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卷

2024-05-28

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卷(精选3篇)

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卷 篇1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

试 卷 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 B.管理地方行政 C.征收地方赋税 D.长官地方军事

三星令旗

3、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4、图1所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斗争密切相关? A.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B.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反帝斗争

D.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反帝斗争

三星令旗

图1

5、近代列强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哪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21954

7、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8、图2所示文献是在下列哪一会议上制定通过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9、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

A.1945年波茨坦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会议

10、图3中所示的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B.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图3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1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④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12、古代罗马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A.自然法 B.习惯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图4

13、图4反映了某次革命的场景,革命领导人向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工农兵代表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党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次胜利意义的有 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属于霉素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设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15、欧洲走向联合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表现之一。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盟成立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③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④欧元正式启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16、图5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 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 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

图5

17、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映成趣。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18、“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19、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右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1、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拍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2、图6所示是1896年创办于上海的一份著名报刊。下列有关此报刊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 B.近代第一份通俗性报刊

C.有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D.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23、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世界博览会已经历150多个春秋,各届博览会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图7所示的体现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

A.1851年伦敦世博会

B.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C.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D.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

25、图8是1976年民主德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一项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成果诞生100周年,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 A.马可尼

B.西门子 C.卡尔·本茨 D.贝尔26、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布的徽章(见图9)。这一法规是

图8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 D.《社会保险法》

27、列宁于1921年指出:“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室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当时苏俄实行了

图9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重商主义政策 D.自由主义政策

28、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 ②《书》 ③《墨子》 ④《春秋》

图6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30、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如果你想临摹“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应该选择下列哪一字帖?

图10

图1

1图1

2图13

图6

A.图10 B.图11 C.图12

D.图13

3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32、启蒙运动是欧洲思想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①提出尊崇理性 ②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③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歌颂自然的人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指牛顿

A.创立了植物分类学 B.建立了量子力学 C.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D.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34、世界上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猛烈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的社会真实状况。这部作品是 A.《十日谈》 B.《红与黑》 C.《神曲》 D.《巴黎圣母院》

35、有人称电影是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和戏剧之后人类创造的“第七艺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首映于

A.伦敦

B.柏林 C.纽约 D.巴黎

试 卷 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6题8分,第37题4分,第38题18分,共30分。

36、近代以来,欧洲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1)英国的哪一部文献给光荣革命后的王权套上了第一个“紧箍咒”?(1分)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后来英国王权进一步被架空的直接原因。(2分)

答:这部文献是《权利法案》。英国王权进一步被架空的直接原因是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材料二

正是在这里,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图14 费城会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图14所示会议的主要成果是什么?(1分)这一成果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该成果是如何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2分)

答:会议的成果是制定了《1787年宪法》;特点是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体现: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

37、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的、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依赖于技术和现代化的中国决不能落后于如此迅速的全球化步伐,在信息技术、电信或金融服务等将成为构筑新时代经济的关键性砖瓦的领域尤其不能如此。——某国际组织总干事雷那托·鲁杰罗(1)图15所示国际组织成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1分)

答:目标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加入该国际组织对中国的发展有何意义?(3分)答: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更多地扩大出口和更好地利用外资。

38、思想史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3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1分)

答:A是黄宗羲、B是顾炎武、C是王夫之。

反映了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材料二

(2)图16所示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思想理论?(1分)这一思想理论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主进程起了巨大作用,请概述其具体表现。(3分)答:这一思想理论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表现: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图16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1分)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3分)答:材料三指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

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四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4)材料四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1分)列举毛泽东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三篇重要文章。(3分)

答:理论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五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什么?(2分)答: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卷 篇2

2009年和2010年的福建高考选考题和必考题可谓“泾渭分明”, 必考题不会超纲考选修史的内容, 选考题只要依托选修课本和所选材料就能回答得好。但2011年和2012年的选考题就不一样了, 除了立足选修教材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所提供的材料, 还渗透了必修教材的相关知识及中外联系等相关内容。有鉴于这种命题特点和趋势, 笔者以近两年福建高考选考题A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高考题) 为例, 试作探析, 以求教于同行和助力于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复习。

(一) 2011年福建省高考文综试卷第Ⅱ卷第41题A题:

(1) 根据材料一、二, 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 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利差异。

此题的第一问侧重考查学生阅读和概括材料的能力, 只要对材料一、二进行比较, 就不难归纳出两者的共同点: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现代宪政的主要内容是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助下行使立法权, 统帅陆海军。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 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利差异”渗透了必修一专题七第一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的内容, 通过对选修和必修史相关内容的比较, 可知两国政体的差异在于君主的实际权力不同:日本天皇权力至高无上, 英国王权受限制。

同样是比较, 一问以材料及选修史为基础即可;一问则要联系必修史的相关内容才能回答得完整。

(二) 2012年福建省高考文综试卷第Ⅱ卷第41题A题:

(1) 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售这么大?

此题的第一个问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不难得出马丁·路德的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第二个问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材料二“公开书”可联系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之一——改革史第58页第一段末行“德国社会各个阶层对都会普遍不满, 整个德国与都会的矛盾非常尖锐”得出原因之一: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而原因之二:“印刷技术的应用”则必须联系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第26页末二行:“印刷术传到欧洲后,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以及27页的资料卡片:“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才能得出。这就既需要选修与必修史相关知识的联系, 又需要中外相关知识的联系才能答好问题。

(2) 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 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此题的第一个问项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 联系改革史所学可知引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由此得出理解之一: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则要联系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人性的复苏95页倒数第二段最后二行:路德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德国和欧洲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由此得出结论: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而这在选修课本上根本就没有提及。第二个问项其他力量可联系选修课本中马丁·路德改革的作用去发散思维: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 (加尔文) 等教会人士。

由上述两年高考历史选考题的参考答案不难看出, 其命制的答案不仅依托所引材料及选修本教材, 还联系必修本教材及中外相关知识, 且有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趋向。这不仅体现了高考考纲“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等方面能力的考核目标和要求, 同时也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提出的“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这里, 多种途径可理解为既包含选修的, 又包含必修的, 还要联系中外的史实。

因此, 我们在教学和复习时就要注意选修和必修教材中同类相关知识的综合、渗透、和中外联系, 而这也正是学生的薄弱之处。如在学习选修改革史专题一“梭伦改革”时, 注意联系必修一专题六第二节“卓尔不群的雅典”中的“梭伦改革”的相关内容, 全面、细致地把握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同时将其与同时代的中国的“商鞅变法”相比较, 以及与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大的方面相比较。又如在学习改革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时, 注意联系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节“人性的复苏”中“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 以及联系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的四大发明的成熟及外传对世界的贡献这些知识点, 这样才能对宗教改革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 考试时才能融会贯通, 有备而来, 灵活应变。再如学习改革史专题九“戊戌变法”时, 与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的“维新变法”相联系, 以及与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相比较, 全面把握相关知识。

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卷 篇3

材料一(5世纪起)基督教的牧师们更是禁绝了洗浴,达1000年之久,因为他们使人们相信,蔑视人体本身是敬神的行为。如果说贞节高于婚姻,那么轻视肉体就高于自我的整洁。

----摘自理查德〃扎克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

材料二在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有毁灭性影响的瘟疫(即黑死病,这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病菌是由跳蚤的唾液所携带,带疫的跳蚤可能是先吸到受到感染的老鼠血液,再跳到人体身上,透过血液把细菌传染人体内)侵袭……,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

----摘自《死神之舞: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

材料三在当时主流价值观念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这时的工人在雇主的眼睛里就只是工具了。……法国爆发的一次又一次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大陆上的广泛传播,也给英国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贫民窟卫生条件恶劣,成为流行疾病的渊薮……一但疾病形成,就不只是穷人的专利,所有的人都会感染,穷人死亡,富人照样死亡。

----摘自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四(英国)1855年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有效地解决了英国的污水排放问题,并且净化了泰晤士河的河水。在立法方面最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8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疾病预防、污染行业的管理……,《公共卫生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问题:(25分)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5—19世纪前期欧洲的卫生状况。(5分)

(2)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卫生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

(5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5—19世纪欧洲卫生状况变迁的看法。(15分)答案:

(1)(能结合材料至少得出3个概括结论,每一结论1分,材料运用恰当1分,共5分)

结论参考:个人卫生长期受到教会压制;14世纪黑死病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工业革命时期贫民窟卫生条件恶劣,疫病流行等。

(2)工人运动或法国革命的推动;卫生观念的改进;政府采取治理措施或通过国家立法方式加强治理;工业发展客观上需要健康劳动力引发的重视程度提高;生命个体对疫病传播恐惧的自然规避等(答出其中1项得2分,两项得4分,三项得满分,共5分)

上一篇:建筑二工区先进个人-季良宏下一篇: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