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赔偿标准(共7篇)
交通事故中赔偿标准 篇1
2018年遂宁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一、死亡赔偿金计算公式
城镇居民:按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A 年龄 X≤60岁 22368元/年×20年=447360元 B 年龄60岁≤X≤75岁 22368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22368元/年×5年=111840元 农村居民:按上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 A 年龄 X≤60岁: 7895元/年×20年=157900元 B 年龄60岁≤X≤75岁 7895元/年×(80-X)=★元 C 年龄 X≥75岁 7895元/年×5年=39475元
二、丧葬费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新标准尚未发布,老标准为:37924元/年÷2=18962元
三、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伤残等级赔偿系数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3.6等级划分:本标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成都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10级(10%),每级相差10%。
城镇标准:十级:44736元,九级:89472元,八级:134208元,七级:178944元,六级:223680元,五级:268416,四级:313152元,三级:357888,二级:402624,一级:447360元。
农村标准:十级:15790元,九级:31580元,八级:47370元,七级:63160元,六级:78950元,五级:94740元,四级:110530元,三级:126320元,二级:142110元,一级:15790元。
四、误工费
[国家赔偿的标准]月工资=32784元/年÷12月=2732元/月日工资=2732元/月÷21.75日=125.6元/日(劳社部发【2008】3号)无收入证明,参照同行业或相近行业上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五、护理费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本地司法实践操作标准80元/天】
六、交通费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七、住院伙食补助费
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遂宁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川财行[2007]227号】2007.9.6)第13条确定: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为50元/日【本地司法实践操作标准为30元/天】
八、营养费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九、被抚养人生活费 1.城镇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以下数据仅指受害人为唯一抚养人的赔偿指数)A 年龄 X≤18岁: 15050元/年×(18-X)年=★元 B 年龄60岁≤X≤75岁 15050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15050元/年× 5年=75250元 2.农村按农村标准依此计算。
2018年遂宁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1)、医疗费(2)、护理费(3)、误工费
(4)、住院伙食补助费(5)、交通费(6)、营养费
(7)、残疾、死亡赔偿金(8)、精神损害抚慰金(9)、被抚养人生活费(10)、残疾辅助器具费(11)、后续治疗费(12)、整容费(13)、康复费(14)、住宿费(15)、丧葬费(16)、财产损失
遂宁交通事故计算方式
2018年遂宁交通事故赔偿计算方式:
2018年遂宁交通事故赔偿数据的依据: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7元 人均消费性支出21991元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397元
全省职工平均工资 35,873元,养老标准为:37924元;(一)农、林、牧、渔业42,940元(二)采矿业56,446元(三)制造业49,093元
(四)电力、燃料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3,009元(五)建筑业45,789元(六)批发和零售业46,287元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9,063元(八)住宿和餐饮业36,363元
(九)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6,065元(十)金融业87,323元(十一)房地产业53,248元(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1,083元(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90,666元(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8,106元(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7,401元(十六)教育业74,604元(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86,251元(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9,877元
(十九)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79,636元
1、死亡赔偿金计算公式《最高院人损解释》: 城镇居民:按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a 年龄 x≤60岁 20307元/年×20年=406140元 b 年龄60岁≤x≤75岁 20307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20307元/年×5年=101535元 农村居民:按上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 a 年龄 x≤60岁: 7001.4元/年×20年=140028元 b 年龄60岁≤x≤75岁 7001.4元/年×(80-x)=★元 c 年龄 x≥75岁 7001.4元/年×5年=35007元
2、丧葬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37924元/年÷2=18962元
3、残疾赔偿金《最高院人损解释》: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伤残等级赔偿系数
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3.6等级划分:本标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成都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10级(10%),每级相差10%。
4、误工费:《最高院人损解释》:[国家赔偿的标准] 月工资=32784元/年÷12月=2732元/月
日工资=2732元/月÷21.75日=125.6元/日(劳社部发【2008】3号)无收入证明,参照同行业或相近行业上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5、护理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本地司法实践操作标准50元/天】
6、交通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7、住院伙食补助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遂宁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川财行[2007]227号】2007.9.6)第13条确定: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为50元/日 【本地司法实践操作标准为20元/天】
8、营养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9、被抚养人生活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1.城镇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以下数据仅指受害人为唯一抚养人的赔偿指数)a 年龄 x≤18岁: 15050元/年×(18-x)年=★元 b 年龄60岁≤x≤75岁 15050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15050元/年× 5年=75250元 2.农村按农村标准依此计算。
2018-2019年四川省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规定,四川地区人民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间在2018年5月1日之后2019年4月30日之前采用下列最新数据计算赔偿项目。
一、各项指数: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727元;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2227元;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21991元;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1397元;
二、死亡赔偿金:
1、城镇居民:按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A 年龄 X≤60岁
30727元/年×20年=614540元
B 年龄60岁≤X≤75岁
30727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30727元/年×5年=153635元
2、农村居民:按上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 A 年龄 X≤60岁:
12227元/年×20年=244540元 B 年龄60岁≤X≤75岁
12227元/年×(80-X)=★元 C 年龄 X≥75岁
12227元/年×5年=61135元
三、丧葬费: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四、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伤残等级赔偿系数
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3.6等级划分:本标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10级(10%),每级相差10%。
五、误工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第二十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六、护理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本地司法实践操作标准50元/天】
七、交通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八、住院伙食补助费:
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四川省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川财行[2007]227号】2007.9.6)第13条确定: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为50元/日。
九、营养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十、被抚养人生活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1.城镇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以下数据仅指受害人为唯一抚养人的赔偿指数)
A 年龄 X≤18岁:
21991元*伤残系数*(18-X)年=★元
B 年龄60岁≤X≤75岁 21991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21991元/年× 5年=109955元
2.农村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以下数据仅指受害人为唯一抚养人的赔偿指数):
A 年龄 X≤18岁:
11397元*伤残系数*(18-X)年=★元
B 年龄60岁≤X≤75岁 11397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11397元/年× 5年=56985元
十一、精神抚慰金:《最高院人损解释》
第十八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交通事故私了协议书
协 议 书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就 年 月 日因乙方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将甲方致伤一事,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以下调解意见:
一、因乙方驾车致甲方脚部之损伤,甲方经在 人民医院治疗,已住院治疗结束,转为在家康复治疗。
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之规定,乙方应赔偿甲方各项损失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康复费、后续治疗费等本次因乙方交通肇事甲方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共计 元人民币。
三、乙方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 日内,一次性向甲方全部支付。
四、甲方收到乙方的上述人身损害赔偿费用后,不得以赔偿项目缺失、身体伤害严重等等理由,向乙方继续索要赔偿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索取赔偿。乙方不得以上述赔偿项目多、赔偿金额多等理由,向甲方索要赔偿费用。如一方违约,违约方要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 元。
五、甲方鉴于乙方家属在事故发生后能够积极给予赔偿,达成了本调解协议。故对乙方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给予谅解,请求人民法院对乙方应付的刑事责任给予从轻、减轻处罚。
六、为保证乙方交通肇事案件的顺利进行,甲方保证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及法院审理过程中的需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七、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五份,双方当事人各一份,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各一份。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交通事故中赔偿标准 篇2
一、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主体受到侵权行为而遭受到肉体或精神上的损害或痛苦, 以此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或赔礼道歉等形式弥补其伤害的制度。笔者认为,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因侵权人的行为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和精神利益的减损, 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给予其赔偿的制度。
一般认为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有:1、自然人是精神损害赔偿主体 (1) 。即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而不能是法人或其他组织。2、物质赔偿是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方式 (2) 。即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因其便于履行而成为赔偿最主要的实现方式。3、精神损害赔偿操作困难。即无论法理还是实践, 都难以针对精神损害做出统一的国家赔偿标准。
二、国家赔偿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的缺陷
(一)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不明
虽然新《国家赔偿法》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 但是却未规定如何计算, 相关的司法解释没有确立具体的标准, 这就会导致在具体案件中, 一方面赔偿义务机关和审判人员会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这种自由裁量权若未受到合理的限制, 则会产生裁判不当, 令受害人对国家司法机关不信任, 影响司法权威;另一方面, 会对赔偿数额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等有不一致的结果, 从而使法律适用不明确, 进而使得受害人获得赔偿遭遇各种困境。与此同时, 由于没有统一的指引标准, 容易使受害人在进行国家赔偿时产生困惑, 受害人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与法院最终做出的判决数额往往有很大的落差。
国家赔偿范围决定着受害人是否可以获得救济, 那么赔偿标准则决定和影响着受害人能够获得多大程度的救济。通过设立一定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旨在以一定数目的金钱来缓解受害人在精神上的痛苦, 进而能够使受害人得到相应的精神损害弥补。
因此有必要对如何计算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的时间标准以及地点标准等等确立具体的标准, 这样才能够使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明确, 最大程度上保障受害人的权益。
(二) 精神损害赔偿中“严重后果”的认定缺陷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支付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条件是“造成严重后果”, 但是相关的条文释义或者该法中对于何谓“严重”后果, 没有做出相关的解释或规定。由此, 如何适用精神损害抚慰金, 在司法实践中成为了一个难题。
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和一般性的财产赔偿案件不同的是, 精神损害一般是看不清和摸不着的, 属于无形的, 现实当中的案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因为各种因素的不同而导致精神损害赔偿比较复杂和困难。认定精神损害的程度和后果严重性之间的联系, 对于是否最终应当获赔, 难度较大, 法律条文因此难以就该认定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 (3) 现实当中, 也会因为“严重后果”未有详细的规定和标准, 往往会以该理由拒绝受理和承办国家赔偿的精神损害赔偿, 从而导致受害人再次遭受到损害, 这种伤害较之于原始的精神损害, 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 需要对国家赔偿法中第三十五条规定中的“严重后果”进行规定。
三、对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完善建议
(一) 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纵观世界对国家赔偿的标准, 主要有抚慰性标准、损益相抵性标准、补偿性标准和惩罚性标准, 赔偿的标准依次递增。一般而言, 精神损害是属于无形的, 难以通过一些量化的方式进行比较准确的计算, 无法直接以财产或者实物来计算精神损害。
各国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主要有:1.酌定赔偿方法。即没有统一的立法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 将该权限下放给法官自由采量, 法官可以根据具体案件的受害人受害程度、侵权程度凭借自己内心确认该赔偿数额, 主要在德国、瑞士等国家适用。不过该方法的缺点是容易造成同案不同判。2.固定赔偿方法。即国家通过制定统一的法律, 依据不同的情况对不同的侵权性质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制定相应的赔偿数额, 该法适用于日本、英国等国家。该方法比较呆板, 容易造成损失与赔偿不成正比, 难以有效地保障受害人的合法利益。3.最高额赔偿方法。即由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限定一个最高标准, 美国、埃及等国家采用该种方法。该方法对于案件判决和认定比较容易, 但是该方法最高标准比较低, 有时会与实际造成的损失不协调, 导致受害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弥补。4.医疗比例赔偿方法。即按照受害人的医疗费用的一定倍数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 秘鲁等国家运用此方法。该方法运用在非永久性损害案件中比较合理, 因为在这些案件中, 由于受害人已经治疗康复, 医疗费用可以确定, 按照该方法能够计算出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但其缺陷则是若运用到永久性损害案件中, 由于医疗费等确定不了从而导致精神损害抚慰金难以确定具体数额, 对于受害人进行赔偿方面相当不便, 不利于对受害人的精神权利保护。5.日标准赔偿方法。即精神损害赔偿金按照每日的赔偿数额累计计算, 使用该方法的国家有丹麦。该方法对于只受到身体损害案件适用, 因为按照该方法计算精神损害抚慰金相对比较便利, 但其缺点则是如遇到特定纪念物遭受损害时难以确定精神损害的期限, 或者是限制人身自由等, 这些往往都难以计算对受害人来说不利。
综合上述方法, 都各有优势和不足, 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 国家应当制定一个统一标准, 但是这个标准需要区别对待人格权和财产权造成的精神损害以及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精神损害;其次, 按照不同的损害程度明确一定的赔偿比例, 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活水平, 既给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因此, 我国现行可采取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模式为:以固定赔偿为基础, 以酌定赔偿为补充。 (1) 同时, 需要考虑一些因素主要有:被害人的过错程度, 侵权人的侵权程度、侵权手段, 受害人的体质等等。这样做, 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公平公正, 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利, 充分完善我国精神损害国家赔偿制度。
(二) 完善精神损害赔偿中“严重后果”认定
学界和实务界对于“严重后果”的分析如下:一是通过归纳影响精神损害程度的几个因素来确定如何进行赔偿。 (2) 最高院的江必新副院长则认为影响精神损害程度的因素有是否超出正常生活所应有的界限、身体和健康的受损害程度、侵权状态和方式以及是否能够弥补。 (3) 该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灵活操作, 法官能够相关的标准, 结合自由裁量, 十分灵活;但是其缺陷归根结底始终是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 详细的和具体标准依旧未能确立。二是通过例举方式详细罗列精神损害中“严重后果”类型。 (4) 例如隐私权和名誉权受到侵害, 从而使受害人处于长期痛苦以至于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又再如因行政或司法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 从而给受害人家属造成巨大的精神痛苦等等。该种方法优点就是操作性十分强, 无论是法官还是受害人, 都能够根据这些列举的情形作出相应的预测或判断, 对于是否“后果严重”一目了然;但其缺陷则是毕竟列举有限, 无法穷尽, 若遇到新情况时, 则难以确定, 对受害人的保护将产生不利后果。三是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制度。例如有学者就主张采用美国对于精神损害赔偿中“严重后果”的认定, 并归纳了九种情况。该种方法的优点则是比较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 以概括为主, 列举为辅的形式便于实践中的操作;但是缺点则是以正常人标准进行评判, 凭借更多的则是感觉, 归根结底依旧未解决认定“后果严重”的方法。
因此, 应当采取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来解决“后果严重”问题的认定。通常意义上来讲, 能够以货币进行衡量的精神损害后果都可以认为其“后果严重”。通常上“后果严重”的类型可以分为:精神痛苦、精神利益的减损或丧失和概括性条款。 (5) 首先, 关于精神痛苦方面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有:因精神痛苦而进行的自杀、自残、患精神类疾病等等情形;其次, 精神利益的减损或丧失的情形主要包括因职权行为 (行政行为或司法行为) 对受害人造成基本权利受侵害、婚姻家庭关系受到侵害以及民事权益遭受损害等等;再次, 关于概括性条款则作为弹性条款而设置, 以便于未来为司法解释所用。
四、结语
《国家赔偿法》对于精神损害赔偿进行规定, 无疑对于国家赔偿是一次质的飞跃, 无论是对于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还是构建和谐社会方面, 都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 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都有一个完善的过程, 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也无外乎如是。本文通过对于精神损害标准不明确和“后果严重”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建议, 希望能够对于完善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帮助。
摘要:新国家赔偿法实施仅有三年多的时间, 虽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依旧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通过对新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赔偿标准和“后果严重”进行分析探讨, 并针对该缺陷提出解决之策, 以便于实践中更好地操作;同时, 也能更好地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以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国家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赔偿标准,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交通事故中赔偿标准 篇3
关键词Matlab软件,同命不同价,逐差法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196-01
首先,我国不同省市农村和城镇之间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用逐差法可以求得最近几年我国城镇和农村人均年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并以此作为我国各省市城镇和农村的人均年收入增长率。
其次,以我国各省市2009年城镇和农村人均年收入的数据为标准,并假设赔偿年限为20年,算出2009年我国各省市城镇和农村交通事故死亡赔偿的金额,并且以M(M≥2009)作为年份,计算出未来一定年限内我国各省市城镇和农村交通事故死亡赔偿的金额。
最后对交通道路事故中体现出的“同命不同价”现象进行分析。
1我国不同省市农村和城镇之间收入存在较大差异
1.1不同省市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加大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人口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比任何国家都重要,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实现,重点、难点在提高人民收入。要实现农村稳定,农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前提条件就是要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来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者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的农民收入有着很大不同,另一方面,经济改革使得地区之间、农民内部之问的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1.2不同省市居民收入差距增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9%以上的高速增长,城市居民收入增长3.6倍。但同时收入差距也迅速擴大我国城镇人均收入差距在1988年不是很大,到1992年开始拉大并加速,虽然城镇人均收入的相对差距从2001年后开始出现收敛迹象,但绝对差距依然呈现扩大之势。从六大区域来看,我国城镇人均收入一直保持最高的东南沿海和最低的东北四省与大西北、华北地区动态变化相似,1988年差距仅为462.677元,1992年为956.15元,1996年扩大到2718.649元,四年扩大了2倍,2002年为4069.899元,2004年则拉大到了4519.67元,是1988年的9.768倍。从省际之间来看,省际最高的广东、上海和最低的内蒙古、甘肃、山西,绝对差距由1988年的824.72元扩大到1992年的1981.78元,1996年为4824.54元2002年为7305.72元,到2004年进一步拉大到了8006.96元,是1988年的9.708倍。1988年到2004年不同区域威廉逊系数动态变化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威廉逊系数0.264是1988年0.185的1.4倍,其中2000年威廉逊系数最大,说明该年区域收入差距达到最大,2000年后开始下降,一直到2004年均呈现下降之势。
2用逐差法求解我国2000年-2009年全国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
设Yi表示第i年城镇或农村人均年收入,Xn表示用逐差法求的的5组年平均增长率,X表示5组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
则逐差法公式为
Xn=(Yi-Y(i-5))/(5*Y(i-5))(n=1,2,3,4,5;i=(2009,2008,2008,2006,2005)
X=Xn/5
根据表1,可以计算出城镇和农村人均年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14.8%和12.9%。
3求解全国各省市城镇和乡村道路死亡赔偿标准
设M为年份,且M≥2009
La为2009年a省或市城镇平均年收入
Ka为2009年a省或市农村平均年收入
Ha为第M年a省或市城镇平均年收入
Ga为第M年a省或市农村平均年收入
则:
Ha=【(M-2009)*14.8%+1】*La
Ga=【(M-2009)*12.9%+1】*Ka
设Fa为第M年a省或市城镇道路交通死亡赔偿标准
Da为第M年a省或市乡村道路交通死亡赔偿标准
以20年为赔偿标准,则
Fa=Ha*20
Da=Ga*20
由此可得到全国各省市城镇和乡村道路死亡赔偿标准
4对道路交通赔偿的评论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道路交通死亡赔偿体现出明显的“同命不同价”现象,所谓的“同命不同价”拷问了法律的公平,让“生命权”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生命从词义上讲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但法律学上的生命,并不是泛指一切生物的生命,而仅指自然人的生命。它是人体维持其生存的基本的物质活动能力,是人的最高的人格利益,具有至高无上的人格价值,是人的第一尊严。因此,生命权就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利益为内容的权利。生命的概念突显了生命权对人的意义,可以说生命权是自然人最重要的权利,离开了生命权,其他的一切权利都无从谈起。因此,生命权应该受到最为严密的法律保护。当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这一类事实时,法律能否给以生命权完善的救济不仅直接反映了该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科学与否,更直接体现了该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与否。
参考文献
[1]周义仓,赫孝良.数学建模实验(第二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陈贵明,张明照,戚红雨,张宝俊.应用Matlab建模与仿真.科学出版社.
[3]徐显明.法理学教程.中国法政大学出版社.
交通事故中赔偿标准 篇4
保险公司在与机动车方签订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事故赔偿标准的依据通常是已经废止的《办法》,而受害人则主张按照《解释》规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赔偿。如此,各方在确定赔偿标准方面即发生冲突,适用旧标准,对受害人不公平;适用新标准,则对于机动车方不利。对此,法院该如何选择呢?
保监会专门就此问题请示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于2004年6月份作出法研〔2004〕81号《关于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是否适用于未到期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称:“投保人与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有关‘保险人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以及保险合同的约定,在保险单载明的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的约定只是保险人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的计算方法,而不是强制执行的标准,它不因《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失效而无效。《解释》施行后,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既可以继续履行2004年5月1日前签订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也可以经协商依法变更保险合同。”
笔者认为:《办法》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项目和标准只是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计算方法,而不是强制性的标准。从私法自治、契约自由原则的角度来看,双方的约定应当优先适用,而不应随《办法》的失效而无效。因而从“民有私约如律令”的私法意义上来说,该《答复》似乎有一定的正确性。
但是,该《答复》置于《保险法》领域中就不适当了。理由有如下几点:(1)保险合同与其他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自由缔结的合同不同,它是一种被保险人实际上只限于服从、接受或者拒绝他方提出的条件而成立的格式合同。由此法律特征所决定,对保险合同应适用何标准进行赔偿,完全是由保险公司决定的,被保险人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保险法》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私法,其中就存在许多对保险公司和保险市场监管方面的规定。因此,保险合同以及《保险法》的特征决定了处理该领域的纠纷不能完全适用私法领域的原则。(2)与被保险人相比,保险公司更有能力避免因法律法规的变化而导致的不利益。在《解释》出台后实施之前,保险公司作为各种资源的享有者,其完全可以也能够与被保险人协商变更保险条款,按照《解释》所确定的赔偿标准执行,并根据所承担的风险状况,重新确定保险费率,避免纠纷发生后双方就赔偿标准发生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在《答复》中也肯定了这种变更保险合同内容的解决方式。而被保险人在经济实力、法律知识、经验等的相对欠缺,以及格式合同的被动缔约方的地位,都决定了其在规避法律风险、维护保险利益等方面处于弱势,将
新法实施带来的不利益分配给被保险人显然与民法中所倡导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相悖。(3)责任保险的性质也决定了不能适用《办法》所确定的赔偿标准。
责任保险(liabilityinsurance),是指以被保险人依法应当对第三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而成立的保险合同。《保险法》第49条第2款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由此可见,责任保险系以填补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所受损失为目的,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在责任限额范围内的替代支付。因此,如果被保险人对于受害人按照《解释》所确定的标准进行赔偿的话,该赔偿责任即为保险标的,保险公司即亦应当按照此标准予以替代支付。(4)被保险人可以援引情势变更原则申请法院对合同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双方签订合同时的法律条件是《办法》,而发生交通事故时,适用的是《解释》,而《解释》规定的赔偿标准比《办法》高得多。在此情形下,完全可以适用情势变更原则,适用《解释》规定的标准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和赔偿标准 篇5
1、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伤残系数×赔偿年限
2、残疾辅助器具费=适用普通器具的合理费用
3、丧葬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
4、被扶养人生活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抚养年限
5、住院伙食补助费=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元/天)×住院天数
6、医疗费赔偿金=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
7、误工费=误工月收入×误工时间
8、护理费=交通事故发生地护工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护理天数
9、死亡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收入×
10、此外,还有交通费、住宿费、直接财产损失费、车辆停运损失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部分省份最新出台交通事故赔偿计算标准
吉林
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件数据,吉林省发生的交通事故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为:
吉林省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1元/年;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973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26元/年。
宁夏
6月13日,宁夏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发布全区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人身损害赔偿有关费用计算标准,即日起执行,在该标准实施以前发生的交通事故,仍按原标准执行。
具体的交通伤残事故赔偿标准,按照相关法规,残疾人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伤残等级确定。在宁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照自治区城镇居民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
伤残等级系数×20年×居民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增加一岁减一年,75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20全区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依据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6元/年;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984元/年;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9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15元/年。
天津
广西
根据《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了广西省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计算参考指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关数据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6元/年;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321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7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582元/年。
湖南
根据20湖南统计局发布的《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调查数据: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38元/年;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501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993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9691元/年。
江苏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件数据,江苏省发生的交通事故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全省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为:
江苏省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参考数据: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73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7元/年;
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556元/年。
四川
20四川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根据上一年度四川统计局发布的《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调查数据: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05元/年;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277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7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51元/年。
安徽
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件数据,安徽省发生的交通事故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为:
安徽省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6元/年;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234元/年;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10821元/年;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75元/年。
湖北
湖北省发生的交通事故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支配收入”为: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27051元;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11844元。
福建
根据福建省统计局发布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福建省发生的交通事故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关数据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75元/年;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20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3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961元/年。
海南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6元/年;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8元/年;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5213元。
山东
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发生的交通事故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关数据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45元/年;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4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0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748元/年。
内蒙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94元/年;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876元/年;
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6元/年;
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637元/年。
上海
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海市发生的交通事故标准需要参考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等数据为: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62元/年;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6946元/年;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5元/年;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152元/年。
北京
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北京市发生的交通事故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58元/年;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3803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569元/年;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811元/年。
广东
2016年广东省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计算参考指数为: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757元/年;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0元。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计算标准表
医疗费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数额,按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误工费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护理费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
交通费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住宿费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住院伙食补助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营养费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简称“基数”),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Ⅰ级(100%)到第Ⅹ级(10%),每级相差10%,即
一级
基数×年限×100% 拿广东省的数据为例:
城镇居民: 34757×年限×100% 农村居民:13360×年限×100%
多个伤残等级的计算方法:
多个伤残等级中最高的伤残赔偿指数+伤残赔偿附加指数1+伤残赔偿附加指数2+……伤残赔偿附加指数n伤残赔偿附加指数从10%到%1,
一级伤残10%;
二级
基数×年限×90%
二级伤残 9%;
三级
基数×年限×80%
三级伤残 8%;
四级
基数×年限×70%
四级伤残 7%;
五级
基数×年限×60%
五级伤残 6%;
六级
基数×年限×50%
六级伤残 5%;
七级
基数×年限×40%
七级伤残 4%;
八级
基数×年限×30%
八级伤残 3%;
九级
基数×年限×20%
九级伤残 2%;
十级
基数×年限×10%
十级伤残 1%;
残疾辅助器具费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被扶养人生活费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康复费及后续治疗相关费用
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赔偿标准一般以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定残后护理费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丧葬费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说明:
1、受害人因伤致残或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赔偿“因伤致残”或“受害人死亡”栏内的项目外,尚需支付“一般受伤”栏目内的医疗费等相关费用。
2、受害人因伤致残或死亡的,赔偿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但提起刑事附带民事的,不能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3、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4、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者残疾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护理、配制辅助器具,或者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5、本表适用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也适用于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交通事人身故损害损偿还需根据责任大小确定赔偿责任系数。
如何确定交通事故赔偿计算标准?
2014年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篇6
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32658元;
二、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850元;
三、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收入15405元;
四、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55元;
五、职工年平均工资51120元,月平均工资为4260元;
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65368元;
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9954元;
八、分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农林牧渔业59144元;
2、采矿业80675元;
3、制造业62956元;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14382元;
5、建筑业56369元;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5285元;
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8947元;
8、批发和零售业58157元;
9、住宿和餐饮业36844元;
10、金融业153846元;
11、房地产业68425元;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6474元;
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6432元;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7604元;
1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8559元;
16、教育81474元;
17、卫生和社会工作92878元;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1705元;
交通事故中赔偿标准 篇7
一、工伤保险赔偿与交通事故赔偿的差异与统一
(一) 两者的差异
1. 两种赔偿依据不同, 承担主体不同。
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是依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请求对职工上下班途中道路交通事故损害的工伤保险进行给付, 承担主体是用人单位或劳动保险机构, 承担的责任是社会工伤保险责任, 属于公共领域的赔偿。
交通事故赔偿请求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民法通则》等相关规定, 向造成损害的第三人主张损害赔偿请求权, 赔偿主体是第三人, 承担的责任是民事侵权责任, 是属于私法领域的赔偿。
2. 两种赔偿请求程序不同。
工伤保险赔偿需经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需要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和“是否工伤”进行鉴定, 如对鉴定不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行政诉讼。对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和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可向上级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3. 两种赔偿的范围不同。
工伤保险赔偿是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对工伤职工的工伤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因公死亡待遇、丧葬补助金与供养亲属抚恤金进行核定。
交通事故赔偿, 是由法院结合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结论, 对受害者进行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补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 以及精神损害赔偿费的赔偿费用认定。
4. 工伤保险赔偿具有确定性, 交通事故赔偿具有偶然性。
工伤保险赔偿是着眼于社会上一定群体、行业和地域的某一类的工伤事故, 对事故的发生可以大致测定, 对处理结果有一个确定的预期。
而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偶然、不可预期的, 因此交通事故的赔偿也是偶然和不可预期的, 这种偶然性和不可预期性往往会导致受害者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得交通事故赔偿。
(二) 两者的统一
通过对两种赔偿请求差异性的分析可以发现, 一味强调司法领域中的公平、过错责任并不能真正实现对受害者及时有效的保护, 而社会法中的社会公平观、社会统筹观却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因此如果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以及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关系,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作用, 使受害者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而如果处理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就会造成依据的标准不统一, 制度上的混乱, 无法有效的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二、工伤保险赔偿与交通事故赔偿的冲突与困境
(一) 法律规定不明确, 执行方式不统一
因为目前对两种赔偿请求的执行标准并无明文规定和明确的态度, 与此同时, 地方立法和法院的审理机器劳动者获得的赔偿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 既有支持双重赔偿的, 也有工伤保险先行垫付, 交通赔偿进行后期补偿的, 还有受害者先获得交通事故赔偿, 后获得工伤保险赔偿的。这都是源于目前对两种赔偿的法律规定不明确, 执行方式也不统一。
(二) 受伤害职工不能获得及时赔偿
根据目前《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由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事故, 首先以民事赔偿为主, 以工伤保险赔偿为辅。只有当受害职工无法获得交通事故赔偿时, 才可以获得工伤保险给付, 而交通事故案件通常需要经过公安机关的责任认定、伤残鉴定, 再到法院的一审二审, 走完这些程序一般需要半年左右时间, 在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前, 企业或保险经办机构只垫付一部分医疗费用, 极为有限, 使受伤害职工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
(三) 受伤害职工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按照目前《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只有当交通事故赔偿中的死亡补偿费和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企业单位或保险经办机构才会补足其中的差额部分, 对交通事故赔偿中已经支付的项目, 企业及保险经办机构将不再予以支付。然而在现实情况中, 交通事故赔偿实行过错责任, 很多交通事故上方当事人都负有过错, 如果交通事故中受伤害职工只获得一半的民事赔偿, 而按照规定企业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也不再给付职工工伤保险的话, 势必使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三、工伤保险赔偿与交通事故赔偿的协调与统一
(一) 理顺现行两种赔偿法律法规间的关系
两种赔偿的请求涉及 (下转第63页) (上接第60页) 多部法律法规, 相互之间存在诸多重叠甚至冲突, 因此必须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深入调研和关系理顺, 对其中存在的明显矛盾和冲突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正, 进一步明确两种赔偿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二) 各相关部门间加强沟通与协调
新的《工伤保险条例》扩大了工伤认定范围, 使劳动者在进行两者赔偿请求的过程中要面对更多的部门和单位, 必须要加强交管部门、铁路部门、航空部门、人资社保部门、司法部门、保险公司、企业等之间的沟通协调。
(三) 工伤保险赔偿赔付的流程改进
交通事故中的工伤保险赔偿, 一般要经过工伤认定、工伤伤残等级鉴定、工伤待遇仲裁、一审二审及执行阶段等多种流程, 为提高赔付效率, 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网上申报、简化手续等现代化信息方式进行改进工伤保险赔偿赔付流程。
(四) 可以考虑优先工伤保险赔偿, 再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的方式
工伤保险本身就有对劳动者的生命财产进行保护以及降低风险的宗旨, 可以保障其劳动者在遭受工伤事故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和补偿。因此当劳动者上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时, 可由企业单位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先行给付工伤保险赔偿, 而后再按照《民法条例》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 这样不仅可以优先保证职工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而且在获取交通事故赔偿时相比个人企业单位和保险经办机构也相对强势, 拥有更多的资金和专业人员, 可以更有效的实现对事故责任人的追偿。
四、结束语
工伤保险赔偿和交通事故赔偿作为两种不同的法律领域, 既是两个独立主体, 互有差异, 也存在着交叉重叠。在现实实践中, 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 执行方式不统一造成受伤害职工不能获得及时赔偿、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两种赔偿请求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困境。要做到两者的统一, 必须要理顺现行两种赔偿法律法规间的关系、加强多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改进工伤保险赔偿赔付的流程、可以考虑优先工伤保险赔偿, 再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的方式, 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才能够实现两者的协调与统一。
摘要: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的, 一般既会造成道路交通事故, 又会造成工伤事故, 这样就存在着交通事故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的交叉。由于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不明确和各地立法的千差万别, 导致类似案件在各地处理依据、处理方法、处理结果各不相同, 在实践中两种赔偿方式如何选择, 能否竞合, 存在哪些困境, 如何协调两者关系, 这些都是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
关键词:工伤,保险赔偿,交通事故赔偿
参考文献
[1]吴琼.当道路交通事故遭遇工伤——关于交通事故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相关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08 (29) .
[2]潘登.试论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制度衔接[J].中国劳动, 2003 (3) .
【交通事故中赔偿标准】推荐阅读:
3交通事故赔偿标准07-20
上海交通事故赔偿标准12-25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05-27
道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12-07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及标准05-12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范围标准及计算公式ok10-22
我国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医疗费赔偿的标准-辉县付吉中11-29
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关于印发2011年度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通知05-19
交通事故误工赔偿证明07-02
交通事故承担赔偿责任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