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培训感悟

2024-10-15

王阳明心学培训感悟(通用10篇)

王阳明心学培训感悟 篇1

心得体会(心灵的感悟)

一、工作的方法;

正确和正直的思维模式,能使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提前实现既定的目标方向,错误的思维模式能使前进的方向偏离目标渐行渐远。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什么样的工作结果,只有思维模式的改变才是我们公司的效率之本,还要讲究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创新做。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打开固有的思维模式,让自己OPEN的、多角度的、多层面的、系统的去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规律和最佳捷径,才能行之有效的去解决问题。

二、工作的效率;

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两个效率,那就是时间效率和收益效率,时间效率就是向时间要效率,合理的利用时间、安排时间、压缩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效益最大化,收益效率就是我们投资回报的效益的最大化,努力的想方设法的把我们的工作效益做到明细化、最大化,保证我们效益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工作的心态;

每天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还要做到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的事情明天做,紧急的事情马上做、快速做,难办的事情坚持做,好办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翻新做,同时还要戒骄戒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对待工作还要做到外松内紧,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受点苦、受点累、吃点亏都无所谓,因为吃亏是福,感恩才会幸福。一个态度与价值观错误的人,会让他的能力与努力成为公司的负担、社会的负担。要确立和践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真诚的人生理念永远伴随在我们左右。

四、工作的责任心与职业规划;

新形势下的新的机遇,也给了我们新的挑战,我们对工作的责任心也必须随之变得更强、更坚定,我们每个岗位上的工作标准是否都做到了?我们的质量、我们的进度、我们的成本、我们的信誉是否做的足够彻底?是否做的足够的精准?我们差在那里?归根结底我们还是差在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认真程度,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把握住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节点、每一个重点、难点,高标准严要求的去执行,用什么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有了价值才有高度,我们的价值做好了我们的价格、收益也自然就来了。

大环境下市场在改变,公司在改变,我们自己也要改变,只有改变唯有改变才是硬道理,我们必须用思想的改变来带动我们自己行为的改变,同时也促使着结果的改变,我们不能光说不练,光心动不行动,只有用心动来点燃行动的导火索,高层统一思想,中层统一方法、统一执行,基层统一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有结果。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一定要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有了工作目标才能指引我们正确的工作方向,同时我们还有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公司的战略规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五、道法自然、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回归本真;

人,生下来本是纯真的、善良的、无邪的,就像一块儿没有经过雕琢的洁白美玉,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逐渐融入社会才慢慢感知到人世间的真、善、美、恶、丑,同时也触动了本真的心灵,内心随之也衍生了善念与恶念,但是能辨别是非,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真正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去恶扬善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总结为自己的理性知识,从而灵活的运用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才是我们所追求和遵循的本真。同时还要把人的“欲望、愤怒、愚痴”三毒从我们内心深处根除摒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以得失去判断,而以善恶来区分,彻底的来改变自己的作为、提升自己的心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内心强大、利他利己、上善若水、敬天爱人。

郝战勇

2013年2月20日

王阳明心学培训感悟 篇2

王阳明《大学问》讲:“大人者,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 中国犹一人也。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 小人也。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 非意之也, 其心之仁本若是, 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 虽小人之心, 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 阳明先生所谓的“心”, 与天地万物同体, 不分大人小人皆具之。如此看来, 天地宇宙万物皆不出于此心,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了。

深入了解王阳明之“心”的内涵, 还需进一步了解阳明先生为学得圣的历程。王阳明《年谱》载:宪宗成化八年 (1472年) , 王阳明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龙泉山上之瑞云楼。弘治二年 (1489年) , 十八岁, 偕夫人回余姚, “过广信谒娄一斋谅, 语格物之学, 先生甚喜, 以为圣人必可学而至也。因见竹取而格之, 沈思不得, 遂被疾。”二十七岁 (1498年) , “乃悔前日用功虽勤, 而无所得者, 欲速故也。因循序而求之, 然物理吾心, 终判为二。沈郁既久, 旧疾复作。”正德三年 (1508年) , 三十七岁, 赴谪至贵州龙场驿。“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 不觉呼跃而起, 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 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四十三岁时, “始专以致良知训学者”。

以上《年谱》片段, 记述了阳明先生为学求圣的简单历程。其中涉计两种不同的求学为圣之道。也即:朱熹主张的“格物致知”之学和王阳明主张的“致良知”之法。王阳明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格致”之学的不可行性, 转而“以致良知训学者”。细查先生得旨之状, “忽大悟”三字甚为重要。并有相似案例可以与之比较。据《六祖坛经》记载, 唐朝和尚六祖慧能得道之状颇与此同。《六祖坛经·自序品·第一卷》载:慧能即会祖意, 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慧能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 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 王阳明“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 和慧能和尚“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的顿悟之法如出一辙。由此可以理解其“心”之哲学最高命题与佛教哲学“心”之命题渊源颇深, 尽管阳明先生对佛道二氏不乏批评。

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所探讨的最高命题无非两个方面:宇宙生命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无论是中国的儒释道, 还是西方的唯物唯心主义, 根本上讲都必须回答这两个问题。“心”是王阳明哲学回答这一问题的最高范畴。“心”也是佛教哲学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命题。作为人类我们更希望能对这一命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 能进行更为准确、贴切的表述。问题的关键可能就在这儿, 我们一开始的出发点或许就是错误的。因为心学、佛学所揭示的宇宙生命的本来, 是无法用我们的思维、语言去接触的, 或者说根本就不是思想。

《金刚经·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载:“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 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 即为谤佛, 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 无法可说, 是名说法……”。经中又多次提到“是经不可思议”等。“不可说”, 不能用语言表达;“不可思”, 不能用思维去测度。古人早就明确告诉了后学, 是我们错会了古人之意。

王阳明的治学方式也很类似, 四十三岁时专以致良知训学者, 初学弟子皆以《大学问》意授, 门人请录成书, 曰:“此须诸君口口相传, 若笔之于书, 使人作一文字看过, 无益矣。”直到嘉靖丁亥年, 先生去世前一年才辑录成书。《大学问》中也说:“如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 非意之也”。口口相传, 不立文字, 与佛教禅宗相类。“非意之也”则又说明至圣之道, 无关乎意识思维。如果我们广为考察, 不难发现平常我们称之为的许多思想, 如老子之“道”, 庄子之“逍遥”, 柏拉图之“理念世界”等, 同属此类。

基于以上所述, 笔者得出这样一个假设性的结论:宇宙生命真谛的揭示至少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思维的, 意识的。古代的学术研究, 今天的科学研究, 均属于此种类型。这是我们今天普遍熟悉的路子。另一种是非意识、非思维的途径。内心自省基础上的顿悟便属于此种类型 (可能还有神的启示) 。这是很多古人走过的路子, 又是一般我们持否定态度的路子。这两种途径方向完全相反, 就像两个人同时从赤道的某一点出发, 一个向东, 另一个向西, 但在某一点又会相遇一样。常人所见花树于心无关, 对常人来说无疑是正确的;王阳明认为花树在汝心中, 未必是在犯着幼稚的错误。唯物史观认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内心自省是一种特殊的实践,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我们亲自实践了, 才有发言权。

摘要: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所探讨的最高命题无非两个方面:宇宙、生命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心”是王阳明哲学回答这一问题的最高命题。笔者认为, 宇宙生命真谛的揭示至少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思维的、意识的、古代的学术研究, 今天的科学研究, 均属于此种类型。另一种是非意识、非思维的途径, 内心自省基础上的顿悟便属于此种类型。

王阳明心学教育目的 篇3

关键词:王阳明;心学;教育目的;致良知

中图分类号:B2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24-02

当前教育可以用“为学日益”来概括,信息大爆炸让人们学习永无止境的科教文化知识以应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物质财富积淀深厚,精神家园却渐渐荒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过于追求知识经验而都忽视了教育的另一目的——“为道日损”,而阳明心学的教育正是这样一门学问,无论是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对于学校教育和自我修身都有重要的意义,它时刻提醒我们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能够找回教育的另一目的并达成之。

一、王阳明心学的界定及其主要内容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祖籍浙江余姚,曾修学会稽山阳明洞,因此自称阳明子。他历经明代宪宗、孝宗、武宗和世宗四朝,是明后期颇具影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是综合了包括宋明理学和心学在内的儒家思想,以它为核心思想建构了心学思想体系。”[1]王阳明心学思想在承袭孔孟思想精华和完善陆象山心学思想的基础上,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阐述儒家思想的精华。“心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内在修养的学问,所以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把握不能以现在科学逻辑思维来理解研究,而应用直觉性和圆融性思维来体悟。

通常将王阳明思想定位为与唯物主义相对的唯心主义,事实上对这一概念存在误解。王阳明心学中的“心”与“物”并不是唯物论中“心”与“物”,“唯物论所说的‘心是指客尘在心性中落射的影子,也叫作‘反映。唯物论所说的‘物是指客观的物质现象,是与‘反映相对应着的‘客尘。”[2]也就是说唯物论所持的“心”是心理学所说的心理现象,而物则是指这些与心理现象相对应的客观事物,而在王阳明心学中的“心”是人人天生皆有,是无形无相的真吾,物是指包括心理学所谓的心理现象和外界的客观事物在内的一切。所以王阳明心学思想属于唯“心”,但是这里的“心”与通常理解的唯心主义的心存在区别。

心学中“心”的内涵,王阳明有相关解释:“心者人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故欲修身在体当自家心体。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3]也就是说心不是生理学中的血肉心脏,而是无形无相、无时不在的人之主宰,是任何东西不能表达呈现的,只有靠亲身顿悟体征才能得到的。在日常生活中,这个“心”可以成为精神的家园,回到了这个家,收获一个明白祥和的人生。

阳明心学本质并不是玄之又玄的哲学思辨,而是百姓日用的学问,其精神内核是圣人之学,教人如何做人做事。王阳明的心学的主要思想内容是心即理、万物一体、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几大部分,同时这几部分也代表王阳明思想一步步的深化过程,其中致良知是其最终旨归处,正如他所说:“致知二字是千古圣学之秘,此是孔门正法眼藏”,“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由此可见王阳明一生的思想精华是“致良知”。

二、王阳明心学教育目的

对教育目的的追问是教育的第一等事,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方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如何定位教育目的决定着“人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作为教育者的王阳明也对其教育目的做了阐述,“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其讲学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能致其良知,最终随才成就。

致良知是王阳明将《大学》中的“致知”和《孟子》中的“良知”字面组合,但其内涵不仅是两者的拼合,更是对其的延伸和升华。“良知”与“致良知”究竟如何定位,王阳明有如下论说。

“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还他是,非的还他非,是非只依着他,更无有不是处,这良知还是你的明师。”(《传习录》下,《全书》三,第78页)

“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答聂文蔚二》,《全书》二,第69页)

“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也,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也。”(《亲民堂记》)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下》,《全集》,第117页)

“良知即是未发之中”(《与陆元静书》,《全书》二,第61页)

以上是王阳明关于“良知”的阐述,良知即是非之心,良知即心之虚灵明觉,良知即天理,良知即道,良知即明德之本体,良知知善知恶,良知是未发之中。对于良知的界定没有一个明确解释,良知的本然之态是未发之中的,是未现于外的,没有任何一个精确的词汇定义它,甚至“良知”本身这个词汇都应该是多余的,只是碍于传达出来不得已用“良知”一词,实际上所谓的“良知”是须要深刻的体悟和实证的;而良知一发用就已不是本然之态了,就变成了已发,所以未发是本体良知,而已发是良知的发用(这种发用是不被任何物所遮蔽的发用),前后两者是有区别的。陈来在《有无之境》中总结道:“所以良知即本体即现成,即未发即已发。”在陈来看来,良知既是未发又是已发,其实未发和已发是有区别的,但并不是将其分作两件事,两者仍是合一的,王阳明在阐述良知的时候没有严格区分此二者导致良知的界定模糊,对待良知所指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境来做区分。

致良知之“致”在学界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至极,“吾良知之所知者无有亏缺障蔽,而得以极其至矣。”就是说将良知扩充到极致;二是指实行,“良知也,是所谓天下之大本也;致是良知而行,则所谓天下之达道也。”即有良知的同时也有外在的行。

阳明心学是以“心体”为本位的思想,是从个体的本体——“良知”出发来看待一切的,其中蕴含了无尽生命的学问,这种学问移位于教育中,可以把“被教育者”变“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真真正正地找到自己。

三、王阳明教育目的启示

尼采曾感叹:“真的,我的朋友,我漫步在人中间,如同漫步在人的碎片和断肢中间……我的目光从今天望到过去,发现比比皆是:碎片、断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没有人。”尼采是用文学化的语言描述出自己的生命感受,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把这句话放在现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似乎也不为过,媒体不断曝光各类匪人所思的新闻,无不是让人惊恐,人与人之间互相不信任、互相怀疑,甚至是亲朋好友,这不正是这句话的验证。

王阳明心学“致良知”这一教育目的犹如一剂药,对科学知识来说它不是一剂对症良药,而对人精神修养来说它当之无愧是一剂对症良药。《十力语要》总结道:“知识之败,慕浮名而不务潜修。品节之败,慕虚荣而不甘枯淡。”这道出了当前教育痛处的病灶,实用主义教育、科学主义教育等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育是对人的教育,人是复杂的,不仅仅有理性的一面,人还有感性的一面,只讲科学和实用是远远不够,心性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甚至重于科学和实用,一方面没有厚重的心性修养,做科学与实用之事往往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做得非常优秀,得到了一时的欢喜,做得失败,得到的只有一时的悲伤。

世人无不追求安身立命之所,这个安身立命之所不是遮风挡雨的房屋,也不是高薪金的工作。事实证明科学无力给无常莫测的人生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唯有自己才能给自己找个安身立命之所。而“致良知”这一教育目的正是要提高人的心性修养,最终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真吾,只要达成这一目的,人生就可以摆脱乐与苦的轮回,从头到脚都散发出一种平静坦然的气息,做起事来融洽自然,成功与失败后都在心中留不下一点痕迹,就是所谓的雁过长空。

四、王阳明致良知教育的现代转换

现代社会明显偏重于科学知识,而轻视人的精神修养,这可能不是开始于教育,但可以结束于教育。科学知识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把人带进了荒芜的精神家园,如果教育发挥了其真正的作用,理应是能够避免这样的悲剧。

当前的教育是“为学日益”,而王阳明“致良知”教育是“为道日损”的教育,可以说是加的教育和减的教育。“致良知”这一教育目的落到以科学为旗帜的现在教育中,不免陷入尴尬的局面,心学与现在的学校教育似乎不合拍,中小学教育处于一种机械化地运转状态,上课老师讲学生听,回家有做不完的家庭作业;而大学生似乎有了更多的自由,但是被压抑多年的心已疲惫不堪,大学之初放任自己,刚刚找到自由的感觉又疲奔于工作。在这样的教育现实面前,将阳明先生“致良知”类的人文教育置于何地才算是恰当呢?教育者们对人文教育的呼声是越来越响,但是现实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当前的教育系统是环环相扣、格调一致,“致良知类的人文教育将要如何转化到现在教育中?”这一问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最终落到了良知和致良知上,再落到现在的教育现实中,应该属人文教育类。人文教育的实施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是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大工程,关系到教师、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效果检验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当然人文教育可以冠以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来实施,因为人的多样性就决定了人文教育的多样性,本文只把王阳明心学的“致良知”作为中心来讨论学校人文教育展开。

“致良知”类人文教育的实施,第一要求学校具备接纳和宣传的态度,学校如果不能接受和宣传这样一种唯“心”哲学,学生自然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它。第二涉及教师,什么样的教师能够胜此重任,必须是那些对心学有所体悟的教师才可能做到,如果只是读了相关的书就像传授知识一样把心学思想生硬地讲给学生,那么就等于“没有”。第三关系教育对象,什么样的学生能够真心地愿意接受这样一种人文教育,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对文化的选择倾向也是不同,所以人文教育也不能完全固着在“致良知”这一人文教育中,愿意亲近这种文化的学生会与老师之间产生无言的亲近感,没有心理距离,不能接纳这种文化的熏陶,学校可以引导其走进其他文化。第四是关系教育内容,“致良知”类人文教育不是知识的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心学的精神内涵,可以不拘泥于课本文字与教室课堂,更多是需要师生之间的心灵的沟通和学生亲身体悟。最后涉及效果检验,这种教育验收也不必像知识学习一样借助于考试来完成,主要靠老师平时的观察学生的表现就可以完成效果检验,相由心生,心性修养是会渗透到人的一言一行当中。

参考文献:

[1]吴乃恭.宋明理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370.

[2]苏树华.大话佛家智慧[M].济南:齐鲁书社,2005:9.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读后感 篇4

记得以前在看《明朝那些事儿》时,当年明月对王守仁推崇备至,花了很多的笔墨写了阳明心学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对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做了传奇式的描写。使我对这位心学的创立者充满了景仰之情。但对他的了解一直也停留于当时那短短的两个章节,一直无缘对心学继续进一步的学习。这次有缘拿到了度阴山所著的《知行合一王阳明2》,认真通读了一遍,才真正的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这个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的心路历程。

开篇第一章就通俗的解释了阳明学说的核心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使我这个门外女子一下子被吸引到了心学的思想核心,体悟了人生境界的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凡是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二个先决条件。一是确立正确的目标,二是找到正确的路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先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王阳明从小就没有立志走科举仕途的目标,而是立志要成为圣贤之人,这在当时引起了老师的不解,但他矢志不移,通过不断的实践加学习,终成一代圣贤。他从格物致知引伸到认识本体,认识客观的“天理”,再把它转换为律己的修养目标,直接追求一种人生意境。这种意境使人能够“心有所主”,王阳明就是一个能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人。他能在人生实践中对各种境遇、事物都运用自如,应对合“理”。这一切都因为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

王阳明心学初学者的一点心得 篇5

作为心学初学者一点感受:首先要让自己心里不要产生烦躁,尤其是自我的心里矛盾冲突。我的感受是要想做到知行合一就是要做到的每一个当下意念时的选择,一个人常见的情况是,没有事情出现的时候,他一般平静如水,尤其2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经历少,遇急事的第一感觉会出现是烦躁,紧张,慌乱,虚伪,懒惰等心里复杂变化,导致处事不得体,还没有对外打仗,自己心中已经自相残杀奄奄一息,所以肯定会被外部的环境所主导。王阳明心学就是提倡心神对自我真正的统治能力,做到心不妄动,做事循理而行。年纪大点和修身养性的朋友由于人生阅历不断增加,心里变化的控制临界点肯定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事业成功的朋友在这点一般处事应事都是比较合理得体,做事大多数时候也是荣辱不惊,这是成熟和修身带来的气质变化,一般情况下对自我的行为意识能够控制得体,以前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境界。但是每个人都做到了清澄宁静和安静祥和做事吗?我认为不是,大多数朋友还是靠人生经验做参考模式,如果超越了心里境界点之后,也会崩塌和被击垮。但是自从接触王阳明心学和易经并且结合实践生活,我个人自己有以下感受:

1.每一件事,每一刻的当下选择,该如何选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大多数人被私欲所遮蔽,知行无法合一。举个例子:由于投资失败,个人资产突然一天大规模缩水。或者由于你自己的原因导致家庭矛盾错综复杂,其实这两种状态下良知是什么?如何去循理。很多人想到的首先就是可怕的后果和自己的内心反抗懊悔心里,还没有组织力量一致抵抗外敌认真处事,自己心中制造的敌人已经把自己击败,做事就是慌乱和情绪化,多数情况就会更加糟糕。王阳明知行合一关注的就是当下那一刻的选择,我们内心实际知道投资失败懊悔痛苦方式对资产增加毫无帮助,应该聚焦做好减少损失的行动。我们内心其实知道家庭矛盾的解决需要理性客观以及综合考虑每个人的利益,不应该从自我潜意识的私欲出发只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争取利益,知行不合一的选择导致事业和生活被动。所以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任何事的时候,问自己的第一话就是:应对事情的正确答案就在自己手里,我要怎么选择?一条是渡过难关的路,一条是滑下深渊的路,选择的结果你都知道,但是你能战胜私欲吗?

2.易经揭示的是自然规律,王阳明提倡循理致良知其实也是要尊循自然规律,一切从自然中来要回到自然中去,学习心学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人类社会要像自然学多的东西,王阳明已经在丰富的人生阅历中,洞察悟透了人生的生死自然规律问题,早已超越了财富和名利荣辱的心里纠结,他已在自然规律的高度去看待人生起起伏伏,心灵境界已经完全解放和灵动自由,先生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此心光明的境界,所以人生的心态要调整到这个阶段去看待人类社会,认知到人本身在自然界的渺小和普通,以一种大气洒脱的心灵状态看待人生,对心学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和帮助;

3.每个人内心深处有一个我是很骄傲的,王阳明曾经讲过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个人社会地位和财富地位的高低不同,总会有傲的情况,不是说要压抑个人快乐的感情流露,很多的时候傲是失败的开始,傲过之则必败。只不过大多数无法感受自己是否在傲和过于满足,李嘉诚讲: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曾国藩讲: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王阳明讲: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伏羲氏讲:吉凶悔吝,个人认为,去傲是心学学习很重要的一步,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不要有过于满足感,要自我观察自己傲的苗头,相对于自然和宇宙,人类社会本身都太渺小,无法穷进的事物和境界太多,我们向往光明,事上坚持磨练,让自己的心灵灵魂层面努力回归本我,由于每个人的成长教育环境,年龄,悟性,努力不同,最终生命终结的时候感受不同,这也是符合自然,我们都在修行前进的路上!

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篇6

一、王阳明何许人也

二、关于他的几个小故事 三、一点心得体会

一、王阳明何许人也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东乡平八郎说的就是王阳明。五百多年前,他因阐明“心学”名垂青史,也因平叛建立不朽功勋。

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明朝扳倒奸臣严嵩,肃清朝纲的阁老徐阶;架空皇权,开启改革,为大明续命半个世纪的张居正;明末清初被誉为中国启蒙之父的黄宗羲,无一不是阳明心学的传人。

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清末改革,救亡图存,林则徐、曾国藩、梁启超、陈独秀、严复、胡适,这些在风口浪尖上的改革者也无一不是阳明心学的信徒。

除了中国外,他的心学还漂洋过海,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他本人也被奉为神明,日日顶礼膜拜,那位东乡平八郎大将就是他的忠实粉丝。

到了近代,蒋介石更是痴迷阳明心学,不仅自己研读,还让自己的儿子研读,更是把台湾的草山命名为“阳明山”。而毛泽东自青年开始,就视王阳明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一生践行,获益匪浅。

国内外细心的分析家注意到,自2009年开始,***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王阳明及其哲学思想。虽然我们无法从官方途径核实这个数字,但不可否认的是,***对王阳明及其思想推崇备至。在多个场合或讲话中先后10多次提到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肯定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多次推荐王阳明的哲学理念——“知行合一” 王阳明何许人也?

王守仁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二、关于他的几个小故事

王阳明,被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一)、“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点题:立什么样的志,成什么样的人。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感悟: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二)、“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点题: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故事背景:

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感悟: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

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三)面对死亡,机智脱身 点题:心学不是纯粹的理论

故事背景:

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正德皇帝是明代最风流成性的天子,他荒淫无道,整天与一帮太监混在一起,游山玩水,酗酒逞强,把朝政当儿戏,只听任刘瑾等宦官胡来。刘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坏,凡有良知的官员痛心疾首,但大部分官员选择了趋炎附势。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正直官员戴铣、薄彦徽等20多人上书正德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人,结果反被打入死囚。

当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出于义愤,冒死和其它人一起上书为这些官员辩护,请求释放他们。正德皇帝看了奏疏,极不耐烦地对刘谨说:“这些小事就不要烦我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刘瑾此时正对王阳明等人恨之入骨。他当即下令,将王阳明重打四十大板,谪迁至贵州龙场,作一个没有品级的驿丞。尽管这样,刘瑾仍不想放过王阳明,他暗中派人尾随王阳明,准备将他在途中害死。

王阳明行至钱塘江,遇到了刘瑾派出的杀手。他急中生智,乘夜色跳入江水,并把自己的衣物留在岸边,制造了投水自杀的假象。浙江官府和他的家人都信以为真,在钱塘江中四处寻找尸体,还在江边哭吊了一场。王阳明潜逃到福建,想隐姓埋名,了此一生,又担心影响家人的安全,只好想方设法避过追杀,到贵州赴任。后来刘瑾倒台,王阳明被重新起用。感悟: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不是纯粹的理论,他也不是一个理论家。“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认为知和行是事情的一体两面。如果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会自然而然付诸行动;如果没有付诸行动,那就是我们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道理,没有真正“知”。所以心学点破了知和行之间的辩证关系,是面向实践的。

(四)“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么?” 点题: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感悟:

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五)、“他一疑,事就成了。”

点题: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人生感悟:

对于修养,为什么“他一疑,事就成了”?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一心不动,于是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计谋、策略只能应对一事,修养则可以应对一生。前者总是悔之晚矣,后者往往有备无患。

对于做事,人往往要么怯懦,要么只有血气之勇。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攻心为上,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六)、“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点题:顺应自己的本性,保持自己的良知。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人生感悟:

这个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王阳明为什么偏偏问他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

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七)、“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故事背景:

有一天,那个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人生感悟:

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八)、“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点题:用尽一生,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故事背景: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

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生感悟:

坦荡必光明,光明必坦荡,所以说坦荡荡光明磊落。生当如此,死亦如此。阳明先生死时都已经做到了,而我们连生时都还做不到,这就是差距,也是方向。他的学问是心学,他帮我们指出的方向,则是光明磊落的心地。三、一点心得体会

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之学,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发扬阳明心学,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王阳明认为,心学立言宗旨是人人应致良知,人人可当圣人。在学做圣人问题上,王阳明提出“圣人分两说”,意在警示人们,学做圣人是第一位的,做多大的圣人是第二位的。学做圣人有道,立志、勤学、改过和知行合一是四门功夫,它们相互照应,不可分割。王阳明“圣人分两说”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学”颇具借鉴意义,它启示我们应有人性自觉和党员意识,做最好的自己,把理想信念扎根在本性上,科学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方法,在知行合一中磨炼自己。

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把党的“心学”发扬光大,离不开中国传统心学精华的滋养。

怎么理解这个“心”?在我看来,这个心,就是本心,就是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初心”。对普通人来说,初心就是孟子讲的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就是王阳明讲的良知。而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呢?按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概括起来,共产党人的“心学”,也就是党性教育的修养方法,应着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是立志,这是党性修养的根基。不立志,就像种庄稼不种好根,其他培土灌溉都是徒然,再怎么辛苦劳作,也不会成功。要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要有远大的志向,坚实的基础。

二是学习,这是党性修养的途径。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虽然很重要,但是结合实践进行独立思考更重要。在当今时代,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要系统学习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是“致良知”,这是党性修养的要求。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更应该以“人皆可以为尧舜”要求自己。要当好表率,做好模范,就要深刻认识党纪严于国法,要深刻认识到提高党性修养的自觉性,自觉把党章党规入脑入心,自觉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按照党性原则办事,自觉做一个纯粹的、内心光明的共产党人。

王阳明心学培训感悟 篇7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清代诗人龚自珍这句话勉励广大共产党员立根固本、正心修身,向善向上、志存高远。作为党员干部,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进行人格塑造,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一、党性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心学”是特定群体为实现生存发展,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中,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从起源上讲,“心学”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门派,其思想可追溯到孟子,集大成者则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其核心主张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我们的党性是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革命、自我斗争的过程中体现先进性和纯洁性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党性表现为甘愿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改革开放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党性也应体现出鲜明的新时代特征。一是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立场。”党性的强弱与政治觉悟的高低紧密相关。党性强,政治觉悟必然高;反之,党性弱,政治觉悟必然低。对新时代党性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坚定地站稳政治立场,精准把握政治方向。二是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她

没有独立于人民利益的自身利益。”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某个集团、某个社会阶层为中心,是衡量一个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试金石”。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的获得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三是纪律性。党在领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各种考验激烈严峻,如果党性不强,纪律性不强,就很容易走向歧途。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做到任何时刻、任何情况都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

二、新时代共产党人“心学”的崇高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为新时代领导干部修身立德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明大德。“大德”是立根本、管灵魂、定方向的。讲政德、明大德,才能有定力、站得稳,才能靠得住、行得远。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要抓好基层党建,规范组织生活,按时按质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届 X 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两会”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要对党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三要保持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是站稳脚跟的“定盘星”和经受风浪的“压舱石”。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实现

心理委员培训讲座感悟与培训总结 篇8

班级:市场营销132 姓名:戈莉莉

我坚信天道酬勤,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爸妈的骄傲!

一、《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内容和方法》感悟

今天是心理委员培训的第一天。开学典礼上校领导和老师们强大的阵容充分证明了,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当然,这也让我感觉到了心理委员的责任和不可忽视的工作的重要性。

心理委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关心班上的同学及时发现同学们的心理异常,并及时反馈给老师,协同老师一起帮助受困同学走出困境。关心每一位同学,需要的不仅仅是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跟技能。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热情的心。那么我会任劳任怨的为同学服务,不辜负校领导及老师对心理委员的期望!

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感悟

这一讲是非常温柔细心的胡佩霞老师给我们上的课。在这堂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什么是团体辅导,以及团体辅导的利弊和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老师还给我们定了几个大的主题,并展示了具体的案例。

在这节课上老师给我们心理委员定了更具体的要求。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专业素质。在给同学们排忧解难的同时,一定要保密保证同学们的隐私不受侵害。并且保持一定的能力和清醒度。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心理委员!

三、《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感悟

在这节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基本特征。

当代大学生面对着个方面的压力,它不仅仅是来自学业,家庭,生活,以后的就业,甚至各个方面。当然,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有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心理委员有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敏感度了。并且应该时刻注意跟调节班内同学的关系,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以不平常心来对待常见的心理问题,然后把它变成一件小事平淡的过去。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感悟

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有情绪波动,但心理危机时完全可以预防跟避免的。在这节课上老师教给了我们如何及时的发现并主动去帮助同学。

这要求我们有警惕意识,而且要注意方法。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并且在对同学们进行帮助时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切不可情绪控制的不得当,造成角色上的混淆,达不到帮助同学的效果自然也尽不到一个心理委员应尽的责任。

五、《朋辈心理辅导技能》感悟

心理委员最大的优势就是和同学们是朋友。缪斯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报告,报告中指出:在大学生遇到问题时首选求助对象就是朋友。找朋友倾诉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也是人们最乐意使用的方法。

作为心理委员,我们需要扮演就是这样的角色。首先要取得同学们的信任,然后做个合格的倾听者。要理解别人的困境,即使是正常人看来不可理喻的想法,换位思考同样是个好方法。作为同学们的同辈甚至是一起生活,最能理解同学们的处境和想法这也许就是老师教给我们同感心里理解法的原因吧。

六、心理委员培训总结

心理委员的培训结束了。

尽管只有5节课,但老师们精彩的教学还是让我获益匪浅。老师们专业的谈吐,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钦佩,也更让我想要去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让我收获了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在这个有着32个成员的家庭里大家一同进步和学习,一起努力准备为同学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

我们的第一课就是告诉我们作为心理委员的职责。这就教会我无论是做什么班干,或是以后去干什么最重要的是有一颗愿意贡献的热情的心。

既然是一个职务,心理委员自然有需要掌握的技能和要求。在这5节课之中老师从理论到实际的实施都交给我们介绍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氛围 具体而微、生动细致的教育方式。这些都是一个心理委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即使是个非专业人士,我们也要做个有素质的非专业人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宽容、接纳的心态面对来访者。这是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做到的。我想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同学们建立牢固的友谊和信任关系。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机会去发现并帮助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吧。

廖斯老师和陈竹老师都给我们强调了,我们的工作是关心和指导,绝对不是包干包解决。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研究报告中也强调,教育中建立师生亲密关系和依靠学生自我指导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要注意应该注意的事项。切不能因为助人心切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更不能让情况更糟糕。

在这次心理委员培训中,教给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做个心理委员,更重要的是教给了我如何做好班委,如何更好地和班级的同学相处。就像老师所说,也许以后我们到社会上,去谋求工作时,去和社会上的人相处时,还会感谢今天所学到的东西。当然,前提是我们学到了东西。

心理培训感悟 篇9

有时,当我每看完一部奋斗励志的电视剧,看完一本具有色彩丰富的书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感想,我要怎么怎么样,总是那么的义气奋发,对待工作、生活 都充满了激情很有冲劲,但好景不长,懒惰的心理过不了多久又出现了,至今都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直到刚看了这篇心态培训后,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的确 一个人职业规划的好与坏决定了这个人的一生 我不希望等我以后回看往事时,却是不堪回首。

前段时间可以说是真的比较闲,我也还在适应现在的一种工作模式,作为刚踏出社会不久的我正处于学习——工作的过渡的阶段。各方面心态、学习、工作等压力都很大,对于心态调节、人际交流等方面的知识能力都是迫切需要的。而我此时都没有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这些都是我所缺乏的。

作为一名当代很普遍的工作者,我没有任何的优越感,我不曾具备任何优势,可能也正如文中所讲的,30岁之前是用金钱买智慧,30岁之后是用智慧换取金钱,现在勤奋必须是我的首要任务。从而利用一切工作机会来学习,来提高,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习有更多的力量来让自己有机会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看了这篇心态培训文章后,让我明白了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走好我以后的人生道路,面对我的工作。这次 我给了我职业的重新认识、规划,作为一个学历不高及其它方面也并没有多少特长的我来说要不断的创新、探索、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的追求完美 随时洗洗脑充实一下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企业理念培训感悟 篇10

目录

正文第一篇:企业理念培训感悟

学习:“求知即是求财、充电既是充值,学习救我终生”。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怎样在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这就需要不断的充实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管理模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有学习型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也只有学习型的企业,才能创造企业的辉煌,才能让企业伙伴们永远进步;所以,“锁江饮食”会成为学习型企业。

行动:所谓眼界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果。小平同志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也就证明了任何事必须要结果,而最终成果的产生必是人的行动起决定性因素。成功学第一人拿破仑希尔说过:为什么这世界上成功的人只有那么极少的一部分,因为,太多人天天在想怎么做,而这成功的极少的一部分的人却在不断的行动,这就是区分。行动决定一切成果。

体验:什么叫体验?犹如学游泳,如果我们在岸边,无论你看了多久,也许理论全懂了,但当你跳入水中时,还是会沉下去。而当你慢慢进入水中体验的时候,也许会呛上两口水,但在不断体验中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也会游泳了。基本上我们每个人掌握的技能都是体验学会来的,无论拥有多少理论都不够,有句话可以说明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去尝试,去体验,不计得失,不怕失败,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在磨练中成长;通过多不同人和事的体验,积累经验教训,让自己成为对社会,对企业有用的人才。

坚持:很多人去“海尔”考察时,觉得把“海尔”的管理模式简单,谁都可以做到,于是都把“海尔管理模式”带回自己的企业推行,但很少有企业能坚持到一年,有人去问张瑞敏,你为什么做的这么成功?张瑞敏说:“因为我一直都坚信:能坚持做好简单的事,这就叫不简单!”“坚持”两个字就可以成就一个跨国的企业。

第二篇:对于安全文化理念培训后的感悟 安全是基石,发展靠和谐

——顺鑫集团安全文化理念培训感悟

作为一名牛栏三酒厂企业员工,安全生产与我们密切相关,通过顺鑫集团组织的安全文化理念培训使我更深刻的了解“安全是基石,发展靠和谐”这一核心安全理念。顾名思义,生产是为了更有品质的生活,而品质生活的基础就是安全与健康。安全是顺鑫农业一切工作的基本保障,和谐则是顺鑫发展的基本前提,我们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安全这一前提保障。在这次培训会上,集团为了让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安全发展的重要性,播放了短片《顺义区安全生产警示录》并安排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评审专家为我们进行了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短片我意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首先,生命是脆弱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存在着安全危险系数,我们要避免事故发生、做到防范于未然,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安全为先事故。其次,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又是效益的保障,一切生产活动有了安全的保障,才能使企业从中获得最大的效益,为企业和谐发展铺垫前路。

除了播放《顺义区安全生产警示录》外,集团还将送到每一位员工的手中。通过阅读《安全文化手册》,我对顺鑫集团的七大安全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七大安全观念包括:

一、安全生产高于经济效益。无论是生产、加工、物流还是销售单位,安全生产都是首要问题。对于必须的安全投入,企业不能视为经营成本,个人不能视为额外负担。这一观念强调了安全的基础性,只有持续的安全生产,才能保证我们的劳动成果;安全作为一切前提,生产秩序得以保证,员工在安全的环境下创造更多的劳动成果,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在抓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重注安全效益。

二、管理工作必须安全。有工作就会有安全问题,安全是工作的前提,工作是安全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这一观念体现了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着直接联系。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三、安全具有一票否决权。安全工作状况如何,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标准。该原则要求我们:在对企业各项指标考核及评选先进市,首先要考核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这一原则还体现在:企业的本质安全不符合管家规定不准投资;某项工程或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准使用;员工未受到足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准上岗等方面。

四、事故有大小,造成事故的原因无大小。凡事预则安,不预则危,知险不存险,不知险则险。这一观念告诉我们,从事件发生的原因看,多小的原因都可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安全小事故、小事件的报告和调查,从中吸取教训,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从小事做起、遏制大事件的发生。五、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到伤害。社会生产环境中,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伤害自己就要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努力学习安全知识,自己做到了安全生产才能保障自己的行为不会对他人造成任何安全隐患,这就间接做到了不伤害别人这一点。加强了对自身的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就可以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做出判断,并及时化解危险,保护自己不被他人伤害。而在保护自己的同时,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还要关系、爱护他人的安全,发挥团队意识,保护他们安全。六、四不放过。这一原则是指:对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广大职工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得到处理不放过。从这一原则来看,坚持四点不放过,就是抓住事故的根本,作为前车之鉴,从中吸取教训,采取有效的组织和技术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七、安全改进永不停止。这一观点从字面上来看不难理解,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安全管理及文化建设没有终点,安全改进行动需要与时俱进、持续进行。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方法、推动顺鑫集团的安全文化建设。此外,顺鑫集团还归纳出一系列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在培训过程中,我了解到我们顺鑫集团的安全文化建设目的是通过修炼“道、法、术”降低人因事故。对于“道、法、术”我们可以理解为大幅降低人因事过的途径是“管理之道、管理之法、管理之术”。所谓“道”就是企业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去行走;“法”就是指法律规范;“术”是指安全管理方法。顺鑫集团的核心安全理念“安全是基石,发展靠和谐”充分体现了企业的态度和方式,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则为安全生产需求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安全文化建设方向是全面改进安全文化要素,顺鑫安全文化建设主要是围绕“提升全员安全理念、培养全员安全行为习惯、提高全员安全能力、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氛围”来展开的。培训中讲解员一再强调“全员”这一重要性,由此可见安全生产系在每一个员工身上,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只有自觉将安全生产视为生产中第一重要原则才能为企业安全生产可以顺利进行做出贡献。安全文化建设原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员参与、理念引导、内外结合、知行合一”这四项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员工是企业安全生产系统的主人,是各项管理的核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对象和依靠力量;理念不是高高在上,纸上谈兵的,要用理念引导政策,用政策指导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通过内外结合可以不断的完善安全文化的四个要素;把安全理念知识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才可以切实的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效。安全文化建设方法是“思、行、养”。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思考中学习,在行动中领悟,在养成中立身”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要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自觉进行对比和思考不管改进,更要身体力行用行动证明。抓好员工教育培训,是员工正确履行好职责和确保安全生产的保障。顺鑫集团为做到全员实践、形成全员共识开展了一系列培训体系:面向全员开展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教育;围绕岗位风险和岗位责任开展去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突出安全培训计划、安全培训课程的专业化和标准化;不断拓展新的宣教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作为一名牛栏山酒厂的职工,在顺鑫农业集团的带领下,我们不仅参加了安全文化理念培训,更参加了安全预防措施的演练活动。牛栏山酒厂作为国家级重点防火单位,在日常工作中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但加强组织领导,逐(转载请注明来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还不断加大消防安全检查力度,改善行业消防安全环境,确保了企业经营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了让全厂员工都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牛栏山酒厂组织了大型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等,这一系列的行动都为使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里。

要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是前提。而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包括多方面:一是在安全需求方面:珍惜生命,爱护健康,能主动离开危险场所;二是在安全意识方面,要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遵守“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三是在安全知识方面,要有较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四是在安全技能方面,有较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五是在遵章守纪方面,能自觉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并长年坚持;六是应急方面的能力。

作为牛栏山酒厂的一名员工,我认为各部门员工应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并严格按行业标准衡量自己的工作,了解自身所在岗位的安全隐患,并根据这些不安全因素做出预防备案。酒厂作为重点防火单位,灭火器材使用是每个员工都必须学习的,其次员工必须通过学习去掌握生产技术知识,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其中生产技术知识包括:酒厂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每个单位作业方法或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过程和作业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机具设备的性能等。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个良好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前提条件,用安全文化推动人们良好习惯与自觉的形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企业建立共同愿景,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

安全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改变不好的安全习惯就要从树立良好的安全行为和安全习惯做起。首先是工作前要对自身的劳保用品穿戴进行确认;作业中所用的工具、物件等使用前后都要进行安全检查;酒厂是重点防火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要避免一切不安全火苗,作为员工养成不在工作场所吸烟、不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工作都是必须的良好安全习惯;现下每项工作都离不开电源使用,员工需要养成到岗以后查看电源设备是否正常,离岗后确定电源设备是否关闭等良好的安全习惯。

不好的安全行为是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的,良好的安全行为和习惯则是用心一点点一件件积累起来的,不要忽略一个小小的细节,不要轻视一个小小的瑕疵,那么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多一份安全多一份安心,让我们从每个人做起,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引导企业在和谐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

企业管理部xxxx-4-xx 第三篇:对企业培训的一点感悟 对企业培训的一点感悟

关注培训,就是关注企业。这句话没有错,有需求就有市场。但许多企业在实施培训计划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急于求成抑或太理想化。前阵子,笔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某大公司营销中心要上一个推广项目,营销人员都是从后台推置到前台的试验人员,项目策划书建议:专业操作力较强,欠缺良好沟通力和现场反应力;应为购买课程成熟产品。于是乎,项目负责人查网络、翻资料、找培训机构,比较了几家还是未尽人意,与初衷和评估相距甚远。问题出在哪里呢?所谓成熟的课程产品,也就是现成的产品,固然有它的级数、层次、套路和市场价格所在。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就如同在商场购买服装一样,当某款式、颜色、手工都认可而且价格可以接受的情况下,规格尺码是否适合自己使成了的关键,若这时候营业员如何热情推介若不合身的都只能是遗憾。同理,培训课程的选择也类似,当一般条件可以满足时,适合就成了衡量的关键。事实上购买课程远比购买服装要复杂,前者看得见、摸得着;后者只能了解其讲师背景、口碑和公司规模与课程大纲的介绍等,试想“短、平、快”的几个课时如“压缩饼干”,能消化吗?效果会怎样?不客气地说“临急抱佛脚”的策动从资源匹配与传导角度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况且从项目产品的间接性和推广人员的素质考虑,更应该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以上某大公司的“即食面,填肚子”现象,无疑给那些浮躁、急功近利而且患上“功课未备好,课堂却运功”感冒症的培训机构以方便;也助长了“过场式,跑龙套”、“拉客仔、凑人数”的不良教风。

笔者曾应约到某培训的机构洽谈企业培训合作项目,他们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道出课程要求:理论扎实、系统性强、套路清晰的“现成”产品,企业需要什么?对号入座:一手交钱,一手交“课”,强调如何包装、如何推介、如何描述、如何注重技巧……这些“大而全、高保真”的课程会是企业所需要的吗?

笔者曾在广州番禺区一次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上对近四百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近九成的企业都认为:适用的才是真实的,实在的才是可信的,有效的才是值得的。“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已经成为企业对培训教育的普遍共识。因此培训市场潜力是具大的,对培训机构来说,如何做好“第一次”,“敲门砖”不仅仅是包装和授课技巧,这很值得那些乐于“闭门造车”的培训机构去反思?怎样才是做专、做细、做透;纵向深入企业根本,横向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笔者认为:贴近企业,才能把握脉搏;合适传导,才能驱动操作。现在的顾问式培训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度身订做”、“量体裁衣”,共性包含个性,个性更体现共性。为“企业练内功,助管理者充电”的美好愿望应该成为培训机构与企业沟通的真实所在,也为大浪淘沙中的佼佼者提供一个可预期的宽阔讲台

第四篇:企业文化培训感悟 关于企业文化培训的感悟

首先非常感谢两位老师不辞辛苦而又无私的教授。本次培训收获颇丰,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中意这个大家庭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更加增强了我们工作的信心。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我们中意人寿,将“学习、和谐、专业、进取、稳健”作为企业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指导我们开展工作。下面我将结合公司的价值观,谈一下在本次培训中我的所学、所思、所得。

“学习”,孜孜不倦,学无止境。终身学习,是我们公司对员工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财富。每位员工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谦虚好学,同时大家既能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意见。公司鼓励我们在工作中学习成长,不懂就问,乐于分享,作为中意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及时更新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个人以及团队效能。公司有强烈的学习氛围,主要体现在公司为员工组织的各种培训中,既有工作技能的,也有日常生活方面的。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学到了知识,另一方面公司也在时时刻刻向我们传达着活到老学到老这样一个信号。

“和谐”,友爱互助,合作共赢。公司秉承人文的理念,自觉自律,宽善待人,使我们每位员工感受到中意大家庭的温暖,又倡导团队精神,真诚沟通、互相尊重、勇于承担、合作共赢。对工作,我们求同存异、默契配合;对同事,我们团结互助、谦逊待人、永续和谐;对社会,我们关爱客户、热心公益、回馈社会。从公司内部来说,毫无疑问我们是非常和谐的,这既体现在在本次培训中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一些游戏与思考,也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大家协同合作,互相补位。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公司不仅热心公益事业,捐建希望小学,帮扶困难大学生,更是在一些自然灾难面前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捐款捐物,心系灾区人民。“专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每位员工都以亲和的形象,良好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高品质的服务及客户满意是我公司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我们本着诚信

经营、诚实待人、诚恳可靠、严细认真、追求卓越的态度,通过持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内部流程,提高效率,以满足客户需求,践行我们专业化服务的承诺。两位培训老师在给我们授课的过程中处处都体现出了我们中意人专业的风貌。

“进取”,积极向上,锐意进取。我们在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对结果高度负责,不服输、不畏难,积极迎接挑战,勇担重任、满怀激情、敬业奉献、奋力拼搏,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不断创造价值、追求长期发展,致力于创建国内一流的保险公司。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代代的中意人正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勇气、信念,向着这一目标稳步前进。

“稳健”,执着务实,持续发展。分公司上到管理层,下到每一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无一不透露着务实、稳健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不浮躁,不浮夸,合规经营,严防风险,追求一种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同时,本次培训无论从授课形式上还是授课内容上看,都透露着形象、生动、丰富的特点,互动性强。这也看出了我们中意人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着“学习、和谐、专业、进取、稳健”的价值观。

第五篇:企业培训政策制定的基本理念 企业培训政策制定的基本理念

1、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企业的成员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2、企业是以人力为中心的组织,因此也必须成为一个人力开发组织

3、企业员工应对自己的发展负责

4、企业经理有责任为其下属职业生涯的发展创造气氛、提供条件和指明方向

5、培训专家和培训者有责任与经理一起不断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以发展下属的知识

6、企业适应变化的灵活性取决于迅速有效地训练员工的能力

7、培训需要很大的投资,必须仔细地规划、评价和做出预算

上一篇:包饺子四年级记叙文300字_小学作文下一篇:九月的教师工作总结