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的段落

2024-08-09

借物喻人的段落(通用11篇)

借物喻人的段落 篇1

我爱梅花,爱它的骨气,爱它的坚强,爱它的永不屈服。它在严寒的冬天时不肯屈服,将自己娇嫩的肌肤顶着风欺雪压。只有它会用那份精神与那份傲气在寒冷的冬天与风雪做斗争。梅因冬天而存在,而正因为梅也使冬天添加了几分温馨、清香,减少了几分严寒、冷酷。

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就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受不到风雪的影响,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

蜡烛燃烧着自己,却为人们带来了光亮。在我的眼里,它不再是一根平凡的蜡烛,而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它不为名利,从没替自己着想过,而是默默地让燃烧自己的火光照亮黑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虽然平凡,却有着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借物喻人,彰显人格魅力 篇2

课文内容貌浅实深,看起来仅仅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来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

我们先来了解她的资料: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20世纪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再让我们一起走近樟树,走进宋庆龄这么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伟大女性吧!

一、读,感受樟树的外形美

两棵樟树外表秀丽,充满着勃勃生机,给我们以美的视觉冲击。瞧,“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美在枝干。看,“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美在树叶。看到这青翠欲滴的绿,怎能不让我们对它心生喜爱?“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可以想象,走过四季,经历了自然界风风雨雨的洗礼,各种恶劣的环境都有可能出现。但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北风呼啸的冬天;无论是狂风大作,还是暴雨倾盆;无论是持久的干旱,还是突如其来的洪灾,它们总是顽强地生长着!生长着!看到如此旺盛的生命,又怎能不让我们对它心生赞美?

二、比,品味樟树的内在美

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樟树是那么蓬蓬勃勃,让人由衷地喜欢,宋庆龄仅仅是因为这个就不舍得搬家吗?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哦,我们明白了,课文把樟树和别的树木进行比较,目的就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知道别的树木的缺点,从而反衬出樟树别具一格的优点。是的,樟树的香气是与生俱来的,是内在的。

正因为它与众不同的拒虫香气,所以人们把它视若珍宝。过去民间常燃点樟木片用来驱蚊、消毒、防臭。现代冶金、化工、医药、军工等工业都把它作为不可或缺的原料。我们熟悉的樟脑丸是日常生活的必备品,樟木制成的家具备受青睐。科学家经研究还发现,樟树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是工矿区抗污染的优良树种。查阅资料,樟树的用途不胜枚举。但樟树的诸多优点文章中并没有一一罗列,更没有提及它枝繁叶茂时的馥郁香气,只是写了它枝枯叶落时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言简意赅,却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使我们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两棵生机勃勃的樟树,更是两棵具有高贵品质的樟树!

三、品,感悟人树相同处

樟树是宋庆龄十分喜爱的树木,这两棵樟树陪她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与她风雨同舟。宋庆龄经常在树下散步、休息;经常在树下举行茶话会,招待友人;经常在树下思考酝酿着一个又一个保护妇女儿童、维护世界和平的计划。看到它们,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它们的主人。那么主人宋庆龄与樟树又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不妨作个比较:

樟树外形美丽——宋庆龄外表端庄秀丽

樟树长势蓬勃——宋庆龄战斗精力旺盛

樟树香气拒虫——宋庆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

樟树木质高贵——宋庆龄品质高贵

读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原来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文章写樟树实际上是借樟树来赞美宋庆龄这么一位伟大的女性。

四、悟,渗透怀念之情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瞻仰”一词用得多好啊!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如此伟大的女性,而且她的确令我们发自肺腑地尊敬。她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生涯70年,与敌人斗智斗勇,一生俭朴……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叫我们如何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人们为何要留影纪念?因为樟树长势蓬蓬勃勃,永远具有拒虫香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她的憧憬和怀念,所以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人们看到樟树就仿佛看到了宋庆龄。

不止在我们国人眼里,其实在外国人眼中,宋庆龄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我们一起来看看外国人对她的评价吧:

美国记者安娜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新西兰记者贝特兰说:“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卧室里有两张女人的照片,一张是他已故的妻子,一张就是孙夫人。”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支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

读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了,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什么要加修饰语“宋庆龄故居的”,原来这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这两棵树是宋庆龄的朋友、亲人,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宋庆龄的生命已经与它们融为一体了,所以课文开头提到了“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读罢此文,我们不难看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表面上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赞美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

借物喻人的作文----蜡烛 篇3

默默的躺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从来毫无怨言的被火烧化,不错,它就是蜡烛。

蜡烛,它没有台灯的耀眼和电灯的明亮,却也能为人们带来光明。停电时,平时闪亮的台灯和电灯,哪一个还能闪闪发光呢?只有蜡烛,被主人兴奋地拿上来,点着,慢慢的,慢慢的融化掉了,留下了一滩硬硬的蜡油。

是啊,蜡烛平时躺在那么不起眼的角落里,谁注意过它呢?但是,蜡烛它却不以为然,人们平时不注意它,只有在停电的时候才使用它,而它还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

这样的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无私奉献。

在你安心睡觉的时候,脑海里可曾浮现过这样的情景?夜深了,老师疲惫的在桌前,批改着作业,那用尽的一瓶瓶钢笔水,就是最好的见证。

上课时,都是学生坐在椅子上,老师,您一定很累吧。上课时,您从来不喝一口水,老师您一定很渴吧。您生病时,再严重也给我们托病上课,老师,您一定很难受吧。

借物喻人的作文粉笔 篇4

“咚——咚——咚”听!这极富节奏感的脚步声是谁的?这还用问?当然是我们活泼又极富朝气的地理吴老师了。

门外探进一个有着长长卷发并充满笑意的脸蛋,“同学们好!”一声轻松的问候便打开了课堂。

“今天呢,我们来学习纬线和经线……这可是一瓢陈酒,灌下去你非醉不可,所以你不可以走神噢……”老师的嘴角扬起自信的弧度,眼睛里满是信任的光芒,老师这么有信心,我们怎么可能没信心呢?想到这儿,同学们挺了挺身子,认真听讲。

……

“同学们,假设我是本初子午线”老师转过身,手握粉笔,用力的画着一条竖线,身体随着重心的下移而微晃,散落的粉笔屑在她周围飞舞,在阳光的照耀下那粉末竟有些眩目和晶莹。老师一个俏皮的转身调了过来,重复说“假如我是本初子午线,我为零度,那么我的左面,也就是西面”说着老师举起左臂,“为西经,用‘W’表示,也就是说我的右手是东面”老师又挥了挥右手“东面用‘E’来表示”“也就是说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老师又用手在空中划了一条竖线……

“明白了吗”老师略带紧张,眼睛里满是期待“没有?那我再讲一次”老师不自觉地握了握手,眼睛里忽又淡了些光泽,接着又和着一阵又一阵的“雪雨”,甜美的嗓音徐徐讲起……

借物喻人的蜡烛作文 篇5

在这个美妙的世界里,有多少人像蜡烛一样默默奉献,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我记得一次家庭清洁。我从抽屉里拿出一支小蜡烛。它又短又脏。我没有回头就把它扔掉了。蜡烛在垃圾桶里搭起了一个家。

那天晚上,突然停电了。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虑& mdash& mdash周围。担心光线不足,我突然想起早上扔掉的小蜡烛,很快就找到了。小蜡烛微弱的光在闪烁。虽然光线不是很亮,但它给了我内心的温暖。当小蜡烛的最后一炷变成灰烬时,火也变成了一缕烟来驱散。看着一盘稀稀拉拉的蜡,我不禁感到眼角有点含泪。

虽然蜡烛很小,但它给了我们一些光。它牺牲了自己来让我们在黑暗中保持温暖。这是最简单的奉献之一。

有蜡烛精神的人呢?杰斐逊说过:点燃蜡烛照亮他人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是的,那些有蜡烛精神的人应该受到表扬。

老师,熟悉的单词。他们无私的工作和耐心的指导造就了这个国家的许多支柱。每个成功学生的背后都有一群好老师。清洁工,城市美容师。当我们感受到城市的清洁和美丽时,我们不能忘记辛勤工作的清洁工。正是他们的努力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的生活。农民当然不是陌生人。“中午除草时,汗水顺着土壤往下滴。这是他们的工作。没有它们我们怎么能吃到美味的米饭呢?

借物喻人的蜡烛作文 篇6

同时我也想到了为奥运会服务的志愿者们。他们也像蜡烛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着自己一份力。虽然微不足道,但他们的付出是有用的。

蜡烛,它是多么平凡,又是多么伟大!它总是默默的奉献着。虽然没有灯那么明亮,但是我喜欢它的精神。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灯火已经开了。我急冲冲的回到家里正准备打开书包做作业的时候突然间没电了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被我嫌落在角落的半根蜡烛。由于我们这里是农村所以经常会没电。我妈妈也会多买一些蜡烛。蜡烛十几厘米长的东西在别人的眼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的啊。但它却能给我们带了了好出2。在没电时候蜡烛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光明。一点浪漫。一些温馨。每次想到蜡烛就会想到;“春蚕带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总是把蜡烛比做老师。成人。总会对别人说蜡烛的一生总是献给了人类。但我想蜡烛不仅是给我们光明更重要的是它那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就像老师一样把他的一生的知识毫不保留的.献给了我们。蜡烛伟大而平凡久久的等待却只能给人们一瞬间的光明。但这样也是一生的永恒。人门也如此。。。一天夜晚,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爸妈正在上网。突然,房间里的灯闪了几下,没等我反应过来,家里的灯全部暗了下来。啊,停电了。

家里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我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心里有点害怕。这时,房门旁出现一个亮光,原来是妈妈给我拿来了一根点燃的。妈妈把蜡烛放在了我的书桌上。顿时,整个房间在烛光的照耀下变亮了,我也安心地在烛光下写起了作业。

终于,我把作业写好了。正当我准备离开房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蜡烛被燃烧得只剩下半截了。我又坐了下来,目不转睛盯着蜡烛,看着它一点一点地燃烧。这个时候,我被蜡烛的精神感动了。它燃烧着自己,却为人们带来了光亮。它虽然外形普通,却拥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此时此刻,在我的眼里,它不再是一根平凡的蜡烛,而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它不为名利,从没替自己着想过,而是默默地让燃烧自己的火光照亮黑暗。可以这么说,它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这就是蜡烛的精神。

突然,家里的灯又亮了起来。原来是来电了。可是,摆在书桌上的蜡烛已经燃完了,化为了灰烬。蜡烛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在停电的这段时间里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它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这时,我想起了一句格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松树借物喻人的作文 篇7

松树,没有花的芳香;松树,没有白桦苗条的身材;松树,她更没有果树又香又甜的果实.但在悬崖峭壁的石缝里,别的树木难以扎根安身,惟有她能傲然屹立;在北风呼啸的隆冬,冰封大地的北国,百花凋零,草木枯萎,惟有她还生机勃勃.

松树不象梅花.有多少诗人来赞美梅花啊,可松树没有;又有多少被梅花的淡淡芳香所迷醉,可松树也没有.但她不因为这个而停止不前.为了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她把根伸到土层五米以下,为了在寒冬时减少水分蒸发,她把叶子变成了一根根小针.松树啊,松树,你何不把这份力用到开出更美丽的花或结出更香甜的果实上去呢?瞧,干旱的土壤上松树长得更加郁郁葱葱;暴风雨袭来,树木被连根拔起,可只有松树安然无恙.

松树正是以她那傲然屹立的姿态,愤然向上的精神,被人们视为楷模.七十年代,我国成功解决了松针叶的利用问题.松树可能万万想不到,自己的松针能被我们所利用.但她知道后,又马上把自己的松针献出来,为人类造福.

松树,她不怕狂风,不畏洪水,不怯干旱;松树,她舍己为人,甘于奉献.

我爱你,松树!

借物喻人的作文200字 篇8

1梅

花园里万木凋零,惟有团火花红的花在开放着,那是一树梅花,在白雪凯凯的冬季中傲然地开放着。它的花分成四瓣,再普通不过了。但细细看来,那微微卷起的花瓣显得骄贵、羞涩,给这无声的季节增添了一道亮力的风景线。

有人喜欢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牡丹,也有人赞美清秀淡雅的荷花,也有人欣然艳丽多姿的玫瑰,但我更钟情于梅花的缕缕幽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正是它的生动写照。这是内在的美。而且她不畏强暴的袭击,对于风卷残云它豪无畏惧。不屈服于压力,百折不饶,顶着寒风,迎着冰雪,傲然怒放。而“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多么崇高的品质啊!

我赞美梅,更崇敬那些具有梅花品质的人!

2松

世界上的植物多得数不胜数,大家的喜欢的植物也各不相同,有喜欢月季的,有喜欢玫瑰的,还有喜欢牡丹的,而我却喜欢那默默无闻的松。

松,不管是严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不管是百花争艳的春天还是落叶满地的秋天,总是那么绿,不怕酷热,不畏严寒,不与别人争奇斗艳,也不对自己的青衣沾沾自喜。

松,是挺拔的,永远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放弃向上生长,永远都是那么倔强,不服输。

松,是强大的,它的尖叶永远针对敌人而展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是松树永远坚守的宗旨,是它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松,我爱你,爱你的谦虚,我爱你,爱你的正直,爱你的永不服输,永不放弃。

啊,默默无闻的松,我永远只偏爱你!

3梅

你毅然挺立在寒冬腊月之中,没有一丝怨恨,没有一丝躁动。只是静静的如空气般待在那银白色的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中,承受着暴雨,风雪的磨练。

你伫立在那风花雪月之中,又有着别人所未尝闻也的坚强意志,与那高洁情操,你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你经历了别人未尝经历过的考验,你那种不服输的性格令你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存活了下来,并且开出了银白世界的第一抹红,是如此的艳丽,如此的火红。为原本死气沉沉的世界增添了一丝活力。

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开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朵花,不管是那妖艳妩媚的玫瑰,还是那高洁的梅花……

4赞松

春天,春雨轻轻地滋润着万物,松树也感受到了春雨的滋润,抽出了新的枝叶,用它那碧绿的颜色装扮着大山,给大山穿上了新衣。

夏天,烈日烧烤着大地,松树在地面上投下了一片阴凉,使人们感到十分凉爽。

秋天,大部分树木的叶子都落光了,而松树依然在秋风中舒展着自已的枝叶。

冬天,鹅毛搬的大雪在松树的枝上压了厚厚的一层,树枝都被压弯了,但它依然把身子挺的直直的,正如“青松”中所写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松树对社会还有很多用处,比如,它的果子可以炸油,也是一种人们爱吃的休闲食品,枝干又是很好的木料……。

我爱松树,爱它不畏严寒,无私奉献的精神。

5蜡烛

如果你仔细观察蜡烛,就会发现蜡烛还挺漂亮的:白蜡烛像一根洁白的玉石柱子,红蜡烛像美丽动人的红玛瑙,还有五彩缤纷的生日蜡烛,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当它点燃时,滴滴蜡珠流下,像一串串泪珠。难怪古人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用来表达烛泪和春蚕矢志不渝的精神。蜡烛虽小,可不平凡啊!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具有蜡烛精神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用自己的青春无私地教育我们,一直到白发悄悄地爬上了他们的双鬃。他们多么平凡,又多么的伟大啊!

想着,想着,仿佛有一个小小的蜡烛在我的心里燃烧,越来越明亮……

6粉笔

在教室里,我们经常见到粉笔的身影,老师常用它来传递知识给我们。

粉笔的外形是圆柱形的,圆柱形的上面撒着白色的粉末,像一件白色的外衣。粉笔长只有几厘米,但它的心很宽,像大海一样能够容纳百川。

每当上课时,老师都离不开它。它非常坚强,尽管老师每天都用它的身体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尽管它的生命在一点点的缩短,但它毫无怨言,每天都会默默无闻的无私的奉献,直到它生命的最后。它这种精神是肉眼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慢慢的体会得到,它带着我们到知识的海洋里远航,它带走了我们的无知和愚昧。

我们做人,就像粉笔一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我爱粉笔,爱他那高尚的品质。

7蜡烛

古人说烛光照亮人们的心灵、烛光是生命之光:烛光越来越少,越来越暗烛光每少一点人的生命就减少一年。烛光是梦想之光:烛光越少,梦想就越近。

“蜡烛”为人们照亮前进的路,让人永不停止的向“梦想”前进。

“蜡烛”照亮了人们但牺牲了自己,这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蜡烛虽帮了人们照亮但人们从不把它们放在眼里。是啊!自从有了电灯、电泡、手电,那蜡烛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能用来帮汽车打打蜡、为桌子增加几分亮度罢了。

蜡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也要像蜡烛一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8傲骨梅

梅花是我最爱的花。

在温暖的春天,百花争艳,百花都开放了;只有梅花,还在光秃秃的立着。等到秋天,秋风一吹,所有的花都凋零了,而梅花和菊花,去在此时露出了花朵。梅花从秋天一直开到早春。

花朵也不一样:有的是淡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还有紫色的、黄色的。花朵有一股淡淡的芳香,5片叶子一般为近圆形。

核果为圆形,黄色或绿黄色,味道较酸;具有小凸点,4-6月果熟。

梅花、梅果可入药,梅花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称,可加工成各式干果,不胜枚举。

写借物喻人的作文初中 篇9

草,多么常见的生命。河边垂柳的荫凉下,公园长椅的背后,乃至扬尘小道的边上,都有它的`颜色。因为自以为很了解草,视线中边逐渐丧失了对它的关注。

第一次观察草,是在一座水乡小镇的石板缝间。它被孤零零地夹在两块水泥之间。少得可怜的养分,偶来的雨水,以及夹缝间的一小撮土——不,仅仅是被水润湿的薄尘!多么顽强的生命!难道它的基因产生了变异,才造就了这样一个不同的它?

不,不是。它仅仅是一株普通的草。六年前在坝上,我也曾见过。

深邃,遥远的天空,无拘无束的云朵,牛羊成群地在草场上游荡。这固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但那种生命力,却源于草。从早春开始,它们就疯狂地从大地中吸取养分。此时,它们已长到了我的腰腹间,嫩绿早已褪下,换作沉稳的浑绿。飞驰的马匹从它们身上踏过,牛羊从它们身上踏过,牧羊人与游客从它们身上踏过,甚至是内蒙扬起的风沙,也一遍遍从它们身上踏过,留下了深浅不一的伤痕。顽强如斯的生命,在风中轻轻伸展着,伴随着金色的阳光,格外耀眼。

并不是草原上才能见到这样的草!

三月的京城已是繁花满枝,柳儿也争挤着探出了绿绿的小脑袋。可郊外黄草梁上,仍有白色的雪,凝重的雪。山坡上,极冷的风把去年的黄草抛到空中,再掷向深邃的山谷。这里是风口,铅色的天空,光秃秃的枝干与枯茎断草构成了死气沉沉的世界。但,只要你留意,在残雪消融间,还有一抹抹嫩嫩的绿!一厘米长,纤薄得几乎透明,使人担心它是否能迎接第二个黎明。用手指轻轻拂开四周枯草与残雪,你会赫然看到,它的根,正牢牢地插在它能够到的每一寸土壤里!了然,这种盎然的绿,是生命的信号,只需几次风来云去,它就能驱走这山头徘徊了一冬的死寂。

看着石板缝间的草,它不同于那些牡丹,月季,海棠。它们没有人工的养分,没有优越的温室,却三三两两的,而后,一群又一群,把整个春天装点得满满当当。

人生不也如此嘛?用生命去汲取营养,默默囤积力量。而后,用这种力,去战胜困苦,去努力生活。

借物喻人的写法及例文(范文) 篇10

教学目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用此法联系写作。教学过程:

一、借物喻人,就是用某种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人的性格、品质、精神等,从而充分表达感情。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

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一样,必须注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特点。

1、要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联想到人的品质,要注意人与物的相近、相似之处,抓住这些相似的连接点。

2、用恰当而得体的比喻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如写《植树》,可以由小树联想到人,由树木的成长联想到人的成才。

比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期中的《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 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 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 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 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 思想

二、为了让学生弄明白小练笔要求中提到的“身边的事物”包括哪些?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大家把可写的事物分成了三类,即:植物类——如小草、石榴树、松树、野花等;动物类——如蚂蚁、蜜蜂、老牛等;物品类——如粉笔、蜡烛、铅笔、橡皮等。这样就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可写的事物多了,并不代表选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接下来就要思考你对哪一种事物最熟悉?经常看到或接触到,你从中得到的感悟也较多,再确定选择哪一种事物下笔写。

三、确定题材细描特点恰当选择所借用的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写出事物的特点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特点,就是所借之物那种喻人的品格,要重点理解,重点去写。不管写植物、动物还是写物品,能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发现这种事物的独有特点来写,这是这次小练笔最关键的。如,写蚂蚁发现一条大青虫,众多蚂蚁一齐来将虫子搬回家,学生就能发现蚂蚁身上具有的特点是团结合作;写小草在石缝中钻出,在暴风雨中经历蹂躏和打击仍存活下来,学生就发现小草的特点是坚强不屈;写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学生就发现蜡烛身上的默默奉献精神。

四、自然过渡揭示道理

从所借之物到所喻之人要过渡自然,不能割裂游离或牵强附会。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要在前面描绘事物的基础上,由事物固有的特征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要赞美的人,或流畅地引申出从中得到的启示,决不能游离于物外,随意发挥。如由“滴水穿石”可以联想到持之以恒的可贵,由“一群蚂蚁搬运食物”可以想到团结的力量„„这些就是自然过渡。而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引发的联想也会有所不同。

五、范文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扛着木棍,棍上挑着篮,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 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 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 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本文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 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胸怀 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一天夜晚,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爸妈正在上网.突然,房间里的灯闪了几下,没等我反应过来,家里的灯全部暗了下来.啊,停电了.家里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我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心里有点害怕.这时,房门旁出现一个亮光,原来是妈妈给我拿来了一根点燃的.妈妈把蜡烛放在了我的书桌上.顿时,整个房间在烛光的照耀下变亮了,我也安心地在烛光下写起了作业.终于,我把作业写好了.正当我准备离开房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蜡烛被燃烧得只剩下半截了.我又坐了下来,目不转睛盯着蜡烛,看着它一点一点地燃烧.这个时候,我被蜡烛的精神感动了.它燃烧着自己,却为人们带来了光亮.它虽然外形普通,却拥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此时此刻,在我的眼里,它不再是一根平凡的蜡烛,而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它不为名利,从没替自己着想过,而是默默地让燃烧自己的火光照亮黑暗.可以这么说, 第九作文网.原创作文它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这就是蜡烛的精神.突然,家里的灯又亮了起来.原来是来电了.可是,摆在书桌上的蜡烛已经燃完了,化为了灰烬.蜡烛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在停电的这段时间里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它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这时,我想起了一句格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虽然平凡,却有着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做一个具有蜡烛精神的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2 贝壳人生 珍珠,是贝壳经历痛苦,酝酿的生命的光辉.人生如贝,贝壳人生.是的,就像 的妈妈一样.———题记

初一灯借物喻人的作文 篇11

小草无悔,因为它染遍人间春色;绿叶无悔,因为它托起朵朵红花;春雨无悔,因为它滋润了干渴的禾苗;老师,您是小草,是绿叶,是春雨!

有人说,老师是云梯,以高大的身躯托着我们稚嫩的双脚,一步步登高;有人说,教师是红烛,以不灭的信念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我要说,老师,您是一株参天大树,为我们撑起一片清淡高远的天空……

忘不了您温暖的笑容,它冲淡了我们年少的性急。老师,不论您年轻与否,都拥有那份素面朝天的美丽气质。无论怎样的路,我们都会与老师携手前行。

上一篇: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下一篇:心灵的沟通心灵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