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那口老井作文(精选5篇)
我家的那口老井作文 篇1
我家的那口老井作文
晚上,没有月亮,星星也忘记了点灯。
我静静地坐在我家屋后的井台边,用手抚摸着清凉的井水。往事一桩桩、一件件不停地涌上心来。
井有两部分组成,上面的.井是我家饮水的地方,下面的则用来淘米洗菜。这小小的一方井台,就成了我童年最大的乐园和最刻骨铭心的地方。
我从小和爷爷生活在一起,而井台则基本成了我和爷爷生活的全部。爷爷经常挑水浇菜,我呢,则帮忙洒水。有时候从井里捞上来小虾米,爷爷就把它装进一个透明的水瓶里,我高兴的看小虾快活的游来游去。夏夜降临了,爷爷就用清凉的井水给我洗澡,洗完之后,身上的暑热早就不知去向了,于是爷爷便开始给我讲故事。爷爷的故事可精彩啦!什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什么死诸葛吓退活仲达;什么哪吒闹海、女娲补天……爷爷讲得生动有趣,那富有个性的外貌描写,那感情细腻的心理描写,还有对故事精彩的点评……这些都是我在电视上学不到的,是爷爷帮我打开了文学的大门。
然而,最难忘的还是去年冬天。冰天雪地中,我竟然意外地发现井水还冒着热气,于是,我突发奇想,想看看井水的温度有多高。哪想,脚下一滑,我就掉进了井里。是爷爷把我从井里捞上来的,然后用稻草烧火给我换衣服,说这样可以驱寒,人也就不会感冒了。
春节过后,我就离开了爷爷,到城里来读书了。可是,也就是在去年的春天,爷爷想挑点水回家煮饭,没想到一脚摔倒在井台上,也就再也没有起来……
在城里读书的日子,我没事就常想起乡下的爷爷,想起和他在一起的那段日子,想起我家的那口老井。今天是农历七月初十,我又回到了老家,没有爷爷的打理,井边的野草都有一个多人高了,只有那涓涓的泉水,一如我对爷爷不尽的思念。
我家的那口老井作文 篇2
村上的水井都很古老, 不知是什么年代, 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挖的。井边是花岗岩做成的圆形井边, 上边有石匠刻出来的人字纹, 防滑用的, 尤其是冬天下雪结冰时, 这些人字纹很管用。在老井边上有一个用花岗岩做成的“兑窝”, 很大, 有三四岁的小孩那样高, 它和老井一样的古老。村上的人常用它来杵谷物的皮, 特别每年过农历五月五、做甜粕之前都在这里来排队杵小麦或燕麦的皮。平时它则是村上人的洗菜池, 尤其冬天之前, 每家每户都要腌酸菜, 也是排队在这里洗菜, 要把一冬的菜都在这几天洗出来。这兑窝用处可大了, 还可杵五香粉, 村上的人把五香粉叫“调和 (huo) ”。逢年过节, 要煮肉了, 村上人又排队在这里来杵调和, 一边排队, 一边说笑。也不断帮助别人干活, 在老井边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劲大了”, 这句话代表着许多含义, 有时是“对不起”, 有时是“感谢你”。用家乡话说出来很有感情。
每个村子井水的味道都不一样, 最特别的是我们村上的这口老井, 味道是咸的, 当时人们都把这口老井叫做“咸井”, 熬粥、喝水不能用这口井的水, 最好是到河里去取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口老井让我们村上的人年轻时都很健壮, 但到了中年之后, 牙就发黄, 到了老年牙就变黑了, 女人们基本上都会得腰腿疼的病。不久前看我们的家谱, 许多女人三十多岁就去世了。
从路上走过的人和牲口要喝水的话, 在井上挑水的任何人都会无条件地提供方便, 这好像是大家天经地义应该去做的事情。尤其是牲口, 只要走到这口老井边, 就会像疯子一样跑到兑窝前面要喝水, 村上的人就要腾出兑窝让牲口来喝水。老人们说我们村上的井水含盐分多, 牲口喜欢喝。至于这口井里有什么秘密也无人知晓, 这口老井在20多年前修公路时被填埋了, 没有机会去做科学的化验分析了。
当时村上的医疗条件很差, 主要靠巫术逐鬼敬神来治病, 用的办法各种各样, 都很吓人。我上小学时, 村上有位女人刚生完孩子, 后来想可能是得了产后忧郁症吧, 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跳进这口老井去了。父亲下了井, 看到水面上漂着头发, 抓住头发才找到这位落井的妇人, 井口上的几个人用绳子把她拉了上来, 救了她的命。据说这妇人的孩子后来参军了, 又上了军事学院, 现在当军官了, 不知道他知道不知道他刚出生时妈妈自杀这件事。
作文 爷爷的那口烟淡了 篇3
迈入爷爷家的房间,伴着一股刺鼻的烟味,只见房间里烟雾缭绕,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错觉,原来是爷爷又在吞云吐雾了。
说起爷爷来,那可是个有着二十多年的烟龄的人了,他时而被逼无奈戒一段儿时间,时而又“重操旧业”,悠闲自得的品味了起来……
“咳!咳!咳……”听,爷爷又在咳嗽了。看他那因为咳嗽憋得满脸通红,两眼噙着泪……我的心里也不好受,就悄悄的推开窗户,幽默的说:“爷爷,你的脸更像关公一样红啦!还不赶快把那口烟戒了吧!”结果,他还是我意料之中的那句话:“反正我吸的烟也不贵,我就这点嗜好,你说戒它干嘛呢?”。我心里想:唉,爷爷,你可知我并不是心疼钱,而是您的健康啊!我摇了摇头,无奈地走开了。 作文
回到家,我一直在想,有什么方法能不危害爷爷的健康,而又能满足爷爷的嗜好呢?我特意在网上查找,想找到什么戒烟的好办法。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关于水烟袋的资料,在电脑上看到他的图片,奇形怪状的,略微有点像鹤形。我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我请教了爸爸烟袋的原理,原来,水烟袋能够洗去大部分的有毒物质,像焦油、尼古丁等。吸起来不熏不呛。有利于健康。决心帮爷爷制作一个简易的水烟袋。
有了爸爸耐心的指导,我茅塞顿开,马上开始动手制作。经过钻、剪、粘、拼……一个有模有样的水烟袋就制作完成了。“爷爷!你快过来试试我亲手给你做的.水烟袋!”我急忙大声喊爷爷。爷爷将就着用水烟袋把那根烟“消灭”。像是在思考什么,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迷茫,他抚摸着我,像是在自言自语:“嗯,长大了,长大了……”。像是醒悟,又像是对我的爱护。
从那以后爷爷每天吸烟的次数变少了,而且在家吸烟时都会用我给他制造的水烟袋可能是明白我的用心吧!。虽然味道没有原来的烟好,但是健康了很多,后来经过我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又在水里放上了香料,这样味道就好多了。希望他能戒掉香烟,使身体更健康!
我总是想要给烟草公司提个建议:把烟丝减少大约三分之一,把滤嘴部分相应地增三分之一,这样既节省了制作材料,又使加长滤嘴能过滤掉更多有害物质,而且烟叶减少,有害物质就减少了,何乐而不为呢?
我家的那张照片作文 篇4
那次,我、爸爸、妈妈和爷爷还有表哥一家去长城游玩。那可是我一直嚷嚷着要去看看的地方啊!只是因为在北京,太远了。一直没有机会去。这次可以去,我真是高兴极了!开始以为长城就是以“长”而出名的,可事实上并不是。站在长城脚下,站在这个角度眺望。古代建设者真是聪明啊!他们让长城随着地势高低起伏,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巍峨的青山之上。“准备好了吗,我们的小战士们我们要乘缆车上去了!”
长城是由一块块石头筑成的。我以前学过一篇描写长城的课文,有一段这么写道:“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台上这陡峭的山岭。”两三千斤钟,那相当于多少个人的体重啊!如此想来,古代劳动人民真是肯吃苦!现在科技发达了,人怎么还不如以前会吃苦了呢?射口、t望口、站台,我都领略过它们的神采。“极目楚天舒”的同时,我想起了的另一据广为流传的诗句,那也是对万里长城的高度赞美:“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想着想着,我已经摆出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姿势。我觉得我就想一个好汉!家人都笑了,我也笑了。我挺直胸膛,任凭风把我的头发吹得凌乱……
我家的那人、那事 篇5
摘要:改革开放的步伐,带动了时代的变迁,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各行各业的服务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关键词:改革开放,变化,衣食住行,教育
回首20多年前的今天,与20多年后的今天,我所成长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指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回首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30余年,不仅是我所成长的地方,乃至于广东省,全国,都日新月异,呈现一个个都市化城市。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昔日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落后的小村庄。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人们那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以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踏上改革开放的脚步,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市。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许多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
先说衣。听妈妈讲他们小时候,什么都是限量供应,什么都要凭“票”购买:食油要“票”、鸡蛋要“票”、禽肉要“票”、买布也要“票”,竟然连火柴、肥皂都要“票”。在那个票证满天飞的年代里,也是我们物质短缺的时代。妈妈说,那时候,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买几尺布,做一两件新衣裳.度过一个欢乐的新春。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可是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9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的确良,二合一,三合一。而如今,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退了休的棉织衣料也成为最舒适的面料。后来,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当然,那时候最普通的还是类似于中山装的的褂子。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更自主了。当时,虽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衣服的质量也不高,常常是开了线,撕裂了布,洗一洗,鲜艳的颜色也掉了下来。人们的生活好了,在衣服方面也就更不用愁了,甚至出现了衣服泛滥的情况,看看现在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一橱子衣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第二是食。我隐隐约约记起父母经常说的“粮食关”,小时候我虽然没有“粮食关”的切身体验,但听父母亲说过这个时期确实很艰难,那时在农村也确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过春节能吃上猪肉就算很幸福的事了。平日里极少吃到荤菜,整天就是蔬菜,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或春节时才有机会吃上猪肉。对于水果,除了农家有的果子,其他的一概没有品尝过。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现在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都可以算得上天天过年过节了,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不但有猪肉,还有鸡鸭鹅鱼,一年四季水果、蔬菜都有供应,如今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吃好了,还要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第三是住。50年代左右,人们住着矮矮的简陋的茅草屋,没有蚊帐,每一天都早起晚归地在地里干农活,到晚上累了躺在床上,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要被蚊子叮,睡不安稳,一直起来赶蚊子。到夏天,下雷阵雨,雨水透过屋顶上的瓦片顺流到屋里,人们还要拿着碗盛水。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
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第四是行。以前人们大多都走路,城市里才有摩托车啊,自行车等等。走路是个艰苦的活动,腿会瘫软,脚会酸痛。城市里那些骑摩托车自行车的,速度也没有多快,也累,特别是自行车。所以,以前如果要“跋山涉水”,起码也得好几个钟头。可是现在不同了。先谈农村,有了以前没有的摩托车,自行车,甚至还有三轮车。有些富一些的农家,竟也有了汽车。而城市里更不用说了,处处是车。汽车、自行车、货 车、面包车、小轿车„„这些都是私家车,看一下公家车:客车,火车,巴士„„还有水里的船,天上的飞机,地下的地铁„„特别是地铁,是近几年才有的。
除了车的方面,别忘了更重要的是路。城市里的路没什么太大变化,主要是农村的路。农村以前的路,根本称不上是路。路是自然形成的,坑坑洼洼全是石头和粘粘的泥巴。如今已修了水泥路,也渐渐有一些板砖路了。
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虽然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但这一切,也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必经之路。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在我们眼中会越来越小,周游列国再也不是梦。
【我家的那口老井作文】推荐阅读:
那口老井,逝去的岁月作文900字06-17
老井散文10-28
老井赋抒情散文06-30
我家的那只猫作文600字08-08
小学作文我家乡的那一条小河07-29
回忆的散文:我家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07-10
我家的总管作文08-30
我家乡四季作文05-09
《我家幸福年》作文05-16
我家风景的作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