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 书法

2024-06-22

兰亭序 书法(通用11篇)

兰亭序 书法 篇1

《兰亭序》书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由古至今谈论行书,没有不提到王羲之的,他的行书代表作《兰亭序》被喻为“天下第一行书”,更是必不可少的范例。《兰亭序》的书法精美奇妙。现存的临摹本以冯承素的“双钩填廓”摹本为最好。古人称王羲之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情操,亦糅进了作品之中,标志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本课《兰亭序》叙述行书的源流和讲解行书的特点。课前提供充分的与《兰亭序》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排舞台剧表演。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通过小组的形式协作进行。以学生表演舞台剧的形式创设一个相对完整、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从自己的性学习和表演中归纳出行书的产生、特点、推广、辉煌等内容,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教师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和内容展示,引导学生深入赏析《兰亭序》及其它行书代表作,从中感受到书法的美,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陶冶和升华。

学习者运用自己的头脑形成对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建构与创造文化的过程。其中,开放、互动、探究是课程观的关键。

教师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熟悉相关的书法、搜集充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当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它不一定要求教师人人都会写,当然会写更好,但它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写。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或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情境性教学设计。

3、注重协作学习。

4、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要设计好教学环境,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各种信息条件。二课前准备

教师提供部分有关《兰亭序》的背景资料给学生,并对学生提出任务和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查找有关资料,学生按照收集的资料以小组的形式编排一个和《兰亭序》有关的小舞台剧。

三学案内容及学习实施步骤 教师引入

学生汇报和表演,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并在动手实践中使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小组1:《兰亭序》的诞生

师生共同总结:行书的产生,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让学生随着作品风格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书法家的人格魅力和书法风格的相互关系,把书法作品的鉴赏上升到对人品和精神的欣赏。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小组2:唐太宗与兰亭序 师生共同总结:《兰亭序》对后世的以及行书的与推广 师生共同评价,并投票选出最佳剧本和表演。教师提出问题:《兰亭序》中有20个“之”字,请学生找出来并观察它们的写法有何不同?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进一步总结明确行书的用笔与章法特点等 教师出示一些历代行书名家的代表作,并设问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其风格特点,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并且在了解书法家艺术经历和艺术观点时通过故事和视频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发言大胆可以看出给予他们的启发是深刻的。

教师总结拓展

课外实践活动:将《兰亭序》中相同的字剪出再帖到一起,然后欣赏与临摹。四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会《兰亭序》的语言清新优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将是新课标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书法、篆刻通过塑造汉字的形象美,造成种种意境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汉字艺术。“书法·篆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新增设的一个学习模块。学生在深入了解并研习中国传统汉字艺术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定的审美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它能使我们获得精神的愉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情趣,养成耐心细致、精确严谨、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提高创造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通过实践,获得相关的书法、篆刻知识;认识到书法、篆刻作为一门实用艺术所具有的工具性特征;学会分析、比较、鉴赏、评价书法、篆刻作品。体验书法、篆刻中所特有的艺术意蕴,初步掌握基本的书写规范、篆刻的一般技法。而且还能让我们:对传统的笔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有所了解

兰亭序 书法 篇2

王羲之, 初为秘书郎, 后荐为宁远将军, 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 辞官不再出任。因政治的不稳定, 在战乱年代, 文人有隐逸之意, 王羲之《兰亭序》《丧乱帖》都有体现。正因不愿为官, 使得王羲之书法展露创作本身的真性情。王羲之 (公园303-361年) 汉族, 字逸少, 定居会稽山阴 (今浙江绍兴) 。善书法, 有“书圣”之称, 其楷、行、草、隶皆入神妙之境, 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楷模。

《兰亭序》的创作是王羲之在浙江绍兴的城外兰亭, 相约47个朋友雅集, 在竹林当中, 将酒杯飘在水上, 友人随意在溪中拿来酒杯喝酒, 时间在冬末春初, 友人喝醉后, 王羲之高兴之余写兰亭纪念此事。酒使他自在, 字间传达其真性情, 书法中的涂涂改改, 错字连篇, 恰恰体现了书法的大自在, 每一个字都是富有生命力的线条。其后王羲之又写了好几次兰亭, 可是写不出来了。王羲之写兰亭的时候最自在, 体现艺的术无尽生命力, 体现生命的奔腾, 线条的解放呈现出流动性的线, 是心情的释放, 心情的感受直接影响了书法的线。

《兰亭序》是真性情的表达, 涂涂改改正是此幅字的生命形态所在, “天马行空, 随心所欲”, 以“生命情态”潇洒地呈现出艺术的本质, 此幅作品具有一种古朴高华的艺术魅力。

《丧乱帖》现多为唐朝模本, 因保存在日本, 所以比起其他贴完整。正如王羲之当时的心情, 战乱年代, 悲痛欲绝, 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用心与生命写成, 成为艺术中的真情流露, 是“气韵生动”的极致体现, 丧乱帖的气韵生动, 体现出书法不是一个设计出来的美学, 是顺着心情的流动, 是自然的呈现。其中“摧绝”二字线条变化极大, 字的造型因为是扁的, 观者有强烈的压抑感, 行书的部分解散后, 所有的笔画变为颠覆性的美学观, 对后世美学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把一个文字拆开, 从而完成一个新的文字, 王羲之此信是在忧愁的心境中完成的, 除了欣赏书法美以外, 能感受到南朝的感伤, 更为此作品添加一份真性情, 《丧乱帖》出笔入笔非常自然, 不像唐以后强调一笔三折。

《奉橘帖》故宫收藏, 经过北宋、南宋、清朝后, 成为传承珍品, 其内容简约, 文中可以看到是王羲之与朋友间的往来及问平安。“羲之白”, “白”字是写给普通朋友的, 因此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心里距离拉近, 字在纸上流动, 流露出真情, 成为美的传递, 在战乱的年代, 王羲之以艺术活出一片净土, 此幅作品成为精神象征, 不只是字的美, 更是书法线条流动性的美, 体现无穷无尽之生命力。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了后世中国书法的美学观, 是颠覆性的, 甚至已经不再是书法, 是大自然中本质的流露, 是生命的形态, 是气韵生动的体现, 王羲之的书法将经验带到大自然, 借着书法完成和宇宙的相连, 书法艺术美学的形成是到大自然中感觉石头、云、水, 听雷的滚动。书法通向宇宙, 是宇宙中的大自然在艺术中的酝酿, 王羲之的《兰亭序》《丧乱帖》, 使魏晋书法的美学观完成了中国书法美学观的大自在。

参考文献

[1]陈振濂.谈中国书法史 (殷商-魏晋)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

《兰亭》书法与中国文化 篇3

一、《兰亭》:飘逸多情的审美旨归

我给《兰亭》定位是飘逸多情的审美旨归。标法,晋人字最高成就的是二王,王羲之留下的传世代表应是《兰亭序》。《兰亭序》里面有句话:“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一个人不可能在原地踏进同一条河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今天我们讲《兰亭》讲什么呢?从远的讲,《兰亭》应从秦始皇开始谈,秦以前还可以追溯的,秦汉嘛,汉以后东汉时代末年到三国,应该讲魏晋风流,魏是一个关键,魏的关键人物是曹氏父子,建安七子,下面竹林七贤,晋代有三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书法家二王,留下来的《兰亭序》,还有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玉版十三行》(图1)写的是曹子建的《洛神赋》一段,《洛神赋》大概是中古时期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陶渊明有两句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我认为魏晋文化的序幕由曹孟德《短歌行》揭开,就像秦汉之际,项羽的《垓下歌》送走了旧历史;刘邦的《大风歌》,迎来了新朝代。

由此我想到了三国时的赤壁之战,曹操带领人马要统一中国,即将胜利时的英雄人物唱起了悲歌,他想到了没有什么人可以理解他,包括他的下属等等,真正理解他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是他的敌人——刘备。他早就看出这个人不是个好东西,是他的对手,所以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吓一跳,匙箸掉了,正好打了一个雷,刘备说,我从小就怕打雷,所以匙箸掉地下,曹操放松警惕,后来刘备就跑了。现在刘各就在江的对面,马上曹操就要统一中国了,刘备不在话下,消灭了刘备,英雄把对手消灭了,实际上他已经没有对手了,所以我对《短歌行》有我自己的看法——《短歌行》是曹操在想念刘各,消灭了刘各自己后就没事情可干了。(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故”,字去声回绕,“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你想一想,这是什么味道?

现在就来我们想一想,来看一看《兰亭序》。“二王”,最了不起的是什么东西啊?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这是毛泽东的“奇谈怪论”,他忘记了中国还有书法。中国的书法是不得了的。书法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说到底,艺术离不开生命,艺术是发扬生命的。死神所在的地方是没有艺术的。

所以,我在给一部关于《兰亭序》的书写序时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叫“飘逸多情的审美旨归”。

中国从前有两个时代很奇怪,一个是战国时候,一个是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思想反而很活跃。统一以后要求有统一的思想。很奇怪,统一以后思想没有那么活跃。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魏晋南北朝,你可以看看那个时候的文人生活,鲁迅先生写《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那是中古时候另外一个活跃的时代。每一次讲演我常以文章开始,因为我怕我跑远了——我一讲问题就容易越讲越远——那么现在我请大家拿着这个文章看看,这是我为《兰亭序集字对联大观》一书写的一篇序。

二、秦汉的一统

我每一次展观秦篆李斯的《峄山碑》,《峄山碑》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假定没有秦始皇的统一,那么就不能建立大秦帝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就出现七国甚至更多的国家了。从帝国到中国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中国恐怕就不是一个这么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假定秦始皇没有把中国统一的话,现代中国这个地方可能跟欧洲差不多。所以每一次看到《峄山碑》(图2),《峄山碑》是统一文字的东西,就是按照秦始皇的要求写一个标准的法书。对以前有成就,有个性的人它不怕。我最喜欢的一个是《石鼓文》,一个是《诅楚文》(图3),这两者我都很喜欢。但是各写各的,你奏你的乐,我奏我的乐。这个度量衡,你有你的度量衡,我有我的度量衡,你跑到美国去开车,如果你跑120码,警察就抓你,因为它是英里,不是公里,它里程表不一样。比如说我,人家问我今年多大,我说我四十多公岁,还没到五十公岁,用公岁就整个不一样,度量衡不一样。再好的东西它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范围,统一起来文字才能流行。所以每一次对着这个东西我就心生感激,肃然起敬。下面一段文章我认为很重要:

“我们反对暴政、集权,文化垄断的专制;但我们不能不赞叹‘车同轨、书同文’对于历史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但这二者往往难以分割。是故,秦始皇的功罪,千古难以评说。”也无劳评说,如强为评说,我不揣浅陋,斗胆赠始皇帝一联日:“上联是‘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上联是‘功勋盖世’,下联是‘罪恶滔天’。”看来,如果没有滔天的罪恶,很难建立盖世的功勋!是故,祖龙之后的历代开国之君,莫不可以此八言概括之,虽然规模有所不同。一直到蒋介石都是如此,没有一个例外,都是秦始皇的具体而为。所以这里有一个规模的问题。一个统治者如果死了多少人,那不算死。贪污也有规模的,贪污一百万,枪毙你,贪污一千万,假如有个人贪污一千万万美元,不会枪毙你,到哪个国家都走红地毯,你信不信?你说那些大富豪,把他的财产整个清理一下,每个钱来得都很正当?没有逃税漏税?……什么事情都凭良心?讲本图利,是一个正常的商人?他发那么大的财,那鬼才相信呢!那么,问题是他看的那一个限度。“汉承秦制,秦砖汉瓦一脉相承。大汉的丰碑和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汉赋其建造的气象就是宏伟。”你看汉朝的砖都不一样,司马相如的赋也厉害,这个大建筑,俱反映了大汉帝国的典范性。一个国家统一以后它要典范,要搞专制,你要反对我,我就消灭你。“如果汉高祖是个“无赖”,汉武帝是个伟大的“奴隶主”,司马迁则是一个懂得反抗的最最伟大的‘奴隶”’。而司马相如不仅善于逢迎。而且实在非同等闲。我称他为文采斐然,才高千古的“文学奴才”。这是两个东西,从汉朝开始,或者以前也可以追溯。统治阶级下面有两个东西,搞文学的,一个是奴隶,一个是奴才。什么叫奴隶啊,我们有两个歌来写这个问题,一个叫《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我们有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奴隶大家都不愿意做,奴隶并不愿意做奴隶,他要反抗。西方的斯巴达克斯,那是奴隶,奴隶要起义,奴隶要造反的。还有一个叫奴才,奴才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我们现在看晚清的电影,你看看,“老佛爷,奴才不

敢……喳……”,这就是奴才,每一朝每一代都需要他,而且奴才有他的档次。主子身上有土,一个小奴才上去给掸土,拍马屁。老奴才马上发脾气,你靠边站吧,难道主子身上的土是你可以去伺候的吗?你靠边去吧。你只配拍我的马屁。那主子的马屁是我拍的,你的身份不够拍主子的马屁。你们看过《红楼梦》,是晴雯还是谁的,去赌钱回来看到别的丫头,好像是小红,在伺候宝玉,倒茶递水。马上大发脾气,二爷是我们伺候的?你算什么?你是应该伺候我们的!大家记得吧?《红楼梦》有这个段戏。奴才是心甘情愿伺候主子的。因此汉朝是两个大文学家,一个是奴才文学家,一个是奴隶文学家。“文章西汉两司马”,一刚、一柔,一“奴隶”、一“奴才”,一“疏荡”、一“绚丽”;“疏荡”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上枢密使韩太尉书》中称赞司马迁说“其为文疏荡,颇有奇气”,共证大汉帝国的兼容气象。一个伟大的时代它必须要容纳两个,既有一套奴才班子,也允许包容一些和它对立的东西,但是,是有限度的,用它来证明我的兼容,我的民主气象。所以五十年代我曾经写过一句“留一狂夫天意厚”给聂绀弩,后来又被他收录在自己的诗中“留一狂夫天意厚,白双老眼帽檐斜”回赠给我,留一狂夫是说明老天爷的宽宏。

三、魏晋的离乱

下一段,“通过东汉末的离乱洗礼,继之以魏晋南北朝,士大夫们叹人生之虚妄”。哪是个什么时代啊?“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就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写照,生离死别。两个东西最痛苦嘛,一个是生离,一个是死别。江文通,江淹,写过两篇赋,一个叫《别赋》,一个叫《恨赋》,《别赋》是开头两句最出名,“黯然销魂者”,讲“别”是讲这两个,因为大家现在看到这两个词已经没有什么词感,没有什么感动了,已经讲油了。但是你仔细想一想什么叫“黯然”,“黯”是“声音的音”加上“黑颜色的黑”,是声音进入到黑暗里面去了,声音泯灭在灵魂的黑暗处,然后灵魂就像在炼钢的铁水里面消掉了,这种感觉,“黯然销魂者”非常的形象。“唯别而已矣”,这是江淹《别赋》的前两句。另外他写了一篇《恨赋》,最后两句,讲“自古皆有死”,但是有一个共同点,“莫不饮恨而吞声”,这是什么味道,恨化成水喝下去,“而吞声”,最后一句话说不出来,都是流着眼泪走的。不知道大家观察过人死的时候没有,有个共同点,都在留恋生命。人有两个时候哭,一个是来的时候,小孩生下来,在屁股上打一下,哇的一声哭出来,别人便会恭喜,人是带着眼泪来的。另一个就是临终对生命的留恋,一个是“饮恨”,一个是“吞声”。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什么?连痛苦也不会有了。生命没有这个感觉就不行,痛苦既是生命的证据,也是热爱生命的表现。我这个人怕两个东西,一个怕死,一个怕疼,但疼得最厉害的时候我特别高兴,说明我很敏感,我是活着的,假定我死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疼,的确痛苦,但是疼的时候我就忍受着,我可以忍受,我的忍受能力很强,就看我究竟能不能忍受这个痛苦!

在动乱的年代,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写《兰亭序》的时代,王羲之生的年代很好记,是321年,属蛇的,鲁迅也属蛇,1881年,毛泽东也属蛇,1893年。王羲之这个蛇也是灵蛇,了不起,死的年代也好记,379年,79,喝酒啊。一共活了58岁。最近有个书法家去世了,大家说他是短命而死,他是68岁,比王羲之大概高了10年。那么你就觉得王羲之的寿命太短了,才58岁。他写《兰亭序》的时候才32岁,他生在晋武帝时期,晋武帝一共活了19岁。他再往上推有三个皇帝,明帝,成帝,康帝,晋明帝活了27岁。晋成帝活了22岁。晋康帝活了23岁。最小的武帝才活了19岁。作了17年皇帝。那么他的下一代叫晋哀帝,晋哀帝活了25岁。那个时代你就可以看到,这里面一个是动乱的年代——变化大。另一个特点可以参阅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就是及时行乐,觉得生命非常快就过去,如何去把握有限的时间?如何度过自己感到痛苦的时间?痛苦使很短的时间感到很长——“度日如年”,怎么去沉醉去?所以这个时候,就找到了酒。现在有人提倡两个文化,一个是酒文化,一个是茶文化,我是主张茶文化的,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喝酒差点死掉了,醉了三天,人事不知,腿也断了,后来就移情在茶上。王羲之那个时候的背景时代是东晋(图4)的动乱时代,“通过东汉末的离乱洗礼,继之于魏晋南北朝士大夫们叹人生之虚妄,但整个中古时代,至少是魏晋时代,是整个中国摆脱两汉思想束缚后境界全新的时代。”

四、汉唐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两汉一方面是大统一,东汉末年不算,就是讲它鼎盛的时期,它是继承的前人。中国有两个短暂的朝代为下一代制定了蓝图。一个是秦汉的秦,秦砖汉瓦是一脉相承盹一个是隋唐的隋,两个时代都很短。汉唐都是非

兰亭遗韵书法协会章程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团体名称为“兰亭遗韵书法协会”

第二条兰亭遗韵书法协会,是由自愿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服务事业的徐州工程学院优秀青年组成的全校性团体组织。组织直接在院团委的指导和社联的领导下工作。本团体的所在地为徐州工程学院学院。协会为服务社会公益及社会保障事业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

第三条本会的宗旨是:奉行“团结、进步!”的原则,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章主要任务

第四条通过组织和指导学院书法活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为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作出贡献

第五条改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社会

第六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书法写作体系和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七条培养青年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促进新世纪青年人才的形成和健康成长

第八条为城市发展,社区建设,人才培养,环境保护以及火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提供支援服务

第九条为具有书法爱好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倡导良妤的社会风气

第十条维护和代表书法爱好者的合法权益,致力于推进爱好者行动的法制建设,为爱好者行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十一条开展与高校志愿者组织和团体开展关于书法理论研究和活动经验的交流,取长补短总结推广经验

第十二条培养优秀书法爱好者,培训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者

第三章社团类别

第十三条 本社团是学习类的社团

第四章社团活动范围

第十四条社团活动范围是徐州工程学院

第五章 主要负责人的产生及其权限

第十五条 协会的主要负责人由协会所有成员公平选举,并经前任负责人考核后产生。其权限是:在遵守法律、社会制度和学校的相关法规的前提下,独立自主的进行本社团的日常工作安排和活动策划,每初上交社团上一学年的活动总结。负责人有权利任命本协会的副会长及各部门部长。

第六章 经费来源

第十六条 在每学年开学初社团招新时收取5元的会员证费,因本社团是志愿类社团,故不收取任何会费,若举行重大活动,需资金支持,可以向会员资源募集或其他形式的合法收取,并向学院社团联合会和校社团联合会申请活动经费资支持

第十七条资金支出包括活动资金和日常经费支出

第七章 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八条申请加入本社团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徐州工程学院在校本、专科学生

(二)优秀的热爱书法或对书法感兴趣的大学生

第十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报名表

(二)经院团委社联、协会主席团面试后批准

(三)由院团委和本协会颁发会员证

第二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团体的活动

(三)获得本团体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向本团体推荐会员

(六)请求本团体维护其合法权益

(七)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八)获得相关奖励的优先权

第二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会员有遵守本会章程和执行本会决议的义务。如对决议有小同意见,在执行的前提下,可予保留

(二)维护本团体的合法权益

(三)以实际行动扩大社团的社会影响

(四)要有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热爱祖国的精神,团结向上,积极进取。

(五)向本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二条 会员利用团体名义组织任何形式的活动,必须经主席团批准上报社联、团委。

第二十三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协会,并交回会员证

第二十四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可由主席团表决通过,予以除名,并报社联

第八章组织机构机构及权限

第二十五条本协会设主席团、秘书部、宣传部、外联部、策划部各分支机构

第二十六条本协会主席团由会长、副会长、各部正副部长组成,会长、副会长、各部正副部长一律公开竞选或自荐,推选经团委、主席团考核任用。

第二十七条本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例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1.制定和修改章程

2.决定协会的发展计划、工作方针和任务

3.决议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4.决定终止事宜

5.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

6.决定个部门机构、分会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7.制定本会的内部管理制度

8.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二十八条 本会主席团行使下列职权:

1.召集例会

2.检查例会落实情况

3.代表团体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九章考评制度

本协会会员须服从协会管理

本协会会员职权分明,互相协作,发扬团队精神,共同

本协会会员必须参加协会组织活动、会议,秘书部做好

本协会例会人员无故缺席者达三次以上、请假达六次以

第二十九条本协会会员在活动中听从负责人统一安排,不得私自行动,违反校规校纪严重者开除会员资格,并在一年内不可重新申请入会

第三十条,本协会会员参加任何活动均记入档案,并加盖协会和校团委鉴定章第三十一条本协会会员如对协会作出重大贡献者,则给予一定特殊奖励

第三十二条学期末协会根据会员会干在活动工作中的表现申报团委,评出协会“先进个人"、“十佳书法”、“优秀社团干部”

第三十三条本协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十章章程修改程序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修改必须经过会员大会通过,并报社团联合会批准,并上交新的协会章程于校社联备案

第十一章 学生社团终止程序、第三十五条 在社团没招收到预期名额的会员或因外因不能举

行活动或不能正常维持自己社团的正常运转时,终止社团。注销社团时报校社联批准,填写住校社团登记表,并收回会员证。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章程于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兰亭遗韵书法协会章程

兰亭遗韵书法协会

西昌学院兰亭书法协会换届策划书 篇5

组织部策划:鲁彬彬

一、活动名称: 兰亭书法协会换届仪式

二、活动主题:

新的主人,新的开始,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三、活动背景

又是一年春华秋实,协会面临换届。一年下来,干事在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是该检验他们的时候了,也是该他们带领新的成员继续前行的时候了。在协会换届时候,我们需要补充新的能源,注入新的活力。

四、活动目的与意义

为了更好地落实协会换届工作,为了增加协会在学校新生面前的知名度,发扬协会精神,展示协会风貌,使协会继续向前大步迈进。现制订此换届策划书,以求换届大会能够依规顺利完成。

五、参加活动人员

协会指导老师、社联代表、兰亭书法协会协会全体成员、各兄弟协会代表、学校及各学院学生会代表

六、活动时间

2013年6月21日下午1:30

七、活动地点 经管楼8108教室

八、前期准备 1.时间: 2.2013年6月18日 3.责任部门:

主席团

组织部

宣传部

文艺部

外联部

创作部

信息部

4.材料准备:

a.协会上一届准备好PPT(内容主要是过去一年主要活动的纪录

片)

b.文艺部准备仪式期间的音乐,选出一名主持人并写好主持内容(开场白.到来嘉宾.第八届及第九届兰亭书法协会人员和各部门的部长及主席团的名单)

5.礼仪小姐:有文艺部负责联系,人数大致为4人左右 6.通知工作:由信息部负责通知

a.邀请协会辅导老师.上一届各部长及主席团.社联代表.各兄弟协会代表及本届各部长与主席团

b.对于各兄弟协会.社联代表与辅导老师邀请需要发出邀请函 7.宣传工作:

a.时间:2013年

6月18日——— 6月20日

b.主要工作:由宣传部宣传书法协会换届的消息

Ⅰ宣传部做好宣传,在学校张贴宣传红纸

Ⅱ由信息部向协会会员发送信息进行选宣传

注意事项:注重宣传力度与煽动性 8.准备活动所需品:矿泉水.气球.胶带.请柬.会旗.流程表.相机.剪刀.文件夹

9.仪式现场布置:仪式现场布置由各部门派出代表一起布置,副会长负责,布置人员在活动开始前2个小时前要布置好

九、具体流程

1.一点钟安排各个参加活动的人员入场,并按部门签到(由组织部负责)再由礼仪人员安排个部门人员到指定座位 2.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简短开场白 3.请各位嘉宾看协会历程视频 4.由兰亭书法协会负责老师讲话讲话 5.请社联代表讲话

6.请第八届会长讲话及做工作报告并宣布干部名单 7.有请指导老师及社联代表为第九届干部颁发聘书 8.由第八届主席团为第九届干部颁发任职证书 9.会旗交接 10.第九届会长讲话

11.宣布活动结束,全场嘉宾合影留念 十.现场两名负责人

邱俊宇

陈家林

主持人一名

礼仪小姐四名左右 十一.尾声工作

1.会后收拾会场(各部门一起合作完成)2.电脑控制由秘书长负责 3.大会摄影与照片由宣传部负责 4.活动经费由外联部负责提供 十二.活动经费预算 1.矿泉水66元 2.气球10元 3.胶带3元 4.请柬26元 5.文件夹5元

总计:110元

兰亭序(定稿) 篇6

所属专辑 :魔杰座

歌手:周杰伦

作词:方文山

作曲:周杰伦

地区:中国台湾

发行时间:2008年10月15日

唱片公司:杰威尔音乐

歌词: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 真心能给谁

牧笛横吹 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晖 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写 而墨香不退与你共留余味

一行朱砂 到底圈了谁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独缺 你一生了解

弹指岁月 倾城顷刻间烟灭

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你婉约

恨了没 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 徒留胭脂味

人雁南飞 转身一瞥你噙泪

掬一把月 手揽回忆怎么睡

又怎么会 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 你会怨着谁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手书无愧 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 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 来提醒你爱谁

(低哑二胡..一种凄凉的音色就这样沧桑地诉说着..)

《兰亭序》已在月色头上..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真正品音乐的人.绝不会说什么《兰亭序》比不上《青花瓷》.《东风破》才是最绝..不同于菊花台的悲怆..青花瓷的凄美..东风破的离愁..而兰亭序更多的是沧桑与无奈..《兰亭序》要阅懂歌词背景内涵..听入身在其中的意境...再与中国古文化书法相连..「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人雁南飞 转身一瞥你噙泪」

方先生遣词用句唯美令人拍案叫绝!以书法的行书行云流水.描写心细的古代女子在月下推门出来脚步轻移的姿态..再描写女子的绝世美貌无人能模仿比拟..最后暗喻王羲之的年代东晋.正是王室南迁落魄之际.徒留佳人在北方..「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虽说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一首诗..但是当手中悬笔欲落款之际..心中激荡的思绪却也不免如岸边千叠的浪~ 而爱情何解..怎麼落笔都不对..若不是真的谈过一回恋爱..恐一生也无法临摹出如兰亭序般千变万化的情!

「掬一把月 手揽回忆怎么睡」

方先生继青花瓷后再次打捞月色..手揽回忆..何等思念..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夕阳余晖 如你的羞怯似醉 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你婉约」

「心事密缝 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 你会怨着谁? 」

兰亭序实属句句是诗..条条押韵..意境高雅深情..曲韵婉约有神..「雨打蕉叶 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 来提醒你爱谁.....」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最后二胡把这种绝美凄伤..婉转牵肠的意境诠释的完美!

与上一张专辑不同的是,周杰伦这一次从古典瓷器到古典书法的转变。其古韵不退,却用流行的方式阐述了古典的书法。与王羲之大有不同。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本来表达的是“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方文山这一次别出心裁。把古典的内涵用现代的流行来解释。兰亭风花,悬笔表情: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那一段爱情好像如兰亭的行书,纤细,婉约,不羁,似行云流水,却又不乏细腻,有一些青花瓷的味道。但是,你早已经离我而去,那份爱就像碑上残缺的题序,揣摩不定,我的真心要送给谁呀?

“山月不知心里事”,风月又怎么能了解我的失意?爱情不在,因为我不了解你,无法捕捉到你的内心,我该怎么办?只有在碑上题序了。看着那岸边千叠的浪,这却是我的行书!承载着我的爱,只是,写完行书我才发现有空空荡荡的感觉?为什么?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呀,我抓不住你的内心!!

浅析临摹《兰亭序》的体会 篇7

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 王羲之和友人谢安, 孙绰等41人, 在山阴兰亭行“修锲”盛会。其间诸人流觞饮酒, 赋诗酬唱, 畅叙情怀。“兰亭”

作为这次雅集的序文, 其文心与书艺, 都体现了晋人的风骨, 使中国文人对自然的感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序文传达的深沉的历史感,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 这种“人不满百, 却怀千岁忧”的忧患意识, 的却使“后之贤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而他乘兴所书的这篇杰作, 也因此成为千古绝唱, 字字精妙无比, 若有神助。行笔轻重疾徐, 跌宕起伏, 笔断意连, 法度严谨, 结体欹正相间, 遒媚劲健, 章法不凡, 共28行共计324字, 长短错落, 疏密相间, 深的似欹反正, 若断还连之妙。由于这篇杰作奠定了妍美流丽的新体行书风格, 泾后世千百年的发展而未有大变, 显示了它既深远又巨大的影响所在。下面作者将以四个方面来分析下临摹《兰亭序》的体会。

一、《兰亭序》的临摹

“临”与“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临是指将原贴放在对面, 再铺纸执笔, 照着原帖的样子写, 写的越像越好, 这样临写不但要求对原帖的点画结体有仔细的揣摩, 更要求笔下有较高的表达能力, 写出来的字最大限度的接近原作, 当然经过长时间的临写, 只有褚遂良、《兰亭序》赵孟頫等寥寥数人所临写的作品比较能得到《兰亭序》的神韵, 其难度之大可见一斑。同时对神韵的理解和临写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感悟力也有很大的关系。临帖一般分为放临、通临、背临几个阶段。放临将原帖放大, 字的点画脉络可以看的比较清晰, 放临一段时间, 可以改为通临, 将《兰亭序》原帖找来, 通临的时候要注意各字之间的相互呼应和整幅的气韵的连贯, 等熟悉全篇之后, 在背临凭记忆临写, 在找到原帖与之对照, 找出不足, 这样对原帖的精神的领悟就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体会。

“摹”就是将透明度较好的白纸覆盖在原帖上, 进行书写, 写的越接近原帖的笔画越好。古代的“摹”还有一层意思, 就是将蚕茧纸一类透明度好的纸蒙在原帖的纸上, 用细笔勾出原帖的轮廓, 在用墨填实, 我们称之为“双钩本”, 如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好的《兰亭序》摹本就是相传为冯承素所摹的本子称为“神龙本”。“摹”对初学者非常必要, 通过反复的摹写, 可以尽快的熟悉原帖的点画特征和运笔顺序, 熟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将原帖抛开, 由“摹”而转化为“临”, 既可以使书写比较熟练了, 偶尔遇见不好把握的字或者点画, 也可以用“摹”的方法加深印象。

二、临写《兰亭序》的顺序

我们知道《兰亭序》属于行楷, 行楷也就是写快的楷书, 其点画和结体都是以楷书为基础的, 在写《兰亭序》之前应该先把楷书基础打的牢固扎实些, 适当练习些王羲之的小楷, 《黄庭经》、《乐毅论》等等, 因为小楷的结体局促点画书写受到束缚, 应该也可以涉猎些唐楷, 唐楷书集魏晋南北朝楷法为一体, 形成了字体严肃端庄, 笔划平稳凝重, 结构严谨, 法度森严的风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真可谓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通过反复的楷书练习, 把握最基本的练习规律, 对笔法运用有了较好的理解之后, 再进行练习行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兰亭序》的点画特征

1笔道精致, 一丝不苟。点画是书法的基石, 尤以行草运笔较快, 易于浮滑, 故起止运行, 提按转换, 须笔笔到位。虽细若游丝, 绝不拖泥带水, 含糊过去, 而是一丝不苟, 力到锋杪。如开篇“永和九年”四字, 实是点画纯净, 园润雄强, 骨力内含, 势如屈铁, 真所谓刚健杂婀娜。又如“岁”字。笔笔呼应承接, 虽无牵丝, 而行笔轨迹, 十分明晰, 真正做到了形断意连。“贤”字“又”的斜长点尾部, 回锋带出的转折, 也交待十分清楚。“茂”字竖撇的回钩牵丝, 是那么园融坚实而又精致。细察全帖, 所有点画, 莫不如此。《兰亭》之所以千古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2.藏露正侧, 诸法俱备。点画形态, 决定于笔法。笔法一般分为正、侧、藏、露, 正则圆实, 侧则多姿, 露则轨迹清楚·, 秀俊灵动, 藏则呼应内藏, 含蓄浑穆, 故方笔 (小方笔) 用露、侧, 圆笔用正、藏。《兰亭》可谓诸法俱备, 且往往融合于一字或一画之中。就藏露看, “怀”字左竖起收皆藏, 余则为露笔。“兰”字左竖和“一”字均起露收藏。就正侧言, “峻”字除“厶”为正锋外, 余皆为侧锋。就方圆看, “间”和“固”字外两竖为方笔, 中皆为圆笔。“流”字左下两点连写成方, 余皆为圆。因行书贵在活泼, 但亦需沉着稳重, 故《兰亭》用笔大多是既露且藏, 亦圆亦方, 全藏全露全方全圆者甚少。无论点、横、竖、撇, 往往如此, 例证俯拾皆是。如“九”字横撇起笔, “岁”字所有点画均是这样。这种笔法是在露锋承上之后, 立即随势重按圆转而成。可以说使藏露融于起笔之中, 是《兰亭》的一大特色, 从而收到方中见圆、露中有藏的特殊艺术效果, 为后世开辟了诸多笔法融合无间的道路。

四、《兰亭序》的笔法结体特点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篇8

《兰亭序》真品一直保存宫中,梁朝战乱流落民间。陈朝天嘉年间,羲之七世孙僧智永(传世有《千字文》帖)得到。太建年间,献陈宣帝。而后隋灭陈,上献晋王杨广。惜杨广不学无术,智永便借故翻拓索回,圆寂后传给大弟子辨才,终被唐太宗获知。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再加上惊吓过度,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兰亭序的故事 篇9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的行书字帖《兰亭序》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说到《兰亭序》,书法史上有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42位名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

《兰亭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翌日,王羲之酒醒,觉得昨天酒喝多了,字写得不好,就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细细看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 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王羲之出神入化,不仅表现在 ,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20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一雷同,还有 “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便三次召见辩才。辨才诡称已经离乱散失,不知所在。于是唐太宗派监察御史萧翼去智取《兰亭序》。

萧翼隐匿身份,乔装穷困潦倒的书生去见萧翼,和他下棋、吟诗作对,论书作画,成了朋友。后来辨才取出《兰亭》真迹让萧翼观看,萧翼不顾朋友情谊,乘机窃取《兰亭序》真迹,交给了唐太宗。唐太宗赐了许多金银给辨才,但辨才没要。《兰亭序》自此进入唐朝皇宫。

集兰亭序古诗赏析 篇10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赏析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

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他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综观全篇,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简介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 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证。“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摹本。因其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时的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浅谈《兰亭序》中的对立和统一 篇11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笔笔相生、若断还连、似欹反正、行行贯气。创造了汉字行书的最佳体势,被历代书家奉为圭臬,前人对《兰亭序》的专题评说、分析和研究已经可说是汗牛充栋。今天我就从对立、统一以至和谐这个角度来谈谈我对《兰亭序》的欣赏和理解。

一、不同的形态在一个字上的和谐统一

不同形态在一个字上的统一首先表现为同一个字有不同的形态样子。书法讲究同字异写,这样可以避重复、去雷同,不致相似乃尔,从而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使形式更耐人寻味。在《兰亭序》里王羲之把这一点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综观《兰亭序》,全文28行,计324字,重字不少,其中,2字相重者有“和”、“会”,“至”等,3字相重者有“修”、“俯”等,最让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的是20个“之”字,仅简简单单三笔,竟写得如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一般形态无一相同。

其次,不同形态在一个字上的统一还表现在不同的体势在一个字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体势上主要表现为有正有侧、有敛有展、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疏有密、有工有写,王羲之可以巧妙地把这些对立因素统一在一个字中。如第10行的“视”字,左偏旁笔画粗重浓墨,呈右倚之势;右偏旁笔画细挺清新,略呈左倾之态。这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因素,然而王羲之却把左边略抬,好似被右边之撇托起。竖弯钩极意右抛,形成了一个十分美妙的向左的动势。 诸如这样的情况,帖中极多,如第6行中的“弦”和“竹”;第18行中的“为”和“陈”等。

二、不同的形态在章法上的和谐统一

王羲之极尽变化之能事,忽大忽小、间疏间密、时长时短、正侧不定,然而这一切又不是胡乱拼凑,生硬为之,全是根据章法、句式、行气的需要巧妙安排。如第6行末的“之”字——上方有长形“弦”字,右方又有扁形的“水”字,且此行又尾空隙大,“水”字伸捺脚,所以《兰亭序》把“之”反捺让字成菱形,既免于雷同,又造成“有让有揖”之态,又如第24行的“之”字,四围之字非方即长,且上方“後”字反捺回锋,故“之”字平捺出锋作扁字。这些不同的形态构成了美妙和谐的章法让人看来回味无穷,爱不释手。

三、不同的形态在心境上的和谐统一

上一篇:低碳节能调查报告下一篇:让青春在辅导员事业当中闪光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