传统和道德的限制,按照经济社会的选择和人性的需要来判断失误的是非和行为的方式方法的做法,显然是一种美国精神的体现。斯佳丽美丽的外表和按照自己的人性尺度生活的决心、白瑞德的阴沉和透视生活的力量,都在人格上为一代又一代学习做人的青年们树立了人生某一特定阶段的楷模。

电影的结尾是斯佳丽的一段独白:“等明天回塔拉后再计划这一切吧!我能忍受这一切的!明天,明天,我会有办法再次得到他!不管怎么着,明天是崭新的一天!”多么感人的一段话呀。“我能忍受这一切的”多么顽强的精神!“我会有办法再次得到他”多么坚定的信心!“不管怎么着,明天是崭新的一天!”多么乐观的心态,多么执著的信念!

电视剧乱世佳人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

乱世佳人改编自经典名著《飘》,作者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全文以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斯嘉丽与白瑞德的爱情故事,以及梅兰妮、艾希利等人发生的故事,以下是我看完后的感慨。

一颦一笑,好似一株亭亭玉立的兰花。

斯嘉丽一出场,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所有人的目光情不自禁地跟随她去了。

费·雯丽的美,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思绪联想到那句“这世间竟有如此标致的美人!”。费·雯丽凭借美丽的外表、高超的演技,将她和斯嘉丽这个人物紧紧结合,仿佛都可以将斯嘉丽的灵魂传神地演绎。

斯嘉丽可以在宴会上吸引所有绅士的目光,似乎没有哪儿个人可以忍住不去看她。仗着她漂亮又有魅力,她肆无忌惮地和绅士们调情。然而,年少的斯嘉丽却深爱着艾希利。就算艾希利选择和梅兰妮结婚,她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等待着艾希利回心转意。为了艾希利,多次拒绝白瑞德;为了艾希利,放弃了尊严。但也是为了艾希利,她尽心尽力保护着梅兰妮,克服种.种困难,在战火中保全了性命,活了下去。

她生性洒脱,无拘无束,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穿梭在每个人的视野中,撩拨每个人的心弦。

最打动我的,是斯嘉丽的真实。

她所处的时代,女人被“淑女”的条条框框束缚。但她却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不顾世俗的眼光。在她那里,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在守丧期,她可以不顾别人的眼光,与白瑞德跳舞;为了庄园的再次繁荣,勾引自己妹妹的爱人。这种勇气,在当时可能是很少见的。

斯嘉丽不喜欢梅兰妮,因为她觉得梅兰妮软弱、假善,在其他人面前毫不掩饰对梅兰妮的厌恶。

在我看来,梅兰妮只是外表软弱,内心的强大不比斯嘉丽差。她是当时的一种真正的淑女,典雅高贵,始终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人。她是一位温柔的仙子。当她听到他人侮辱斯嘉丽,她却赞扬斯嘉丽的可爱之处,她的宽容与善良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如果问她是否察觉到斯嘉丽对艾希利别样的情感时,我想她是知道的.,但她相信斯嘉丽不会破坏她的婚姻。因为一直以来,梅兰妮把斯嘉丽当作最好的朋友,她相信斯嘉丽。在两个人相处过程中,斯嘉丽慢慢放下了对梅兰妮的不满。

斯嘉丽一直忽视的,是在她最需要帮助,最渴望自由的时候,那个给了她帮助与希望的人。

白瑞德对斯嘉丽一往情深,懂得斯嘉丽的心,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永远能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虽然知道斯嘉丽爱着艾希利,但还是在斯嘉丽背后等待她的回眸。或许很多人说他自私、功利,确又不得不说他对斯嘉丽,是从最阴险的性格里,抽离出最大的真心珍惜她。

故事的最后,斯嘉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心,明白对白瑞德的感情。可是,女儿邦尼的死让白瑞德心灰意冷,与斯嘉丽的误会已经不让他喘息,他突然意识到斯嘉丽终究不属于他。几天的思考后,他决定放弃斯嘉丽。

可能失去的东西才会越发美好,斯嘉丽望着白瑞德逐渐模糊的身影,哭得撕心裂肺。父亲的话在耳边一遍遍地重复,她决定回到塔拉庄园,等待着白瑞德的归来。

“ Tomorrow is a nice day.”

或许两个人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相遇,从此,相守一生,再无风霜。

电视剧乱世佳人的观后感范文精选

电视剧乱世佳人的观后感 篇2

与此同时, 为电视剧躬身服务的宣传媒体也在为这些电视剧助威、叫场。对报纸、杂志、电视台而言, 商业效益同样是它的生命线, 是他们办报、办刊、办台的纲领, 那些劣等电视剧并不是他们客观、科学评价和帮助提高的对象, 反倒是支援他们胡编乱造的工具和材料。不管什么一类电视剧只要能“抄”出名堂, 就可以增加发行份额和收视率, 就可以弄着钞票。如在报纸、杂志的封面上捧上个美女, 下面注上几条花边新闻, 或者假新闻, 再找个无聊的专业撰稿人在里面写上几句哪位“丑星”在电视剧拍摄前减肥了几斤, 或者哪位“大牌美女明星”忍着异味拍摄完接吻镜头的“敬业精神”一类的“喷溅”, 再捎上几句介绍古装服饰里有几个漏洞的专业知识, 以构织成他们叫卖的最新消息, 就可以成为卖点。媒体提升电视剧的名, 电视剧供养媒体, 双向互补, 团结合作, 愚弄观众, 推动着古装电视剧的“繁荣发展”。

霹雳一声天地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 中国的影视界也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一部《亮剑》让2005年的中国荧屏一下子鼓荡起了阳刚之气。《亮剑》一出, 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争看《亮剑》, 教师和领导干部也争看《亮剑》, 家家户户看《亮剑》, 老人小孩看《亮剑》。在不久前央视一套公布的电视剧排行榜上, 《亮剑》傲视群雄, 高居榜首。后来在全国多家电视台重播, 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被称为2005年度大戏的《汉武大帝》和《太祖秘史》都没有取得这样高的收视率, 令同时播出的豪华阵容亮相的《京华烟云》也黯然失色。可说是冷落了才子佳人, 抛弃了帝王将相。“亮剑”一词, 也在网络上成为广为使用的流行语, 连医学广告也打出了“向高血压亮剑”的招牌, 由此可见《亮剑》的影响之大。

在今日中国, 电视剧应该更加丰富起来, 应该适合各种层次人群的审美欣赏需求。古装戏并不是不能演, 那些好的古典力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末代皇帝》等都是我们喜欢的优秀电视剧艺术品。但是, 你看那些充斥着屏幕愈演愈列的上百种古装戏, 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 就是从其它地方模仿下来的。每天拿着遥控器连着转换频道, 满眼都是那些长袍大褂, 不学死人说话就张不开嘴, 题材重复, 情节类似, 无非是帝王将相的不凡成长史, 或者是宫廷的阴暗争斗, 再就是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 市井小人的插科打诨。所以, 对古装戏而言, 不论是正剧还是戏说, 看多了, 总会腻的, 都会令人郁闷的。为什么会出现让古人、死人占居屏幕的现象, 因为拍古装戏风险小, 用劲少, 而且相对来说有较为固定的观众群。所以, 每年申报电视剧, 古装戏都占相当大的份额。2005年, 国家广电总局对申报电视剧的题材进行了一定的控制, 古装戏比例有所下降, 但风头依然强劲。

电视剧乱世佳人的观后感 篇3

编剧:周晓文,吴小耕,张大千,王安庆 主演:张铁林,宁静,高虎,高亚麟,吴军 片头曲:乱世英雄 主题曲:爱的是你

【剧情介绍】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毙。太子安国君嬴柱为王,华阳夫人为后,嬴子楚(嬴异人)为太子。秦王柱仅当了三天国王,就一命呜呼。子楚即位,是为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候,食河南阳十万户。嬴子楚比他的老子嬴柱运气好一些,但也只当了三年国王,便命丧黄泉。太子嬴政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称‘仲父’。自秦昭襄王毙至嬴政即位,只有短短三年。战国末期最强盛的大国秦国竟然连换三代国君,商人出身的吕不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玄妙鲜为人

《乱世佳人》观后感 篇4

斯嘉丽在守望着金钱,守望着不再让塔拉的人再挨饿,守望着希礼的爱,守望着已经破碎的梦,守望着成长。瑞德守望着思嘉,以及她生命的延续小邦妮,守望着一个男人能给予一个女人的全部的爱。

艾西里守望着过去的生活,守望着那个随风而逝的年代。媚兰守望着爱,爱每一个人,爱亚特兰大,爱生活,她守望着丈夫和儿子,守望着希礼有一天真正的站起来。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以起独特的女性视角在描述美国内战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备受读者青睐。作品中虽也有对战争恢宏场面的描述,如亚特兰大破城当日五角广场的遍地伤兵,惊心动魄的逃难,枪杀等等。但女作家始终是以细腻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画见长,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文学人物在作者流畅的文字作用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横看全书,是一部老南方种植园礼貌的没落史,一代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而纵观全书,则似一部令人悲恸的心理剧,以戏剧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与内心的冲突中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看《乱世佳人》,就犹如走进原始森林,越深越美。

也许,文学性格能够用现实颜色来描述,来形容,那么,就赋予斯嘉丽,黑色的坚毅;瑞德,冰蓝色的深邃;梅勒妮,粉红色的善良;艾西礼,青灰色的忧郁。  斯嘉丽的坚毅一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赋予其黑色,因为黑色有纯粹的一面,如斯嘉丽对生活终极坚定的信仰;黑色还有模糊的一面,如斯嘉丽在夜雾中奔跑的迷茫,因为她一向看不清真爱的对象。  斯嘉丽绝对称不上是一位完美的女性。但她的魅力却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她坚强,自信,对生活充满活力,却又吝啬,迷信,欺侮弱小,还无意地把几个人送上西天。但就是这种褒贬不一的性格使她更为迷人。现实中人无完人,文学中也应如此。在那个风云突变的乱世中,能够在倍受创伤和打击之后,不留恋以前豪华高雅的生活,坚强的站起来,下地摘棉花,不惜让自我娇贵的双手长满老茧,而目的只是为了让住在塔拉的人不在挨饿。她在塔拉红色的土地上得到了黑色的坚毅,如她父亲郝嘉乐所说,这个世界上,仅有土地与日月同在。这股强大的力量加之她固有的爱尔兰血统潜在的反叛思想,使她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怎样看怎样想,不在乎道德的束缚,公开在亚特兰大和摧毁他们家园的北方佬做生意,而毫不在意作为丈夫的弗兰克会无地自容。所以斯嘉丽是自私的,但她的自私不仅仅建立在为己的基础之上,她为了很多人,为了塔拉十几张要吃饭的嘴,为了她爱的人和他的妻儿,为了白蝶姑妈,远房的姨妈们,甚至还包括塔拉以前的黑人,斯嘉丽的自私眷顾了很多人在挫折袭来之时,她也曾无数次的失望过,但从未绝望。就像方丹老太太所说的,她们是荠麦,风一吹,低头,弯腰,吹过之后,又挺起腰板,继续更好的理解阳光。始终有勇气站起来,高昂着头,理解风雨的洗礼。而支撑她这么做的只是一件金灿灿的光环下笼罩的完美礼服,一个虚无的灵魂,一个固执而倔强的信仰。思嘉对感情的执着是她一生坚不可摧的信仰。她拥有对感情的绝对信仰,只是搞错了对象,在守望感情的征途中。

瑞德说斯嘉丽像一个哭着要月亮的孩子,恭手放下手中的幸福,且任性,倔强地死不回头,我想在黄道十二宫中,她必须是狮子座的。只是斯嘉丽在一味的追求那套“完美的礼服”时,怎样也不会想到即便是瑞德周围的空气都潜藏着对她无边幸福的追求和热爱。所以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瑞德因为她的固执而筋疲力尽,黯然离去。但她也最终成熟了,懂得了自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对于她来说,她想要的,就必须能得到。“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我等待着斯嘉丽能再一次从塔拉得到力量,让瑞德再一次回到她身边。我喜欢这样的结局,不是大团圆的,带着点淡淡的悲哀,但算不上是杯具,因为有期望存在,在思嘉心里,也在我们心里。

对于思嘉来说,其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在于有欲可求,她从不懂得知足,也不能知足。学会满足是对她生命的亵渎,也预示着生命之花的枯萎。她只能够不停的追求,猎取下一个目标,最早是感情,守望希礼;然后是温饱,守望金钱;之后又是希礼,最终是瑞德,她刚刚意识到的自我的真爱。所以斯嘉丽注定不能提前明白自我的真爱是瑞德,而必须要在爱女夭折之后,梅勒妮去世之后,瑞德因为彻底失望而要离开之后,才能明白。生活仿佛与她开了一个无以伦比的玩笑,却又是真实的存在,她需要为自我的执拗和任性付出最惨痛的代价,在一切都随风飘过之后,思嘉成熟了。《乱世佳人》是斯嘉丽的一部成长史。  瑞德是冰兰色的,是火焰最外层的颜色,是火与冰的交界。我喜欢他以往的执着,更喜  欢他最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离开。他都做的完美到让人议论纷纷。

感情,人生中最美丽的片断,电影中最动人的题材。我们为了感情,或许痛苦,或许悲伤,但我们都不会后悔于以往的心动。希区柯克曾说过,电影就是剪掉平凡后的生活。在我看来,电影是一面双面镜,美国人透过电影看世界,而我透过电影看美国。

《乱世佳人》场景豪华、战争场面宏大逼真,人物性格鲜明强烈,人物心理刻画细腻而层次分明,加上大时代**背景对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烘托得宜,这部史诗般的巨著自始至终都能紧紧地控制着观众的情绪,随着剧中人的关系变化而起伏。

《乱世佳人》观后感 篇5

一、小说塑造了诸多性格鲜明人物形象

斯嘉丽美丽、勇敢又坚强,梅兰妮温柔、善良,白瑞德聪明、机智、勇敢、执着,艾希礼英俊潇洒但性格懦弱。斯嘉丽的美丽引来了众多的追求者,但她一心只爱艾希礼,即使对方结婚了,她也毫不放弃;为了兑现自己对艾希礼的承诺,她不得不在北军攻来的时候留下来陪伴临盆的梅兰妮;当她回到塔拉的时候,她坚信父亲所说的:“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在她的努力之下,她带领塔拉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她的任性与一意孤行却让她在爱情的道路上屡屡败北,爱她的人她不爱,她爱的人不爱她。白瑞德爱她且想尽自己所能去呵护她,但她固执地爱着梅兰妮的丈夫艾希礼。如果她了解艾希礼,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白瑞德,他也就不会失去他。但她没有做到,等她明白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二、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的一切都会好的。

斯嘉丽是一个充满勇气与斗志的人,她永远充满希望且永不放弃。她相信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的一切都会好的。

在梅兰妮生孩子的时候,她在无助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己动手,帮助梅兰妮顺利生下了儿子;当白瑞德与她在去往塔拉的路上分手之后,她赶马前行,在狂风暴雨中在桥下的洪水中躲雨,她坚强的承受着;当她回到塔拉庄园,在没有粮食与农场工人的情况之下,她带领姐妹们下地干活,因为她知道土地是永远不会欺骗人的;在白瑞德离开她的时候,她依旧没有放弃,她想起父亲曾经对她说过:“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土地上,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美好明天的到来。

三、爱情是梦中的玫瑰,婚姻是现实的茶饭。

斯嘉丽一直在不停地寻找自己梦中的白马王子,她做了一件华丽的外衣让艾希礼穿上,她以为她所爱的艾希礼有,实际上,她爱的只是一件虚无缥缈的外衣。她对艾希礼的不了解,使她总是生活在一种迷茫的追求之中。

斯嘉丽既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丈夫。表面上她狂热地爱着艾希礼,事实上她骨子里所爱的人是白瑞德,他们二人是那么地相像,勇敢执着。但她的孤傲清高以及对白瑞德的不了解,使她最终失去了一位深爱自己的丈夫。梅兰妮临死时告诉她,白瑞德其实是深爱她的,当她明白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斯嘉丽的爱情与婚姻经历告诉我们:爱情只是梦中的玫瑰,虽然妖艳无比,但永远只是虚幻的。我们不能为了虚无缥缈的玫瑰而踩坏了脚下怒放的野菊花。婚姻如同日常生活中的茶饭,虽然平平淡淡,但婚姻里的男女双方却无法离开它。夫妻双方只有经常性地交流沟通,真诚相待,关爱对方,愿意为对方付出,婚姻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爱情只是一种感觉,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也会随着人的不同而改变;但婚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它需要夫妻双方用尽心力去经营,如果有一方在婚姻里耍奸溜滑,婚姻的味道便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魅力 篇6

《乱世佳人》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是世界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 是在旧世俗和新文明交替中而诞生的产物。作为最有魅力的主人公, 斯嘉丽的性格无疑是多元的、复杂的, 她有着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性格、现实的人生态度以及在逆境中不甘沦落的精神和对自己信念的执着追求。她的传统与反传统赋予了她独特的风采, 顽强的自我意识不仅是她个人、更是处于那个时代的女性, 对旧时代的挑战, 对新时代的领舞。

一.性格使然

《乱世佳人》的主人公斯嘉丽继承了母亲贵族般的高雅气质和漂亮容貌, 出落得娇媚动人, 颇具淑女风范, 吸引了众多男子的眼球, 从父亲那里遗传了开朗豪爽却又自私自利的性格, 这些特点是作为一个南方“淑女”不应该有的。然而, 正是她身上显现出的这些特质的对立, 使她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 即使身处逆境, 也不甘沉沦, 顽强地生活。

斯嘉丽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表现出了强烈的叛逆精神。她蔑视传统, 不循规蹈矩, 向传统婚姻观念和社会性别角色发起了挑战。她将婚姻自主的权利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上, 坚持自己对婚姻的选择与自主, 冲破了家人的反对, 更加无视当时的社会舆论的压力, 只求能够获得自己心中的幸福。在斯嘉丽的一生中, 她有三次婚姻经历, 而且每次的婚姻都是自己主动做出的决定。在婚后, 斯嘉丽也并非像传统的南方女性一样完全听命于自己的丈夫而放弃独立的自我。恰恰相反的是, 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利用自己所能获得的一切资源, 坚持自己的独立地位, 无论是在精神层面上, 还是在物质生活上。在她与弗兰克结婚之后, 她并没有像那个时代的女性一样在家相夫教子, 而是做起了木材生意, 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在她嫁给瑞德后, 她更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 仍在努力经营着生意。这些无疑都是斯嘉丽保持独立自我人格的完美体现。

二.时代使然

《乱世佳人》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代巨变的背景下的佐治亚州, 反映了几个南方家族的兴衰史以及南北战争及南方战后重建的情形, 描绘了处于上升阶段、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北方资产阶级与腐朽没落的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之间的较量。当时的美国文化根本的特点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主人公斯嘉丽才会勇敢地、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追求自己的幸福。此时的美国是一个男权意识很强的社会。女性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小说中的主人公斯嘉丽是反抗传统道德的勇士。对世俗的反抗和叛逆, 深植于斯嘉丽的头脑中。她虽从小受着严格的传统封建礼教的教育和束缚, 可性格叛逆的她强烈排斥固有的等级观念, 极力主张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而她的这种个性也预示着南方的封建礼教受到了新制度的冲击, 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为了满足个人的私利, 斯嘉丽不择手段。为了让卫希礼与自己远走高飞, 她在婚前、婚后三番五次地劝说卫希礼与自己私奔;为了筹集土地税, 她不顾及妹妹的感受, 抢走了妹妹的未婚夫;为了重振生她养她的塔拉, 她不惜出卖自己的爱情, 将婚姻当作交易。在某种程度上说, 婚姻在斯嘉丽看来, 只是一个工具, 一个能够帮助她实现个人私利的手段。婚姻不是她美好生活的唯一依靠, 结婚后也没有选择躲进婚姻的围城、生儿育女, 她只把婚姻当作生活的跳板, 帮助自己来实现她的人生梦想。

斯嘉丽对待爱情、对待婚姻的这种态度, 是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个人奋斗的体现, 也是美国文化极端的利己主义、实用主义的真实写照。尽管斯嘉丽的婚姻观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但这至少说明斯嘉丽已经摆脱了传统习俗对女性在婚姻中角色的定义, 勇于反抗世俗力量、追求自我独立和自我解放, 展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义魅力。

三.斯嘉丽的女性主义魅力

到底是什么让斯嘉丽散发着如此与众不同的魅力呢?

如果说《简·爱》表现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的话, 那么, 《乱世佳人》就是女权主义发展最鲜明的体现。在《乱世佳人》中, 玛格丽特·米切尔对西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与超越, 赋予了主人公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该小说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这一历史时期美国南方各州的社会现实, 着力塑造主人公斯嘉丽的形象:原本幸福舒适的贵族小姐生活被那疾风暴雨式的南北战争彻底终结了。面对父母的离世、丈夫战死前线、从小生长的庄园被毁, 她没有沉沦、没有绝望, 靠着自己的奋力拼搏, 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 最终成为战后南方第一代资产者的典型代表。

19世纪60年代, 美国南部的奴隶制度及生活方式被战争摧毁, 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席卷整个南部。此时的南方人已经陷人了迷茫中, 他们整个精神家园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摧毁, 留下的只有深深的痛苦与无助。

面对缺吃少穿、一片狼藉的塔拉, 她没有遣散家仆、自顾自地投奔他人, 而是强忍内心的悲痛和绝望, 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即将倒塌的、破败的家园。为了家人能够填饱肚子, 她开始四处觅食, 曾经连衣服掉在地上都不肯自己捡起的贵族小姐, 竟然会在烈日下耕种, 用自己的白嫩的双手采摘棉花, 操持着整个家族。生病的父亲、不谙世事的妹妹, 还有身怀有孕的梅兰, 都只能靠她一个人来照顾。她每天生存的意义就是如何维持这个家。面对困境, 她没有选择逃避, 更没有退缩, 没有陷入对往日繁华的生活的忧伤回忆之中, 而是选择勇敢面对。她的信念支撑着她为脚下的这片她深爱的土地而战。

斯嘉丽以上的种种作为, 既源于她内心的顽强生命力和勇敢坚毅的性格, 也取决于她新女性的独立自我意识, 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女权观念, 这是斯嘉丽的独特魅力。走出困境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还需要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这一切特质使她成为战后美国南方勇敢坚毅的开拓者。

斯嘉丽是一个被颠覆了的标准的传统男权社会的女性形象。漂亮的容貌、强烈的自我意识、离经叛道、永不满足的性格, 在当时, 这些都是传统男性所无法认同的。斯嘉丽凭借强大的精神张力, 坚韧务实的生活态度, 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吹响了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石破天惊的号角。

在斯嘉丽时代, 女性的权利被排斥和被践踏, 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在男性眼中, 他们只是附属品, 女性创造力遭受压制和被无视, 更是稀松平常。斯嘉丽用自己的成功改变着这些固有观念, 证明了女性是人类社会伟大的创造力量, 她们也有不容忽视的创造力, 如果一味地无视女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将是人类社会的重大损失。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 不仅是女性自身的问题, 更是社会的问题, 是时代的问题。

无论是对传统礼教的反抗, 还是对道德规范的挑战, 斯嘉丽一直都在用她的言行向世人宣布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 她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斯嘉丽的女权主义思想还体现在她对事业的追求上。战后的塔拉急需重建,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 她买了一个锯木厂, 依靠自己的力量苦心经营。为了能与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同行竞争, 她不惜用亏本经营的手段打败对手, 无视社会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谴责, 克服重重困难, 终于开拓出了自己的事业, 实现了经济地位的独立, 更获得了自身的解放。

透过斯嘉丽的反叛的人生经历, 我们看到女性在挫折面前比男性更加坚强, 女性必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 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也正是斯嘉丽形象的魅力能够一直闪耀光芒的原因。

四.结语

纵观全篇小说, 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斯嘉丽的女性主义特质是鲜明生动的, 她既是不畏世俗的女中豪杰, 也是与“男性”一争高下的巾帼英雄。作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斯嘉丽身上所体现的传统和反传统的冲突, 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对新时代的适应, 都可以说是那个动荡时代的“先锋”。虽然这条道路漫长艰辛, 实现彻底的男女平等可能会耗费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斗争、甚至是牺牲, 但斯嘉丽在那个时代里所做的探索和努力以及留给现代人的关于女性自身缺陷的反思, 都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照耀着我们前方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云.试论《乱世佳人》中郝斯佳的艺术形象[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8 (03) .

[2]施经碧.适者生存──简析《乱世佳人》的主题[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

[3]熊欣.《乱世佳人》中思嘉丽的反叛精神浅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5.

[4]顾韶阳.王丽艳《乱世佳人》与妇女觉醒[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9:67-69

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 篇7

生命安全高于天观后感

纪录片国魂观后感汇总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汇总

电影生死牛玉儒观后感(群众路线)

梅兰妮是家中的长女。家境的仅仅小康使她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压力,而没有像斯嘉丽一样一味沉溺于对爱情游戏的幻想。她的父母对子女关注的焦点是她的弟弟查尔斯,而不是她,这使她也没有受到如斯嘉丽那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被乳母纠正的严格的淑女教育,她不是凭教条,她是在实际生活中自己领悟到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淑女的。所以她的眼光既相通于世俗,又超越了世俗,从她对瑞德的情人贝尔的尊重就可见一斑。

梅兰妮和斯嘉丽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早就清楚地了解艾希礼的优点和缺点,她怜惜他,用心去爱他。她几乎是天生的贤妻良母,甚至比斯嘉丽的母亲更出色一些。梅兰妮也同样了解斯嘉丽,她并非不知道斯嘉丽对艾希礼的情愫,但她也明白斯嘉丽的骄傲和艾希礼的修养使得他们的关系不可能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她的天性反而使她同情他们,包容他们,把他们都当作亲人。对于瑞德,她知道他意志坚定、世事洞彻、手段非凡,她也明白他的弱点就是感情,他只有爱了,才会享受被爱,他的冲动,缘于他不可抑制地爱,他的痛苦,缘于他认为应当属于他私有的爱不属于他私有,所以她才会在临终前希望斯嘉丽珍惜瑞德的爱。梅兰妮和瑞德虽然成长背景、性格习惯差异很大,几乎是两个世界的人,但他们的智力结构相似,对对方的人格魅力也彼此欣赏。正是对梅兰妮的出于内心的尊重,使瑞德容忍了斯嘉丽和艾希礼童话一样的爱情。所以,梅兰妮的存在,是所有这些主人公平静生活的定心石。

瑞德是家中的独子。他从小就过于聪明,因而最受不了的就是强迫他遵守他认为是错误的规则,从西点军校退学是他的叛逆性的最强烈的一次迸发。但是,他能从社会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他能从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多,所以,他在对现实的理解上、在对商业机会的把握上、在对人情世故的运用上,反而比一般循规蹈矩的人更强得多。事业的成功对他并非一件难事,因此他把他要寻找的刺激转移到了爱情上来。他不只有过贝尔一个情人,但贝尔的人格的独立性令他欣赏,所以他保留了她作为他的长期秘密伴侣。他喜欢贝尔,但没有爱上她,虽然他知道贝尔是真的爱他,但是他需要精神上对他诱惑性更大的女人。

瑞德当初爱上斯嘉丽,正是因为他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与他的本性相似的一面——对世俗虚伪的不屑、强烈的野性的生命力和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上帝知道他的心是多么孤独,他不由自主地关注她,进而渐渐地爱上她。他和斯嘉丽一样,本来就对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感兴趣,加上斯嘉丽对他的一次次完美出场总是毫不在乎,毫不感激,让他对斯嘉丽更加念念不忘,并对自己居然会输给艾希礼耿耿于怀。

但后来瑞德迫不及待地要与斯嘉丽结婚,从结果来看证明是个错误。他在求婚时就已经很清楚他要面对的情况,只是他的自负让他以为他能处理好。他从来没有这样想得到一个人,想拥有她,想融化她,只是他没有想到她不是一般的坚冰。他在她还没有发现她会爱上他之前就娶了她,因为他相信自己远比艾希礼强多了,没有可能强者会输给弱者,只是他没有想到她虽然表面上看来那么精明,骨子里却还是个傻女人。他以为婚姻是爱情的温床,他以为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改变她,只是他没有想到他与她的婚姻对他来说虽然是第一次,对她来说却已经是第三次,她既然能不因为爱情而缔结前两次婚姻,就已说明婚姻对她来说只是意味着一种法律上的手续,对丈夫不屑于爱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所以,两个人婚姻的悲剧从某种角度说是缘于他的自以为是和无知。一方面他对斯嘉丽估计过高、对婚姻无知、对孩子溺爱,另一方面他又一直在努力尽着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因此很难给他适当的评价,也许再精明的男人在爱情真正到来时,都会犯傻。

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可能什么都学会,因为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重要的认识,是要自己经历过后才会懂得。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有自己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虽然很多时候不一定真能那么自信,而传统是不容易理解的,虽然很多时候按照传统的想法去做很容易得到长辈的赞扬。只是,虽然年轻人也能和老年人讲一样的话,但在老年人的话里,包含了他自己对生活的全部理解。

瑞德和艾希礼最大的不同,在于瑞德相信自己远胜于相信传统,所以他从小就把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而艾希礼相信传统远胜于相信自己,所以他从小就把自己按照传统的想法来塑造。瑞德和艾希礼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以为他们自己的标准就是生活的标准,觉得人生应当按他们自己设想的那样才对,他们都过早对自己有了太大的自信,对生活有了太高的期望。但是,命运是多么地令人难以想像呀!

(三)

梅兰妮的去世,最后打破了生活的平静。

悲伤的气氛使斯嘉丽的直觉变得无比敏锐,因为这一次的悲伤与前几次不同,这一次她不是主人。面对着为梅兰妮的逝去满怀悔恨、悲痛欲绝的艾希礼,斯嘉丽突然间发现,她对艾希礼的爱情全都消失了。她开始还以为这是她的错觉,然而她再注视着艾希礼时,她的心里再也感觉不到爱情的存在。她最初是那样地爱艾希礼,这是真的。但她以为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减少她对艾希礼的爱,这只是她自己的固执。在她决定嫁给梅兰妮的弟弟时,她对艾希礼已经失望了一次。在她为战后桃瑞园的税金找艾希礼求助时,她对艾希礼又失望了一次。面对梅兰妮的去世艾希礼只想着他自己,让她对艾希礼再一次失望了。

斯嘉丽心里的坚冰一下子破碎了,她想哭,她觉得她其实不该承受这么多,上帝知道她也需要有人来安慰她,以前还有梅兰妮,现在还有谁?她想起她遇到的一次次难关实际上都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才渡过的——上帝知道她是多么需要真的去爱,只有爱才能使她坚强地撑下去。

斯嘉丽心里所有被压抑的情绪都迸发出来了,她从来没有这样悲伤过,以前的愤忿都变成了悔恨。渐渐地,瑞德的影子在她心里开始清晰起来,他在她危急关头的神兵天降、他的嘲讽、他的悲伤、他的亲吻、他的粗鲁——她早就知道他这都是为了她,或因为她,但是她一直没有在意,以为他只是在炫耀,或在嫉妒。不是,她现在清楚地感觉到了那不是,他是真的爱她。可她怎么现在才发现呢?因为艾希礼吗?

斯嘉丽心里激动莫名,又惶惑不安,她还有一些东西不明白,最初她是爱艾希礼而不爱瑞德的.,但究竟是什么力量——是什么力量使她和艾希礼的距离越来越远,和瑞德却越来越近呢?与瑞德相处的情景在她心中一幕幕浮现:为什么当初在桃瑞园交不出税金艾希礼又让她失望时她会想起去找瑞德,为什么她会答应瑞德的求婚,为什么蜜月旅行时深夜里她会缩在瑞德怀里哭,为什么从梅兰妮的生日宴会归来后半夜里她会睡不着下楼去看瑞德,还有,为什么她一次次在瑞德面前总是习惯发脾气,她真的是那么讨厌他吗?也许不是,也许她是不由自主地想依靠他,她觉得他能给她帮助,能让她安心。她想起当她试图在瑞德面前伪装自己时,总是立刻被他拆穿,让她恼羞成怒,她也想起当她高度现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时,艾希礼让她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而梅兰妮体谅她,至于瑞德——欣赏她。也许,瑞德才是她的另一半,只是以前她没仔细想。也许,当她第一次成为寡妇,在义卖会上遭遇白眼,只有瑞德不屑世俗请她跳舞时,她的内心深处就开始偷偷爱上了他。

斯嘉丽的心开始砰砰直跳,她心里有个声音告诉她,这不是也许,这是真的。现在她要马上找到瑞德,她要跟他说,她爱他,她好几年前就开始不知不觉地爱他了,她不能没有他。她从来没有这样冲动过,她从来没有这样觉得自己不可抑制地爱上一个人,连她当初对艾希礼那样执着的爱跟现在也没法比。她急匆匆地跑回家,她在空荡荡的家里到处寻找瑞德,他在哪,他在哪,上帝知道她是多么害怕在失去梅兰妮后又再失去他呀。

瑞德在楼上的起居室里,他坐在椅子上,茫然地看着窗外的天空。他觉得累了,几年来爱情的烈火对他的折磨,已经把他的心烤焦了。他问自己:他还爱着斯嘉丽吗?真正的爱即使成了灰烬也还是爱,而不是恨——他已经明白。只是像从前那样热情似火的爱,他已经陌生了。幸福是两个人的合唱,而不是一个人的独唱——他已经知道。只是他一直以来那么想得到幸福却一直得不到,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命中注定如此。他爱着不爱他的人,爱他的人他不爱——他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如果这是上帝和他的较量,他已经认输了。房子里的一切都在勾起他的回忆,虽然有些是那么美好,更多的却是痛苦,还是离开的好。至于斯嘉丽,她总会自己安排好自己的,再说,他为她做了那么多,也已经够了。即使有一天她会真的爱上他,难道一切不是太迟了吗?一切还能从头再来吗?他能忘记那些痛苦的记忆吗?既然爱情难免痛苦,他为什么不试一试远离爱情呢?享受生活比为爱情受苦更有意义,不是吗?安逸、尊严、文雅、温和——他以前一直蔑视的贵族绅士的那一套精神秩序,难道不正是为了像他这样看透了爱情的中年男士准备的吗?他渐渐回忆起了他的婚前生活以及更早的成长经历,他有了一种新的冲动——他要回一次查尔斯顿——他的家乡,他离开那里太久了,他要回去,他要重新感受一下少年时代他曾呼吸过的那些泥土的芳香,见一见那些与他从小一起长大但久已未见的老朋友,也许还会得到什么新的启示也说不定——他以前总是走得太急,难免忽略一些东西。别了,斯嘉丽,他爱她,永远,但他现在要爱自己了。

故事的结尾,在相识十二年、结婚八年后,四十五岁的瑞德选择了独自离开,而二十八岁的斯嘉丽也独自回归了她的桃瑞园,他们都同样需要平复自己的悲伤,重新汲取为了生活和爱情而奋斗的力量!

人的命运,或向上或向下,有开始必然有终结,有结果必然有原因。但人只有在一次次不得不面对各种无法扭转的令其痛苦的生活状况时,才会一点点反省自己:我的生活,到底是在哪里出了问题?

爱情,是人在年轻时所无限向往和执着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但是,人在年轻时对人生的认识事实上有很大的矛盾,一方面,人自己的潜意识为人默默指引着人的自然需求,另一方面,人自己的意识为人热烈指引着人的社会需求,而这两方面往往各行其是,竞相争夺对自身的支配权,爱情也是如此。

只是到了人不再年轻时,才恍然发觉:人生总有另外一面,从自然的角度说,人总是会老的,从社会的角度说,人的处境也总是会变的,许多事情,年代过了,意义也就不同了,许多问题,地位变了,角度也就不同了,过去认为应当那样才对的东西,现在却认为应当这样才好。

当青春成为昨天时,人首先应当努力的,往往不在于解决好外界存在的问题,而在于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矛盾。内心的一小步,等于外界的一大步。

《乱世佳人》观后感1000字 篇8

题目乱世佳人:乱世顾名思义与战争有关,整个的背景肯定是战争了。佳人者,漂亮女人也。呵呵,我自己想的。乍看题目肯定就知道记录了一个佳人在战争年代里的事情,这个佳人就是赫思嘉。

赫思嘉是一个农场主的千金小姐,漂亮,有个性,大胆,热情,奔放!佩服她对艾希利执着的爱,从他爱上艾希利就从来没有动摇过,她不惜一切的去爱着那个原本就不属于她的男人!

赫思嘉是个很有胆识的人。战争中,她不惧怕,死里逃生,面对战后的伤痕累累她没有逃避,毅然鼓起勇气,投入到战后生存战中。原本是富家小姐,却能吃得下苦,亲自采摘棉花,这种勇气足以说明她的不同凡人,其中有一个镜头,她的妹妹哭哭啼啼埋怨时,赫思嘉毫不留情的一巴掌,这一巴掌可以看出赫思嘉能担大事的潜在素质,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内心里有一种凶狠!

赫思嘉是自私,残忍的!她战后庄园重建中,遇到了困难,于是,赫思嘉抢走了妹妹的未婚夫,因为这一个暴发户可以为她提供钱,剥夺了其妹妹的幸福。并且赫思嘉为了最大得到利益,雇用犯人来工场做工,因为可以付出少的报酬,就能使这些犯人为其创造高的价值,并且可随意殴打而不用考虑责任!呵呵,这倒有点像前段时间山西的黑窑事件了!

赫思嘉一生只爱了一个艾希利,但却只是一个泡影!最终也没有得到!赫思嘉执着的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时失去了真正爱自己的白瑞德!直到最后赫思嘉才明白这一个世界上只有白瑞德是爱她的,是属于她的,但是一切都晚了,白瑞德失去了对赫思嘉的信任,毅然的离开了她,独留下哭泣的赫思嘉!

赫思嘉是很坚强的!战争中逃亡,战后重建中也已经充分看出她的坚强!痛失爱女,失去最爱以及最爱自己的人之后的赫思嘉还能说出:tomorrow is a another day!可以看出她毅然没有放弃生活,毅然憧憬着明天会很美好!

像赫思嘉这样的佳人,天生丽质,再加上骨子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胆识勇气,度量,坚韧,当然少不了必要的心狠,足以能使之在那个战争环境中成为女中枭雄!她爱过,并且那么执着的爱着,她自私,对她来说,失去的某些东西,诸如道德,诸如不爱的丈夫对她来说都不会感到伤悲,这些阻止不了继续向前!她本非常人,更不可以常人的眼光来评述!

电视剧乱世佳人的观后感 篇9

在人类文学史上,女性文学创作源远流长。女性创作几乎可以有与男性文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人类发现的最早的诗歌作品是尼罗河畔出土的具有三千年历史的一首诗,作者是位女性。即使是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很多诗篇也都出自女人之口。那么女性主义文学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

“女性主义也称女权主义”文学(取决于其译文是强调'性别'还是权力)是妇女为争取平等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兴起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基于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理论叛逆意识以及性别平等观念创作作品,以表达他们对女性自己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女性现状的强烈不满情绪。

开创时期的人物,比如19、20世纪之交的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和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权思想尚未达到独立自觉阶段时,但是却首先洞视了男性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臆想、歪曲和性别歧视,开启了对女性文学创作传统的追寻。而60年代之后的美国女权主义者凯特·米勒特(Kate Millet,1934一)则是将女权文论学科化的关键人物,另外还有美国诗人艾德里安娜·里奇(Adrienne Rich,1929--)、玛丽·艾尔曼(Mary Ellmann)、美国的学院教授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 Gilbert,1936一)、苏珊·格巴(Susan Gubar,1944一)和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1941一)、法国作家埃莱娜·西苏(Helene Cixous,1938一)和英国心理分析学家朱丽叶·米切尔(Juliet Mitchell,1940--)等。80年代以后,女权主义有所转向,从前期的强调女性针对男性而言的专有权到中期的突出两性差异再到后期的反本质主义规定,因此女权主义文论的运行轨迹也表现出了强劲的自我找寻、自我确证的趋势。

60年代的“女性美学”,70年代的“妇女批评”和80年代的“性别理论”。时至今日,女权主义文论已经走完了近半个世纪的旅程,从最初的试探到后来的激烈抗争,从两难歧路的彷惶再到深切的反思,一路走来分外艰难。却不乏揭示了“父权制”的一手遮天的状况,冲击了男性稳居霸权的时代,体现了妇女为追求实现自我与自治的权利的斗争。女权主义艺术从女性自身转向对整个社会女性形象的热衷,女性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性别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

二、《乱世佳人》中女权主义的分析

女权主义的社会性决定女权主义文学是与女权运动密不可分的。对于从缓和的平权运动(即争取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力)转而过度到的激烈的霸权运动(即颠覆男性霸权,取得控制权),女权主义文学艺术家在作品中不厌其烦的表现着自己的理解和支持。

《乱世佳人》是描绘一个独立、坚强的女人的小说。从故事中不难看出斯佳丽是个奋斗于逆境,追求个人独立、尊严、爱情,永远乐观进取的人。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的弱小女子,历经了情场失意、内乱战火、家园重建、爱女天折、丈天出走等一连串巨大的困难和挫折,却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也从不胆怯,一次次重新把生活的主动权夺回到自己手中。Afteralltomorrowisanotherday.(“不管怎样,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作品中成功塑造的美貌,矢志追求平等独立人格的妇女形象正是现实生活中追求实现自我与自治,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力的妇女形象。但是在小说中还反映出女性是生活在男性社会、男权政治和男性文化下的附属品,她们没有生存独立,也没有人格独立,却渴盼爱情及对男性的依赖,颇有一点“小鸟依人”的非女性独立的意味。这与《简爱》小说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颇为相同,只不过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追平等与自主的“灰姑娘式”的知识女性形象。因此两部小说中所主张的女性独立,并不是与男性对抗的“女权”式独立,而是一种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缓和式女性独立,是自己与他人矛盾的对抗与和解中非对抗的温和方式。她们希望在叛逆中体现平衡,在平衡中又透露出叛逆。《乱世佳人》的女主人公斯佳丽三次婚姻都是其在坚持独立,坚持自治,追求平权未果的情况下进行的选择,而三次婚姻的失败也证明了女人必须有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爱,不依附于其他人才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热爱,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在第一次婚姻中,她宁愿选择嫁给她根本不爱的的弟弟查尔斯,也不愿意显示出她所忍受的孤独和无奈,她要显示出她是与男性一样平等的。无论是出于妒恨还是其他目的,她力争做到巾帽不让须眉,在各个领域都不输于男性,不能由男性人物或男性价值原则来指派自己的命运,显示出男性般的英雄姿态。在战争后回到被毁的家园,在园中手握红土发誓,“无论去偷去抢都不会让家人挨饿,我倒是情愿选择这个:以后,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她的不肯轻易认输,争强好胜的个性以及她的聪明、勇敢、能干更加显示了女性在压力下支撑家庭的的不一般的能力。似乎女性的能力和权力是等同于男性的,甚至有时候还优于男性。但这并不是对抗的“女权”,因为斯佳丽在最艰难的时刻还是会去找白瑞德求救,这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女性心理的不成熟,女性不完全的独立和对男性统治社会的依赖。

类似体现女性独立,争取平权的例子还很多,战乱中,斯佳丽能够留下照顾病人和伤员,虽临危不乱,处乱不惊,但她的独立却又不得不依赖于他人的帮助;在白瑞德帮助越过危险区后独立护送媚兰母子回家……难怪有人把斯佳丽比喻成一只猫,她可以温顺的卧在那里炫耀自己的美丽,也会暴怒着用爪子去攻击对手。当她不择手段之后,内心却又有一种极度的恐怖感,欲寻求宽恕。是乱世造就了她的性格,还是她在乱世中显出了本性?

通过这部作品成功塑造的女主人公,我们看到的是开始苏醒的女性意识,她们思想和行为的叛逆性拴释了她们对独立、平等、自信等的理解和实践。她们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展现出她们能够超越时代局限为女性权利斗争的决心。尽管在对寻求男性保护的女性,思索和抗争中方式还很温和。

三、结论

至此,很有必要地向当下的女权主义者,特别是时时想与男性对抗的激进的女权主义者进一言,无论是女性主义还是男性主义,作为解放运动,它们的目标应当是彻底地告别二元对抗的逻辑,而不是以颠倒的方法复制这种逻辑,是取消男女之间的性别对抗而不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这种对抗;受了霸权的女权主义者思想的误导,认为性别观念仍然没有出走一种性别压制另一种性别的男权思维模式的人,必须认识到反抗不管是来自男性还是女性的压迫,女性应该走一条自重、自尊、自强、自立的路,不是要把这条路变成男性力争追求平等的革命道路。男女平等是家庭及社会稳定发展最重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1992年1月第1版,第4页。

[2]《译介学》,谢天振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3]《一间自己的屋子》,(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王还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2月第1版。

[4]《外国文学研究》,任晓晋、魏玲《(红字)中象征与原型的摸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2000年第1期,第12页。

[5]陈和芬·《论(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克历之间的超人间的爱》[J]温州,浙江学刊,1993,3。

[6]《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著,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乱世佳人观后感精选600字 篇10

《乱世佳人》这部电影,最最让我们纠结的,就是白瑞德与郝思嘉的爱情。郝思嘉是个美丽动人的女子,无数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一心爱着的只有卫希利,但她心爱的男人拒绝了她的表白,娶了另外的女子。白瑞德与郝思嘉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十二橡树园,卫希利的家,白瑞德对郝思嘉一见钟情,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特别的女人。他说,因为了解她,因而仰慕她。

他爱她,爱得疯狂,爱得热烈,也爱得隐忍,爱得卑微。他知道她心中爱的是卫希利——尽管他已是别人的丈夫,他知道她不爱他。他尽量藏起自己的爱,表现得无所谓,就仿佛他没有多爱她,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调戏她,只是为了好玩。他不愿承认自己爱她,虽然他也有深情表白过:“我爱你,哪怕是世界末日我还是爱你。我爱你胜过任何我爱过的女人,我等你久过任何我等过的女人。”,但他因爱而卑微,而胆怯,所以求婚时,他说了:“我爱你不会比你爱我多多少。”

郝思嘉结了两次婚,当了两次寡妇,才嫁给了白瑞德。白瑞德给了郝思嘉所有她想要的,让她过上了比以前更富有的生活,以此来表达他对她的爱。但是他发现,郝思嘉仍然深爱着卫希利,这让他嫉妒得发狂。他又一次收起了自己的爱,对郝思嘉恶语相向,带着女儿邦妮离家出走。嫉妒蒙蔽了他的双眼,取代了他的理智。如果他清醒一些,就能看到在他带着女儿回家时郝思嘉的兴奋;如果他理智一些,就能发现郝思嘉对他的感情。但他没有,他只是不理智地在得知郝思嘉怀孕后掩盖了自己的喜悦,说出了让郝思嘉伤心的话,也害她失去了孩子。

乱世佳人电影观后感1500字 篇11

在我第一次触碰到由《飘》改编的《乱世佳人》时,便被那凄美的爱情深深吸引。故事是这样的:郝思嘉是塔拉庄园的千金小姐她爱上了另一庄园主的儿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却选择了郝思嘉的表妹——温柔善良的韩媚兰为终身伴侣。郝思嘉出于妒恨,抢先嫁给了韩媚兰的弟弟查尔斯。不久,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查尔斯很快就在战争中死去了。郝思嘉成了寡妇,但她内心却一直热恋着艾希利。在一次聚会上,郝思嘉和风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相识。由于一心只想着追求艾希利,所以她拒绝了白瑞德的追求。战火将至使亚特兰大危在旦夕。郝思嘉在白瑞德的帮助下,驾驶着马车在遍地大火的城中飞驰,奇迹般地逃出了火海。不久,战争结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来的统治者要庄园主缴纳重税,郝思嘉在绝望中去亚特兰大城找白瑞德借钱,但得知他已被关进监狱。归来的途中,郝思嘉遇上了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发户弗兰克,为了要重振破产的家业,她骗取弗兰克和自己结了婚。思嘉在弗兰克经营的木材厂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人大做生意。此时,白瑞德因用钱贿赂而恢复了自由。两人偶然碰面,再次展开爱恨交织的关系……该片以战乱纷争的乱世为影片中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宏大壮丽的背景,它既是一部人类美好的爱情绝唱,又是一部反映当时政治、经济、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历史画卷。

这部影片把美国人奋斗于逆境,追求个人独立、尊严、爱情,永远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郝思嘉,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弱小女子,历经情场失意,内乱战火,家园重建,爱女夭折,丈夫出走等等一连串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她很少胆怯,一次次重新把生活的主动权夺回到自己手中。“After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毕竟,明天是新的一天)便是她乐观自强人生的最好表白。这是郝思嘉留给人一句令人回味的话,这句话就总结了她对生活对爱情的态度了,是的一切都会过去,我们相信她一定能重新属于自己的真爱。

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900字 篇12

也许,文学性格可以用现实颜色来描述,来形容,那么,就赋予思嘉,黑色的坚毅;瑞德,冰蓝色的深邃;媚兰,粉红色的善良;希礼,青灰色的忧郁。

思嘉的坚毅一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赋予其黑色,因为黑色有纯粹的一面,如思嘉对生活终极坚定的信仰;黑色还有模糊的一面,如思嘉在夜雾中奔跑的迷茫,因为她一直看不清真爱的对象。

思嘉绝对称不上是一位完美的女性。但她的魅力却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她坚强,自信,对生活充满激情,却又吝啬,迷信,欺侮弱小,还无意地把几个人送上西天。但就是这种褒贬不一的性格使她更为迷人。现实中人无完人,文学中也应如此。在那个风云突变的乱世中,能够在倍受创伤和打击之后,不留恋以前豪华高雅的生活,坚强的站起来,下地摘棉花,不惜让自己娇贵的双手长满老茧,而目的只是为了让住在塔拉的人不在挨饿。她在塔拉红色的土地上得到了黑色的坚毅,如她父亲郝嘉乐所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与日月同在。这股强大的力量加之她固有的爱尔兰血统潜在的反叛思想,使她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不在乎道德的束缚,公开在亚特兰大和摧毁他们家园的北方佬做生意,而毫不在意作为丈夫的弗兰克会无地自容。所以思嘉是自私的,但她的自私不仅仅建立在为己的基础之上,她为了很多人,为了塔拉十几张要吃饭的嘴,为了她爱的人和他的妻儿,为了白蝶姑妈,远房的姨妈们,甚至还包括塔拉以前的黑人,思嘉的自私眷顾了很多人在挫折袭来之时,她也曾无数次的失望过,但从未绝望。就像方丹老太太所说的,她们是荠麦,风一吹,低头,弯腰,吹过之后,又挺起腰板,继续更好的接受阳光。始终有勇气站起来,高昂着头,接受风雨的洗礼。而支撑她这么做的只是一件金灿灿的光环下笼罩的完美礼服,一个虚无的灵魂,一个固执而倔强的信仰。思嘉对爱情的执着是她一生坚不可摧的信仰。为了实现对希礼的承诺,她在亚特兰大成为一片火海之时,坚持照顾她的情敌,希礼的妻子,一个即将临产的孕妇。她原本可以守在母亲的身边,寻求呵护,寻求安全,可是她不,她宁愿面对北方佬的铁蹄,也要实现对爱情的许诺,为了照顾虚弱的媚兰,她把千方百计找来的食物给媚兰吃,把家里唯一的一双鞋子给媚兰穿,而自己则饿着肚子赤着脚下地摘棉花,这决不是一个自私狭隘的女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她拥有对爱情的绝对信仰,只是搞错了对象,在守望爱情的征途中。

瑞德说思嘉像一个哭着要月亮的孩子,恭手放弃手中的幸福,且任性,倔强地死不回头,我想在黄道十二宫中,她一定是狮子座的。只是思嘉在一味的追求那套“完美的礼服”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即便是瑞德周围的空气都潜藏着对她无边幸福的追求和热爱。所以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瑞德因为她的固执而筋疲力尽,黯然离去。但她也终于成熟了,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对于她来说,她想要的,就一定能得到。“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我等待着思嘉能再一次从塔拉得到力量,让瑞德再一次回到她身边。我喜欢这样的结局,不是大团圆的,带着点淡淡的悲哀,但算不上是悲剧,因为有希望存在,在思嘉心里,也在我们心里。

对于思嘉来说,其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在于有欲可求,她从不懂得知足,也不能知足。学会满足是对她生命的亵渎,也预示着生命之花的枯萎。她只能够不停的追求,猎取下一个目标,最早是爱情,守望希礼;然后是温饱,守望金钱;接着又是希礼,最后是瑞德,她刚刚意识到的自己的真爱。所以思嘉注定不能提前知道自己的真爱是瑞德,而一定要在爱女夭折之后,媚兰去世之后,瑞德因为彻底失望而要离开之后,才能明白。生活仿佛与她开了一个无以伦比的玩笑,却又是真实的存在,她需要为自己的执拗和任性付出最惨痛的代价,在一切都随风飘过之后,思嘉成熟了。《飘》是思嘉的一部成长史.

瑞德是冰兰色的,是火焰最外层的颜色,是火与冰的交界。我喜欢他曾经的执着,更喜欢他最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离开。他都做的完美到让人议论纷纷。瑞德的魅力也远远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嘴角那一丝挥之不去的略带嘲讽的微笑是他的金字招牌。他仿佛永远都在用置身事外的目光冷眼旁观着在迷宫中横冲直撞的局内人。所以他的嘲讽有他充分的理由。他不在乎社会的约束,道德的规范,他只活给自己看,只看重自己的结果,不在乎过程。所以他可以热爱北方佬的精明,却又从心里看不起他们的贪婪和丑陋;他嘲笑那些以满腔热情参军的爱国志士,却又在亚特兰大沦陷之后,南方注定战败的情况下,抛开爱人,毅然参了军。他曾是大名鼎鼎的西点军校的学生,所以直接加入了炮兵连。他永远是那样的理智,冷静。在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南方能大获全胜的幻想中时,他清楚的意识到这是一场没有疑义的战争,北方的兵械太过强大。而南方只会盲目夜郎自大。战争开始后,他大发国难财,在南方社会被毁于一旦,人人都穷困潦倒时,他穿着极讲究的绅士服装,到处招摇。在和看管他的北方佬一起赌牌时,依然挥洒自如,幽默横生,虽然下一刻他就可能成为他们的刀下鬼。他挽救了十几个三K党人的生命,却用了极不光彩的手段,他深爱着思嘉,却又不能让她知道,因为他最清楚思嘉是一个会在爱她的人头上挥动鞭子的任性霸道的母狮子。他最了解思嘉,盛过思嘉自己,而且是唯一一个在清楚地了解了思嘉的 为人之后还能继续爱她的人,他们太像了,都是骡子,既不是淑女,也不是绅士,但他们可以活的其所,因为他们实际,为现实而生活。喜欢看他用几句轻言的诡辩就可以把伶牙俐齿的思嘉气得说不出话来的模样,他的爱就这样潜藏在对思嘉的讥讽和嘲笑中,只有用心的人才会发觉很可惜思嘉对瑞德而言不是个用心的人。他用一个男人所能想到的爱一个女人的所有方式去爱思嘉,可是她却对他的爱视而不见,他很有耐心的等待着思嘉能够明白她真正需要的人是他,可思嘉的固执让他无可奈何。爱女白邦妮的出生,让他把对思嘉的爱转架到了小邦妮的身上,他不允许女儿受一点伤害,对邦妮过分的溺爱。为了邦妮长大后可以顺利进入社交界,他拼命的挽回在亚特兰大丢失的名誉,而这正是他曾经最不在乎的,他在邦妮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父爱,因为在他眼中,邦妮就是思嘉呀!一个没有被战争和贫穷摧毁的完美的思嘉。他在女儿身上收获了爱,可是谁曾料到巨大的不幸会降落到邦妮的身上,爱女的夭折让他近乎疯狂,他甚至不允许下葬邦妮,而且他和思嘉之间也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痕。媚兰的去世,思嘉执迷不悟地追求“完美的礼服”使他彻底绝望,决定黯然离开,结束他心灵的漂泊,回到属于他的地方去。

最欣赏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情观,他的爱情是决不可通过“退而求其次”的方式实现的,他永远都屹立在标榜着狮王般尊严与骄傲的金光大道上,他生命的图腾永远是一个活生生的形态,不会蜕变为世俗的规定,而被束缚。可思嘉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啊,瑞德的具有烈焰般燃烧的热情也无济于是。在他决定离开之时,他和思嘉的距离是这么近,而他的心和她的心却又相隔那么远,他已经伤透了心,任思嘉说什么,都无法弥补了。他不得不承认,在他拥抱了世界的时候,输给了一个虚无的灵魂。但他永远都不会以一个凄惨的失败者的形象出现,他的魅力在他消失在字里行间的那一瞬间都还在毫无保留的展现

媚兰在所有的颜色中无疑更像粉红色,跟她在一起让人无比放心,因为她的善良。

韩媚兰是个十足的好人,《飘》从头至尾都在给她唱赞歌,她是个非常传统的女人,爱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关心和照顾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心地善良又善解人意,虽然很瘦弱,但决不软弱。她热爱生活,愿意为南方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在重建家园之时她们这种人被视为南方的心脏,因为有她们的存在,南方文明就不会湮没。她拥有能在一个女人身上找到的所有美德,是白瑞德眼中典型的贵妇人,尽管她没有华丽的衣服和首饰。她宽宏大量,总记着别人的好,她爱着思嘉,百般的感激思嘉,从来不为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而记恨她。媚兰还总在为思嘉扫后路,不论思嘉做出多么出格的事,她总能绞尽脑汁在别人面前为思嘉开脱,甚至不惜与自己的小姑决裂,她决不允许别人说思嘉的坏话,在希礼和思嘉的绯闻被传的沸沸扬扬之时,她勇敢的 站在了最前面,用她无形中宽大的羽翼,挽回了他们两人的名誉,她的心里只有善良,从不觉得自己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尽管思嘉不愿承认,但她最后还是相信了,其实她和媚兰是连在一起的,她不可能脱离媚兰而单独存在,尽管看上去她是那样的坚强,媚兰是那么的柔弱,媚兰一直守望着那一天的到来,希礼能真正的告别以前的心态,勇敢的站起来,接受风雨的那一天。

媚兰的魅力决不亚于思嘉,她一直像思嘉的影子和侧面一样,追随着思嘉,对照着思嘉,保护着思嘉。

希礼是青灰色的,只属于随风而逝的年代,《飘》仿佛是为他准备的,因为逝去的将永不再来。他只能在回忆的天空下淡淡的发青。

卫希礼是一个绅士,这是白瑞德对他的评价。希礼是一个悲剧式的任务,他像媚兰一样善良,拥有爱国热情,愿意为南方奉献生命。在他给媚兰的信中,已经流露出他认为这场战争南方会战败,但他依然义无返顾的在战场上流血。战争打破了原有的梦,焚毁了他的家,让他难以站起来,难以接受现实。他留恋的不是过去南方奢华的生活,而是曾经的高雅,他幻想着有一天佐治亚可以重新由南方人掌握,他爱原有的生活,所以总显得郁郁寡欢,有中国古代文人的特质。他也想拥有思嘉对生活的那种狂热的激情,却又做不到。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根本就不属于乱世的人,守望着一个随风而逝的年代。

上一篇:王维终南山的阅读鉴赏下一篇:改写新龟兔赛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