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班教师的教师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新中班教师的教师心得体会 篇1
欢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欢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关系,在许多时候,往往都只想到自己,而忽视了别人,而能够在关心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关心别人的欢乐,这种体验对于幼儿的成长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于是本次双高课活动我选择了语言活动《小花籽寻欢乐》,虽然这个教材比较老了,但是这个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寻寻欢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又通过生动、有味的角色对话,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情,最终让幼儿升华到懂得为大家服务,关心别人才是真正的欢乐的境界。
我在课前自己制作了《小花籽寻欢乐》的PPT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进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因为课件的图片比较鲜艳、生动,所以观赏课件更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活动中,我创设宽松的语言氛围,通过让幼儿欣赏故事,学说并表演故事对话,让幼儿多说,敢说,乐说,发展幼儿的思维,又通过表达自己的欢乐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懂得为别人做好事,别人欢乐,自己也欢乐的道理,努力在幼儿心灵播下爱的种子。
活动后的反思:
一、目标的达成度
在分析教材和幼儿发展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目标,目标比较具体、明确,符合幼儿的发展。活动后觉得知识、能力这二个方面的目标幼儿都能达成,最后的情感目标在我的多次引导下孩子终于能意识到,所以最后的目标也是基本完成。
二、活动重难点的突破。
《小花籽寻欢乐》的故事中,引导幼儿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爱,自己也欢乐”感受,是这个故事具有独特审美教育价值之处,同时也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活动环节的设计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第一层次:熟悉理解作品。在分析教材时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讲述,首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在边讲边学对话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欢乐的原因,引导幼儿发觉其实是太阳、小鸟、蜜蜂、青蛙用自己的本领关心了别人才获得了欢乐的原因,然后进一步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关心小花籽寻寻欢乐。通过让幼儿猜测、想象小花籽的欢乐,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满足了好奇、爱想象的心理又对讲故事的第二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发幼儿继续想听故事的愿望,我想的寻寻欢乐的方法与故事中的方法一样吗?在讲完故事的后半部分后提问:“小花籽寻到欢乐了吗?它是怎么寻到欢乐的?”关心幼儿理解小花籽寻到欢乐的经过。
第二层次,进一步理解作品,体验情感。通过与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重点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因为对话比较简单,所以幼儿在学习了第一、二个角色的对话后已经能主动迁移到后两个角色的对话中了,通过师生、前后排等不同形式的对话练习,激发了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所以幼儿对于短句的掌握是比较好的。幼儿在扮演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的过程中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再次感受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爱,自己也欢乐的情感。
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将故事中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以及小花籽欢乐的体验迁移到幼儿的生活中,引导幼儿结合照片与生活经验,讲述身边的欢乐。提问:你们也有这样的欢乐吗?是怎样寻到的?一开始幼儿似乎还没能寻到这种关心的欢乐,但在照片的指引下幼儿逐渐能讲述这种欢乐,这个环节的设计做到了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又扩展、提升幼儿的经验。幼儿对欢乐的理解是不同的,爸爸妈妈带我玩、玩玩具,这些都是欢乐,这些欢乐与故事中的欢乐是不一样的,幼儿在充分表达关心别人获得欢乐的同时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了提升,让他们进一步体验到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爱,自己也欢乐的感受。
三、不足之处
在问题的设计上还不够启发性和开放性。在活动中一旦发觉孩子回答的不在点上心里就会很着急,于是就会有许多余的话说出来,甚至急着把答案说出来,没有能很好的进行应对,在对于孩子回答的回应方面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提炼、提升和总结。
幼儿园中班新教师随笔
新中班教师的教师心得体会 篇2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
在人类发展长河中, 还没有一种发明像计算机那样应用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深远。如果以往发明的工具都是人类躯体的延伸, 那么计算机则是人类大脑的延伸。高中信息技术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数据管理技术》(选修 )、《人工智能初步》(选修 )。吉林省《信息技术基础》是会考必考的,大部分地区选修的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信息技术基础》的体系结构:把4个主题内容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体系结构:按照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算法和程序设计为主线,对3个主题的具体内容重新编排,紧紧围绕用算法和程序设计求解问题的过程,交叉介绍算法、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教学难点螺旋式逐步呈现。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再就是认知有问题,学生认为会打字、会玩游戏就会电脑,家长觉得不参加高考就不用学,学校认为会考过关就可以,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应用最终要通过教师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中。某种程度上讲, 教师的信息意识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运用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首先强调教师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的重建, 即教师首先具备信息素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现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大部分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而来的,或是从校外临时借调、临时代课的。因此,他们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缺点。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信息技术教师的队伍壮大也快, 现在的高中教师大部分都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的, 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扎实,但教学经验有待提高。
三、重技术与知识,轻信息技术文化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应当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教师没有把握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殊性,机械套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重知识、轻技能,教学效果差。在信息技术课程实践中,信息技术想创新还是有很大空间的。首先用先进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趣的创意提升学生的兴趣,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热情。让信息技术课生动、活泼、创新需要教师付出努力。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方式要合理
目前, 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方式仍采取统一上机考试的方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定位为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体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实现课程总目标, 教学过程中以组织活动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需要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五、加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构建与文化培养
要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力,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调动气氛。当要求各小组讨论时,要及时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实现的目标要明确。
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改的体会 篇3
一、捕捉生活,引入新知
捕捉生活,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转变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述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发展个性,创新学习
新课改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允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新课改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
四、游戏学习,体验新知
中班幼儿教师心得体会 篇4
前段时间身体不好,我休息了三天,后来来上班,想不到孩子看到我都非常的兴奋,对我也特别地亲热,几位孩子还关心地问:“老师你到哪里去了?”“老师,你身体好了吗?”“老师,我很想你。”“老师,你还会走吗?”一句句关切的话语让我感动万分,这发自内心的关爱出自孩子们之口我有点喜出望外,平时孩子并不善于主动与人打招呼,特别有几个孩子很少主动与人打招呼,有时连自己的老师也“懒”的理会,可是今天他们都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爱,想想我们自己,在付出的时候我们从没有对孩子大胆地说:“我喜欢你,我爱你。”孩子的感受是直观的、直接的,我们不懂得表达,他们怎么懂得感受,孩子不会感恩真的能怪孩子吗?当孩子们真诚地话语在我们耳边响起时,我们得到的何止是一句关心的话语,而是更多地关注到了孩子们主动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关爱生活周围的人,孩子们从内心逐渐地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想当好一名幼儿园老师,对孩子就要充满爱。教育是爱的教育,作为教师,就需要付出爱心,微笑的对待他们,蹲下身子倾听他们的心声,用温柔的话同他们沟通,让他们感觉老师其实就像妈妈一样疼爱他们,关心他们。平时总觉得孩子小不懂得感恩,只有我们对孩子不断地付出。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孩子是顽皮的、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在一起,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或者犯一些小错误。此时,我们不能立刻扳脸,大声呵斥,孩子也许立刻变乖了,可是,从此以后,孩子打心底就会抵触我们。问题就这样产生了,再想解决就变得相当困难。所以,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产生,我们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做到细心、耐心,重要的是,用心观察并分析孩子犯错原因,根据不同的犯错情况耐心教育孩子。
做好家长的工作也非常重要,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信任我们的同时,也是想让孩子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有所改变、快乐成长,所以,我们就要勇敢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孩子是天真好奇的,他们总会问我们为什么呀,如果我们答错了或者一时答不上,那我们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也会降低。因此,想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们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自己各方面技能,我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幼儿园新学期中班教师工作计划 篇5
一、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认真备好每节课,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机会与条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 验,认真撰写教育随笔,以提高自身能力与写作能力。了解幼儿原有知识技能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措 施。激发幼儿情感使幼儿产生愉快的心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积极参加公开课,多看对业务有帮助的书籍。不断拓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在教 学活动中,根据班上幼儿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 中处理好师幼关系,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并主动地去学习,更好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更好的培养幼儿全面发展能力。
二、班级日常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让幼儿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对幼 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加强幼儿一日常规养成教育,加强幼儿幼儿各种行为习惯培养训练,使幼儿生 活习惯、学习习惯在上学期原有基础上有一定发展。
新教师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6
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学校对各位新教师的关爱以及各位老教师的不断提携。为了使新教师迅速成长,学校特地进行了新教师与老教师师徒结队的活动,作为一名新老师,最大的不足是缺少经验,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住。学校“结对子”的方针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这一不足。当组内老师听我的课,我都虚心请教他们的意见,针对自己的存在问题改正,调整教学方法。并积极听老教师和其他老师的课并参与评课,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特别要感谢的是岸头实验学校的各位老师,虽然刚到岸头还不足两个月,但是这里的老师都很友善、热情,前不久,我参加了“新教师3年级会课活动”,我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历练的机会,来提高自己,与时开始认真备课。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在百忙之中一次次来听课,细心评课、耐心指导,他们和我一起分析各种情况,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有时会从孩子的角度问我一些看似简单问题让我回答,常教我要善于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
一、教学方面
初登讲台时,我上课的时候虽然能很流利的把本节课知识讲授完,但就好象一个人在表演一样,我似乎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讲课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而且组织课堂的能力也不是很好,而经过历练与学习,在学校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现在上课时,能以学生为主体而把自己摆在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地位上。所以在这里我还想再一次的感谢教育局的领导和学校的领导以及有经验的老师对我的帮助,使我在教学方面有所进步。经过两年的工作我觉得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认为首先在教学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深入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
5、写反思日记。要加快新教师的成长步伐,就必须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理论反思自己的实践,在反思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只能做一个“教书匠”,而不可能成为教育专家。
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不够凝练、情感演绎不够生动等。因此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管理工作方面:
初为人师,经受了锻炼,颇有深感,现就班集管理工作谈一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常规纪律,即要求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它是一件事情想取得成功的保证。对人的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人初入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为专心学习打好基础,作好准备。学校通常在开学初期都要用大量时间狠抓学生常规,可见,只有有了规矩,才有了方圆,才可言其他,诸如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等;才能够保证孩子们会有所进步。抓好常规训练是实施班级管理的首要前提。
初出茅庐的我,不知道规矩的重要性。在最初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该班孩子智力能力水平发展较均衡的特点,我大胆地制定了我的班级管理计划:尽量对他们的行为不约定俗成,充分自主,独立完成许多事情,更不会对他们的创造性活动加以限制,相反还人为地为他们提供发展个性的条件。
几个月下来,孩子在能力、成绩等方面可能发展较好,很活跃,但不可避免地在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等不尽人意,导致班级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后来,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通过自己分析、总结,我意识到自己这种想法的错误和不切实际,尽管大胆,但缺乏科学性。它否定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违背了人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势必会使孩子们自由散漫而导致无心学习。另一方面,组织纪律性不强也使班级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地意识到常规训练对学生的重要性,它是搞好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切莫想当然地把规矩当作是阻碍个性发展的束缚而不予理会,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另外一个秘诀我觉得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高尔基就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力争做到:
一、热爱学生。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我们教授学生的同时,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尊重这样的老师,愿意上他的课。
二、献身教育事业。教师被誉为“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一位平凡的教师,要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社会满意的教师。争取在最短的工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同时也真心的希望局领导和校领导们能多给我们新教师一次历练的机会,多举行一些会课活动,使我们能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这短暂的两年里,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篇二:新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从一名稚嫩的高校毕业生到一名年轻的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一些突然,也是使我差点晕头转向,所以在刚上岗的前几个星期总是感觉课堂的效果比预期的差很多,于是我就认真思考了一下我课堂上的所有细节和课的结构等,最后发现我的课堂其实就是很无聊很干涩,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在教室里坐着,教师在上面光是讲,并且语言等很干涩,我们也是一样听起来没什么劲,很容易走神。于是我就到图书室里找了相关的书籍,并且到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最后确定了以后课堂上的上了大体结构和思路。以后的每节课之前除了正常的备课之外,我都会在课堂上添加一些比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东西,结果几个星期下来效果让我大吃一惊,以前我的课时常会出现:我问问题,学生没有人反应的尴尬局面,更有甚者会打瞌睡。而现在我的课上只要我一问个问题学生就会马上回答,争先恐后,也没有在打瞌睡的了,总结一下发现和以前的课堂相比,我现在的课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丰富一点
“丰富一点”主要指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事物的道理,更应该在教学上做到多管齐下、多法并举,试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一题多解。例如:在学“快与慢的时候”我找了班里的两位同学比赛赛跑,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考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与慢,然后再让大家设想自己已经跑了5000米了,这时候你跑的速度会怎样?学生自然会联想到速度会越来越慢,之后再启发学生逆向思维,那如果你跑100米的话,你的速度会怎样变化呢?如此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速度的变化;在学习“乐音与噪声”的时候我准备了很多的教具,其中有一把我自己的吉他和实验室的钟罩学生很感兴趣,都想上来做我的实验助手,我就利用学生这个心理对学生说:“过会我提问谁能最先回答出来那就上来帮我”于是接下来学生的听课积极性都特别高,在讲到噪音的防治的时候,我敲了一下音叉之后就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让这个声音变小呢?要利用我带来的实验仪器,于是学生就都互相看着实验仪器讨论思考,很快就得出了完整的答案,那一节课整堂课学生都在“嗷嗷直叫”。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的时候,我利用很多实验证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然后就启发学生:光的直线传播它会导致那些自然现象呢?然后学生讨论,加上我的引导,学生最后完全明白并且还有很多同学会拓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更具本节课不同形式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新奇事物、思想、启发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采取一种方式和方法来教学。有一句话大家都懂的——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会吃腻的。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时不时的给学生一些新鲜感,给学生换换口味,不要给学生千篇一律的枯燥课堂,而要给学生千变万化的新鲜课堂。
二、实用一点
所谓“实用一点”就是要求你的课堂内容的选取、情景的创设,活动的开展都要尽量贴近实际,走进生活,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实用。只有课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才会使他们学习起来更有劲头,这样我们才能跟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效果更大的提高。例如:我在“光的反射”这节课上,因为那天是下午了,所以有在教室两侧的同学反应由于太阳光,他们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我就趁机引导学生看不清字是什么原因?学生积极讨论后,得出结论——黑板由漫反射变为镜面反射,所以看不清上面的字了。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问或者是启发也要劲量贴近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像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演示完一些实验后学生还感觉不过瘾,我也感觉这些实验贴近生活的较少,于是就用一根线拴着一个橡皮泥,放入水中找学生上来用笔插橡皮泥,要求学生只差一次,看谁能插到。结果上来十几个学生,就一个插中的,于是我就引导全体学生思考为什么差不中呢?然后结合光的折射的规律学生讨论,最后在我的启发下得到结论,学生发现这个结论后都感觉甚是新奇,我就抓紧再次引导:“如果你在河边插鱼,那你该怎样做?”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被调动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明确了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这种认识会进一步转化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三、趣味一点
1、趣味游戏,活跃课堂
好玩是人的天性,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赋予枯燥乏味的课堂以“生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力”这一节课,我拿了一个握力计,在讲到力的大小是就让每一个学生都测一下握力是多少,然后选出班级里的大力士。在上“天平的使用”这一节时,我先找一个同学然他选一个物体拿到讲桌上,让他自己动手测量一下他选的物体的质量,然后向后面数数,数到他测质量的最后一位数的同学,然后那位同学到讲台演示一下他自己选的物体测质量,下面的同学指正他的错误之处。这样就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了,并且还巩固了知识。
2、自制教具,动中感悟
自制物理演示教具,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直观化,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是物理教学生动活泼、凝聚力强,从而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应用物理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3、拓展趣味知识
有的时候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适当添加一些比较有趣的知识或实验,那学生的好奇心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学习“来自地球的力”快下课的时候,我给学生说了一个比较有趣的事:“如果把地球从一端向下挖洞,一直挖穿另一端,然后再其中一端向里扔一个小球,那小球会怎样运动?”学生结果都回答从另一端出去,于是我就赶紧告诉他们答案,结果学生都很惊讶,感到很不可思议,我就趁机告诉学生:“如果大家好好学习物理,等到高中就会明白了,如果不好好学习,你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明白的!”在学习“物质的密度”的时候,我适时的问学生:“世界上什么东西密度最大?”学生就喊了:“锇”。我问他们你们怎么知道它的密度最大?“密度表里它的密度最大。”“老师就告诉你们吧,其实咱的密度表是缺少很多种物质的,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黑洞,跟小米粒这么大的黑洞,一艘万吨巨轮都拉不动!学生都傻了眼了,感觉太神奇了,于是我就鼓励学生上网上查查相关资料。为了使课堂上有更多的趣味知识,我每次课前都查阅相关资料。因为,我觉得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要教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
你希望课堂上学生积极响应,积极思考吗?你希望学生喜欢你吗?那课堂上就多一点变化,多一点实在,多一点趣味吧!
篇三:教师个人教学心得体会本年度我在石嘴山联合学院机械工程系担任12高数2班、12高数3班和14数春1班及14焊接1班的教学工作。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不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所不同,需要不断地调整角色和情绪。对于近来教学工作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
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
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等。
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对书本内容的记忆和掌握。
3、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熟记以便在实习课中灵活运用。
4、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
5、想尽办法寻找教学实物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所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争取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多举例子让学生更明白,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篇四:新教师的个人心得体会转眼间四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在领导的信任鼓励下,让我在教学和教法方面成长、进步、收获了不少。通过四个多月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更加感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四个月里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有满意和不足,但无论怎样,我都需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先说说自己,体会到了做一个老师真的不容易。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
一、听课。
学校领导为我们考虑的非常周全,让我们跟着指导老师学习,让我们先听课,学习老教师是怎样上好一节课的。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听课时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1、关注教师的教。我们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的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要应该注意课的结构,重点难点的突破,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教学媒体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
2、关注学生的学。注意怎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怎么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尽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
二、请教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师傅以及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对于刚刚不入工作岗位的我,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但在这些日子当中,老师们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
三、学习
在教学工作方面,做为一名新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经验缺乏是我的不足。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主要做以下几点:
1、我要多学习,多请教。作为新教师的我,刚开始确实有些盲目,不知如何下手,但在教学上我不敢有一丝马虎,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我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我会利用空余时间去请教和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活动并学以致用。
2、我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我会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力求要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我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要学习跟指导老师及时批改、讲评作业,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要学习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使学生学有所得。一个月来深感站上讲台不难,但站好讲台不容易。特别是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之后,发现自己的备课确实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地方都是自己想不到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我对自己提出必须要按照教材和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准备充分了,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3、我要多看书,多上网。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使自己的这一桶水不会陈旧、不会用竭,我要努力学习,给自己充电。我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目标
为了更好适应教师的角色,使自己更快成长,我为自己设立了以下几个目标,以激励自己:
1、在教育教学的思想上,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理念,与时俱进。
2、在业务技能上,继续夯实基本功,力争在两年之内,使个人的教育教学的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加强学习,除了向书中学习外,还要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要积极参与课题探究。
新中班教师的教师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中班幼儿,绘画,兴趣
幼儿绘画是指幼儿运用工具在纸等材料上通过造型、设色、构图等手段, 表现出可视的平面形象的活动。中班幼儿在小班绘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认识以手指活动为主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掌握其使用方法, 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引导幼儿认识和使用12种颜色, 辨识同种色的深浅, 帮助他们学习用与物体相似的颜色作画, 使他们注意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如何正确指导中班幼儿的绘画, 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在充分掌握中班幼儿绘画目标的基础上, 了解中班幼儿绘画的特点、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绘画, 提高孩子们的绘画能力。中班幼儿画画时, 已能区分地面和天空了, 他们把所有属于天上的东西都画在纸的上方排成一条直线, 如鸟、云、太阳、飞机等, 并把树、房子、人、车、花草都画在纸的下方, 也排成一条直线, 由于孩子不懂透视原理, 他会按自己的理解来表现物体。如画三轮车时, 实际生活中有一个轮子从正面是看不见的, 但孩子却一定把它画出来, 并以为这样才是对的。孩子还常常把人物画成与水平地面相垂直的, 如果地面变换了方向, 人也随之变换。另一种最常见的画法是透明式的画法, 例如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房子, 房子四周是墙, 可是他把房子里面在看电视人物也画了出来。孩子在画人的脸时常常喜欢画正面, 而不喜欢画侧面。
绘画虽然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 能发展幼儿的智力,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使孩子们得到满足, 但是教师决不能过早的期望孩子们成为画家, 而应当通过绘画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正确指导中班幼儿绘画要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肩平, 背直, 头正, 两脚平放, 身体稍向前倾, 眼睛距离纸面25厘米远, 胸部与桌子之间要留一拳空隙。画画时左手按纸, 右手拿笔, 此时还要注意教室的光线要亮, 画画时间不要太长, 以保护孩子的视力。
2.平时应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比如活泼可爱的动物、树木花草、房屋物品等, 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幼儿用几何图形来概括物体的形状特征。例如桌子为圆形或正方形等, 鸡蛋是椭圆形, 人头部是圆形, 身体为长方形等, 概括出图形就容易作画了。
3.绘画以较厚的16开纸为宜。纸太小了, 不利于幼儿的发挥。要求画面要整洁, 比例要适当。
4.教师要多给孩子勇气, 要多表扬, 多鼓励。中班的幼儿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思维能力较差, 他画的画有些不合理, 这是正常的, 教师绝不要责备他, 反而要多鼓励表扬。对于教师的赞扬, 幼儿会获得很大的满足, 不过教师要注意赞扬的语言要具体, 不要笼统的说“你画的真好!”而应说“xx小朋友, 你这幅画画面很整洁, 真不错!”、“你今天画的房子比较大, 颜色也涂的很显眼!”等等。这样幼儿知道他们哪儿画的好了, 就会把优点坚持下去, 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5.按时保存孩子的作品, 经常展览优秀作品。
新中班教师的教师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教师指导 中班幼儿 绘画构图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224-01
前言
构图是绘画语言要素之一,在幼儿的绘画中,有着与线条、色彩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构图也反映了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征。它是指创作者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对自己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安排,形成形象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形象空间之间的特定的结构、形式,简言之,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包含全部造型因素与手段的总和、绘画中的形象分布。因此,教师在对中班幼儿进行绘画指导时,要加强对幼儿构图能力的培养。
1.把握好培养幼儿创造力与构图技能之间的度
幼儿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令成人惊叹。正是因为幼儿天赋中的平衡感和秩序感、发自本心原始淳朴的对美感的追求及涉世未深的缘故,才使得幼儿能够不受思维的束缚,尽情的发挥想象。但幼儿的绘画也是需要一定技能的,构图也不例外,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幼儿随便画出来的画,即便想象丰富,构图也会很成问题,形象主次不分,主题不突出,无法很好的将自己的所知所感流畅的通过绘画进行表达。但过分强调技能,也会束缚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如果构图要求成了束缚,幼儿就不能大胆放手去画,画出的形象虽符合规矩却并不生动。幼儿的绘画既需要发挥想象,也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因此,把握构图技能教学的度是关键,这样才能使幼儿画出的画既丰富多彩又恰到好处。
2.精心选择绘画主题
绘画主题的选择是进行绘画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好的绘画主题,应是那些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且能够与幼儿生活相贴近,激发起幼儿兴趣的主题。首先,绘画主题的选择关键在于其表现的内容,正确选择美术表现的主要形象和事件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形象之所以重要,在于美术是视觉艺术,没有明确的形象就没有描绘的对象。幼儿具象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如果没有具体的形象就不知道画什么。
由于此时的幼儿己经开始表现出事物的空间关系,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多注意观察、积累生活经验,让幼儿比较物体在不同空间中的关系。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把不同的事物联结起来,从单一的表现,过渡到表现一定的情节。
“写生”是一个培养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写生之前,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看到的物体的空间位置,然后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同一物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描绘。
譬如选择季节为绘画主题时,教师就不能仅仅是提出一个抽象的题目,而不进一步选择能代表这些季节的形象。没有具体的形象,幼儿便无从画起。所以对于偏抽象的主题,一定要找到能体现它的意义的具体形象。其次,教师所选的绘画主题内容要有一定的发散性,能够引起幼儿的联想与想象。譬如画秋天,树叶会落下来。教师就可以问幼儿叶子都落到哪里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又如在给幼儿讲述三个小伙伴捡到一艘废弃的破船,他们把船重新修补后打算一起去海上探险的故事后,就可以发散性的提问,三个小伙伴去探险都遇到了哪些事情?发生了什么?等等。再次,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教师对于主题的选择要将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譬如幼儿常见的苹果,当我们要求幼儿画静物时,也许并不能很好的引起幼儿的兴趣。但当教师将苹果拦腰切开的时候,幼儿就会惊喜的发现苹果里有一个五角星,那么幼儿就会更加乐于去描绘和表现形象。因此,绘画题材的选择是进行绘画教学与指导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
3.引导幼儿感知物体间的空间关系
物体的空间关系包括现实的空间关系和画面上的空间关系。较之幼儿造型、色彩等形式语言发展水平来说,幼儿的构图能力发展相对滞后。通过绘画中与幼儿的交谈发现,儿童头脑中对于遮挡、远近等概念的认知较其绘画作品表达要早很多。因此,想要幼儿对己知的概念通过绘画进行表达,提高幼儿绘画能力是关键。但在绘画表现中,对于现实空间的观察较之对平面作品中三维空间的观察而言,实物的观察对儿童绘画中构图表现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在选定绘画主题后,帮助幼儿认知空间时首先应以真实空间观察为主,其次再辅助以绘画作品的观察与欣赏,引导幼儿如何在绘画中对空间进行表现。
观察现实的空间关系,对于中班幼儿,则应要求他们在观察事物轮廓外形的基础上注意到形象的大小,如房屋比人大等。对于画面的空间安排,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幼儿欣赏作品来加以了解和引导。在带领幼儿观察绘画作品画面上的空间时,可以分析画面上各形象之间的关系,即主要形象与次要形象之间的大小比较,形象间的位置安排、情节是怎样表现的、背景是如何设置的、各形象的颜色与背景色是怎样的关系等等。但对各年龄段的引导应与观察真实空间时的侧重点相一致。通过这样的观察,可以提高幼儿对空间关系的认识,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能力。
4.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艺术文化底蕴
教师想要帮助幼儿提升绘画构图能力,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和文化底蕴。如此才能够从宏观上对教学进行把握,从微观上进行研析。从我国近些年的幼儿教育发展来看,幼儿教师在对幼儿健康、常识等方面的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均较为成熟。但幼儿教师对于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比较薄弱,艺术教育素养还很欠缺,因此在幼儿艺术教育实践中还不能很好的起到引领作用,教学活动指导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因此,教师在口常生活中应当有意识的丰厚自身的美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更好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引领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指导幼儿构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幼儿构图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特殊性,同时还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绘画构图能力发展的水平与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指导时应尽可能地使幼儿所画内容和其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个人的构图技巧。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国平,邹正洪.构图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新教师暑期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9
在工作之前,我也在实习中认识到了自己不少的问题,尽管在学校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这些新教师都重新的学习了一遍,但是我们还是有太多的不了解和不明白。这些不明白需要太多的实战经验去解决。但是我们并不能用学生去做实验,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在工作前努力的提升自己。就像那句老话:“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个池塘!“并且在这次的学习后,我更是认识到,自己的这个”池塘“,必须连接”大海“,自己必须要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升!
x月x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学校准备的培训课程。在这次的课程中,我们和其他的新任教师一起去学习、讨论。并且在培训老师的辅导下,学会如何去做好自己老师的职责。
这次的培训中,我们听了xx以及xxx等老师的课程。他们给我们讲解了教学的心理,以及对课堂的把握技巧。他们在实战中累积下来的技巧,真的让我们很受用。而且在真正的参观了他们的课程之后,我才明白,就算是听起来很完善的技巧,也必须要根据时宜的进行灵活的改变,这样才能更好的将课堂的节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之后,对课堂的节奏方面我们也学习了很多,尤其是在备课方面。过去的老师们常说“一节有准备的`课,比一节有纪律的课更有意义。”除了在培训中我们学习的备课技巧,我们还和其他同行的新老师们共同讨论,并在之后听取骨干老师们的意见。在这里,我就差不多在思考之后该如何去做好自己第一堂课的教学。为此,我听取了很多的意见,对自己的第一堂课的备案做了很多的修整,希望自己能给未来的同学们留下好印象,也能给自己带来信心。
一名新教师的工作体会 篇10
九月,我怀揣着对工作的憧憬来到了**学校,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对于曾经在激烈紧张的普高教育中摸爬滚打的我来说,职高教育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学校设立专业部,不管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专业部,如此有特色的管理可以让学校在统一与分散中完成合理的资源配置,同时,学校实行职业化管理,每个班都有劳动服务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让学生明白如何成为一名企业需要的员工。
作为一名新教师,虽然才工作两个月,但是我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第一,体会学生:职高的学生普遍起点低、基础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多注重基础,讲解时尽量细致;而针对学生主动性差,兴趣低的特点,我们应该提出任务目标,督促学生自主的完成,同时,将专业课与实际趣味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设置较低的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职校的学生还关注人际胜过关注学习,表现欲强,此点从他们上课爱讲话,不遵守纪律的表现就不难看出,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积极地引导,端正思想,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心理走向成熟。第二,体会自身: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技能,除了学校组织的集中实训外,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应尽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而在关注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自身的发展,故就我个人提出以下目标:1.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2.创新性学习本专业教材,3.关注本专业发展动向,随时改进学生和自身的发展方向,4.提高自身技能,争做双师型教师。
新中班教师的教师心得体会 篇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解释学、后结构主义等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世界性的教育发展预示着教育教学由受技术理性控制的“技术性实践”转向自主反思的“反思性实践”。这种范式的转换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育反思型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反思型教师:内涵解读
人们对反思型教师的关注起始于杜威(Dewey.J)。他在1933年发表的《我们怎样思想》(How We Think)把反思型思维界定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形式的知识,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的进一步结论,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和细致缜密的思考”,并将反思型思维与那种毫无系统,缺乏证据,建基于错误信念和假定之上,或盲目顺从于传统和权威的思维习惯做了比照。1983年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发表了《反思型实践家——专家是如何思考的》,首次提出了“反思型实践”这个概念。舍恩对反思型实践的论述始于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他认为技术理性的特征是把知识视为专门化的、有严格界限的、科学的和标准化的,并假设专业实践中不存在价值冲突,忽略了“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但是,专业实践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不确定的、多变的、独特的,并呈现出价值的冲突。由此,他把“反思”和“行为”结合了起来。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两个概念:行动中反思(Reflection-in-Action)以及行動后反思(Reflection-on-Action)。舍恩对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的关注带来了对反思型教师进一步研究的热潮。此后诸如“反思型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反思型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反思力”(reflec-tivity)等名词被国际社会特别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广泛接受。
能否进行“反思型实践”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关于反思型教师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反思型教师是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和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教师。
反思型教师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反思型教师具有充盈的实践性智慧。实践性智慧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基于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它包括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师对教育原理解读、建构的能力。具有充盈的实践性智慧的教师能够对他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以及教学中施加于学生的影响进行评述与分析,会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与探究,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与反省。其次,反思型教师具有强烈的质疑、批判精神。反思型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与建构者。他不仅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还对教育的理论基础、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等问题进行质疑和探究。最后,反思型教师具有开放、合作的精神。反思型教师能够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事物,易于接纳新的思想,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思考,而且反思型教师能以开放的心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平等地对话交流,在合作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智慧。
反思型教师:新课改下教师形象的诉求
教师形象是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技巧、情感、个性、行为等方面的集中表现,是教师特定姿态和风貌的一种表征,它折射出时代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反映了特定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追求。近代以来,受行为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知识成为可以包装并传授或出售给他人的商品;教学则成为一个传授系统(dehvery system),一种技术性事业,一门应用科学,它关注并根据手段——理性的标准进行评判;而教师则基本上承担着技术人员的角色(teacher as technician),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是手段——目的的中介人。他(她)所能够关心而且必须关心的是对于给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在各种可能的完成途径中,确认哪一些具有相对更大的效用,以便在实践中予以选择与运用。在这种观念下,社会期望教师成为技术员,拥有熟练的传授知识的技术和方法,按科学规律塑造社会的公民。这样,“技术型教师”一度成为人们所期望的教师形象。由于技术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线性的知识传授模式,限于程序性的一套方法或技术,很难顾及教学的情境性,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缺少必要的关注”等固有缺陷,很多学者对其提出了批评。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专业化”(teaching as a profession)运动在美国风靡一时,并被视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途径。在这种背景下,“专家型教师”成为教师新的理想形象。由于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专家型教师”也受到了挑战。后现代文化是在对现代文化的反思、批判、解构和建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思潮,是目前西方国家最为流行的一种文化哲学。反思和批判是后现代文化最基本的品质,反基础主义或反本质主义、不确定性、开放性、民主性,多元性、文化性和价值性等是其主要特征。“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形象特征与后现代文化内在的品质“不谋而合”。反思型教师“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同时,反思型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的促进者、批判性的思考者以及诺丁斯所说的“关怀者”,是一种“多向度”的人;反思型教师一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必须的知识及技能,另一方面还具有对教育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教育的伦理背景以及对教育方法、课程原理基础等更宽广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处理能力。这些特征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要求不谋而合。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的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参与程度。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触动是深层次的,它涉及教学目标的动态性、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新课程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对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更不能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照搬到教学中;新课程赋予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以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与教学,提出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客观上要求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多的关注知识与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这种充满多樣性、变动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冲破“技术性实践”的藩篱,寻求以“反思型实践”为模式的教学实践,即为成功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成为反思型的课程实践者。“反思型实践者”这一新型的教师形象的提出,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合理性辩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也为新时期教师形象的重新定位提供了参照。
反思型教师:在实践中的成长途径
反思型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而“实践智慧主要是依存于特定语境的实践性知识,既非纯粹的教学理论,也不是单纯的教学经验,而是二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完美结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型教师的培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研究教学经历,丰富实践知识
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经历都蕴含着他(她)的体验、经验,反映出他(她)所处的环境和所过的生活。“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最难的问题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学习。”教师分析自己的教学经历常常能帮助他们解释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拥有各种各样的经历,然而,仅仅拥有经历并不意味着已经对它们进行了反思。只有对它们进行理解、分析和批判,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因为“每一个对艺术作品有经验的人无疑都把这种经验整个地纳入他自身中,也就是说,纳入到他的整个自我理解中,只有在这种自我理解中,这种经验才对他有某种意义”。因此,教师只有“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多重视野的审视和分析”,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更富理性特征”。许多优秀教师正是通过对自我经历的分析与回顾,来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与改善,进而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
2观察学生言行,省视教学实践
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保证。萧尔(shor)认为:“反思型教师首要的责任是研究学生们所知道的、所谈论的、所经历的和所感受的事情。”是的,了解学生对教学的体验是一个教师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的、首要的知识,没有这些知识,所有的教育技能都将失去意义。“了解学生们的学习体验,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要求和他们自己所关心和希望的事情之间建立起令人信服的关系。……研究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可以让教师们提防由教师的行为所导致的问题和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这是因为,学生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课程安排及课堂组织形式等进行评价,使教师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闪光点与不足,而且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研究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可以让教师提防由教师的行为所导致的问题和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了解学生意味着教师可以使自己做出更正确的决策,指导教师怎样去教学,去教什么。因此,来自学生方面的反思无疑会增进教师更理性化的教育行为。许多优秀教师正是通过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来调控自己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行为,并把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自己教学成效的日常反思尺度。
3寻求同伴对话,碰撞智慧火花
教师对以往教育经历的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讨论、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这样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同事们可以作为一面批判的镜子,反射出我们行动的影像,……当我们聆听他们讲述相同的经历时,就可以检查、重构和扩展我们自己的实践理论。”如果教师生活在一种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讨论会促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升华、教学行为得以改善,促使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思考,促使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水平。“让同事倾听自己的故事,通过专业生活故事的叙述,让倾听者分享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存在,然后他们把所看到的、昕到的反馈回来,他们的观点常常让自己沉思和反省,甚至使自己惊异不已。”同事之间的合作与对话,不但能帮助教师客观地观察、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更能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帮助教师在彼此的批判分析中经历思想的碰撞,产生新的智慧火花。研究发现,优秀教师总是习惯于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事物,善于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达到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目的。
4展开理论对话,关照教学实践
虽然分析个人经历有利于认识自己,但是个人的经历可能是狭隘的、局限的,甚至可能会导致自己对整个世界的阐释产生不可逆转的曲解。教师为了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必须借助于理论分析,因为教育理论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检验实践者的直觉、本能和默认的知识,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教育理论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因素,动摇已经设定的教学框架的假定,从而避免形成所谓的“集体共识”和理智上的停滞。理论知识不是教学活动本身,但它却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的作用。教师在实践中往往发现不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出困惑的状态,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有助于教师识别让他们感到不解或迷惑的事件,重新审视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理论对话,要求教师把理论学习和自身实践的反思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与“理论文本”的对话,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教育理论”。
从学生到教师——谈新教师的成长 篇12
一、必须要做的事情
对任何一个即将从事一项全新工作的人来说, 开始时都会感觉无从着手, 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新教师也一样。在新教师看来, 一切都需要去做, 一切都很认真去做了, 可是到后来, 却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有没有必要去做。从这个角度来说, 新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应该做些什么, 而且一旦明白了要做的事, 就要坚持不懈地去做, 这样才能做成事、做好事。这里, 笔者认为需要新教师去做的事作一梳理。
(一) 了解
要了解的事有很多, 但需要重点了解、深入了解的事也并不多, 这就是教材、班级和学生。
1.教材
对教材的全面了解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 教材是教师教书的唯一依据。很难想象, 一个对教材不够了解的教师, 会很完美地把知识呈现给学生。了解教材就是要研究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以及知识点间的关系等。当然, 也有必要研究一下任教学段外的其他学段教材, 比如教小学的可以看看初中的教材, 教初中的可以看看小学和高中的教材, 教高中的可以看看初中的教材。这样就能感受知识的上下联系, 最终达到“不仅手中有教材, 而且心中有教材”的境界。
2.班级
对班级的全面了解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个班级由或多或少的一群学生组成, 在目前的教学形态下, 班级一旦形成, 学生基本不会流动。由带有明显个性差异的这群学生组成的相对固定的班级, 在一定时间后, 会形成一些相对稳定的东西, 比如, 学习的风气, 学生间、师生间交往的风气, 总体成绩在整个年级中的位置, 等等, 即所谓的班风、班情。教师要很清楚这些情况。
3.学生
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是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当教师站到讲台上, 面对学生进行洋洋洒洒的教学时, 必须有足够的底气。这底气就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当接到一个任务, 教师应该知道哪些人不会做, 哪些人会怎么做, 最后会有什么成果;当拿到一张试卷, 教师应该能大略地知道哪些学生会考得好, 哪些学生会不及格, 班级的平均分大概会有多少。
(二) 学习
对教师来说, 学习是个永恒的主题。面对知识和方法的不断更新, 教师要时常提醒自己加强理论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
1.理论
在学生阶段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时, 由于没有可供对照的实际, 只会停留在理性的层面上, 对理论的理解不会很深刻;当教师后, 一方面因为埋头于工作, 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不多, 另一方面因为感觉在大学学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没什么大用, 顺理成章地认为教学理论对工作也不会有什么用, 就开始不注重理论学习了。其实, 这些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经过了一段切身感受的教学实践后, 反过来再去学习这些理论, 就会发现没有游离于理论外的教学活动。事实上, 一个好教师往往就是一个好的教学理论实践者。
2.他人
孔子说:“三人行, 必有吾师。”向他人学习是取得经验的有效途径之一, 向他人学习就是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勤与同事和学生交流。通过听课和交流可以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当听的课多了, 交流得多了, 就会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去想, 达到心中有数、上课不慌的理想状态。
3.自己
向自己学习就是要充分认识自己, 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说起来头头是道, 做起来却不尽如人意, 这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 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可怕, 可怕的是回避问题。一旦回避成为习惯, 就会变得不可救药。要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 需要经常进行总结和反思, 因为总结和反思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
(三) 实践
教学是个技术活, 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 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 也只有手有所巧, 才能教有所成。
1.模仿
从一个听教师讲课的学生转变为讲课给学生听的教师, 这变化不可谓不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人一生下来, 凡事都得从头开始。开始有点手足无措是很正常的, 不用紧张和纠结。从人的成长来看, 模仿是不可或缺的过程和阶段, 从哑哑学语到蹒跚起步, 无一不是在模仿中进行的。就是当人完全独立了, 在言行中还是能隐隐看到模仿的影子。当我们接手一项新工作, 不知从何下手的时候, 模仿就是最好的办法。当站在讲台上, 不知道怎么说、怎么做的时候, 只要知道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那就能说、能做了。
2.感悟
新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与学生间的差异, 也要正确面对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如何教好学生, 如何让自己快速成长, 是摆在每个新教师面前的两大任务。任何一个教师如果只是规规矩矩、按部就班地去教学生, 可能会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但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想让自己优秀起来, 就要善于观察别人的言行, 善于领悟其中的内涵。经常揣摩别人的言行和反思自己的言行, 会发现很多有用的东西, 如果能一一加于应用, 就能不断提升自己。
3.创新
模仿是为了学到做事的套路, 感悟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 创新是为了获得发展的活力。所谓学无常形, 教无定法, 教师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风格, 但不能形成固定的模式。创新不是任务,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也不是为了装点门面, 不要凡事都追求创新;创新更不是一种形式, 不要认为新的就是创新。当摆脱了教条的束缚, 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用自己特有的办法解决, 解决问题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这才是创新的最高境界。
二、应该知道的过程
生命需要十月怀胎才能诞生, 教师需要不断实践才能成长。教师成长要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努力的不同、准备的不同、环境的不同, 都影响着教师成长的过程。对新教师来说, 要了解影响成长的所有因素并一一加以注意是不现实的, 但知道一些对成长有直接帮助且也能付诸行动的做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 做好课本上的每一道练习
对学生来说, 练习是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新教师来说, 练习是了解知识体系和把握教学难度最直接的措施之一。做一遍课本上的题目, 不仅是教学的需要, 也是新教师最基本的任务。但对绝大多数新教师来说, 往往会觉得做课本上的题目完全是多此一举, 那些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的题目, 做一遍有什么意义呢?殊不知, 很多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 做的时候却并不简单, 而且可能还有“陷阱”。只有做过了, 才能心中有数, 讲解的时候才会头头是道。
(二) 记下教学中的每一点心得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随时会出现一些我们称之为灵感的东西, 但绝大多数的人不会当回事, 也不会采取一些强化措施, 过不了多久, 脑中就没有任何痕迹了。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心处处皆学问”, 对我们教师来说, 特别是新教师, 缺少的不是思想, 缺少的是行动。很多教师工作多年, 要写论文了, 总是感叹没有素材, 不知道怎么写。其实最好的素材就是平时点滴的体会, 慢慢的日积月累, 经过反复的加工, 需要的时候自然会水到渠成、信手拈来, 下笔也就会文思泉涌, 犹如探囊取物。
(三) 处理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
工作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新教师而言, 最怕的就是遇到问题, 因为没有经验, 不知道怎么处理;对老教师而言, 最怕的就是对问题熟视无睹, 因为经验丰富, 很多问题在他们眼里都是小菜一碟, 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松解决, 放放也无妨。事物变化的规律告诉我们, 事物的变化过程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小问题不及时解决, 越积越多就会变成大问题。不管问题是小还是大, 新教师及时处理好出现的每个问题, 不但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工作成绩。
三、可以试用的技巧
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很不一样的, 有的人很反感所谓的技巧, 对别人滔滔不绝的介绍, 往往嗤之以鼻;有的人又很热衷于所谓的技巧, 动不动就向别人索要。其实, 在自己没有积累任何经验前, 借鉴一下别人的做法不失为很好的选择。虽然这些做法不一定适合自己, 但可以提供参考和思路。
(一) 叫出学生的名字
学生都希望被教师重视, 教师也知道要尊重学生, 但新教师却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去尊重学生。诚然, 可以选择的做法很多, 但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记住学生的姓名开始。很多新教师, 对记住学生名字这样的事会忽视, 上课时, 就看着讲台上的学生座位表叫学生, 叫了学生也不看学生, 这在学生眼里, 是对他们的漠然和随意。校园里, 师生相遇, 学生亲切呼唤老师时, 由于教师不知道学生的名字, 往往只能含糊答应, 这样学生就会感觉老师很高傲。反之, 如果教师能主动叫出学生的名字, 学生定会肃然起敬, 更重要的是学生还会把这份敬重传递给别的学生。
(二) 记着教案的内容
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不断普及, 教师演绎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简单方便了。纸质的教案变成了电子的PPT, 上课也就成了PPT的展示。这种现象在新教师中更加突出, 因为他们接受新生事物更快, 更喜欢使用标新立异的东西。上课要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少, 这直接导致教师对美观的设计重于对内容的设计。当教师专注形式而忽略内容后,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课堂教学是站立的艺术, 所以教学是人的一种姿态。要让这姿态最优美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 就要做到胸有成竹。思想的自由影响行动的自由, 课下记住教案的内容, 课上就能挥洒自如。
(三) 设计首课的提问
【新中班教师的教师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中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7-27
幼儿园教师新学期中班工作计划09-07
中班教师备课笔记06-13
中班教师学期总结报告08-28
幼儿园中班教师05-25
中班教师工作经验总结07-20
中班幼儿教师寄语09-04
幼儿教师中班语言《小熊的尾巴》教学反思10-25
中班教育随笔200篇教师05-21
幼儿园中班教师师风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