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井冈山精神放射新的时代光芒

2024-05-11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新的时代光芒(通用3篇)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新的时代光芒 篇1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新的时代光芒——学习贯彻总书记江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在“十三五”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在全国人民喜迎猴年春节的美好时节,总书记亲临江西视察指导工作,听取我省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特别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我省发展把脉定向,明确提出了“一个新希望、四个坚持”的更高要求,是推动江西“十三五”发展、实现“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做好江西各项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根本行动指南。全省上下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入贯彻落实“一个新希望、四个坚持”更高要求,感恩奋进、振奋精神、改革创新、埋头苦干,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回报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关怀和厚爱。

“祝全国各族人民健康快乐吉祥,祝改革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辞旧迎新、万家团圆之际,总书记来到江西,深入乡村、企业、学校、社区、革命根据地场馆调研考察,给广大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让人们心中充满温暖、充满力量。

滔滔赣江,巍巍井冈。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一条成功之路,培育出薪火相传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不忘峥嵘岁月,铭记先烈功勋,就要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让这笔宝贵财富传承下去。正如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的,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些要求,蕴含着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指引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理想信念是党性之魂。革命年代,正是因为有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我们党才能无惧“敌军围困万千重”,有力回答“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信仰至关重要,如同照亮前路的灯,好比把握航向的舵。今天,面对深化改革的硬骨头,面对发展中的突出短板,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才能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在实践中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带领人民不断取得新胜利。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兴业之本。我们党“靠实事求是吃饭”,不搞本本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事实证明,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事业发展才会有活力、有动力。中国发展到今天,发展环境和条件变了,发展理念就自然要随之而变。如果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就会落后于时代,处于被动局面。只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五大发展理念上来,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用好,才能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奋力闯出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路。

艰苦奋斗是成事之基。井冈山时期,从领袖到士兵,大家“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靠着红米饭、南瓜汤度过艰苦岁月,不断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今天生活条件改善了,但艰苦奋斗的本色不能忘、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能丢。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勤务员,更要尚俭戒奢、廉洁奉公,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才能在关键时刻冲得出、顶得上、担得起,带领群众干一番事业。

依靠群众是力量之源。当年,苏区干部相信群众、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的好作风,唤起了广大工农,形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新形势下,广大干部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就能进一步赢得群众信任,汇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井冈山的山间小路,通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八角楼的灯光,映照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用井冈山精神补思想之钙、聚笃行之力、尽为民之责,我们就能交出无愧历史、无愧人民的新答卷。

二○一六年二月十九日

让抗战精神映射时代的光芒 篇2

胜利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再次强调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习总书记对抗战精神的内涵作了深刻而简练的总结,对我们把握和理解抗战精神的实质和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说到底是一个民族反抗另一个民族压迫的战争。毛泽东1939年分别在《研究沦陷区》和《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中两次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达其侵略目的,妄图“消灭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当代和平时期,“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发展时期,我们都要坚持和继承抗日战争的伟大精神,坚决捍卫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海内外全体爱国人士的胜利。2015年8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第六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介绍:在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华侨华人通过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捐款捐物支持抗战、回国参军杀敌、积极参与驻在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当年的统计,华侨捐款总计超过13亿元,侨汇达到95亿元以上,占当时中国军费的43%。当时海外华侨有800万,其中400万曾为抗战捐款。比较出名的像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自1938年成立到1942年日军占领南洋的近4年的时间里,统筹指挥南洋各地的筹款活动,通过组织特别捐、月捐和义卖等活动,筹集了巨额捐款,对抗战的胜利贡献良多。

抗战时中国的空军力量也离不开华侨的支持。如果没有华侨担任飞行员、飞机维修及后勤工作,以及捐赠飞机,中国的空军很难成军。例如广东空军从队长到飞行员几乎全是华侨。当时仅从美国回国服务的华侨飞行员就有200人左右,美国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中也有不少华侨队员。在中国的主要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上,有3000多名“南侨机工”。正是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国内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抗日战争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美国、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和支持。抗战时期,除了陆路的滇缅公路,在美国的支援下,还建有一条空中物资运输通道——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的江机场,向东横跨青藏高原,穿越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高黎贡山、横断山,然后到达昆明,全长800多公里,山峰平均海拔在4500~5500米,最高处海拔7000米。这条线路被誉为“空中的地狱”,也是一条英雄之路,一条连接中美两国深厚友谊的纽带。从1942年5月到1945年9月美国空中运输机共飞跃驼峰8万次,飞行150万小时,运送部队3万2千人,运送物资140万吨。这些物资强有力地支援了中国。

据统计,美国在驼峰航线上共损失运输机563架,损失率为30%。每三架飞机就有一架在飞行途中坠毁。坠毁飞机最集中的地方飞机残骸连绵一百多公里,在喜马拉雅山形成了一条“铅谷”。在3年零1个月的援华空运中,美国空军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还有,像白求恩、柯棣华、陈纳德等一大批友好人士组成的国际和平力量,与中华民族形成了最广泛的抗日同盟,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爱国人士共同的胜利。但说到底,战争之所以能胜利,胜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必胜信念。信念比黄金更重要,战争中就更是如此。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展望未来,把抗战精神转化为责任、动力和民族气节,转化为国民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提升。愿抗战精神映射出时代的光辉,照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新的时代光芒 篇3

不断融汇和归纳新的内涵,是雷锋精神具有持久感染力和广泛适应性的基础。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认识雷锋精神,也许“过不过时”的问题,就无须讨论。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地说,雷锋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见诸于无数人们的行动上。

(三)

能够保持持久魅力,雷锋精神肯定不是无源之水。它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革命传统,也根植于中国文化,吸取和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仁而爱人”的道德境界,“杀身取义、舍身成仁”的道德勇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修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雷锋精神提供的给养。

质沿古意,文变今情。对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理想关系,传统文化给出了哲学描述,而雷锋以现代的、日常的、生动的实践方式进行了表达。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里,面对功利与道义的博弈,利己与利他的较量,雷锋作出了他个人的抉择,并为现代人处理利益冲突提供了标尺和镜鉴。

丰富的历史资源和人文底蕴,让雷锋精神具备了深刻的民族性。而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资源,往往是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思想。雷锋精神受到不少国际人士的高度重视,不是偶然的。中外很多思想家都意识到,功利法则与优胜劣汰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人类文明的整体演进决不能缺少博爱利他精神。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上相互依存的事实不断提醒我们,单个人幸福与否,依赖于全体人的生存状态。

今天我们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生态恶化、种族仇恨、局部战争、饥饿贫穷,已经不能仅靠单个国家、单个地区解决,而要靠全人类以休戚与共的决心共同面对。在“利己”与“利人”、个体与全体的关系处理上,中国文化给出了深具普遍意义的思想资源。作为其中优秀的一部分,雷锋精神,它对于为人类共同命运的担当、为和谐世界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因而已经超出了人们对它的原有认识,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上一篇:我国数字城市发展趋势下一篇:学前教育活动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