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

2024-12-07

道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共10篇)

道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 篇1

道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

《人损司法解释》24条仅有“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可谓简单明了,而在这之后面却包含诸多问题,几乎可以说没有一点点的可操作性。

1、“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是否可以认定为是法律委托或赋予医院的权利,是否每个受害人都手持医院的营养证明或处方,这营养证明或处方由具有什么样的资格的医务人员出具。这些证明与处方在民事诉讼中属于什么性质的证据,如何质证与采信对受诉法院的审判人员都是一个未知数,让审判人员如何应对。

2、什么是营养品,是肉禽蛋海鲜类、参类、还是保健食品或者补药。众所周知,不同的病情,对于食物有作不同的要求,即使同一食品不同的烹制方法其营养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医院出具营养证明与处方是否在其职权或服务范围之内,从医患双方的服务合同关系来看,其出具的意见是否伴随着必然的不公正性,在诉讼中,营养证明或处方在诉讼质证如何证明其证据的“三性”,一方当事人对其提出异议时,合议庭应当如何处理。如果医院以无法律依据或医院规定拒绝出具意见的,法官又以什么作为“参照”。《解释》第24条显然赋予了医院和法官的完全的自由裁量权。

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身损害赔偿如果需要营养费的话,需要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或请法医作出鉴定。

1、营养费是为了恢复健康而必须的费用,它应包括购买补品费,住院期间适当的汤水费等。在当今日常生活中,人们注重生活品质,广泛重视营养的补充的前提下,伤者的营养费对应的营养品显然不是日常生活之必须的营养品,因此对于需要支付营养费的营养品应当的范围与等级,应由医疗机构的意见作为参考。

2、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伤情显著轻微,不需住院治疗的,一般不赔偿营养费。受害程度达轻伤以上者,赔偿营养费,赔偿期限从受害之日起到伤情基本痊愈之日止。

3、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或请法医作出鉴定确定。医疗机构的意见作为参考是《解释》规定的前提条件,医疗机构的营养意见应当是以辅助治疗的需要为前提的,如果医疗机构没有出具营养意见,可以推定为不需要辅助治疗的营养,不应对营养费进行赔偿。

道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 篇2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度增长时期, 道路建设与机动车的增长比率差距过大,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数量少、质量差, 交通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大众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秩序自觉性的培养还需要时间等诸多因素, 因此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当前我国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 为了进一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维护社会秩序, 保障人民有安宁的生活, 就不得不借助于法律的惩罚性机制来实现。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于2004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 该法的制定和实施, 不仅标志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治之春已经到来, 也为司法实践中准确地把握和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提供了更为明确、权威的法律适用的原则依据。

二、目前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来, 因交通事故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不断上升, 目前法院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依据主要是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 人们议论最多的就是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问题。长期以来, 尽管有交通事故抢救费用垫付、机动车无过错赔偿责任等人性化的条款, 但具体实施中并不顺利———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一)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以后, 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认定相对困难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 确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但是由于道路事故造成损害的情形比较复杂, 很难对赔偿责任主体作出一致的认定。因此, 确认此种承担责任的主体就显得极为复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 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主体, 是指承担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人。而大多数交通事故是由机动车的运行所致, 而机动车驾驶人员可能是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承租人、受雇人、机动车所在单位的职工, 还可能是盗车者或者是与以上人员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只有确定了谁应该赔偿、受害人才知道向谁要求赔偿, 人民法院也才能据以确定谁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在新交法出台之前, 赔偿责任与事故责任一般是按比例对应, 50%的事故责任就负50%的赔偿责任;无事故责任就不负赔偿责任, 即使是有赔偿也通常是以抚恤金的名义来补偿。新交法出台后, 对伤、亡者的经济补偿上升到了责任的高度。“无责赔付”就是这种责任最强烈的表现之一。如果我们仅依照立法、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确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 显然与立法精神和物流行为理论以及客观实际相违背, 因而要视具体情形而定。

(二)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 大部分公民尤其是对不开车的公民来说, 其思想观念中仍然会心存侥幸, 希望能“私了”就尽量“私了”, 但却不知道“私了”往往会进一步造成损失的扩大。与此同时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一方对肇事方存在怨恨心理, 希望能通过诉讼获得其认为合理的赔偿, 在心理和感情上均不愿做出较大让步, 也在相当程度上导致这类案件调解难度大, 判决率高。

(三)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归责原则有待完善

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都有相关的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 对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适用的是不同的归责原则。该规定采用的是对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分别确立了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两种不同的规则原则。对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 在贯彻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的前提下, 有条件地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有利于促进公民遵守交通法规, 有利于民事赔偿纠纷的解决, 体现出民法的公平原则。

(四)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标准存在争议

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强调以人为本, 加重了交通事故中司机的责任, 与此同时, 最高法院也出台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提高了交通事故人身赔偿的标准。根据法律的规定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承担损害赔偿划分如下, 交通事故责任越大, 承担的损害赔偿的比例就越高, 没有交通事故责任的当事人, 就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一般的赔偿比例:全部责任为100%, 主要责任为60一90%, 同等责任为50%, 次要责任为10一40%。同时在受害者的赔偿问题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对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做了明确规定。

(五) 现阶段在道路交通损害赔偿案件中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数额较大

由于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及重伤的较多, 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提高了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 特别是规定当事人可以同时请求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赔偿金额大大增加, 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赔偿额也相应大幅度提高。当事人在提起诉讼时, 往往不能正确评估双方的过错程度等, 特别是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由于法律没有规定具体的计算标准, 索赔数额一路飚升, 增加了诉讼风险。大部分案件标的少则几万元以上, 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六) 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难以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至今已经实施多年, 但对于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承保事故车辆的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公司在诉讼中处于何种当事人地位, 及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还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还是存在很多的争议。我国保险法第五十条第一款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 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 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此条文旨在谋手续之便利, 免收支之劳费。保险公司依此规定, 固可直接向第三者给付保险金, 但并非第三者直接向保险公司请求给付。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 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故除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 受害第三者并无直接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之权。

(七) 诉讼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也不断提出异议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仅是确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证据, 也是行政处罚和其他行政处分的证据。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最终具体行政行为的一个环节, 它所适用的法律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 由于受到本身权力范围和法律适用范围的限制, 以及民事法律知识方面的限制, 在责任认定中, 有可能对过错的举证责任、责任人的范围等不能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 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损害赔偿的责任分配不相一致, 这都需要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纠纷的时候重新予以认定。

三、对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建议

第一, 要做到完善立法工作, 统一执法尺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将保护人身安全作为首要的立法目的, 特别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人身安全的保护,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并保证执法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因此, 要建议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或者配套规定。

第二, 加强法院调解工作, 要做到公平合理。人民法院应积极探索, 不断改进新形势下法院做好赔偿案件调解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三, 扩大司法救助措施, 保证其及时行使诉权, 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 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第四, 针对交通事故案件大量增加的特点, 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合议庭。人民法院不能被动地依据责任认定书, 而应查证当事人所负的责任同公安机关认定的责任相符时, 予以采信, 并将其作为定案的依据。

第五, 造成目前交通事故发生居高不下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机动车驾驶者及行人法制观念淡薄。因此, 要加强法制宣传, 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强化对驾驶人的安全管理, 防止机动车超载、超速行驶。尽快完善道路交科学管理水平。

第六, 要不断加强与交警部门的沟通协作, 法院平时应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主动联系合作, 对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 法院应立即审查, 依法及时采取诉讼保全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立新.侵权法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版社, 1992.

[2]王建勇.中国道路交通和交通管理[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4.

[3]张佩霖.中国民事法律理论与实务[M].北京:法律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4]刘得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 1979.

[5]杨立新, 吴兆祥, 杨帆编.人身损害赔偿[M].北京:人工大学出版社, 2005.

[6]高言, 翟新辉.债权法理解适用与案例评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6.

[7]高秀东.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处理[M].上海:华东理

道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 篇3

亮点1:“酒驾”事故起因与受害人获“交强”赔偿无关

案例:黄某与妻子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后出去喝酒。酒后驾车回家途中,與一正常行驶的电动车相撞,造成骑电动车的韩某受伤。交警认定黄某对此次事故承担全部责任。黄某的车辆上了交强险。他便要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理赔的范围内先予受害人韩某理赔。保险公司以黄某酒驾为由,拒绝赔偿。

说法:《解释》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第三人人身损害,当事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二)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三)驾驶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该条同时规定:“保险公司在赔偿范围内向侵权人主张追偿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追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保险公司实际赔偿之日起计算。”

亮点2:以挂靠形式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齐某在下岗后用其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买了一部二手夏利轿车,开始在市区做出租车生意。后来他将车挂靠到了一有客运经营权的出租车公司,该公司每月向齐某收取少许的管理费,但对齐某其他事情一律不管。由于齐某驾驶技术不过硬,有一天他驾出租车在路上连续撞倒3个行人。交警认定齐某承担主要责任,但因赔偿数额巨大,齐某无力支付,受害人便将其挂靠的出租车公司告上法庭。

说法:《解释》第三条规定:“以挂靠形式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当事人请求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亮点3:遭连环撞应区别情况追究连带或按份责任

案例:星期日,吴老太因为儿子一家3口人中午要来吃饭。一大早便去菜市场买菜。在回家的路上,因所提物品过重,吴老太失去平衡,滑倒在人行横道上,被2辆车先后压到,导致她的左小腿粉碎性骨折。交警认定,肇事车辆承担主要责任,但对前后肇事车辆具体责任没作划分。事后就赔偿问题,吴老太的家属将2辆肇事车的车主告上了法庭。

说法:对于这类连环撞击,《解释》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多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损害,当事人请求多个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区分不同情况,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条、第十一条或者第十二条的规定,确定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或者按份责任。”同时第二十一条规定:“多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损害,损失超出各机动车交强险责任限额之和的,由各保险公司在各自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损失未超出各机动车交强险责任限额之和,当事人请求由各保险公司按照其责任限额与责任限额之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亮点4:保险期内车辆易主保险公司无权以未变更保险合同拒赔

案例:柳某见其子上班地点离家很远,便把自己的小汽车给了他,但没有及时到保险公司办理交强险合同变更手续。一天夜晚,这辆车被别的车撞到并被刮坏。因找不到肇事者,老柳的儿子便向保险公司要求理赔,但保险公司以没变更交强险合同手续为由,拒绝赔偿。

道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 篇4

(一)医疗费 医疗费包括当事人为治疗伤疾而支付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医药费、住院费、康复费、整容费和后续治疗等费用。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调解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保险理赔时需剔除非医保用药)。

(二)误工费 误工费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当事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住院天数加上建议休息天数)。或当事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理赔时需提供受害人劳动合同与事发前与发后的工资单复印件并加盖公章,确认收入是否减少并证明减少的收入及赔偿标准)。当事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福建省统计局公布的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需提供相关证明确认赔偿标准)。

(三)护理费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劳动合同与事发前和事发后的工资单复印件并加盖公章,用以证明减少的收入及赔偿标准);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住院天数)。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四)交通费 根据当事人和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以及参与死亡事故处理的死者亲属(不得超过三人)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五)住宿费 当事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从外地到本市处理交通事故,实际发生的住宿费。

(六)住院伙食补助费 参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七)营养费 营养费是指当事人为辅助治疗或使身体尽快康复而购买日常饮食以外的营养品所支出的费用。营养费根据当事人伤残程度参照医院意见及营养费支出凭证确定。

(八)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按照福建省公安厅公布的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九)残疾辅助器具费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 篇5

重庆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关于下达2007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交警支(大)队,各企业交警大队,机场交警支队,总队直属各单位:因市统计局未提供200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有关数据,为保证事故处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将市高级人民法院提供的200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有关数据转发给你们,请你们在处理从2007年5月1日零时至2008年4月30日24:00时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时,参照以下标准执行。待市统计局提供完整数据后,另行通知后按新的标准执行。

一、居民收入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0元/年

(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4元/年

二、居民支出

(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399元/年

(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支出2205元/年

三、职工平均工资19215元/年

道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 篇6

根据湖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湖北省2011年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如下: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8元

2、农民人均纯收入5832.27元

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451元

4、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4091元

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092元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在相关标准: 农、林、牧、渔业

16940

采矿业

25732

制造业

2496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5444

建筑业

24819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3150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9707

批发和零售业

21049

住宿和餐饮业

18280

金融业

53768

房地产业

2922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385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

4433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241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9576

教育

3403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33180

文艺、体育和娱乐业

28662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4395

一、医疗费: 按实际支出计算。

二、残疾赔偿金:

城镇标准:城镇标准元×20×伤残系数

三、被抚养人生活费:实际数额按被抚养人人数确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法发号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如受害人有被抚养人的,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将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因此,虽然《侵权责任法》取消了“被抚养人生活费”这项赔偿,但目前仍可以将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一并赔偿。1、小孩抚养费

城镇标准10294元×(18岁-现在岁数)×伤残系数÷ 2(注:单亲家庭的无需除以2)2、老人赡养费

城镇标准:10294元×20×伤残系数÷ 2(60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75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抚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城镇户口的不超过元10294元。

四、营养费:

参照医院的医疗病历本、诊断证明书、出院医嘱意见确定或者法医鉴定结论来确定,一般为每天15元。

五、误工费: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一般计算到定残的前一天。

六、交通费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大约500至2000元之间。

七、护理费: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规定计算;无固定收入或雇工的,参照湖北省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计算每天60元左右。

八、住院伙食补助费:50元每天

九、残疾辅助器具费:

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十、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至30000元左右

十二、后续治疗费用:

道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 篇7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有关数据,确定河北省2007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有关参考数据如下:

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0305元

农村居民年纯收入3802元

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7344元

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2495元

职工年平均工资16590元

分行业职工工资

农林牧副渔6621元

采矿业25757元

制造业14968元

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6866元

建筑业13489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7645元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7394元

批发和零售业9591元

住宿和餐饮业10431元

金融业25081元

房地产业15927元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493元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6102元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3043元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2781元

教育业16117元

卫生和社会保障福利业16878元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5296元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典型案例 篇8

【案例一】驾驶员因自身行为死亡,近亲属不能获得交强险赔偿

【案情】2012年7月27日,宰某驾驶自有的厢式货车在某仓库旁停车等待装货时,因车辆发生故障,宰某自行进入车下修理车辆。修理中,因线路短路,车辆突然发动,将宰某碾压致死。因宰某驾驶的汽车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宰某的近亲属起诉要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范围内赔偿损失11万元。法院审理认为驾驶员不属于交强险中的第三者,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点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是指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投保人是指与保险公司订立交强险合同,并支付保费的车辆所有人、管理人。被保险人是指投保人及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宰某作为车辆的所有人和投保人,其因自身行为被车辆碾压致死,不符合交强险的赔偿规定,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正确。

【案例二】未投交强险,交强险限额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应赔偿

【案情】2012年7月31日,张某驾驶二轮摩托车撞倒前方钱某同向行驶的电动自行车,致钱某受伤,两车受损。张某驾驶的摩托车未投保交强险,交警部门认定张某、钱某负事故的同等责任。钱某起诉请求判决张某赔偿其医药费30890.83元,伙食补助费340元。法院判决张某先在交强险责任范围内赔偿钱某 10000元医药费,超出部分由二人按责分担。

【点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未依法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投保义务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该规定,本案张某作为投保义务人未依法投保交强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后,其应当先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对钱某予以赔偿,超出该范围的损失,再按照侵权责任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处理。

【案例三】未及时清障,道路管理者对事故应负赔偿责任

【案情】2012年12月16 日,胡某驾驶的轿车与同向直行的由王某驾驶的重型仓栅式货车的右前部相撞,致货车所载的乳胶桶倾倒,乳胶洒泼在公路上。胡某和王某从道路边取土覆盖乳胶沾染的路面后撤离现场。次日凌晨,张某骑电动自行车经过泼洒乳胶的地点时跌倒受伤。张某将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和公路管理站作为被告诉至法院,要求两被告共同承担其医疗费等计20107.41元。法院认为公路管理站在本案中具有过错,超出交强险限额部分应由其承担相应责任,据此作出相应判决。

【点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因在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物品等妨碍通行的行为,导致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道路管理者不能证明已尽到清理、防护、警示等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本案事故的发生地属公路管理站养护范围,公路管理站在诉讼中不能证明已尽到清理、防护、警示等义务,存在过错,应对超出交强险赔偿限额部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案例四】权利人直接起诉交强险公司应支持

【案情】2011年9月20日,凌某驾驶的正三轮载货摩托车与程某驾驶的轻型厢式货车的前部发生事故,致凌某受伤。交警部门认定,凌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程某负事故的次要责任。凌某治疗用去11453.59元,经鉴定为十级伤残。程某驾驶的货车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凌某起诉请求判令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其损失。法院判决支持了凌某的诉讼请求。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该规定确定了第三人(受害人)对保险公司享有的直接请求权,其可以直接将保险公司列为被告。程某虽是道路交通事故侵权人,但其驾驶的货车投保了交强险,则保险公司依法应在交强险限额内对凌某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五】无证驾驶机动车交强险不予赔偿财产损失

【案情】2013年4月11日,施某无证驾驶二轮摩托车与马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致马某受伤、电动自行车受损。经交警部门认定,马某与施某负事故的同等责任。马某请求判决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其医疗费11884.14元和车辆损失2800元。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马某医疗费 11884.14元,驳回其对财产损失2800元的诉讼请求。

【点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致第三人人身损害,当事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交强险承担是基本保障功能,即使在无证驾驶等违法情形下,交强险保险公司仍应当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对第三人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但保险公司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本案中,施某无证驾驶既造成了马某的人身损害又造成了财产损失,法院依上述规定判决驳回了马某对财产损失的赔偿要求。

【案例六】受害人因评残支出鉴定费用,保险公司应予赔偿

【案情】 2012年6月26日,王某驾驶变型拖拉机与吴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发生事故,致吴某受伤。王某驾驶的机动车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吴某经鉴定伤残等级为十级,支出鉴定费840元。吴某要求保险公司赔偿鉴定费用。保险公司以鉴定费用不属交强险的赔偿范围拒赔。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偿鉴定费 840元。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保险人、被保险人为查明和确定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和保险标的的损失程度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由保险人承担。本案吴某为确定伤残程度申请伤残等级鉴定所支出的840元鉴定费,属于必须的、合理的费用,保险公司应予赔偿。

【案例七】驾驶员肇事被判刑,受害人残疾赔偿金应赔偿

【案情】 2011年12月29日,唐某醉酒驾驶轿车,将同方向步行的赵某撞伤。交警部门认定唐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唐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赵某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起诉要求唐某赔偿残疾赔偿金。唐某辩称其已被追究刑事责任,残疾赔偿金不属于物质损失,不应赔偿。法院判决唐某赔偿赵某残疾赔偿金。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 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明确了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赔偿范围。道路交通事故致受害人伤残,必然造成受害人劳动能力减损或者丧失,仍属物质损失的赔偿范围。判决唐某赔偿残疾赔偿金符合法律规定。

【案例八】非医保用药费用,商业险公司应予理赔

【案情】2012年12月11日,虞某驾驶轻型普通货车与凌某所骑人力三轮车发生事故。凌某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用去医疗费30889.75元。交警部门认定凌某、虞某负该事故的同等责任。事故车辆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及商业三责险。审理中,保险公司要求在医疗费中扣除20%的非医保用药费用。法院判决未予采信。

【点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具有福利性的社会保险制度。为了控制医疗保险药品费用的支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限定了药品的使用范围。而涉案保险合同是商业性保险合同,保险人收取的保费远远高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投保人对加入保险利益期待远远高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因此,本案某保险公司扣除非医保用药费用的主张,降低了自身风险,减少了自身义务,限制了投保人的权利。某保险公司要求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理赔,有违诚信,法院判决未予采信正确。

【案例九】未向投保人明确说明,免责条款不生效

【案情】2012年12月11 日,王某驾驶货车与张某所骑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致张某死亡。交警部门认定王某、张某负该事故的同等责任。王某货车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及商业险。在商业险理赔时,保险公司主张根据商业险合同约定,事故责任比例不超过 50%。因保险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免责条款已向王某明确说明,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在商业险部分按70%的比例承担事故责任。

【点评】本案所涉保险合同格式条款规定:“保险车辆方负同等事故责任的,事故责任比例不超过 50%。”依照《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减轻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的30%至40%。两者相比较,该保险条款规定属部分免责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保险合同中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因此,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必须向投保人就责任免除条款作明确说明,该义务是法定义务,否则该免责条款不产生效力。本案中某保险公司未证明已经就该条款的具体内容向投保人王某作出明确的解释,故该保险格式条款不能发生法律效力。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对超过交强险限额部分的损失承担70%的赔偿责任正确。

【案例十】失地农民赔偿金标准,可参照城镇居民标准

【案情】2011年12 月30日,徐某驾驶变型拖拉机将步行的孙某撞伤,致孙某左下肢、左腓骨多处损伤,经鉴定伤残等级为十级。在确定残疾赔偿金时,孙某主张按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计算,被告某保险公司认为,应按上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因孙某为失地农民,法院判决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

道路交通事故预先赔偿协议书 篇9

赔偿义务方:

甲方:法定代表人:,职务,电话乙方:居民身份证号:电话:

丙方:居民身份证号:电话:

赔偿权利方:

丁方:

1、,公民身份证号:;与死者系关系;

2、,公民身份证号:;与死者系关系;

3、,公民身份证号:;与死者系关系;

4、,公民身份证号:;与死者系关系; 协议内容:

**年**月**日**时左右,甲方驾驶的****号车与乙方所属车辆 ***号(由丙方驾驶)在***地段发生碰撞,并导致行人***、***夫妻二人当场死亡的交通事故。为尽快处理本次事故善后赔偿事宜,由甲方、乙方、丙方、丁四方自愿协商,甲方垫资**万元、乙方垫资**万元、丙方垫资**万元,共计**万元用于本次事故赔偿事宜。赔偿义务人的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与赔偿权利人在平等自愿、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座谈协 1

商,达成一致赔偿调解协议,以资赔偿义务人和赔偿权利人共同遵守:

一、甲、乙、丙三方一致同意以城市居民标准(同命同价原则)计算二位事故死者的人身损害赔偿金。对达成的赔偿数额无异议。

二、事故死者人身损害赔偿测算结果:

(一)人身损害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所有赔偿项目共计***整(小写***元)。

(二)人身损害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所有赔偿项目共计**整(小写**8元)。

三、本协议第二条约定的事故赔偿金在协议签订后一次性付清;

四、赔偿权利人须提供事故死者户籍证明(含城镇居住区居住证明)、火化证明、死亡销户证明、家庭成员户籍身份证明给赔偿义务人。

五、经赔偿义务人充分说明,本协议所载明的赔偿数额包含所有赔偿项目。赔偿权利人自愿放弃其他一切赔偿权利,赔偿义务人今后不再承担任何经济赔偿责任。

六、特别约定:

(一)本协议生效履行后,甲方、乙方、丙方待事故责任明确后,再协商相互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如协商不成,各方均保留相互追偿权利。

(二)本协议生效履行后,丁方对本次事故中的各方责任人表示谅解,并请求司法机关宽大处理(本条内容作为宽大处

2理的书面意见)。

七、本协议经甲方、乙方、丙方、丁方签章、签字捺印后生效。

八、本协议一式九份,甲方执三份,乙方、丙方、丁方各执一份,留三份备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赔偿义务人:

甲方:

赔偿权利人:

丁方:

在场人:

道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 篇10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情况较为复杂,但是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又是审理该类案件的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审理该类案件时,正确认定赔偿责任主体对正确处理该类案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司法实践中因为机动车驾驶人与其驾驶的机动车所有人有可能是同一人,也有可能不是同一人,而且在不是同一人时,又有多种不同的情形,如出租、被盗被抢等。在不同情形下,如果机动车在运行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时,如何确定赔偿责任主体应根据“二元说”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做出认定。

(一)、认定赔偿主体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盗机动车辆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

(二)、赔偿责任主体常见的几种情形

1、车辆所有人自主驾驶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事故责任主体与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是同一的,即由车辆所有人(也是驾驶人)独自承担所应负的赔偿责任。

2、受雇人员驾驶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驾驶人员是事故责任主体,但是赔偿责任主体并不一定是驾驶人员,对这种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责任。雇员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就是说当雇员在交通事故中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雇主就是唯一的赔偿责任主体。只有当雇员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时,才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当然雇主承担连带责任后,可以向雇员追偿。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中却只规定了一种情形,即不分雇员有无故意或重大过失,都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并没有向雇员追偿的规定。但是假如雇员在驾驶活动中确有故意和重大过失的情况,当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仍可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后半部分的规定向雇员追偿。在这里就有一个判断雇员有无故意或重大过失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不是故意,若真是故意造成他人人身损害,后果严重的就构成犯罪了,应追究的是刑事责任并附带民事责任。当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定为犯罪,但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那么什么是重大过失呢?我认为最具体的易操作的依据就是:第一,在事故中应承担的事故责任应为全部或主要责任,一般的次要责任不认定为重大过失。第二,造成他人的损害后果应当是严重的。另外醉酒驾驶等严重违反交通法规行为的也可构成重大过失。

3、擅自驾驶他人车辆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如何确定赔偿责任主体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根据“二元说”的原理,若驾驶人是车辆所有人的雇佣司机或单位的工作人员,未经指派驾驶车辆发生事故造成他人损害时,虽然不是执行雇佣活动或职务活动,但从其表现形式上看,属于履行雇佣或职务活动,这时应由雇主或单位对其管理不善承担责任,即可认定雇主或单位为赔偿责任主体。至于赔偿后是否追偿,可根据其规定及当事人的意思处理。若驾驶人是与车辆所有人无任何隶属关系的人擅自驾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由驾驶人作为赔偿责任主体,当然若车辆所有人尽到了应有的管理义务,在管理上没有瑕疵的话,车辆所有人可不承担责任;若车辆所有人没有尽到应有的管理义务,在管理上有瑕疵的话,车辆所有人就应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种情况也适用于车辆保管人。

4、车辆被盗被抢后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由事故责任人作为赔偿责任主体,车辆所有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关于这类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被盗机动车辆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中,规定了以上确定的.意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二条也规定了,由盗抢人承担赔偿责任,而车辆所有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5、车辆属于分期付款购买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由买方作为赔偿责任主体,卖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关于这种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中,明确了以上确定的意见。

6、车辆以买卖方式转让并交付车辆,但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应由受让人承担赔偿责任,出卖人不承担责任。这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之人损害承担责任的请示的复函》有明确的答复,即因车辆已交付,原车主既不能支配该车的营运,也不能从该车的营运中获得利益,故原车主不应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这里涉及民法上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问题,机动车以交付为所有权转移,机动车已交付所有权即转移,办理过户手续不是所有权转移的依据,他只是一种行政上的管理行为,违反后则应承担行政责任,而不是民事责任。

7、车辆租用、借用情形。这种情形以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司法实践中在出借的情形下,一般无偿出借的,车辆所有人不承担赔偿责任,由借用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车辆所有人在出借时有过错(如明知借用人无驾驶资格等),则应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出租时的情形,因出租后出租人能获得一定的利益,因此应根据各自过错的大小由出租人和承租人分别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对以上情形有了明确的规定。

8、车辆挂靠下的情形。在此情形下,首先应由实际车主为赔偿责任主体,若被挂靠单位收取了管理费,就应根据其获利的大小承担赔偿责任;若被挂靠单位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属于无偿的挂靠,则被挂靠单位不承担赔偿责任,这种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一他字第23号复函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9、车辆在送交修理或保管期间的情形。在此情形下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无论是试车还是擅自驾驶的都应由修理人或保管人承担赔偿责任。

10、车辆被质押的情形。在此情形下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是由质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11、以买卖方式转让拼装或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的情形。在此情形下以前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是当出卖人存在明显过错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买受人作为车辆的运行、支配、控制和受益者,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为拼装车和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是明令不让买卖的,因此一般的出卖人都有过错,但是双方承担的责任,因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承担连带责任,所以以前双方只能按各自过错的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其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在这种情形下,由双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2、套牌车辆的情形。在此情形下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赔偿责任主体的问题,一般是在已登记车辆所有人不知道有套牌车时,他无任何过错,因此不承担赔偿责任,而由套牌人承担赔偿责任。当车辆所有人知道或允许套牌的情况下,除套牌人承担赔偿责任外,车辆所有人也应根据其过错的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3、车辆在发包后承包期间的情形。在此情形下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赔偿主体的问题,一般情况是确定发包方与承包方按过错的大小,共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4、无偿同乘的情形。在此情形下法律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赔偿责任主体的问题,原则上应由承运人承担有限的赔偿责任。当然无论乘车人是什么情形下搭乘车的,虽然驾驶人未获任何利益,但却负有了安全注意义务,因此应承担赔偿责任,但根据他只有义务而无权利,而同乘者却只有权利而无义务这种不公平的情况,从公平原则出发,其赔偿责任应减轻为宜。

15、还有一种特殊情形,即事故责任人已死亡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其遗产继承人不放弃继承的,只在所继承的遗产额度内,由实际继承遗产的继承人承担赔偿责任。继承人放弃继承或丧失继承的,因无可供继承的遗产,则不承担赔偿责任。

当然还有多种情形,不可能全部列出来,但都可以“二元说”的理论分析认定即可。

(三)、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的主体地位

1、根据规定,机动车都应该投保机动车交强险,因此投保了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受害人有权直接请求保险公司在其承保的交强险赔偿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直接列保险公司为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二条中都规定了受害人直接请求保险公司,在其承保的交强险赔偿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再由其他赔偿责任主体赔偿。

上一篇:医疗质量考核制度下一篇:生活是一场游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