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论文(精选8篇)
电气安全论文 篇1
第六章:电气环境安全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更需要各个技术领域的支持,电气工程领域安全为其中内容之一,目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是电气火灾的预防,属公共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电磁兼容问题。
目前,电气环境安全问题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很多问题的研究尚不深入和完善,甚至更多的问题可能没被发现,本章学习目的是了解目前工程中常见的电气环境安全涉及的内容,建立初步的概念和知识!第一节 电气火灾概述
背景:所谓电气火灾就是电能通过电气设备及线路转化成热能,并成为火源所引发的火灾。随用电量的增加,电气火灾占整个火灾比例已从80年代百分之十几升至最近的30%,且有上升趋势。电气火灾的发生多与供配电系统的过载运行或电气设备质量不合格,施工安装不规范等有关,正确预测负荷、合理设置保护,提高产品质量,规范施工安装,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电气火灾的火源:
主要有:电火花与电弧,高温
1、电火花与电弧:主要在气体或液体绝缘材料中产生。
2、高温:电气设备和线路在运行时总会发热,发热作用主要有:(1)电流在导体的电阻与产生热量:
△W=∫t2It2Rtdt
△Q=0.24∫t2It2Rtdt(J)(2)、铁的损耗产生的热量:一般工频电工设备铁损:在为1T时为1-2W/KG(3)绝缘介质损耗产生的热量:
注:发热是温度升高的原因,而温度是否升高取决于散热与发热的关系!
二、电气火灾的起因、特点及危害:
1、电弧(或电火花)与高温引发火灾的途径:
(1)电弧或电火花:它所属明火,可直接引发,同时可能引发二次灾!(2)危险高温:1)绝缘的软化 ;2)分解物质产生可(易)燃气体 ;3)直接烤燃物质。
2、电气火灾的具体起因:
(1)接触不良:大多是电气安装的原因引起的,也有部分是因产品质量和其他原因引起。
(2)过电流:原因包括过载和短路,过电流产生的热效应是电气火灾的原因。(3)异常电压升高。
(4)不稳定的短路或接地故障。(5)绝缘体局部缺陷或受损。(6)铁损过大
(7)电动机正常的机械运动受到障碍(8)误操作(如带负荷拉隔离开关)(9)设计选型或施工安装错误(10)雷击
3、电气火灾的特点及危害
(1)特点:火灾隐患的分布性、持续性、隐蔽性
(2)危害:火灾是一种严重的灾害,而电气火灾主要发生在人员密集、疏散困难且排烟不畅的建筑物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
三、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1、在选择设备或线路时采取的措施:(1)设备选择
1)灭火困难及火灾危险大的场所,选用无油或少油设备,如高层地下变配电所中:变压器、互感器等电气设备的选择!
2)开关电器及成套配电装置的选取,应考虑操作时的飞弧问题,我国成套开关柜都要求“五防”功能。
(2)线路的选择:线路火灾占整个电气火灾的60%以上,对其预防急其重大!
阻燃绝缘材料制成的电流应用日见广泛(因此材料燃烧需大量的氧气故不易燃烧和漫延),对电线电缆选择还应考虑有毒气体分解产生的问题!如聚氯乙烯是一种含氯较高分子材料,在高层建筑中避免选用!
2、在配电系统构造上采取的措施:(1)电气线路规格的选择:
1)使线路具有足够的耐压水平和绝缘电阻,防击穿而短路,(对220V/380V TT系统要求电缆额定电压UO/U不小于300V/500V,而对IT系统应选450V/750V,220V线路绝缘电阻不小于0.22MVZ,380V线路则不小于0.38MVZ)2)应正确计算线路载流量以免使线路因过载而产生高温: * 环境温度不等于载流量表给定的温度时,应进行温度校正: * 埋地电缆敷设处土壤热阻不同时,应乘以热阻校正Ktr(查手册)
* 穿管电线多管并列敷设,电缆在空气中或托盘内多根并敷时,应乘以并敷校正系数Kg。
3)中准线截面的选择:实际中N线电流完全可能达到等于或大于相线电流(特殊情况下,不平衡电流与三次滤波电流有效值可达相线电流两倍!)
注:N线过小的火灾危险性有两方面:一方面自身因过载热效应而引发火灾,另一方面是一旦中准线被害人烧断,三相不平衡时则中性点位移,电压异常引发火灾!
4)线路的短路热稳定:不可忽视,应满足要求!
5)线路末端单相短路的保护:线路截面选择应考虑线路末端单相短路保护的 性。
(2)合理设置系统保护:
1)过载保护的设定:要求过载保护动作特性应配合好!2)短路保护设置存在的问题:
* 单相短路的灵敏度常不够:DYN11变压器具有阻抗大可降低,但线路
阻抗仍较大,线路较差时,末端电流短路较小,不可靠动作!
* 保护的整定是按金属性短路计算,若发生非金属短路如弧光短路,则阻抗大,不可靠!
3)剩余电流保护电器在防电气火灾中的应用:
RCD主要用于对因绝缘损坏产生的泄漏电流和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引起的火灾保护。通常过电流保护装置无法准确的对泄漏电流和电弧性接地故障实现保护,RCD设置弥补了这一缺陷。电气火灾中,电气短路火灾占5%以上,而电气短路火灾中又以电弧性接地故障火灾居多,因此RCD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对泄漏电流引发的火灾的防护,一般RCD动作电流越小越好(但不能误动),在配合上,确保级间配合的前提下,动作时间越短越好!
* 对电弧性接地引发的火灾防护:一般大于0.5A的电弧能量就能引起火灾,此电流一般过流保护不动作,采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0.5ARCD十分有效!
* 工程应用:TT系统的电源进线必须装设RCD,TN系统的电源进线处为切断全建筑物内的电弧性接地故障也应装设RCD,电源总进线处安装RCD可采用延时动作,与便推
RCD配合,对于应急照明,消防设施、防盗系统、安防中心等处,一般不应设置动作于跳闸的RCD,采用动作于信号即可!
* 绝缘监查装置的应用:对敷设路径上有易使绝缘受损或老化加速因素线路,应装绝缘监查装置!
(3)防止异常电压升高:常见异常电压升高为中性点位移,形成因素主要是:三相负荷不平衡程度和中性线是否完好!
3、施工安装环节应注意的事项:
(1)电气连接一定要坚固牢靠,特别注意中性线!
(2)严格保证TN-S系统中N线与PE线在系统中性点以外的电气隔离(这既是电击防护的要求,也是电气火灾防范要求,一旦N线与PE线混用,RCD将误动!
(3)工作中发热较大的电器不应安装在易燃式可燃材料上。(如白炽灯)(4)电气安装中使用的辅助材料最好选用阻燃类型的。
4、避免使用不当造成的电气火灾:(1)电热设备的散热(2)插座超载(3)意外停电应关电源
5、电热效应的防护:(1)灼伤保护
(2)过热保护:
1)避免高温损害
; 2)采取散热措施。
第二节
静电保护
概述:静电是一种电能,存留在物体的表面,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是通过电子或离子的转换而形成的。
一、静电的产生及危害
1、静电的产生:
(1)接触-分离起电(电子转移):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理论。
(2)破断起电(电荷分离):与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不同,破断前为同一物质!(3)感应起电(静电感应):是在已经有静电存在的前提下,通过感应产生出新的静电!
(4)电荷迁移(电荷转移):不带电与带电物质接触时,电荷的重新分配!(5)其它方式:如压电带电、电解带电、热电带电等。
2、常见静电形式:
(1)人体静电:人体静电是一个移动的静电源,它与衣着材料、毛发的洁净状况、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关!
特征:电压约为0.5-2.0kv,特别是人体与大地绝缘时(电容)数值较高!(2)固体及物体静电:固体物质大面积的接触、分离或大面积摩擦以及粉碎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强烈的静电(既有接触-分离起电,也有破断起电)
特征:电压高,可达数万伏(原因不在于静电电量大,而在于电容的量值可取值变化范围大!)平板电容器:Q=CU→C=∑S/d→U=∮d/∑S(2.5nm以下为毫伏级,与d↗→d=1cun,则U可上升至万伏!)
整体可以看成特殊状态下的固体群,其静电电压也很高可达数万伏!(3)液体静电:特征:积累时间较长,且有流动性。
(4)蒸汽和气体静电:特征:分散性、冲击性。
3、静电的特点:
(1)能量小(一般不超过mJ级)(2)电压高(3)感应性(4)积聚性
4、静电的危害:
(1)引发燃烧或爆炸:在火药、火箭燃料、有机溶剂仓库、医院手术室等处要严防静电放电!
(2)静电电压电击:如警用电棍,直接伤害程度较轻,但二次伤害可能性是存在的。
(3)损坏电子元件或设备
(4)影响正常的工艺过程或破坏正常的工作状态。
二、静电参数:(略)
三、静电危害的防护:
1、抑制静电的产生:(1)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2)减小摩擦(3)合理的工艺安排。
2、恰当的静电消除措施:(1)静电的消失:1)静电的中和:火花放电;导体联通;电荷注入;泄漏。2)静电的散失:电晕放电 ;静电转移。(2)通过增强泄漏消除静电:1)增湿 ;2)在材料中使用抗静电添加剂(3)接地。(4)中和器 :1)感应中和器;2)外加电源中和器;3)其他类型。
3、静电屏蔽(1)对静电电源进行屏蔽(2)对工作场所进行屏蔽
4、减少人体静电的积累
第三节 电磁污染与电磁兼容:
一、概述:
1、电磁污染:空间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电磁波使空间原本的自然电磁环境遭到破坏称为电磁污染。
2、电磁兼容:对于电磁污染危害的防护既要提高设备或系统自身的对电磁污染的抵抗能力,又要降低它的对电磁环境的污染程度。
3、术语:
(1)电磁环境:指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2)电磁骚扰: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3)电磁干扰:(EMI)电磁骚扰引起的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的降低。(4)电磁兼容性(EMC):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中任何事实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5)电磁兼容系统的组成:EMC系统组成取决于EMI基本形式,而EMI的基本形式由三部分组成:发射器、感受器和耦合通道。
(6)EMI的耦合途径:1)通过空间的辐射耦合2)通过电路或导线的传导耦合。
二、常见骚扰源及限值:
1、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
2、架空输电线、变电站发射特性及其限值。
3、荧光灯电磁发射特性及限值。
三、电子设备、人体对电磁骚扰的抗扰度限值。
四、电磁兼容的工程措施:
1、防护间距:将感受器与发射器之间拉开距离,以成小耦合系数,这是对以辐射耦合为主的电磁干扰的最直接方法。
2、滤波:将特定频段的电磁骚扰衰减掉,对于传导耦合的电磁干扰特别适用!
3、屏蔽:是一种电磁隔离措施,工程正常用来对辐射耦合的电磁骚扰进行防护!
分类:(1)主动屏蔽、被动屏蔽(2)按屏蔽原理:静电、电磁、磁屏蔽三种。
4、无反射吸收:利用特殊的电波吸收材料,将入射能量全部垦荒转换成其它能。
5、EMC工程措施效果的原则评价。
五、电磁兼容的测量和试验:
在EMC的试验中,抗扰度试验是最重要又是数量最多的一类试验,试验项目五大类:(1)低短骚扰(2)传导
和高频骚扰(3)静电放电(4)磁骚扰(5)辐射电磁场。
电气安全论文 篇2
1 低压设备的安全设置
目前影响到低压设备系统安全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种,首先是人为因素的控制,即相关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控制。其次是一些客观性因素,如设备正常运行时所遇到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在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设置时,为了保证其运行处于安全状态,必须在安全设置方面特别注意。
(1) 确保室外的低压设备系统能够对自身的配电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并保证室内低压系统中的电屏装置可以得到灵活的控制,这样便可以保证配电系统中的分级配电功能能够正常运行。
(2) 在安全设置安装过程中,对于照明线路和其他电气设备的电源线路,尽量采用两条不同的线路进行安装。在一般情况下,照明设备的安装是在低压电动开关的上方附近。这样就导致在发生电气故障的同时,照明设备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 当配电箱的等级为末级时,在实际配电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进行相应的开关箱设置。并且对于实际低压配电设备,应该采用独立的用电设备开关箱,
(4) 在低压电源附近的位置,应该进行总配电箱的设置,并且需将分配电箱安装在低压用电设备比较集中的区域,配电箱于开关箱的距离应该保持在30m以下,用电设备与开关箱的距离不能大于3m。
(5) 环境对低压供配电系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对低压开关箱以及配电箱进行设置时,要主要保证周围环境通风,并且湿度不宜太高。此外如果环境中存在腐蚀性液体或者易燃易爆气体,就会很容易引发强烈的震动现象,应该避免安装低压电气设备。
(6) 在对低压电气系统安装后,应该认真检查,并对设备周围以及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干净。并且设备的进线口以及出现口应该设置在设备的底部,以免对其安全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2 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的防护形式
电气设备的防护形式主要是通过外壳来实现自身的防护,其主要的防护形式有两种,工作人员不可以接触外壳内带点的部件,且电气设备不允许其他固体异物的混入(其防护等级见下表1)、设备内部决不允许有其他液体的进入,以免对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其防护等级见表2)。
由上表总结,我国电气设备的外壳防护型式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是防止人体接触外壳内部带电部件和转动部位,,以及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外壳内部。二防止水进入外壳内部。目前我国已对电器、电机、电动工具、开关盒、按钮以及灯具等都采用了防护型式。
3 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的防护措施
(1) 对设备线路的防护要综合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因素,保证线路的周围不能有构件或杂物的堆放。另外也应该尽量避免高低压线路下方有建筑工程的施工。其次应该定期对低压线路进行巡视检查,例如检查导线的绝缘层是否出现老化、损坏等现象,导线接头连接处是否良好,导线的松弛度是否合适,有无混线、烧线、碰线情况的发生。
(2)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架具的边缘部位和架空线路的变现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外电线路的电压大小,间接的决定了线路之间的距离。例如,当外电线路的电压<1KV时,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m,当电压在1~10KV时,线路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6m左右。一般情况下,线路电压越大,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就应该越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此同时,也应该控制好外电线路与起重机或者其他吊物边缘的距离,一般情况下,电压为10kv时,线路与起重机等机械设备的距离应该大于2m。
(3) 在对低压线路进行设置时,也应该注意线路无论铺设在地下或者架空时,要进行相应的架空处理和进口端的接地处理。此外如果线路与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得不到有效的满足时。就要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例如在该区域增设护栏、相关的警告牌等设施。确保将安全防护落实到每一个操作人员身上。
4 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的操作人员控制
(1) 在对用电设备的操作以及维修方面,都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或者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后方可操作。并且在施工方面要根据电工的等级合理分配施工难易程度的工程。对于高级别的电工作业,严禁允许初级的电工人员进行操作。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或者搬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用电设备已经断电。得到确定后,才可以进行操作。
(2) 对各类用电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大对用电常识的普及,并能够熟练掌握用电设备的各项性能知识,在对低压配电设备进行使用前,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工作,例如一些工程施工需要佩戴安全防护装备,以及操作前的工具配备也需要检查。如果发现设备出现问题或者隐患时,应该对其严格检查或者更换。对于已经停用的用电设备,要对其进行断电处理,并锁住开关箱。
(3) 监管人员也应该做好自身的监管工作,要定期的对低压设备环境区域进行检查,发现线路出现损坏时,应该及时记录并更换。对每一台供配电设备要严格进行检查,当设备不处于工作时,应该关闭对应的单项电源开关。此外当维修人员以及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时,要做好配合工作。并对不规范的操作严厉批评指正。保证对现场安全的监管与控制。
5 总结
住宅电气安全设计 篇3
住宅电气设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住宅用电水平也不断增长。因此,住宅电气设计应以人为本,以保证用电安全为基础,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方便性,适当考虑远期的用电负荷需求。笔者通过设计实践,针对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总结了几点体会。
1.住宅用电负荷的预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要求的不断提高,居民家用电器快速普及,居民用电量也大大增加。按一般设计原则,小型住宅按60m²以下,用电负荷为4kW;中型住宅按6O~100m² ,用电负荷为6kW;大型住宅按100m²以上,用电负荷为8kW;较大户型,则按照“用电负荷=60W x使用面积”估算。不同地区的地方标准会根据当地具体用电情况有所调整。
2.住宅配电系统
虽然民用住宅内家具、家用电器电器设备的布局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而各有千秋,配电系统的设计仍然要符合安全配电的要求,不合理的设计往往会影响住户的使用乃至危及安全。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相关规定,住宅用电负荷计量应采用一户一表制,建议将单元总开关及分户电能表集中设置以便管理。每套住宅进线断路器应采用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对于单相电源进线采用双极开关,三相电源进线采用四极开关。住宅内分支回路的数量不应过少。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为避免电气线路过载和降低谐波电压的影响,户内配电系统应采用多回路形式。
同时,家庭电气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1照明、插座回路必须分开设置
把照明与插座回路分开的好处是:其中照明回路或者插座回路的电气设备发生故障,仅此回路的电源中断,不会影响其他回路的工作,从而便于对故障回路进行检修。
2.2对空调、电热水器等大容量电器设备,宜采用一个设备设置一个回路。如果以上设备合用一个回路, 当它们同时使用时,导线易发热,即使不超过导线允许的工作温度,也会降低导线绝缘的寿命。
2.3卫生间内的电气设计尤为重要
大部分卫生间均是潮湿环境,用湿手操作电源开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电源开关应装在湿式卫生间外面的门旁墙上。在卫生间内配置电热淋浴器,要配备专用的插座。镜前灯下还必须设置电须刀、电吹风等插座。浴室的配电回路应具有漏电保护,灯具金属外壳都应该接地。
2.4每个回路应设置单独的接地线
正常工作时接地线中的电流比较小,但在发生短路故障时,接地线中流过的电流会大大超过相线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另外,从可靠性角度考虑,一个回路一根更可靠。
2.5应配置漏电开关
发生电气设备外壳带电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再小,在故障未解除前,设备外壳对地电位也是存在的,也具有火灾危险。人体随时有接触插座所接的电气设备的可能,因此插座要有漏电保护。挂壁式空调因人手难以碰到可不带漏电保护。
2.6为了用电安全,家庭装潢时不要选用“三无”产品
3.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是在住宅楼设计施工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安全措施,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住宅楼等电位联结分为总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
总等电位联结是将住宅内的接地装置引来的接地干线、进线配电箱的PE总母线排、公用设施金属管道、住宅的金属结构以及防雷装置等汇接到进线配电箱旁的总接地端子板上,并互相联结。该措施可有效减少电气火灾发生的几率,避免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和人身电击事故。
局部电位联结是在有淋浴的卫生间再做一次等电位联结,即在卫生间内将所有金属物体(包括金属毛巾架、铸铁浴缸、自来水管等)、各种金属管道、楼板中的钢筋以及进入卫生间的保护线和用电设备外壳相互联通。卫生间一般都较潮湿,发生电击的可能性很大。而人在淋浴时遍体湿透,人体阻抗大大下降,一、二十伏电压即足以使人发生心室纤维颤动而致死。因此,在卫生间作等电位联结有助于减少电位差,有效地保证人身安全。
4.管线敷设
室内配电线路线应采用阻燃型BV导线。当导线与电表、小型断路器、开关等连接时,由于不同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不同的,而导线在夏天满负荷时与冬天空载时的温度差较大,从而容易使导线产生变形,并产生与接线端子之间的空隙,导致端子发热,甚至产生电弧,点燃导线的绝缘层而酿成火灾。
电线不准直接敷设在墙内,必须用电线保护管加以保护。用户配电箱进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钢管,其余回路可采用PVC管。阻燃塑料管由于价格比金属管便宜、施工方便、不会生锈等优点,在家庭装潢中受到用户的欢迎。
5.结语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用住宅装修材质也日趋豪华,住宅内用电器具的数量和用电负荷也在不断增加,电气引发的火灾己成为居民火灾的主要原因。
住宅电气线路和电气开关的设置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住宅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应根据住宅的工程实际情况多方面分析考虑,采用正确方法进行敷设和安装,严格遵守电力规程和国家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 GB 50096—1999(2003年版)住宅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原机械工业部. 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篇4
1. 正确穿戴劳保用品,特别是对电工特殊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2. 严禁无证上岗,熟练的掌握电工基本知识和所负责工段的电器 设备情况,严格按照用电、停电及其它因设备要求所规定的程序作业,不得任意违规作业,防止操作不当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3. 对停电检修、带电抢修及登高作业时一定要按规定的操作法做 好挂牌、专人监护等作业前的计划准备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始有终完成每一项任务。
4. 对供、配电设备、仪表屏、电线电缆沟及各种电气运转设备要 严格按工艺规定时间检查,并认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5. 落实防护措施,特别是对电气控制室等关键场地做好防护工 作,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6. 杜绝火种,对电气设备有异声、跳火现象要立即检修,防止火 灾事故发生。
7. 正确使用各类电工专用工具,特别是在带电作业情况下,不能 有麻痹思想,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8. 认真学习安全、消防知识。特别是在发生触电情况下的救护工 作和发生电气火灾的扑救工作,熟悉救护业务和消防知识,能在应急情况下会正确处理好各类事故,做到安全、文明生产。9.电气灭火 : 火灾发生后,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可能是带电的,如不注意,可能引起触电事故。根据现场条件,可以断电的应断电灭火;无法断电的则带电灭火。电力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电器设备有大量的油,着火后可能发生喷油甚至爆炸事故,造成火焰蔓延,扩大火灾范围。这是必须加以注意的。a、触电危险和断电
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发生火灾,如果没有及时切断电源,扑救人员身体或所持器械可能接触带电部分,造成触电事故;使用导电的灭火剂,如水抢射出的直流水柱、泡沫灭火机射出的泡沫等射至带电部分,也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火灾发生后,电气设备可能因绝缘损坏而碰壳短路,电气线路也可能因电线断落而接地短路,使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构架、地面等部分带电。也可能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触电的危险。
因此,发现起火后,首先要设法切断电源。切断电源要注意以下几点: 1)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绝缘能力降,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
2)高压应先操作断路器而不应该先操作隔离开关切断电源,低压应先操作磁力启动物而不应先操作闸刀开关切断电源,以免引起弧光短路。
3)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4)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电线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剪断空中电线时,剪断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的支持物附近,以防止电线剪断后断落下来造成接地短路和触电事故。b、带电灭火安全要求
有时为了争取灭火时间,防止火灾扩大,来不及断电,则需要带电灭火,带电灭火须注意:
1)应按物品的种类选择适当的灭火机。二氧化碳、一氟一氯一溴甲烷(1211)、二氟二氯甲烷或干粉灭火机的灭火剂都是不导电的,可用于带电灭火。泡沫灭火机的灭火剂(水溶液)有一定的导电性,而且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油影响,不宜用于带电灭火。
2)用水枪灭火时宜采用喷雾水枪,这种水枪通过水柱的泄露电流较小,带电灭火比较安全;用普通直流水枪灭火时,为防止通过水柱的泄露电流通过人体,可以将水枪喷嘴接地(即将喷嘴接向埋入接地体、或接向地面网络接地板);也可以让灭火人员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靴或穿戴均压服操作。
3)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用水灭火时,水枪喷嘴至带电体的距离:电压110千伏及以下者不小于3米,220千伏及以上者不应小于5米。用二氧化碳等有不带导电的灭火剂灭火时,机体、喷嘴至带电体的最小距离:110千伏者不应小于0.4米,35千伏者不应小于0.6米等。
4)对架空线路等空中设备进行灭火时,人体位置与带电体之间的仰角不应超过45度,以防导线断落危及灭火人员的安全。
电气安全论文 篇5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和电子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危害之一。每年夏季,全国各地都会发生雷击灾害事故,诸如电子信息系统遭到破坏、通讯中断、建筑物被毁、甚至危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此,仅从雷电的形成、雷击灾害的形成以及如何防御雷击灾害等方面作如下简析,用以提醒人们不可小视雷电危害,利用科学知识防御雷击灾害,将雷击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也在不断增加,自然而然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也相应的增加了,那么,对于这些机电系统来说,做好防雷接地的措施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从什么是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技术的要求,以及综合防雷接地的办法这三方面来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防雷接地技术进行研究的。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接地技术
1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云内、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夏季的午后,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产生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水汽不断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粒子,形成云团,而上层空气密度相对较大,产生下沉运动,这样的上下运动形成对流。在对流过程中,云中的小水滴和冰晶粒子发生碰撞,吸附空气中游离的正离子或负离子,这样水滴和冰晶就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一般情况下,正电荷在云的上层,负电荷在云的底层,这些正负电荷聚集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这就是雷电的形成过程。雷电电荷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很强的雷电电流,雷电电流将空气击穿,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出现的火光就是闪电。在放电通道中空气突然加热,体积膨胀形成爆炸的冲击波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2 雷击灾害的形成
云内和云与云之间的放电,叫云间闪电或云闪,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叫云地闪电或地闪。云闪因其不能到达地面,一般不会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地闪。地闪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在其泄放通道上造成的危害即雷击灾害。当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直接打在建筑物、构筑物及人畜身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造成毁坏和伤亡,称之为“直击雷”;当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在其泄放通道周围产生电磁感应向外传播或直接通过导体传导,导致在影响范围内的金属部件、电子元件和电气装置,受到电磁脉冲的干扰而毁坏,称之为“雷击电磁脉冲”。我国是雷击灾害多发地区,每年都会因雷击灾害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将雷击灾害降低到最低限 3 雷电的危害种类
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危害可以分为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以及比较少见的球形雷等。直击雷: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雷电感应:雷电感应又称感应雷,它又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静电感应是雷云接近地面时,在地面凸出物的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或其他雷云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电荷失去束缚,并以雷电波的形式高速传播而形成的。电磁感应是发生雷击后,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的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附近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形成的。雷电波侵入:由于雷击,在架空线路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的两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波称为雷电波入侵。其传播速度为300 m/μs(在电缆中为150 m/μs)。球形雷:多在强雷暴雨时闪电最频繁的时候出现。球雷火球可辐射出大量的热能,因此它的烧伤力比破坏力要大。
4、什么是防雷接地
(一)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供电系统用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与地面相接,无论是在工作还是事故的情况下,都能对电器设备的可靠运行进行保证,使人体接触得电降低,迅速切除故障设备或线路,从而使电器设备和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降低。
(二)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电器设备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对于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和接地体之间要做好金属连接。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如果没有对电气设备采取保护接地措施,那么,一旦该设备某处出现绝缘损坏,外壳就会带电,同时由于线路与大地间有电容存在,人体碰到此绝缘损坏电器设备外壳,电流就会流入人体,从而形成通路,人因此会受到触电的危险。相反,如果装有接地装置以后,接地电流就会同时沿着接地体和人体两条通路流过,流过人体的电流和接地的电阻大小成正比,当接地电阻极其小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对人体的生命安全就不会构成威胁,人体就避免了触电的危险。
(三)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是将零线上的多点与大地多次进行金属性连接。当中型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碰壳或接地短路时,可使对地电压降低;即使零线发生断裂,故障的危害程度也不会太大。
(四)直流工作接地
直流工作接地是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一切微,大部分采用的是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在较低的直流电压下进行工作,为让同一系统的计算机、微电子设备的工作电路具有相同的电位参考点,把所有设备的零电位点接于一个接地装置中,可以使电路的电位稳定,对外来干扰起到了妨碍作用。同一系统的设备接于同一接地装置以后,不管是模拟量还是数字量,在进行交换或者通信时,都有统一的电位参考点,这样,就能给接于同一接地装置的计算机或者微电子设备,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电位,从而对各种电磁干扰有效地进行减少甚至消除,进一步对数据处理或信号传递准确无误进行保证。
(五)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是为了使雷电浪涌电流并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被保护物遭受直击雷或感应雷等浪涌过电压、过电流的危害,对高速公路上的所有建筑物、电器设备、线路以及网络等不带电金属部分,以及一切水、气管道等都和防雷接地装置进行了金属性连接。防雷接地装置具体包括避雷针、带、线、网、接地引下线、接地引入线、接地汇集线、接地体等等。
5、防雷接地技术的要求
防雷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接地,无论是直击雷或者是感应雷,最终都能把雷电引入大地。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是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以及系统稳定工作的重要保障。接地根据其作用和要求,可分为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以及重复接地五大类。因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对于各滤波器来说,它的分辨率和现代电子技术的要求相适应了,对共地时的信号“互扰”的问题进行了解决,这样,联合接地就有了先决条件,所以,共地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以及广泛的应用。把收费站,应将收费车道、监控机房、配电房这些地点的地网连成一个整体,相互间以4×40mm扁钢带为纽带,进行不少于两处的连接,实现地网均压等电位,对地电位反击进行了有效防止。这样就可消除建筑物内所有设备之间存在的危险的电位差,此外还减少了建筑物内部磁场的强度。收费车道、监控机房、配电房接地系统必须要尽可能的采用建筑物地基的钢筋和自然金属接地物统一连接起来,并以此作为地网,尽量要用自然接地物作为基础,以人工接地体进行补充,在外形方面,要尽可能的采用闭合的方式。这样采用了等电位连接之后,不但提高了建筑物及其内部的设备的避雷能力,而且,因为采用的是等电位连接,所以,可以放宽对建筑物接地电阻的要求,大大减少了建设设计的投资成本,并且使施工难度也大大降低。
6、综合防雷接地的办法 防雷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主要包括防止直接的雷击和抑制雷电电磁脉冲干扰等各种传输形式造成的危害等。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采用的是拦截、屏蔽、光电隔离、均压、分流和联合接地等综合防雷措施。
1、对于拦截方面的设计,具体包括收费亭、收费站机房、收费中心机房要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以及安装避雷装置,其中,拦截闪电的是均匀分布的接闪器和引下线,对雷电流进行均匀地分流入地。对于外场设备的摄像机来说,它必须要安装防直击雷的避雷针,并且在外场的设备机箱设置性能较好的接地系统。
2、信号传输线的屏蔽
(1)电缆最外层的铠装保护套要多设计点可靠接地;
(2)电缆的转移阻抗以及绝缘层介质的绝缘强度决定了电缆屏蔽的效果好坏,所以,选用的电缆要具备较小的转移阻抗。
3、光电隔离
在投资允许的条件下,要尽可能选用光设备。
4、均压
均压就是对导体进行良好的导电性连接,从而让它们达到电位相等的条件,提供低阻抗的连续通道给雷电流,使其得以快速的导入大地。
5、分流
造成机电系统电子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雷电感应过电压。为对雷电过电压波的侵害进行有效地防止,机电系统还必须把避雷器装置在电缆和终端设备输入端的连接处。6.联合接地
电气作业安全规定 篇6
电气作业安全规定
目的:规范公司电气作业操作,预防电气伤害的发生。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的电气作业。
定义:无
编制依据:
规
定
内
容
1.基本要求
1.1
电气作业人员应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非电工严禁从事电气作业;
1.2
电工作业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穿干燥衣服等防护用品,使用合格的绝缘工具;
1.3
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并定期进行检修,裸露的带电体应安装在碰不着的地方或设置安全围栏和明显的警示标识;
1.4
电工作业前应通知相关方,并在必要处设置安全围栏和明显的警示标识;
1.5
电工作业时至少需要2人同时作业,保证有1人在作业过程中进行监护。
2.0
临时用电作业
2.1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维护和拆除应由持证电工进行;
2.2电缆类型应根据敷设方式、环境条件选择,电缆截面积应根据载流量和允许电压损失确定;
2.3通常不得在易燃易爆场所架设临时用电线路,若因施工需要必须架设时,应征得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的同意;
2.4布设在含有爆炸性气体、粉尘场所的临时用电线路及用电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限制空间内的临时用电线路应采用安全电压。爆炸危险场所内的线路不得有中间接头,并应采用相应防爆类型的接线盒;
2.5临时用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当临时用电线路与施工设施距离过近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围栏或保护网,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2.6临时用电线路应妥善布置,避免在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或导电部分产生破坏作用的腐蚀蒸汽、气体、液体等化学活性介质或有机介质的场所架设临时线路,不得浸在水或油中。横跨通道时须架空或采取防止外界挤压和机械损伤的防护措施;
2.7各类用电工具、照明的电缆应尽可能悬空架设,高度以2米以上为宜。如条件不允许,则须做好标识和防护,同时应避免在走道或逃生通道口布设临时用电线路;
2.8临时用电线路和用电设备附近禁止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
2.9电缆应可靠连接、固定、无破损、无摩擦、无过分受力。禁止在架空线上放置或悬挂物品;
2.10临时用电线路应设置一个总开关,每一分路应设置与负荷相匹配的断路器及漏电保护器;
2.11移动使用的配电箱(板)应有防雨装置,并采用完整的、带保护线的多股铜芯橡皮护套软电缆或护套软线作电源线,同时应装设漏电保护器;
2.12电缆接长部分、电缆与设备的接线端子应连接紧密、绝缘良好;
2.13插头与插座应按规定正确接线,插座的保护接地极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单独与保护线可靠连接,严禁在插头(座)内将保护接地线与工作中性线连接在一起。露天应使用水密插头(座),并应保证其处于完好的状态;
2.14软电缆或软线中的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作保护线;
2.15临时用电设备应接地(零)可靠;
2.1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开关、引线、插头、外壳的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必须良好。如有绝缘损坏、保护接地或接零线脱落,以及机械损伤等,应停止使用。破损的电缆应立即修补或更换。对于存在问题的线路应做出明显的标识,未经修复不得使用;
2.17任何临时用电线路和电气装置都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
2.18使用的电气线路须具有足够的绝缘、机械强度和导电能力,禁止使用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
2.19相关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拆除临时用电线路。
3.0
隔离、锁定
3.1
危险性较大临时供电作业需执行隔离锁定程序;
3.2
隔离锁定必须由授权的人员进行,作业前隔离电气设备并上锁。
4.0
停送电作业
4.1停送电作业严格执行停送电作业许可制度,禁止临时或口头通知停送电;
4.2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直接停电。但作业许可必须在一小时之内补交;
4.3各作业场所检修低压线路和设备必须停电进行,总闸处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并安排监护人,确认无电,才能工作,防止误合闸;
4.4送电前须有专人测量线路绝缘情况是否良好;检查线路上是否还有人工作,地线是否拆除;检查线路上是否有遗留工具、有无短路处,确认无问题后方可送电;
4.5无关人员禁止进入停送电工作间。
5.0
其他要求
5.1在产生大量蒸汽、气体、粉尘等作业场所,要使用密闭电气设备。易燃易爆场所,要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5.2手提照明灯、使用行灯高度不足2.5米时,危险环境的局部照明和携带式电动工具等,应采用36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等密闭空间,使用手提照明灯或行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5.3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根据不同类别、性能和用途使用,不可滥用。电动工具应由专职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测量电动工具的绝缘电阻。使用合格的插头,切勿将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也不能任意调换电源线的插头,拔出插头时,禁止拉扯电线。电动工具的防护装置(如防护罩、盖等)不得任意拆卸;
5.4电气设备着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CO2灭火器,严禁使用水、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6.0
安全检查
6.1各责任单位应对其所辖范围内的电气作业进行经常性电气专项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6.2安全环保部应对电气作业进行抽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6.3各单位严格执行电气设备周检制度,对检查的情况,要有完整的记录。
接口文件: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
手持电动工具安全管理规定
隔离锁定安全管理程序
作业许可制度
作业安全分析
编
制
编制时间
审
核
审核时间
批
准
电气安全论文 篇7
关键词:安全标志,电气场所,标准化,应用
安全标志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安全管理和行为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各个国家采取的最普遍的一种安全管理方式。在我国,应用安全标志在多部法律、法规、国家标志中都有相应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可见,安全标志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安全生产和行为控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GB/T 29481-2013《电气安全标志》作为专门用于电气设备应用场所(包括生产场所、公共场所等) 进行安全防护提示的国家标准,对带电场所的安全标志进行了全面规定和分类,具有使用规则统一、 规范,能够极其方便地指导场所人员预防电气事故, 传递危险信息和安全疏导的作用。
电气场所的安全标志包括禁止标志、指令标志、 警告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种类型。标志的构成是由几何形状、安全色、对比色和图形符号色组成。电气场所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两类:一类是电气设备自身产生的电气危害,包括电击(触电)、着火和爆炸、电磁场危险;另一类是电气场所中的安全隐患,包括现场的沟、坎、坑、有坍塌危险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 GB/T 29481-2013针对这些危险,归纳出了四类电气安全标志,分别是:防止电击(触电)危害的安全标志、防止着火和爆炸危害的安全标志、防止电磁场危害的安全标志和防止电气场所安全隐患伤害的安全标志。以下内容是对四类安全标志的具体介绍。
电流对人伤害的类型分为电击和电灼伤。触及带电体的状态分为直接触电、间接触电、与带电体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的触电三类。防止电击(触电)的措施包括保证设备不带电、避免接触带电体和使用安全防护工具等。GB/T 29481-2013中规定的防止电击(触电)危害的安全标志包括:禁止标志,“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适用于设备或线路检修时的相应开关附近;“禁止启动”适用于暂停使用的设备附近, 如:设备检修、更换零件等;指令标志,“接地”可防雷、防静电;“接机壳”是将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可以防止金属外壳的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外壳带电打到人;“等电位”使不同的电器设备的漏电电位相同,可以避免电位差对人体的触电危害;“必须戴防护手套”、“必须穿防护鞋”可避免手部、脚部受到触电危险;警告标志,“当心触电”适用于有可能发生触电危险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场所中,起到警示作用。 防止电击(触电)危害的安全标志示例如图1所示。
着火和爆炸是由于工作或事故电火花、电气设备过热运行以及危险的外界环境引发的。防止电气设备着火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应杜绝火源,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安全的外界环境。GB/T 294812013中规定的防止着火和爆炸危害的安全标志包括:禁止标志,“禁止烟火”悬挂于不允许有火种的场所,如:变压器室、乙炔站等;“禁止堆放”悬挂于消防器材存放处、消防通道、车间主通道、易产生明火等场所,发生着火事故时,可及时灭火;“禁止开启无线移动通信设备”悬挂于火灾、爆炸场所以及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场所,消除产生着火、爆炸危害的危险源;指令标志,“必须拔出插头”,悬挂在维修、故障、长期停用、无人值守等设备上,避免产生电火花发生着火事故;警告标志,“当心火灾”悬挂在易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可提示现场人员注意火灾危险; 指示标志,“非耐短路的安全隔离变压器”、“非耐短路的Ⅱ类安全隔离变压器”、“耐短路的安全隔离变压器”、“耐短路的Ⅱ类安全隔离变压器”和“耐短路的Ⅲ类安全隔离变压器”可提示操作人员对电气设备的适当选择,避免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短路引起着火事故的发生。此外,工作场所悬挂的 “方向指示标”、“应急出口标示标”、“出口”、“应急出口”等指示标志,可用于发生火灾时指示现场人员按照安全标志及时撤离危险场所,防止人身伤害。防止着火和爆炸危害的安全标志如图2所示。
有电的场所就会有电磁危害,人体就有可能吸收辐射能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辐射有多种形式,包括电离辐射、激光、微波、紫外线辐射、磁场、 弧光、裂变物质等。防止上述危害,应避免使用可以产生辐射的物品,为工作人员佩戴防护用品并辅以提醒。GB/T 29481-2013中规定的防止电磁场危害的安全标志包括:禁止标志,在易受到金属物品干扰的微波和电磁场所,应悬挂禁止标志,如“禁止携带金属物品”;安装人工起搏器者应禁止靠近高压设备、大型电机、发电机、电动机、雷达和有强磁场设备等,应悬挂“禁止佩戴心脏起搏器者靠近”;指令标志,“必须穿防护服”适用于具有放射、微波、高温及其他需穿防护服的作业场所,可保护人员避免受到上述物质的伤害;“必须佩戴遮光护目镜”适用于存在紫外线、红外、激光等光辐射的场所,可保护人员眼睛避免受到光辐射的伤害;警告标志“当心电离辐射”、“当心激光”、“当心微波”、“当心紫外线”、“当心磁场”、“当心弧光”、“当心裂变物质” 悬挂在具有上述危险的场所,可提醒人员注意上述危险因素,保护人身安全。防止电磁场危害的安全标志如图3所示。
电气场所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现场的沟、坎、 坑、专用的运输通道、载货电梯、有坍塌危险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作业现场的沟、坎、坑中存在腐蚀、高温等危险物质,人员私自搭乘载货电梯,攀登有坍塌危险的建筑物、构筑物时,都会对人员造成伤害,应悬挂相应安全标志禁止人员违规行为、警告人员注意场所中的危险状况并指令人员进行正确操作。 GB/T 29481-2013中规定的防止电气场所安全隐患伤害的安全标志包括:禁止标志,“禁止跳下”是指不允许跳下如下危险地点,如:深沟、深池及盛装过有毒物质、易产生窒息气体的槽车、贮罐、地窖等处; “禁止跨越”是指禁止跨越的危险地段,如:专用的运输通道、带式输送机和其他作业流水线、作业现场的沟、坎、坑等;“禁止乘人”是指禁止乘入易造成伤害的设施,如:室外运输吊篮、外操作载货电梯框架等;“禁止停留”是指禁止停留在对人员具有直接危害的场所,如:粉碎场地、危险路口、桥口等处;“禁止攀登”是指不允许攀登有坍塌危险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指令标志,“必须戴安全帽”应悬挂在头部易受外力伤害的作业场所,避免落物危险;“必须系安全带”应悬挂在易发生坠落危险的作业场所,避免不慎从高处落下等;警告标志,“当心烫伤”、 “当心坑洞”、“当心腐蚀”、“当心吊物”、“当心自动启动”等可提示现场人员注意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人身安全。防止电气场所安全隐患伤害的安全标志如图4所示。
除上述安全标志外,GB/T 29481-2013第6章还还规定了安全标志的设计要求和应用安全标志时应应 考虑的电气安全标志尺寸与观察距离的关系。
GB/T 29481-2013对带有电气设备的应用场所所中会出现的安全标志做了全面规范规定,针对性强, , 便于操作,规范、准确应用标准规定内容,结合安安全标志内容培训,能够清晰传达安全信息,预防电电气事故发生,为营造安全的生产、生存和生活环境境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实际电气设备应用场所中,应用安全标标志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案例分析:某建筑工地对“当心触电”的三种种错误表示(如图5所示)。
图5中,同一建筑工地不同带电设备上出现了对 “当心触电”的三种表示方法,按照GB/T 29481-2013的具体规定,没有一种表示方法是准确的。“当心触电”的正确表示如图6所示。虽然使用了文字“当心触电”、“有电危险”对标志符号进行了说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但无形中混淆了使用人员对伤害风险的正确理解,当使用人员出现精神不佳或疲劳作业时,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可见,加强电气场所安全标志有关标准的宣传,加深使用者对标准的正确理解和使用,对提高使用人员对安全标志的重视和准确应用至关重要, 应通过标准宣传统一理解,规范应用。
电气场所安全标志具有充分调动使用者自身心理状态和生理机能响应的作用,从而达到警示使用者自觉或本能地警惕不安全因素并采取防护措施, 避免危险,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最终目的。因此, 相关标准发布实施后,一定要落实好标准宣贯工作, 使用者也应积极响应要求参加培训学习,在今后使用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实现安全标志应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GB 2893.1-2004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工作场所和公共区域中安全标志的设计原则.
[3]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关于电气安全管理的浅见 篇8
[关键词]安全管理 组织、技术措施 安全检查 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331-01
现代安全管理应该是系统的安全管理,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管理。对于电气这个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一直是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手段。做好安全管理这项工作,对于增强企业领导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防止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和必要的安全知识技能而引起的伤亡事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安全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管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指挥人员的盲目指挥,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匮乏和思想麻痹大意违反操作规程,还有就是安全管理不到位等等造成的。
安全管理如果要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就必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格管理。安全管理问题,既有人对物的管理,又有人对人的管理,还包括人、机、环境三者的多元复杂的多种矛盾问题。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必须严格执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力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要求在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维护、检修等每一个阶段的各个环节上,都必须从人员、设备、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各方面加强全面的安全管理,切实落实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各项措施。
作为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作为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个职工自身利益的要求。安全的组织管理包括领导的组织措施和技术部门,技术工人的技术措施。凡是组织管理严格的单位,基本上能做到安全生产。现就从以上的观点来进行阐述:
一、组织措施
各项规章制度是人们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保障安全、促进生产的有效手段。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群防群治制度。同时企业的各级领导者和决策者要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把安全与生产统一起来。抓生产首先要抓安全,尤其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要服从安全。要求把安全管理由过去传统的问题发生和事故处理型转变为现代的问题发现和事故预防型,把工作的重点放到预测、预控和预防上,特别是要把查设备隐患、反违章作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工作落到实处。组织措施是能否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应充分重视组织措施对安全目标控制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健全安全工作,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确保人身安全和企业生产安全,应该遵守下列方案。
1.在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和配置安全防护装置时,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标准和法规,并符合现场的特定安全要求。
2.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运行管理规程、维护检修制度、事故分析制度和安全用具使用管理制度等。
3.定期对电气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宣传国家、地方、行业的最新安全技术要求和规定,不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凡从事电气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电气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准上岗,无证人员不准独立操作。严禁非电工从事电气作业。
4.健全管理体系。企业动力部门(设计部门)或安技部门应有专职或兼职技术人员,负责电气安全技术管理、电气资料管理和定期的电气安全检查。用电部门要经常开展隐患自检,对查出的问题要制定整改计划。
二、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生产活动中,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为消除和控制危险隐患,从技术和管理上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安全施工。它包括作业的环境和条件安全、作业技术安全、作业状态安全、作业行为安全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到位的安全目的。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身体力行,多到一线了解生产的实际情况,设身处地为生产人员度身定做一些完善而又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切实贯彻执行。真正做到从技术上采取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况且安全技术措施是长期的生产过程和反复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的结晶,因此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必须按部就班的、彻底的、无条件的认真执行。
1.正确选用和安装电气设备的导线、开关、保护装置。
2.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框架,应采取保护接地(接零)措施。
3.电气设备和线路要保持合格的绝缘、屏护、间距要求。
4.合理配置和使用各种安全用具、仪表和防护用品。对特殊专用安全用具要定期进行安全试验,取有合格证。
5.积极推广和优先使用带有漏电保护器的开关。
6.在采用接零保护的供电系统,要实行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
7.手持电动工具,应有专人管理,经常检查安全可靠性。应尽量选用Ⅱ类,Ⅲ类。
8.电气设备和线路周围,应留有一定操作和检修场地,易燃易爆物品应远离电气设备。
9.室外电气设备应有防雨措施。
10.电气标志(警示牌、标志桩、信号灯)设置完好。
三、电气安全检查
电气安全检查是杜绝事故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发现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不安定因素,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生产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检查的项目标准。其主要内容是: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教育培训、差措施、查隐患、查安全防护、查劳保用品使用、查机械设备、查操作行为、查整改、查伤亡事故处理等主要内容。检查方式通常采用经常性安全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重点抽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查及复工检查等等。一般应每季度1次,每年不得少于2次。特别是雨季前和雨季中的检查尤为重要。电气安全检查以自检为主,互检或主管部门抽检为辅。查出问题限期整改。检查重点如下:
1.线路和设备绝缘有无损坏、老化,裸露带电部位是否有屏护,警示灯、警示牌和标示桩是否齐全有效。
2.室外线路是否有悬垂过大,与建筑物太近,固定点脱落等现象。
3.电气箱、柜、盘、接线盒、刀闸、电门、开关、灯口、插销等是否有损坏,是否有裸露带电部位。
4.保护接地(接零)干线是否损坏,支线是否有锈蚀、断线、串接现象。
5.使用临时线是否有手续,架线是否合理,开关选用、安装是否正确,有无专人管理。
6.电气设施附近是否堆有杂物、易燃易爆物品,室外电气设备是否有防雨措施。
7.危险环境的电器、线路、照明是否符合要求。
8.安全防护用具的保管、使用、配置是否合理、齐全、有效。
9.变配电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记录齐全程度。
10.有无违章操作。
四、资料的有效管理
安全资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设备档案,进行资料管理是电气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五、重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