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2024-08-30

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精选7篇)

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篇1

读《教育文摘》感言

张丕红

在假期里学校开展了让每一位老师读《教育文摘》的活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宽容是老师应有的一种态度》时,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

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学《文摘》用《文摘》感言

项俊兰

读罢《教育文摘》2009年第6期的《为师者请三思而言》一文,使我深受触动,并且也引发我的深思。因为与我亲身经历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文中引用了两个事例:一个事例是讲述一位老师用她的一句话改变了一名身有残疾的二年级学生对人生的看法,并从此鼓足勇气不懈努力,终于成了一名学有所成的人。而另一个事例则是讲述一名校长在高中时因一位语文老师的话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刺痛,并导致他放弃了爱好的语文改修数学。虽然他成为了一名校长,但他却对此事深表遗憾:‚对那篇习作,我自感满意,可是,教师给的‘0’分以及拆下来在班上讲的话,把我对语文的自信全部摧毁了,使我完全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并因此改变了我后来的发展道路……‛作者表示:‚如果当初没有老师的那番评论,也许他会成为一名很出色的作家!‛由这两个事例我们不禁要深思:‚教育工作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工作,面对学生稚嫩而幼小的心灵世界,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三思而言之。因为,你的一句话,也许影响他们一辈子!‛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学生施以真情的爱,在思想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特别是对后进生给予真情的鼓励,哪怕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语,也能使学生觉得老师没有放弃自己。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对你说句悄悄话‛的活动。说‚悄悄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自然和孩子们进行真心的交流。

这‚悄悄话‛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架起了一座由教师通向大朋友的桥梁。每堂课开始之前,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兴兴的来到微机室,我会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的和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你今天真漂亮!‛‚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很出色。‛诸如此类的话给孩子们信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的迎接新的一课;每次在学生们进行练习时,我也会送上几句‚悄悄话‛:‚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的操作能像你弹琴那样熟练,那该多好啊!‛恰当委婉的语气使孩子们受到莫大鼓舞,增强了前进的动力。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着春意融融的心灵土壤,关注每一颗心灵,使新型人才具备着健全的心理。我们播种知识,我们播种希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为每一个学生种下一颗自信、自强的种子。为了激发这颗种子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我想,任何一位以育人为天职的教师都不会拒绝这千百次的浇灌与耕耘吧!

愿被誉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教师们都能将自己的语言化作滴滴甘露去浸润学生们那等待灌溉的心田。

学文摘感言

卢翔云

多读书,勤学习,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基础,是教师充实内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推荐一些教育报刊。《教育文摘》以‚关注教育热点,广采教育信息,传播教育理念‛为宗旨,形成了专辑化的特色,既有‚课题研究资料‛、‚教育文稿写作指导‛、‚教育科研方法指导‛等专辑,也有围绕课程改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校本课程资料‛专辑,给教师提供大容量、专题性的学习资料。通过认真自学,及时做好《读书摘要》,吸取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前沿的教育信息,本人受益匪浅。

学习了《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我常想,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怎样去爱我的学生呢?‚让我的爱渗透到他们心灵当中吧!‛只有他们真正用心灵感受到了我的爱,他们才会成长,才会进步。

心灵的渗透需要我不断的付出,永不放弃。用我的真诚,用我的真心来打动他们,让他们接受我,信任我,用心灵来交换心灵。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吧!

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好:‚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他只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有像父母那样对学生的爱,那么他也比读过许多书,但又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我

确实亲身体验到了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感受到了师爱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凝聚智慧和心血的高尚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特别需要我们付出情感的孩子,就让我们用爱心为学生筑就一级级台阶,帮助他们拾级而上,努力攀登到人生新的高度。

学习《教育文摘》体会

项俊兰

《教育文摘》是一本范围广泛、角度多样的文摘期刊。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更有指导意义。

通过书中的文章,使我了解了小学英语的教学原则和外语教学的各种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晰,可以为我日常的英语教学找到切实的理论依据。如:在英语教学中较常用的‚全身反应法‛即‚TPR‛活动,其优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和其他直观手段语言情景,有利于语言教学,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说的表达能力,强调情意因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其缺点是忽视了‚对话‛这一交际活动的重要功能,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文摘中也明确指出:既要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交际的能力;在处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外语教学,适当利用母语;强调在情景中传授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从强调教师的教,逐步变为强调学生的学。‚英语教与学‛这一章节中详细地罗列出了九项教育原则,如:兴趣性原则、交际性原则、情景性原则、多样式变化原则、理解性模仿原则等。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尝试过运用上述原则。其中‚兴趣性原则‛尤为重要,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

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就可以使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或求知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情景性原则也是我在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境化和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操练英语知识,能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的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上述的这些教学原则是通过长期以来对小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而制定的英语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对小学英语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将运用领会到的精神和涵义指导我的教学,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有选择地、有机地运用这些教育原则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学文摘用文摘反思

项俊兰

我闲暇时认真地阅读了《教育文摘》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有个专栏叫做‚反思与成长‛,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论语》中的名句,向我们揭示了思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工作,我的切身体会是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看到文章后,借此机会我反思自己了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么长时间,就拿几方面来整体反思一下吧.

先就拿备课来说吧,不同级别,不同版本的的备课本已有不少,以前备课时,有的方面没有考虑到.比如说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与整个课堂气愤的不同同样一堂课要备不同的版本才能更好让学生接受与理解.不能拿备过的课来参考,其实这样是很影响备课的实质性的.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反思的不断深入,我渐渐意识到同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并不适合不同时期的孩子,因而,在反思之后,以后备课时要顾及孩子们的现有水平和知识经验,在备课时将更多的时间投放于分析教材,分析孩子们的发展水平、接受能力,不断反问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好?还要认真设计教学活动,细致记录观察笔记,用心撰写反思案例,真正做个教育的有心人。

这本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巧妙的运用教学机智.

书中提到机智意味着指向他人的实践;机智就是‚打动‚他人;机智是不可以事先计划的;机智受风解的支配同时又依赖情感;机智支配着实践。所以说教育机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对于这些话语,很有感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常常使教学情境瞬息变化,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因些,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有很好的教育机智。关于这点,我有几点初浅的感想。

一.机智应该真诚

教师应该用心去打造学生心灵的世界,才能使课堂教学机智发挥它的优势。机智是假装不出来的。因为促使教学机智产生的情境总是随机出现的,突然暴发的,教师往往不能事先作好准备,只能‚临场发挥‛。记得在我有一次上课的时候,由于上的正好是一次讲现在进行时的课,讲的正好是某人正在干什么.正在我将的很高兴的时候,发现有为学生在打瞌睡.我这时集中生智指着那位同学问大家:"What is he doing?"这时全班同学的目光全部投向他.虽然他显的很迷茫.但是还是露出了笑容.也集中了精神.这样既没有让那个学生感到难堪,也使课堂顺利进行.在给足学生面子的同时,达成自己的教学目的,这就是机智,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教师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难堪,而是一切工作为学生,一切工作为教学。

二.机智需要幽默

优质的教学,即要让学生同教师、同教材产生共鸣又要有说服力和表现力。一个幽默机智的教师的课堂总是充满生机的。记得在上学的时候我很喜欢心理学老师,上课从来不瞌睡.看见她来就精神抖擞,现在一想是因为她的语言非常幽默。都讲到学生的心坎上去了。本来没兴趣的学生也被调动了积极性。其实他本身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很幽默很生动的人,到了课堂上,就是他的舞台,可以尽情是表演.在这个舞台上,他运用了幽默的教学机智,把我们领进了知识的宝库。这里也不段的促使我学习把幽默的机智带到课堂上,在幽默中让学生学到知识,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的,三.机智需要智慧和巧妙

教学机智其实很考验一个教师的各方面能力。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要运用智慧将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将‚恶劣‛条件转变成美好,课堂中,对于突发的事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比较合适的处理。并且这些处理要能使孩子在不经意间继续进行着正常地学习活动。着就需要教师的智慧。

其实智慧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有的,是要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总结的,所以在这里我把二者结合起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与思考,在思考与总结中领悟教学的真谛,在领悟与总结中悟出怎么样做一名进取的教师,并能灵活的使用教学机智.

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是一个值得我把全部的情感和智慧融入其中的事业。

学习《教育文摘》体会

《教育文摘》是一本范围广泛、角度多样的文摘期刊。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更有指导意义。

通过书中的文章,使我了解了小学英语的教学原则和外语教学的各种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晰,可以为我日常的英语教学找到切实的理论依据。如:在英语教学中较常用的‚全身反应法‛即‚TPR‛活动,其优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和其他直观手段语言情景,有利于语言教学,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说的表达能力,强调情意因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其缺点是忽视了‚对话‛这一交际活动的重要功能,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文摘中也明确指出:既要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交际的能力;在处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外语教学,适当利用母语;强调在情景中传授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从强调教师的教,逐步变为强调学生的学。‚英语教与学‛这一章节中详细地罗列出了九项教育原则,如:兴趣性原则、交际性原则、情景性原则、多样式变化原则、理解性模仿原则等。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尝试过运用上述原则。其中‚兴趣性原则‛尤为重要,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就可以使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或求知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情景性原则也是我在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境化和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操练英语知识,能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的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上述的这些教学原则是通过长期以来对小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而制定的英语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对小学英语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将运用领会到的精神和涵义指导我的教学,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有选择地、有机地运用这些教育原则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语化甘露 浸润心田

——学《文摘》用《文摘》心得体会

青岛永宁路小学 李 勇

读罢《教育文摘》2009年第6期的《为师者请三思而言》一文,使我深受触动,并且也引发我的深思。因为与我亲身经历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文中引用了两个事例:一个事例是讲述一位老师用她的一句话改变了一名身有残疾的二年级学生对人生的看法,并从此鼓足勇气不懈努力,终于成了一名学有所成的人。而另一个事例则是讲述一名校长在高中时因一位语文老师的话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刺痛,并导致他放弃了爱好的语文改修数学。虽然他成为了一名校长,但他却对此事深表遗憾:‚对那篇习作,我自感满意,可是,教师给的‘0’分以及拆下来在班上讲的话,把我对语文的自信全部摧毁了,使我完全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并因此改变了我后来的发展道路……‛作者表示:‚如果当初没有老师的那番评论,也许他会成为一名很出色的作家!‛由这两个事例我们不禁要深思:‚教育工作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工作,面对学生稚嫩而幼小的心灵世界,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三思而言之。因为,你的一句话,也许影响他们一辈子!‛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学生施以真情的

爱,在思想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特别是对后进生给予真情的鼓励,哪怕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语,也能使学生觉得老师没有放弃自己。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对你说句悄悄话‛的活动。说‚悄悄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自然和孩子们进行真心的交流。这‚悄悄话‛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架起了一座由教师通向大朋友的桥梁。每堂课开始之前,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兴兴的来到微机室,我会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的和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你今天真漂亮!‛‚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很出色。‛诸如此类的话给孩子们信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的迎接新的一课;每次在学生们进行练习时,我也会送上几句‚悄悄话‛:‚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的操作能像你弹琴那样熟练,那该多好啊!‛恰当委婉的语气使孩子们受到莫大鼓舞,增强了前进的动力。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着春意融融的心灵土壤,关注每一颗心灵,使新型人才具备着健全的心理。我们播种知识,我们播种希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为每一个学生种下一颗自信、自强的种子。为了激发这颗种子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我想,任何一位以育人为天职的教师都不会拒绝这千百次的浇灌与耕耘吧!

愿被誉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教师们都能将自己的语言化作滴滴甘露去浸润学生们那等待灌溉的心田。

《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青岛永宁路小学 刘海峰

假期里我学习了《教育文摘》2009年的1至6期,让我爱不释手而又引发我深深思考的是每一期的开卷篇。

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第2期的开卷篇《二十八张‚留言条‛》。文章中教师用第11张留言条(这次数学考试你考了全班第一,大家都很羡慕你,也想向你请教问题,你愿意帮助他们吗?)换回了学生的第一张留言条(李老师,我明白您的苦心。我虽然不爱说话,但心里早就充满感激之情,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直到后来,教师珍藏了学生的28张留言条,‚换回‛了一个孩子与老师的亲近,换回了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与孩子的沟通。因为,倘若没有了沟通,也便没有了教育。与学生的沟通,与其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不如说需要教师的爱心——对那些个别的孩子,以平等的和平常的心态去尊重他们,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更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沟通则是最好的桥梁,它让教师与学生的心走的更近。只有与学生成为朋友,平等的与他们交流,才会产生心灵的碰撞,激发出爱的火光,才会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文摘》读后感

永宁路小学 曲健

打开《教育文摘》,《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教师育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必须具备爱心和责任心。一位名符其实的好老师必须具备这种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职业作风,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教育、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工作应该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对待差生首先要树立‚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转变人,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思想,坚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教育,尊重教育效果的客观性,探讨教育措施,进行不懈的教育效果的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在塑造人、转变差生过程中,要细致了解和分析学生,找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做到眼中有‚人‛,因人施教,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学生犯了错误,批评处理要恰当,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教师就要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形成较完美的人格。

教师自始至终都应把一颗爱心融化在学生的心田,以微笑和友谊蕴含学生的不足和过错,以情感和宽容激励学生的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育人的本职工作。我想,只要每个教师都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孺子不可教‛的现象存在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学《文摘》之精华,用《文摘》于实践

青岛永宁路小学

孙蕾

自从学校给老师们订阅下发红蕾〃教育文摘以来,每期我都会抽空细细阅读,这本杂志浓缩了很多专家与老师的教学理念精华,我从中吸取了很多养分,受益非浅。其中2009年第五期的一篇文章《教室:出错的地方》让我印象深刻,文中作者提出教室是出错的地方,允许学生适度的出错,它彰显了教育者的大思想、大智慧,蕴涵着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这也坚定了我对学生要适度的宽容的信念。除了象作者那样对待学生的课业要宽容,我认为更要适度宽容孩子的性格脾气。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有时,他的性格可能会很出格,是不被大家接受的那种,这时的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用理解和真爱温暖每一个固执或受伤的心。当老师的几年里,我见到的孩子大多数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他们都快乐向上,充满阳光。但就在这样一些集体里,总有个别另类的孩子。有一个男孩,他孤单不合群,学习成绩不差,但也并不优秀,见到老师也露叛逆的目光,让人有些害怕。有一次因为某件小事,他竟然做了我对手。上课脑袋歪向一边,摆出一副‚我就不学,你耐我何‛的姿势,下课见了我也扭头不理,似乎有着深仇大恨。一时间,我的心也凉了,我教他还教出仇来了?我很难过,但是我坚持着上课提问他,看着他的眼神,关注他的学习,可他仍然是那份生硬的态度对我。但是慢慢地他的态度不再生硬,眼神也柔和了,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后来我在他的心语中读到了这样一段话‚虽然我没跟老师服软,但我已经知道错了‛。我看完了这些话眼睛有些湿润,这孩子的心啊还真

难测呢。如果当时我一顿暴风骤雨地训斥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一个宽容的老师要会欣赏学生。一个人活着,最本质的意义就是要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孩子所以是孩子,更因为他们的心是透明的。每个孩子都有好表现、被承认、被表扬的欲望。孩子的才能就象一个巨大的、沉睡着的矿藏,我们做老师的,要用欣赏的眼光,善于发现并且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及早苏醒过来。要为孩子们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和长处而欣喜,孩子会在不断的鼓励声中快速地幸福地成长。‚开心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面对可塑性还很强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呢?

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在下一个路口再等等孩子吧!

‚扣分‛之后怎么办之体会 青岛永宁路小学 王琳

今天读了2009年《教育文摘》第十期,其中的一篇文章让我颇有感受。那就是:‚扣分‛之后怎么办!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即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校的管理以及班级的管理已经逐渐开始量化,那扣分了以后怎么办,这个至关重要。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明白了怎样更好的对待六年级的学生。在

学生管理上,一旦学生出现了不恰当的行为或一些过失,老师就会用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纠正。他们已经是大孩子了,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并且身上有着一股拼劲、一股不服输的势头,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这股势头,让他们更好的自我管理,班级开始了小组比赛,周周评出优胜组,每一个学生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小组争光。渐渐的,让学生的荣誉感加强。

但当学生为小组扣分以后、班级某些方面扣分以后,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看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严厉的说教不如让我和孩子们一起用平常心来看待吧。因为孩子长大了,老师的宽容常常会让他们感激并更加一如既往地努力。他们都努力了,可能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可能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好,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看到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努力的过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评价结果。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宽容,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笑容,这样他们会更加用心去做。

学文摘体会

青岛永宁路小学 王维新

多读书,勤学习,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基础,是教师充实内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推荐一些教育报刊。《教育文摘》以‚关注教育热点,广采教育信息,传播教育理念‛为宗旨,形成了专辑化的特色,既有‚课题研究资料‛、‚教育文稿写作指导‛、‚教育科研方法指导‛等专辑,也有围绕课程改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校本课程资料‛专辑,给教师提供大容量、专题性的学习资料。通过认真自学,及时做好《读书摘要》,吸取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前沿的教育信息,本人受益匪浅。

学习了《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我常想,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怎样去爱我的学生呢?‚让我的爱渗透到他们心灵当中吧!‛只有他们真正用心灵感受到了我的爱,他们才会成长,才会进步。

心灵的渗透需要我不断的付出,永不放弃。用我的真诚,用我的真心来打动他们,让他们接受我,信任我,用心灵来交换心灵。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吧!

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好:‚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他只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有像父母那样对学生的爱,那么他也比读过许多书,但又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我确实亲身体验到了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感受到了师爱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凝聚智慧和心血的高尚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特别需要我们付出情感的孩子,就让我们用爱

心为学生筑就一级级台阶,帮助他们拾级而上,努力攀登到人生新的高度。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辛 萍

每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总是爱不释手。首先吸引我的是封皮的插图,美轮美奂的,总是带给我无限遐想的空间,由此也足见编者的智慧,从细微之处入手,让拿此书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洗涤。看着插图,便忍不住翻阅此书。

我很喜欢开卷篇的一些小文章,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那些文字却充满了生命力,它们会变成精灵一样与我们的心灵对话,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开阔,让我觉得一篇小小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所得到的启示就会不同,从不同的话语和人物入手,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果实,只要肯用心,只要肯思考,只要心中有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就会让我们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

《红蕾.教育文摘》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毕竟是同一个职业,面对的都是孩子,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书写自己的疑惑,在碰撞中共同成长,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这条大路上奏响人生的凯歌。

读教育家的名言,像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更坚定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信念。同行老师的真诚语句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溪,述说着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曾经遇到过一样的问题,我们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一样的问题,原来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差别会那么大,有些事情原来可以那样去处理,读着读着,我们的思想如同行了万里路,在实践 的过程中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课改与课堂教学栏目,让我看到了各位老师的智慧,近距离的接触名师,让我感受到了课堂追求智慧教学的魅力。感受到了高超的语言技巧所展示出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高质量的设计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能动性,看后受益匪浅。

教师的教育随笔更是让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看似错事却也能够变成好事,而且如果我们处理得当,会大大的提高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也会从中受益。每每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总会不时的给我一种惊喜,让我的思维模式也在跳跃中补充着新鲜的血液,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作为教育者的自豪。

《红蕾.教育文摘》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前进路上的指航灯。

学文摘、用文摘体会 永宁路小学 于婷

本学期,我继续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在刚做教师时,我就曾被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教育的岗位的工作5年了,随

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育的战线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智慧,有技巧。要思考,要总结。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以前,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我还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我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其实,作为小学生的他们这样做的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关键是教师该如何面对这一情况呢?我在实践中认为大声批评一点效果都没有表扬要远远胜于批评。当我进入这种情况的班级中,我就会要求学生们安静下来。这时我会看着学生表扬ⅹⅹ学生,再表扬ⅹⅹ学生,基本上当表扬5位左右的学生时,整个班级就会如同你表扬的学生那样安静下来了。这时你就可以再对整个班组进行一下表扬。此时的班组安静下来了,而且学生们会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心情是愉快的。班组的纪律也是好的,师生的关系也是和谐的。

这种情况也同样可以用于班级中的许多情况。当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在读课文时声音小,有些懒洋洋的时候。我就会说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像ⅹⅹ同学那样读得声音响亮。当教师这样说的时候,第二次再读时学生就会读得比前一次好许多,这一次教师再多表扬几个学生之

后,第三次的朗读再更好。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读了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好。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正如文章中说的一样,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别让梦想枯萎

罗彬

最近我学习了《教育文摘》2009年的1至9期,让我爱不释手而又引发我深深思考的是每一期的开卷篇。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第9期的开卷篇《别让梦想枯萎》。

有个男孩心中一直深藏着两个梦想,一个是长大后去环游世界,另一个是当一个作家。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将梦想埋在心底,帮爸爸干活挣钱。

一天他在干活时发现一张埃及地图,便出神地看起来,心早就飞向那个神秘的国度了。父亲的巴掌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父亲夺过他手中的地图撕成碎片,说:‚干你的活吧!我保证你一辈子也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他望着被撕碎的地图久久不语。

他每天傍晚都去不远处的林中扫落叶,每次都偷偷带上一本书,抽空看上一会儿。可最终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对他说:‚你今天把明天的落叶都扫完,明天我就让你看书!‛他一听高兴了,抱住每一棵树使劲摇晃,许多叶子飘落下来,他扫完这些树叶,心想明天该有一个清闲的傍晚了。可第二天傍晚他来到林中,惊讶的发现地上又落了一层叶子,懊恼之余他就释然了:今天扫完今天的树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好今天这一刻。

许多年以后,长大的他第一件事便是去埃及,并在金字塔下给父亲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我一直以为我的生命不要被别人保证!‛同时,他的作品也开始大量问世,被人们誉为‚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他就是台湾著名的作家林清玄,他出书的速度就像办‚林清玄月刊‛。当年的两个梦想他都已实现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美好的梦想都一一凋零了,能实现梦想的人很少。其实,不管身处何时何地,用自信和努力浇灌心中的梦想,梦想之树便会永远清翠。别枯萎了心中的梦,每天靠近一点点,总有一天你会到达梦的远方!

有人说,假如没有了梦想,生命便不再有意义.我们不知道地球上其他生物是否也有梦想,但对人来说,这个假设判断应该是肯定的.梦想,也是一种生命.我们关爱学生的生命,就没有理由不去和孩子们一起浇灌他们的梦想。学校是种梦的地方,是呵护梦的地方。

学《文摘》,用《文摘》体会

尹贝

在假期里学校开展了让每一位老师读《教育文摘》的活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在刚做教师时,我就曾被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教育的岗位的工作了近二十年了,此时的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育的战线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智慧,有技巧。要思考,要总结。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宽容是老师应

有的一种态度》时,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其实,作为小学生的他们这样做的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关键是教师该如何面对这一情况呢?我在实践中认为表扬要远远胜于批评。当我进入这种情况的班组中,我就会要求学生们安静下来。这时我会看着学生表扬ⅹⅹ学生,再表扬ⅹⅹ学生,基本上当教师在表扬5位左右的学生时,整个班级就会如同你表扬的学生那样安静下来了。这时你就可以再对整个班组进行一下表扬。此时的班组安静下来了,而且学生们会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心情是愉快的。班组的纪律也是好的。师生的关系也是和谐的。

这种情况也同样可以用于班级中的许多情况。当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在读英语对话时声音小小的,有些懒洋洋的时候。我就会说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像ⅹⅹ同学那样读得声音响亮。当教师这样说的时候,第二次再读时学生就会读得比前一次好许多,这一次教师再多表扬几

个学生之后,第三次的朗读再更好。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读了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好。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正如文章中说的一样,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篇2

幸福与幸福教育

文/李岱玫

幸福是指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事业的意义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幸福不仅意味着因物质条件的满足而获得的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体验的快乐。幸福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价值感,它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与价值的追求。所以,幸福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真心认同的幸福观才真实地感受到幸福的,强行的、未经内化的社会价值观无法真正让人感到幸福。

首先,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一种目标,即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联系的人过一种幸福的生活。 其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所以,教育又不是简单的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这种教育生活不能等同于学校的教育生活。最后,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地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那么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教育不仅应该给人幸福,它本身就是充满了乐趣的。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自《当代教育》2010年第4期)

幸福的教学含义

文/杨甲睿

教学幸福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生活中同类感知及其意义持久、积极的体验。教学幸福不等同于幸福教学,教学幸福是通过幸福教学来实现的,幸福教学反过来在教学活动中生成教学幸福。幸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促进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过程。要获取教学幸福,就要在幸福教学中培养教师和学生体验幸福的能力,包括通过教学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全的性情,通过健全性情培养师生在当下生活和未来生活中创造幸福的能力。

幸福的生活内涵要求追求教学幸福时不但要立足教学生活,还要把教学幸福和追求教学幸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幸福的情境性要求教学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师和学生等因素构成的教学情境相联系。幸福的体验性要求教师和学生不但要积累教学生活中的感知和意义体验,还要通过观照他人和反观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发现比较优势,明确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位置,形成正确的问题归因方式。 幸福的文化性要求教学要建立在教学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幸福需要努力创建民主的教学文化, 让每一个人都可能获得幸福,让每一个人都为别人获取幸福创造条件。幸福的层次性要求教学要立足全体,正视差异,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幸福能力的成长。

(摘自《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12期)

幸福的实现需要教育

文/杨丽媛

现实生活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落脚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人立足于社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实现幸福。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生活能力,换言之,就是培养人的幸福能力,即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教育过程必须使人体验到幸福,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过程中的幸福既包括学生的幸福,也包括教师的幸福,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即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其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塑造良好精神生活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充满爱心和民主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和创造的自由。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幸福学习、幸福教育的观念,多关心学生,给学生真挚的关爱,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也必然会给教师带来成功感、成就感,让教师感到快乐幸福。教育的过程需要幸福,只有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也让教师在教育中得到幸福和快乐,才能更好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热情,实现人生幸福。

(摘自《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12期)

把教学当作幸福的活动

文/张素玲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学当作幸福的活动。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享受幸福的重要时段。上课最重要的是全身心地投入,有激情,有感染力。没有情感沟通和交流的课堂肯定是没有活力的课堂。因此,教学中要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情感的融合,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促进学生的成长,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发挥与发展。教师不管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境状态,只要走进教室,就要积极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精神饱满地进入教师的角色,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多一些快乐,让自己多一些快乐,让幸福充盈在师生之间。但是,如果一节课的唯一目的是快乐,它就失去了教学的本意。这种享受和快乐只有与创造紧密相连,达成平衡,师生双方的幸福才具有真正意义和长久的保证。教师关注的应是教学过程,是如何把生动和体验留给学生,把无限的思考留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是充满创造力的教学,是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统一。

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概括。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在诗意地生活着,共同创造着生命的精彩,感受着成长的幸福。因此,在幸福中教学,在教学中幸福就是教师对诗意生活的追求,是每位教师的平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摘自济南大学新闻网)

学生幸福在学校教育中的追寻与回归

文/卞吉布

关注人的幸福首先就是从教育开始,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获得幸福,幸福回归学生的策略有:

1.培养学生的幸福人格。成功的教育不是为学生准备好了应对未来的现成的知识技能,而是培养和塑造有健全人格、自信、乐观、积极向上、勇于迎接挑战的探险者。人格教育就是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评定学生的人格特点,通过教育和心理辅导弥补人格的缺陷,促进其人格的长处或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要注重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格特征、发展潜能和创造力,从而引导健全的人格发展。

2.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意志的人,他需要得到尊重。加强师生对话,改善师生关系是幸福教育的内涵。从学生的教育需求出发,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幸福上。学生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教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怎么样, 尊重、交流、对话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应然的相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获得幸福的体验。

3.教师要充满幸福感。情绪就像阳光一样,它可以照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人感受到温暖。教师的幸福感具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幸福的存在,教师的幸福就是自由地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学生的成长、学业进步以及对社会的贡献,都会让教师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感受到幸福。另外,教师道德对教育幸福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鼓励学生追寻幸福的生活。

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篇3

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与副总统拜登针对当前美国公共教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改革计划。

学前儿童教育

提出“1—5岁”计划,这一计划强调早期教育和婴幼儿教育,将为学前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提供关键性的帮助。在增加资金和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拓展学前教育机构至现有规模的4倍。提供低价高质的儿童教育,以减轻工薪阶层的负担。

基础教育

改革《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以往,为了让学生能在标准化考试中填写出正确答案,教师花费了一整年的时间。基础教育评估的重点应是学生是否为继续深造或工作做好了准备。法案的责任义务系统也将得到改进,业绩欠佳的学校将得到帮助而不是惩罚。同时,给予高质量的学校更多的资金援助,陆续关闭那些长期低效运行的特许学校。重点加强数学和理科教育,雇佣数学和理科学位的毕业生做教师,确保不同年级的所有儿童都能接受高质量的理科教育。解决辍学危机,通过立法为教育局提供资金以改进中学的教育策略,比如个人学术计划、家长参与、导师制、广泛阅读和延长学习时间等。加大资金投入支持“21世纪学习中心计划”课外项目,为100多万儿童提供高质量的课外学习机会。支持双语教学,促使学校确保那些“掌握有限英语”的学生继续学习直至完成学业。支持“高校推广计划”,支持“GEAR UP”“Upward Bound”等高校推广组织,鼓励更多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年轻人进入大学。启动全国性的“让大学更真实”项目,提高选修大学水平课程的学生比例,并为那些不得不到社区大学获取学分的学生提供资金援助。

高等教育

建立美国机会税收抵免制度,确保所有美国人都能接受大学费用。申请人只需参加100小时的社区服务活动,即可抵免4000美元的大学费用,这相当于公立大学的2/3的学费,几乎等于社区大学的全部学费。简化助学申请流程,取消当前的联邦财政扶持申请程序,申请人只需在税务单上打个勾,允许当局采集税单中的信息,就能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助学资金。

教师队伍建设

创建新的“教师从业奖学金”,奖励对象包括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师范生。实施高质量的交换计划,招聘中级职业教师到亟需教育的领域或地区工作4年以上。创立自愿性全国教学评估组织,确保每位新教师训练有素,且为进入课堂开始高效教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启动“教师居留计划”,为师资紧缺的学校提供3万名极其出色的教师。拓展导师制,让1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辅导1名新教师,并为他们的教学经验交流时间提供报酬。提高教师报酬,对那些完成1对1导师制工作的教师给予奖励,而在尚未开展导师制的农村和内陆城市工作的教师,如果他们在讲台上的表现非常出色,那么他们的奖励也同样丰厚。

资料来源:http://www.ed.gov/index.jhtml

首次教育演讲

2009年3月10日,奥巴马总统在全美拉美裔商会上发表了上任以来的首次教育演讲,除继续宣扬他一贯的教育主张外,又提出了推广教师绩效工资制和延长学时等措施,以便帮助美国学生更好地应对21世纪的挑战。

新教育计划将确保每一位教师都尽最大努力做好教育工作,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承诺”。奥巴马希望更多的学区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通过奖励,促使教师积极提高学生成绩,并主动为改善学校的教学承担更多的责任。他还坚决要求将不合格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这一决策引起了教师工会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绩效工资制会使教师间的竞争加剧,不利于合作,且对那些在条件不利的学校工作的教师不公平。但民众大多支持教师绩效工资制,这给奥巴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改革机会。

延长教学时间、增加教学日也是奥巴马此次教育演讲的重点之一。他指出美国现行的学校假期制度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不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式,韩国儿童每年的在校时间就比美国儿童多一个月。他承认这个建议可能不受欢迎,但他表示:“如果他们在韩国能做到,我们在美国也能做到。”

其他的重要教育改革措施还包括:

提高教育标准,改善教育评估方式。公立学校要想获得联邦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中的巨额经费,必须证明他们在提高师资质量、改进教育标准与评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加大儿童早期教育投入。政府计划投入50亿美元以发展儿童早期教育,拓宽儿童托管途径,并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

降低学生辍学率。奥巴马劝告学生不要有辍学的念头。同时他强调,这需要立法者、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提供高等教育机会。他再次呼吁,每个人都应接受一年以上的高等教育或职业培训,争取到2020年,使美国成为世界上高校毕业生比例最高的国家。

支持特许学校的发展。特许学校是由公共财政出资但独立运营的学校,有较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很多教师反对增加特许学校,理由是这将导致普通学校经费和人才的流失。奥巴马指出,特许学校有利于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限制特许学校的发展,“对我们的儿童、我们的经济和我们的国家都是不利的”。

此次演讲的内容与其竞选时的教育主张基本一致,虽然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言之甚少,但他表示,教师和校长将得到所需的经费,但经费会与业绩挂钩,以确保这部法案“名副其实”。

资料来源:http://www.msnbc.msn.com/

资料参考:《中国教师报》

改革计划受质疑

面对全新的教育改革目标,美国教师工会声明他们完全拥护总统的改革举措,立志建立综合的、极具竞争力的全美教育,并呼吁官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纽约大学教授、城市教育中心负责人Pedro Noguera先生指出,当前美国的教育形势相当严峻,奥巴马总统的刺激计划是对孩子的未来做出的一项历史性投资,极有可能改变美国的发展进程。但是,他担心教育改革很可能达不到公众想要的预期效果。

他认为,奥巴马政府需要一套大胆的、全新的策略改革现有的教育体系,以保证学校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是迄今为止,这套策略还停留在一些管理口号上,改革学校的想法和策略其实还不甚明了。比如,虽然总统极力推崇特许学校,但是美国90%的孩子就读于公立学校,总统及其官员应重点关注面临的挑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公立学校。特许学校的成功在于不断增大的自治权与资源自主决定权的结合,而这种类似的策略未尝不能用于常规的公立学校。又如,15亿美金的教育改革经费,主要用来鼓励学区提早指导学困生、提高学术标准和改善学习环境。但是,管理层急于从刺激计划中索要经费,尽快投资于速效工程,以提供给人们急需的工作岗位,因此没有时间采取比较成熟的策略来引导公立学校的改革。管理层必须认识到,教育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尤其是在那些学校不幸被忽视的社区。仅仅依靠增加教育经费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政策和体制捆绑才能促进教学,解决生活贫困学生的健康和社会需求问题,并有效地干预学校的改革。

Pedro Noguera先生还提出一些建议,如鼓励学校建立职业研究院,并与相关产业建立实习关系;在失业率激增的城镇对人力资本进行战略性投资;抛开关于绩效工资制和职位保护的狭隘讨论,关注师资力量的提高,保证课堂高效性等。他表示,应对目前经济和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奥巴马政府和教师工会的共同努力。

资料来源:http://edition.cnn.com/

扼杀凭证计划惹非议

背景资料:凭证在美国的社会福利、公共服务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与金钱等价的证券,持有者向商品供应商或服务商交纳证券后可获得相应的商品或服务,商品供应商或服务商再将这些证券向政府有关部门兑换成钱款。教育凭证则是政府发给家长的代表一定数额现金的证券,作为专门帮助家长为其子女选择学校的费用。但是家长不能凭教育凭证向政府兑换钱款,他只能在为孩子选择学校后,将教育凭证作为学费交给学校,学校收取该凭证后再向政府兑换钱款,然后使用这笔钱来实施教育计划。(杨慧敏《美国基础教育》)

当奥巴马签署4100亿综合开支法案时,共和党及民主党都无一不为他们得到的珍贵的专项拨款而欢呼。但很快,哥伦布学区的凭证计划成为该法案的牺牲品,未经国会和哥伦布城市学区委员会的允许,任何学生将不能再执行凭证计划。对此,美国专栏作家罗兰·S·马丁发表评论认为,民主党人反对学校凭证,同时将自己的孩子送往私立学校,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他指出,奥巴马及其政党从来就不是凭证的拥护者,他们宣称凭证将会伤害公立学校体制,有些学生原先不能上私立学校,只能去公立学校,有了凭证后,他们可以转学。他们认为华盛顿项目每年只能帮助1700个孩子,而那些不合要求的学生仍陷在可怜的处境中,既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凭证的救助,那么干脆谁也得不到。扼杀该项目的结果是,父母和孩子们只能静坐着,等待那个承诺过的改革像涓涓细流一样从华盛顿润泽到地方学校体制。

马丁先生认为,当前公立学校状况非常糟糕,也许大批学生通过凭证离开公立学校,将迫使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停止自以为是的教育态度,并自上而下自觉地为改革让路。

资料来源:http://edition.cnn.com/(编译许琨)

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篇4

青龙五小何琴琴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上个星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勉学为《颜氏家训》第八篇的篇名,作者颜之推,北齐文学家,所著《颜氏家训》共二十篇,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该书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事,为学经验的总结。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

《教育学文摘》征稿 篇5

国际刊号:11-5773/G4 国内刊号:ISSN 1009-7406 期刊网收录情况:中国期刊网、龙源

一、杂志简介: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协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邮发代号:2-683

印刷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印刷厂

发行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综合分类:教育科研

查询网站: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

电子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网

《教育学文摘》杂志创刊于1986年,系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精选摘编有关教育理论研究和学校改革实践方面的优秀文章,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本刊所刊载的文章是中、高级职称的评审、评职评优的最佳参考依据。读者对象:广大教师,师范院校学生、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科研院(所)领导及热爱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

刊载内容:一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二是教育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三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四是教材教法研究与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五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主要栏目:

理论研究、课程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德育探索、教学研究、师生研究、职成教育、比较教育、德育在线、教育实践、教育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教师成长、教学设计、艺术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课题专栏、专题研究。

论文评奖: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最新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文摘》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全国创新杯科技论文评优活动”,本组委会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 — 1 — 则,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和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证书加盖中国教育学会及全国创新杯科技论文评优活动组委会公章。

征稿范围:全国教科研工作者、广大教师、各级科技与教育管理部门领导、科研院所、科技教育人员、科教领域管理人员。

三、征稿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每篇文章2300字最佳,特别优秀稿件字数可以为3000字/篇。

3、投本刊电子信箱时,一律用Word文档编辑,在电子邮件中须用“附件”形式发送。

4、另外请附上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文责自负,勿一稿多投。

《青年文摘》读书心得 篇6

记录一些有意思的话和有意思的人的有意思的故事,算做读书笔记吧。

有意思的话:

1、把追求的脚步放慢一些,把对利益的索取放缓一些,去掉三分急切,留住三分清闲,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也许我能开心许多。

2、真爱是没有罪的,有罪的爱都不是真爱。所谓有罪的.爱,是这爱里有着别人的牺牲,别人的痛苦,受着社会的指责和自己良心的责备,有罪的爱是不会持久的。(罗兰)

3、如果你希望一个人爱你,最好的心理准备就是不要让自己变的非爱他不可,要坚强独立,自求多幅,让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重心,有寄托,有目标,有光辉,有前途。总之,让自己有足够多可以使自己快乐的源泉,然后再准备接受或不接受对方的爱。(罗兰)

4、当一份感情不属于你的时候,它根本就对你没有一点价值,所以你也不必认为它是一种损失。(罗兰)

5、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生活的空间需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

打桥牌时,我们手中所握有的这一副牌不论好坏,都要把它打到淋漓尽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

教育文摘 篇7

教育研究与教学研究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前者更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谁去培养,研究学校教育与社会、时代的融合以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是对人的教育的顶层设计,结果表现为教师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后者着眼于怎么教、怎么学,研究如何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是对教学技术的创新与改良,结果体现为师生教与学行为的改进。本质上,两者是研究道与研究术的不同。从功能上讲,两者存在着研究整体与研究部分的不同。

当然,教学研究蕴涵于教育研究之中。教学的规律遵循教育的规律,人的整体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素质的局部发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转型为教育研究,不仅不阻碍和排斥教学研究,相反有助于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基于教育研究前提下的校本教学研究,其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发生质的变化,研究问题以人为对象,研究目标着眼于育人,有助于避免考什么研什么的怪圈,跳出就学科论学科、就教学论教学的老套路,校本教学研究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从教学研究转型为教育研究,是校本教研制度的升级与发展。其一,更接近真实教学问题的本质,贴近教师发展的实际;其二,着眼点从侧重知识传授转向侧重学生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其三,研究问题从知识教学拓展到人的教育和培养,从研课和改课到研人和育人,丰富了校本教研的内涵;其四,更有助于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

摘自:2013年11月15日《中国教育报》作者:王纬虹陈明建

外语教育改革亟待总体设计

“外语学习很重要,于国于民都有利,每个人都要学习”,也许就是这种简单而朴素的外语教育观让外语教育的宏观布局、顶层设计一直缺失。试图让所有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认为其可以有效促进或帮助每个个体的发展,是对外语教育功能的过分夸大,也是违背外语学习认知规律和脱离社会需求实际的盲目之举,同时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相对浪费。

综观欧美发达国家外语教育,虽各国情况不尽相同,却呈现出许多共同的规律。一是都认为外语教育重要,要实施外语教育;二是外语教育以实现、服务国家利益为本,国家层面宏观规划,法律法规予以保障;三是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对象具体,培养要求和评价标准多元;四是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重视外语教育规律,尊重个人选择等。外语教育在这些国家多被视为一种理解教育,通过外语教育让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外语技能是一方面,通过外语教育的实施加强民族间的理解与融合,拓宽学习者的视野和胸怀是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这些实践与经验不仅为我们的外语教育带来新的启示,也为解决外语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开辟了更广阔、更深刻的理解角度。

外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其目的应该是使学生通过外语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外语教育又与其他教育不同,对语言的兴趣,甚至是对潜在语言天赋的培养和挖掘是非常重要的,它与个人的智力、个性、精神、兴趣、意志等有关。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实施外语教育的出发点,总体设计外语教育改革,明确外语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和终极目标,给外语教育一个应有的、合理的定位。※

摘自:2013年11月6日《光明日报》作者:李善廷

如果只有课程标准

“如果只有课程标准”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思想张力的话题,因而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话题。答案可能是多样的。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只有课程标准,将会发生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一提问,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提醒。

这个问题首先提示我们,一定要增强基于课程标准的意识。教学应当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将其要求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并以课程标准来检验教学的成就。可是,实践中,我们往往只有教学概念,而无课程概念。只有教学目标意识,而无课程标准意识。因而教学缺少开阔的视野,产生了课程与教学脱节、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偏离等问题。显然,这样的提问,有利于教师开阔自己的视野。其次,“如果只有课程标准”,而没有现成的教科书,该怎么办?其实,只有课程标准,而无教科书,在民国时期早就存在,出了一大批名师和大师,至今在欧美国家仍然存在,可这些国家的教学质量仍然很高。只有课程标准,而无教科书,这一天迟早会来到。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最适合班级和学生的教科书,探索和创造自己的教学体系。这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创造空间和极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有勇气、有能力、有水平吗?我们作好准备了吗?即使只有课程标准,没有教科书,但我们也还有儿童(学生)。严格而言,课程标准不是目的,让儿童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才是目的。因此,在关注课程标准的同时,必须更关注儿童,关注儿童是怎么学习的。具体说来有三点:是怎么真实学习的,而不是虚假“疑似学习”;是怎么个性化学习的,而不是标准化、统一化学习;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从某个角度看,“如果只有儿童”要比“如果只有课程标准”更重要。

摘自:2013年10月21日《中国教师报》作者:成尚荣

变异理论是探讨“教什么”的有效理论

变异教学理论是瑞典著名教育家马飞龙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已经被学者研究证明其对课堂学习是十分有效的。变异理论认为学习源于变异,变异、审辨和同时性是变异理论的三要素。

变异学习理论要求高度重视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这才是教学改革的根本,也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基本要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直接接触学习内容,取得对学习内容的初步认识。教师的角色则在于尽可能引导学生去辨识所要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其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采用不同变化的案例把学习对象的关键属性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内容的各个方面,从而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深刻认识,让学生在变异空间内感受学习内容的各个关键特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内容的本质属性,而且要明确这些关键属性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即用所学习的内容到底能做些什么。这就是知识或原理的应用问题,而学习只有上升到应用的层面,才能够达到学习能力培养的目的。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的目标,也只有在学生对学习对象关键属性即核心概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发生,没有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就没有能力的培养。

摘自:2013年第10期《教育学报》作者:吴颖惠

教师技能性知识

教育理论界鲜有“教师技能性知识”的提法,通常是把教师知识和技能分别加以定义。借鉴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教师技能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相关理论和规则知道如何去做并能对具体情况作出及时回应的知识。“教师技能性知识”不只是关于如何做的程序性知识,技能中的观念和部分规则等内容是陈述性的;这种技能性知识也不是单纯的意会知识,虽然具有意会知识的一些特点,但其中的部分内容是可以通过言传来表达的。

“教师技能性知识”这一概念的提出或能揭示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扩大教师知识的内涵,丰富教师知识的可运用性,避免对知识概念的狭隘理解。传统的教师知识观是一种静态的、注重陈述的知识观,教师知识的获得看重的是传授者的传达和学习者的接受。而技能性知识观不否认知识的陈述性,同时也重视知识的程序性、可运用性,关注教师技能性知识形成过程中学习者自身的实践与体验。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如果只是拥有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体会、运用这些知识来胜任相应的工作。

“教师技能性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身心体验性、情境依赖性、言意并存性、文化渗透性等特征。根据“教师技能性知识”的特征,其获得主要通过体验过程的领悟、教育情境的“在场”、教育范例的呈现、在对话中共享等途径来实现。

上一篇:物业公司仓库保管员的工作总结下一篇: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牡政发〔20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